第一篇:形势与政策论文大全
浅谈国际国内形势
——就形势与政策课学习心得体会
就如老师结束时所讲,中国情况并不像我们想像中那么好,我们在自改革开放来,经济水平虽然突飞猛进,生活水平虽然提高很多,大家就觉得生活很可以了,国家也很强大了,就像古时的天朝唐宋那样了,殊不知其实我们国家仍有许多内忧外患。
1.中国国际周边形势
由台海关系讲起,这本来是个历史遗留问题,可在多方面影响下问题反而越来越难以得到解决。虽然两岸关系在逐步得到发展,文化经济交流日益广泛,但是悬在头上两座大山让问题难以得到进一步解决。一是以美国为首的国外势力的干预。二是台独分子的阻挠。
1.1以美国为首的国外势力的干预
在台湾问题上,不支持“台独”,也不对中国统一台湾发表态度,以台湾问题牵制中国的发展,谋求在全球的战略利益。一直不放弃“以台制华”战略,是我国台湾问题长期存在的根本原因。早在高中历史书上就曾知道,在中美两国和平建交时,发布的中美双方签署的《八一七公报》中,美国曾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是中国唯一的合法政府,承认中国的立场,即只有一个中国,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可是不久就在《对台湾问题法》中反悔了,公开向台湾兜售各种高性能战斗机。直到到202_年美国奥巴马政府都仍在向台湾当局贩卖各种武器装备。事实上我们可以发现台湾对美国亚太战略部署非常重要,台湾就相当与美国战略位置前线,其他与日本、韩国、南海菲律宾等联合成一战线遏制中国出海口,其实中国目前沿海关系多处紧张,正是如此,南海问题,钓鱼岛问题,台湾问题,其实都有美国在后面给这些问题作怪。所以中国现在一方面在海上力量的加强,另一方面寻求外交途径,争取时间,继续努力发展。
1.2台独分子极力阻挠两岸关系发展
这是内部因素,民进党执政时,多次阻挠两岸关系的和平发展,记忆犹新的是陈水扁上台时两岸关系的岌岌可危,当时电视新闻基本上都在滚动播出台湾紧张局势。我们大陆人渴望两岸和平统一,可是在台湾本地由于多年“去中国化的政策”,他们有了“国语”,而我们中国简体汉字和台湾繁体汉字...而现如今台独分子有机可趁,还是有很重要一点,那就是台湾老一辈人正逐步离去,到后面当那些还留恋祖国故乡的人都走了时,两岸亲缘关系越来越远,文化传统越来越远,再也没有了那所谓的“乡愁”,那台湾问题岂不是更难解决,毕竟两岸的和平统一还是要靠两岸共同的努力。所以总书记在APEC峰会上发出这样的呼声,“台湾问题不能再一代一代的传下去了!”而同时国民党的屡次内斗也给了民进党机会,让台湾问题不能得到解决的机会。
从台湾问题可以看出美国在中国周边施加压力,望延缓中国发展脚步,中国只能进一步在军事外交上的强大来破局了。
2.中国面临信息安全问题 在当今信息时代,战争也已成为信息化战争,对于国家的信息安全,这又由棱镜门讲起,斯科特爆料说:“美国情报部门早在202_年就开始监控中国内地和香港的电脑系统。”可这许多方面有是早就可以预料到的,一方面,美国思科参与了中国几乎所有大型网络项目的建设,各种网络项目连核心部分都有他们的参与,而另一方面,中国国内对国产的许多产品不信任,和对国外许多电子产品的跟风追求,也是造成信息泄密的原因,像电脑、手机或者系统发布些更新项目,发送服务就有可能将你的信息发送出去,而那些有心之人就只需要一台大型主机服务器,就可以分析到许多有用信息,正如前几年看到一个新闻,在新公布出来的军事基地,居然在谷歌地图上早就可以看到。这说不定也是那些人在许多地方的运行定位系统、定位软件将信息泄露出去。而恰恰现在的苹果、三星都具有定位功能。这正是些信息泄露的根源。
而我认为有以下几个方面,2.1国家方面
国家在许多电子产业应加大力度扶持开发,争取核心技术自主,突破技术壁垒。首先提高自己的实力。同时做好信息防御和一些反入侵软件加大开发,提高信息实力。同时国家还应对信息人才的重视,做好他们的培养发展工作,预备将来面临的高科技信息战争。其中还可以网罗黑客,计算机人才,利用他们为国家无形战争做准备。成立对一些关键技术、军事基地做好保密措施,有时可做信息屏蔽的设置。
2.2个人方面
对个人加强网络安全知识的普及,注意个人的认证和防火墙设置,同时为了国家安全,一个公民不能在网上随意发布危害国家安全信息,提高对国家信息安全的认识,明白个人微不足道的小行为对国家可能造成严重危害。
3中国内部形势
针对目前已经召开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我对我们生活较近几方面进行探讨。
3.1高考有望改革,不再区分文理科
这对我来说,好像是弊大于利,现在对文理分科一直有两种论调,一种是我们要学术有专精,不用那么一直学那么多科,可是另一方面,一直倡导人文素质的提高,要求历史等课程的学习必要性,而实际上这就是个顶尖人才和大众教育的不同方面,我认为针对一些不同人才,要有不同教育方案。
3.2各种降低贫富差距,地区分布不均的措施
针对多处住房个人可能要交房产税,对拥有农民户口的宅基地增加了抵押、担保、转让的权利。水电气价格有望降低。这一些即将到来的措施都是在为缩小贫富差距作准备。这对我们普通平民、老百姓是件好事。同时确定了大城市落户条件,限制城市人口规模。可对此我也有疑问,大城市与小县城之间教育水平,生活水平都是完全不同,而教育水平的不同又会拉剧下一代的差距,这点生在小城市的我深有体会。3.3一些个人生活工作上的措施
“单独二胎”政策,这个措施看是延缓老龄化国家和正常家族伦理的一个措施,不过如今年轻人生育观念早已发生变化,连丁克之家也已不再稀罕,许多人对养多个子女,怕累,怕麻烦,这个措施能否成功,也要看实践了;还有延长退休年龄政策,这个政策可以缓解多方面压力,如养老金问题,人口老龄化问题都有帮助,可另一方面,如今就业压力较大,工作岗位缺失,这个政策又有一点矛盾之处。
3.4对官员的廉政建设进一步加强
我国将探索实行官邸制,以及对公车,公务接待的各种限制,从三中全会前,中央纪委监察组全国监察,对各地所存在问题隐患直接了当提出来,这无疑让我们看到中央对官员清廉要求的决心,让我们对如今官员腐败重拾了许多信心
3.5对如今仍有些问题探讨
就3.2中提到大城市与小县城教育水平的差距,同时还有不同省市教育资源不均衡的问题,高考决定大多数人的未来,可不同省市的高考生源压力,政策也是不同的,由此又有另一个问题异地高考,而如今异地高考政策还没有回音。对我们刚刚经历高考来到大学对来自五湖四海的同学,对这一点是深有体会。而对教育这种国家头等大事,国家还要进一步商讨出一些解决方案。
放眼未来,中国还有很长一段路要走,破除那些“中国威胁论”,解除来自各方压力,让国家领土主权真正完整、台湾回到祖国怀抱。我们现在既然知道我们国家的处境,我们更要好好学习,为强国贡献一份力。让未来我们的生活水平更高更好,让国家真正的强大,中国梦也不是梦!中国未来相信也不会是梦!
姓名:叶汉霆
通信工程学院通信1班
学号:20134414
第二篇:形势与政策论文
浅谈中国如何实现制造业大国到制造业强国的转变 摘要:如今“中国制造”行销全球,中国是名副其实的“世界工厂”,或许在某种程度上是有一定的肯定意味,但现在的事实呈现眼前,中国,是处在一个尴尬的位置,它已经不是什么美誉了,在数量、质量、产量、结构各个方面都亟待改善。面对新的形势,我们要改写为“中国智造”或“中国创造”而成为“制造强国”,就要提高中国制造业经济的含量,大力进行社会改革,提出构建制造业强国的对策,从而为打造一个理性社会奠定坚实的经济和社会基础。关键词:制造业制造强国改革
一、中国制造业大国的现状
中国的制造业通过三十年计划经济条件下的自主发展,再经过三十年市场经济条件下的自由开放发展,已经取得了长足的进步。我们正是凭借着人口红利和强大的后发优势,在国际分工格局中逐步建立了工业制成品生产和出口大国的新形象。
1980年,我国工业制成品出口额在世界出口总额所占比重仅为0.8%,202_年这一比重增至8 3%,在世界制成品出口国排名中的位次由1980年的第26位跃居为202_年的第3位。1990年~202_年间,中国制成品出口年均增长率为16.41%,高出同期世界平均水平10.54个百分点。202_年,中国制成品出口增长率达到37.00%,高出当年世界制成品出口增长率16个百分点。毫无疑问,中国是20世纪90年代以来世界制成品出口增长最快的国家。
作为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和经济发展速度最快的国家之一,中国制造业在全球比重的提升和位次的前移,是必然的结果。但是,制造业比重的提升和位次的前移,并不代表制造业水平的同步提高,更不代表“制造大国”就是“制造强国”。近年来,金融风暴席卷全球,经济形势日益严峻,欧元危机,美国经济复苏乏力,政府主导的中国经济也呈现下行趋势,形势不容乐观。
一方面我们在资源、能源产业的发展规模和产能已经位居全球领先地位,但依然困难重重,并且要维系这个制造系统的运行,既要保证原料和能源的供应,也要保有并拓宽市场渠道。目前我们已经面临的危机是:国际供应的原材料和能源价格不断上涨,国外市场非关税壁垒日益严重。宏观政策亦陷入两难境地。第二方面,我国制造业的核心技术和高端技术80%掌握在外资手里。在现在全球竞争格局下,最关键、最赚钱的环节几乎都不是中国企业所掌控,而是基本掌握在欧美各国的企业手中,中国的发展处处受制于别国。欧美可以凭借其主导的产业链,依靠其在订单上的优势,支付给中国工厂的价钱可以远远比自己制造还廉价,中国实际是为别人做嫁衣。另一方面,中国的制造业没有可持续的发展前景。我们的企业只注重定型产品的生产和销售,不注重技术研发,缺乏创新型人力资源,缺少核心竞争力,技术上的瓶颈已经制约了企业的发展。此外,中国制造大而不强,缺乏领军企业;缺乏完备的管理体系等。政府主导经济体制存在天然的弊端,国企垄断严重,国内市场混乱,原有模式的优势不断消失,而深层次矛盾愈演愈烈。
接下来的路,中国将去往何方?
二、关于中国走向制造强国的思考
(1)把握原料和能源供应的主动权
原料和能源是发展的基础,一旦供应链被限制,我们连“制造大国”的称号都会失去,谈何“制造强国?”我们的政府和企业可以通过收购、参股等方式,尽快掌控国际原料和能源市场。这样我们就可以把正一天天贬值的外汇储备转变成可升值的能源。例如有“抗生素最后一道防线”之称的亚胺培南/西司他丁钠,它是目前抗重症感染的首选药物,其制造技术被视为衡量一个国家高端抗生素工业水平的重要标志。为了彻底改变该产品长期被国外制药巨头垄断的局面,浙江工业大学、浙江海正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共同开发成功亚胺培南/西司他丁钠化学-酶法合成关键技术,成为手性生物催化与化学合成结合在我国制药工程领域成功应用的范例,并由此在国际原料药市场上掌握了主动权。
(2)加强素质教育,培养创新型人才
中国总人口中大学以上文化程度的已经达到了7000多万人,人力资源丰富,但就业压力却非常严峻,我想并不是因为大学生数量多才造成就业困难。随着经济发展,我国的企业也迅猛发展,人才缺口依然很大。然而是什么造成大学生找不到工作,企业又招不到所需人才呢?因为整体文化素质较低。我国提倡科教兴国,就要大力推行教育体制改革,注重培养创新且专业性强的人才,真正发挥人力资源优势。兵不在多,而在于精就是这个道理。更重要的是我们必须培养出我们自己的具有创新能力的优秀科研人员,只有拥有了自己的核心技术,才有可能打造出我们自己品牌,实现“中国创造”。
(3)加大科研投入,加强核心技术的开发
中国要想摆脱依赖外国技术的状况,独立发展壮大自己的制造业,就要在与外资合作的同时,积极学习,大力开展研发创新;我们的政府也要出台相应的政策支持,加大资金投入。我们要有长远的规划与准备,不能只停留在购买和使用国外技术进行生产这一个环节上,要把我国的研究力量统合到经济建设上来,使企业成为研发的主体,选择关键的技术逐个突破,形成中国企业自主的核心技术竞争力,进而建立以中国企业为主导的产业链,真正实现可持续发展,在国际竞争中占据主动位置,造就“中国智造”,早日进入世界制造强国之列。
(4)深化经济体制改革
客观地说,我国政府在政策改革上付出了很多努力,也颇有建树,但这些努力远远满足不了日益发展的经济格局。中国要避免“中等收入陷阱”,就要形成新的经济发展方式,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更加尊重市场规律,更好发挥政府作用,更要进行全面深化经济体制改革。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要在以下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深化经济体制改革:加快转变政府职能、继续完善基本经济制度、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加快改革财税体制、深化金融体制改革。总之,党的十八大报告,根据国内外经济环境新变化,提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新要求和工作重点,从立足于提高增长质量和效益,到激发市场主体活力、增强创新动力、构建现代产业新体系、增强开放型经济新优势;从加快形成新的经济发展方式到全面深化经济体制改革,是一个内在逻辑严密的完整体系。这是对中国未来5年乃至更长时期经济发展和改革的总体部署,也是指导中国经济体制改革和发展的行动纲领。
此外,我们要设立国内各行业的统一标准,稳定市场,改良企业经营环境、减少限制和束缚,放开民间信贷,树立经营者光荣的是非导向,使我们的企业在人文环境、资金筹措和精英加入等方面得到满足,重塑国有企业与民营企业的关系,尽量避免恶性竞争,进而建立有巨大影响力的企业,使中国真正实现“制造强国”。
无论如何,和平发展是中国一直在坚持走的改革道路,面对新的形势,我们如何在世界市场上更有竞争力、占有更大的发展空间,从而实现可持续发展,就必须建设中国的“世界名牌”,只有把企业建设成具有创新、创造、效率、质量、品牌、科学、人才为一体的企业,才能立于不败之地,使中国由劳动密集型企业向自主创新的具有知识产权、人才和优势竞争的企业发展,推动中国经济从低水平走向高水平,进而从“制造业大国”建成“制造强国”。
参考文献:
《经济研究参考》202_年01期《中国制造业的现状和未来发展》
202_年《中国工业经济统计年鉴》
百度百科
中国成为世界制造业中心的路径依赖性研究 关于中国从制造业大国向制造业强国的对策研究
中国制造业发挥比较优势加快结构调整
第三篇:202_最新形势与政策论文
全球金融危机(欧债危机演变)与中国的对策
论文摘要:由美国“次级贷款危机”引发的全球性金融危机,使世界各国经济尤其是发达国家经济遭到重创,严重影响了世界经济的正常发展。金融资产的高速扩张是当今金融发展的趋势,其过快发展必然给经济增长带来风险。我国很多经济学家和政府官员对这次全球性金融危机发生的原因进行了探讨。关键词:次贷危机 起因 影响 对策 金融市场; 金融机构; 经济危机;
一、说明
金融危机又称金融风暴,是指一个国家或几个国家与地区的全部或大部分金融指标(如:短期利率、货币资产、证券、房地产、土地(价格)、商业破产数和金融机构倒闭数)的急剧、短暂和超周期的恶化。其特征是人们基于经济未来将更加悲观的预期,整个区域内货币币值出现幅度较大的贬值,经济总量与经济规模出现较大的损失,经济增长受到打击。往往伴随着企业大量倒闭,失业率提高,社会普遍的经济萧条,甚至有些时候伴随着社会动荡或国家政治层面的动荡。金融危机可以分为货币危机、债务危机、银行危机等类型。近年来的金融危机越来越呈现出某种混合形式的危机。自金融危机爆发以来,美国的金融市场受到了剧烈的冲击。华尔街的巨头陷入了困境,曾经的美国第二大次级抵押贷款机构新世纪金融公司已遭破产;美国最大的两家住房抵押贷款融资机构“房利美”和“房地美”分别被联邦储备委员会和财政部收归国有;全球最大的保险公司美国国际集团也被美国政府接管;华尔街的五大独立投资银行几乎全军覆没:雷曼兄弟公司被迫申请破产保护,贝尔斯登被摩根大通收购,美林证券被美国银行吞并,而高盛和摩根士丹利已改制为银行控股公司。由于金融市场的全球化,使得华尔街的危机开始蔓延。伴随全球股市大幅下挫,金融市场上的不安情绪也打击了对实体经济的信心。美国、欧洲、日本等发达国家面临着衰退的风险,而新兴经济体也遭受了不同程度的打击。索罗斯将这次危机称为自大萧条以来最为严重的金融危机。而这场金融危机若不能有效应对,也有可能导致大规模的经济危机,全球经济面临着大幅下滑的风险。
二、爆发的原因
(一)最初的制度设计缺陷
希腊经济具有自己的特点,旅游业发达,实行高福利社会政策,由于财政赤字和贸易逆差,举债度日成为常态。在加入欧元区以前,希腊拥有货币发行的自主权,国家有两种策略可用于应对政府债券可能的偿付隐患:一种是通过增发不同期限的政府债券来间接实现展期,用跨期手段为解决危机赢得更多时间;另一种是运用货币政策手段增发货币,通过货币贬值来减轻债务压力。从本质上来说,欧元区的建立由于剥夺了成员国独立解决风险的可能,实际上是把一种局部的经济风险放大为整体性的风险。
(二)高福利导致的苦果
据悉,欧洲国家的福利体制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废墟上建立起来的,旨在平息民众的不满,实现欧洲各国的共同繁荣。在危机爆发之前,由于慷慨的福利体制和丰厚的退休金,希腊人的平均退休年龄是53岁,在发达国家中可谓首屈一指;每年还有多达6个星期的休假。最终希腊人仅靠自己的钱已经无法维系其舒适的生活,于是就开始借钱,不断地借钱。经济增长速度跟不上负债,进而危机逐渐积累,逐步扩大。其他一些西班牙、爱尔兰等欧元区的高福利水平国家,与希腊情况类似。当政府宣布一系列削减民众福利的措施后,各国民众的大规模抗议和不满恰好说明此前的福利水平已经远超该国实际承受能力。
(三)欧元借债的便利性
欧元从诞生之日到次贷危机发生前夕累计升值80%之多,导致欧债广泛受到投资者的欢迎,相应地,举债成本也就变得十分低廉。在此基础上,分析欧债危机产生的原因诸国积累了大量的政府债务。高盛就曾帮助希腊政府粉饰财政状况以便其能够大量举债。
(四)欧元区宏观政策的不协调
欧元区只有统一的货币政策而缺乏统一的财政政策,分析欧债危机产生的原因,这就使其制度架构存在“先天不足”的缺陷。某些成员国无法根据本国特有情况在适当时间制定适当的货币政策。同时,欧洲《稳定与增长公约》中关于财政赤字不得超过该国GDP的3%,公共债务不得超过GDP的60%的规定基本形同虚设,分析欧债危机产生的原因,没有得到欧元区国家的遵守和执行。
二、对中国的影响
欧美经济的减速或衰退对中国的影响主要通过贸易、大宗商品价格和投资信心三个渠道。根据德意志银行亚洲区首席经济学家马骏的研究,欧美经济增长每下跌1%,中国出口增长就要下跌6%;而大宗商品价格的下跌会直接冲击中国能源和原材料企业的利润、生产和投资,而全球股市和大宗商品价格下跌,又将会增加经济下行的预期,打击国内投资者信心。这虽然对缓解中国的通胀有短期好处,但如果欧美经济陷入衰退,本来已经在宏观调控之下减速的中国经济,也将会面临更大的风险。
事实上,来自贸易领域的市场人士表示,虽然202_年上半年中国对欧洲的贸易数字还不错,但他们从集装箱的出货量上,看不到同步增长的势头,甚至还有较大的差异。那么贸易额数字的增加来自何处?有航运界人士怀疑,这可能是在中国出口退税机制导致的高报出口价格所致。
欧债危机如果进一步恶化,在汇率方面也会对中国出口企业形成较大的冲击。这里分两种情况:一种是欧元持续疲弱,人民币汇率相对升值,这将对中国的对欧出口造成压力,汇率升值会吃掉本来就不多的出口利润。如果今后中国继续调减出口退税政策,估计相当一部分出口企业可能做不下去了。对于中国目前在产业结构调整压力之下的众多出口加工业来说,这无异于雪上加霜。另一种情况比较极端:欧元崩溃,这将使得欧元成为一张废纸。当然,出现这种情况的概率比较小,但对这种可能性不能不防。
此外,欧债危机的进一步恶化还会导致欧债以及欧元资产的大幅度贬值。到目前为止,中国持有的欧洲资产在持续增加。截至202_年6月底,中国的国家外汇储备余额已接近
3.2万亿美元,同比大幅增长30.3%。据市场估算,其中的60%~70%为美元资产,日元和欧元资产大概在30%左右,而在这之中,欧元资产占比可能在10%~20%之间。假如按照15%估算,则欧元资产规模大概在4800亿美元左右。如果欧元资产大幅贬值,中国对欧增加投资将会迎头遇到欧债危机的冷水。
在欧债危机乌云渐浓之际,中国再次重申对欧元区国家经济稳定和欧元的支持,欧洲
对于中国通过购买欧洲债券帮助其化解危机的预期大大升温。而备受欧债危机困扰的欧洲经济,可能因为中国的支持而获得一剂强心针。但正如国内学者所分析,值得警惕的是,中国现在的通胀问题可以理解为中国在为美国的次贷危机买单,中国不能再成为欧债危机的买单者。目前中国持有的欧元区外汇储备不多,对中国而言欧债问题影响并不大,但是如果中国继续增持欧元债券,问题就复杂了。这就像中国过去大量持有美债一样,把中国与欧洲贬值的金融资产捆绑在一起,结果一同下沉。
中国增购欧元资产,是中国推动外汇储备多元策略的一部分。近年来,中国外储“逃离”美债已成为主流观点。尤其是标普调降美国长期国债信用评级之后,对中国持有美债的反对声空前高涨。据美国外交关系委员会的数据显示,美元在中国政府外汇资产中所占的份额已出现下降,从202_年的占总金额的71%,下降到了目前的60%。美元资产占中国外储比重的下降,正是中国外汇储备资产多元化策略的一个结果。
我们估计,近几年中国外储多元化的改革,有相当一部分资源转向了欧元资产。在金融危机之前,全球经济仍享受着增长的快乐,欧元作为一种新的国际性货币,对美元表现得十分强势,被视为有朝一日可能替代美元的强势货币。这些因素使得中国在外储多元化的进程中,自然而然地把目光转向了欧洲。金融危机爆发之后,部分出于“抄底”的心态,中国加大了对欧洲的战略性投资,资产种类从基础设施到金融资产,欧洲多国的债券是其中的重要一种。
三、中国应对之道
中国实属爱莫能助。当前欧洲债务危机正在蔓延,市场开始关心中国是否会帮助欧洲陷入危机的国家。我们认为,这一问题的关键并不是中国帮与不帮,而是中国实属爱莫能助。从表面来看,中国表态支持欧盟采取措施应对主权债务危机,对中国有正面影响,提高了中国的影响力和国家声誉。但是,从本质上来说,欧洲主权债务危机的根源是欧元区内部框架存在缺陷,因此解决问题的关键是加强欧元区货币同盟的财政政策的协调,而不是他国出钱就能解决的。
欧债危机给中国带来了巨大的挑战,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由此可能产生新的量化宽松货币政策,将对我国形成输入性通胀压力;二是,欧洲作为我国最大的出口市场,经济形势恶化对我国的出口形成一定冲击;三是,可能引发各国之间的货币战争,对人民币形成升值压力;四是,我国外汇储备中,欧元的比重逐步增加,欧元贬值,不利于中国外汇储备的保值增值。
但凡事情均有两面性,在看到欧债危机带来挑战的同时,我们也应该注意此次危机为我国带来的机遇:一是,为人民币国际化带来了新的机遇。尽快放宽资本项管制,实现人民币可兑换,便可以减小美元、欧元贬值带来的损失;二是,可以改善进口结构,促进国内的消费升级,进而促进产业升级;三是,发达国家的企业陷入困境之时,恰恰是中国引进来和走出去的绝好机会。因此,我们认为,对于欧洲债务危机对中国的影响,应该综合研判,不应全盘否定。
总而言之,加速人民币国际化进程,让人民币尽快成为储备货币实为中国的应对之道。由于人民币现在不能兑换,资本项仍然实行管制,尽管此时美国和欧洲的经济都存在诸多问题,但中国还是在大量积累外汇储备,并只能持有美元和欧元资产,人民币仍然无法成为国际货币。我们认为,积极推动人民币的贸易和投资的跨境结算,放宽资本项管制,实现人民币可兑换,推进人民币国际化,才是应对欧债危机最为积极的方式。
第四篇:形势与政策论文
你们的脚印永远在这里
202_毕业欢送晚会
简论当前国际战略形势及中国外交战略新思想
摘要:一直以来,中国在处理外交事务上一直坚持加强与发展中国家的团结与合作,稳定和发展与发达国家的关系,积极维护和促进世界的战略稳定的基本理念,并随着国际战略形势的发展,努力分析其发展特点,努力为我国外交战略思想注入新活力。
关键字:国际战略形势;特点;中国外交战略;新思想。
当前,国际战略形势在大变革、大调整中继续发生深刻复杂的变化:全球新兴力量加速发展,国际战略格局和国际体系处于深刻调整之中;传统安全威胁严重存在,全球地缘战略竞争呈现新的态势;主要国家积极调整安全和军事战略,新一轮全球强军浪潮方兴未艾;经济全球化对国际政治和安全领域产生的影响日益深刻,非传统安全问题更显突出。概括起来,当前国际战略形势发展演变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
一、全球新兴力量加速发展,国际战略格局及国际体系深刻调整
近年来,国内外提出“新兴大国群体性崛起”的观点。这在202_年国际战略形势发展中得到进一步验证。美欧在国际力量格局、国际体系和国际秩序中的传统优势地位正在受到冲击,西方国家内部危机感上升。国际力量对比发生新的变化,大国关系出现新的变动,国际体系孕育新的变革,主要国家战略进行新的调整.新兴力量快速上升势头更加明显,西方国家对国际事务的整体影响有所下降.二、全球地缘战略竞争呈现新态势,传统安全问题依然很严重
202_年,国际安全形势总体保持缓和,与此同时,也出现了一些新的变数。全球共发生局部战争和武装冲突46起,其中新发生21起,总数和新发生数均较202_年有较大增长,反映出国际安全的不稳定性和不确定性有所上升.热点地区局势时缓时紧,地缘战略竞争依然激烈。
三、主要国家调整安全和军事战略,新一轮全球强军浪潮方兴未艾
冷战结束后,国际军事安全问题一度有所缓解,但当前形势发展表明,国际军事竞争正在趋于激烈,军事安全地位再度凸显。世界各主要国家着眼有效应对多种安全威胁,突出军事力量对国家利益的安全保障和战略支撑作用,加大军事投入,深化军事转型,加强军队多样化能力建设。俄格武装冲突的爆发进一步表明军事安全在国家安全中仍居于关键地位。例如,美国推出新版《国防报告》,强调采取“平衡”方式应对多样化威胁,俄罗斯采取一系列军事手段反制西方战略挤压,启动新一轮军事改革,日本发布新版《防卫白皮书》,谋求制定海外永久派兵法,英国、法国、印度和澳大利亚等国加紧调整军事战略,力争扩大地区和国际影响力。
四、经济全球化对国际政治和安全领域产生深刻影响,非传统安全问题更显突出
在经济全球化、社会信息化的深刻影响下,恐怖主义、国际海盗、金融安全、能源安全、气候变化等各种全球性、跨国性问题日益上升为牵动国际形势发展的重要因素。恐怖活动继续在全球蔓延,深层根源远未消除;美国次贷危机引发国际金融市场剧烈动荡,金融海啸席卷全球;国际油价剧烈波动,能源安全问题持续引发关注。
那么,在这种形势下,中国的外交思想和理念会有什么变化呢?通过一个记者访谈里我们可以得到答案。
十一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12日上午在人民大会堂举行记者招待会。外交部部长杨洁篪就中国的对外政策和对外关系回答中外记者的提问。
在回答新时期中国外交的主要思想和理念是什么时,杨洁篪这样诉说:“我想就和平发展、交流沟通、互利共赢、合作和谐对中国外交思想的重要性谈几点看法。一要讲和平发展。中国是一个发展中国家,发展任务很艰巨,中国将始终不渝地走和平发展道路,以和平方式解决彼此之间的问题,以实现和睦相处,共同发展。二要讲交流沟通。我觉得国家之间一定要怀着换位思考的意识,抱着公正客观的态度,承认和照顾彼此合理利益需要,这样才能够增进互信,加强合作,增加共识。中国向来有礼尚往来、子诚我信的优良传统,我们愿意同各国交朋友,话沟通,谋合作。
三要讲互利共赢。不仅在经贸领域,在政治、安全、文化、教育等领域,国家之间都应该讲互利共赢,这样国家之间关系才有坚实的基础,才能保持其活力和旺盛生命力。
四要讲合作和谐。中国古人讲要“和合而谐”,我们一定要加强沟通,密切合作,使得世界上和谐的成分能够增加一些,不和谐的成分减少一些,这样有利于加深和扩大各国之间的合作。”
“近年来,外交部更加重视经济外交和公众外交。一方面帮助中国的企业走出去,另一方面邀请普通的老百姓走进外交部。您是如何看待和处理这两方面的工作的?今后还有什么打算?我们从电视中看到您和政协委员一起唱评弹的情景,给大家留下了深刻印象,请介绍一下您的业余生活。很多媒体评价您是儒雅不失睿智,沉稳又不失幽默,我们想知道这是您的性格使然,还是多年外交工作形成的风格?您认为您是什么风格的外交官?”杨洁篪:“关于公众外交,我想强调的是,中国的外交是人民的外交,是为人民服务的。我们现在很注意通过各种渠道来了解广大人民群众对外交工作的建议和看法,并且我们也通过因特网和
其他途径来介绍我们的外交信息和外交政策。外交部这几年还搞了“公众开放日”,我们一定要把这个制度坚持好,搞得更好。广大老百姓对祖国的外交事业表现出巨大的热情和有力的支持,这令我和我的同事们很受感动,这也是我们的力量和智慧的重要源泉。据我了解,有的大使一年演讲、接受采访达近百次,外交部一年也要接待几十个外国公众团的来访。我们越来越深刻地认识到公众外交深刻的意义和好处,今后要把这方面的工作做得更好。关于个人的风格,中国历任外长都有自己的风格,但是有一点是共同的,就是忠于国家,忠于人民,广交天下的朋友,促进和平发展事业。作为新任外长,我会忠实地履行职责,牢记祖国人民重托,更好地为国家和人民的利益服务,为推动中国与世界各国和各国人民的互利友好合作关系作出努力。我是属老虎的,但是我在同外国同事们打交道的时候,都是平心静气地讨论如何促进双边和多边的关系,如何携手为解决地区和世界的问题共同作出努力。当然,他们肯定知道我会坚定地捍卫中国的利益。“当前中国的发展引人注目,同时国际形势也在发生着深刻变化。您如何看待中国和外部世界的关系?未来五年,中国外交的主要机遇和挑战是什么?”杨洁篪:“当今世界正处于广泛而深刻的变化之中,当代中国也正处于广泛而深刻的变革之中。中国的外交机遇和挑战并存,但是机遇大于挑战。这是今后五年大的趋势。一方面,和平和发展仍然是时代的主题,国际力量的对比是朝着有利于维护世界和平方向发展的,世界总体形势是稳定的。另一方面,这个世界还很不安宁,面临着诸多挑战和难题。随着中国的发展以及中国与世界关系发生的历史性变化,绝大多数国家都把中国看作是一个发展的机会。当然,也有一些人有这样那样的疑虑,个别人甚至鼓吹要牵制中国的发展,这就是我们面临的现状。作为外长,我深知,今后五年,国际形势将会变得更加复杂,其中有积极的因素,也有消极的因素。无论国际形势、外部环境发生什么样的变化,我们都会坚定地执行中共十七大所确定的外交方针和政策。我们要更加善于应对挑战,为中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服务,同世界各国人民一起建设一个更加美好的明天。我们对中国和世界的前途充满信心。”
事实表明,中国在当今国际局势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当前国际战略局势仍面临一些紧张性的问题,传统安全威胁严重存在,全球地缘战略竞争呈现新的态势;主要国家积极调整安全和军事战略,新一轮全球强军浪潮方兴未艾;经济全球化对国际政治和安全领域产生的影响日益深刻,非传统安全问题更显突出。在此时中国作为一个拥有世界上六分之一人口的大国,一个负责任的正努力寻求与世界共同发展的国家,我们所秉承的外交新思想是和平发展、交流沟通、互利共赢、合作和谐,这是我们应对国际局势作出的积极回应。现在白宫也进入了中国的几位80后的外交官,相信在不久的将来,在变幻的未来国际局势中,新一代的力量也会代表中国外交的精神与力量,以展示中国的生机勃勃的活力与嘘势待发的实力!
参考文献:
《环球时报》
《当前国际战略形势发展的几个特点》
第五篇:形势与政策论文
东北石油大学 202_ —202_学年
第3、4学期
《形势与政策》
课程作业
班级:信息12-0
2姓名:李京
学号:120701140216
成绩:
中国梦学习心得体会
我最近认真学习了党的十八大会议精神以及总书记在参观《复兴之路》后作的关于“中国梦”的重要讲话,从而对十八大精神和“中国梦”都有了更为深刻的理解。十八大决定了我们下一步幸福的到来;十八大,给了我们每个中国人一个“中国梦”。
“中国梦”是什么?每个人理解可能不一样,与“美国梦” 不同,“中国梦”是个人的,是国家的,更是民族的。“中国梦”是小康梦。小康梦即人民幸福梦,人民幸福不是央视记者采访的那句话“你幸福吗”,不是“猫吃鱼,狗吃肉,奥特曼打小怪兽”,也不仅仅是政府工作报告的GDP增长数字,而是十八大为我们提出的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新的目标,是国内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两个“翻一番”的新的要求。十八大提出:“在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年时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这是党在十六大、十七大确立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上提出的新的要求:经济持续健康发展,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取得重大进展,在发展平衡性、协调性、可持续性明显增强的基础上,实现国内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202_年翻一番;人民民主不断扩大;文化软实力显著增强;人民生活水平全面提高;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取得重大进展。同时,十八大还提出,调整国民收入分配格局,着力解决收入配差距较大问题,使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朝着共同富裕方向稳步前进,“共同富裕”是惠及十几亿人口的全面小康社会。可以说,有十八大精神的指引,有共产党的领导,这个“中国小康梦”不仅是具体而又真实的,还是美丽而又可及的。
“中国梦”是强国梦。强国梦即国家富强梦。十八大提出:“在新中国成立一百年时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202_年以来,中国由世界第七大经济体一跃成长为仅次于美国第二大经济体,国民生产总值实现了翻番,十多年来,中国在经济社会建设等领域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从经济大国到经济强国、从体育大国到体育强国、从文化大国到文化强国,不论是202_年的北京奥运会,还是202_年的上海世博会,中国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吸引世界的目光;不论是神舟系列飞船的一次次成功上天,还是中国第一艘航母“辽宁号”的顺利下海,都在说明中国更加自信了,中国因底气而更加自信,因自信而更加强大。同时,中国人民富了,十多年来,中国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增长都在8%以上,这是新中国历史上居民收入增长最快的时期之一,这些,都在说明中国已经进国富民强也可以说是国强民富的新阶段。中国的经济社会建设在改革开放中取得重大历史突破,并在改革开放中与世界取得共赢,现在,中国制造、中国市场、中国投资、中国伙伴、中国责任,都是更为强大中国留给世界的中国印象,这个印象是直观而又客观,一个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更加强大的中国巍然屹立于世界东方。“强国梦”就这样离我们越来越近,看得到,也摸得着。
“中国梦”是复兴梦。复兴梦即民族复兴梦。中华民族有上下5000年的历史,曾创造出一个又一个辉煌灿烂的文明,近代以来的积贫积弱,使中华儿女一直有一个梦想,一个民族复兴的梦想,自1840年鸦片战争的170多年以来,无数仁人志士为了这个梦想而孜孜以求,90多年前,中国共产党人勇敢担下了这个重任,使我们的“中国梦”从来没有像今天如此贴近。正如胡锦涛主席十八大报告中所说:“经过九十多年艰苦奋斗,我们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把贫穷落后的旧中国变成日益走向繁荣富强的新中国,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展现出光明的前景”;总书记也在观看《复兴之路》后强调:“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在民族复兴的道路上,一代又一代中国人不懈地探索,求解放、求独立、求民主、求科学、求富裕等一个个梦想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艰苦奋斗中得以实现”。两位总书记关于“中国梦”的讲话,充满感情和感召力,听来让我们青年人热血沸腾,心潮澎湃,回首中国复兴的漫漫征程,正是中国共产党的一代代人,带领全国人民一点点把民族复兴的梦想一步步变成现实。
我们的“中国梦”既不虚幻,也不遥远,“小康梦”、“ 强国梦”、“复兴梦”,个人的梦、国家的梦、民族的梦,三位一体,构成了我们的“中国梦”。
我们的“中国梦”切身实在,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与党的领导,与十八大的召开紧密相连,不可分离。我们坚信,我们的“中国梦”必将伴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胜利和中华民族的全面复兴而顺利实现!
近年来,我国文化体制改革激发了经营性文化产业的巨大潜力,文化产业被列入国家产业振兴计划,打造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20多个省区市提出“文化大省”战略,北京、广东、江苏、山东等省市的文化产业增加值率先超过千亿元,一批总资产和总收入“双百亿”的文化企业成为行业领军。文化产业的日益强大,让我们的软实力硬气起来。
崛起的中国需要精神旗帜,当代中国人需要健康向上的中国梦,而文化强国战略正是托举起这个梦想的大舞台。随着中华文化的旗帜在世界的舞台上高高飘扬,文化强国的梦想正孕育出我们民族新的希望。
姓名:李京
班级:信息12-02学号:120701140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