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精品范文库 > 11号文库
新形势下农村基层党建存在的突出问题和解决措施
编辑:雨后彩虹 识别码:20-668854 11号文库 发布时间: 2023-09-01 09:33:05 来源:网络

第一篇:新形势下农村基层党建存在的突出问题和解决措施

新形势下农村基层党建存在的突出问题

及对解决措施

2012年1月2日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政策的不断深化,经济社会得到快速发展,历史处在了一个转型时期,党在农村的基层组织工作性质和特点发生了重大变化,那么新形势下,如何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就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项十分重要的课题。年初,我们深入各村对全镇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工作进行了专题座谈调研,摸清了基本情况,找出了存在问题,分析了当前形势和全镇农村实际,提出了这些问题的解决措施和建议。

一、存在的突出问题

(一)、发展党员难。当前农村青、壮年外出务工逐渐增多,在家的大部份是些老、弱、病、残及妇女和留守儿童,党员队伍出现老龄化发展趁势,帮带力弱,党在群众中的威信逐渐降低,发展党员难。

(二)、是农民素质偏低问题相当严峻。农民的素质与新形势下农业发展、农民增收、农村进步的高要求还存在着很大差距。主要表现为:一是文化水平偏低。由于小农意识和既得利益思想严重,绝大多数农民看不到国家巨额资金投入的作用,斤斤计较,使农村各项工作很难在上级规定的期限内完成。二是科技素质较差。近年来,农民的科技意识虽然有所觉醒,但与市场经济的要求之间还存在很大差距,很多人看不到科技在农业生产中的巨大潜力,在农业生产经营中科技含量低,不懂科学管理,部份边远村寨的农耕技术仍处于“刀耕 火种”状态,生产得不到发展,劳动效益低。调查结果显示,除常规的种养技术外,能够掌握1—2门致富本领的农民只占10%左右;绝大多数农民没有致富的特殊技能。三是思想陈旧落后。一部分农民封建迷信思想严重,在一定范围内,一些腐朽的东西有滋生蔓延的趋势,传统落后习俗根深蒂固,导致一些国家重大项目在实施建设上进度缓慢。更为可怕的是有相当部分人认为农民受穷天经地义,缺少“穷则思变”和“富而思进”的精神,等、靠、要思想严重。四是市场意识不强。“两高”建成后,世界变小了,市场变大了,我县有望成为“珠三角”地区后勤的供给站,农民推开家门就是沿海经济开发区,农作物面临广阔的市场前景。所以了解市场经济知识,掌握市场经济规律,是农民增收致富的根本前提。但是在调研中我们了解到只有10%至20%的农民树立了市场经济意识,掌握了一定的市场经济知识,大多数农民仍旧是市场经济环境下的传统农民,习惯于盲目从众,根本不懂得按市场经济规律生产和经营,缺乏开拓、创新意识,总是看到别人成功了再去做,而不能独辟蹊径,单闯门路,最终成为时代的落伍者。

(三)、干部领导水平和带领农民致富能力低的问题日益突出。随着农村改革的深入和市场经济的发展,一些镇村干部在思维方式,工作方法和能力素质等诸多方面出现了与当前形势不相适应的新问题。一是历史责任不强,工作热情不高,大部分镇、村干部面对当前的形势和农村存在的问题,特别是对农民增收难,公益事业发展难,集体经济壮大难等问题束手无策。二是市场知识不多,“双带”能力 不强,90%的村级干部不注重学习不善于积累,市场经济知识掌握的不多,运用市场经济规律的能力不强,自身既不能为各行各业树立典型,带头致富,又不能提供各种服务,带领致富。三是职责定位不准,工作方法不当。随着农村改革的不断深入,镇、村干部的工作职能发生了根本性的转变,但目前,相当一部分干部不知道自己应该做些什么,怎样做,把自己的工作职责仍然定位在对上完成任务,对下行使命令或传达指令上,而没有真正树立以人为本,强化服务的意识,导致工作中不会服务,服务不好的问题相当突出。调查中,大部分镇、村干部仍旧思路不开,用老办法解决新问题,收效甚微,群众不买账,工作很被动。

(四)、村级经济发展思路不清的问题比较普遍。主要表现在:一是工作推着干,发展没有思路。在调研中我们了解到,大部分村经济发展思路模糊,有的村思路不清,有的村安于现状,不思进取,既无长远打算,又无短期安排,把工作仅仅定位在保证工作正常运转,保证该村稳定上,至于农村发展,社会的进步,农民增收却顺其自然,任其发展。二是工作跟着干,发展思路不清,有的村虽然有经济发展的思想,但既不切合实际又无明确目标、具体措施和保障机制。还有的村发展思路制定之后就是为了应付上级党委、政府全是一张废纸,思路归思路,实际归实际,起不到指导工作的作用。还有个别村在工作中不能认真分析自己的优势,不能准确把握自己的工作重点,不能大胆开拓创新,形成切实可行的发展思路,而是亦步亦趋,上面部署啥就干啥,别人干啥就学啥,甚之善于用虚招、摆样子,作表面文章。

(五)、公益事业发展问题十分棘手。农村税费改革后,镇村两级组织可支配的财力,远远满足不了公益事业发展的需求。今后必须要通过“一事一议”的途径解决公益事业发展的问题。从目前我镇的实际来看,除个别村外,其它村在“一事一议”方面都不同程度的存在“事难议、事难决、决难行”的问题。有的地方虽然能议成,但在具体实践中却难以落实;有的地方让村民不掏腰包的事能议成,让村民掏腰包的事难议成;有的地方原本议成的事,在具体落实过程中,由于遇到阻力也大多夭折。由于“事难议、议难决、决难行”,导致我镇农村公益事业发展缓慢,制约了经济、社会的发展。

(六)、村干部文化素质低、农村工作机制不适应的问题愈发明显。一是村干部文化素质普遍偏低,在文书工作上过多依靠包村干部来完成,工作进度慢。二是激励奖惩机制没有形成,在我镇,镇、村两级干部工资标准低,没有与实绩挂钩,从根源上无法调动村级干部的积极极性和能动性。因激励机制不够健全,村级干部的工作积极性受到很大影响,在干好干坏一个样,干多干少没区别的思想支配下,一些村级干部因为自身“不脱产”,表现为不求上进,只图守业,不谋发展,只求安稳,部分干部应付思想严重,工作热情不高,主动性不强,见工作能躲就躲,见难题能绕就绕。

二、解决措施以及今后努力方向

(一)、调整党员发展方向,为农村基层党组织输送新的血液,发挥战斗堡垒作用。把农村发展党员从以往偏向从中老年男同志中培养现象转变到从在校大、中专(或高中)生和初中毕业生及农村年轻、有知识、思想先进、帮带力强、群众口碑好的妇女中培养,及时为党员队伍注入新的血液,同时尽快落实党内关怀激励机制,使党员干部、党员群众成为带领群众脱贫致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领军人物,切实改变发展党员难的尴尬局面。

(二)、加强村级组织体系建设,增强村级组织的整体功能。村级组织体系是一个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金字塔”,它由党组织、自治组织、群团组织、民间组织组成。塔尖是党组织;塔身是自治组织、群团组织、民间组织及其分支机构。加强村级体系建设是新形势下解决农村新问题的治本之策。抓好村级组织体系建设就能达到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功效,就能实现村级其他组织紧密地团结在党的周围,就能把党组织的决策顺畅地贯彻和落实到群众中,就能把党组织的意图变成村民的自觉行为,最终达到统一思想,统一行为的目的。

要想建好村级组织体系必须抓住三个关键,一是加大资金投入,引导成立村级民间组织,并纳入村级组织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成立民间组织,吸纳、教育和培养能人,能够使民间协会在农村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中发挥巨大的潜能和作用。二是加强农村基层民主建设,探索实施“1311”议事决策程序。免征农业税后,农村发展公益事业,必须通过群众代表“一事一议”来决定,而“事难议、议难决、决难行”严重影响了农村公益事业的发展。解决这个难题,实施“四议两公开”议事决策程序是最好的办法。这个决策方式,既能突出党组织的领导核心地位,又能突出村民代表及各类能人在议事决策中的参谋作用;既能充分发扬民主又体现了村民自治,又能实现党组织意志和 群众意愿的高度统一。三是推进村民自治进程,健全完善村规民约。村规民约是实现村民自治的重要途径,免征农业税后,村集体和农户之间的经济往来关系弱化,镇村干部在农村工作中没有“章程”,迫切需要一套完备的村规民约来教育约束村民。村规民约经全体村民大会通过后,要制定相应的保障措施。对于违反村规民约而不接受处罚的村民,除实行强制性措施外,还可用非强制性的道德舆论手段来解决。

(三)、创新选人用人办法,优化村级干部队伍。农村发展,关键在人。因此,要想解决农村发展中的问题,首先要解决人的问题。一是优化村级班子结构,选准带头人。在村级领导班子建设上要大刀阔斧地把那些只说不干,没培养价值和潜力的平庸型村干部,通过换届选举、组织调整等手段,淘汰出村干部队伍。同时,要加强对镇村两级党组织带头人的培训,经常组织他们相互交流经验、外出学习考察,提高他们统、带的能力和本领。今后在选拔村干部的标准上,要大胆地把那些既能自身致富,又能带领群众致富,有门路、懂经济的能人选拔到领导岗位。二是转变工作职能,合理设置新形势下村级干部岗位。努力实现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一肩挑”。同时建议放宽从村支部书记、村主任中选拔进乡镇公务员队伍的条件,采取公开招考的办法把他们中“德才兼备、年富力强”的人选拔到公务员队伍中来。这样既可以调动村干部工作的积极性,也有利于提高他们带领群众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热情。

(四)、以全县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为契机,完善干部激励机制,用活人才,提高工作效率。镇党委政府在制定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工作实施方案上,要切实贯彻落实好中央、省、州、县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的有关文件精神,实行因岗设人,建立健全激励机制,从根源上调动镇村干部的积极性和能动性,为经济社会的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五)、搭设农民教育平台,全面提升农民素质。农民素质不高,是影响当前各项工作及他们增收的主要因素,加强农民教育是农村发展根本出路。要想提高农民素质,除了应用好政策宣传、科技培训等原有的教育手段之外,还应运用综合性教育载体,那么,充分利用县委在各乡镇投资建成的党员干部培训基地的作用就显得十分重要,各个乡镇要发挥远程教育设施的作用,刻录基层党建、政策法规、种植业、养殖业、人口与计划生育、市场信息等课件。教师来源除部分来自于乡镇站、所、学校外。县上为了全面提高全县农民素质,可否成立一支农村多学科的专业教师队伍,每星期分赴各乡镇培训基地授课。教学教育对象可分为,村干部、党员、农民三个层次。教育形式可采取以会代训,专题讲座,观看光碟,入户辅导等教学方式进行全方面多角度的教育,是否可行,可参考或通过试点,不过根据了解,农民群众还是盼望有知识的科技专家下乡讲课。

(六)、改进村级干部的工作方法,提高工作实效。随着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广大群众的文化水平的提高,民主意识和法制观念的增强,他们参与管理各项村务工作的愿望愈来愈高,这就要广大基层 干部切实转变思想观念,善于协调不同利益关系,克服各种困难,化解各种矛盾,应对复杂局面。要不断强化执政为民的思想,办事情,作决策,要始终代表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极力为民解忧,帮民解难,努力把农民群众的利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同时,镇村干部在深化农业产业调整结构中,要为农民提供好的项目,解决难题,提供服务。其次是要为农民提供有关农业政策、科技信息、市场行情等方面的咨询。要做好“四个引导”即,观念引导、引导农民树立市场观念、商品观念和效益观念,弃小农意识,主动关注市场、走向市场。规划引导要结合各村实际,制定好村产业发展规划,为农民调整产业结构提供正确导向;政策引导,加强政策宣传和教育;典型引导,培养和树立先进典型,抓好一批示范基地和专业大户,带动农民发展效益农业。

(七)、创新发展思路,大力发展农村经济,夯实基层组织建设。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物质是基础,解决农村基层组织建设中的各种矛盾和问题,也要靠大力发展经济。只有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增加农民收入,党组织才有凝聚力、号召力、战斗力、才有实力为民办实事、办好事。

(八)、强化党员经济意识,推动党的基层组织建设。要找准基层组织建设与经济建设的“对接点”让党的政治“贯穿”三农建设,使党的建设与经济社会发展“两促进双丰收”。一方面,要结合我镇的实际,在平和、小河两村村支书、主任一肩挑取得成功的基础上,逐步推广到其他村,积极探索,村组合并的新趋,改革和完善农村党 组织设置。把党组织建立在农村经济发展的产业、合作社上。把党的建设渗透到解决“三农”问题和各个环节中去,更加有效地发挥党组织的领导核心作用。要通过开展“支部+合作社”等形式。找准与各行各业发展对接的路子,使基层党的建设工作“渗透”到农村各个环节中,促进我镇党和基层组织建设和农村经济的发展。

第二篇:新形势下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存在问题及应对措施

新形势下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存在问题及应对措施

[摘要]:农村基层党组织是我党在农村开展工作的基础,是农村向新农村进军的领导组织。本文浅论新形势下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的措施,旨在推动新形势下我国农村基层党组织的发展。

[关键词]: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存在问题;应对措施

1.前言

农村基层党组织在农村起着重大的作用,它是党在农村管理全部工作的基础,是村各项管理工作的领导核心。自从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农村政治、经济发生了深刻的变化,特别是我国社会主义经济由原来的计划经济转变为市场经济以后,我国农村的基层党组织在农村经济、文化、政治方面的影响日益衰弱,存在问题也越来越多。当前,我国经济处于转型时期,农村新的变革正在进行,这个时候农村的发展特别需要农村基层党组织的领导。本文就是通过分析新形势下的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如何在新形势下提高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的措施,来推动我国新形势下农村基层党组织的发展。

2.新形势下对农村基层党组织的主要要求

2.1 新农村建设中的执政能力

农村基层党组织是农村建设和发展的领导核心,它管理着农村日常生活的文化、政治、经济等各个方面。在我国经济转型的新时期,农村基层的党组织建设面临着许多新情况和新问题,特别是农村基层党组织的执政能力面临着新的考验。随着我国农村政治和经济的改革不断深入,迫切需求农村基层党组织提高自己的执政能力,抓住机遇,勇于挑战,敢拼敢闯,带领村民全面进入新农村建设的新时期。具体来说,就是农村基层党组织要在村委会发挥好领导作用,积极主动联系群众,做好带头模范作用。同时,农村基层党组织要做好国家政策解释和宣传,让村民及时把握国家政策信息,方便农村的生产。

2.2 引领新农村经济发展的能力

我国农村生产力发展水平低,经济结构单一,收入渠道少,生产工具落后,农民市场意识弱,这是阻碍农村发展的重要因素。基层党组织作为农村发展的领导核心,要培养农民的市场意识,多渠道发展农村农业,增加农民的收入。同时,农村基层党组织要积极响应国家的政策,加快农村经济结构的调整,使农村经济更加多样化,农村管理更加文明化。总之,农村基层党组织要与时俱进,不断创新,引导、带领农民革新过去小农经济的发展思想,宣传新农村建设的思想,告诉农民要遵循市场经济的发展要求,合理安排农业生产。当然,农

村基层党组织也要向先进农村地区看齐,借鉴他们的发展经验,结合本地区的实际情况,因地制宜地制定本地区的新农村发展规划。

2.3 引导新农村文化建设的能力

当前,我国农村文化整体水平较低,一些地区迷信封建、反社会,严重影响新农村的和谐发展。农村的文化活动也十分落后,大多地区农民的日常文化活动就是打牌、赌博,这严重败坏了农村的社会风气,影响了农村精神文明的建设。农村基层党组织要引导新农村的文化建设的能力,带领村民发展正确的文化爱好。要做好物质文明的同时,加强村民精神文明的建设,用先进的文化来武装农民的头脑。

2.4 统筹新农村社会发展的能力

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农业、农村、农民问题关系到整个国家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稳定。做好新农村的发展和管理是保障民生的头等大事。新形势下的农村发展,需要有较强统筹农村发展能力的基层管理者。基层党组织要在新的历史时期,做好领导带头作用,能全面协调和管理新农村的建设和发展,做到农村经济、政治、精神文明三者共同进步,共同发展。同时,农村基层党组织,要不断加强自身先进性建设,提高自身的领导能力和资源整合能力。不断加强人才队伍、组织、领导等方面的建设,善于处理多方面的关系,促进整个农村经济、政治、社会、文化等的和谐健康发展,推动整个农村整体向前发展。

3.新形势下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存在问题

3.1 农村基层党组织的党内民主建设相对滞后

当前,农村党的干部选拔制度不民主的,大多数村的村干部的选拔任用往往由村书记或少数几个村干部把持,绝大多数村民没有被选举权。虽然,农村有一套监督管理制度,但很难发挥作用,难以有效遏制基层干部的腐败。特别是对村党支部书记的监督非常难以实现,监督软弱无力。部分党员领导干部缺乏民主集中制的意识,在实际工作中往往独断,不听取他人意见,在实施重大项目和重大决策时不调查研究,不听取民意,对党的人事安排,工作安排,财务状况和其他重大事项不公开,使现有的民主措施流于形式,无法执行。

3.2 农村基层党组织影响力明显不强

新形势下的农村,正面临着新一轮的深刻变革,农村经济、政治、文化急需变革,急速适应新农村发展的需要。新农村的发展需要农村基层党组织做好带头作用,迎难而上,勇于拼搏。但是,当前大多数农村基层党组织的影响力较弱,一些农村党组织软弱涣散,人浮于事,使农民对农村基层党组织的信任度降低,失去信心。特别是市场经济发展下的农村,如何实现农村经济发展的多元化,如何提高村民的收入,给基层党组织带来了新的挑战。新形势下,农村基层党组织和农民之间的经济交流逐渐减少,党的组织化程度对农民的影响也逐渐衰弱。

另一方面,随着中国政治体制改革的深化,广大农民迫切希望参政议政,享有农村民主政治的权利。农村基层党组织作为农村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是村级各种组织和各项事业的领导核心。村委会是村民自治的主要形式,对村内重要事务有管理权。有时候两个权力主体对于一些事务的决策和管理出现了意见分歧,各不相让、不合作,这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党组织的权力影响力。

3.3 农村党员干部自身素质亟待提高

目前,农村党员干部的素质有待提高。一些农村党员干部的先进意识,服务意识,责任意识,使命意识不强,或将自己等同于群众,或把自己优越化。许多农村基层干部的工作能力水平很低,思想保守,缺乏发展和控制新农村的能力。他们不能适应市场经济发展下的农村要求,也不具有促进新农村发展生产,调整农业产业结构的能力。总之,他们落后于时代发展的步伐,不具备驾驭新农村发展的能力和紧急处理突发事件和重大社会矛盾的能力。同时,农村基层党组织,广大党员和干部教育程度低,文化水平不高,整体素质需要进一步提高。农村基层党组织干部,作为农村的领导者,他们的文化水平直接影响党的原则理解和政策的实施,直接影响其在农村基层党建设工作的能力。

3.4 农村基层党组织自身执政能力有待加强

基层党组织在执政能力方面急需提高。一些农村基层党组织执政能力意识不强,不能很好的理解上级的意图,以及把上级的指示精神与本村的实际情况紧密联系。大多数农村基层党组织,人浮于事,消极落后,胆小怕事,举足不前,敷衍了事。同时,执行上级指示打折扣,不注意方式和效果,敷衍了事,出了问题也是漠不关心,推卸责任,不主动与群众联系和协调,导致执行的质量状况有所下降。党的十八大报告中,特别强调提高党的执政能力水平,是我国新时期发展社会主义经济的基本要求。随着我国政治、经济、文化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对基层党组织和党员执行能力的要求越来越高,如何提高农村基层党组织的执政能力,是新形势下新农村发展急需解决的问题。

4.新形势下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应对措施

4.1 加强农村干部队伍建设,激发整体活力

新形势下农村基层党组织的建设,离不开优秀人才的加入。要不拘一格地选拔人才,把那些会致富、有头脑、会服务、态度好、讲民主的人加入到基层党组织,委以重任。要拓宽用人渠道,将本村的人才资源纳入到村委班子,特别是那些文化水平高的青年、外出经商致富的企业家,以及退伍军人等优秀村民,聘请加入村委,带领村民共同富裕。同时,村基层党组织要欢迎大学生村官,带领大家创业,增强农村基层党组织的活力。

4.2 加强党支部建设,提高党支部的组织影响力

当前,中国经济处于转型时期,农村的经济、政治都急切需要调正。基层党组织也要与时俱进,加强党的先进性建设,加强党支部建设,提高党支部的组织影响力。将党支部深入到农村的各个角落,密切联系人民群众,关心人民的困苦,提高党的服务水平,扩大党组织的影响力。党员要落实“三个代表”思想,做好领导模范作用,全心全意为村民服务,不断提高服务水平,优化党和党员在农民心目中的形象。另一方面,基层党组织要不断发展和完善党支部选举制度,做到选举民主,让被选出来的党支部书记能更好地带领大家建设和发展新农村。

4.3 提高素质,优化形象,提升党员个体的影响力

农村基层党组织中的党员,要不断提高自身的素质,做好带头模范作用,紧密联系群众,倾听群众的心声,解决好群众日常生活困难。同时,基层党组织要不断加强党员的管理和组织纪律建设,严格按照党规,依法管理党员,逐步建立一支年轻化、知识化、专业化、素质高、能力强的党员队伍,不断提高党员在农村的个人影响力。另一方面,基层党组织要不断保持基层党组织的先进性,就需要不断学习、培训。基层党组织要多次派党员进市、县、乡镇党校学习,提升理论水平,更好地指导基层党组织的建设。同时,基层党员要抓住学习机会,多层次、多方面地学习优秀乡镇发展的经验,不断提升新农村建设的本领。总之,基层党员在学习和实践中不断掌握新知识,提高服务经济、依法办事、做好群众工作、带领群众致富,以及应对复杂局面,突发事件的能力和水平。

4.4 注重转变领导方式和工作作风

随着我国新一轮的改革的深人,农村的经济、政治、社会结构将会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基层党组织也要与时俱进,努力转变领导方式和改善工作作风,更好地胜任新农村建设的发展大任。基层党组织要密切联系人民群众,团结人民群众,同舟共济,共同建设新农村。基层党员要做好新农村发展的模范作用,大胆变革,敢拼敢闯,探索出一条适合本村的新农村发展的道路。村干部要不断提高执政能力和水平,改善自己的工作作风,对村民要做到服务态度好,解决问题及时,要创新工作方式和领导方法,建立一套与农村经济、政治、社会发展相一致的运行模式和管理、监督机制。全力打造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的内外部环境,结合各地区的实际情况,不断创新农村基层党组织的治理模式。首先,要转变管理理念。要树立发展理念,通过选好发展路子和经营机制,实现村强民富;要树立民主理念,运用民主的、制度的方法解决农村问题;要树立服务理念,以引导、服务的方式让农民群众得到更多的实惠;要树立和谐理念,切实提高统筹农村事务管理的能力,让农村群众共享发展成果与和谐成果;其次,要转变领导方式。新形势下农民的需要是立体化和多样性的,农村基层党组织要不断调整,并与之相适应。要抛弃传统的命令式、经验式的领导方法,向民主管理、民主

协商、民主参与、民主发动和引导的方法转变,要学会用实实在在的示范作用教育吸引群众,把群众团结到党组织的周围,同心同德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参考文献:

[1]潘维,贺雪峰.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理论与实践[M].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2006.5

[2]张殿兴.新农村建设中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问题及对策研究[J].湖湘论坛,2008.9.[3]李俊伟.新时期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M].北京: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2004.8.[4]胡锦涛.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J].人民网,2012.11.

第三篇:当前农村基层党建工作存在的突出问题

当前农村基层党建工作存在的突出问题

一、经过调研和认真分析,目前农村基层党的建设工作存在的突出问题以及问题的成因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农村党建工作缺乏强有力的经济支撑,党组织缺少活力。农村税费改革后,农民负担得到减轻,政府收入相应减少,乡镇收支缺口较大,需要上级政府下拔转移支付资金弥补缺口,维持各项工作运转。在有限的办公经费面前,乡镇往往确保公共行政性支出,压缩甚至冻结党建办公经费支出。对于乡镇公共行政性支出,上级下发了明确具体的配套性文件,可以列入年初财政预算,而农村党建工作经费支出上面没有明确的配套文件,只能挤占乡镇办公经费支出预算,杯水车薪,自然制约了党建工作正常开展。

(二)一些合并乡镇的干部对工作面的增加和新职能的确立还不够适应。合乡并镇后,乡镇党政班子成员中有不少人交叉任职,一人多职。有的乡镇党政班子成员减到4—5人,有的干部身兼2—3职,管理7—8摊,使乡镇领导班子职数大大下降。从理论上讲,职能交叉,一人多职,是精简干部的好途径、好办法,既精简了职数,又减少了支出,提高了工作效率。但是个别乡镇没有真正理解减人增效的意义,做法简单,作风肤浅,不能很快适应工作职能的转变,所以合并后的部分乡镇在减人增效方面没有显现出来,反而

有降低工作效率的趋向。

(三)党员干部培训教育不够、素质下降,影响农村发展和稳定。税费改革前,乡镇一般作出规定,农村党员和村干部教育培训经费,由各村社负担,两项培训费都上交乡镇党委或市委党校,由党校统一安排教育培训。而改革后,村社收入减少,培训开支压缩,党委或党校举办培训班的资金主要来源被切断,最关键的是乡镇财政预算没有将对农村干部、党员、入党积极分子的教育培训经费列入,造成党员干部教育培训工作无法正常开展。教育培训的力度不够,造成了党员干部的素质下降。

同时,党员的教育、管理、发展与党员队伍实际不相适应。一是青年党员发展对象后继乏人。近年来,随着经济、文化、社会的转型,入党积极分子数量渐趋下降。青年新生力量处于分散、流动状态,党组织难于对他们开展有效的教育和培养。二是流动党员缺乏有效管理。许多农民党员外出务工经商,长年不归,不学习、不过组织生活,地方党组织在管理上缺少有效措施。三是党员年龄严重老化,难以发挥先锋模范作用。

(四)党支部活动难开展,党组织缺乏凝聚力。税费改革后,每个村只能维持村社干部工资,村级办公经费紧缺,村党支部没有足够的组织活动经费,出现了三个不够:一是热情不够。感到支部越来越没有干头,党建活动越来越没有

抓头,村支部被紧缺的经费捆住了手脚,想出了路子,却迈不开步子;想办的事很多,办成的却不多;有心办事,有人办事,却无钱办事;党建经费只能从村“办公经费”中挤,而往往又挤不出多少经费来。因此,基层党组织特别是村党支部感觉到村级党建可抓可不抓的错误信号,有的村支部干脆不抓了。二是精力不够。税费改革后的村支部由于与村委会“双向进入,交叉兼职”,同时还有部分村干部兼任社干部,就把主要精力放在村级事务上,搞“一边倒”,认为村级事务有硬性经费投入,有钱办,能摸得着,看得见,容易出政绩,而不愿去干无钱投入,难见成效的党建活动。三是活动开展不够。有的村在税费改革后,党组织成为没有活力的“三不支部”:不开展党组织活动、不培训教育党员、不发展新党员。

(五)没有建立起长效机制,党建工作动力不足。目前看一些大多数基层党组织对党建工作还抱着可有可无,可抓可不抓的思想认识;还处在想起来就抓一下,想到哪就抓到哪的阶段,没有形成制度性、规律性的东西。对一年的党建工作谋划,支部负责人心里没数,肚里没谱,不知道该怎样抓。没有了规划和机制,党建工作就如同迷失了方向的航船,不知道何去何从。这也是农村基层党组织普遍存在的问题。归结起来原因还是各级党委对党建工作重视的力度不够,投入的精力、人力、财力、物力都不够,使之成了摆设性的东

西。

第四篇:党支部存在问题及解决措施

当前党党支部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措施

当前党支部建设主要存在的问题:

第一,党支部活动有“重形式、轻实效、重传统、轻创新”的倾向。以往党支部也开展过各种提高党员素质,丰富党组织生活的活动但大部分都流于表面形式,很少得到切实的落实。大部分活动也是针对上级布置的任务临时组织,急于赶交材料等,以致活动存在急功近利的表现,实效较小。同时活动局限于开会、看电影、听讲座等传统形式,缺乏创新。活动的枯燥乏味,不仅不能调动大家参与的积极性,而且效果不大。

第二,支部组织生活缺乏规范,支部成员没有归属感。支部成员间分工不明确,没有明确的目标。支部活动较少,并且没有定期的组织活动,平时让大家感受不到他的存在。活动较少,相对的大家的沟通和交流就少,这样组织生活就容易导致恶性循环中,很难给大家一个组织大家庭的氛围。

第三,党员自身素质有待提高,未能充分发挥积极带头作用。党员自身素质包括思想道德素质,科技文化素质等各个方面。党员应该是先进的代表,所以必须要求党员具有很高的素质,也只有这样才能起到更好的积极带头作用。在各项活动中,党员还不能完全做到带头作用,其主要原因是很少有人在活动中能够铭记自己党员的身份及其应该履行的职责。

第四,党员发展标准存在改进之处,缺乏可调节性。党员发展考核有明确的标准,如班级排名,四级通过等。但是也存在个别优秀同学由于客观原因不能通过考核。如,某同学各方面都很优秀,但由于四级考试失误未通过,进而不能继续发展党员。这种情况不是很多,但是却很可惜,这位同学也是优秀人才,但却因为客观原因不能被组织接收。

针对当前问题的解决措施:

第一,组织生活的形式化,主要原因还是活动的单一化,不能调动大家的参与度。活动的创新需要大家共同的努力,通过头脑风暴等挖掘大家的创新能力,增强活动的多样化、开放性。例如,上党课,可以采取全体党员轮流上党课的活动方式,定时间、定内容、定人员,变书记讲党员听,为大家讲大家听。党支部和基层党支部之间可以组织联谊活动,开展一些融唱歌、跳舞、游戏、知识问答于一体的支部活动,既增进支部党员间往来,又激发党员参与活动的热情。总之,通过不同的活动方法,起到对党员教育的综合效果。无论是什么活动,都要根据变化了的形势和党员的思想、工作情况,党员素质,心理需要及社会热点、难点等问题进行,这样才能更好的发挥活动的作用。

第二,规范党组织生活,定期召开党支部会议,让大家对近期组织生活进行汇报,并共同商讨制定下一期的组织生活。在各项组织活动中明确每位成员的职责,达到人人有事做,事事有人做预期目标。组织生活不要一味的迎合上级布置的任务,注重结合自身情况,开展各项贴近大学生的活动。活动中注重各项材料的保留,这样在上级有需要的时候,我们只要把材料整合就可以了,无需为了活动而活动,不仅实效不好,而且材料难以组织。

第三,提高党员素质需要大家的共同努力,一方面党组织增加大家共同学习的次数,另一方面党员自身注重素质的提高。党组织组织大家共同学习理论知识,进行时事探讨等。党员自身则加强自身先进性,牢记党的宗旨,明确自己的职责。通过党员自身素质的提高,可以影响带动身边的人,促进大家的共同发展。让党员学会从我做起,学习生活中刻苦努力,文化活动中身先士卒,提高自己的同时就是提高别人。时刻铭记自己党员的身份,为集体、为社会贡献出一份力量。第四,改善党员考核标准,吸纳更多优秀人才。存在硬性标准的同时,也应该给更多的人一些机会,杜绝“一竿子打死人”的现象,对于一些特殊情况可以特殊考虑。组织成立专门的考核小组,对于存在特殊情况的考核对象,进行特殊考核。存在特殊考核并不代表就是放宽党员的考核机制,他是党员考核更加人性化的表现,他将更加有利于党组织吸收各种优秀人才,促进党组织的发展。

第五篇:调研材料——农村基层党建工作存在的突出问题与对策

农村基层党建工作存在的突出问题与对策

XX县XX街道办事处 古晓杰

农村基层党组织处在农村工作的最前沿,是党团结和带领农民群众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战斗堡垒。如何提高农村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力,充分发挥党员干部及党员的“自富带富”作用,是新形势下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关键所在。

一、当前农村基层党建工作存在的突出问题

近年来,各级党组织通过党建工作目标创新、思想理念创新、内容形式创新、管理机制创新,使广大农村党员队伍素质不断提升,农村基层党组织凝聚力、号召力、战斗力作用发挥越来越突出,服务小康社会和新农村建设成效显著。但是,农村基层党建工作存在的问题也不容忽视。

一是村党组织的领导核心地位受到挑战。改革开放以后,全党进入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新时代,对农村基层党组织的领导方式和领导方法提出了新的要求,而许多农村组织在适应新形势、新要求方面的适应期过长。有些村党组织在实施领导过程中,在具体的领导方式和领导方法方面存在不少问题。主要有包揽型领导,即党支部包揽一切,把村委会变成党支部的附属物;放任型领导,即党支部班子软、懒、散,作风不正,抱着“不骑马,不骑牛,骑着毛驴占中游”的工作态度,应付各项工作,党支部威信不高,没有战斗力和凝聚力,或者村委会无视党支部的领导,凌驾于村党组织之上,党支部无权威性,领导作用无法发挥;对立型领导,即村“两委”班子互相对立,形成两 股势力两大派别,矛盾斗争尖锐,搞内讧。这些都使得村党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大大削弱。

二是农村党员结构和整体素质有所下降。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使得人们的活动范围日益扩大,观念日益更新,农民的价值观趋于多样化。许多中青年党员和群众外出寻找发展机会的现象越来越普遍,造成有的村难以找到合适的党员发展对象。特别是一些“老、少、边、穷、山”地区,能外出的都外出打工了,留守在家的大多数是妇女、老人、儿童,人称“386061”部队,这也是目前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发挥不理想的主要原因。另外,农村中浓厚的宗族观念又成为吸收和发展新党员的一道难以突破的屏障。有的村支部主要成员私心太重,在发展党员时,不是按照党的要求和党员的标准,而是以宗族家族为界,对不是本宗族者的入党要求以种种理由推托。农村基层党组织发展党员工作严重滞后,不能适应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迫切需要。

三是农村党员先锋意识呈现淡化趋势。当前,农村党员队伍主流较好,多数党员较好地发挥了先锋模范作用,但党员队伍个体素质不齐,与党员标准和先进性要求不相符适应的现象仍然比较突出。主要表现为四种类型。因循守旧型。有的受小农经济意识、计划经济体制思维方式影响,对市场经济和改革开放中出现的一些新情况缺乏正确理解,习惯于墨守成规,用老眼光、旧观念看问题,不能接受新鲜事物,安于现状,不思进取。有的甚至不信科学信迷信,热衷于求神拜佛,修建祠庙。明哲保身型。宗旨观念淡漠,明哲保身,无所作为,不管事、嫌多事、躲着事,不愿担任村组干部,怕担担子。唯利是图型。党性观念退化,不讲奉献,利益至上,不愿参加义务公益活动,参加支部党员培训、开党员会都要拿报酬。少数农村党员在职时工作拈轻怕重,吃不得苦,干不成事,卸职或落选后心里不平衡,与组织唱对台戏,提出一些过高的、无法满足的要求,给现任干部发难。信念动摇型。有的党员思想消极、方向迷失,对当前经济转轨时期一些不正常现象不能正确看待,对党的先进性产生怀疑,失去了前进的方向和目标。党员先锋意识淡化的现象尽管不是主流,但其危害性很大,严重削弱了党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

四是农村集体经济发展状况不理想。由于自然条件和各方面因素的影响,除一些城中村、城边村及资源相对丰富村,靠以地生财、资源生财,集体有一定经济实力外,相当一部分村集体经济基础薄弱。特别是税费改革后,各市县政府都相继取消了原本是用于为农民生产生活提供公共品的各种收费、农村义务工和劳动积累工,几乎使很多村断了财源。这使得村党组织在发展公益事业、提供服务方面力不从心,在依法管理村务方面明显力度不够,缺乏管控能力。

二、进一步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的对策

“基础不牢,地动山摇。”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必须从当前农村的实际出发,探索一条适合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实际的新路子。

(一)以“两委”换届工作为契机,提高农村干部队伍素质。选拔和培养“领头雁”是党建工作的重中之重。一是把好农村“两委”换届关。在农村“两委”选举工作中,主管领导要从事关新农村建设 事业成败的高度,把换届工作做细、做实,提高换届选举的质量。对候选人要考察,对选举要监督,坚决杜绝贿选或是黑恶势力对选举的控制,杜绝有明显劣迹的人混入干部队伍。二是从县乡工作人员中选拔合适人员主持村支部书记的工作。对连续两届工作没有起色、“两委”成员不全、尤其是党组织书记缺位的落后村,要从县乡工作人员中下派干部主持工作。三是进一步推行和完善大学生“村官”制度。尽快完善大学生“村官”制度,可以考虑通过适度增加数量达到每村两名以上,使之作为日后年轻人成为各级领导干部的优先条件,落实待遇完善奖励机制做好前期培训、中期指导、检查和后期总结等措施,逐渐使大学生到农村任职,像到城市、城镇就业一样成为一种常态。四是壮大后备人才队伍。改变农村党员队伍老化的现状,就要从根本上解决农村发展党员家族化的问题。要改变由老党员推选新党员的模式,代之以由党员、村民代表共同推荐,扩大推选范围。

(二)树立“大党建”观念,把农村党建和经济发展一起抓。只有帮助农村基层党组织解决发展问题,才能提高其执行力。一是因地制宜,发展壮大集体经济。针对当前部分农村干部对发展集体经济认识不足、能力不足、存在畏难情绪的情况,县委要发挥其指导作用,召集专家、企业家、基层党委、村街代表等,结合本县经济发展的实际,遵循市场化运作规律,共同谋划和扶植农村集体经济的发展。镇村要充分利用自身的区位交通优势,建立特色产业生产基地,充分利用大开发的有利契机,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发展三产经济、房东经济,加大自身发展,提升造血功能,壮大农村集体经济。二是想方设法,认真做好“后进”的转化工作。可考虑以下措施:建立县直机关村街联系点制度;建立乡镇基层党委包片制度,及时了解各村情况,并反馈给县直机关联系人,研究解决对策;建立村街干部包户制度,帮助困难户解决实际问题,谋求家庭经济发展;保护和促进村街私营企业的发展,鼓励他们在促进村民就业、公益事业发展、增加集体收入中多作贡献。三是调整结构,提高农业产业化经营水平。合理调整农业产业结构,能带动农业的发展,为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发展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但在产业结构调整时,要结合本地实际,因地制宜,因时利导,认真做好调查研究,确保上一个项目,带一方产业,兴一方经济,富一方农民,不能盲目上马,切切实实地为农村经济服务,为农民谋利。建议我县在大豆、柑桔等盛产基地,建立与之配套的加工企业,在“公司+基地+农户”的基础上,使之形成产供销一条龙服务的销售渠道,促其农业的发展,农村经济的振兴。

(三)规范村级工作运行机制,用好的机制来“管人”和“留人”。农村基层党组织是农村基层组织中的“龙头”,积极促进民主法制建设,推进村务管理制度化、规范化进程是提高村级党组织权威的根本举措。一是进一步建立和完善村务公开和民主管理制度,用好的机制约束人。当前,尤其是要建立村民议事会或村民代表会议制度,在推进新农村建设中,凡涉及村里的重大事务及群众利益密切相关的问题,都要经过村民议事会或村民代表会讨论决定。真正让群众自己教育自己、管理自己、约束自己,这样就可以夯实村级党组织权威的基础。二是落实“四权分离”制度,用好的机制来监督人。农村财务是 农民群众最为关心的大事之一,要把加强农村财务管理工作作为基层干部作风建设的重中之重,建立健全村务监督小组、村民理财小组等群众性监督组织,实行决策、办事、理财、监督“四权分离”,实行一事一议制度,实现农村工作的民主决策、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尤其是在发展农村经济中,要将土地征用补偿分配、农村机动地和“四荒地”、村集体债权债务、种粮补贴、退耕还林款物兑现,以及国家其他补贴等情况及时公开,提高村务透明度,真正让群众放心,促使广大农民群众主动团结在党支部的旗帜下,积极参与到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洪流中来,形成强大合力,把农村家园建设得更美好。三是建立“一定三有”激励保障机制,用好的机制留住人。对于优秀的“领头雁”不仅要关心和爱护,而且要建立激励机制。要尽快推行“定职责目标、干好有希望、收入有保障、退后有所养”的“一定三有”激励保障机制。具体操作中可采取“四个落实”:落实职责目标;落实现任干部和离任干部的生活补贴;落实干好有希望、退后有所养制度;在农村养老保险基础上,逐步研究落实农村干部养老待遇,以解决其后顾之忧。

(四)深入实施农村干部“素质工程”,提高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要着眼于新农村建设对农村干部知识、能力的要求,进一步完善农村干部教育培训机制,努力形成大教育、大培训的格局。一是加强培训力度。采取与高校联合办班、委托办班等形式,充分发挥农广校、农函大的作用,组织村主职干部参加各种类型的学历培训。并建立村干部学习培训档案,将培训情况纳入村干部目标考核范畴。二是注重经常学习。要求村干部树立经常学习的思想,做到在学习中工作、在学习中生活、在学习中实践。积极引导村干部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把自我学习、自我提高贯穿于整体工作和生活的全过程。三是创新教育培训形式。要充分考虑村干部的知识结构、工作性质等因素,创新教育培训形式,精心选择教育培训内容,按照“请进来教与走出去学”相结合的原则,通过下派科技、农业、畜牧等部门的专业技术人员到农村巡回指导,聘请高等院校专家到农村种养基地手把手传授,组织村干部到外地参观学习等灵活多样的形式,做到理论培训与实用技术培训相结合,综合培训与专题培训相结合,短期培训与学历教育相结合,增强教育培训的针对性和实用性。

新形势下农村基层党建存在的突出问题和解决措施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