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精品范文库 > 12号文库
现代企业理论论文
编辑:诗酒琴音 识别码:21-795257 12号文库 发布时间: 2023-11-13 18:36:28 来源:网络

第一篇:现代企业理论论文

现代企业理论论文

——博弈论与生活

扬州大学商学院 工商0802班 082401137 姚敏敏

这学期学习了《现代企业理论》这门课,庞大、丰富、复杂而又系统的知识群让人目不暇接,可持续发展、学习型组织、古典组织理论、现代组织理论、委托代理理论等等,那些原本陌生而又遥远的特定名词在课堂之上进入了我的视眼,一下子让我的思绪都不由得缤纷了起来。而在那么多的东西之中,让我记忆最深刻莫过于博弈论了,它也是让我感受最深的东西了,不仅仅是因为它的哲理性,也是因为它在实际生活之中的应用性,比起其它许多让我感觉到遥远和枯燥的理论,它更加贴近于现实,也让我们能够在生活现象之中了解很多的东西。

博弈论属应用数学的一个分支,目前在生物学、经济学、国际关系等很多学科都有广泛的应用。博弈论考虑游戏中的个体的预测行为和实际行为,并研究它们的优化策略。近代之中,对于博弈论的探究,是从墨洛、波雷尔及冯·诺伊曼开始的,而后者更是宣告了博弈论的正式诞生,奠定了这一学科的基础和理论体系。

什么是博弈论?古语有云:世事如棋。生活中每个人如同棋手,其每一个行为如同在一张看不见的棋盘上布一个子,精明慎重的棋手们相互揣摩、相互牵制,人人争赢,下出诸多精彩纷呈、变化多端的棋局。博弈论是研究棋手们 “出棋” 着数中理性化、逻辑化的部分,并将其系统化为一门科学。换句话说,就是研究个体如何在错综复杂的相互影响中得出最合理的策略。事实上,博弈论正是衍生于古老的游戏或曰博弈如象棋、扑克等。

博弈论是一门高深的学科,但是对它进行学习、思考和探究却是在游戏之中度过的,这也是同时让我感觉到学习之中很赏心悦目的一件事。

例如其中一个让我印象深刻的游戏——斗鸡博弈:有两只公鸡狭路相逢,即将展开一场撕杀。每只公鸡有两个行动选择:一是退下来,一是进攻。如果一方退下来,而对方没有退下来,对方获得胜利,这只公鸡则很丢面子;如果对方也退下来,双方则打个平手;如果自己没退下来,而对方退下来,自己则胜利,对方则失败;如果两只公鸡都前进,那么则两败俱伤。因此,对每只公鸡来说,最好的结果是,对方退下来,而自己不退。这个博弈游戏之中,可以分析一下得到这样的情况:两者如果均选择“前进”,结果是两败俱伤;如果一方“前进”,另外一方“后退”,前进的公鸡则赢得了面子,而后退的公鸡输掉了面子,但没有两者均“前进”受到的损失大;两者均“后退”,两者均输掉了面子。

很多时候,我们的生活就是如“斗鸡博弈”一样,面临着各种退与进,甚至有时候是“进退两难”。面对那么多的抉择困难,有时候每一个抉择都会决定我们人生命运的时刻,不得不的,我们需要格外重视每一个选择,由此便也可以应用到了斗鸡博弈的思考方向方法,借此可以同类推理思考自己的下一步该怎么走。

再如另一个有名的博弈游戏——智猪博弈,它同样是运用纳什均衡的例子。游戏的内容是:假设猪圈里有一头大猪、一头小猪。猪圈的一头有猪食槽,另一头安装着控制猪食供应的按钮,按一下按钮会有10个单位的猪食进槽,但是谁按按钮就会首先付出2个单位的成本,若大猪先到槽边,大小猪吃到食物的收益比是9∶1;同时到槽边,收益比是7∶3;小猪先到槽边,收益比是6∶4。那么,在两头猪都有智慧的前提下,最终结果是小猪选择等待。

这个游富有逻辑性的游戏实际讲述的是大猪小猪的利益分配的问题,怎么样才能使得自己站在有利的位置。小猪选择等待,让大猪去按控制按钮,而自己选择“搭便车”的原因很简单:在大猪选择行动的前提下,小猪也行动的话,小猪可得到1个单位的纯收益,而小猪等待的话,则可以获得4个单位的纯收益,等待优于行动;在大猪选择等待的前提下,小猪如果行动的话,小猪的收入将不抵成本,纯收益为-1单位,如果大猪也选择等待的话,那么小猪的收益为零,成本也为零,总之,等待还是要优于行动。由此,等待是小猪的占优策略。

同样的,借这个游戏,我们也能将其思考方式运用到现实生活之中。正如“机会是自己争取的”一句话一样,“利益”也是自己争取创造的,如何获得较大的利益,便是我们应该从中吸取到的重要东西。一如作为“弱者”的小猪不是自己踩踏板,而是顺着“强者”大猪的“便车”,获得利益。我们当然也由此可以理解,等待不一定是徒劳的。在某些时候,如果能够注意等待,才是一种明智的选择。就说股票方面便是一个很好的例子了,都说“该出手时就出手”,但是,有时候将它紧紧握在手中才是最大利益的获得方式。在等待之中,我们能够获益良多,经得起等待、懂得运用“搭便车”原理的管理者才是真真正正高明的管理者!

酒吧博弈游戏也是我非常喜欢的一个例子。问题是这样的:假设一个小镇上有总共有100人,每个周末均要去酒吧活动或是待在家里。这个小镇上只有一间酒吧,能容纳60人。并不是说超过60人就禁止人内,而是因为设计接待人数为60人,只有60人时酒吧的服务最好,气氛最融洽,最能让人感到舒适。第一次,100人中的大多数去了这间酒吧,导致酒吧爆满,他们没有享受到应有的乐趣。多数人抱怨还不如不去;那些选择没去的人反而庆幸,幸亏没去。第二次,人们在去之前,根据上一次的经验认为,人多得受不了,决定还是不去了。结果呢?因为多数人决定不去,所以这次去的人很少,享受了酒吧一次高质量的服务,没去的人知道后又后悔了:这次应该去呀!问题是,小镇上的人应该如何做出去还是不去的选择呢?

这个问题当时让我考虑了很长的时间,确实,每一次的酒吧人数似乎都是随机的,谁也不知道酒吧下一次会不会人爆满,或者只有少数的几个人,因为每一个参与者面临的信息只是以前去酒吧的人数,因此只能根据以前的历史数据归纳出此次行动的策略,没有其他的信息可以参考,他们之间也没有信息交流,这样也导致我们对于每一次的酒吧人数无从下手,不知道自己去酒吧是不是白费的。

前天酒吧有五十个人,昨天去了八十人,今天又只有四十个人了,那么明天会有多少人呢?低于六十个吗?或者是高于六十个?这个问题很显然是没有解的,原因只有一个,未来不可能用一个特定的值来确定。未来是不确定的,变化多端的世界,谁也意料不到下一刻会怎么样,二十年前都不知道网络为何物,二十年后网络却覆盖了全球;二十年前只能看看黑白电视机,二十年后却能够在家享受电影院的感觉;二十年前我们也不知道有种病叫做非典,二十年后的我们依然能记起前几年如炮火一般猛烈轰炸中华大地、让举国都人人自危的变种肺炎。我们还能料想到下一个二十年我们的社会会变成什么样的?传说中的末日2012真的存在吗?我们学习的科学会不会在若干年后被推翻?谁也不知道,谁也不能断定未来会变成什么样。

这个酒吧博弈的问题虽然没有答案,但是却依然能够给我们极大的启示。“酒吧博弈”也极大的运用到了现实生活之中,它被极大的用到了股票买卖方面。每一位股民都在猜测其他股民的行为,并努力与大多数股民不同。如果多数股民处于“卖”股票的位置,而你处于“买”的位置,你买人的价格低,你就是赢家;而当你处于少数的“卖”股票的位置,多数人想“买”股票,那么你持有的股票就能以高价卖出,你将获利。但是一个股民采取什么样的策略,没有人能够真正的预测到,巴菲特尚会失误,更遑论其他普通股民了。即使我们拥有齐全的以往数据,也无法论断它之后的趋势,历史数据只能是历史而已,不能推断以后的事情。

博弈论的闻名,不仅仅是它具有的哲理性,让全部的人读过之后不禁点头赞同,也同样因为它的实用性,学习博弈论,就是在学习自我清醒认识自我辉煌创造的过程!最后,推荐电影:《蝴蝶效应》(美国)、《三个傻宝大闹宝莱坞》(印度)、《傻瓜》(韩国)

第二篇:现代企业理论试题

现代企业理论试题

姓名专业年级学号分数

第一部分(50分)

一、试比较分析新古典企业理论和动态企业理论。

二、试比较分析企业契约理论和企业家理论。

三、试述鲍莫、玛瑞斯和威廉姆森的管理者模型。

四、公司治理问题是如何产生的,公司内外部治理机制的基本内容是什么?

五、比较分析万隆的双汇和马云的阿里巴巴的治理模式。第二部分(50分)

现代企业理论前沿问题文献综述论文1篇。

第三篇:现代企业管理学论文

我的收获

我是一个对文学,历史,政治,实事都非常感兴趣的工科生,一直以来,同学们深恶痛绝的大学政治课系列,我一直学得颇为轻松,且均有收获,我觉得,《现代企业管理学》这门课比大二学的马克思主义有用多了,原因很简单,马克思主义基本上只能混迹于社会主义国家,企业管理却是全世界的大学生都要修行的!

上这门课的时候,我超级专心,因为老师确实讲得好,不仅语言幽默,严谨,而且信手拈来的一些小例子真的很贴近我们的生活!

学了这门课,我有几点收获,归纳一下主要有三点!

我重新学习了一下企业的分类。关于企业分类的知识,我高中时候掌握得很好,只是好久不接触,已然尽数忘却,我一直想回忆起来,却发现自己的脑中只是残存着几块碎片!在听这段内容的时候,我很认真,当提到有限责任公司和股份有限公司所必须拥有的股东人数这个问题时,我便开始悄悄思考国家这些规定的合理性,比如,为什么有限责任公司的股东人数要被压缩在50以下?当然,思考归思考,法律法规嘛,会查才是第一位的!

我了解了很多企业的创业和守业的故事。老师讲了很多故事,我也饶有兴致地听着。比如,老师以柯达为例,向我们阐释了企业创新的重要性,话说,柯达可是我从小听到大的超牛企业,居然因为没有敢于开发新的业务导致企业垮掉,真的是触目惊心啊!在商品经济时代,不敢创新,等于晾着脖子,任由对手宰割!这些故事有短有长,都是来自于我们耳熟能详的企业或者品牌,让我大开眼界,以后在朋

友面前又多了几番谈资!

最后,当然是学到了很多营销手段和战略决策。在企业的正常运转中,战略决策和营销手段是极度重要的,大家想啊,企业的高层领导肯定非常想挣钱,那怎样才能更快更好的挣钱,唯有每一步都精打细算,每一次出招都能付出最少,收益最大!

英明的决策和昏庸的决策对企业的影响总是大相近庭,比如,当年的乐器业巨头雅马哈在面对一堆和乐器毫不相干的机床时,如果没有想到利用它们去进军摩托车行业,而是把这些机床低价处理,那么到了今天,我们可能不仅看不到雅马哈推出的各式拉风摩托,甚至连雅马哈的名字都没几个人能叫得出来了!

高超的营销方式比普通的营销方式所带来的效应要神气太多了!举个我们家乡的例子吧,我是个扬州人,家乡有所谓扬州三把刀之说,分别是厨刀,修脚刀,剃头刀,意思就是说,我们扬州的这三个行当在全国都是出类拔萃的。于是乎,有个高人就注册了一个刀具品牌,该品牌的名字就叫三把刀,他这招非常绝,对品牌效应的把握可谓相当灵敏。刀具进入市场,不管质量好不好,老百姓就是买账,三把刀年年大卖,销量冠军拿到手软!

商业上的战略决策对于我们的生活中的诸多选择有很多借鉴意义,比如,一定要学会计算每种选择的优劣得所,然后再选择;营销手段更是可以让我们在推荐自己或某些东西时,原数照搬,这里,我就不举例子了!

我很庆幸,大学里开了这门课,让我在满是工程和机械味道的课

程里,有一方可以轻松歇脚的土地!

环境工程0901

2012/5/6 郭万富20091165

第四篇:现代财政的理论论文

一、对现代财政理论框架的认识

在当前的学科归类中,财政学归属应用经济学。但由于财政活动非常复杂,理论界对财政学的归属长期存在争议。20世纪初,“国外财政学家有的认为财政学根本不是经济学的一个分支而属于政治学范围,有的认为它是政治经济之间的边缘学科”。1922年,道尔顿在其《公共财政学原理》中,第一句就是“财政学是介于经济学与政治学之间的一门学科”。1960年,布坎南在《公共财政学:教科书导论》一书的前言中指出:“财政学是涉及经济学与政治学两个方面的学科。现代西方财政学尽管从根本上看属于经济学,但又具有经济学与政治学交叉学科的性质,将其视为纯经济学科的看法,显然是缺乏说服力的。”高培勇认为,人们广泛认同财政兼具经济和政治两种属性,财政学可以分为财政经济学和财政管理学。杨志勇将财政学看做介于经济学、政治学、公共管理学等学科之间的一门学科。

(一)财政学基础理论

财政学基础理论的核心是财政本质论,有3种理论观点,即国家分配论、公共需要论与财政主体结构论。

国家分配论和公共需要论反映了财政主体体现统治阶级或全体人民两种极端的财政本质特征。从历史与现实来看,财政活动往往倾向于满足政权掌控者的利益,但也具有满足公共需要的成分。财政主体结构论是整合国家分配论和公共需要论的结果。财政学基础理论可进一步分为财政主体论、财政职能论、财政客体论和财政运行论,从4个方面反映财政本质的特征。财政主体论。可分为国家主体论、公共权力中心论、财政主体结构论3种观点。主张国家分配论的学者认为,国家是财政主体,财政随着国家的产生与消亡而产生与消亡。主张公共需要论的学者认为,公众在自由平等基础上以契约形式建立公共权力中心,构成财政主体。财政主体结构论认为,不同社会力量互相作用形成对财政活动的合力,政府及对政府产生影响的社会阶层共同构成财政主体。财政职能论。

从主观角度看,财政职能就是实现财政主体的意志,可分为统治阶级剥削论、实现公共需要论、不同阶层利益综合论。从客观角度看,可分为综合职能论和经济职能论。综合职能论认为财政同时具有政治、经济和社会职能,在关系国家与社会生死存亡的时期,其政治、社会职能更为突出。马斯格雷夫的经济职能论认为财政具有资源配置、收入分配和经济稳定3大职能,对我国影响颇大。财政客体论。可分为剩余产品论与财富(收入)让渡论。剩余产品论认为,财政对象来源于人类全部产品扣除基本生存所需产品外的一部分,剩余产品提供了财政产生的可能性和财政筹资的最大界限。

财富(收入)让渡论认为,财政对象来源于收入提供者,是作为政府提供服务的对价存在的。财政运行论。可分为统治阶级意志论、公共选择论和公私合作论。主张国家分配论的学者,把财政运行过程视为统治阶级意志的实现过程,与被统治阶级似乎没有多大关系,因而财政研究的目的基本上就是为政府出谋划策。公共选择论则认为财政运行是公共选择的过程,它从交易费用和决策效率的角度对不同的财政决策方式进行比较分析,提出的建议服务于公共管理需要。公私合作论认为,财政运行中可通过公共部门和私有部门的合作,提高公共品的供给效率。

(二)财政经济学理论(微观、宏观)

财政经济学理论是现代财政理论的核心,分为微观、宏观2个部分。微观财政学可分为财政收入(税收)理论和财政支出理论。财政收入理论是适应17世纪以来现代国家演化中限制政府收入权的需要而发展起来的,税收和公债是研究的主要对象。财政支出理论是适应19世纪以来发挥财政支出对经济社会促进作用的过程中逐步成为研究热点的。1936年凯恩斯创立宏观财政学。此后,宏观财政学理论一直是显学之一,对各国政府的经济政策产生巨大影响。凯恩斯学派、货币主义学派、供给学派、新古典综合派、新自由主义学派等,这些不同的宏观财政学理论派别在20世纪以来反复活跃,是世界多国政府干预政策的重要理论依据。

(三)财政管理学理论

财政管理学理论可分为政府预算理论和分级财政管理理论。政府预算理论分析研究政府横向财政管理问题,又可分为预算管理技术理论、财政收入管理和财政支出管理理论。近年来我国预算管理领域的多项改革,如复式预算、零基预算、绩效预算、国库集中收付、政府采购等,都是在广义政府预算管理理论的指导下进行的。分级财政管理理论可分为单一制国家和联邦制国家的分级财政管理理论。分级财政管理理论从纵向研究财政管理问题,是近年来我国财政研究的热点之一。在当前的分级财政管理理论中,影响最大的政策主张是以财政分级的扁平化为方向,逐步建立三级财政,实行同一规则下的分税制。

(四)财政社会学理论财政社会学理论

从全社会及社会变迁的角度来认识财政问题,注重研究财政与整个社会内部各子系统的相互关系,而且通过对税收和预算制度变革的研究,探求推进现代国家建构和政治文明进步的途径。从财政收入角度看,历史上的国家可以分为租金国家、利润国家和税收国家,明晰政府与社会的活动边界,纳税人用税收交换公共服务反映国家发展的趋势;从财政管理角度看,国家可分为前预算国家、预算国家和超预算国家,预算由政府管理的工具演化为管理政府的工具。向现代社会转型既是技术创新的结果,也是市场化的结果,还是财政制度变迁的结果。市场机制带来的讨价还价导致了效率的提高和经济增长,政府官员追求个人利益最大化及纳税人与政府的讨价还价带来公共产品效用的增加。国家收钱、分钱和花钱的方式变了,政治结构和活动方式也会跟着发生变化。20世纪末以来我国经济社会的转型,使财政社会学理论的阐释力受到重视。

二、对当前我国财政研究的启示

20世纪80年代后,适应建立市场经济体制的需要,财政理论研究在探讨现实问题、寻求财政改革指引的过程中,大量引进西方成熟市场经济体制中盛行的现代财政理论成果,在消化吸收的同时进行再创新,对财政活动的经济学分析成为财政理论研究的主要方向,产生了对财政改革影响巨大的公共财政论,成为财政改革的巨大推动力之一。当前我国的财政理论研究,主要囿于“应用经济学”范畴,被作为“出谋划策”的工具使用,财政学研究者天天在“提建议”,对直接税改革和预算体制改革的推进却十分乏力(两者对国家治理体系现代化建设至关重要),财政收支间联系松弛,财政约束不力,财政效率不高。在财政管理研究中,着重对财政对象的分析,却不重视对财政主体行为的分析,见“钱”不见“人”;重视技术性研究和应然的判断,忽略程序性研究和如何使其然的推导;财政管理研究多是向政府提出完善管理资金工具的建议,而鲜有为公众提供约束政府的抓手。对财政制度变迁的研究,偏重于现象的演化,缺乏历史纵深分析;对其他国家的借鉴,就财政与财政比较的多,深入到财政与政治、经济、社会演化关系研究的少之又少,视野不够开阔。在全面深化改革的进程中,财政研究应积极回应现实需求,为全面深化改革提供支持和动力。

(一)财政基础理论研究需要重视财政主体的历史演化

在财政基础理论领域,国家分配论带有“阶级国家论”的鲜明时代印记,在解释阶级矛盾尖锐时代的财政特征时,说服力很强。在为计划经济背书的过程中,国家分配论假定社会主义时期财政主体具有“大公无私”和“无限智慧”的特性。事实证明,这些假定并不成立。公共财政论以充分竞争的市场经济体制背景下财政“满足公共需求”作为立论假定,而实际上市场经济是一个发展过程,市场经济的充分竞争需要严苛的条件,在现实中并不容易满足,公共财政“满足公共需求”的条件在现实中是不一定具备的。在财政基础理论的建构中,对财政主体的历史演化研究十分重要,也是财政制度转型研究的重要基石。社会公共需要的形成与变迁也应是财政基础理论创新的重要着力点。有的专家甚至主张将社会公共需要作为财政学的核心概念,将社会公共需要作为贯穿整个财政理论体系的中枢,而公共产品仅是满足公共需要的手段,许多研究者在财政理论研究中错将手段当做目的了。

(二)对财政过程和程序的研究在财政应用研究中日益重要

财政活动不仅是一个“需求—决策”过程,而且是一个执行和效果反馈的过程,“需求—决策—执行—效果反馈”应构成一个周期性循环的过程。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资源配置中的市场化程度不断加强,甚至在一些基础性民生领域也实行产业化,按照市场的逻辑来组织和运转。市场化有利于提高经济效率,带来了经济增长,但如不加以有效约束,就会产生巨大的社会和环境代价。社会信仰迷失,贫富分化,污染加剧,食品安全等,都与过度市场化有关。过度市场化必然诱发各种“社会自我保护运动”。大致从19世纪中期到20世纪早期的这一段时间,发达工业化国家曾经经历过双向运动形成的冲突,在这个过程中调整了国家治理制度,在双向运动的张力之间进行平衡。我国在完善市场经济体制的同时,21世纪初提出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可以说是在追求经济效率与社会公平的平衡,是国家治理现代化的要求,而财政制度改革承担着重要的使命。其中,预算管理制度是财政制度的纲,而且是现代财政制度的基础与核心。我国预算制度离公开、透明、规范、完整的要求还有不小差距,巨额收入的支出仍游离于人大监督之外。碎片化、短期行为、政出多门、部门主义和地方主义,是我国现行治理体制和财政运行的弱点,严重削弱了国家的治理能力。伴随着中国走向现代化,只有当政府的征税权和用税权得到实质性制衡,建立与基本国情相适应的现代财政制度,体现财政的公共性和法治性,才能优化公共资源的配置、运营效率。不同社会力量对于财政全过程的参与,参与的程序和规则,关系着财政活动的合法性和正当性,应该成为我国发展新阶段财政理论研究的重要领域。运用公共选择的视角和方法对我国财政决策过程进行研究,可以为我国的预算从“政府管理的工具”向“国家治理的工具”转型服务;引入财政社会学的视角和方法对我国的财政史进行重新解读,能够使财政研究获得更多可用的本土资源。

(三)财政研究服务对象需要拓展

在计划经济时代,财政研究服务的对象是国家,也就是从事计划分配的决策核心。我国的改革开放是政府主导下渐进改革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逐步释放地方政府和大众的积极性,财政改革发挥了竞争激励导向和社会稳定作用,如建立统一的税收制度引导市场公平竞争、采取补贴手段减轻物价改革的冲击等。财政作用的发挥是在政府主导下进行的,财政研究承载的也主要是为政府出谋划策的任务,普及税收知识等只是财政研究的辅助任务。在社会经济主体多元化的今天,财政活动已经不再主要是“聚国家之财”进而“办国家之事”,而是“聚众人之财”进而“办众人之事”,财政的公共性需要通过个人的参与来形成和体现。

第五篇:安全管理论文:浅议现代企业安全管理

安全管理论文:浅议现代企业安全管理

安全管理是一门科学,是一项专业性、政策性、群众性、综合性非常强的工作。近几年,我国每年因安全事故造成的死亡人数达10余万人,经济损失占GDP的2%左右,损失巨大,令人痛心。事实证明,传统管理模式已经不适应时代要求,现在需要应用科学的现代企业安全管理方式,不断提高安全管理水平,真正把安全管理工作做好。

一、推行现代企业安全管理的必要性

科学的安全管理,需要安全理论作为基础,为了实现安全生产,必须研究安全的科学理论,揭示安全的科学规律,运用科学的管理方式提高安全管理工作水平。

以往安全管理工作大多采用传统安全管理模式,与现代化科学管理方法相比存在明显不足。传统安全管理工作的着眼点主要放在系统运行阶段,一般是事故发生了,调查事故发生的原因,根据调查结果修正系统,这种模式称为“事后处理”模式。由于存在许多弊端,致使事故不断发生。而科学化安全管理工作的着眼点是预先对危险进行识别、分析和控制,变“事后处理”为“事先控制”,预防为主,关口前移,防患于未然。

安全管理虽然是极其艰巨的一项工作,但是,只要坚持用唯物辩证法指导,不断研究探讨和把握安全管理的规律,就能掌握工作的主动权。科学乃安全之母,愚昧无知往往是安全之祸,事故之源。许多事故的发生是由于人们缺乏必要的教育培训和科学知识造成的。面对先进的技术装备,如果没有相应的科学知识,别说很好地驾驭它、使用它,完好的装备也可能遭到破坏。每一名职工如果掌握了科学文化知识,就会减少盲目性,再复杂的装置也能掌握。有的同志在多年的工作中始终保持良好的安全状态,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他们运用了科学的知识和方法。因此,科学管理对做好安全工作来讲是极其必要的。

二、安全科学管理的基本内容

1.全面贯彻落实安全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度

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度的背后有许多血的教训,它来源于实践,服务于实践,它是尊重科学的。遵守它,会得到安全的回报;违背它,会遭到事故的惩罚。全面贯彻落实安全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度是企业铁的纪律,是企业实现安全生产的最重要的保证。

2.实现“本质安全”是安全管理工作的最高目标

通俗地讲,“本质安全”就是指设备或装置在设计阶段,充分考虑到其运行时可能发生的事故和存在的不安全因素,在设计阶段通过设计手段消除存在的不安全因素,在使用过程中即使操作者发生操作或使用错误,由于设备或装置本身存在的安全性能不会导致事故的发生。由此可见,“本质安全”是科学的体现,是实现安全生产的有力保证,是安全管理工作追求的最高目标。

3.将安全系统工程融入安全管理

安全系统工程的基本任务是预测、评价和控制危险。预测的方法很多,有定性的,也有定量的。实际中常见的有:

(1)危险性预先分析

它是把分析工作做在行动之前,避免考虑不周造成损失。

(2)安全检查表

它主要是根据法律法规、标准、规范、制度,事先制定要检查的内容,做到有的放矢,避免随意性,减少漏项。

(3)故障模式及影响分析

它主是分析系统或各个组成部分,查出可能发生的故障及影响,从而制定预防措施,提高安全可靠性。

(4)事故树分析

它是表示导致灾害事故的各种因素之间的因果及逻辑关系图,根据事故发生的概率,制定相应安全措施。

(5)事件树分析

它是从初始事故出发考察由此引起的不同事件,找出最严重的后果,制定相应措施,提高安全可靠性。

(6)安全评价

安全评价以事故预测为基础,通过分析掌握系统中薄弱环节和潜在危险,从而制定控制措施。

4.注重实际,注重实效,强化教育培训

安全管理工作搞不好,往往在于认识不到位。现代安全管理要求的基础就是正确认识安全管理。首先要提高对安全教育的认识,真正把安全教育摆到重点位置。既要通过安全培训、常规性安全教育,又要充分发挥安全会议、安全讨论、安全活动、厂报、黑板报的作用,全面强化安全工作,创造良好的安全生产氛围。

在安全教育的形式和内容上要丰富多彩,推陈出新,使安全教育具有知识性、趣味性,寓教于乐,广大职工在参与活动中受到教育和熏陶,在潜移默化中强化安全意识,逐步形成“人人讲安全,事事讲安全,时时讲安全”的氛围。使广大职工逐步实现从“要我安全”到“我要安全”的思想跨跃,并通过切合实际的安全知识和安全技能的培训进一步升华到“我会安全”的境界。坚持预防为主,先期治理,确保防范措施到位。

5.安全管理要以人为本

在现代管理哲学中,人是管理之本。管理的主体是人,客体也是人,管理的动力和最终目标还是人。在安全生产系统中,人的素质(心理与生理、安全能力、文化素质)是占主导地位的,人的行为贯穿作业过程的每一个环节。因此,在安全管理过程中,企业必须尊重人、关心人、激励人、以人为本。马克思说过:人们追求的一切,都同他们的利益有关。职工工作积极性的调动,要求管理者深入理解职工的内在需求,并予以适当满足,从而刺激工作热情、激发创造力。因此,在企业安全管理中引入多种激励机制,成为安全管理的重要举措。

目前,多数企业安全管理采取的是负激励即违章罚款,虽然有激励效果,但效果不佳。因此,企业要注意多运用正激励。一方面可以根据各级安全责任制,对完成情况好的集体和个人进行物质和精神奖励,数额必须大或较大;另一方面,可以评选安全标兵,从管理层到基层都要有代表,满足个人的荣誉感,体现“全方位”管理。

6.实现“全员、全方位、全过程、全天候”的安全管理模式

现代安全管理的另一重要特征,是强调系统的安全管理。这就要从某一组织的整体出发,把管理重点放在整体效应上,实行全员、全过程、全方位、全天候的安全管理,使企业达到最佳安全状态。

安全工作不是某一部门或某位领导的事,是各个部门、全体职工共同的工作,哪一个部门、哪一个职工出了问题,发生了事故都会影响一个企业。因此,安全工作是全员的。

一个企业由多个部门组成,这些部门共同维系着安全生产。在生产过程中,危险性是客观存在的,各个部门都有承担安全责任生产的责任,都要考虑其安全问题,进行安全管理。安全管理强调“横向到边,纵向到底”,这是一个科学的理念,它强调安全管理应该上全方位的。

系统安全的基本原则是,从一个新系统的规划、设计阶段起,就要开始安全工作,并且要一直贯穿于整个系统寿命期间内,直到报废为止。在特定组织实施管理活动的全过程中都要进行安全管理,检查、监测、识别、评价并控制可能出现的事故隐患。因此,安全工作是全过程的。

安全管理工作必须常抓不懈、警钟长鸣,不可断断续续、时紧时松。安全工作只有起点,没有终点。这一思想体现了安全工作必须是全天候的。

7.实施安全目标管理

随着安全管理工作的不断进步,安全管理由定性逐渐走向定量,先进管理经验和方法得以迅速推广。目标管理应用于安全管理方面,称之为安全目标管理。它是生产企业确定在一定时期内应该达到的安全总目标,分解展开、落实措施、严格考核,通过组织内部自我控制达到安全目的的一种安全管理方法。它以总的安全管理目标为基础,逐级向下分解,使各级安全目标明确、具体,各方面关系协调、一致,把全体成员都科学地组织在目标体系之内,使每个人都明确自己在目标体系中所占的地位和作用,通过每个人的积极努力来实现特定组织的安全目标。

制定安全管理目标要有广大员工参与,领导与群众共同商定切实可行的工作目标。安全目标要具体,根据实际情况可以设置若干个,例如事故发生率指标,伤害严重指标,事故损失指标或安全技术措施项目完成率等。但是,目标不宜太多,以免力量过于分散。应将重点工作首先列入目标,并将各项目标按其重要性分成等级或序列。各项目标应能数量化,以便考核和衡量。

安全目标管理可以发挥每个人的力量,提高整个组织的安全工作管理绩效;可以增强管理组织的应变能力;可以提高各级管理人员的领导能力;可以促进组织内成员素质的提高;可以促进企业自身的长远发展。

8.建立安全管理信息系统

安全管理信息系统,主要包括对信息的收集、录入,信息的存贮,信息的传输,信息的加工和信息的输出5个方面。它把现代化信息工具——电子计算机、数据通信设备及技术引进管理部门,通过通信网络把不同地域的信息处理中心联结起来,实现资源共享,加速信息的周转,为管理者的决策及时提供准确、可靠的依据。

在实际生产中,每天获取的信息量非常大,这些信息都是需要及时处理和综合分析、判断,靠人是很难在短时间内完成这些工作的,这就需要应用计算机建立管理系统。因此,安全管理信息系统在企业管理工作的应用具有现实意义,应用前景广阔。

简单地说,该系统就是通过建立以安全部门为信息处理中心,各危险岗位和各专业部门为终端的安全管理信息系统网络,从而由安全信息反馈来推进对隐患的不断检查、整改和监控,形成闭环管理。此系统解决了目前企业安全管理中普遍存在的关键问题——安全信息缺乏,信息传递渠道不畅通,反馈不及时,危险信息不能及时得到处理等。因此,对企业向本质安全管理方面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企业安全管理是一项非常复杂的系统工程,我们必须运用科学管理的管理手段、管理方法,提高职工的安全执行力,只有这样,才能真正使安全管理水平上一个新台阶。

现代企业理论论文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