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精品范文库 > 11号文库
手足口病疫情报告管理制度(范文模版)
编辑:悠然小筑 识别码:20-880968 11号文库 发布时间: 2024-01-21 12:25:42 来源:网络

第一篇:手足口病疫情报告管理制度(范文模版)

南塘中心卫生院手足口病疫情

报 告 管 理 制 度

202_年5月2日,卫生部决定将手足口病列为国家法定报告的丙类传染病,重要性在贯彻预防为主,防治结合,分类管理,依靠群众,在开展手足口病防治上作到有法可依,有章可循,工作规范化。为了有效预防和控制手足口病在我市发生与流行,确保广大人民身体健康和公共卫生安全,特制定本制度。

一、疫情报告必须依法进行。

二、疫情报告实行首诊医生和首次发现者负责制,谁首次发现谁必须在规定时限内向感染办报告。

三、诊治医师对报告卡填写必须认真、规范、全面,字迹清楚易认。填写内容必须真实、准确、详细(包括姓名、性别、年龄、职业、详细地址、发病日期、诊断日期、患儿家长姓名、联系电话、托幼机构名称等)。同时填写在传染病报告本上,并上报感染办。感染办上报分管领导和主要领导并签字后报请是防疫部门进一步核实。

四、分片管理人员应每日收集、核实当天收到的报告卡。谢时兵负责门诊,张爱珍负责感染一区,赵运风负责二区。

五、医院感染办负责传染病疫情网络直报,当接到疫情报告时,在规定时限内进行网上直报。

六、专职管理人员应每日上网审核当日所报我院上报传染病疫情的直报情况。发现异常情况立即向领导报告并提出初步处理意见。

七、如遇停电、线路或设备故障等意外情况当日不能上报疫情的,要通知分管领导和市防疫站网络直报办。并在意外因素解除后及时上报。

第二篇:手足口病疫情报告管理制度

南康市蓉江卫生院手足口病疫情

报 告 管 理 制 度

202_年5月2日,卫生部决定将手足口病列为国家法定报告的丙类传染病,重要性在贯彻预防为主,防治结合,分类管理,依靠群众,在开展手足口病防治上作到有法可依,有章可循,工作规范化。为了有效预防和控制手足口病在我市发生与流行,确保广大人民身体健康和公共卫生安全,特制定本制度。

一、疫情报告必须依法进行。

二、疫情报告实行首诊医生和首次发现者负责制,谁首次发现谁必须在规定时限内向感染办报告。

三、诊治医师对报告卡填写必须认真、规范、全面,字迹清楚易认。填写内容必须真实、准确、详细(包括姓名、性别、年龄、职业、详细地址、发病日期、诊断日期、患儿家长姓名、联系电话、托幼机构名称等)。同时填写在传染病报告本上,并上报感染办。感染办上报分管领导和主要领导并签字后报请是防疫部门进一步核实。

四、分片管理人员应每日收集、核实当天收到的报告卡。谢时兵负责门诊,张爱珍负责感染一区,赵运风负责二区。

五、医院感染办负责传染病疫情网络直报,当接到疫情报告时,在规定时限内进行网上直报。

六、专职管理人员应每日上网审核当日所报我院上报传染病疫情的直报情况。发现异常情况立即向领导报告并提出初步处理意见。

七、如遇停电、线路或设备故障等意外情况当日不能上报疫情的,要通知分管领导和市防疫站网络直报办。并在意外因素解除后及时上报。

第三篇:手足口病疫情的调查报告

**中心学校幼儿园一起手足口病暴发的调查报告

202_年11月6日上午9︰30,**中心接到**乡中心卫生院报告,**乡中心小学幼儿园有多名儿童手、口出现疱疹。为核实并查明流行原因,尽快控制疫情,在县卫生局领导的组织下,县疾控中心流调、检验人员和县医院感染科医师于10时前往**乡中心小学进行调查和处理,报告如下。

一、基本情况

**乡中心小学现有261名学生,其中幼儿园分三个班级,共65名学生,小班15人、中班25人、大班25人。

二、流行过程

首发患儿***,女,4岁,小班学生,10月29日因发热(体温39℃)、咽痛,到**村卫生室对症治疗,无外出史。小班幼儿***11月1日发病,5日到**市人民医院就诊,临床诊断手足口病。11月6日,***中心卫生院通过晨检,发现小班和中班有数名儿童手、足及口腔出现皮疹,至11月6日县医院感染科**医师临床诊断,共发病学生13例,其中小班9例,中班3例。

(一)发病时间分布 病例主要发生在11月1~ 6日。

日期 发病数 10.29 10.30 10.31 11.1 11.2 11.3 11.4 11.5 11.6 1 0

0

0

合计 13

(二)班级和年龄分布 13例病例集中分布在小班和中班,小班共15人,发病9人,发病率达60%。发病学生多为4周岁,其中3周岁2人,4周岁7人;中班共25人,发病4人,发病率16%,发病学生5周岁3人,4周岁1人。男女比例2.25︰1。具体年龄性别分布如下:

年龄(岁)

男 女 合计 1 1 2 5 3 8 3 0 3

合计 9 4 13

三、临床表现

患者以手、足部丘疹、水疱疹和疱疹性咽峡炎为主要临床表现,部分病例伴有发热、流涕、咳嗽、咽痛,均为门诊留观病例,无重症病例患者。

四、调查结论

根据患者临床表现和流行病学调查分析,基本判断是一起手足口病暴发。

五、实验室检查

县疾控中心对其中9位现症患者采集了咽拭子送市疾控中心检验室进行病毒学分型,样本在等待检测中。

六、控制措施 针对以上情况,县疾控中心向**乡中心学校和卫生院提出以下疫情控制措施:

1、对小班和中班采取停课措施。

2、幼儿园需加强管理,进一步落实消毒制度,对教室、桌面以及玩具等的消毒。

3、教室等公共场所每天经常性地开窗通风,保持幼儿园空气质量清新。

4、落实晨检制度,加强晨检管理,重点检查幼儿有无手、足皮疹和发热,加强缺勤儿童的追踪。

5、发现幼儿发热或出疹等可疑症状,立即对患儿进行隔离,及时通知家长带幼儿到县人民医院确诊。

6、督促疑似或确诊病儿在家隔离治疗,痊愈后,凭医院痊愈证明方可返园。

7、加强对学生家长手足口病防治知识的宣传。

8、卫生院负责居家治疗的手足口病患儿的随访工作,指导居家治疗患儿的家长或监护人密切关注患儿的病情变化。

**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二〇一二年十一月七日(疫情调查处置人员:***、***、***、***)

第四篇:手足口病疫情及防控

手足口病防治知识

手足口病:是由肠道病毒引起的传染病,多发生于5岁以下儿童,可引起手、足、口腔等部位的疱疹,少数患儿可引起心肌炎、肺水肿、无菌性脑膜脑炎等并发症。

引发手足口病的肠道病毒有20多种,其中以柯萨奇病毒A16型(Cox A16)和肠道病毒71型(EV 71)最为常见

传播渠道(全方位传播)

1.人群密切接触传播。通过被病毒污染的手巾、毛巾、手绢等物品。2.患者分泌物(飞沫)传播。(呼吸道传播)。3.饮用或食用被患病者污染过的水和食物。4.带有病毒之苍蝇叮爬过的食物。

流行环节及流行特征

发病以5岁以下儿童为主,以散居儿童发病占多数,实验室确诊的病例大多数肠道病毒71型(EV 71),流行期间,患者是主要传染源。健康带毒者和轻型散发病例是主要传染源临床特征

手足口病常常表现为: 患儿口腔粘膜、手、足心、肘、膝、臀部等部位,出现小米粒或绿豆大小、周围发红的灰白色小疱疹或红色丘疹,重疹患儿可引起心肌炎、肺水肿、脑膜脑炎等系列症状---重症手足口

并发症

手足口病表现在皮肤和口腔上,但病毒会侵犯心、脑、肺等重要器官

1、病毒性心肌炎 :四肢发凉,指发绀、心率增快,脉弱,血压下降。

2、无菌性脑膜炎 :嗜睡、头痛、呕吐、谵妄甚至昏迷。3呼吸系统表现:呼吸困难,口唇紫绀,肺部可闻及湿啰音。

诊疗

一般病例(仅有皮疹或发热症状),对症处理,返家隔离休息,社区医生定期访视。本病如无并发症,预后一般良好,多在一周内痊愈

死亡及重症病例(高热不退,出现肺炎、脑炎、心衰、呼吸衰竭等症状),及时报告卫生局和疾控中心,同时做流行病学个案调查,及时采集标本送检。

预防原则

手足口病对婴幼儿普遍易感。大多数病例症状轻微,主要表现为发热和手、足、口腔等部位的皮疹或疱疹等特征,多数患者可以自愈。

手足口病传播途径多,婴幼儿和儿童普遍易感。做好儿童个人、家庭和托幼机构的卫生是预防本病染的关键

一、个人预防措施

1.勤洗手:饭前便后、外出后要用肥皂或洗手液等给儿童洗手,避免接触患病儿童; 2.妥善处理粪便,妥善处理污物; 3.婴幼儿使用的奶瓶、奶嘴使用前后应充分清洗,消毒;

4.本病流行期间不宜带儿童到人群聚集、空气流通差的公共场所; 5.儿童出现相关症状要及时到医疗机构就诊。居家治疗的儿童,不要接触其他儿童,父母要及时对患儿的衣物进行晾晒或消毒,对患儿粪便及时进行消毒处理;轻症患儿不必住院,宜居家治疗、休息,以减少交叉感染。

第五篇:学校预防手足口病疫情报告制度

学校预防手足口病疫情报告制度、预防手足口病疫情坚持二十四小时值班制度,发现疫情 随时联系、上报。、落实晨检制度。各班主任坚持每天早晨(第一节课课前 5 - 10 分钟)对各班学生逐人晨检,发现疑似病人及时报告。、班主任认真落实疫情报告制度,无疫情实行零报告。认 真填写《因病缺勤及病因排查

记录》,每天下午 4 : 00 之前把各班学生情况报告办公室 主任。、值日教师对教室、厕所及其他公共场所进行每天一次的 消毒。、学校预防手足口病工作领导小组,副组长应认真督查各 班级疫情预防落实情况,各班班主任为班级第一责任人,对 落实不力,报告不及时的,追究相关责任。、认真做好各项记录,存档备案。

手足口病疫情报告管理制度(范文模版)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