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体育公园&河滨景观-案例
上海市闵行体育公园
闵行体育公园是上海市首座以体育命名的新近建成的公园,位于外环线以西、顾戴路以北、新镇路以东、农南路以南,总面积约1260亩,总投资5.7亿元,设计突出体育特色,将运动休闲融于独特的环境景观之中。闵行体育公园设有体育场馆区、热带风暴水上乐园、青少年活动中心以及湿地生态区、卵石溪流区、翡翠山林区等10个景区,最妙的是各个景区之间是由18座风格各异的桥梁连接,并设有山坡长滑道、迷你高尔夫球尝儿童自行车、游艇和垂钓等体育项目设施。成为市民自然休闲、体育活动和生态健身的综合性场所。
公园总投资5.7个亿,设有体育馆、青少年活动中心、热带风暴水上活动中心及10个景区和各种体育健身设施。公园的主入口位于新镇路。采取对称树阵形式,由香樟、广玉兰、水杉等乔木组成。
t
杭州城北体育公园
杭州城北体育公园一期工程位于杭州“主城”北部,其周边是城北的大关、三塘、东新等居住社区,紧邻绍兴路与上塘河。是杭城为数不多的体育主题公园,公园主要体现了“自然、生态、运动、休闲”等方面,是杭州市的重点工程。
杭州城北体育公园一期工程主要注重自然、生态,注重市民“参与性”,注重通过对体育文化的表达来传达体育文明,注重时代气息。作为列入杭州市市属保育地之一的城北体育公园,要在生物多样性上做足文章,创造多样性的生境,营造多样的植物群落,并把人的活动隐于绿色中,努力实现人与环境的和谐发展;公园从市民的享用角度出发,提供多种体育活动场所和配套服务设施,创造丰富的空间,构筑休闲运动平台,满足市民游憩、活动的多种需求;作为体育为主题的公园,公园形象的提升源于生态环境的美,公园主题的表达源于对体育文化的诠释,林间散落的一些体育题材的小雕塑、小品将公园的空间和体育文化相融合,创造出具有体育文明的公园景观意境;从建筑的造型、小品的细部等方面入手,通过对现代材料的运用,对时代话题的表达来折射精致、简约的时代精神。
城北体育公园在绿化植物选用、种植上突出体育特色,将运动休闲融于独特的景观环境中,从而达到生态健身的效果,在绿化配置上力求与整体环境相融合创造出优美的风景,同时通过乔、灌、草复层立体植物群落的营建,提高单位叶面积指数,发挥绿地植物群落的最大生态效益,提高绿化景观的稳定性。在树种选择上以地带性乡土树种为主,适当引入植物新品种丰富植物景观,并且有意识地选择一些生态保健型树种,从而达到体育公园生态健身的最终目的。
北京奥林匹克森林公园
奥林匹克森林公园是离北京市民最近的森林公园。它占地面积680公顷在奥林匹克公共区内,不仅有层峦叠翠、湖光山色的奥林匹克森林公园,有展现了顶尖科技与绿色环保理念的奥运场馆,更有充满中国古典文化韵味的特色建筑和设计细节以及为观众提供最大方便的交通场站和人文关怀设施。奥林匹克森林公园在贯穿北京南北的中轴线北端,位于奥林匹克公园的北区,是目前北京市规划建设中最大的城市公园—奥林匹克森林公园,让这条城市轴线得以延续,并使它完美地融入自然山水之中。这里被称为第29届奥运会的“后花园”,赛后则将成为北京市民的自然景观游览区。
惠州市东江沙公园:
面积:7.2ha 惠州是广东省历史文化名城,在古代即有“岭南名郡”之称。本项目基地位于惠州市东江南岸,东江大桥南桥头,全长约900m,宽30-100m,总面积7.2ha。
设计总体构思以“一点”、“两线”为主体,表达对场地的理解及功能的组织。“一点”即“惠州印象”滨江广场。惠州城区呈山环水抱之势,其大环境架构极其优越。而西湖水与城区的融合正是其中得意之笔。“惠州印象”滨江广场即是对这一特点的高度概况与表现,而“惠州之光”景观塔则是代表了惠州人民对未来美好期望与追求。“两线”其一为景观线,主要表达对滨水生态与景观的关注。其二为功能线,主要让大众产生对地域文化的认同感与归属感,同时满足休闲与娱乐的需求。在“功能线”与“景观线”之间是宽敞的绿带。这样,从滨江东路到东江,形成了从动到静,从城市到自然的过渡,使游人逐步从喧器的城市步入静谥的自然。
重庆南滨路公园
南滨路打破过去对城市道路单一交通功能的理解,将南滨公园建设成为集城市交通和城市公园为一体的滨江大道公园,是中国最大的滨江公园。
重庆南滨公园南起重庆长江大桥南桥头,北至弹子石法国水师兵旧址,全长6.8公里。通过对南滨路的植物改造,形成沿江绿色长廊。精巧的构思形成极具特色的夜文化景观,融合南岸历史人文、巴渝文化为内涵,南滨公园业已成为重庆市文化之路。
重庆南滨公园景观分为三大部分:187道路景观工程、六大主题景区、180景区连接段。第一,187道路景观工程:全线各个主要部位设有艺术品,如人物雕塑、场景地刻、光廊、石雕等,绿化以公园式的模式,创造新的道路绿化理念。
第二,六大主题景区:
1.黄葛晚渡景区:介绍南岸渡口及码头文化为主题。
2.海棠烟雨景区:介绍重庆民俗为主题。内建有重庆民俗风情的浮雕“龙门阵”、南岸花木浮雕,刻有大量诗歌赋。3.龙门浩月景区:介绍“巴渝十二景”之一的“龙门浩月”为主题。
4.字水宵灯景区:介绍“巴渝十二景”之一的“字水宵灯”为主题。以形象化的小品展现两江至朝天门汇合,三折而成一巴字。景区位于古寺---慈云寺靠江侧。5.峡江开埠景区:介绍重庆开埠史和民族工商史为主题。
6.禹王遗踪景区:介绍“大禹治水”和“诞子石”传说为主题,有诞子石雕塑、大禹雕塑、大禹治水故事雕塑、脚印地刻等。
第三,180景区连接段:连接段挡墙上刻有五个主题的浮雕。
上海滨江公园
上海滨江公园全长2500米,是集观光、绿化、交通及服务设施为一体,着眼于城市生态环境和功能的沿江景观工程。滨江公园由亲水平台、坡地绿化、半地下厢体及景观道路等组成,是面向二十一世纪的上海东外滩。
公园规划面积达300公顷;现已开放的一期为120公顷。公园内滨江岸线达2公里,吴淞口畔,浦江对面的宝山炮台湾山、灯塔清晰可见;天空晴朗还可以清晰看到长江口的长兴岛与横沙岛„„。公园本身具有相当丰富的森林资源与旅游资源。在“自然——生态——野趣,保护——创新——发展”的建设主题下,园中大约有10公顷的土地被列为整体保护区域,原苗圃内留存的20万株乔灌木和204种野生植物被有选择的加以保护,充分体现森林公园的野趣和自然风貌,依然保留着苗圃浓厚的原始气息,自然湖岛、沼泽湿地、芦苇丛、森林等都市难见的乡土野趣。现在滨江森林公园已基本形成了一套城郊森林湿地生态系统,包括次生态的人工森林、人造林景观群落与滨江湿地景观,公园森林覆盖率达90%。由于处在候鸟迁徙带,又有沼泽、湿地、芦苇丛、森林等适于野生动物和鸟类的生境,所以园内拥有比较丰富的两栖动物和鸟类。
宁波鄞州中心区河道改造
地点:浙江省宁波市 设计特色
渠化硬化河道是城市化过程中一种普遍现象。鄞州中心区河道改造项目展示了面对土地资源的稀缺和洪水控制的挑战下城市滨水地区的另一种改造方式。它成功地将一条渠化了的、生硬而毫无生气的河道转变成一道生态、美丽和丰饶的景观,使自然与城市和谐相处。
项目说明
该项目位于中国浙江省宁波市鄞州区。该区域地处东部沿海地区,受季风气候影响显着,形成了发达的河网,用于灌溉和排水。在过去,水系统是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它能够提供多种生态服务功能,包括旱涝调节、食物生产、生物栖息地,以及休闲游憩、文化教育和审美启智等等。在该地区快速城市化进程中,这些富有特色的河流被用混凝土填埋或者渠化,最后变成了只有排水功能混凝土沟渠,生硬而毫无生气。同时,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也被完全忽视。该项目通过改造,把河道恢复成为能够提供多种生态服务的生机勃勃的生态系统,为城市增加一道生态、多产和美丽的水景。
江苏南通滨江公园
滨江公园是一处集观光、游览、休憩的临江生态公园,游客在此可以充分亲近江水,体验长江雄姿,观赏山水田园风光。此处景点增强了五山风景区的整体性和连贯性,创造了景区中央核心广场和绿色活动走廊,同时,还增强了“生态原貌”资源,使得这一景区地带形成为一个整体的临江生态公园保护区。.滨江公园是一个集景观性、休闲性、参与性于一体的大型综合性临江生态公园,沿南通市区最好的一段长江生活岸线,整个景区充分体现了南通作为我国长江口重要港口城市和城乡相间的田园城市特色。游客在这里既可以充分亲近江水,体验大江东去的壮美,又可以徜徉山水田间,品味田园风光。
上海世博后滩公园
公园保留并改善了场地中黄浦江边的原有4公顷江滩湿地,在此基础上对原沿江水泥护岸和码头进行生态化改造,整个公园的植被选用适于江滩的乡土物种,芦笛翻飞,乌桕成林,更有群鱼游憩,白鹭照水,实现了“滩”的回归。
作为生态文明的展望和实验,公园的核心是一条具有水净化功能的带状人工湿地系统,它将来自黄浦江的劣五类水,通过沉淀池、叠瀑墙、梯田、不同深度和不同群落的湿地净化区,经过长达1公里的流程,而成为三类净水,日净化量为每天2400立方。净化后的三类水不仅可以提供给世博公园做水景循环用水,还能满足世博公园与后滩公园自身的绿化灌溉及道路冲洗等需要。
杭州西湖湖滨国际名品街
杭州湖滨国际名品街是中国三大奢侈品集聚中心。杭州市是中国人民富有的象征。这片街区建设的成功之处在于“欧洲人看它像欧洲建筑,杭州人看它像杭州老房子”,中西风格的完美结合为这片建筑赢得了亚洲建筑大奖,西湖的山水又为它增添了几分魅力。
第二篇:河滨休闲绿地景观设计说明
云南水富县两碗集镇河滨休闲绿地景观设计说明
一、项目概况
(一)地势地貌
两碗河滨休闲绿地背高山面横江之水,地势起伏变化,属典型的河谷地貌,于一线火车轨道分割成上下游两段,呈带状分布,植被良好,山形俊秀,自然景观较佳。
(二)设计范围
本次滨河绿地景观规划设计范围:两碗集镇沿河全长约5000米,宽约70米,共占地面积约60亩。
二、设计依据
(一)《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1989年 12月);
(二)《城市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用地标准》(1991年 3月);
(三)《风景园林设计规范与制图标准》;
(四)甲方提供的cad电子版地形资料;
(五)设计人员现场勘察资料。
三、规划理念
(一)现代规划理论学基础:
立足人们普遍的审美观念,注重环境的和谐,在充分满足人使用功能的基础上,体现地方特色,凝练文化底蕴,合理布局,以体现景观的和谐性,使景观空间和功能与环境相协调,营造城镇和谐的河滨绿地。
(二)传统文化理论基础:
中国传统文化认为:水,为万物之灵,生命之源。她,更赋予公园最自然的灵性美感。临近水边,使人心旷神怡,远离尘嚣,静谧和谐。水,还能增加空气湿度,调节空气温度,改善环境质量等生态功能。本案萃取了中外园林设计精华,充分利用先有的河道,因地制宜,在各景观节点设置小型广场及休闲逗留空间,构成景观设计的高潮,成为人们驻足停留、休息交流的场所。
(三)景观艺术性:
在充分满足功能和经济可行的前提下,赋予文化和艺术的内涵,将园林设计的艺术手法融入绿地设计中,在打造城市生态园林滨河绿地的同时,力求使该绿地具有鲜明的城市文化特色。
四、设计原则
(一)景观的延续性原则
充分考虑河道两侧景观的相互映衬;河道景观与城镇绿地的相互映衬;两侧河滨景观带的延续。
(二)体现以人为本的指导思想
应用现代城市规划设计的思想和方法,体现山水园林和景观休闲滨河绿地的风格,充分结合传统的园林风水观,充分考虑人的参与性和适用性,构建合理的空间结构,满足市民的需要。
(三)坚持可持续发展的原则
规划设计考虑远期目标,以适应未来的发展变化。在注重景观和功能的同时,注重提高绿化率,尽量实现社会效益、经济效益、环境效益的有机统一。
(四)经济合理性原则
1、考虑河道两侧原有片林,长势较好,尽量保留利用。
2、充分利用现有树种,大量采用乡土树种,少用名贵树种和外来引种。
(五)把植物造景和景观小品融合于历史文化之中的原则
在合适的地点、合适的方位及既有的历史背景下营造和谐的景观滨河绿地景观。
五、总体定位及风格
(一)总体定位:滨河绿地定位为城市滨河景观绿地(公园)。
(二)风格:规划设计从整城镇环境要求出发,因地制宜充分利用现有自然条件,强调环境效益与社会效益、经济效益相协调统一,主要以生态型多层次绿地为主,兼顾人民游玩、行人、行车安全;强调建筑小品与绿化景观的多样性和美观性,突出滨河景观,营造城市休闲绿地。同时满足防洪与休闲绿地的建设要求,使滨河公园成为该县的主要城市绿地,体现县城城市风貌,使之成为该县的“历史文化长廊”,实现“城在园中、水在城中、楼在绿中、人在景中"的总体建设要求。
六、总体布局和景观设计
(一)总体布局
该设计主要有7部分组成:清风古韵、花团锦簇、曲艺长廊、江风茗香、临江台、碧波银钩、湿地园。总体布局上采用点、线、面的组合方式,结合现有实际情况进行景观规划设计。各景观节点相对独立成景又整体连接,既高低起伏又主次分明。滨河绿地郁郁葱葱的林带,成萦绕迂回之势,水清木华,空间峰回路转,虚实退进,千姿百态。沿河而行,流水汩汩,落英缤纷,美不胜收。
1、清风古韵:这是整个绿地园区的最上游,视野开阔,观景效果最佳。设计一八角亭台,既可引怀古之幽思,亦可达休闲之妙境。无论置身亭内亭外,都有别样的感受。
2、花蕊广场:根据自然地形的起伏变化,这一小广场采用梯级式的构景方式,以自然花瓣的形态为设计语汇,以自然材质与现代张拉膜为表现载体,形成一个融汇聚、交流、观赏、沉思为一体的复合形空间格局。老人在这里可聊天下棋;小孩在这里能够追跑戏嬉;年轻人在这里也可以朋友相聚。不大空间,丰富而精美的装饰陈设,既体现亲水平台的乐趣与天然魅力,也可传递城镇之外的自然空间的舒适。
3、曲艺长廊:半圆的造形,传达了环形的围合理念,让置身其间的人都有融入空间的参与感与整体感,既可组织一些简单而快乐的活动,也可展示一些书画奇石。
4、江风茗香:一杯清茶,几粒阳光,在碧波清洌的江畔,任风拂岸,任雨飘飞······这就是我们向往的生活。在这个小园区中,专门设计了两支挑台可眺望江景,可供人们休闲的桌椅,起伏变化的步道。
5、临江平台:该平台东西长约40米,最宽处宽50米,占地面积约2000平方米。把硬质的平面空间与软质的绿化空间结合在一起是其最大亮点,置一高大的题字景石,突显河岸休闲空间的自然与人文交织的理念。
6、碧波银钩:利用水与岸的交织关系,把环形平台延伸至水面之上,把岸,水,人,影巧妙地组织在一起,无论休闲漫步还是闲云垂钓,都能体现环境的舒适与景观的优美。
7、湿地游园:充分利用沿河岸边的生态湿地,利用高架路的设计方式,把湿地与道路进行有序的串联,形成观景与保护生态的综合效果。
(二)竖向设计
竖向规划依据因地制宜,以减少工程量为原则,以有利于雨水的排放。
七、植物景观
(一)植物材料的选择
采取“适地适树”的原则,考虑景观的需要,采用常绿植物和观赏价值较高且便于养护的植物进行配置。乔木有黄桷树、小叶榕、;樟树、桂花、银杏、海棠、玉兰等常绿与落叶树;垂柳、火炬、无患子、苹果、海棠、国槐等观赏树。灌木主要为杜鹃、黄金叶、红继木,踪竹、紫丁香、红瑞木、紫叶矮樱、红王子锦带、紫穗槐、水蜡、榆叶梅、四季丁香、玫瑰等。地被植物除草坪外有金山绣线菊、品种月季、绿化菊、宿根福禄考、鸢尾、马蔺、萱草、玉簪、黑心菊等。
(二)植物配置方式
采用乔、灌、草相结合的配置方式,在景观上注重色彩的搭配。如:落叶乔木与常绿乔木的搭配,色叶苗木的搭配,观花观形的苗木的搭配等等。
(三)原有植物
对现有植物尽量保留利用,对保留植物进行萌芽条清理、修剪枝条,乔木修整枝下高度等。
八、铺装硬地设计
铺装硬地设计采用多种样式,人行铺装材料以色调愉快的红色透水砖铺装为主,游步道以花岗岩拼花、透水砖铺装为主。主要广场铺装广场砖铺装;主路以水泥(压花)路面为主。
九、电气设计
主要采用两种形式:
1、主要景观点采用景观高杆路灯为主,突出主要建筑物、雕塑等节点和植物的夜景。
2、人行干线主要以庭院灯、投射灯、草坪灯为主,形式多样化,既环保节能又美观耐用。
十、其他附属设施的设计
其他附属设施主要有:座凳、围墙、亭廊等建筑小品和构筑物,在适当的地方安置垃圾桶,保护环境卫生。
第三篇:公园景观设计说明
北山公园景观设计说明
北山公园现为一个具有简单的游步道及休息凉亭的部分开发的山体公园。按照温岭城市总体规划,确定城市形态为“一带二轴八组团”,“一带”为由北山公园、中央生态水网保护区构成的绿色空间,南北向贯穿城市,是城市生态防洪、景观、旅游空间主体。“二轴”为以万昌路和76复线为交通通道;以中华路和城西大道为交通通道串联城市八个组团。因此北山公园位于“一带二轴”的核心交汇地带,其生态、景观、旅游休闲功能就显得更为突出。同时北山公园与温岭胜景石夫人峰隔城相望,其规划设计应设计应充分考虑与石夫人、东辉阁、下保山公园、塔下山公园等城市景观的统一性与协调性。是城市的主要景观点和观景点。
根据景区性质、地域特征、资源分布特点将公园共划分为六大功能区:
1、自然风景生态区、2、中心景观带、3、休闲观景区、4、生态文化景区、5、娱乐休闲带、6、入口景区。
从景观地理环境特点及景区划分的实际出发,根据山体公园的特征以及景区地规划布置,本次规划形成了“一线、一环、四点”的结构。
“一线”指的是由南线公路入口——休闲度假别墅区——观景台——台地园的一系列景点所组成的空间轴线序列。“一环”指沿山脚下居民区附近的带状娱乐休闲区。“四点”是指别墅区、观景台、台地园、入口景观广场所组成的各具特色的景点。
“点”、“线”和“环”由园路游线加以沟通,以多种方式丰富了游览形式和游览内容,满足了不同游人的需要。
一、规划布局
表3-1景区功能划分
功能分区
景观功能
服务对象
区内特色
休闲观
景区
保持两座山头的互动关系,提供游人合适的观景扬所。
本市居民、周边城市游客和附近居住区居民。
俯瞰城市,观景为主
生态文化
景区
观光览胜、休闲度假、生态康体健身。
本地居民、周边地区的香客及居民。
健身休闲与生态文化的结合中心景观带
为开发区城市中轴上的绿带,保持两座山体的连续性。
本市居民及开发区居民。
城市绿地
自然风景生态区
以生态植被与自然风景为主,山坡上分布有台地园、生态竹林,山顶上建立石塔,成为公园标志物,也是市西北区中的标志性景观。
本市居民及游客。
自然气息强烈,设计中体现自然生态特色。
娱乐休闲景区带
绿色教育、健身康体、结合废弃采石场的改造,创造良好的休闲环境等。
本地区市民,特别是北山附近的居民区、各类学校、厂矿。
娱乐休闲的典型范例、生态恢复的先进代表 入口景区
结合北山面水的优美环境,创造品味高雅的休闲环境,成为反映城市文化面貌的窗口
本市居民及游客。
文化品味高雅,档次高、优美的滨水环境。
(一)休闲观景区
位于南部山体的北端,这里植被相对稀疏,视野开阔,是俯瞰全市的绝佳景点。依附照山形走势在地势较高处规划三处观景建筑,彼此分隔,相得益彰。
1、观景平台:在山顶相对开阔的地方开辟设置观景平台,其上构造钢架、张拉膜搭建的观景亭,供居民及游人休息、聊天、饮茶等使用,观景亭既考虑人与建筑的尺度,同时自身也是体现城市景观形象的小品。
2、观景亭:在近中心区的峭壁处建构两处膜结构亭,形状似展翅欲飞的仙鹤,游人可登高远眺,亦可在亭中休息,两亭之间遥相呼应,夜晚灯火通明,成为都市中的亮点。
(二)生态文化景区
位于南部山体的西南部,这里林木茂盛、有一个村落和两处寺庙:上林庙和山塘庙,充满了浓郁的乡土气息和宗教文化色彩。本区利用现有丰富的人文历史资源塑造地方文化景观。
1、上林庙博物馆
确保原上林庙寺院的环境氛围,保护其视线走廊和空间环境效果。在道及门区等视线敏感区避免设置大型构筑物及各种与景点氛围不和谐的元素;对已有影响景观的构筑物应予以拆除或改造。大力挖掘寺庙的历史文化内涵,修建上林庙博物馆,充实馆藏内容,全面展示上林庙的历史背景、社会作用,充分体现中华古老的文化艺术风格与成就及道教的特点。
2、山塘庙
现状中是以杨家将为主题的宗教建筑,规划中建议在原有基础上加以利用和改建,对所在的区域进行重新规划设计,保留部分原有的寺庙建筑,新增老年活动室,户外布置健身广场,放置健身器械,使整个区域的性质转向公共性,强化其宗教色彩,使之成为老年人活动场所。
3、山居风情度假村
增建各档次度假别墅,运用乡土性建筑材料如天然石材、木材等体现原始自然的建筑风格,外观协调统一、统中有变,室内装设施则各有特色,风格鲜明。别墅建筑为在此度假的游客提高质量的住宿条件,昼保留周围现有植物,在别墅周围点缀花灌木,以构成优美、恬静的别墅群。
在原有山地民居的基址上改建各档别墅,其风格外拙内秀,设施齐全,造型各弄,以古朴自然的造型将游客带入山野林间,倍享温馨。别墅依山势而建,3 有平台直挑入山谷中,别墅之间可由小路通达,改造村庄木屋条件,住宅内设卫生设施,提供便捷的生活服务,成为旅游综合服务区。
控制别墅度假村建筑规模,禁止肓目扩建乱建,保护现有的景观和植物资源,建立完善的电力给排水设施系统,保护水源不受污染和破坏
(三)中心景观带
进一步完善北山公园中心景观带的植被建设,增强其城市绿带的功能,为市民创造一个环境优美,功能齐全,布局合理,立意别致,造型典雅的综合性的休闲、娱乐、健身的场所,建立起联系两山之间的绿色桥梁。
(四)自然风景生态区
位于北部山体的东南部,景区内生态环境良好,有大量的自然野趣环境,规划在植物群落学和景观生态学的指导下,依据不同的景观规划要求,规划不同的植物群落,从而创造出不同景趣的景点。
1、自然风景园:
面向中心景观带的北山山坡,此处林地开多于合,林地山坡间有较多的空旷地,在此处沿坡向上开辟一道亮丽的透景线,将山下的景色一直延续到山顶,两侧宜建风景林带,以秋色叶为主,配以常绿阔叶乔木和针叶树,乔灌草结合形成高郁闭度的生态风景林。
2、台地园:
在山顶制高点开辟一跌落式台地园,层层台阶随山型跌落,在最高处设一石塔,成为全园的视觉中心,同时也成为城市中借景的对象。
3、生态竹林:
北部山体以北的山坡以竹林景观为特色,点缀秋色叶和针叶类植物,在园路交叉口和景观优美的地段设立景亭和弧廊等景观小品,成为游人观景休息,改造现有园路,使其达到“曲径通幽”的效果,同时形成本区朴野、自然的景观特色。
(五)娱乐休闲景观带
本区是北山山脚近居民区沿线地势相对平坦的带型绿地,由于靠近居民区,规划中加强了娱乐休闲的功能。
1、水景广场(山底公园休闲区)
展示“水”主题,广场开敞、明朗、以水景环境小品、精致的铺装地面为表现对象,创造与人们心中温泉感觉相呼应的形象。
2、林荫水景道
将空旷的道路改造为步行与车行两部分,沿步行道利用旅游区经生态处理形成的中水,做一条景观水道,以林荫树与花草植物美化水道两侧的环境,并在适当地点修建一到两处表现本地特点的建筑文艺小品,作为点晴之笔激活居住区的环境。
3、体育游乐场
利用自然地形、地貌及障碍等条件,结合自然材料(原木、绳索、废轮胎等)设计各项独特的游乐设施,让人们在其间跳跃、攀爬、摇荡,尽情游戏于天地之间。为山林增添不少野趣。由于该项目占地面积小,建议在施工时采用密集式运动设施,在狭窄的基地,以立体构筑方式将数项活动设立于一处。
4、采石场生态重建区
大力整治现有采石场,推平、推缓陡坡,利用石料修路、填坑,增加可建设用地,利用石料堆山障景,改变景区整体环境。设置各项游戏设施,使之成为宜人的休憩环境。
科学植树造林,改良区域气候。当整体环境有了大幅度改善后,本区将成为区域环境持续发展的重要依托。但这是一项前期投入较大、投资回收期长,需要下大力气,持之以恒的系统工程。作为规划建设的长期目标,必须加以重视并长期坚持。
二、绿化规划
(1)规划原则
生态环境保全原则:建设和维护本地区的生态平衡,育林、造林、保林、杜绝任何可能的破坏、毁林行径。绿化、美化、采花一体化,注意形成多种组合的形式各异的植物空间。
1、道路绿化:
2、公路绿化:选择枫香、黄山栾树、香樟等作为行道树,沿线种植,留出透景线。
3、游览道路沿线绿化:作为联系园内各点的通行用地,其绿化配置主要考虑对游人的引导及沿途相关景物的适时展示。种植方式上以自然式风景林带为主,强调路口绿化。
4、山林地绿化:在公园的山坡地及外围可视范围内营造风景林、防护林,选择乡土速生树种,快速形成森林景观,以良好的生态功能和景观服务于其它景点。
5、树种选择:
(1)常绿乔木:柳杉、湿地松、马尾松、深山含笑、香樟、杜英、女贞、紫楠、浙江樟、香泡、棕榈、桂花、楷杷、杨梅、柑桔。
落叶乔木:青冈栎、杂交鹅掌揪、白玉兰、板栗、三角枫、枫杨、榔榆、柿树、银杏、麻栎、无患子、花榈木、苦槠、枫香、乌桕、黄连木、黄山栾树、鸡爪槭、罗汉松、水杉、珊瑚朴。
(2)灌木:木芙蓉、红叶李、山麻杆、六月雪、山茶、茶梅、栀子花、中华胡枝子、胡颓子、紫荆、紫薇、金钟、中华绣线菊、黄馨、腊梅、垂丝海棠、山茶、杜鹃、映山红、阔叶十大功劳。
(3)藤本:常绿油麻藤、凌宵、爬山虎、山葡萄、络石、辟荔。
(4)花卉地被:鸢尾、二月兰、红花苕子、白花三叶草、红花酢浆草、石蒜、葱兰、麦冬、玉簪
(5)竹类:毛竹、箬竹、粉单竹、淡竹。
第四篇:体育公园改造景观概念设计说明
体育公园景观概念设计说明
公园特色:具有区域性特色的体育公园 ——健康林、生态林
——生命 + 运动 + 生机=健康 概述 1,区位 2,气候
一、设计依据 1,2,提供的CAD总平面图 相关设计规范
二、基地概况
基地位于
,东侧为
,南侧为第二小学,设计总用地面积7800平米,对外交通条件便捷。
三、项目现状分析 优势:(1)区域性特色公园
(2)当地耳熟能详
(3)交通便利
虐势:(1)生态环境保护措施力度不足,地被损坏严重,土体严重裸露;
(2)景观特色区域缺乏吸引力;
(3)体育设施、器材损坏严重;
(4)公园公用设施、市政配套设施不齐; 针对上述分析要着重解决的问题
(1)体育公园特色的打造;(2)生态价值的保护;
四、指导思想与设计原则
1、指导思想
在现有的环境下,服务于当地居民健身休闲、改善公园的生态环境,统一规划,合理布局,设计体现“健康林,生态林”特色,体现运动休闲,在不破坏自然生态正常运作循环的体系下,发展居民所需要的活动空间及运动设施。
2、设计原则:
2.1、尊重自然、保护环境的原则
以恢复自然植被为出发点,在现有植物种植的基础上,强调地被作为公园绿化水土保持主体的作用。地被改造需总体规划,合理布局,分期建设,绿为基础,重在色彩变化。2.2 以人为本原则:
认真分析公园的使用人群后,设计根据使用者的需求,合理安排交通流线,设置各类体育运动场地,营造运动空间,尽量使目标人群更方便的到达,最舒适的进行各类休闲活动,无论男女老幼,都能够寻找到属于自己的停留场所。2.3 经济原则
尽可能减少直接经济投入,并努力降低维护成本,使有限的投入能获得更多产出,包括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2.4近远期发展相结合的原则
设计根据当前状况,在满足当前需要的情况下,适当预留未来提升空间,由表及里,逐步精细,不断满足周边居民的需求。
五、设计理念和设计构思 设计理念:
运动是一切生命的源泉,有了健康的运动,才能有健康的体魄,健康的人格。我们从运动中得到灵感,以“运动”为原型,以“健康”为理念,取运动的元素作为设计的一种手法,景观的设计元素(包括小品、广场等)采用以弧形为主,直线为点缀的设计手法,整体上延续运动的流畅感。其中“全名健身广场”位于公园的核心部分,是
公园的制高点,它将成为公园的视线焦点,从空间上统领全园。
设计构思:
方案规划用地高差较大,挡土墙较多,结合现场调研及有关的功能要求,方案形成了“一带、两段、四区”的结构体系。
“一带”指的是园区内的健康散步带,并作为人流疏散的主要通道。
“两段”指的是北侧“动”态的运动休闲段和南侧“静”态的生态保健段。
“四区”指的是全民健身广场、儿童游乐广场、生态保健广场及棋奕广场。
六、整体规划 6.1 道路设计
公园内道路交通组织根据现有道路状况,结合地势,以健身、安全、便捷为目标,尽量减少建设对自然环境的破坏。交通方式为步行。公园设三处出入口,主入口位于公园南端,正对学校。两个次出入口位于西北端和东北端。方便人流从各个方向便捷入园。6.2 分区设计
根据基地现有的景观资源和高差格局,参照坡度要求和景观视线的需要,根据功能的需求,把公园的北段作为“动”,公园的南段作为“静”来考虑,因此从功能上大致分为4个区。从北向南依次为:全名健身广场、儿童游乐广场、生态保健广场及棋奕广场。全名健身广场又细分为活动广场及健身广场,(活动广场布置主席台,健身广场安置相应的健身设施)儿童游乐广场布置相应儿童娱乐器材,生态保健广场为老年人运动场地,布置一定的树池坐凳,棋奕广场布置相关主题小品。6.3 绿化地被设计
以恢复自然地被为出发点,构建稳定的生态系统条件,优化生态环境,展现生态景观。地被总体规划思路为:合理布局,绿为基础,重在色彩变化,突出重点。
1、生态型原则
2、多样性原则
3、季节性原则
4、景观性原则
七、标示系统建立
标示牌形式,色彩,风格均与区域设计主题结合,简洁明了,形式统一,平面设计感强,材料选用木,铝板,起到指示方位、提供简明的信息。
八、照明设计
照明设计为主要为三个入口广场处和贯穿整个园区内道路上,照明要配合各个区域的景观风格和氛围来进行照明设计,光源多采用节能型灯源。结束语
第五篇:和平公园景观论文
和平说
姓名:李丹
班级:08建筑学二班
学号:0810010225
【摘要】本文主要是从和平公园的人文思想,总体空间布局,景观构成要素,景观形态构成方法等方面进行分析,阐述了“和平公园”的文化内涵,整体空间布局的秩序,对于声、光、电等景观要素的运用。最后对整个公园空间感觉的介绍,给去游玩的游客方向性的指引。使人们得到身体与心灵的放松。
【关键词】 文化
空间布局
景观要素
形态构成
和,相应也,谐也;平,语平舒也,正也。
和平公园,曾名湘潭公园,是新中国成立之初,湘潭市人民政府为发展城市公用事业而兴建的,位于市区北面,湘黔铁路以西,1955年建成开园,全园绿地覆盖率在是湘潭市一座独具森林气候,环境优雅的科普公园。经过多年的发展,拥有占地面积36公顷,其中水面面积就达到23公顷。公园陆地面积的林木中尤以梓、樟、楠、玉兰和银杏等乔木为主。
下面我将从以下几个方面来阐述一下和平公园的人文思想和特色。
一、文化内涵——和谐,平安
中国古代的“和”“顺”,“谐”,“合”槠义,的“平”相组合,便产生了暂新的“和平”概念,而这一初意本为描摹人的心气与心态的词语一旦进入对人事,对世像,对社会的规范乃至界定集团与集团,时,就赋有了它其丰富的含义,最终成为世世代代人们对最高理想境界的追求,里就开始出现了“既和且平”样的诗句,而到了秦始皇帝于秦二十八年立琅琊碑,称“今皇帝并一海内,以为郡县,天下和平”它便正式进入了中国人的视野。但这只是美好的愿望,翻开一部中国史与世界史,便是一部战争史,毛泽东总结的好:开口笑,上疆场彼此弯弓月,流遍了,郊原血”战争与和平是一个永恒的话题。
为了求得人民与民族的解放,为了彻底的反对侵略,湘潭人毛泽东与彭德怀出神入化的指挥了一系列震惊中外的神圣而正义的战争,坚决消灭不义战争,为实现世界永久性和平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同样,历史也见证了湘潭因和平而带来的辉煌。自前明号为小南京,洲至小东门岸,帆樯蚁集,连二十里,廛市日增,蔚为都会,是称天下第一壮县,一九四九年八月,湘潭和平解放,这里以祥和欢乐地姿态迎接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这方土地上又涌现象征和平的代表人物世界文化名人齐白石,他以自己的画笔,活充满着希望与热爱的和平鸽,当他荣膺世界和平理事会一九五六国际和平奖时这样说:“原来我所追逐的就是和平。”同样是上世纪五十年代,人民掌权的城市在这里建起了湘潭第一个公园,市政府特地名其名为“和平公园”。
历史终于前进到了二十一世纪,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及其以后冷战时期的结束,80%以上,70%被林地所覆盖,实际包含了“调”,当它一旦与“平正”,早在《诗经》“终和且平”这“人世难逢 杨梅刚刚结束战争,描绘了对生和平与发
现在的湘潭和平公园 观念,国家与国家之间的关系
展开始成为了当今时代的主题。正当我国和平崛起之时,和平公园与二零零九年再度拓展规模,重新旧制。
二、总体空间布局——层层叠进,两侧发散。和平公园的造园手法采用的是由一条景观主轴引导游客,然后再往两边延伸的方法,使整个公园在空间秩序上井然有条。步入和平公园内,首先映入眼帘的是,通过镂空的围墙隐现出来的“镇园之宝”——罗汉松。树龄150余年,树高约1.8米,地径约30cm,乃国家二类保护植物。其古朴典雅的气质给整个公园带来了一种清新淡然的神韵。然后沿着景观轴,来到了下一处景观节点——和平雕塑。和平雕塑是整个公园的文化中心,寓意和谐、平安。右侧石头上刻有“和”字,与左侧的“平”相呼应。两侧石头上的图案,古诗词,给来园观赏的游客不仅带来了视觉上的享受,而且还有精神上愉悦。再往下走,便就是公园的中心——和平广场,也是公园的高潮部分。广场上,有追逐打闹的小孩,有锻炼身体的老人,有驻足停顿的游客,形形色色的人,在这里聚集着,呼吸着新鲜的空气,这是一种不同于大街上那种拥挤嘈杂的烦闷的气息。我想一个公园的意义在此刻得到了完美的展现。接下来就到了公园的结尾处——动物园。该动物园占地面积24719平方米,有11个特色展区,100余个品种,1000余只动物,是游客亲近自然,关爱动物的科普休闲场所。
沿着主轴的两侧还分散着儿童游乐园,游乐场,烧烤场,赛车场等游玩设施,公园不仅是成年人放空心灵的场所,小孩子在这里也同样有属于自己的天地。整个和平公园在空间上层次分明,转换衔接自然,使游客在有限的空间得到了无限的感受。
三、景观构成要素——声、光、电。
景观是人置身其中感受的艺术,视觉、嗅觉、听觉、触觉等共同参与了对景观的体验。
声光电等要素在景观中的作用与造景方法在现代景观设计中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了。
公园的西侧的长廊(如左图)里每天清晨都有乐器的练习,清脆锐耳的乐器声,此起彼伏,使整个公园顿时活跃起来。长廊被树遮掩的,给人一种只闻其声的神秘感。隐隐约约,欲见还羞,正是这种朦胧感,使游客在这里驻足停留。赏心锐目的同时,耳朵也来了一次彻底的沐浴。
光的运用,这是我这次游和平公园感触最深的部分,日本著名建筑师安藤忠雄曾说过:“一个人真正的幸福并不是呆在光明之中,从远处凝望光明,朝它奋力奔去,就在那拼命忘我的时间里,才有人生真正的充实。”或许这句话放在这里不是很贴切,但是不管怎样,他都充分肯定了光对于我们的重要性。光的神奇,有时候就是在一种不经意间体现出来的(如下图),我本意是去拍那个挂牌的,当我把焦对好之后,忽然发现镜头里光线从天直泻而下,原本阴霾的心情,顿时放晴了。这虽然是我个人偶然的收获,但是在和平公园里,对于自然光线的运用,是无时无刻不在的。由于公园里栽种了大量的高大的乔木,阳光透过稀疏的树
叶,洒落在地上,那些斑驳的树影,偶尔还可以看到自己拉长的身影。在这种“光空间”,游客可以自由的翱翔,抛开困扰自己的杂念,使自己来一次心灵的旅游。
至于电的部分,我觉得这是一个公园保持生命力不可缺少的,尤其是像这种集儿童游乐和植物景观于一体的综合性公园。儿童游乐设施的设置,让整个和平公园都充满的生气,周末闲暇时,带着孩子一起游玩一下公园,不仅大人可以放松心情,小孩子也可以在这里尽情的玩耍,吸收大自然的灵气,尽享天伦之乐。
四、景观形态构成方法——穿插、动感
在造型艺术中,穿插就是两个或多个形体相互穿破各自的界限(有形的或无形的边界)而交叉、通过、穿破、切合、叠加或并置,或者使两个物体互相渗透交融,是后来者打破、打断原来的形体、过程等的一种行为,使原本简单明了的性质变得不定、多变、复杂、丰富、造成一种冲突与变异的效果。在和平公园这种构成手法的运用是比较普遍的,我感触最深的是,儿童游乐场的的森林小火车,它是在用石头推起得假山中,穿过山体,开辟了一条小轨道。站在我拍照片的角度,隔几分钟就会看到小火车穿过山体(如左图)。这种运动的穿插,在这个公园里处理的非常的巧妙。
“动感”是通过景观形态创造所产生的一种“动势”,是视觉力场和视觉力度所造成的视觉感受。动感构成的手法有倾斜、楔形物、重复、交错、聚焦、错视等。在设计中常以倾斜的形或趋势构成画面中最抢眼的元素,如和平雕塑两边的非线性石碑,通过这种不规则的边组成的体量,造成景观形态的动势,给人一种变化的快感。在景观各种造型元素式样中,造型元素改变其原来的方向而发生重复,就好像偏离了其原来的位置一样,从而产生动态的效果,这就是“交错”。这种手法,在这个公园中运用的比较多,我印象最深刻的是儿童游乐园里的过山车(如下图)。高低错落的轨道,伴随着游玩的人们的尖叫声,整个画面是无比的生动有趣,有一种无法用言语表达的美,算是对“艺术来源于生活”这句话一个很好的诠释了。一个设计的好与坏,就是通过体验这种不经意中给人带来的感受来衡量的。
通过这次对和平公园的考察,不但了解了和平公园整个公园的形态,特征。最主要的是通过自己走进去体验,感受设计者给我传达的信息和一些构成手法,都是我今后应该努力学习的方向。作为一个设计者,一定要思考:我的设计想要表达什么。至于最后使用者体会到的和你想表达的是否一致,那都是次要的,正因为有多种解,设计才体现出了他的生命力。
通过此次写景观论文的一个机会,不仅让我了解了景观设计中的一些构成手法,更主要的是让我感受到了设计的魅力。
参考文献:
[1] 顾馥保等.现代景观设计学.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 [2] 邬建国.景观生态学——概念与理论.生态学杂志 [3] 顾馥保.建筑形态构成.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 [4] 何歌劲.和平说.和平公园碑文
[5] 刘福智.景观园林规划与设计.机械工业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