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廉政党课 常怀敬畏之心 严禁私欲膨胀
常怀敬畏之心 严禁私欲膨胀
畏则不敢肆而德以成,无畏则从其欲而及于祸。市委书记****在全市领导干部廉政党课上提出“要常怀敬畏之心,禁私欲膨胀”,是对党员领导干部从政用权的谆谆告诫。
在“老虎”“苍蝇”一起打的新常态下,敬畏,是警醒更是鞭策。身在其位,肩担其责,心存敬畏是内在精神境界和价值追求的自然外化,是为官的一种态度、一种信念,也是一种素质、一种境界。心存敬畏不是缚住手脚的谨小慎微,不是不思进取的循规蹈矩,而是一种政治上的成熟,是对权力本质的清醒把握,是党员干部应有的胸襟和干事创业作风。大凡理想信念坚定、对人生抱有积极态度的人,干净干事、造福百姓的人,都是有所畏的。
敬畏权力。有职务在身,就有权力;有权力在手,就有完成任务的责任。权力与责任一体两面,权力代表着责任。历史与现实告诫我们,随心所欲、无所畏惧用权,必将滑向腐败的深渊,为人民所唾弃、为法纪所严惩。党员干部要对手中的权力心存敬畏、手握戒尺,树立正确的权力观,时刻牢记领导干部“三要八不准”廉洁从政规范,摆正公与私的位置,理顺权与责的关系,要在工作和生活中自觉让权力接受监督,做到自警、自省、自励,要坚持用权为民,把准用权的方向,把准用权的边界,始终牢记党和人民的重托,不越“雷区”、不闯“红灯”、不破“底线”。
敬畏群众。宪法明确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领导干部手中的权力归根到底是人民赋予的,人民群众是权力的真正“所有者”。敬畏人民是为官之本,更应成为行为准则。广大党员干部应牢记“水能载舟、亦能覆舟”,切实为群众掌好权、用好权。只有积极融入群众、投身群众工作,坚持为民服务,忠于人民事业,才能赢得群众的尊敬与支持。只有把更多的精力用在解决群众实际问题上,把更多的功夫花在提高群众满意度上,在干事创业中不断密切联系群众,让群众得到实实在在的利益,生态活力幸福之城建设才能顺利推进、取得成功。
敬畏小节。八规六禁反四风,细处小节见真功。大是大非面前保持清醒固然重要,小事小节也绝不可放松。人心得失,正在于党员干部与群众日常交往的小事小节之中。群众评价一个党员领导干部的品行优劣,常常是从看得见、摸得着的小事来判断。“千里之堤,溃于蚁穴”。党员干部不仅要在大是大非面前把握住自己,更要在日常小事和细节问题上坚守住心灵的“防护堤”,防微杜渐,在从政实践中,常修为政之德、常思贪欲之害、常怀律己之心、常察自身之行,洁身自好,谨慎交友,时刻严格要求自己,不折不扣地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面对形形色色的诱惑,做到“任凭风吹浪打,我自岿然不动”。
古语云:“凡善怕者,必身有所正、言有所规、行有所止。”常怀敬畏之心,时刻保持清醒头脑,“如临深渊、如履薄冰”,才能自觉严格要求自己,保持正确人生航向,堂堂正正为人,踏踏实实做事,在力争*****、打造*****的实践中施展才华、贡献力量。
第二篇:常怀敬畏之心(廉政党课材料)
常怀敬畏之心
“当干部要有敬畏之心”,这是中组部部长李源潮在浦东、井冈山、延安干部学院2008年秋季开学典礼时提出的。李源潮指出,一要敬畏历史,使自己的工作能经得起实践和历史的检验;二要敬畏百姓,让自己做的事情对得起养育我们的人民;三要敬畏人生,将来回首往事的时候不会感到后悔。这段阐述言简意赅、语重心长,充分体现了我们党对各级领导干部的要求,也饱含着对领导干部的关爱和提醒,这对于加强领导干部的党性修养,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起到重要指导作用。
敬畏之心是什么?敬畏就是对人对事既敬重又畏惧,具有一种神圣感的尊敬,是一种坚定的信仰,是一种自律、自尊和自爱,也是一种自强。温家宝总理在诗作《仰望星空》中写道:“仰望星空,它是那样庄严而圣洁;那凛然的正义,让我充满热爱、感到敬畏。”局系统党员干部都要深感这份充盈和宁静,认真体会所肩负的神圣使命和广大群众的殷切期望,常存对历史、百姓、权力、人生、法纪、家庭的敬畏之心;时刻严格自律、慎于言行,始终做到慎权、慎欲、慎独、慎微、慎交,以敬畏之心提升自身的免疫力。
一、敬畏历史,要使自己的工作经得起实践和历史的检验,就是要树立正确的政绩观,在推动科学发展上取得实实在在的成效。对历史的信念,是中国人的生命哲学之一。司马迁遭受奇耻大辱,隐忍苟活,在于他相信历史的拯救,他可以藏之名山,传之后人。秦桧设计害岳飞,一度犹豫不决,怕死后遭唾骂。文天祥从容就义,他的精神支柱就是“留取丹心照汗青”……刘少奇在手持《宪法》也无法拯救自己命运的时候,无奈地说:“好在历史是人民写的!”连毛泽东这样一个自我标榜“无法无天”的伟人也说:“我的功过是非让后人去评价!”在中国,有个特殊的文化现象:与历史相关的书永远不愁卖,真实的历史记录会万古流传。我们当代的很多“戏说”系列的影视剧也是因为跟历史有关才引起人们的兴趣。金庸的小说如果不跟历史傍上,想必也不会那么招人喜欢。说白了,从中国人的理解来看,历史就是人心,就是人性。这种历史感是很了不起的,因为它内在于人,它更朴素本真,“历史的检验”和“历史的审判”也是一种颠扑不破的真理显现。
敬畏历史,就是要使自己的工作能经得起实践和历史的检验。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历史犹如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回顾历史,李冰父子开凿的都江堰、林则徐流放新疆修建的“伊犁渠”、左宗棠驰骋大西北栽下的“左公柳”,历经千百年仍为民造福,他们青史留名,为后人广泛传颂。一个人的业绩和功德如何,实践和历史是最好的“镜子”。每一个党员干部都应该以对历史和人民高度负责的精神,兢兢业业,埋头苦干,创造出经得起历史和实践检验的政绩,而不应该心存杂念,急功近利,热衷于“面子工程”、“形象工程”。殊不知,那些喜欢搞“面子工程”、“形象工程”的人,给党的事业造成损失,到头来,只会被历史所耻笑。
案例:近年来,一些贫困地区不从实际出发,劳民伤财,大肆修建豪华办公楼。如:2005年重庆忠县黄金镇政府举债修建豪华大楼镇政府耗巨资修建豪华办公楼,酷似天安门。整个办公区共有7幢楼,耗资超过500万,设计为“王”字形,在“王”字形布局之上修了一座仿建的“天安门”城楼,“天安门”正是王字形建筑上的一点,正好又形成一个“主”字。
敬畏历史,就是要求各级领导干部在想问题,办事情,做决策的时候,要从长远着眼,从实际出发。
1、科学干事,不搞“拍脑袋“决策;
2、不搞政绩工程、形象工程;
3、要多干打基础,利长远的事,确保群众多留赞叹、少留遗憾。
二、敬畏百姓,让自己做的事情对得起养育我们的人民,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让更多的群众共享改革发展成果。2010年,揭阳市残疾人夏楚辉因乘车无法享受优惠引发“一元钱官司”,广东省府公开承认超期回复行为违反《政府信息公开条例》。近年来,“民告官”案件不断,不乏类似“一元钱官司”。此现象背后,说明人们公民意识的觉醒。在公民社会,政府无论多么强势,个人无论多么渺小,但其法律地位和权利都是平等的。而政府是受民之托治理、服务社会,权力来自于民,“仆人”的身份也要求其对百姓怀有敬畏之心。季康曾请教孔子,如何做才能使百姓对当政者尊敬。孔子曰:“临之以庄,则敬”。那意思是说,你尊重百姓,百姓也会尊敬你。孟子更认为,“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这些都体现了中国文化传统里以民为本的执政理念。“生我者父母,养我者百姓。” 百姓是我们的衣食父母,百姓最可敬。世界是百姓创造的,历史是百姓创造的,文明是百姓创造的。百姓的力量可移山倒海,可改天换地,可力挽狂澜,可扭转乾坤。电视剧《江山》主题曲唱得好:“老百姓是地,老百姓是天,老百姓是共产党的源泉。”没有百姓,就没有我们的吃穿住用,什么都无从谈起。另一方面,百姓也最无畏。虽然百姓无权无势,但决不可以随意慢待,随意冷落,随意欺负。“水能载舟,亦可覆舟”,谁不把百姓当回事,谁脱离百姓,谁在百姓面前打官腔,摆架子,谁高高在上,骑在百姓头上作威作福,谁鱼肉百姓,欺压百姓,都不会有好结果。一旦惹怒了百姓,轻而易举就可以使你身败名裂,那些被百姓举报的贪官,被百姓选掉的庸官,被百姓淘汰的昏官,就是最好的例证。我们要清醒认识到,我们来自百姓,百姓造就了我们。百姓利益无小事。建设部门的工作与人民群众的生活紧密相连,凡事关民众利益,不以恶小而为之,也不以善小而不为。敬畏百姓落实到我们的工作中,就是把“老百姓比天大”作为从政理念,把“万事民为先”作为行为准则,把“俯首甘为孺子牛”作为人生誓言,把群众呼声作为第一信号,把群众期盼作为第一要求,把群众安危作为第一要情,深入基层、深入企业、深入社区,自觉与群众打成一片,真正做到为群众诚心诚意办实事,尽心竭力解难事,坚持不懈做好事。
1、毫不利己,专门利人。如:古人范仲淹名言“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郑板桥有诗云:“衙斋卧听萧萧竹,疑是民间疾苦声”,白求恩同志是加拿大共产党员,为了帮助中国的抗日战争,不远万里,来到中国,为了革命事业不幸以身殉职。一个外国人,毫无利己的动机,把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当作他自己的事业。
2、“共产党的干部是人民的服务员”。(郭明义)
3、“老百姓心中有杆秤”。(焦裕禄)
4、“关注民生,顺应民意”。去年,南京玄武区拆除书报亭事件引发热议。政府为改善城市环境,拆报刊亭要统筹兼顾各方利益,妥善处理好各方利益关系。政府的各项决策必须坚持以人为本,真正做到体察民情、关注民生、顺应民意。
我们每一个党员干部都要立足于本职,求真务实,狠抓落实,把立党为公、执政为民落实到自己的岗位职责当中去,落实到每一项具体的工作当中去,让人民群众共享改革发展成果。
三、敬畏权力,让自己所做的工作不辜负人民的期望,就是要牢固树立正确的权力观,让人民群众感受到权为民所用。“心有敬畏,行有所止”,只有对手中的权力心存敬畏,才能自觉做到秉公用权、依法用权、廉洁用权。否则,就可能在人情世故的纠缠中,在形形色色的诱惑和糖衣炮弹的进攻中,丧失原则,滑向腐败的泥潭。以往有些人用权不敛,以权谋私,就多有这方面的深刻教训。对权力有敬畏之心,就要敬畏权力的神圣,始终把握权力行使的正确方向。在我国,人民是国家的主人,领导干部是人民的公仆,领导干部手中的权力是人民赋予的,只能用来为人民谋利益。领导干部行使权力的过程,就是对党、对国家、对人民负责和为之服务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始终都不能偏离正确的轨道。对权力有敬畏之心,就要敬畏国家法律和党的纪律,时刻恪守权力的边界。许多事实证明,没有制约的权力必然导致腐败,没有边界的权力必然导致滥用。能否以法治权、依法办事,是衡量领导干部能否正确行使权力的重要标志。每一个领导干部都要自觉成为贯彻依法治国方略的模范,既要敢于依法行使职权,推动各项工作,又要严格按规定的程序和制度办事,自觉用程序规范权力、约束权力,切实做到令行禁止。对权力有敬畏之心,就要敬畏来自各方面的监督,随时纠正行使权力中的不敛不公之处。每一个领导干部特别是负有主要责任的“一把手”,都应时刻保持清醒头脑,密切关注人民群众对执政活动的评论和反应,真诚善待来自社会各方面的监督,确保权力行使的合情、合理、合法,尤其要防止以权谋私等现象。对权力有敬畏之心,说到底就是要正确使用手中的权力,把人民赋予的权力视作为人民服务的手段。但也有少数领导干部不能正确看待自己手中的权力,有的把权力当作获得金钱、美色的工具;还有的把权力当儿戏,对人民赋予的权力极不负责,敷衍塞责,甚至胡作非为,给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造成难以弥补的损失。这些权力“错位”现象,虽然发生在少数领导干部身上,却引起了群众的强烈不满,损害了党群、干群关系,败坏了党的形象和威信。
各级领导干部要时刻牢记:
1、权力是人民赋予的,把党和人民赋予职责看的比泰山还要重;
2、权力意味着责任,意味着奉献,人生的意义在于奉献而不是索取;、权力是一把“双刃剑”。正确对待和使用权力,可以造福一方,成就一番事业;滥用权力或把手中的权力当作谋取私利的工具,则会危害一方,甚至葬送掉自己的前程乃至生命。案例:马其伟,湖南省交通厅原副厅长兼湖南省高速公路建设开发总公司副总经理。马其伟的犯罪是从1995年开始的,这离他1999年退休,仅差4年。他利用职权及影响,使他的妹妹、女儿、女婿等三人插手公路工程建设的有关项目,3个亲属先后收受的不义之财竟有220万元之多,而他本人直接受贿达13万元和5000元港币,4人受贿总数已达230多万元之巨。2002年5月被判无期徒刑。
四、敬畏人生,就是要坚实走好人生每一步,用奋斗的足迹,书写人生美好篇章。人生是一个有去无回的单行道,在历史的长河中,仅仅是一个瞬间,如何去把握这段时光,把短暂的人生打造得有意义、有价值才是最重要的。敬畏人生,就是要求各级领导干部要有高尚的道德追求,珍重自己的声誉,就是将来回首往事的时候不会感到后悔。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中有这样一段话:“人的一生应当这样度过,当他回首往事的时候,不会因为碌碌无为、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会因为为人卑劣、生活庸俗而愧疚。”一个人在短暂的生命历程中,能否留下一点痕迹,能否为园区创造一点贡献。
要正确处理好:
1、就是做人与做官的一致性,“要做人要像人、做官不可像官” ;
2、敬畏人生必须经得起风电和各种诱惑的考验;
3、敬畏人生就是要求党员领导干部做好表率,做一个有益于人民的人。我们要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实现人生价值的最大化,自觉地把人生坐标定位于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上,把服务人民群众作为最高的人生价值,把积极进取作为根本的人生态度,去不懈地追求和充实,用奋斗的足迹,书写人生美好篇章。
五、敬畏法纪,就是要牢固确立正确的法纪观念,任何时候、任何场合都要做遵纪守法的表率。《明史杂俎》记载:明太祖朱元璋一天早朝时突然问群臣:“天下何人最快乐?”大家各抒己见,答案五花八门,莫衷一是。朱元璋听着这些回答只是连连摇头,不以为意。这时一个名叫万钢的大臣意味深长地说:“臣以为,畏法度者最快乐。”此言一出,众目愕然。朱元璋连连点头称其见解“甚独”。“畏法度者最快乐”,可以说最清楚地认识到了法律的本质和快乐的真谛。“畏法度者”往往也会是遵法守纪者,他们自然不会被叫去“喝茶”,不会受到纪律的追究,不会受到法律的惩处,也就不会去体验那些人生最大的悲剧和痛苦,自然也就活得洒脱、清爽、快乐。而那些“不畏法度者”,则往往会成为违法者,最终必然会受到法律的惩罚,失去自由,失去亲人和朋友,最终失去快乐。
法纪是一种“高压线”,同时,更是我们实施自我保护的“生命线”。敬畏法纪,就是要时刻牢记党纪国法,树立正确的法治观念,做遵纪守法的表率。
1、学法(普法),就是要求各级领导干部要学好法律;
2、守法,就是要求各级领导干部要遵纪守法;
3、用法,就是要求各级领导干部要用好法律。
六、敬畏家庭,就是要时刻铭记自己身上肩负的家庭责任,时刻感受到家的温暖和幸福。敬畏家庭,就是要求各级领导干部除了工作任务,身上还肩负对父母、老婆、孩子的家庭重任,要时刻感受到家的温馨和幸福。
敬畏家庭要做到:
1、家。是构建和谐的基础,也是人生成长的归宿;孔子说:“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修身才能齐家,家齐,才能治国平天下”;
2、家和万事兴。一家人必须相互了解、相互体谅、相互尊重、相互包容 ;
3、道德、奉献、互助。夫妻相互之间要遵守社会道德,要乐于奉献,相互帮助。
年轻干部的成长除了组织的培养关爱外,家庭也付出很多心血和努力,并寄予殷切的期待和希望。年轻干部都要经常想一想父母的养育之恩,想一想伴侣的结发之情,想一想对孩子的教养之责,绝不能做出愧对家庭、伤害家人的事。年轻干部如果受各种腐朽思想的影响,控制不住自己的欲望,对自己的行为不加约束,不仅严重损害党的形象,违背社会道德,败坏社会风气,最终还会伤害自己的家人,拆散幸福的家庭。
案例1:耿昌才,男,38岁,原扬中市建设局副局长,为他人谋取利益,因受贿罪,被判处有期徒刑七年,没收个人财产5万元。耿昌才在他的悔过书中对自己给家庭造成的伤害追悔不已:“想到年迈的奶奶翘首以盼孙子常回家看看,想到本以儿子为荣的双亲反为儿子担心受怕,想到孤寂的妻子为丈夫独撑家门,想到可爱的女儿期盼父爱的渴望,想到她稚嫩的心灵受如此伤害,心如绞痛!”本来和睦美满的家庭却因自己贪钱而被糟蹋的残缺不全。
作为新时代的年轻干部,要有一股“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南西北风”的自律精神,始终保持共产党人应有的操守和追求,去赢得个人和整个家庭的幸福。
第三篇:常怀敬畏之心
常怀敬畏之心
中央组织部部长李源潮在一次讲话中指出,当干部的要有敬畏之心,尤其是对待历史,其实,不仅当干部的要有敬畏之心,每个人,每个民族和每个国家都应该对历史常怀敬畏之心。一个敬畏历史的国家必然是一个受到欢迎的国家,而一个无视历史的国家,必然是一个受到排斥的国家。
敬畏的意思是敬重和畏惧,敬畏历史就是要尊重历史事实和畏惧过去所犯下的错误,汲取教训,避免犯同样的错误。
一个曾经对世界人名犯下滔天大罪的国家,要想得到其他国家的认可,就必须先敬畏历史,尊重历史事实,承认错误。德国在二战战败好,尊重历史事实,承认自身所犯下的错误,不仅按照国际法的规定,向那些曾经遭受纳粹德国侵略的国家赔款,而且在所有纪念二战烈士的悼念会上,德国总理都会在烈士墓前双膝下跪,以表达对烈士们的深深地愧疚之情。
笛卡尔说过:"只有尊重别人才会受到别人的尊重。德国对历史的敬畏之情打动了所有欧洲国家,让德国重新受到了欧洲各国的热烈欢迎,并凭借自身的努力,成为了欧洲经济的领头羊。
但敬畏历史是需要极大地勇气,不是每一个国家都能像德国这么勇敢地站出来承认错误,日本就是这些国家中的一份子。二战结束后,日本并没有像德国那样主动地承认错误,它不仅无视历史,否认历史事实,而且还多次篡改历史事实,美化自己的侵略战争,把自己的侵略战争写作是“解放东亚各民族的战争,让东亚各国从欧美统治下解放出来。”
日本政府的这些说法不仅在他们自己国内站不住脚,而且还遭到东亚各国的强烈谴责。
郑善夫说过:“不知自爱就是自害。”日本政府无视历史的态度不仅没有让自己受益,反而让自己受到东亚各国的排斥。在2009年,鸠山由纪夫在一次APEC会议上提出了一个“大东亚”的构想,但这个构想马上就遭到的东亚各国质疑这是日本对东亚各国第二次侵略的战略构想。
30年前,德国只是一个二流国家,但是德国人敬畏历史,得到欧洲各国和世界人民原谅,30年后,德国已经是欧洲的老大哥了。而30年前,日本无视历史,与东亚各国格格不入,30年后的今天,日本依然受到东亚各国的排斥,使自己处于一种尴尬的地位。
由此可知,敬畏历史者才能取得进一步的发展,而无视历史者,只会不断地受到排斥,成为别人针对的对象。
第四篇:要常怀敬畏之心
要常怀敬畏之心,管得住欲望,经得住诱惑,在任何情况下都能稳住心神、管住手脚,不该吃的不吃,不该拿的不拿,不该去的地方不去,不该做的事情不做,绝不能因一时之欲而失去了原本属于自己的东西。二要慎交友。交往之中有学问,生活之中有政治。党员干部交朋友绝非个人小节,必须坚持正确交友的原则,做到慎交友、交益友,哪些人该交,哪些人不该交,应该心中有杆秤。
一颗感恩之心。对群众要有感情,对工作要有热情,对事业要有痴情。常怀感恩之心,才会时常牢记党的为民服务的宗旨,把群众工作当作事业,脚踏实地地干。在其位,谋其政,尽其责。要时刻树立执政意识、发展意识、忧患意识、责任意识。要树立进取心,创造性地开展工作,以大气魄开创新局面。
一要在理论钻研上“不放松”。环境的改变,职能的要求,工作的需要,都要求年轻领导干部下大气力去深入学习研究党的创新理论和上级的政策法规,并结合单位实际加以实践应用。面对枯燥的理论文字和繁杂的领导事务,一些年轻领导干部易产生浮躁情绪,只有做好心理的自我调节,树立恒心韧劲,坚持不放弃、不放松,努力使孤灯夜下的寂寞苦楚,变为书山文海的求知乐,才能使思想火花和工作灵感在执著的理论研究中顺势迸发。二要在能力提高上“不止步”。年轻领导干部作为单位主要负责人,眼光和思路要跟得上形势发展,筹划和开展工作的方法路数要高于部属,在落实工作中,需要抬高站立点,实现能力素质的有机衔接。要经常看一看自己的强项,找一找自己的弱项,多向年纪大领导和部属、群众请教,学习借鉴新鲜经验,深刻总结成功做法,实现触类旁通,举一反三;要坚持“什么弱强什么,谁强什么向谁学习什么”,使自己成为既懂领导又懂基层,文武兼备、能谋善断的复合型领导人才。三要在领导业务攻关上“不移志”。领导业务工作,有规律可循,有套路可遵,有经验可依,但要在新的起点上有所提高、有所创新,就要下一番苦功,动一番心思,投一番精力。要真正在工作上取得作为、干出成效,非得滴水穿石之坚韧、矢志不移之品格才行。一名领导干部是否胜任,得益于对工作目标的不懈追求,对能力水平的不断攀登,对领导业务攻关的锲而不舍
《沧州新闻网》 2011-10-8 9:40:17
思想决定行动。作为处于农村基层一线的村干部,要在农村这片广阔天地里有所作为,应强化五种心态。
确立感恩的心态。基层干部和群众朝夕相处,用什么样的心态去对待群众,决定着村干部的工作走向和成果。村干部多数由党员和全体村民选举产生。群众投自己一票,就是希望能够为村庄发展出力,为群众带来福祉。对支持、信任自己的群众,要心怀感恩。把这份感恩之心化为干事创业的动力,任期届满向组织群众交一份满意的答卷。要感恩于自己的对立面。对不支持、不赞成自己的群众,要看作一面镜子,检视自己的不足和差距,更好地修正自己的行为。同时,通过宽广的心胸,有效的工作,让反对自己的人认可自己,支持自己,减少对立面。
确立负责任的心态。负有责任感,是一个人在社会上立足,获得成功最关键的品质,是战胜困难的强大动力。村干部不仅仅是头衔和荣誉,更多的是沉甸甸的责任,对上是党组织的信任和赋予的任务,对下是群众的重托,应该不辱使命,守土有责。要对整个任期负责任,在三年的任期中,要一以贯之地负起责任,不能“一年干、二年看、三年等着换”,否则只会错失良机,贻误发展。要对村内大小事务负责任。从事村务工作,总会遇到躲不过、绕不开的矛盾问题。不能好事干、坏事推、难事躲。要敢于突破,敢
于承担风险,敢于承担重任,敢于开拓进取。通过强烈的责任感,推动全村各项工作。确立付出的心态。村干部直接和群众打交道,官虽不大,但是村民的当家人,是党和政府形象的化身。要着力提升人生境界,把职务看作民心民意的汇集,看作超越自我的路径,为村里的发展,为父老乡亲过上好日子付出汗水,奉献才智,提升自己的人生价值。只有不求回报的付出,才会带来大回报。这个大回报就是群众的认可,村庄的发展。
确立共赢的心态。共赢就是我赢你也赢,以合作代替冲突,实现互惠互利。村干部要成就一番事业,就必须确立共赢的心态,不能你输我赢,你输我也输。以共赢的心态为根基,南陈屯乡4个城中村的搬迁改造中,政府、群众、开发企业形成合力,一个个城中村变身为配套成熟、社区环境幽雅的宜居社区,实现了政府赢得良好城市环境,开发企业赢得效益,群众赢得居住条件改善和生活水平提高,村集体赢得持续收入的共赢局面。
确立民主的心态。村干部要克服“家长制”作风,保证群众当家做主,做到大家的事大家办。有的村修路、修渠、办电,本来出发点是为民办好事,但在处理具体问题时,没有充分发挥民主,履行程序,有的村民代表不同意照样顶着干,出现了群众在情绪上不满意、工作上不支持、态度上不满意,好心办了坏事。南陈屯乡大季屯村在城中村改造搬迁中,实行高度的民主自治。项目前期进行全民公决,广泛吸取群众的合理化建议;项目实施中由党员和村民代表入户工作,群众自荐房屋评估机构,每天召开两次议政会。整个搬迁过程充分发扬了民主,促进了搬迁的顺利开展。民主是村务管理的金钥匙。村民民主决策、民主议事虽然需要花费时间和精力,但是民主权利的体现,也是集思广益的过程,可以减少决策失误导致的大麻烦。(张学锋)
第五篇:常怀敬畏之心
常怀敬畏之心
敬畏,本是人类对待事物的一种态度。“敬”指恭敬有礼,“畏”指心存忧惧。这是新时期领导干部不可或缺的党性修养和思想境界。
2008年,中央组织部部长李源潮说:干部要有敬畏之心,一是要敬畏历史,二是要敬畏人民;三是要敬畏人生。习近平同志在一次讲话中指出:“领导干部工作上要大胆,用权上则要谨慎,常怀敬畏之心、戒惧之意,自觉接受纪律和法律的约束。”这就提醒我们的领导干部,要常怀畏惧之心,严于律己,谨慎从事,秉公用权,廉洁从政,干净干事,造福百姓。
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要尊重历史。
“我们共产党人就是要敬畏老百姓,他决定你执政合法性与否,水能载舟,亦能覆舟,这是历史反复证明的。”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是社会变革的最终决定力量。畏民古训为官者应时刻牢记。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敬畏之心,人该有之,为官者更不能例外。然而,现实中有的官员心里恰恰就缺少一个“畏”字:口无遮拦,信口雌黄,什么话都敢说,结果在嘴巴上惹出了麻烦;行为失范,什么事都敢做,什么场所都敢进,钟情于声色犬马,结果在美色面前当了俘虏;私心过重,欲望过甚,什么好处都想捞,什么东西都敢要,结果在物质利诱中败下阵来,不能不令人警醒。
古人云:“人有祸则心畏恐,心畏恐则行端直”。意思是说,一个
人如遇有祸害,怀着敬畏之心谨慎行事,则可能避祸趋福。失去敬畏之心,则可能肆无忌惮,无法无天,最终自酿苦果。因此,对为官者而言,常怀敬畏之心,不仅是一种态度、一种理念,更是一种人生智慧。
为官当有敬畏之心,就是要敬畏历史、敬畏百姓、敬畏法规,其实质是要敬畏权力,慎待权力,时刻牢记权力是人民赋予的,只能用来为人民谋利益,绝不能用来为个人和小集团谋私利。权力是把双刃剑,它可以让人上天堂,也可以让人下地狱,关键看你如何掌握它――当你秉公用权时,它就会为百姓办好事,因而也会受到百姓的拥戴和拥护;而一旦让权力与私欲为伍,就会以权谋私,为所欲为,危害党和人民的利益,最终将你送上审判台。
一位哲人曾形象地作了一个比喻:“权力像座桥,桥下是座牢,官员悠悠桥上过,歪心邪步掉进牢。而安全过桥的秘诀是:慎行、慎微、慎权、慎独。”实践证明,为官者只有常怀敬畏之心,才会谦虚谨慎,戒骄戒躁;才会认真做事,兢兢业业;才会尽职尽责、为国竭力,这样才能在各种考验面前永葆本色,永远立于不败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