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精品范文库 > 11号文库
叶子展览馆
编辑:醉人清风 识别码:20-1124221 11号文库 发布时间: 2024-08-31 18:05:09 来源:网络

第一篇:叶子展览馆

中班主题:小叶子——叶子展览馆

【活动目标】:

1、能用不同的方法对落叶进行分类、统计。

2、感知落叶的多种多样。

3、积极参与叶子展的布置活动。【活动准备】

物质准备:

1、周末到户外捡各种各样的落叶。每人至少5种以上。

2、用于装分类树叶的框子。

3、树叶分类统计表,白板,笔,大统计表一张。

【活动过程】

一、谈话导入。

1、谈话导入:今天,我们要布置一个树叶展览馆,怎样布置呢?

2、根据幼儿想法小结:要将各种各样的落叶布置成叶子展览馆,要现对叶子进行分类。

二、分组讨论:

1、怎么对叶子进行分类?

2、提出操作要求:

·先和小组同伴协商分类方法。

·讲述也按照商量好的分类方法放入不同的框子里,数一数每筐树叶有几片? ·分类结果记录在表上。

·表格上一行填树叶类别(如:大树叶,小树叶,红色树叶·····),下一行填每类树叶的数量。

3、幼儿分组分类,教师观察知道,重点了解幼儿分类的方法。

三、分享交流:

1、组织幼儿交流分类的结果,并展示在白板上:你们小组是用什么方法分类的?每类有几片。

2、引导幼儿观察不同的分类方法:分类方法有很多,有的小组按照树叶的颜色,有的小组按照树叶的形状分类,有的小组按照树叶的大小分类····这些都是好办法!

3、将各组按照大家统一的方法分类好的树叶集中到大的分类筐,在展示区展示。

第二篇:展览馆观后感

参观厂史展览馆观后感

今天是3月20日,作为宣传部的一名共产党员同部门的其他共产党员们一起再次参观了长钢的红色厂史展览馆。每一次亲临现场,每一次聆听讲解员的讲解,心中的激情仍然久久不能平静。在厂史展览馆去年举行揭牌仪式时,我有幸与同事们一起参与了接待工作,有幸与老一辈革命者接触,短短几天时间里,我被他们的革命精神深深打动,我被他们的革命热情深深的感染,我也一次次的感受着老一辈创业者的艰辛和困难,一次次的感受了红色精神的召唤。今天,再次来到这里,来到厂史展览馆,我心潮澎湃,激动地心情久久不能平复。

我生于故县,长于故县和这片热土有叙不完的情。这块土地位于长治城西北部20公里平原与丘陵的交错地带,也就是今天长钢的所在地。在抗日烽火中,这个不知名的小山村,成为华北抗战的政治中心。1939年1月3日,3000多名学员从陕北出发,东渡黄河,来到晋东南抗日根据地,于1月21日进驻故县村。3200多名学员分别住宿在故县村以及附近的故漳、北岗、寺底、西沟等十个村子里。1月25日,一分校在二仙庙前召开了东迁胜利大会,朱德总司令、左权副总参谋长到会讲话。朱德总司令十分关心抗大一分校学员的学习生活,他说,培养一个好干部,就可以带出成千上万个好兵。朱总司令还经常抽出时间亲临学校为学员们讲课,地点就在二仙庙内,院子里坐得满满的。朱总司令就站在戏台上这张桌子后面。故县铁厂的创建,和抗大密不可分。所以说,没有抗大,就没有后来的故县铁厂。

照片上的人物微微的冲着我们笑着,他们是:李宝庆,抗大一分校的学员,故县铁厂第二任厂长。王林,抗大一分校学员,故县铁厂的创始人陆达同志的爱人,1947年随陆达参加故县铁厂建设。还有她,她叫齐心,河北省高阳县人。1939年3月,年仅15岁的齐心在晋东南抗日根据地参加革命的姐姐的带领下,来到晋东南屯留故县村抗大一分校女生队学习,成为一位八路军女战士。故县抗大一分校是齐心参加革命的起点,这里当年火热的学习生活,给她留下了难忘的印象,也是她一生最珍贵的记忆。还有他,朱力生,这首好听的歌曲《晋东南进行曲》的创作者,这首歌曲,传唱至今。

正是有了这些抗大分校的学员们,才有了后来的故县铁厂。1940年,百团大战时,但日军所使用的50mm迫击炮对我军构成很大威胁。彭德怀副总司令指示军工部立即进行仿制。迫击炮很快仿制成功,但仿制迫击炮弹体却成了难题,因炮弹弹体用灰口生铁铸造,经车削加工后才能制成炮弹。但根据地没有灰生铁,只有当地用传统工艺冶炼的白口生铁。而白口生铁硬度高,质地脆,无法车削加工。如何韧化既脆又硬的的白口生铁,成为能否制造炮弹的关键。从延安来的曾留学德国的钢铁专家、时任八路军军工部工程处副处长的陆达挑起了仿制迫击炮弹的重担。为攻克白铁韧化的难题,陆达土洋结合,将长治地区传统的焖火技术和美国的黑心韧化技术相结合,创造了火焰反射加热炉,将用白生铁铸造的炮弹毛坯放入炉内焖火,炮弹壳的韧化处理终于取得成功。

1946年2月,军工部派郑汉涛、陆达、耿震、刘贵福四人到长治北郊30公里的的石圪节一带考察。经过详细的勘察了解,2月26日,将上党钢铁工业基地的核心——炼铁厂,选址在故县村的东的沟壑里。为什么要在这里设厂哪?故县村曾是八路军总部和抗大一分校的所在地,群众基础好;地形隐蔽,附近煤、水、铁矿石等资源丰富,具备战争环境下的建厂的必要条件。

就这样,诞生了这个红色的钢铁城,诞生了一批批的红色后代。在厂史展览馆内,我再次看到了我的爱人的爷爷,这位在家庭中备受尊敬的长辈,这位为长钢的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的长辈,和许许多多的先辈们一起,没有被历史遗忘,没有被长钢遗忘,更没有被后辈们遗忘,你们永远活在我们的心中,你们的红色精神,也永远激励和鼓舞着一代又一代的长钢人,无论艰难,无论风暴,在这块土地上繁衍生息的我们永远延续着生命和事业,永远点燃这这块红色钢铁的炉火。

1号高炉容积51立方米,日产灰生铁20吨。这个数字在今天看来微不足道,但在当时却是一个了不起的数字。因为以故县铁厂为核心的上党钢铁工业基地的建设,是中国共产党依靠自身力量独立建设钢铁工业体系的首次成功实践。其时,各解放区都在发展军事工业,但晋绥、晋察冀、山东、陕甘宁等解放区都没有工业规模意义上的大型铁厂,晋冀鲁豫边区故县铁厂也因其特殊地位成为中国共产党发展钢铁工业之开端。看到这里我不禁想到了现在,想到了长钢的现状,钢铁工业危机重重,在钢铁洪流中不进则退,长钢现在成了首钢大家庭的一员,能够和其它众多的兄弟企业手挽手,心连心共同抵抗钢铁洪流中的暗礁,这不能不说是一种幸运。但是,在幸运之后,我们真正的考虑的应该是什么?我们真正秉承的应该是什么?不忘记,不忘记还是不忘记,我们不能忘记的是先辈们艰苦创业的革命热情,不能忘记的是先辈们开垦的这块热土,不放弃的是艰苦奋斗的精神,不放弃的是百折不挠的进取精神,不放弃的是不怕苦,不怕难的精神。多少老一辈抛家舍业来到这块热土,在这块热土上生存的我们是他们的后代。耐火厂、焦化厂、转炉、轧机这些也是一代代长钢人用双手创造的基业。随着新时代的到来,长钢已经不是旧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新的“十二五”发展规划的确立,更是给长钢人注入了新的希望和活力。“五位一体”的发展模式,更是为长钢的发展指明了方向。到目前为止,100万高兆帕吨棒材生产线,它拥有世界一流的工艺设备,将承接首钢总公司的精品出口长材生产。

这是发展低碳经济的几个项目: 高炉高炉煤气余压发电装置(TRT)。TRT是将高炉炉顶煤气具有的压力能及热能转化为机械能,再转化为电能,每小时发电量5500度,具有投入低、收益高、节能、环保、降噪等优点,节能降耗效果显著。

高炉煤气发电和余热蒸汽发电项目。利用富余高炉煤气和生产单位汽化冷却装置所产的饱和蒸汽,年回收高炉煤气10.4亿立方米,年回收余热蒸汽16.7万吨。解决冬季公司区域内生活和办公采暖用热,每年可节约采暖用动力煤3.5万吨;非采暖期发电,年发电量约为1.97亿千瓦时,有效地降低了生产成本和环境污染。

20万立方米高炉煤气柜等工程,用于回收、贮存高炉、焦炉、转炉生产过程中产生的煤气,供给各生产单位(如轧钢厂加热炉、烧结机、球团竖炉、转炉烤包、锅炉、活性石灰窑等)所需的能源,极大地地提高了能源的综合利用率,减少了废弃排放。

八项工程的投产,搭建起了年产360万吨钢铁的生产平台。“十二五”期间,长钢将充分借助区位优势、资源优势等,打好“资源为王、成本优势”这张牌,并以长沁为依托,通过整合、控股、参股等方式,在沁源新马、安泽、古县煤田,扩大能源获取基地。

我们的后代们,在舒适的楼房中居住,活动场所有自己的体育馆,游泳池,健身中心,俱乐部。各种设施完善的幼儿园、学校、医院、职工餐厅、通勤车、长治小区等等,我们的工资不是冶金系统里最高的,但是我们的精神是安乐的,稳定的,这些就是我们追求的生活,我们有自己的精神,有自己的追求,有自己的信仰,是这片热土培育我们,我们在这片热土上勇往直前。

反腐倡廉工作新感

今天是3月21日,我和部门的其他同志一道在厂史展览馆演播厅观看了山西省检察院的反腐倡廉专题片。片子讲述了原山西省太原市规划局副局长李凤玲真实的案例,片子详细的分析和讲解了李凤玲如何从一名党员干部沦落为阶下囚的故事,客观反映了部分党员特别是党员干部面对金钱,面对诱惑,丧失党性,丧失人格尊严,丧失信念的历程。作为一名共产党员,看了这部片子后深有感触。

党的十六大以来,反腐倡廉工作始终保持了平稳健康的发展态势,并不多向纵深推进,各项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人民群众的认可度和满意度有了较大提高,呈现出新特点。首先是战略方针的新发展。十六大提出了“标本兼治,综合治理”,逐步加大治本力度的反腐败工作方针,到了十六届四中全会,又明确加上了“惩防并举,注重预防”。从八字方针发展到十六字方针,体现了强调加大预防腐败力度这一核心思想和基本精神。具体表现到工作部署上,从侧重专项整治到强调反腐倡廉工作的整体规划;工作内容上,在继续抓紧治标、从严惩治腐败的同时,把教育、制度、监督三者作为预防腐败的三大抓手,贯穿于反腐倡廉的各个环节,在职能的定位上,更加注重全面履行党章赋予的职责,形成了防治腐败与纪律检查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新局面。

第二点感受是:战略部署的新拓展。中央出台《建立健全教育、制度、监督并重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实施纲要》,提出了新时期深入开展反腐倡廉工作的总体要求、工作格局、主要任务,科学回答了如何深入开展反腐倡廉工作的一系列重大问题,这既是对我们党反腐倡廉工作经验的总结,又是对反腐倡廉工作规律认识的深化,处在管综的,全局的,战略的地位,为在社会主要市场经济条件下深入开展反腐倡廉工作指明了方向。可以说,构建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的提出,是我们党反腐倡廉史上一个里程碑,标志着我们党已经形成了较为成熟的中国特色反腐倡廉理论框架和实践方向。

在新的形势下,反腐倡廉工作的战略方针和战略部署发生了以上的变化,新的方针和部署更是给我们的反腐倡廉工作领域有了新的拓展。反腐倡廉工作比以往更加体现了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根本要求。按照“为民、务实、清廉”的要求,坚定“群众利益无小事”的政治立场和政治态度,把维护和发展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作为党风廉政建设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努力取得让群众看得见、摸得着的实实在在的成果。

结合实际工作,我们可以看到,党员的教育、学习、预防反腐倡廉工作在新时期的新变化。保持共产党员崇高的信仰,坚定革命事业的决心是反腐倡廉在错综复杂的环境中,始终沿着正确的政治方向健康前进。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纯洁性教育必不可缺,进一步把反腐倡廉工作融入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建设中,形成有效防治反腐倡廉的新机制,始终顺应时代的变化向纵深发展。

读书笔记

(一)重读党章有感

这段时间,我对《党章》进行了全面认真的学习,通过学习,对党员的权利和义务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对入党的意义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下面,谈谈自己学习《党章》的一些心得体会。通过对党章的学习,结合对当的路线、方针、政策的学习、领会,更加深刻地认识到了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政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它由工人阶级的先进分子组成。中国工人阶级是中国最先进和最进步的阶级,因而成为中国革命的领导力量和社会主义的领导核心。中国共产党集中体现了中国工人阶级的阶级性质,集合了中国工人阶级和各族人民的优秀分子,是中国工人阶级中有共产主义觉悟的先锋战士,率领我国人民为民族解放和人民幸福进行不屈不挠的英勇战斗。

《中国共产党章程》在开始就规定了当的性质:“中国共产党是中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这一新的阐述切合我们党的历史发展和现实状况,符合时代要求,有利于最广泛地调动广大党员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有人认为党章只是纸上谈兵,没有实际意义,但党的实践证明,党章不是“纸上的手段”,不是无足轻重的东西,而是很大程度上关系着党的前进与后天、壮大与缩小、胜利与挫折。它还关系着整个国家政治制度与法律制度的创立、实施与其不断自我完善。

作为一名国有企业的党员,作为一名党的中坚力量的工人阶级的党员,经过再次学习党章,我感觉到党章也是与时俱进的,党和国家每前进一步,党章中就会有相应的反映。通过对党章的学习,我认识到中国共产党领导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先锋主力作用,作为中国新一代工人阶级党员,当前要积极努力做好本职工作,同时要不断学习,提高自身素质,学习党的政策,学习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努力提升思想道德素质,与时俱进,在工作中认真理解和执行党的现行路线、方针和政策,始终坚信党的宗旨和信念,以党员的要求鞭策自己,牢固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崇高思想,为建设繁荣、富强的社会主义中国作自己应尽的贡献。

(二)学习山西省委书记袁纯清《大力保持党的纯洁性 为转型跨越发展提供坚强保证》讲话心得

近日,在学习会上与其他同志一道学习了山西省委书记袁纯清讲话《大力保持党的纯洁性 为转型跨越发展提供坚强保证》,感到在国家大繁荣、大发展的时期,山西省转型跨越发展的关键时期,保持党的纯洁性、先进性的紧迫性,深有感触。

(1)从思想上保持党的纯洁性是保证党的执政力的基础。胡锦涛总书记在十七届中央纪委七次全会上保持党的纯洁性的重要讲话,是党中央着眼发展党的先进性、巩固党的执政基础向全党提出的重大政治要求,是立足党的建设实际,更好应对风险挑战提出的重要紧迫任务,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和指导性。袁书记在讲话中指出:党的纯洁性同先进性本质上是一致的,先进性是纯洁性的前提,纯洁性是先进性的基础。这就要求我们每一名共产党员要有坚定的理想信仰,保持政治纯洁。思想是行动的先导,信仰是前进的动力。保持纯洁性,首先是政治上的纯洁,只有这样,才能坚定主心骨,确保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根本性质。

(2)追求高尚的思想境界是保持党的纯洁性的途径。袁书记在讲话中指出:思想纯洁是党性修养的第一课,是正确行为的先导。保持纯洁性,个人修养是基本内因,增强党性是决定因素。在追求崇高境界过程中,强化了共产党员的应有品格,同时更是保持党的纯洁性的基本要求。这就要求党员要牢固树立正确的世界观、权力观、事业观,正确对待名与利,得与失,正确对待个人与他人,个人与集体的关系,保持党员的正气。在思想道德和境界中牢牢把握自我,筑牢思想道德防线。(3)保持党员纯洁性的基本要求是与群众紧密联系,作风纯洁。党的根基是人民、血脉在人民、力量更在人民,根本的政治优势之一就是紧密联系群众,同时另一个危险就是脱离群众。袁书记在讲话中指出:与人民群众的关系问题是保持纯洁性的根本问题。依靠群众,相信群众就能获得最广泛最可靠的力量支撑,脱离群众,失信群众就失去了事业的根基,对于山西,转型跨越发展的出发点、落脚点是造福全省人民,成功保住是依靠全省人民。无论什么时代,党必须坚持与人民群众同呼吸共命运的立场不能变、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不能忘、人民群众是真正英雄的唯物史观不能丢,要增进同群众的感情、拉近同群众的距离,情系群众、设身处地为群众着想,满腔热忱为群众服务,切实解决好为了谁的问题。

(4)保持清正廉洁是共产党员的基本要求。党的纯洁性同一切腐败现象是根本对立的。社会纷繁复杂,诱惑多,金钱陷阱多,要稳得住心,管得住手,更要守得住清白,这是对党员的特别是党员领导干部的严峻考验,也是保持党员的纯洁性必须严肃对待的问题。时刻不忘清正廉洁,反腐斗争随时发生,时刻警醒自己,用正确的思想道德观念约束自己,是我党保持先进性与纯洁性的必然要求。

作为一名新时期的党员,要以以上标准严格要求自己,做好一名共产党员应该做的事情,在群众中起到好的带头作用,在企业发展中作出自己的努力。

(三)学习首钢长钢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郭士强在首钢长钢公司开展学雷锋活动 保持党的纯洁性教育活动暨基层组织建设年动员大会上的讲话有感

近日,在首钢长钢公司开展学雷锋活动 保持党的纯洁性教育活动暨基层组织建设年动员大会上,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郭士强做了重要的讲话。讲话指出当前在长钢转型跨越发展的关键时刻,如何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如何在企业发展中建功立业,促进党组织建设,都指明了方向,学习后深有感触。以下谈下自己浅显得认识。

(1)通过在学习在教育,深刻领会保持党员先进性纯洁性教育的重大意义。

郭士强书记在讲话中明确指出,学习雷锋是纯洁性学习教育,通过学习教育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党员通过在基层建设年各项工作中,贯彻落实好各项工作,圆满完成今年的经营生产和对标挖潜增效任务,坚决打赢生存杖、持久仗、翻身仗。这三项活动密切相关,三者互为联系,相互促进。作为一名基层党员,必须在进一步学习和教育中提高自身素质和修养,特别是思想道德的修养,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面对复杂的社会环境,始终保持共产党员的本来面目,保持党性,把党的思想纯洁性坚决保持下去,牢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变,以崇高的理想和信仰要求自己,特别在组织建设中,在公司对标挖潜、降本增效工作中积极出主意,想办法,厉行节约,从点滴做起,真正在群众中作示范做带头人。

(2)向雷锋学习,时时刻刻以雷锋为榜样严格要求自己。雷锋同志逝世至今已经半个世纪,他任然活在亿万中国人的心中。在新的历史时期,我们仍然要学习雷锋。学习雷锋,更需要把眼光放到本地区、本单位,发现和弘扬成千上万活着的雷锋。雷锋就是助人为乐,做的可能是一些小事,他们随手就做了,只觉得这样做是做人的本分,只觉得这样做才是对得起自己的良心。同时,他们对自己的工作兢兢业业,认真负责,哪怕重复千万遍,都尽力做好,不出差错,赢得了同事的尊重。这样的雷锋肯学习新知识、新技术,不断提高自己,充实自己,在不断进步中也不断获得快乐。雷锋爱惜每一滴水,每一度电。他们简朴但不小气,让每一份财物发挥更多的作用。这样的人事我的榜样,作为一名普通的新闻工作者,我要去发现他们,弘扬他们,学习他们。这样做,可以增进企业的凝聚力,这样做,可以促进工作效率和企业效率,这样做,可以促进新技术的采用和推广,这样做,可以促进人和自然的和谐,这样做,是一名共产党员的素质体现。我要从小事做起,去爱护周围所有的人和事,对遇到困难的人尽我所能的帮助他们,用我自身的力量带动群众,做一名雷锋分传人,为道德新风的树立尽心尽力。

第三篇:展览馆

展览馆除陈列一些地方文献资料、发掘的历史文物、近代史料之外,还负有广泛宣传党的方针政策,开展爱国主义教育的任务,同时,它也是开展艺术交流,传播先进文化的重要场所,陈列设计工作对于充分发挥展览馆的这些功能,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

但是如何才能充分发挥陈列设计工作的效能,提高陈列设计质量,从而扩大展览馆在社会上的知名度和美誉度,这就需要在方案中设计出各种亮点来弥补由于经费和布展场地而产生的局限性,突出方案中的特点。

展览馆的陈列室是建筑设计的中心环节,许多展览馆展出场地面积不大,展厅不够多,走向也不太合理,有的展厅往往就是一个门进出,没有迂回路线,布起展来有很多局限。展厅四壁空白,空间狭小,是一个方形或长方形的容器,图片来了四壁挂,实物来了空间摆,一进展厅裸露无余,观众的目光成散点式,不知从何处观摩,没有新鲜感。

像北京展览馆的陈列室的跨度达到了8+32+8米,多线综合布置。展览馆由陈列部分、观众服务部分、管理部分和展品贮存加工部分组成。北京展览馆的设计理念完全是为了让游客更舒适的参观和游览。所以陈列室设有良好的朝向,避免了阳光直射展品。避免了馆内外噪声干扰。创造了良好的通风条件和安排通风设备。充分利用陈列墙面,使采光口不占或少占陈列墙面,以加大有效展览面积。为了有良好的采光条件,采光口的形式根据展品选定。现代大型展览厅的陈列室主要用人工照明。陈列方式与照明方式统一考虑,对艺术品的照明使光色成分接近天然光。对珍贵展品更有特殊的安全保卫措施,考虑到了周密的消防措施。

上海世博展览馆是一座设施先进、布局合理、节能环保、交通便捷、功能齐全的高规格、现代化、国际性会展场地。上海世博展览馆也是亚洲最大的展馆双向跨度无柱空间,层高14米,面积25000平方米,十分有利于举办各类展览和活动。无论是对展示空间的需求还是对于设计理念的拓展,主办方都能在此得到淋漓尽致的发挥与演绎。便于参观,可塑性强。10万平米室内、外展览面积布局合理,功能齐全,相关空间可自由组合,十分便于参观,能够满足不同规模的展会和活动需求。10000平方米的多功能中央大厅,别具一格的三层通透设计,一站式连接各个展厅与功能区域,便于观众风雨无虞地参观与休憩。齐全的设施与空间极大的可塑性,也使得中央大厅成为相关展览、活动、仪式的优选场地。

作为几个标志性的展览馆,这虽然不是世界顶级的水平但却是极具代表性的体现了展览馆作为一个便利于大众的公共建筑对于文化及艺术历史的传承。一个好的场馆设计可以使历史更好的传扬下去,起到其根本性的作用。

第四篇:民俗文化展览馆

民俗文化展览馆项目

民俗文化展览馆前期由县城建局实施建设,竣工后,由县文广局负责布展和运转工作,目前主要组织负责演艺大厅的歌舞晚会和民俗文化陈列馆布展工作。

一、《朝圣拉卜楞》歌舞剧目

对拉卜楞文化资源进行整合,采用聚集效应,展示拉卜楞文化的巨大潜力。邀请著名导演,由甘肃民族歌舞团具体策划创意《朝圣拉卜楞》歌舞剧目,编制充分展示夏河拉卜楞地区宗教节庆、民族风情等深邃文化让海内外游客感受到藏文化艺术魅力的民族特色浓厚的晚会。202_年将以县艺术团为基础进行排练,在民俗文化展览馆开馆时隆重推出这一反映拉卜楞文化的歌舞晚会《朝圣拉卜楞》。

《朝圣拉卜楞》舞台大剧的打造,必将给夏河文化事业产生强大的产业效应,为进一步使文化大县走向文化强县打下坚实的基础。夏河县是国内外游客青睐的旅游目的地,经济社会的大发展,将来必将成为甘青川三省的旅游强县,尤其在国际客源方面具有绝对优势,为此打造《朝圣拉卜楞》舞台大剧不仅是夏河文化旅游经济快速发展、建设魅力夏河的需要,也是对海内外游客感知到藏族文化在藏区快速发展、健康发展的窗口。

二、民俗文化陈列馆 根据县政府对民俗展览馆布展方案的批复,县文化馆积极行动,组织人员赴外地考察学习,借鉴先进地区的经验,并在全县范围内搜集和整合反映民族的生活用品、民俗用品、宗教用品等文物精品,全力筹备布展工作,以期顺利完成。1、202_年年底邀请省上专业人士来夏对制作拉卜楞寺全景沙盘、甘加八角古城全景、夏河香浪节场景进行实地考察,对以上项目提出合理化的建议,涉及拉卜楞寺景观,经请示汇报年初征得同意,式样效果图在202_年2月底形成。

2、根据县长办公会上对布展情况的强调,文化馆在全县范围内进行了地毯式搜索,尽力做到搜集特色民俗物品,而且达到价廉物美、实用耐看、彰显地方民族特色。对每一件物品测量尺寸、拍摄照片、商议价格。现今已经搜集了近200件民俗物品,基本可以摆放在两个展厅,估计价格在100万元。县上已下拨启动经费20万元。

3、具体进入布展,在202_年2月底经县上主管领导对效果图观看后,根据指示修改进行。如果资金100万元能按期到位,制作沙盘可在2个月时间内完成,5月中旬可完成全部工作。具体时间参照县上开馆时间。

为建设文化大县和魅力夏河,大力发展我县文化产业,繁荣民族特色文化,在民俗文化展览馆开馆后,202_年将策划进行商业化运作,将演艺大厅的歌舞晚会和民俗文化展览馆推向市场。

第五篇:长江三峡展览馆

长江三峡展览馆前言

长江三峡工程,是当今世界上最大的水利枢纽工程。1992年4月3日,第七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通过了《关于兴建长江三峡工程的决议》;1993年开始施工准备,1994年12月14日正式开工;1997年11月8日实现大江截流,标志着第一阶段建设任务圆满完成;1998年,三峡工程进入第二阶段的建设。又经过6年苦战,202_年6月1日,水库下闸蓄水;6月16日,双线五级船闸开始通航;7月10日,第一台70万千瓦机组并网发电,至此,第二阶段建设目标全面实现。举世瞩目的三峡工程开始发挥效益,回报社会。

工程开工十年,在党中央、国务院的亲切关怀和全国人民的大力支援下,全体三峡建设者怀着“为我中华、志建三峡”的豪情壮志,不辱使命,团结拼博,把中国人民的梦想变成了现实。

本展馆旨在运用照片、图表、模型、实物、动画、字画和影视等诸多形式简要介绍三峡工程的历史,记录三峡工程十年建设的过程,展示三峡工程的综合效益。彰显三峡建设者的精神风貌,反映三峡工程体制创新、管理创新和科技创新的成果。

作为中华民族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的基础性工程,三峡工程场面壮阔,气势恢弘,技术复杂,内涵深邃,不是几百件展品所能全面反映的。三峡工程还在建设过程中。全体三峡建设者正在为第三阶段工程全面实现一流的目标而努力奋斗。

三峡工程简介

兴建三峡工程,是中华民族几代人的夙愿。1992年4月3日,第七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审议并通过了《关于兴建长江三峡工程决议》。从此,三峡工程由论证阶段走向实施阶段。1994年12月14日,三峡工程正式开工。1 三峡工程的巨大效益

三峡工程是中国、也是世界上最大的水利枢纽工程,是治理和开发长江的关键性骨干工程。三峡工程水库正常蓄水位175米,总库容393亿立方米;水库全长600余公里,平均宽度1.1公里;水库面积1084平方公里。它具有防洪、发电、航运等巨大的综合效益。1.1 防洪

兴建三峡工程的首要目标是防洪。三峡水利枢纽是长江中下游防洪体系中的关键性骨干工程。其地理位置优越,可有效地控制长江上游洪水。经三峡水库调蓄,可使荆江河段防洪标准由现在的约十年一遇提高到百年一遇。遇千年一遇或类似于1870年曾发生过的特大洪水,可配合荆江分洪等分蓄洪工程的运用,防止荆江河段两岸发生干堤溃决的毁灭性灾害,减轻中下游洪灾损失和对武汉市的洪水威胁,并可为洞庭湖区的治理创造条件。

20世纪长江洪灾情况表

1.2 发电

三峡水电站总装机容量1820万千瓦,年平均发电量846.8亿千瓦时。它将为经济发达、能源不足的华东、华中和华南等地区提供可靠、廉价、清洁的可再生能源,对经济发展和减少环境污染起到重大的作用。

1.3 航运

三峡水库将显著改善宜昌至重庆660公里的长江航道,万吨级船队可直达重庆港。航道单向年通过能力可由现在的约1000万吨提高到5000万吨,运输成本可降低35-37%。经水库调节,宜昌下游枯水季最小流量,可从现在的3000立方米/秒提高到5000立方米/秒以上,使长江中下游枯水季航运条件也得到较大的改善。2 世界上最大的水利枢纽工程 2.1 坝址

三峡工程大坝坝址选定在宜昌市三斗坪,在已建成的葛洲坝水利枢纽上游约40公里处。长江水运可直达坝区。工程开工后,修建了宜昌至工地长约28 公里的准一级专用公路及坝下游4公里处的跨江大桥——西陵长江大桥。还修建了一批坝区码头。坝区已具备良好的交通条件。

坝址区河谷开阔,两岸岸坡较平缓,江中有一小岛(中堡岛),具备良好的分期施工导流条件。枢纽建筑物基础为坚硬完整的花岗岩体,岩石抗压强度约100兆帕;岩体内断层、裂隙不发育,且大多胶结良好、透水性微弱。这些因素构成了修建混凝土高坝的优良地质条件。

2.2 枢纽布置

枢纽主要建筑物由大坝、水电站、通航建筑物等3大部分组成。主要建筑物的型式及总体布置,经对各种可行性方案的多年比较和研究,并通过水力学、结构材料和泥沙等模型试验研究验证,均已确定。选定的枢纽总体布置方案为:

泄洪坝段位于河床中部,即原主河槽部位,两侧为电站坝段和非溢流坝段。水电站厂房位于两侧电站坝段后,另在右岸留有后期扩机的地下厂房位置。永久通航建筑物均布置于左岸。

2.3 主要水工建筑物

2.3.1 大坝

拦河大坝为混凝土重力坝,坝轴线全长2309.47米,坝顶高程185米,最大坝高181米。

泄洪坝段位于河床中部,前缘总长483米,设有22个表孔和23个泄洪深孔,其中深孔进口高程90米,孔口尺寸为7×9米;表孔孔口宽8米,溢流堰顶高程158米,表孔和深孔均采用鼻坎挑流方式进行消能。

电站坝段位于泄洪坝段两侧,设有电站进水口。进水口底板高程为108米。压力输水管道为背管式,内直径12.40米,采用钢衬钢筋混凝土联合受力的结构型式。

校核洪水时坝址最大下泄流量102500立方米/秒。

2.3.2 水电站

水电站采用坝后式布置方案,共设有左、右两组厂房。共安装26台水轮发电机组,其中左岸厂房14台,右岸厂房12台。水轮机为混流式,机组单机额定容量70万千瓦。

右岸山体内留有为后期扩机(6台,总容量 420万千瓦)的地下电站位置。其进水口已经建成。

2.3.3 通航建筑物

通航建筑物包括永久船闸和升船机,均位于左岸山体内。永久船闸为双线五级连续梯级船闸。单级闸室有效尺寸为280×34×5米(长×宽×坎上最小水深),可通过万吨级船队。

升船机为单线一级垂直提升式,承船厢有效尺寸为120×18×3.5米,一次可通过一条3000吨的客货轮。承船厢运行时总重量为11800吨,总提升力为6000牛顿。

在靠左岸岸坡设有一条单线一级临时船闸,满足施工期通航的需要。其闸室有效尺寸为240×24×4米。枢纽工程量

工程主体建筑物及导流工程的主要工程量为:土石方开挖10283万立方米,土石方填筑3198万立方米,混凝土浇筑2794万立方米,钢筋制安46.30万吨,金属结构制安25.65万吨,水轮发电机组制安26台套。工期安排

三峡工程分三个阶段完成全部施工任务,全部工期为17年。

第一阶段(1993-1997年)为施工准备及一期工程,施工需5年,以实现大江截流为标志。

第二阶段(1998-202_年)为二期工程,施工需6年,以实现水库初期蓄水、第一批机组发电和永久船闸通航为标志。

第三阶段(202_-202_年)为三期工程,施工需6年,以实现全部机组发电和枢纽工程全部完建为标志。三峡水库淹没实物指标

三峡水库将淹没陆地面积632平方公里,涉及重庆市、湖北省的20个县(市)。三峡水库淹没涉及城市2座、县城11座、集镇116个;受淹没或淹没影响的工矿企业1599家,水库淹没线以下共有耕地(含柑桔地)2.45万公顷;淹没公路824.25公里,水电站9.22万千瓦;淹没区房屋面积为3459.6万平方米,淹没区居住的总人口为84.41万人(其中农业人口36.15万人)。考虑到建设期间内的人口增长和二次搬迁等其它因素,三峡水库移民安置的动态总人口将达到113万人。

三峡工程建设管理体制

为保证三峡工程的顺利实施,国务院于1993年1月3日成立了国务院三峡工程建设委员会,作为实施三峡工程建设的最高决策机构,直接领导三峡工程建设,国务院总理担任委员会主任。委员会下设办公室,具体负责三峡建委的有关日常工作;还设有三峡工程移民开发局,负责三峡工程移民工作规划、计划的制定和移民工程实施的监督;还设有监察局、质量专家组、稽查组等机构。1993年9月27日,国务院批准成立中国长江三峡工程开发总公司,作为三峡工程项目业主,全面负责三峡水利枢纽工程的建设和建成后的运行管理,负责建设资金(含移民工程所需资金)的筹措和偿还。随着工程建设的进展,国务院还确定国家电力公司(现国家电网公司)负责三峡输变电工程的建设。

三峡工程设计设计概况

三峡工程设计包括可行性研究、初步设计、单项工程技术设计、招标设计、施工详图设计等5个阶段。三峡工程的设计最早可以追溯到1919年,孙中山先生在《实业计划》中提出了改善川江航运条件,开发三峡水能资源的设想。最早提出可称为开发计划的,是美国垦务局设计总工程师萨凡奇。他1944年考察了三峡,编写了一份《扬子江三峡计划初步报告》。

三峡工程的前期设计研究工作始于20世纪50年代中期。中央在50年代初即考虑尽早修建三峡工程,用以解决长江防洪问题。但考虑到三峡工程规模巨大、技术复杂,中央采取了积极而又慎重的态度。1970年,中央决定先修建葛洲坝工程,为三峡工程做“实战准备”。1984年,国务院原则批准了三峡工程150方案的可行性研究报告,并决定立即开始进行施工前期准备工作。后来由于有关部门和专家提出了一些不同的意见和建议,1986年党中央、国务院决定组织重新论证。经过近3年的补充论证工作,通过了14个专题论证报告。

三峡工程的设计工作由水利部长江水利委员会全面承担。1989 年,长江流域规划办公室根据重新论证成果完成可行性研究报告后,即着手开展初步设计阶段的工作。1992年4月3日,全国人大七届五次会议通过《关于兴建三峡工程的决议》后,初步设计工作全面展开。初步设计报告分为枢纽工程、水库淹没处理和移民安置、输变电工程三大部分。初步设计(枢纽工程)于1992年12月编制完成上报,1993年7月由国务院三峡工程建设委员会审查批准。随后即进行单项工程技术设计和部分工程的招标设计、施工详图设计。在三峡水利枢纽设计中,大坝、水电站厂房、双线五级船闸、垂直升船机、二期上游围堰等属于重要单项技术设计。

1992年全国人大审议通过的三峡工程设计方案是:水库正常蓄水位175米,初期蓄水位156米,大坝坝顶高程185米,“一级开发,一次建成,分期蓄水,连续移民”。按初步设计方案,三峡工程土石方开挖约1亿立方米,土石方填筑约3000万立方米,混凝土浇筑约2800万立方米,金属结构安装约26万吨。结合施工期通航的要求,三峡工程采取分三期导流的方式施工。一期围中堡岛以右的支汊,主河槽继续过流、通航。在一期土石围堰保护下,开挖导流明渠,修建混凝土纵向围堰及三期碾压混凝土的基础部分,同时在左岸修建临时船闸,并进行升船机、永久船闸及左岸1-6号机组厂、坝的施工。一期工程包括准备工程在内共安排工期5年。二期围左部河床、截断大江主河床,填筑二期上下游横向土石围堰,在二期围堰保护下修建泄流坝段、左岸厂房坝段及电站厂房,继续修建永久船闸和升船机,江水改由右岸导流明渠宣泄,船舶由导流明渠和左岸临时船闸通过。二期工程具备挡水和发电、通航条件后,进行导流明渠截流,利用导流明渠的碾压混凝土围堰及左岸大坝挡水,蓄水至135米时,双线五级船闸及左岸部分机组开始投入运行。二期工程共安排工期6年。三期封堵导流明渠时,先填筑三期上下游土石围堰,在其保护下,浇筑三期上游碾压混凝土围堰至140米高程,水库水位由已建成的河床泄流坝段的导流底孔及永久深孔调节。在三期围堰保护下修建右岸厂房坝段、电站厂房及非泄流坝段,直至全部工程竣工。三期工程安排工期6年。重要单项设计

2.1 大江截流和二期围堰工程

二期围堰是三峡工程重要的临时建筑物之一,其作用是截断长江主河床,迫使江水从右侧的导流明渠宣泄,与一期工程已建成的纵向混凝土围堰共同围扩形成二期基坑,确保大坝泄洪坝段、左岸厂房坝段及左岸电站厂房干地施工。

二期围堰包括上游围堰和下游围堰两部分。上游围堰按II级水工临时建筑物设计,设计洪水频率为1%,相应流量83700m3/s,堰顶高程88.5m。下游围堰按III级水工临时建筑物设计,设计洪水频率为2%,相应流量79000m3/s,堰顶高程81.5m。

二期围堰施工水深达60m,是当今世界上最大的深水围堰,堰体80%填料需水下施工,围堰断面采用“两侧石渣堤中间夹风化砂、垂直防渗”的结构形式,防渗体为塑性混凝土防渗墙下接灌浆帷幕上接土工膜的形式。上游围堰轴线全长1439.6m,最大高度82.5m,下游围堰轴线全长1075.9m,堰体最大高度65.5m。堰体填筑总量达1032.1万m3,防渗截水面积9.22万m2,拦蓄洪水总量达20亿m3。上游防渗墙深槽段为双墙并加有5道横隔墙,两侧为单墙,墙厚分别为0.8m和1.0m,最大墙高73.5m,下游防渗墙全线为单墙,墙厚分别为0.8m、1.0m和1.1m,最大墙高 66.7m。

二期围堰的研究始于1958年,以后历经“七五”和“八五”两次攻关研究,初步解决了所存在的关键技术问题,并分别为初步设计和单项技术设计提供了主要设计依据和有关参数。围堰进入实施阶段后,又结合实际条件的变化进行了补充研究和施工科研,使施工方案更趋完善。

三峡大江截流工程是世界水电工程中规模最大的截流工程,具有截流流量大、水深大的特点,而且截流施工期有通航要求。三峡工程大江截流的最显著特点,是它的一系列指标都达到世界截流之最,困难程度(如截流戗堤的坍塌)是世界截流史上较为罕见的。三峡截流全过程大小塌方达40多次,均被参战的建设者们妥善处理,创造了安全、快速、优质、高效合龙的水平。

2.2 三期围堰工程

三期RCC(碾压混凝土)围堰为I级临时建筑物,担任挡水发电和确保三期安全施工的重要建筑物,设计洪水标准为72300立方米/秒。堰体为重力式坝型,围堰顶高程140米,顶宽8米,最大底宽107米,挡水库容20亿m3,是三峡重大课题之一。三期RCC围堰砼总量160万m3,一期已施工高程50m以下部分,其上为导流明渠截流后修建的,坝体高度90m,砼方量110万m3,设计二期仅为4.5个月,能否按期建成,直接关系到二期首批机组按时发电和三期工程计划工期。

经“七五”攻关和实施前的反复研究确定采用全断面碾压施工,施工方案选择以汽车为主塔顶带机为辅的运输方式,并决定将三期明渠截流提前202_年11月6日(较计划提前一个月),堰体于202_年12月16日开始施工,202_年4月16日顺利完成,6月10日水位蓄至135m。保证了二期首批机组按期发电和三期工程提前施工。RCC围堰施工创造日浇筑量21066m3,日上升1.2m,月浇筑量47.6万m3,达世界纪录先进水平。

2.3 大坝和电站厂房

三峡大坝为一级建筑物,按1000年一遇洪水设计,大坝由三部分组成,即泄洪坝、电站厂房挡水堤坝和左右库非溢流坝,全长2309.5m,大坝为重力式,泄洪采用挑流消能方式,三峡大坝的基础岩石为坚硬的完整花岗岩。大坝设计地震裂度为Ⅶ级。三峡规模大,总砼量2800万m3,且结构复杂,特别泄洪坝,计设22个导流底,23个漂孔,22个表孔,两侧各一个排漂孔,设计67个泄洪孔道,是三峡工程施工难度大,质量要求高,是控制二期工程工期的关键工程。为此,经反复核选今世界上先进塔带机浇筑为主,门塔机、缆机为辅的综合浇筑方案。

三峡电站采用70万千瓦的机组,总装机26台,计1820万千瓦,厂房总长度1228米,全部采用坝后式厂房。每台机组用一条直径12.4米的引水钢管,管内流速为8米/秒。其单机容量和总装机容量都是目前国内外最大的。

2.4 双线五级船闸高陡边坡稳定和变形

双线五级船闸布置在大坝左侧的山凹内,船闸线路总长6442米,船闸上下游最大水头为113米,设5级闸室分担水头。其规模是设计之最,两侧高陡边坡最大开挖深度达170米,其下部为高约60米的直立墙。两线船闸间保留宽60米的岩石中隔墩,船闸闸室采用薄混凝土衬砌结构。深挖高陡岩石边坡的稳定和变形量(特别是开挖完成后的残余变形量),是工程设计和施工中重要研究课题。根据多年研究的成果,开挖采取控制爆破、喷锚支扩及预应力锚索(3600米300T级)高强锚杆加固等一系列措施。为控制和降低渗水压力,船闸主体段两侧山体内,各布置有7层共14条贯通全长的排水洞,各层排水洞间设有排水孔、帷幕,船闸地表亦设有防渗和排水系统。永久船闸开挖总量近4000万立方米,其中大部分为需进行爆破的坚硬岩石。在实地爆破试验的基础上,对爆破程序、爆破参数作了严格的控制,规定采用预留保护层和预裂爆破、光面爆破等工艺。

为监测船闸施工期和运行期的安全,永久船闸设置了内容广泛的安全监测系统。包括地面变形精密三角测量系统、地下水观测系统、岩体深部变形观测仪埋系统、锚杆锚索应力应变观测系统、爆破震动影响和岩体松弛监测等。船闸投入运行以来,监测数据表明,边坡是稳定的,变形值在设计允许范围内。

2.5 高强度混凝土浇筑

三峡工程建筑物混凝土总量达2800万立方米,1999-202_年是二期工程混凝土施工的高峰年,年浇筑强度均在400万立方米以上。202_年,计划浇筑混凝土540万立方米,相应月高峰浇筑强度达50万至55万立方米,实际最高年浇筑548万m3,高峰期浇筑量达57万m3,远远超出国内外已建工程的最高水平。

为了保证三峡大坝的高强度施工,业主、设计多年来对各种可能的施工方案和主要施工机械进行过长期的比较和研究。最后选用的是塔带机为主,胎带机、高架门机、缆机为辅的综合机械化施工方案。塔带机是一种新型的混凝土浇筑机械,可实施从拌合楼至浇筑仓面、连续式混凝土生产、运输、提升、直至入仓浇筑。这一方案具备高强度浇筑混凝土的显著优点。保证了二期厂坝工程按计划目标实现。

2.6水轮发电机组

三峡水电站将安装26台单机容量70万千瓦的水轮发电机组,供电范围跨华中、华东和西南三大电网,还将与华北、华南联网。单机容量70万千瓦的三峡水电站水轮发电机机组,属于世界最大的水电机组。它不仅单机容量特大,因防洪和排沙的需要,在汛期需降低水位运行。故其运行水头变幅达52米,最大水头(113米)与最小水头比值达1.59至1.85。在此巨大水位变幅的条件下,既要确保机组运行稳定性,又要具有较优的效率,加之气蚀特性,给机组设计、制造和安装带来的特大难度超过世界上已有的任何大型机组。机组设计吸取了国内外先进技术,机组安装集中了国内优秀的队伍,202_年已胜利6台机组安装和投产运行,创下新的世界纪录。

2.7 升船机

升船机与临时船闸毗邻布置在左岸,升船机位于左侧,由上游引航道、上闸首、升船机主体、下闸首及下游引航道等主要部分组成。升船机是用于船舶快速过坝的重要通航建筑物,承船箱有效尺寸同葛洲坝3号船闸(长120米,宽18米,船箱水深3.5米)。一次可以通过一条3000吨级的客货轮或一条895千瓦推轮顶推的1500吨级驳船。升船机为单线一级垂直提升式。

目前世界上已知和在建的大型垂直升船机的提升高度均在100米以内,承船箱带水重量也在9000吨以下,上下游通航水位变幅很小。而三峡升船机提升高度113米,船箱带水重量达11800吨,上游永久通航期最大变幅30米,下游通航水位变幅也达12米,且变率快。可见,三峡升船机的规模和技术复杂程序均属世界水平。为取得制造、安装经验,选用清江隔河岩300T级升船机作1:10试验。三峡工程施工 1 工期安排

三峡工程分三个阶段完成全部施工任务,总工期为17年。

第一阶段(1993-1997年):施工准备及一期工程,工期为5年。利用中堡岛修建一期土石围堰围护右岸叉河。一期基坑内修建导流明渠和混凝土纵向围堰。同时,在左岸岸坡修建临时船闸。江水及船舶仍从主河槽通过。

第二阶段(1998-202_年):二期工程,工期为6年。修建二期上下游横向围堰,与混凝土纵向围堰形成二期基坑。进行河床泄洪坝段、左岸电站坝段和左岸电站的建设。同时,在左岸修建永久通航建筑物。二期导流期间,江水经导流明渠下泄,船舶经导流明渠或临时船闸通行。

第三阶段(202_-202_年):三期工程,工期为6年。修建三期碾压混凝土围堰,拦断导流明渠。水库蓄水至135米高程。左岸电站及永久船闸开始投入运行。三期围堰与混凝土纵向围堰形成三期基坑,基坑内修建右岸大坝和电站。三期导流期间,江水经由泄洪坝段的永久深孔和22个临时导流底孔下泄,船舶经双线五级船闸通行。枢纽工程量

工程主体建筑物及导流工程的主要工程量为:土石方开挖10283万立方米,土石方填筑3198万立方米,混凝土浇筑2794万立方米,钢筋46.30万吨,金属结构25.65万吨,水轮发电机组26台套。十年施工综述

1993年初,首批施工队伍进入三峡坝区,开始进行准备工程和一期导流工程的施工。1994年12月14日,三峡工程正式宣布开工。1997年5月1日,导流明渠破堰进水。1997年9月,三峡一期工程通过验收;10月6日,导流明渠正式通航;11月8日,大江截流胜利合龙,标志着三峡工程第一阶段的建设任务顺利完成。

1998年,三峡工程转入二期工程建设。从1999年到202_年,连续三年创造了混凝土年浇筑量超过400万立方米的世界记录。其中,202_年创造了年浇筑混凝土548万立方米的世界最高记录。

202_年5月,上游基坑破堰进水;7月下游基坑破堰进水。三峡大坝从此担负起永久挡水的使命。202_年10月26日,随着最后一仓混凝土浇筑到位,全长1580米的三峡左岸大坝,全线浇筑到设计的185米高程。202_年11月6日,三峡工程胜利实现了导流明渠截流。202_年4月16日,三期碾压混凝土围堰浇筑到140米的设计高程。

202_年5月29日,国务院三峡工程建设委员会第十二次全体会议,批准国务院长江三峡二期工程验收组的验收意见,同意枢纽工程按期下闸蓄水,船闸进行试通航,首批机组发电。

202_年6月1日,三峡工程如期下闸蓄水,6月10日水库蓄水到135米,11月5日再次将上游库水位提高到139米。202_年6月16日,双线五级船闸成功试通航。202_年7月10日,首台机组并网发电,到11月22日,首批6台机组相继投产发电。标志着三峡工程二期三大目标顺利实现。

建设者在三峡工程施工中,攻克了大江截流、导流明渠截流和深水围堰施工技术难题,攻克了直立高边坡开挖稳定变形技术难题,攻克了大坝混凝土浇筑难题,攻克了特大金属结构和特大水轮发电机组安装等多项世界级技术难题。先后有十几项科研项目获得国家级科技成果奖,200多项科研项目获省部级科技成果奖,使用专利技术700多项。其中,“长江三峡工程大江截流设计及施工技术研究与工程实践”荣获1999年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三峡工程散装水泥、粉煤灰实施调运指挥系统”荣获202_年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三峡大坝混凝土快速高质量施工技术获湖北省202_年科技进步一等奖。

十年来,三峡主体工程共完成土石方开挖量13906.27万立方米,占执行概算的103%;土石方填筑5267.53万立方米,占执行概算的97%;混凝土浇筑2285.18万立方米,占执行概算的78%;机电安装6.03万吨,占执行概算的36%;金结安装15.86万吨,占执行概算的56%。

十年来,三峡建设者严格按照“三个一流”的标准施工,工程质量满足设计要求,工程进度符合总进度安排,工程投资控制在概算范围之内。中国三峡总公司始终坚持体制创新、科技创新和管理创新,学习和借鉴国际工程管理成功经验,不断探索和完善具有三峡特色的工程建设项目管理体制。坚持实行零质量事故、零安全事故的“双零”管理目标。截止202_年底,三峡工程共评定142668个单元工程,工程质量全部合格,优良率逐年提高,202_年工程质量优良率为92%。三峡三期工程计划

三峡三期工程的总目标:202_年底三峡大坝全线到坝顶高程185米,汛后水位抬高至156米高程,202_年右岸首批机组投产发电,机组投产方案按202_年和202_年各安装投产6台目标组织土建、金属结构工程施工和机组安装工作。

三期混凝土施工高峰年为202_年,高峰强度为247.39万立方米;金结机电安装高峰年为202_年,年强度为3.13万吨;机组安装高峰年为202_年,年安装量为2.25万吨。

202_年是三峡三期工程开始施工的第一年,是工程边建设、边运行、边生产的第一年,也是混凝土年强度最高的一年。202_年主要项目实施计划量为:土石方开挖434.73万立方米,金结机电埋件及安装8936.56吨,机组埋件1906吨,机组安装18562吨,固接灌浆13034米,帷幕灌浆11692米,接缝灌浆6044平方米。

移民工程和输变电工程 1 移民工程

1.1 移民安置规划和主要政策措施

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三峡水库移民安置工作。早在工程开工之前,相关方面就进行了长达八年的水库移民试点工作。在试点工作取得经验的基础上,确定了开发性移民方针,制定了全面细致的移民安置规划。按照这一方针,移民搬迁不是简单地按经济赔偿的办法处理,而需对移民搬迁后的生产和生活全面负责进行安排,确保移民搬迁后的生活水平不低于搬迁前,并需为今后创造进一步提高的条件。这是确保三峡水库移民顺利进展的根本保证。

三峡水库的移民安置规划,自可行性研究阶段以来一直持续不断地进行。在移民规划中,以“开发性移民”为指导原则,充分考虑了多年来进行的库区移民环境容量研究的成果,正确处理移民安置与区域经济发展、生态环境保护之间的协调关系。根据国务院确定的“中央统一领导,分省负责,县为基础”的移民安置管理体制,移民安置规划以县为单位分别编制。主要内容包括农村移民安置、城镇迁建、集镇迁建、工矿企业淹没处理、专业项目改复建、环境保护等分项规划以及投资概算。三峡工程移民安置最为困难的是约占移民总数40%的农村人口。由于库区大部为山区,土地资源不足,加之按国务院决定现已耕种的25度以上的坡耕地需退耕还林还草,农村移民无法全部在库区范围内安置。根据具体规划,将有12.5万农村移民迁移至库区外的全国其它省市安置。搬迁后的农村移民,约60%仍从事农业,其余40%需为其创造其它就业机会。考虑到库区内可利用土地的特点,库区农业安置将不以生产粮食为主,而种植柑桔、茶叶等经济林木。由此引起的粮食缺口,由国家统筹安排调拨解决,库区具有发展二、三产业的优越资源条件,但缺乏资金、技术,人员文化水平也较低,国家予以大力扶持。

国务院为了确保三峡水库移民的顺利实施,批准了相当于三峡工程总投资45%的移民经费,并确定在三峡工程建成后从发电成本中提取库区后期扶持基金,继续帮助库区发展经济。国务院还推出了成立重庆直辖市,国务院有关部门和省、市、自治区对口支援库区,建立库区搬迁企业技改低息优惠贷款等一系列重大举措和优惠政策。

1.2 移民安置进展情况

三峡库区是国内连片的贫困地区,社会经济发展远低于全国平均水平。三峡库区移民工作十分艰巨,但同时也是库区的社会经济发展的难得机遇。自1993年以来,库区各级党委和政府,把移民工作摆在了整个工作的首位,按照已制定的分县实施规划,根据“突出重点,远近结合,移民进度与工程进度相衔接,在资金到位的情况下,宜早不宜晚”的原则,统筹安排移民资金,合理利用当地资源,大力发展优势产业,把移民搬迁与库区经济发展相结合,达到“搬得出,稳得住,逐步能致富”的目的。经过库区人民的多年艰苦努力,移民工作已经取得了初步成效。三峡水库的移民搬迁,受到全国人民的关心,得到国务院各部委、全国各省市的大力支援。几年来,库区移民搬迁在资金、技术、信息及人员培训等诸多方面得到全国的支持,一大批合作项目正在开展,对移民工作起到了巨大的推动和示范作用。

1.3 移民迁建

截至202_年,三峡库区累计搬迁安置移民64.52万人(其中135m水位线以下搬迁安置36.97万人),累计建设住房1984万m2,其中农村住房719.6万m2(不包括外迁移民新建住房),累计搬迁、关闭破产工矿企业1043家。

1.4 对口支援

1992年,国务院办公厅发出《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开展对三峡工程库区移民工作对口支援的通知》[国办发(1992)14号],号召全国2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10个大城市及国务院50多个部门对口支援三峡工程库区移民工作。截至202_年底,全国通过对口支援共为三峡库区引入外来资金93.27亿元(其中社会公益类资金10.76亿元;经济合作类项目1910个,到位资金82.51亿元)。援建希望学校541所次,安排移民劳务34918人次,培训各类人才3751人次,干部交流631人次。对口支援工作的开展,加强了地区间的相互交流与经济合作,加快了库区改革开放和经济发展的步伐,不仅促进三峡库区移民迁建安置,也促进了库区经济的发展和社会进步。

对口支援工作开展以来,经历四个转变,即由“输血型”向“造血型”、由扶贫型向开发型、由政府行为向市场行为、由库区单方受益向双方受益的转变。

对口支援工作逐步变被动为主动,走出一条良性循环、健康有序发展的路子。以1998年涪陵会议上33个签约项目为标志,对口支援工作突破原有“一对一”的支援格局,也突破所有制的界限,非公有制经济成为对口支援的生力军。对口支援项目的科技含量不断加大,对基础设施方面的支援力度也不断加大,对库区经济发展的拉动作用不断增强。对口支援工作已由单纯注重经济效益,转化为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移民效益并举,由资源开发型,逐步转化为可持续发展型。特别是1998年以后,全国的对口支援把农村移民安置作为一个重要内容,开创了外迁移民安置的新形式。

1.5 淹没实物指标

三峡水库将淹没陆地面积632平方公里,涉及湖北省、重庆市的20个县(市)。1991至1992年,长江水利委员会会同库区各级地方政府,按水库蓄水和回水线打桩定线,逐村挨户进行了实际调查、丈量和统计。三峡水库淹没涉及城市2座、县城11座、集镇116个;受淹没或淹没影响的工矿企业1599家(其中大型6家,中型26家);水库淹没线以下共有耕地2.45万公顷(其中,耕地l.72万公顷,园地0.74万公顷);淹没公路824.25公里,水电站9.22万千瓦;淹没区房屋总面积为3459.6万平方米;淹没区居住的总人口为84.41万人(其中农业人口36.15万人)。加上建设期间内的人口增长等其它因素,三峡水库移民安置的动态总人口将达113万人。三峡水库移民安置数量巨大,任务艰巨。输变电工程

2.1 概述

三峡输变电工程是三峡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建设与运营管理直接关系到三峡工程顺利建设及其建成后效益的发挥,同时关系到全国互联电网建设的形成和发展。随着三峡工程的建设,将形成华东、华中、川渝电网互联,并将进一步扩大到与华北、南方电网互联。

按照“三峡输变电系统和电站建设应分开,电网应由全国统一建设统一管理”的要求,国务院于1995年11月5日批准组建国家电网建设总公司。国家电网建设总公司于1996年6月18日正式成立,1997年更名为中国电网建设有限公司。1999年,中国电网建设有限公司撤消,业主职责移交国家电力公司,同时在国家电力公司内部设立国家电力公司电网建设分公司,由电网公司代表国家电力公司行使电网建设的业主职责。202_年12月29日,国家电网公司成立。国家电网公司直接负责三峡输变电工程的建设管理。国家电网公司按照统一规划,适度超前建设,尽快形成电网与电源、输电与配电、一次系统与二次系统协调发展的电网建设思路,积极推进“西电东送、南北互供、全国联网”。近期的目标是,以三峡电站为核心,向东、西、南、北四个方向辐射,尽快形成北、中、南三大送电通道为主体、南北网间多点互联、纵向通道联系较为紧密、运行灵活、能防止大面积停电事故发生的全国互联电网格局。

2.2 三峡输变电系统

经国务院三峡工程建设委员会审批的三峡输变电方案是:三峡电站采用15回500千伏出线,并留有2回扩建余地。其中2回向川渝电网送电,送电容量按200万千瓦考虑。其中8回送到左岸、右岸换流站和葛洲坝换流站500千伏母线上,从换流站通过3回直流共720万千瓦向华东电网送电。其余5回加上由左岸、右岸换流站500千伏交流母线出来的4回共9回500千伏线路联接到华中电网,其送电容量按1200万千瓦考虑。

工程总量为:500千伏交流线路6900公里,其中华东850公里,华中4970公里,重庆1080公里;500千伏交流变电容量2475万千伏安,其中华东850万千伏安,华中1350万千伏安,重庆275万千伏安;直流线路2200公里,直流换流站容量1200万千瓦。

按1993年5月末价格测算,三峡输变电工程静态总投资275.32亿元,预计到202_年全部建成时,需要动态投资589亿元。工程所需资金主要来源于三峡电网建设基金。

工程历史回顾

三峡工程从最初的设想、勘察、规划、论证到正式开工,经历了75年。在这漫长的梦想、企盼、争论、等待相互交织的岁月里,三峡工程载浮载沉,几起几落。在中国综合国力不断增强的20世纪90年代,经过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最高权力机关——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庄严表决,三峡工程建设正式付诸实施。孙中山首倡三峡建坝

1918年第一次世界大战刚结束,孙中山便希望利用西方战时的工业设备和科学技术发展中国实业。这一年,他在上海用英文撰写了《国际共同发展中国实业计划——补助世界战后整顿实业之方法》,意在引起国际实业界的响应。1919年,他又在上海创办了《建设》杂志,遂将上文编译为《实业计划》发表。在《实业计划》之“改良现存水路及运河”一节中,孙中山对改良长江上游水路作如下论述:

“自宜昌而上,入峡行,约一百英里而达四川之低地,即地学家所谓红盆地也。此宜昌以上迄于江源一部分河流,两岸岩石束江,使窄且深,平均深有六寻(三十六英尺),最深有至三十寻者。急流与滩石,沿流皆是。”

“改良此上游一段,当以水闸堰其水,使舟得溯流以行,而又可资其水力。其滩石应行爆开除去,于是水深十尺之航路下起汉口,上达重庆,可得而致。”

1924年8月17日,孙中山在广州国立高等师范学校演讲《民生主义》时,再次提及:

“象扬子江上游夔峡的水力,更是很大。有人考察由宜昌到万县一带的水力,可以发生三千余万匹马力的电力,比现在各所发生的电力都要大得多,不但是可以供给全国火车、电车和各种工厂之用,并且可以用来制造大宗的肥料。”

在这里,孙中山进一步阐述了长江三峡水力资源的丰富,强调开发三峡水电的重要性。这是目前所见关于开发三峡水力资源的最早计划,充分显示出孙中山在国家经济建设上的高瞻远瞩。中美合做三峡工程梦

孙中山开发三峡水电资源的论著发表后,国民政府工商部曾于1930年初,拟在长江上游筹设水电厂,并着手收集有关资料和图表,但对坝区的勘察工作始终未能进行。两年后,即1932年,国民政府建设委员会主持组成长江上游水力发电勘测队。该队查勘后提出《扬子江上游水力发电测勘报告》,计划在西陵峡内黄陵庙和葛洲坝修建两座总装机容量分别为32万千瓦、50万千瓦的低水头电站,总预算1.665亿美元。但这一计划也仅仅是纸上谈兵。

抗战后期,美国政府推行“金元外交”政策,企图独占中国的经济利益。美国派战时生产局局长纳尔逊担任中国政府的高级经济顾问。纳尔逊到重庆后便与蒋介石密商设立中国战时生产局。1944年4月,任中国战时生产局顾问的美国专家潘绥向国民党政府提交了一份题为《利用美贷筹建中国水力发电厂与清偿贷款方法》的报告,建议由美国贷款9亿美元并提供设备,在三峡修建一座装机容量为1000万千瓦的水电厂和年产500万吨化肥的化肥厂,用向美国出口化肥的办法还债。潘绥报告一发表,就引起中美朝野的高度重视。

同年5月,世界著名水坝专家、美国垦务局总工程师萨凡奇(John Lucian Sovage)博士应中国政府之邀抵达重庆。他到任后便立即投入工作,先考察了大渡河和岷江,接着便冒险查勘西陵峡。查勘后,他提出了《扬子江三峡计划初步报告》。在该“报告”中,他建议在南津关至石牌之间选定坝址、修建电站。该电站设计坝高225米,总装机容量1056万千瓦,兼有防洪、航运、灌溉之利。这个以发电为主的综合利用方案,当时被视为水利工程的一大创举。

1945年,中国政府原则同意萨凡奇的三峡计划。随后,资源委员会邀集全国水利委员会、扬子江水利委员会和国家交通、农业、地质、科研等部门组成三峡水利发电计划技术研究委员会,同时在四川长寿设立全国水力发电工程总处,在宜昌设立三峡勘测处,负责坝区的测量钻探工作。

1946年,扬子江水利委员会组队入峡进行地形测量和经济调查。资源委员会分别与美国马力森公司、垦务局就坝区地质钻探、工程设计等事项签约。根据合约,46名中国工程技术人员赴美参与设计。钻探、航空测量等各项工作也逐渐展开。

1947年5月,在国内经济形势日趋恶劣的情况下,三峡工程设计工作奉命结束;8月,设计工作全部停止,除极少数人员留美外,大部分人员分批返回中国。三峡工程在当时的中国只能是一个梦幻。新中国领导关怀三峡工程

新中国成立后,在党中央国务院的大力支持和关怀下,三峡工程开始了更大规模的勘测、规划、设计与科研工作。

自20世纪50年代至今,从毛泽东、周恩来、刘少奇、朱德、邓小平等老一辈革命家,到江泽民、李鹏、朱镕基等现任中央领导人,无一不专程深入三峡视察。

自1953年2月乘“长江舰”视察到1958年1月的南宁会议,在不到五年的时间里,毛泽东主席先后6次召见“长办”主任林一山,都是为了三峡工程和长江水利建设问题。他对三峡工程兴趣浓厚,垂询甚多。比如,三峡工程在技术上有无可能性?坝区地质基础如何?水库会不会变成泥库?能不能长期使用?要多少投资?等等。

1956年2月,三峡工程规划设计和长江流域规划工作正在全面开展时,毛泽东在武汉畅游长江并乘兴写成《水调歌头·游泳》,使“更立西江石壁,高峡出平湖”成为人们对三峡工程的美好向往。

1958年1月、3月,党中央在南宁、成都召开的会议上又专门讨论了三峡工程和长江流域规划两大治江问题。

周恩来总理与三峡工程的关系更为密切。凡与三峡工程有关的重大问题周总理无不过问。林一山在其《周总理关怀水利建设》一文中说:从1950年初长江委成立开始,周总理就很关注长江的治理开发。在1958年南宁会议上,三峡工程和长江流域规划工作明确由周总理主管之后,周总理过问更多。林一山说,他每次到北京,总理都要他去汇报工作。没有周恩来总理这种长期而有效的支持,三峡工程早期研究工作不但不可能奠定如此良好的基础,恐尚有中止之虞。

1970年12月,中共中央在文化大革命的特殊环境下,根据武汉军区和湖北省的报告批准兴建葛洲坝工程。由于工程仓促上马,采取“边设计,边准备,边施工”的办法,开工后暴露不少问题。但实践证明,建葛洲坝工程,从各方面积累经验,可以说是三峡工程最全面的实战准备。葛洲坝工程规模巨大,技术问题复杂。它的建成,说明我国技术人员已有能力修建世界第一流的水利工程。这对于三峡工程的获准兴建有很大的影响。如果没有葛洲坝工程,三峡工程的上马可能更困难一些。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后,中央从国家的四个现代化建设需要兴建一批骨干工程的角度着眼,又将三峡工程提上议事日程。

1980年7月中旬,中共中央副主席、国务院副总理邓小平自渝乘船东下,途中视察了三斗坪坝址、葛洲坝工地和荆江大堤,听取了“长办”关于三峡工程的汇报;抵汉后,又召集国务院其他领导人研究三峡工程问题。

1982年11月24日,邓小平同志在听取国家计委关于修建三峡工程以缓解电力紧张局面的汇报时表示:赞成低坝方案,希望看准了就下决心,不要动摇。当时的中央主要领导人陈云、李先念、胡耀邦、赵紫阳、万里等都赞同低坝方案。

1984年2月,国务院财经领导小组在京召开会议,对国家计委报送的《三峡水利枢纽150米方案可行性研究报告》进行审查。

1989年7月24日,中共中央总书记江泽民同志上任不久,就过问三峡工程问题。他在视察了三斗坪坝址、葛洲坝工程和荆江大堤后,到长江委了解三峡工程和长江中下游防汛情况。民主决策兴建三峡工程

在150米方案的设计与施工准备工作正在进行时,重庆市政府于同年11月间向中央提出不同意见。重庆市认为,150米方案,大坝抬高水位有限,水库回水末端仅在忠县至长寿之间,长寿至重庆间的航道不能改善,万吨级船队不能直达重庆。重庆市希望将正常蓄水位提高至180米。

在1985年3月召开的全国政协七届三次会议上,三峡工程问题成为会议的重要议题。一些政协委员从关心国家建设的角度提出了不同意见,并引起争论。

中共中央和国务院鉴于重庆市和社会各界人士对三峡工程的兴建还有不同意见,认为应当充分体现决策的民主和科学性,乃于1986年6月联合发出《关于长江三峡工程论证工作有关问题的通知》。通知要求:1、由水利电力部广泛组织各方面的专家,对“150米方案可行性研究报告”进行深入论证和修改,根据论证意见重编报告;2、成立国务院三峡工程审查委员会,负责审查新编报告,再经中共中央和国务院批准,最后交全国人大代表会议审议。水利电力部随即成立了长江三峡工程论证领导小组。

1989年3月,长江委根据各专题论证报告重新编制的三峡工程175米方案可行性报告经论证领导小组研究通过。

1990年7月6至14日,国务院在京召开三峡工程论证汇报会,听取论证领导小组关于论证工作和新编可行性报告的汇报。出席会议的有中央领导、民主党派负责人、一些学会的理事长、国务院有关部委与湘、鄂、渝等中上游沿江省市及地区的负责人以及特邀代表、专家共178人。会上,绝大部分人同意论证的结论“建比不建好,早建比晚建更为有利”,少数人有不同意见。会议认为:新编可行性报告已无原则问题,可报请国务院三峡工程审查委员会审查。

1990年12月,国务院三峡工程审查委员会第一次会议决定组织力量审查新编报告,并于次年6月审毕。

1991年7月中旬,国务院三峡工程审查委员会第二次会议决定将新编报告上报国务院批准,再转报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审议通过。

1992年4月3日,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七届五次会议,根据对议案审查和出席会议代表投票的结果,通过了《关于兴建长江三峡工程的决议》,要求国务院适时组织实施。

其时,出席会议的代表2633人。是日下午3时许,大会宣布投票结果:

赞成票

1767票

反对票

177票

弃权票

664票

未投票

25票

当大会宣布三峡工程议案被通过时,会场上响起一片掌声。三峡工程十年建设历程

自1992年4月3日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七届五次会议庄严通过关于兴建三峡工程的决议后,三峡工程经过了近十年的建设历程,高峡出平湖的理想正一步步成为现实。

在十年建设中,江泽民、李鹏、朱镕基等党和国家领导人多次亲临工地视察,对工程建设作了许多重要指示。江泽民题词:“发扬艰苦奋斗精神 建好宏伟三峡工程”、“向参加三峡工程的广大建设者致敬”。李鹏题词:“中国人民有志气,有能力,用现代方式建设好三峡工程”、“功在当代,利及千秋”。朱镕基指出:质量是三峡工程的生命,质量责任重于泰山;强调三峡工程是“千年大计,国运所系”。

5.1 前期准备阶段(1992年—1994年)

重大决策与建立组织机构。全国人大通过决议后,为了保证三峡工程建设的顺利实施,国务院于1993年1月3日成立了国务院三峡工程建设委员会。该机构是实施三峡工程建设的最高层次决策机构,直接领导三峡工程建设,由国务院总理李鹏担任委员会主任。委员会下设办公室,具体负责三峡建委的有关日常工作;同时下设三峡工程移民开发局,负责三峡工程移民工作规划、计划的制定和监督落实;还设有监察局负责监察工作。1993年9月27日,国务院批准成立中国长江三峡工程开发总公司(简称中国三峡总公司)。中国三峡总公司作为三峡工程项目业主,全面负责三峡工程的建设和建成后的运行管理,负责建设资金的筹措(含移民安置费)与偿还。1994年7月24日,国家计委批准中国三峡总公司实行计划单列;1994年8月27日,国家对外贸易经济合作部同意中国三峡总公司开展对外经济贸易业务。

资金筹措。国务院决定在1992年对全国电网用电征收每千瓦时3厘钱三峡工程建设基金的基础上,从1994年开始,三峡基金调整为每千瓦时征收4厘钱;1994年3月18日,葛洲坝电厂的产权划归中国三峡总公司,其部分发电利润可用于三峡工程建设。三峡工程建设资金来源还通过利用三峡电站发电收入、贷款、发行债券等途径解决。

工程建设。1993年5月25日,长江水利委员会提出的三峡工程初步设计获得通过,并着手进行技术设计。三峡工程右岸一期工程混凝土纵向围堰的基坑开挖,于1994年7月1日在中堡岛破土动工,从此,中堡岛从地图上消失。右岸一期工程随之全面展开。1994年1月15日,三峡一期工程的主体工程三大建筑物,即永久船闸、临时船闸和升船机、左岸大坝和电站的一期开挖工程正式开标。随后,中标的施工单位开始左岸一期工程紧张施工,形成轰轰烈烈的左右开弓的大好局面。与此同时,坝区内的的征地移民、场地整平、施工用水用电设施、对外专用公路以及西陵长江大桥和坝区内道路施工等各项准备工作全面展开,坝区航运交通指挥部也宣布成立。

征地移民。1993年8月17日,江泽民总书记主持召开中央财经领导小组第七次会议,重点研究了三峡库区移民和资金筹措工作,决定“中央统一领导,分省负责,县为基础”。同年8月19日,国务院总理李鹏签发《三峡工程建设移民条例》。1994年4月7 日,国务院办公厅发出国发[1994]58号文《国务院办公厅转发国务院三峡工程建设委员会移民开发局关于深入开展对口支援三峡工程库区移民工作意见报告的通知》。同年6月18日,国务院副总理邹家华主持会议,研究三峡工程建设和移民问题,确定三峡工程移民从现在起,就要实行分省负责、经费包干使用。同年8月25 日,国务院发出国函[1994]92号文《国务院关于三峡工程库区进一步对外开放问题的批复》,同意将三峡工程库区各市县列为长江三峡经济开发区,实行沿海经济开放区的优惠政策。

1993年5月,三峡工程坝区移民第一村——中堡岛新居民点动工建设。在此期间,共完成坝区移民1.2万人。1993年11月底,三峡工程坝址——中堡岛文物挖掘抢救工作结束。经国务院批准,三峡库区最大的重点移民工程——川东天然氯碱工程于1994年12月28日开工。

工程开工。经过近两年的努力,至1994年年底,三峡坝区各项基础设施已初具规模,左右两岸的土石方开挖工程已全面展开。三峡一期工程土石围堰已经完成,一期导流工程具备了浇筑混凝土的条件。三峡工程前期准备工作取得了圆满成果,为三峡工程正式开工打下了坚实的基础。1994年12月14日,国务院总理李鹏在三峡坝区庄严向全世界宣布:伟大的三峡工程正式开工。

5.2 一期工程任务圆满完成(1995年—1997年)

重大决策。为了保证三峡工程建设顺利进行,党中央、国务院继续采取了一系列重大举措:国务院办公厅于1995年1月发文,通知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国务院各部委、各直属机构,认真清理整顿以三峡工程名义进行的各种非法经营活动;1996年,国务院决定对直接受益地区的用电征收每千瓦时7厘钱的三峡建设基金。国家批准发行三峡债券,96三峡债券承销仪式在北京举行,本次发行债券总额为10亿元人民币。

工程建设。以土石方开挖为重点,以大江截流为中心,三峡工程施工如火如荼地在左右两岸展开,进入第一个施工高峰。至1997年年底,共完成土石方开挖1.4亿立方米。右岸导流明渠于1997年6月30日按期通航。左岸临时船闸初具规模,永久船闸土石方开挖完成设计总量的70%,基本完成左岸1至6号机组的大坝和厂房基础开挖,二期导流截流工程按照设计和施工计划顺利推进,上下游围堰四个堤头向江心进占,平抛垫底工程顺利进行。1997年9月底,大江截流前的枢纽工程、库区移民工程全面验收完毕。经国务院三峡建委批准,1997年11月8日,实施大江截流合龙。江泽民总书记、李鹏总理亲临三峡工地截流施工现场视察。李鹏发布截流合龙令,并最后宣布合龙成功。江泽民总书记发表重要讲话,高度评价大江截流的伟大胜利。

大江截流的成功,标志着三峡工程第一阶段的预期建设目标圆满实现,开始转入第二阶段的工程建设。

在此期间,与二、三期工程紧密相关的各项准备工作也相继大力展开:1997年6月24日,中国三峡总公司宣布对三峡工程首批14台水轮发电机组进行国际采购招标,并于1997年8月15日决标,加拿大、德国、法国、瑞士等国的国际知名企业中标建造。与此同时,“九五”国家重大技术设备研制及国产化三峡水利枢纽工程成套设备项目正式启动。

与枢纽工程建设同步的移民工作逐渐展开。1995年4月10日,三峡库区首批移民大搬迁启动,湖北秭归向家店村35户移民外迁到湖北宜昌市伍家岗区。1996年6月,三峡输变电系统设计阶段的工作基本结束,按照三峡建委批准的输变电工程总概算(即依据1993年5月价格计算的275.32亿投资),开始转入工程施工阶段。1997年3月26 日,三峡输变电第一个单项工程——长寿至万县的500千伏输变电工程破土动工。

5.3 胜利实现二期工程建设三大目标(1998年—202_年12月)

1999年,根据中国三峡总公司建议和确保三峡工程质量的需要,国务院三峡建委决定组建三峡枢纽工程质量检查专家组,由全国政协副主席钱正英任组长、两院院士张光斗任副组长,每年两次到工地检查工程质量。同年,还成立了三峡工程稽查组,对三峡工程资金运作及安全生产进行稽查。1998年5月上旬,国务院办公厅下发《关于清理三峡工程重庆库区移民收费项目问题的通知》。202_年1月15日,国务院总理朱镕基主持国务院第35次常务会议,审议并原则通过了《长江三峡工程建设移民条例(修正草案)》。该条例自202_年3月1日起执行。

1998年9月,三峡建委办公室组织召开《长江三峡工程淹没及迁建文物古迹保护规划报告》论证会。202_年7月,国务院决定:二期蓄水前(202_年6月),在三峡基金中安排40亿元专项费用用于三峡库区地质灾害的防治。同年,还批准三峡库区及上游水污染防治规划(202_-202_年)总投资为392.2亿元。

从1998年开始,三峡工程转入二期工程建设阶段。1998年5月21日,三峡工程临时船闸通航;8月27日,二期围堰防渗工程全部告捷;9月12日,二期基坑积水抽干,万古江底首见天日;坝段河床基坑土石方开挖当年基本结束。1998年7至9月,三峡坝区连续出现8次流量大于50000立方米每秒的洪峰,二期围堰工程经受严重考验。1999年,施工进入混凝土浇筑高峰期,连续三年混凝土年浇筑量突破四百万立方米,屡创世界记录。从国外引进的大型塔(顶)带机及其供料线、胎带机、缆机、拌和楼等现代化设备在混凝土浇筑中发挥了重大作用。为保证工程质量和施工安全,中国三峡总公司成立了质量总监办和安全总监办,聘请中外权威专家担任专业质量总监和安全总监。

从202_年开始,金属结构和机电设备安装工程,伴随混凝土浇筑和灌浆工程相继展开,202_年进入安装高峰。202_年11月22日,三峡工程70万千瓦水轮发电机组本体开始安装;202_年11月18日,三峡工程二期围堰完成历史使命开始被拆除。

202_年5月1日,三峡大坝开始永久挡水。202_年1月,三峡二期工程的枢纽工程、输变电工程、移民工程三个验收大纲通过审查。202_年3月22日,三峡二期工程蓄水前库底清理工作全面启动。202_年5月,上游基坑破堰进水;7月下游基坑破堰进水。三峡大坝从此担负起永久挡水的使命。202_年10月26日,随着最后一仓混凝土浇筑到位,全长1580米的三峡左岸大坝,全线浇筑到设计的185米高程。202_年11月6日,三峡工程胜利实现了导流明渠截流。202_年4月16日,三期碾压混凝土围堰浇筑到140米的设计高程。

202_年5月29日,国务院三峡工程建设委员会第十二次全体会议,批准国务院长江三峡二期工程验收组的验收意见,同意枢纽工程按期下闸蓄水,船闸进行试通航,首批机组发电。

202_年6月1日,三峡工程如期下闸蓄水,6月10日水库蓄水到135米。202_年6月16日,双线五级船闸成功试通航。202_年7月10日,首台机组并网发电,到11月22日,首批6台机组相继投产发电。标志着三峡工程二期三大目标顺利实现。世界之最 三峡工程是当今世界最大的水利枢纽工程。它的许多工程设计指标都突破了世界水利工程的纪录,主要有:

三峡水库总库容393亿立方米,防洪库容221.5亿立方米,水库调洪可消减洪峰流量达每秒2.7-3.3万立方米,能有效控制长江上游洪水,保护长江中下游荆江地区1500万人口、2300万亩土地,是世界上防洪效益最为显著的水利工程。2 三峡水电站总装机1820万千瓦,年平均发电量846.8亿千瓦时,是世界上最大的电站。

三峡大坝坝轴线全长2309.47米,泄流坝段长483米,水电站机组70万千瓦×26台,双线5级船闸+升船机,无论单项、总体都是世界上建筑规模最大的水利工程。

三峡工程主体建筑物土石方挖填量约1.34亿立方米,混凝土浇筑量2794万立方米,钢筋制安46.30万吨,金结制安25.65万吨,是世界上工程量最大的水利工程。

三峡工程202_年混凝土浇筑量为548.17万立方米,月浇筑量最高达55万立方米,创造了混凝土浇筑的世界记录,是世界上施工难度最大的水利工程。6 三峡工程截流流量9010立方米/秒,施工导流最大洪峰流量79000立方米/秒,是施工期流量最大的水利工程。

三峡工程泄洪闸最大泄洪能力10.25万立方米/秒,是世界上泄洪能力最大的泄洪闸。

三峡工程的双线五级、总水头113米的船闸,是世界上级数最多、总水头最高的内河船闸。

三峡工程升船机的有效尺寸为120×18×3.5米,最大升程113米,船箱带水重量达11800吨,过船吨位3000吨,是世界上规模最大、难度最高的升船机。

三峡工程水库动态移民最终可达113万,是世界上水库移民最多、工作也最为艰巨的移民建设工程。

叶子展览馆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