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小学高段国学经典要义汇总
小学高段国学经典要义汇总
第一单元 行节俭
1、“克勤于邦,克俭于家”
对于国家能够勤勤恳恳,对于家庭,能够勤俭持家,勤俭节约,艰苦朴素,于国于家无不是富。
2、俭,德之共也;侈,恶之大也。
节俭,是有德之人同有的品质;奢侈,是邪恶中的大恶。
3、俭节则昌,淫佚则亡。
过分消费或俭用都不是真正意义上的节用,节用的关键在于“度”的把握上,这里的“度”指的是“标准和制度”。
4、审度量,节衣服,俭财用,禁侈泰,为国之急也。
治理国家最应该关注的是,要适度的在衣食住行这些消耗钱财的地方勤俭节约,更应该避免奢侈浪费。
5、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
从节俭变得奢侈是容易的,从奢侈变得节俭却困难了。
6、子曰:奢则不孙,俭则固。与其不孙也,宁固。
孔子说:“奢侈了就会越礼,节俭了就会寒酸。与其越礼,宁可寒酸。
7、足国之道,节用裕民而善臧其余。节用以礼,裕民以政。
使国家富足的办法途径是,节约用度,使百姓富裕,并且善于储备那些节余的东西。用礼法制度节约用度,用政策使百姓富裕。
8、治国之道,富民为始;富民之要,在于节俭。
治国的方法是以使人民富裕为根本,而使人民富裕的关键在于节俭。
9、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盛夏中午,烈日炎炎,农民还在劳作,汗珠滴入泥土。有谁想到,我们碗中的米饭,粒粒饱含着农民的血汗?
10、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
吃每一碗粥、每一碗饭时,应该想想这粥饭里有多少人的付出,多少能源的消耗,真的是来之不易;我们生活所需的每半根丝、每半缕线,都要常常想想其中包含几多物质能源和几多人的心血,应该好好珍惜.第二单元 强自信
1、君子进不败其志,内究其情,虽杂庸民,终无怨心,彼有自信者也。
君子仕途顺利时不改变他的志向,不得志时心情也一样;即使杂处于庸众之中,也始终没有怨尤之心。他们是自信的人。
2、夫天未欲平治天下也,如欲平治天下,当今之世,舍我其谁也?
上天还并未想使得天下太平安治,假如要治国让天下太平,在当今的世界上,除了我之外还有其他的谁呢!
3、恃人不如自恃也。
依靠别人不如依靠自己啊!
4、自信者,不可以诽誉迁也。知足者,不可以势力诱也。
自信的人,不可以把荣誉看得太重,有知识的人不可以让权力所诱惑。
5、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既然老天造就了我这栋梁之材,就一定会有用武之地,即使散尽了千两黄金,也会重新得到。
6、子曰:“人能弘道,非道弘人。”
人能使道德发扬光大,而不能用道来弘扬人。
7、人皆可以为尧、舜。
人人都可以做尧舜那样的贤人。
8、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
燕雀怎么知道鸿鹄的志向呢!(比喻平凡的人哪里知道英雄人物的志向。)
9、努力图树立,庶几终有成。
只要你有理想并且肯为之努力,就有可能取得成功。
11、天地人之才等耳,人岂可轻?人字又岂可轻?
天地间人的才干都是相同的,没有贵贱之分,一个人又怎么能轻视别人(或自己)呢?“人”这个字又怎么能被轻视呢?
第三单元 讲智慧
1、知人者智,自知者明。
能够了解他人的人是有智慧的,能够了解自己的人是高明的。
2、不知言,无以知人也。
不善于分辨别人的话语,就不能真正了解他。
3、是是,非非谓之知;非是,是非谓之愚。
能够肯定正确的、否定错误的才是智慧的表现。把对的认为是错误的,把错的认为是对的,那就是愚昧的表现。
4、所谓大丈夫者,谓其智之大也。
老子所说的大丈夫,是说他的智慧很高。
5、如智者若禹之行水也,则无恶于智矣,禹之行水也,行其所无事也。如智者亦行其所无事,则智亦大矣。
如果智者像大禹疏导水流那样,就不会使先天的智慧受到损害。大禹疏通水流之道,是让它们不违背处下就低、随方就圆的自然流行属性,顺着水的特点开挖和引导。如果智者也使自己不违反自然属性而行事,一切符合天真,自然而然,那么这才是大智慧。
6、乘众人之智者,即无不任也
依靠众人的智慧的人,没有什么是不可胜任的。
7、何谓之知?先言而后当。凡人欲舍行为,皆以其知先规而后为之。什么叫做智呢?先说而后去做。凡是要行动之前,人们皆要用他们所知道的道路约束已发,然后才去行动。
8、人,物也,万物之中有知慧者也。
人,也可以看做是东西,只不过是万物之中有智慧的东西罢了。
9、明者见无形,智者虑于未萌。
精明的人在危险没有到来时就能预见;聪慧的人在祸患没有发生时就能避免。
10、百人誉之不加密,百人毁之不加疏。
指的是不受他人影响,即使所有人都赞扬他也不会更加亲近,所有人诋毁他也不会疏远他。
第二篇:浅谈小学高段作文
浅谈小学高段习作
华县城关小学
田斌
提起现在小学生的习作,都有同感:孩子不会下笔,无从说起;不会表达,语言空乏;不会创新,缺少个性。大部分学生害怕或讨厌写作,觉得根本无话可写,认为写作是一件痛苦的事。那么习作作为语文教学的半壁江山,教师应相当重视,改变这一现状。由于新课程标准对学生的习作要求有了一定的改变和提高,要求学生把自己耳闻目睹、亲身经历的事情,以及内心思想用恰当的语言文字表达出来,强调亲身经历和情感真实,这就要求学生善于主动挖掘生活、乐于积极表达思想、勤于自觉动笔习作。所以摆在我们面前的是如何让学生由被动写作转变为主动写作,我觉得这就要从兴趣培养入手,以恰如其分的评价用语为辅了来完成。
一、激发学生的习作兴趣
因为作文离不开生活,生活充实到什么程度,作文才能表达到什么层面。
1创设情境,激发兴趣。在每节语文课上,我们的文本就是个很好的载体,老师可以利用文本创设各种情景让学生练笔。比如教学《穷人》,小说的结尾给人思考,我便利用插图与文章最后一段创设情境,让学生走进桑娜和渔夫的的心中,学生展开想象,合理推测去感受情境,从而达到引起学生兴趣,激发说、写欲望的目的。再如教学《做一个最好的你》,课文第十段用道格拉斯的小诗结尾,这样的结尾令人心情激荡,我就顺势让学生分组赛读,读出自信,读出作者的写作意图,在入情入境读的这个环节中我让学生走进了文本并设好了情境,学生仿写的氛围便自然形成了。
2充分利用各种活动,在活动中激发学生作文兴趣。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作文兴趣,丰富作文内容,拓宽学生知识面,还能全方位的培养他们的思维能力和品质、书面语言的表达能力。课外活动时组织开展一些游戏,引导学生观察、练笔。游戏一般在室外进行,形式多种多样,如:转呼啦圈、丢沙包、跳皮筋等。还有学校的各类大型活动,如:体操比赛,大合唱暨经典诵读比赛、田径运动会等,这些活动都深受学生喜爱,他们尽情参与,心情无比欢畅。回到教室后,教师便可不失时机地提问学生。学生们会你一言,我一语,绘声绘色地讲起来。由于给学生创设了最佳情境,形成了人人参与、个个投入、高高兴兴来习作的氛围,学生的作文水到渠成。
3、写实际生活,激发兴趣。学生怕写作文的主要原因是发愁没材料可写,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观察身边小事,如:看值日生如何做值日,看老师如何批改作业,看家长如何整理家务等,去写一写实际生活中感兴趣的话题。“生活是写作的源泉”。教师应引导学生抓住生活中的契机。我们知道天下的景物千差万别、千姿百态,各有自己的特点,要写出一时一地的景物与它时它地景物的不同之处,就必须亲眼目睹,亲身经历,所以我借助特殊天气,如:狂风大作,雷雨天,下雪时等,让学生亲身体验大自然的馈赠,欣赏大自然的神奇,感受大自然的美丽,这样大大激起学生写作和创造的热情。
二、注重评价用语。
作文教学中,老师对作文评语是不可缺少的环节,是与学生沟通的桥梁。写评语的艺术要以正面鼓励为主,有利于 激发学生兴趣。很多老师在给学生作文写评语的时候,往往指出毛病的评语较多,指出优点的则较少。这就需要老师承认学生的差异。小学生的作文水平是参差不齐的,会因智力水平、生活经验、认识程度、表达能力等方面的差异从而产生出不同的效果。这是很正常的,也是客观存在的。我们对学生的习作进行评价时,也必须正视这些差异。正因为有了这些不足和缺陷,才有教育的生命和意义。“生活、社会永远是有缺憾的,生命进取的力量就是在有缺憾的人生中追求完美。”教育艺术的本质就在于发现、唤醒、激励和鼓舞。学生的习作只要是写出自己的最高水平就是优秀的,只要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就是出色的。教学本来就是循序渐进的,只要我们能不断激发学生写作的兴趣和信心,就是我们最大的成功。让我们抓住每一个可以给学生表扬和鼓励的机会,善待学生的每一篇习作!
1、作文批语中,应尽量用鼓励式、商量式、谈心式、启发式、幽默语气。使学生读后,感受到老师的关心、信任和期望。同时,又认识到自己的不足与缺点。一句不恰当的评语可能会浇灭他们的写作热情;一次否定,可能就使他们永远也不想写作文了。因此我在习作评语中常常给孩子一些这样的语句“你真棒,加油。”“再努力,你会写出好作文的。”“我相信你,努力吧。”
2、讲评作文形式多样化。讲评作文的形式应该丰富多样:除了教师讲评外,还可以请学生自己讲评自己的作文;也可以点评别人的作文,要求指出优点和不足,老师可以采用提问式让学生进行点评。通过让学生参与进来的讲评活动,既可以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也可以使学生对怎样写好作文有一个具体、真实的感受。这样,就能激发学生的作文兴趣。如果学生能真正视作文为“乐事”,不再怕作文,能真正发自内心地愿意去写作、真正对习作产生兴趣,那么他们的写作能力就一定能够提高。
我想信如果学生在没有任何压抑的情况下,自由表达自己的心中所想,手随心动,这样才能真正走进生活,感受生活的乐趣,领悟生活的真谛。写出感动读者的作品。
第三篇:小学读后感写法要义
[读后感的写法]
读后感的突出特点即“读”是“感”的基础,“感”是“读”的结果,“感”因“读”而来,所以首先得在“读”上下功夫。读后感的写法第一步就要认真阅读原文,力求融会贯通地掌握文章的思想内容,乃至语言文字表达上的特点。一般说来,我们可以从读懂词句了解内容入手,进而理解文章的难点、疑点,掌握文章的中心,理清文章的思路。同时,还可以把文中的内容同历史的经验、社会生活以及个人的实际联系起来,认真思索广泛联想。这样,读书的感受才会丰富,才会深入具体,从而为写好读后感打下坚实的基础。
切记:认真、仔细地读是写好读后感的前提!读后感写作的一般结构是:引——议——联——结
所谓“引”,就是要从原文中引述材料,引出自己的感受来源。“读是感”的基础,写“感”不能离开原文的内容,更不能从头至尾没有对原文的简要介绍。如果不这样做,“读”和“感”就脱节了,“感”便成了无源之水。是不正确的。把原文中你觉得很好、很受感动的地方,你感受最深的那件事,引述到文中来。可以直接摘抄原文的重点语句,然后写感想;也可以间接叙述原文内容,点出感想是从何处产生的。总之,一定要交代清楚“感”的由来。但要记住:“感”是文章主体,因此行文过程中内容安排上要注意“读”和“感”的比例。课文内容引用不要太长、太细,否则会喧宾夺主。很多同学只有“读”而无“感”,照抄原文,以引述代替感想的写法成了对书的内容介绍,从而使文章本末倒置。
所谓“议”,就是要针对原文提出自己的感受。写读后感重点应落在“感”字上。一定要把自己真实的感受写出来,还要写得具体,这样才能让人信服。要抓住体会最深的一两点,任何一篇文章,读完后受到的触动是多方面的,如果不加选择,面面俱到,泛泛的谈,那就根本什么也说不清楚,所以要选择自己体会最深刻、有独到见解的感受来写。千万不能“感”到哪里就写到哪里。那么如何选择感受的角度呢?注意以下两点:
1、选择你能发掘出深度的角度来写,不可勉为其难。
2、感受点要有新意,切忌千人一面,所以写作时要全面透彻地理解文章实质,紧扣原文中心同时从不同角度去想,就会有不同的感受和启发。例如:《孙权劝学》一课,我们可以从吕蒙接受别人的意见角度来写,也可以从孙权善于劝说引导来谈,也可从学习的内因外因、鲁肃重学识等角度来写。
读后感应力求入情入理、新鲜、活泼。有些同学写读后感或是板着面孔议论一番,或是痛心疾首自责一番,前者往往流于枯燥,后者则不大自然。要做到这一点,首要的是“言必由衷”,“情动于中而发于辞”,只有深受启发,确有所得,才能以理服人,以情动人。
所谓“联”就是联系,它有两层意思:一是对原文进行材料分析、评论;二是要针对自己的感受联系实际生活,这是很重要的一步。
对原文进行材料分析评论要略写但却不要不写,与实际生活的联系非常必要也非常重要。联系实际才能使文章有可读性、有价值。由原文推而广之,使原文的内容得到充分发挥,同时自己对原文的体会也会更深刻。可以联系自己的思想实际、工作实际、社会实际、现实生活及其他方面的实际,这一点是读后感的重要特点之一,也是区别于其他文体的主要界限。当然,联系实际并不是漫无边际地去联系,而也必须如写议论文那样有很强的针对性,也就是说要有的放矢,决不能泛泛而谈,牵强附会,生拉硬扯,要自然,要和情和理。联系实际要注意以下几点:
(1)、联系自己个人生活,不要写成自己某项成绩的汇报,也不要写成检讨书。(2)、联系社会生活实际,一定要实事求是,注意分寸,不说假话、大话、空话、。这样才能不空洞,才能言中有物,深中肯綮。
(3)、联系实际时还要力争情理真切。情真才能感人;理切才有力量。切不可言不由衷,胡编乱造。
(4)联系实际时,联想要丰富。多关心国家大事、社会热点、各个领域的突出表现的人和事,多选择新近发生的新人新事,体现与时俱进的特点。所谓“结”就是结尾,总结全文,重申自己的观点,要求简洁有力。
总之,写好一篇读后感无论怎样都不能只有引述没有感想,也不能人云亦云的重复别人的观点,应从文中提炼出新观点,结合现实生活,从新的角度写出内容较为深刻、又颇具新意的读后感。[范文评析一]
读《简爱》有感
公元1846年,在英国北部一个偏僻的小山村里,一座牧师住宅二楼的窗前,坐着一个身材矮小,相貌平常的姑娘。在窗外,是一片了无微型机的墓地,墓地尽头是一望无际的长满石楠的荒原。窗前的姑娘正在奋笔疾书,用她的悲苦和怨愤、激情和想象,构建着一个既是内心也是外界、既是微观也是宏观的独特世界,叙述着一个朴实无华、真实感人的故事,塑造着一个生而不幸、历尽艰辛、敢于奋力抗争和顽强追求的少女。这位姑娘就是夏洛蒂·勃朗特。
所有的本文经典小说中,我最喜欢的就是《简爱》。暑假这几日无聊,便又拿出来仔细读了一遍,算是重温。
小说平实的叙述,既不像昆德拉牢骚满怀的议论,也没有村上小说里徘徊的阴沉之气。我的心情随着主人翁在字里行间跌宕起伏读完之后,感慨满腹……
很多的偶然,组成了人生的必然。人如浮萍般,随波逐流。若说有内在的连贯性,那也只是人内在的修养喜好,对人生的态度、性格等等与外在客观环境不断磨合的本真。那是人之成为人的内存的决定,也是人性光辉的所在,是平凡里的闪光点。
我个在许多假设,假设简不是在那样的家庭环境中遭遇到种种不幸,假设她在所受教育期间的困难使她屈服倒地,假设她不是在罗彻斯特家当家庭教师,或者出走之后永不回头,那又如何?这许多的不确定,组成了简的一生,而从中我们看到了什么?
在课堂上,教师总会教育我们要用自己的双手去创造美好的人生可是现实生活中,一些大人对待生活的态度却又是如此的简单—听天由命,顺其自然。但是,有没有人这么想过,人生的道路是不平坦的,有着无数的困难和无数的岔路口,面对这些岔路口,每一个人都得做出自己的选择,当你选择一个的同时,又刚好错过了另一个,甚至是无数个,任何人对未来是未知的,所以,你只能保证自己的选择是适合自己的,却不能确定这是不是完美的。生命历程的选择其实是无所谓的,因为怎么走都是一生。所以,《简爱》吸引我的不是简做出了怎样的选择,而是她在历经生命的过程中熠熠灼目的人格魅力。
对正义的执着,含着坚韧的倔强,这是简生命力的一种表现;对于朋友与亲人,尤其是爱情,一种含蓄的热烈,执着而不偏执的温和,把更多人性的关怀和对生命的热爱融入爱的体验中,这是简对善良和爱的理解。我庆幸简遇到的罗彻斯特是言行刻板却不失淳朴之人,否则,他们的爱情肯定走样,这仅仅是我的见解。
简·爱这个孤苦伶仃、无财无貌的小人物,依靠自己的艰苦奋斗,终于克服了贫穷、苦难、习俗、荣辱、金钱、“神恩”等等阻碍,追求到自己心目中的幸福生活。文章最后,简爱已从一个弱者变成了强者,已是一个独立自主的人了,和经过自责忏悔的罗彻斯特,在心灵上已经完全平等。在财力上,特别是体力上,双方的强弱地位已经发生互换,笼中鹰得请麻雀觅食,现在那个大男人得依靠这个小女人了,这也是作者对男女平权的一种愿望和奢求。显而易见,这决不是一般意义上的大团圆,这是艰苦奋斗、顽强追求的结果,也是人性取得胜利的果实。读完之后,我感到了一种心灵上的满足。
想来此类经典的小说,像《安娜卡列尼娜》,像《德伯家的苔丝》,让后世所缅怀的,感动的,除了故事本身,突出的都是人性的光辉。那是对爱的执着追求,对生命的热爱,对生活美好的憧憬和实践,而这些也正是我们这个时代最缺乏也最容易忽视的。
我愿意像简·爱那样生活着。
[点评]:写读后感,首先要真正读懂原作,才能真正有所感。作者先说为什么“最喜欢的就是《简爱》。”,这后引发“感慨满腹”。作者的感慨缘于小说中人物,他们的性格和命运,更由这些引发了作者的思考而作了一系列“假设”,之后又不囿于原作而与自己的现实生活相贯通,作品中人性的光辉照亮了自己的人生之途,容层次丰富,而且有现实的针对性,“那是对爱的执着追求,对生命的热爱,对生活美好的憧憬和实践,而这些也正是我们这个时代最缺乏也最容易忽视的”。从而更增强了文章的感染力。[范文评析二]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阅读让我飞翔
鸟儿有了翅膀,可以在长空飞翔;飞机有了翅膀,可以翱翔九天;我也有那飞翔的翅膀,可以在书的世界中遨游……
5岁时,爸爸送我一本连环画《西游记》。这是我独立阅读的第一本书,从此我便与书结下了不解之缘。
随着年龄的增长,连环画再也满足不了我日益增长的求知欲望。于是我开始阅读古今中外名著。从沙翁到泰戈尔,从老子到鲁迅,数不清的作家带着他们的名著从书架上搬进了我的脑海。书中的世界是如此绚丽多彩、鲜活生动,引得我或捧腹大笑,或垂泪,或茶饭不思,或浮想联翩。阅读,让我长上了飞翔的翅膀。
六年级那年暑假,我意外地在一个小书店发现了奥斯特洛夫斯基的《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这本书我早就想读了,一直没找到,这意外的收获使我欣喜若狂。没想到店主告诉我,这本书有人订下了,一个星期后来取,惟一的方法便是天天跑到书店来看,我毫不犹豫地决定了。
从此,我每天骑半个小时的车来书店,找个地方靠着看书,有时一看就是半天。中午吃点自带的面包,渴了喝几口带来的白开水。遇到警句或不懂的地方,便记在案《阅读随笔》上本上,回到家再细细啄磨。我就这样“面包加清水”看了三天,店主十分感动,竟破例让我坐到柜台边去看。我便可以不再受手酸脚麻之苦。
第五天,骄阳似火,阳光炙热地烤着大地。朋友找我去游泳,这种天气,若泡在游泳池里是何等的惬意!可我没有工夫去享受,眼看“期限”将至,可我还有好几十页没看完呢!朋友看我戴上遮阳帽,骑着车匆匆出门,不解地问:“你是不是‘走火入魔’啦?”我愉快地说:“是本值得我一口气看完的书。”说着,跳上车向书店奔去。
到了书店,我已经像从水里捞出来的一样,浑身湿透了。可我顾不得擦汗,捧起书就读,直到夕阳西下,我才读完了这本厚厚的书,还收集了一本读书笔记。虽然累点,但我无怨无悔。
书中没有颜如玉,书中没有黄金屋,有的只是丰富的知识和阅读带来的无穷的乐趣。读一本好书,就是在与一位高尚的人说话。------不是吗?能有这样和高人的说话的机会难道不是一件令人兴奋和激动的事情吗?我是有一种飘然若飞的快感的哦。
朋友,你找到这种飞翔的感觉了吗?
点评:一本小小的连环画使小作者和书结下了不解之缘,并从此一发而不可收拾,以至 “走火入魔”-------于骄阳似火中赴书店读书,读来令人感动。事实中是连书店的老板也为之感动,而让我享受了可以坐在柜台边读书的优待。是的,当阅读变成我们生命中的一部分时,它就变得那样崇高和令人起敬!本文作者抓住阅读过程中的典型事例来叙述,文字并不华丽却能至诚至真,读来也有身临其境之感.所以文不在于词藻而贵在选材真实、典型。当然本文行笔流畅中也可见小作者平时的积累是比较扎实的。文章结尾处的写实手法:书中没有颜如玉,书中没有黄金屋。能从反面立意、入笔,也是颇有几分意味的。[文题集萃]
1、读万卷书行万里路
2、读书使人________________(可填充实、快乐等等)
3、近十年的学习生活几乎天天和书籍打交道。本单元又学了许多与读书有关的文章,拿起你的笔来,写下你的读书故事,让同学们分享你读书的喜怒哀乐,或发表你对读书的独特感悟、体验和见解,请以“读书”为话题写一篇600字左右的文章。
4、当今社会中可阅读的东西很多,有人认为,应该多读流行的作品,流行的作品用的是现代生活中鲜活的语言,反映的是当代人的思想感情,读起来轻松省力,有兴趣,吸收快,所以应该放在第一位。也有人认为应该多读经典名著,因为它是古今中外文化的精华,所以名著应该放在第一位的。针对两种不同的意见,你有何看法,请自拟题目,写一篇600字左右的文章发表自己的观点。
5、培根的《谈读书》一文历来广为流传,你读了以后是否也有一些感想呢,请自拟题目写一篇600字左右的读后感。[审题思路]文题思路提示举例: 第2题:读书使人__________ 此题为半命题作文,学生写作前先要全盘考虑后补充完整题目。首先考虑文体,这个题目可以写成记叙文,也可以写成议论文。因为要填的的词语是你下面写作的重心,所以要考虑好哪一个方面你最有东西可写。如写记叙文,在充实、快乐、两个词语中选择,很显然,充实和快乐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写作的侧重点也就不一样。充实则要表现读书的收获,填补自身空白领域的知识;快乐则要表现读书过程中的乐趣,可以是有所得之乐,也可以是读书过程中的趣人趣事。如写议论文,题目就是中心论点了,那你要在草稿纸上分别简单地写出你拥有的论据,看哪一个充分,哪一个有话可写。如此思量一番,文章的结构也大概清晰了,然后再对文章的布局作些调整就可以了,语言的功夫就不是在试场上能决定的了。第4题:
这道作文题的要求可说比较清楚了,要写一篇议论文,观点就是你认为是把名著放第一位,还是把流行放在第一位。当然无论是认为哪个放在第一位,严格的来说应该都不算错,但你还是要权衡一下你能为哪一种观点找到充足的根据。两种说法都各有一定的道理,但对于中学生来说,读书是为了给以后的做人和运用语文打下底子,当然应该以读名著为主,针对中学生中的“读图热”应该泼点冷水。可摆事实讲道理,如:名著是经时间筛选留下的硕果;教育部推荐青少年必读名著;读名著有以一当十的作用;名著已成为当代人共同的文化素养等等。还可从反面说流行也不是一点也不能沾,而是一定要适量,且要选择其中的精华。这样可使文章更有说服力。当人们读到一则材料,一篇文章或一本书,往往会由此及彼地联想到生活中的许多人和事,而产生一些感触、联想和体会,把这些感受行之于文,便是读后感。读后感写作训练是把范文讲读和写作训练两个环节结合起来,对学生进行阅读和写作综合训练的一个重要途径。
下面就从读后感的内容和结构两方面谈谈自己的看法。
首先,读是基础。读后感包括“读和感”两个部分。“读”是“感”的基础,“感”因“读”而触发,没有“读”也就无所谓“感”,所以读和感要求首先要精读原作,准确全面地把握原作写作意图和文章所蕴含的思想意义,然后在此基础上对原作恰当的引述。为下面的“感”酝酿情感,使“感”有坚定的基础,这样不但有助于立论的确立,而且本身就是为立论服务的一个有力的论据。离开了对原文思想核心的理解和掌握,读后感就成了空中楼阁,而缺乏高度的语言组织和概括能力,写作时往往陷入对原文冗长的复述而喧宾夺主,对原文照抄照搬,面面俱到,则是学生写读后感的通病
其次,感是核心。这里的感,既不是离开原文的空发议论,也不是对原作内容的简单重复,而是作者在原作思想观念的启迪下产生的新的观念,是心灵的闪光,是认识的飞跃。一般地说,读后感的“感”有两种情况。一种情况是通过对原文思想的进一步阐发,来表现作者认识的深化。例如第四册课本中的练习,对何其芳《我为少男少女们歌唱》这首诗写读后感,就只要引原作要旨并加以阐发。另一种情况是作者在原作思想内容的基础上生发出来的新的观点。例如《多好的草地也会有瘦马》一文反映的是实际生活中哲理性的现象。从本文体现的普遍原理出发,可以获得关于人才问题的新的认识。即优越的条件能为人们创造更多的成才机会,良好的环境也必将对一个人的成才产生不可忽视的影响。但是如果不努力,对良好的环境不加以利用,客观条件再好,又有什么用呢?因此,不论是对原作思想内容的进一步阐释,还是在原作思想内容的基础上产生新的观念,都必须体现作者认识的进一步提高和深化,力求新颖别致,切忌蜻蜓点水,不深不透,这样才算真有所感,感到了实处。···········
再次,联系实际是关键。读后感既要从原文出发,但又不能局限于原文就事论事,而要联系自己、他人、社会的实际,有的放矢,展开联想,深入挖掘,写出“感受”的普遍意义来。因为读后感的生命在于“联系实际,有感而发”。所谓联系实际,一般包含两方面内容,一是联系现实生活中与材料有内在联系的人和事,以此来作比较、对照。二是要结合自身生活经历中一些有代表意义并所供材料联系紧密的生动事例。通过丰富的联想,引用古今中外能证明论点的事例或富有哲理的理论论据,既可充实文章内容,也可深化中心论点,加强文章的说服力。所以从本质上讲,读后感的写作过程,就是作者以原作的主题为指导,分析研究实际问题后,将获得的新的观念用文字表达出来的思维过程。
为了进一步说明读后感的特征,将读后感与一般议论文加以比较。读后感是议论文的一种。和一般议论文一样,它们都是表达作者对于客观事物的认识的。它们都是作者以已往的知识积累为前提,来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从而得出对于客观事物的一般性结论的。对于一般议论文来说,作者认识某一客观对象时的知识前提,在作者大脑中是浑然一体的,缺乏专一性和单指性,而读后感的作者在认识某一客观对象时,离不开知识和生活经验的积累,但知识和生活材料之间似乎还缺少一个契机,还没有形成一个凝聚点,原作则对于作者起了一种启迪作用,是作者认识深化的动因,由于这种启迪,才使作者以往的知识聚集在一个焦点上,使某一客观对象的本质为作者所把握,从而产生新的飞跃。
那么,读后感的结构应是怎样的呢?它可用“引——议——联——结”四个字加以概括。
“引”就是用叙述的方法转引材料:或引观点。或引有关内容。但“引”不是照抄。而应该用概括的语言把所需材料简明扼要地引述出来。
“议”就是以所引原作的思想观念为基点生发开去发表议论。在叙述结束时,用一两句话点明原作所包含的中心,使文章中心明确,观点鲜明,为统率下文所展开的丰富联想。
“联”就是在原文基础上,结合社会生活的实际来谈,或者把有内在联系的人和事作比较,使发表的感想有较强的针对性和现实感。
“结”就是对全文的题旨有所归纳或总结,或强调中心,或提出希望,或表明态度等。
除“结”之外,其余部分的次序可根据具体情况灵活变动。
这样我相信同学们就不用再为不会写读后感而感到头疼了,以后写读后感我们就会写得更好了。我希望同学们都可以更上一层楼!!加油。
〔读后感的写法〕
随文赠言:【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荀况】
第四篇:小学高段古诗词教学初探
小学高段古诗词教学初探
摘要:古诗词是我们伟大民族五千年灿烂文化的结晶,是我们伟大民族精神的积淀。它犹如镶嵌在碧海青天里的珍珠和明星,闪耀出奇异的光芒,令后人为其倾倒。古诗词短小精练、节奏优美、形象生动、内蕴幽远,有许多丰富多彩的艺术形象、引人入胜的深邃意境、凝练生动的优美词句、强烈感人的抒情色彩。古诗词对于学生精神的提升、人格的塑造、情感的陶冶、文化素养的形成、语文能力的培养等诸多方面起着无可估量的潜移默化的作用,使学生一生受用无穷。但对小学生而言,像古诗词这类生涩难懂的作品,小学生一般不会主动欣赏和吟诵的,它历来是阅读教学的一大难点。本文从小学高段古诗词教学过程的现状出发,分析了现阶段古诗词教学中出现的各种问题,初步探求更优化的古诗词教学方法,让学生体会诗词最美的情感,实现作者、教师、学生三情共振。
关键字:高年级 古诗词 有效性 自主 合作 探究性 兴趣
中国古文化源远流长,古诗文是祖国文化宝库中的璀璨明珠,尤其诗歌更是在我国文学史上千百年来一直传诵不衰,滋润着一代又一代的炎黄子孙,陶冶着中华儿女的思想情操。古诗词用词准确、凝炼,诗句的精深华妙充分表现了汉语之美的多种形式:歌江山美,吟边塞情;或纤柔卑弱,或明快清新;有悲凉慷慨,亦缠绵宛转;有诗仙李白的豁达,更有诗圣杜甫的沉郁。能“熟读唐诗三百首”,驰骋于诗的丰富内涵,感受诗的瑰丽语言,萌生对古诗的阅读兴趣,一定会受益匪浅。
《新课程标准》要求1-6年级的学生背诵优秀诗文不少于160篇,并在附录中列出70首《古诗词背诵推荐篇目》,也新增了许多优秀诗词,这让广大语文教育工作者充分认识到古诗词教学的重要性。但在具体教学过程中,很多教师急于求成,教学盲目性和随意性较大,步入以下几个误区:一是倾盆大雨式的背诵。二是信口开河式的问答。三是填鸭注入式的串讲。四是囫囵吞枣式的翻译。这些方法仅仅满足于语义的疏通和诗句的积累,学生难以根本的体会诗歌最美的情感。诗词是生命的歌,是美的化身,是值得后人咀嚼、消化、回味的精神食粮,应当让学生用心灵去捕捉诗的意象和境界。然而,教师仍将备课着力点放在梳理知识点、研究标准答案上,现今不少语文课堂教学依然要求学生采用”死抠字词——理解句意——总结思想“的老三套做法,肢解原本文脉贯通、浑然一体的千古佳句。这种教学形式抑制了学生的创造需要,扼杀了学生思维的灵性和生命的活力,古诗词所蕴藏着的美感被扫荡殆尽,学生学习语文的情趣也深受影响。针对这样的状况,现将研究过成总结的教学方法加以梳理。第一、提高古诗词课堂教学的质量
学校课题的研究,只要立足于课堂主阵地,研究就一定有生命力。以往古诗词的课堂教学中教者往往机械的“字斟句酌”,用现代汉语来翻译“肢解”那充满灵性的诗句,这会使古诗词的神韵在枯燥的讲解分析过程中荡然无存,不仅遗落了古诗词的内在美,更让我们的学生对古典诗词望而生畏。为了优化古诗文课堂教学,摸索出了一些提高古诗词课堂教学的策略,领悟到只要教者精心设计用心引导,古诗词的课堂教学一样是灵动而充满智慧的。
(一)走近作者激发兴趣
小学生的认知十分感性,往往是喜欢某个人才会去喜欢他的作品。因此在教学古词前,我们始终贯彻“要想读懂古词,必先走近词人”的学习理念。虽然古词比较难懂,但与词作者相关的思想情感、生平故事、民间传说本身就是一本百读不厌的百科全书。为此,我们在课前布置学生通过各种渠道查阅词作者的各种信息,为他们阅读、理解、欣赏古词打下基础。这一做法,不仅激发了他们的求知欲,丰富了他们历史、地理等方面的知识,同时也取得良好的课堂教学效果。
(二)仿照古韵填写新词
和所有的文学艺术形式一样,古词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课堂教学不仅仅要满足课文中的古词学习,还要激发学生用心描述自己的日常生活、真情感悟,鼓励学生大胆仿作即使文笔稚嫩、韵味不足,但都是值得大力提倡的。学生能够在仿作过程中增强理解力,丰富想象力,激发创造力。
(三)引入诗歌感悟意境
古诗词原本就是配合音乐用来歌唱的新诗体,而现代音乐与古诗词优美韵律完美的结合就给古诗词插上了音乐的翅膀。古诗词的意境以及诗人词人的思想感情就能淋漓尽致地表现出来。教学中我们只须提醒学生所套用的曲子或所谱的曲子的情感要与古诗词的意境及诗词作者所表达的情感一致,学生就能根据各自的喜好充分展示自己的个性,整个课堂就是一个精彩纷呈的课堂,就是一个灵动智慧的课堂。在演唱中学生对诗词的意境及作者的情感会有更深的领悟。
(四)品味意境激趣导入
高年级的学生已积累了一定量的古诗词,教学时可在导入时用优美的文字来展示古典诗词独特的艺术魅力。例如教学辛弃疾的《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教者是这样导入的:唐诗宋词元曲在中国古代文学史上占据极其耀眼的地位。人们常把宋词比作是中国古代文学皇冠上的一颗巨钻,它历来与唐诗并称“双绝”。古诗就像一杯浓浓的咖啡,只要我们细心品味,就能品出其间无穷的奥妙。这段新课导入展示了古词独特的艺术魅力:丰富饱满的艺术形象,强烈感人的抒情色彩;凝练生动的优美词句,引人入胜的深邃意境。古词最美妙的一面在开启新课的一瞬间,像色彩缤纷的蝴蝶一样翩然而至,轻轻地拨动着每一位学生的心弦。此刻我们的古词课堂教学就是最为美妙而灵动的。
第二、开展丰富多彩的古诗词活动。
(一)在学习活动中展示古诗词。
“学以致用”,是小学语文新课程的教育理念,也是检验学习成果的最好方法。为了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运用能力,让同学、家长、老师共同分享学习古诗词的乐趣。我们学校组织了“学古诗词成果展示会”。有的同学兴致盎然吟诵着自己的仿作,有的同学则泼墨挥毫用书法、国画来表现古诗词的意境。
(二)创设浓郁的古诗词环境。
通过教室张贴、诗文图展以及利用宣传栏、黑板报等形式,让学生经常可以欣赏到古诗文佳作佳句、名人名言,在有意、无意之中将古诗文记住。高年级组每学期都要进行进行古诗词手抄报比赛和古诗词黑板报专辑评比。
第三、加强古诗词诵读,积累丰厚的文化底蕴。
(一)学生做到熟读成诵
“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熟读,就是要反过来复过去的读,读到透读到烂为止。通过背诵,变别人的为自己的,化知识为生命,这是很聪明的选择。每节语文课预备铃响,教师或班长组织学生进行课前的诵读。此外每周拿出1节活动课或阅读课,由语文教师专门指导学生朗读经典古诗词。每周用两个晚上进行10分钟的家庭亲子诵读。前期阶段,我们以经典诗文为主要课外读物,学生养成了读经习惯、掌握了一定的诵读方法后,为了更好地配合语文学科的学习,我们把课外阅读内容进行了调整,把经典诗文阅读和美文阅读交替进行,这样,学生对阅读更感兴趣,阅读活动也更正常。
(二)教师应厚积薄发。
“要给学生一点水,教师必须要有一桶水。”厚积才能薄发。所以语文课题组成员每学年都要阅读相关书籍至少2本,其中精读1本,学生诵读的教材教师也人手一册。
(三)家长做学生的同行者
开家长会的时候,向学生家长推荐精典的古诗词网站,指导家长浏览精典的古诗词网站,根据个人能力和需要利用课余时间自行学习,在孩子遇到阅读理解障碍时能够陪同孩子共同面对共同解决。
古诗词教学促进了学生的素质发展。(1)氛围育人提升素养开展各种古典诗词的活动,让学生浸润在古典文学的氛围之中,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喜爱古诗词,提升文学素养。学生的古诗词演唱,表演,手抄报黑板报等等都得到了老师和家长的高度评价。(2)培养兴趣乐于学习。古诗词课堂教学的研究,让教师更加注重学生学习兴趣和学习能力的培养。课堂教学中,教师从兴趣入手,积极组织学生采用多种方法学习古诗词,提高了学生学习的趣味性,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变“苦学”为“乐学”。
第五篇:小学高段音乐教学计划
黑格尔说过:“音乐是情感的艺术。”只有使学生处在形象活泼的音乐氛围中,才能受到良好的音乐熏陶,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搜集整理的小学高段音乐教学计划,欢迎大家阅读与借鉴,希望能够给你带来帮助。
小学高段音乐教学计划
一、学情分析:
本学期,我担任的是x年级段的音乐教学,毕竟相处一学期了,学生的基本情况了解得比较透彻,x年级的学生平时上课时纪律比较好,各个方面都很认真,整体的音乐基础还可以,学生的接受能力不错,对音乐充满浓厚的兴趣;大部分学生在唱歌的姿势上,习惯较好,而且表情也较丰富,能根据歌曲情绪进行表达,部分班级还能识读简单乐谱。并参与表演。但在读谱知识的运用上较弱,咬字,吐字也不够清晰,特别是男生好胜心强,爱表现自己,常会出现喊歌现象,导致缺乏对声音美感的正确认识,缺乏气息的支撑。
二、教材分析
小学音乐x年级教材用新的理念、新的呈现方式、新的教学机制、新的评价体系,印证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凸现了“以学为本”的教学思想,根据学生心理特点,从教材内容与色彩都采用趣味化,鼓励和启发学生去学习。降低了音乐知识的学习难点。发挥了音乐教学的创新优势,在呈现上给师生留出足够自由想象和随意发挥的空间。
三、教学目的及重难点
1、突出音乐学科的特点,把“五爱”的教育和活泼乐观情绪,集体主义精神的培养渗透到音乐教育中,使学生成为“四有”的社会主义接班人和建设着。
2、启迪智慧、陶冶、培养审美情趣,使学生身心得到健康的发展。
3、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兴趣爱好,掌握浅显的音乐基础知识和简单的音乐技能,使学生具有认识简单乐谱的能力。
4、了解我国各民族民间音乐,培养学生对祖国音乐艺术的感情和民族自豪感、自信心,使学生具有初步的感受音乐,表现音乐的能力。
四、教学的具体措施与要求
(一)创设情境,培养兴趣,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1、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黑格尔说过:“音乐是情感的艺术。”只有使学生处在形象活泼的音乐氛围中,才能受到良好的音乐熏陶,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根据教学需要,创设适于实际的教学情境,引导不同层次的学生通过动脑、动口等多种途径积极参与教学过程,把学生带入情境之中。低年级学生好奇心强,注意力容易分散,采用电教媒体创设情境,直观形象,极易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2、利用教具,培养兴趣
乌申斯基说:“没有兴趣,被迫进行学习会扼杀学生掌握知识的意愿。”教学中如何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引发好奇心,这是一门技巧。如:利用美丽的画面,动听的歌声去看、去听,充分调动学生的视觉和听觉器官,更形象直观地感受音乐、理解音乐,让学生充分发挥想象力,扩大音乐视野。教师随时抓住学生的注意力,善于摸索、分析学生心理,了解学生的心态,这样才能不断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所以,我们在音乐教学中应努力营造音乐氛围,引导学生抓住音乐特点,“读”懂音乐,感受音乐。
(二)精选教法,快乐学习,提高音乐教学实效
1、创设舞台,展示自我心理学和教育学研究表明:“爱动”是儿童的天性。在学习和生活中,儿童总是喜欢亲眼看一看,亲耳听一听,亲手试一试。因此,在教学过程中为学生设置一个展示自我的舞台是非常重要的。
2、趣味游戏,快乐学习
无论是什么样的游戏对学生都具有极强的吸引力。学生爱玩的天性决定了他们愿意参与教师为他们精心设计的游戏。
3、以“赛”激趣促学
好胜心强是学生的主要性格特点之一,而在激烈的竞争氛围中,学生最易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让孩子们在课堂上“表演唱”就是利用这一点,实现教学目的。
(三)教学渗透,展开思维,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
1、开放的音乐教学
音乐是时间表现的艺术,在众多艺术门类中,它的创作自由度是最高的。这就决定了音乐教学过程并不是封闭的、孤立的。它应是学生对音乐的认识与实践辩正统一的过程,是教师主带作用的发挥、学生主体能力的生成和发展的过程,是动态、变化、发展的过程,是极具开放性的。开放的音乐教学过程,应为学生拓展音乐学习空间,创设广阔的自主创新的音乐学习环境。
2、开放的音乐教学方法
开放的音乐教学方法是指依据学生发展需要和教学内容设计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而不是机械采用同一种教学方法。音乐教育家柯达伊认为:“音乐教育首先要通过音乐与身体结合的节奏运动唤起人们的音乐本能,培养学生的音乐感受力和敏捷的反映能力。”这一理论说明音乐具有动态的特征,应加强音乐运动与身体运动之间的联系。通过学生的走、跑、跳、拍手、点头等动作来感知和掌握音乐的节奏。
总之,在音乐教学中实施自主学习,要坚持从培养学生兴趣出发,精选一些妙趣横生、有趣味的教法,让学生多听多唱,放手让学生在音乐的环境中学习音乐、理解音乐、感悟音乐、表现音乐。真正给学生一个展示的舞台,一个锻炼的机会,一个成功的体验。让学生由教育教学的“被动角色”跃为“主动角色”,成为学习活动的主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