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打造家门口的服务平台
打造家门口的服务平台
片头片花]
[村书记:村级公共服务中心建成了,我们村干部也不要再打“游击”了。] [村民:有了这个公共服务中心,我们不出村就能享受到卫生、文化、娱乐多方面的服务。]
[区领导:我们在加快村级公共服务中心阵地建设的同时,更要将它打造成村级管理服务的平台、议事决策的阵地、学习培训的课堂和文体活动的舞台。]
打造家门口的服务平台
——港闸区加快村级公共服务中心阵地建设纪事
近年来,港闸区倾力打造北翼新城,加快建设南通强区,城乡面貌发生了深刻的变化。然而,由于城乡布局规划的调整,全区农村基层组织活动场所已不能适应形势发展的需要。有的行政村因拆迁等原因一直“居无定所”,靠租房或搭建临时用房办公;有的行政村办公条件简陋,几乎没有服务设施和活动场所;还有的行政村随着新型农村社区的形成,原来的村部地理位置相对偏远,给村民群众带来很大不便。为了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步伐,今年3月初,区委领导亲自带队,深入全区所有的乡、街道进行调研,从而明确了在完善并发挥现有村级组织活动场所功能的同时,以村级公共服务中心阵地建设为重点,全面实施“村部达标”工程的目标任务。
[港闸区委组织部组织科副科长王强介绍说:我们通过调研了解到,全区共有47个行政村,其中29个村提出并列入全区“村部达标工程”建设计划。在29个村中,提出新建的有26个,改建的3个,任务相当艰巨。]
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专门成立全区村级公共服务中心建设领导小组,并建立成员单位沟通协调制度,及时研究建设中的重大问题;下发了村级公共服务中心建设的实施意见,从村部选址、建设规模、功能配置、经费筹措、施工管理以及组织领导、职责分工等方面提出了具体要求;多次召开村级公共服务中心建设工作座谈会,及时掌握各单位建设进展情况,提出具体的指导性意见;针对存在的问题,区委再次下发通知,明确了建设的时限要求,规范了工作程序。区里还组织乡村主要负责人到启东、苏州张家港市和相城区、浙江嘉兴等地参观学习,增长了见识,更新了观念,拓展了思路。区委组织部还建立了挂钩联系制度,所有部领导和各科室负责人分别挂钩联系各乡、街道、开发区,督促帮扶村级公共服务中心建设工作。
港闸区按照量力而行、适度超前,既能方便服务群众、又能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的原则,在符合规划的前提下,根据各村所处的地理位置、经济实力、发展潜力等情况,提出了办公型、办公与商贸混合型以及商贸发展型等三种不同层次的村级公共服务中心建设要求。
这里是位于幸福乡东北部的祖望村,地理位置相对偏僻,经济基础又较为薄弱,按照要求,建筑面积控制在300-500平方米,建成主要用于村干部办公、党员活动和为农民群众提供基本服务的办公型村级公共服务中心。[祖望村党总支部书记顾万新说:我们按照要求,利用原祖望小学的闲置校舍作为新村部进行改善,自筹了一部分资金,区乡在资金扶持上也给予倾斜,区里就专门拨付了20万元给我们,目前村公共服务中心已经基本建成。]像陈桥乡的陈桥村,也是利用原陈桥中学闲置校舍作为新村部建设,既节省了财力,又缩短了工程周期。今年,区财政共拨付330万元资金,专门用于经济薄弱村公共服务中心建设,各乡、街道也相应给予等额配套扶持,确保经济薄弱的村在改善办公和服务条件时,不增加群众经济负担,不形成新的债务。
对于乡村道路框架基本拉开、村级经济逐步改善、未来发展具有潜力的行政村,区里要求建筑面积控制在500-1500平方米,建成以办公为主、适当兼顾商贸的商贸发展型村级公共服务中心。这是今年上半年已建成并投入使用的天生港镇街道福利村公共服务中心,建筑面积1130平方米,局部三层,总投资107万元。不仅设有村民议事室、图书室、医务室、健身房、远程教育服务站点,还为商贸发展留下了宝贵的资源。[福利村党总支书记、经济合作社社长陈鹏说:前几年我们村部拆迁后,村干部办公也成了问题。现在,村级公共服务中心建成了,我们村干部也不要再打“游击”了。][一位村民说:有了这个公共服务中心,我们不出村就能享受到卫生、文化、娱乐多方面的服务。]
对于全村行政区域基本被市、区主干道覆盖、腹地全部打开、未来发展前景看好、所处地域适合发展三产服务业的行政村,区里则鼓励建成建筑面积在1500平方米以上的商贸发展型的村级公共服务中心。为了妥善解决选址难、用地难的实际问题,区里多次组织发改委、农工办、国土、规划、建设、民政等部门负责人现场斟察,现场办公,现场指导。目前,全区绝大多数村已落实了较为合适的地址,并已开工建设。即将竣工的唐闸镇街道高店村公共服务中心,紧邻南通市区景观大道通宁大道和农副产品交易市场,占地2160平方米,整体三层,局部四层,是全区最大的村级公共服务中心之一。[高店村党总支部书记、经济合作社社长尹志林说:我们正在谋划村级公共服务中心的功能设置,合理划分功能区,把服务中心建设与远程教育服务站点、银行电信服务站点、农村社区卫生服务站、党员服务中心等有机结合,配齐必要的职能办公用房和活动场所,同时利用独特的区位优势,发展商贸服务业,提升服务中心资源的利用率和增值率,努力把村级公共服务中心建成综合服务型、美观实用型和经济效益型的新农村建设的亮点工程。]
百年大计,质量第一。在村级公共服务中心建设过程中,港闸区还严格执行工程监理,严格把好施工质量关,杜绝重大质量和安全事故的发生。工程完工后,由区领导小组办公室统一组织验收,质量不达标的不但不拨付补助资金,还将严肃追究责任人的责任,从而真正把村级公共服务中心建设成为“优质工程、样板工程”。
到目前为止,全区需要新建的29个村级公共服务中心,除秦灶村纳入秦灶新村二期整体规划建设外,其余28个已陆续开工建设,大多数已封顶并开始粉刷,3个已经竣工投入使用。新建和扩建的村部中,建设规模在200-500平方米的有9家,500-1000平方米的有2家,1000-1500平方米的有5家,1500-2000平方米的有3家,2000-3000平方米的有5家,3000平方米以上的有4家。
[区委常委、组织部长张松泉说:经过前段时间的努力,我区村级公共服务中心建设进展顺利。今后一段时期,我们在加快村级公共服务中心阵地建设的同时,更要坚持阵地共建、资源共享、合理布局、一室多用的原则,将它打造成村级管理服务的平台、议事决策的阵地、学习培训的课堂和文体活动的舞台。]
规范管理、完善配套、建用并举、提升功能,是港闸区今后加强村级公共服务中心建设的新要求。他们将不断努力,开拓创新,把村级公共服务中心建成政府转变职能、强化为农服务、推进新农村建设的有效载体和平台,让村级公共服务中心给农村经济、农民生活带来各种便捷的服务和真正的实惠
第二篇:打造城管支撑平台 服务
打造城管支撑平台 服务“美好乡村”建设
各位领导、同志们:
有幸与各位一道,远赴湖南参加一场美丽的视觉盛会。通过零距离观察、面对面问询、深层次接触,充分感受到株洲市乡村建设给我们展现出一副和谐美好的社会主义新农村画卷,其体现在:
一是当地有着良好的政治生态。政治生态是一个地方政治生活现状以及政治发展环境的集中反映,与当地干部交流,流露的是群众观念,畅谈的是发展大计,他们接地气、办实事,用脚丈量民情,用心排解民忧,反映出来的党风、政风、社会风气令我们耳目一新,他们真正做到了“权为民所用,利为民所谋,情为民所系”,成为统筹城乡科学发展“真核”。
二是万众一心的绿色意识。无论大街大路两侧,还是村道农舍两旁,目之所及绿树成荫,河渠水面清澈见底,山上有经济林,庭院有果树,路侧有灌木丛、草坪,让我们见识了生态“功底”。垃圾处理规范有序,生产生活秩序井然,家家整洁,村村秀美,让我们见识了环境治理“功底”。在接触中,乡镇干部算着本地绿色经济账,村两委领导算着绿色地域特色亮点账,农村户户算着绿色财富账,让我们见识了农村科学发展“功底”。
三是因地制宜,突出重点,统筹推进,特色明显。他们在美丽乡村建设中不搞“大跃进”,总是按照规划循序渐进,保护人文底蕴,注重一村一品,坚持规划与建设同步,环境 1
治理与经济发展同步;他们从本世纪初就注重持续改善农村面貌,有了今天农村形象的整体提升;他们坚持政府引导、部门支持、群众参与的项目建设运作方式,推动美丽乡村进程;他们围绕打造旅游观光休闲、经济高效型农业,着力抓好主导产业培育,使农村经济活力足,农民幸福指数高。
通过看、比、学,我认识到霍山乡村建设与株洲相比差距不小,诸如:村庄规划较晚,规划推进没他们彻底,群众参与度没他们广泛,环境优化没他们重视,特色农业没他们突出,乡村建设各要素没形成整合优势等,但我们也不要妄自菲薄,作为同属丘陵地带的霍山,我们的乡村道路网通过近两年建设改造已臻完善,村庄规划普遍重视执行,农村旧房改造较为彻底,农民开放意识及接纳新生事物能力较强,农村经济基础比较优势明显,具备后发居上因素。有理由相信,在县委县政府的精心谋划和正确领导下,在相关部门的通力协作下,在广大群众的积极参与下,我县“美好乡村”建设一定会蔚然成风硕果累累!下面我结合城管工作职能就如何支持“美丽乡村”建设作三点表态发言:
一、做好环境治理支撑
会后,我局将立即建立城管局“美丽乡村”创建工作小组,由我任组长,其他党组成员任副组长,各二级机构负责人任成员,分别包保到片、责任到村,强化对乡镇“美丽乡村”建设相关方面的配合、协调、指导工作。组织环卫专家着手开展试点乡村环境治理调研工作,为“美好乡村”的科学推进出谋划策。积极为农村各类垃圾的收集、分类、填埋提供帮助,同时随着我局环卫设施条件改善,必要时担负起农村垃圾的处臵工作。调集环卫骨干力量,沉到乡村一线,开展环境提升专项设计,督促推动环境治理工作。
二、做好管理执法支撑
牢固树立大局和责任意识,一是配强乡镇城管执法力量,使乡镇开展乡村环境治理和查违拆违工作有抓手;二是建立城乡管理执法联动机制,做乡镇城管中队的坚强后盾;三是实现城管执法向乡镇延伸工作全覆盖,下放委托执法权限,使乡镇从容开展管理执法工作;四是主动承担解决“美丽乡村”建设中涉及的急、难、险、重管理执法难题,服从和服务于“美丽乡村”建设大局。
三、做好人力培训支撑
“美丽乡村”建设关键在人,如何调动广大群众文明创建的自发参与意识,如何提升乡村环境自治管理能力,对于“美丽乡村”建设的持续性至关重要,因此,我局下一步将广泛开展“城管下乡村”活动,以送城管法律法规、环卫保洁设备、城管题材宣传影片下乡和让城管知识进乡村校园、社区、企事业单位等“三送三进”活动为载体,营造浓厚的创建氛围,逐步灌输“让规则守护乡村,让文明相伴成长”的理念。致力推动乡镇、乡村城管业务培训工作,制定培训计划,框定适用内容,按照“请上来”脱产培训、“沉下去”办夜校集中授课模式,为乡镇城管队伍、乡村管理人才洗脑充电,力争三年内做到乡镇有城管精兵、乡村有城管精英的目标。
各位领导、同志们,我县“美丽乡村”建设的号角已经吹响,让我们携起手来埋头苦干,扎实推进,为共建美好家园、共享美好生活贡献一份力量!
谢谢大家!
第三篇:打造第三方纳税服务平台
解放思想,更新观念
征、纳、服三方共同打造税务服务平台
为了方便纳税人申报纳税,为了降低纳税人税务风险,我们应该为纳税人提供更多的税务帮助,我们称之为税务服务,这已经成为社会共识。
但税务服务由谁来提供,应该提供什么样的服务,服务过失承担什么样的责任,税务机关、纳税人、社会组织在税务服务中应该如何定位,一直困扰着税务机关、纳税人和社会各界。
定位不清,职责不明,致使税务服务工作脱离轨迹,达不到预期效果。纳税人要求税务机关提供更多、更周到、更具体的税务服务,并要求将税务服务做为税务机关应尽的义务;税务机关则认为过多过细过具体的税务服务会导致服务与税收执法冲突,削弱税收执法;而社会上的税务服务组织一方面感到税务机关执法刚性不足,纳税人寻求社会服务动能不足,一方面又感觉到税务机关提供了过多的服务职能,没有给他们生存的空间。于是税务界上“市长”、“市场”、“市民”三者的矛盾长期得不到有效解决。尽管以税务师事务所为代表的社会第三方力量近年有所发展,但这个在其他经济领域早已常态化的中介第三方在税务界却步履维艰。
税务机关不信任第三方,不敢将服务市场推向社会;纳税人对税务机关的行政服务心存不满,又不愿意向第三方购买税务服务;社会组织看好服务市场,磨刀霍霍却派不上用场,空有屠龙之技。
尽管一些地方也进行了试点或试探性地引入经三方中介服务,但由于法律层面规定不明确不明晰,也出了一些地方的社会组织自觉不自觉,自愿不自愿搞起税务服务权力寻租的情况,造成了很坏的社会负面影响,加大了征、纳、服三方的社会矛盾。
那么到底如何解决这个应该而且必须解决的问题呢?笔者专业从事税务服务市场已经十余年,感觉要解决这个问题,必须要明确税务服务的社会定位。
1、国家至少在税务总局层面上明确税务行政服务的定位,明确税务行政机关应该提供哪里服务,不应该提供哪些服务。或者说哪些是服务,哪些起是执法。
我认为税务行政服务应该限定于为纳税人纳税提供方便。具体税务业务处理,税款如何计算这些实体法的具体处理不在税务机关的行政服务之列。
税务机关提供过多过滥的服务,社会弊端已经显现:
(1)有重回1997年征管理模式改革前的“保姆式”税务管理回头路之嫌疑。
(2)服务与执行不清,造成纳税人推脱纳税责任。
(3)税收管理执法刚性减弱,与依法治税精神背离。
(4)个别税务人员会将税务行政服务寻租,形成行政服务资源分配不公。
同时,税务机关也应该意识到:税务执法是具有独立性的,其他部门很难干涉,而税务服务是社会公开性的,纳税人一方面想得到更多的税务服务,一方面会永远不满足你的服务,不满足就会投诉,投诉就会有更多的部门来介入,税务机关就会成为公众焦点,从而造成我们日后的税务服务就更加被动。可能的结果是不提供服务纳税人会投诉,提供了服务纳税人不满意也会投诉。原因就是税务机关的税务服务定位不清。
(5)大量的税务行政服务势必会加大了税务征收管理成本,增加财政负担,简接地增加纳税人的纳税成本。与“宽税基,简税制,低税率,严征管”减税降负的税收改革思路不相一致。
2、国家至少在税务总局层面上法定第三方税务服务的市场角色,明确哪些是社会组织提供的服务。如:税务咨询、税务顾问、税务审查、税务培训、税务救济。虽然总局近年也做出了许多具体的规定,但明显离市场要求还相差甚远。在税务服务上我们有些人总是认为如果要求纳税人向第三方购买税务服务会增加纳税人负担,怕社会影响。但税务机关提供过多的行政服务,国家的行政成本会增加。所以我们
应该理直气壮地向纳税人宣传:纳税是有成本的,税务服务是你应该承担的成本。当然纳税人可以不需要税务服务,但前提是你不能违法税法,不支付税务服务成本,不懂税法造成后果,就要支付违法成本。
3、国家至少在税务总局层面上要求纳税人申报时应该附送三方税务鉴证。比如:各地开展的所得税申报鉴证、土地增值税清算鉴证、企业清算鉴证、减免税鉴证等等。与此同时对鉴证组织要严格监管,给不合格的鉴证者以严厉惩罚。
4、国家至少在税务总局层面上明确:引入第三方税务服务是税务机关税务服务的一项重要内容,但明令税务机关及其工作人员不得以任何方式参与第三方服务,第三方税务服务的引入应该公正公开公平。
只有这样建立起税务机关的行政服务、社会第三方的市场服务、纳税人自我(互相)服务,互相补充。税务机关搭台,主持人(税务机关)、专业明星(中介组织)、草根(纳税人自已)同台唱戏,变市长(税务机关)“批条买货”为市长(税务机关)规划建设规范“专业批发市场”,才能满足不同层次的服务需要,促进和实现依法法税。
不过虽然我们希望总局层面出台一些具体的明确的政策,但 我们国家幅员辽阔,各地情况不一,统一出台税务服务项目目前难度可想而知。那么各地方在不违税收法律法
规政策和总局精神的前提下,吸取外地一些好的成功的做法,大胆做一些改变税务服务模式的尝试,会有利于我们的税收征收管理,有利于降低税务机关的税收执法风险和纳税人的纳税风险。
做为地市级的税务机关完全有权利规范本地区的纳税服务,从地区实际出发研究推出第三方税务服务,为纳税人搭建由税务征收机关、社会组织、纳税人三方共建的税务服务平台,以缓解税务征收管理压力,缓解税务机关的社会压力,缓解纳税人寻求税务帮助的压力。
第四篇:构建服务平台打造和谐社区
精选范文:构建服务平台打造和谐社区(共2篇)构建服务平台 打造和谐社区 川汇区位于周口市东南部,面积32平方公里,辖区人口30万。近年来,区委、区政府坚持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积极探索,大胆创新,以服务居民为抓手,全力构建服务平台,增强社区服务功能,提高服务质量和效率,下大力气建设和谐社区,做到社区居民老有所养、幼有所抚、孤有所依、残有所助、贫有所济、难有所帮,增进辖区单位、社区居民的联系,为居民群众创造了良好的人居环境,让辖区居民充分享受到三个文明建设的成果。
一、统一思想,提高认识,找准服务群众的切入点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和城市管理体制改革力度加大,一方面社区成为社会转型期各种社会矛盾的首发地、聚集地,也是广大居民群众工作、学习、生活、交往的重要场所,社区对于维护整个社会稳定的作用越来越大。另一方面社区居民对社区环境、卫生、治安、娱乐、交往等高层次的社会需求日益提高。面对这一转变,我们通过深入分析后认为,必须重点针对我区作为周口市传统工业最集中的一个城区,因大批改制企业及下岗失业人员进入社区实行属地化管理而空前增多的社会矛盾和群众的需求,找准了服务群众这一切入点,建立健全服务网络体系,为此,我们确立了“创经济文化强区,构文明和谐川汇”的目标,把构建和谐社区放到与经济建设同样重要的战略地位,以满足群众需要为出发点和归属,构建社区服务平台。(一)加强领导,把打造和谐社区摆在重要的议程。把抓好社区服务,建设和谐社区摆上全区工作重要位置,做到“三纳入”,即纳入城区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整体规划,纳入到城区四家班子的具体工作实施计划,纳入到城区党建目标责任制;一并规划,一并部署,一并落实,一并考核。(二)加强组织建设,强化党组织的核心作用。2002年我区率先在自治区城区中实现“一居一支”,强化党组织在社会各类组织和各项事务中的领导核心作用,建立了社区党委、片区党支部、居民党小组*党组织网络,在46个社区全面建立党建工作联席会议制度,与辖区单位签订了共建协议,为加强组织力量,把社区单位的党组织负责人吸收为街道、社区党组织委员,还成立社区党建协调委员会,使社区党的工作横到边、纵到底,覆盖全面,进一步增强了社区党组织在打造和谐社区中的核心作用。(三)建立各项制度,健全工作机制。制定社区建设的各项制度,建立健全工作机制,促进社区服务走上制度化、规范化轨道。
1、会议制度。区委常委会议、四家班子联席会议认真听取工作汇报,定期研究社区建设问题;
2、领导干部联系点制度。实行处级干部包点联系,加强社区服务工作的指导,要求每个指导员做到“四个一”:每年参加一次社区公益活动、每年要为社区居民办一件实事好事、每年要反映一条关于社区建设的社区民意、每年要为社区建设提一条合理化建议。形成了“区委区政府主要领导亲自抓、四套班子共同抓、职能部门配合抓、街道工委具体抓、全区党政联动、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和努力创建和谐社区新局面的合力。
3、考评奖励制度。对区机关各部门、各办事处按照社区服务管理和奖惩办法考核评分,奖优罚劣。
二、充实内涵,完善体系,服务群众亮点纷呈 构建社区服匙”科普征文比赛,未成年教育理论研讨,百名德育大使进社区等活动;制定和实施《文明市民教育工作方案》,在辖区55所文明市民学校,组织居民群众开展《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文明市民手册》的学习。通过教育活动,提高了社区居民整体文明素质。
(五)建立“民愿接待室”,搭起沟通疏导平台。随着经济社会的迅速发展和变化,社区群众的困难和思想矛盾等问题需要及时得到解决,才能有效维护稳定。我们以抓好民愿接待室工作为突破口,实行解决矛盾和思想疏导、教育相结合,努力探索社区服务工作的新方式。与《周口晚报》联合,在河南第一个创办“民愿接待室”,群众的愿望、呼声、烦恼甚至牢骚,都可以到“接待室”反映,社区及时解决,对那些城区无法解决的热点难点问题,则由报社进行“问题追踪”,通过新闻媒体向市有关职能部门呼吁,促使解决问题。通过开展“零距离访谈”活动,了解群众需求,倾听群众心声,使社区居民遇事有人管、权益有人护,进一步拉近了党和政府与群众的距离。今年以来,我们加强对民愿接待工作领导,实行规范管理,做到“四个统一”,即,统一标志标识、统一接待登记本、统一工作制度、统一接待程序,进一步提高民愿接待工作效率,受到居民群众的称赞。据统计,辖区46个社区民愿接待室今年上半年共接待群众来访3200多人次,化解纠纷1350多人次,为群众解决困难近千件,解决就业1400多次。
(六)发挥党员带头作用,社区志愿者活动蔚然成风。结合开展创建社区党建示范区活动,我区充分发挥党员的带头作用,广泛组织开展万名党员进社区、在职党员到社区报到、党员义务奉献周、党员群众心连心等活动。在社区党组织中开展“三必访”,即“党员新转入社区必访、群众有困难必访、居民病(逝)必访”,在广大党员中开展“为社区居民做一件好事,参加一次义务劳动,向党支部反映一条信息,提一条合理化建议”的“四个一”活动。社区党支部在各社区启动“五包”活动,即包一个党员特困户,做他们的兄弟、姐妹;包一名“两劳释放人员”,做他们的知音;包一个孤寡老人,做他们的儿女;包一名下岗职工,做他们的参谋;包一名残疾人,做他们的拐杖。去年,全区组织党员为群众做好事实事3500多件,捐款36200多元,捐物20200多件。党员志愿者、青年志愿者、青年社区爱心超市、爱心献春蕾等志愿活动开展得生气勃勃,也大大调动了广大群众“居于社区、奉献社区”的积极性。许多群众自发组织起来,成立义务巡逻队,维护社区治安。依山社区残疾人梁柳青自费开通“红叶”公益服务热线,两年来,接听热线电话5000多个,解决人们的心灵烦恼,广受群众称赞。群众的广泛参与,使社区内形成了“我为人人,人人为我”的社会风尚,呈现出居民互敬互助、乐于奉献、安定团结、和谐发展的良好局面。
三、夯实基础,突破难点,促进服务群众深入持久夯实社区服务的基础,不断改善社区服务硬件和软件条件,是促进社区服务深入持久的保证。
(一)完善社区设施建设,改善为民服务的条件。由于历史的原因,不少社区办公场所狭窄,社区工作人员不能集中办公,甚至无房办公,群众有事无处反映,意见很大。为此,我们采取区领导主动承担重任,14名处级领导包点联系、重点解决难度最大的20个社区办公用房问题。通过筹集投入资金380多万元买了一批、发动辖区单位共驻共建找了一批、对房开商加强协调无偿提供了一批,到2004年底,办公用房达标率提前一年实现了80平方米以上的目标,基本解决社区办公条件,有的还超过700平方米,并配套有“五室、四站、二检、一接一场所”,为居
[构建服务平台打造和谐社区(共2篇)]篇一:创新服务管理 构建和谐社区
创新服务管理 构建和谐社区
亚日盖社区辖区面积为6平方公里,常住居民802户,2025人,其中,汉族1210人,少数民族815人。社区内有行政事业单位6个,从事各种行业个体户310家,社区党员28人。社区党支部作为党的最基层的组织,落实党和政府各项方针政策的最好最实在的办法就是服务群众。在深入开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和创先争优活动以来,亚日盖社区党支部紧紧围绕“我爱社区我爱家,党群共建促和谐”这个主题,坚持以服务居民为切入点,以构建和谐为主要目标,创新服务管理,变被动管理为主动服务,增强服务功能、拓展服务内容,把解决社区居民生活实际问题作为社区党建工作的重点内容,努力打造便民利民平台,组织开展社区“八贴近”、社区事务八公开、社情民意直通车等活动,拉近了党组织与社区广大居民群众的距离,塑造党在基层群众中的良好形象,得到了社区居民、住区单位、上级领导的称赞和好评,有效地促进了社会的和谐与稳定。
一、开展主题实践活动,打造服务型社区
亚日盖社区以构建和谐为主要目标,通过开展“四个八”主题实践活动,创新方法,切实提高社区服务人民群众的水平,着力构建和谐社区。
(一)社区服务“八贴近”,扶贫帮困得民心。通过开展以贴近特困户、低保户、重病户、单亲家庭、空巢老人、孤儿、残疾居民;下岗职工、失业人员;离退休党员、在职党员、离退休老干部;进城创业牧民、个体工商户;务工户、流动户;各级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劳动模范;上访户;刑满释放人员的“八贴近”活动,为他们提供服务,搭建参政议政平台,对弱势群体实施创业就业帮扶措施,切实解决他们的实际困难。目前,通过“八
贴近”活动共开展社会救助和爱心捐助36次,爱心物资4200余件;组织志愿者服务22次,累计参加达到300多人次;提供就业岗位10类,解决了399人的就业问题;开展维权服务和法律援助19次涉及43人;组织企业经商人员、各级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劳动模范开展献计献策活动15次,归纳意见建议30余条;开展矛盾纠纷调解14次涉及28人次。
(二)社区公务“八公开”,阳光运作赢民心。通过党务公开、政务公开、财务公开、申请流程公开、低保公开、租赁补贴公开、计生公开、包扶责任公开的“八公开”措施,让社区公务在阳光下运作,确保辖区内党员和群众对社区党务;帮扶领导职责;社区年财务收入支出情况;居民申请低保、廉租房、经济适用房情况、享受住房补贴额度等事宜的知情权、参与权、建议权和监督权。
[构建服务平台打造和谐社区(共2篇)]
(三)社区建设“八进门”,全面服务暖民心。通过文化宣传进社区、科学教育进社区、平安创建进社区、文明道德进社区、卫生服务进社区、环境保护进社区、计生服务进社区、就业保障进社区的“八进门”活动,全面服务社区居民,先后开展了以“集思广益、和谐共建”为主题的离退休干部和居民和谐共建座谈会;联系驻区单位和人民医院开展以“夕阳红敬老爱老”为主题的为区内80岁以上老人送医问诊送暖活动;组织下岗失业人员69名参加就业局举办的创业技能培训班等主题活动。
(四)社区承诺“八带头”,真心实意聚民心。通过带头参与基层组织建设、带头落实治安防范措施、带头创建文明户、带头勤劳致富、带头排查调处民事纠纷、带头履行承诺义务、带头学法守法、带头落实村规民约决议的“八带头”制度,将本承诺的扶困救助、就业保障、医疗服务、城镇低保、文化活动、法律援助等工作以手册的形式印发,积极履诺。争取一个党员树一面旗帜,争做一个带头,带动一些这方面落后的群众。为表彰在“八带头”活动中涌现出来的先进党员,各社区党支部通过居民小组推荐、居民大会评选的方式,从不同领域不同行业共选树具有代表性的“创业创岗”、“带动创业”、“和谐共建”、“民族团结”、“扶贫帮困”、“勤劳致富”等类型的党员18个。采取经验介绍、座谈互动等形式,对18个典型进行了广泛的宣传,在社区中充分营造文明和谐积极向上的浓厚氛围。
二、推行网格化管理,打造服务型社区
立足社区建设基础平台,推行社区网格化管理机制,打造精细化便民服务,进一步提升社区服务水平。
(一)夯实网格化管理工作基础。通过优化整合资源,改进活动方式,进一步丰富了网格化管理的内涵,实现服务居民全覆盖。一是划网格。结合居民住宅区、辖区单位交错分布的社区现状,绘制“民生地图”,为精细化服务管理建立信息平台。二是组团队。产生网格服务组组长和服务组成员,负责网格内居民的动态管理和服务,畅通基层群众直接反映问题的渠道,定期为社区居民提供各类义务服务。三是建档案。建立社区网格化管理信息库,对区域内的空巢老人、残疾人、4050人员、归正人员等群体作为重点服务对象,做到服务有重点,工作有方向。
(二)形成网格化机制工作新格局。着眼于提高党组织的组织、协调、动员、凝聚能力,从完善制度,明确要求,创新方法等方面着手,逐步建立起以“网格化管理,组团式服务”为特点的网格化管理机制。一是订制度。建立各项服务管理制度,用针对性较强的工作制度来规范操作,使服务工作开展有的放矢。二是定职责。成立“网格化管理、组团式服务”工作领导小组,召
开专项工作会议研究“网格化管理、组团式服务”工作的推进办法,服务更有针对性和实效性。三是优服务。开展“党建进组、服务入户”模式,把社区党员代表与居民党员合二为一建立网格党小组,以多种方式向居民群众提供近距离服务,并撰写《网格备忘录》,掌握动态信息,同时,倡导建立优质管理服务模式,支援帮扶服务模式,健康关爱服务模式。
(三)突出网格化管理特色。优化服务环境,打造管理精细、服务有效的社区管理网格特色,实现管理机制便民化,管理队伍务实化,服务居民常态化。一是一格一品,打造网格品牌团队。根据各网格区域内共建单位的实际情况,选取有代表性的共建单位参与网格服务,由各网格共建单位牵头组织服务团队到网格内开展送服务活动,遇到有特殊要求的,则提供个性化服务。二是一格一队,强化网格管理团队。每个社区网格都设立一个管理团队,由网格服务组长带领网格小组成员对网格内居民进行动态管理和服务,并建立社区网格化信息资料,做到及时服务同时,对有关民生民情进行分类记录,承诺一件、兑现一件、注销一件,让工作落在实处。三是一证一册,完善志愿服务团队。推出志愿服务成员佩证上岗制度,统一印制队员服务证,建立服务队成员评比制度。把服务队成员的日常服务情况记录在“志愿服务纪录册”上,在年终参照记录册上的情况进行评比。
三、坚持联动互促机制,打造服务型社区
打造服务型社区,核心是强化宗旨意识、提高服务能力,关键是完善工作制度。亚日盖社区不断建立健全服务工作机制,搭建服务平台,努力促进社会和谐。
(一)充分发挥《社情民意》直通车功能。“社情民意直通车”是镶黄旗在创先争优活动中形成的城镇社区服务型党建工作
模式,通过不断在实践中总结完善,形成长效机制固定下来。亚日盖社区党支部始终把“人民群众得实惠”作为履行职能的出发点,充分发挥《社情民意》直通车功能,使一些群众关注的问题得到妥善解决,架起了旗委、政府与群众之间的“连心桥”。
社区工作人员经常深入基层,深入老百姓家中,全面了解他们的需求和反映,广泛收集居民群众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及时上报《社情民意》,把社区工作动态及老百姓的意见和需求直接转达给旗委、政府及包扶单位,使群众的问题得到及时解决。社区居民徐有亮居住的房屋,多年失修。可“房漏偏逢连阴雨”,八月初的几场大雨把徐有亮一家遮风避雨的危房冲塌了,本来贫困的家庭,又添了一笔房屋改造建设费用。社区得知此事,及时上报《社情民意》,积极向旗委和有关部门反应情况。8月26日下午,民政局领导和有关人员在社区工作人员的陪同下亲自前往徐有亮家看望,根据徐家的情况,当时决定由民政局支付徐有亮坍塌住房改造建设费用。社区共编发《社情民意》750余期,旗委、政府领导批示100余件,其中涉及居民危房改造、贫困子女上学、社区办公条件改善、重病治疗费用、低保发放等100多个问题,全部得到有效解决。《社情民意》把旗委、政府和老百姓的心连在了一起,成为真正的“民情直通车”,强化了沟通理解,提高了办事效率,密切了党同人民群众的关系。
(二)全力实施社区党组织联系服务群众制度。社区党组织作为社区工作的主体,应实事求是地实施好联系服务群众各项制度。书记“周接待日”雷打不动,“两委”班子轮流接待统一记录,做到一人一记、一事一记,定期办理、周期反馈。社区党组织班子成员每月一次进家入户走访群众,实现“两个全覆盖”,即班子成员入户参与全覆盖、受访居民全覆盖。做好走访记录,下页篇二:创建服务型党组织 构建幸福和谐社区 创建服务型党组织 构建幸福和谐社区
在社会服务管理网格化基础上,如何创建服务型党组织,现在社区肩负着五个建设责任:基层党建、社会、经济、生态文明、和谐建设。基层党组织有四个功能:推动发展、服务群众、凝聚人心、促进和谐,而服务是基层党组织的根本功能。
一、创建服务型党组织的重要性
创建服务型党组织是党的根本宗旨的重要体现;
创建服务型党组织是强化基层党组织功能的重要举措; 创建服务型党组织是充分发挥党密切联系群众优势的重要途径;
创建服务型党组织是推动构建幸福和谐社区的重要保证。
二、创建服务型党组织的总要求:
要立足社区实际,以创建服务型党组织为抓手,在服务社区党员群众上找准突破口,通过搭建平台,整合资源,创新载体,拓宽领域,增强实效,努力构建幸福和谐社区。
三、如何创建服务型党组织
(一)搭建平台,建设两支队伍,拓宽服务领域
一是搭建综合服务平台,建设社区党员干部服务队伍。
1、建立便民服务站,实现“一站式服务”、“一条龙服
务”,发放服务手册、公布流程手续;
2、主要提供政策咨询、党务工作、就业保障、救济帮扶、卫生保健、治安防范、文化娱乐、中介服务、日常家居等公共服务;
3、建立告知制度、约时服务制度(与服务对象约定时间办理事务)、限时服务制度、服务承诺制度、办结公示制度、首问责任制度、挂牌上岗制度等;
4、组织社区党员干部参加党务居务等相关服务的培训,提高综合服务能力。
二是搭建综合服务平台,建设社区志愿者服务队伍
1、依托社区居民和辖区单位组建各种服务队,采取结对帮扶、邻里互助、划分服务片区等;
2、建立志愿服务活动室,志愿者管理制度、提供必要的场地、工具等。
(二)整合资源,实现三个互助,增强服务实效
一是构建“共驻共建”体系,实现社区和辖区单位互动,按照“资源共享、优势互补”的原则,开展“携手工程”,以服务为切入点,积极联系,争取帮扶单位、辖区单位的支持;
二是组建“社区党建议事会”,[构建服务平台打造和谐社区(共2篇)]实现党组织的互动,这里主要指辖区单位离退休支部,定期组织“党建议事会”,构建社区党组织与辖区党组织共同服务的工作格局;
三是建立社区党员“会客厅、谈心室”,实现社区党员的互动,调动社区党员参与社区活动的积极性。
(三)创新载体,打造幸福和谐家园
1、打造爱心家园,救助困难群众。通过社区“居家养老”、“爱幼食堂”、“便民卫生室”等,形成人性化的便民爱心服务网络;
2、打造康乐家园,活跃社区氛围。通过社区“文体活动室”、“健身中心”等,促进社区文明建设;
3、打造学习家园,提示居民素质。通过社区远程教育、图书室、专栏板报等,形成特有文化氛围,提升居民素质;
4、打造阳光家园,推进民主进程。通过社区论坛,把“议事权、知情权、监督权”交给居民,充分表达民意;
5、打造平安家园,构建和谐社区。通过“社区警务室”,定期召开“治安情况通报会”、“矛盾纠纷排查会”,营造平安和谐的社区环境。
四、几点启发
首先是上级党组织应服务下级党组织,要提供必要的帮助和指导;其次是党组织应服务党员,要关爱党员、凝聚党员;最后是党组织和党员应服务群众。
(参加社区“两委”骨干培训会心得)
第五篇:打造“一站式”平台构建“大服务”格局
打造“一站式”平台构建“大服务”格局湘潭市高新区国家税务局
2009年,我局立足纳税人的实际需求,全力打造“一站式”服务平台,努力构建“全员、全程、全能”的大服务格局,有效提升了纳税服务工作的质量和效率,得到了省局、市局和纳税人的一致好评。我局的主要做法是:
一、深化服务理念,全面达成“一站式”服务共识
思想上的统一是推行“一站式”服务的前提。针对纳税服务观念滞后的现实,我局采取有力措施消除干部服务理念上的“误区”,切实解决“为何服务、谁来服务、如何服务”的问题,达成了推行“一站式”服务的共识。
(一)树立“以纳税人需求为中心”的理念,解决服务内容的问题。我们牢固树立“纳税人至上”的理念,把纳税人的满意度作为检验纳税服务工作的标尺,深入进行纳税人需求调查,先后邀请217人次纳税人召开4次需求调研会,建立2个税企“QQ群”网络平台,了解纳税人在办税过程中遇到的各类问题,收集动态需求信息120多条。结合开展纳税人满意度调查,采取上门走访、随机抽访等形式,发放纳税人问卷280多份,请纳税人针对办税窗口、办税流程、纳税服务提意见,收集需求建议47条,全面了解纳税人的所需、所想、所盼。
(二)树立“人人都是服务者”的理念,落实谁来服务的问
题。针对干部中普遍存在的“纳税服务在办税大厅”的片面认识,我局结合红网上纳税人的一封投诉信和一封表扬信,深入开展纳税服务“大讨论”活动,引导干部围绕纳税人的需求看问题、找差距,扫除思想障碍,转变服务观念。同时,邀请省局相关处室领导到区局进行纳税服务讲座,组织部分干部2次远赴上海虹口、杭州萧山、深圳罗湖、广州海珠等地国税局学习,拓宽视野,借鉴先进的服务理念和经验,促使干部形成“人人都是服务者”的共识。
(三)树立“全面增效提速”的理念,解决如何服务的问题。梳理、细化纳税人的需求建议,组织干部逐条对照,深入查找现有的纳税服务与纳税人需求之间的差距,强化干部为纳税服务“增效提速”的紧迫感。结合实例开展岗前教育培训、“一对一”技能操作互帮互学活动,并组织进行上岗考试,全面提高干部整体服务能力,确保干部的综合素质达到“一站式”服务的要求。
二、优化服务模式,全力打造“一站式”服务平台
模式上的优化是推行“一站式”服务的关键。我们主动适应纳税人的需求变化,整合窗口资源,优化业务流程,打造全新的“一站式”服务平台。
(一)整合资源,建立“一站式”服务架构。我局按照“一站式”服务的要求,对纳税服务资源重新进行整合分配。一是明确纳税服务部门职责。纳税服务科承担对“一站式”服务的协调组织、各服务环节的监督考核工作。把原来由各职能科室承担的资料受理和部分权限实行“外部剥离”,并入到办税服务厅,所有涉税事项由办税服务厅统一受理。二是拓展办税服务厅功能。将大厅划分成办税服务区、自助服务区、咨询服务区、等候休息区4个区域,分区推行“一体化”形象设计,满足纳税人办税需求。推出办税高峰期短信提示、发票用票大户预约购票、电子导税手册等新元素。设臵“咨询导税”岗,由办税厅副主任和业务科室干部共同值班,引导纳税人办税、解答纳税人疑问。三是构建“全职能”服务窗口。从2009年3月开始,我局把原来分设的认证报税、申报征收、税务登记、文书受理、发票代开、发票发售等7个单一窗口功能全部合并,设臵8个“全职能”窗口。按照“一人一窗”的标准,对所有操作软件按“一站式”要求进行重新编排,对窗口用机的主板全部进行更换,预臵5个PCI插槽。委托专业开发公司设计切换软件,保证了4张金税卡和1张扫描仪卡在一台主机上顺利安装和转换,切实解决了技术上不兼容的问题。目前,我局每个“全职能”窗口均可以办理70多项同样的涉税业务,纳税人可以选择任意窗口提交涉税资料、即时办完全部非审核涉税事项,真正实现了“一个综合窗口、受理一切事情”的目标。
(二)优化流程,确保“一站式”服务实效。建立“统一受理、内部流转、限时办结、集中回复”的纳税服务新模式。一是优化业务流程。把所有涉税业务分为7大类104个项目,规定即办事项为49项,非即办事项为55项。即办事项无需审核,由窗
口当场办结。非即办事项由窗口统一受理,并出具“受理通知书”,告诉纳税人受理日期和领取文书日期,在内部流转完成后,统一由受理窗口交给纳税人,让纳税人始终只面对“一个窗、一个人”。二是优化审批流程。把原来由后台受理的7项涉税审批事项前移到办税服务厅“全职能”窗口统一受理。窗口人员进行形式审查和决定,对资料不符合要求的,一次性告之纳税人补齐;对符合要求的,即时办结,统一出件。不能即时办结的,受理窗口向纳税人承诺办理时限,限时办结。同时,明确内部流转环节的工作衔接和手续传递,建立“一单式”审批传递机制,前台人员对限时办结事项,以“审批流转清单”的形式向后台各环节进行流转,确保各审批环节“无缝对接”,环环相扣。在此基础上,取消了7个涉税事项的多层审批,只要纳税人税负正常就可当场办理。将当场不能办结的12种常规审批事项,在省局规定时限的基础上压缩1/3以上。
(三)完善制度,规范“一站式”服务管理。加强对前、后台的内外制约,是保证“一站式”服务顺畅运行的关键。一是完善“一站式”服务工作制度。对内,制定符合“一站式”服务流程要求的岗责体系,明确每个岗位、每个窗口、每位工作人员的服务内容、服务标准,出台了《“一站式”纳税服务工作制度》、《办税服务厅工作规范》、《办税服务厅考核办法》,确保纳税服务高效运转。对外,全力推行首问负责制、一次性告知制、预约服务制,不断深化网上办税服务,通过网上办税服务厅受理涉税
事项9万多条,按时办结率达到了100%。二是完善纳税服务考核评价制度。将各项服务指标分解落实到岗、到人,按月对网上指标、纸质资料报送、质效回访、纳税人监督意见反馈及现场检查情况进行量化评分,并将结果纳入目标考核。在办税服务厅不定期组织问卷调查,让纳税人根据干部的服务态度、服务质量、服务时限进行现场打分。通过保持工作记录、注重纠正预防、落实服务责任等措施,实现对纳税服务工作质效的全程跟踪管理。2009年我局共对10个延时办理事项进行处理,扣发责任人季度考核奖金1270元。三是完善外部监督制约机制。采取服务质效回访和社会满意度调查等方式,主动接受社会各界的监督评议,畅通纳税人诉求渠道。深入落实“局长值班日”制度,了解纳税人的服务需求和工作人员的服务情况,并进行现场处理反馈。
三、凸显“一站式”服务实效,促进征纳和谐共赢
我局以高效快捷的办税服务、公平公正的执法服务、及时准确的政策服务,有效拉近了税企之间的距离,获得了纳税人和社会各界的高度认可。
(一)纳税服务效能全面提高。实行“一站式”服务后,纳税人只要提交完整的办理资料和申请,涉税事项的办理就会严格按照规定的流程进行流转,纳税人就可以在规定的时间内办理好,节约了办税时间,减少了办税环节。2009年5月-12月,我局“全职能”窗口共受理各类涉税事项1200余户次2.4万余件,及时受理率为100%,涉及经办科室办理环节2700多个,提
前办结的事项达到1600多个,提前办结率为 59%以上,涉税事项按时办结率由2008年的71%提高到了100%,服务效能全面提高。目前,我局“一站式”服务流程有20项工作在省局规定的时限内再次提速,其中2项由3个工作日变为即时办结,11项由10个工作日变为7个工作日。
(二)国税形象持续提升。我局通过开设“全职能”窗口,优化“一站式”服务,全面打造纳税服务“高效便捷”通道,为持续提升国税形象书写了浓墨重彩的一笔,《湘潭日报》、湘潭电视台先后对此予以专门报道,地方各级政府、纳税人和社会各界给予高度评价。日前,湖南四维洁具有限公司等2家企业专程送来感谢信,对我局10多名干部加班加点、真心实意为纳税人服务的行为表示感谢。2009年,湘潭市行风评议小组对我局办税服务厅进行窗口单位评议验收,在“背靠背”测评中,纳税人满意率达到了100%。近年来,我局先后获得省级文明单位、全国税务系统文明单位、全国精神文明建设先进单位称号。我局办税服务厅荣获湖南省国税系统“四优”文明单位、湖南省文明窗口单位荣誉,树立了良好的国税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