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精品范文库 > 11号文库
中职学校德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的整合
编辑:落霞与孤鹜齐 识别码:20-1060391 11号文库 发布时间: 2024-07-04 00:37:34 来源:网络

第一篇:中职学校德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的整合

中职学校德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的整合(202_-12-11 09:54:11)转载标签:杂谈 分类:论文

摘要:德育与心理健康教育指向人发展的基础和灵魂,他们之间的关系历来是教育界争论的一个“焦点”,认清这一问题有助于德育和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实施,有助于素质教育的全面落实。在中等职业学校,德育和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开展尤为重要。在教育实践中,把德育和心理健康教育这两门学科有机结合,并解决其在整合过程中将出现的种种问题,势必能为中职生的教育培养发挥更大作用。

关键字:中职学校

德育

心理健康教育

整合

在中职学校中,存在心理问题的学生为数不少,具体表现在个性偏差、厌学、网瘾、亲子关系不和谐、逆反心理严重,内心深处充满着矛盾和迷茫,因此对中职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显得非常必要和重要。

一直以来,德育在中职学校开展地如火如荼,然而收到的成效却不那么尽如人意。近几年来,心理健康教育逐渐进入中职学校,针对中职生的心理特点进行因人而异的指导,已经获得了一些成绩。在学校教育中将德育与心理健康教育有机结合起来,会对中职生的素质教育发挥更大的作用。德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的关系

德育与心理健康教育指向人发展的基础和灵魂,它们之间的关系历来是教育界争论的一个焦点,认清这一问题有助于德育和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实施,有助于素质教育的全面落实。

德育是培养人才成长方向的教育,德育必须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为指导,通过大量的政治教育教学活动,不断对学生进行“五爱”(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社会主义)教育,文明行为习惯、良好的道德思想品质和遵纪守法意识教育,科学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教育,提高中职生的思想政治素质。心理健康教育是以提高人的心理素质为目标,遵循心理发展的普遍规律性,提高人的自信心,增强抗挫折的能力,保持积极良好的心态,面对现实,接纳自己;心理健康教育不仅重视普遍性问题,又要重视特殊性问题。心理健康教育与德育整合已成为时代的要求

2.1 德育需要心理健康教育的支持和补充

心理健康教育是德育有效实施的心理背景。要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必须先有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能够正确认识自己、悦纳自己,成功地与他人交往,有良好的情绪控制能力;相反,一个学生如果心理不健康如自卑、孤僻,有人际交往障碍,那他就失去了接受德育的最基本条件。心理健康教育还能保证德育取得良好效果,因为学生生活中的许多问题,采用心理健康教育的方法更合适。

心理健康教育适当扩充和完善了德育所需要的目标和内容。随着社会的发展变化,特别是转型期社会生活的变化,青少年学生心理上的动荡进一步加剧,他们所面临的社会心理适应问题是前所未有的。这些青少年在时代大潮中表现出的心理问题,这要表现为忧郁、狭隘、嫉妒、恐怖、残暴、敏感、自卑,这些问题不是传统德育能够完全解决的,这就要求德育的目标和内容不能不涉及心理健康教育,而心理健康教育正是以其自身的优势弥补了德育的不足。

2.2 心理健康教育需要德育的导引和参与

心理健康教育是大德育视野中的心理健康教育,是从大德育观念的层面对育人工作提出的新要求。心理健康教育作为在大德育背景下的一种教育活动,其目标和内容虽有其独特之功能,但都是为了落实和服务于大德育,因此在价值定位和价值取向上不能背离德育的方向。

心理健康说到底是一种人生态度。从心理健康的结构观点来说,心理机能的发挥无疑受主体更为内在的隐性的思想意识所制约,如个体对社会的意识,个体对群体的意识,个体对自身的意识等,而这些意识又受制于主体在学习过程中逐渐形成的世界观、人生观与价值观。这意味着心理健康的人必须有观念明确、能身体力行而又有一定程度弹性的道德总则。心理辅导与咨询的实践已经证明价值观念问题是许多心理问题的诱因,缺乏道德观念与坚持“超道德”观念是人格异常者与神经症患者常见的特征。因此,心理健康教育作为个体、群体心理健康的手段与促进途径,德育的“参与”乃至“干预”是必要的,也是必然的。德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的整合

整合是现代世界发展的大趋势,也是教育发展的趋势。德育和心理健康教育都指向人的全面健康发展,其内容、形式、方法和内化的心理机制上都有相互交融、相互促进的地方,所以在实施上考虑两门学科的整合是必要的。当然这种整合不是完全合一,而是适当的、合理的统合和互动。

3.1 在内容上。随着教育科学的发展,德育工作越来越体现出“人本化”,在德育内容上开始突出人的主线。心理健康教育也强调人与自我、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关系,强调人的自我意识。可见,德育与心理健康教育可以在内容上作一些整合,突出共性、联系性,体现差异性。

3.2 在实施形式上。德育和心理健康教育都强调全面渗透性、学生主体性、实施的活动性。由此,两者在实施过程中更应该提倡交融与互动,除强调在生活、学习中全面渗透外,心理健康教育应和德育一样,关注学生的主体地位,发挥他们的主观能动性,提倡让学生自行组队,自己选择内容开展小团体的讨论和体验活动,引发他们自己探求心灵奥秘,以同龄人的交往、情感共鸣和思想上的碰撞促成学生心灵的成长。而德育工作则应借鉴心理健康教育中的活动性、体验性、生活性的实施方式,如要求学生在生活中学德育,在德育过程中不着痕迹地安排游戏、实践等活动,让学生在真实的生活中产生真实的情感体验,并在实践活动中进一步升华、内化德性。

3.3 在方法上。

心理健康教育和德育二者在方法上形似。心理健康教育中有讲解法、疏导法、活动参与法、游戏法、陶冶法等。德育中也有类似的说服法、实践法、锻炼法和陶冶法。心理健康教育力图采用多种方法,营造一种良好的心理氛围,使学生在情绪、情感上受到感染;用升华、幽默、合理化等手段调节对事物得失的认识,以求得心理平衡。德育在于处处使学生最终有行为表现。道德的动机和情感不是判断道德的标准,唯有行为才能体现道德素质的高低。例如在榜样示范法中,心理健康教育要求学生体验榜样此时此刻的心理,并且能从榜样身上获得一种情感,产生共鸣或移情心理,从而维护自己的健康心理。而德育则要求教师指导学生领会典型人物的精神实质,鼓励学生学习典型人物的事迹。例如在环境陶冶法中,我们主张为学生营造良好的班风、校风,当学生面对和谐、融洽、友好、合作的人际关系,面对勤奋、严格、积极的学习分为,面对优美、整洁的校园环境,面对一句句至理名言和警句时,心理健康教育和德育,确实有着共同的志向,即维护健康的心理和塑造良好的道德品质,此刻可将心理健康教育和德育二者整合在一起。实施德育与心理健康教育整合需要解决的问题

4.1 德育工作者必须消除思想认识上的误区

长期以来,教育者许多把思想品德问题与心理问题或者完全割裂或者混为一谈,弄不清两者之间的区别与联系,导致在德育中,把心理问题当成是思想品德问题来处理,形成心理问题的德育化。另外,过分强调政治,把人们的一切心理问题都看作是思想觉得和政治观念问题,对人的素质要求上只重视思想觉悟、知识水平,而忽视了人们心理素质的提高,往往把心理问题归结为品德问题,不能科学客观地认识和对待心理问题。但近年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和心理教育工作的开展,把个体的动机和需要、对物质利益的追求,对社会变革给人们内心世界带来的振荡和不安导致的各种现象,又单纯看作心理现象。过分夸大心理教育在德育工作中的作用,认为传统的德育工作已经过时,提出心理教育可以完全代替德育,片面地把学生的思想品德问题与心理问题等同起来,主张用心理教育代替德育,用心理咨询取代传统的思想教育方式。导致德育工作矫枉过正,偏离了正确的方向。

德育要与心理教育有机结合起来,丰富其内涵,扩展其功能,才能收到更好的效果。然而,心理教育毕竟不是德育,能否在认识上明晰两者之间的联系与区别,对于能否成功地完成教育任务,特别是德育工作者能否提高德育的科学性和有效性是十分必要的。

4.2 德育工作者必要处理好实际工作中的冲突

在实际工作中,无论是德育工作者还是心理教育工作者,常常会发生角色的冲突。

4.2.1 在工作指导思想上的冲突。作为德育工作者的角色体验,工作的指导思想是比较确定的政治观点、哲学思想和道德标准等。德育工作者常常使用它们来教育学生掌握其内涵并以此来评价自己的所作所为。从而让学生作出价值判断,并通过强化途径来达到教育目的。而作为心理教育工作者的角色体验,其工作的指导思想是充分尊重、理解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人格,不把自己对生活的看法、真善美的标准等强加给学生。由此在实际工作中,常常会出现“价值导向”观点与“价值中立”观点的冲突。

4.2.2 在工作着眼点上的冲突。德育的着眼点在于强调个体的社会属性方面,强调社会的政治观念、世界观、价值观和道德规范等,倾向于社会本位的价值取向。而心理教育是着眼于个体的自然属性,强调学生的内在需求和本能的发展,在此基础上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取向,达到独立自主,自控实现,倾向于个人本位的价值取向。由此,在工作中,常出现是以“社会利益为重”还是以“个人利益为重”的矛盾冲突。

4.2.3 在教育原则上的冲突。工作原则是工作指导思想的保证,德育要求教育者要有敏锐的眼光,要有强烈的责任感。发现问题要及时向有关方面汇报,与有关人员取得联系并尽快解决好问题,这是一种“公开的”教育原则。心理教育却正好相反,“保密性”是心理教育、咨询、辅导的首要原则。学生怀着对心理教育工作者的信任,倾诉自己内心的隐私,期望得到同情和帮助。保密是心理教育工作者的职业道德,也是取得学生信任、取得成效和提高声誉的重要保证。因此,工作中有“公开性”与“保密性”的原则冲突。

面对德育工作者与心理教育工作者角色的种种冲突,我们应该开拓视野,寻找减少冲突、协同发展的突破口,有效地促进心理教育与德育间的整合,以提高学生做人的素质。

参考文献:

1、张传亮.德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的整合研究.山东教育科研.202_年第9期

2、张丽华,徐素芬.论德育和心理健康教育的实践整合.思想·理论·教育.202_年11期

3、温丽娜.论心理健康教育与德育结合培养中职生健康人格.科教文汇.202_年10月

4、罗立红.中学心理健康教育与德育“双向”整合教学策略探讨.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2_年23期

5、张志军.论德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的整合.江西师范大学,202_

第二篇:浅谈中职生心理健康教育

浅谈中职生心理健康教育

【摘 要】中等职业学校的学生处于身心发展的转折时期,这个时期的学生具有可塑性,适时地对学生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可以及时纠正学生的不良行为习惯,培育出优秀的人才。心理健康教育是中职学生思想健康教育的重点与难点,也是教育工作者、家长与学生都关注的焦点。从中职院校学生心理现状出发,考虑在中职文化建设背景下,提高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性的一些建议。

【关键词】心理健康教育;中职生心理现状;校园文化建设

近年来国家大力提倡职业教育,中职教育也在逐步受到各界的重视,与此同时,中职学校办学规模也在不断扩大,有越来越多的学生进入到中职学校愿意学习一技之长。但是,中职学生正处在身心发展的转折时期,较普通高中的学生来说有更多的不良习惯和心理方面的问题需要引起教育工作者更多的关注,才能培育出合格的职业人才。

一、中职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意义

心理健康教育已成为现行学校教育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心理健康教育首先要解决的问题是关于目标体系的建构。而国家教育部在202_年颁布了《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此指导纲要很明确地指出中职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

1、提高全体学生的心理素质,帮助学生树立心理健康意识,培养学生乐观向上的心理品质,增强心理调适能力,促进学生人格的健全发展。

2、帮助学生正确认识自我,增强自信心,学会合作与竞争,培养学生的职业兴趣和敬业乐群的心理品质,提高应对挫折、匹配职业、适应社会的能力。

3、帮助学生解决在成长、学习和生活中遇到的心理困惑和心理行为问题,并给予科学有效的心理辅导与咨询,提供必要的援助,提高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

二、中职生的心理现状 1.善于交往,追求平等,尊重不够。在教师与学生交流的过程中可以很明显地发现,有许多同学非常善于交往,喜欢和别人交流,不同年级的学生很快就能打成一片,喜欢往老师办公室里跑,和老师聊天开玩笑。但与此相对的,是缺乏对老师的权威感,可能只是把老师当做朋友,平等对待,而缺乏对老师的尊重。

2.不喜欢规则,喜欢走捷径,崇尚自由。中职学生当被要求做一件事情的时候,喜欢打破规则,以尽可能快的方式达到目的,具体可以表现在对在作业的态度,对有字数要求的题也尽可能简短;课堂上做个小游戏不顾教师公布的规则,打破规则尽快达到目的。不喜欢收到束缚,会觉得家长、教师、学校管得太多,不自由。

3.既自卑又自负。由于一直以来受到的评价以及外界对于中职生的看法导致相当一部分学生存在自卑心理。虽然他们表面上不说,但是常常会以一种自嘲的方式来表达这种自卑情绪。与此同时,他们又觉得自己的才能并没又被发现,自己只是没有努力,来解释对当前的现状的不满。当被问到对未来的打算的时候,他们往往对自己估价过高,而缺乏对实际实现途径的考虑与付诸行动。

4.厌学心理严重。对自己所选的专业不感兴趣甚至完全不了解,对所学专业将来能做些什么也不甚了了,抱着一种得过且过的态度,导致对于学业也没有多大兴趣,荒废时间。也有的学生对自己感兴趣的课就听,不感兴趣的就完全不听,全凭自己的兴趣做主,缺乏对知识的求知欲。

5.缺少关爱,寻找认同感。经调查发现有一半甚至以上的学生是单亲家庭或者是父母工作较忙而无暇顾及子女的,家庭和睦的比较少。这导致许多学生实际上缺少父母的关爱,对自己也缺乏认同感,于是在学校里通过组建学生小团体来获得认同感,通过团体之间的关爱来弥补家庭温暖的不足。而这种小团体往往也容易造成学生的拉帮结派。也有少部分学生是通过亲近教师,从教师那里获得关爱,获得代偿。

三、改善中职生心理状态的方法 1.鼓励学生发扬善于交往的特长,但同时在心理健康教育过程中要强调对于师长应有基本的尊重,在学校学生于老师就是师生关系,一个传道,一个受业。除了灌输尊敬师长的观念外,还可以建立一些形式上的行为,如见到老师要问好,每次收假回学校要和父母口头告别等等。

2.在建立将康教育中应给学生强调规则的重要性,从为什么要建立规则,规则对我们的生活成长有什么意义,如果没有规则或者破坏规则会引发什么样的结果等等,从思想上让学生们认识到规则的重要性,并能够自觉遵守。

3.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当发现学生有进步要及时给予鼓励。对于自卑的学生要能够发现他们的闪光点,并传达给学生,让他们知道自己并不是一无是处。把教育方式从批评教育改为表扬教育,多表扬学生,少批评责罚学生。对于过于自负的学生则应让他们了解成功的大小与付出的努力程度是对等的,天上没有白掉的馅饼,只有自己付出努力才会有回报。

4.用学生喜欢的方式讲课,尽可能的在课堂上迎合学生的兴趣,可以多举一些与他们的生活相关的例子,在课前应该尽可能多的了解学生,打破代沟。只有先了解学生,才知道学生喜欢什么,才知道怎么上好一堂课。同时,学校可以多设立一些像读书节,读报日等活动,建立一种读书的,热爱知识的氛围,带动学生的学习热情。

5.心理健康课可以设立一些亲子活动,加强学生与父母的沟通交流,也可以通过雷子亲子关系的心理课程来让学生体谅父母。同时,中职教师也应给予学生更多的关注,了解学生的心理动态和交友动态。学校应该营造一种温暖的氛围,让学生感觉到学校就像自己家一样,能够在学校里感受到家的温暖,看可以多举办一些学生和老师互动的活动。另外,在心理健康课上也应给学生树立正确的交友观。四.总结

中职学生正处在青春期,有青春期的孩子特有的多变与叛逆,需要学校和老师多加引导,但同时也要把握好对学生的关注度。每一个学生都有他自己的优点与缺点,要把学生培养成优秀的人才,不仅仅需要在学业上下苦功夫,还要在学生的品德,心理健康方面下苦功夫。中职校教师需要树立科学的中职生发展观,把“特别的爱”给“特别的你”,扮演好特殊的专业教育角色,引导中职生实现人格健全、个性成长和全面和谐发展的目标。

要把学生培育成国家需要的职业化人才,教师也好,学校也好,都任重而道远,需要多方努力。

第三篇:中职学校德育工作思路

四川科技职业学院中专部德育工作思路

一、指导思想

深入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和教育部的《中等职业学校德育大纲》,进一步加强和改进中等职业学校德育工作。以学院202_年工作规划为指导,以“德育为先”为总体工作思路,针对学生目前现状,应围绕“企业需要什么样的员工”、“如何塑造学院品牌”为基本点打造和提升新模式下的德育管理水平。

二、德育工作的原则、方法和目标

1、原则:人文性、实践性、科学性、实效性

2、方法(“四心”):爱心、用心、精心、恒心

3、目标:把“规范与创新”作为学院德育工作的中心工作,打造学生“精神、品质、素养”为工作重点,构建一个文明、有序、整洁、和谐的校园为基本目标。

三、总体思路:

以德育队伍建设为主线,以制度建设促进学生养成教育,以德育目标考核体系推进学院德育工作的规范与创新。

四、具体措施:

(一)、德育常规:(重过程、注实效)

1、班团队伍建设(狠抓班委会、学生会,定期培训,做好“三小”培养)

2、以班为单位抓好学生养成教育,做到班级包干、落实责任,目标纳入日考查、周评比、月考核中。

3、第二课堂活动的开展

A、社团活动(社团组建方式、活动场地、管理模式等等)、各类兴趣班的建

B、班级及学院举行的比赛活动(每周一次)

C、大型文艺晚会及学院对内、对外活动,团委活动

D、各教研组举行的各类竞技比赛活动

4、素质教育大课的开展(融入爱心、诚信、守纪、敬业、理财、感恩、挫折等教育)每周一次

5、心理咨询工作(专人负责、建专门档案)

6、主题班会(每周一次)

7、板报与手抄报

8、班级评比(标准、措施、方案)

(二)班主任培训工作

1、培养一支团结、和谐、有战斗力的班主任队伍;

2、学院本部和校领导共同参培;

3、采用专题讲座、座谈会以及拓展训练等多种方式进行。

(三)值班制度及实施方案(行政领导带班,全员教工参与)

1、值班人数按照学生人数比例进行安排,学院要求教师人人参与值班,人人参与管理;

2、值班为24小时制,时间为一周,交换班日期定在周一上午10点;

3、德育处对所有值班老师进行值班培训,进行严格考核。

4、德育处办公室设立签字处,每晚熄灯后30分钟内楼层值班负责老师到办公室签字确认学生是否完全到寝。

(四)安全工作

A、建立健全安全工作领导小组

B、建立各类安全工作制度及安全预案

C、高度重视,目标明确,落实责任,层层签订《安全责任书》

D、定期检查消防设施及学生寝室和教室,进出学院门口设立安检岗,杜绝一切安全事故的发生。

五、几点建议:

(一)实行“两操一点名”:两操,即早操和课间操;点名即每天晚自习之前的全校点评(由行政值班组长负责)。

重点:让学生养成早睡早起的良好习惯,并为学生能有良好的身体素质打下坚实的基础。同时,清点各班人数,点评现象,培养学生守纪、守时的意识和观念。

(二)新生入学接受严格的军训。

重点:在军训期间,新生不仅要学会军事队列动作(站、坐、跑、走等),还要学会如何整理内务,如何打扫卫生,如何尽快适应学校的生活和管理制度。军训除了让学生身体得到锻炼,更重要的是塑造学生坚忍不拔的意志力和所在班级的凝聚力,有效控制学生流失。

(三)实行全员管理

1、值班:学生公寓每层楼设立一间值班室,值班老师在值班当周负责本楼层的安全、卫生、纪律,值班效果纳入值班考核。

2、首发责任制:不论任何老师在学校任何地方发现学生的任何问题,都应立即处理或采取相应措施,保证学校正常的教育教学秩序。

3、全校卫生由各班分区承包,实行每日检查考核,结果上墙,每周一定期大扫除,每日由值班组老师和班主任双向检查,确保内务规范、校园卫生整洁。

(四)应组建一支有凝聚力、战斗力、充满激情的智慧型的德育管理队伍,负

责承担学生课余活动时间的训练,活动的组织,德育常规的提升、检查及考评,素教大课的实施,学生干部队伍的管理及培训,心理咨询等学生管理工作。

(五)准军事化管理的落实

1、新生进校时的军训(中职学生应有的仪容仪表和精神面貌);

2、五个统一:

A、内务的整齐统一(物品摆放、卫生标准一致);

B、衣服的整齐统一(统一的床上用品、统一的作训服和专业服);

C、上课、就寝、就餐、参加集会等的统一要求;

D、学生奖惩制度的统一执行;

3、严格请销假制度,加强门卫管理。

第四篇:中职学校德育经验交流材料

篇一:云南省中等职业学校德育工作会议经验交流材料

云南省中等职业学校德育工作会议

经验交流材料

云南省教育厅

二○○九年十月二十一日 目 录

塑师德校风之魂育德技双优之才玉溪市教育局(1)

高扬青春旗帜推进中职学校德育工作共青团红河州委(6)

育人先育德成才先成人安宁市教育局(10)

畅通德育课程主渠道构建素质教育大舞台 云南省财经学校(14)

知行合一培养一流交通高技能人才 云南省交通高级技工学校(18)

加强校园文化建设突出民族精神培养 楚雄民族中等专业学校(24)

实施半军事化管理创新德育工作形式 麒麟区职业技术学校(28)

家校结合育新人玉溪第二职业高级中学(33)

打造德育品牌提高育人效果隆阳区职业技术学校(38)

实施共青团与“云岭先锋”同行工程为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加入党组织创造条件广南县民族职业高级中学(42)

强化学生德育工作促进学校和谐发展 潞西市职业教育中心(47)塑师德校风之魂育德技双优之才

玉溪市教育局

德育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学校工作中起着导向和保证作用。中职德育工作在培养徳技双优人才方面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玉溪市各职业学校结合中职学生实际,始终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在注重对学生育技的同时,全力抓好德育工作,以良好的教风带动校风、学风,积极打造徳技双优中职人才,全市职业学校实现了“零犯罪”的目标,毕业生以品技兼优、吃苦耐劳的精神受到用人单位的普遍欢迎。我们的做法是:

一、加强领导,完善全员齐抓德育体系

中等职业学校的学生,在升学教育模式下被喻为“失败者”,又因多数是弱势群体的子女成为“边缘者”。怎样把“失败者”转变为技能运用的“优胜者”,把“边缘者”转变为实用型人才的“武状元”,是摆在职业学校面前不可回避的一道难题。多年来,玉溪职业学校经过探索与实践,总结出只有群策群力,齐抓共管,努力形成抓德育工作的网络体系,才能培育出社会认可、徳技双优的中职人才的宝贵经验。教育行政部门、各职业学校从强化组织入手,努力建设新形势下的德育工作队伍。教育部门设立德育专干岗位,学校设立德育教研室,负责对德育工作开展调研、指导和实施。各级落实党建目标责任制,通过抓党建,带动政、工、团组织的工作,把党性党风教育融入师德师风建设。学校建立党员示范岗,在顶岗实习企业建立党团组织,推行“支部联系班级,党员联系学生”制度。着力抓好党委(支部)、行政办、教务处、学生处、团委、德育教研室建设,强调教职工全员、全程、全面参与,构建学校、企业、家庭、社会“四位一体”德育工作网络。

为壮大德育骨干队伍,学校积极发展优秀青年教师、学生党员。玉溪工贸学校设立了业余党校、业余团校,并把业余党校、业余团校办到顶岗实习企业,近五年来业余党校共举办培训班8期,培训青年师生800多名,培养入党积极分子271名,发展党员61人;业余团校举办培训班5期,培训学生2300多名。玉溪二职中开展“四校”教育活动,发挥“业余党校、业余团校、业余法校、公民教育学校”的阵地育人作用,用党的旗帜指引学生,用团的光荣激励学生,用守法的意识约束学生,用公民的素质陶冶学生。

二、铸就师魂,一片丹心播撒真美善

教师是教学活动的实施者,教师的教育教学观念、思想道德水平、技能水平、教学艺术的状况,直接影响德育工作的效果。我们通过组织教师定期学习《教育法》、《教师法》、《未成年人保护法》、《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中等职业学校教师职业道德规范》、《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师德建设的意见》,切实抓好教师队伍的师德师风建设,使教师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增强师德信念和责任感。围绕为人师表、依法治教等内容举办师德论坛,组织师德巡回报告,举办“爱与责任”师德演讲比赛,开展师德案例剖析,采取互相评说、互动讨论的方法,用身边的事例教育人,用榜样的力量感召人,广大教师牢固树立育人为本的思想,自觉做到“学为人师、行为世范”,以高尚的情操引导学生全面发展。学校把师德纳入教师履职考核,建立师德考评制度、行为规范检查评比制度,与评先、晋级、奖惩挂钩。玉溪工贸学校推行“全员班主任制”,确定一名班主任和多名副班主任,今年全校152个教学班,有400余名教职工踊跃报名,形成“时时有管理、处处是课堂、人人是教师、事事是教材”的庞大德育队伍;玉溪二职中以师德感人,用行为示范,教师“育己育人,雁过留声”的行为规范在当地被传为佳话,每年毕业生以“二职中人”的崭新风貌受到用人单位欢迎;易门县职中针对中职学生厌学、逃学等特点,提出“爱心控流、教改堵流、技能吸留”,教师做到“三个必访”,即:生病必访、流失必访、思想浮动必访,对流失学生及时跟帮,控辍保学与德育工作相得益彰。

三、潜移默化,大力营造人文和谐环境

和谐的人文环境,是创建文明校园的基础。在德育过程中,各职业学校注重构筑良好健康的师生关系、生生关系,倡导平等民主。玉溪二职中经过多年的探索实践,推行学生值班制,学生会干部值周、学生轮流值日,让学生自我管理,展现人文环境,达到了“多平台成长、多时空锻炼、多技能毕业、多渠道就业”的教育目的。该校积极开展“三修三创”活动,倡导学生修身修德修技、创造创新创优,技能培养与人文教育有机结合。玉溪工贸学校组建礼仪队、护校队、腰鼓队和青年志愿者组织,创办了文学社、篮球社、足球社、健美社、合唱团、播音组、国旗班、书画协会及民族歌舞团,校园文化绚丽多彩,人文环境和谐浓厚,德育走出了教材,摆脱了空洞,融进了生活。各县职业学校结合当地民俗民风实际,组织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如新平县傣族沐浴节、峨山县彝族火把节、通海县蒙古族那达慕节、江川县开渔节、元江县芒果节、华宁县柑桔节、澄江县立夏节、易门县菌子节等,学校都适时组织学生开展公益活动,促使学生融入社会,体验社会服务,增强职业意识,培养职业习惯。校园环境是主体的画,无声的诗。各职业学校博采众长,把校园净化、绿化、美化、艺术化作为校园文化主体工程来抓,融知识性、教育性和艺术性于一体,让得天独厚的自然景观与精心设计的人文景观完美结合,使一方墙壁、一块土地都具有教育意义,达到“润物细无声”的目的。在创建和谐校园的同时,学校推行半军事化管理,把启发自觉与行为约束统一起来。每年新生入学,各职业学校都组织开展国防教育和军事训练,培养优良作风,磨练坚强意志。玉溪工贸学校与预备役部队开展共建,部队派出50名官兵在学校设立修理所,实行了双重管理体制。

四、塑造人格,促进身心全面发展

教育的最终目的是培养健全人格。在德育工作中,我们提出“人格靠自我塑造,智力靠自我开发,身心靠自我磨励”,并强调教师用健康向上的人格来塑造学生健康的人格。重点开展好“五项活动”,一是唱响主旋律,激发学生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的热情,牢固树立报国之志;二是丰富德育内涵,确立“做人+技能”、“学历+职业资格”育人通道,实现“成才先成人,成人先立德”的培养目标;三是强化养成教育,从点滴做起,增强自我管理服务能力;四是开展法制教育,增强学法、懂法、守法、用法的自觉性;五是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引导学生正确面对社会,正确看待就业形势,及时消除思想疑虑。

我们坚持以活动带常规,以活动熏陶人。202_年以来连续举办了5届全市职业学校师生职业技能大赛,把技能、体育与艺术盛会融为一体,努力寻求职业学校文化、技能、体艺的有效结合,让学生施展才华,培养良好志趣,发挥爱好特长,树立成才信心,为就业、创业和全面发展打好基础。近年来,我市在保证毕业生保持较高就业率的基础上,就业质量也不断提高,不论在省内还是到东部发达地区就业,中职学生适应环境与岗位的周期明显缩短。

高扬青春旗帜推进中职学校德育工作

共青团红河州委

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是贯穿共青团全部工作的主线,是党对共青团的一贯要求,是共青团组织的基本工作职责。中职学生是我国青少年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国未来产业大军的重要来源。长期以来,红河州充分发挥共青团组织在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中的重要作用,深入学习贯彻科学发展观,按照以各级团组织为平台、以实践活动为载体的工作思路,全面落实《爱国主义教育实施纲要》和《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积极探索共青团在中职学校开展德育工作的新思路、新方法,稳步推进中职学校德育工作。

一、不断加强和巩固中职学校共青团工作,强化团组织独特作用

中职学校作为培养专业人才的摇篮和基地,团组织基层领导的作用更是不可或缺。红河州充分发挥团组织和团干部在加强中职学生思想道德教育方面的独特作用,把团建工作纳入党建工作的总体格局,建立健全“党建带团建”工作机制,加强对共青团工作的领导。为提高我州各级共青团组织对中职学校德育工作的认识,团州委班子多次深入中等职业学校调研,召开专门会议研究中职学校共青团工作,不断加强红河州中等职业学校团组织建设,实现了“校校有团委、班班有团支部”的目标。与有关部门和学校密切配合,切实加强对中等职业学校共青团工作的领导。促进中等职业学校配备专职团干部,加强对团干部的选拔、培养和任用,按照有关规定落实团干部待遇。

注重发挥中职团组织在学校德育工作领导小组中的独特作用。切实履行好团结青年、组织青年、引导青年、服务青年和维护青少年合法权益的职能,认真做好优秀青年入团工作,加强学生团校建设,配合党组织办好学生业余党校,做好推荐优秀团员入党工作。学生会和学生社团在共青团指导下,针对学生特长、专业特点、兴趣爱好开展生动有效的思想道德教育活动。

二、发挥共青团育人功能,加强青年学生思想道德建设

(一)坚持开展“四个教育”

一是理想信念教育。结合各地实际,充分利用“两校”阵地帮助中职学生树立远大的理想和信念,培养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引导他们从小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增强他们的社会责任感。二是增强团员意识主题教育。积极组织广大团员认真学习党章、团章和了解党、团的光荣历史、光荣传统。增强对共产党、共青团的认同感和能成为其中一员的光荣感以及为党、团组织积极奉献的使命感。三是形势政策教育。充分把握国内外发生重大事件的时机,对学生进行形势政策教育,帮助中职学生树立正确的政治立场和观点,提高他们判断是非的能力。四是社会实践教育。组织中职学生走进社会大课堂,积极参加社会普法宣传、文明形象传递、爱心接力等各种社会公益事业的实践,在实践中了解国情,经受锻炼,增强社会责任感和适应社会的能力。

(二)教育坚持“四个结合”

一是坚持集中培训与自我教育相结合。根据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制定严密规范的教育计划。充分利用团组织生活,开展集中思想教育活动。每次团组织生活确定讨论主题,开展社会热点讨论活动,引导青年学生理性观察社会,树立崇高理想。引导和培养学生养成自我教育习惯,使德育工作长效化。二是坚持课堂教学与社会实践相结合。积极采取社会调研、志愿者行动、参观访问、公益劳动以及演讲、征文、读书活动等多种方式,开展行之有效的社会实践活动和主题教育。三是坚持思想道德教育与全面拓展素质教育相结合。严格按照德育总体目标要求,遵循教育规律,将思想道德教育寓于素质拓展活动中,加强政治教育、品德教育、纪律教育、诚信教育和法制教育,培养健康的心理和文明的生活习惯。帮助学生理性、全面地认识社会现象,对学生进行全面的社会观察引导。四是坚持传统教学手段与现代化高科技手段相结合。引导学生正确上网,远离不良信息的影响,保护学生网络学习、网络生活的积极性。

三、下一步工作打算篇二:中职班主任工作经验交流材料 关于中职班主任如何开展育人和德育活动 的经验交流稿

班级:202_春机采一班 班主任:金大飞

教书育人是每个教师最神圣的职责,而班主任工作方法和思维方式对学校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根据中职学生纪律观念差,学习动力不足的特点,特别是对于习水这样相对全国较为落后的地区来说,治理难度更加重大。这就要求班主任除了工作尽心以外,更应讲究工作的科学性、艺术性、方式性和针对性。只有这样,才有可能把学生培养成有知识、有修养、精技能的深受社会欢迎的应用型人才。我认为针对习水实际情况和我校结合课程教学并根据学生思想品德和职业道德形成特点,应该从如下三个大方向方面开展育人和德育活动。方向一:从班主任工作上开展育人和德育活动

一、全身心的爱学生,“爱”是顺利开展工作的条件和基础 每个学生都有渴求进步的美好愿望,而爱是打开学生心灵大门、激发学生内驱力的最好钥匙。但由于知识差异、环境差异、性格差异和品质差异等原因,又使每个学生呈现出不同的个性特性。每个学生的内心世界都很丰富,他们有着不易被凡人轻易发觉的闪光点和人格魅力。所以班主任的工作就是要通过对学生的接触了解,摸清每个学生的个性特征、闪光点和缺点,从而有的放矢地实施针对性的教育。特别针对我校学生半军事化管理的模式,尤其要向学生灌输正确的管理思路,着重学生的感情化教育,人性化教育,例如,我202_春机采一班学生费文琴在军训时被教官责骂,军训结束后亲自向她询问事由,从内心深处去安慰她,让她思想上走在正确的方向上。班主任应该了解他们真实的思想状况,帮他们重树自信和希看。老师应有足够的耐心、细心和诚心,要放下架子,以年轻的心态与学生交流,要做一个倾听者和表率者。这个阶段是学生评价老师最多的时候。而这些评价会直接影响班主任在学生心目中的地位、形象和威信,对日后开展班级、学区工作影响深远。尽管中职学生整体素质不高,但他们心里清楚得很,哪些老师是真诚、真心待他们的。

二、树立教师良好形象和人格魅力

有的老师以为新接一个班,首先要把学生镇住,这样以后的工作才好开展,我觉得正确的说是老师要首先要树立威信,而这个威信不是通过镇来实现,更多的应该是老师的亲和力和个人魅力。我刚来一个月就接了新班级,对于一个从玉怀中学过来的“二手班级”来说,我认真总结班主任管理思路,对学生要求严格,制定了结合校情和班情的班规,比如请假制度,旷课处理办法,班级学生个人量化考核等具体的奖惩制度,涉及学生在校的各个方面。

三、要想方设法激发学生的自信心与职业观念

现在有很多中职学生缺乏自信心,把大好的青春时光浪费在终日的长吁短叹、打架斗殴和对小事的琐屑较量上,缺乏明确的奋斗目标,没有年轻人应有的朝气、活力和进取心。作为班主任,就必须采取措施扭转这种现象,激发这些同学的自信心,重新燃起他们的理想之光。学校各项集体活动对学生的自信心调动不可忽视,班主任要善于利用活动,采取有效的措施,适时的引导。比如在我校开展定期的演讲比赛,运动会,技能大赛,专题讲座等,特别是针对我们学校的学生普遍缺乏积极参加各项活动的情况来说,班主任起到重大的思想工作的作用,我以为应该这样做的:不管什么活动、什么竞赛,班主任都应亲身过问,让学生感觉到你的重视,并要求参加学生把每一次机会都当成大事来做,充分展示自己的才华。久而久之学生在集体荣誉感和团队意识形成的同时逐步燃起自信心。我记得这样一件事,就在上个学期的我带机采一班的时候,当时学校部办组织了一次电子技能大赛,由于他们在玉怀很少组织这类活动,我想借这个机会培养学生的集体意识,于是首先在班会上对学生进行发动,课下带领学生进行练习,指导技巧,有几个学生积极性很高,对比赛布满信心,但是到比赛时由于各方面的原因有两个没有进入决赛,当时就看出来学生的情绪很低落,我感到很纳闷,他们两个就死气沉沉在坐在那里不说话,于是借机给学生和学生进行思想交流,并带领学生深进分析失败的原因,他们各抒己见,当时我就感觉这次活动达到了目的,再次培养了他们不怕失败和挫折的精神。

四、正确把握好自身的角色定位

学生治理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学生治理工作效果如何跟班主任自身的角色定位有很大的关系,否则就会事倍功半,达不到预期的教育效果。有不少老师,以为只要自己跟学生搞好关系,成为学生的知心朋友就可以万事大吉。实在这种角色定位虽有利于师生间情感的交流,但往往会忽视对学生的严格管教,不利于树立自身在学生心目中的威信和地位。不少老师常以严师的形象出现,对学生高标准严要求,这对学生综合素质的进步有一定的好处。但由于师生间缺乏良好的沟通平台,久而久之会使双方的隔阂变大,导致师生间关系不畅,老师威信降低。

就在我们学校的案例,有一位刚参加工作的教师,为了和学生搞好关系,便于班级治理,就和班里学生打成一片,和同学们称兄弟姐妹,任用不好管的学生担任班干部,当然,老师的出发点肯定是好的,但时间一长,题目就出来了,首先是班级越来越混乱,再次就牛角尖问题学生,带动了全班风气的败坏,最终造成班级的不良影响严重化。

由此可见,理想的班主任的定位应是三重角色:既是老师,又是父母和朋友。这样不仅可以使学生感受到慈父母般的关爱,来自朋友间的亲密和放松,又使学生时刻感受到严师之威。

五、选拔几个得力的学生干部,并充分发挥他们的作用

学生干部是班级的核心气力,他们在学生治理工作中起着桥梁和纽带的作用。要想把班集体建设成为一个有朝气、有活力、极富凝聚力和战斗力的团队,学生干部的作用不可小视。我记得我在上高中的时候曾经发生多这样事情,当时是高三,学习很紧张,记得有一次月考结束后,班级成绩很不理想,老师在班会上分析了原因,并严厉的批评了大荚冬最后老师的眼圈都红了。当天下午,班长通知课外活动时间全班开会。本来以为是老师要求的,后来才知道是班委组织的,每个班委在班会上带头做自我批评,主题是我们的成绩是否对的起老师,是否对的起父母,后来大家都发言,有的同学站起来苦的说不出话来,我想这个班会很成功,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而这一切效果发挥作用的是班干部。

班干部很重要,班干部应通过公平竞争、投票选举确定,把一大批深受同学信任又有较强组织和治理能力的学生吸引到学生干部队伍中来。方向二:从专业课程教学上开展育人和德育活动

一、充分发挥课堂德育教学活动

发挥德育课主渠道作用。中等职业学校德育课是中职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的主渠道,是各专业学生必修的公共基础课,体现了社会主义教育的方向和本质要求。德育课教学要充分反映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基本内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要求融入各门课程;充分体现“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未成年人”的原则,紧密联系社会实际和中职学生生活,尊重中职学生身心发展规律,注重知识学习和观念形成,更注重情感培养和行为养成;充分突出职业教育的特色,课程设臵、教学安排要和职业教育培养模式、教学特点相适应,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突出教学的实践性,注重现代教育手段在教学中的运用。篇三:中职学校德育工作之我见 中职学校德育工作之我见

德育是学校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贯穿于学校教育教学的全过程和学生日常生活的各个方面,对青少年学生健康成长有着决定性的作用。而对于中职学生这一特殊群体,其道德的完善比技术和职业训练更为重要。中职德育不仅需要传授道德知识,还需要以生活为中心,注重对学生日常生活习惯和行为的养成,需要道德体验的交流,并注重潜移默化的影响。正如荀子所言:“水火有气而无生,草木有生而无知,禽兽有知而无义;人有气,有生,有知,亦且有义气,故最为天下贵也。”

一、中职德育现状 1.新时代带来的挑战

随着经济全球化、信息网络化时代的到来,青少年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正在接受着新的冲击。“网络”以其特有的平等性、开放性和互动性迎合了学生崇尚民主、追求平等的价值取向,其高效、便捷的信息传递模式在一定程度上给中职生的学习和生活带来了方便,但与此同时其混杂性对学生的思维方式、行为模式、心理发展、价值观念和政治倾向等方面也产生了负面的影响,导致学生价值观念冲突加剧、价值取向多元化。2.职业教育培养模式的影响

职业教育旨在以适应社会需要为目标,培养中、高等技术应用性专门人才。因此大部分职业院校加大了对学生专业技能知识的培养力度,这在某种程度上增强了学生的就业能力,但其缺陷也显而易见,即将理论“够用”原则套用在思想道德教育上,压缩思想道德教育的内容和深度, 忽视了“成人”与“成才”的关系,弱化了对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尤其是在政治课教学中,仅仅重视理论知识的灌输,学生成为接受道德规范和教条的容器,却在复杂多变的现实中手足无措,凸显出学校德育工作的苍白无力。3.中职学生的特点

近几年高中及大学持续的扩招,导致中等职业学校生源素质每况愈下,中职学校入学的学生已不仅仅是学习落后于整体水平,其思想素质更是令人堪忧。从心理上分析,中职生自卑心理较重,而现实社会对人才使用普遍存在追求高学历的现象,也给学生造成心理上的负担。这些问题使得学生在处理问题时或者不冷静、走极端,或者逆反心理强,形成某些过激行为,从而导致了道德知行分离。

二、有关中职德育的几点想法

面对目前形势下中职学生的素质状况,中等职业学校如何重新认识德育的地位和作用,有效地做好德育工作是每一位德育工作者都必须认真思考的问题。以下是笔者个人的几点想法。1.认清形势,重视德育管理工作

中等职业学校的学生大多为初中毕业生,高考落榜生,相当一部分学生学习能力差,是非观念不清,思想不成熟,其在价值取向、思想文化、心理上还存在诸多影响其发展的负面因素,所以德育工作在中等职业学校就尤其显得任重而道远。

“木桶原理”告诉我们:一桶水的容量取决于木桶全部木板的长度,一块短板对于木桶的容量具有决定性的影响。一个学生某方面素质的欠缺,有时会极大地影响其成长和成才。因此,中等职业学校的德育工作者必须认识到德育工作对学生健康成长、成才和学校工作具有重要的导向、动力和保证作用,中等职业学校必须把德育工作摆在素质教育的首要位置,把做好中等职业学校德育工作的责任感和紧迫感与实际工作相结合,积极探索有针对性、有实效性地做好学校德育工作的新路子。2.提高认识,健全学校德育管理系统

进行学校德育管理,需要建立德育管理体系。要逐步建立以校领导班子为主体的德育领导队伍;以各处室中层干部及职工代表为主体的德育管理队伍;以学校团委、学生会为主体,班、团干部为辅助的学生自我管理队伍三支力量。通过建立层层联系的制度,使学校的德育工作做到联系密切,信息畅通,充分发挥德育管理的效能,从组织上保证学校德育工作的实施。成功的教育需要形成教育合力。当今社会,只靠学校教育难以完成培养下一代新人的任务,因此,学校要积极与家庭建立联系,要主动争取社会各界的支持,鼓励学生积极参加有益的社会实践活动,形成以学校为中心,家庭、社会相互配合的教育体系。3.明确责任,调动每位德育工作者的积极性

发挥德育组织作用,必须明确职责,调动每一位德育工作者的积极性、主动性,使德育工作落到实处。首先要强调管理育人,管理者及其管理活动对学生的德育影响主要集中于三个领域:行政管理、教学管理、后勤管理。通过制定并严格执行各项规章制度,直接引导、规范和约束学生的思想行为,促使其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和学习、生活秩序,并对学校各项德育工作和活动的具体实施起到支持、促进和监督作用,从而保证德育的正确方向和德育在学校工作中的主导地位。所以学校要促进管理者深人了解教育对象,更新管理观念,改进管理态度、管理方法和管理作风,提高管理质量,并为管理工作塑造良好的形象,作为实现德育有效管理的保证。

其次应调动教书育人者的积极性。一是调动班主任老师加强班级管理的积极性。班主任是班级工作的组织者和指导者,是学校贯彻教育方针、促进学生全面健康成长的骨干力量。班主任的自身形象与道德人格是一种德育力量,其思想行为会对学生的德育接受与践行产生很大影响。所以要采取多种措施,提高班主任老师的道德责任感和职业幸福感,调动班主任管理班级的工作热情。二是调动各任课教师教书育人的积极性。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单靠思想政治课是远远不够的,任课教师是不容忽视的德育工作力量。因此在日常教学中,任课老师在各科教学中应全程渗透道德教育,形成强大的内化力量,从而实现知识与道德、教学与教育、教书与育人的有机统一。

再次应调动服务者育人的积极性。校园环境建设是学校精神文明建设的窗口,同时又是学校日常德育的载体。优美的环境氛围,高雅的校园文化,先进的教学设施设备,不仅可以陶冶情操,健全学生的人格,更可以给人奋发向上的力量,学校应发挥环境育人的作用,特别是在营造校园育人环境方面,就需要学校的行政尤其是后勤人员发挥其主力军作用,充分发挥其聪明才智,达成育人共识,使学校德育工作取得显著成效。4.更新观念,不断提高德育工作者的自身素质

面对未来社会提出的挑战,面对新世纪对人才素质的要求,做好中职德育工作,就必须更新教育观念,确立以学生为主体,以发展健康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为着眼点的现代德育观。要切实把提高学校教职工的整体素质放在首位。我们都知道,教师的思想道德水平对德育工作起着重要的作用,教师职业道德的好坏是学校精神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因此,必须充分重视对教职工的培训,加强职业道德教育,使德育工作者了解德育面临的新形势和新的管理模式,提高自身的理论水平和工作艺术,切实提升学校德育管理工作的实效。

同时,作为德育工作者,我们还要注意到:中职道德教育应构建师生平等对话的交流平台,使师生之间的道德交往和交流成为一种习惯,用教师自身的高尚情操和人格魅力去感化学生。杜威在《民主主义与教育》中说,你可以将一匹马牵到河边,但你决不可以按着马头让它饮水。所以,真正的教育应该是学生与教师在精神领域的相遇,是师生情感的交流、观点的碰撞,是人与人之间深层的对话,而不是知识与认识的简单堆积。

探索适合职业学校特色的德育工作方法和思路,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我们只有从实际出发,结合学生自身的成长特点,关注学生的终生发展,才能培养出真正德才兼备的适合社会发展需要的技术应用型人才。

第五篇:试论中等职业学校德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的结合

试论中等职业学校德育 与心理健康教育的结合

彭崇桓

(锦屏县中等职业技术学校 贵州 黔东南)

摘 要: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现代社会对人的心理素质的要求也不断提高。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心理品质,促进其人格的健康发展,使他们能适应复杂多变的环境也就显得越来越重要。心理健康教育与德育有着共同的教育目标,即塑造全面发展的人。两者的结合完全必要也是可能的,要采取有效的方法和途径,使心理健康教育和德育有机地结合起来,积极推进素质教育,促进心理素质与思想道德素质、文化素质和专业素质的协调发展,共同促进育人目标的实现。关键词:中职生 心理健康教育;德育;结合

在长期的德育课教学过程中我们发现,学校德育教育经常失效或效果不好。为什么我们以往的德育会不见效呢?其中非常重要的原因是:我们把学生的所有问题都当成是思想问题,因而就只注重道德知识、道德原则的灌输,而忽视了对学生内心世界、心理负荷、情感误区等心理问题和心理特点的分析和研究,导致德育脱离学生的实际,缺乏针对性,德育效果当然就不会见效或收效甚微。因此,分清学生存在问题的实质,对其进行必要的心理辅导,排除心理障碍,让学生自觉自愿接受教育,将德育内化为自己的素质,是每位德育课教师面临的问题。因此,从学校教育实际情况出发,将心理健康教育和德育结合,是解决上述问题的一种必然趋势和有效措施。

一、心理健康教育是中等职业学校德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

当前,我国正处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关键时期,如何使学生在思想观念、知识能力、心理素质等方面尽快适应社会发展的新要求,是中职学校德育工作亟待研究和解决的新课题。教育部印发的《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中指出:“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是学校德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强心理健康教育是增强德育工作针对性、实效性的重要举措”。加强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是新形势下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推行素质教育的重要举措,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途径和手段,是中职学校德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

《中学德育大纲》中明确指出:“德育即对学生进行政治、思想、道德和心理品质教育。”并把个性心理品质的培养列为目标之一,把良好个性心理品质的教育作为德育不可缺少的内容,把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和指导作为实施德育的重要途径,从而使中学生的品德结构更为完善。在中职德育中,政治教育解决 学生的政治信念和政治方向问题,培养学生的政治品质;思想教育是解决人生观、世界观问题、培养的是思想品质;道德教育是解决道德修养问题,培养的是道德品质;而心理教育是解决心理健康问题,培养的是心理品质。思想政治教育是德育的核心,道德教育是德育的基础,而良好的心理教育又是德育的保证。政治品质、思想品质、道德品质等方面德育目标的实现,都必须通过人们的个体行为来体现,而良好的心理品质正是人们行为的心理动力,是中职生良好习惯形成和品德能力提高的重要条件。中学阶段是一个人生理、心理巨变时期,是个性形成的关键,也是增长知识、培养能力的大好时机,是塑造健康心灵的最佳阶段。如果放松了对中职生的心理健康教育,这不仅可能使中职生的心理障碍演变为心理疾病,也会使政治、思想、道德教育的成果付诸东流。无数事实说明,把心理健康教育引入德育中去,把养成教育与学生个性心理特征结合起来,就可以调动中学生心理机制的积极性,把外部有利于学生成长的因素转化为学生的“内部因素”,形成一种动力调节机制,产生积极的效果。可见,中职德育的整体成效很大程度上受制于学生的心理素质。所以,中职生完整的品德结构应以良好的心理素质为基础,中职德育必须把心理健康教育作为自己重要的组成部分。

二、心理健康教育与德育结合的必要性

心理健康教育是运用心理学及相关学科的理论,对学生进行健康思维、情感和性格的教育;德育则是以科学的理论和哲学思想对学生进行政治思想和道德品质的教育。它们是两个不同的学科,但又同属于“大德育”的范畴,是学校素质教育的核心部分,在教育实践中把 两者有机结合起来,将在素质教育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学校的德育侧重于提高学生的思想品德素质;心理健康教育则侧重于培养学生健康的思维和情感,使学生能够正确认识自己,在情绪调适、人际交往、应付挫折、职业选择、不良习惯的消除等方面达到健康标准,能自我解决学习生活中存在的许多心理障碍,有利于形成和发展完整的人格。两者在具体教育目标、教育基础、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等方面虽不相同,但在塑造一个完整的人这一总目标上是一致的。

心理健康教育和德育的主体目标也是一致的,都必须作用于学生主体。对一个学生来说,良好的思想品德是培养健康心理的基础,良好的心理状态是接受思想品德教育的前提,两者相互依存、相互影响、相辅相成,其立足点都在于通过教育塑造学生,使其健康成长,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由于两者教育目标的一致性,要求教育过程中都必须充分尊重 受教育的主体,其教育的针对性和有效性都只有通过学生主体素质的提高来反映,都要充分发挥每个学生的人格和发展潜能,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1、现在的德育课课堂教学中,就是以学生的现实生活为基础和源泉,为师生提供了大量的实践活动,注重学生的感性知识积累,让学生在实践的基础上自己感悟生活体验。而学生知识的获得、技能的掌握、智能的培养、心理的发展,大部分在这一特定的时间内完成。因此,这一时间是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最佳时间。

2、德育课教材本身也蕴含了十分丰富的心理健康教育资源,可以充分挖掘利用。如《职业道德与职业指导》中第四章“职业兴趣”,让学生了解到一个人具有良好的、稳定的兴趣,可使人奋发向上,终身受益;反之不良而持久的兴趣,终将害人害己,以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职业兴趣,择求自己的专业。

3、在德育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可以使教师自觉地参与心理健康教育,有利于在课堂上营造促进心理健康教育的环境氛围。

4、德育与心理健康教育整合有利于德育目标的完整实现。学校德育目标着眼于学生的思想道德问题,着力于提高学生的品德素质;德育内容偏重于认识社会、学习社会规则;德育注重满足社会需要,而忽视受教育者的个体心理需求和个人利益。随着学生年龄的不断增长和自我意识的增强,逐渐对传统道德教育产生厌倦、抵制,导致传统的道德教育难以深入人心。心理健康教育不仅关注个人的心理需要,关注个人心理平衡,而且可以通过激发学生的自信心,不断增强他们的自尊心和荣誉感,提升个人的价值感和成就感。因此,学校可以在开展心理教育的同时再结合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教育,以道德规范教育约束学生行为,这样可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5、德育与心理健康教育整合有利于教育者对学生形成正确的认识。一个人在心理上存在问题总是通过一定的行为方式表现出来。比如,强迫症状会导致一些反常规或违纪行为生成;人际关系过于敏感或敌意会影响同学之间的团结和集体观念的形成。心理健康教育,可使教育者懂得学生是人,更是孩子,在成长发展过程中难免会出现这样或那样的问题,这大多属于心理问题。这样,教育者就不会把学生的违纪行为简单地归结为思想道德问题。

6、德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的整合可丰富学校德育方法,拓宽德育工作渠道,提高德育效果。传统德育一般采用知识传输型的教育模式,对受教育者进行自上而下的教导和灌输,方法简单,学生被动。教育者和被教育者双方地位不对等,学生容易产生抵触甚至逆反心理。针对此,教育者可把心理辅导的方法引入德育。如宣泄法、疏导法、共同探讨解决问题方法等,改变过去简单粗暴的方式,采用学生易于接受的方式。这样,教育者不再高高在上,以朋友身份与学生交流,排解他们的忧虑和困难,使他们放下包袱;学生也比较乐意接受老师的辅导和建议,会主动向老师敞开心扉,使德育工作的实效得以提高。

综上所述,德育与心理健康教育在教育内容和教育目标上是相通的。随着信息网络的发展以及教育改革的深化,学生的学习、发展的压力越来越大,他们中出现心理问题的机率有越来越高的趋势。德育除了坚持以往的政治导向和道德导向外,还必须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因此,心理健康教育与德育的结合是完全必要的,也是可能的。

三、心理健康教育和德育结合的方法和途径

心理健康教育和德育的结合,必须采取行之有效的方法和途径,找准最佳切入点,使两者围绕素质教育和人才培养的总目标,在教育内容、教育方法和手段等方面有机地结合起来。

(一)更新德育观念,建立积极的德育观,提高德育的实效性

长期以来,在德育过程中,往往是说教多于启发,指责多于疏导,给人以势压人之感。偏重道德说教和自身的社会工作性价值,忽视直接为人发展服务的人文价值和平等观念,普遍存在空洞说教、知行脱节的问题。因此,德育在人们的印象中已形成一种定势:枯燥的说教,教师将固有的规范灌输给学生,使学生被动接受。这种说教、灌输和压服的态度与方法很容易造成学生逆反心理。而心理健康教育,尊重学生内在心理需求,强调教师不仅是教育活动的主导者、组织者和设计者,更应该是学生的朋友和发展的辅导者。德育工作者应在平等、理解、尊重和信任的基础上开展德育工作,这样,学生就减少了许多的思想顾虑,敢于敞开心扉,为接受德育教育准备了充分的内在条件。如果我们具备了一系列内在条件后再进行德育教育工作,必然能够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吸取心理健康教育中有益的成份,丰富传统德育的内容和方法 在德育的内容上,要汲取心理健康教育中有益的成分。因为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涉及到学生日常的生活、学习、人际交往、情感等方方面面,从学生的心理需要和生活实际出发的,在教育内容的选择上比较贴近学生实际。当教师在掌握学生心理特点和现状的前提下,选择和充实一些贴近学生生活实际和心理需要的德育内容实施教育时,就很容易使学生产生心理共鸣,消除逆反心理,学生在接受这些德育内容时也就有了一定的认同度和主动性,不再觉得德育是死板的理论、空洞的说教,从而增强了德育的实效。

在德育的方法上,要汲取心理健康教育中的有益方法。德育的方法主要有说服教育、榜样示范、品德评价等方法,而心理健康教育则通过心理健康教育课、会谈、心理咨询、角色扮演、沟通分析、行为矫正等方法,它所强调的是通过多种多样的活动,让学生在情境中去体验,从而使学生主动求发展。而不是像传统德育那样强调理论的灌输和外在强化社会的要求。德育可以从心理健康教育中汲取一些方法作为德育工作的新途径,如借助沟通分析和心理档案来了解学生的个 4 性状况、长处、不足以及发展趋势,使德育工作更有针对性;也可采用会谈等心理咨询的方法,以减少思想工作的阻力,从而为实现道德内化提供方法的支持。例如:同样是人生观的问题,心理健康教育是通过教育活动,使学生通过比较、交流不断内省,了解他人的人生观,以澄清自己的人生观。这样就调动了学生的自主性,使学生认识到人生观不是虚无缥缈的,而是和每个人生活密切相关的具体存在。因此,德育工作者要增强德育实效性必须以学生为中心,从学生的需要出发,同时借鉴心理健康教育的一些方法,只有这样,才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主动性,提高德育的效果。

(三)提高德育教师的教育能力,促进学生心理健康发展。

1、教师要树立正确的教学观、学生观。尊重学生人格,理解学生,建立民主、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善于运用情感教育,以情动情,形成积极、和谐的教学情境,在良好的情感氛围中,教师的真情实感会引发学生产生情感上的共鸣,这正是学生学习的动力,这种动力会激发学生学习的心理感受,进而影响课堂的教学效果。作为中职校学生,他们自卑又自尊,也会因为学习不好而焦虑。作为教师,要从学生的需要和实际水平出发,给予学生更多的爱和鼓励,掌握教育的时机和分寸,让学生展示才华,体验成功;适时地肯定和赞许,使学生获得满足和喜悦的心理感受,带学生走出一个个成长中的误区,维护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提高学生抗挫折的能力。相反,过多地指责和批评,只会使学生感到沮丧无助,失去信心,产生厌学心理,远离群体和同伴,所以,教师心理健康对营造学生健康心理至关重要。同时,德育教师可借助心理健康教育的测量工具了解学生的个性及发展趋势等,在德育工作中容纳并重视个体的差异性,以提高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做到因人制宜、因势利导、对症下药,改变以往德育工作中不顾教育对象的心理状态、思想意识状态和思想信息接受特点的“大一统”的做法。

2、要注重自身人格的影响。心理学研究表明,人都具有相互模仿和重复别人的趋向。尤其是人们在人格尚未成熟,人生观、价值观尚未确立,对事物不能作出正确判断和评价时,他人的影响更为显著。德育教师不仅是政治观念的指导者、道德知识的传授者,同时他们的品质人格、道德情操通过言行也潜移默化地感染着学生,其健康的心理、健全的人格更是体现在工作方式和方法中,直接影响教育效果。因此,德育老师应充分地完善自我,形成良好的人格素质,充分发挥人格感召和熏陶作用。

3、要切实提高德育和心理健康教育能力。现实社会的发展和学生自身的发展变化,对教师德育和心理健康教育能力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目前有些教师对学生中的某些不良的行为问题,不能明确是思想问题、道德问题,还是心理问题。因此,德育工作者必须与时俱进,不断提高自己的教育能力。德育教师要从理论 5 知识上掌握心理健康的标准;通过案例分析、观摩交流等提高心理健康教育的能力和技巧。要善于与学生交流沟通、了解学生,要学会换位思考、体验学生的心理。这样,才能采取恰当的教育方法。只有德育老师提高了德育与心理健康教育能力,才能能更好地了解和理解学生的思想问题,及时发现学生中存在的心理障碍,区别思想意识、道德品质与心理障碍问题,并为学生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增强德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4、要善于做学生家长的教育工作。要善于用社会发展对技术人才的渴求,普职学校办学条件、功能的对比,成功中职生的典型来引导中职学生家长改变观念,正确看待中职校,看到中职生的希望和前途,弃除不平衡的心态;要教育家长学会发现自己孩子的长处和闪光点,客观、冷静、正确地认识孩子,善于与孩子交流、沟通,了解孩子,帮助孩子学会调整情绪,完善自身的心理品质。

(四)实现德育与心理健康教育整合需要注意的问题

实现德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的双向结合,不是两者的简单相加或相互替代,而是两者在教育目标、内容、过程中的联系融通、相互渗透。因此,在教育的实践中,要注意避免出现“心育问题德育化”或“德育问题心育化”的倾向。既不能将学生的心理问题错当思想问题,全部由德育工作来解决;也不能将心理健康教育看成万能钥匙,过度强调加强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而忽视甚至淡化德育的思想性和导向性。如果我们认识不到这一点,将使德育与心理健康教育走入误区。

总之,在德育工作日益受到严重挑战的今天,急需心理健康教育与德育的有机结合,在德育工作中吸收心理健康教育的营养,提高学校德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突显德育的地位与功能,促进中职生心理素质与思想道德素质、文化素质和专业素质的协调发展,共同促进育人目标的实现。

参考文献:、[2]、[3]

[1] 叶一舵.心理健康教育与德育的关系[J] 广西 广西社会科学 202_年第2期.:201-211

(2)赵美艳.浅谈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与德育的关[J]系 辽宁 沈阳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2_年第5期:81-84

(3)洪敏.心理辅导在教学中的渗透 北京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J].202_年第3期

(4)张丽华.徐素芬.论德育和心理健康教育的实践整合 上海 思想理论教育.202_年11期

(5)陈家麟:《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原理与操作》 教育科学出版社 202_年1月出版.6(6)温丽娜.论心理健康教育与德育结合培养中职生健康人格.科教文汇.202_年10月

(7)罗立红.中学心理健康教育与德育“双向”整合教学策略探讨.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2_年23期

中职学校德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的整合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