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刘庄煤矿自动化与信息化建设材料
刘庄煤矿自动化与信息化建设汇报材料
一、综合自动化服务平台
刘庄煤矿自动化通过十年来的建设,对全矿井的供电、提升、通风、排水、制冷、运输、采煤工作面、选煤厂监控等共24大类中的子系统已完成接入30个系统。这30个子系统都已在调度中心进行了实时的监控。目前在完成的各系统中具有远程监控的系统有:主井提升、矸石井提升、东西区压风机房、井下水泵房、110KV变电所、西区10KV变电所、制冷站、抽风机房、主运胶带机、东西胶带、西一胶带、西三胶带、东二吊挂皮带、矸石胶带机、工作面系统、东西区副井提升、信集闭、选煤、地面生产、瓦斯监控、锅炉房监控、工业视频监控、UPS监控、井下人员定位系统、大屏幕调用系统、水源井系统、历史事件查询系统、井下变电所、网络状态监测等系统具备了远程监视。并已经成功实现井下采煤工作面、井下强力皮带监控系统、井下主排水系统、压风等系统在公司总部远程监控。
二、智能化建设
刘庄煤矿井下安装了一套安全生产可视化系统,矿井共计安装可视化设备78套。安全生产可视化系统和人员定位系统对接,完成人员定位信息采集,实现井下主要用电设备的开停状态获取、井下现场声光报警;安全生产可视化系统和风险预控系统无缝对接,实现危险源监测、智能评估、实时预警、及时消警、闭合提升的风险预控管理流程,实现公司层面的联网监控、联网查询、一键抓三违功能,在驻矿安监科建成一套监控平台,实时监控井下安全状况,发现违章,系统自动抓取的功能,从而提高安全管理水平。
三、办公自动化与信息化建设
刘庄煤矿建立了OA网上办公系统,诸如邮箱的收发、公文的审批、计划的报送与审批、请销假的申请与审批等均可以在OA网上办公系统进行,此系统同样可以在手机客户端进行使用,实现了矿区无纸化办公。
四、视频会议系统建设
1、网真会议系统
刘庄煤矿建立了一套网真会议系统,它是一种全新的系统技术,它结合思科在智能化IP网络、统一通信、超高清IP视频、空间IP音频、交互式协同组件、数字电影、灯光环境、人体工程等领域一系列的技术突破及集成技术,成功进行了系统性创新,实现跨越空间和技术障碍的真实体验。此套系统的建立实现了公司及各矿之间远距离视频会议,省去了矿区人员来往公司总部开会的交通、差旅等费用。
2、东、西区视频会议系统
为了方便东、西区人员会议、培训等日常需要,刘庄煤矿专门建设了一套视频会议系统,这套系统将东、西区会议室内的声音、图像等信息通过光缆相互传输,传输上达到了零延迟,且具有较高的清晰度。这套系统目前已经得到了越来越多的应用,每天的生产平衡会,每周的技术例会,一通三防、保卫、救护大队等部门组织的专项培训都通过东、西区视频会议系统开展,光每年东西区人员来往的交通费用方面就为矿上节省了相当可观的费用。
3、东、西区井口视频会议系统
在刘庄煤矿各类检查中,如上级部门监督检查、公司组织的专项检查、东西区每周组织的安全专项等检查,领导要做出一些重要的指示,为方便东西区人员就近就地的入井检查,刘庄煤矿在井口宣誓区建立了一套井口视频会议系统,这套系统将东、西区井口的声音、图像等信息进行实时传输,提高了检查的效率。
五、网络信息化系统
(一)、刘庄煤矿局域网系统组成
刘庄煤矿局域网系统由办公局域网和工业局域网组成。其中办公局域网为千兆通讯,工业局域网为百兆通讯。两个网络均为环形拓扑结构,两台交换机互为热备使用,网络运行可靠性高。
(二)、刘庄煤矿局域网系统建设
1、办公局域网系统(1)、办公局域网系统简介
目前刘庄煤矿已经建立了完整的办公网络系统,覆盖到全矿区的每一个办公环节中,为刘庄煤矿提供了快捷有效的网上办公平台,实现了无纸化办公。
刘庄煤矿网络系统新建于202_年6月份,至今已覆盖全矿区,目前网络系统内有500余台办公电脑、42台二级交换机以及两台核心交换机和一台SDH组成。刘庄煤矿办公网络通过通信光缆引自新集一矿,首先接入刘庄煤矿集控中心机房DNS服务器,然后接入行政机房核心交换机,核心交换机采用的是思科C6509-E-FAN型交换机,为了保障刘庄煤矿的网络通讯正常,核心交换机采用了双机热备的运行模式,一旦主机出现故障,备机将在1分钟内自动运行,进一步加强网络安全可靠性。办公网络系统采用星形结构,核心交换机和二级交换机之间全部为千兆光缆传输,保证了整个网络系统的高速运行。对外使用一台SDH,使刘庄煤矿、公司总部、新集一矿、口孜东矿形成环状连接,SDH之间传输速率为2.5Gbps,确保了刘庄煤矿网络系统的安全可靠快速运行。
2、工业局域网系统(1)、工业局域网系统简介
刘庄煤矿工业网络系统建设于202_年,至今已覆盖东区井下、地面及西区地面及井下环网的建设,主要包含各主要硐室、各采区工作面及地面各车间,其中包含主井装卸载、东三东采区变电所、中央胶带机变电所、8煤采区变电所、东西胶带电控室、东二进矸石胶带电控室,西区瓦斯泵站、压风机房、西区抽风机房、西区压风机房等网络节点。目前刘庄矿工业环网配有RS20的网络节点31个,基本满足了矿自动化建设的需求。所有环网及设备的运行状态均在调度中心集中监控。采用了两台工业以太网赫思曼核心交换机MACH 4002,互为冗余,如工业环网中任一台设备或光纤出现故障,立即切换至另一台路由,所有子系统数据直接连接本地RS20交换,确保网络安全运行。六、六大系统建设
1、人员定位系统
刘庄煤矿人员定位与无线通讯二合一系统于202_年1月份完成了建设工作并投入使用,人员定位系统型号为KJ69J,该系统由天地(常州)自动化股份有限公司和国投新集安徽智能科技有限公司联合研发并生产。系统的构成主要包括:井上数据服务器设备、验卡系统、考勤系统;井下KTW139C矿用本安型基站、KJF80.2A矿用本安型无线收发器、KLX5LM(A)本安型信息矿灯、系统传输通道。主要功能有矿井目标定位、跟踪、人员无线寻呼、考勤统计、历史数据的记录与查询、回放、网络化与信息共享、紧急事件处理、系统运行管理,井下人员定位设备就近接入井下环网交换机光口或者电口。刘庄煤矿人员定位系统中心站由两台同步数据库服务器可直接一主一备上传数据,配有专职中心站值班员及网管,实时观察安全监控系统的运行情况及数据上传情况。目前共安装了KTW139C矿用本安型基站98台,KJF80.2A矿用本安型无线收发器184台,信号覆盖至各工作面、掘进迎头、主要采掘工作面永久和临时避难硐室、矸石山及副井上口等地面区域,系统已覆盖井下各主要区域。
2、通信联络系统
刘庄煤矿调度通讯系统采用的是北方联创通信有限公司设计的KTJ113调度交换机。该系统由两台独立的调度交换机组成,东区为主机西区为副机。东西区之间通过光端机进行对接实现跨局调度功能实现调度台强插、强拆功能,与行政机和无线通讯之间通过PRA数字中级连接、每条链路同时支持32路语音通话。
调度台具有强插、强拆、集呼、会议等功能,符合设计要求;通话质量清晰无断续、无杂音;调度交换机已安设录音系统、能够对井下所有用户全部录音功能、可存储容量为2TB、以目前我矿生产需要能存储12个月电话录音;调度交换设备的主要板卡及电源系统采用热备份运行模式,后备蓄电池容量符合安全运行要求。
第二篇:煤矿自动化与信息化考察报告
20XX 报 告 汇 编 Compilation of reports
报告文档·借鉴学习word 可编辑·实用文档
第十八届煤矿综合信息化、自动化实用技术培训班
培训 考察报告
二零一 五 年 五 月二十日
报告文档·借鉴学习word 可编辑·实用文档
5月12日我们一行三人参加了由中国矿业大学电气与信息工程学院主办的第十八届煤矿综合信息化、自动化实用技术培训班培训,并跟随主办方参观了上海海得控制系统股份有限公司研发中心及生产基地。现将培训学习情况总结如下。
综合信息化、自动化讲座部分内容:
本次培训主要从数字化矿山与煤矿信息化技术现状及发展、基于程控平台的煤矿融合通信联络系统、矿井生产过程可视化监管系统、煤矿采掘工作面数字化集成与控制系统、基建矿井生产过程自动化系统技术与设计等五个方面进行了详细的讲解。
数字化矿山与煤矿信息化技术现状及发展:xxx 教授从煤矿的综合自动化与信息化做什么,怎么做这个问题出发,介绍了煤矿信息化技术的现状。煤矿开采从手动开采、井下使用调度电话指挥开采、引进机械化设备开采到以兖矿集团为代表进行自动化装备开采,反映了信息化技术在煤矿的应用所带来的革命性变化,采用信息化技术,尤其是综采综掘装备的投入,使得煤矿产量得到了大幅度提升,从第一个百万吨矿井到千万吨矿井的转变,信息化、自动化技术不断的改进了煤矿生产及安全现状。那么机械化装备程度提高、安全得到保障以后,煤矿信息化、自动化技术如何发展?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及物联网技术的应用,应运而生提出了数字化矿山概念,以减人增效为目标,实现煤矿的安全生产。通过搭建井下以太环网、综采工作面自动化控制,通信联络调度、电力监控系统、可视化系统、环境监测系统等各系统的有效整合,实现矿井的安全智能化。
报告文档·借鉴学习word 可编辑·实用文档
由于煤层赋存条件等环境因素的影响,目前综采工作面及掘进工作面(三机协同控制技术)仍有很多问题需要攻关。
基于程控平台的煤矿融合通信联络系统:煤矿生产中瓦斯、水、火、冲击地压等突发性自然灾害事故较多,且危害性大、波及范围广。为最大的减少灾害造成的人员伤亡,中矿大华洋通信设备公司研制了基于程控平台的煤矿融合通信联络系统。此系统采用分布式结构,将调度电话系统、无线小灵通系统、无线 WIFI 手机系统、皮带机扩音电话系统、井下广播系统、地面广播系统及其他通信系统进行互联互通,还可以与人员定位系统、瓦斯监测系统进行集成,在灾害发生时,将信息及时的发布到井上下各个区域。系统的创新点在于:一、系统与工业以太环网互联,无需敷设大量线缆。将系统融入矿井综合监控系统,可实现事故联动广播功能。二、与现有的广播系统、程控电话、井下无线通信系统兼容,可实现各系统的互联互通,满足管理、巡检、安全、救援人员等通信联络的需求系统。三、全覆盖,系统覆盖了矿井全部重要区域。四、系统设置有“一键通”功能,在紧急情况下单键操作便可调度所有的通信节点,可在一分钟内通知到井下各作业区域的所有矿工。在灾后,为抢险救援提供通信保障。五、系统联动,系统预留接口,可实现与各类型监测监控、自动化子系统等的接入,提供强大有效的系统联动功能。
矿井生产过程可视化监管系统:视频监视系统在煤矿井下已经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但是综采工作面、综掘工作面的视频监控系统一直没有得到大规模推广应用,其主要原因在于采掘设备的移动性,在采掘设备移动中信号传输线缆不好敷设。中国矿大华洋通信公司研制了综采工作面无线全景可
报告文档·借鉴学习word 可编辑·实用文档 视化监管系统、掘进工作面可视化监管系统。综采工作面无线全景可视化监管系统通过在工作面端头过渡液压支架下及顺槽进、回风巷端头各安装一台环网交换机,构建无线传输通道。液压支架下安装多台网络摄像仪,摄像仪具有红外线夜视功能,可根据环境光线自动进行彩色黑白转化,镜头可拉近拉远。视频信号通过工业以太网传输至地面后,通过预置软件进行图像拼接,实现综采工作面的全景监视。
本次课程重点讲述了煤矿采掘工作面数字化集成与控制系统的现状及未来需要解决的问题。
1.已实现功能:目前采煤机、液压支架、刮板输送机、转载机、泵站、移动变电站、组合开关等设备本身已经具备了远控、数据通信等部分自动化功能,并能与多种通信系统进行双向数据传输。各企业基于现有设备单机自动化功能所进行的综采工作面生产自动化集成实践,基本实现了综采工作面自动化开采。各设备通过与液压支架电液控制系统工作面巷道主机(或工作面通信控制系统)进行数据通信,实现信息共享和联锁控制;液压支架电液控制系统工作面巷道主机(或工作面通信控制系统)通过矿井自动化系统的以太网,将工作面设备运行参数上传到地面调度中心,实现综采工作面生产状况的实时监控。
2.存在问题(1)采煤机在割通两端头时,需采用手动模式割煤。综采工作面出现各种突发情况时,采煤机无法自动识别。
(2)支架自动跟机拉架时,拉架速度与采煤机速度不匹配、拉架不到位、漏拉架、顶梁不能自动调整、传感器故障等问题对支架自动化影响较大。
(3)各设备通信协议、数据接口不统一,煤炭行业没有
报告文档·借鉴学习word 可编辑·实用文档 相关综采工作面自动化的规程和技术标准。
(4)需要由专业厂家对综采自动化系统进行系统研究和集成。
(5)需要在支架上安装行程传感器、压力传感器、角度传感器等感知支架的状态,防止因支架误动作造成机械事故,并保证支架达到支撑效果,以实现支架的智能控制功能。
(6)需要开发集视频、语音、通信为一体的工作面自动化控制系统,提高远程控制技术和监视系统的可靠性。
(7)需要研制远程操作台,可以在工作面巷道监控中心,实现对液压支架、采煤机等设备的远程控制,解决综采工作面设备状态远程精确监视和安全问题,从而实现工作面以自动化生产为主、远程人工干预为辅的工作模式。
(8)需要开发工作面可视化系统和三维仿真模拟系统,实现工作面设备运行的模拟仿真,实时反映工作面的变化,协助司机完成远程监视和远程控制作业。
3.自动化集成方案 综采工作面自动化集成即以综采工作面智能控站控制系统及供电系统进行集成,实现对综合机械化采煤工作面设备的协调管理与集中控制。在地面调度中心建立综采工作面监测控制平台,实现工作面设备监测、设备诊断、数据分析与数据发布等功能。
3.1 液压支架智能控制系统
该系统在支架电液控制系统标配基础上,通过增加多种传感器,如接近传感器、倾角传感器、测距仪、护帮板行程传感器等,以实现支架智能控制功能。液压支架电液控制系统配置有支架控制器、驱动器、各种传感器、信号转换器、工作面巷道监控主机和地面监控中心服务器等。
报告文档·借鉴学习word 可编辑·实用文档 3.2 采煤机智能控制系统 该系统通过工作面视频系统实现采煤机定位及视频跟踪;通过工作面巷道远程操作台控制采煤机的速度和启停,使采煤机在工作面按设定工艺程序自动运行、自动调高、卧底、加速、减速;根据工作面运行情况,人工随时可以干预采煤机运行,从而实现对采煤机的远程人工干。
采煤机必须具备以下功能:①基本参数监测功能;②姿态感知及控制功能;③定位功能;④智能化快速记忆及截割自动控制功能;⑤主动式采煤机与运输系统状态及运能的自适应配合,采煤机与液压支架自移系统的自适应协调控制;⑥急停闭锁功能。
3.3 刮板输送机智能控制系统
工作面刮板输送机、转载机、破碎机采用综合在线监测集中控制系统,实现减速器和电动机温度监测、双速电动机降压启动、智能调速型液力祸合器软启动、“三机”启停和软启动集成控制、链条张力监测与智能化机尾伸缩自动控制、润滑油在线铁谱分析、轴承在线振动检测、转载机及破碎机自动推移、带式输送机机尾自动伸缩等功能。
由采用手动操纵阀调整带式输送机机尾的相对位置,改为电液自动控制的系统。自动控制系统根据现场需要可自动或手动完成带式输送机机尾前移、胶带跑偏调整、调高、转载机推移方向校正、浮动托辊组的高低调整等功能。
3.4 泵站智能控制系统 泵站控制系统配置有各种传感器,用来进行泵站的状态预警与保护,具有电控、液控 2 种卸载功能,可实现乳化液泵站的空载启停、系统压力波动的最小化及系统瞬间供液最大化、工作面恒压供液。
报告文档·借鉴学习word 可编辑·实用文档 3.5 工作面巷道智能综合控制系统 工作面巷道智能综合控制系统是整个工作面的集控中心,主要由主控计算机、视频监视器、操作台、交换机等设备组成,主要功能包括数据汇集、数据处理和数据服务、工作面实时监控、工作面集中控制、网络管理和系统自诊断。
3.6 地面数据监控、分析与发布系统
地面数据监控、分析与发布系统将综采工作面采煤机、液压支架、刮板输送机、转载机、破碎机、乳化液泵站、喷雾泵站及供电系统等有机结合起来,实现在地面调度指挥中心对综采工作面设备的远程监测以及各种数据的实时显示等,为井下工作面现场和地面生产、管理人员提供实时的井下工作面生产及安全信息。
综采工作面自动化是我国条件适宜煤层安全高效开采技术的发展方向,体现了“无人则安”的先进安全管理理念。虽然国内许多大型煤炭企业进行了综采工作面自动化生产的应用探索,基本实现了自动化开采,取得了很好的效果,但是距离实现以设备自动化生产为主导、人工远程干预为辅助方式的遥控采煤工作模式,真正实现综采工作面的无人化还有很长的路要走。煤岩界面自动识别技术、设备姿态检测控制技术、三维定位技术等将是下一步需要研究的关键技术。
综合信息化、自动化讲座参观部分:
本次培训还参观了上海海得控制系统股份有限公司,是国内领先的具有多行业系统集成和工程实施能力的企业。本次我们重点参观该公司代理的赫斯曼交换机。该公司 xxx 工程师详细的介绍了赫斯曼交换机的各项功能,演示了 H&i
Server 容错服务器的容错过程,容错系统设计实现了零切
报告文档·借鉴学习word 可编辑·实用文档 换,无业务中断、无数据丢失、24/7 持续监控,操作简单类似单机、应用程序无需修改、无需专业技能等优点,保障关键业务的连续性和数据的安全性。改变了传统的一套系统两台服务器双机热备的格局。
在海得我们还参观了海得刚刚研发的适合中小型企业的云平台。云的概念对我们来说是一块空白,本次借助这次机会我们了解了云的概念,明白了云能为矿山企业带来的便捷与管理模式的变革;其次是如何搭建云平台、维护云平台,这是本次参观的最值得骄傲的一点,使我们对云的了解更近了一步。
经过一周的学习,让我们获益匪浅,深刻体会到学习的重要性,同时感受到自身能力的不足,知识面的匮乏。首先感谢矿党政给予的宝贵学习机会,通过这次参观学习,不仅使我们开阔了眼界,提升了自己的认识水平,也让我们发现了工作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并深刻认识到一个矿井的信息化与自动化建设的重要性。信息化与自动化建设需要管理模式的变革,需要我们全体领导职工统一思想,更新观念,同时注重人才培养,提高员工素质,不断的整合现有资源,加快体制建设,才能实现矿井的信息化、自动化运行,最终实现减人增效,安全高效生产。
学习的目的是为了提高,“闭门造车”永远都不可能成功。我们只有不断的借鉴别人先进的技术,并依据自身的实际加以创新,才能更好的发展自己,才能更快的向建设国内一流的安全高效先进矿井的伟大目标迈进!
第三篇:煤矿自动化、信息化调研报告
安全监控系统工作调研报告
(一)——自动化、管理信息化情况调研报告
-----李广铮----
山西离柳焦煤集团有限公司隶属于山西省吕梁市,是集采煤、选煤、焦化、发电、化工及新型建材生产经营为一体的大型国有煤焦企业集团。集团公司下属各矿分别分布于吕梁市孝义市、中阳县、临县以及内蒙古鄂尔多斯市。公司成立50多年来,坚持以煤为主、多元发展;以打造国内一流企业为目标,遵照循环经济的模式,不断延伸煤—焦—电、煤—焦—化、煤矸石—电—新型建材的产业链。针对我公司的现状,兑镇煤矿属自动化、信息化程度较高的矿井,现以该矿为例,对煤矿自动化、管理信息化的建设与使用情况汇报如下:
一、企业基本概况
该矿属霍西煤田汾孝矿区西部煤田。于1978年开始新建,1986年竣工试生产,1988年经山西省煤炭厅组织验收合格投产。矿井设计能力90万t/a,202_年矿井核定生产能力120万t/a。
证载井田面积为13.3326km2,本矿井田内可采煤层—9号、10号、11号煤。
(一)生产情况:兑镇煤矿现开采9号、10号、11号煤层,具体情况为:
(1)9号煤层
位于太原组中下部,煤层厚度1.35~2.01m,平均1.59m,为井田稳定可采煤层,煤层结构简单,不含夹矸,顶板为K2石灰岩,但大都有薄层泥岩伪
顶,底板为泥岩。
(2)10号和11号煤层
位于太原组中下部,上距9号煤层0.50~1.80m,属10号、11号合并层,煤层厚度6.09~9.91m,为井田稳定可采煤层,煤层结构复杂,含夹矸2~9层,煤层顶板为泥岩,底板大部为粘土泥岩,局部为砂质泥岩。
(二)安全管理:兑镇煤矿现设设有调度室、机电科、安全科、通风科、生技科等安全生产职能部室和综采一队、综采二队、开拓队、掘进队、通风队、运输队、探水队和综合机电队。各科室、各队部现都已实现计算机办公,网络构建也已实现。文档、图纸等技术资料已全部实现计算机管理。
二.自动化建设和运行情况
对现有部分系统的综合集成:现在各矿井正常运行的系统有紧急避险六大系统、井下通讯系统、风机在线监测系统、35KV变电所电力监测系统、束管采集系统、运输控制系统、工业电视系统等,兑镇煤矿已对部分系统进行了集成,实现了综合监控,极大的提高了安全生产效率。
三.煤矿管理信息化建设及运行情况
矿井已基本建成了以安全监控调度中心为平台的网络结构,监控调度中心现已构建了较为规模的服务器群。安全管理、安全信息监控、机电设备管理、材料出入管理、运输自动控制等都已实现信息共享。另外,集团公司还组建了安全短信发布平台,定时不定时的发布安全信息,使公司、矿井相关人员都能及时了解到井下实时生产情况,都能实时了解到井下有害气体参数及通风参数的监测数据。管理信息的建设和运行,及大提高了矿井的生产效率和安全系数,为大规模的实现现代化矿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四.煤矿自动化、信息化建设和使用中存在的问题
我们企业建矿早,基础差,员工文化程度低,业务素质较差,随着企业近年来的飞速发展,员工素质有了较大提升,充实了很多中高学历人才,但新老交替尚未完成,低文化程度员工尤以生产单位较为突出,使的两化的建设和使用较困难,具体存在以下一些问题:
1.专业技术人员严重不足
兑镇煤矿是一个老矿井,技术人员多以四十岁左右的为主,对近年来迅猛发展的煤矿现化化控制技术不能及时消化接受,新补充的年轻技术人员又缺乏井下作业经验,在三四年内不能担以大任。以上情况,造成了井下应用的新装备不能正常运行,对设备的使用和维修不能及时掌握和跟进维护,使得部分新设备不能正常运行,甚至于只能弃之不用。这样,即增加了成本,又浪费了资源。
2.设备的更新换代缓慢
对于一个几十年的老矿井,井下设备多,更新升级成本高,现有的机电设备通信协议不能接入新的采掘及控制装备,致使现化化建设不能一步到位,为了节约成本,最大化的提高生产效率,只能逐步对各种设备进行升级换代。这样,延缓了自动化的建设进程。
3.技术协议不规范
在建设自动化矿井的过程中,所使用的煤矿监测与控制系统协议不规范,各生产厂商多以技术保守,各自为方。煤矿又不可能所有的设备采用同一厂商的设备,这样造成各厂商的设备不能匹配。安装维修拖延扯皮现橡时有发生,严重影响了生产单位的投入效率。
4.政府对企业自动化和管理信息化建设扶持力小,推动力度不够,效果不明显。
五、取得的成效
矿井自动化和管理信息化的建设及使用,极大的提高了生产率,提高了办公效率,使企业的各项业务实现了模块化、集成化、集约化,提高了企业在市场中的竞争力,取得了以下一些主要成效:
1、自动化和信息化的应用,提高了产能,企业利税从202_年1.2亿元上升到202_年的2.49亿元;
2、提高了员工素质,降低了劳动强度,增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3、企业管理实现了集约化、模块化、办公自动化,提高了企业的管理水平,堵住了管理上的漏洞;
4、通过物质供应系统和供应商管理,降低企业的库存,节约占用资金,节约生产材料,降低生产成本;
5、加速矿井安全生产知识在企业内部中的传播和存档,实现知识的及时更新和应用;
6、安全监控数据的共享,提高了企业的安全生产管理效率和水平,预防了安全生产重大事故发生。
六、取得的经验
近年来,我公司认真贯彻政府“两化融合”的决策部署,深入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强与各相关部门的协调配合,创新工作机制,完善工作举措,着力推动信息化技术在煤矿生产领域的全面渗透、广泛应用和综合集成,着力增
强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可持续发展能力和企业竞争力,两化融合推进取得以下显著成效。
1、技术改造煤矿原有的落后设施,提高煤矿安全生产的效益。先以兑镇煤矿为信息化试点矿井,对“两化融合”进行了初步实践,现在又以朱家店煤矿作为“两化融合”示范矿井,通过对“两化融合”的技术进行理论论证和科学实践,逐步摸索出一套适合企业发展的“两化融合”道路。
2、全面推广信息化技术,支撑煤矿产业升级。取得了一批重大理论技术和实践技术的突破:
六大系统联网:实现安全监测监控系统、井下人员定位系统、紧急避险系统、压风自救系统、供水施救系统和通信联络系统的系统联网集成;
无人值守:变电所、主通风、主运输、液压制氮、主排水无人值守;
矿山物联网:通过感知层、网络层、展示层,利用二维码、RFID射频识别技术、WiFi射频定位、GPS定位技术、网络视频技术技术实现人员识别定位、设备实时监控、物资动态监控和管理;
集团私有云计算及存储:通过集团私有云的建设,实现云端数据的海量存储;通过虚拟技术,实现集团软硬件资源的集中共享,避免重复投资;通过网络安全技术,实现集团内数据的安全共享;
掌控矿山和移动办公:利用交互式镜像技术和屏幕图像处理技术,实现手机终端与应用系统的互动,通过网络连接和手机终端,实现矿端的掌控矿山和集团层面的移动办公。
七、建议
政府助推不足导致矿井自动化建设动力不足;企业专业人员缺乏,没有成型的优异案例,导致现代驱动力不足;服务厂商繁多,技术力量不足,产品间的集成度差。
安全生产指挥中心
202_.4
第四篇:首钢自动化信息化建设综述
首钢自动化信息化建设综述
202_以来,首钢自动化信息化建设为实现首钢“两个转变”和推进创新工程充分发挥了载体作用,为建设国内领先国际先进的自动化生产与现代化管理插上了腾飞的双翅,以其骄人的业绩使首钢成为国内钢铁企业四级自动化建设的典范。
首钢迫切需要自动化信息化为其助跑
打造钢铁产业的核心竞争力离不开自动化信息化的支撑,自动化信息化是首钢实现跨越式发展的重要载体。进入21世纪,首钢明确了以钢铁为主业的战略定位,下大力气进行战略性结构调整,决定加快推进首钢自动化信息化产业整合发展的速度。202_年以来,首钢自动化信息化产业坚持围绕中心、服务主业,以提高首钢钢铁主业核心竞争力为根本,依托钢铁主业发展的优势资源,积极扶植本企业的自动化公司成长,形成与钢铁主业核心竞争能力紧密配套、互动发展的产业体系的发展方针,通过一级、二级自动化固化与优化先进的工艺控制,通过三级、四级自动化固化与优化先进的管理控制,在四级自动化平台上全面体现、构建企业的竞争优势,为首钢钢铁主业实施地域转移、产品升级发展提供自动化信息化的有力支撑和可靠保证,走出一条首钢自动化创新发展之路。
在构筑自动化信息化平台之初,总公司采取了一系列战略性举措,包括首钢内部自动化项目实行集中统一管理,成立专业管理部门信息部;以首自信公司为核心整合优化首钢内部自动化信息产业资源;加强首钢自动化信息技术的科研开发,确立自动化信息化专业科研项目的单列立项权,建立自动化信息化科研专项资金,明确二级自动化数学模型以工艺牵头,由首自信公司专业单位配合承担;对总公司所有新建和技改等重大工程项目,首自信公司前期介入、全程参与、全程服务,同时带动自动化队伍水平的不断提升。
202_年首钢千兆主干网建成并投入使用;202_年7月首钢投资1亿元启动ERP项目。经过近一年的实施,首钢ERP一期工程正式上线运行。工程覆盖首钢钢铁主流程10个生产厂矿,涉及多个业务部门共计325个流程。通过实施ERP工程,首钢做到了ERP系统(四级系统)与自动化系统(二、三级系统)的全面集成,真正实现了数据不落地,从根本上保证了业务数据和财务数据的准确性,实现了产供销全物流链上物流、资金流和信息流的三流合一,为获取实时准确的财务数据、进行财务分析和财务管理,真正实现以财务管理为核心搭建起全新的管理平台。202_年首钢ERP一期工程成功上线,管理创新实现新跨越,进入202_年全国企业信息化500强前列。
202_年3月,北京首钢自动化信息技术有限公司成立,在首钢自动化发展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进一步促进了首钢由传统管理向现代管理转变,由规模经济效益型发展向品种质量效益型发展转变,为首钢自动化信息化产业的发展提供了千载难逢的机遇。
自动化信息化是首钢实现跨越式发展的重要载体
202_年以来,首钢把信息化建设作为推进创新工程的重要载体,促进首钢由传统管理向现代管理转变、由规模效益型发展向品种质量效益型发展转变。先后启动了管理信息化一、二期工程建设。
首钢信息化一期工程202_年7月开始实施,202_年7月上线运行,标志着首钢管理信息化建设进入新的阶段。主要内容包括:进行管理变革,在钢铁主流程推进集中一贯制管理。实行财务、备件、供应、销售、信息化等一级管理。明确计量交割点。实现质量检验职能的强化。进一步强化技术体系的职能。
首钢信息化一期工程数据仓库实施了46项高层关注指标的152张综合性报表,涉及主要财务指标、产量及库存指标、主要技经指标、销售指标、设备指标、安全、环保指标、劳动人事指标等八个方面。规范了产品分类标准,统一了产量核算口径、钢铁业成本方案及主要技术经济指标等内容。数据仓库模块的上线运行,为首钢高层领导、中层管理快速地掌握首钢钢铁业在结构、质量、品种、效益、品牌等各方面的运行状况提供了平台,为领导提供了及时、准确的决策依据。总公司OA系统于202_年10月22日启动,经历了系统调研设计、系统实施开发、系统测试等阶段,历时4个多月。202_年3月12日系统上线试运行,8月1日正式上线运行。OA系统对文件传递、总公司发文、部门发文、总公司收文、总公司阅文、部门收文、请示报告、信息上报、汇报反馈、会议申请、会议通知、接待申请等13个流程进行了梳理和优化。
202_年6月15日,首钢ERP二期工程启动。以首钢新基地信息化建设为主的首钢ERP二期项目,包括迁钢、首秦、冷轧三地的MES及ERP系统的建设。经过全体参战人员10个月的努力,严格按照项目计划节点推进,完成了现状调研、蓝图设计、系统实现、上线准备四个阶段的工作,新基地信息化项目迁钢、首秦MES及ERP系统已于202_年9月1日上线运行。
首钢新基地信息化二期工程通过信息化实现管理模式的转变,用信息化建设的手段推动管理流程的落实,使管理方式和管理流程固化在一个平台上,从而实现工作效率和管理水平的提高。新基地信息化建设对首钢搬迁调整、总部经济的建立以及一业多地管理等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意义。
铺就首钢京唐通向“四个一流”的快车道
首钢京唐一期一步自动化、信息化建设规模之大、时间之短、要求之高在国内钢铁业中史无前例。围绕首钢京唐公司“四个一流”的建设目标,在自动化信息化建设方面,开创了首钢自动化建设史上多项新突破:自主完成的首钢京唐5500立方米高炉自动化系统设计、编程调试和系统成套达到国际、国内先进水平,其中自动化系统编程调试中有18项技术居国内先进水平。标志着首钢向高端领域转型发展又前进了一大步,消化吸收掌握的自动化炼钢项目,其中副枪模型系统整体水平处于国内先进水平;首钢京唐烧结自动化系统项目开发采用的计算模型为首创,首钢拥有自主知识产权,模型功能更加完善。在大型焦炉中首次采用德国先进的coalmaster产品,从装煤至推焦的生产过程全部实行自动化控制。2250热轧采用二级数学模型,对钢坯质量进行有效监控,降低了煤气消耗,减少氧化烧损。首钢京唐公司能源中心的整体设计方案达到了国内领先、国际先进,系统实时数据采集、传输速率以及数据处理等方面在国内冶金行业达到领先水平。目前,首钢京唐ERP系统、铁前MES系统、热轧MES系统、技质量系统、部分生产指挥中心系统和LIMS系统等已经随着生产工艺装备的投产同步上线,今年已按计划陆续投运高炉、炼钢和冷轧的MES系统。
在较好完成了首钢一业多地信息化设计、项目建设及优化完善任务的同时,还实现了LIMS系统软件的产品化及“首钢决策支持系统”和“首秦大宗物料管控系统”的研发与鉴定。“首钢商务智能和决策分析支持系统”已开发构建完成,202_年1月投入使用,企业信息化系统在生产经营管理活动中发挥着神经中枢作用,促进了管理水平的提高。
首钢钢铁主业的发展为首钢自动化信息化产业发展提供了得天独厚的发展机遇和舞台,202_年以来,首钢在自动化信息化建设领域,在核心能力培育建设、技术积累、人才积累等方面取得了显著进步,为国家冶金行业大型钢铁企业跨地区建设管理提供了成功的经验,奠定了首钢四级自动化发展的良好基础。集中表现在:一是四级自动化核心能力建设取得前所未有的历史性进步。自动化技术研究开发取得显著成果,有效增强了四级自动化系统总设计、工程总承包、技术总负责的“交钥匙”工程的能力。二是核心竞争力和综合实力提升到一个新的层次,具备了向更高层次转型发展的基础和潜力。三是四级自动化高端业务实现快速成长。二级数学模型、三级MES、四级ERP等高成长型业务呈现跳跃式发展,带动了团队的技术积累和整体技术水平的提升,形成了适应市场的快速学习创新能力、快速市场反应能力和快速高效的执行力。四是四级自动化人才队伍建设取得了丰硕成果。引进和培养了一批四级自动化高端优秀人才,促进了队伍整体素质的显著提高。
自动化信息化的飞速发展,使首钢快速踏上了信息高速路,搭上了高速行驶的快车。
京唐钢采用了惠普和IBM的服务器(含Lotus办公系统),思科的网络系统、Oracle的数据库、APC-MGE的电源及制冷,据悉,惠普的一台新的Superdone服务器也将马上到位
第五篇:自动化与信息化
自动化与信息化(上)
今天企业自动化与信息化方兴未艾,对于提升制造性企业的竞争力而言,其内容和建设的程度都有着重大的影响。企业要想做好信息化与自动化,首先必须对其概念有清楚地了解。
企业信息化与自动化的内涵
(一)信息化与自动化的概念
1.企业信息化的定义
企业信息化,即挖掘先进的管理理念,应用先进的计算机网络技术去整合企业现有的生产、经营、设计、制造、管理,及时地为企业的“三层决策”系统(战术层、战略层、决策层)提供准确而有效的数据信息,以便对需求做出迅速的反应,其本质是加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企业进行信息化建设是想增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以计算机网络技术为手段;
涉及到企业的各个部门,包括:企业的生产、经营、设计、制造、管理等职能部门;
需要高级经理层(决策层)、中间管理层(战略层)、基础业务层(战术层)等层次的支持;
功能是进行信息的收集、传输、加工、存储、更新和维护;
企业信息化是一个人机合一的系统,包括人、计算机网络硬件、系统平台、数据库平台、通用软件、应用软件、终端设备(如数控机床等)。
2.自动化的定义
自动化是指机器或装置在无人干预的情况下按规定的程序或指令自动进行操作或控制的过程。采用自动化技术不仅可以把人从繁重的体力劳动、部分脑力劳动以及恶劣、危险的工作环境中解放出来,而且能扩展人的器官功能,极大地提高劳动生产率,增强人类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能力。
生产过程自动化和办公自动化可极大地提高社会生产率和工作效率,节约能源和原材料消耗,保证产品质量,改善劳动条件,改进生产工艺和管理体制,加速社会产业结构的变革和社会信息化的进程。
(二)信息化与自动化的目的1.企业信息化的目的很多人错误地认为,信息化的目的就是为了信息流畅、工作便利,其实不然,其实信息化的目的在于:
快速正确决策
信息化的第一个目的是为了快速正确的决策。很多时候,决定企业成败的是时间。谁能够快速、正确地决策,谁就掌握了先机,信息化最重要的目的就是让你在第一时间掌握正确的数据,快速正确地决策。
简化及加速作业流程
这个目的是很多企业其实没有做到的。信息化的流程跟传统人工的流程是完全不一样的,信息化可以一步到位,实行信息化之后,绝大部分的签章是不必要的。因为信息化起到了简化流程、加速流程的作用,可以让企业反应速度加快,加快反应力和执行力。
避免作业失误及舞弊
信息化的第三个目的是避免人为的失误和舞弊。人难免会失误,有的时候也会舞弊,但是信息化可以避免这一点,在电脑中可以自动对账,自动查核。失误了系统会提示;有人舞弊会反映出来,所以自动化可以避免人为的失误和舞弊。
组织扁平化
自动化可以让组织扁平化。在没有实施信息化以前,企业需要很多管理人员,而每个人的精力又有限,所以组织的层级越来越多。而实施信息化以后,中间的管理层大部分可以取消,因为以前一个人只能管5人到7个人,而信息化之后一个人可以管50人到100个人,所以企业中间的管理层级可以大幅减少。
加速培养人才
信息化最后一个目的是加速培养人才,其实信息对于人才的培养非常重要,人要进步就必然需要大量的信息。在实施信息化之前,企业里只有主管才能得到完全的信息,而信息化之后每一个人都能够得到完整的信息,都能够直接做决策,所以信息化之后,第一线人员得到的资讯跟他的领导是一样的,因而他已经不需要太多的领导了,这就是信息化的目的。
2.自动化的目的要做好自动化,首先要明确自动化的目的,现在很多企业还没有弄清自动化的目的。实际上自动化的真正目的并不是为了省人、降低成本、提升效率,其真正的目的是:
稳定品质
稳定品质是自动化最重要的一个目的。因为依靠人产品的品质永远不能保持百分之百的稳定,而使用机器却可以做到这一点。产品的品质能够稳定,企业才能够造出精品,才能够打入高端市场。稳定品质是自动化的第一个目的。
降低作业技术水平
自动化的第二个目的是降低操作的技术水平。复杂的技术操作度对工人要求很高,而高水平的技术工人,培养成本很高,而且培养周期很长。通过使用自动化技术可以很好地解决这一问题,极大地降低了技术难度。
取代单调重复作业
自动化的第三个目的是取代单调重复的作业。因为单调重复的作业,会使人变得烦躁不安,导致工作积极性下降,时间一长容易出错影响产品质量。应用自动化技术可以解决这类问题。
取代危险作业
随着社会的进步,生活水平的提高,现在的工人对于危险性工作的选择越来越慎重,一些污染类、高危性工作越来越无人问津,必须要通过自动化来解决。
取代重体力作业
自动化的发展把工人从繁重的体力劳动中解放出来,极大地减轻了工人的工作压力,改善了他们的工作环境。
【自检12-1】
试阐述工业自动化涵盖的主要内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见参考答案12-
1信息化与自动化的实施方法(上)
(一)企业实施自动化与信息化的现状
很多企业很早就开始建设企业的信息化和自动化系统,但从现实情况看,尽管企业投入很大,实际效果并不理想。据了解,信息化的成功率不到5%,95%都没有成功;自动化的实施一样不顺利,自动仓储几乎全部失败,普遍存在成本高、效率低的问题。其主要问题表现为:
很多企业的信息化建设只重视软件实施,忽略管理提升;
软件实施之前缺乏完整的信息化规划,导致信息化建设过程的盲目性; 企业的项目是在没有理顺和提升管理、建立一套科学的管理配套体系的情况下盲目上马的;
实施过程没有客观中立的监理机构对项目的实施全过程进行科学有效地监督,导致项目交付不理想及实施服务公司和客户之间相互抱怨和推卸责任;
信息化与自动化项目实施后没有一套标准和方法对交付结果进行科学的评价;
自动化进程中的计划和调度研究十分活跃,但实用化的成果还不多见。
(二)企业信息化成功率低的原因
很多企业很疑惑,高价购买了系统软件,重新塑造了管理流程,企业的投入
如此巨大,为何成功率却如此之低呢?
1.企业流程与信息化软件不符
经过调查不难发现,那些自行开发信息化软件包的企业通常都没有成功;而企业购买软件包,然后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再修改软件包的企业,也很少成功。与此相对,那些完全照软件包做,如果自身流程与软件不符,则按照软件修改流程的企业反而取得了很大的成功。
很多企业认为,不同的企业有不同的情况,怎么可能千篇一律地按照软件包去修改呢?实际上,一种软件能发展成举世通用,一定有它的道理,一定有它的完整性。如果在所有软件中企业找不到与自身流程相匹配的一种,那么很可能是企业自身的流程中存在不合理之处。所以最好的办法是挑选一个适合的信息化软件包,然后把企业的流程按软件中的系统修改,这样做最经济、最省时而且最容易成功。
2.企业在构建信息化系统过程中定位不准
很多企业在构建信息化时,往往都是接受委托让信息单位或软件公司作为主办单位,由信息工程师具体负责构建。其实,这是一个严重的错误,因为软件工程师是无法帮助企业做系统分析的,更无法对企业的流程进行再造,所以在构建信息化的过程中,一定要由使用单位担任主办单位,信息单位或软件公司作为配合单位。由主办方明确提出对信息化的需求以及信息化要达到的程度,然后由信息单位和软件公司按照要求来具体实施。构建完成后,软件不能使用由企业负责,软件不能满足主办方的要求,则由信息单位负责。这样才能有效地保证信息化系统的顺利实施。
3.信息录入错误
很多企业在完成信息化时,都犯了一个极大的错误,就是不相信基层员工可以操作电脑直接录入信息。这些企业往往要求基层员工填单,然后由专人负责录入系统。这是非常严重的错误,应该本着谁发生资料谁输入的原则,这样先填单再录入产生了两种不良后果:
责任不清
由于第一线员工不负责录入信息,当信息出错时,容易相互推托,很难界定是谁的责任。
降低实效
由于不在资料发生第一时间录入系统,多了一道程序,信息产生了延迟,这恰恰违反了信息化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