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精品范文库 > 12号文库
谈如何培养班集体的凝聚力(小文档整理)
编辑:醉人清风 识别码:21-1132409 12号文库 发布时间: 2024-09-09 12:48:56 来源:网络

第一篇:谈如何培养班集体的凝聚力(小文档网整理)

谈如何培养班集体的凝聚力

班集体的凝聚力是使同学之间保持在班级群体内的粘合力。他表明群体成员之间相互吸引的程度。一个良好的班集体,是有共同目标且为目标的实现而共同行动的;是有一支团结一致小干部队伍的;是具有严格的组织纪律的;是有平等和谐、团结、互助的人际关系的。而这一切有赖于班集体内部的凝聚力。凝聚力与良好班集体的形成是相辅相成的,是互相促进的。因此,如何培养班集体的凝聚力是班主任工作的中心环节。

一、教育学生心里相容,奠定凝聚力基础

心里相容是指班集体同学之间,师生之间的互相吸引,和睦相处,互相尊重,互相信任,互相支持。心里相容是群体团结的心理基础,也是实现群体目标的重要保证。心理相容可以提供积极乐观的气氛,使众多成员保持良好的心境。学生个人心情舒畅,有利于发挥他们主观能动性的作用。

学生之中表现出不相容的地方随处可见:平时三一群两一伙,游戏中跟这个玩不跟那个玩,女生为一点事吵嘴架,男生为一点事大打出手……

一次跳绳比赛的训练中,十几个学生不欢而散,原来是何*跳坏了,同学埋怨她,范**又说她笨,何*哭了,赌气不跳了。

班会课上,我带着同学对这件事进行了分析。先让跳不好的同学说一说为什么总跳不好。何*说:“我跳坏了本来心里就紧张,同学们越埋怨我,我就越跳不好,所以我不想再跳了。”我分析道:“同学偶尔跳不过去,是很正常的事,如果连这么小的过失,同学们都不能包容,我们还能做成什么事呢?我们要学会相互包容,团结协作,这样做事才能成功。像你们今天这样,互相不谅解闹得无法练习,能取得好成绩吗?同学们,想一想我们今天训练所发生的事情,如果大家能够互相谅解,不计较小的失误,愉愉快快地训练,我们一定会取得好成绩的。”在以后的训练中,同学们渐渐学会了相容,终于获得了跳绳比赛的第一名。

张雪同学,个子矮,很胖,有的男生给她起了一个“肥猪”的外号。发现这个问题后我抓住不放,在班会课上,对给同学起外号这个问题进行分析。同学之间起外号是不尊重别人的表现,如果你背着一个不雅的外号你的心情会如何呢?在集体中得不到温暖,你还愿意待在这个班集体里吗?这样的集体同学之间能够团结吗?能互相支持吗?这样的集体能有凝聚力吗?做事能成功吗?就这样,我不放过同学中反映出来的心理不相容的小事,教育学生心里相容。使每个学生保持良好的心境,为班集体凝聚力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二、激发学生的班集体荣誉感,培养凝聚力。

集体荣誉感是一种无形的、有效的约束力量。它促使每一个学生都能自觉自愿地为维护集体的荣誉,不怕困难,不计较个人得失而奋发努力,并以能为集体出力、争光而感到由衷的喜悦和自豪,激发学生自觉地培养积极向上、热情、自信的优良品质。因此经常开展各种活动,才能培养学生的集体主义思想,增强班集体的荣誉感,培养班集体的凝聚力。

班队活动是培养学生集体主义精神,培养集体凝聚力的好时机。班队活动的准备过程,不仅是学生受教育的过程,更是培养班集体凝聚力的过程。在召开“责任伴我行”的主题队会过程中,同学们情绪异常高涨,一个个踊跃参加。有的小队自己编小品;有的小队练朗诵、说相声。同学们都争着表演节目,争着为同学准备道具。有个小品需要一根拐棍,几个同学同时拿来好几根。队会上同学们演出了节目,更演出了“自己”,演出了“自信”,演出了“集体主义精神”。活动参与率达到百分之百。队会受到学校的好评,为家长作了展示演出。学生从活动看到了集体形象,集体的精神。享受到了集体成功的喜悦。有了一种高尚的情感体验。激发了他们的集体荣誉感,培养了班集体的凝聚力。

三、每个学生都成为班级的管理者,巩固凝聚力。

教育科学告诉我们:只有当学生自觉地意识到自己是集体中的一员,并以集体主人的身份积极参与班级管理的时候,一个蓬勃向上的班集体才能得以形成,班集体的凝聚力才能得以巩固和发展。

在班级管理中实行民主管理,让每个学生都能成为班级的管理者。实行“班干部轮换制”,给不同性格特点的学生施展才能的机会,大家都要争取机会,珍惜机会,争取得到锻炼。让每个学生都在集体中负有一定的责任,增加学生主人翁的责任感。

这学期开学的第一个月是杨**当组长,他从前经常忘写作业或忘带学具,可自从当上了小组的组长,他不仅自己能按时完成作业,还能帮助组内的同学。一些家长反映:“孩子的胆子变大了,从前害羞的她敢在叔叔、阿姨面前大方的表演节目了。从前孤僻的他愿意和周围的同学做游戏了。”实践证明,作为一个小干部,其自尊心常常会激发一个人奋发向上,促使他们提出更高的要求,努力克服自己的缺点,养成顾全大局、团结同学、任劳任怨的好品质。

组织管理能力是21世纪合格人才必须具备技能之一。正确选择班干部,大胆使用班干部,精心培养班干部这不仅是巩固班集体凝聚力的关键,而且对学生将来走上社会打下必要的基础。

四、集体关心个人,增强集体的凝聚力。

一个集体是由一个个的个人组成的,我们不仅要强调人人关心集体,也应该强调集体关心个人。要让每个同学感到集体无处不在,集体是关心每个人的。冯俊涛同学父母离异,她跟着奶奶生活,性格内向,学习成绩差。一次她得病不能到学校上课,同学们自愿放学到她家帮她补习,还帮助奶奶做家务。这件事使徐*感到集体的温暖,她开始愿意与同学交往,学习成绩有了明显的提高。同时也使其她同学受到了一次集体主义思想教育,增进了同学之间的感情,从而使同学们更加自觉地融入到集体当中,努力为集体为他人多做贡献。

集体具有了凝聚力,集体就充满了生机、活力,兴趣和温暖。学生就能充分感觉到集体的存在。能在良好的集体中愉快的学习,健康的生活,生动、活泼、主动地发展,使素质教育落到实处。

浅谈班主任与家长的沟通艺术

班主任工作在学校教育中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班主任是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的桥梁,所以,在与家长的交往中,班主任的言行是否得体,工作方法是否得当,就会直接影响对学生的教育能否适时、适当的进行,影响家长是否愿意配合你的工作,配合学校的教育,进而影响到教育的效果。因此,班主任要学会沟通。

一、灵活运用沟通技巧,构筑“家校”信任平台。

得重视第一次和家长见面。第一次与家长接触,我们和家长的心情是一样的,都想了解对方,我们是想看一看家长的情况,而家长也十分关心他们孩子的新班主任是个怎样的老师,他们同样希望借此了解自己孩子的班主任,以便确信他们的孩子是否能更好的学习与生活。因此接班后的第一次家长见面格外重要。要通过与家长见面,打消家长的顾虑。至少要向家长传达以下信息:

1、相信孩子的班主任是位好老师;

2、相信班主任是可以令他们信任的老师;

3、向家长提出明确要求,以求得家长最初的配合和理解;

4、要让家长对班主任所说的话深信不疑。这一点很重要,这绝对不是在家长面前炫耀自己,而是给家长一份信心,让他们相信他们孩子的班主任是一位好老师。只有家长对班主任产生足够的信任,他们才会在今后的教育教学中积极配合老师,而这种信任也会对他们的孩子,也就是我们的学生产生良好的心理作用。

二、与家长沟通要善于倾听。

倾听有两个好处,一是造成平等的谈话气氛,二是便于我们从中捕捉信息。俗话说:“猫养猫疼,狗养狗疼。”哪个父母不喜欢自己的孩子?哪个父母不希望自己的孩子很优秀、很出色,经常获得老师的夸奖呢?多数班主任在约见家长时,说得多,听得少,只顾自己痛快,一通数落。情绪发泄完了,自己累了,家长的耳朵也塞满了,原先准备好的话也没说出来,只好闷在心里,回家拿孩子撒气。这样的谈话,效果可想而知。与家长沟通,我们不妨换个方式,班主任做个听众,这又将如何呢?

黄润钿是我教的一名初三学生,浮东村人,开学几周了,不管是家庭作业还是课堂作业都不能按时完成。我觉得有必要和他的家长谈谈。一天放学后,办公室没有其他人,我请他母亲到办公室坐下。我请他母亲先说说孩子在小学和家里的情况,得知不愿做作业是他的老毛病了,但这个孩子很有爱心很善良,很爱劳动,常去打扫村里敬老院老人的家庭卫生,学校搞捐款活动,他积极踊跃地参加,爱看课外书,但懒于做作业。父母做生意,督促孩子少,于是养成了不爱做作业的毛病。我暗自想:这是一个多么优秀的孩子啊!我庆幸自己当时见了黄润钿的母亲,没劈头盖脸地一番告状,我顺势提出了塑造孩子良好学习习惯的重要性。家长慷慨地表示一定配合老师,督促孩子每天完成作业。我在班上表扬了黄润钿乐于助人的品质,黄润钿很高兴,很自豪。我和黄润钿按照课程表设计了一个作业督察表。这样,黄润钿很快纠正了自己的缺点,逐渐养成了良好的作业习惯和学习习惯,学期期末考试中,他的成绩跃到了前列。

三、要克服互相埋怨的情绪。

由于班主任与学生家长对学校教育工作中的困难认识不一致,特别是当教育教学效果不佳时,双方就易产生互相埋怨的情绪:如一方怨老师不会“教”,对自己子女有偏见;而另一方则怨家长家教不严,纵容、袒护其子女。此外,由于所处环境的不同,老师了解的较多是学生的在校情况,而家长了解的较多是学生在家的情况,而学生由于环境的不同表现出来的行为也会有所差异,如果双方缺乏沟通的话,就会由以上的埋怨情绪导致某种对立情绪,最终将对学生产生不利的影响。班主任在与家长沟通时,要避免伤害家长的感情,不要使用推卸责任的讽刺、挖苦的语言。通过家访,要使家长真正感到:老师是在尽职尽责尽心尽力地教育自己的孩子。并适时通过各种途径向家长传递教育的正确方法,以取得家长配合。

四、讲求艺术,巧妙接待不同类型家长。

学生来自不同的家庭,每个家长的文化水平、素质、修养不同,各个家长对学校教育的配合程度自然存在很大的差异性,有时我们甚至会遇到一些粗鲁的家长,那就要求我们接待不同类型的家长时必须讲究语言的艺术。

1、对于有教养的家长,尽可能将学生的表现如实向家长反映,主动请他们提出教育的措施,认真倾听他们的意见,充分肯定和采纳他们的合理化建议,并适时提出自己的看法,和学生家长一起,同心协力,共同做好对学生的教育工作。有些家长对学生的家庭教育其实是很有一套的,于是我就萌生了通过这些家长来激发其他家长的家教兴趣的想法,在一次家长会上我专门开辟时间让他们就自己的家教经验给其他家长做报告,受到了很好的效果。

2、对于溺爱型的家长,交谈时,更应先肯定学生的长处,对学生的良好表现予以真挚的赞赏和表扬,然后再适时指出学生的不足。要充分尊重学生家长的感情,肯定家长热爱子女的正确性,使对方在心理上能接纳你的意见。同时,也要用恳切的语言指出溺爱对孩子成长的危害,耐心热情地帮助和说服家长采取正确的方式来教育子女,启发家长实事求是地反映学生的情况,千万不要袒护自己的子女,因溺爱而隐瞒子女的过失。

张斯韩是我班的调皮鬼,时常影响同学。有一次又将同学的东西弄坏了,可是他的家长却硬说是其他的同学先影响他孩子的,可见他的孩子回家没有说实话,家长又袒护自己的孩子。面对这样的家长,我没有马上指责他的孩子。而是先和他聊聊孩子最近的表现,肯定他孩子的进步,让家长感受到老师对他孩子的关爱。然后再和他谈谈如何让孩子表现的更好,从而引出这件事,以此事来分析。这位家长也谦虚接受了,并且回家也对孩子进行了教育。后来,学生的进步也很大。事实表明家长能理智地中肯地教育好子女,那么,他的子女在学校的表现也会相对较好。所以,班主任与学生家长的沟通,更要讲究语言的艺术。

3、对于放任不管型的家长,班主任要多报喜,少报忧,使学生家长认识到孩子的发展前途,激发家长对孩子的爱心与期望心理,改变对子女放任不管的态度,吸引他们主动参与对孩子的教育活动。同时,还要委婉地向家长指出放任不管对孩子的影响,使家长明白,孩子生长在一个缺乏爱心的家庭中是很痛苦的,从而增强家长对子女的关心程度,加强家长与子女间的感情,为学生的良好发展创造一个合适的环境。

4、对于后进生的家长,我们要让家长对自己的孩子充满信心。班主任最感头痛的是面对“后进生”的家长。面对孩子可怜的分数,无话可说;面对家长失望的叹息,无言以对。对于“后进生”,我们不能用成绩这一个标准来否定学生,要尽量发掘其闪光点,要让家长看到孩子的长处,看到孩子的进步,看到希望。对孩子的缺点,不能不说,不要一次说得太多,不能言过其实,更不能用“这孩子很笨”这样的话。在说到学生的优点时要热情、有力度,而在说学生缺点,语气要舒缓婉转,这样就会让家长感到对他的孩子充满信心。只有家长对自己的孩子有了信心,他才会更主动地与老师交流,配合老师的工作。班上有些学生的父母开学好几个月后被我请到学校来交流,碰到我的第一句话就是“麦老师啊,我们不是不想和你交换意见,孩子成绩太差,我们做父母的实在不好意思来找你啊。”我说我是一直不赞同父母这么说的,孩子成绩不理想原因很多,可能是小学的学习习惯没养好,也可能是其他生理或者心理方面的原因,在我们老师的眼里所有学生都是很可爱的,他的身上也同样有很多可爱之处,例如在学校的运动会有些学生就为班级赢得了很多的荣誉。相反的,基础差的学生还更需要我们老师、家长的关心,希望我们能加强沟通与交流,能让你的孩子早日养成好的学习习惯,把成绩赶上去。从此那些家长来学校和我交流的机会明显多了。

5、对于气势汹汹的家长,我们要以理服人。教师碰到气势汹汹的家长往往也会热血冲头,碰到这种家长我们一定要沉得住气才行。碰到此类家长,最有效的做法就是面带微笑。在人际交往中,微笑的魅力是无穷的,它就像巨大的磁铁吸引铁片一样让人无法拒绝。班主任在面对家长的指责时,要克制自己的怨气;不要和家长争执,更不要挖苦讽刺学生而伤及家长,脸上要充满微笑,那么无论是在多么尴尬或困难的场合,都能轻易渡过,赢得家长的好感,体现自己的宽容大度,从而最终消除误解和矛盾。

十多年的班主任教育经历告诉我,只要班主任掌握沟通技巧,因人而异,采用多元化的沟通方式,定能与家长之间架起一座心灵之桥。“赢得了家长,就赢得了教育的主动权。”无论何时何地,只要教师以爱为出发点,同时,也以爱为终点,把教师对学生的那份浓浓的爱心、耐心和责任心充分地展露给家长,让家长深切地感受到教师是真心实意地关心爱护他的孩子,那么我们的工作就一定能够得到家长的理解、支持和配合。

回忆您实施过的惩罚,分析一下效果如何?

为什么?

学生还是孩子,即使乖巧的孩子也会有调皮捣蛋的时候。同样的道理,即使是最有耐心和涵养的老师,也难免对学生的“捣蛋”行为或“恶作剧”说出几句过火的话或者打学生一个耳光。“黄金棍下出好人”、“棍棒底下出孝子”的时代早已经成为历史了,无数实践证明,打骂不是好的教育方式。不可否认,惩罚运用得当,有时的确可以有效地终止学生的某些不良行为。可是这种方法所引起的后果往往是很严重的。弄不好要背上“体犯学生”的黑锅。甚至还会因此丢了饭碗。但一点惩罚都没有又很难达到教育的效果,所以教师要把握好惩罚的度。

一、惩罚学生不能随意。

一个学生如果认定自己是一个很有用的人,一个对社会很有用的人,一个很强大的人,那么这个学生就很可能走上成才之路。反过来也一样,如果一个学生天天被骂作傻瓜,他就可能渐渐相信自己真是一个傻瓜,或许就走上了混混日子的道路,从此与成功无缘。对学生的错误,不能因为我们主张赏识学生就网开一面,因为惩罚也是赏识的一种变化方式。老师应该注意遵守以下规则:

1、实施惩罚要及时。对学生来说,延迟几小时的处罚基本上不能防止同类错误的再次发生,因此,早“打屁股”比晚“打屁股”的效果好。如果学生一有错误就进行惩罚,他们的不良行为就会伴随着恐惧和焦虑,中止“捣蛋”。一旦这种行为终止,惩罚就应该立刻结束,其焦虑和恐惧反应也随之消失。这是学生“趋利弊害”的必然结果。

2、惩罚的强度要适当。惩罚过轻,学生就会认为没有什么了不起,产生一种满不在乎的“油条”心态;处罚过重则有可能使学生产生回避、远离甚至憎恨老师的心理,进而引发一些不良情绪。这些都不利于学生的健康成长。一般来说,惩罚的强度与学生违规行为的强度成正比关系。比如学生没把作业作好,老师不应该因此大发雷霆,而应罚学生重做五遍。否则,学生就会因为惩罚过重产生抵触情绪。

3、惩罚应有连贯性。老师对学生进行处罚,不能有时毫不留情,有时又熟视无睹,这样就会使学生无所适从,错误行为难以消除。

儿童专家研究发现,即使老师后来开始实施比较有规律的惩罚,但是由于过去非连贯性惩罚给学生留下“记忆”,使学生的错误行为得到了强化,甚至使这些行为变成了习惯,学生就会比较坚决地反抗以后的连贯性惩罚。

4、向学生说明白道理。惩罚学生要先讲清楚道理,让学生知道错在哪里,为什么会受到惩罚。老师在惩罚学生之前讲清楚道理比单纯惩罚的效果更为明显,说理本身不仅能使学生清楚他们为什么不能做某种事,同时还能使学生知道若违规受惩罚,完全是自己造成的。不要罚学生站。学生淘气是难免的。有的老师往往不能正确地对待学生的淘气,因为一点小事就罚学生站。罚站是一种很常见的方法。有的老师甚至罚学生站很长时间,这是不可取的。学生骨骼发育不成熟,脊椎、腰椎都还脆嫩。如果让孩子带着恐惧的心理站很长的时间,势必就会加重腿肌肉的紧张度,加重脊椎和腰椎的负担,两腿发胀、发麻,无控制地弯曲和腰酸.这对学生的身心健康都是很有害的。

很多事实证明,罚站是起不到良好教育作用的。虽然学生受到了“腰酸腿疼”的折磨,但是并没有找到自己犯错误的原因,也不知道今后如何改正,这就无形中剥夺了学生承认错误和改正错误的机会。研究表明,体罚常常会加剧学生的抵触情绪,加深师生之间的隔阂,真是得不偿失。

二、斥责学生不要随便斥责是老师在学生出现不当行为时常用的一种负面强化方法。有的老师在斥责学生时经常采用一些训斥、讥讽甚至威胁的言辞,并伴有冷漠的语气和盛气凌人的架势。研究表明,这种斥责往往会给学生带来更大的负面影响。主要会有以下表现:

影响学生独立性的发展。在老师看来,斥责学生是为了管教学生,而管教学生就是为了让学生听话,学生听话才能成为好学生。依照着这样的思维方式,老师就强迫学生照着自己的话去做,否则,就要严加斥责。久而久之,学生就会变得很被动,产生依赖情绪,只要遇到事情就会等待老师的指令,不敢也不会自行做出判断,惟恐做错事情又遭到斥责。这种恶性循环不仅会影响学生独立性的发展,对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造力的培育也是极其不利的。严重危害学生的自尊心。斥责会伤害学生的自尊心,这是不言而喻的。在老师一次次的斥责声中,学生就会渐渐习惯,从而变得麻木不仁,缺乏自尊心,成为人们常说的“草白脸”——无论别人怎样指责都“脸不变色,心不跳”。

专家指出:那些被认为没有自尊心的学生,是外界没有给他们提供使自尊心心理健康发展的良好环境。他们的自尊心是残缺的、病态的、他们是斥责教育的受害者。在老师的眼里,往往觉得学生很小,什么都不懂,殊不知学生是正在成长中的人,他们对周围的人和事会有自己的认知方式和情感倾向,也需要得到别人的理解和信任。老师只有尊重学生,用科学民主的方法对待他们,才能很好地培养他们的自尊心和责任感。因此,斥责学生时一定要注意场合和分寸,要给学生留面子,不要在大庭广众之下训斥学生,在批评时也不要说粗鲁、讥讽学生的话。削弱了学生自我教育的能力。从表面看,遭到斥责的学生很快表示服从,问题似乎得到了解决。但是事实上,在学生的心目中,常常考虑的只是斥责给自己带来的痛苦体验,而对自己的过错行为本身却很少进行自我反思,因此,斥责一般都会削弱学生自我教育的能力。引起学生的逆反心理。老师的斥责常常会造成学生的对立情绪,学生即使明明知道自己错了,也由于严重的情感障碍而拒绝承认自己的错误。为了避免斥责带来的负面效应,老师应该尽量少用斥责的口气与学生说话。如果的确需要对学生进行批评,也应该注意。让学生知道自己为什么受斥责。学生毕竟是学生,年龄小、经验少、知识也不多,能力很有限,因此常常会惹出这样那样的事端来,老师应该实事求是地对他们进行评价,要帮助学生分析产生错误的原因,引导他们进行自我反省。老师应该告诉学生正确的做法。斥责本身只是一种手段,而不是目的,目的是为了学生今后不再犯同样的错误。

因此,老师在斥责学生的同时更应该耐心地教给学生做事的方法。最好的方法是暗示,让学生自己去思考,去判断,通过自己的努力去加以改进。但是有些学生为了取悦老师而得到表扬,善于利用好的行为来获取,从而满足其心理需要;可是有些学生没有这样的天赋,不会使用这种方法,于是当心理需要得不到满足时,便会以不适当行为补偿。这时若过分保护、同情、控制和支配学生,均是不尊重的行为。负责任的老师应以友善和严谨的态度,给学生以选择的自由,同时让学生亲历此抉择的快乐。相信只要老师能做到惩罚有度,斥责有方,就一定能收到理想的教育效果

你打算怎样让“民主”走进你的班级? 请谈一两点措施。

我认为,民主的班级体至少应具备下列特征:(1)师生间或学生间无嘲笑、无歧视情况,无论多么荒唐设想或多么低水平的发问,所得到的反应只有真诚帮助和鼓励;(2)在教师和学生心目中全班学生平等,没有好生与差生之分,因为每个人都有所长,有所短,不以学习成绩作为唯一标准;(3)提昌争论,生与生,生与师之间都可以进行辩论,只有在这样的教学气氛中,学生才能以积极热情的心态投入到学习中,自主学习才能实现。因此,在课堂上,教师要注意沟通学生的心灵,增进互相了解,营造民主、宽松、和谐温馨的课堂气氛,从而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教学中如何处理问题学生 学生的过错行为和不良品德行为都属问题行为。从学生的成长经历来看,他们始终伴随“试误”活动而发展。由于家庭、社会和学校教育等等影响,学生难免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行为。

作为教育者,我们怎样做到用情去感化,用心去引导,用脑去处理,根据问题行为的轻重大小对症下药,这是摆在我们每一位教育工作者面前的一个课题。

处理问题行为的策略、方法、手段不一样,其结果就可能是天壤之别。这里根据一些实践总结了一些方法。

1.规章约束

要利用学校规章的约束力对学生的问题行为进行干预。学校和班级在建立规章时,要组织学生主动参加。要让他们充分酝酿,积极讨论,做到人人提建议,个个表态度,使整个形成过程成为学生认同内化规章的过程。

这样的规章学生认同度高,当然对学生的约束力就强。即使学生出现问题行为,老师用其进行对照处理,他也会心悦诚服。

如果在行进过程中,经常组织学生对规章进行学习,对照检查,让规章的内容和精神得到强化,学生就会自觉地规范自己的言行,减少或者免除问题行为的发生。

2.提前预防

事实上,每个学生都不希望出现问题行为,尤其老师更是这样。要做到少出或者不出问题行为,我们就得治本。要进行前瞻性的思考,要根据人地时空做出有预见性地分析,要制定计划,预期落实。

我们不但要有问题行为的意识,更要有预防问题行为的行动,这样才能将问题行为扼杀在萌芽之前。比如对学生进行规类档案管理,利用晨会班会或者其他时间经常给学生讲道理提要求,对个别学生进行谈心嘱咐等都是可取的办法。

3.保持冷静

冷静是处理问题行为的关键。学生问题行为出现以后,只要不是有可能继续发生的暴力事件,一般我们都要进行冷处理(如:等一下,我马上来处理;你们先想一想,等一会我就来处理),让时间向后延一延,使心态静一静,做到保持平常心,见怪不怪。

这样,既可以让学生自省自悟,又利于老师摸清问题行为发生的原因,从而选准处理问题行为的最佳办法。同时还可以避免简单粗暴,杜绝体罚。

4.调整动机

动机是产生行为的根源,要根治问题行为就得从改变动机开始。首先要摸清问题行为的源头,找准问题行为的实质所在。要区别偶发性和一贯性。

对好心办坏事,为了某种欲望的满足,恶作剧,故意扰乱,要做具体情况具体分析。要通过引导、激励、调整、改变的办法调整行为动机。让学生从阴影里走入阳光地。

5.有意淡化

学生随着年龄的不断增加,独立意识、自我意识也随之加强。在学校或者班级里,尤其是学习不太好的学生,常常被沦为漠视群体。他们为争取自己的地位,往往通过问题行为表现不满意或者反叛,以引起老师的注意。

如果老师遇到这种情况大惊小怪,就使这些学生的不良欲望得到了满足和强化。因此,我们在这类问题行为面前要有意淡化。如:某学生在物理课上看小说,老师就可有意不看这位同学说:“要注意看物理课本。”等等。

6.积极转移

当人受到不平等待遇或者遭受意外伤害憋了一肚子气后,往往会把心中的怒火转嫁给别人,而且会“转移攻击目标”。医学界将其定义为“心理转移”。学生的问题行为大多都是由“消极心理转移”产生的。

如果我们每一位教育工作者都明白这一点,并尽可能地寻求“积极心理转移”,学生的问题行为就可减少或者遏制。

在教学实践中,我们可以根据具体情况对其进行相关训练。如倾注爱心,担负责任,磨炼毅力,锤炼意志等活动都可收到很好的效果。

7.以爱换德 在教育教学活动中,面对学生的问题行为,我们的教师只要是真诚地帮助他们,关心他们,体贴他们。站在他们的角度去看问题,想问题,对待问题,处理问题,而且顾及他们的合理要求,再调皮的学生也是会被老师的关爱唤醒良知的。

中央台《实话实说》栏目报道,深圳一位老师为了找回一个不愿上学的学生,相继家访了三十八次。

在第三十八次时,这位学生终于被老师的真诚打动,从此返回学校发奋学习。爱是教育的灵魂,用好了它,不仅对处理学生问题行为作用很大,而且其综合效力也是无穷的巨大的。

8.因势利导

凡事都有两面性,只要我们用辩证的眼光去看,我们就会发现任何事情都有它的有利面,也有它的不利面。学生的问题行为当然也一样,虽然是不正常行为,但从反面看,大多都有值得肯定的方面,至少有值得发掘的成分。

比如爱说话的同学就有乐于交流心理倾向,喜欢打架好动的同学就有体力充沛的特长,等等。只要我们善于分析,勤于集累,我们就可消极为积极,变问题为有利。

9.活动补偿

由于课程、设备和师资的限制,现在的学校大多都只重视理性活动,重视室内活动。学生的活动空间几乎只有教室,差不多整天都是关在教室里死啃书本。形式单调呆板,内容枯燥乏味,学生的成人感和独立意识得不到满足。学生的肢体力量得不到释放。

于是产生不满、焦虑、烦躁和反抗,进而出现各种问题行为。尤其是学困生根本找不到一点成功的乐趣。对此,如果我们想办法,挤时间组织一些肢体活动,户外活动,并且做到内容丰富,形式多样。

同时,为了这些活动的落实,在班上成立体育部(球队等)、文化部(班容班规)、宣传部(新闻、广播)、统战部(协调关系)、环卫部(卫生、防疫)、文艺部(晚会、班会)、信息部(动态板报)等,让学生各显其能各得其所。这样,学生的心理欲望得到了满足,学生的肢体力量得到了释放,当然,这方面产生的问题行为也就可自然地减少了。

10.引发宣泄

在生活中我们常常见到这样的例子:吃败仗的篮球队员为了表示不满,往往把篮球狠狠地向地上一扔。受老师批评后的学生痛哭一场后,倒显得很平静,而且有可能行为更规范。篮球队员为什么要这样做?受批评后的学生为什么会有如此表现?这就是发泄的作用。

心理学研究表明,挫折引发的发泄形式多数表现为攻击。因此,只要我们把脉学生心理,当学生内心有积愤时,引导发泄;当学生情绪不满时,找机会让其倾述,学生的攻击行为就可得到控制,甚至得到利用。

11.一反常态

这是一个战略战术问题,在处理学生问题行为时,如果方式和态度偶尔一反常态,让学生打破心理准备,造成一定的心理压力,使内心产生振动,就会收到出乎意料的效果。如:将平常火爆的脾气一改温和慈善,学生就会感到关怀备至,深受感动。

将平常温和慈善一改凶狠火爆,学生就会认识到事态的严重性,不然老师不会这样,从而引起高度的警觉。这样的处理办法虽然不可常用,但偶尔一用会收奇效,因为学生记忆深刻,行为变化也就会持久。

12.速战速决

学生在出现问题行为后,往往有一种自责的心理,只要是怀疑会被老师知道,就希望尽早了断,以求得解脱。

老师如果抓住了这个契机,进行及时处理,既了却了师生双方的后顾之忧,又有利于学生的学习和生活,还有利于健康心理的需要。也以免夜长梦多,引起事态的扩散和发展,从而浪费时间和耗散精力。

同时,快刀斩乱麻的工作作风也是教师效率意识的体现 13.迂回出击 在处理学生问题时,我们常常会遇到这样棘手的情况,某些问题行为反复性特强,出现的时间间隙短,次数多,叫你防不甚防,而且往往事态严重影响特坏。

针对这样的“老大难”问题,“老油条”学生,我们想立即见效是不可能的,只能采取“扭跟泡”的办法,扭着学生不松,跟着学生不放,陪着学生不走,与学生比忍性,比韧劲,比耐心,比心计。

同时要绵里藏针刚柔相济(一般都要先紧后松,先硬后软),尤其第一起这类问题,一定要治服。

14.头脑风暴

学生在发生问题行为后,往往装作若无其事,一旦被老师发现后,他们又装作理直气壮。其实,这时他们都是外强中干虚张声势,尤其是那些胆汁质的学生,他们大多不会用心计,或者又是初犯,我们都可用这种急病猛药的办法解决学生的问题行为。

如:大发脾气,甚至雷霆万钧;很很训斥;加重责难等。总之,要做到火暴刚烈,甚至专横跋户,横蛮不理。当然,这种办法一定要特别慎用。

15.角色体验

一节自习课上,老师要求要保持安静,可在很静的课堂上,却有一个学生伏案大声说闲话,不只是因为环境特别吵闹,想试探老师,还是与老师暗暗挑战。这看起来是一件小事,但如果不刹住,就有可能后患无穷。

因此,这位老师没有简单对待,而是对学生宣布要对其严肃处理。课后老师要求这位学生做值日,并授意这位学生安排同学清掉操场上的某些垃圾,又让其巡视寝室,并根据值日的要求相继作处理。

之后,让这位学生在班上谈体会。这位同学说:“做老师真不容易,管那么多学生,如果学生不听安排,有时气得只想打人,但又不能”。让学生通过体验实现自我教育,这种方法虽然很费时,但效果却长远。

16.跟踪管理

发展的学生自然要有发展的眼光看待。对学生的问题行为,不要一出现就惊慌失措,小起大作;也不要一有平息就麻痹大意,放松警惕。要有问题意识和超前意识,要防患于未然,不要等到问题来后才想办法处理,要明白只有对付问题的方法不是好办法。

我们的管理行为和育人意识一直要伴随学生的成长,尤其是对那些有劣迹的同学,我们的视线要形影相随,要掌握他们的言行踪迹。为了防止时紧时松,没有持续性,我们还可以用列表的方式做定期的思想工作和调查工作,做一次记一次,保障跟踪落实。

17.引发反思

经常有问题行为的学生,往往听惯了训斥,学会了检讨及其他应付的办法。因此,老师的一般劝说、批评往往都不大奏效。

如果教育者能抓住某些事件激起他们的思想斗争或情绪出动,给予启发诱导,并帮助他们解决问题,他们就会在心灵深处受到极大的触动,成为问题行为的转折点。

如有位老师为了教育一位偷了自行车的学生,他给那位学生讲了这样一则故事:一位年迈的母亲听说自己的儿子犯法要判刑,当场气死。从而唤起那位同学的良知和自责,激起那位同学对爱与归属的强烈需求,进而深知自己错误的严重性。

18.自我教育

加强自我意识的培养,让学生增强自我胜任感和责任感,提高自我管理能力,实现自我约束、自我控制,才是我们治理问题行为的最有效的办法,也是最更本的目的。

例如:在每期开学时,我们引导学生针对自己的实际情况,拟定相应的行为计划,并按星期按月组织学生对照计划进行阶段性自我评价,总结自己的实施情况,同时再一次调整自己的行为计划。其间,让学生通过不断内化,明白自己的进步,强化自己的责任,达到自我教育的目的。

19.相互帮助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发展,组织精神、团队作用、个人的协调能力、合作能力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高度重视。因为在我们今后的生活、学习和工作中,全凭自己个人的能耐是很难做成大事的。

当然,对一个班级,不管是从现实管理还是从教育的未来意识来说,都应该重视这方面能力的锻炼和培养。尤其是矫正学生的问题行为,老师面对十几位同学,如果只凭自己一盯一,那是无济于事的,也是绝对无效的。

因此,我们对学生除了要重视自律意识培养外,还要教给学生一些相互提醒、相互照顾的策略和方法,以通过互相帮助的途径,达到全班协调、整合,实现自主管理的目的。

20.不追根源

学生违背规章制度,出现问题行为,大多都是无意识的,或者是约束力不强,经不起利益诱惑和别人唆使,有的即使有目的、有计划,甚至是明知故犯,但也很少是本质问题和思想问题。

因此,我们在处理学生问题行为时,一般都不要刨根究底,找思想根源。要明白即使要找也只是为难学生,根本打不到教育目的。尤其是中小学生世界观还没有真正形成,品德、个性还不稳定,我们更多的是要作正向疏导、激励,从正面加以引导。

21.表征奖励

这种办法是编制一套表征奖励系统,对学生的问题行为得以矫正以后予以的肯定和奖励。奖励的表征可以是各种筹码(物资、荣誉、操行分、象征性物品)。在使用这个方法之前,须先向学生讲清楚表征奖励系统与行为的相应要求。

通俗地说,就是达到了怎样的行为要求就可得到什么样的奖励刺激。心理学称这种办法叫“强化菜单”。菜单的内容是开放的,改正问题行为的途径也是开放,行为者可以按规定自由地选择相应的强化刺激,从而达到自发地矫正的目的。

22.延时强化 任何矫正不良行为的方法都强调强化的作用。按照操作性条件作用理论中的强化观点来分析,个体不能适应社会生活的延时强化,只顾为自己追求及时的满足,就极有可能出现问题行为。

因此,有经验的老师最重视持续激励,过程评价和目标管理,将行为与强化的间隙时间逐渐加大,将近期行为与远景目标紧密联系,从而逐步由自动管理、自主管理过渡到自我管理的实现。

23.相反练习

这种办法心理学称为“过矫正”,就是让学生做与问题行为相反行为或者不相容的行为。

如:发现学生在黑板上“涂鸦”,就可要求乱画的学生先把这些乱涂的东西擦干净,再把黑板两旁墙壁上的脏东西清除掉,然后要求他在以后一段时间(如一周)内负责黑板的整洁和教室环境的干净。

在练习过程中要跟踪视导,保证落实,只要能做好就及时给予奖励强化,如果能坚持就要加大表扬。

24.适度惩罚

惩罚不等于体罚。惩罚是一种常见的教育手段,是对学生问题的一种强制性的纠正行为,是在学生身心完全能够承受的前提下采取的教育措施,对学生能够起到教育和警示作用。它与体罚有着本质不同。

虽然要慎用,但适度惩罚可以使学生懂得规矩,辨明是非,记牢什么可以做,什么不可以做,从而主动地了解行为边际,明确权利和义务的关系。

第二篇:班级管理:如何培养班集体的凝聚力-班级管理

班级管理:如何培养班集体的凝聚力

班集体凝聚力的培养是班主任工作的重要内容,是顺利实施集体教育和开展班级教学工作的重要环节。可以说,从学校把一班学生交给班主任,班主任开始履行其职责起,就开始了班集体凝聚力的培养。如何进行班集体凝聚力的培养,是每一位班主任所关心的问题。笔者结合学习和工作实践,对此进行一些粗浅的探索,认为培养班集体凝聚力要注意从以下几方面着手,不断完善和强化。

1培养良好的班风,创建和谐的班级氛围

班风,指班级的作风、风气。学生要规范,班级就要有严明的纪律、浓厚的学习氛围、良好的班风和正确的舆论。班风是集体大多数成员思想、情感、意志的综合反映,优良的班风对学生的一切道德行为表现为一种支持、肯定和鼓励,对一切不道德的行为表现会造成一种强大的压力,促使其转化。这种转化不是教师强制,也不是学生的群起而攻之,而是舆论,是班风的陶冶和潜移默化影响。

笔者认为在抓班级建设,建立良好的班风过程中,班主任是主导,学生是主体,必须注意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调动他们的积极性,使他们认识到个人在班级建设中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学生有了这种责任感,就会产生极强的内驱力,激发一种自我完善的欲望,由“他律”逐渐变为“自律”,形成良好的班风班貌。良好的班风、和谐的班级氛围是培养班集体的凝聚力的前提和基础。

2组建一支有力的班干部队伍,形成集体领导核心

班主任是班集体的核心人物,对班集体凝聚力的培养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笔者认为,一位优秀的班主任应具备决策者的果断创新、宣传者的鼓舞人心、执行者的雷厉风行和反馈者的自我反省等几方面的综合素质。班主任应该成为学生心目中的严师、慈母和挚友。因此,在和班级学生的日常接触尤其是早期接触中,班主任要有自我展示的意识,通过自己的言谈举止,课堂内外,让学生对班主任有一个较为全面的认识和接纳。

一个健全有力的班级领导核心是今后班级工作顺利开展的保障,它将构成一个通畅的信息沟通网络,使班集体成为一个开放的、活跃的信息系统和执行系统。因此,班主任要加强对班干部的选配、培养和使用。班干部的选用上应贯彻一些基本原则,如用人唯贤原则,班主任考察与民主选举原则,疑而不用、用而不疑原则,宁缺毋滥原则等,班主任必须慎重对待。对学生干部的使用要注意从严要求,严慈相济,在工作上指导,在学习上要求,使其大胆工作,工作与学习相互促进。发挥班干部的特长,使班干部乐意且能够为班集体服务。对班干部工作做到督办而不包办,放手而不放任。

3设定集体奋斗目标,激发学生集体意识

每学期初,班主任要召开集体奋斗目标设定的主题班会,结合学校学期目标设定班级目标,让学生明确自己应该为集体目标的实现而做些什么。以此为契机,让学生思考并设定自己的人生目标和学期目标。学期中间,班主任还要及时总结工作,重申集体目标的完成情况,鼓励士气。(班主任工作)除学期目标设定外,结合学校的每一项活动和班级活动,还需要设定一些单项目标,以统一全班思想,激发全体学生的进取精神,引导学生通过努力而实现它们。只要宣传工作到位,这样对于实现班集体的学期目标是大有好处的。

这一举措主要是培养和增强学生的集体归属感和集体荣誉感。学生的集体意识增强了,班集体凝聚力也就增强了。

4正确处理集体内部矛盾,做好后进生转化工

作,培养学生合作意识

社会竞争在班集体内部的反映就是集体竞争,它有积极竞争和消极竞争两种。从培养班集体凝聚力的角度看,班委会要加强对班集体竞争的关注与引导,力争使竞争对班集体的瓦解作用降至最小。这就要求做好两个方面的工作,即正确处理集体内部矛盾,做好后进生转化。

消极竞争激化和突现后就表现为集体内部矛盾。班主任在处理集体内部矛盾时,要注意引导学生从集体大局出发,培养集体利益高于个人利益的意识,促使学生问题以和解方式解决。同时,班主任要多指导班干部参与学生问题的调解处理,既能使学生之间增进了解与友善,又能树立班干部的威信,减少班主任直接处理学生问题时给班集体带来的不必要的压力。

消极竞争的隐蔽状态就是集体内部的人员涣散与割据。对此,班主任和全体学生干部要密切配合,通过适时召开相关主题班会,培养学生合作意识;通过长期不懈、耐心细致地做好后进生转化工作,树立后进生的集体主人翁意识,为充分发挥其积极作用奠定基础。

后进生转化要求班主任做好三方面的工作:1)客观评价后进生;2)转变教育观念;3)加强教师责任意识。学校在后进生转化方面要求班主任树立“转化一名后进生同培养一名优秀生同样光荣”的意识,建立后进生转化档案,档案内记录学生特点、转化过程、转化效果等,对后进生进行转化跟踪,取得一定的效果。去年,学生甲在笔者的努力下,期中获得“年级进步最大奖”,期末被评为三好学生。他在给笔者的信中写道:“回想往日,我天天跟着那些地痞们打架、泡网吧,没个人样还自以为潇洒,是谁挽救了我?不就是您吗?以前上课总是心不在焉,考试永远是二三十分,是谁转化了我?不还是您吗?……”一个乃至几个后进生的转变,为这个班其他工作的起色奠定基础,该班在期末被评为学校优秀班集体。

后进生是一个普遍现象,后进生转化牵涉到班级稳定和班集体凝聚力的培养,是一项长期工作,需要爱心、恒心、信心和平常心。班主任要将其融入平常工作之中,让自己的一言一行均成教育,持之以恒,才能取得较好的效果。

此外,班集体凝聚力的培养,还要求班主任注意培养积极向上的集体舆论环境,正确发挥集体舆论的监督作用,塑造良好的班风。比如班主任要时常在班内加强班级舆论导向:好人好事表扬、违纪现象批评、班级新风塑造;利用班级和学校的黑板报、宣传栏、广播站等宣传阵地及工具,在学校内外宣传班级良好形象,激发学生创建美好集体的强烈愿望等。通过一系列教育活动的设计与实施,使班内形成健康向上的风貌。

第三篇:如何增强班集体凝聚力

班级凝聚力是班级文化氛围的核心,是一种吸引力、向心力、亲和力,更是一种推进班风建设的动力,它从多个侧面和层面展示着一个班级的生机与活力。那么究竟如何增强班级凝聚力呢?这是每一个从事班主任工作的教师都迫切想要解决的问题。笔者结合十几年的班主任工作经验简单谈一下自己的一点感悟。

一、真心关爱每一个学生

“教育没有爱,犹如池塘没有水。”爱,是教育的前提。班主任老师要真心呵护班里的每一位学生,真正做到一视同仁,因材施教,关注每一个学生成长过程中的点点滴滴。学生生病这样的事情几乎每个班主任老师都遇到过的。面对生病的孩子,第一时间当然是通知家长带学生去医院。可是在家长到来之前,如果老师能送去一个关心的眼神,或者递上一杯温开水,或者将学生搂到自己的怀里,轻轻拍拍他的肩膀,给他一点安慰,这时学生内心是充满感动的。家长将学生接走后,老师真诚地询问一下学生的病情;学生回校上课,老师关心地询问一下健康情况。就是这样一些看来是那样微不足道的事,却会令学生及家长的内心感到无比的温暖。

这样一来,生活在这个班集体中的学生就会时刻感受到来自老师与同学的重视,从心理上就产生一种愉悦感。这样,既可以唤起学生积极上进的精神,也可加深师生感情,增强班级凝聚力。

二、引导制定共同的奋斗目标

一个班级要想发展的好,必须有一个共同的奋斗目标,这是增强班级凝聚力的指挥棒。这个奋斗目标的制定不应该是班主任一个人的事,而应该是全体班级成员共同的价值取向的体现。每接手一个新班,笔者都会十分重视第一次班会。在这次班会上,笔者会和学生一起商讨班级未来的发展走向,制定出班级发展的近期目标和长远目标。近期目标的制定一般是以周为单位,目标非常具体,如保持地面无纸屑、早读用心读书、见到老师主动问好等等,这样便于及时有效地进行评价。在目标实施过程中,笔者总是注重充分调动班集体中每个成员的积极性,使实现目标的过程成为对学生进行教育以及学生进行自我教育的过程。每一近期目标的实现,都让学生意识到这是全体成员共同努力的结果,要让他们共同分享集体的欢乐和幸福,从而形成强烈的集体荣誉感和责任感。

三、培养一支得力的班干部队伍

班干部往往能够决定一个班级的精神面貌与风气。能否充分发挥班干部的作用,对于构筑班级的凝聚力十分重要。因此,每一个学期,笔者都会把推选班干部的权利交给学生,让他们投票选举自己信任的班委干部。这样,无形中增强了学生的主人翁意识,使得他们在投票时显得特别地慎重。同时,因为班干部是大家选举产生的,所以在学生中的威信自然比较高,后期的工作也就比较容易开展。

班干部产生后,笔者又在班委中实施了层层落实的策略,责任明确、细化到人。如负责课间走廊秩序的、负责有序进出教室的、负责课间教室内纪律的、负责上下楼梯秩序的、负责路队纪律的,等等。每一项内容都由专人负责,每周召开一次班会,由班干部对班级工作进行阶段总结汇报。对于班级管理中出现的问题,及时反馈、共同商讨;对于班级管理中的亮点及时总结。

一段时间坚持做下来,班干部的责任意识就会增强,工作能力也会得到大幅度提高。有了班干部榜样示范的作用,班级整体会逐渐呈现出一种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班级的向心力自然就会在不知不觉间得以加强。

四、开展丰富多彩的班级活动

组织有特色的集体活动是增强班级凝聚力的粘合剂。通过一系列的活动,使学生感受到自己所在的集体是团结的、向上的,自己作为集体的一员是幸福的、自豪的,从而更加热爱这一集体,就能以更轻松的心情投入到学习、生活中去。

班级活动形式多种多样,可以结合一些重大节日,如六一儿童节、元旦,组织学生搞一次小型联欢会。这样既可以为学生提供一个展示自己才华的机会,又可以拉近老师与同学之间的距离;母亲节、父亲节,让学生回家帮助家长做一件力所能及的家务活,教育学生懂得感恩;教师节,让学生认真准备一份作业交给自己的老师,然后再写一句祝福的话语送给老师,教育学生懂得尊重老师。

班级活动还可以根据自己班级学生的特点自己开展,如果学生比较活泼,喜欢玩游戏,可以经常开展一些体育活动,如跳绳、踢毽子、打龙尾……

实践证明,这些班级活动的开展,使学生可以公平、合理、适度地竞争,不仅很好地激发了他们拼搏向上的精神,而且在活动中,每一个学生都可以当家作主,展示自己,人格得到了尊重,参与意识、主人公意识得到了加强,从而也就增强了班集体的凝聚力。

班级是学校教育教学的基本单位,班级管理在学校教育教学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只要每一个班主任都竭尽所能运用自己的智慧,使每一个学生都达成“我以班级为荣,班级以我为荣”的共识,那么每个班级都会是一个相亲相爱的大家庭。

众所周知,班级凝聚力对班级学习风气影响最为强烈,一个班级如果具有很强的凝聚力,在学习上就很容易形成奋发向上、互帮互学的良好氛围,对学生的学习起到很大的促进作用。的确,一个班集体,就像一个大家庭,对每一个成员的成长,都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而一个班集体如何健康良好地运作,班级凝聚力就成为了关键。下面,笔者就从以下几个方面谈谈对增强班级凝聚力的看法: 第一、建立强有力的班级团队 班干部往往能够决定一个班级的精神面貌与风气。所以,班干部队伍选拔建设得好,不仅能让班主任从繁杂的班务工作中解放出来,对班级凝聚力和竞争力的形成,也是个强有力的支持。选出了班委,班主任就要注意管理和培训好“核心”,大胆放权,发挥他们的主观能动性与工作的积极性,使他们有一个宽松的工作环境,真正成为自己的得力助手,而不是班主任与学生之间的传话筒。班干的工作责任心加强了,各项工作才能开展得井井有条。班干部是班集体的核心,是学生自己的组织,班委的工作组织能力对增强班级凝聚力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第二、教师必须关爱每一个学生 教师要把爱洒向每一个学生,即使是最“差”的学生,作业拖拉的,成绩最差的,品德不好的……我们也给予最大的,最多的爱心,不讨厌他,不怨恨他,不鄙弃他,爱学生并不难,难是爱“笨学生”、“糟学生”、“坏学生”,要从心里去爱,真心诚意地去爱,并且告诉每个学生只要做到“自信”和“尽力”都会成功。关爱学生是教师职业道德的基本要求,也是融洽师生关系,参与班级管理的前提保证,只有心中装着学生,一言一行才会为了学生,走近学生,在学生中树立威信,学生才会配合你的工作,良好的班风自然能形成。在班级管理中,班主任不仅要把自己扮成严师的角色,而且还要扮演好“管如严父,爱如慈母,亲如朋友”的三重角色,做到以心换心,以诚对诚,学生的崇敬之情便会油然而生。我把师生关系定位在一种互相平等、互相尊重、互相理解的关系,我追求的是一种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像一个大哥哥时时处处关心、爱护、体谅学生。只要班主任能真情付出,学生必然会真情相报。班主任与学生之间有了真情,有了关爱,我想没有比这更具有凝聚力的了。第三、加强班级体的课外活动频率 班级活动形式多种多样,包括班会、第二课堂、课间活动、校运会、大型文艺活动等。开展活动时,班主任必须要制订整体计划。一系列的活动为学生架起了桥梁,密切了生生关系,他们由相识到相知、相爱,到互相理解、互相合作。另外这些活动也为学生提供了平台,激发了他们拼搏向上的精神。在活动中,学生的参与意识、主人公意识得到加强,班级的凝聚力也在无形中增强了。首先是班级间的敌对情绪,在分班以后出现比较严重。一个班几十个学生,他们的情绪、气质、意志、兴趣和爱好不尽相同。如果每个人都我行我素,各行其事,班集体岂不成了一盘散沙? 加上之前高一两个艺术班之

间的恩恩怨怨,遇到这样的班级,注定会遇到很多想象不到的困难。第四、指定强有力的班级努力目标 如果说一个班集体是一艘远航的船,那班主任就是领航的船长,每个同学就是这艘船上的水手,而班级目标,就是引导航船正确前行的灯塔。班集体的共同奋斗目标,是班集体的理想和前进的方向,班集体如果没有共同追求的奋斗目标,就会失去前进的动力。有没有共同目标,共同目标的好差,都能影响班级的风气,影响班级的凝聚力。所以,一个良好的班集体应该有一个集体的奋斗目标,这个目标应是远期、中期、近期目标的结合,逐步实现目标的过程会产生激励的效应,形成强大的班级凝聚力。作为班级组织者的班主任应结合本班学生的思想、学习、生活实际,制定出本班的奋斗目标。在实现班集体奋斗目标的过程中,要充分发挥集体中每个成员的积极性,使实现目标的过程成为教育与自我教育的过程,每一个集体目标的实现,都是全体成员共同努力的结果,要让他们分享集体的欢乐和幸福,从而形成集体的荣誉感和责任感。

第四篇:如何增强班集体凝聚力

10.21班会

有特色的活动是增加班级凝聚力的有效途径,班级活动形式多种多样,包括班会、第二课堂、课间活动、校运会、大型文艺活动等。开展活动时,班主任必须要制订整体计划。一系列的活动为学生架起了桥梁,密切了生生关系,他们由相识到相知、相爱,到互相理解、互相合作。另外这些活动也为学生提供了平台,激发了他们拼搏向上的精神。在活动中,学生的参与意识、主人公意识得到加强,班级的凝聚力也在无形中增强了。

良好的班集体始终激励着学生不断进取,主动、健康地成长,能使学生心情愉快,更加积极、轻松、充满激情地投入学习、生活与工作当中去,更加懂得珍惜班集体来自不易的荣誉,更加懂得珍惜同学之间的友谊。建立一个具有很强凝聚力的集体,使全班学生心向一处看,劲往一处使,是班主任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义务。下面结合这几年所带班级的具体实际,谈谈班级凝聚力的形成。

一、上好第一堂班会课

作为一个新组建的班集体,他们来自不同学校,彼此之间缺乏沟通交流的桥梁,作为班主任应为学生的交流搭桥铺路,为了缩短学生相互熟悉的过程,第一堂班会课就显得尤为重要。在第一堂班会课上首先可以让学生自我介绍,介绍自己的特长,特长是学生的闪光点也是学生前进的动力,即使是中下生,他也会在今后的学习或生活中严格要求自己,发挥自己的特长并改正缺点;其次班主任应以自己的亲身经历或优秀毕业生的成长历程阐述优秀班集体对学生成长的重要性,激发他们为班级做贡献的潜在热情;再次,是为班级制定一个切合实际的近期和远期目标,通过目标的逐步实现激发学生奋发向上。因此,生动、内容充实的第一堂班会课将为班级凝聚力的形成奠定坚实的基础。

二、建立起一支精干的班干部队伍 一个成功的班集体,除了要有一名优秀的班主任外,还必须有一支精干的班干队伍。班干部作为联系班主任与学生的桥梁,作为班主任的助手,他们工作能力的高低,工作方法的对错,在同学中威信的高低,往往能够决定一个班级的精神面貌与风气。所以,从新生入学伊始,班主任就要了解学生的入学材料,并进行仔细地研读。初步掌握了哪些学生学习比较好,哪些学生工作能力比较强,哪些学生比较活泼,哪些学生比较腼腆等等,从而对学生的情况有一个大致的了解。当然这些都是侧面的了解,找学生谈心,让学生进行自我介绍则是对他们的全面了解。最后根据自己所掌握的情况从中选用出学习较好,工作能力比较强的学生作为临时班委。并明确给他们交代任务,提出希望。只要准备充分,了解深入,所选出的临时班委在开学这段时间定会起到不可估量的作用。

三、关爱、尊重和信任每一位学生

要使班级有较强的凝聚力,班主任应关爱、尊重和信任每一位学生。从学生的心理需要上讲,爱和信任是他们最渴望得到的东西。学生渴望在充满爱心和信任的环境中成长,渴望得到别人的尊重和对自己的能力的认可。作为“一家之长”,班主任应该关心这一集体,爱护这一家庭中的每一位成员。真正地从内心爱他们,关心他们,帮助他们。能使他们感觉到老师真心的爱护,体会到集体大家庭的温暖。从而使得班集体真正成为团结向上,充满温暖,充满爱意的集体,有极强凝聚力的集体。

四、制定切实可行的班级奋斗目标

要使班级有凝聚力,重要的一点,班级必须具有共同的目标。有没有共同目标,共同目标的高低,都能影响班级的班风,影响班级的凝聚力。共同目标是通过个体目标的实现而实现的。个体目标与个体现状的差异体现了学生发展与追求的差异。集体目标源于个体目标,又高于个体目标,两者的差异又会诱导学生产生新的追求与需要,从而调整设置新的目标。

五、在活动中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的意识,从而增强班级凝聚力 要使班级有凝聚力,还必须精心组织必要的有特色的活动,它能使学生身心愉快,充分享受大家庭的温暖。使学生体会到他们所在的集体是幸福的集体,团结的集体,温暖的集体。从而更加热爱关心这一集体,他们就能以更轻松的心情投入到学习、生活及工作中去。从而达到亲其师,乐其友,信其道的目的。可见精心组织必要的活动是多么的重要。一系列的活动为学生之间架起了桥梁,密切了师生、同学之间的关系,使他们由相识到相知、相助。使他们互相理解,相互尊重,增进了友谊,增强了合作意识。另外这些活动也为同学们提供了舞台,提供了赛场,使他们能公平、合理、适度地竞争,激发了他们拼搏向上的精神。在活动中使得学生参与意识、主人公意识得到了加强,从而增强了班级的凝聚力。

我认为加强班集体的凝聚力应从以下几方面做:

(一)为了增强班集体的凝聚力,必须正确处理好班主任与学生的关系,使班主任在学生中既有威信又有共同语言,真正成为学生的兄长。要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班主任的工作应该让学生切实感受到老师是在爱护、关心他们。班主任应想方设法增加与学生沟通的渠道。既要有直接的也要有间接的,既要有口头的也要有书面的。

(二)为了增强班集体的凝聚力,应处理好班干部与学生的关系,使学生干部真正成为师生关系的桥梁,班主任的得力助手。这就要求班主任应教育学生干部增强为同学服务的公仆意识,不能有高人一等、盛气凌人的优越感;要教育他们在工作中秉公执法,不能包庇、护短、拉帮结派;要指导他们在开展活动时,充分发挥每位同学的作用,给大家提供均等的机会,使每位同学都有成功的喜悦;要引导他们主动、热情地从思想、学习和生活上关心、帮助同学,使大家感受到班集体的温暖。

(三)为了增强班集体的凝聚力,还应处理好同学之间的关系,建立一种和谐的人际关系,形成一种团结互助的良好风气。

同学关系是班集体凝聚力的决定因素,班内同学团结得越紧密,凝聚力就越强。班主任首先要教育学生以尊重人、关心人、帮助人、体贴人、信任人的态度来培育友谊,其次要教育学生敢于进行批评与自我批评,加强学生之间的沟通,使他们在互相了解的基础上相互理解。

第五篇:谈班级体凝聚力的培养

谈班级体凝聚力的培养

王村中学谈班级体凝聚力的培养

王村中学 刘艳

俗话说:"人心齐,泰山移".这不仅是千百年来人们形成的共识,也是极富哲理性的真理。班集体是学生成长的摇篮。良好的班集体始终激励着学生不断进取,主动、健康地成长。一个良好的班集体能使得学生心情愉快,更加积极、轻松、充满激情地投入学习、生活当中去。班主任是班集体的建设者,组织者、领导者,是班级的中心与灵魂。因此,要建设一个优秀的班集体,关键要靠班级的强大凝聚力。班主任必须在平时的工作中尽力引导学生,让学生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才能建立一个具有很强凝聚力的班集体。

记得升入初中我刚接这个班时,由于男生人数几乎占全班三分之二,而且全班59名同学不够分班标准,班级纪律十分散漫,学生的班集体观念淡薄。开始,我只能埋怨自己命运不好,刚当班主任需要好好表现自己的时候却带了这样的班,我的信心也失去了一半,但我也只能硬着头皮去干。刚开学我就组织同学召开了“热爱集体,从我做起”的主题班会,有很多同学看到这个题目都推三阻四,不想开口,结果收效甚微,会后,我认真反思了班会失败的教训,我终于明白了,要让学生热爱集体,关键不是要告诉他们为什么要爱,而是要让他们明白他们有一个值得爱的集体,让他们发自内心的自觉自愿的去做。因此,我从班集体的凝聚力抓起,下面我就结合自己的工作经历,在如何形成班级凝聚力方面谈谈自己粗浅的体会。

一,要增强班集体的凝聚力,抓好班委领导班子是形成班级凝聚力的重要措施。好的班干部是班主任的左膀右臂,是班主任和学生的桥梁,他们的工作能力高低,工作方法对错,往往能够决定一个班级的精神面貌与风气。所以我通过对学生情况的仔细观察了解,建立一批威信高,学习好,工作能力强,性格活泼的学生担任班干部,分管学习、纪律、卫生、安全、和生活。每周班会时间班干部都要分别总结上周的情况,鼓励表彰先进,督促改进不足,经过一段时间后,他们成了班集体的核心。班级的各项工作也逐步走向正规。

二,要增强班级体的凝聚力,班主任对学生要格外关心。作为“一家之长”,关心这一集体,爱护这一家庭中的每一位成员;让学生感觉到老师真心的爱护,体会到集体大家庭的温暖,班级凝聚力则会得以加强。台湾作教育家高震东先生在其著作的扉页上写道:爱自己的孩子是人,爱别人的孩子是神。我认为疼爱自己的孩子是本能,对学生的爱却是出自教师的职责,这种爱在性质上是一种只讲付出不计回报的、无私的、广泛的爱。通过班主任工作,我深深的体会到,班主任爱学生,必须尊重学生尊重学生要以信任学生和理解学生为前提,对学生要公平,一视同仁不因其成绩好差,经济条件的优劣,相貌的美丑而对学生另眼相看。对学生要始终关注和关心,及时的鼓励和批评。特别是对那些有困难的学生更要给他们特殊的关爱。我班有一名同学父母离异,和爷爷奶奶相依为命,隔代教育使他养成了长期打架斗殴,厌学逃学等不良习气,针对这种情况我多次家访,和两位老人沟通配合学校的工作,从时间上严格管理,逐渐使他从思想上回归课堂,而后我又为他申请了贫困生补助,让它感受集体的温暖,学习上及时查漏补缺„„在我的精心呵护下这名同学健康的成长。同学们也看在眼里,他们都觉得在集体中有温暖,从而热爱这个集体。这样,班主任与学生之间就有了真情和关爱。,师生都以诚相待,以友相处,就能更增强班级的凝聚力了。

三,要增强班集体的凝聚力,班级必须制定共同目标。它直接影响到班级的风气,班级的凝聚力。而共同目标的实现有助于形成良好的班风。一个班集体要想具有积极进取勇于开拓的凝聚力,必须有一个合理的目标。班主任要号召带领大家向着共同的目标努力。这样学生们一颗颗心聚在一起,大家想集体所想,急集体所急,团结奋斗,不断进取。记得学校举行歌咏比赛,比赛的通知下达后,我在班上宣布,女同学个个都很兴奋,讨论得很激烈,但男生大多都低头沉默,我知道他们可是班级的主力如果没有他们的中坚力量结果可想而知。因此,我及时的进行了思想动员,制定了实现前3名这个目标,课后同学们自发地记歌词,拿来了mp3不厌其烦的跟着旋律哼唱,一些女同学还自发的帮助“乐盲”加强训练。看着这一群学生我不由得心生敬意,也坚信,拥有自信心的他们,一定为了班级共同的目标兑现自己的承诺。后来比赛结果公布出来了,我们班由于歌声嘹亮,动作整齐,着装鲜艳居然取得了第一名的好成绩,大家围在一起欢呼雀跃。班级的凝聚力就在这样的奋斗过程中悄然形成。

四,要增强班级凝聚力,必须精心组织有特色的活动。组织活动,增强交流,可以使同学们体会到班集体的温暖,团结,从而更加自觉的热爱这个集体,更轻松,积极的投入到生活,学习以及班级工作中。班级活动是多种多样的,可以是教育、教学、文娱等各类活动,活动的开展必须精心设计,要针对学生的特点进行计划和安排。从而使活动为同学之间架起友谊的桥梁,使大家由相识到相容、相助,增进了友谊;在活动中培养学生的集体意识,让学生感受到自己是班级的主人,活动也是为同学们提供了展现自我的舞台,使他们公平竞争,从而在活动中激发学生拼搏向上的精神;大大增强了班级凝聚力。活动中,每个人真情投入、积极体验,极大的增强了参与意识、集体主义意识,使班集体凝聚力也得打到了增强。

五,要增强班级的凝聚力,更要提升班主任的人格魅力。“传道、授业、解惑”是教师的职责,作为一名合格的班主任还应该具备高尚的人格魅力。渊博的知识,深厚的修养,言行一致的作风,这些优良的品质才能使自己在学生中树立威信,得到学生尊重、信任,才能使同学们围绕在你身旁,从而建立一个积极向上,极具凝聚力的班级。经过一年来我和同学们的共同努力,我们班级建设有了很大的进步。同学们集体主义观念有了明显的提高,个个心中都能想着为班集体增光。在这样健康积极向上的班集体中,老师们也更加轻松、高效的开展工作,同学们也主动、愉快的投入到学习中。作为班主任我明显感觉到工作更加得心应手,同学们也体验到了学习的乐趣,为身在这样充满活力的班级感动骄傲和自豪。带来的是“事半功倍”的效果。“五四”游艺活动的事情也深深的感动了我。当同学们明确了比赛项目后,他们利用课余时间分团体和个人两项分别训练,各自把关,不管顶着烈日炎炎,汗流浃背,也不管肚子饥肠辘辘,更不管自己的竞争对手实力是多么强劲,他们始终坚持不懈的努力着、坚持着,在钓瓶比赛中,我班一名女生在明知已经取不到名次的情况下,仍然在同学们的鼓励、呐喊声中流着泪坚持参加完比赛。看着这些坚强的孩子们,我也禁不住泪流满面,和他们紧紧的拥抱在一起。我深深的被他们打动了,想想他们的进步我付出再多的辛苦也倍感甜蜜。我想这也正是班级的凝聚力造就了他们钢铁的毅力和不屈不挠的坚强品质。

增强班级凝聚力,不是一朝一夕能建立起来的,它是在平时的学习生活中慢慢培养起来的。集体的力量,团队的精神所发挥的作用是无法估量的,想想我们发挥集体智慧成功举办202_奥运会,想想我们万众一心抗击非典,想想上海世博会的精彩展示,这些无不显示集体的智慧和力量。同样培养班集体凝聚力,也在我们的教育中起着积极的不可替代的作用

谈如何培养班集体的凝聚力(小文档整理)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