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应用型机械类本科专业企业综合实习课程实施现状研究
应用型机械类本科专业企业综合实习课程实施现状研究
摘 要 机械行业对应用型本科人才的需求正逐年增加,机械类专业应用型本科人才对专业基础理论知识、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均有较高的要求,同时还要求能够满足实际工作岗位操作的需要。机械类专业开设的企业综合实习是高等院校在教学过程中重要的实践环节,该环节一般在第六学期开设,学生通过该环节可以将在课堂上学习到的理论和实践联系起来。
关键词 应用型 企业综合实习机械专业 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j.cnki.kjdkx.2016.12.038
Abstract Machinery industry demand for applied undergraduate talents are increasing year by year,mechanical specialty of Applied talents of professional basic theoretical knowledge,innovative spirit and practical ability have higher requirements,but also requires the ability to meet the needs of actual work operations.Machinery professional enterprise integrated internship is offered in institutions of higher learning in the process of teaching an important part of the practice,which is usually part of the sixth semester,students can learn the link to link theory and practice in the classroom.Keywords applied; integrated enterprise practice; mechanical engineering; teaching reform
0 引言
应用型机械专业应该秉持“依托本地机械行业、依靠地方经济发展,结合学生就业形势,通过和当地较大型的机械行业龙头企业进行联合办学的模式来实现校企合作,从而最终达到学校、企业和学生三方共赢”的办学思路,为社会源源不断地提供高质量的工程应用型人才。①研究现状分析
近年来,人们逐渐意?R到该问题的紧迫性,该问题的研究成为热点,为此需要对已有的相关研究进行综述。近几年,对建设应用型机械专业的实践教学和实习实训进行长期的教学改革探索和实践的过程中,为了进一步提高生产实习教学质量,解决应用型本科院校专业实习中出现的问题,相关研究人士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提出了一些建议和对策:
1.1 转变观念,呼吁生产实习立法
在高等学校对培养模式不断的进行深化和改革的同时,高等学校也都在积极地寻找更加贴近教育教学规律和适应时代发展的高质量专业人才的培养模式。如今的高校工科专业里有一个共同的弊病,就是学生们因为缺乏对实践的认识而难以更深入地学习理论知识。
现阶段国家逐步发觉学生进行企业实践的必要性,但这需要国家有关部门进行相应的立法予以支持,通过企业更多地接受学生进行实习来提高其实践能力。
1.2 改革实习方式和实习内容,提高实习教学质量
将以前的现场工艺实习转变为网上调查、现场实习和自主实习三个阶段。通过网上调查这个阶段使学生初步熟悉现场实习的内容,教师最好提前选好一些题目来让学生完成,这样能督促学生先在网上搜集资料后再进行整理。在现场实习阶段要同时编制出生产实习指导书,实习指导书编制的过程中要突出重点内容,切忌过于繁琐冗长。在暑假期间可以安排学生进行自主实习,实习单位由学生自主选择,但必须是机械行业的企业。通过这样的实习形式,学生可以锻炼自己的实际操作能力,进一步提高其实践能力。②
1.3 加强专业实习重要性的认识
新时代的教育者需要不断的转变固有的思想,培养自身可持续发展的教育理念,努力加快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完善和创新,在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具体做法和考核评价体系方面多投入一些精力。在应用型人才培养的过程中,企业综合实习是应用型人才关键且不可或缺的实践教学环节和手段,同时也是提高学生综合素质能力的重要教学手段。综上所述,加强并提高学生专业实习环节的质量监控能力,有助于更好地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出满足社会发展需要的具有实践能力、持续发展能力和创新精神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③
1.4 加强政策引导
企业作为社会的一个组成部分,应该尽到社会公民的责任和义务。企业在观念上的转变是解决扩宽学生实习路径这个问题的关键点和切入点。要深化教育体制改革就必须建立大学生专业的实习制度。在这个过程中,地方政府应该结合当地的现有实际情况出台鼓励政策,促使企业广泛接纳学生进厂实习,进一步提出大学生进行专业实习的必要性、可行性和常规性,催生出一批有较强的社会责任感同时管理规范的企业成为地方高校的稳定实习基地。④ 我校在生产实习中取得的成效和遇到的问题
近年来,我校通过建立校企合作教育基地,在实习教学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成效。鉴于实践教学和实习实训对应用型机械专业学生的重要作用,近几年我校联合中联重机股份有限公司、苏州瑞仪、马鞍山粤美等企业,针对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的学生,在三年级下学期进行为期三个月的企业综合实习。在这个过程中,通过对企业综合实习教育模式的探索与实践,学校与企业之间建立了产学研合作教育基地,提高了学生的实践能力,实现了学校、企业和学生的“三赢”。同时,通过与企业密切合作,面向企业需求,大胆改革教学计划,注重实际技能训练,构建出了一套行之有效的校企合作教育模式下的企业综合实习运行与管理机制。
但与此同时,在深入的开展此环节的过程中也遇到了一些实际的问题。
首先,学生在进入实习单位的初期,经历从学校到工厂、自身角色和周围环境的变化,通常会产生对车间工作环境和生活住宿环境的心理落差,普遍表现出难以适应进而导致心理上的浮动。
其次,在实习的整个过程当中,学生在现场进行现场操作是主要的实习形式,教师的现场指导只是起到辅助作用。然而,工厂里的车间一般空间都很大,学生在实习的时候站在车间的各个不同的岗位,有限的教师难以顾及到所有的学生,这和我们以往的课堂教学有着非常大的差异,这就要求我们能够提出适应这种现场教学的教学方式;同时,企业技术人员和实习指导教师之间的信息沟通与反馈不够及时,使得学生的一些问题和需求不能被及时地发现,他们在车间的实习内容和实习进度等情况也往往无法准确了解。
最后,企业综合实习这门课程的理论和实践的结合非常紧密,对于在实践环节当中的教学而言尤为如此。其实对于教师来说,对实习的过程和实习企业的实际情况的了解也在处于一个不断认识和学习的过程,和一贯的有着统一的教材和明确的教学任务的课堂教学有很大的差别,鉴于当今企业在实际生产中更新换代非常快,实习所用的教材也在随之不断更新。另一方面,由于每次进行带队的指导教师队伍并不固定,新的带队教师并不能很快适应并熟悉工厂的生产内容以致于很难予以学生较好的指导。
综合这些因素,使得实习过程并没有完全达到预期效果,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该实践环节的作用。综上所述,一定要探讨出能够解决学生在实习中所面临的这些实际问题的方法,才能完善并更新已有的教学模式,这样才能将我们的应用型本科教学提升到一个新的高度。改革目标及拟解决的关键问题
针对实习中遇到的问题,现提出解决问题的几种可行的方法。
(1)在?W生进厂初期对其情绪上的波动和心理上的落差做稳定和疏导的工作;
(2)在学生进行实习的过程中加强与实习单位的沟通,及时掌握学生的实习情况,并建立专业实习的监督反馈机制和实习效果评估体系;
(3)提高指导教师的实践能力和素质,加快培养“双师型”人才;
(4)通过对参加实习的学生的行为表现及思想变化进行调查与研究,及时发现学生存在的问题,为学校调整教育方式、进行教学改革,提高学生综合素质提供依据。我校企业综合实习改革的特色与创新之处
(1)从心理学的角度,分析了学生在企业综合实习中进厂初期的心理变化,研究并探讨如何对学生进厂初期情绪上的波动和心理上的落差做稳定和疏导的工作;通过对参加实习的学生的行为表现及思想变化进行调查与研究,及时发现学生存在的问题,为学校调整教育方式、进行教学改革,提高学生综合素质提供依据。
(2)分别从企业和教师自身的角度出发,分析并总结出如何在学生进行实习的过程中加强与实习单位的沟通,及时掌握学生的实习情况,并建立专业实习的监督反馈机制和实习效果评估体系;如何提高指导教师的实践能力和素质,加快培养“双师型”人才,从而使企业综合实习达到预期的效果。结束语
开展企业综合实习是应用型本科院校发展的必然趋势。能否寻求出改善并提高应用型本科教学质量的方法成为应用型本科院校是否能继续存在并发展的首要问题。无论在理论研究领域还是在现实实践环节都应加强对开展企业综合实习的研究。实施并进一步加强应用型机械专业的实践教学和企业综合实习,对于加强学生的实践能力以及促进学生的就业具有重要的意义。
注释
① 谢小柱,魏昕,胡伟.高校机械类本科专业生产实习教学探讨[J].长沙铁道学院学报,2007(4):235-236.② 唐蒲华.加强机械类应用型本科专业校外实习基地建设的探索[J].教育教学论坛,2014(43):38-40.③ 张娟.我国大学生就业难探析[J].教育教学论坛,2014(1).④ 杨洪,郅军锐,金道超.本科实践教学中校外实习基地的作用与管理[J].黑龙江教育,2001(11).
第二篇:新建应用型本科院校机械类本科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改革探讨
新建应用型院校机械类本科专业的实践教学存在问题及对策
张国青
(池州学院 物理系,安徽 池州 247000)摘要:新建应用型本科院校机械类本科专业的实践教学一般沿用专科时期的教学模式,很难实现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目标。在深刻剖析我院机械类本科专业实践教学现状及存在问题的基础上,重点阐述了当前亟待改革的实践教学环节,为建立完善的适应我院办学定位和办学目标的实践教学体系作出初步探讨。关键词:应用型人才;新建本科院校;实践教学体系;培养目标
新建本科院校从组建之初,就具有明显的地方性和应用性,其办学目标就是为地方经济发展培养应用型人才。对于新建地方性应用型本科院校而言,在确立新的理论教学课程体系的同时,如何构建与高素质应用型培养目标相适应的实践教学体系和有效运行机制,是亟待解决的一个课题。我院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是在原有的机械类专科专业基础上增设的,其实践教学体系受专科教育的影响,如果不及时进行改革,将很难实现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目标。文章分析了我院机械类本科专业实践教学现状及存在问题,并初步阐述了现阶段改革的方向和着手点,为建立完善的适应我院办学定位和办学目标的实践教学体系作出初步探讨。我院机械类本科专业实践教学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我院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本科专业于2009年增设,2010年开始招生。专业增设时间短,办学经验不足,原有的机械类专科专业的实践教学体系不在满足本科教学需求,改革势在必行。由于受到原有的机械类专科专业教学观念的影响,新编制的实践教学体系存在诸多问题,而且新的实践教学体系在运行过程中难以顺利运行,实践教学质量也难以保证。
第一,我院2007年升格为本科院校,经过四年的发展,任课教师在思想认识和教学观念上都有了很大的提高。但是由于任课教师长期受专科教学观念的影响,没有深刻领悟应用型本科教学的根本,从思想认识上对实践教学没有给予足够和应有的重视,实践教学依附于理论教学的传统教育思想依然存在。
第二,从学院升格之初,我院从事机械专业教学的骨干教师就已经开始着手起草和设计机械类本科专业的实践教学体系,但是由于主客观原因,新编制的实践教学体系并不完善,缺乏科学性、独立性和系统性,整体优化程度低;
第三,新编制的实践教学体系各环节的教学内容陈旧,缺乏改革和创新,实践内容和生产实际严重脱钩,很难满足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目标。
第四,实践教学整体投入较少,机械类本科专业实践教学大环境差。我院的前身是师范类专科学校,机械类专业的基础薄弱,硬性条件差,学校升格后又实行整体置换,经费处处短板,近几年,机械专业的实践场所、仪器设备都没有大的变化,依然靠专科时期的一点家底支撑,已远远不能满足本科实践教学的需要。
第五,实践教学师资队伍力量薄弱,教师多是从专科过渡而来,技术水平不高,科研能力不强,缺少大量高层次、兼备工程师和讲师资格的“双师型”人才;
第六,没有科学、完善的实践教学评价体系,不能对实践教学进行有效的监控与考核。
以上问题严重地影响了本科应用型人才的培养质量和培养规格,人才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达不到社会对应用型人才的具体要求。因此,针对这些问题和不足,积极开展教学研究与改革,构建起与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要求相适应的实践教学体系,并配置相应的、行之有效的实践教学保障措施,以此来确保工程应用型人才的综合素质符合社会的实际需求。结合我院实际情况,以下几个方面将是近期改革的主要方向或应对措施。
第一、针对实践教学内容的改革。应用型本科教学,应紧跟经济社会发展的步伐,适时对各专业教学大纲进行修订,对实践教学内容进行精选,通过增设、改进、整合等方法调整实践项目,更新实践教学内容,跟踪科学技术新发展,同时,应精简部分验证性实验项目,增设综合性、设计性实验,创造条件开出一定数量的高新技术含量高的实验实训项目,突出工程训练和创新精神的培养目标
第二、实践教学模式的改革。新建应用型本科院校,应根据学校自身的办学定位和客观实际,积极进行实践教学改革,建立特色的实践教学模式。以池州学院为例,我院目前以初步确定“层次+模块”的实践教学模式,“层次”化即依据学生各阶段教学目标对学生实践能力要求的不同,由低到高设置实践课程体系;“模块”化即为适应不同学生类型培养的需要,将实践课程整合成不同的功能模块。
第三、建立适应的实践教学评价体系。实践教学质量评价体系对整个实践教学活动具有导向作用,引领着师生的教与学行为。评价体系中应包含对教师和学生评价,对实践教师的评价指标体系中,应重点考察教师的知识传递和转化能力、实践教师对学生实践活动的指导能力等;对参加实践学生的评价指标体系中,主要注重学生职业能力的演示和实用能力的评价。在评价体系的主体中,应该由学生、教师、用人单位与社会代表共同组成,更好地体现高等教育的社会价值与功能。总之,建立的实践教学质量评价体系是检验实践教学的唯一标准,是以提升实践教学效果为最终目标。
第四,资金短缺是所有新建本科院校面临的共性问题,虽然各应用型本科院校想方设法多方筹集资金,逐年加大实验实训仪器设备投入,但投入的速度远远赶不上学校发展的步伐,使得目前的现有实验条件无法满足实践教学的需要,在实验时无法做到每人一台(套)仪器设备。而且大型现代的贵重设备基本不对学生开放,即使安排了实验也是验证性实验或参观性实验,学生的实践能力得不到很好锻炼。解决这种状况的最好途径是尝试建立校外实习实训基地,共建实习实训基地是校企双方以联合培养面向生产实际的技能型人才,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为主要任务而进行的合作,它以合作教育为主要内容,主要采用校企共建教学实践、工程实践的综合性实践基地,学校和企业共同对学生实习、实践负责的形式。这种合作的主要优势是:合作比较容易实施,能把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有机结合,实训基地与就业岗位双向对应,培养目标明确,课程和教学针对性强,专业符合市场需求,技术含量高,强化了人才培养的针对性。
第五、目前新建应用型本科院校几乎所有实习实训,都是由一线任课教师兼任,理论课教师一般很少具有工程实践经验,特别是那些直接从高校毕业的研究生,理论知识渊博,但是工程实践经验缺乏,指导学生进行实践实训的能力有待加强。鉴于此,应尝试通过学院人事制度改革,积极探索选聘企业高级技术人员来校指导学生实习实训和选派部分理论课教师下企业深造的长期有效机制。同时,应建立相应的实践教师激励机制,应用型的实践课程体系打破了原来“定时、定量”的实践教学模式,教学方式更为灵活、机动。为提高广大教师积极参与的热情,可采取更为灵活、实际的教师工作量计算办法,充分考虑参与实验室开放以及参与“综合性、设计性、创新性”实验课程指导的教师的教学工作量。
实践教学改革的推行不是简单的单项改革,而是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关键点改革。在改革过程中,学院应始终坚持教学是教育质量生命线的方向,切实统筹好专业建设、实践教学体系改革以及校内校外实训基地、实训师资队伍建设等各个方面的内在联系。特别是重点对实践教学体系进行周全的修订和设计,确保校内实践教学与校外实践教学、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做到协调统一,使学生的校内实习实训与校外实习实训具有连续性,获得完整连贯的实践教学经历,实现培养应用型人才的办学目标。
第三篇: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现状研究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现状研究
综合实践活动是新课程的核心课程,这门课程既不是课外活动,也不是活动课程,而是通过教育交往为中心的活动,其强调的是学生的参与,重视的是学生的体验、感受,以学生兴趣和内在需要为基础,以主动探索为特征,以实现学生主体能力综合发展为目的。《新课程标准》指出:“要积极开发并利用校内外各种资源,让学生通过实践,增强探究和创新意识,学习科学研究的方法,发展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增进学校与社会的密切联系,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因此,教师应因地制宜、因时制宜,充分开发利用各种教育资源,包括校内资源、社区资源和学生家庭中的资源,拓展综合实践活动的实施空间。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尤其注重学生多样化的实践性学习方式,转变学生那种单一的以知识传授为基本方式、以知识结果的获得为直接目的的学习活动,强调多样化的实践性学习,如探究、调查、访问、考察、操作、服务、劳动实践和技术实践等。因而,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比其他任何课程都更强调学生对实际的活动过程的亲历和体验。
综合实践活动是基于小学生的直接经验、密切联系学生自身生活和社会生活、体现对知识的综合运用的实践性课程。综合实践活动是国家设置的必修课程,具有独特的功能和价值。综合实践活动必须体现综合性、实践性、活动性、开放性、自主性等。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从2001年被纳入新课程方案伊始就引起了广大教育工作者的关注和担忧
1.李阳小学课堂教学管理有效性探析[期刊论文]-湖南第一师范学报 2008(02)
2.苏洁梅;罗显克崇左市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现状调研报告[期刊论文]-南宁师范专科学校学报 2007(04)
3.罗洁加强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建设,进一步深化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期刊论文]-北京教育 2007(11)
4.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2006
5.该课题是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承担的“十一五”规划国家重点课题分课题“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有效实施与评价研究” .
6.问卷设计的问题较多,因篇幅所限,本文只能呈现一部分数据.
7.教育部.《义务教育课程设置实验方案》, 2001.
8.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2001.
9.教育部.综合实践活动指导纲要(未正式颁布).
10.郭元祥.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实施[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11.田慧生.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理论探索与实践反思[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7.92
12.教育部师范教育司组织编写:《综合实践活动的实施与管理》,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年版。
13.李臣之:《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开发》,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年版。
14.马忠虎.家校合作.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5年8月
15.郭元祥.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理念.上海: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3年9月
16.欧益生张建芳.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常态化实践与研究.浙江:浙江教育出版社 ,2006年10月
17.顾建军.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设计.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5年3月 18.田景正.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研究述评[J].湘潭师范学院学报,2006
19.吴立峰.研究性学习的认识与实践[J].赤峰学院学报,2006
20.何超纯,王旭飞.研究性学习校本课程开发实施方案[J].课程改革研究,2006
第四篇:应用型本科高校《企业管理》课程教学改革研究
应用型本科高校《企业管理》课程教学改革研究
【摘要】为提高应用型大学企业管理课程的教学水平,本文讨论了该课程传统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教学方法,教学考核形式等问题进行分析,并根据社会对高校人才培养需求,做出了一些教学改革的方面的探索,以提供有益的思考。
【关键词】企业管理;应用型;教学改革
应用型本科院校人才培养模式不同于传统的学术人才培养模式。加强学生的实践能力,使他们成为复合型人才,从而提高学生的就业竞争力。因此,本文对应用型大学企业管理课程教学改革进行了探索。
一、企业管理课程分析
企业管理课程具有连续性,全面性,实用性,针对性,科学性和艺术性。
1.延续性。像大多数管理课程一样,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经济形势的变化,其发展速度可以被描述为‘旧常”。企业管理这门课程的内容更应是符合当下的市场需求,随着市场的改变而不断的发展,课程内容的设置就需要不断的更新和延续。
2.综合性。由于涉及多个学科的知识,商业管理实际上是许多学科如经济学,管理学,心理学,社会学和行为学中的跨学科学科。
3.实践性。这门学科实际上来自实践,反过来指导实践。
4.针对性。在商业管理实践中,必须为不同的产品和客户开发不同的生产,营销和物流计划。换句话说,没有通用的企业管理“模板”。
5.科学性与艺术性。管理是一门科学,更是一种艺术。企业管理是人、财、物的管理。企业管理的科学性是艺术性的基础,艺术性是科学的补充。在经营管理过程中,管理艺术的运用是科学管理的补充和提高。
二、传统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教学过程中过分强调教师的主导作用。主要表现在两方面:首先,在教学内容上,过分强调教师的理论知识教学,忽视实践教学;二是教学手段方面,相对比较陈旧,多采用教师课堂讲授,而忽略反转课堂等形式多样的现代化教学方法。
2.教材内容的滞后性。这是在高校教育中普遍存在的问题。教材建设跟不上现代企业的发展。
3.教师实践经验的匮乏。大部分高校企业管理课程的教师都是从学校到学校。但缺乏企业的实际锻炼,因此在课程在实践性的教学上显得力不从心,双语教学更是难以实现。
4.课程考核方式单一性。企业管理课程的考核方法大多是基于传统的闭卷考试。
三、针对传统教学存在的问题,本文对该课程的设计进行了探讨
1.加强企业管理课程教材建设。企业管理课程教材建设应紧密结合现有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乃至微型企业在管理实践中面临的新情况,新形势。这有助于学生掌握与时代特征紧密相连的现代商业管理方法,使他们能够将自己的技能与企业的实际需求结合起来。实现高校与企业的无缝衔接,提高就业竞争力。教材应针对应用型高校经济管理类课程的需要,全面系统地介绍现代企业管理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内容可以包括现代企业与企业管理,企业战略管理,企业商业决策,营销管理,企业生产管理,企业质量管理,企业物流管理,企业技术管理,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企业财务管理和企业创新管理。将管理思想与管理
实践,理论教学和案例教学相结合,巩固理论和实践教材。
2.创新教学模式。企业管理课程的实用性要求我们要让学生成为教学的主体。教师的作用是组织课堂教学,引导讨论,安排任务,创造场景,通过颠倒课堂形式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案例教学可以让学生主动参与,通过案例分析的角度来看,提高学生应对冲突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学生学习可操作性此外,还有角色扮演,模拟,任务驱动,教师演示,多媒体教学,双语教学等多种教学方法和手段。让学生直接参与教学活动也是值得提倡的教学模式。
3.深化校企合作。应用型大学的商业管理课程教师普遍缺乏实用性。掌握并了解企业的最新动向和行业发展前沿,为深化学科建设、夯实课程内容做好功课。另外,通过学校与企业的合作,学生也可以参加企业培训。一个优秀的企业经理必须拥有丰富的知识,包括公司知识,对产品的理解,甚至是对生产过程的了解。因此,让学生亲自参与生产实践,营销策划,生产管理等多个环节,让学生熟练掌握产品的相关知识,使他的营销更加方便。考虑到每个学生都不可能有机会接近公司并理解企业,那些可以要求我们参加培训的学生也需要定期回到学校。没有参加实习的学生也可以通过交流增加对公司实践的理解。最后,高校可以聘请行业内的专家到高校开展行业前沿和实践类型的讲座,从而丰富学生的课程实践内容。
4.改革课程考核方式。大胆改革应用型大学企业管理课程的考核方式,反映成绩组成,考试内容和考试形式。尽量突出实践性的重要性,如:在评估这部分营销策略时,可要求同学将团队作为一个单位并以团队的形式出售。这使得学生不仅可以学习商业管理中的营销策略知识,还可以在评估过程中学习团队合作和团队合作,从而拥有强大的团队合作能力。团队的组成可以是随机的,因为我们认为学生可能没有机会在未来的实践中自己确定团队成员。考试应设置时间期限。从每学期中后期开始,实践能力评估将在3周左右进行。在早期阶段,主要是在课堂进行理论学习和充分锻炼各种技能。经销的方式以班级为单位,让学生自己确定成本预算和销售价格,并在完成销售后评估绩效。最后,每个团队必须提交练习报告以完成业务总结会议。
综上所述,应用型大学企业管理课程教学应突出实践教学的比例,注重理论联系实际,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评估方法可以反映学生的知识,综合能力和创造性思维的程度。
参考文献:
[1]白慧博,浅谈企业管理创新[J].企业家天地下半月刊(理论版),2009,(07).[2]刘芙等,高等教育实践教学模式的构建与实施[J].现代教育管理,2011(3):88-90.[3]?O炳新等,高等学校课程双语教学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包装学报,2012,10(4):90-94.[4]王宝英等,关于经管类专业课程双语教学改革的研究[J].经济师,2012(11):102-103.
第五篇:幼儿园教师课程实施现状浅析
幼儿园教师课程实施现状浅析
一、问题的提出
课程实施是课程改革能否取得成功的关键环节,是课程理论和实际进行沟通的桥梁,是调和课程实施诸影响因素、平衡课程理想与实施情境关系的中介。现实中总有一些因素影响着课程实施的效果,比如,国家的课程实施的政策、地方教育行政门的课程意识、学校自身的教育气氛、教师的专业素质以及家长的态度,等等,都会使课程实施变得复杂多变。所以,课程实施就是在众多复杂性中求得平衡,系统考虑影响课程实施的现实因素,最大可能地发挥每一个因素的功能,以期产生最大功效。
二、存在的问题
1.幼儿园教师课程目标的制定现状
(1)幼儿园教师课程目标制定具有明显倾向性,幼儿各方面的发展不平衡
幼儿园园长和教师对知识的整体意识不强,将语言、科学、艺术、社会、健康五大领域拆分开来,重视幼儿知识,对幼儿良好习惯和兴趣的培养等其他方面的发展较轻视,忽略了幼儿的实际需要,将小孩子的世界变成一个个模块。
(2)幼儿园教师制定课程目标依据单调,幼儿的主体地位被忽视 幼儿教师的专业化水平不高,制定课程目标时不会再园长的要求下结合幼儿所需灵活制定目标,随机应变的能力差,幼儿的主体意识不强,对幼儿的年龄特点的需要缺乏进一步的认识,同时幼儿园园长意志严重,幼儿教师没有站在更有利的地位去表达制定课程目标的一些意见
2.幼儿园教师课程内容的选择现状
(1)幼儿园内容来源单一,过分关注书本知识,存在明显的小学化倾向
幼儿教师的专业知识水平不高,大多是中专或大专毕业,对幼儿系统的教学没有深入的了解,看重显性课程,对幼儿的隐性课程没有过多关注;同时,有相当一部分老师是从小学转岗来的,除了书本知识,其他都是业余的特点根深蒂固,转变教育观念有很大的困难。
(2)原本教研的力度不够,存在形式主义,名不副实
幼儿园为了吸引生源,各种兴趣特长班也大量出现,没有考虑本地区幼儿的特点成长的特殊性和实际的经济情况,幼儿园园长或教师或许根本不理解中心内容,却盲目跟风,与幼儿园的实际情况大不相同。
(3)所采用的幼儿教材不符合幼儿园实际状况
教材大多由园长选择定制,教师作为一线的开展活动的人员,缺少公平建议的权利,同时教育主管部门为了攀比或轻视幼儿教育,在教材的选择上持哪都一样的态度。
2.幼儿园教师的课程实施行为现状
(1)过分重视幼儿教材,忽视了地区文化和幼儿的年龄特点 教师的创新度不高,过于关注教材,不顾是否脱离幼儿的实际生活,激不起幼儿好奇心,造成教学活动死气沉沉的结果;而且教学思维陈旧,不知变通,没有将幼儿生活中的案例和与幼儿相关的地方文化融入到教学活动。
(2)课程实施方式以上课为主,忽视了幼儿的好奇心和好游戏的特点,缺乏以游戏为主、寓教于乐的教育方式。
教师权威的影响导致幼儿与老师没有站在公平的角度去思考问题,老师教,学生学的观念让幼儿成为课堂中不能说话的机器,而教师由于幼儿园实际条件的限制,剥夺了幼儿在游戏中获得知识的机会。
(3)过分依赖教材,课程实施方式单调。
教师能力水平有限,授课方式单一,长期下去,就会使幼儿丧失兴趣。
3.幼儿园课程评价
(1)幼儿教师在对幼儿进行评估方面,侧重结果性评价
现在家长对幼儿的关注度在不断提高,由于教育观念的不同,更多家长侧重较显著的结果,幼儿园为了迎合这种需求,会采用一些乐死期末测试的方法来对幼儿进行评估,并且教师的专业素质普遍不高,在幼儿日常生活中随时随地教育的意识不强。
(2)在评价过程中,忽视幼儿的评价
教育主管部门及园长作为评价的主体,课程评价遵循自上而下的方式进行,同时家园合作的力度不强,家长的意见没有有效的采纳,幼儿的评价权利更是被剥夺。
二、原因分析
1.教育主管部门从宏观政策和制度上影响着课程实施
(1)课程改革的变迁对教师课程实施提出了新挑战。对于以规范课程实践的政府行为,课程政策需有一定的制度化的载体以承载政府的课程管理的指令和意志。表现为政府颁布的具有强制约束力的文件。教育行政部门往往通过这些课程文件对课程的实施起规范和引导的作用。
(2)课程改革背景下的配套制度影响着教师课程实施的积极性。2001年展开的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明确规定了“为保障和促进课程对不同地区、学校、学生的要求,实行国家、地方和学校三级课程管理。”
[1]作为基本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幼儿园课改也遵循了三级课程管理模式,如《幼儿园课程指导纲要(试行)》解读所阐述的“城乡各类幼儿园都应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地实施素质教育,为幼儿一生的发展打好基础”,[20]所以,在国家课程政策的指导下,地方教育主管部门的课程支持政策能否完善也影响着教师的课程实施。地方教育行政部门的支持包括政策支持和资源支持两个方面。
2.家长的要求和教育态度对课程实施有直接的影响。陈鹤琴先生曾说:“幼稚教育是一种很复杂的事情,不是家庭一方面可以单独胜任的,也不是幼稚园一方面能单独胜任的,必定要两方面共同合作方能得到充分的功效。”[3]在越来越关注家园合作的今天,家庭是幼儿园重要的合作伙伴、家长也成为了课程实施的重要参与实施者之一,家长也成为影响教师课程实施的重要因素之一。
另一方面,家长制约着幼儿园课程的设置。大背景下幼儿教育的某些“误区”影响着家长幼儿观念的形成,进而影响着课程实施。
3.幼儿园管理者影响着教师课程实施行为。幼儿园园长是幼儿园发展与课程建设的领军人物,是办好优质幼儿园的关键人物,是教师在课程实施中的榜样和向导。[4]对此,园长的教育观、儿童观、课程观都影响着教师的课程实施,并且园长决定幼儿园课程内容以及教材的选择。
4.教师自身的综合素质制约着课程地有效实施。[5]教师作为课程实施的核心,自身因素直接影响着课程实施。已经有结果表明,教师的知识和能力、教师的信念、教师的课程实施取向等都会影响到课程实施。
三、改进的策略
(一)强化教育主管部门的管理力度
教育行政主管是幼儿园课程改革的保证,必须从强化管理入手,解决天祝县幼儿园隶属关系不明确的问题、保证教师的基本工资待遇、规范天祝县幼儿园的教学开展形式、开发适用性较强的课程资源、解决农村幼儿园课程资源不足、幼儿教师课程实施效率低的问题。
(二)加强对幼儿园的财政投入与技术支持
幼儿园教育事业之所以发展速度缓慢、发展水平相对较低,最关键的原因就是缺乏必需的财政支持。幼儿园因为办园经费不足、师资水平力量薄单薄等原因,致使课程实施的途径和方法单
一、难以唤起幼儿的学习兴趣和好奇心,压制了幼儿学习的主动性以及积极性。所以,加强对天祝县幼儿园的财政投入与技术支持,有利于提高幼儿园的师资队伍水平和硬件设施设备条件,为幼儿创造更加丰富的教学环境。
(三)加强幼儿园师资队伍的建设
教师是课程改革的实施者、落实新课程的关键因素。建设师资队伍,一方面需要有稳定的师资,所以 ,提高幼儿园教师工资待遇,是让幼儿教师“放心”的最重要手段,创建幼儿教师奖教机制,让教师获得成就感,有助于提高幼儿教师的幼儿园组织归属感;另一方面需要经过培训,提高幼儿教师的专业发展。在现阶段幼儿师资发展不均衡的情况之下,对幼儿园教师培训不能弄统一的培训方式,我们应该根据幼儿教师的发展需要,提供灵活、有针对性的培训方法。通过以专题、教材、技能技巧为培训的内容,通过通识培训和自选培训相结合、专题讲座和观摩研讨相结合、跟班学习和“结对子”指导相结合等多样长效的培训方式,逐步促使幼儿教师素质的提高。
(四)强化幼儿园内部的管理结构
第一,通过利用创造温暖、合作、敬业奉献的幼儿园整体氛围,创设激励机制等方法,培养幼儿教师的组织归属感,让幼儿教师乐于在幼儿园中工作、乐于为幼儿园奉献;第二,经过完善幼儿园教师教研网络、规范幼儿园的教研内容与时间、创造宽松幽默和谐的教研氛围等途径,在幼儿园中建立园本教研的制度;第三,引导幼儿园开展多种形式、有实效性的园本教研活动,来提高园本教研的质量效率。
(五)优化幼儿园课程评价机制
一方面树立正确的幼儿园课程评价观,关注幼儿与幼儿教师在课程实施中的发展境况;另一方面上确立上级教育行政部门对幼儿园课程实施的监管机制与幼儿园园本教研的课程评价制度,构成上下互相配合的课程评价体系,促使幼儿园课程实施不断完善;最后,通过创建文明民主的评价环境,养成幼儿教师反思教学的习惯,指导幼儿教师学会评价的方法,在幼儿园教师中形成良好的自我评价文化,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提高课程实施的质量。
四.结束语
由于各方面的原因,使得本调查在很多方面还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首先,在问卷调查方面,由于条件的限制,本调查只对天祝县五所幼儿园教师进行了随机抽样调查,因此,由此调查分析所得的结论只限于天祝县五所幼儿园教师,还不具有广泛的代表性;另外,由于是随机发放,因此问卷的结构比例存在着一些偏差,在一定程度上对调查结果有一定的影响;最后,由于我知识水平有限,在一些策略的提出上还比较粗浅,针对以上的种种不足,我会在以后的学习中加强注意,努力提高自己。
参考文献
[1][5]林春霞.一位幼儿园教师课程实施状况的教育叙事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0.[2]教育部基础教育司.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解读[M].江苏:江苏教育出版社,2002.[3]于江华,王素梅.家庭是幼儿园的合作伙伴[J].独生子女,2004,(2):01.[4]王春燕.幼儿园课程实施应注意的几个问题[J].教育导刊,2003,(1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