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精品范文库 > 12号文库
整合企业文化 提升企业品牌形象(推荐5篇)
编辑:烟雨迷离 识别码:21-496196 12号文库 发布时间: 2023-05-30 21:45:28 来源:网络

第一篇:整合企业文化 提升企业品牌形象

整合企业文化 提升企业品牌形象

企业文化是企业的灵魂,是推动企业发展的不竭动力。是企业在长期经营实践中凝结、积淀起来的文化氛围、精神力量、经营境界和员工普遍认同的道德规范。优秀的企业文化可以赋予企业生机与活力,会为企业提供不竭的精神动力,为企业发展指引方向。

一、进一步认识企业文化在企业发展战略中的重要地位 企业不仅担负着发展经济,满足人们物质需要的任务,还承担着推动文化进步,促进员工全面发展的使命。不可否认,企业的中心任务是生产经营,其出发点与立足点就是实现效益,包括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获取最大的净利润。企业文化建设只有扎根于生产经营活动,才有生机和活力,才有生存的价值和意义,才能显示出促进企业发展的独特效能。企业在以自己的产品和服务满足市场需求的同时,也在创造着、传达着 1 新的文化观念和文化形式。以价值观的培育为核心,以文化引导为主要管理方式,顺应现代社会生产方式变革和劳动者素质提高的客观要求,把文化发展战略落实到企业这一微观经济组织之中,正在成为企业发展的根本战略。

如公司2009年年中工作会议指出,要“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指导,按照‘以人为本、全员参与、重在建设’的要求,全面建设以‘四统一’为基础的优秀企业文化。”企业文化“四统一”的提出,从根本上解决了企业文化建设过程中的分散、品质不高、文化多级等现象。当前,公司在贯彻中央关于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的各项决策和部署的基础上,结合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与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继续加快电网发展,强化经营管理,确保安全稳定,提高服务水平,大力实施集团化运作,集约化发展,在此关键时期,加快推进“两个转变”,深化“四化”工作,加强人财物集约化管理,建设统一坚强智能电网的新形势、新任务,迫切需要统一的优秀企业文 2 化为公司发展提供强大的思想保证、精神动力和文化支持。因此,开展企业文化“四统一”建设,势在必行。

目前,公司通过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在推进公司人财物集约化管理的进程中,多途径开展增供扩销、基建生产、信息化建设等。以企业文化“四统一”建设为契机,公司认真分析面临的内外部发展环境、准确把握形势和机遇,加深对企业文化在企业发展战略中的重要地位的认识,发挥企业文化的导向、约束、凝聚、激励和调适功能作用,促进队伍观念的转变,科学制定发展目标,加快制度建设,强化大局意识和责任意识,鼓舞士气,积极开展优秀企业文化建设,逐步在建立完善电网建设、公司管理、安全生产、营销服务、队伍建设、企业文化建设等方面形成制度体系和保障制度执行的良性机制,不断增强“软实力”建设。

二、在推动实现“两个转变”的过程中整合企业文化

开展企业文化“四统一”建设,是适应“四化”要求和实现“两个转变”的需要。公司实施电网发展方式与公司发展方式的转变,坚持以人为本,把队伍建设作为推动公司又好又快发展的根本保证,开展优秀企业文化建设,把建设优秀企业文化作为推动公司科学发展的强大动力。以集团化运作、集约化发展、精益化管理、标准化建设为要求,在转变电网发展方式上,公司大力推动“一特四大”战略实施,着力构建以特高压电网为骨干网架、各级电网协调发展的坚强电网为基础,以信息化、数字化、自动化、互动化为特征的自主创新、国际领先的坚强智能电网。在转变公司发展方式上,公司继续大力推进以集团化运作为核心、以人财物集约化管理和信息化建设为关键的“四化”工作,着力解决影响和制约公司科学发展的突出问题,增强公司的可持续发展能力和核心竞争力,加快建设“一强三优”现代公司。

开展企业文化“四统一”建设,是深化国有企业改革,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公司作为国家能源支柱企业,担负着国家能源命脉与经济命脉,随着市场经济的逐渐成熟和国有企业改革的不断深化,企业文化建设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高度重视。在改革与发展过程中,引领企业提高经营管理水平和可持续发展能力,增强企业竞争力,不断适应市场经济,将成为企业文化建设的目的。因此,开展企业文化“四统一”建设,以优秀企业文化引领企业创新,以优秀企业文化促进企业可持续发展,以优秀的企业文化推动企业管理水平的提高。把企业文化的创新活力贯穿于企业机制创新、管理创新、技术创新等各个环节,是实现用先进文化引领企业提高经营管理水平的根本途径。改革过程中,通过企业制度建设、组织重构、流程再造,为企业技术等各方面的创新提供智力支持和制度保障。以企业文化促进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提高和经营机 5 制的转换,实现可持续发展,使企业文化与企业的中心工作紧密结合,融于企业的各项管理之中,调动职工参与企业自主管理的积极性,把企业文化与企业管理有机地结合起来,以优秀的管理文化促进企业竞争力的不断提高,促进企业的不断发展,为增强企业的市场竞争力奠定坚实的基础。

开展企业文化“四统一”建设,是符合生产关系与生产力发展相适应的基本规律的。企业文化作为一种企业管理的整体经营战略,其各个要素的确认、分析、调整、规划、选择,涉及到生产经营全过程和各个侧面,公司企业文化“四统一”建设,实质上就是借文化的力量强化生产经营中生产力诸因素的协调、组织和管理工作,目的是运用企业的文化观念凝聚全体员工的思想,塑造共同的理想、信念、价值观,激发全体员工的劳动和工作积极性、创造性,营造有利于企业经营管理的内部环境和人际氛围,以此促进企业获得更高的劳动生产率,实 6 现企业效益的最大化。从这个意义上可以说,企业文化也是生产力,也是促进企业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增长的重要力量。

开展企业文化“四统一”建设,不断提升发展品牌。公司以“四统一”为基础的企业文化,是在长期的经营管理实践、市场开拓、创新发展中逐渐凝结、形成和积淀起来的,因此在被认同、信奉和时间的过程中,要树立统一品牌战略意识,提升品牌价值,为增强企业生命力提供文化支撑。公司提出企业文化“四统一”,正是将品牌融入企业文化建设的有效尝试,有利于增强企业文化的穿透力、影响力、传播力,有利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软实力建设,推进可持续发展。根据公司发展要求,公司提出内强素质、外塑形象,就是对统一品牌战略的进一步诠释,即对内提高安全素质、质量素质、效益素质、科技素质、队伍素质。对外塑造认真负责的国企形象、真诚规范的服务形象、严格高效的管理形象、公平诚信的市场形象、团结进取的团队形象。

三、实施“四统一”,彰显企业核心价值

公司开展“四统一”主题实践活动,就是以企业文化的润、容、凝、聚的作用,让企业软实力通过统一的活动使员工认知、践行、认同,使社会接受、传播,使“诚信、责任、创新、奉献”的核心价值观深入人心。

公司的使命就是“保障更安全、更经济、更清洁、可持续的能源供应。促使发展更健康、社会更加和谐、生活更加美好”,作为责任央企,不仅要承担能源供应的责任,更要承担社会进步、可持续协调发展的责任,因此,企业的持续发展不是靠效益指标,而是追求企业核心价值观的实现,为社会健康、和谐发展,人民生活更加美好提供服务支撑。在这样一个前提下,我们就需要提供更高效的服务实践企业宗旨,倡导“以人为本、忠诚企业、奉献社会”的企业理念,关爱社会、服务社会、回报社会,通过积极履行社会责任,提高知名度、美誉度。

在公司基本价值体系中,确定了公司的奋斗方向是“建设世界一流电网、建设国际一流企业”,在此前提下,公司积极通过实施电网、科技、人才与国家化战略,逐步向这一目标迈进。在电网发展上,公司建设以特高压电网为骨干网架、各级电网协调发展的坚强的,促进大煤电、大水电、大核电、大可再生能源基地集约化开发,实施更大范围内能源资源优化配置。在科技发展上遵循“自主创新、重点跨越、支撑发展、引领未来”的方针,发挥企业在技术创新中的主体作用,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作为强化公司科技支撑的关键和推动电网技术升级的中心环节,建设一流人才队伍、实施大科技、创造大成果、培育大产业、实现大推广。同时牢固树立科学人才观,建立有利于人才培养和优秀人才脱颖而出的激励机制,抓住培养、吸引、使用等关键环节,建立科学的选人用人机制,增加教育培训投入,大力开展全员培训,提高队伍整体素质,培养高水平的经营管理者队伍、管理人才队伍、技术人才队伍和技 9 能人才队伍。大力培养科研学术带头人、积极引进专家型、复合型高水平人才。通过“引进来”、“走出去”等国际化活动,全面提升公司的技术创新能力、经营管理能力和资源配置能力,增强公司的核心竞争力,建设具有国际知名品牌和国际竞争力的国际一流企业,服务国家能源战略,在引进国外能源资源、参与国际电力和能源合作中发挥重要作用。

公司通过实施集团化运作、集约化发展、精益化管理、标准化建设,实现公司发展方式的转变;通过建设以特高压电网为骨干网架、各级电网协调发展的坚强的,实现电网发展方式的转变。并提出以抓发展、抓管理、抓队伍、创一流主要内容的“三抓一创”工作思路,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加快公司发展为目标,建设以特高压电网为骨干网架、各级电网协调发展的现代化。依法经营企业,严格管理企业,勤俭办企业,健全企业内部管理机制,加快信息化建设,实现公司效率和效益的全面提高。坚持以人为本,以加强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建设为 10 重点,以作风建设和能力建设为突破口,实施人才强企战略,健全激励约束机制,实现员工与企业共同发展。以国际国内先进水平为导向,以同业对标为手段,以内质外形建设为载体,促进公司创新发展,建设世界一流电网,建设国际一流企业。

第二篇:全方位提升企业品牌形象和持续竞争力

全方位提升企业品牌形象和持续竞争力

实施品牌战略对企业的健康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在今年6月10日由山西省名牌战略委员会举办的“中国六大名醋企业高端论坛”上,与会代表就食醋企业实施名牌战略达成了这一共识。多年以来,品牌管理一直是中国食醋工业的软肋。品牌缺乏独特个性是国内许多食醋企业的通病,这也是国内众多品牌持续在区域徘徊而走不向全国乃至世界品牌的重要因素之

一。国内不同行业中的许多成功的大型企业无不在企业品牌上很下功夫。2005,海尔品牌以702亿元的品牌价值连续四年蝉联“中国最有价值品牌”榜首,其评估价值比1995年首次评估增值15倍还多;五粮液以338.03亿元再次蝉联中国食品业榜首,这已经是该品牌连续11年成为食品行业第一品牌,成为行业的代表性品牌。这一结果充分显示了海尔和五粮液品牌的价值魅力。

打造企业品牌形象,提升企业品牌形象和持续竞争力不是一朝一夕、一招一式的事,而是一项全方位的系统工程。确立科学的企业品牌发展战略、加大有形和无形资产投入

众所周知,食醋产业是个微利产业,随着粮食原料的涨价,运输成本的增长,企业获利愈来愈少,生存压力越来越大。另一方面消费者对产品内外质量要求越来越高,同时,近年来国内食醋市场竞争激烈,品牌种类争奇斗艳,众多企业因同质量竞争而竟相压价,导致利润空间越来越小。最终结果无疑给企业自身的发展造成了巨大的障碍,技术改造、品牌宣传等投入明显不足,产销陷入了恶性循环。

因此,一个成熟的食醋企业必须重视品牌的差异化战略,强调品牌个性,着力塑造品牌个性。消费者对品牌的记忆,是对品牌性格的记忆,对产品的选择不仅是考虑绝价格的因素,而还取决于个人的嗜好。一个品牌如果没有特别的性格,将会被消费者遗忘。没有个性的品牌也不易长久存在。

水塔老陈醋股份有限公司近几年来在创造有形资产和无形资产方面,投入大量的人力、财力和物力,投资 ????万元建成的全国首家老陈醋计算机控制生产线,将千年不变的山西老陈醋传统酿造业推向了新的境界。该公司5万吨精品醋生产等一批技该项目陆续竣工。这些先进的硬件设施有力地保障了公司产品质量的稳定提升,保证了不同批次产品质量的稳定。2005年该公司生产能力已达8.04万吨,成为国内闻名的食醋生产基地。

水塔老陈醋股份有限公司站在历史文化和行业文化的高度投巨资,建造了中国首座醋文化博物馆,成为中华民族酿醋发源地和山西老陈醋原产地域的标志和象征,让人们用到食醋的时候即想起水塔。水塔老陈醋已列入国家原产地域产品保护。水塔在全国范围内通过社会各界征集广告语,发布一系列具有水塔特色的广告,加深了广大消费者把水塔当作山西老陈醋的代名词,使广大消费者心中深深打上了水塔品牌老陈醋的烙印。为了进一步提升水塔品牌形象,水塔老陈醋股份有限公司将进一步在食醋文化历史上开展工作,结合企业旅游使广大消费者不仅在水塔能亲眼看到食醋制造的悠久历史和深厚的水塔文化底蕴,而且也能亲眼看到水塔的现代生产和严格的质量管理,加深广大消费者对水塔品牌的认同感和对水塔产品的信任感。

对无形资产—品牌进行销售、许可、特许经营等商业性开发投资的商业运作,全力打造具有独特个性的品牌,使企业竞争从低水平转向高水平。

水塔在获得国际、国内多项金奖的基础上,创造了中国醋业“两年三冠”的辉煌创牌史,并一举摘取“中国驰名商标”“中国品牌产品”“国家免检产品”三大金字招牌,成为国内食醋中的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应用科学技术提升水塔品牌的竞争力

2.1 应用新技术进一步提高生产率

山西老陈醋创始于300多年前的清顺治年间,以高粱为主要原料,经磨碎加大曲,经糖化及酒精发酵,固态醋酸发酵和熏醋,并经过长时间陈酿过程,产品色泽黑紫,味清香,酸味醇厚,回味绵长。2005年山西全省食醋生产量已达到30万吨左右,约占到全国的十分之一。然而,目前省内的绝大多数企业生产技术水平和产品质量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早在2001年水塔老陈醋股份有限公司就率先采用现代发酵技术对传统老陈醋生产工艺进行了技术提升,并采用计算机对主要发酵过程进行控制。近年来不断加大科技投入,先后完成了一系列技改、扩建项目。在确保产品原质量的前提下提高了生产效率,使淀粉利用率提高20%,出品率提高18%,生产强度降低80%,综合经济效益提高30%。

2002年水塔老陈醋股份有限公司与山西农业大学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的专家合作对山西老陈醋专用大曲进行深入研究,基本上弄清了山西老陈醋专用大曲中主要的微生物类群。同时还对山西老陈醋中天然的醋酸菌菌群进行深入的研究。研究分析这些微生物的特性及在老陈醋发酵生产过程中的作用,对于改进生产工艺,进一步提高老陈醋的出品率、产品质量、降低生产成本和提高生产效率,无疑具有重要作用。

2.2 努力解决老陈醋混浊沉淀问题

中国调味品协会会长卫祥云在2001-2002年中国食品工业与科技蓝皮书中,在有关中国调味品行业管理的若干问题中针对食醋“澄清”问题曾提出“液体食品中要求“澄清”这是食品参与国际竞争的基本要求。山西老陈醋目前长时间存放沉淀问题仍然存在。经过对老陈醋沉淀成分分析表明,76.18%为粗蛋白,5.3%为粗淀粉。下一步我们准备采用膜分离技术及酶技术解决这一长期困扰山西老陈醋质量的问题。

2.3 缩短陈酿时间确保产品原有质量

品牌企业要做大做强,这一方面要求企业扩大生产规模,同时,另一方面要保证产品原有的质量。目前水塔老陈醋股份有限公司产量已达到年产8.04万吨。要进一步扩大产品产量,我们认为不能仅仅依靠扩大生产规模来提高产量,还应该考虑通过采用新技术缩短陈酿时间加以实现。有关这方面的研究工作我们已经和山西农业大学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的教授联合展开,并已取得了初步的研究成果。加快研究开发新产品

企业品牌形象和后续发展能力及竞争能力不仅体现在品牌文化底蕴。生产规模和产品质量上,还体现在企业研发新产品能力等诸多方面。中国微生物界著名专家程光胜曾遗憾于“中国食醋生产虽有几千年的历史,但对食醋的技术分析仍然是空白”。对此我们也有同感。我们认为,有关研究需要有关专家、教授与企业联手进行。从2001年起我们与山西农业大学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和有关研究所进行了联合,开始了针对生产工艺的研究,为下一步的工艺改进打下了基础。4 适度拓宽产品种类,壮大品牌的经济实力

2006年7月 在中国调味品协会主办的中国食醋工艺生产与市场发展高峰论坛会议上,卫祥云会长公布了以下几组数字:

2005年我国调味品行业食醋产量排名前十的企业分别是:①江苏恒顺集团有限公司8.8万吨;②山西水塔老陈醋股份有限公司8.04万吨;③石家庄珍极酿造集团6.1万吨;④山东玉兔食品有限公司3.75万吨;⑤北京王致和食品集团有限公司3.6万吨;⑥天津市天立独流老醋股份有限公司3.5万吨;⑦青岛灯塔酿造食品有限公司3.3万吨;⑧山西清徐金元老陈醋有限公司2.75万吨;⑨天浩园酿造(江苏)有限公司2.61万吨;⑩山东淄博巧媳妇食品有限公司2.5万吨。

2005年我国调味品行业销售收入排名前十的企业分别是:①佛山市海天调味食品有限公司22.9亿元,主要产品酱油、醋、蚝油。②上海太太乐食品有限公司13.46亿元,主要产品鸡精、味精。③李锦记公司12.73亿元,主要产品酱、酱油、复合调味料。④香港加加集团有限公司(湖南)11.78亿元,主要产品酱油味精。⑤广东佳隆食品股份有限公司8.63亿元,主要产品鸡精、复合调味料。⑥王守义十三香调味品集团有限公司6.2亿元,主要产品香辛料。⑦北京王致和食品集团有限公司6.19亿元,主要产品腐乳、酱油、醋。⑧广东美味鲜调味食品有限公司

5.14亿元,主要产品酱油、复合调味料。⑨江苏恒顺集团有限公司4.11亿元,主要产品醋、酱油、酱菜。⑩沈阳红梅企业集团有限公司3.63亿元,主要产品味精、酱油。排在前十名之后的几家企业是:上海味好美食品有限公司3.5亿元、中山福金香调味食品厂有限公司3.38亿元、山西水塔老陈醋股份有限公司3.3亿元、天浩园酿造(江苏)有限公司3.2亿元、石家庄珍极酿造集团3.1亿元。其中,生产食醋的企业只有江苏恒顺集团有限公司和山西水塔老陈醋股份有限公司能进入前十五名之内。

针对上述数据,经过分析后可以得出一个结论,尽管江苏恒顺集团有限公司,山西水塔老陈醋股份有限公司,近年来食醋产量提高很快,都已超过年产量8万吨,已分别位居2005年我国调味品行业食醋产量前十企业的得1位和第 2位,可算是我国食醋企业的龙头。但其销售收入在2005年我国调味品行业销售收入排名中确只能屈居第9位和第13位,与海天调味食品有限公司相比,销售收入相差近7倍。同时,我们还可以发现这样一种现象,就是我国调味品行业销售收入排名靠前企业的主要产品都不是主打食醋的企业,江苏恒顺集团有限公司排在第9位业与主要产品除食醋外还有酱油和酱菜不无关系。这一现象值得我们认真分析和研究,作为山西老陈醋生产的领头企业应考虑适度地向其他相关产品领域发展,拓宽产品种类,从而进一步壮大水塔品牌的经济实力。品牌是需要不断增值的,不断赋予品牌以新的内涵,如果品牌继续吃老本,终究会被市场逐渐淘汰。

我们坚信,水塔将以其可信赖的质量,丰富的文化内涵和坚实的科技支撑,成为国内最大的山西老陈醋品牌。

第三篇:在公益活动中提升企业品牌形象和价值

在公益活动中提升企业品牌形象和价值

慧聪网 2005年8月15日10时34分 信息来源:《市场报》

企业的发展离不开社会的发展,近年来随着公益活动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赞助公益活动已经成为“活广告”,而且在赞助公益事业的同时,可以为企业树立一个负责、积极的社会公民形象,是提升企业品牌形象和品牌价值的主要途径。这种方法通过将企业的一部分利润用明确的方式返还给社会从而在受众心目中树立起一个负责任的“企业公民”的形象以达到增强企业品牌美誉度的目的。

可口可乐公司在全球有一个明确的长期承诺:就是让每个可口可乐的业务单位都成为当地模范企业公民,让可口可乐业务所及的每一个人都能受益。通过这种社会责任,可口可乐不断扩大品牌的美誉度和知名度。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对社会的回报赢得更多消费者的认可,使公司一百多年来长盛不衰。

赞助公益是做“活广告”

如果仔细翻看可口可乐成功的案例不难发现,无论是产品营销还是品牌推广,社会公益活动都是可口可乐重要的途径之一。

企业的发展离不开社会的发展,近年来随着公益活动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赞助公益活动已经成为“活广告”,而且在赞助公益事业的同时,可以为企业树立一个负责、积极的社会公民形象,是提升企业品牌形象和品牌价值的主要途径。这种方法通过将企业的一部分利润用明确的方式返还给社会从而在受众心目中树立起一个负责任的“企业公民”的形象以达到增强企业品牌美誉度的目的。

为了塑造“企业公民”的积极形象,可口可乐对公益活动的投入可谓不遗余力。在中国,从1993年开始,可口可乐加入了赞助“希望工程”的行列,而且11年来始终如一。迄今为止,可口可乐公司已在中国捐建了52所希望小学,100多个希望书库,使6万多名儿童重返校园;此外,可口可乐还捐助成立两个江西可口可乐希望之星高中班,并捐赠800万元支持家庭贫困的第一代农村大学生。

2004年可口可乐又启动爱心助学计划,用来帮助广东省各城市的困难家庭儿童重返校园:活动计划是从“爽白酷儿爱心助学基金”中,拨出10万元,独立设置账户,专项用于爱心档案中贫困少儿助学。诚如可口可乐中国有限公司副总裁唐韩生在首届光明公益奖颁奖会上所讲,可口可乐将公益事业视为企业整体战略的一部分。企业不仅仅是出钱而且出心,形成了完善的公益事业体系。

通过赞助公益事业,可口可乐成功地在中国消费者心目中树立起“认真、积极、负责”的企业形象,让自己成为社会中的一员,减少受众对外来品牌可能产生的防御心理,也使企业品牌价值得到进一步的提升。

在不断赞助公益的过程中,可口可乐也进一步在企业内部宣传了自己的企业文化。其实,每个企业都有一套在基本的社会道德和法律框架之下的自己的价值观和原则,它们决定什么行为可以接受,什么行为不可以接受。这一承诺通常被描述为“正直的品质”和“做该做的事”。

可口可乐(中国)有限公司董事长陈奇伟认为,一个好的公司文化不仅是写出来,更要做出来。通过不断的进行公益事业,好的企业文化在可口可乐内部才会生根发芽。事实也证明,良好的企业文化会带来高绩效。根据2003年由中央电视台央视调查数据中心通过全国消费城市调查报告,可口可乐在中国同类产品再一次高居榜首。

离开企业利益就难有社会公益

很多企业在谈到公益事业的时候总希望与企业经营分开来谈,希望公益活动高雅化,其实这种说法根本就讲不通。

没有一家企业会乱花一分钱,即使在公益事业上,如果企业只有付出没有回报,这种事情一定不会长久。

在推动体育运动方面,可口可乐公司一直不余遗力,并且是全球的典范,从1992年起他们一直支持奥运会,70多年来也一直支持世界杯,同时广泛赞助了40多项娱乐活动。在中国还支持了2004年在北京举行的奥运火炬接力以及北京2008年奥运会的一些推广宣传活动等等。可口可乐公司的产品随着业务的不断发展也逐渐深入人心。

另一个方面,可口可乐也看到了公益事业对企业品牌的推广起到了广告、促销等形式所不能代替的作用。陈奇伟表示,可口可乐虽然销量很大,但是在西部、在边远山区,知道的人就很少了。“但是在那些地区,只要有可口可乐希望小学,当地的老乡和孩子就都知道可口可乐,可能他们都没喝过,但都知道,这样影响就很大了。”陈奇伟认为,这种品牌宣传带来的价值是可口可乐坚持公益活动的动力之一。

投资公益的四种利益

在中国现有的国情下,公司投资公益的背后到底可以获得一些怎样的收益呢?

第一,树立公司良好形象,为开拓市场打下良好基础。利益相关者理论认为,与一个组织相关联的个人或群体,其无论是间接相关还是直接相关,其行为和利益与相关者之间存在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关系。

第二,造就公司企业文化,增强企业凝聚力。优秀的现代企业都十分注重企业文化建设、企业道德建设、企业形象建设。因为优秀的企业文化是企业奋发向上、蓬勃发展的源动力,而社会公益事业十分有利于企业文化的再造。

第三,获得媒体宣传、政府关系资源的开发等增值效应。研究表明:投资公益带来的附带宣传比单纯的广告宣传更能获得社会认同,更有利于树立企业形象,这就是人们常说的公益活动中的媒体宣传增值效应。

第四,是公益投资给投资人带来的精神上的愉悦和享受。

第四篇:企业文化,提升企业软实力

企业文化,提升企业软实力

著名经济学家于光远先生说过,“国家富强在于经济,经济繁荣在于企业,企业兴旺在于管理,管理优劣在于文化”。企业有了积极向上的优秀文化,它就会重视创新、尊重知识、尊重人才、赢得客户、打响品牌,终成“百年老店”。

一个人活在世上应该有一点精神,要有理想和追求。因为有了积极向上的精神,他才能活出精彩,活得有价值。一个企业要在市场竞争中取胜,保持可持续健康发展,同样需要具备顽强拼搏、不懈奋斗的精神。有了这种现代企业精神,才能将企业全体员工的心紧紧连在一起,让他们尽最大努力,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为企业创造最大价值。我国中医药行业的著名老字号北京同仁堂之所以历经300多年而不衰,不可否认的是其拥有“核心技术”,但同样重要的在于历代同仁堂人前赴后续、不懈追求,始终恪守和培育“炮制虽繁必不敢省人工,品味虽贵必不敢减物力”、“修合无人心,存心有天知”的文化传承。优秀的企业文化,可以统一全体员工的思想和意志,激发其潜力和热情,培育对企业的认同感,从而形成卓越的执行力。

通过加强企业文化建设,充分发挥企业文化的导向功能、凝聚功能、激励功能,使员工个人价值的实现与企业发展目标相一致,增强企业对人才的吸引力,增强人才对企业的归属感。让职工有家的感觉,让每个职工的心灵有所归属,精神有所寄托,生活有所保障,公司是职工的家,要让每位员工“快乐工作,幸福生活”。抓得住心,才能留得住人。试想:在如今物欲横行的年代,当职工对公司说“感恩”时,那是一句多么难得的话语,那其中包含了公司对职工多大的吸引力,那中间又能让职工焕发出为企业作贡献多么大的动力。我想,那将是每位老板、企业家听到的舒心最悦耳的话语。

以人为本,是企业文化的基础,也是企业在强化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下,发展人才、留住人才的最好办法。尊重人才,用美好的愿景鼓舞人。努力为全体员工搭建发展平台,增强其主人翁意识和社会责任感,激发其积极性、创造性和团队精神。努力使全体员工在主动参与中了解企业文化建设的内容,认同企业的核心理念,形成上下同心、共谋发展的良好氛围。

企业的软环境,不仅事关企业形象,而且事关人心向背;不仅事关当前,而且事关长远。在复杂多变的后危机时期,挑战前所未有,机遇同时存在。为抢抓这一重要机遇,企业尤其应当重视企业文化软环境建设,让持续优秀的企业文化促进企业走跨越发展之路。

郑峻峰

第五篇:企业文化提升企业安全管理

就企业的生存状态来说,小型企业靠领导,中型企业靠制度,大型企业靠文化。管理文化是安全文化重要的内容之一。所谓管理文化就是法制文化和制度文化的总称。管理文化丰富了安全文化的内涵。

管理学是20世纪20年代才得以发展的一门交叉科学。从泰勒制起步,发展到60年代的行为科学,直至当代的科学管理和文化管理,安全管理也随之不断完善和发展。随着管理学的发展,文化管理成为管理科学的最高境界。即第一次管理学的飞跃是从经验管理到科学管理,第二次飞跃是从科学管理到文化管理。由此,可以说安全文化的发展既是安全管理发展趋势和方向,又直接完善和丰富了安全管理的手段和内涵。

安全管理的进步可从不同的角度来考察。

从管理对象的角度:由近代的事故管理,发展到现代的隐患管理。早期,人们把安全管理等同于事故管理,显然仅仅围绕事故本身作文章,安全管理的效果是有限的,只有强化了隐患的控制,消除危险,事故的预防才高效,因此,20世纪60年代发展起来的安全系统工程强调了系统的危险控制,揭示了隐患管理的机理。

从管理过程的角度:从早期的事故后管理,进展至上20世纪60年代强化超前和预防型管理(以安全系统工程为标志)。随着安全管理科学的发展,人们逐步认识到,安全管理是人类预防事故三大对策之一,科学的管理要协调安全系统中的人~机~环诸

1因素,管理不仅是技术的一种补充,更是对生产人员、生产技术和生产过程的控制与协调。

从管理理论的角度:从建立在事故致因理论基础上的管理,发展到现代的科学管理。20世纪30年代,海恩提出了l:29:300安全管理法则,事故致因理论的研究为近代工业安全作出了非凡贡献。“海恩法则”指:每一起严重事故的背后,必然有29次轻微事故和300起未遂先兆以及1000起事故隐患。它是飞机涡轮展机的发明者德国人帕布斯.海恩提出一个在航空界关于飞行安全的“海恩法则”。“海恩法则”强调两点:一是事故的发生是量的积累的结果;二是再好的技术,再完美的规章,在实际操作层面,也无法取代人自身的素质和责任心。同样去检查飞机发动机的涡轮扇叶,有的机械师走马观花,有的机械师却看出了扇叶上的一个细小的裂纹。在现实生活中,“海恩法则”几乎适用于事关安全的所有领域。到了20世纪后期,现代的安全管理理论有了全面的发展,如安全系统工程、安全人机工程、安全行为科学、安全法学、安全经济学、风险分析与安全评价等,安全管理科学园地,百花争妍。

从管理方法的角度:从传统的行政手段、经济手段,以及常规的监督检查,发展到现代的法治手段、科学手段和文化手段;从基本的标准化、规范化管理,发展到以人为本、科学管理和文化管理的技巧与方法。

我国安全管理的起步是建国以后的事,不同的历史时期,体

现了不同的管理模式。20世纪50年代至60年代建立了劳动保护管理体系;70年代在劳动保护管理体系下,完善了事故管理系统;到了80年代出现了职业安全卫生管理和安全生产管理的概念;进入90年代,现代安全科学管理的理论和方法体系逐步发展和完善,同时提出安全文化(管理)的思想,并逐步得到发展。显然,不同的历史时期,在不同的生产技术和生产模式,在不同的经济体制和安全生产理论指导下,表现出不同的安全管理特色。

建设安全制度文化,解决好“我必须安全”的问题。

安全制度文化是企业行为文化中的重要部分,因此放在专门的地位来探讨。制度文化指对社会组织(或企业)和组织人员的行为产生规范性、约束性影响和作用,它集中体现观念文化和物质文化对领导和员工的要求。

1、安全制度文化的建设包括从建立法制观念、强化法制意识、端正法制态度,到科学地制订法规、标准和规章,严格的执法程序和自觉地执法行为等。同时,安全制度文化建设还包括行政手段的改善和合理化;经济手段的建立与强化等等。

常言说,兔子不吃窝边草,为什么呢?我给大家讲一个兔子吃了窝边草的故事:小兔子长大了,离家之前,兔妈妈反复叮嘱:“无论如何,都不要吃窝边的草。”小兔在山坡上建造了自己的家,为安全起见他的家有三个洞口,牢记母亲的叮嘱到很远的地方去吃草,秋天过去了一切安然无恙。冬天来了,刮起了西北风小兔想我只吃一点,明天天好了我就出去觅食。过了几天又下起大雪,他换了个洞口吃起草来,这样每到恶劣的天气他都能找到解决吃饭难问题的捷径。一天,他睁开眼睛发现一只狼堵在他的家门口,他连忙跑到别的洞口却惊讶的发现另两个洞口已经被堵住了!“从你第一次吃窝边草,我就知道这里有只兔子,可我知道狡兔三窟,摸不清另两个洞口的位臵,不好下手”。

不吃窝边草是兔子的生存准则,对规则打折扣就预示着极大的危险,对于企业,生产流程就是生存准则,但这一点常常被忽视。兔子死到临头终于明白,在第一次放松标准时就已经预示了死亡。

中国讲究规则意识的人少,学谋略的人多。等候公共汽车不排队,抢、挤的情形随处可见,有时车是空的还是要抢要挤,完全是一种下意识的行为,规则意识的缺乏。还有家长接孩子放学,都挤在大门前。规则意识需要培养,海尔集团让员工上下班靠右侧通行,未必就能直接提高员工的工作效率,但习以为常后,就逐步养成了员工的规则意识,体现了员工的素质,就好像是军人上衣的风纪扣,让军人逐渐养成一种服从的意识。海尔的会议室窗明几净、桌椅整齐自不必说,就连摆在桌面上的纸笔等会议备品都在桌面的同一位臵上,横平竖直,怎么看都是精确排列的,开始也是用长绳沿座位横竖拉直,放在固定的坐标内,日久成习惯了。

2、安全文化管理超越传统安全制度管理

我再给大家讲一个和尚分粥的故事:有七个和尚住在一起,每餐共喝一桶粥。僧多粥少,难以满足每个人都吃饱的要求,怎么分配成了一个头疼的问题。开始,轮流分粥,每人一天,结果每周下来,他们只有一天是饱的,就是自己分粥的那天;大家对这个办法不满意,于是推选一个大家公认道德高尚的和尚分,权力导致腐败;后来组成三人分粥委员会及四人评选委员会,结果互相攻击扯皮下来,粥吃到嘴里全是凉的;最后确定了一个方法,轮流分粥,但分粥的人要等其他人都挑完后吃剩下的最后一碗。结果为了不让自己吃到最少的,只能尽量分的平均,大家快快乐乐,和和气气,日子越过越好。不同的制度会产生不同的结果。

3、制度在辞海中解释为“要求成员共同遵守的、按一定程序办事的规程。”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企业管理必须有规章制度,制度是用来约束员工行为的。没有刚劲有力的法度的制约、束缚和规范,是很难管理好企业的。对于企业,有一套“刚性”的管理制度,通过约束使得员工的行为符合企业要求,使管理者的意愿得到彻底贯彻执行,使企业管理中那些不可避免的矛盾队人与人之间弱化为人与制度之间,以此更好地约束、管理和规范员工的工作行为,更好地进行生产、工作,最终达到企业以及企业成员的兴旺发达。

曾在网上看到一条新闻:英国女王伊丽莎白唯一的女儿安妮公主,在与其夫君带着数只爱犬去温莎堡皇家公园散步时,其中一只调皮的小猎犬突然挣脱绳子,攻击了刚好经过的一对夫妇,并咬伤了其中一人的腿部。按照英国的法律,只要狗“失去控制,袭击某人,理论上可能对别人造成伤害”,不论是否真的造成了伤害,狗的主人都应该负一定的法律责任。安妮公主夫妇这次事件的情况比较严重,受害夫妇毫不留情地将他们告上了法庭,而且法庭已经受理了此案,向安妮公主夫妇发出了传票,要求他们出庭受审。他们将面临着5000英镑的罚款和6个月的监禁。看了这条新闻深惑制度在一个法治国家所能起到的作用,身为企业的员工也能体会到制度在一个企业中的重要。

那么有了一套“刚性”的完整的制度,是否就说明一个企业的管理机制已经完善和成功了呢?答案自然是否。正所谓“制度变为习惯,习惯形成文化”。企业只有培育先进的“文化”,才能提升企业管理。

整合企业文化 提升企业品牌形象(推荐5篇)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