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检验检查手册
合肥市二级综合医院评审医技组检验检查手册
一、临床检验组检查人员及安排
1、临床检验检查组由1人组成,检查时间为二天。
2、检查范围:检验科、发报告的临床实验室及被追踪到的相关临床科室和职能部门。
二、时间安排
1、第一天上午:先集中听取汇报,汇报会结束后,查阅各类文件。主要包括:质量手册、程序文件、SOP和记录表单。检查过程中应重点了解文件的规范性、可操作性和覆盖面等,并抽查2-3名技术人员,了解其对质量体系文件的理解和掌握情况。
2、第一天下午:现场检查。参照《卫生部二级综合医院评审标准(2012年版)》和安徽省卫生厅转发的《二级综合医院评审标准(2012年版)实施细则》中的评价要点逐项检查,并做记录。
3、第二天上午:相关科室和部门的追踪检查和补缺补差,按照标准完成全部检查项目。
4、第二天下午:汇总检查情况,并进行评分,撰写检查总结。
三、检查内容
卫生部印发的《二级综合医院评审标准(2012年版)实施细则》第四章 第十五条款 《临床检验管理与持续改进》以及 第六条款《临床“危急值”报告制度》的相关内容。
四、检查方法
参照《卫生部二级综合医院评审标准(2012年版)实施细则》中的评审要点,按《合肥市二级综合医院评审方法》(临床检验)各条款要求,采取问、听、看、查阅文件、现场检查和追踪检查相结合的方式,完成以下所有检查内容。4.15.1.1 临床检验项目满足临床需要
1.查医院所有实验室分布,抽查临床科室小实验室; 2.提供检验项目一览表供检查;
3.提供近两年开展的新项目,以及新项目应用相关的病历; 4.根据检验项目一览表,对照医院临床科室的诊疗病种进行检查;
5.查服务协议及合作单位资质,合作项目的质量保证文件(室内质控,室间质评)。
6.近两年开展的检验新项目一览表,每年至少1项; 7.每季度提供临床标本菌种分布及耐药情况。8.查近两年向临床科室通报细菌耐药情况信息记录; 9.查近两年对项目设置合理性征求意见记录,及改进实例。4.15.1.2 能提供24小时急诊检验服务 1.现场查急诊化验室;
2.提供检验项目一览表以及征求临床科室意见记录; 3.急诊项目报告时间对外公示,接受监督。
4.急诊化验室需开展尿常规、便常规、脑脊液、胸腹水等常规检查;
5.随机抽查10份化验单,了解是否在规定时间内报告。6.现场检查检验结果登记; 7.查近两年临床满意度调查表。
4.15.1.3 检验项目、设备、试剂管理符合现行法律法规及卫生行政部门标准的要求
1.查检验项目一览表,与卫生行政部门准入范围比较; 2.现场随机抽查1~2项仪器、试剂三证;
3.现场随机抽查2~4项检验项目收费,并与物价部门核准的收费进行对照; 4.现场提问1~2名工作人员。5.查职能部门督查记录;
6.随机抽查1~2个检验项目方法学验证及评价记录。7.现场随机抽查; 8.现场随机抽查。
4.15.1.4 有新项目审批及实施流程 1.查新项目审批及实施流程;
2.查近两年所开展的新项目资料,包括:相关参考文献、临床专家意见、临床意义评估、开展项目所具备的条件(人力、设备、空间)评估、开展新项目所需的设备和试剂三证、收费备案资料等。
3.查新项目实施后评价记录; 4.查职能部门监管记录。
5.至少有1份完整的资料(包括申请、审批、应用评价等)。4.15.2.1 有实验室安全管理制度和流程 1.有文件规定科主任为实验室安全责任人; 2.查实验室安全管理制度和流程及安全准则; 3.查安全记录;
4.查培训记录,现场提问1~2名工作人员。5.有文件规定科室安全管理员; 6.查上年度安全相关活动记录。
7.查近上年度记录,包括安全检查及相关会议记录。4.15.2.2 实验室进行生物安全分区并合理安排工作流程以避免交叉污染
1.现场检查实验室分区、生物安全等级标志;
2.现场检查工作流程(包括人员流程、标本流程和污染物流程)。3.现场检查分子生物学实验室和HIV初筛实验室门禁装置; 4.查职能部门监督检查记录。5.现场检查;
6.以上各项检查无违规。
4.15.2.3 实验室配置充分的安全防护设施 1.现场检查工作人员个人防护情况; 2.现场检查洗眼和冲淋装置,并试用; 3.现场检查生物安全、防火防爆等警示标识; 4.现场检查放免分析安全措施;(如有放免分析)5.查相关人员安全培训记录。
6.根据具体岗位,有文件明确规定个人防护要求,根据规定,现场检查执行情况; 7.现场检查;
8.检查消毒设备定期检查维护记录。9.查实验室工作人员健康档案。4.15.2.4 有消防安全保障
1.查易燃、易爆物品的储存、使用制度; 2.现场检查储藏室、储藏柜;
3.科室有文件规定指定消防安全管理员; 4.查灭火器检查记录;
5.现场检查安全通道,保证畅通。6.查定期检查记录; 7.查整改实例记录。
8.现场抽查1~2名工作人员了解消防安全知识和逃生技能情况,查消防演习影像记录。
4.15.2.5 实验室制订各种传染病职业暴露后的应急措施,并详细记录处理过程 1.查应急预案;
2.现场抽查1~2名工作人员了解应急措施及处置流程情况。3.查培训记录及演练影像及文字记录。
4.查职业暴露处置登记及随访记录,及改进措施。
4.15.2.6 实验室制定针对不同情况的消毒措施,并保留各种消毒记录。定期监控各种消毒用品的有效性
1.查不同环境和岗位消毒措施规定及实施记录; 2.查消毒用品有效性定期监控记录; 3.查标本溢洒处理流程; 4.现场抽查1~2名工作人员。5.查消毒记录;
6.查消毒用品(如紫外灯)监测记录; 7.查职能部门定期检查记录。8.有改进消毒管理的实例。
4.15.2.7 实验室废弃物、废水的处置符合要求 1.查废弃物、废水处理流程文件及处理记录。
2.科室有文件规定废弃物处理责任人,查定期检查记录; 3.查职能部门监管记录。
4.有至少一年的完整记录,无污染事件发生。
4.15.2.8 实验室应建立微生物菌种、毒株的管理规定,并安排专人进行监督。(可选,县医院必选)1.查微生物菌种管理规定和流程; 2.微生物实验室有明文规定菌种管理人。3.有菌种使用记录;
4.有菌种遗漏、误用、感染应急预案; 5.有职能部门监管记录。
6.有至少1年的完整记录,无意外事件发生。4.15.2.9 实验室建立化学危险品的管理制度 1.查管理制度; 2.查化学危险品清单;
3.现场检查储存地点和使用记录; 4.查应急预案;
5.现场抽查1~2名工作人员对制度和预案的知晓率。6.查职能部门监管记录。
7.制度、预案、记录齐全,有持续改进实例。4.15.3.1有明确的临床检验专业技术人员资质要求 1.查医院对检验人员资质与能力要求规定文件; 2.查大型生化分析仪操作人员培训上岗证。
3.查分子生物学实验室、HIV初筛实验室检验人员培训上岗证;(如有)
4.查生化室人员名单和上岗证;
5.查分子生物学实验室、HIV初筛实验室人员名单和上岗证。(如有)
6.查检验科负责人职称复印件。
4.15.3.2 不同实验室组织有针对性的上岗、轮岗、定期培训及考核,对通过考核的人员予以适当授权
1.查岗位培训、考核记录,及不同岗位授权记录; 2.查质量控制和结果解释人员的资质和授权。3.随着岗位变动,实行动态授权; 4.查职能部门督查、评价记录。
5.有至少一年的完整记录,科室人员现从事的岗位与授权相符。
4.15.4.1 保证每一项检验结果的准确性
1.随机抽查1~2项检验项目的量值溯源、校准验证、能力验证资料。
2.随机抽查1~2项检验项目的室内质控和室间质评资料。3.查质量控制目标文件,抽查1~2项检验项目室内质控与室间质评结果并与质量控制目标比较。4.15.4.2 严格执行检验报告双签字制度 1.抽查10份化验单;
2.查报告单审核人员是否是有资质的授权人员。3.查标本验收标准; 4.查不合格标本记录;
5.查复查标准、复查制度及复查记录。6.有整改措施和实例。
4.15.4.3 检验结果的报告时间能够满足临床诊疗的需求 1.对各检验项目有明确的报告时限,并公示; 2.查报告时间评估记录; 3.查特殊项目清单及报告时间。
4.临检常规项目门诊病人≤30分钟,住院病人<1个工作日出报告;
5.生化、免疫常规项目≤1个工作日出报告; 6.微生物常规项目≤4个工作日; 7.时限符合率≥90%。8.查科室自查和改进记录。4.15.4.4 检验报告格式规范、统一
1.随机抽查10份报告单,检查内容:格式、检验项目名称中英文对照、报告单位、参考范围、患者信息、标本类型、标本采集时间、结果报告时间、双签名等。2.查科室自查、反馈、整改记录; 3.查职能部门督查记录。4.抽查的10份报告单全部符合要求。4.15.4.5 实验室与临床建立有效的沟通方式 1.查沟通制度及沟通记录; 2.查新项目宣传资料及记录。
3.查与临床沟通、接收咨询及开展培训记录。4.查会议记录。
4.15.5.1 有管理试剂与校准品制度,保证检验结果准确合法 1.查试剂与校准品管理制度;
2.科室有文件规定专人进行试剂和校准品管理。3.试剂与校准品三证齐全;
4.查医院试剂采购途径及出入库记录; 5.查试剂及标准品使用记录。6.抽查试剂、校准品三证;
7.查近一年室内质控记录及失控原因分析。
4.15.6.1 由科主任与具备资质的质量控制人员组成质量与安全管理小组,制定质量与安全管理计划和质量控制指标,开展质量管理工作
1.查科室质量与安全管理组织及职责及分工; 2.查工作计划及实施记录;
3.查质量体系文件,包括质量手册、程序文件、SOP和记录表格;
4.查定期量化评估记录;
5.现场随机抽查1~2名工作人员,了解对岗位履职要求。6.现场检查质量与安全监控指标是否能监控分析前、中、后关键流程。
7.质量体系文件运行至少1年,有完整的记录和持续改进实例。4.15.6.2 有完整的标本采集运输指南.交接规范,检验回报时间控制等相关制度
1.查标本采集运输指南是否完整、可行;
2.查标本接收、拒收标准和流程及标本接收和拒收记录; 3.查相关记录对标本是否能进行全程跟踪,根据报告单查TAT; 4.查各实验室标本处理、保存和废弃记录,查冰箱温度记录; 5.查培训记录。
6.查临床标本标本采集、运输监管记录; 7.查整改落实实例。8.查标本接收和拒收记录; 9.查标本交接记录。4.15.6.3 常规开展室内质控 1.查开展室内质控项目一览表; 2.查室内质控记录; 3.查室内质控规则; 4.查室内质控报告;
5.查室内质控重点项目流程及记录。6.查质控小组对室内质控评估记录; 7.查失控原因分析、处理记录及预防措施。8.有至少1年完整的室内质控记录; 9.查失控分析报告和持续改进实例。4.15.6.4 参加室间质评或能力验证活动 1.查参加全省室间质评记录; 2.查开展的室间质评项目一览表; 3.提供无室间质评的检验项目清单;
4.查无室间质评检验项目的替代评估方案及评估记录。5.查参加全省室间质评记录。4.15.6.5 保证检测系统的完整性和有效性 1.查检验项目、检验仪器SOP文件; 2.仪器、试剂和耗材三证齐全;
3.对生化分析仪、血细胞分析仪有定期校准记录。4.有文件规定每一台大型仪器的专门负责人; 5.查仪器校准、维护保养记录。6.对照SOP现场检查、询问操作程序。
4.15.6.6 所有POCT项目均应开展室内质控,并参加室间质评 1.查POCT的室内质控和室间质评记录。2.查定期比对记录、比对报告;
3.对超出允许偏倚范围的仪器有校准、纠正措施和记录。4.查临床科室POCT仪器的比对情况。4.15.6.7 实验室信息管理完善 1.有LIS系统,并与HIS联网;
2.信息系统可以对标本、试剂、耗材进行全程管理。3.现场检查报告单自助打印系统; 4.现场检查标本条形码管理。5.现场在线查询近3年实验室数据。
3.6.1.1 根据医院实际情况确定“危急值”项目,建立“危急值”管理制度与工作流程
1.查危急值报告制度和流程; 2.查“危急值”项目表;
3.现场随机抽查2人,了解对危急值报告制度和流程的熟悉程度。
4.查与临床讨论及征求临床意见记录,有无总结、分析和完善制度、工作流程及项目表。
5.查职能部门评估记录,能否体现持续改进。3.6.2.1 严格执行“危急值”报告制度与流程(★)
1.查科室2人对本部门“危急值”项目及内容是否能够有效识别和确认。
2.现场查资料的完整、规范、记录信息的准确和报告、处置、追踪的程序正确,接收报告者、处置者的复核、签名及时间正确。
3.有处置记录和反馈。
4.现场演示信息系统能否自动识别、提示危急值,是否有网络监控功能,保障危急值报告、处置及时、有效。
五、检查要求
1、检查资料要求为卫生部2012版标准颁布以后评审周期内的全部资料。
2、不进行现场评分,只记录现场检查情况。
3、注重质量的持续改进。
六、追踪检查内容和方法
1、临床检验项目满足临床需要,保证每一项结果的准确性,结果报告时间满足临床诊疗需求,报告单格式规范统一。
2、危急值登记与报告
3、备注:追踪检查只是为了简化检查流程,流程图中未覆盖的内容需另行检查,最终评分以2012版标准中的评价要点为准。
第二篇:临床检验手册
临床检验手册
目录:
⒉嗜酸性粒细胞减少见于:
⑴当肾上皮质功能亢进或应用肾上腺皮质激素治疗时。
⑵急性发热性传染病,尤其在伤寒、副伤寒、严重烧伤、大手术后。嗜碱性粒细胞(B)增多见于:
⑴某些血液病如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红细胞增多症;
⑵脾切除术后、疫苗预防注射后等。嗜碱性粒细胞减少一般无临床意义。1.淋巴细胞(L)增多见于:
⑴初生婴儿、儿童的生理性增多;
⑵某些血液病如再生障碍性贫血、粒细胞减少症可引起淋巴细胞相对性增多;
⑶某些感染,如病毒感染性疾病、细菌性感染如百日咳、慢性感染如结核病的恢复期;
⑷急、慢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
2.淋巴细胞减少大多是相对性减少,或见于长期接触放射线或应用肾上腺皮质激素治疗后。单核细胞(M)增多见于:
⑴某些感染如结核病活动期,亚急性细菌性心内膜炎、疟疾等;
⑵某些血液病,如淋巴瘤、高雪病、单核细胞性白血病且可出现原、幼单核细胞。单核细胞减少一般无特殊临床意义。
六、白细胞的常见形态变化
1.中性粒细胞的核象变化包括:
⑴核左移,常见于感染,尤以急性化脓性感染最常见,其他如急性中毒、急性溶血时也可出现。⑵核右移,主要见于营养性巨幼红细胞性贫血、使用抗代谢药物治疗后、感染恢复期等。
2.中性粒细胞的形态异常包括:
⑴中毒颗粒:常见于严重的化脓性感染、大面积烧伤等。
⑵空泡变性:常见于严重感染,特别是败血症,因粒细胞受损发生脂肪变性所致。⑶核变性,临床意义同空泡变性。
⑷棒状小体,仅见于白血病细胞中,但在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则不出现棒状小体。
3.淋巴细胞形态变异根据形态特点分为3型: Ⅰ型(空泡型)、Ⅱ型(不规则型)、Ⅲ型(幼稚型)。除以上3型外,尚可有呈浆细胞样或组织细胞样的异形淋巴细胞,见于:
⑴病毒感染性疾病;
⑵某些细菌性感染,原虫、螺旋体感染; ⑶某些免疫性疾病、药物过敏等。
七、血小板计数意义
1.血小板减少见于:
⑴血小板生成减少,如再生障碍性贫血、急性白血病、骨髓纤维化、放射线损伤; ⑵血小板破坏过多,如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过敏性药物损伤; ⑶血小板消耗过多,如弥散性血管内凝血、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⑷血小板分布异常,如脾肿大、输入大量血浆血液受稀释等。
2.血小板增多见于:
⑴急性大失血和溶血后可呈反应性增多;
⑵骨髓增生病,如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真性红细胞增多症等。
八、血小板学形态检查
正常血小板呈圆形或椭圆形,直径2~4μm,含嗜天青颗粒。功能正常的血小板多数个成簇聚集,若呈单个分散分布提示血小板功能不良。幼稚血小板体积大,胞质蓝色加深。当血小板异常增生时,呈大小不等,形态异常。
1.红细胞沉降率增快见于:
⑴各种急、慢性感染或非感染性炎症,如急性细菌性炎症;慢性感染,如结核病,非感染性炎症,如风湿热; ⑵组织损伤及坏死,如大手术、创伤、心肌梗死等;
⑶恶性肿瘤时因肿瘤组织坏死、贫血、继发感染等因素致血沉增快,可随手术切除、有效化放疗而渐正常,如肿瘤复发或转移时又可增快;
⑷其他如各种原因导致的贫血、高球蛋白血症、高胆固醇血症等。
2.红细胞沉降率减慢见于:
①红细胞数明显增多,如真性红细胞增多症;
②血浆纤维蛋白原明显减低,如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等。
三、红细胞比容测定意义
1.红细胞比容增高见于:
①严重脱水、大面积烧伤致血液浓缩,使红细胞相对增多; ②真性红细胞增多症时显著增高。
2.红细胞比容减低见于:
①各种贫血。因贫血的类型不同,红细胞数及体积大小也不同。②充血性心力衰竭、妊娠、输液过多所致的血液稀释。
四、红细胞平均值的计算
1.平均红细胞体积(MCV)指每个红细胞的平均体积。
2.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含量(MCH)指每个红细胞内所含有的血红蛋白的平均量。
3.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浓度(MCHC)指平均每升红细胞中所含血红蛋白浓度。
2.外周血出现幼红细胞,主要是晚幼红细胞。由于网织红细胞及幼红细胞的出现,故可表现大红细胞增多。
3.骨髓幼红细胞显著增生,以中幼红和晚幼红细胞增生为主,粒红比例常发生倒置。
三、红细胞膜缺陷的检查
1.红细胞渗透脆性试验意义
1.红细胞渗透脆性增高见于:遗传性球形细胞增多症、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伴继发球形细胞增多等。2.红细胞渗透脆性减低见于:缺铁性贫血、珠蛋白生成障碍性贫血等。
2.红细胞孵育渗透脆性试验意义本试验对轻型遗传性球形细胞增多症的检出敏感,也见于丙酮酸激酶缺乏症等酶缺陷的溶血性贫血。
3.自身溶血试验及纠正试验意义
1.遗传性球形细胞增多症,在低渗盐水中溶血显著增强,加葡萄糖后溶血明显纠正,加ATP后溶血明显纠正。2.先天性非球形细胞溶血性贫血Ⅰ型(G6PD缺乏症),低渗盐水中正常或溶血稍增强,加葡萄糖后溶血部分纠正,加ATP后溶血部分纠正。
3.先天性非球形细胞溶血性贫血II型(PK缺乏症),低渗盐水中溶血显著增强,加葡萄糖后溶血不能纠正,加ATP后溶血明显纠正。
四、红细胞内酶缺陷的检查
1.高铁血红蛋白还原试验意义当红细胞G6PD活性正常时,还原率>75%;如G6PD缺陷,形成高铁血红蛋白,还原速度远较正常红细胞慢,还原率显著降低。本试验是反映红细胞对高铁血红蛋白的还原能力,特异性较低,可用作G6PD缺乏的筛选试验。
2.变性珠蛋白小体检查意义当G6PD缺乏时变性珠蛋白小体易于检出,变性珠蛋白小体增多可见于某些药物中毒、不稳定血红蛋白病、脾切除术后。
3.红细胞G6PD活性测定意义G6PD缺乏时,常延迟出现或不出现荧光点,可作G6PD较特异的筛选试验。进一步可用紫外线分光光度测量法,对G6PD活性作定量测定。
4.红细胞丙酮酸激酶测定意义丙酮酸激酶缺乏时,常延迟消失或达60min仍不消失,可作丙酮酸激酶较特异的筛选试验。进一步可用紫外分光光度测量法,对丙酮酸激酶活性作定量测定。
五、珠蛋白合成异常的试验
1.血红蛋白电泳意义
1.如HbA、HbA2、HbF减少,见于α珠蛋白生成障碍性贫血; 2.如HbA减少,HbF明显增加,见于β珠蛋白生成障碍性贫血; 3.缺铁性贫血时HbA2常减少,巨幼红细胞性贫血时HbA2可增高; 4.若出现新的区带则可能为异常血红蛋白,应进一步检查。
2.胎儿血红蛋白(HbF)测定 1.抗碱血红蛋白测定意义
⑴抗碱血红蛋白显著增高见于:
β珠蛋白生成障碍性贫血。轻度增高除见于:
β珠蛋白生成障碍性贫血外,也见于正常孕妇、再生障碍性贫血、遗传性球形细胞增多症、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白血病、骨髓转移癌等。
2.HbF酸洗脱意义同抗碱血红蛋白测定。
3.HbH包涵体染色意义明显增高见于:珠蛋白生成障碍性贫血(α海洋性贫血),HbH病、某些血红蛋白病时可见轻度增高。
4.红细胞镰变试验意义出现镰形红细胞的多少与HbS含量有关,除HbS病外,某些血红蛋白病也可出现镰形红细胞。
5.不稳定血红蛋白检查
1.异丙醇沉淀试验意义不稳定血红蛋白病加入异丙醇溶剂在5min后即可发生沉淀,20min可成絮状。HbH、HbF或高铁血红蛋白升高时也可出现阳性。
2.热变性试验意义同异丙醇沉淀试验。
六、免疫性溶血的检查
1.抗人球蛋白试验意义 1.直接试验阳性见于:
①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AIHA),除原发AIHA外,也可继发于结缔组织病、恶性淋巴瘤、白血病、某些感染、临床检验手册
药物等引起的AIHA; ②新生儿溶血病
③少数冷抗体型的免疫性溶血性贫血。
2.间接试验慢性见于Rh和ABO血型妊娠免疫性溶血,母体血清中不完全抗体。
2.酸溶血试验意义本试验阳性,支持PNH的诊断。严重的AIHA、明显的球形细胞增多症偶可阳性。
3.蔗糖水溶血试验意义本试验在PNH患者常呈阳性,且较酸溶血试验敏感,但特异性不强。再生障碍性贫
血、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遗传性球形细胞增多症等也可呈轻度阳性反应。
4.冷热溶血试验意义本试验阳性支持PCH的诊断。某些病毒感染如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流行性腮腺炎
偶可见阳性。
⑸大细胞均一性贫血:MCV增大,RDW正常,如再生障碍性贫血。⑹大细胞不均一性贫血:MCV、RDW均增大,如巨幼红细胞性贫血。
2.用于缺铁性贫血治疗时的观察。缺铁性贫血RDW值增大,当给予铁剂治疗有效时,RDW值可一过性进一步增大,随后再逐渐降到正常。
o血小板比容(PCT)意义
1.血小板比容增高见于:骨髓纤维化、脾切除、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等; 2.血小板比容降低见于:再生障碍性贫血、血小板减少症、化疗后等。
o平均血小板体积(MPV)意义
1.平均血小板体积增大见于:骨髓纤维化、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血栓性疾病、脾切除、慢性粒细胞性白
血病、巨血小板综合征、镰刀细胞性贫血等。
2.平均血小板体积减小见于:再生障碍性贫血、巨幼细胞性贫血、脾亢、化疗后等。
o血小板体积分布宽度(PDW)意义
1.血小板体积分布宽度增大见于:巨幼红细胞性贫血、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脾切除、巨血小板综合征及血栓性疾病等
3.有核红细胞占有核细胞的20%~25%,原幼<1%,早幼红<5%,中、晚幼红约各占10%,细胞形态学正常。4.淋巴细胞系占有核细胞的20%,小儿可达40%,均为成熟淋巴细胞。5.单核细胞一般<4%,浆细胞<3%,均为成熟型。6.巨核细胞易见,多为成熟型,以产血小板型居多。
7.可见少量的非造血细胞,如网状细胞、内皮细胞、组织嗜碱细胞等。8.核分裂细胞不易见到,无特殊细胞及寄生虫。
1.胞核异常:
⑴分叶过多见于严重感染、肿瘤、巨幼红细胞性贫血等;
⑵PelgerHuet畸形,见于先天性或继发于造血异常综合征(MDS)、白血病等。2.胞质异常:
⑴中毒颗粒、空泡、吞噬异常;
⑵胞质中出现ChediakHigashi颗粒或Döhle包涵体。前者见于ChediakHigashi综合征,偶见于淋巴瘤及白血病;后者见于急性感染、严重代谢障碍、中毒等。
四、红系细胞改变意义
红系细胞真性增多
1.小幼红细胞增多:见于缺铁性贫血、珠蛋白生成障碍性贫血及铁粒幼细胞性贫血等。
2.正幼红细胞增多:见于溶血性贫血、急性失血性贫血、真性红细胞增多症等,各阶段幼红细胞仍保持正常比例。3.正幼红细胞增多伴成熟受阻:见于脾功能亢进及增生性再生障碍性贫血。4.巨幼红细胞增多:见于巨幼红细胞性贫血,可见多核巨幼红细胞。5.巨幼红样细胞增多:见于白血病、急性红血病。
6.大幼红细胞增多:见于溶血性贫血、某些难治性贫血及巨幼细胞性贫血经治疗未完全恢复者。7.铁粒幼细胞增多:见于铁粒幼细胞性贫血。
红系细胞相对性增多见于粒细胞减少症、放射病等。
红系细胞绝对性减少及淋巴细胞相对性增多见于再生障碍性贫血、骨髓纤维化及转移癌等。单纯红细胞系减少意义见于纯红细胞再生障碍性贫血。五.淋巴细胞系改变意义
恶性增生
1.以原淋巴细胞及幼淋巴细胞增多为主,见于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2.以成熟淋巴细胞增多为主,见于慢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良性增生
1.形态异常,见于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流行性出血热。
2.形态正常,见于传染性淋巴细胞增多症,百日咳及淋巴细胞性类白血病反应。
六、单核细胞系增多意义
恶性增生:见于单核细胞性白血病。有三种类型: ⑴急性单核细胞性白血病; ⑵急性粒单细胞性白血病; ⑶慢性单核细胞性白血病。
良性增多:见于粒细胞缺乏症、病毒感染、结核病、疟疾等。
七、巨核细胞系改变意义
巨核细胞增多
1.巨核细胞增多呈现左移,见于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癜、脾功能亢进。
2.以产板型巨核细胞增多为主,见于急性失血性贫血、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过敏性紫癜等。3.巨核细胞增多呈现左移伴有形态异常、畸形,见于巨核细胞性白血病。
4.巨核细胞数正常或稍增多,形态异常,见于巨幼红细胞性贫血及白血病。巨核细胞减少见于再生障碍性贫血、急性白血病、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等。
八、浆细胞系改变意义
1.浆细胞恶性增生:见于多发性骨髓瘤、浆细胞性白血病。
2.浆细胞反应性增多:见于疱疹、风疹、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梅毒、肝炎、结缔组织病、再生障碍性贫血及粒细胞缺乏症(浆细胞相对性增多)。
九、组织细胞增多意义
1.恶性增生:组织细胞呈不同程度增生伴形态异常,可见淋巴样组织细胞、单核样组织细胞、吞噬型组织细胞、多核巨型组织细胞、怪异的异常组织细胞,后两种异形组织细胞常见于恶性组织细胞病。
2.反应性增多:见于伤寒、亚急性细菌性心内膜炎、败血症等感染性疾病,结缔组织及其他反应性组织细胞增多症。
十、骨髓内特殊病理细胞和病原体
1.癌细胞:如腺癌、鳞癌、未分化癌细胞等,多自血行播散转移至骨髓,原发部位多见于前列腺、乳腺、甲状腺、肺、肾、胃、结肠、胰腺及子宫等。
2.其他如Reedsternberg细胞,见于霍奇金病。淋巴肉瘤细胞、网状肉瘤细胞,见于非霍奇金淋巴瘤、神经母细胞瘤细胞等,较少见如高雪细胞、尼曼匹克细胞、海蓝组织细胞等。
3.寄生虫:骨髓中发现疟原虫、黑热病小体、蚴丝虫等,可帮助确诊疟疾、黑热病、丝虫病等寄生虫病。
临床检验手册
十一、骨髓象与血象的关系检查骨髓象时,必须同时检查血象,常见有以下情况:
1.某些疾病骨髓象变化相似,但血象变化有明显差别,如缺铁性贫血、溶血性贫血、失血性贫血等。
2.某些疾病血象变化相似,但骨髓象变化有明显差别,如白细胞不增多性白血病、再生障碍性贫血、恶性组织细胞增多症。
3.某些疾病血象变化不明显,但骨髓象有明显变化,如多发性骨髓瘤、高雪病、尼曼匹克病、海蓝组织细胞增生症等。
4.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血象中出现较多的异形淋巴细胞为本病诊断的主要依据,而骨髓象变化不明显。
5.急性白血病,尤其在细胞分化不良时,确定细胞类型有时困难,若将骨髓片和血片结合对比检查,有助对细胞类型的认定。
十二、骨髓象检查在临床诊断的价值
1.肯定性诊断:骨髓中具有特异性病理性细胞时,如白血病细胞、巨幼红细胞、骨髓瘤细胞、异形组织细胞、癌细胞等,根据骨髓象即可肯定诊断。
2.符合性诊断:骨髓象表现异常变化,结合临床病史可符合诊断。如缺铁性贫血、溶血性贫血、再生障碍性贫血、粒细胞缺乏、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脾功能亢进、类白血病反应等。
3.提示性诊断:骨髓象可提供进一步诊断线索。如溶血性贫血需结合病史作溶血检查才能明确诊断。
4.除外性诊断:骨髓象的检查能排除临床上被怀疑的疾病。如全白细胞减少,疑患急性白血病而骨髓检查无相应改变时,可作出排除性诊断。
3.鉴别急性白血病的类型
4.鉴别某些细胞类型:如巨核细胞呈强阳性反应等。
七、铁染色意义
1.鉴别缺铁性与非缺铁性贫血
2.诊断铁粒幼细胞性贫血
1.血小板聚集功能减低见于:血小板无力症(继发于尿毒症、肝脏病)、骨髓增生综合征,异常蛋白血症2.血小板聚集功能增高见于;高凝状态疾病,如动脉粥样硬化、糖尿病、肾炎、肾病综合征、血栓形成、高脂蛋白血症、外科大手术后等。
三、血块退缩(RT)试验意义
1.血块退缩不良或血块退缩率<40%,见于: ⑴血小板功能异常如血小板无力症; ⑵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⑶纤维蛋白原或凝血酶原减低; ⑷原发性或继发性红细胞增多症。
2.血块过度收缩见于:先天性或获得性XⅢ因子缺乏症及严重贫血等。
四、血小板
1.凝血酶原消耗不佳见于:
⑴内源性凝血活酶生成障碍,如因子Ⅷ、Ⅸ、Ⅺ、Ⅻ减少及因子V严重缺乏; ⑵血小板
2.Ⅷ:CAg减低主要见于;血友病甲和血管性假血友病。按Ⅷ:C和Ⅷ:CAg测定结果可将血友病甲分为两型,一型为Ⅷ:C和Ⅷ:CAg均减低;;另一型为Ⅷ:C减低,Ⅷ:CAg含量正常。
十五、凝血因子IX:Ag测定意义用于血友病乙分型。如IX:C和IX:Ag均减低,表示因子IX合成障碍;如IX:C减低而IX:Ag含量正常,表示因子IX分子结构异常。
十六、凝血因子Ⅱ:Ag测定意义结合Ⅱ:C测定也可将因子Ⅱ减低分为两型。如Ⅱ:C和Ⅱ:Ag均减低,表示因子Ⅱ合成障碍;如Ⅱ:C减低而Ⅱ:Ag正常,表示因子Ⅱ分子结构异常。
2.DIC发生继发性纤溶时呈阳性反应,但到晚期或肝素治疗后可呈阴性;
3.深部静脉血栓形成患者,或局部有纤溶时可呈阳性;
4.溶栓治疗时,阳性反应表示药物治疗有效。
七、纤维蛋白降解产物的免疫学检查意义
增高时是血栓形成的重要分子标志物,见于血栓性疾病、DIC继发纤溶亢进。D二聚体测定是鉴别原发性与继发性纤溶症的重要指标,原发性纤溶症时正常,继发性纤溶症则显著增高。
4.胆红素尿:见于阻塞性黄疸及肝细胞性黄疸。
5.菌尿和脓尿:见于各种泌尿系统感染。
6.乳糜尿:见于丝虫病或其他原因引起的肾周围淋巴循环受阻。
三、尿气味意义
1.氨臭味:多见于尿潴留、慢性膀胱炎等。
2.烂苹果样气味:多见于糖尿病酮症酸中毒。
四、尿酸碱度意义
1.酸度增高:见于酸中毒、肾炎、糖尿病、痛风、严重腹泻及服用氯化钙、氯化胺等药物。
2.碱度增高:见于碱中毒、膀胱炎、肾盂肾炎、持续呕吐、胃扩张及服用碳酸氢钠、硫酸镁等药物。
五、尿比重意义
1.比重减低:见于尿崩症、慢性肾炎、尿毒症、恶性高血压、使用利尿剂等。
2.比重增高:见于脱水、高热、急性肾炎、心功能不全、休克、使用造影剂等。
六、尿渗量浓度意义
1.低渗尿:见于慢性肾盂肾炎、多囊肾、尿路阻塞性肾病、尿酸性肾病、原发性肾小球疾患、肾浓缩功能严重受损等。
2.高渗尿:见于高热、脱水、心功能不全、周围循环不良、肾淤血等。
2.大圆上皮细胞:来自膀胱上皮表层和阴道上皮中层。偶见于正常尿,膀胱炎时成片脱落。
3.小圆上皮细胞:来自肾小管。急性肾盂肾炎、肾小球性肾炎时最为多见,成堆出现时表示肾小管坏死性病变。
4.尾形上皮细胞:来自肾盂,也可来自输尿管及膀胱颈。肾盂、输尿管或膀胱颈部炎症可成片脱落。
四、尿管型意义
1.透明管型:多见于急性肾小球炎、肾盂肾炎、肾病综合征、恶性高血压、充血性心力衰竭等。也可见于发热性疾病、麻醉后、剧烈运动后。
2.颗粒管型:见于急性和慢性肾小球肾炎、肾病综合征、肾动脉硬化、严重感染等。
3.细胞管型:
①红细胞管型:见于急性肾小球肾炎、慢性肾小球肾炎急性发作期、急性肾小管坏死、肾充血、肾出血、血型不合所致的溶血反应、肾移植后急性排斥反应等;
②白细胞管型:多见于肾盂肾炎、急性肾小球肾炎、间质性肾炎、肾病综合征、狼疮性肾炎等; ③上皮细胞管型:偶见于肾病综合征、间质性肾炎、肾小球肾炎、高热、重金属中毒、子痫等; ④混合型管型:见于肾炎后期、结节性动脉周围炎症等。
4.脂肪管型:多见于类脂性肾病、慢性肾小球肾炎和肾小管中毒、亚急性肾小球肾炎、肾病综合征等。
5.蜡样管型:见于重症肾小球肾炎、慢性肾炎晚期。
6.细菌管型:多见于尿路感染。
五、尿结晶意义
1.酸性尿液中结晶:
①尿酸结晶:正常尿中可见,大量出现并伴细胞、上皮细胞等可提示有膀胱或肾结石,或为机体尿酸代谢障碍; ②磺胺药物结晶:服用磺胺类药物易出现此结晶;
③亮氨酸和酪氨酸结晶:见于重症肝炎、急性肝萎缩、肝硬化、急性磷和氯仿中毒、某些恶性肿瘤如肺癌等; ④胆红素结晶:见于黄疸、急性肝萎缩、肝硬化、肝癌等; ⑤胆固醇结晶:见于肾炎、肾变性及泌尿系统肿瘤等。
2.碱性尿液中结晶:
①磷酸钙结晶:见于慢性膀胱炎、前列腺增生、慢性肾盂肾炎、尿滞留等; ②尿酸胺结晶:新鲜尿出现此种结晶,提示膀胱有细菌感染。
痢疾等。
四、粪气味意义正常粪便具特殊臭味。胰腺疾病、慢性肠炎、肠道吸收不良、肠癌溃烂时,粪便有腐败恶臭味;脂肪或糖类消化吸收不良可产生酸臭味;阿米巴肠炎粪便有鱼腥臭味。
五、粪粘液意义正常粪便无或少量粘液。大量粘液提示肠道炎症或有过敏反应。
六、粪血意义正常粪便无血液。鲜血便多为小肠下段或结肠上段出血;血液附于粪便表面多见于肛裂、痔疮出血;溃疡性肠炎或结肠癌常为粘液血便。
1.滤出液:见于静脉栓塞、肿瘤压迫、肾病、充血性心力衰竭、肝硬化、营养不良等。2.渗出液:脓性渗出液: ⑴多见于各种细菌感染的化脓性炎症;
⑵血性渗出液:见于自发性气胸、肿瘤、结核等的积液,也可因穿刺创伤所致; ⑶乳糜性渗出液:见于丝虫感染,胸导管阻塞、破裂、淋巴结核、胸腹部创伤等;
⑷浆液性渗出液:常见于结核性胸、腹膜炎,化脓性胸、腹膜炎,结缔组织疾病,癌转移等; ⑸胆汁性渗出液:多见于胆汁性腹膜炎的腹水。
用于结核性脑膜炎与化脓性脑膜炎的鉴别诊断。
二、脑脊液梅毒试验意义 阴性(凝集法)。阳性见于中枢神经梅毒感染。
三、脑脊液免疫球蛋白测定意义
1.IgG增加见于多发性硬化症、亚急性硬化性脑炎、结核性脑膜炎、梅毒性脑膜炎、舞蹈病等; 2.IgA增加见于化脓性或结核性脑膜炎、神经性梅毒、肿瘤等; 3.IgM出现提示中枢神经系统近期有感染。
四、脑脊液谷氨酸酰胺测定意义
肝硬化、肝昏迷时明显增加;出血性脑膜炎患者可轻度增加。
五、脑脊液乳酸脱氢酶测定意义
多种脑膜炎、蛛网膜下腔出血、脑膜白血病、脑肿瘤等患者脑脊液中LDH有不同程度的增高。
六、脑脊液色氨酸测定意义
外观无色透明的脑脊液色氨酸测定阳性,多为结核性脑膜炎。
七、脑脊液鲎试验意义
阳性反应多见于革兰阴性杆菌感染;革兰阳性菌感染、结核性脑膜炎、真菌性脑膜炎及脑膜白血病等呈阴性反应。
十一、胃液细胞检查
㈠、红细胞意义正常胃液无红细胞。红细胞出现提示有胃溃疡、糜烂、炎症、肿瘤或其他损伤。
㈡、白细胞意义正常胃液含少量白细胞。明显增多见于胃粘膜各种炎症,吞入痰或鼻涕,也可见于胰腺、胆道炎症。㈢、上皮细胞正常胃液可见少数鳞状上皮细胞。胃炎时出现大量胃柱状上皮细胞。㈣、癌细胞正常胃液无癌细胞。见于胃部肿瘤。
十二、胃液细菌检查意义
1.化脓性球菌:伴多量柱状上皮细胞出现时提示化脓性炎症。2.幽门弯曲菌:其出现与慢性活动性胃炎、胃溃疡有密切关系。3.抗酸杆菌:多见于空洞型肺结核,系患者将痰咽入胃内。
炎症时蛋白可增高(α
2、γ球蛋白增加较为明显)。
二、关节腔液葡萄糖意义 炎症时多降低。
三、关节腔液透明质酸盐意义 炎症时降低。
四、关节腔液类风湿因子意义 类风湿关节炎时可呈阳性。
12.放线菌:见于肺放线菌感染患者。
二、痰液涂片染色后检查意义
1.巴氏或HE染色:用于查找痰中各型脱落癌细胞。
2.革兰染色:用于肺炎球菌、葡萄球菌、链球菌、肺炎杆菌等细胞检验。3.抗酸染色:多用于结核杆菌检查。
4.银染色法:用于卡氏肺囊虫检查(多见于艾滋病患者)。
五、前列腺液癌细胞意义 见于前列腺癌。
第十五章羊水检验
第一节一般检查第二节:反映胎儿成熟度的检查 第一节:一般检查
一、羊水外观意义
正常羊水妊娠前半期呈无色透明或淡黄色,后半期呈乳白色。黄绿色为混有胎粪,提示胎儿窘迫现象;棕黄色为羊水胆红素过多,可能是母儿血型不合;粘稠黄色多为过期妊娠或胎盘功能不良;棕红色提示可能为死胎;混浊脓性伴臭味表示有宫内感染。
二、羊水吸光值测定
A650≤0.05表示胎儿不成熟。
三、羊水中蛋白质、葡萄糖、胆固醇等营养成分测定意义
妊娠后期各成分含量多下降;病理情况下也发生不同程度变化。
第二节:反映胎儿成熟度的检查
一、羊水卵磷脂与鞘磷脂比值意义
比值≥2提示胎儿肺已成熟;<2提示肺发育不全或未成熟,易发生呼吸窘迫综合征。
二、羊水肌酐意义
羊水肌酐≤131.7μmol/L提示胎儿肾未成熟;132.6175.9μmol/L为可疑。
三、羊水胆红素意义
A450>0.04提示胎儿肝脏未成熟;0.020.04为可疑。
四、羊水淀粉酶意义
羊水淀粉酶<30提示胎儿唾液腺未成熟。
五、羊水甲胎蛋白测定意义
胎儿存在开放性神经管缺陷时,可比正常值高10倍以上。
第十六章阴道分泌物及其他分泌物检查
第一节:阴道分泌物检查第二节:尿道分泌物检查 第一节:阴道分泌物检查
一、阴道分泌物清洁度检查意义 ⅢⅣ级为异常,多为阴道炎。
二、阴道分泌物滴虫检查意义 阳性见于滴虫性阴道炎。
三、阴道分泌物霉菌检查意义 阳性见于霉菌性阴道炎。
四、阴道分泌物其他病原体检查意义
阴道分泌物其他病原体检查包括嗜血杆菌、阿米巴滋养体等。阳性分别见于嗜血杆菌性阴道炎及阿米巴性阴道炎。
第二节:尿道分泌物检查
主要查找淋病及双球菌。染色后显微镜检见革兰阴性、肾形、成双排列、多在脓细胞内的细菌,可作为淋病诊断的重要依据。
第三篇:检验 标本 采集 手册
检验 标本 采集 手册
吉林大学第一医院检验科 2005 年 11 月
重要警示语
将每一份标本都看作是无法重新获得、将每一份标本都看作是无法重新获得、唯一的标 1 本,必须小心地:采集、保存、转运。必须小心地:采集、保存、转运。医学实验室都接受 ISO 15189:2003 的认可 CAP 文件分析前程序,ISO/IEC15189 文件定义为:按照时 间顺序,从临床医生开出医嘱开始,到分析检验程序 时终止检测结果报告发回的步骤,包括:检验申请、患者准备、原始样品采集、运送到实验室完成分析前 程序的主体: 大部分工作都是医生、护士、运输人员、检验人 员共同协调,在实验室检测以外的空间完成的。分析前质量管理最易出现问题: 临床反馈不满意的检验结果,60%报告最终可溯源 到标本质量不合要求。可靠的检验结果,第一个环节必须依赖于标本 的高质量。要获得高质量的标本: 临床医生:应主动明确地告之患者如何配合好 护理人员和检验人员:采集好、检测好标本 运输人员:及时快速规范转运好标本 在实验室进行检测、检验结果审核、报告数据发回。
一、采集标本前质量保证、对策 2
(一)加强沟通,合理选项 医生应认真、完整地填写检验申请单,讲清每项填写的意。特别是: 患者服药史、特殊病理变化、留取标本、送检标本的时间等。
(二)患者准备,至关重要 医护人员应了解在标本采集前影响结果的非病理性因素(药物、饮食、运动、治疗、生理变化、生活环境和习性、标本采集时间)正确指导患者,采取切实措 施,规范采集标本前患者的一切行为,保证采集的标本符合疾病的实际情况,留 取合格的标本。应告之患者:试验名称、所需标本类型、为什么要检测、检测报 告时间、如何获得结果。
(三)采集前准备: 条码生成与粘贴 足够合格的采血人员 标准化的采血程序手册 合格的采血器材 1 二.标本基本类别血液.全血、血浆、血清 尿液 便 脑脊液 心包、胸腔和腹腔积液 关节积液 羊水 胃及十二指肠液 前列腺液和精液 痰 其他(包括乳汁、泪液、房水、唾液、脓液和各种分泌物等)各种穿刺物 3 [血液标本的采集] 一.血液标本基本要求 保持标本完整性:控制各种干扰因素 保持标本新鲜:最好的尺度是时间 拒绝不合格血标本:高脂肪、溶血、凝固、二.标本采集的时间
(一)随机和急诊标本 随机和急诊标本是指无时间限定或无法规定时而必须采集的血和尿标本,一 般无法让患者进行准备。此类标本主要是门诊、急诊和抢救病人必须做的一些检 查标本,或在体内代谢相对较稳定的检查物质,或受体内外干扰较小的检查物质。凡此类标本在送检时应加以注明,评价检验结果时应注意昼夜节律影响。便于分 析检查结果时参考。
(二)空腹标本 空腹标本一般指进食 8h 后(但不能超过 12h,禁食时间过长可引起部分指标 异常;如补体 C3、转铁蛋白等。)采集的血和尿标本,住院病人多在清晨,此类 标本常用于临床生化定量检查。因为标本是在空腹和安静时采集的,所以受饮食 质、量以及日间生活、生理活动的影响较小。对病人来讲,若多次检查同一项目,也便于比较、对照。测定血肌酑时还应禁肉食 3 天,且不能饮咖啡、茶等。乳糜 血患者检测血脂应素食 3 天后。
(三)指定时间标本 指定时间标本多属功能试验采集的各种标本,因试验目的不同,采集标本的 时间各有不同,必须按试验要求采集,如葡萄糖耐量试验等。三.血液标本检验结果的干扰因素
(一)脂血 血液中脂蛋白成分的增加常会导致血清、血浆浑浊或奶酪状,通常称之为脂 血。血清或血浆浑浊本身具有一定的临床意义,实验室报告这一结果,同时血清 浑浊可导致许多指标出现假性升高(如总蛋白)。另处,由于指质可以置换水,经常导致血 K、Na 的的浓度在电极法测定时比火焰光度计法高。脂蛋白可以结 合亲脂成分,降低与抗体的结合,从而干扰免疫检测结果。4
(二)溶血 溶血的标本可以给测定值带来很大的影响,标本溶血后血细胞内含量高的物 质进入到血清可造成结果假性升高,同时溶血可干扰测定中的反应过程及比色,常会导致许多被测指标的浓度假性升高。
(三)黄疸 由于血清总胆红素含量太高干扰许多指标的测定结果。
(四)某些药物的影响 某些药物对测定结果的影响
是不容忽视的。药物的影响主要有(1)药物的 代谢产物对某些试验方法的物理或化学干扰;药物增加一些蛋白质的结合水平,从而影响这些物质的存在方式;药物自身与蛋白质结合。总之,正确全面了解药 物对测定结果的影响对检验医师和临床医师都是十分必要的,这对正确解释检验 结果有帮助的。
(五)巨酶 免疫球蛋白与酶的复合物被称之为巨酶,几存在于所有的诊断酶中,这些结 合可以提高酶的半寿期,从而导致酶的活性升高。最明显的例子就是 CK1 及 CK2,CK1 是 CK-BB 与免疫球蛋白的复合物,CK2 是线粒体 CK 的多聚物,巨 巨 这两种类型的巨 CK 均可使 CK-MB 活性上升。另一个例子是巨淀粉酶,它的显 著特征是使血中淀粉酶活性升高,而尿中淀粉酶则正常。
四、静脉采集基本要求
(一)患者体位 住院患者卧位。从卧位到直立位:则血浆量减少 12%。大多数细胞成分及大 分子物质有 5%-15%升高。不应在输液侧采血:如不可避免,必须注明。否则一 切后果采血者负责。试管准备:按检验条码要求准确备齐各种试管而不能混用
(二)血管选择 应选用较大的血管。血管小:采血时易发生塌陷,引起凝血。不能采到足 够的血量。
(三)注射器 针头外径 1mm。5 针头外径>1mm 可引起创伤,导致血管碎片入血,促发凝血。针头外径 <0.7mm 血液采集时间延长,针头内压力剃度可导致溶血和血小板激活。消毒部位:穿刺处所用消毒液已干
(四)止血带 压脉带控制在 1 min 内。一旦血液入针筒,就应去除。病人握拳:不能一握 一放。抽血过程:应缓慢,不宜过快,将血液沿管壁徐徐注入标本容器,以免产生 大量泡沫或溶血。保证血量:按条码要求选择采血容器颜色。避免抽血不当或血量不足。采血容器的颜色、用途和采血量 头盖颜色 紫色 蓝色 黑色 绿色 红色 黄色 添加剂 EDTA-K2 枸橼酸钠 枸橼酸钠 肝素 分离胶促凝 分离胶促凝 用途 采血量(ml)2.0 2.7 1.8 2.0 4.0 4.0 血常规、HLA-B27、心肌损伤标志物 凝血常规、等凝血试验 血沉 血流变学、D-D、FDP 生化检验 免疫检验
(五)采集多种血液标本的次序: NCCLS 推荐 1.多种血液标本时,采血次序为:血培养管、普通血清管、枸橼酸钠管、凝胶分离管/普通血清试管、肝素管/肝素凝胶分离管、EDTA 管、葡萄糖 检测管。2.同一患者采集多种试管,采血次序:EDTA 管、其他试管、凝血标本。3.试管混匀:抗凝血必须及时、充分、轻轻颠倒混匀血液和抗凝剂,至少 5 次以上。避免采血损伤和用力转入容器。
(六)抗凝血量
1、血液比例过高——由于抗凝剂相对不足,血浆中出现微血凝块。
2、血液比例过低——抗凝剂相对过剩,对很多检验会造成严重影响。
(七)记录标本信息:标本管上(条码)注明姓名、科别、床号等相关信息。6
(八)标明采血时间 从采血和离心之间的延误可导致试验结果的质量,因此,标明采血时间很重 要。
(九)生物安全 所有采集标本的器皿均应加塞密闭
(十)标本运输和储存 采血完成后,时间耽搁越少,检验结果的可靠性就越高。1.标本运输 温度:在运输到检验科前,标本必须置于室温下,标本转运必须符合储存 条件。ICSH建议:在室温(18~25℃)下,4h完成检测分离血浆和血清:血 细胞与血清或血浆接触>2h: 血浆或血清将浓缩、分析物被破坏。冷凝集试验、血氨、凝血项目检测立即送检。同一病人同时有数管血标本送检,应标明采血先后顺序,以便结果不一致 时可进行溯源运输必须平稳。泡沫可使蛋白质变性,血小板激活。试管置于专用试管架和有合适温度的容器转运。2.储存条件: 如不能及时检查,应放在室温、-4℃、-20℃、-80℃冰箱中保存。
(十一)避免标本溶血: 是保证标本质量的重要环节。应将溶血标本弃置并记录,重新采血。标本溶血常见原因:采血不熟练、劣质采血器和试管、注射器血急速注入 试管、试管混匀用力过猛、从已有血肿的静脉采血、采血量不足、穿刺处所用 消毒液未干、注射器和针头连接不紧采血时空气进入产生泡。肉眼未见溶血,但乳酸脱氢酶、血红素、转氨酶或钾等值异常增高时,应 警惕是否发生了非显性溶血。(十
二)血液浓缩原因: 使用压脉带时间过长 进针处按摩、挤压或摸索寻找 长期静脉治疗 7 硬化或阻塞的静脉
(十三)拒收标本标准
1、患者信息不全
2、标签不清,不具备识别系统的唯一性
3、抗凝不当、标本凝固
4、时间延误
5、溶血标本
6、储存温度不当
7、采自输
液管
8、样本外漏、容器破损
9、明显受污染的样本
10、标本量过少
11、标本项目与申请项目不符
12、医嘱作废的标本
13、容器不合格,影响检验结果
(十四)接受标本:必须认真核对标本
1、姓名
2、申请项目
3、标本类型
4、试管和抗凝剂合适性
5、标本是否泄漏或容器损坏
6、标本量是否足够
(十五)治疗药物浓度监测采样时间〕 1 氨基糖苷类抗生素:一般在用药结束后稍晚一点的时间开始,若滴注为 1h,在滴注结束后 10min 取血样,若滴注小于 1h,一般在给药 30 min 取样。
2、卡马西平:达稳态血药浓度时,给下一剂量前立即采样(谷值)。
3、苯巴比妥:由于半衰期长,采样时间不重要,可加固定在同一时间采样,以便比较。
4、丙戊酮:给下一剂量前立即采样(谷值)8
5、地高辛:给药后 8—24 小时。(不管是静脉给药还是口服给药,完成药物 的分布过程需要 8~12h.。
6、茶碱:口吸服后 2~4h。
7、奎尼丁:若每 6h 服药一次,则给药后 6h 左右取血;若每 8h 服药一次,则给药后 5~6h 左右取血。总之,应于下次给药前采血测谷浓度。
8、环孢霉素:服药后 12h。
9、必要时遵照医嘱。〔微生物标本的采集〕一.血液及骨髓(一)采集时间
1、一般原则(1)、病人发热初期或发热高峰.(2)、使用抗菌素前(3)、已经用药者,应在下次用药前 2.、布鲁杆菌感染(1)、最佳时间:发热期(2)、还可多次采血,24 小时抽 3~4 次 3.、沙门菌感染(1)、可在不同时间采集标本(2、)肠热症患者在病程 1~3 周内采集标本 4.、亚急性心内膜炎:除发热期外,应多次采集
5、急性心内膜炎:治疗前 1~2 小时内分别在 3 个不同部位抽血样培养。
6、急性败血症:脑膜炎、骨髓炎、关节炎、急性未处理的细菌性肺炎和肾 盂肾炎除在发热期采血外,应在治疗前短时间内在身体不同部位采血,分别作需 氧、厌氧培养。
7、不明原因发热(1)、发热期内多次采血(2)、如果 24 小时培养为阴性结果,应继续采集 2~3 份或更多次血样进行 培养。9
8、肺炎链球菌感染:最佳时期为高热、寒战或休克时。
9、分枝杆菌感染:感染初期采血
(二)采集部位及频率
1、急性败血症:24 小时内抽血 3 次或更多,在不同部位如左、右手臂或颈 部采集。
2、急性心内膜炎:治疗前 1~2 小时内,在三个不同部位采集血标本
3、亚急性心内膜炎:第一天在身体不同部位取三次标本。如果 24 小时培养 为阴性结果,应继续采集 2~3 份或更多次多部位采集血样进行培养。
4、无名热 :不定期多次、多部位。24 小时内不超过 3 次,如果培养为阴 性结果,应继续采集送检。
(三)标本采集量 成人:10 毫升血液 儿童:3~5 毫升 婴幼儿:1~2 毫升
(四)标本采集注意事项
1、用 75%酒精消毒瓶盖,不用碘酒消毒
2、严格作好抽血部位的无菌操作
3、同时做需氧和厌氧培养时,先将标本注如厌氧瓶中,然后再注如需氧瓶 里。
4、注如标本的培养瓶立即送检,如不能立即送检时,放室温保存,切勿放 冰箱内
5、化验单上注明采血时间
二、尿液标本
(一)采集时间:抗菌素应用之前,晨起第一次尿液
(二)采集方法
1、段尿采集方法:清洗尿道口,排尿弃去前段尿,留取中段尿 10 毫升于无 菌容器中立即送检。
2、集尿法:结核分枝杆菌集菌检查。将 24 小时尿留在一清洁容器中,取沉 渣 10 毫升送检 10
3、尿法:通过导尿管留尿 10 毫升于无菌容器中立即送检
(三)注意事项
1、尿严格进行无菌操作
2、集后立即送检
3、用药之前进行培养
4、液中不得加防腐剂 三.、粪便标本
(一)采集时间
1、泻病人在急性期用药前采集
2、沙门菌感染
(二)集方法
1、自然排便法:自然排便后,挑取有脓血,黏液部位的粪便于无菌容器内 送检。
2、直肠拭子法:不易获得粪便可采用直肠拭子法采集。
(二)注意事项
1、标本新鲜
2、用药前采集
3、腹泻病人在急性期采集
四、痰及上呼吸道标本
(一)标本采集时间
1、用药前清晨痰
2、鼻咽拭子
(二)采集方法
1、自然咳痰法:清晨起床后,清水反复漱口后用力除第一口痰于无菌容器 中立即送检。
2、上呼吸道标本:采用无菌棉拭子
(三)注意事项 标本采集后立即送检,如不能立即送检,放冰箱保存
五、化脓和创伤标本 用药前,无严格时间要求 肠热症在 2 周以后;胃肠炎病人在急性期采集新鲜粪便 11
(一)标本采集
1、开放性感染:标本采集前清创创口,然后用无菌拭子采取脓汁及病灶深 部分泌物于无菌管中立即送检。
2、闭锁性脓
肿:无菌操作,穿刺抽取标本于无菌管中立即送检。
(二)注意事项
1、药前采集标本
2、能立即送检标本,放 4℃保存,但培养淋病奈瑟菌和脑膜炎奈瑟菌标本除 外。
六、穿刺液
(一)脑脊液
1、集时间 怀疑为脑膜炎的病人,在用药前应立即采集脑脊液进行培养
2、集方法 用腰穿方法采集脑脊液 3~5 毫升于无菌管中立即送检
(二)注意事项
1、于细菌检测:收集脑脊液后 15 分钟内送检,脑脊液不可放冰箱保存。
2、于病毒检测:脑脊液标本应放置冰块,在 4℃15 分钟内送检。
3、行腰穿过程中,严格无菌操作
(三)胆汁及穿刺液
1、检测时间:怀疑感染存在,应尽早在用药之前或停止用药后 1~2 天采集 标本
2、采集方法:无菌穿刺抽取标本于无菌管中立即送检,量不少于 1 毫升
七、烧伤标本
(一)、采集时间 早期、深 П 度烧伤溶痂和Ⅲ度焦痂分离期、后期每天采 集烧伤标本于无菌管中立即送检
(二)、采集方法
(三)、注意事项
1、严格无菌操作
2、床前采集标本进行厌氧培养
3、烧伤 12 小时以后进行采集创面标本,可获得阳性结果
八、生殖道标本 用无菌拭子,直接从烧伤创面的脓汁多部位采集 12
(一)标本采集 尿道分泌物、阴道分泌物、宫颈分泌物、宫呛内容物、前列腺按摩液、精液 等严格无菌操作留取于无菌管中立即送检。
(二)注意事项
1、严格无菌操作
2、采取宫颈标本避免触及阴道壁
3、床前采集标本进行厌氧培养 九.组织标本
(一)采集时间
1、浅表皮肤黏膜
2、深部组织
3、尸检标本
(二)采集方法
(三)注意事项
1、严格无菌操作
2、各种活检组织标本,常温下最长保存 24 小时
3、甲醛固定的组织块标本不用于病原微生物分离 附:样本拒收标准
1、样本上无患者条码或条码不符和要求
2、样本外漏、容器破损及明显受污染的样本
3、样本的检验项目申请不适合进行
4、当日重复送样本(血培养除外)使用抗生素之前采用 手术或内窥镜检查是采集 死后迅速采集 无菌操作留取标本于无菌管中立即送检 〔骨髓形态标本的采集〕
一、髓标本的采集是由临床医生采集,应适量不得超过 0.2ml,取材应避免混血。
二、脑脊液标本的采集是由临床医生采集,采集后应立即送检,接到标本后应及 时制作标本。
三、血液涂片的采集(包括血细胞形态检查和疟原虫检查)方法两种: 由临床护士用 BD 管采血,采血后标本应尽快送检,应在 2 小时内制成血涂 片,标本不可放置过久。13 在未制作血涂片前,标本严禁放入冰箱内保存,分院送检的标本应制成血涂 片送检。冬季室外送检的标本应保温,避免标本受冻溶血,如果标本放置时间超过 24 小时(夏季温度高)可拒收标本。〔细胞遗传(染色体)标本的采集〕
一、预约时要求患者采血化验前半个月内尽量避免应用各种药物。
二、到本室采血时要求患者精神尽量放松,因为患者过度紧张时机体释放的血管 紧张素会影响染色体的生长。〔脱落细胞标本的采集〕
一、痰标本: 留取痰标本的方法有自然咯痰、气管穿刺吸取、经支气管镜抽取等,以自然咯痰为主,本应新鲜。应嘱患者用力咳出气管深处真正的呼吸道分泌 物,于干净痰盒内,密封送到细胞室,而勿混入唾液及鼻咽部分泌物。
二、液体标本(胸、腹水、心包液、尿液、脑脊液等)要求新鲜,送实验室应立 即制片,否则细胞自溶退化而破坏,影响诊断。如不能立即制片,可在标本 中加入 40%甲醛溶液以防止细胞自溶。液体标本要求标本量 50-100ml(脑 脊液除外)。
三、乳腺溢液:询问病史,让病人自行或制片人员沿乳腺导管轻轻挤压,将第一 滴溢液去掉,再挤出制片,如有血选择血性乳液,粘片制成薄厚均匀的涂片,马上固定。
四、气管镜刷片、妇科刮片由临床医生涂制。但标本需马上固定。若做液基细胞 按液体标本方法制片。
五、穿刺细胞学:到时本室取标本。〔血尿定位标本的采集〕
一、患者清晨 3 点排尿一次,这次尿不要,然后留取 3 点 6 点全程尿一次。全部 收集在干燥、清洁、无污染的容器内来检验时带来。
二、早 8 点到检验科由血尿定位定提供清洁尿杯分三杯留取新鲜尿液。
三、本室可保存尿液中存在的有形成分形态冰箱温度为 2℃~8℃。〔粪便标本的采集〕 14 粪便标本的采集方法直接影响检验结果的准确性,通常采取自然排出的粪 便:
1、留取新鲜指头大小(5 克)的大便,放入干燥、清洁、无吸水性的容器 内送检。不要混入其它杂物,容器上应贴好标签、条码或注明患者姓名、科别、床号、收集时间及
检测项目。
2、本应选择具有病理意义的便(如浓血、血粘液、水样等选取)应在半小 时内送检,2 小时内检测完毕,否则应 PH 变化及消化酶的影响可使便的细胞成 分破坏分解。最多不应超过 4 小时。
3、无法排便而又必须检查时,可经肛门用肛试子采便。
4、试验应嘱咐患者在收集标本前三天禁食动物性食物,并禁服铁剂和维生 素 C.且连续检查三天,收集后须迅速送检。
5、寒冷时应保持温度,避免冻溶防止有形成分破坏。〔尿标本的采集〕
一、根据不同检验目的。留取晨尿和餐后 2h 尿、12h 尿、24h 尿及随机尿。.尿常规检验通常为:
(一)、新鲜晨尿(这时的尿标本较浓缩和酸化,不受运动及进餐等影响。适用于尿蛋白、尿沉渣、尿亚硝酸盐检验及细菌培养)和随机尿(尿液可 能被稀释或受进餐、药物以及新陈代谢等影响,尿中成分检出情况不尽相同。餐后尿检测易出现糖尿)。
(二)、尿胆原检测以 14:00~16:00 时间段内留取的尿液为好。
(三)、尿液定量检查需要留取 12h 或 24h 的混合尿液,留取时应按规定时 间内排出之尿液装入含有合适防腐剂的洁净容器内,混匀后记录总量,取 10ml 送检。1、12h 尿:适用于 Addis 计数。试验当日清晨起,除正常饮食外,不得 再饮水,以利尿液浓缩。于晚上留尿开始时,嘱患者排尿并弃去,收集此后 12h 内的全部尿液。2、24h 尿:适用于代谢产物 24h 定量测定或 24h 尿沉渣抗酸杆菌检查。留取要求同 12h 尿。15
二、尿液标本采集应清洁、干燥的一次性容器,应用时贴上条码。避免经血、白带、精液、粪便混入。标本留取后及时送检,以免因光线、细菌滋生造成 化学物质和有形成分的改变和破坏。作细菌检验的标本,在微生物标本采集 注意事项介绍。
三、尿标本的防腐与保存: 冷藏法:4℃冰箱,不得超过 6 小时。但应注意,有些成分如尿酸盐在低 温时会沉淀析出,影响其化学成分的测定;同时,碱性尿液中的 红细胞以及细胞管型即使在冰箱中也会破坏。因此,要根据检测 项目的需要,选择不同的防腐及保存方法。甲苯法:100ML 尿加 0.5ML 甲苯,适用于 24 小时尿液化学检查。〔前列腺标本留取注意事项〕 由临床医师进行,标本少时 1 滴,多时可达 1ml 左右。置洁净载物玻片上,立即送检。以防干涸。〔精液标本的采集〕
一、嘱患者禁止合房七天,留取精液。
二、直接用干燥、防漏、洁净的容器留取。容器不易过大,以免沾留太多。要求 在半小时内保温送检验科。冬天最好放在内衣口袋里。
三、标本采集次数:精子生成的日间变化较大,因此,对于少精症患者不能仅凭 1 次检查结果诊断。一般间隔 1~2 周再检查 1 次,连续检查 2~3 次后再作 判断。
四、避免用避孕套工具留取。影响活动力。
五、必要时在医生指导下留取。〔浆膜腔穿刺液的采集〕由临床医师进行;穿刺必须注意无菌操作,勿使细菌污染穿刺部位及标本。采取量由检验目的按条码要求而定。为防止细胞变性、凝块发生或细菌溶解,应 及时送检及检验。如不能送检,可加适量的枸橼酸钠抗凝剂(蓝色真空管)内,混均后立即送检。如要观察标本有无凝固现象,则不能加抗凝剂。[胃液标本采集] 16 先将晨间空腹残余胃液抽空弃去。然后在 1h 内连续抽出胃液放入同一瓶内。〔脑脊液标本的采集〕
一、本由医通过腰椎穿刺采集。穿刺应顺利,避免将因液混入标本。
二、标本一般收集 3 管,每管 2ml。第 1 管做细菌培养;第 2 管做化学或免疫检 查;第 3 管做常规及细胞计数。
三、标本就及时送检、及时检验。久置可致细胞破坏、变性、自容,糖分解及病 原菌破坏或溶解等影响检验结果。17 患者
1、状态
2、时间 避免剧烈活动、禁食 12h 后作为采血标准。一般生理成分在晨起时都处于较低水平,随着起床和活动增加而逐步 上升,下午较高,入夜休息和睡眠后渐低,晨起前最低。个体日变动差(最高与最低)项目 钠(mmol/L)钾(mmol/L)氯(mmol/L)磷(mmol/L)总蛋白(mmol/L)白蛋白/球蛋白(mmol/L)尿素氮(mmol/L)尿酸(mmol/L)
3、生活环境
4、药物
5、吸烟
6、性别 停服能干扰检查项目的药物,特别是进行脏器功能试验时更为重要 吸烟对检查的影响与吸烟量成正比.对许多检查项目有影响,女性受性期周期影响较大,男女发育阶段也 日变动差 4.8 0.4 3 0.22 0.6 0.3 1.2 0.49 项目 胆固醇(mmol/L)甘油三酯(mmol/L)碱性磷酸酶(King U)丙氨酸氨基转移酶(U/L)3.6 日变动差 0.52 0.33 门冬氨酸
氨基转移酶(U/L)3.9 乳酸脱氢酶(U/L)胆碱酯酶(⊿ph)淀粉酶(somogy U/L)2.7 0.1 17 有一定的差别。
7、年龄 一般是从婴乳儿、儿童、青少年、青壮年、更年期和老年,从生长发 育代谢旺盛至代谢减慢、衰老,各种生物活性物质从活跃到降低,免疫功能 从发育不全到发育完善直致衰老、萎缩,其相关的检查也有相应的变化。18
第四篇:安全检查手册[推荐]
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产检查手册
目
录
第一章
安全检查概述
第一节
安全检查的重要性
第二节
安全检查的法定职责
第三节
安全检查的基本形式
第二章
安全检查基础技术
第一节
事故隐患
第二节
危险、有害因素辩识
第三节
物质的火灾危险性分类
第四节
重大危险源辨识„„
第五节
隐患整改的主要对策和措施
第三章
主要行业、设备设施和场所安全检查基本知识、要点
第一节
第二节
第三节
第四节
用电安全检查基本知识
消防安全检查基本知识
危险化学品安全检查基本知识 机械安全检查基本知识
第五节
建筑安装施工安全检查基本知识
第六节
锅炉安全检查基本知识
第七节
露天矿山安全检查基本要点
第八节
加油站安全检查基本要点
第四章
职业卫生、现场管理、预案和规程安全检查基本知识、要点
第一节
职业卫生安全检查基本知识
第二节
安全生产现场管理检查基本要点
第三节
高危行业安全评价和重要设备检测检验
第四节
应急预案和演练
第五节
标准、规程、规范
第六节
有关单位、工种的安全操作规程和要求
第五章
特种作业、安全装置和防护用品安全检查要点
第一节
特种作业
第二节
安全装置
第三节
警告装置
第四节
安全标志
第五节
安全色
第六节
劳动防护用品
第六章
企业危险点的控制管理和安全检查要点
第一节
危险点控制管理的性质和特点
第二节
危险点的确定与分级
第三节
危险点的控制管理和安全检查要点
附:我市有关安全生产的基本规定和要求
一、温州市民居企业安全生产五项基本条件
二、温州市小型企业安全生产六项基本条件
三、温州市危险物品使用单位安全生产七项基本条件
四、温州市居住出租房消防安全整治标准
第一章
安全检查概述
第一节
安全检查的重要性
一、安全检查是企业安全管理的重要内容
作为一个企业,管生产必须要管安全,安全生产管理是企业管理工作中的一项重要内容。企业在计划、布置、检查、总结、评比生产的时候,必须要同时计划、布置、检查、总结、评比安全生产工作,其中安全检查是抓好企业安全生产工作的一个重要环节。
安全检查,是指对生产经营过程及安全管理中可能存在的隐患、有害和危险因素、缺陷等进行查证,以确定隐患或有害和危险因素、缺陷的存在状态,以及它们转化为事故的条件,以便制定整改措施,消除隐患、有害和危险因素,确保生产安全。
“细节决定成败,事故来自隐患”。安全检查是安全生产管理工作的重要内容,是消除隐患、防止事故发生、改善劳动条件的重要措施和手段。
《安全生产法》、《浙江省安全生产条例》等法律法规对企业的安全检查工作都有明确规定,如“督促、检查本单位的安全生产工作,及时消除生产安全事故隐患”(《安全生产法》第17 条)、“根据本单位的生产经营特点,对安全生产状态进行经常性检查;对检查中发现的安全问题,应当立即处理”(《安全生产法》第38条)、“安全生产检查及事故隐患的整改”(《浙江省安全生产条例》第 15 条)、“开展安全生产检查,制止和查处违章指挥、违章操作、违反劳动纪律的行为(《浙江省安全生产条例》第 18 条)等。
二、安全检查是安全生产的有效手段
安全检查是一项综合性的安全管理措施,可以针对企事业单位的安全生产工作进行全面的检查,也可以针对人的不安全行为或者设备、环境等物的不安全状态以及安全管理上的缺陷进行专项安全检查。通过安全生产检查,可以发现生产经营单位生产过程中的有害、危险因素和事故隐患,以便有计划地制定纠正措施,保证生产的安全。
无数事实证明,有效的安全检查是建立良好的安全生产环境、秩序和做好安全生产工作的重要手段之一,也是企业防止事故、减少职业病的有效方法。
三、安全检查是各级政府和安监部门的法定职能
《安全生产法》规定:县级以上政府“对本行政区域内容易发生重大生产安全事故的生产经营单位进行严格检查;发现事故隐患,应当及时处理”(《安全生产法》第 53 条)、安监部门“依法对生产经营单位执行有关安全生产的法律、法规和国家标准或者行业标准的情况进行监督检查”(《安全生产法》第 56 条)。《浙 江省安全生产条例》规定:“乡镇人民政府和街道办事处应当配合和协助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部门开展安全生产监督检查”(《浙江省安全生产条例》第 36 条)。由此可见,安全检查是各级政府和安监部门的一项重要职能,也是各级政府和安监部门促进安全生产形势稳定和好转的一项重要措施和手段。
第二节
安全检查的法定职责
一、职权
《安全生产法》第 56 条规定: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部门依法对生产经营单位执行有关安全生产的法律、法规和国家标准或者行业标准的情况进行监督检查,行使以下职权:
1、进入生产经营单位进行检查,调阅有关资料,向有关单位和人员了解情况。
2、对检查中发现的安全生产违法行为,当场予以纠正或者要求限期改正;对依法应当给予行政处罚的行为,依照本法和其他有关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作出行政处罚决定。
3、对检查中发现的事故隐患,应当责令立即排除;重大事故隐患排除前或者排除过程中无法保证安全的,应当责令从危险区域内撤出作业人员,责令暂时停产停业或者停止使用;重大事故隐患排除后,经审查同意,方可恢复生产经营和使用。
4、对有根据认为不符合保障安全生产的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的设施、设备、器材予以查封或者扣押,并应当在十五日内依法作出处理决定。
《浙江省安全生产条例》第 36 条规定:乡镇人民政府和街道办事处应当对本辖区内生产经营单位执行安全生产法律、法规、规章和国家标准、行业标准的情况实施监督管理,行使以下职权:
1、进入生产经营单位进行检查,调阅有关资料,向有关单位和人员了解情况。
2、对检查中发现的安全生产违法行为,应当当场予以纠正或者要求限期改正。
3、对检查中发现的依法应当给予行政处罚的行为,应当建议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部门依法作出行政处罚决定,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部门应当及时处理并答复。
4、对检查中发现的事故隐患,应当责令排除;生产经营单位拒不改正的,应当报告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部门。
5、对检查中发现的重大事故隐患,应当在责令排除的同时,采取必要的应急措施,并报告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部门。
乡镇人民政府和街道办事处应当配合和协助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部门开展安全生产监督检查。《浙江省安全生产条例》第57条规定:县级以上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可以委托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处罚法》第19条规定条件的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机构,实施行政处罚。
二、要求
《安全生产法》第58条规定:安全生产监督检查人员应当忠于职守,坚持原则,秉公执法。安全生产监督检查人员执行监督检查任务时,必须出示有效的监督执法证件;对涉及被检查单位的技术秘密和业务秘密,应当为其保密。
《安全生产法》第59条规定:安全生产监督检查人员应当将检查的时间、地点、内容、发现的问题及其处理情况,作出书面记录,并由检查人员和被检查单位的负责人签字;被检查单位的负责人拒绝签字的,检查人员应当将情况记录在案,并向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部门报告。
《安全生产法》第60条规定: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部门在监督检查中,应当互相配合,实行联合检查;确需分别进行检查的,应当互通情况,发现存在的安全问题应当由其他有关部门进行处理的,应当及时移送其他有关部门并形成记录备查,接受移送的部门应当及时进行处理。
《浙江省安全生产条例》第 37 条规定:安全生产监督检查不得妨碍被检查单位的正常生产经营活动,监督检查的时间、地点、内容、发现的问题及其处理情况应当形成书面记录,并存档备查。
第三节
安全检查的基本形式
一、安全检查的类型
安全检查的类型大致可以分为:
1、定期检查
定期安全检查,一般是通过有计划、有组织、有目的的形式来实现的。检查周期根据各单位实际情况确定,如次/年、次/季、次/月、次/周等,一般是企业每年进行 2~4 次,车间、科室每月至少一次,班组每周、每班次都应进行检查。定期检查面广,有深度,能及时发现并解决问题。
2、经常性检查
经常性安全检查,是采取个别的、日常的巡视方式来实现的。在生产经营过程中进行经常性的预防检查,能及时发现问题,及时消除隐患,保证生产经营的正常进行。
专职安全人员的日常检查应该是有计划的,并且对重点部位
是周期性的进行。
3、季节性及节假日前后安全检查 季节性安全生产检查,是生产经营单位根据季节的自然特点,按事故发生的规律,对易发的潜在危险突出季节性的重点问题进行检查,如春季查防霉、防潮、防漏电,夏季查防暑、防汛、防雷电,秋季查防火、防爆,冬季查防冻保温、防火、防煤气中毒等季节性突出问题。
节日前由于职工过多考虑过节,精力分散,容易造成事故,要对防火、机械电气设备设施、仓库、材料堆放封存等方面进行综合检查。节后要进行安全生产意识、遵章守纪和安全生产条件的检查。
4、专业(专项)安全检查
专业安全检查,是对危险性较大的特种作业、特种设备、特种场所等,进行检测检验方面的管理性和监督性安全检查。专项性安全检查,是对某个专项问题或在生产经营中存在普遍性安全问题进行的单项安全检查。
二、安全检查的内容
安全检查一般是查五方面:
1、查思想
检查各级管理人员对安全生产的认识,对安全生产方针、政策、法令、规程的理解和贯彻的情况。
2、查管理
检查安全管理工作的实施情况。如安全生产责任制、各项规章制度和档案是否健全,安全教育、安全技术措施、伤亡事故管理的实施情况。
3、查隐患
通过检查劳动条件、生产设备、安全卫生设施是否符合要求,以及职工在生产中是否存在不安全行为和事故隐患。
4、查整改
对已经发现的隐患及安全生产管理存在的问题进行检查,是否已经采取了措施,效果如何。
5、查事故处理
对发生的事故企业是否及时报告、认真调查、严肃处理,是不是按“四不放过”的要求处理事故,有没有采取有效措施防止类似事故重复发生。
安全检查的重点内容,主要有三大部分:
1、企业安全生产基本条件
《浙江省安全生产条例》第 13 条规定,生产经营单位从事生产经营活动,必须符合10 个方面的安全生产基本条件:
(1)矿山、建筑施工单位和危险化学品、烟花爆竹、民用爆破器材等生产经营单位依法取得安全生产行政许可。
(2)生产经营场所和设施、设备符合法律、法规、规章和有关国家标准、行业标准规定的安全生产要求。
(3)建立、健全安全生产责任制,制定并完善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和安全操作规程。
(4)保证安全生产资金投入。
(5)在有危险因素的生产经营场所和有关设施、设备上,设置明显的安全警示标志。
(6)为从业人员配备符合国家标准或者行业标准的劳动防护 用品。
(7)依法设置安全生产管理机构或者配备安全生产管理人员。
(8)主要负责人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具备与本单位所从事的生产经营活动相应的安全生产知识和管理能力。
(9)从业人员经安全生产教育和培训合格,特种作业人员依法取得特种作业操作资格证。
(10)法律、法规、规章规定的其他要求。
2、企业安全生产基础管理
企业安全生产基础管理,主要指以安全生产责任制为中心的各项规章制度的建立和落实。每个企业都要有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安全生产责任制体系和各项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并落实到位。《浙江省安全生产条例》第15条规定,生产经营单位的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共有 11个方面的内容:
(1)安全生产工作例会。
(2)安全生产的教育和培训。
(3)安全生产检查及事故隐患的整改。
(4)设施、设备的维护、保养、检测。
(5)危险作业的现场管理。
(6)劳动防护用品的管理。
(7)安全生产责任和奖惩。
(8)安全生产台帐的管理。
(9)应急救援措施。
(10)生产安全事故的报告和调查处理。
(11)其他保障安全生产的内容。
3、重点生产系统、部位、装置、设备的现场安全状况(1)易造成重大损失的易燃易爆危险物品、剧毒品、锅炉、压力容器、起重设备、运输设备、冶炼设备、电气设备、冲压机械、高处作业。
(2)易发生工伤、火灾、爆炸等事故的设备、工种、场所及其作业人员。
(3)造成职业中毒或职业病的尘毒点及其作业人员。
(4)重要危险点和有害点。
(5)国家规定必须强制性检验检测和检查的项目。
三、安全检查的方法
1、常规检查
常规检查是常见的一种检查方法,通常有安全管理人员作为检查工作的主体,到作业场所的现场,通过感观或辅助一定的简单工具、仪表等,对作业人员的行为、作业场所的环境条件、生产设备设施等进行的定期检查。安全检查人员通过这一手段,及时发现现场存在的不安全隐患并采取措施予以消除,纠正施工人员的不安全行为。
常规检查完全依靠安全检查人员的经验和能力,检查的结果直接受安全检查人员个人素质的影响。因此,对安全检查人员个人素质的要求较高。
2、安全检查表法
为使检查工作更加规范,将个人的行为对检查结果的影响减少到最小,常采用安全检查表法。
安全检查表(SCL——Safe Check List),是事先把系统加以剖析,列出各层次的不安全因素,确定检查项目,并把检查项目按系统的组成顺序编制成表,以便进行检查或评审,这种表就叫安全检查表。安全检查表是进行安全检查时,发现和查明各种危险和隐患,监督各项安全规章制度的实施,及时发现事故隐患并制止违章行为的一个有力工具。
安全检查表应列举需查明的所有可能会导致事故的不安全因素,每个检查表均需注明检查时间、检查者、直接负责人等,以便分清责任。安全检查表的设计应做到系统、全面,检查项目应明确。
编制安全检查表的主要依据:
(1)有关标准、规程、规范及规定。
(2)国内外事故案例及本单位在安全管理及生产中的有关经验。
(3)通过系统分析确定的危险部位及防范措施都是安全检查表的内容。
(4)新知识、新成果、新方法、新技术、新法规和新标准。
国家安全生产专家组 2004 年 5 月编著出版了《安全生产检查导则》(电力出版社),该书分11 个部分,包括了机械、化工、建筑等 11 个行业的安全检查表,我们在实施安全检查时可以结合使用。
3、仪器检查法
机器、设备内部的缺陷及作业环境条件的真实信息或定量数据,只能通过仪器检查法来进行定量化的检验与测量,才能发现不安全隐患,从而为后续整改提供信息。因此,必要时需要实施仪器检查。由于被检查的对象不同,检查所用的仪器和手段也不同。
四、安全检查的程序
1、安全检查准备
(1)确定检查对象、目的、任务。
(2)查阅、掌握有关法规、标准、规程的要求。
(3)了解检查对象的工艺流程、生产情况、可能出现危险、危害的情况。
(4)制定检查计划,安排检查内容、方法、步骤。
(5)编写安全检查表或检查提纲。
(6)准备必要的检测工具、仪器、书写表格或记录本。
(7)挑选和训练检查人员并进行必要的分工等。
2、实施安全检查
实施安全检查就是通过访谈、查阅文件和记录、现场检查、仪器测量的方式获取信息。
(1)访谈
通过与有关人员谈话来了解相关部门、岗位执行规章制度的情况。
(2)查阅文件和记录
检查设计文件、作业规程、安全措施、责任制度、操作规程等是否齐全,是否有效;查阅相应记录,判断上述文件是否被执行。
(3)现场观察
到作业现场寻找不安全因素、事故隐患、事故征兆等。
(4)仪器测量
利用一定的检测检验仪器设备,对在用的设施、设备、器材状况及作业环境条件等进行测量,以发现隐患。
3、通过分析做出判断
掌握情况(获得信息)之后,就要进行分析、判断和检验。可凭经验、技能和教训来分析、判断,必要时可以通过仪器检验得出正确结论。
4、及时做出决定进行处理
做出判断后,应针对存在的问题做出采取措施的决定,即下达隐患整改意见和要求,包括信息的反馈要求。
5、整改落实
通过复查整改情况,获得整改效果的信息,以推进安全检查工作水平的不断提高。
复习思考题:
1、什么是安全检查。
2、法律法规对企业的安全生产检查工作有什么规定。
3、为什么说安全检查是安全生产的有效措施。
4、为什么说安全检查是各级政府和安监部门的重要职能。
5、《安全生产法》第 56条规定,安监部门对生产经营单位有哪 4 条安全生产检查的职权。
6、《浙江省安全生产条例》第 36条规定,乡镇人民政府和街道办事处对本辖区内生产经营单位实施监督管理时,有哪 5 条安全生产检查的职权。
7、《浙江省安全生产条例》第 57条规定,县级以上安监部门,可以委托什么机构实施行政处罚。
8、《安全生产法》第 59条规定,安全生产监督检查人员在执法检查时,要做好哪些工作。
9、《安全生产法》第 60条,对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部门在监督检查中有何规定要求。
10、一般来讲,企业定期的安全检查周期如何确定。
11、每个季度安全检查的重点各有哪些。
12、企业安全生产检查一般查哪 5 个方面。
13、企业安全生产检查一般查哪 3 大部分。
14、《浙江省安全生产条例》第 13 条规定,生产经营单位从事生产经营活动的安全生产要求共有哪 10 个方面。
15、《浙江省安全生产条例》第 15 条规定,生产经营单位的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共有哪 11 个方面内容。
16、危险性大的生产系统、部位、装置、设备都有哪5 方面。
17、什么是安全检查表。
18、安全检查有哪 5 个程序。
19、在实施安全检查过程中,是通过哪4 种方式获取信息的。
第二章
安全检查基础技术
第一节
事故隐患
隐患,是指隐藏的祸患,即隐藏不露、潜伏的危险性大的事情或灾害。
事故隐患,是泛指生产系统中可导致事故发生的人的不安全行为、物的不安全状态和管理上的缺陷。
事故隐患归纳为 21 大类:火灾、爆炸、中毒和窒息、水害、坍塌、滑坡、泄漏、腐蚀、触电、坠落、机械伤害、煤与瓦斯突出、公路设施伤害、公路车辆伤害、铁路设施伤害、铁路车辆伤害、水上运输伤害、港口码头伤害、空中运输伤害、航空港伤害、其他类隐患等。
在企业安全生产检查中,要注意检查以下较普遍存在的事故隐患:
一、人的不安全行为
主要有 11 类,也是造成生产安全事故中人的主要直接原因。
1、忽视安全,忽视警告,操作错误。
2、人为造成安全装置失效。
3、使用不安全设备。
4、用手代替工具操作。
5、物体存放不当。
6、冒险进入危险场所。
7、攀、坐不安全位置。
8、有干扰和分散注意力的行为。
9、忽视个体劳动防护用品、用具的使用或未能正确使用。
10、不安全装束。
11、对易燃、易爆等危险物品的接触和处理错误等。
二、物的不安全状态
主要有 4 类,也是造成生产安全事故中物的主要直接原因。
1、防护、保险、信号等装置缺乏或有缺陷。
2、设备、设施、工具、附件有缺陷。
3、劳动防护用品用具缺乏或有缺陷。
4、生产(施工)场地作业环境不良。
三、管理上的缺陷
主要有 7 类,也是造成生产安全事故中管理上的主要间接原因。
1、技术和设计上缺陷。
2、安全生产教育培训不够。
3、劳动组织不合理。
4、对现场工作缺乏检查或指导错误。
5、没有安全生产管理规章制度和安全操作规程,或者不健全。
6、没有事故防范和应急措施或者不健全。
7、对事故隐患整改不力,经费不落实。
第二节
危险、有害因素辩识
危险因素,是指能对人造成伤亡或对物造成突发性损害的因素;有害因素,是指能影响人的身体健康、导致疾病或物造成慢性损害的因素。通常情况下,二者并不加以区分而统称为危险、有害因素。
一、危险、有害因素分类
对危险、有害因素进行分类是进行危险、有害因素分析和辨识的基础。危险、有害因素的分类方法有许多种,主要有以下两种方法:
1、按导致事故和职业危害的直接原因进行分类 根据《生产过程危险和有害因素分类与代码》(GB/T13861—1992)的规定,将生产过程中的危险、有害因素分为如下 6 类:
(1)物理性危险、有害因素
1)设备、设施缺陷
强度不够、刚度不够、稳定性差、密封不良、应力集中、外形缺陷、外露运动件、制动器缺陷、设备设施其它缺陷。
2)防护缺陷
无防护、防护装置和设施缺陷、防护不当、支撑不当、防护距离不够、其它防护缺陷。
3)电
带电部位裸露、漏电、雷电、静电、电火花、其它电危害。
4)噪声
机械性噪声、电磁性噪声、流体动力性噪声、其它噪声。
5)振动
机械性振动、电磁性振动、流体动力性振动、其它振动。
6)电磁辐射
电离辐射:X射线、射线、粒子、β粒子、质子、中子、高能电子束等;非电离辐射:紫外线、激光、射频辐射、超高压电场。
7)运动物
固体抛射物、液体飞溅物、反弹物、岩土滑动、料堆垛滑动、气流卷动、冲击地压、其它运动物危害。
8)明火
9)能造成灼伤的高温物质
高温气体、高温固体、高温液体、其它高温物质。
10)能造成冻伤的低温物质
低温气体、低温固体、低温液体、其它低温物质。
11)粉尘与气溶胶
不包括爆炸性、有毒性粉尘与气溶胶。12)作业环境不良
作业环境乱、基础下沉、安全过道缺陷、采光照明不良、有害光照、通风不良、缺氧、空气质量不良、给排水不良、涌水、强迫体位、气温过高、气温过低、气压过高、气压过低、高温高湿、自然灾害、其它作业环境不良。
13)信号缺陷
无信号设施、信号选用不当、信号位置不当、信号不清、信号显示不准、其它信号缺陷。
14)标志缺陷
无标志、标志不清楚、标志不规范、标志选用不当、标志位置缺陷、其它标志缺陷。
15)其它物理性危险和有害因素
(2)化学性危险、有害因素
1)易燃易爆性物质
易燃易爆性气体、易燃易爆性液体、易燃易爆性固体、易燃易爆性粉尘与气溶胶、其它易燃易爆性物质。
2)自燃性物质
3)有毒物质 有毒气体、有毒液体、有毒固体、有毒粉尘与气溶胶、其它有毒物质。
4)腐蚀性物质
腐蚀性气体、腐蚀性液体、腐蚀性固体、其它腐蚀性物质。
5)其它化学性危险、有害因素
(3)生物性危险、有害因素
1)致病微生物
细菌、病毒、其它致病微生物。
2)传染病媒介物
3)致害动物
4)致害植物
5)其它生物性危险、有害因素
(4)心理、生理性危险、有害因素
1)负荷超限
体力负荷超限、听力负荷超限、视力负荷超限、其它负荷超限。
2)健康状况异常
3)从事禁忌作业 4)心理异常
情绪异常、冒险心理、过度紧张、其它心理异常。
5)辨识功能缺陷
感知延迟、辨识错误、其它辨识功能缺陷。
6)其它心理、生理危险、有害因素
(5)行为性危险、有害因素
1)指挥错误
指挥失误、违章指挥、其它指挥错误。
2)操作失误
误操作、违章作业、其它操作失误。
3)监护失误
4)其它错误
5)其它行为性危险和有害因素
(6)其他危险和有害因素
2、参照事故类别分类
参照《企业职工伤亡事故分类标准》(GB6441—1986),综合考虑起因物、引起事故的诱导性原因、致害物、伤害方式等,可将危险、有害因素分为如下 20 类。
(1)物体打击
指物体在重力或其它外力的作用下产生运动,打击人体,造成人身伤亡事故,不包括因机械设备、车辆、起重机械、坍塌等引发的物体打击。
(2)车辆伤害
指企业机动车辆在行驶中引起的人体坠落和物体倒塌、下落、挤压伤亡事故,不包括起重设备提升、牵引车辆和车辆停驶时发生的事故。
(3)机械伤害
指机械设备运动(静止)部件、工具、加工件直接与人体接触引起的夹击、碰撞、剪切、卷入、绞、碾、割、刺等伤害,不包括车辆、起重机械引起的机械伤害。
(4)起重伤害
指各种起重作业(包括起重机安装、检修、试验)中发生的挤压、坠落、(吊具、吊重)物体打击和触电。
(5)触电 包括雷击伤亡事故。
(6)淹溺
包括高处坠落淹溺,不包括矿山、井下透水淹溺。
(7)灼烫
指火焰烧伤、高温物体烫伤、化学灼伤(酸、碱、盐、有机物引起的体内外灼伤)、物理灼伤(光、放射性物质引起的体内外灼伤),不包括电灼伤和火灾引起的烧伤。
(8)火灾
(9)高处坠落
指在高处作业中发生坠落造成的伤亡事故,不包括触电坠落事故。
(10)坍塌
指物体在外力或重力作用下,超过自身的强度极限或因结构稳定性破坏而造成的事故,如挖沟时的土石塌方、脚手架坍塌、堆置物倒塌等,不适用于矿山冒顶片帮和车辆、起重机械、爆破引起的坍塌。
(11)冒顶片帮
(12)透水
(13)爆破
指爆破作业中发生的伤亡事故。
(14)火药爆炸
指火药、炸药及其制品在生产、加工、运输、贮存中发生的 爆炸事故。
(15)瓦斯爆炸
(16)锅炉爆炸
(17)容器爆炸
(18)其它爆炸
(19)中毒和窒息
(20)其它伤害
二、危险、有害因素辨识方法
选用哪种辨识方法,要根据分析对象的性质、特点、寿命的不同阶段和分析人员的知识、经验和习惯来定。常用的辨识的方法有以下两种:
1、直观经验分析方法
(1)对照、经验法
对照、经验法是对照有关标准、法规、检查表或依靠分析人员的观察分析能力,借助于经验和判断能力对企业的危险、有害因素进行分析的方法。
(2)类比方法
类比方法是利用相同或相似工程系统或作业条件的经验和劳动安全卫生的统计资料来类推、分析企业的危险、有害因素。
2、系统安全分析方法
系统安全分析方法是应用系统安全工程评价中的某些方法进行危险、有害因素的辨识。系统安全分析方法常用于复杂、没有事故经验的新开发系统。常用的系统安全分析方法有事件树、事故树等。
三、危险、有害因素辨识的主要内容
1、厂址
从工程地质、地形地貌、水文、自然灾害、周边环境、气象条件、交通运输条件、消防支持等方面进行分析。
2、厂区平面布局
(1)总图:功能(生产、管理、辅助生产、生活区)分区布置;高温、有害物质、噪声、辐射、易燃易爆危险品设施布置;工艺流程布置;建筑物、构筑物布置;朝向、风向、防火间距、安全距离、卫生防护距离等。
(2)运输线路及码头:厂区道路、厂区铁路、危险品装卸区、厂区码头。
3、建(构)筑物
耐火等级、结构、防火、防爆、安全疏散、朝向、采光、运输通道等。
4、生产工艺过程
物料(毒性、腐蚀性、燃爆性物料)、温度、压力、速度、作业及控制条件、事故及失控状态等。
5、生产设备、装置
(1)化工设备、装置:高温、低温、腐蚀、高压、振动、关键设备、控制、操作、检修和故障、失误时的紧急异常情况。
(2)机械设备:运动零部件和工件、操作条件、检修作业、误运转和误操作。
(3)电气设备:断电、触电、火灾、爆炸、误运转和误操作、静电、雷电。
(4)危险性较大设备、高处作业设备。
(5)特殊单体设备、装置:锅炉房、乙炔站、氧气站、石油库、危险品库等。
(6)粉尘、毒物、噪声、振动、辐射、高温、低温等有害作业部位。
(7)管理设施、事故应急抢救设施和辅助生产、生活卫生设施。
第三节 物质的火灾危险性分类
根据《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J 16—1987 2006 年版),物质的生产、使用、储存的火灾危险性分为甲、乙、丙、丁、戊共5 类,综合归纳如下:
1、甲类
(1)闪点<28℃的液体。
(2)爆炸下限<10%的气体,以及受到水或空气中水蒸气的作用,能产生爆炸下限<10%气体的固体物质。
(3)常温下能自行分解或在空气中氧化,即能导致迅速自燃或爆炸的物质。
(4)常温下受到水或空气中水蒸汽的作用,能产生可燃气体并引起燃烧或爆炸的物质。
(5)遇酸、受热、撞击、摩擦、催化及遇有机物或硫磺等易燃的无机物,极易引起燃烧或爆炸的强氧化剂。
(6)受撞击、摩擦或与氧化剂、有机物接触时能引起燃烧或爆炸的物质。
(7)在密闭设备内操作,温度等于或超过物质本身自燃点的生产。
2、乙类
(1)闪点≥28℃—<60℃的液体。
(2)爆炸下限≥10%的气体。
(3)不属于甲类的氧化剂。
(4)不属于甲类的化学易燃危险固体。
(5)助燃气体(氧化性气体)。
(6)能与空气形成爆炸性混合物的浮游状态的粉尘、纤维,闪点≥60℃的液体雾滴。
(7)常温下与空气接触能缓慢氧化,积热不散引起自燃的物品。
3、丙类
(1)闪点≥60℃的液体。
(2)不属于甲、乙类的可燃固体。
4、丁类
(1)对非燃烧物质进行加工,并在高热或熔化状态下产生强辐射热、火花或火焰的生产。
(2)利用气体、液体、固体作为燃料,或将气体、液体进行燃烧作他用的各种生产。
(3)常温下使用或加工非难燃烧物质的生产。
(4)储存的难燃烧物品。
5、戊类
(1)常温下使用或加工非难燃烧物质的生产。
(2)储存的非燃烧物品。
第四节
重大危险源的辨识
一、重大危险源
广义上说,可能导致重大事故发生的设备、设施或场所,都可称为重大危险源。
国家标准《重大危险源辨识》(GB18218—2000)和《安全生产法》对重大危险源做出了明确的规定。《安全生产法》第 96 条规定: “重大危险源,是指长期地或者临时地生产、搬运、使用或者储存危险物品,且危险物品的数量等于或者超过临界量的单元(包括场所和设施)。”
二、重大危险源的辨识标准
目前,国际上是根据危险、有害物质的种类及其限量出发来确定重大危险源的。在欧盟的塞维索指令中列出了 180 种危险、有害物质及其限量。我国于 2000 年颁布了重大危险源辨识国家标准《重大危险源辨识》(GB18218—2000)。原国家安监局安监管协调司字[2004]56 号文件规定,对贮罐区(贮罐)、库区(库)、生产场所、压力管道、锅炉、压力容器、煤矿(井工开采)、金属非金属地下矿山、尾矿库等 9 类重大危险源要进行监管。
重大危险源都要进行安全评估、检测,并按照评估、检测要求采取重点监控。
第五节
隐患整改的主要对策和措施
一、实行机械化、自动化生产
机械化、自动化的生产不仅是发展生产的重要手段,也是实现本质安全的根本途径。机械化能减轻劳动强度,自动化能减少人身伤害的危险。
本质安全——就是指装备、设施或技术工艺具有包含在内部的,能够从根本上防止发生事故的功能。具体地说,它包括三方面的内容:
1、失误安全功能(Fool Proof)。
2、故障安全功能(Fail Safe)。
3、上述安全功能应该潜藏于设备、设施或工艺技术内部。
二、设置安全装置
安全装置包括防护装置、保险装置以及警告装置等。
三、增强机械强度 机械设备、装置及其主要部件,必须具有必要的机械强度和安全系数。
四、保证电气安全可靠
电气安全对策措施,通常包括防触电、防电气火灾爆炸和防静电等,保证电气安全的的基本条件包括:
1、安全认证。
2、备用电源。
3、防触电。
4、电气防火防爆。
5、防静电措施。
五、按规定维护保养和检修机器设备
机器设备是生产的主要工具,它在运转过程中总不免有些零部件逐渐磨损或过早损坏,以至引起设备上的事故,其结果不但使生产停顿,还可能使操作工人受到伤害。因此,要使机器设备经常保持良好状态,预防设备事故和人身伤亡事故的发生,必须进行经常的维护保养和计划检修。
六、保持工作场所合理布局
工作场所就是工人使用机器设备、工具及其它辅助设备对原材料和半成品进行加工的区域。完善的组织和合理的布局,不仅能够促进生产,而且是保证安全的必要条件。工作场所散落的金属废屑、润滑油、乳化液、毛坯、半成品的杂乱堆放,地面不平整等情况都能导致事故的发生。
七、配备个人防护用品
必须要根据危险、有害因素和作业类别,配备具有相应防护功能的个人防护用品,作为补充对策。
复习思考题:
1、什么叫事故隐患。
2、人的不安全行为主要有哪 11 类。
3、物的不安全状态主要有哪 4 类。
4、管理上的缺陷主要有哪 7 类。
5、什么是危险因素和有害因素。
6、根据《生产过程危险和有害因素分类与代码》(GB/T13861—1992)的规定,危险、有害因素分为哪 6 类。
7、参照《企业职工伤亡事故分类标准》(GB6441—1986),综合考虑起因物、引起事故的诱导性原因、致害物、伤害方式等,危险、有害因素分为哪 20 类。
8、危险、有害因素辨识方法常用的有哪两种。
9、危险、有害因素辨识有哪 5 方面的内容。
10、物质的火灾危险性分几类,说出甲、乙类的物质或生产。
11、原国家安监局安监管协调司字[2004]56 号文件规定,要对哪 9 类重大危险源要进行监管。
12、隐患整改有哪 7 种主要的对策和措施。
13、什么叫本质安全。
第五篇:小金库检查手册
小金库”专项治理
实施方案及细则
二〇一一年七月
目 录
第一部分 “小金库”专项治理实施方案
一、检查目的
二、检查范围
三、检查重点及内容
四、检查时限
第二部分 “小金库”专项治理稽核方案实施细则 第一章 银行账户管理
第二章 出纳现金库及现金支出管理 第三章 假发票套现形成“小金库”管理 第四章 隐匿收入设立“小金库”管理 第五章 原材料采购问题管理
第六章 虚列成本费用转出资金设立“小金库”管理 第七章 使用“小金库”购买消费卡问题管理 第八章 资产出租收入管理 第九章 账外固定资产管理 第十章 闲臵固定资产的处臵管理 第十一章 废旧物资收入管理 第十二章 证券账户管理
第十三章 工会、公积金管理中心及技协等单位收入管理
第一部分“小金库”专项治理实施方案
一、检查目的
为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的部署和要求,继续深化治理“小金库”工作,根据中央治理“小金库”工作领导小组《2011年“小金库”专项治理工作实施方案》(中治金[2011]2号)、《陕西省2011年治理“小金库”工作方案》的要求,以及《集团公司关于开展“小金库”专项治理工作的通知》(陕油财发[2011]29号),油田公司决定从7—11月底在全公司范围内开展“小金库”专项治理工作。为了确保此项工作的顺利实施,进一步加强财务管理,严肃财经纪律,从源头上防范和杜绝“小金库”问题的发生,根据财经法律法规、集团公司财务管理制度及公司财务管理制度特制定本方案及细则。
二、检查范围
检查对象为公司所属各单位因各种原因形成的“小金库”。“小金库”是指各单位违反法律法规及其他有关规定,应列入而未列入符合规定的单位账簿的各项资金(含有价证券)及其形成的资产。
与以往的“小金库”定义相比,此次对于“小金库”的定义主要有三个特点:一是不突出设立“小金库”的手段和方法;二是不区分单位财务会计部门账内,强调“符合规定”的单位账簿;三是“小金库”不仅仅局限在资金,强调各项资金及其形成的资
产。认定是否属于“小金库”,关键看资金或资产是否列入符合规定的单位账簿。
三、检查内容及重点
“小金库”的稽核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四类:
(一)隐匿收入设立“小金库”
1、用主营业务收入设立“小金库”;
2、用其他收入设立“小金库”;
3、用资产清理、资产变现等营业外收入及投资收益设立“小金库”。
(二)虚列支出设立“小金库”
1、以假发票、假合同、假票据等手段骗取资金设立“小金库”;
2、虚列支出、管理费等套取资金设立“小金库”。
(三)转移资产设立“小金库”
(四)以其他形式设立“小金库”。
四、检查时限
本次自查的重点是2010年1月以来各项“小金库”收支金额,以及2009年底“小金库”资金滚存余额和形成的资产。对设立“小金库”数额较大或情节严重的,要求追溯到以前。
第二部分“小金库”专项治理稽核方案实施细则
为进一步规范公司财务管理稽核工作,实现财务管理稽核的 4
标准化、程序化,公司财务部编制了《小金库”专项治理稽核方案实施细则》。
第一章 银行账户管理
首先查看各单位是否按集团公司规定开设银行结算账户,是否存在规定外账户且资金结算业务频繁。其次查阅各单位所有银行账户信息,各开户银行对账单,银行存款日记账簿、银行余额调节表及相关凭证。
一、查阅被稽核单位基本账户开户信息详单,与银行账进行核对,检查是否存在账外账户形成的“小金库”。
二、重点抽查1月、6月、12月的银行对账单,同银行存款日记账进行核对,并核对银行余额调节表,查找是否有漏记和重复记账等问题。遇到银行对账单上一进一出且金额相同的经济事项时,先查阅银行存款日记账是否登记,是否存在收入不入账的问题。
二、若发现银行存款账面数与银行存款实际数额有差异或者银行对账单上的某笔业务与银行存款账不符时,应进一步追查原因。
第二章 出纳现金库及现金支出管理
一、盘点出纳员所保管的保险柜内库存现金,并与现金日记账进行核对,余额不符,应立即查明原因。
二、对于存放于保险柜内的存折、存单,不管是单位户还是
个人户,都要进行深入查证。特别注意有无自制内部收据,白条收取款项和其他款项。查看是否存在将一般个人户设臵为“小金库”的问题。
三、盘点时检查支票、支票存根的编号是否有断号的现象,若有应进一步追查原因。
四、抵顶库存现金的借条、有价证券、记事本等要与单位财务主要负责人核实,注意发现账外资金的证据。
五、实行现金库存限额管理制度,并严格执行。严格控制现金支出范围,重点关注超现金支付范围、业务较频繁且金额较大的事项。
第三章 假发票套现形成“小金库”管理
查阅年初工程计划明细表、在建工程明细账及支付各级政府财政规费等相关凭证。
一、核对工程计划明细表(后称计划表)与在建工程明细账,对于计划表上没有的工程项目入账要做进一步核实。
二、核对计划通知单、中标通知书、合同书、发票四项时间的连续性,若几项签署的时间在同一天或者前后顺序颠倒(先开发票后补合同等),则说明是后补程序,很可能是虚构业务支出或虚假费用支出,要延伸到对方单位函询往来资金的真实性。
三、重点抽查在建工程账,查看工程合同文件约定的付款比例及时间,若在合同约定日期前大额支付或提前大比例支付的要追查原因,且查看付款时是否附有建筑业专用发票等其他相关凭
据。
四、重点核查各级政府部门出具票据的合法性、真实性。查看各单位支付给各级政府部门的规范是否有用现金支付,即使通过银行转账支付,看是否将款项打入政府收入专户内。着重关注将财政规范打入政府部门指定的银行账户内或本部门经办人等个人账户行为。若存在以上行为极易产生套现而形成“小金库”。
第四章 隐匿收入设立“小金库”管理
一、了解被稽核单位销售流程,发票管理情况以及安全生产责任奖惩情况;
二、了解被稽核单位销售合同签订流程、管理情况以及主要的客户情况;
三、了解被稽核单位的应付账款及结算情况;
(一)销售收入管理
1、查阅被稽核单位收入明细账和成本明细账,掌握被查单位的收入和成本的总体情况。
2、查阅被稽核单位销售发票,检查是否连续编号,有无缺号,作废发票处理是否正确,必要时核对加计金额和该时段的销售收入是否一致。检查是否存在产品已销售,收入被截留到账外形成“小金库”。
3、采用抽查方式查阅业务部门销售台账,与对应的销售收入明细账进行核对,检查两者是否一致。检查是否存在产品已销售收入被截留到账外形成“小金库”。
4、查阅应收账款明细账,对长期挂账的应收账款追查源头,同时追查该客户和被查单位的所有资金往来明细,确认该应收账款的真实性。检查是否存在收到销售款不冲销应收账款,通过其他应付款或应付账款将收入转移到账外形成“小金库”。
(二)罚款收入管理
1、查阅营业外收入-罚没收入明细账及罚款收入凭证,追查至奖惩制度执行部门的罚款记录,核对凭证记录的罚款明细与执行部门的罚款记录是否一致。
2、查阅被稽核单位会议记录、单位保卫部门全年工作总结,检查是否有奖惩记录,询问相关人员了解奖惩制度的执行部门及执行力度,重点关注车队罚款情况,追查至财务凭证确认罚款是否全部计入财务账。
3、查阅奖惩制度执行部门的人事扣款明细,检查安全奖金扣发情况及安全员个人扣款情况,并追查至财务账,检查是否存在扣款被截留到执行部门形成部门收入的情况,并追查此项收入的去向。
4、查阅各部门人事管理档案,重点关注临时人员,对重复出现的人名进行重点关注,检查是否存在利用临时人员套取工资形成“小金库”的情况。
(三)保险代理返还、税收返还收入检查
查阅营业外收入明细账,询问财务相关人员是否与税务局签订税收返还协议或者是否通过了税务局的税收返还鉴定以及是
否存在保险代理返还,如果有返还检查返还收入是否全部计入收入。
第五章 原材料采购问题管理
一、查阅被稽核单位原材料明细账,了解其材料采购主要类别及供货商的基本情况。
二、查阅被稽核单位采购合同,分析同一材料不同供应方的采购单价,并与公司招标采购的招标价格进行对比,看是否存在较大差距,检查是否存在采购过程高价采购的现象。
三、查阅应付账款明细账,了解采购付款结算情况。检查采购付款较为频繁的合同供应方出具的票据,与付款凭证后的收款人进行核对,查看是否存在合同签订方、收款方、出票方三方不一致的现象,尤其对付款给个人账户的情况应给予高度重视,检查被查单位应付账款的真实性。
第六章 虚列成本费用转出资金设立“小金库”
一、实施分析性复核
复核成本费用金额的合理性,对两个间核算内容的一致性、金额的合理性进行复核,并在理解被稽核单位业务的基础上对任何明显的疏漏进行复核。
计算分析成本费用中各项目发生额及占成本费用总额的比率,将本期、上期成本费用各主要明细项目作比较分析,判断其变动的合理性。
将成本费用实际金额与预算金额进行比较。
比较本期各月份成本费用,对有重大波动和异常情况的项目应查明原因,必要时作适当处理。
二、检查管理费用的明细项目的设臵是否符合规定的核算内容与范围。检查销售费用各明细项目是否与被稽核单位销售商品和材料、提供劳务以及专设的销售机构发生的各种费用有关。
三、选择重要或异常的销售费用,检查销售费用各项目开支标准是否符合有关规定,开支内容是否与被稽核单位的产品销售或专设销售机构的经费有关,是否与相关合同的约定相符,计算是否正确,原始凭证是否合法,会计处理是否正确。
四、检查公司经费(包括行政管理部门职工工资及福利费、物料消耗、低值易耗品摊销、办公费和差旅费等)是否系经营管理中发生或是否应由公司统一负担,检查相关费用报销的内部管理办法,是否有合法原始凭证支持。
五、检查董事会费(包括董事会成员津贴、会议费和差旅费等),检查相关董事会及股东会决议,是否在合规范围内开支费用。
六、检查销售佣金和业务招待费等支出是否符合规定,审批手续是否健全,是否取得有效的原始凭证。
七、对大额的、异常的或虽然金额较小但频繁发生的费用支出采取抽查的手段,审查费用预算、审批会签单、合同、入出库手续、购物清单、发票等原始单据,检查各项支出事项是否在审
核报批的支出范围之内,是否使用正规的发票、收据。如有异常,盘查实际支出、账面列支数额与实物的单价、数额是否相符,看有无报支发票而无物资,有无以购代领虚列支出的情况。
第七章 使用“小金库”购买消费卡问题
对有疑点的资金往来,通过向当事人询问、延伸到对方单位核实或函询往来资金的真实性。其中需要特别注意审查白条抵库、大额和金额较整、有规律的支出,必要时延伸到关联单位,关注是否存在向关联方转移资金,将自身费用和工薪性支出在关联单位进行列支,对异常资金往来特别是关联单位、内部单位进行查询并延伸检查。
第八章 资产出租收入管理
一、了解企业内控制度,管理流程。
二、查阅固定资产盘点记录,明确固定资产使用情况,并做相关会计科目、原始合同检查。
(一)针对房屋出租收入
1、查阅固定资产盘点表,与固定资产管理部门沟通,了解固定资产使用情况。
实地到单位办公、住宿场所察看,关注是否存在闲臵固定资产,尤其是闲臵办公场所、闲臵生产设备等。了解单位内部有无房屋出租、酒店食堂对外营业或对外承包以及其他场所对外经营承包。
2、查阅固定资产租赁费收入明细账,查阅租赁合同,明确租赁合同是否正常执行,租赁收入是否全额入账。分析租赁收入科目,实地察看固定资产,向受租方或承包方了解租赁费或承包费缴纳情况、缴纳数额及出租承包合同。根据了解的情况检查其收入或承包费是否入账,若无人账,追查收入下落;并检查租赁费或承包费是否合理,不合理的追查原因。
(二)针对吊车、运输车出租收入
1、与运输队沟通,查阅车辆行驶里程,耗油量,计算每辆车百公里耗油量。针对耗油量较大车辆与司机沟通,并做重点检查。
2、与公司制度规定的油耗定额量作对比,耗油量超出此规定的车辆深入检查,询问管理人员具体情况。
3、查阅车辆管理部门记录在案的车辆行驶里程,与运输队车辆调度处汇总记录的车辆行驶里程作对比。差异较大者,深入检查。
(三)针对演出服租赁收入处理问题
1、询问公司工会或团委相关人员,确认公司当年是否有演出,属于义务演出还是有偿演出;如果是有偿演出,检查演出收入是否入账。
2、询问公司工会或团委相关人员,演出是否购臵新演出服及服饰情况等信息。检查库存演出服保管状况,明确演出服是否存在对外租赁或私自处理的情况。如有此类情况,检查相应财务
处理。
第九章 账外固定资产管理
一、针对车辆未入账事宜
(一)查阅固定资产(车辆)明细账。关注车辆数量、新旧程度等。加强与固定资产管理部门、财务部门的沟通,对资产进行观察,审查业务合同,对收集到的信息和财务部提供的信息进行比对。
(二)检查报销车辆保单、维修费等会计凭证及原始附件。重点核对是否存在车辆发生保费但未做固定资产核算的情况。审查维修费用和凭证后附的维修明细,并将附件上的车辆型号、车牌号码、维修时间与金额记录在案,要求被稽核单位出示车辆台账,核对是否存在未入账车辆。
二、针对账外房地产事宜
检查房产税科目,核对是否存在缴纳房产税而房地产未入账情况。
第十章 闲臵固定资产的处臵管理
一、检查当期固定资产清理科目;当期减少的固定资产情况。关注处臵当期闲臵固定资产是否入账。
二、检查“闲臵固定资产明细表”,关注闲臵固定资产处理是否按照制度执行,受益是否入账等情况。
第十一章 废旧物资收入管理
一、通过查阅单位领导班子的会议纪要、领导分工情况介绍、与主管领导业务访谈、结合资金往来的检查等程序,关注资产清理事件。
二、盘点清理固定资产和低值易耗品,并与单位固定资产账、固定资产登记簿、低值易耗品保管账等核对,检查其财产减少、损失、处理变卖情况,查明处理或变卖的财产收入有无入账,若无入账,则追查其下落。
三、查看全年现金账明细账,关注是否有“清理”、“变卖”等字眼的现金支出。
四、查看全年营业外收入科目明细账,关注是否有“清理”、“变卖”等字眼的现金收入。
五、查看全年营业外支出科目明细账,关注是否有“清理”、“变卖”等字眼的现金支出。
六、未使用完材料变现。
访谈材料管理人员,了解材料管理流程,并抽查某月材料领用单,使用单,核对账务,关注是否存在多余材料,查问剩余材料去向,查证是否存在私下变卖收入转入“小金库”。
七、将报废存货、处臵下脚废料、废旧包装物、残次品和边角废料收入款私设“小金库”。询问该类物资管理办法,领用退货记录,登记表等资料,以及变现收入管理。
第十二章 证券账户管理
结合银行账,检查每笔转入证券账户的资金是否均来自财务
账,从证券账户转出的每笔资金是否均已转入财务账;关注投资收益是否及时、足额的收回。
第十三章 工会、公积金管理中心及技协等单位收入支出管理
重点关注工会、公积金管理中心及技协的银行账户中是否有非正常的收支,如工会账户中核算的有房租收入,主业收入,而不单单是工会经费;是否包含非工会经费的对外投资,对外投资与主业是否有非公允的关联交易,关注公积金管理中心是否有违反公积金支出管理规定等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