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精品范文库 > 11号文库
PICC在神经外科的应用及护理.
编辑:紫陌红颜 识别码:20-730316 11号文库 发布时间: 2023-10-04 03:49:45 来源:网络

第一篇:PICC在神经外科的应用及护理.

PICC在神经外科的应用及护理

[ 10-11-08 09:22:00 ]

作者:高丽梅

编辑:studa090420

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是一种从周围静脉导入且末端位于上腔静脉或锁骨下静脉的深静脉置管技术。其在我院神经外科率先使用。由于神经外科病人在输液管理上存在几大特点:一是分时段使用脱水药物,多次穿刺及药物对血管的刺激损伤较大。二是治疗周期长,多在10天以上。三是病人存在意识障碍及躁动等,普通钢针及留置针容易脱针。四是重症病人需要肠外高营养治疗及留置静脉通道。鉴于以上几点原因,我们对适应病人在早期进行了置管,大大提高了病人的输液管理,从而保证了治疗的顺利进行,减轻了病人的痛苦,并提高了护士的工作效率。现就具体护理报道如下。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

我科自2005年10月至今共置管60例,其中男性42例,女性18例,年龄18—80岁,平均年龄42岁。其中脑外伤34例,高血压脑出血18例,蛛网膜下腔出血8例。

1.2材料

均采用美国贝朗公司生产的PICC导管穿刺包,20毫升注射器2个,无菌手套2副,碘伏,棉签,肝素盐水一瓶,皮尺,弹力绷带。

1.3方法

1.3.1插管前的告知,向患者及家属说明插管的目的及方法,术中、术后可能出现的并发症及置管后的常规护理,征得同意后签知情同意书。

1.3.2插管前的皮肤准备及血管评估对穿刺侧上肢用肥皂液清洗干净,如病情不允许,局部用温水毛巾擦净。通常选用右侧的贵要静脉,其次为肘正中静脉及头静脉。通常还选一条备用血管,以备穿刺不成功时待用。

1.3.3插管时的体位

病人平卧于床上,插管侧手臂外展90度,指导患者头偏向同侧并贴近肩部。如患者不能配合,则请助手协助摆体位及肢体的约束。

1.3.4测量置管长度

置管长度为穿刺点至同侧胸锁关节后向下至第三肋间。

1.3.5操作步骤

消毒穿刺点周围10厘米范围的皮肤两遍后,戴手套,铺洞巾,建立无菌区。助手在穿刺点上方10厘米外结扎止血带,穿刺插管鞘成功后抽出针芯,送入PICC导管,导管至测量长度后抽出导丝,用肝素盐水冲洗管道,接肝素帽,穿刺点用一8×10厘米的8层纱布压迫外加一弹力绷带包扎压迫穿刺处,术后拍片证实导管位置。

1.4置管的护理

1.4.1严格无菌操作谨防导管源性感染的发生

操作者在操作前应洗手,操作中避免污染导管,术后24小时更换贴膜1次,如无渗血以后可5—7天更换1次贴膜。更换贴膜时,由下向上撕去贴膜。用碘伏彻底消毒穿刺点及周围外露管线,消毒范围大于3 m贴膜面积。要注意观察穿刺点周围有无红肿,对排除疾病本身造成的发热患者,应高度警惕导管源性的感染,必要时拔管,作导管尖端的培养。

[ 10-11-08 09:22:00 ]

作者:高丽梅

编辑:studa090420

1.4.2掌握正确的封管方法,做好患者及家属的健康教育

护士应该统一学习,对家属应指导到位,在输液完毕勿慌,勿夹闭输液器,翻身后应及时检查理顺管道。此外,应加强护士的责任心,及时巡视病房及时更换液体,密切观察输液速度及通畅度。统一护士封管方法,采用20ml注射器抽取20u/ml肝素盐水10ml行脉冲式的正压封管,也可使用正压堵头类。如输注液体为甘露醇、营养液、血浆等黏滞性药物后,则应先用生理盐水冲管,再用肝素盐水封管。

1.4.3进行安全评估,预防导管脱出

对病人的意识情况、合作程度等及时作出评估,并采取约束措施,加强导管末端的再固定。翻身时注意避免管道的牵拉折曲,班班加强对导管的重点交接班,检查导管的留置刻度,发现贴膜固定不牢靠时及时更换贴膜,重新固定。如导管发生移位时,应密切观察导管功能,及时行X线检查,确定导管位置。

1.4.4局部渗血的护理

我们通常采用一8×10厘米的8层纱布覆盖外加弹力绷带加压包扎。行加压包扎期间指导抬高穿刺侧肢体,观察穿刺侧肢体有无水肿,并及时调整松紧度。对躁动患者进行肢体约束以减轻导管对血管的刺激损伤,使用无菌纱布覆盖。

结果

本组置管60例中,除2例导管堵塞而未达到预期留置时间外,其余导管留置时间在31-58日,均达到了治疗周期,并无其它置管并发症的发生。讨论

PICC在输液管理上具有新时代的意义,其由于操作简单,在神经外科病人的使用中具有减轻病人痛苦、提高护士工作效率等优势,已在广大的医院病区开展。但由于PICC为深静脉置管技术,其操作本身也有一定的危险性及并发症,而且神经外科病人由于本身存在的意识程度上的障碍,不能积极配合的因素等,极易造成置管期间导管堵塞、脱出甚至断裂等潜在性危险。故对待PICC要有正确的认识及处理流程,对适合病人早期即置管,以免血管破坏过多才想起置管,而增加了置管难度。对置管病人及家属进行详尽的讲解,取得置管前后的配合。对护士采取统一学习、统一手法,加强护士的慎独精神及严肃认真工作态度,及时巡视病房,及时发现处理安全隐患,从而最终达到PICC置管病人的安全有效的输液管理。参 考 文 献

[1]车杰.预防导管相关性感染的要点.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05,20(8B):51.[2]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医院感染诊断标准(试行).中华医学杂志,2001,81,(5):314.

第二篇:PICC在临床护理中的应用

PICC在临床护理中的应用

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eripherally Inserted Central Catheter PICC)是由外周静脉穿刺插管,其导管尖端定位于上腔静脉或锁骨下静脉。根据导管质量的不同可以在体内留置3个月~1年,操作快捷,无严重并发症。为患者开辟了一条方便,安全有效的静脉通路。能将各种药物直接输送到中心静脉处,能迅速稀释药物浓度,避免刺激性药物对血管的损伤。该项护理技术已被广泛应用于临床。PICC的临床应用

1.1危重患者的抢救与锁骨下静脉置管相比,PICC组导管留置时间长、并发症少的优点,并且PICC操作简单,可由护士单独执行操作,当医生进行其他抢救时,为病情重的患者的抢救赢得了时间[1]。

1.2用于烧伤患者大面积烧伤患者由于皮肤受损面积大,体液丢失多,休克期需补充大量液体,加之感染、修复期用药时间长,故静脉输液是治疗的重要途径之一。PICC为患者短时快速补液开辟了一条方便、安全的通路,减少了患者反复穿刺的痛苦[2]。

1.3胃肠外营养治疗及肿瘤患者化疗胃肠外营养对于危重患者的治疗具有的重要意义,是肠瘘,重症胰腺炎,短肠综合征等疾病的主要治疗手段的其中一种。而建立起一条有效的静脉通道是临床开展肠外营养的必要条件。PICC输注肠外营养是一种并发症少、有效、成功率高、安全的营养支持方法。PICC置管并发症的发生率明显低于锁骨下静脉置管和外周静脉穿刺[3]。

肿瘤患者经常需要长期静脉输注化疗药物及高浓度营养物质,临床传统的用药途径为反复浅静脉穿刺,这种方法不可避免地造成患者痛苦,化疗药物特殊的不良反应及对血管的破坏。由于PICC直达上腔静脉,药物注入后迅速被稀释,从而解除了药物对周围血管的损害,保护了上肢血管网,为肿瘤患者提供了一种无痛性的治疗通路[4]。

1.4 用于胸腹腔积液引流与化学治疗胸腹腔穿刺属于一种创伤性的治疗措施,适用于胸腔里面有大量的积液、大量腹水的患者,若一次性放水量过多、过快,会因胸、腹腔内压突然的降低,使血管扩张了,以及回心血量的减少,从而导致血压的下降,患者会发现有明显的不适,因此需要多次的进行胸腹腔穿刺放液才可以达到疗效。进行PICC置管引流胸腹腔积液,其优势就在于穿刺得危险性较小而且并发症少、并可多次的进行放液。刘杰等[5]在62例的恶性胸腔积液治疗过程中,应用PICC管进行胸腔留置引流化疗,除了其中1例出现了穿刺点红肿,胸腔内积液沿PICC管外渗外,其余的患者都没有发生并发症。廖少萍等[6]对其中43例顽固性腹水患者行PICC管长期留置引流,平均置管的时间达到20~30 d,没有1例出现过腹腔感染、低血压等的不良反应。PICC管在引流的过程中若有患者出现了不适的症状,可随时的调节速度或关闭其引流系统,不需要进行拔管,还可以随时的行腔内注射药物治疗,可以达到控制胸、腹腔积液的目的[7]。选择应用PICC管做胸腹腔引流,不仅可以有效的减少患者进行反复穿刺的痛苦,从而还避免了有发生交叉感染的症状[8]。

2PICC的置管方法

2.1静脉选择首选贵要静脉,因它管径粗,静脉瓣少,且在置管体位下为导管头端到中心静脉最短、最直的途径。其次选肘正中静脉、头静脉,尽量避免在头静脉穿刺。与头静脉相比较,贵要静脉置管成功率高、留管时间长[9]。

2.2置管要领送管中动作轻柔,送管遇到阻力不可强行置,可向后撤导管,轻微旋转或调整方向。穿刺了以后从回血帽观察回血状况,保持住穿刺针的位置,隔无菌巾松止血带,轻压穿刺点上方止血,撤出穿刺针、固定,用肝素盐水抽吸至见到有回血,然后连接好肝素帽以及密闭输液器。穿刺部位放小方纱,将覆盖无菌的透气膜固定好,以穿刺点为中心用弹力绷带加压包扎24h,穿刺第2d再换膜1次,以后每2~3d换膜1次。导管的护理

3.1 封管液的选择封管液的选择是保证PICC管道通畅比较关键的一环,除使用正压封管方法外,高浓度肝素封管液(25u/ml)较低浓度(12.5u/ml)堵管率低。对于不能使用肝素的疾病如血友病、血小板减少症、以及化疗的患者,都可以使用生理盐水进行封管,在封管之前需要用20ml的生理盐水进行冲管,然后再进行生理盐水的正压封管[10]。

3.2 带管回家的护理 PICC留管的时间长,许多化疗的患者在化疗期间歇期需要带管回家。患者带管出院后要注意①穿刺侧肢体后不可进行剧烈的运动,不可提重物品。②衣袖要穿宽松的。②每次洗澡之前用清洁塑料薄膜包裹好穿刺部位上下至少到10cm,以防止浸湿了局部。不能进行盆浴。洗完澡后要尽快用干毛巾把局部擦干。③平时的时候要每星期去医院进行封管两次。④如果发现敷料有污染或者是局部有红、肿、痛、渗出等异常的情况及时到医院去处理。

3.3 拔管的护理拔出导管时的动作要轻,帮助患者摆好体位,仔细的清掉敷料,皮肤进行常规消毒,在插管的地方抓住导管,与之皮肤至平行慢慢的拔出。拔完后把无菌纱布放置于针孔处,轻轻按压直到不出血为止,然后固定好胶布。观察拔出来的导管尖端是不是完整的、测量管长、并且比较插管时的长度。常见并发症的原因及处理

4.1机械性静脉炎机械性静脉炎常出现在穿刺后48~72 h。主要因选择的导管型号和血管的内径大小不适宜、导管材料过硬、穿刺侧肢体活动过度等所致,还包括患者缺乏维护导管的基本知识[11]。女性患者常见。对已发生机械性静脉炎患者,应抬高患肢,促进静脉回流,缓解症状,肿胀部位给以隔湿热敷或使用如意金黄散加绿茶茶水调制糊状外敷并配合紫苏叶代茶饮效果较好。半导体激光治疗仪(红外线)照射患处也可以预防性使用[12]。

4.2导管阻塞导管堵塞原因分血凝性导管堵塞和非血凝性导管堵塞。前者是由于血管壁受损或炎症、封管时机、方法不正确导致血液返流、在管腔内形成凝块或血栓所致;后者是导管管径选择不当,导管扭曲、打折、血流速度减慢、血液粘度异常者、药物沉淀所致。

为预防导管阻塞,根据血管粗细选择合适规格的导管尤为必要。穿刺过程中减少对血管内膜的损伤、选择20ml注射器正压脉冲式封管、输注粘稠度较高的液体时必须每6h用生理盐水冲管一次、对易于发生血栓的患者应用抗凝剂、置入后行胸片检查确认导管有无打折、盘绕或其他受损迹象亦是常采取的措施。如发生液体输入不畅,考虑末端孔顶到血管壁,回血抽不出,此时将导管外端转几圈,避开静脉壁。如血栓堵塞时,注入溶栓药物(尿激酶浓度5000IU/m1)保留20min[13]。

4.3感染感染的发生与无菌技术、不及时换药或免疫力低下有关。临床操作中应严格无菌操作技术;及时更换无菌贴膜,第一个24h内更换贴膜1次,以后更换贴膜1次/w。遵医嘱给予抗生素治疗及营养支持治疗,提高患者抵抗力[14]。

4.4 导管脱出其常见原因有:护士未能向患者及家属说明导管留置中的注意事项,患者随意活动过度造成脱管,护理巡视不到位,未能及时发现贴膜松动或有汗液、血液渗出使贴膜脱落而导致导管脱出。因此,置管后应向患者及家属说明导管留置中的注意事项,活动时采取保护性措施。及时观察贴膜情况,如有松动或有汗液、血液渗出需及时更换。导管一旦脱出不可再用。

4.5穿刺点渗血渗液发生原因常见于:渗血凝血机制异常、导管固定不当自由出入穿刺点频繁、穿刺位置选择不当、渗液纤维蛋白鞘生成、患者低蛋白血症期、输液管路不畅等。对前者应弹力绷带加压包扎,后者给予紫外线治疗仪照射,在15cm的距离使用,第1d5s,第2d 10s,第3d 15s,症状未完全缓解可重复照射,合并使用抗生素[15]。

第三篇:PICC护理

4PICC护士维护注意事项

⑴输液前先注入10mlNS确认导管通畅,禁止抽回血,以免发生导管堵塞。⑵每次输液后用NS20ml脉冲式冲管,并正压封管。

⑶输血、抽血、输脂肪乳等高粘性药物后立即用NS20ml脉冲式冲管后再接其他输液。⑷冲管必须使用脉冲方式,并做到正压封管。⑸禁止使用小于10ml的注射器冲管。⑹勿使用暴力冲管。

⑺换药过程严格遵守无菌操作,观察并记录导管刻度。⑻禁止导管体外部分移入体内。

⑼观察用PICC的输液的流速,若发现流速明显降低时应及时查明原因并妥善处理。⑽PICC为一次性用品,严禁重复使用。

PICC潜在并发症及处理

1、穿破血管

原因:因外周静脉不及中心静脉粗大,即管壁簿,所以在进针时动作勿太快,进皮时力稍大些,进皮后再进血管;未触及血管(穿刺时)。

处理:PICC穿刺针相对普通输液针头较粗,加上在外周穿刺,所以在进针时未碰见血管,可将止血带稍下移(接近穿刺点)以便膨胀血管或位于穿刺点上方,用手造紧或在穿刺点附近轻轻拍打,也可在穿刺前用毛巾热敷所选择的血管使其更充盈。

2、导管堵塞

原因:穿刺时间过长,病人年龄偏大,血粘稠度高。处理:在穿刺前可将导管注满肝素盐水后再穿刺。

3、穿刺针在血管里但未回血

原因:因病人自身血管条件限制,肿瘤化疗病人血管较硬。处理:在穿刺前穿刺针接注射器穿刺,避免穿破血管。

4、送管不畅

原·因:导管前端触及静脉瓣。

处理:可将导管往外退2cm左右再转一圈避开静脉瓣送管,在腋窝处扎止血带或导管接注射器,边推盐水边送管,但必须确定导管在血管内。

5、液体输入不畅

原因:导管只有一末端孔,如末端孔顶到血管壁,回血抽不出且液体滴入不畅。处理:将导管外抽l~2cm,如再不行将导管外端转几圈,避开静脉壁。

6、误伤动脉

原因:穿刺过深,误入动脉。处理:退出穿刺针,加压止血。

7、心律失常

原因:导管尖端位置过深所致,进入心房或心室。

处理:应准确测量长度避免置入过长,退出导管少许。

8、机械性静脉炎

原因:与选择导管的型号和血管的粗细不当有关,穿刺侧肢体过度活动。

处理:湿热敷20min/次,4次/日,抬高患肢,避免剧烈活动。若三天未见好转或更严重应拔管。

9、血栓性静脉炎

原因:与选择导管的型号和血管的粗细有关(导管外周形成血栓)与穿刺时损伤血管内膜有关。

处理:热敷、尿激酶溶栓、拔管。

10、感染

原因:与无菌技术及不及时换药有关,免疫力低下病人。

处理:严格无菌技术,遵医嘱给予抗生素治疗,加强换药,细菌培养。

11、导管阻塞

原因:药物配伍禁忌,药物之间不相溶,未经盐水冲管就肝素封管,脂肪乳剂沉淀引起或血管内膜损伤,正压封管不严格引起。

12、前臂水肿

原因:加压时绷带缠绕过紧,体位关系或侧支循环不良引起。

处理:适当调整绷带松紧,防止穿刺侧肢体受压,适当抬高穿刺侧肢体。

第四篇:神经外科重症患者PICC置管护理体会

神经外科重症患者PICC置管护理体会

【摘要】 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eripherally inserted central catheter,PICC)是由外周静脉穿刺置管,其导管的尖端定位于上腔静脉下1/3或上腔静脉和右心房交界处,是一种新的静脉输液技术[1]。目的:为有需要的患者安全置入PICC导管,正确使用和护理,以达到减轻患者反复穿刺的痛苦、延长导管留置的时间、减少并发症的发生,保证患者完成间歇性或者连续性输液治疗。

【关键词】 患者;PICC;护理

【中图分类号】R45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0019(2014)03-0219-01

神经外科重症住院患者由于需要长期输液、输入血制品、接受静脉营养治疗及使用高浓度脱水药物等,外周反复静脉穿刺不可避免地造成患者痛苦,另外药物及高渗液体等可能对血管的破坏造成外周血管穿刺困难,此时经外周静脉穿刺置入的中心静脉置管是较好地选择。我科近年来对多例病人应用中心静脉置管(PICC),取得良好效果,现将护理体会做一简要报告。临床资料

1.1 2010年3月-2013年12月,我科应用PICC置管病例138例,其中男86例,女52例;年龄19~86岁,平均年龄63岁,均为外周静脉穿刺困难或者需要长期静脉输液及营养治疗患者。PICC导管留置时间最短7天,最长放置96天。其中1例在导管留置过程中出现导管堵塞,2例导管意外脱出,其余均保存导管至患者停止输液治疗或出院,另外有5例导管穿刺局部出现红肿,给予换药处理及湿热敷后消失,未出现其他并发症。

1.2 所有患者均使用美国巴德公司生产的PICC导管,由3名PICC小组成员严格遵循规范操作;穿刺成功后,均行X线检查了解并确定PICC导管尖端位置。护理体会

2.1 胸片检查:PICC置管后均须进行胸片检查,确定导管尖端位置,一旦发现PICC尖端异位,应立即处理,避免并发症的发生。因为导管异位会引起血液不畅,并发深静脉血栓;导管尖端进入右心房会引起心律失常、损伤心肌或瓣膜,甚至发生心包填塞等并发症。[2]

2.2 敷料更换:穿刺部位应选择透气性好的无菌敷贴,于管置第1个24h后更换敷贴,之后每48h更换1次。更换敷贴前,对穿刺点进行评估,观察局部有无红肿、渗出,导管有无移动,敷贴有无脱落、污染及是否到期等情况,发现有松动、渗出、脱落时应随时更换。更换敷贴时,应沿导管方向从下往上揭除,以防在更换敷贴时将导管带出。操作步骤如下:戴无菌手套,用碘伏消毒皮肤,范围以穿刺点为中心,大于贴膜范围约20cm,待晾干后更换新无菌贴膜;勿用酒精消毒穿刺点,以防引起化学性静脉炎,若穿刺处有渗液,则要24~48h内更换1次。导管露出体外部分采用“S”形或“U”形固定,可有效防止导管移动。贴膜粘贴连接器的翼形部分的一半,连接器和肝素帽处用蝶形交叉的方式,妥善固定。

2.3 防止导管堵塞:导管堵塞是PICC置管较常见的并发症,置管时间越长,堵塞的可能性越大。导管堵塞主要由两方面因素所致:一是由于输注高价营养液后导管冲洗不彻底、导管内遗留物残存;二是由于导管打折扭曲、输液速度过慢等原因导致血液反流至导管内、纤维蛋白形成和药物沉淀。预防措施主要有:(1)输液过程中加强巡视,防止输注通路受压、打折或输液器与肝素帽接头处脱开造成导管内回血凝固,导致堵管。(2)掌握正确的冲封管技术:将10~20ml 生理盐水采用脉冲方式注入,将针头斜面留在肝素帽内少许,使等渗盐水形成多个小漩涡,有利于把导管内的残留药物冲洗干净。冲管及封管剩余1ml液体时,一次性注入,边推注活塞边撤注射器,确保导管内完全是封管液,达到正压封管。每天液体输完后,应采用正压封管法封管。(3)每次输完血液、甘露醇、脂肪乳、碳酸氢钠等用生理盐水彻底冲管后再给其他药物或封管,起到清洁导管内壁作用。(4)自中心静脉导管采血非常便捷,但采血后,一定用生理盐水彻底冲管,以免有微小的血凝块沉积或粘附于导管腔内。(5)做好管道日常维护,每班交接病人导管的长度、敷料情况、是否打折、通畅等。一旦出现输液不畅或导管阻塞时,应先检查是否输液管及导管打折,或导管部分脱出,若怀疑血栓形成,堵塞导管,可采用回抽法或用肝素、尿激酶溶栓法,使导管通畅,不可强行推注液体,应避免硬性冲洗导管,造成导管内血栓被过多地注入右心系统,导致肺梗塞,甚至脑梗死,危及生命。[3]

2.4 预防感染:穿刺及输液过程中严格无菌操作,输液器每24h更换1次,肝素帽或正压接头每周更换1次,输入血液制品后需立即更换,另外各连接处也应常规消毒。如患者出现不明原因的寒战、发热、局部红肿热胀、化脓等,拔出导管行细菌培养与药敏试验,局部换药,根据药敏结果,全身抗感染治疗。

2.5 防止导管脱出:导管的完全脱出,可引起大量的失血,严重者可导致患者的休克。临床上导管脱出常见于患者自行拔管、导管断开、封管或更换敷贴时操作不当而致。一般情况下,只要加强临床护理和导管的管理,就可以避免导管脱落。对神志清楚患者做好宣教工作,嘱患者在活动或更衣时要小心,以免不慎将导管拉出;对神志不清患者给予保护性约束,防止自行拔管。

2.6 静脉炎的护理:发生静脉炎后,抬高患肢,局部湿热敷或50%硫酸镁溶液湿敷,2~3次/天,每次20~30min。如3天内症状不缓解,则拔除PICC管。拔管后停止从此部位输液,继续以上处理,至症状好转。小结

神经外科重症患者病情危重PICC置管既减轻患者痛苦,减少病人长期反复穿刺的痛苦,减少药液在输注过程中的渗漏及对皮肤的刺激,又提高护士工作效率,护理得当可明显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是患者的一大福音。

参考文献

[1] Orr ME.The peripherally inserted central catheter: What are the current indications for its use Nutr Clin Pract,2002,17(2):99-104

[2] 薛芬,刘燕,李敬 作者单位:255213 山东淄博,淄博万杰肿瘤医院《PICC置管患者的护理》.[3] 《按摩与康复医学》2012年 第2期 | 李建红 湖北省武汉市第一医院 武汉430022《重症监护病房中心静脉置管护理》.

第五篇:PICC置管神经外科患者的护理体会

PICC置管神经外科患者的护理体会

摘要 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是一种从外周静脉肘部静脉(贵要静脉、正中静脉和头静脉)导入且末端位于上腔静脉或锁骨下静脉的深静脉置管技术。其在我院神经外科率先使用。由于神经外科病人在输液管理上存在几大特点:一是病情危重,病情变化快,随时需要抢救,还需要分时段使用脱水药物,多次穿刺及药物对血管的刺激损伤较大。二是治疗周期长,多在2周以上。三 一

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本组男26例,女22例,年龄18~77岁(平均54)岁。其中颅脑外伤20例,脑出血16例,脑肿瘤6例。蛛网膜下腔出血6例。

1.2方法选用美国BD公司提供的P ICC导管,规格4F或5F。敷料为英国产IV 3000,10 cm×12 cm潮气感应透明薄膜。根据患者病情及治疗的需要选择合适的穿刺部位(贵要静脉、肘正中静脉)。患者平卧,穿刺侧手臂外展45℃,用皮尺测量穿刺点至右胸锁关节,然后向下至第三肋间的距离。常规消毒铺洞巾后穿刺,插入导管,在穿刺点处覆盖碘伏棉片,外贴IV 3000敷料,再用弹性绷带加压包扎[3]。操作完毕后行X线摄片,以确定导管位于上腔静脉上端。2结果本组中一次穿刺成功者47例,成功率为97.9%。P ICC导管留置时间20 d~11个月,平均150d。出现局部渗血2例,导管堵塞2例,经肝素液及尿激酶溶栓后再通,1例导管阻塞拔管,穿刺局部及导管感染各1例,2例非导管原因死亡,余45例顺利出院。二

临床护理 ?2.1PICC的维护?

2.1.1维护要点? 成功地进行PICC置管术是静脉输液治疗的第一步,正确而有效的维护技术则是PICC导管能正确使用、完成治疗计划的重要保证,否则会发生静脉炎、穿刺点感染、导管断裂或移位、阻塞等并发症导致失败拔管。因此,护理部制定并严格执行《PICC使用管理规定》,规范正确的维护时间、正确冲、封管及更换肝素帽、适时更换敷料等操作流程。要求护士人人掌握,有效预防导管相关的并发症,维护了导管的功能。导管置入的第一个24小时,当天治疗,输液完大分子后(如脂肪乳、卡文、甘露醇、50%葡萄糖等)输血后及抽血后,连续输液12小时,输液间隙每7天护理一次,如遇穿刺点感染、局部渗血,贴膜松动或潮湿、肝素帽破损或有血迹等情况时应及时维护[4]。

?2.1.2冲、封管:采用脉冲式正压法封管,但禁止使用小于10ml的注射器;必须用脉冲式冲管法进行冲管;冲、封管应遵循生理盐水-药物注射-生理盐水-肝素盐水的原则;用生理盐水冲管;用10-100U/ml稀释肝素盐水封管。使用肝素时要注意观察有无血小板减少的症状及体症,以及输入液是否和肝素有配伍禁忌。

??2.1.3更换肝素帽:正常情况下每7天更换一次,如肝素帽有损坏或有血渍时应及时更换。更换时,应将旧肝素帽取下,用酒精棉球对导管的螺纹口外周消毒,对使用末端开放导管时,注意导管与肝素帽分离时关闭导管,以避免空气栓塞。

???2.1.4适时更换敷料:每3-7天更换一次无菌透明敷料,严格无菌技术,消毒时禁用含酒精的消毒剂,防止导管损伤断裂,可使用安尔典,以下情况应缩短更换间隔时间:出汗;穿刺处局部感染;渗血,渗液;油性皮肤;敷料松脱、污染、破损。必要时随时更换。2.1.5做好全程健康教育:健康教育可提高病人置管依从性,提高穿刺成功率,提高病人满意度,减少并发症,延长导管安全留置时间。在置管前要通过通俗易懂的语言详细介绍PICC置管的目的、优点、适应症、操作方法及并发症、注意事项等以取得患者的积极配合。2.2.并发症护理

2.2.1 局部渗血 本组48例患者中,有1例患者由于血小板减少,穿刺点渗血不止,在应用升血小板药物治疗的同时,局部外敷云南白药加压包扎,并嘱病人健侧卧位,术侧肢体避免剧烈活动,2天后出血停止。

2.2.2 静脉炎 PICC置管后,由于导管在血管内造成异物刺激,有2例患者穿刺侧肢体沿血管走向出现红肿、硬结、疼痛。由于中药金黄散有清热解毒、除湿化浊、行气散瘀、活血消肿的功效[1],因此与蜂蜜调和成稠糊状,沿红肿部位外敷,每日换药1次,3天后症状消失。2.2.3 穿刺点感染 其中2例患者由于夏季气温高,出汗多,局部潮湿,皮肤不清洁,透明敷贴透气性差等原因,穿刺点周围出现红肿、硬结、且活动后有疼痛感。每日给予导管口严格消毒后,滴庆大霉素3滴抗炎处理,并更换透气性好的棉质无菌敷贴,每日换药1次,保持局部干燥,穿刺点敷贴潮湿及时更换,3天后治愈。

2.2.4 导管阻塞 由于大量高浓度液体如20%甘露醇、脂肪乳、卡文等的输注,有2例患者出现不同程度的阻塞现象,导致输液不畅。经肝素液抽吸,借负压使肝素液与血栓充分接触,边抽边推,如此反复多次,阻塞的管腔均已通畅。有1例患者经肝素液溶栓后无效,改用尿激酶溶栓而成功,有1例患者因带管出院后,未按时封管,由于血液反流,时间太长,在管腔内形成血凝块,经肝素液及尿激酶溶栓、抽吸均无效而拔管。

2.2.5 导管异位和脱出,随时对患者进行安全评估,预防导管脱出 对病人的意识情况、合作程度等及时作出评估,并采取约束措施,加强导管末端的再固定。翻身时注意避免管道的牵拉折曲,班班加强对导管的重点交接班,检查导管的留置刻度,发现贴膜固定不牢靠时及时更换贴膜,重新固定。如导管发生移位时,应密切观察导管功能,及时行X线检查,确定导管位置。有2例患者导管不慎脱出2~5cm,在未影响置管用途时,固定后继续使用。但脱出的导管不可再送入血管内,以防感染。2.3 拔管护理

2.3.1当治疗结束或出现并发症时,要及时拔管。

2.3.2患者取仰卧位,外展穿刺侧上肢,缓慢拔除导管,如遇阻力,不要使用暴力,以防导管断裂,此时应停止拔管,热敷20~30min后继续拔管。[5]

2.3.3拔管后检查导管是否完整,用无菌纱布覆盖穿刺点并按压至少10 min,嘱患者拔管后24h内尽量减少术侧肢体活动,以防出血。三 护理体会

3.1神经外科患者的特点是病情危重,病情变化快,住院时间长,随时需要抢救,在抢救治疗过程中,用药繁多,需长期输液及反复多次,病情危重严重影响患者进食,导致营养不良,免疫力低下。因此需要通过静脉输注高能营养液如脂肪乳.卡文等,以保证机体的能量供给。神经外科患者大多会出现脑水肿,需要每日输注20%甘露醇脱水、康容,降颅压处理,有些病人甚至需要每4h输注1次。有的患者需要后期合并化疗,有研究资料表明,外周静脉血流量为1ml/min,上腔静脉血流量为2500ml/min[6]。PICC导管末端位于上腔静脉,象脂肪乳、20%甘露醇等高浓度、强刺激药物注入后被迅速稀释,从而减轻了药物对周围血管的损伤,减少了刺激性静脉炎的发生。PICC避免了因反复穿刺给病人带来的痛苦,降低了护士的工作量,提高了患者对护理人员的满意度,促进了护患关系的和谐。

3.2 PICC置管操作简便、安全 在床边即可进行,便于开展 同时,其穿刺点在外周静脉,比较直观,易掌握,穿刺成功率高,且无需局麻、缝针,创伤小,避免了以往深静脉穿刺引起的血胸、气胸等并发症7]。PICC还具有留置时间长、感染率低等特点[8],对于需长期输液且血管条件差的病人,如昏迷肿瘤病人尤为适用。因此,PICC置管术作为一种新技术,既能减轻病人痛苦,提高病人生活质量,又能节约人力,降低护士的工作量,是临床上值得推广的好方法。【参考文献】

? 1李虹,刁永书,吴绍勇,袁灵;外周中心静脉置管术的方法及护理[J];黑龙江护理杂志;2000年09期

2尹华华;深静脉置管的运用及护理进展[J];护理学杂志;1999年05期

3谭海梅,伍美娟,陈秀强,郅丽,刘文琴,石利平;肿瘤病人行PICC置管的临床观察与护理研究[J];实用护理杂志;1999年11期

4郑春辉,王凤,陈强谱;经外周穿刺置入中心静脉导管的并发症及防治[J];中华护理杂志;2004年09期

5周琴, 杨磊, 丛支霞.金黄散外敷治疗化疗药物外渗的效果观察.中医中药,2006,3(2):110.颜兰娣.外周导入中心静脉置管术在肿瘤患者中的应用.中华医药杂志, 2003,3(12):1138-1140.7 东文霞, 乔爱珍, 李新华, 等.PICC插管与锁骨下静脉插管在血液病患者中的应用比较.中华护理杂志, 2003, 38(1):31-33.8王建荣.输液治疗护理实践指南与实施细则.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10, 21-24.

PICC在神经外科的应用及护理.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