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精品范文库 > 11号文库
学校发展中存在的突出矛盾和面临的困难
编辑:紫陌红颜 识别码:20-690963 11号文库 发布时间: 2023-09-13 04:02:37 来源:网络

第一篇:学校发展中存在的突出矛盾和面临的困难

学校发展中存在的突出矛盾和面临的困难

突出矛盾:

一是教育市场竞争日趋激烈与公办学校、民办学校地位不平等之间的矛盾。近年来,随着我国整体教育资源的持续扩大以及各级教育入学率的不断提高,教育市场竞争日趋激烈。然而,按照我国现行法律制度,公办学校属于事业单位法人,而民办学校为民办非企业单位法人,这就造成了双方事实上的地位不平等,并由此为根源,引发和导致了民办与公办学校之间教师编制、待遇等一系列方面的不平等,特别是民办学校教师在社会保障方面得不到应有的法律地位,造成教师队伍不稳定,优秀教师流失。另外,在税收方面民办学校未能真正依法享有与公办学校完全同等的税收及其他优惠政策,也制约了学校参与平等竞争与发展。

二是政府财力增强与民办学校发展空间缩小之间的矛盾。近年来,政府财政对教育投入猛增,公办学校办学条件改善,教职工待遇迅速提高,这是社会进步的表现,但客观上也对民办学校办学产生了巨大冲击。一方面,由于公办教育资源特别是其中优质教育资源得到快速扩充,且公办学校收费低廉,家长对子女就学的选择,已转向公办学校,民办学校生源被分流,发展空间缩小,举办者办学信心受到一定挫伤。另一方面,教师较高的工资、福利待遇本来是民办学校吸引优秀教师的最大优势,但随着公办学校教职工福利待遇的提高,目前这一优势已不复存在,直接造成民办学校的教师队伍不够稳定,民办学校竞争力进一步受到削弱。

三是民办教育的办学投入与回报失衡之间的矛盾。近年来,为应对与公办学校以及民办学校之间的校际竞争,民办学校投入的教学设施设备以及教师工资福利等各项开支越来越大,办学运作成本逐年增加,但因受生源竞争的制约,收费标准提高的空间却越来越小,导致部分民办学校入不敷出,收支不平衡的矛盾日益突出;特别是一些民办学校的建校资金中有相当部分是举债的,还背负着付息与还贷的沉重负担,更是容易陷入经济困境。民办学校的举办者们投入巨额办学资金,冒着越来越大的生存与发展风险,然而,民办学校举办者的产权和合理回报问题却至今未能得到妥善解决。这种投入与回报之间的失衡严重影响了举办者投资办学的积极性,对于民办教育的长远发展来说则无异于釜底抽薪。

四是市民对教育需求多样化与民办学校办学同质化之间的矛盾。近年来随着经济社会发展,人民群众的学习需求日益增长,对教育服务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越来越趋向多元化。然而目前我国的民办教育还不能很好适应这种局面,并利用这种社会趋势来发展自己。不少民办学校在发展过程中盲目与公办学校“攀比”和“看齐”,反而逐渐失去自身作为民办学校的鲜明特色,越来越趋向“同质化”。

主要困难:

1、生源质量下降且数量不足,收入减少。由于受到国家义务教育段免费政策和公办高中扩班招生以及周边区县政府举办复读学校等情况的影响,在校学生数量锐减,义务段办学难以维持。高中学生生源不稳,质量下降;全国高校扩招,造成了高三复读生生源不足。生源数量不足直接造成了学校收入减少,办学资金困难。

2、办学资金困难。因基建、教学内配等基础设施投入较大;教师工资也因国办学校教师工资的增加而不断提高,保险基数逐年提高,用人成本不断增加;又鉴于民办学校的公益性事业性质,银行贷款困难很大,社会融资利息升高,学校微薄的利润不足以支付融资利息,致使学校资金难以为继,负债经营。

3、办学投入压力大,财务支出困难。随着素质教育和新课程改革的深入实施,对办学条件、教育设施要求不断提高,办学投入越来越大,受学校收入的制约,财务支出非常困难。学校设施条件越来越不能适应教育快速发展的需求。

第二篇:学校存在的困难情况(范文模版)

学校存在的困难情况

近几年,在上级政府和主管部门的大力支持下,特别是全面实施“两基”攻坚战略以来,学校基础设施建设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师资水平得到很大程度的提高,在校生人数不断增加,学生综合素质得到全面发展,为玛沁的繁荣与发展做出了一定的贡献。

随着“两基”工作的不断深入,我校现有的校舍、师资、基建等办学条件已经不能满足日益增长的学生所需,成为制约我校长远发展的瓶颈问题。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基础建设方面 1、2007年我校拆除80年代所建的土木结构教师住房4排38间,消除了我校教师住D级危房的安全隐患,但教师住房问题至今还没有得到根本解决,绝大部分教师在校外或租房居住,加上我校校园围墙、厕所等多处出现倒塌、裂缝,虽经过几次维修,但给寄宿制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和日常的安全管理带来一定的困难。

2、我校只有一栋学生公寓楼房,每间房屋都安排12—20多人,只能满足现有的在校生住宿所需。由于学校无法安排多余的学生在校住宿,在今后的招生工作中将严重制约学校的进一步发展。

(二)教师紧缺方面 我校的师生比为1:22,加上寄宿制比普通学校管理难度大,给我校的教育教学和安全管理带来较大的工作难度;特别是专业教师的紧缺,致使工作效率低下,我校现在急需的专业教师有英语、音乐、美术、计算机、生物、化学等教师。

(三)校园道路硬化、绿化方面

由于受本地区气候环境等多种因素影响,使我校校园绿化建设发展极为缓慢。我校的校园绿化起步较晚,校园硬化、绿化建设几乎为零。解决对校园主要道路硬化及美化校园环境所需经费是我校构建标准化校园的一个瓶颈问题。

(四)体育设施简易、陈旧

我校只有一个简易篮球场和一个沙石路面的足球场,健身器材等体育设备几乎为零,给我校师生体育活动的开展以及校园美化等工作带来一定的难度。

以上问题是我校在长远发展,提高办学条件等方面存在的一些实际困难,希望上级部门能结合我校实际,给予逐步解决为感!

第三篇:我国国民经济发展中存在的突出问题

我国国民经济发展中讯在的突出问题,怎样解决这些突出问题

中国的贫富差距过大、社会保障薄弱、消费下降、投资过度、对外经贸依存度过大、贸易顺差过大等问题日益尖锐和突出,这些重大问题解决不好,必将严重影响中国的可持续发展、和谐社会、小康社会建设。

一、贫富差距急剧拉大,“三农”问题日趋严重

城乡差距、贫富差距急剧拉大,三农问题日趋严重、社会不稳定因素在增多加大。中共中央、中国政府已深感“三农”问题、城乡差距、贫富差距的严重性和紧迫性,并着手实施十一五规划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已深知确保国民经济持续增长和国内需求继续扩大的唯一办法是,大力发展农村经济,帮助农民富起来。当前中国农民正处于一场新变革的中心,只有通过变革实施农村土地私有化和多种土地所有制并存和发展,才能根治“三农”问题和让农民翻身致富,推动中国走向以内需消费为主的经济增长和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

二、社会保障体系薄弱,消费水平下降

中国社会保障薄弱,国内储蓄过高,导致消费下降,也严重影响扩大内需消费为主的经济增长。中国的经济改革和增长,虽然迅速而成效显著,但却未能在其发展过程中相应配套地建立起社会保障体系。应与经济改革和增长同步发展的社会保障体系的建立不仅严重滞后,而且在农村和贫困人口中甚至欠缺。由此而造成人们普遍感到经济上无保障和社会安全网的缺失,因而不得不压缩开支、节制消费,增加预防性储蓄,这导致中国家庭储蓄率高达30%,而且总体消费水平20年来一直在下降

从理论上说,一个国家如果能建立可靠的、综合性的、长期的社会保障体系和医疗保健体系,那么就必然能降低预防性储蓄水平,并能保障较强消费需求,推动内需经济的发展。

中央必须下决心从整体上加以尽快尽善地解决。解决全国社会保障体系问题,不能再采取修修补补的方式,必须痛下决心从全局上解决这一事关中国经济建设持续发展的战略性问题。与此同时,还必须利用现有强大的财政和外汇储备,加大新农村建设的投入,加大对中小企业特别是创新型企业的支持,并且提高全国的工资水平,特别是工人和农民工的工资待遇。

三、投资过度,污染严重

中国经济连续保持10%左右增长,主要依赖于国内投资持续不断地高涨和进出口贸易的连年高速增长。从理论上来说,长此下去,过热过快的投资增长必将造成生产力过剩和通货紧缩,而出口贸易的过速持续增势必将造成贸易摩擦和经济的不平衡。中国经济的高速增长和过度投资是以能源、资源的高耗费和环境的严重污染为代价换取的。这种经济增长方式已经到了必须彻底改变的时候了。中国中东部大地的水系、土壤、空气大都被严重污染,废气、废水、废物的排放一直未得到有效治理。仅以二氧化硫的排放为例,中国现已成为世界最大的排放者,随之而来的酸雨问题和呼吸道疾病等问题已严重困扰着中国城市和农村的生产和生活,中国政府已意识到环境严重污染,不仅带来经济上的问题,也带来健康上的问题和政治上的问题,现已加大了治理污染的力度

四、对外依存度过高,贸易顺差过大

中国经济连续高速增长越来越加大了对国际市场的依存度,现已高达60%。与此同时中国的对外贸易顺差也迅速扩大。中国对外经贸依存度过高,贸易顺差过大,已成为中国经济发展和对外经贸关系的一大包袱,现在是到了必须严加控制和逐步解决的时候了。再拖下去,势必影响到中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甚至引爆中国的经济危机。这是中国政府必须百倍警惕、严加防范的。

全国各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城乡发展也不均衡,各社会阶层从经济发展当中得到的利益分配不均,甚至有很大的差别,容易造成社会两极分化,贫困地区贫困阶层对富裕地区富裕阶层甚至是整个社会的不满和敌对情绪,造成社会的不和谐不安定。至于采取的方法有统筹区域发展,国家加大对贫困地区贫困阶层的扶持和补贴,努力消除贫富差距,最终实现共同富裕,民经济的持续、快速、协调发展,关键是要在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过程中,把加快产业结构的调整和优化作为主要途径。特别是要创新发展以高新技术为特征的现代装备制造业作为突破口,加快我国的技术进步与自主创新进程,努力造就出一大批高素质的劳动者和创新型人才,这是实现我国国民经济在更高阶段上持续发展的重要保证,也是加快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逐步实现我国国民经济现代化的重要条件。

1.国民经济按比例协调发展的规律国民经济的运行有其自身的规律性,如果国民经济的发展违背了客观经济规律,那么它的发展就会遇到波动与障碍。国民经济运行的规律性,主要体现在国民经济的协调发展上。

为了能使经济结构在发展过程中经常处于合比例的状态,国家还必须加强宏观调控,处理好各产业及其内部之间的比例关系。

2.加快产业结构的调整与升级。实现经济增长方式的根本性转变

只有对产业结构问题进行战略性调整,同时实现经济增长方式的集约型转变与全面发展,才能解决这些问题,并从根本上保证我国经济发展的协调性和持久性。

因此,国民经济的持续协调发展的内在要求必然是要转变经济增长方式,走集约化发展的新型工业化道路。在我们加大产业结构调整和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同时,要注重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发展与完善,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以提高资源配置效率和产业竞争力为中心,消除部分行业的产能过剩问题与资源、原材料的结构性短缺问题,促进生产要素向效率更高的部门和企业转移,推进产业升级与经济增长方式的根本性转变。

二、创新发展现代制造业与中国经济的持续、快速、协调发展

要实现国民经济的持续、快速、协调发展,归根结底要依靠提高劳动生产率来实现,而提高劳动生产率的关键又在于技术进步和技术创新。

三、中国经济创新发展的人才举措

从根本上说,加快科技发展,实施自主创新,实现经济增长方式的根本性转变和国民经济的持续协调发展,都要取决于劳动者素质的提高和大量具有创新能力的高技术人才的培养,需要继续把教育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位置

经济增长方式的根本性转变和国民经济的协调发展,关键是要在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过程中把加快产业结构的调整和优化升级作为主要途径,特别是要大力发展以高新技术为特征的现代装备制造业作为重点突破口,加快我国的技术进步与自主创新进程。要努力造就出一大批高素质的劳动者和创新型人才,这是实现我国国民经济在更高阶段上持续发展的重要保证,也是加快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逐步实现我国国民经济现代化的重要条件。

第四篇:基层计划生育工作中存在的困难和矛盾

转变方法,迎接新时期的挑战

——简述重庆市基层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中存在的困难

现阶段,是开创和加强统筹解决人口问题新局面的关键时期,是继续保持持续稳定的低生育水平的关键时期,是营造良好的人口发展环境,进一步提高人口素质、改善人口结构、控制人口增长的关键时期。但随着经济发展、农民收入增加,传统生育观念有所反弹,兼之人口大规模转移流动,基层计划生育工作也日趋陷入被动,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还面临出生性别比失衡、违法生育率提高、人口老龄化突出、社会抚养费征收困难等诸多问题。

1.人口统计和信息化工作难度加剧,难以准确提供“人口指数”数据。

实行撤乡并村改革后,村级行政区域扩大,一个村少则两三千人,多则五六千人,方圆数十平方公里,仅仅依靠一两个基层计生专干统计人口数据,难度太大,虽有公安和卫生部门数据做为参考,但由于三个部门的统计标准不一,加之统计来源有所重叠,人口出生、死亡统计数据漏报漏统现象时有发生。人口基数不准是人口统计工作的另一难点,以重庆市南川区某村为例,2008年公安人口年报总数为2559人,实际在册户籍人口为2749人,而通过计生部门逐户调查发现,其常住人员为2946余人,其中2008年以来新婚入未迁入户籍的23人,新生婴儿为45人,已入户18人,新

生婴儿入户率仅为40%,相当一部分的新婚入人员和新生婴

儿未入户。由于受基层计生专干年龄结构偏老龄化,文化素

质结构偏低、基础设施不足、缺乏计算机操作人员等因素制

约,绝大部分村(居)委还采用手工统计的方式,人口信息

化进程发展缓慢,进一步加大人口统计工作的难度。人口数

据统计不全、不实、重复统计、统计时效性不强、信息化程

度过低等问题严重阻碍人口统计工作的开展,无法保证统计

数据的准确度,难以精确地为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提供决策

参数。

2. 计划生育利益导向政策体系和老龄事业保障体制还

待进一步健全,逐步引导合理、合法生育的社会舆论环境。

当前的计划生育奖励优待政策主要包括独生子女一次

性奖励、终身奖励、特别扶助奖励等几个方面,受各级财政

收入制约,受益人群和奖励额度还极其有限,没有充分的发

挥社会救助作用和达到利益导向目的,特别是对于传统生育

观念浓厚的农村地区,“养儿防老”的生育观念还占有统治

地位,违法生育和“重男轻女”思想还较为严重,建立健全

社会养老保障体系,积极发展老龄事业,既是解决人口结构

老龄化的现实需要,也是加强人口计划生育宣传教育工作的客观要求,通过完善人口计划生育利益导向体系,逐步引导

建立“合理、合法生育,男女平等,晚婚晚育,社会养老”的社会舆论环境是当务之急。

3. 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管理难以到位,急需深化管理服

务体制。

随着市场经济和改革开放的迅猛发展,农村剩余劳动力

大规模转移,青壮年生育群体大量外出务工,流动人口计划

生育管理难的问题急剧凸显。流动人口具有数量巨大、分布

广泛、流动性大,居无定所的特点,难以组织定期妇检和生

殖健康检查,采取“事前介入”的传统防控违法生育的方法

难以奏效。流动人口违法生育的责任划分界定也不明确,流

出地和流入地管理难协调,造成流动人口查验不及时,采取

流入外地违法躲生是许多有再生育愿望群体的常用手段,实

际上,农村绝大部分的违法生育户是流入外地躲生的。

4. 社会抚养费征收困难,联合多部门行政执法实现难

度大。

社会抚养费的征收初衷是对违法生育行为实行行政处

罚的一种处罚方式,但由于群众的理解片面和宣传不到位,使群众走入对社会抚养费的征收认识误区,一是认为只要交

纳社会抚养费就可以再生育了,形成“富人超生不算贵,穷

人超生无所谓”的错误认识,二是由于类区生育政策和高寒

山区的计划生育政策调整,在部分群众的错误理解宣传下,形成国家已经不再实行计划生育政策的错误认识。在既不能

限制违法生育当事人的人生自由,又不能强行征收的情况

下,违法生育调查取证困难,部分违法生育户,家庭极其困

难,根本无力交纳社会抚养费,当事人常常采取“躲、拖、赖”的方式试图逃脱行政处罚;而个别耍横不讲理的有缴纳

能力也拒不缴纳社会抚养费,则造成极其恶劣的社会影响,但由于违法生育要提请法院执行,程序复杂、执法力度不强、执行周期过长,各执法部门的工作要求和工作方式不同,缺

乏统一的指挥和协调机构,强制执行困难重重,难以达到联

合行政执法效果。

如何解决上述问题,打开新形势下的计划生育工作局

面,保证计划生育健康有序的开展,我们认为:

一是配齐配强队伍和设施,加强业务人员的素质和培

训,制定统一的统计标准,通过各人口管理部门的数据资源

对接共享,真正实现各人口管理部门的协调配合和共同管

理。二是逐年落实和提高奖励扶助标准,切实加强社会救助,发挥利益导向功能,营造良好的计划生育舆论氛围。三是明

确流出地和流入地的职责,建立以“流入地为主、流出地为

辅、直接反馈、协同管理”的流动人口管理机制,加强流动

人口的流动人口婚育证管理,展开定期查验和登记服务,建

立完善流动人口管理服务网络。四是创新长效机制,形成以

计生、公安、法院等部门联合执法的社会抚养费征收网络,对恶意阻碍行政执法的人员,加强执法力度,依法实行强制

执行,着力改善社会抚养费征收困难的局面。

东城街道曹明君

第五篇:寄宿制学校面临的困难及对策范文

寄宿制学校面临的主要困难及对策

1、学生活动空间狭小问题

学校实行封闭或半封闭式教育,防护越来越严,老师草木皆兵,使学生活动空间越来越小,有的只能是教室、宿舍两点一线,学生看到的只是学校四角的天空,寄宿教育成了“监狱教育”。生活单调使得孩子思维简单,见识狭窄,不少孩子因此产生厌学情绪。同时,由于建设资金不足,很多学校宿舍已难以承载逐年增长的学生人数,住宿拥挤,而且宿舍内通风不畅、气味难闻,有的还存在安全隐患。

2、寄宿学生的管理问题

由于住宿学生相对比较集中,其管理难度必然增大。寄宿制学校的老师不仅仅是班级或者课堂上的管理者、组织者、引导者,更是学生生活、安全等方面的监护人,这对教师转换角色和职能也提出了新的要求,同时也大大增加了教师的工作量。而当前不少教师还难以适应这一需求,需要通过进一步学习、培训,切实提高管理水平。

3、食堂食品安全的问题

从目前许多学校情况看,学校的经费主要用于了教育基础设施建设,用于后勤服务特别是食堂基础设施建设和食品安全管理方面的经费相对较少,学生生活水平较低,群众怨言颇多。

4、对于农村而言,国家现行农村中小学教师编制标准(小学师生比1:

23、初中1:18)明显偏低,教师数量和教师学科结构不能满足农村教育教学的实际需求。尤其缺乏英语、信息技术、音乐、美术和体育教师。

5、缺乏管理人员编制,教师工作量大。寄宿制学校的增加,也导致教师编制的不足。寄宿制的学生生活自理能力较差,学校又缺少甚至没有专职生活教师、保安人员的编制,导致农村教师除了教学任务外,还要承担学生的生活管理、学校的治安工作。有的学校,男教师兼职当保安,晚上巡逻护校;女教师兼职当保姆,照顾学生起居。教师大都从早上6点开始工作,直到晚上孩子入睡才能休息,普遍感到工作压力过大。并且,一旦寄宿学生生病,学校教师承担的任务和责任就更大了。师资编制不够,教师流动性也很大,加上宿舍、食堂等后勤管理人员没有正常编制,学校又没有经费请临时工作人员。教师的待遇却得不到相应地提高,影响了教师工作的积极性,很多教师都另谋发展,因此“孔雀东南飞”的现象很突出。

6、硬件资源的不足。按照国家三部委 《农村普通中小学校建设标准》规定:中小学须设普通教室、音乐教室、语言教室、乐器室、实验室、化学药品库、劳动技术室、图书室、教师阅览室、学生阅览室、电教器材室、微机室、体育器材室等;小学须设普通教室、多功能教室、电教器材室、图书室、教师阅览室、学生阅览室、体育器材室等。所有中小学须有投影仪、录象机、计算机、低单杠、乒乓球、听诊计、血压计、风琴、录音机、画板画架等配套电教、体育、卫生、教学器材。学校的硬件资源都严重不足,都远远不合上述标准!甚至基本物品需求都的不到满足。

所有的这些,都是制约寄宿制学校的瓶颈问题,不利于为学生提供优质教育的条件,也不利于寄宿生的健康成长。存在上述问题的原

因也是多方面的,既有主观原因,也有客观原因。解决好这些问题,还需要多方努力。

学校发展中存在的突出矛盾和面临的困难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