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精品范文库 > 11号文库
西南财经大学2016年农村学生高校专项计划招生简章
编辑:尘埃落定 识别码:20-629956 11号文库 发布时间: 2023-08-11 15:36:05 来源:网络

第一篇:西南财经大学2016年农村学生高校专项计划招生简章

西南财经大学2016年农村学生高校专项计划招生简章

为进一步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根据《国务院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国发〔2014〕35号)及《教育部关于做好2016年重点高校招收农村和贫困地区学生工作的通知》(教学〔2016〕6号)等文件精神和要求,结合我校实际,制定本简章。

一、招生计划

农村学生高校专项计划招生人数为我校2016年度本科招生规模的2%。具体招生专业见下表:

学 院 专 业

金融学院 金融学

保险学院 保险学

证券与期货学院 金融学(证券与期货方向)

经济学院 经济学(国家经济学基础人才培养基地班)

会计学院 会计学

统计学院 经济统计学 工商管理学院 工商管理

财政税务学院 财政学

经济信息工程学院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金融信息化方向)

法学院 法学(法学-会计双学位班)

国际商学院 国际商务(双语实验班)

经贸外语学院 英语(翻译方向)

公共管理学院 人力资源管理

人文学院 汉语言文学(财经文秘方向)

二、报名条件

农村学生高校专项计划主要招收边远、贫困、民族等地区县(含县级市)以下高中勤奋好学、成绩优良的农村学生,报考学生须同时具备下列三项条件:

(一)符合2016年统一高考报名条件;(二)本人及父亲或母亲或法定监护人户籍地在实施区域的农村,本人具有当地连续3年以上户籍;(三)本人具有户籍所在县高中连续3年学籍并实际就读。

三、报名方式(一)报名时间

即日起至2016年4月25日。(二)报名程序

申请者按照如下流程报名:

1.登陆教育部“阳光高考高校专项计划报名系统”(http://gaokao.chsi.com.cn/gxzxbm/),按要求如实填报个人信息。

2.按要求填报志愿(每位考生最多可填报6个专业志愿)。

3.确认志愿(考生必须在报名时间内确认志愿,逾期未确认则报名无效)。4.下载打印由报名系统自动生成的《西南财经大学2016年高校专项计划招生申请表》,由所在中学审核并签字盖章、考生个人签名后扫描上传到报名系统。

注:(1)我校不要求邮寄纸质申请材料;(2)所有证明材料(如获奖证书等),均须所在中学审核并在复印件上加盖鲜章,再将盖有中学鲜章的复印件扫描上传至报名系统,无中学鲜章则视为无效;(3)所有扫描件均要求清晰可辨,无法辨认则视为无效。

四、选拔程序(一)选拔 符合报名条件的考生,学校将组织相关专家对考生的申请材料进行评审,确定入选资格考生名单。

(二)公示

入选资格考生名单于2016年6月22日前在我校本科招生信息网上进行公示(公示网址:http://zb.swufe.edu.cn/newversion/),并报教育部阳光高考平台公示。

五、录取(一)录取条件

1.入选资格考生须按照高考所在地省级招生考试机构的相关要求填报农村学生高校专项计划志愿。

2.入选资格考生高考总分须达到高考所在地省级招生考试机构划定的本科第一批录取最低控制分数线。

(二)专业确定

1.高考总分高于我校在其高考所在省份调档线20分以上的考生,满足其第一或第二专业志愿。

2.高考总分高于我校在其高考所在省份调档线但未高出20分的考生,满足其第一、第二或第三专业志愿。3.高考总分高于其高考所在地省级招生考试机构划定的本科第一批录取最低控制分数线,但低于我校在其高考所在省份调档线的考生,学校将根据考生的高考总分、专业志愿、学校分专业招生计划的执行情况综合考虑,尽量满足其所填报专业志愿。

4.考生须服从专业调剂。

注:专业志愿以考生在“阳光高考高校专项计划报名系统”里报名时填报的专业为准。

六、监督机制

(一)建立农村学生高校专项计划招生申诉、举报机制,及时回应处理各种问题,接受考生、社会的监督。监督电话(028)87092833。

(二)中学应本着高度负责的态度审核考生的申请表及相关证明材料并签字盖章。(三)考生应本着诚信的原则如实填写申请表并提供真实准确的相关证明材料。(四)农村学生高校专项计划招生过程中出现任何违规行为,一经查实,依据《国家教育考试违规处理办法》(教育部令第33号)和《普通高等学校招生违规行为处理暂行办法》(教育部令第36号)严肃处理。涉嫌犯罪的,移送司法机关处理。

七、咨询电话

(028)87092355、87092897、87092898、87092899、87092900、87099171、87099172。

西南财经大学 2016年4月

第二篇:四川高校,农村学生专项计划

四川首次实施地方高校招收贫困地区农村学生专项计划

------------------2014-05-14 10:43:36 华夏经纬网

11所省属本科院校招生1000名

5月13日,省教育考试院发出通知,部署我省2014年提高普通高校招收贫困地区农村学生比例工作。其中,今年起实施地方高校招收贫困地区农村学生专项计划(简称地方专项计划),面向我省民族地区、集中连片特殊困难地区和革命老区、艰苦边远地区,安排1000个专项招生名额。

地方专项计划纳入省下达的各校招生总规模内。具有贫困地区县的农村户籍和高中三年学籍、符合我省当年普通高校招生统一考试报名条件的学生可报考。

承担今年地方专项计划招生任务是参加我省本科一批次录取的四川农业大学、西南石油大学、成都理工大学、西南科技大学、成都中医药大学、泸州医学院、川北医学院、西华大学、四川师范大学、成都信息工程学院和西华师范大学等11所我省省属本科院校,并安排在本科一批次录取的专业招生。

地方专项计划设置6个平行第一志愿,每个学校志愿内设置6个专业志愿及专业调配志愿。志愿在通知高考成绩后随本科第一批志愿同时填报,安排在国家专项计划投档后、本科一批次开始前录取。录取前,根据全省专项计划总数和有关市州所辖贫困地区县当年参加高考报名的农村考生人数占全省贫困地区县农村考生人数的比例,确定各市州文理科配额并分配到相关市州。

投档时,在本科第一批省定录取控制分数线上,根据考生投档成绩,结合各市州配额,从高分到低分向学校投档。若尚有未完成计划,则在本科第一批次录取结束后、本科第二批次录取开始前面向贫困地区未录取农村考生征集志愿,征集可不受“配额”限制,也可在本科第一批次省定录取控制分数线下适当降分。高校专项计划时间安排有调整 5月26日前填报志愿

省教育考试院提醒,我省高校专项计划的时间安排有调整。入选考生应于5月26日前填报《四川省2014年普通高校招生农村专项自主选拔录取考生志愿表》。未按规定时间和要求填报的,视为自动放弃;已在5月16日前填报我省普通高校自主选拔录取考生志愿表的考生不再填报农村专项自主选拔录取考生志愿表。志愿表经所在中学签署意见并加盖公章后应于5月28日前报县(市、区)招办,再逐级由市州招办于6月3日前报省教育考试院。

(记者 江芸涵)

第三篇:西南财经大学EMBA教育中心EMBA研修班招生简章

西南财经大学EMBA教育中心EMBA研修班招生简章

项目介绍

西南财经大学 是最早取得“高级管理人员工商管理硕士学位”(Executive Master of Business Administration,简称EMBA)授予权的单位(2002年),为全国首批EMBA专业学位培养院校,现已招收8届EMBA硕士生,毕业学员全部担任较大型规模企业或机构高层管理岗位。

西南财经大学EMBA研修班 是西南财经大学MBA教育中心积西南财经大学近六十年财经专业积累、八年之全国首批EMBA专业学位培养经验,以西南财经大学独具特色之财政、金融优势的EMBA课程为基础、结合本地企业战略扩张和财务管理之具体环境约束,由MBA教育中心全力倾心打造、为本地各类企、事业高级管理人士量身定做之精品课程。

学习收获

Ø 介绍全球最新经营管理实战 Ø 协助高管掌握最新技能知识 Ø 提升高端人士思维战略高度

Ø 构建政府、金融、企业广阔校友网络

课程设计

打破传统商业课程设计的窠臼,全力整合、凝炼课程,融合理论、案例与实践,突出财务、金融、战略和营销特色,将学位教育课程与企业培训具体需求完美结合。课程体系由五大模块和特色讲座构成,涵盖了企业经营管理各个层面,内容精炼、视野广阔,强调师生互动、知行合一的教学方式。

办学理念 Ø 先进 整合先进的管理知识 Ø 务实 培养创新的务实精神 Ø 独特 传承独特的财经优势 Ø 一流 打造一流的教学平台

课程体系

西南财经大学EMBA研修班 课程体系的五大模块旨在对企业高层管理人员在战略、金融与财务、竞争与市场、人力资源和组织管理、投融资等几方面提供理论依据和参考案例。

第一模块 战略思维与领导能力

以战略思想统领企业各个层面,将个人智慧与集体力量完美结合 领导——人格魅力和制度建构的统一结合体

高屋建瓴,从企业金字塔的顶端入手把握企业经营和管理的核心

创新思维与战略管理 / 管理哲学 / 领导艺术 / 管理沟通等内容

第二模块 金融市场与财务管理

审时度势,以资金和资本的流转,将企业做强做大的基本原则 通过企业内部现金流的灵活运用,实现企业财务成本的最小化 借助外部金融市场,以资本杠杆推动企业快速壮大

金融市场与资本运作 / 财务报表分析 / 公司理财 / 税收筹划等内容

第三模块:竞争策略与营销管理

如何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乃公司战略的核心问题 顾客价值和企业利润之间平衡的艺术 探索零售与金融相互促进的路径 管理经济与决策 / 市场营销原理 / 定位营销 / 危机公关 / 客户关系管理等内容

第四模块:人力资源与组织创新 人、组织、文化,长寿企业的必由之路

创造性破坏,不破不立,以管理之道确立创新正轨 变创新之力为企业成长价值

战略人力资源管理 / 组织行为 / 企业文化 / 东方智慧等内容

第五模块:宏观经济与风险投资 理解宏观经济中的基本理论和重大实践

训练和培养对宏观经济独特的观察视角和分析方法 提升在竞争世界以更快的速度发展壮大的学问

宏观经济分析 / 公司治理 / 风险投资、兼并与收购 / 风险防范等内容

特色讲座

全球风云变幻之际,中国的迅速崛起对全球政治和经济产生巨大的影响,也产生了众多值得关注的问题。深入了解和把握这些热点问题,已经成为企业制定战略、谋求发展的重要条件。EMBA研修班课程体系中引入了紧扣时代脉搏的特色讲座,作为五大模块课程的有力补充,力求帮助学员拓宽视野、启迪智慧。

金融创新/风险投资/政策解读/心理学/家庭理财/国学精粹等内容。

备选师资

李统毅 博士,美国汉普敦投资银行中国区董事总经理,美国道亨集团(投资银行)副总裁,美国纽约道亨集团首席外汇交易员。曾长期为美国NASDAQ那斯达克上市前准备作财务咨询公司,还担任美国纽约基金管理副总裁,管理三十亿英镑的投资基金。美国纽约城市大学工商管理硕士、EMBA教授、复旦-麻省理工国际工商管理硕士教授、华东理工大学工商管理硕士MBA教授,湖南大学工商管理学院EMBA教授。

张宏霖 美国伊利诺伊州立大学经济系终身教授、哈佛大学博士后、美国科罗拉多大学经济学博士、美国哈佛大学国际发展研究所研究顾问。擅长领域:跨国公司及外国直接投资、公司战略、项目管理、企业全球市场竞争力,人力资源,产业结构优化及企业技术创新。

乔松楼 中国国防大学教授。有多项成果获奖。现担任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公安大学、中央社会主义学院、中央团校、石化管理干部学院、中组部培训中心、中纪委培训中心、海军飞行学院、南昌陆军学院、武警学院等多家的客座教授。

曾志耕 西南财经大学金融学院副院长,博士。在《金融研究》、《财经科学》、《理论与改革》、《金融理论与实践》发表论文20多篇。中国金融稽核监督学会首批个人会员、四川省金融学会副秘书长、四川省中小企业担保专家评审委员专家成员、成都市龙泉驿农村合作银行独立董事。

擅长领域:中央银行货币政策、金融监督与管理、商业银行经营管理。

冯用富 西南财经大学证券期货学院院长,济学(金融学)博士,教授。在《经济研究》、《金融研究》、《世界经济》、《经济学动态》、《财贸经济》、国家级学术期刊发表论文20余篇。擅长领域:金融市场组织与结构、中国外汇市场与汇率制度、货币政策与资产价格波动、企业并购与管理、资产价格的决定。

何加明 西南财经大学财税学院副院长,教授,四川省财务成本研究会理事;成都市财务成本研究会理事;四川省财政学会会员;四川省扶贫基金会一号再就业工程专家团成员;四川省科技顾问团顾问;四川省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顾问;成都风险投资学会常务理事。主要研究领域:财务管理、投资经济、国有资产管理。

毛中明 副教授。中国数量经济学会、中国时间序列协会、中国未来研究协会、中国商业统计学会、中国市场调查与分析研究会、四川省统计学会的会员;长期任四川省数量经济学会理事、副秘书长;东方专家网首批成员。主要研究领域:证券与期货投资的理论和实务、应用统计、宏观经济统计、金融定量分析、经济预测、市场调查与行业研究、电子商务等。陈 乙 副教授。作过多项企业的营销策划及管理顾问。公开出版教材、专著、工具书数部,发表论文数十篇。学术论文获得过校级和省级的科研成果奖。

石 磊 博士,副教授,高级咨询师。主要研究领域: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研究、企业战略管理模式研究、垄断行业制度创新研究、公司政治与组织绩效关系研究、组织理论、高校和谐管理等。

李能发 教授,高级注册咨询师。四川大学工商管理学院、四川省工商管理学院教授;四川大学危机管理研究所研究员;西南财经大学MBA中心高级顾问、工商管理学院兼职教授、会计学院客座硕士研究生导师;香港公司秘书公会认证上市公司董事会秘书资格;澳大利亚拉伯筹大学澳洲国际商学院客座教授。主要研究领域:战略规划、投融资、企业转制、资本运营、财务制度建设等。

以上课程和师资安排可能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

报名条件

Ø 企、事业单位以及银行、金融、政府等机构中具有丰富管理经验的中、高层管理人员。学习费用

Ø 课程费用总计 ¥27800元

开班时间

Ø 2012年5月 教学安排

Ø 学习期限一年。每个月集中学习三天(周五、周六、周日)。

学习地点

Ø 西南财经大学 光华校区 社会实践 学习期间学员可以自愿参加由MBA教育中心组织的各类企业商务考察和沙龙活动。考察费用由学员自行负担,具体安排另行说明。

人脉营造

本项目学员可免费参加各类精心组织的校友联谊活动,融入遍及全国各地、各行各业、各层面成功人士和管理精英组成的校友网络中,共享丰富的人脉资源。

证书颁发

学习结束,合格者将获得“西南财经大学EMBA研修班”结业证书。

报名须知

Ø 报名地点:西南财经大学EMBA教育中心在职培训部(光华校区南大门内青春雕像旁红楼)

Ø 报名资料:报名申请表、本人身份证、最高学历证复印件各一份,1寸照三张,名片两张。

Ø 转账学员请将学费转入以下账户:(请注明:MBA教育中心培训费)户 名:西南财经大学 开户行:农行成都青羊支行转东坡支行 账 号:***

Ø 联系电话:028-85212529 ***(传真)

Ø 邮箱:mbapx@swufe.edu.cn

报名电话:028-85212529 *** 周老师

第四篇:西南财经大学

西南财经大学

西南财经大学简介

学校原名四川财经学院,是在1952年和1953年两次全国高等院校院系调整中,由西南地区17所财经院校、综合大学的部分系科合并组成,荟萃了西南地区大部分财经教育专家、教授。学校的前身院校之一的上海光华大学创办于1925年,1938年内迁成都兴办光华大学成都分部,抗战胜利,上海籍师生返沪后,在原校址兴办私立成华大学,故现校址所在地地名为“光华村”。

1980年1月,学校由中国人民银行总行主管,1985年11月更名为西南财经大学,并确定为人民银行直属重点院校。1995年3月进入国家“211工程”建

设,是国家正式立项的“211工程”重点建设的大学之一。2000年2月,学校以独立建制划转教育部管理。

经过52年的发展,学校现已形成以金融为重点、以经济学和管理学学科为主体,其它学科协调发展,经、管、法、文、理、工相结合的办学特色;成为了国家金融、经济部门高水平经济管理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国家金融、西部经济建设与社会发展重要问题的研究基地,四川和西南地区经济与管理科学的国内外学术交流中心。

学校拥有理论经济学、应用经济学和工商管理应用经济学3个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专业。有政治经济学、企业管理、国际贸易学、统计学、会计学、金融学、区域经济学、国民经济学、财政学、产业经济学、劳动经济学、数量经济学、人口学、国防经济学、税收学、保险学、消费经济学、农业经济学等26

个博士学位授权点;政治经济学、西方经济学、企业管理、经济思想史、国际贸易学、统计学、经济法学、会计学、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思想政治教育、技术经济及管理、工商管理、金融学、保险学、区域经济学、国民经济学、财政学、税收学、产业经济学、劳动经济学、数量经济学、人口学、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国防经济学、世界经济、民商法学、旅游管理、农业经济管理、社会保障等35个硕士学位授权点。

有金融学、政治经济学2个国家级重点学科,其中,金融学专业的评审成绩列全国该学科之首;政治经济学成为全国财经类院校该专业唯一的重点学科,也是西部地区理论经济学唯一的国家级重点学科。有金融学、政治经济学、统计学、会计学、财政学、企业管理等9个省级重点学科。

拥有经济学、国际经济与贸易、财政学、金融学、保险学、法学、英语、统计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工商管理、市场营销、会计学、财务管理、人力资源管理、旅游管理、公共事业管理、劳动与社会保障、思想政治教育、广告学、金融工程、电子商务、行政管理、数学与应用数学、汉语言文学、税务、管理科学、物流管理、国际商务等29个本科专业。设有金融学院、保险学院、经济学院、工商管理学院、会计学院、财税学院、行政与公共管理学院、法学院、经济信息工程学院、统计学院、语言文化学院、国际商学院、电子商务学院、成人教育学院和络教育学院等15个学院,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思想政治教育教研中心、mBA教育中心和经济数学系、体育部等教学单位。

设有理论经济学、应用经济学和工商管理3个博士后流动站。拥有教育部

批准设立的“国家经济学基础人才培养基地”、“国家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基地”、“西南财经大学中国金融研究中心”以及金融学、工商管理、会计学、财政学、统计学、财务管理、国际经济与贸易、法学、英语等9个四川省本科人才培养基地。学校拥有西南地区首家工商管理硕士教育基地及全国首批注册会计师培养基地,是法律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试办单位。设有”中国人民银行模拟银行实验中心”和“全国金融系统出国备选人员外语考试培训中心”、“国家留学基金管理委员会——西南财经大学出国培训中心”,等。2002年3月,被批准为开展现代远程教育试点工作的高校。“211工程”专项建设有“金融科研实验中心”、“会计电算化”、“统计分析”等一批重点学科专业.现有教职工1400余人,教师和科研人员850人,其中专任教师720人,有教授120人、副教授230人,博士生导

师62人。有刘诗白、曾康霖、何泽荣、赵国良、蒋明新等全国著名的经济学和管理学导师;学校还聘请了百余位国内经济学家、银行家、企业家为我校兼职教授。

学校现有普通全日制在校学生14198人,其中:博士研究生462人、硕士研究生2185人、本科生11421人、专科生130人;此外,有成人教育系列本专科生万余人。建校以来,为国家输送了11万余名各层次毕业生,不少毕业生已成为各行各业的领导和业务骨干。

学校始终把教学质量放在学校工作首要位置,近年来,学校获国家级、省级优秀教学成果奖30项,包括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全国优秀教师荣誉称号、高校青年教师奖,等等。教务处和研究生部分别被教育部于1999年授予“全国普通高校优秀教务处”和“全国学位与研究生教育管理工作先进单位”。

我校学生参加的各类比赛也取得了优良的成绩:获得第六届“外研社杯”全国英语辩论赛总决赛冠军、最佳辩手称号,并代表中国大学生赴牛津参加暑期游学活动;获第五届“外研社杯”全国英语辩论赛成都赛区预赛冠军,并在全国16所高校参赛队中获优胜奖;大学英语四级考试通过率位居全省高校前列;获2000年全国第二届全国大学生英语演讲比赛及四川赛区演讲比赛、辩论赛特等奖、一二三等奖多个;获2001年全国大学生英语竞赛特等奖1项和演讲赛、辩论赛一等奖多项;获全国大学生“挑战杯”课外科技作品竞赛奖多项;获“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全国及四川省奖励多项;我校学生和太平洋保险公司成都分公司共同组成西部地区代表队参加太平洋保险杯中国名校保险知识辩论赛,获得亚军。等等。

学校充分发挥金融研究和经济体

制改革研究两大科研优势,坚持“学术兴校、科研强校”,基本形成了“服务金融和国家经济改革,振兴地方经济”的研究特色,是我国金融行业和西南地区经济研究的重要力量,设有中国金融研究中心、中国西部经济研究中心等18个科研机构。改革开放以来,学校取得科研成果近万项,完成了400余项国家和省级重要研究课题,获得国家级、省级科研成果奖230余项。“九五”期间,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经济类立项数位居全国高校前茅。我校教师及研究人员的出版成果两度荣获中宣部“五个一工程”奖。2001年科研处荣获教育部“全国普通高等学校科研管理先进集体”称号。

学校出版社连续6年3届荣获国家新闻出版署授予的“良好出版社”称号,获教育部授予的“先进高校出版社”称号。《经济学家》杂志是全国社会科学优秀期刊,在全国8135种期刊中脱颖而出,跻身国家新闻出版署“中国期刊方阵”行

列,荣获“双效期刊”的殊荣;《财经科学》为全国经济类核心期刊,《经济学家》和《财经科学》均蝉联四川省第二届优秀期刊称号。

学校学术交流广泛,与2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教育研究机构、金融部门及国内大型企业建立了合作关系。举办了在全国及海外产生了广泛的影响大型全国性及国际性学术会议如“中国金融论坛”、“企业管理与创新国际研讨会”、“中国劳动力市场及再就业政策国际研讨会”等。设有与英国商联保险公司合作的“中国保险会计师培训中心”、与澳大利亚安盛·国卫集团公司合作的“中国保险中介人培训中心”、与日本精算师协会合作的“西南财经大学日本精算师资格考试中心”、与德国西门子公司合作的“西门子西南财经大学寿险管理考试中心”等多个专门教育机构。与华晨控

股有限公司合作建立了“西南财经大学国际商学院”。与成都体育学院、国家体育总局人力资源开发中心合作联合培养mBA体育管理方向人才。太平洋保险有限公司、台湾光华教育基金会在我校设立了“太平洋--光华保险教育基金”。

学校历来十分重视党的建设和师生员工的思想政治工作。1996年学校党委荣获中共中央组织部授予的“全国先进基层党组织”荣誉称号,1998年获中组部、中宣部、教育部党组授予的“1993-1998年党的建设和思想政治工作先进高等学校”荣誉称号。2002年11月,党委书记涂文涛当选为党的十六大代表赴京参加了中国共产党第十六次全国代表大会。xx年,在防范非典侵袭的战斗中,校党委荣获“全省防治非典工作先进基层党组织”光荣称号。

学校拥有现代化的教学、科研、体育运动和后勤生活服务设施,注重建设

和更新利用校园络的条件,丰富上教学科研资源,推进学校管理办公自动化进程。1999-2001年,修建了三期达80000平方米、可容纳9000余名学生的学生公寓,教职工住房条件基本达到小康水平。图书馆中外文藏书115万册、25万余种,中外期刊2300余种;xx年新建成的15000平方米的“文献资源中心及第三教学楼”是学校又一个具有教育与文化品位的优良建筑,为师生充分利用信息资源及开展文化素质教育营造了一个良好的条件。建成了先进的校园公共信息络,实现了光纤到户,初步建设和开通了校内办公信息。

学校在成都市温江区成都海峡两岸科技开发园征地1630亩建设温江新校区,目前,学校正抓紧进行一期1000亩的工程建设工作;在绵阳市人民政府科创区征地585亩建设的“西南财经大学电子商务学院”新校区现已投入使用,2002、xx级学生已经入读。新校区建成

后,学校校园总占地面积将达2800余亩,必将极大改善学校教育、教学环境,极大地提升综合办学实力,为学校教育事业的发展奠定更加坚实的基础。

新的世纪,适应国内外社会经济发展的新形势,学校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在党委领导下,在各方面工作中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大精神,高举第三次创业的旗帜,抓住机遇,迎接挑战,坚持发展,继承和发扬已经形成的办学特色和优良传统,开拓创新,努力实现发展新跨越,力争到本世纪中叶,即建校100周年时,把学校建设成为国内一流、国际知名的高水平研究型大学。

高校基本信息学校名称:西南财经大学

高校代码:10651 所在省市:四川

学校地址:四川省成都市外西光华村

联系电话:028-7784707 学校传真:

学校址:http://出处

第五篇:西南财经大学

特色鲜明的高水平财经大学

西南财经大学是教育部直属的全国重点大学,也是国家首批“211工程”重点建设大学,拥有985工程“金融学科群与中国金融创新发展”优势学科创新平台,是经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和教育部批准试办研究生院的高校之一。深厚的金融行业背景、独特的金融学科优势、出色的行业影响力是学校区别于综合性、理工科大学以及其它财经院校的主要标志,是中国唯一有着深厚金融背景的财经大学。

从光华大学到成华大学,从四川财经

西南财经大学

学院到西南财经大学,历经三次创业的艰辛与开拓,今天的西南财经大学已经成为中国最负盛名的财经学府之一,它是培养国内高层次经济与管理人才的摇篮、解决国家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重大问题的研究基地及西部财经学科国际交流的中心。西南财经大学为国家金融、经济事业以及经济管理科学的发展做出了杰出贡献,培养了数以万计的优秀财经管理人才,谱写了中国高等财经教育的辉煌篇章。学校地址

光华校区(老校区):四川省成都市青羊区光华村街55号 邮编:610074

柳林校区(新校区):四川省成都市温江区柳台大道555号 邮编:611130

西南财经大学光华校区 西南财经大学柳林校区 校训

严谨 勤俭 求实 开拓 西财精神

经世济民,孜孜以求 校徽

校徽的背景图样是一个“S”的变形,它既是西南财经大学校名英文首字母,又是西南这一地理位置的英文首字母。校徽中间的图样有三层含义:

一、它是古代布币的造型,说明了西南财经大学以财经为主,经世济民、孜孜以求的办学特色。

二、它是一个“人”字形,体现了西南财经大学“育人”的办学宗旨。

三、它是西南财经大学标志性建筑“光华楼”的抽象图形,明确代表了西南财经大学。校徽的颜色采用代表理性和严谨的蓝色,体现出“严谨、勤俭、求实、开拓”的西南财经大学校训。现任领导

党委书记兼校长: 赵德武 沿革

美丽的光华园

西南财经大学是中国办学历史悠久的综合性财经大学之一。其前身上海光华大学创办于1925年,抗战爆发后,于1938年内迁成都,兴办光华大学成都分部(成华大学),故光华校区校址所在地得名“光华村”。

1952~1953年经两次全国高等院校院系调整,在原光华大学成都分部的基础上并入西南地区另外16所财经院校、综合大学的部分系科,犹如百川归海,十七所学校汇聚在一起,诞生了一所完全崭新的大学“四川财经学院”。成立伊始的川财便成为当时师资力量强、办学规模大、国家按区域重点布局的四所综合性财经院校之一。在这里荟萃了西南地区一大批杰出的财经教育专家和教授,我国著名经济学家彭迪先、陈豹隐、李孝同、梅远谋、刘洪康、杨佑之、汤象龙、归润章、吴世经、刘心铨等均执教于美丽的财大校园。

1980年1月,学校正式划归中国人民银行总行主管并被确定为央行直属的唯一一所重点院校。

1985年11月,学校更名为西南财经大学。

1995年3月,在全国文科类院校中第一个通过了国家“211工程”建设预审,接着进入正式立项程序。

1998年,教育部批准北京大学、人民大学、西南财经大学等13所院校建立“国家经济学基础人才培养基地”。

2000年2月,学校以独立建制由中国人民银行划转教育部直接管理。

2000年9月,组建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百所重点研究基地——“中国金融研究中心”

2011年6月,985工程“金融学科群与中国金融创新发展”优势学科创新平台正式立项建设。

2011年9月,经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和教育部批准设立研究生院。

西南财经大学是教育部直属的国家重点大学,也是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大学。学校坐落在享有“天府之国”美誉的成都平原,由光华、柳林两个校区组成,总占地面积2300余亩。校园绿树成荫,环境优雅,是著名的“园林式院校”和“全国绿化模范单位”。

学校原名四川财经学院,是中国办学历史悠久的综合性财经大学之一。1952-1953年经两次全国高等院校院系调整,由西南地区17所财经院校、综合大学的财经系科合并组成,荟萃了西南地区的财经教育专家和教授,我国著名经济学家彭迪先、陈豹隐、李孝同、梅远谋、刘洪康、杨佑之、汤象龙、刘诗白等在校任教。学校前身院校之一的上海光华大学成立于1925年,1938年内迁至杜甫草堂西侧兴办光华大学成都分部,故光华校区校址所在地得名“光华村”。2001年,学校在光华校区以西的柳林镇征地建设柳林校区,面向新世纪打造现代化大学校园,目前已完全实现了主校区的办学功能。学校建校初期由国家高教部和四川省主管,1980年起由中国人民银行主管,1985年更名为西南财经大学。1995年,学校进入国家“211工程”建设。2000年,学校以独立建制划转教育部直接管理。

回眸过去,筚路蓝缕,三次创业,玉汝于成。在长期的办学实践中,学校几代师生员工立志献身于教育事业,培育和弘扬“经世济民、孜孜以求”的西财精神,秉承“严谨、勤俭、求实、开拓”的校训,坚定“励精图强、团结拼搏、朝气蓬勃、争创一流”的大学信念,积极探索社会主义高等财经大学的办学规律,繁荣和发展财经科学,培养高素质经济、金融人才,努力为国家经济和社会发展服务。已建设成为国家经济学、管理学高层次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国家和西部地区金融、经济、管理科学研究的重要基地及西部财经学科国际交流的中心。截至目前,有66项教学成果获国家级、省部级教学成果奖,35门课程列为国家级、省级精品课程。2004年,学校接受了教育部普通高校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获得“优秀”,标志着学校人才培养质量达到国内高校先进行列。

学校长期坚持深化内部管理体制改革,按照“党委领导、校长负责、教授治学、民主监督”的原则,着力构建院校二级管理、校—院—系(所)三级架构的科学高效的社会主义现代大学管理制度,促进大学学术权力和行政权力和谐发展,激发基层教学科研组织的活力,充分调动教师致力于学科建设的积极性,形成以经济学和管理学学科为主体,金融学科为重点,多学科协调发展,形成经、管、法、文、理、工相结合的学科特色。学校拥有37个博士学位培养专业、67个硕士学位培养专业(含4个硕士专业学位),32个本科专业,设有27个学院(中心、部)等教学单位。拥有金融学、政治经济学、会计学和统计学等4个国家级重点学科;5个省级重点一级学科(包括理论经济学、应用经济学、工商管理、法学、管理科学与工程,涵盖31个二级学科)和4个省级重点二级学科。有理论经济学、应用经济学和工商管理等3个博士学位授予权一级学科及6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并设有理论经济学、应用经济学和工商管理3个博士后流动站。

学校拥有教育部批准设立的国家经济学基础人才培养基地、国家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基地和国家级社科研究基地,以及金融学、工商管理、会计学、财政学、统计学、财务管理、国际经济与贸易、法学、英语等9个四川省本科人才培养基地。拥有西南地区首家工商管理硕士(MBA、EMBA)教育基地及全国首批注册会计师(CPA)培养基地,是会计硕士(MPAcc)、法律硕士(J.M)和公共管理硕士(MPA)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单位和现代远程教育试点工作单位;2008年,成为自主选拔录取改革试点院校。设有“中国人民银行模拟银行实验中心”、“全国金融系统出国备选人员外语考试(BFT)培训中心”、“国家留学基金管理委员会-西南财经大学出国培训中心”,拥有省级重点实验室—“金融智能与金融工程实验室”和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经济管理实验教学中心”。并设有国家“211工程”专项建设的“金融科研实验中心”、“会计电算化”、“统计分析”等一批重点学科专业实验室。

学校坚持“学术兴校、科研强校”,充分发挥金融研究和经济体制改革研究优势,着力研究国家金融、西部经济建设与社会发展重大理论与实践问题,形成了繁荣经济科学、服务金融事业、发展地方经济的研究特色。学校设有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中国金融研究中心”,以及宏观经济研究中心、中国西部经济研究中心等一批科研机构。改革开放以来,学校取得科研成果18000余项,完成了400余项国家和省(部)级重要研究课题,以及一批有重要影响的横向应用课题,获国家级、省(部)级科研成果奖近300项。教师及研究人员出版的成果多次荣获“五个一工程”奖等国家级、省部级奖项。《经济学家》杂志是全国社会科学优秀期刊,跻身国家新闻出版署“中国期刊方阵”和“双效期刊”,入选“教育部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名栏建设”。《财经科学》为全国经济类核心期刊。两刊连续三届均入选全国百强社科学报。

大师铸大学,大器方乃成。学校现有教职工1656人,其中教师1030人,有教授174人、副教授264人,博士生导师159人;还聘请了486位国内外经济学家、银行家、企业家为我校兼职教授和客座教授。教师中国家“教学名师”奖获得者2人,有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35人,教育部“长江学者”讲座教授3人,教育部“优秀青年教师奖”获得者4人,人事部“百千万人才工程”入选人选2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入选人选9人,霍英东优秀青年教师奖及资助计划获得者6人,四川省学术和技术带头人27人,四川省学术和技术带头人后备人选30人,四川省有突出贡献的优秀专家27人。学校坚持“引进为要、培养为重,凝聚为纲、创业为本”,加强人才资源开发,构建财经学科人才高地。采取超常规举措引进海外人才,学校领导多次率团赴海外招聘;截至目前,已引进全职海外博士55人、讲座教授23人、课程教授15人,开创了人才引进工作的新局面。成立了以海外引进人才为主体的“经济与管理研究院”;2007年起,特聘6名海外知名学者担任有关学院院长。推进传统人事管理向现代人力资源管理转变,着力加强对教师的培养和提高。

学校坚持“育人为本、理论为基、应用为重、创新为魂”的教育新理念,构建“立体化”实践性教学模式及“复合型财经人才培养项目”,为培养“厚基础、宽口径、高素质、创新型”复合人才,积极探索适应经济与社会发展的人才培养模式。学校现有全日制在校学生22819人,其中普通全日制本科生16451人;硕士研究生4920人,博士研究生990人。此外,还有一批国外留学生及港澳学生,以及成人教育学生万余人。建校以来,为国家输送各类毕业生13万余名,其中金融专业本科和研究生培养规模以及到金融部门就业的毕业生数量居全国高校前茅,被誉为“中国金融人才库”。各专业毕业生主要面向金融、保险、证券、工商企业、政府经济管理部门及高等院校和科研机构,许多毕业生已锻炼成长为我国金融、经济部门和各行业的领导和业务骨干。一些学生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银行等国外著名机构任职和国外大学任教。

学校坚持兼容并包,兼收并蓄的学术方针,以广阔的胸襟,开放的眼界,广泛吸纳人类文明成果,先后与近30个国家和地区的50余家教育机构、知名大学、金融部门及知名企业建立了合作关系,积极拓展国际交流合作的途径和形式,加快了学校融入国际经济管理教育的步伐。学校举办的一年一度 “中国金融论坛”、“海峡两岸会计、统计、金融学术研讨会”等重要的大型学术会议,在国际国内产生了广泛影响。国际合作方面,与美国甲骨文公司合作的“金融服务中心”、与英国英杰华保险公司合作的“中国保险会计师培训中心”、与澳大利亚安盛?国卫集团公司合作的“中国保险中介人培训中心”、与日本精算师协会合作的“西南财经大学日本精算师资格考试中心”、与德国西门子公司合作的“西门子-SAP工商管理信息中心”和与美国纽约人寿国际公司合作的“纽约人寿国际公司-西南财经大学寿险管理(LOMA)考试中心”等多个专门教育机构。国内合作方面,与中国人民银行合作共建了“支付结算研究中心”、与华晨控股有限公司合作建立了“西南财经大学国际商学院”。太平洋保险(集团)有限公司、台湾光华教育基金会也在我校设立了“太平洋-光华保险教育基金”。

学校非常重视校园文化的构建和弘扬,结合学校设学光华、柳林的实际,汲取巴蜀文化精华,发扬开放包容的西财精神,形成了特色鲜明的校园文化体系。通过参与“挑战杯”大学生创业计划大赛、开展以“光华讲坛”为代表的系列高水平学术研讨等活动,不断提高青年学生的综合素质。近年来,我校学生先后多次荣获“外研社杯”全国英语辩论赛、“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全国研究生数学建模、美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德勤税务精英挑战赛、JESSUP国际法模拟法庭辩论赛、全国物流设计大赛等冠军或一等奖。学校高度重视党的建设和师生员工的思想政治工作。1996年学校党委荣获中共中央组织部授予的“全国先进基层党组织”荣誉称号,1998年获中组部、中宣部、教育部党组授予的“1993-1998年党的建设和思想政治工作先进高等学校”荣誉称号。有3个班级获教育部、团中央授予的“全国先进班集体”称号,2个团总支获团中央“红旗团支部”称号。

西南财经大学具有良好的教学、科研支撑条件。学校拥有现代化的教学、科研、体育运动和后勤生活服务设施,教学场地充足、设施齐全,学生住宿条件好;学生食堂为四川省高校示范食堂。图书馆馆藏文献已达232万册(含电子图书),现拥有各类型及自建数据库近50个,生均图书馆面积在部属院校中排名第一,文献资源中心是西南最大的财经文献中心。中国金融数据中心采用美国甲骨文公司提供的数据库管理系统和密歇根大学提供的数据应用软件,收集了近20年的国家金融数据,创建了金融学科门户网站—“中国金融信息港”,成为服务于我国金融研究与教学的综合金融信息系统和国际金融数据共享平台。学校构建了先进的网络教学环境、教学资源库和集成化的综合管理信息系统,校园网光纤到户,网上教学科研资源丰富,整体信息化居于全国财经类院校先进水平。体育设施完备,建有2座体育馆,3个标准田径运动场,57个球类运动场及2个标准游泳池。

忆往昔峥嵘岁月稠,望未来征程路漫漫。面对世界多极化、全球一体化的浪潮,西南财经大学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抗震救灾伟大精神为动力,以内涵式发展为主题,以人才队伍建设和管理体制建设为抓手,重点抓战略、抓人才、抓文化、抓资源,进一步强化危机与进取意识、质量与创新意识、改革与发展意识,始终坚持走国际化、特色化、个性化、创新型的发展道路,到2010年初步建设成为财经学科实力强、特色鲜明、优势突出的高水平大学,为建设成为国内一流、部分学科国际知名的高水平研究型财经大学奠定坚实基础。

西南财经大学2016年农村学生高校专项计划招生简章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