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精品范文库 > 11号文库
上海将建立高校智库推进体系 已建13个高校智库
编辑:雨雪飘飘 识别码:20-1172743 11号文库 发布时间: 2024-10-13 12:59:26 来源:网络

第一篇:上海将建立高校智库推进体系 已建13个高校智库

上海将建立高校智库推进体系 已建13个高校智库

202_年11月15日 20:50 来源:中国新闻网

0

参与互动(0)

中新网上海11月15日电(记者 陈静)上海市教委今日披露,今年年初启动了第一轮“上海高校智库”建设以来,截至目前已经支持设立了13个高校智库、5个培育智库。今后,上海将建立高校智库推进工作体系;建立区域特色的“旋转门”制度。

15日,上海高校新型智库建设工作推进会举行,授牌成立了“中国高校智库论坛秘书处”,上海市教委与上海社科院、上海市政府发展研究中心等多家单位交换了共同推进上海高校新型智库建设的合作协议。

据介绍,上海市教委在今年年初启动了第一轮“上海高校智库”建设,致力建设一批国内一流、具有国际影响力的专业型智库,目前已经支持设立了13个高校智库、5个培育智库。与高级战略研究中心相比,上海高校智库研究的领域更为聚焦,研究的问题更为深入。据知,第二批上海高校智库的申报和建设即将启动。

今后,上海将建立高校智库推进工作体系;建立区域特色的“旋转门”制度。据悉,上海市教委将有计划地推荐全市高校智库的核心专家到政府部门和国际组织挂职任职,并提供相应的经费支持和服务保障。同时,聘请有较高理论素养的党政、企事业单位领导干部参与高校智库的研究工作;创设灵活的用人制度和优厚的工作条件,吸引国内外高校、社会和政府的一流政策研究人才到上海高校智库从事专兼职研究。

上海市教委还将搭建上海高校智库的成果推介平台。据介绍,相关部门将增强上海高校智库在相关领域的“话语权”;围绕国内外重大热点问题,每年举办“国际智库高端论坛”,打造上海高校智库与国内外高端智库的交流对话平台,打造高端引领、集中发布、影响广泛的上海高校智库成果发布品牌,不断提升上海高校智库的影响力和公信力。

第二篇:云南高校智库建设实施方案---东北师范大学

吉林省高校新型智库建设实施方案

为贯彻落实《教育部关于印发中国特色新型高校智库建设推进计划的通知》(教社科〔202_〕1号)精神,进一步提升吉林省高校人文社会科学学科围绕国家(区域)发展战略中的热点难点问题开展决策咨询研究、服务政府和社会需要的能力,实现高等教育强省战略任务,省教育厅决定启动实施高校新型智库建设工作,具体实施方案如下:

一、指导思想

围绕国家和吉林省的战略需求,聚焦国家或区域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党的建设和国际关系中的重大问题,以及与人民群众切身利益密切相关的实际问题进行高层次的应用对策研究和战略咨询,更好地服务于党和政府的决策,提升高校的自主创新能力和社会影响力,促进高校学科建设水平和创新人才培养能力提高,增强吉林省高校在国家或区域发展中的贡献度。

二、建设目标和定位

新型智库依托高校各方面高层次人才集中、各学科协同创新思想集聚及对国情和世界理解视域广阔等丰厚的资源和优势,充分发挥各类研究机构、中心和基地的功能作用,以人才建设为中心,组建专业团队,围绕国家和吉林省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大问题,开展咨政建言、理论创新、舆论引导、社会服务、公共外交的职责,为政府提供专业客观、具有前瞻性的政策建议。

高校新型智库是对人文社科团队建设的进一步提升,与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和“202_协同创新中心”培育建设相辅相成。吉林特色新型高校智库建设计划自202_年开始启动,结合我省协同创新中心和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完善总体布局,提升人文社科学科的社会服务能力,首批计划遴选10个左右高校智库进行支持。通过持续不断的建设,实现以下目标:

(一)建成支撑国家和区域发展的新型智库。

建设具有中国特色、吉林风格的高校新型智库,使之成为改革发展决策的建言者、社会舆论和民意的引导者,成为在国际、国内有一定影响的重要思想库和创新源。

(二)建成高水平国际化学术交流与合作平台。

加快推进高校新型智库平台国际化进程,打造省属高校与国外著名高校国际合作交流的新平台,全面提升我省高等教育的国际化水平。

(三)建立健全支撑党委政府决策的咨政平台和决策咨询制度。

完善咨询研究成果传播推广机制,着力构建咨询研究成果的生产、发布和应用转化机制,使之成为党委政府决策部门可信任可依赖的咨政服务平台。

(四)建成高端应用型人才集聚的高地。

通过建立以服务国家或区域发展为导向、以实质贡献为标准的评价和激励机制,激发优秀人才参与决策咨询的能力和活力,实现高水平应用型人才的有效集聚,打造高校一流人才集聚的高地。

三、申报和遴选

(一)申报条件

现有省级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均可申报智库。鼓励高校牵头,协同相关科研单位、政府部门、社会团体等共同联合组建智库,广泛聚集各类智慧要素和创新要素,提升智库建设的实践性、创新性和应用性。

(二)遴选程序

1.符合条件高校按照申请条件组织申报,根据实施方案要求填写《吉林省高校新型智库建设申报书》报送省教育厅。

2.省教育厅组织专家进行评审,依据专家建议,比照学校申报智库的建设任务和预期绩效,择优支持。

四、建设任务

(一)学校要为智库提供专门的场地和设备,设立专门的管理机构和人员,建立实体化管理体制,负责智库的网站、信息库等建设和日常管理,为参与智库研究的专家提供良好的工作保障和服务支撑系统。

(二)探索建立围绕任务和项目要求的人才柔性流动运行机制,实现人才在政府、企业、高校智库之间的有序流动。

鼓励高校教师到政府挂职或各类研究机构全职从事咨询研究工作。加强智库中青年人才的发掘和培养。建立吸引和集聚国内外一流人才的政策环境和管理模式,吸引高层次专家“驻库”研究。

(三)强化数据库、资料库和网站的建设,鼓励与政府、行业等相关部门共同分享数据资料,加强基于数据分析的研究咨询能力。

(四)通过定期举办有影响的高端论坛,帮助研究人员培养问题敏感性,建立与政策制定者、媒体和社会精英等良好沟通的渠道。

(五)定期通过论坛、论文、出版物、权威性研究报告、咨询报告等方式来公布成果,并加强对外宣传;

建立信息快速通报和发布机制,增强“话语权”。

(六)建立高校、社会和政府等多方投入的模式,鼓励社会资金以公益方式投入。

(七)健全成果评价机制,完善以贡献和质量为导向的绩效评估办法;

建立以政府、行业、企业、社会等用户为主的评价机制;鼓励教师从事智库咨询工作,保证高校智库咨询工作发展的可持续。

(八)吸引国内外一流专家学者参与研究,加强与国外相关智库的实质性合作,形成国际研究和交流网络,加快智库建设的国际化发展进程。

(九)加强学科交叉研究,推动依托学科、新兴学科和学科群的发展。

五、建设周期和经费

立项支持的智库建设周期为三年。建设经费由多方投入,主要争取省财政予以建设经费支持,同时由智库积极吸引社会资本的投入,智库依托高校要求投入一定的经费支持。

六、考核评估验收

高校新型智库实行绩效考核,并根据绩效考核的结果确定是否继续建设。主要考核评估指标围绕成果发表水平、咨询报告采纳件数、成果转化率及队伍建设、社会影响力等方面进行,侧重考察研究成果对实际决策和社会生活的影响力,特别突出质量和绩效导向,切实激励学者潜心于决策研究。

立项建设的高校新型智库,要编制3年发展规划,定期向省教育厅报送任务工作完成情况,每年要提供一定数量的相关领域政策咨询报告,并被省委、省政府或相关职能部门采纳,省教育厅根据备案的发展规划进行不定期抽查和考核,在建设末期组织专家对智库进行验收认定。为支持认定挂牌智库持续发展、做优做强,对科研成果(咨询报告)能够对政府决策产生重大影响的智库给予后期奖励和项目优先支持。

第三篇:孟子智库

孟子智库“企业管理与领导力”高研班

学制:一年。

每月末学习两天,全年12期,每次安排导师团4位专家主讲。全年安排50位导师及专家学术委员会专家主讲。学习方式:课堂教学及游学方式。学习地点:国家行政学院及学员企业。学员企业学习结束:授予:“智库产学研基地”;颁发结业证书;获智库特别顾问单位资格。开学日期:按有关部门要求,开班时间改为202_年10月28-29日。期间,会开设一对一和一对众咨询公开课,详情大家请关注微信智库动态信息。

学习内容与教学安排

资源+资本+管理的复合式学习方式;实战+操作的企业案例解析,专家顾问+企业家的交流互动平台。

课程讲授

实战型企业专家授课,共十二次课程,每月一次课,每次课为周末 2 个整天,每次课由相关专家主讲,十二次课程涵盖中国企业成长的各个主题,涵盖一个杰出企业家所需具备的知识与思维。

课程的现场授课,严格考核。授课对学员企业的员工进行远程视频直播,员工可以通过视频投影实现集体同步学习。

每讲授一个核心课程的专业主题,专家应学员的要求,安 排专业对口专属咨询,就学员企业在该专业领域的问题、困惑 和解决方案,进行诊断和讨论,探讨解决思路。

学费支付:原则一次支付也可分期支付,全年24万元,开班前支付(不含吃住,交通费)。高研班主办:中孟智库(北京)顾问有限公司。本期班主任:侯民先司令,班务:宋杰、刘青、王丹。联系方式:***、***、***、孟子智库(中孟智库)高研班授课导师团及专家学术委员会专家部分名单(部分将微调)

1·孟

春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宏观部 副部长 2·陈

鸿 国务院国资委规划局 局长

3·黄阳发 国家发改委项目审批中心 副主任

4·吴胜军 中国农业科学院科技成果转化局 副局长 5·王小广 国家行政学院决策咨询部 副主任

6·刘兴仁 将军 中央军委军民融合发展战略专家

7·陈祥福 中国建筑总公司 总工 院士 8·李志民 教育部科技发展中心 主任

9·全

宝 国家审计署药品食品审计局 副局长 10·方 明 住建部中国规划设计院 院长 11·戴荣里 中铁建集团党委宣传部 副部长 12·王

键 中国社科院研究员 13·曹长发 公安部办公厅 司长

14·王胜利 国务院办公厅行政司原常务副司长 15·赵晋华 中国铁建股份公司总经济师 16·孟祥青 国防大学战略研究所 所长 教授 17·陈炳才 国家行政学院进修部 副主任 18·孟凡奎 中联部副司长

19·孙振同 新疆兵团党委原副秘书长 20·孙

魁 甘肃总队原副司令

21·孔凡军 原总参政治部 研究室主任 22·李哲训 森林武警新疆总队原政委 23·何济洲

海关总署政治部 副主任 24·马文海 空军

创新理论研究中心主任 25·李卫星 解放军报社 理论部 主任 26·张大宁 广西边防总队 原司令 27·白立新 教授

28·段重高 中国医科院微循环所 研究员 29·费

远 局长 中纪委

30·陈安国 国家行政学院 副巡视员 教授 31·王君琦 国家行政学院决策咨询部 32·张洪运 将军 山东武警总队 原政委 33.刘玉兰 科技部 原副司长 34.权圣德 海军基础设施建设局 35.马胜昌 河北省高法研究室主任 36.孟繁浩 河北省高检原副检察长 37.李宪斌 中国农资公司党委书记

38·孟凡志 中国林业环境促进会 会长

博导 39·王金华博士

国家 发改委投资所 40·姚庆海 中国保险学会会长

41·范明志 青海高法 副院长

博士后导师 42.隋坚利 将军 公安部消防局 43.于新年

局长

最高法办公厅 44.刘鹏程 中国地质大学 博导 45.朱洪武 海南旅游发展委主任 46.孟凡业 中国农业银行

47·陈瑞清 内蒙古人大原常务副主任 48·高贵凡 中国疾控中心 书记 49.柯尊全 司长 新闻出版社总署 50.黄江平公安部

原副局长 51.蒋

宁 副司长

住建部 52.闫光锋 司长 林业部

53·王兆勤 中航工业审计局副局长 54.张

凡 中宣部新闻局原局长 55·张玉柱 中国农大

56·钱宽祥 中央军委办公厅 57.赵秀松 原国防部长耿飚秘书

58·尚宝田 通用集团地产书记 59.胡

敏 国家行政学院 研究员 60·郭庆良 司法部办公厅原主任 62·赵博文 主任

北京市纪委 63·胡奉环 主任 阜外医院

64·石永忠 贵州省住建厅 纪委书记

65·郭

青 中国工商旅行信贷部

黔南州常委副州长 66·刘晓萍 中航规划研究总院 部长 67·孙继昌 中国水利工程协会

会长 68·江力平司长 人社部 69·李怀义 教授

中央党校

70·荣

亮 人社部公务员司 司长 71·陈达时 司长

国家审计署 72·宋民宝 国土部监察局副局长 73·武

斌 司长

海关总署监察司 74·孟庆学 交通部研究室 75·杨新法 局长 国家电网

76·王永宁 中国航空规划院民航六院 院长 77·周玉泉 广东省工商联 副主席 78·安启雷

局长 人民银行 79·刘家富 教育部办公厅原主任 80、傅西路 中央办公厅秘书局原局长 81、张常书 中国证监会副局长

82、邵景均,中纪委研究室原主任。

83.程湘清,全国人大研究室原主任。

84.杨晓玲 北京大学国家竞争力研究院金融所 所长

85.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人民大学部分教授。

报名接龙:

1、靳如一,总经理,临沂商城控股集团有限公司;

2、范永胜,董事长,临沂商城电商创业园管理有限公司; 3.张立强 总裁 北京爱瑞科信科技有限公司

4.姚金良,嘉美国际北京细胞医学科学研究院,院长。5.何水茂 董事长 湖北大好河山农业开发有限公司 6.王冠超 总经理

中益泰宁健康管理有限公司 7.李 军

董事长 灵川县崖湖建材有限责任公司 8.曹

知代科技发展(北京)有限公司 法人 总经理 9.夏芳蕾,董事长

山东黄河三角洲慢城国际开发有限公司 10.沈永祥,董事长

昆明中天宏能商品混凝土有限公司

11.李

总经理

新疆信实招标有限公司。12.张松 总经理

山西省工业设备安装集团有限公司

13.宁夏沁荣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营销中心

马泽成 总经理

14.马汇丰 董事长 苏州金亿通资产管理有限公司 15.元顺忠

董事长

洛阳大头兵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16.王东亮

董事长

山东鲁豫防水 17.冯

广

董事长

广东广行集团 18.廖宝和

经理 山西中闽建筑公司 19.杜建芳 董事长

中能华源工程有限公司

20.赵在波

经理

山东天一建设钢结构有限公司

21.吕晓峰

董事长

新疆通蕴农林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22.罗 朔

总经理

宁夏荣宝清真食品有限公司

第四篇:广东特色新型高校智库建设实施方案

广东省特色新型高校智库建设实施方案

(征求意见稿)

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深入贯彻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和“四个全面”战略部署,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的意见》,教育部《中国特色新型高校智库建设推进计划》要求,推动广东特色新型高校智库建设,提高广东高校服务国家和广东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和水平,特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围绕国家和广东省的战略需求,聚焦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和党的建设以及国际关系中的重大问题进行高层次的应用对策研究和战略咨询。以服务党和政府决策为宗旨,以政策研究咨询为主攻方向,以完善组织形式和管理方式为重点,以改革创新为动力,坚持党的领导,把握正确导向,建成体现广东特色、广东风格、广东气派的特色新型高校智库体系,提升高校的科学研究能力、创新人才培养能力和社会影响力,更好地服务党和国家工作大局,增强广东省高校在国家和区域发展中的贡献度。

二、建设目标

— 3 — 高校新型智库建设是广东省高校服务国家和区域发展的重要机遇,是提升广东省高等教育质量的重要机遇,是推动广东省哲学社会科学整体进步和发展的重要机遇。

充分发挥广东高校人才密集、学科齐全、科研突出和文化积淀的独特优势,立足广东改革开放实践,将广东高校特色新型智库建设成为全面推进小康社会建设,增强国家软实力,提高党和国家、广东省委省政府决策科学化水平,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理论高地、政策外脑、人才中心、舆论风向标和公共外交平台。

创新组织形式,整合优质资源,切实加强智库研究的战略性、前瞻性、全局性、时效性,构建层次分明、结构合理的广东高校特色新型智库(岭南智库)体系,整体提升高校智库社会服务能力和水平。通过一段时间的培育、建设,力争1-2个高校智库进入国家级高端智库体系,建设一批国内知名,特色突出的省级特色新型智库。

三、功能定位

围绕国家重大战略问题和广东“三个定位,两个率先”的战略要求,聚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创新、理论创新和制度创新等重点领域,立足广东高校优势学科领域,建设一批面向国家、省和地方等不同范围、不同行业领域的高校智库。

(一)面向国家需求的高端智库。依托广东高校协同创新中心和高层次研究机构,围绕事关党和国家长远发展的重大理论和 — 4 — 现实问题开展多学科综合研究,做到追本溯源、预测走势、在纷繁现象中条分缕析,为国家重大决策提供政策策划、咨询协调、民意调查等方面的重要智力保障;发挥广东作为改革开放前沿阵地和毗邻港澳的区位优势,及时根据广东改革开放实践中发现的新问题开展理论研究和对策研究,总结、推广广东经验。

(二)面向广东省需求的高端智库。立足省级文科基地和各类研究中心,以服务广东省委、省政府决策为目标,围绕省委、省政府中心工作,针对事关广东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开展研究工作,将智库建设成为省委、省政府重大决策必不可少、在国内外具有良好学术声誉、对社会各界具有广泛影响力的专业化智库,显著提升为省委、省政府决策咨询服务的质量和水平。

(三)面向区域需求的高端智库。依托高校和地方政府,围绕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和行业产业转型升级等重大需求开展研究工作,为地方政府和行业产业提供战略咨询服务,提升地方政府决策咨询能力和水平,推动区域产业结构调整和新型产业发展,推动区域经济社会发展。

四、主要任务

充分发挥高校作为新型特色智库建设的主体作用,统筹协调,重点开展以下八个方面的建设任务:

(一)围绕国家和广东发展的重大战略和现实问题,积极开展预测性、前瞻性研究,组织跨学科综合研究,提出实用、管用

— 5 — 的资政建议。积极开展政策研究、决策咨询评估、政策解读等工作。接受国家和省委、省政府及有关部门的委托,开展专题研究与调研活动,为政府提供决策服务。

(二)强化专题数据库、资料库和网站的建设。加强研究数据、信息的收集、整理,形成社会调查、统计分析、案例集成等专题数据库和资料库。加强模拟仿真、实验计算研究等手段的运用,推进研究方法、政策分析工具和技术手段创新,不断提升基于数据分析的研究咨询能力。积极搭建与政府、行业等相关部门互联互通的信息共享平台,共享数据和信息。

(三)定期通过论坛、论文、出版物、权威性研究报告等方式来公布成果。定期举办有影响的高端论坛,建立与政策制定者、媒体和社会精英等良好沟通的渠道。每年撰写2-3个热点问题研究报告,定期发布智库研究领域的研究报告和各类专项研究报告,定期或不定期向各部门报送相关研究资料。建立信息快速通报和发布机制,增强在优势领域中的“话语权”。

(四)构筑智库人才高地,汇聚、培养一批高层次智库专家。探索建立围绕任务和项目要求的人才柔性流动运行机制,通过设立特聘岗位、兼职岗位,采用协议工资制或年薪制等方式,吸引政府、高校、研究机构和企业的高层次专家和优秀咨询研究人员“驻会”研究,形成吸引和集聚国内外一流人才的政策环境和管理模式。通过挂职锻炼、定向培养、跨学科培训等形式,加快智库中青年人才的发掘和培养。积极创造条件,推荐高校智库人才到 — 6 — 党政部门挂职。

(五)探索建立决策咨询成果的评价机制。完善分类评价机制,形成以质量创新和实际贡献为导向的绩效评价办法,构建用户评价、同行评价、社会评价相结合的评价机制。探索建立智库人才聘用、职称、薪酬等管理制度,充分调动教师从事智库咨询工作的积极性,保证高校智库咨询工作发展的可持续。

(六)建设国际化学术交流与合作平台。加强与境外相关智库的实质性合作,吸引国内外一流专家学者参与研究,形成国际研究和交流网络,加快智库建设的国际化发展进程。有条件的智库可建立海外学术研究中心,参与和设立国际学术组织,举办创办高端国际学术会议,加强在全球战略层面上的对话。

(七)建立有保障、可持续的资金筹集机制和科学合理的资金使用机制。高校每年提供不低于50万元的运行资金保障,积极吸引相关部门或相关行业、社会资金的投入,建立起学校、社会和政府等多方投入的模式。完善经费使用机制,规范经费管理,加大人力资本投入,实行绩效奖励。

(八)以智库建设为载体,加强学科交叉研究,形成学科发展新的增长点,推动依托学科和新兴学科的发展。重视科学研究和社会调查等实践活动对人才培养的支撑,推动复合型创新性人才的培养。开展多层次、多形式的专项培训与专业教育项目,承担相关领域的人才培养和储备工作。

五、重点领域

— 7 — 广东高校智库应围绕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提高国家软实力的总目标,结合广东高校优势和特色,着重在党的建设、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和外交与国际问题、“一国两制”实践与推进祖国统一等领域取得重大突破。

(一)党的建设:围绕全面推进从严治党,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等重大问题,发展党的理论体系等重点领域。

(二)经济建设:围绕广东省改革开放先行先试的实践,在产业转型升级、创新驱动战略、自贸区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金融创新等重点领域。

(三)政治建设:围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依法治国等重大问题,重点推进发展人民民主、行政体制改革、公共治理创新、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完善、司法体制改革、民族与宗教问题等重点领域研究。

(四)文化建设。围绕提升国家软实力、深化文化体制改革等重大问题,重点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创新、文化产业发展、中国文化“走出去”等重点领域研究。

(五)社会建设。围绕民生保障与改善、社会体制改革等重大问题,重点推进教育现代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人口发展战略、收入分配改革、社会保障体系、创新社会治理体制等重点领 — 8 — 域研究。

(六)生态文明建设。围绕国家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中的重大问题,重点推进国土开发、节能减排、发展低碳经济、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环境保护等重点领域研究。

(七)外交与国际问题。围绕维护国家主权与安全、促进世界和平发展等重大问题,重点推进东盟研究、周边外交、海上丝绸之路沿线国家区域国别研究、全球治理、公共外交等重点领域研究。

(八)港澳问题。充分发挥广东毗邻港澳的区位优势,围绕“一国两制”的理论与实践、港澳问题等等重点领域研究。

六、建设方式

(一)培育组建

立足本校的学科特色和人才优势,围绕国家重大战略问题和广东“三个定位,两个率先”的战略要求,遴选一批符合国家和广东发展需求、具备良好基础和发展潜力的研究机构进行重点培育。高校要重点引导各类校级智库围绕八个方面的建设任务,组建专业团队,建设专题数据库,加强内涵建设,聚焦国家和广东省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大问题进行长期跟踪研究,为政府决策及时提出相关对策建议。

各高校要为智库提供专门的场地、设备和专项经费,设立专门的管理机构和人员,建立实体化管理体制,提供智库的网站、信息库等建设和日常管理服务,赋予智库在组织管理、人员评聘、— 9 — 科研活动安排等方面更大的自主权,为智库建设提供良好的保障和服务支撑系统。

(二)组织认定

经培育一年以上的高校校级智库,学校培育建设措施到位,在智库所涉领域已有良好的团队和成果积累,形成较强的社会影响力,可提出申请,经省教育厅评估后认定为“广东省高校特色新型智库”,纳入省教育厅省级重点平台序列管理。

广东省特色新型高校智库认定的基本标准为:(1)该智库是遵守国家法律法规、相对稳定、运作规范的实体性研究机构,有协同创新中心、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哲学社会科学重点实验室等省级重点研究平台或校级重点研究机构为支撑;(2)有特色鲜明、长期关注的决策咨询研究领域,在该领域有具较大影响的研究成果和决策咨询报告;(3)有在国内外知名度高、影响力大的专业代表性人物和结构合理,相对稳定的专职研究人员队伍;(4)具有良好的资金筹集和汇聚资源的能力;(5)与国内高校及智库研究机构建立多层次的学术交流平台,具备畅通的成果转化渠道;(6)有功能完备的信息采集分析系统及专业化的数据库支撑平台;(7)有健全的治理结构及组织章程;(8)与国外知名高校、研究机构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具备开展国际合作交流的良好条件和畅通渠道等;(9)有明确的决策咨询服务对口党政部门,获得了对口部门的项目和经费支持,与对口部门建立了长期合作或共建关系,决策咨询成果已转化为对口部门的政策或文 — 10 — 件,成为对口部门决策的重要支撑;(10)学校提供的场地、设备和专项经费等保障条件到位,服务支撑系统完善,在研究生招生、博士后选聘、经费投入、项目支持等方面给予智库建设重点倾斜,并积极支持智库在组织管理、人员评聘、科研活动安排、国际交流与合作等方面先行先试进行改革。

(三)考核评估

广东高校智库建设实行竞争入选、定期评估、不合格淘汰的动态管理机制。高校要根据智库建设任务和要求对智库建设进行检查和考核,督促智库按照建设目标和任务开展工作。各智库根据各自建设目标和任务每年定期向省教育厅及依托单位科研管理部门报送调研报告,调研报告由省教育厅以“成果要报”等方式统一报送省委、省政府及其他相关单位。

智库建设每四年为一个周期,建设期满后由省教育厅组织专家对智库建设进行考核评估。评估优秀的省级智库在高等教育“创新强校工程”考核中给予奖励;评估检查结果不合格的省级智库予以限期责令整改,整改不合格者取消认定资格。

第五篇:中国教育智库网

中国教育智库网

罗夫运,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未来学校实验室副主任、北京教育信息化产业联盟副理事长。本文根据演讲者在第二届中国教育行业投资与创新研讨会发言内容整理而成。21世纪是一个变革迅猛的时代,社会发展对人的素养、技能提出了诸多全新要求,教育从理念到方式都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科学探究持续刷新我们对世界的认知,知识加速折旧,知识结构变得比知识本身更重要。机器人、人工智能、3D打印、工业4.0颠覆着旧有的生产方式,互联网重新塑造着我们的生活方式,全球化改变着我们与世界的关系。未来需要什么样的人?什么样的人能跟上发展的步伐?什么是未来的合格公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从全球公民的角度出发,提出全球公民教育的核心能力包括:知识和理解技能认知技能非认知技能行动能力世界经合组织OECD教育政策特别顾问安德烈亚斯?施莱歇尔教授在梳理各国基础教育创新政策后指出:21世纪所必须习得的技能,涵盖了知识、技能、个人品性三方面的交集。具体而言,主要包括创造力、批判性思维、问题解决、创新、协作、数据搜集与沟通等等。欧洲议会和欧盟教育理事会通过的《终身学习关键能力——欧洲参照框架》指出,基础教育阶段要培养的学生的能力包括:母语交流能力外语交流能力数学能力及科学和技术基本能力数字化能力学会学习能力社会和公民能力首创精神和创业能力文化意识和表达能力以此为核心,培养素质全面的合格公民。世界教育创新峰会(WISE)的《面向未来:21世纪核心素养教育的全球经验》中提到,最受各经济体和国际组织重视的七大素养:沟通与合作、创造性与问题解决、信息素养、自我认识与自我调控、批判性思维、学会学习与终身学习、公民责任与社会参与。世界教育创新峰会(WISE)“202_年的学校”调查报告显示:教师、讲座或强制课程将被淘汰,今后传统实体学校不再是学生接受理论知识的地方,相反,它成为一种社交环境,学生在这里接受引导,与同学互动,获得各种能力,以更好地适应未来职业生涯。各国的探索美国创立的世界第一所未来学校:美国创立了创建了世界上第一所以“未来学校(The School of the Future)”命名的学校。该校202_年筹建,202_年建成,是全球第一所将创新教学方法和当今最先进的技术融合在一起的学校。新加坡的未来学校计划:202_年,新加坡教育部选出首批5所“未来学校”开始试点实施,随后逐步挑选其他学校,最终完成在202_年拥有15所“未来学校”的计划。这些学校作为教育在信息技术应用、课程和教学等方面的创新示范窗口,纷纷对未来教育模式展开了各具特色的实践探索,以满足不同学习者的个性化学习。欧盟的未来学校实验室:欧洲学校联盟202_年1月在布鲁塞尔成立了未来教室实验室(The Future Classroom Lab, FCL)创新项目。该项目是为了支持教与学的方式变革,呈现可以如何重新组织传统的教室和其它学习空间。其主要功能包括:为欧盟30个国家教育部长的信息技术决策者提供决策依据;展示未来教室教与学的技术和方法;提供培训、教师持续专业发展课程等。俄罗斯的教育“未来项目”:202_年,以实现中小学教育现代化为目标,启动了教育“未来项目”。该项目实施的目的是改变中小学校机制,而非具体某一所和某一部分学校。芬兰的FINNABLE2020项目:该项目是由芬兰科技部、地方政府和相关基金会和企业组织资助的。该项目旨在促进建立能够打破传统时间、地点和人员限制的创新性学习生态系统,在芬兰国内及国际范围内推动更具合作性的、基于ICT技术的21世纪新学习环境的研究和创设工作。项目组织方通过与研究者、实践者、公司企业及社会公共部门开展广泛合作,促进和提升学校教育人员的专业能力,从而使他们更好地将学生培养成为积极主动的、善于沟通合作的、具备科技素养的、具有终身学习能力的21世纪的合格公民。德国的“MINT创造未来”项目:德国在“MINT创造未来”联盟框架下设立了“MINT友好学校”的学校评选项目。该项目旨在通过评选活动和标杆学校的榜样效应鼓励学校促进数学、信息、科学和技术专业的教育教学,培养学生对于这些专业领域知识和职业前景的兴趣,提升教学质量,在学校中营造促进MINT学习的良好氛围,并加强学校之间以及学校与企业、科研机构之间有关MINT教育的合作。法国的“投资未来计划”:202_年6月法国参议院通过了《重建共和国基础教育规划法》,启动了新一轮教育改革。法国教育部发起“教育数字化计划”,计划投入大量经费以完善教学设备,发展丰富的教学资源和多样的教学形式,并着力打造数字校园,形成数字信息公共教育服务体系。为此推动的最初两个实质性行动,一个是202_年5月发起的是“联结小学”项目,在先期惠及500所中小学的基础上,于202_年完成法国全境中小学的全面宽带连接;另一个是202_年10月发起的“电子法国”项目(e-Fran),由全法“投资未来计划”先期投入3000万欧元,帮助部分学校完成数字化转型的基础设施建设。我国的情况为什么我们的学校总是培养不出杰出人才?—— 著名的“钱学森之问”。原因在于学校教育结构失衡,学校培养的人才与社会所需要的人才不匹配。1.社会需求对学校人才培养的基础导向社会需求倒逼教育改革。202_年7月8日《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2_-202_)》发布。202_年1月10日教育部《关于推进学校艺术教育发展的若干意见》发布。202_年7月8日《202_年高考改革方案》发布。202_年8月《关于进一步加强中小学生劳动教育的意见》发布。202_年9月13日《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总体框架发布。202_年9月20日《关于进一步推进高中阶段学校考试招生制度改革指导意见》发布。本次中考改革的核心就是要形成“学业水平成绩+素质评价”的考试招生录取模式。高考也发生了变化,如不分文理科,不再一考定终身。2.中国学生核心素养框架中国未来学校创新计划:202_年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正式启动“中国未来学校创新计划”。202_年10月“中国未来学校实验室”正式成立。202_年1月“未来学校创新计划”被教育部列为信息化工作重点。202_年3月全国20个地区教育局申报“未来学校创新计划”试验区。202_年11月17日《中国未来学校白皮书》正式发布。未来学校的特征什么是未来学校?围绕社会发展对人的核心素养提出的培养目标,通过对课程、学习方式、学习空间、教育技术、学校组织结构的变革,而构建的、面向未来的新型学校。未来学校是以智慧、个性化、混合、实践为特征的云教育+实践场。夏山学校(Summerhill school)教与学的方法:采弹性课表与混龄编组的学级组织,学习的基本原则是自由、责任与信任,除了知识的学习外,强调情意教育,学生有机会决定自己的学习课程,负起安排与完成自己学习的责任。深泉学院(Deep Springs College)学院创办于1917年,校训为:劳动,学术,自治。必修课包括英文写作和公共演讲,其余课程为选修,每周劳动30小时。学校的一切日常管理都由学生们自己负责,包括学校开什么课程、任免教授、新生录取,都由学生董事会参与,而且决定权很大。学习的空间:学校建筑及使用概念之更新,学习的空间不再限于传统的教室,而是走出教室之外,甚至学校之外。奇点大学(Singularity University,简称SU)设在加州硅谷心脏地带,美国宇航局埃姆斯研究中心内,是为迎接电脑优于人脑的时代来临,谷歌(Google)与美国宇航局(NASA)展开合作,是致力开办一所培养未来科学家的学校。未来学校的课程特征契合「契合学生个体特点、契合校情、契合社会需要」融合「学科之间的融合、与信息技术融合」联合「校内与社会的联合、知识与实践的联合」202_年3月,芬兰国家教育委员会正式发布了强调“寓教于乐”和学习兴趣培养的《国家核心课程大纲》,新的核心课程将于202_年8月开始实施。基础教育核心课程会率先进行改革,高中的核心课程随后也会进行改革。未来学校的学习方式特征基于项目的主动学习;面向真实的深度学习;基于证据的智慧学习;突破校园的无边界学习。未来学习方式的显著特点之一是项目式学习。未来学校的空间特征符合面向未来的教育理念(开放、社交、实践、近自然)以学生为中心促进学生成长满足多样化学习方式绿色环保智慧化20世纪早期学校设计标准是工厂化生产的福特模式。福特模式的假设是,所有的学生都做好了准备,在同一时间、同一地点,向同一个人学习同样的知识;学习是被动的;教师可以同时面对20-30个学生扮演全能者、指导者、讲师、学科专家、看护者);学习是在教师控制之下发生的。全新的学习范式认为,不同的学生在不同的时间、不同的地点、以不同的方式、从不同的人那里学习;从教师中心转向以学生为中心的个性化学习、学生导向的学习、项目式学习;学校的学习空间中需要有社会化的学习区域。未来学校的物理空间必须要支持的20种学习方式:独立学习同侪互学团队合作教师一对一教学讲座——教师导向的学习项目式学习移动计算机的技术远程教学基于网络的研究学生展示表现性学习研讨式学习各学科的学习自然主义的学习社会/情绪/精神的学习基于艺术的学习讲故事基于设计的学习协作教学/学习游戏式学习空间设计需要解决的几个问题:如何满足多样的化的学习方式如何唤醒大脑如何提高学生的专注如何保持愉悦,促进高级认知活动主动式学习空间:满足多样化的学习方式—— 灵活、开放、可移动提高专注力唤醒大脑—— 设置非正式学习区物理环境改变思维能力—— 色彩、光照、密度、墙面满足开放、灵活、满足多样化学习方式,桌椅要能够灵活移动,随时根据学习需求进行变换未来学校组织特征学校组织管理虚拟化;学校组织管理网络化;学校组织管理智能化;学校组织管理扁平化。信息技术随着互联网的发展和移动互联网的发展,出现了一系列的技术,为什么中国的教育信息化现在走到很难往下走的地步?是因为把信息化放在了首位,教育不能把信息化放在首位,要把教育放在首位,信息化是它的支撑,或者信息化是一种手段,如果本末倒置,结果必定不适用,所以从今年开始启动教研计划。以前从信息化看信息化,现在要往教研上融合,技术和教育要融合,判断一个信息技术到底是不是合适,应该从是否满足能够实现这7个核心的素养,即技术怎样作为支撑,才是用技术的根本。为信息技术谈信息技术是做不好教育的。未来学校的总体特征:学习方式「项目式学习、体验式学习、场景化学习、实践式学习」可持续发展「生态、低碳的建筑」新型的教育空间「开放多元的学习空间,社会交往空间,休闲娱乐空间」新技术的支撑「云平台、移动终端、可穿戴设备、虚拟现实等」围绕上述变革的学校组织管理形式创新目前未来学校项目以课题的形式在让全国各地来申报,教科院可以对学校进行指导和服务,引起当地的教育部门学校老师的热烈欢迎,反响很激烈,因为现在做的未来学校这件事是前瞻性的,是吻合现在教育发展的趋势的。小学不再考试,中考合一,多元评价,高考分三阶段,一切的改变都是为了满足最终培养人,当然这个改革也有一个过程,不可能忽然全变了。希望今天的分享,尤其是未来的理念、学校的发展趋势、从全球到中国的发展趋势,对大家现在及未来做的事情,能够有所启示。

上海将建立高校智库推进体系 已建13个高校智库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