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精品范文库 > 12号文库
土壤学试题库
编辑:雾花翩跹 识别码:21-656200 12号文库 发布时间: 2023-08-25 15:46:20 来源:网络

第一篇:土壤学试题库

土壤学试题库

一、名词解释

1、土壤:发育于地球陆地表面能生长绿色植物的疏松多孔结构表层。

2、土壤肥力:肥力是土壤的基本属性和质的特征,是土壤从营养条件和环境条件方面,供应和协调植物生长的能力。土壤肥力是土壤物理、化学和生物学性质的综合反映。

3、土壤母质:就是岩石分化后成为一种颗粒细小的并含有一定养分的疏松的质体。

4、矿物:是天然的存在于地壳中,具有一定的物理性质、化学成分和内部结构的单质(金刚石、石墨)和化合物。是组成岩石的基本单位。

5、岩浆岩:地壳内的岩浆喷出地面或浸入地壳中,冷凝而形成的岩石。

6、沉积岩:指岩浆岩或已形成的沉积岩、变质岩,它们经过风化、搬运、沉积、胶结、干燥而重新形成的岩石。

7、变质岩:岩浆岩、沉积岩在地壳中受高温、高压及化学气体等作用,发生质变而形成新的岩石。

8、水化作用:指水进到矿物组织里,使矿物体积增大并使岩石成为易于崩解的疏松状态。

9、水解作用:矿物在碳酸的作用下,氢离子进入矿物的晶格和组分之间,从而使矿物分解破坏。也称为碳酸化作用。

10、氧化作用:大气中的氧可使矿物发生氧化作用,使含铁、硫的矿物分解成可溶性的化合物,成为生物可以利用的养分。

11、有机质的矿质化过程:有机质经过微生物的一系列分解作用,转变成简单的化合物或单质的过程。

12、有机质的腐殖化过程:有机质被微生物分解,成为简单的化合物,而又在微生物的作用下,这些简单的化合物又重新缩合成大分子稳定的化合物,这一化合物称之为腐殖质,这一过程称为有机质的腐殖化过程。

13、阳离子代换力:一种阳离子将另一种阳离子从胶体微粒上代换下来的能力。

14、阳离子代换量:是指土壤所能吸附交换的阳离子的容量。用每千克土壤的一价离子的厘摩数表示即cmol(+)/kg。

15、盐基饱和度:指代换性盐基离子的总量占代换性阳离子总量的百分数。

16、土壤的氧化还原电位:这种由于溶液中氧化态物质和还原态物质的浓度关系变化而产生的电位称为土壤的氧化还原电位。用Eh表示。单位为伏或毫伏。

17、总碱度:土壤溶液中含有的氢氧根离子所引起的碱性。

18、碱化度(ESP):是指土壤胶体吸附的交换性钠离子总量占阳离子交换量的百分率。

19、土壤缓冲容量:土壤pH变化一个单位时,所加入土壤中的酸或碱的数量。也就是说使单位土壤改变一个单位pH所需要的酸或碱量,是土壤酸碱缓冲能力强弱的指标。20、土壤质地:土壤中各级土粒含量重量百分率的组合。

21、土壤结构:指土粒胶结成大小不

一、形状不同的团聚体。

322、土壤比重:土壤固相部分的重量与同体积水重(4℃)之比。克/厘米。

23、土壤容重:单位体积没有被破坏的自然结构的土壤的干土重与同体积水重(4℃)之比克/厘米。

24、土壤孔隙度:指在一定体积的土壤内,孔隙的体积占土壤总体积的百分数。

25、最大分子持水量:当膜状水达到最大量时,水分占烘干土重的百分数。

26、萎蔫系数:当作物表现出永久萎蔫时的土壤含水量。

27、田间持水量:毛管悬着水达到最大含水量时,土壤含水量的百分数。

28、土壤有效水=田间持水量-萎蔫系数

29、毛管持水量:毛管上升水达到最大量时,土壤含水量的百分数。

30、全持水量:当重力水达到饱和时,即土壤所有孔隙都为水所占据,这时的土壤含水量称为全持水量。

31、土水势:单位数量的土壤水,在同样的温度、同样的大气压与一定高度的纯自由水去比较,有一自由能的变化差值,这一个变化值叫土水势。同时,规定纯自由水的水势为零。

32、滞后现象:对于同一土壤,在恒温条件下,土壤脱湿过程和土壤吸湿过程测得的水分特征曲线不重合的现象。

33、土壤热容量:指单位质量(重量)或容积的土壤每升高(或降低)1℃所需要(或放出的)的热量。J/(g.℃)

34、土壤导热率:在单位厚度土层,温差为1℃时,每秒钟经单位断面通过的热量焦耳数。2J/(cm.s.℃)。

35、土壤的热扩散率:是指在标准状况下,在土层垂直方向上每厘米距离内,1℃的温度梯度下,每秒流入1平方厘米土壤断面面积的热量,使单位体积土壤所发生的温度变化。其大小等于土壤导热率/容积热容量。

36、土壤背景值:在理论上应该是土壤在自然成土过程中,构成土壤自身的化学元素的组成和含量。即未受人类活动影响的土壤本身的化学元素组成和含量。

37、土壤自净:指进入土壤的污染物,在土壤矿物质、有机质和土壤微生物的作用下,经过一系列的物理、化学及生物化学反应过程,降低其浓度或改变其形态,从而消除污染物毒性的现象。

38、环境容量:在人类生存和自然生态不受损害前提下,某一环境单元所能容纳的污染物的最大负荷量。

39、酸性沉降:广义地包括所有pH低于5.6的雨、雾、雪、露、霜、尘埃等物质。

40、土壤质量:土壤在生态系统界面内维持生产,保障环境质量,促进动物与人类健康行为的能力

二、填空

1、通常把地球表层系统中的大气圈、生物圈、岩石圈、水圈和土壤圈作为构成自然地理环境的五大要素。

2、世界上土壤分类和肥力评价的最早记载是我国夏代《尚书》的禹贡篇。

3、主要的成土矿物:氧化物类、原生硅酸盐、次生硅酸盐、碳酸盐、硫酸盐、磷酸盐、含铁化合物。

4、岩石根据形成的原因可分为三种:岩浆岩、沉积岩和变质岩。

5、风化作用的类型:物理风化、化学风化和生物风化。

6、土壤母质的种类:残积母质、冲积母质、洪积母质、坡积母质、湖积母质、海积母质、风积母质、冰积母质和重积母质。

7、五大成土因素有:生物、气候、母质、地形、时间。

8、作为一个发育完全的土壤剖面,从上至下一般有最基本的3个发生层组成:淋溶层、淀积层和母质层。

9、传统的方法是将土壤腐殖质划分为:胡敏酸、富啡酸和胡敏素3个组分。

10、土壤胶体的构造分为三部分:微粒核、决定电位离子层和补偿离子层。而决定电位离子层和补偿离子层总称为双电层。补偿离子层按其被决定电位离子层吸附力的强弱和活动情况又可分为非活性层和扩散层,这两层是逐渐过渡的。

11、土壤胶体的种类:土壤无机胶体、土壤有机胶体和土壤有机、无机复合胶体。

12、土壤吸收性能的类型有机械吸收性能、化学吸收性能、物理吸收性能、物理化学吸收性能和生物吸收性能。

13、通常把300mv作为土壤氧化还原状况的分界线,Eh>300mv时,土壤呈氧化状态,Eh<300mv时,土壤呈还原状态;Eh过高或过低都对植物生长不利。当Eh>750mv时,土壤中好气条件太强,有机质分解过旺,易造成养分的大量损失,一些微量元素会产生沉淀,植物不能吸收,表现出营养缺乏。Eh<350mv时,反硝化作用产生,但这时对植物的危害不

2+大;Eh<200mv时,土壤溶液中Fe浓度高,会使水稻秧苗中毒,当Eh<0mv后,某些土壤可能会出现H2S,对作物产生毒害。因此,Eh过高过低均对植物营养不利。

14、土壤酸度类型:活性酸和潜性酸,潜性酸可用交换性酸或水解性酸来表示。

15、土壤结构依据土壤团聚体的几何形状及大小可分为块状结构、核状结构、柱状结构、片状结构和团粒结构等五种类型。

16、土壤孔隙的类型:非活性孔隙、毛管孔隙和通气孔隙。

17、土壤水是存在于土粒的表面和土粒间的孔隙中,它是由土粒和水界面的吸附力和毛管力保持着。

18、根据土壤水分所受的力作用把土壤水分类型分为吸附水(吸湿水、膜状水)、毛管水(毛管悬着水、毛管上升水)、重力水三类。

19、土壤水的表示方法:质量含水量、容积含水量、相对含水量和土壤水贮量。20、土水势主要包括四个分势:基质势、溶质势、压力势、重力势。

21、土壤空气运动的方式有两种:对流和扩散, 扩散在土壤空气交换中占主导地位。

22、根据微生物对营养和能源的要求,土壤微生物营养类型一般可分为四大类型: 化能有机营养型、化能无机营养型、光能有机营养型和光能无机营养型。

23、土壤微生物呼吸类型有好氧性微生物的有氧呼吸、厌氧性微生物的无氧呼吸、兼厌氧性微生物兼性呼吸。

24、影响土壤微生物活性的环境因素有:温度、水分及其有效性、pH、氧气和Eh值、生物因素和土壤管理措施。

25、通常将土壤磷划分为无机态磷和有机态磷两大类。

26、土壤中无机态磷种类较多,成分较复杂,大致可分为3种形态,即水溶态、吸附态和矿物态。

27、土壤中的硫可分为无机态硫和有机态硫两类。

28、土壤中无机态硫包括:难溶态硫、水溶性硫和吸附态硫。

29、土壤钾按化学组成可分为矿物钾、非交换性钾、交换性钾和水溶性钾。按植物营养有效性可分为无效钾、缓效性钾和速效性钾。

30、土壤中微量元素的形态常分为六级:水溶态、交换态、专性吸附态、有机态、铁锰氧化物包被态和矿物态等。

31、一般认为土壤养分向根表面移动通过3种途径,即截获、扩散和质流。

32、《中国土壤分类系统》从上至下共设土纲、亚纲、土类、亚类、土属、土种和亚种等七级分类单元。

33、美国土壤系统分类是一个六级土壤分类系统,根据土壤性态概括程度的大小,由上而下分为土纲、亚纲、大土类、亚类、土族和土系等六级。

34、中国土壤系统分类为多级分类,共六级,即土纲、亚纲、土类、亚类、土族和土系。

35、土壤自净作用主要有3种类型:物理自净作用、化学和物理化学自净作用、生物化学净化作用。

36、固体废物对农业环境特别是城市近郊土壤具有更大的潜在威胁。按其来源不同,可分为工业固体废物、农业固体废物、放射性固体废物和城市垃圾四类。

37、从土壤污染本身的特点看,土壤污染具有渐进性、长期性、隐蔽性和复杂性的特点。

38、土壤退化指的是土壤数量减少和质量降低。39、1971年联合国粮农组织在《土壤退化》一书中,将土壤退化分为十大类:即侵蚀、盐碱、有机废料、传染性生物、工业无机废料、农药、放射性、重金属、肥料和洗涤剂。此外,后来又补充了旱涝障碍,土壤养分亏缺和耕地非农业占用三类。

40、我国土壤退化分为土壤侵蚀、土壤沙化、土壤盐化、土壤污染以及不包括上列各项的土壤性质恶化、耕地的非农业占用6类。

41、根据土壤沙化区域差异和发生发展特点,我国沙漠化土壤(地)大致可分为3种类型:干旱荒漠地区的土壤沙化、半干旱地区土壤沙化、半湿润地区土壤沙化。

42、土壤流失的主要类型有:流水侵蚀、重力侵蚀和冻融侵蚀等。

43、土壤盐渍化类型:现代盐渍化、残余盐渍化、潜在盐渍化。

44、土壤质量参数指标的选择应符合如下条件:代表性、灵敏性、通用性和经济性。

三、选择

四、判断对错

1、矿物的硬度一般用摩氏硬度表示,它分为十个等级。摩氏硬度仅仅表示硬度的一种等级,它只表示硬度的相对大小,不表示其绝对值的高低。

2、所有的沉积岩都具有层理构造。

3、高价离子代换力大,低价离子代换力小。

4、同价离子,其原子序数大,则代换力大。

5、离子半径大,水化度则小,而代换力较大。

6、运动速度大,则代换力较大。

7、吸湿水对植物来说是一种无效水,膜状水对植物而言,是部分有效水,毛管水植物可全部吸收,重力水土壤中多余的水分。

8、联合固氮不同于共生固氮,因为它不形成根瘤这种特殊形态结构;也不同于自生固氮,因为它有较大的寄主专一性。

五、简答

1、土壤在植物生长繁育中有哪些不可取代的特殊作用?(1)营养库的作用;(2)养分转化和循环作用;(3)雨水涵养作用;(4)生物的支撑作用;(5)稳定和缓冲环境变化的作用。

2、母质与岩石的基本区别有哪些?

(1)分散性的发展:岩石风化后的细小颗粒,有的进入了胶体的范围,胶体的形成是母质分散性发展的具体表现,由于胶体的产生,使母质具有了对盐离子类的吸收性能,尽管这种吸收性能很微小,但它与岩石有本质的区别。

(2)透水性、蓄水性的发展:大块岩石没有透水性、蓄水性,而土壤母质具备了透水性、蓄水性,还具有吸附物质的性能。

(3)营养性能的发展:大块岩石含有许多养分,但不能释放出来,而其风化后形成土壤母质,可供植物吸收利用的养分就多了,这些养分都是在化学风化、生物风化中释放出来的,但这些养分还不能满足植物生长的需要。因为母质中不含氮,且磷、硫也很少,而较多的养分有钙、镁、铁、钾等,但它们不能很好的保存,易淋失。

3、为什么说是生物创造了土壤肥力?(1)生物有创造养分的能力;(2)植物具有选择吸收的能力;(3)主物具有集中养分的能力;(4)植物具有保蓄养料的能力。

4、简述胡敏酸的性质。

(1)具有吸水性和持水保水性;(2)具有分散性和凝聚性;(3)具有代换吸收性能;(4)具有缓冲性能;(5)其本身不溶于水,但于一价离子形成的盐溶于水,与二、三价离子形成的盐不溶于水。

5、影响土壤有机质分解转化的因素有哪些?(1)土壤的通气状况;(2)土壤的水、热状况;(3)土壤的pH值;(4)有机质本身的组成成分。

6、简述阳离子代换吸收作用的特点。(1)阳离子交换是一种可逆反应;(2)阳离子交换遵循等价离子交换的原则;(3)阳离子交换符合质量作用定律。

7、土壤溶液有哪些作用?

(1)土壤溶液是养分的转化剂;(2)土壤溶液是养分的运输载体;(3)土壤溶液是养分消耗过程的调节剂。

8、土壤酸碱性对土壤肥力及植物生长有什么影响?(1)土壤过酸过碱可产生有害离子;(2)过酸过碱影响土壤养分含量及有效度;(3)过酸过碱影响微生物的活动;(4)过酸过碱影响土壤的物理性状;(5)过酸过碱影响植物的生长。

9、提高土壤磷有效性的途径有哪些?

(1)土壤酸碱度;(2)土壤有机质;(3)土壤淹水。

10、简述土壤中污染物的来源。

土壤中污染物的来源具有多源性,其输入途径除地质异常外,主要是工业“三废”,即废气、废水、废渣,以及化肥农药、城市污泥、垃圾,偶尔还有原子武器散落的放射性微粒等。

六、论述

1、试述成土过程的实质是怎样的?

地质大循环与生物小循环矛盾的统一是成土过程的实质

土壤形成是一个综合性的过程,它是物质的地质大循环与生物小循环矛盾统一的结果。地质大循环和生物小循环的共同作用是土壤发生的基础,无地质大循环,生物小循环就不能进行;无生物小循环,仅地质大循环,土壤就难以形成。在土壤形成过程中,两种循环过程相互渗透和不可分割地同时同地进行着。它们之间通过土壤相互连结在一起。(1)地质大循环:

岩浆岩

原岩 沉积岩—风化作用—可溶性物质—流水搬运—江海中—沉积—水陆变迁—原岩

变质岩 难溶性物质

物质的地质大循环是指地面岩石的风化、风化产物的淋溶与搬运、堆积,进而产生成岩作用,这是地球表面恒定的周而复始的大循环。地质大循环涉及空间大,时间长,植物养料元素不积累。

由于这一循环过程是由地质作用所引起的,周转时间极长,作用范围极广,所以称其为物质的地质大循环。(2)生物小循环

可溶性物质——微生物、绿色植物吸收——合成有机体——微生物分解——可溶性物质

生物小循环是植物营养元素在生物体与土壤之间的循环:植物从土壤中吸收养分,形成植物体,后者供动物生长,而动植物残体回到土壤中,在微生物的作用下转化为植物需要的养分,促进土壤肥力的形成和发展。生物小循环涉及空间小,时间短,可促进植物养料元素的积累,使土壤中有限的养分元素发挥作用。

这一循环是由生物引起的,进行的范围较小,时间较短,所以称为植物营养元素的生物小循环。

(3)地质大循环、生物小循环二者是既矛盾又统一的 矛盾:地质大循环是养分淋失的过程

生物小循环是养分积累的过程

其方向是矛盾的

统一:地质大循环是生物小循环的基础,没有前者就不可能有后者,土壤形成过程就是这两个对立过程之间的矛盾斗争的结果。而矛盾的主要方面是生物小循环,即生物因素在形成过程中起着主导作用。所以说,地质大循环与生物小循环矛盾的统一是成土过程的实质。

2、土壤有机质对土壤肥力有什么作用?(1)提供植物需要的养分

土壤有机质是作物所需的氮、磷、硫、微量元素等各种养分的主要来源。通过土壤有机质的逐步矿化,这些养分可直接通过微生物的降解和转化,以一定的速率不断的释放出来,供作物和微生物生长发育之需。

同时,土壤有机质分解和合成过程中,产生的多种有机酸和腐殖酸对土壤矿化部分有一定的溶解能力,可以促进矿物风化,有利于某些养料的有效化。一些与有机酸和富啡酸络合的金属离子可以保留于土壤溶液中不致沉淀而增加有效性。(2)改善土壤肥力特性

有机质通过影响土壤物理、化学和生物学性质而改善土壤肥力特性。

物理性质:土壤有机质能改变砂土的分散无结构状态和黏土的坚韧大块结构,使土壤的透水性、蓄水性、通气性以及根系的生长环境有所改善。同时由于土壤空隙结构得到改善,导致水的入渗速率加快,从而可以减少水土流失。腐殖质具有巨大的比表面积和亲水基团,能改善土壤有效持水量,使得更多的水能为作物所利用。腐殖质对土壤的热状况也有一定的影响。这是由于腐殖质是一种深色的物质,深色土壤吸热快,在同样日照条件下,其土温相对较高。

化学性质:腐殖质因带有正、负两种电荷,故可吸附阴、阳离子;其所带典型以负电荷为主,吸附的离子主要是阳离子,这些离子一旦被吸附后,就可以避免随水流失,而且能随时被根系附近氢离子或其它阳离子交换出来,供作物吸收,仍不失其有效性。在砂性土壤上增施有机肥以提高其腐殖质含量后,不仅增多了土壤中养料含量,改善了砂土的物理性质,还能提高其保肥能力。在酸性土壤中,有机质通过与单体铝的复合,降低土壤交换性铝的含量,从而减轻铝的毒害。有机质还能降低磷的固定而增加土壤中磷的有效性和提高磷肥的利用率。有机质也能增加土壤微量元素的有效性。腐殖酸是一种含有许多酸性功能团的弱酸,所以在提高土壤腐殖质含量的同时,还提高了土壤对酸碱度变化的缓冲性能。

生物性质:土壤有机质是土壤微生物生命活动所需养分和能量的主要来源,没有它就不会有土壤中的所有生物化学过程。土壤微生物生物量随着有机质含量的增加而增加,两者具有极显著的正相关。含有机质多的土壤,肥力平稳而持久,不易产生作物猛发或脱肥现象。蚯蚓通过影响土壤的物理和生物性质而影响对植物养分的供给。蚯蚓通过掘洞、消化有机质、排泄粪便等直接改变土壤微生物和植物的生存环境。土壤有机质通过刺激微生物和动物的活动还能增加土壤酶的活性,从而直接影响土壤养分转化的生物化学过程。此外,腐殖酸被证明是一类生理活性物质,它能加速种子发芽,增强根系活力,促进作物生长。对土壤微生物而言,腐殖酸也是一种促进其生长发育的生理活性物质。

但必须指出的是,有机质在分解时也可能产生一些不利于植物生长或甚至有毒害的中间产物,特别是在嫌气条件下,这种情况更易发生。例如一些脂肪酸的积累,达到一定浓度会对植物有毒害作用。

3、不同土壤质地的生产特性是怎样的? 无论怎样的土壤质地分类,都有一个共同点,都是粗分为砂土、壤土和粘土三类。砂质土:

(1)水:有一个松散的土壤固相骨架,砂粒很多而粘粒很少,粒间孔隙大,降水和灌溉水容易渗入,内部排水快,但蓄水量少而蒸发失水强烈,水汽由大孔隙扩散至土表而丢失。抗旱力弱。因此,在利用管理上要注意选择种植耐旱品种,保证水源供应,及时进行小定额灌溉,要防止漏水漏肥,采用土表覆盖以减少土表水分蒸发。

(2)肥:养分少,保肥性弱。施用速效肥料往往肥效猛而不稳长,前劲大而后劲不足。所以,强调增施有机肥,适时施追肥,并掌握勤浇薄施的原则。

(3)热:白天接受太阳辐射而增温快,夜间散热而降温也快。昼夜温差大。这对块根、块茎作物的生长有利。

(4)气:通气性好,好气微生物活动强烈,有机质迅速分解并释放出养分,使农作物早发,但有机质累积难而其含量常较低。

(5)耕作性:土体虽然松散,但有时在泡水耕耙后易结板闭结。粘质土:

(1)水:此类土壤的细粒含量高而粗粒含量极少,常呈紧实粘结的固相骨架。粒间孔隙数目比砂质土多但很狭小,有大量非活性孔阻止毛管水移动,雨水和灌溉水难以下渗而排水困难。

(2)肥:含矿质养分丰富,而且有机质含量较高。(3)热:蓄水多,热容量大,昼夜温度变幅较小。

(4)气:孔细而往往为水占据,通气不畅,好气性微生物活动受到抑制,有机质分解缓慢,腐殖质与粘粒结合紧密而难以分解,容易积累。

(5)耕作性:耕性差,干时硬结,湿时泥泞,对肥料的反应呆滞。这类土壤要增施有机肥,注意排水,选择在适宜含水量条件下精耕细作,以改善结构性和耕性。壤质土:

它兼有砂质土和粘土的优点,是较为理想的土壤,其耕性优良,适种的作物种类多。

4、试述团粒结构的形成条件?

团粒在形成过程中,必须具备两个条件:胶结物质和外力作用。只有在外力作用下,通过胶结物质将分散的矿物颗粒粘结在一起,形成团粒。胶结物质:无机物质的粘结作用和有机物质的胶结作用 外力作用:

(1)凝聚作用:是指土壤胶体相互凝聚在一起的作用。(1)正负胶体相遇;(2)负电胶体遇到高价阳离子。

(2)干湿交替:土粒干时收缩,湿时膨胀,在收缩、膨胀时,由于土壤各部分吸水膨胀,干燥收缩的速度不同,使土粒之间产生挤压,最后使土粒崩裂。

另外,当水分进入毛管中,管中的空气被压缩,到一定程度空气冲破毛管,这也可使土块崩裂。

(3)冻融交替:土壤孔隙中的水结冰时,体积增大,因而对土体产生压力,使它崩碎。冬灌就是这个目的。

(4)生物作用:根系的穿插分割作用;蚯蚓和其他小动物的作用。(5)耕作作用:合理的耕作与施肥可以促进团粒结构的形成。

5、、团粒结构的培育措施有哪些?(1)增施有机肥:

有机物料除能提供作物多种养分元素外,其分解产物多糖等及重新合成的腐殖质是土壤颗粒的良好团聚剂,能明显改善土壤结构。一般说,有机物料用量大的效果较好,秸杆直接回田比沤制后施入田内的,其效果较好;水田施用有机物料还要注意排水条件。(2)实行合理轮作:作物本身的根系活动和合理的耕作管理制度,对土壤结构性可以起到很好的影响。如:多年生牧草每年供给土壤的蛋白质、碳水化合物及其它胶结物质比一年生作物就要多些,一年生作物的耕作比较频繁,土壤有机物质的消耗快,不利于团粒的保持。

(3)合理的耕作、水分管理及施用石灰或石膏:在适耕含水量时进行耕作,避免烂耕烂耙破坏土壤结构。水田地区,采用水旱轮作,减少土壤的淹水时间,能明显改善水稻土结构状况,促进作物增产。另外,酸性土施用石灰,碱土施用石膏,均有改良土壤结构性的效果。

(4)土壤结构改良剂的应用:土壤结构改良剂是改善和稳定土壤结构的制剂。按其原料的来源,可分为人工合成高分子聚合物、自然有机制剂和无机制剂三类。

(5)盐碱土电流改良:电流改良盐碱土和促进盐渍性低洼地排水有明显效果。

6、如何调节土壤水分状况?(A)合理灌排,调控土壤水分

(1)地面灌溉:畦灌、沟灌、淹灌、漫灌

(2)地下灌溉:是利用埋设在农田地面以下的渗水管道过水,通过土壤毛细管作用,湿润作物根系活动层内土壤的一种灌水方法。

(3)喷灌:将具有一定压力的水喷射到空中,形成细小的水滴洒落到土地上的一种灌水方法。

(4)滴灌:是将具有一定压力的水经过滤后,通过管道和滴头均匀地滴入作物根部附近土壤的一种灌水方法。

任何一种方法和技术都有其优缺点及适用范围,必须因地制宜地选用。

(B)加强农田基本建设:主要包括改造地表条件、平整土地和改良土壤、培养地力两方面内容。

(C)精耕细作,加强农田管理:通过耕、耙、压、耱等措施,可创造一个松紧适度、润湿细碎、上虚下实、土肥混匀的耕层构造,妥善地解决通气透水和蓄水保墒的矛盾,协调土壤的水、气、热状况。(D)其他措施:(1)地面覆盖技术(2)采用阳畦、温室、风障等进行育苗(3)蒸发抑制剂等新技术的应用

7、试述土壤温度的年日变化?

(1)年变化:土壤温度随太阳高度角的改变温度也在改变,即随季节的变化而变化。土壤表层温度在短时间内的变化可能,心土的温度变化是相当平缓的。土壤温度的全年变化是在晚秋-冬天-早春,表土层温度低于心土层,故热流是由土壤深处向地表运动;而在晚春-夏天-早秋,则表土层温度高于心土层,故热流是由地表向土壤深处运动。同时土壤的深度越深,其温度变化幅度越小。

(2)日变化:表层土壤早上随着太阳辐射的加强,土壤温度开始上升,太阳辐射到下午2时左右达到最高温度,但由于土温的滞后现象,通常要在下午2时以后或更迟的时间才达到最高温度。在晚间,土表温度常比亚表层或心土层低,则热运动朝向地表方向。总之整个土体的热运动总有向土体温度一致的方向运动。

8、如何提高保护土壤资源的认识

首先从土壤污染本身的特点看,土壤污染具有渐进性、长期性、隐蔽性和复杂性的特点。其次从土壤污染的原因看,土壤污染与造成土壤退化的其它类型不同。再从土壤污染与其它环境要素污染的关系看,在地球自然系统中,大气、水体和土壤等自然地理要素的联系是一种自然过程的结果,是相互影响,互相制约的。

9、土壤污染的预防措施有哪些?(1)、执行国家有关污染物的排放标准;(2)、建立土壤污染监测、预测与评价系统;(3)、发展清洁生产。

10、污染土壤的治理措施有哪些?

A、重金属污染土壤的治理措施:①通过农田的水分调控,调节水田土壤Eh值来控制土壤重金属的毒性。②施用石灰、有机物质等改良剂。③客土、换土法。④生物修复。B、有机物(农药)污染土壤的防治措施:①增施有机肥料,提高土壤对农药的吸附量,减轻农药对土壤的污染。②调控土壤pH和Eh,加速农药的降解。

11、土壤沙化的主要防治途径有哪些?(1)营造防沙林带;(2)实施生态工程;(3)建立生态复合经营模式;(4)合理开发水资源;(5)控制农垦;(6)完善法制,严格控制破坏草地。

12、防治土壤流失应从哪些方面着手?

(1)树立保护土壤,保护生态环境的全民意识;(2)防治兼顾、标本兼治:对于土壤流失发展程度不同的地区要因地制宜,搞好土壤流失防治。①无明显流失区在利用中应加强保护。②轻度和中度流失区在保护中利用。③在土壤流失严重地区应先保护后利用。总之,防治土壤流失,应从生态工程、生物工程和水利工程三方面着手,开展综合治理。

13、如何防治土壤盐渍化?

(1)合理利用水资源①实施合理的灌溉制度②采用节水防盐的灌溉技术③减少输配水系统的渗漏损失④处理好蓄水与排水及引灌与井灌的关系(2)因地制宜地建立生态农业结构(3)精耕细作。

第二篇:《土壤学》试题库

一、名词解释

土壤、土壤肥力、自然肥力、人为肥力、潜在肥力、有效肥力、土壤生产力、土地生产力、土壤圈、土壤生态系统、原生矿物、次生矿物、粘土矿物、硅氧四面体、铝氧八面体、同晶替代、土壤有机质、土壤腐殖质、土壤矿质化过程、腐殖化系数 土壤腐殖化过程、土壤有机质的周转、、矿化率、腐殖化作用、激发效应、土壤基质、土壤密度、土壤比重、土壤容重、土壤孔隙度、土壤孔隙比、土壤粒级、当量孔径、土壤质地、土壤颗粒组成、土壤质地分类、土壤质地剖面、土壤结构性、土壤结构体、团粒结构、土壤孔性、毛管孔隙、非活性孔隙、通气孔隙、吸湿水、膜状水、毛管水、重力水、毛管上升水、毛管悬着水、最大吸湿量、最大分子持水量、田间持水量、凋萎含水量、毛管水上升高度、毛管水强烈上升高度、土壤水分有效性、重量含水量、容积含水量、土壤水贮量、相对含水量、土壤蓄水量、土水势、基质势、压力势、溶质势、重力势、土壤水吸力、土壤水分特征曲线、比水容量、土壤饱和流、土壤非饱和流、土壤导水率、土面蒸发、土壤水汽凝结、土壤入渗、土壤水的再分布、SPAC、土壤水分状况、土壤溶质运移、对流、溶质的分子扩散、溶质的机械弥散、水动力弥散、土壤空气状况、土壤呼吸、土壤呼吸系数、土壤氧扩散率、土壤热容量、土壤导热率、土壤热扩散率、土壤温度年变化、土壤温度日变化、土壤胶体、可变电荷、永久电荷、土壤电荷数量、土壤电荷密度、离子吸附、阳离子静电吸附、阳离子交换作用、阳离子交换量、盐基饱和度、互补离子效应、阴离子的静电吸附、阴离子的负吸附、阴离子的专性吸附、活性酸、潜性酸、水解性酸、交换性酸、石灰位、碱化度、土壤缓冲性能、土壤缓冲容量、土壤物理机械性、粘结性、粘着性、可塑性、粘着点、脱粘点、土壤塑性值、土壤塑性指数、土壤抗压性、土壤抗楔入性、土壤硬度、土壤坚实度、土壤耕性、土壤压板、土壤宜耕性、土壤宜耕期、土壤粘闭、土壤退化、土地退化、土壤沙化、土地沙漠化、土壤质量、全球土壤变化。

三、简答题

1、土壤在植物生长繁育中有哪些不可替代的特殊作用?

2、简述近代土壤科学的发展及其主要观点?

3、简述硅酸盐粘土矿物种类及一般特性?

4、简述我国土壤粘土矿物的分布规律?

5、简述褐腐酸和黄腐酸在性质上的异同点?

6、土壤腐殖质是如何形成的?

7、土壤有机质在土壤肥力和生态环境上的作用如何?

8、国际制和美国制土壤质地分类的要点如何?

9、比较砂粒、粉粒和粘粒组成和性质的区别?

10、肥沃土壤要求的良好土壤孔性指标如何?

11、简述土壤水分特征曲线在实际工作中的用途?

12、土面蒸发需要哪些条件?又包括哪三个过程?

13、简述土壤空气与近地表大气组成上的差异?

14、简述土壤温度的年变化与日变化规律?

15、简述阳离子交换作用的特征?

16、影响阳离子交换量的因素有哪些?

17、影响土壤阳离子交换作用的因素有哪些?

18、影响交换性阳离子有效度的因素有那几个方面?

19、简述影响土壤酸度的因素?

20、土壤粘结力的本性及影响粘结性因素如何?

21、我国土壤退化是如何分类的?

22、我国土壤退化的背景与基本态势如何?

23、土壤质量评价参数指标是如何选择的?

24、土壤质量评价指标包括哪些内容?

25、土地退化与土壤退化有何区别?

四、论述题

1、试述土壤腐殖质的性质?

2、试述土壤有机质在肥力和生态环境上作用及其条件途径?

3、试述不同质地土壤的肥力特点及其改良途径?

4、试述团粒结构形成的机制?

5、试述团粒结构在土壤肥力上作用及其改良途径?

6、试述华北农田土壤水分周年变化状况?

7、试述酸性土成因?

8、试述碱性土成因?

9、试述土壤酸碱性与土壤肥力和植物生长关系?

10、试述土壤退化的主要类型及其防治?

第三篇:土壤学

1.土壤: 发育于地球陆地表面的能生长绿色植物的疏松多孔结构表层。2.土壤肥力: 肥力是土壤的基本属性和质的特征,是土壤在营养条件和环境条件方面,供应和协调植物生长的能力 土壤在植物生长的全过程中,同时而又不断地供给植物以最大量的有效养分和水分的能力。3.土壤机械组成: 土壤中各级土粒所占总质量的百分数。

4.土壤腐殖质: 除未分解和半分解动物残体,植物残体及微生物体以外的有机质的总称。

5.土壤交换性钠百分率:(ESP)

碱化度:土壤胶体吸附的交换性钠离子占阳离子交换量的比例。

即:交换性钠 / 阳离子交换量 * 100% 6.土壤阳离子交换量(CEC): 每千克土壤所含的全部交换阳离子的总量。(影响因素:土壤胶体含量、土壤胶体类型、胶体sio2/R2O3的分子比率、溶液PH)7.土壤水分特征曲线(PF曲线): 水的能量指标与土壤水的容量指标的相关曲线(或者说:表述了土壤水势与土壤水分含量之间的关系)。

8.土壤有机质: 存在于土壤中所有有机物质,它包括土壤中各种动物残体,植物残体,微生物体及其分解和合成的各种有机物质

9.土壤胶体: 是土壤中最活跃细微的固体颗粒,直径大小一般在1到100nm范围。

10.土壤质地: 是评定土壤生产性能的一种重要参数,是土壤中直径大小不同的矿物颗粒的组合状况。

土壤有机质对提高土壤肥力的作用 1,提供植物生长需要的养分 2.促进植物生长发育 3.促进土壤微生物活动

4.改善土壤结构,增强土壤蓄水通气性 5.提高土壤的保肥性和对酸碱缓冲性 6.促进土壤养分的有效化 7.减轻重金属和农药的危害

土壤有机质矿质化的活动物转化过程 1机械转化过程 2化学转化过程

土壤有机质矿质化的微生物转化过程 1.水解过程 2.氨化过程 3.硝化过程

土壤有机质的腐殖质化过程;经过生物化学作用,重新合成新的,更为复杂而且比较稳定的特殊的高分子化合物。影响土壤有机质转化的因素 1.有机物的组成 2.土壤的通气状况

3.土壤的温度和水分状况 4.土壤质地

5.土壤的酸碱反应 土壤腐殖质的性质(1.)物理性质

非晶体结构,分子结构松散,受ph值得影响,具有很强的吸水能力,具有荧光效应。(2)化学性质

主要由c.h.o.n.s等元素构成,属于两性胶体,主要带负电荷,化学稳定性高,抗微生物分解能力强。(3)变异性

砂质土的肥力特点: 1.通透性好 2.保蓄性差 3.养分贫瘠 4.土温变幅大 5.耕性好

6.不会造成有害物质积累 7.发小苗不发老苗 黏质土的肥力特点 1.通透性差 2.保蓄性强 3.养分含量丰富 4.土温变幅小 5.耕性差

6.易造成有毒物质积累 7.发老苗不发小苗 土壤孔性的影响因素 1.土壤质地

2.土粒的排列方式 3.土壤结构

4.土壤有机质含量 5.外部因素 土壤结构体 1.块状结构 2.核状结构 3.片状结构

4.柱状和棱柱状结构 5.团粒结构

土壤结构的成型动力 1干湿交替作用 2冻融交替作用 3生物作用 4土壤耕作

土壤阳离子的吸附与交换作用 吸附在胶体表面并能够与溶液中其他阳离子互相交换的阳离子,称为交换性阳离子。这种互相交换的作用叫阳离子交换作用。

离子从溶液中被吸附到胶体上的过程称为离子吸附过程,离子从胶体上被交换到溶液中的过程叫解吸过程。土壤中阳离子交换作用特点

1.阳离子交换作用是一个可逆过程

2.阳离子交换反应是以离子价键为根据的等比例的交换 3.阳离子交换作用服从质量作用定律 影响阳离子交换量的因素 1土壤胶体的类型 2.土壤胶体物质含量

3.土壤胶体SIO2/R2O3的分子比率 4.溶液的PH 土壤空气与近地大气组成的主要差别 1.土壤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含量高于大气 2.土壤空气中氧气含量低于大气 3.土壤空气中的水汽含量高于大气 4.土壤空气中有时含有少量还原性气体 5.土壤空气成分随时间和空间变化 土壤空气对作物生长发育的影响 1.影响种子萌发

2.影响根系的生长发育和吸收功能 3.影响土壤微生物活性和养分状态 4.影响植物抗病性

5.影响植物生长的土壤环境状况 土壤中二氧化碳的来源

1.植物根系呼吸产生大量二氧化碳

2.好气微生物分解有机质时产生大量二氧化碳

3.土壤中的碳酸盐遇无机酸或有机酸的作用以及重碳酸盐受热分解均可产生二氧化碳

土壤水分类型 1.吸湿水

干燥土粒的吸附力所吸附的气态水而保持在土粒表面的水分,又叫紧束缚水

当空气湿度接近饱和时土壤吸湿水达到最大值,此时土壤含水量称为最大吸湿量或吸湿系数。2.膜状水

土壤所吸附的水汽分子达到最大吸湿量后,土粒仍具有剩余的分子引力,可继续吸收液态分子,形成一层比较薄的水膜,又称松束缚水。

膜状水数量达到最大时的土壤含水量叫做最大分子持水量。

当作物因缺水而呈现永久凋萎时的土壤含水量称为凋萎系数 3.毛管水

土壤含水量超过最大分子持水量后,不受土粒分子引力作用。

(1)毛管上升水 地下水位较浅时,地下水受毛管引力的作用而充满毛管孔隙中的水分。土壤中毛管上升水的最大值称为毛管持水量。

(2)毛管悬着水

地下水位较深时,当降水或灌溉后,借毛管力保持在土壤上层未能下渗的水分。当毛管悬着水达到最大量时的土壤含水量称为田间持水量。

在地下水位较低的土壤中,通过降雨或灌溉使土壤含水量达到田间持水量时,如果因作物吸收或地表蒸发,土壤含水量降到一定程度时,毛管悬着水的连续状态发生断裂,但细毛管中还存有水,此时土壤含水量称为毛管断裂水。4.重力水

土壤水分超过田间持水量时,多余水分不能被毛管所吸收,就会受重力的作用沿土壤孔隙向下渗漏,这部分受重力支配的水叫重力水。气候,地形,生物,母质,时间对土壤形成的影响 气候决定成土过程水热条件,水分和热量不仅直接参与母质的风化过程,物质的地质淋溶等地球化学过程,而更为重要的是在一定程度上控制着植物和微生物的生命活动,影响土壤有机质的积累和分解,决定营养物质的生物学小循环的速度和范围。

地形是影响土壤与环境之间进行物质,能量交换的重要场所,在成土过程中,地形不提供任何新的物质,其作用是,一方面使物质在地表重新再分配,另一方面是使土壤在接受光,热条件方面发生差异,以及降水及潜水在土体重新分配。生物因素是成土过程中最活跃,最主要的因素,包括植物,动物,微生物,绿色植物是土壤有机质的初始生产者,利用太阳辐射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成有机质,把太阳能转化成化学能,再以有机残体的形式聚集在母质和土壤中。土壤动物的作用表现在他们对土壤物质的机械混合,对土壤有机质的积累和分解以及将他们的代谢产物归还到土壤中去。土壤微生物在土壤中分解有机质,合成腐殖质,再分解腐殖质,构成了土壤生物小循环不可缺少的环节,并导致腐殖质的形成和土壤腐殖质层中营养物质的积累。

母质影响成土过程的速度,方向和性质,影响土壤的理化性质,影响土壤的矿物组成,影响土壤的发育及形态特征。

时间:土壤是永恒变化的,以上谈到的各节是通过时间因素作用于成土过程的,在其他因素不变的条件下,具有不同年龄或不同发生历史的土壤必然存在着性状上的差异。

第四篇:土壤学复习题

1土壤:能产生植物收获的地球陆地表面的疏松层次。2土壤容重:单位体积自然土体的干重。3土壤退化:土壤数量的减少和质量的降低。4土壤养分:主要由土壤供给的植物生长必须的营养元素。5SB:盐基饱和度是指交换性盐基离子占阳离子交换量的百分率。6同晶代替:层次硅酸盐矿物的中心离子被其他大小相近,电性相同的离子取代,而矿物晶格构造保持不变的现象。7富铝化作用:在湿热气候条件下,土壤中矿物发生强烈化学风化,铝。硅。铁和盐基物质发生分离,硅和盐基物质被大量淋失,铝和铁在土壤中发生相对富积。8土壤圈:覆盖于陆地和浅水域底部的土壤所构成的一种连续体或覆盖层。9粘化作用:土壤中粘粒的形成和积累过程。10:土壤肥力:在植物生长的全过程中,土壤供应和协调植物生长所需的水、肥、气、热的能力。11CEC:单位质量的土壤所含有的交换性阳离子的多少。12土壤质量:土壤在生态系统界面内维持生产,保障环境质量,促进动物与人类健康行为的能力。13土壤结构性:土壤中单粒、复粒的数量、大小、形状、性质及其排列和相应的孔隙状况等综合特性。14可变电荷:在介质的酸碱度影响下产生的,其电荷类型和电荷数量均决定于介质的酸碱度。15土壤呼吸强度:单位时间通过单位断面的CO2数量。16有机质腐殖化:有机质在土壤微生物作用下形成结构、成分更为复杂的腐殖质的过程。17田间持水量:毛管悬着水达最大时的土壤含水量。18土壤热容量:单位重量或单位体积的土壤温度升高1度或降低1度所吸收或放出的热量。19土壤污染:人类活动产生的污染物进入土壤并积累到一定程度,引起土壤质量恶化的现象。20有机质矿质化:复杂的有机质在土壤微生物的作用下进行彻底的分解,形成CO2和H2O的过程。

3腐殖化:指土壤中有机物质转化为腐殖质的过程

4土壤发生层:简称土层:土壤在其发育过程中形成的若干大体与地表平行的土层

5区域性土壤:潮土,草甸土、沼泽土

1成土母质:指陈铺于地球陆地表面的松散土状物质,或为就地风化形成的残积物,或为各类型的搬运沉积物。2剖面:指从土表向下至母质的垂直切面或纵断面。包括土壤形成过程中所产生的发生层次及母质层次,级ABC层

1土壤肥力因素有水肥气热

2人们常说的5大圈层系统分别为岩石圈土壤圈水圈生物圈大气圈

3土壤热量的来源主要有太阳辐射能、生物热、地热

4影响土壤可塑性的因素有有机质、土壤质地、交换性阳离子等

5目前我国土壤退化的类型主要有水土流失。土壤酸化、土壤盐碱化

6五大自然成土因素分别是母质、生物、地形、时间、气候

7交换性阳离子可以分为盐基离子和致酸离子其中AL为致酸离子NH4和CA为盐基离子

8土壤养分元素根据植物的需要量可以划分为大量养分元素和微量养分元素

简答题

1美国苏联的核心思想和分类系统:(1)美国:遵循发生学思想在定义诊断层和诊断特征时力求将有着共同发生特性的土壤归集到一起。分类标准必须定量化,以求在不同的分类者之间有共同的比较基础(2)有相同的水热状况特征及物质的地球化学迁移;具有相同的生态条件和植物类型;作为确定土壤发育过程的土壤发生层次的相同的土壤剖面类型;由水热状况及有效的植物营养元素浓度所决定的土壤自然肥力也大致相同。

2成土因素对土壤形成的影响:(1)气候因素:气候因素决定成土过程的水热条件。气候通过对母质和土壤水热状况的直接影响,强烈的制约以矿物质风化、淋溶为中心的地质大循环和以有机质合成、分解为中心的生物小循环(2)生物因素:包括植物、动物、微生物(3)生物是土壤发生发展中最活跃的成土因素,由于它的创新作用,才使得母质产生肥力而转变为土壤。在一定意义上讲,土壤的形成过程就是在一定的条件下,生物不断地改造母质而产生肥力的过程,没有生物的参与和作用,就没有成土过程。正是因为生物群体的作用,才能把太阳辐射能引进成土过程,才能把分散于岩石圈、水圈和大气圈的营养元素向岩石分化壳的表层聚积,形成以肥力为本质特征的土壤,并推动土壤的发展演化 棕钙土灰钙土成土条件和特性的异同点:

一、棕钙土:成土条件(1)气候:温带大陆性气候,为温带荒漠草原环境,气候特点呈强烈的大陆性,干旱而寒暑变化大(2)植被:棕钙土植被具有草原向荒漠过度的特征,自然植被为旱生或超旱生的荒漠草原和草原化荒漠两种类型(3)地形和母质:棕钙土大部分地处平坦的剥蚀地形如台地、高原、残丘以及山前洪积-冲积平原。成土母质多以基岩残积物、洪积-冲积物和风成沙为主,其共同特点是质地较粗,且含碳酸盐

二、灰钙土:(1)气候:主要属于温带大陆性干旱气候(2)植被:自然植被为多年生丛生禾草、旱生灌木及小灌木组成的荒漠草原(3)地形和母质:地形主要为高原状丘陵、山前阶地和山麓洪积-冲积平原。成土母质以黄土状物质为主(4)有机质在生态中的作用 ① 络合重金属离子,减轻重金属污染;②减轻农药残毒:腐殖酸可溶解、吸收农药,如DTT易溶于HA;③全球C平衡的重要C库

2为什么农业生产中播种、施肥、灌溉都要考虑土壤质地状况?(1)砂质土类:①水

粒间孔隙大,毛管作用弱,透水性强而保水性弱,水气易扩散,易干不易涝;②气

大孔隙多,通气性好,一般不会累积还原物质;③热

水少气多,温度容易上升,称为热性土,有利于旱春作物播种;④肥

养分含量少,保肥力弱,肥效快,肥劲猛,但不持久;⑤耕性

松散易耕。(2)粘质土类:①水

粒间孔隙小,毛管细而曲折,透水性差,易产生地表径流,保水抗旱力强,易涝不易旱;②气

小孔隙多,通气性差,容易累积还原性物质;③热

水多气少,热容量大,温度不易上升,称冷性土,对早春作物播种不利;④肥

养分含量较丰富且保肥力强,肥效缓慢,稳而持久,有利于禾谷类作物生长,籽粒饱满。早春低温时,由于肥效缓慢易造成作物苗期缺素;⑤耕性

耕性差,粘着难耕。(3)壤质土类

土壤性质兼具粘质土和砂质土的优点,而克服了它们的缺点。耕性好,易种广,对水分有回润能力,是较理想的质地类型。

3“以水调气,以水调肥,以水调热”是一项重要的农业生产管理措施,为什么?(1)以水调肥:一方面,通过土壤水分调节土壤

氧化还原电位,从而影响土壤中某些养分的存在形态和有效性;另一方面,通过土壤水分影响土壤微生物活动状况,从而影响土壤有机质的矿物化和腐殖化,进而影响土壤养分状况。(2)以水调热:土壤水分是影响土壤热容量的重要因素,通过灌排水分来协调土壤热容量,进而调节土壤温度。(3)以水调气:水气共同存在于土壤孔隙中,水多则气少,水少则气多。

4为什么说团粒结构在土壤肥力上具有重要作用?(1)小水库:团粒结构透水性好,可接纳大量降水和灌溉水,而团粒内部保水性强,天旱时还可防止水分蒸发。天旱表层蒸发失水后,土体收缩切断与下层毛管连通性,水分不会由大孔隙流向小孔隙而蒸发损失。(2)小肥料库:具有团粒结构的土壤,通常有机质含量丰富。团粒结构表面为好气作用,有利于有机质的矿质化,释放养分。团粒内部则有利于腐殖化,保存养分。(3)空气走廊:由于团粒之间的孔隙较大,利于空气流通。

1制备1mm和0.25mm的土壤样品时,为什么必须让所称取的土壤全部通过1mm和0.25mm孔径的筛子?⑴土壤中粗细粒不同的土粒矿物组成和化学组成不同⑵粗细不同的土粒在自然中并非以单粒的形式存在,而是相互团聚成大小不同的土团,只有反复研磨才能使>1mm和>0.25mm的土团分散开。使组成它们的土粒最后进入分析样品中,最后得到的土样才具有充分的代表性

2为什么说土壤是植物生长繁育和农业生产的基地?⑴土壤的营养库作用:土壤是陆地生物所需营养物质的重要来源

2、土壤在养分转化和循环中具有重要作用

3、土壤的雨水涵养作用:是一个巨大的水库

4、土壤对生物的支撑作用:土壤的种类繁多,数量巨大的生物群

5、土壤的稳定和缓冲环境变化中具有重要作用

3、为什么土壤的水解酸一般大于交换酸?

答:

1、交换酸水解酸时IM KCL浸提,用标准NAOH滴定,只测定出了活性酸和k交换的H和AL3

2、测定水解酸是,用CH3COO浸提,故测定出了羟基化表面解离的H,也测出了因NA交换出的氢离子和铝离子产生的交换酸度,还包括了土壤溶液中的活性酸。4影响土壤CEC的因素有哪些?答:

1、土壤质地

2、无机交替类型

3、土壤酸碱度

4、有机质含量

6、为什么磷肥的利用率一般比较低?答:(1)磷的特性:磷在土壤中主要以矿物态存在,有机态磷所占比例很小,切有机态磷中速效性的水溶态和可水解磷也很少1 酸性条件下,H2PO3易形成Fe—P和O—P而沉淀,从而是磷失去有效性:

2、酸性条件下,H2PO3易形成Ca—P而沉淀,从而是磷失去有效性:3中性条件下,磷主要以H2PO3,因而磷在中性条件下有效性最高。(2)磷肥特性:可溶性化学磷肥—主要是Ca(H2PO4)2,施入土壤后,很快转变为不溶性磷而失去有效性。

7、土壤空气与作物生长有何关系?答:

1、土壤空气能促进和抑制作物根系生长

2、如让空气能促进和抑制种子萌发

3、土壤空气能促进和抑制微生物活动,从而影响作物对养分的吸收

4、土壤空气能增强抗病性

8、为什么说生物在土壤形成过程中起主导作用?答:

1、生物在土壤结构形成和发育过程中期起重要作用;

2、生物在土壤养分积累、分解、转化过程中起重要作用

3、植被类型的演变会引起类型的演变

4、微生物在土壤养分的有效化过程中起重要作用

9、简述土壤空气与近地表大气的主要差异?

答、土壤空气与近地表大气的组成,其差别主要有以下几点:

1、土壤空气中的CO2含量高于大气

2、土壤空气中的O2含量低于大气

3、土壤空气中水汽含量一般高于大气

4、土壤空气中含有较多的还原性气体

10简述有机质在土壤肥力上的作用?⑴养分较完全⑵促进养分有效化⑶高土壤保肥性⑷提高土壤缓冲性⑸促进团粒结构的形成 11砂土和黏土肥力水平有何差异?⑴砂质土类:①水 粒间空隙大,毛管作用弱,透水性强而保水性弱,水气易扩散,易干不易涝②气 大空隙多,通气好,一般不会积累还原物质③热 水少气多,温度容易上升,利于早期作物播种④肥 养分含量少,保肥力弱,肥效快,肥劲猛,但不持久,易照成作物后期脱肥早衰⑤耕性 松散易耕⑵粘制土类:①水 粒间空隙小,毛管西而曲折,透水性差,易产生地表径流,保水抗旱力强,易涝不易旱②气 小孔隙多,通气性差,容易积累还原物质③热 水多气少,热容量大,温度不易上升,对早春物质播种不利④肥 养分含量较丰富且保肥力强,肥效缓慢,稳而持久,有利于禾谷类作物生长,杍实饱满。⑤耕性 耕性差,黏着难耕

12我国南北土壤酸碱性有何差异,原因?以我国北纬33度⑴南方湿热气候条件下,矿物化学风化强烈,由于降雨量大于蒸发量,大量盐基离子遭受淋失,从而使土壤逐渐酸化⑵北方由于降雨量小于蒸发量,因而土壤下部盐基离子随地下水上升,水分蒸发后便积聚于表土,土壤逐渐盐碱化

13农业生产中如何提高磷肥利用率?⑴集中施肥,与有机肥配合使用,施用于作物近根区⑵水旱轮作的磷肥作用,旱重水轻⑶酸性土壤施碱性磷肥,碱性土施酸性磷肥⑷氮磷配合,豆科作物以磷增氮

1试述我国土壤有机质含量变化规律极其原因,并谈谈在土壤肥力和生态环境上的作用?⑴我国土壤有机质分布状况大体为由北向南。土壤有机质含量逐渐降低⑵北方由于气候炎热,干燥,一年较多时间不利于土壤中微生物的活动,因而土壤有机质矿质化分解受到阻碍,有机制保留与土壤中,而南方相反,气候湿热,一年中大多时间有利于土壤中微生物活动,因而土壤中有机质大量被矿质化分解,保留土壤中的有机质较少⑶在土壤肥力上的作用:①养分较完全②促进养分有效化③提高土壤保肥性④提高土壤缓冲性⑤促进团里机构的形成

第五篇:《土壤学》复习题

《土壤学》复习题

一、填空

1.德国化学家李比希创立了(矿质营养)学说和归还学说,为植物营养和施肥奠定了理论基础。

2.土壤形成的五大自然因素是(母质)、(气候)、(生物)、(地形)和(时间)。

3.发育完全的自然土壤剖面至少有(淋溶层A)、(淀积层B)和(母质层C)三个层次。4.土壤圈处于(岩石圈)、(大气圈)、(生物圈)、(水圈)的中心部位,是它们相互间进行物质,能量交换和转换的枢纽。

5.土壤四大肥力因素是指(水分)、(养分)、(空气)和(热量)。

6.土壤肥力按成因可分为(自然肥力)、(人工肥力);按有效性可分为(有效肥力)、(潜在肥力)。7.写出两种次生矿物名称:(蒙脱石)、(高岭石)。8.写出三种原生矿物名称:(石英)、(长石)、(云母)。9.高岭石属于(1:1)型矿物。10.矿物按成因可分为(原生矿物)、(次生矿物)二大类。11.岩石按形成原因分为(岩浆岩)、(沉积岩)和(变质岩)三种类型。

12.按照二氧化硅的含量,岩浆岩可以分为(酸性岩)、(中性岩)、(基性岩)、(超基性岩)。

13.岩浆岩按成因和产状可分为(侵入岩)、(喷出岩)两类。14.岩石矿物的风化作用按作用的因素和性质可分为(物理风化)、(化学风化)、(生物风化)三类。

15.化学风化作用包括四种作用,它们是(溶解)、(水化)、(水解)、(氧化)。

16.卡庆斯基把土粒分为物理性砂粒和物理性粘粒的简明二级分类制,其分界点是(0.01)毫米。17.土壤粒级按国际制可分为(石砾)、(砂粒)、(粉粒)、(粘粒)四级。

18.土壤质地按国际制分为(砂土)、(壤土)、(粘壤土)、(粘土)四类。

19.土壤腐殖质可分为(胡敏酸)和(富啡酸)两大组分。20.土壤有机质转化可分为(矿质化)和(腐殖化)两个过程。

21.腐殖质与钙结合成凝胶状态具有良好的(胶结作用),但具有(不可逆性)。

22.富啡酸的酸度比胡敏酸(大)。

23.土壤腐殖质是两性胶体,带(负)电,也带(正)电,但以(负)电为主。

24.比起表层土壤,底层土壤容重(大)。25.比起底层土壤,表层土壤容重(小)。

-326.土壤密度的近似值是(2.65 g·cm)。

27.非活性孔隙的当量孔径一般为(小于0.002mm)。28.土壤孔隙按当量孔径可分为(非活性孔隙)、(毛管孔隙)、(通气孔隙)三大类。

29.一般来说,砂土、粘土、壤土总孔度从大到小排列顺序为(粘土)、(壤土)、(砂土)。

30.粘质土的总孔隙度比砂质土(大),容重比砂质土(小)。31.土壤中土粒因不同原因而相互团聚成大小、形状和性质不同的土团、土块或土片,叫(土壤结构体)。32.形成团粒结构的胶结物质有(粘粒)、(无机胶体)、(有机胶体)。

33.耕作对土壤的三个主要要求是(耕作阻力尽可能小)、(耕作质量好)、(适耕期尽可能长)。34.土壤水按形态可分为(吸湿水)、(膜状水)、(毛管水)、(重力水)四种类型。

35.土壤水分饱和时,基质势为(0)。36.土壤水分势能值(基质势)、(溶质势)、(压力势)、(重力势)包括四个分势。

37.土壤水分主要来自(大气降水)、(灌溉水)、(地下水)、(汽态水的凝结)四个方面。

38.土壤水汽从温度(高)处移向温度(低)处。

39.土壤水总是从土水势(高)处向土水势(低)处运动。40.1907年,美国(白金汉)最先运用“能量”的观点来研究土壤水分。

41.土壤汽态水的运动形式主要有(凝结)和(扩散)两种。42.土壤空气的更新方式主要有(整体交换)、(扩散)两大类。

43.土壤空气和大气的交换过程有(整体交换)和(扩散)。44.土壤空气有(吸附态)、(溶解态)、(游离态)3种形态。45.土壤湿度愈大,土壤(热容量)也愈大。46.土壤热能主要来自(太阳辐射能)、(生物热量)、(地心热的传导)、(化学反应放热)四个方面。47.土壤热容量分为(重量热容量)、(容积热容量)两种表示方法。

48.土壤空气的热容量比矿质土壤颗粒的热容量要(小)。49.从温度较高的土层向温度较低的土层传导热量的性能称为土壤的(导热性)。

50.土壤导热率随含水量增加而(增加),并随容重增大而(增大)。

51.土壤温度日变化最高温度出现在(午后1-2点);土壤温度所变化最低温度出现在(日出前5-6点)。

52.按粘土矿物结晶单位排列次序和比例划分,蒙脱石属于(2:1)型矿物,高岭石属于(1:1)型矿物。53.土壤胶体可划分(有机胶体)、(无机胶体)、(有机无机复合体)等三种类型,但在土壤中常以(有机无机复合体)形态存在。

54.土壤无机胶体的基本结晶单位有(硅氧片)、(铝氧片)两种。

55.当土壤悬液pH值高于等电点时,胶体带(负电)电,吸附(阳离子)离子。

56.解离出H带负电的胶体,称(酸)胶基,解离出为OH-

而带正电的胶体叫(碱)胶基。

57.铝氧八面体由(1)个铝原子和(6)个氧原子组成。58.土壤层状铝硅酸岩矿物的基本结晶单位有(硅氧片)和(铝氧片)两大类。

59.土壤胶体的双电层构造是指(决定电位离子层)、(补偿离子层)两大层。

60.土壤胶体电荷来源有(同晶代换作用)、(晶格破碎边缘的断键)、(胶体表面分子的解离或吸收离子而带电荷)三个方面。

61.由晶格内(同晶代换作用)作用产生的电荷称为永久电荷。

62.由同晶代换引起的电荷叫(永久)电荷。

63.粘土矿物蒙脱石、高岭石、水云母的同晶代换作用强弱从大到小排列顺序为(水云母)、(蒙脱石)、(高岭石)。64.pH 8.0 的土壤盐基饱和度为(100%)。65.pH11.0的土壤盐基不饱和度为(0%)。66.盐碱土的盐基饱和度为(100%)。67.盖德·罗依茨将土壤吸收性能分为(机械吸收)、(物理化学吸收)、(化学吸收)、(物理吸收)、(生物吸收)五类。68.土壤吸收养分的方式有(机械吸收)、(物理化学吸收)、(化学吸收)、(物理吸收)、(生物吸收)五类。

69.土壤中交换性盐基离子占全部交换性阳离子的百分比叫(盐基饱和度)。

70.阳离子交换作用中交换的阳离子主要指(扩散)层的阳离子。

71.两种主要的致酸离子是(H+)、(Al3+)。72.按作物需求量土壤元素可分为(大量元素)、(微量元素)、(有益元素)。

73.被氧化铁胶膜包被的磷酸盐,称为(闭蓄态磷)。74.玉米“白化苗”是由于缺乏(锌)。

75.植物适宜生长的土壤溶液总浓度是(200-1000mg/kg)。76.土壤(活性)酸度是酸性的强度指标,而(潜在)酸度是容量指标。

77.土壤氮素的主要存在形态包括(有机态)、(无机态)。78.土壤活性酸度是土壤酸性的(强度)指标,而土壤潜在酸度是土壤酸性的(容量)指标。

79.由土壤溶液中游离的氢离子所引起的酸度叫(土壤活性酸度),由土壤胶体所吸收的氢离子或铝离子所引起的酸度叫(土壤潜在酸度)。

80.土壤酸性按H+存在方式分为(活性酸)、(潜在酸)两大类。

81.土壤养分按植物吸取难易分为(速效性养分)、(迟效性养分)两大类。

82.土壤养分主要指由(土壤)所提供的植物生活所必需的营养元素。

83.土壤中无机养分常见的形态有(水溶态)、(交换态)、(缓效态)、(矿物态)。

84.我国土壤酸碱性从南向北的变化规律是(pH逐渐增大)。85.旱田植物适宜生长的土壤Eh为(200-750mV)。86.集中施肥体现了土壤(离子饱和度)效应。87.自然土壤形成实质是(地质大循环)、(生物小循环)矛盾统一发展的结果

88.草甸化过程是土壤表层的草甸腐殖质聚积过程和受地下水直接影响的下部土层(潴育化过程)的重叠过程。

89.土壤分布的水平地带性分为(经度地带性)和(纬度地带性)。

90.自然土壤的分布规律有(水平地带性分布)、(垂直地带性分布)、(区域地带性分布)。

91.《中国土壤分类系统》中,从上到下共设(土纲)、(亚纲)、(土类)、(亚类)、(土属)、(土种)、(亚种)等分类单元。92.《中国土壤系统分类》中,从上到下共设(土纲)、(亚纲)、(土类)、(亚类)、(土族)、(土系)等分类单元。93.黑土形成过程包括(腐殖质积累)、(淋溶)两大过程。

94.黑钙土按成土特点主要分为(普通黑钙土)、(淋溶黑钙土)、(草甸黑钙土)、(石灰性黑钙土)四个亚类。

95.暗棕壤的成土过程可分为主要包括(弱酸性腐殖质化过程)、(弱淋溶粘化过程)。96.白浆土形成过程包括(潴育淋溶)、(粘粒机械淋溶)、(草甸过程)三个方面。

二、名词解释

1.土壤肥力:土壤能适时地供给并协调植物生长所需的水、肥、气、热、固着条件和无毒害物质的能力。2.土壤剖面:在野外观察和研究土壤时,从地面垂直向下直到母质挖一断面。矿物、原生矿物、次生矿物

3.矿物:指存在地壳中有一定物理性质、化学成分和内部构造的天然化合物。

4.原生矿物:由熔融的岩浆直接冷凝和结晶形成的矿物。5.次生矿物:指原生矿物经风化变质作用后,改变了其形态性质和成分而形成的新矿物。6.岩石、岩浆岩、沉积岩、变质岩

7.岩石:是由一种或多种矿物组成的天然集合体。

8.岩浆岩:地球内部呈熔融状的岩浆上侵地壳或喷出地表冷却和凝固所形成的岩石叫岩浆岩。

9.沉积岩:各种岩石的风化物,通过各种搬运作用,在适宜的环境下沉积,经过固结而成的岩石。

10.变质岩:地壳中岩浆岩、沉积岩和原有的变质岩在高温高压及化学活动性流体的作用下,发生变质作用形成的岩石。

11.风化作用、物理风化、化学风化、生物风化

12.风化作用:岩石在受到各种外力作用后逐渐破碎成松散物质的过程。

13.物理风化:是岩石在外力影响下,机械地裂成碎屑,只改变大小和外形,而不改变化学成分的过程。

14.化学风化:岩石在水、氧、二氧化碳等风化因素的参与

下,所发生的一系列化学分解过程。

15.生物风化作用:生物及其生命活动对岩石、矿物产生的破坏作用,称生物风化作用。

16.土壤母质:与土壤形成有关的岩石风化物或各种类型的地质沉积物。

17.土壤粒级:土壤矿质颗粒的大小不均,按照颗粒直径大

小划分若干等级叫粒级。18.土壤机械组成、土壤质地

19.土壤机械组成:指土壤中各粒级所占的重量百分比组

合。

20.土壤质地:根据机械组成划分的土壤类型

a)土壤有机质:泛指以各种形态和状态存在于土壤中的各种含碳有机化合物。b)土壤腐殖质:是有机质经过微生物分解和再合成的一种褐色或暗褐色大分子胶体物质。

c)土壤孔隙:土壤固相的土粒或土团之间的空隙,称

为土壤孔隙。

d)土壤密度:单位体积的固体土粒(不包括粒间孔隙的体积)的质量称土壤密度。

e)土壤容重:自然状态下单位体积土壤的烘干土重。f)土壤孔隙度:单位体积内土壤孔隙所占的百分数,称土壤孔隙度。

g)土壤结构性、土壤结构体

h)土壤结构性:指土壤中单粒和复粒的类型、数量、品质及其排列状况等的综合特性。i)土壤结构体:土壤中土粒因不同原因而相互团聚成大小、形状和性质不同的土团、土块或土片。

21.土壤团粒结构:土粒胶结0.25~10mm的圆球形疏松多

孔的小土团。直径小于0.25mm的称微团粒。22.吸湿水、膜状水

a)吸湿水:由干燥土粒吸附力从空气中吸附汽态水分

子保持在土粒表面的水分称为吸湿水。

b)膜状水:土粒与液态水相接触的情况下,被吸附在吸湿水之外的水分。

23.最大分子持水量:膜状水达到最大量时的土壤含水量 24.吸湿系数:在饱和水汽中,干燥土粒吸附的水分子达到

最大量时的土壤含水量。

25.凋萎系数:当作物呈现永久萎蔫时的土壤含水量称为凋

萎含水量(枯萎系数)。

26.田间持水量:由于灌溉或降水使田间毛管悬着水达到最

大量时的土壤含水。

27.土水势:土壤水在各种力的作用下,与同样条件的纯自

由水相比,其自由能必然不同,主要是降低,这个自由的差用势能来表示,称为土水势。

28.土壤水吸力:土壤水承受一定吸力情况下所处的能态叫

土壤水吸力,简称吸力、张力或负压力。29.土壤热容量:单位重量或单位体积土壤,当温度增减1℃

所需吸收或放出的热量。

30.导热率:指单位厚度土层两端温差1℃时,每秒钟通过

单位面积的热量。

31.土壤胶体:土壤学中,粒径在1~100nm的颗粒都称为

胶体;而粒径大于100nm的粘粒,在长、宽、高三个方向上,往往至少有一个方向也在胶体粒子的大小范围内,并具有胶体的性质,故也可视为土壤胶体。

32.同晶代换作用:粘土矿物结晶形成时,晶格中的中心阳

离子被另一种大小相似的阳离子代替,其结果改变了晶架的化学组成,而晶体构造不受破坏,这种现象称同晶代换作用。

33.土壤吸收性能:指土壤吸收各种固态、液态和气态物质

或使它们在胶体表面浓度增加的性质。

34.阳离子交换吸收:指土壤胶体表面所吸附的阳离子与土

壤溶液中的阳离子(主要是扩散层中的阳离子)相互交35.36.37.38.39.40.41.换的作用。CEC(阳离子交换量):在一定的pH值条件下(一般pH为7),单位重量的土壤所保持的交换性阳离子总量。盐基饱和度:它是交换性盐基离子总量占阳离子交换量的百分数。

致酸离子、盐基离子

++a)致酸离子:H和Al3,它们通过离子交换作用进

+入土壤溶液后,可直接或间接提高土壤溶液中H离子浓度,使pH下降,土壤变酸,故称致酸离子。b)盐基离子:可使土壤向碱性一侧移动,主要包括Ca2+、Mg2+、NH4+、K+、Na+等离子。土壤养分、速效养分、迟效养分 a)土壤养分:由土壤所提供的植物生活所必需的营养元素。b)速效养分:不经过转化就可被植物直接吸收利用的土壤养分。

c)迟效养分:植物不能直接吸收,必须经过分解转化为速效养分,才能被植物吸收利用的养分。活性酸、潜在酸

+a)土壤活性酸:土壤溶液中活性的H直接表现出来的酸性。

b)潜在酸:土壤胶体上吸附的H+和Al3+离子,平常不表现酸性,只有通过交换作用进入溶液中进,产生H+,才表现出酸性,即被称为潜在酸。

缓冲作用:当向土壤中加入少量酸或碱物质时,土壤阻止pH值变化的能力,称为土壤的缓冲作用。

离子饱和度:某种离子在土壤胶体表面被吸附的数量占阳离子交换量的百分数。

三、简答题

1.土壤在农业生产和自然环境中有那些重要作用?土壤是植物生长繁育和生物生产的基地,是农业的基本生产资料。土壤耕作是农业生产中的重要环节。土壤是农业生产中各项技术措施的基础。土壤是农业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2.简述“矿质营养学说”和“归还学说”。

矿质营养学说:土壤中矿物质是一切绿色植物唯一的养料,厩肥及其它有机肥料对于植物生长所起的作用,并不是其中所含的有机质,而是由于这些有机质在分解时形成的矿物质。归还学说 :由于不断地栽培作物,土壤中矿物质必然引起损耗,如果不把作物由土壤中摄取的那些矿物质归还给土壤,那么到最后土壤会变得十分贫瘠,甚至寸草不生。要想完全避免土壤的这种损耗是不可能的,但是恢复土壤中所损耗的物质是可能的,办法就是施用矿质肥料,使土壤的损耗和营养物质的归还之间保持着一定的平衡。3.土壤具有哪些特征?

土壤是在母质、气候、地形、生物和时间五种因素下形成的。土壤以不完全连续的状态覆盖于陆地表面,处在大气圈、水圈、生物圈和岩石圈相互交接的地带。土壤具有一定的层次构造。土壤是由固体、液体和气体三相物质组成的疏松多孔体。土壤具有巨大的表面积。土壤是一个生态系统。土壤中进行着物质和能量的转移和转化过程。

4.论述土壤在农业生产和自然环境中的作用。

概念:土壤:是具有肥力特性因而能生产植物收获物的地球陆地疏松表层。

土壤在自然环境中的重要性:(要点)

① 土壤是植物生长繁育和生物生产的基地,是农业的基本生产资料。

营养库的作用;b.养分转化和循环作用;c.雨水涵养作用;d.起机械支撑作用;e.稳定和缓冲环境变化的作用。② 土壤耕作是农业生产中的重要环节 ③ 土壤是农业生产中各项技术措施的基础 ④ 土壤是农业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

5.岩石矿物的风化作用可分为几大类型及其各自的影响因素?风化作用分为物理风化、化学风化和生物风化三类。物理风化影响因素有温度、冰冻、风和流水。化学风化作用包括溶解作用、水化作用、水解作用和氧化作用四种形式。6.岩石有哪些类型?岩浆岩按SiO2含量和成因、产状分为哪几种类型?岩石按形成原因分为岩浆岩、沉积岩和变质岩三种类型。岩浆岩按照二氧化硅的含量可以分为酸性岩、中性岩、基性岩、超基性岩。岩浆岩按成因和产状可分为侵入岩、喷出岩两类。

8.一般粘土的养分含量比砂土丰富,为什么?粘土含有的次生矿物和有机质较砂土高,因此本身养分多。粘土对养分的吸附作用比砂土强。

13.为什么说砂土保水抗旱能力弱,而粘土保水抗旱能力强?砂质土砂粒含量高,粘粒含量低,粘质土粘粒含量高,砂粒含量低。

砂质土大孔隙(通气孔隙)多,细孔隙(毛管孔隙和非活性孔隙)少。粘质土大孔隙(通气孔隙)少,细孔隙(毛管孔隙和非活性孔隙)多。砂粒持水能力弱,大孔隙持水能力弱,所以砂质土保水弱,抗旱能力弱。粘质土则反之。

9.简述土壤有机质的来源及存在状态?其组成中包括哪些部分?来源:动植物、微生物的残体和有机肥料。存在状态:机械混合状态、生命体、溶液态、有机-无机复合体态。包括普通有机化合物和特殊有机化合物-腐殖质。

10.土壤腐殖质形成过程一般可分哪两个阶段?可分矿质化、腐殖化两个阶段。

11.论述土壤有机质在土壤肥力上的作用及调节措施。概念:有机质泛指以各种形态和状态存在于土壤的各种含碳化合物。

土壤肥力:是在太阳辐射能的影响下,能及时调节和适应各种外界条件而不断地供给作物生长所需的水分、养分、空气和热能的能力。有机质在土壤肥力上的作用:是植物和微生物营养物质的主要来源腐殖酸对植物有多方面的生理活性能增加土壤的保水保肥性能能提高土壤缓冲能力能促进团粒结构的形成,改善土壤物理性质能加深土壤颜色,提高土壤温度能减轻或消除土壤中农药的残毒和重金属污染调节措施:种植绿肥增施有机肥料秸杆还田

12.比较HA和FA的异同点。二者共同点:

组成元素: 都是由C、H、O、N、S等主要元素及少量的灰分元素如Ca、Mg、Fe、Si等组成。

结构:以芳香族核为中心,带有多种功能团。

性质:两性亲水有机胶体。都溶于碱。

二者不同点: 元素:C、N含量和C/H比值为HA>FA,但O和S的含量HAFA。缩合程度:HA>FA。功能团及数量: 羧基和酚羟基的含量:HAFA

酸性:HAFA。

13.以蛋白质为例说明有机质的矿质化过程。

概念:有机质矿化过程指复杂的有机物质,在微生物的作用下,分解为简单的化合物,同时释放出矿质养料的过程。① 水解过程:蛋白质在微生物分泌的蛋白水解酶的作用下,逐步分解成各种氨基酸:蛋白质→水解蛋白质→消化蛋白质→多氨酸(多肽)→氨基酸。这类物质一般不能为作物直接吸收利用,只为进一步转化提供原料。

② 氨化过程:氨基酸在微生物分泌的酶的作用下,进一步分解成氨。氨化过程只要温度、湿度适宜,不论在好气或嫌气条件下均能进行。氨化过程可以通过水解、氧化、脱羧基、还原几个途径进行。

③ 硝化过程:在通气良好的条件下,铵态氮通过亚硝化细菌和硝化细菌的相继作用进一步转化为亚硝态氮和硝态氮,也是植物可利用的氮素养分。若在通气不良条件下,硝态氮经反硝化细菌的作用,进行还原过程,造成土壤中氮的损失。14.土壤孔隙按当量孔径可分为几类以及每类的具体指标? 土壤孔隙按当量孔径可分为三级:非活性孔隙、毛管孔隙和通气孔隙。非活性孔隙:土壤水吸力大于1500mb,当量孔径约为0.002mm以下; 毛管孔隙:土壤水吸力1500mb~150mb,当量孔径为 0.002mm~0.02mm; 通气孔隙:土壤水吸力小于150mb,当量孔径大于0.02mm。

15.简述土壤孔隙状况的评价标准。对旱地土壤而言,一般以耕层总孔度50-56%,通气孔度在8-10%以上,如能达到15-20%则更好;在整个土体内的孔隙垂直分布为“上虚下实”,耕层毛管孔度与通气孔度之比为2:1至4:1比较好。16.土壤结构体有哪些?并区分优良和不良结构体。

土壤结构体有:块状和核状结构体、柱状和棱柱状结构体、片状结构体、团粒结构体。除团粒结构体是优良结构体外,其他都是不良结构体。论述团粒结构的形成机制及与土壤肥力的关系。

17.土壤团粒结构的形成机制。概念:团粒结构指土粒胶结0.25~10mm的圆球形疏松多孔的小土团。直径小于0.25mm的称微团粒。

12.团粒结构的形成机制(要点)团粒结构的形成可以通过两个途径实现。一是多级团聚,即土壤单粒经过各种作用形成复粒(或称微团粒),复粒间又经各种作用形成团聚体。二是大块状的土体经过各种力作用而崩解成团聚体。在田间,这两个途径往往同时进行,互相促进,难于截然分开。① 多级团聚:包括凝聚和胶结两个过程。a.凝聚作用;b.胶结作用。② 土块崩解:a.干湿交替;b.冻融交替;c.生物作用;d.耕作。18.论述土壤团粒结构与土壤肥力的关系。(要点)团粒结构具有适当比例的毛管孔隙与非毛管孔隙,即有利于水分和空气共存,又有利于水分和养分的供应与保持。团粒结构具有较强的蓄水抗旱作用。团粒结构与土壤空气及土壤养分的关系,具有团粒结构的土壤,团粒间进行矿质化,而团粒内部进行腐殖化,每个团粒即象一个供应站,又象一个贮藏库,同时起着保存、调节和供应水分、养分的作用。有利于土壤温度的稳定 有利于耕作

19.土壤水按形态可分为哪几种类型,各自有什么性质?土壤水按形态可分为吸湿水、膜状水、毛管水、重力水。

毛管水的性质:它是土壤中既能被土壤保持又能被作物全部利用的有效水分。它有溶解养分的能力。能在毛管力作用下,向上下左右方向移动,且速度快。具有输送养分到作物根部的作用

膜状水的性质:膜状水的性质基本上同一般液态水相似,只是:

粘滞性较高,密度1.25g•cm-3。溶解力较小。移动速度很慢,一般在0.2~0.4 mm•h-1。

20.什么是土壤水分势能值,它包括哪些分势?(基质势、溶质势、压力势、重力势)

21.土壤水的来源有哪些?保持土壤水分的基本力有哪些?土壤中的水主要来自大气的降水、灌溉水、地下水和汽态水的凝结。

保持土壤水分的基本力有土粒和水界面上的吸附力、水和空气界面上的毛管力和重力。

22.土壤汽态水的运动规律怎样?主要有两种形式:凝结

蒸发:从灌水后地表水完全渗入土中开始,土壤水蒸发量明显有三个阶段。① 大气蒸发力控制阶段(蒸发率不变)② 土壤导水率控制阶段③ 扩散阶段

39.土壤空气与大气有什么区别?土壤空气中的CO2 含量高于大气,但O2 含量低大气。土壤空气中水汽含量较大气高,经常达到饱和状态。土壤积水或通气不良时还可产生还原性气体。土壤空气成分随时间和空间发生变化。土壤空气有吸附态、溶解态、自由态,而大气只有自由态。

23.简述土壤空气发生浊化的原因。土壤空气怎样更新?土壤空气发生浊化的原因: 生物呼吸:根系呼吸放出CO2;微生物呼吸也放出CO2;有机质分解产生还原性气体 化学作用

土壤中碳酸盐遇酸产生CO2。

土壤空气更新方式有气体的

整体交换和气体的扩散。土壤热能来源有哪些?(太阳辐射能、生物热量、地心热的传导、化学反应放热)

24.土壤水、气、热相互关系怎样?水、气、热同等重要 水、气、热三者在土壤中是相互影响、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其中水、气同处于土壤孔隙中,互为消长。水、气比例的变化影响着土壤温度的变化,反过来土壤温度的变化又影响水气的存在和运动。26.什么是土壤胶体,它包括哪些物质?土壤胶体:土壤学中,粒径在1~100nm的颗粒都称为胶体;而粒径大于100nm的粘粒,在长、宽、高三个方向上,往往至少有一个方向也在胶体粒子的大小范围内,并具有胶体的性质,故也可视为土壤胶体。

土壤中胶体按其化学组成可分为无机胶体(矿质胶体)、有机胶体及有机无机复合胶体三大类。此外,土壤中的某些微生物按其大小也可算胶体。

27.硅氧四面体形成原因是什么?Si带正电荷,O带负电荷,能相互吸引。四个氧原子堆积成四面体时,其间所形成的空隙与硅原子大小相近,所以硅能

28.层状铝硅酸盐矿物分几种类型,各举1-2例。层状铝硅酸盐矿物主要分2种类型,1:1型矿物和2:1型矿物

1:1型矿物代表矿物有高岭石等

2:1型矿物代表矿物有蒙脱石、伊利石等

30.阳离子代换吸收有什么特点?可逆性

离子与离子交换以等当量关系进行

服从质量作用定律

31.影响阳离子交换力因素有哪些?⑴ 离子电价数⑵ 同价离子,与离子半径和水化程度有关⑶ 离子浓度

32.影响CEC因素有哪些?胶体数量

胶体类型

SiO2/R2O3分子比率 pH值

33.按植物需求量土壤元素可分哪几类?(大量元素、微量元素、有益元素)

35.土壤为什么具有缓冲作用?土壤溶液中存在着弱酸─弱酸盐缓冲体系。

阳离子交换作用。

两性胶体的缓冲作用。

pH<5的酸性土壤中,Al3+对碱起缓冲作用。

36.什么是土壤形成因素学说,并说明其要点。十九世纪末道库恰耶夫指出土壤是母质在气候、生物、地形和时间的综合作用下,逐渐发育形成的。他把母质、气候、生物、地形和时间称为五大自然成土因素。

各因素同等重要,不可代替。

某个成土因素的变化影响其它因素的演变。

成土因素有地理分布规律。

成土因素在不同时期、不同区域起主导作用因素也不同。

37.自然土壤地理分布规律有哪些?自然土壤地理分布规律:水平地带性分布、垂直地带性分布、区域性分布

吉林省主要有哪些地带性土壤和非地带性土壤?

地带性土壤有:黑土、黑钙土、白浆土、暗棕壤。

非地带性土壤有:草甸土、沼泽土、盐碱土、水稻土。

38.暗棕壤、白浆土各有什么优缺点?暗棕壤的优缺点: 优点:阳坡地多,土温好,土层厚,保水保肥好。

缺点:坡地多,水土流失严重,腐殖质下降,土质粘,耕作质量差。白浆土的优缺点:优点:低平,土层厚,利于机械灌排。

缺点:黑土层薄,E层缺养分,B层透水通气性差,吃水浅,易干旱易涝,属于低产田

25.某地耕层含水量为200(g·kg-1),土壤容重为1.2g·cm-3,土壤总孔度为54.72%,求土壤固、液、气三相比。土壤容积含水量%=200×1/1000×100%×1.2=24%; 土壤空气容积% =54.72-24=30.72%; 土粒容积%=100-54.72=45.28%;

三相比为固:液:气=45.28:24:30.72=1:0.53:0.68。2. 某一土壤耕层(0.2m),容重为1.15g/cm3,试计算每亩(667m2)土壤重量?若土壤含水量为8%,要求灌水后达到28%,则每亩灌多少立方米? 解:每亩土壤重=面积×深度×容重=667×0.2×1.15≈150吨(30万斤)

30万(斤)×(28%-8%)=6万(斤)≈30立方米

土壤学试题库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