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广交会闭幕 企业转型升级迫在眉睫
广交会闭幕 企业转型升级迫在眉睫
导读:商务部也正在多渠道支持“中国制造”升级。在本届广交会上,“中国制造”纺织、轻工行业宣传片面向海外采购商举行了首发仪式。商务部有关人士表示,该宣传片旨在推动国际社会了解、信赖、消费“中国制造”,进一步展示了我国轻工、纺织服装行业的良好形象。
来自第112届广交会三期的信息显示,严峻的国际经济形势对我国纺织服装等传统轻工制造业带来了不小冲击。不少参展企业反映,自身正处于双重压力之下———严峻的国际经济形势对我国产品的需求稳定性和增长性带来了一定冲击,而东南亚地区企业正在通过低成本优势抢占本属于我国企业的低端市场。
来自中国纺织品进出口商会的最新数据佐证了这一点:今年1~9月,纺织品服装类累计出口1871亿美元,同比微增0.53%,除了3月份、5月份和9月之外,其他月份均呈负增长;全国40%以上的省份出口下降;超过半数出口企业出口下降。
但即便是这样,在今年广交会的现场,仍能看到很多“正能量”———顺势转型的企业其业绩已出现了大幅增长。
阴嘉祥贸易有限公司总经理王伟表示,公司以前产品品种单
一、价格低廉,主要是靠跑量取胜。危机时刻,企业开始转换思路,开始“吃鱼尾”战略。将目标集中在小批量、多品种的客户市场,与加工厂抱团生存,接一些其他大企业不愿意接的“短、平、快”订单,给优质小客户提供具有特色的产品。截至目前,公司今年的出口额已经增长了80%。
另外,一些中国轻工企业已经开始以新工艺技术、绿色环保品牌、创新设计等手段探索提高中高端市场份额。参展企业表示,相对于成本低廉的东南亚,我国传统制造业在高品质和创新能力上仍有明显优势。
“中国纺织品服装行业前有欧美‘狼’,后有东南亚‘虎’,中间还承受着成本‘山’。”面对欧美在品牌、设计上的优势和东南亚在劳动力资源上的价格优势的挑战,江苏苏美达轻纺国际贸易有限公司董事长杨永清表示,成本上升的中国企业必须发挥自己的比较优势。
面对国际市场的新变化,该公司开始建设自主品牌,升级自有实业,供应链开始向国内中西部地区和东南亚布局。公司202_年出口额达3.94亿美元,比202_年增长了68%,今年前三季度的出口额将近3亿美元。
出席本届广交会的商务部部长助理李荣灿对这些企业的做法和应对策略表示认可。他说,中国企业应不断转型升级,开拓创新,提升产品附加值,才能适应当前的国际竞争新形势。
商务部也正在多渠道支持“中国制造”升级。在本届广交会上,“中国制造”纺织、轻工行业宣传片面向海外采购商举行了首发仪式。商务部有关人士表示,该宣传片旨在推动国际社会了解、信赖、消费“中国制造”,进一步展示了我国轻工、纺织行业的良好形象。
gxg365.org 男装品牌,GXG官网,GXG官方旗舰店
第二篇:我国聚酯涤纶纤维行业转型升级迫在眉睫
我国聚酯涤纶纤维行业转型升级迫在眉睫
——访谈中国化学纤维工业协会技术顾问叶永茂
202_年12月07日09:29 【作者:顾超英】 【字体: 大 中 小 】
12月3日,笔者再次有幸聆听到了中国化学纤维工业协会技术顾问叶永茂的精彩报告,他的报告题目是转型升级中的我国聚酯涤纶纤维行业,叶永茂先生简析了“聚酯涤纶行业”的规划构想,深受启发。正如叶永茂先生所说的那样,“聚酯产能近年增长迅猛,新建项目,多以超大型化、柔性化、节能减排、短程化、在线填加、直接纺、生产新型差别化、功能化纤维;同时在非纤聚酯和新型聚酯技术装备也有新的提升,对行业结构优化调整,优胜劣汰有积极作用;但同质化过快发展,也有不少负面作用,切不可追风乱上。而面对新形势,行业正处于转型升级关键时期,在充分肯定化纤行业取得重大成果同时,更应看到发展中的问题和深层次结构性矛盾,自主创新能力不足,高新技术纤维多类核心技术和关键设备及应用开发都亟待突破,且低水平、同构化发展过快,产业链装备及原料不配套,国际依存度高,竞争能力差,节能减排和循环经济任务艰巨,自主品牌和营销网络建设急待加强等。面对全球化后严峻的竞争形势,加快结构优化调整,转变增长方式,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实现产业全面升级,是新时期发展的目标和主要任务。”
从202_年化纤行业现状可以看出,202_年的前三季度确实化纤产量是比较高的,达到了2236.66万吨无论是产量还是利润总额都比去年有了明显的增幅,特别是涤纶系列产品则因为自202_年底以来涤纶长丝盈利好转明显,整体利润增幅最高。无论是202_年,还是将要来临的202_年,化纤行业仍然面临着很多问题需要继续高度关注,202_年三至四季度也是非常让人感到心悸的时间段,毕竟在这期间,化纤产业链经历了暴涨与暴跌的过程,曾经在炎热夏天里各个地区限电以及降低开工率导致了企业利润与生产负荷受到严重影响,还有要求企业必须要节能减排也是关键的因素,特别是202_年第四季度棉花价格的飞速增长让下游企业措手不及,棉型纤维的替代效应也在这段时间里为涤纶产品带来福音,从而导致涤纶系列产品价格进入了大幅度上涨阶段,无论是原料还是自身产品都出现了不小的价格变动。再者,国际与国内地区市场上一些政策面的影响,也诱发着化纤行业产生更多的新思路,如美国的宽松货币政策导致美元持续贬值,国内通胀压力加大,大宗商品备受市场资金的青睐。再者,还有一些想不到因素也在干扰着我们这个行业,未来化纤行业市场行情还是在不断的变化中,各种外界因素以及主观因素也将继续主导着市场的方向。
虽然有人认为202_-202_年期间,我国化纤行业也在不断淘汰落后产能,淘汰的力度也是不小的,如在202_年中,中国化纤行业淘汰落后产能累计达137万吨。众所周知,在激烈的市场竞争和技术的飞速发展的形势下,原有的落后产能存在着运营成本高、维修费用大、原料以及水电气等能源物资消耗大等诸多无法克服的困难,产品质量无法满足市场需要,产品从根本上丧失了自身的生存空间,已经无法参与市场活动。202_年,中国化纤行业加快结构调整、积极转变增长方式,在市场的有力调控下,推动了行业的技术进步和设备更新,新设备、新工艺、低能耗、产能集约也为行业摆脱困境走出低谷创造了条件。但是,要知道在我们淘汰落后产能的同时,新技术新设备背景下的新产能却能够快速补充进来,就如同新鲜的血液也许多于坏死的血液一样,那么我们的化纤行业能否真正走出低谷呢?是否在202_年里不会产生往年的那种震荡行情呢?毕竟化纤行业今后接受的考验还是很严峻的,从各个方面都能够体现出市场潜在的压力和风险,我们化纤行业的业内人士必须要从乐观的角度去迎接未来,但是制定各种策略的时候要从最坏的打算甚至是从悲观的角度去设想,这样才能做到万无一失。大家都知道,化纤原料价格受到原油价格的影响,不断导致加工成本提升,也使得下游衍生物化纤产品成本的提升,各种辅助材料价格也因为国内地区物价的上涨而出现上涨,还有企业年年关注的用工问题更加严峻,招工难是个问题,招到员工后每年员工工资要有个上涨幅度,也就是说,企业加工成本从各个方面都是呈现上升趋势的,化纤
企业将再次面临高成本时代,我们不得不再次警惕。
再者,此次会议中,叶永茂先生也向代表们介绍了我国化纤行业的规划目标,总体目标就是围绕纺织工业到202_年建成“纺织强国”,化纤要力争率先建成,化纤“十二五”中长期发展规划主体目标就是以科学发展观推动行业发展全局,202_年初步实现到202_年全面实现由化纤生产大国转向技术强国的方向性目标,建成世界化纤生产和高新技术研发基地,届时,我国量大面广的常规纤维材料品种由目前的国际先进达到国际领先,包括各类高性能纤维材料,生物质纤维材料、超仿真功能化差别化纤维及环保型绿色纤维素纤维等进入世界发达国家行列;且军民两用、市场急需的各类高新技术纤维材料重点品种实现产业化大生产,大体能满足国防工业和民用高端领域基本要求。也就是说,中国将继续成为化纤强国,还要成为纺织强国,用好的化纤原料生产出好的下游纺织产品是我们大家共同的心愿,我们不能再停留在“以量取胜”的旧概念上了,要用新技术的提升、功能性化纤产品的研究与开发来赢得国内外市场的需求,过去我们都是依靠拿来的技术过日子,如今美国和日本等国家都不太研究化纤产品了,特别是近年来化纤产能都逐渐转移到亚洲地区的中国,中国人在自己的领土加工生产着国内外下游企业需求的各类化纤产品,那么中国化纤产品新技术也不太有地方可拿可取了,只能依靠我们自己了,我们今后的任务依然是艰巨的,既要将产能继续不断扩大,又要同时控制好新产能,还要适当地淘汰落后产能,还要利用自身已经摸索成功的新技术,新思路来不断研究开发生产出终端用户更加需要和青睐的新产品来。而下游纺织产业也在不断往中西部转移,中西部怎么转移相配套呢?毕竟近年来江苏与浙江地区纺织行业非常发达,很多化纤产能也就在这几个重点地区得到了释放。但是随着化纤产能的进一步加大,我们国内的化纤行业必须要在国内地域里遍地生根、发芽、开花、结果才对,之所以中西部纺织产业市场开发也是重点,还有就是面对化纤产能过剩和下游订单不足将较长时间影响化纤产品价格的回升问题,我们的化纤行业更需要快速研究、制定“走出去”的路线图,多到国外各个国家寻找突破口。
记得202_年期间,中国化纤协会也正在组织相关企业加快研究、制定与俄罗斯共同建设化纤纺织城的方案,希望将俄罗斯作为我国化纤行业“走出去”的重要战略堡垒,进而实现整个化纤产业链“走出去”,这个想法和做法非常值得提倡。笔者曾经想到过一个问题和方案,中国有雄厚资金的企业或者什么上市公司,是否可以把自己的化纤类产品工厂建在俄罗斯呢?俄罗斯也属于我们北方地区的邻国,俄罗斯的土地也是非常多的,回顾在21世纪初,中国人只对俄罗斯的森林感兴趣,但随着合法开采的标准越来越高,许多当时推出的林木项目都已搁浅,如今中国在俄罗斯开展最广泛的是大豆种植,对中国而言,俄罗斯就是农业乐园。据俄罗斯专家估计,俄境内撂荒的耕地超过202_万公顷,且耕作成本要低于中国。俄罗斯租给中国的土地每年每公顷能产出大豆3000公斤,相当于中国土地的两倍多。由于俄罗斯土地众多而中国又需求巨大,中国人可能大量前往俄罗斯经营农业。既然中国的农业可以到俄罗斯发展壮大,为什么中国的化纤行业不能到俄罗斯发展壮大呢?特别是俄罗斯的石油资源丰富,能够提供充足的原料供应,而作为终端产品的纺织用品,俄罗斯市场也有巨大的潜力有待挖掘。假设中国化纤企业到俄罗斯建厂的话,那么上游原料好解决,下游需求量也就地解决了,岂不是两全齐美的好事情呢?何乐而不为之呢?特别是随着化纤新设备新技术的不断提升,现代化操作程度更高了,化纤行业用工量更加减少,一条生产线也用不了多少员工就能OK了,因此到国外建厂去的想法,应该继续实施下去才对。
另外,叶永茂先生还叙说了化纤行业的阶段目标,到202_年初步实现化纤强国方向目标,届时,占化纤总量80%以上的聚酯涤纶纤维综合竞争实力率先达到国际领先目标,其他品种国际先进;而包含芳纶、T-300碳纤维、超高分子量聚乙烯,聚苯硫醚、玄武岩等重点高新技术纤维品种实现了产业化大生产,聚酰亚胺、PBO等各类研发项目实现百吨级产业化突破;另外,竹浆、麻浆纤维等速生林材纤维,由现在5万吨到202_年达到15万吨;Lyocell
新溶剂法环保型纤维素实现万吨级工业化生产;PTT、PEN等新型聚酯纤维及树脂实现工业化配套生产,在功能性纤维方面,重点研究醋酸纤维类中空纤维海水淡化膜,202_年要实现产业化突破。到202_年全面实现化纤强国的方向性目标,各常规纤维主体品种均已由国际先进达到国际领先,各类高新技术纤维在上水平、稳质量、降成本、深应用基础上,全面进入发达国家行列,总体技术水平国际先进,部分重点品种可达国际先进,具有较强的国内外市场竞争能力,总产量也有较大增长。也就是说,化纤行业的十二五规划主要将从产品结构、资本结构、规模结构和区域结构等四个方面对化纤产业进行调整,其中产品结构调整包括大幅度提高化纤差别化率,202_年达60%,继续推动生物质纤维、高新技术纤维的产业化发展,高新技术纤维产能由7万吨提高到14万吨(含竹纤维,其中碳纤维6000吨,芳纶14000吨,聚苯硫醚7000吨),其它新型聚酯及特种纤维如PI、PBO等有突破性进展,达到产业化水平。另外,还鼓励大规模、具备资本和区域发展优势的化纤企业向上游整合发展自用原料,延伸产业链,推动企业兼并重组,提高产业集中度,发展化纤上游主要原料,解决长期困扰产业可持续发展的原料供应不足问题。因此,我国聚酯涤纶纤维行业转型升级已经迫在眉睫了。
第三篇:浅谈企业如何实现转型升级
【主题】
浅谈企业在现有资源下如何转型升级
【副标题】
暨202_企业家讲企业大讲堂会后报告
【每日一句】
最不给力的是工资,最痛恨的是荒废,最塞牙缝的是每月花完剩下的1毛钱。
【内容】
当下后金融危机时期,一个企业如何走出困局、缓解融资难题,在化解风险与调整战略中赢得发展动力。(在我看来,早上的讲话基本都是套话,下面稍微列下)
早上的领导级人物花了1个多小时说了两点内容:
一、企业要坚持基础创新;
二、企业家要做到以下三点——有梦想、有危机和学习意识、有道德底线。领导总归是领导,精确的告诉企业家们要做的东西,而根本不用考虑做不做或者说如何做,这就是“太监不急,皇帝急”。不过做到这个层面,已经很好了。
那么现如今的中小企业应该如何创新转型与升级呢?早上的张秀清老师讲了很多,我也没来得及记多少,以下不全是她的观点,也有本人的愚见。
中小企业要以全新的引擎、全新的模式、全新的突破、全新的价值来实现企业自身的转型和升级。
首先,原始我们企业有那些引擎呢?请看下图。
我们有外部引擎和内部引擎,催动着整个企业的运作和发展。这里讲到温州的有个企业老板,做了3年的企业的利润不及他老婆在上海炒作的一座楼盘,于是企业老板都跑了路玩楼盘去了。当然,这只是一个例子。那么我们企业当然不会像这个温州老板一样,一心的投机取巧,要是都这样的话,那我们就没有中小企业而言了,况且现在楼市政府已经开始了调控。而针对我们有些企业,在内外引擎都没有实现的情况下,如何谋求新的动力,寻找新的能源,对于企业家来说是很大一个困惑。比如我们很多公司,内部引擎四部分都没有做到
完全的释放,存在一个镂空的状态,也就是我所要谈到的一个新引擎的出现。那便是,企业的管理引擎。有了企业的管理引擎作链接,结合企业批量生产人才的策略,才能适应当下原材料、人力资源等涨价的情形。我们有些公司的领导就是这样,不会去看企业自身发展有多少空间,不会去注重人才根本需求,更不会去想如何有机化地管理人才、管理企业,这就导致了大批量的企业倒闭。不是倒在竞争力上,而是倒在你自己的手上,倒在血泊里才知道疼了。
一个企业的成功,往往跟一个企业家的正确领导和大批人才化的企业管理发展模式是分不开的。会上也谈了一个公式,我认为很好,是这样子的:
企业持续成功=战略X组织能力
它理解起来并不难,当一个企业拥有一个长远的战略的时候,往往就需要有组织地去实行它,正真地调动起我们的引擎和现有资源来。这就需要我们企业家们对企业有一个准确的分析,和准确的定位。那么我们企业有什么呢,或者说需要做什么呢?请看下图。
一个企业如何实现行业价值的关键,就是充分利用企业的组织能力将以上三部分即人才、模式和体系有机的结合在一起。有的企业家说,我的企业里人才太少了,都是些吃白食的人。我觉得这些个家的思维模式是根本性抑制企业发展的因素。
企业要快速内生人才。这是张老师崇尚的一种方法,我把他认为是批量化地生产人才。人才并不是每个企业都有的,人才并不是企业一开始组织,一开始招聘就有的,人才是需要长期性的培养和磨练的!这一点很多企业家并没有这个意思,而导致上层一句话就是真理,下层鸦雀无声,会就开不下去了。张秀清老师说的很好,人才区别于人的三种模式,即思考模式、沟通模式、行动模式(TCA模式),而人只是简单意识上的劳动力、苦力,跟搬砖头的没什么两样。我们不能老是做人,我们要使人变为人才,我想也是设立这个群的目的吧。关于企业如何实现转型升级这个问题很庞大,还有一部分就暂时不写了,因为这部分涉及的东西比较偏离作为一个员工该说的,至于以上的观点仅仅是本人的愚见。希望大家择优而取。
【高潮】以上都是高潮。以下也是!
【尾声】最后有什么complaint的话,都可以发在下面!
【祝愿语】HAPPYEVERYDAY!
第四篇:企业的转型升级(讨论稿)
企业的转型升级-讨论稿
目录
一、概述............................11、怎样的企业需要转型升级?归纳起来,主要集中在几类企业:........12、如何选择企业的转型升级模式?企业要做好转型或升级,必须考虑三个
主要的因素:.....................13、如何实施企业的转型升级?在以上的基础上,在实施企业的转型升级过
程中,企业须把握好几个关键环节:................1二、定义...............错误!未定义书签。
三、加快企业转型升级的基本思路...................21、调整产业结构或主营业务是实现企业转型升级的重要内容........22、自主创新,不断提高企业竞争力.................33、提升服务,进一步优化企业发展环境................34、破解难题,努力强化企业要素保障.............45、齐抓共管,切实做好企业减负工作.............5(1)对政府及其主管部门来说,就是切实做好企业的减负工作.....5
(2)对个体企业和企业组织来说,全面争取政府的减负。......56、联合互补,着力提升企业应对能力.............5企业的转型升级-讨论稿
一、概述
过去曾有学说认为,企业的转型升级是“为了适应改革的步伐,进一步实现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折,原有的国有企业向股份制企业转化。”这一个说法存在一定的片面性,企业的转型升级,不仅仅是股权结构的转变,也不仅是国企需要面临的发展瓶颈,更应该包括广大的民营企业,应该包括企业发展方向的转型和业务升级,具体可以包括:战略定位、股权、经营范围、商业模式、产能更替、产品、渠道、激励措施和人才组合等系列的调整甚至转向。
二、怎样的企业需要转型升级
企业的转型升级,是一个历史性的命题。面临当下国内、国际经济形势,但凡是不满足于现状或既有的商业模式不能适应于当下经济形势的企业,都面临转型升级的现实或设想。当否进行产业的转型升级?如何选择进行转型、升级?是企业主要投资人经营企业的谋略核心。
1、怎样的企业需要转型升级?归纳起来,主要集中在几类企业:
(1)企业遭遇发展瓶颈,不转型升级,企业无法实现进一步的发展;
(2)企业既有的商业模式倍受冲击,若不转型或升级,势必走向淘汰;
(3)企业所处的行业处于劣势地位,整个行业企业利润逐步下滑;
(4)企业投资人想进入更有发展潜力和空间的行业。
在以上几种情况下,企业决策者,往往反复思考企业转型和升级的问题。
2、如何选择企业的转型升级模式?企业要做好转型或升级,必须考虑三个主要的因素:
(1)企业待转型或升级的目标行业或主营业务方向;
(2)目标行业或业务营运成功所需要的保障性资源;
(3)企业现有资源与转型或升级目标营业的匹配度。
3、如何实施企业的转型升级?在以上的基础上,在实施企业的转型升级过程中,企业须把握好几个关键环节:
(1)企业转型或升级的预期业绩、成本、周期;
(2)企业转型升级的决策人或决策团队思想统一;
(3)负责企业转型升级的团队组成确定;
(4)企业转型升级的调研、实施方案、运营策略;
(5)转型升级失败的对应策略,不是每一个企业都能成功实现转型升级,成功几率不高于5%。
以上,均为企业转型升级的基础型准备,唯有做好这些基础工作,企业才谈得上着手转型升级。
三、加快企业转型升级的基本思路
目前,中小企业发展中面临许多新问题、新矛盾,部分企业还出现生产经营困难,这些都是转型升级过程中必然出现的现象。我们要抢抓机遇,充分利用宏观政策、微观发展形成的“倒逼”机制,在调整中提升,推动中小企业转型升级。加强调整,积极促进产业结构升级
1、调整产业结构或主营业务是实现企业转型升级的重要内容
(1)对政府及其主管部门而言,主要集中在对区域内企业产业机构调整: 一是要发展和培育一批基础产业和新兴产业。继续做大做强五大主导产业,大力发展装备制造业;加快发展高新技术产业,探索发展总部经济、楼宇经济、虚拟经营。
二是改造和提升一批传统优势产业。加快商贸、金融、物流、会展等四个中心建设,把发展现代服务业作为产业结构调整的战略重点,用现代服务业提升制造业,形成工贸互动的良好局面。以“万元田”建设为重点,积极推进农艺科技、服务体系、经营体制、产业体系、投入机制五大创新。
三是扶持和壮大一批重点企业。鼓励企业通过走产品经营、资本经营、品牌经营相结合的道路,重点扶持当地各行业的龙头企业,加快培育“专精特新”的“小巨人”企业,打造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和自主品牌的创新型企业。
(2)对企业而言,则集中在现有主营业务机构的调整:
一是审视主营业务各部分构成的盈利能力。对不能盈利要以壮士断腕的意志予以清除;对盈利甚少的“鸡肋”业务,予以下沉或放弃;对前景渺茫但在一定阶段尚可盈利的业务,未雨绸缪、早辟蹊径。
二是客观了解企业现有的各种优势资源,并设法将其放大,以走向新的经济增长点。
三是调研新的业务方向,通过数据分析列出可进入的行业或业务增长点。
四是选择一个新的行业或业务增长点,企业,在一定时期拥有新的增长点的行业或业务很多,但并不等于都能适合自身企业。选择的方法很多,但有几点是需要权衡的:你的志趣、你的内部资源包括资金和团队、你的外部资源、你对风险的驾驭能力或支撑力。
2、自主创新,不断提高企业竞争力
充分发挥企业的创新能力,积极引导和支持创新要素向企业集聚,促进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
一是观念创新,改变、抛弃原有甚至经过验证为曾经正确的观念,以全新的思维,不受限制的去激发观念的创新力,这是一切创新的基础。
二是商业模式创新,对传统的批发、零售、定制渠道进行分析、分级,找出一条更适合自身企业发展的商业模式。
三是营销模式创新。积极运用网络等新型的销售渠道,通过网上下单、就近配送、就近安装等方式,努力缩短销售渠道,降低营销费用,增强竞争能力。四是供应链创新。在当前高成本形势下,与供应系统形成阶段性甚至是长期的战略合作,要特别重视和加强配套协作过程中的产业供应链管理,积极寻求供应链变革与再造,提高供应质量、减少经营成本。
五是科技创新。高度重视传统产业的科技创新与改造,加快构建“企业主体、市场导向、产学研联、政府扶持”的区域科技创新体系,条件成就,须适时考虑在公司内建立相关部门或专门人员予以策划、执行。
3、提升服务,进一步优化企业发展环境
(1)对政府及其主管部门而言,需要善待企业
牢固树立“善待企业”意识,各职能部门相互配合,实实在在为企业办事。对转型试点企业在办证办事、政策适用及资源投放等方面给予优先考虑。职能管理部门要对试点单位涉及产业结构调整的项目给予优先优办,最大限度地提供便利。同时,将上级扶助专项资金优先考虑试点行业和试点单位。继续开展“两年”活动,建立以各类中小企业为对象的多层次、多渠道、多功能、全方位的社会化服务网络。成立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机构和中小企业技术开发风险基金,解决中小企业贷款难和新产品开发风险大等问题。
(2)对企业而言,则须“善待合作者”
合作者,不仅仅指客户,对外还包括上下游供应商,对内包括普通员工、管
理层、股东。
一是善待上游供应商,最大化盈利是每一个企业的追求,于是乎不少的企业都在设法对上游供应商实施无底限的价格压榨,终成双败:上游供应商要么瞒天过海提供给你低劣原材料,要么舍弃“鸡肋”不在进行合作。那么,正确的作法应该是怎样的?这需要我们共同来探讨。
二是善待我们的客户,这一点,我们的企业投资人做得都很不错。不过,在这里,我想强调的是,如何降低我们客户的经营风险和个人风险,如何做?这一点,也是需要我们来共同讨论的。
三是善待我们的员工,也许,企业投资人的综合能力超过企业的每一个成员,但,其精力是有限的,如何最大化的利用与发挥出员工为企业谋略的主动性、创造性和勤奋工作,则是企业投资人需要随时思索的课题。
四是善待我们的管理层,管理层是企业正常营运的核心保障,对管理层要有正确的激励方法和手段,其激励方法多有高薪、红包绩效、年终分红甚至股、期权激励,无论使用哪一种激励方法,都需要结合企业的实际情况,并了解、把握管理成员的心思而定。如何激励,大家都会有自己的经验,建议开放性的分享。五是善待我们的股东,这里有有个绝对和相对的概念。所谓绝对,包括100%的尊重、充分及时的沟通、共同谋略。所谓相对,指的是共同决策,但最终的决策权的必须集中,即在讨论、解决某一个问题的时刻,可以集思广益,最终贯彻大股东的意志。如何处理股东的建议和决策?需要共同思索。
六是履行社会责任,这是现代社会对现代企业最基本的要求,具体包括企业的依法经营、环境保护、节约能源和扶弱济贫。当做不当做或具体运作,每一个企业都会有自己独特的方法,建议讨论。
4、破解难题,努力强化企业要素保障
(1)在财务方面,力争做好三点:
一是把握好整体和子业务的盈亏平衡点,至少做到每月心中有底。
二是保持现金流,保持公司的现金流,在未确定新的发展机会的时刻,握紧有限的资金,以应对并不明朗的经济形势。
三是掌握好应收、应付账款的粘性,平衡好客户关系和资金风险关系。
(2)在对政府的关系中,做好维护、争取扶持的工作。
(3)对客户、合作者方面,做到善待。
(4)重视企业的安全生产和风险防范。
(5)对目标市场,在预测的基础上,权衡好需求和供给、库存的关系。
(6)正确处理环境保护、节能降耗与生产运营的工作。以上,限于个人经验的短缺,期待共同讨论。
5、齐抓共管,切实做好企业减负工作
(1)对政府及其主管部门来说,就是切实做好企业的减负工作
给企业减负解困是帮助企业渡过难关重要举措,也是各级政府的重要职责和当务之急。要引导企业用足用好国家有关减免税收政策,制定优惠政策,放水(转下页)(接上页)养鱼,并根据财力承受能力,该减的减,能免的免,重点支持企业自主创新和科技进步,支持节能减排和安全生产,支持节约集约利用土地等。坚决执行省、市核定的行政事业性收费“减、免、缓、停”项目,抓紧清理行政性收费,进一步规范涉企收费和行政执法监察行为,停止各类不合理的行政事业性收费,坚决查处“吃、拿、卡、要”等行为。继续开展“送温暖、送政策、送服务”活动,尽快帮助企业走出困境。
(2)对个体企业和企业组织来说,全面争取政府的减负。讨论:企业有哪些过重的负荷?怎样的负荷才能更好的实现企业的发展?企业或企业组织以怎样的方法促成政府对行业企业的减负?
6、联合互补,着力提升企业应对能力
由政府支持、企业自愿,建立完善各种行业协会,加强行业协会的协调自律功能,努力形成政府、协会、企业三位一体的良性互动局面。通过企业间的联合,整合资源,优势互补,引导发展重点突破的产业和领域。对具有产业优势的企业,实行兼并联合,组建集团,实现其产业优势的快速扩张。由优势企业兼并劣势企业,或者以名优产品为龙头,以骨干企业为核心,以产权联合为纽带组建跨行业、跨地域的企业集团,依靠集团带动调整企业组织结构,促进产业优化升级。综上,基于个人对企业发展瓶颈的思索,并在借鉴百度百科的一篇关于“企业转型升级”的文字,草拟而成,旨在抛砖引玉,期待新的突破。
四、案例借鉴(略)
鲁 琳
202_年11月5日
第五篇:转型升级
转型升级
国际金融危机后,一场争夺未来发展制高点的“竞赛”悄然涌动:美国将研发投入提高到GDP的3%,创下历史最高水平;英国着眼发展低碳经济、数字经济,“构建英国未来”;欧盟宣布投资1050亿欧元发展绿色经济;俄罗斯提出开发纳米和核能技术。
此时此刻,中国提出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不仅关系到在未来的发展中能否拥有新的引擎,也关系到在未来竞争中能否获得新的优势,在现代化路途上能否取得新的成就。
在中国经济发展前沿的浙江,一场巨大的变革正在酝酿,在这场变革中,浙江的民营企业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
高与低:做精高新产业,提升传统产业
未来5年,战略性新兴产业将和传统产业一起,成为引领中国经济长期平稳较快发展的两大驱动力。
全国人大代表、正泰集团董事长南存辉说:“现在已到了关键时刻,传统企业需要全面转型,而转型就是要通过创新技术、管理和体制来实现。”
浙江的民营企业众多,但大部分处于“低、小、散”的状态,经不起大风大浪冲击。
所以,转型升级,不能为转型而转型,应该根据省情,根据我省中小企业的特点。
中小民营企业尤其是传统制造业,转型升级要分两步走,第一步把传统制造业转成先进制造业,主要是打造两条微笑曲线:第一条是企业微笑,提升研发能力和营销能力,两端一翘,企业微笑;第二条是产品微笑,提升科技含量和文化含量,两端一翘,产品微笑。打造两条微笑曲线的重点是上新设备新工艺新品种,开拓新市场,彻底改变传统制造业几十年一贯制的老设备老工艺老品种老市场。第二步有了两条微笑的产业就是先进制造业,要与现代服务业相结合,双轮驱动双翼齐飞。与消费者同时同在同享。转型升级后的企业与产业应该分不清制造业还是服务业,总是把制造、服务、信息都能融在一块儿了。
第一个途径就是提升制造水平,国际一流的制造装备,快速响应市场的制造模式,工艺流程的改进
第二个途径就是提升研发水平,这是我们浙江企业的软肋。很多企业装备上来以后,但是研发一直跟不上,产品还是难以做到高端,所以号称是一流设备、二流产品、三流价格,第三个途径就是提升营销水平,核心是品牌的打造,这是最难的环节,也是附加值最高的环节。
“传统产业升级需要‘龙头效应’,需要在品牌、研发、科技、管理、营销等方面不断创新模式,实现自主品牌的跨越式发展。”长期在纺织服装行业摸爬滚打的全国人大代表、富润控股集团董事局主席赵林中说,“随着产业调整进程加快,中国纺织业必将迎来吐故纳新、大浪淘沙的5年。我们将坚持以价值为核心的品牌建设,不断挖掘、提升传统产业新价值。”
赵林中代表坚定地说。
政府应该引导企业整合,加快由块状经济向现代产业集群转化,让中小企业之间形成合力。在行业里,龙头企业以其品牌、资本、销售渠道、整合中小企业,组成“小巨人”企业或是企业集团。对于各个企业来说,也是优势互补。
通过整合,可以实现分工合作,充分利用资源。同时,大量的中小企业走向联合,主动“”,成为企业集团的组成部分,甘做大企业的配套,也能使资本、产能充分发挥。事实上,民营企业的整合,在我省已经有了自发整合的先例。在民营企业整合上,正泰集团是最好的一个例子。乐清是低压电器企业集中的地区,正泰和30多家低压电器企业进行整合,开始是松散的加盟形式,统一品牌、统一销售,后来进行资产评估,30多家企业入股正泰,实现产权整合,从一个传统的家族式企业成为现代化的企业集团。
民企整合,就像原来大家都各开一辆小汽车,而联合起来,就成了大家一起努力开好一列火车,汽车开得再快,也比不上高铁的速度。
所以,走向联合,是民营企业转型路上,最重要、也是最基础的一步。企业已经遵循市场规律自发做了,现在,政府更要在未来的经济产业规划中,要顺应这种时势,引导中小企业去进行整合。
“从国家到地方,未来5年,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举足轻重。”全国政协委员、德力西集团董事局主席胡成中说,各地投资热情高涨,制定和实施一系列扶持政策,引导各种资源向新一代信息技术、节能环保、新能源汽车等产业集聚。
胡成中委员认为,在大力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同时,要警惕投资一拥而上所带来的重复建设和产能过剩。同时,明确各产业的发展方向、不同阶段要实现的发展目标以及所采取的策略,做好整体规划,重点突出,分类扶持,充分发挥政府引导的作用,及时制止无序扩张,为部分盲目发展的产业、行业“退烧”。
以现代服务业为主攻方向
随着经济快速增长,作为资源小省浙江面临的资源环境压力越来越大,吕祖善认为要从根本上破解这一矛盾,关键是加快产业结构战略性调整,着力构建符合浙江实际的现代产业体系。发展资源消耗少、环境污染小的服务业,对浙江这样一个经济大省同时又是资源小省来说,尤为重要也尤为迫切。
浙江目前已经把服务业特别是现代服务业作为经济结构调整的主攻方向,去年全省服务业增加值首次突破万亿大关,占GDP的比重达到43.2%,浙江省提出到202_年服务业增加值占生产总值比重达到48%左右。
要实现这一目标,吕祖善认为,必须把经济结构调整与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结合起来,把消费结构升级与生活性服务业发展结合起来,走生产性服务业与生活型服务业联动发展的路子,突出发展一批服务业重点行业和企业。
鼓励工业企业分离发展服务业,优先发展物流、金融、信息、科技、商务等一批生产性服务业,特别是鼓励发展研发设计、文化创意、总部经济等新兴服务业和高端服务业;着力构筑一批服务业发展重要平台。大力建设物流园区、总部基地、科创园区等现代服务业集聚示范区;重点建设一批跨区联动、资源共享、层次较高的生产性服务业公共平台;突出发展一批服务业发展重点区域,引导杭州、宁波、温州、金华、义乌等中心城市和地级市城区发展现代服务业,率先形成以服务经济为主的产业结构。
大与小:建设四大平台,扶持中小企业
后国际金融危机时代,持续不断的发展动力与发展空间从何而来?在浙江,一张可持续发展“路线图”已清晰勾勒出来:要建设大平台、大产业、大项目、大企业“四大平台”,实现我省经济转型升级、又好又快发展。
全国人大代表、宁波市政府秘书长王仁洲认为,要大力搞好大平台、大产业、大项目、大企业建设,形成浙江经济新的增长极和支撑点,还要继续发挥众多民营中小企业力量,推动中小企业加强技术改造,增强新产品开发能力和品牌创建能力,这是浙江经济发展的基础和基本力量。
“在四大平台建设上,建议加大对核心关键技术研发的投入,集中资源和技术,加大共性关键技术的攻关力度。”全国政协委员、省人大财经委主任丁耀民建议,在政府层面,要精细规划,整合资源,注重将已研发的新材料、新工艺应用到实际生产中。同时,关注中小企业的发展,进一步出台相应政策措施给予扶持,还要清除各种不必要的门槛,帮助企业克服困难,引导企业优化结构,促进产业升级,呵护他们茁壮成长。
陆与海:做强陆域经济,发展海洋经济
“十二五”规划纲要草案提出,坚持陆海统筹,制定和实施海洋发展战略,提高海洋开发、控制、综合管理能力。
此前,国务院已将浙江海洋经济发展示范区上升为国家战略。“这对舟山来说,是大开发、大开放、大发展的关键时期。”全国人大代表、舟山市委书记梁黎明认为,要借鉴学习世界先进沿海、海岛城市的发展经验,做好规划布局,重视产业培育,特别是港口物流等海洋新兴产业的培育,依托港口岸线等资源优势,大力建设现代海洋产业体系,引导船舶企业做大做强海洋工程产业等,使舟山成为我国科学管理、开发和保护海岛海洋、促进海岛地区科学发展的示范区。
全国政协委员、利时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李立新认为,发展海洋经济不仅会给沿海地区带来经济繁荣,还会拉动陆域经济发展。“希望我省进一步做深、做强海洋经济,优化海洋经济空间布局,推动沿海产业带建设和沿海地区加快发展,鼓励支持山区大力发展绿色经济等特色经济,努力把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
改革开放以来,浙江依靠民营经济和市场经济的先发优势,经济总量逐年攀升,202_年仅次于广东、江苏和山东,排在第四位,但资源和陆域小省的约束使传统产业上升空间有限,制约了浙江经济的快速发展。
跳出有限的陆域空间,向海洋要空间、要资源、要财富,是浙江的必然选择。
“我国海岸线总长居世界第四,海域面积辽阔,是名副其实的海洋大国,但海洋经济在我国处于成长阶段,发展现代海洋产业的空间很大。山东、广东、浙江是国内经济发达省份,海洋经济的延伸将对我国经济起到支撑作用。”国家发改委国土开发和地区经济研究所副所长肖金成在接受中国经济时报记者采访时说。
浙江早在1993年提出建设海洋经济大省,此次《规划》将浙江经济发展的新目标定为建设海洋经济强省,建成我国大宗商品国际物流中心、舟山海洋综合开发试验区、海洋海岛开发开放改革示范区、现代海洋产业发展示范区、海陆统筹协调发展示范区和生态文明及清洁能源示范区。
在传统海洋经济方面,浙江落后于广东和山东,需要通过打造现代海洋产业体系,走上
一条大开大合的转型升级之路。浙江计划到202_年海洋生产总值突破7200亿元,占全国海洋经济比重提高到15%;最终发展成为我国海洋经济参与国际竞争的核心区域和保障国家经济安全的战略高地。
“浙江拥有丰富的海洋、渔业、油气、港口、海水养殖等资源,舟山群岛正在发展渔业和旅游业,有很多岛屿可以开发利用。我们发展海洋经济的经验还不成熟,需要全盘规划。”肖金成对记者说。
浙江目前完成以“一核、两翼、三圈、九区、多岛”为空间布局的海洋经济总体发展规划,一核,即以宁波—舟山港海域及其依托腹地为核心,打造海洋经济发展的战略高地。
宁波—舟山港是全国货物吞吐量最大的组合港,依托深水岸线资源和港口优势,浙江将规划建设全国重要的大宗商品储运加工贸易基地、国际集装箱物流基地,同时配套发展新型临港工业、海洋新能源产业等,加强在原油、矿石、煤炭、粮食等重要物资储运中的战略保障作用。
在产业布局上,浙江“两翼齐飞”,以环杭州湾产业带及近岸海域为北翼,成为引领长三角海洋经济发展的重要平台;以温台沿海产业带及近带海域为南翼,与福建海西经济区接轨。“三圈”即杭州、宁波、温州三大沿海都市圈,通过增强现代都市服务功能和科技支撑功能,为产业升级服务。同时形成九个沿海产业集聚区,推进舟山、温州、台州等地诸多岛屿的开发和保护。
与此同时,浙江将扶持培育一批海洋战略性新兴产业,提升整体产业层次。目前正在发展海洋装备制造业,包括石化成套设备、潮汐能设备、海水淡化设备、核电设备、港口机械等,并在海洋生物医药、海洋可再生能源、海水利用和海洋勘探开发领域形成规模,逐渐接近国际先进水平。
《规划》提出,浙江海洋经济发展示范区要优化海洋经济结构,加强海洋生态文明建设,提高海洋科教支撑能力,创新体制机制,统筹海陆联动发展,建设综合实力较强、核心竞争力突出、空间配置合理、生态环境良好、体制机制灵活的海洋经济发展示范区,形成我国东部沿海地区重要的经济增长极。
据悉,浙江将鼓励民营经济参与海洋开发,在温州、台州进行改革试点,清理不利于民营资本进入海洋开发的政策性障碍,支持民营企业参与之前一直被国有企业垄断的港口物流、战略物资储运、石化工业以及海岸线、滩涂、小岛、海域等海洋空间资源的集中连片开发。
内与外:扩大国内需求,转变外贸方式
“十二五”规划纲要草案指出,坚持扩大内需特别是消费需求的战略,必须充分挖掘我国内需的巨大潜力,着力破解制约扩大内需的体制机制障碍,加快形成消费、投资、出口协调拉动经济增长新局面。
“大宗原材料价格飞涨,国际上贸易壁垒也在不断增加,海外市场需求疲软,企业出口面临的困难越来越多。”全国人大代表、纳爱斯集团董事长庄启传说,只有将经济增长建立在国内需求的基础之上,才能更好地抵御外部冲击,并降低对国外市场的依赖程度。
代表、委员们表示,扩大国内需求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长期战略方针,在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过程中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外需不足将是一个长期的趋势,企业必须痛下决心,实现经济转型,使过多依靠出口拉动经济转变为内需拉动经济。
“我国内需市场庞大,但日益高昂的物价让越来越多的国人到境外购物。”全国政协委员、天正集团董事长高天乐建议,对一些与百姓生活息息相关的生活用品,降低关税,加大进口,将境外购买力转化为国内消费,让百姓购物更方便、更实惠。,就是实现以出口导向战略为主向出口导向战略与进口替代战略并举的转化,进而使出口
导向产业和进口替代产业互相补充、互相支持。所谓进口替代战略,是指用本国产品来替代进口品,进而带动其他经济部门发展,促进本国工业化的战略。
政府和企业是推进转型升级的两种不同的力量。从根本上说,企业是产业转型升级的主体,离开了这一微观基础,产业转型升级便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实现产业转型又离不开政府作用的发挥。政府主要是创造、提供促进产业转型升级的条件或环境。一个是内因,一个是变化的条件。只有两种力量结合,双方互动,才能更加有效地实现经济转型。就浙江的情况而言,应对当前的挑战,确保浙江经济平稳较快增长,关键还是激发企业加快产业升级的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