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中国与德国旅游交流分析
中国与德国旅游交流分析
德国,全称德意志联邦共和国,面积35.7万平方公里,人口8200多万。1990年东西德统一,现有13个州和3个城市特区。德国多年来一直是全球最热点的旅游目的地之一,中国公民赴德国旅游近年来不断升温,同时,德国作为欧洲国家中地位极重要的一员,也是中国积极开拓的客源国之一,中德的旅游交流越来越被两国官方与民间共同重视。但是,近期余波未平的国际金融危机波及到德国的旅游业,使其承受了明显的负面影响,全行业增长乏力,如何在接近触底的情况下寻找到中德旅游交流活动的新机遇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以下是我就中德旅游交流的现状和未来趋势进行的一些分析。
一方面,在中德旅游交流的已有状况中可以看出:两国的交流近几年呈现增多的趋势并且无论是两国政府还是民间,都对旅游这一和平且互利的交流形式持积极态度,也创造了一些条件促进两国旅游交往。但是由于两国自身的原因和一些国际环境因素,交流的范围和数量有限是始终存在的问题。
第一,德国旅游行业当前的状况对中国游客赴德旅游某种程度上是利好并且中国公民赴德旅游近年来不断升温,中国已超越日本成为德国在亚洲的最大客源国。同样,许多德国人也选择中国作为旅游目的地并且希望更多的了解中国,其中中国悠久的历史、多样的自然景观和近些年来的飞速发展都是德国游客的好奇方面。两国间认识的各种形式的交往增多是一项对旅游业很重要的有利因素。德国是欧盟居领导地位的国家,其经济实力在世界上名列前茅,在经济条件具备的条件下,很多德国人是否选择中国作为旅游目的地的重要因素是他们是否有比较翔实和正面的对中国的认识。随着两国间的交流宣传不断增加,德国赴中国各地旅游的游客相信会越来越多。
第二,在实际的交流中,中国旅游者多选择德国开发成熟的旅游城市和景点,如法兰克福商业区、慕尼黑奥运村、柏林勃兰登堡门、科隆大教堂等,而德国游客同样也会选择中国的著名旅游景区如故宫、长城等,但近些年一些德国年轻的探险型旅游者也会前往中国原生态景观保存较好的地区体验特色的中国风景和传统文化。
第三,202_年的金融风暴席卷全球的同时也影响了身处欧洲核心的德国。对其客源市场而言,东欧市场低迷,西欧的整体需求量在202_年就下降约2%,美国的负增长与中国和印度的增长基本可以互相抵消,但就总体而言,德国旅游业的增长乏力已经需要其对中国等较优质市场进行重点拓宽。从中国的角度来看,国际市场在金融风暴后大幅度缩水,以往依赖的北美市场、日本韩国市场和东南亚市场面临着无法增长甚至退步的状况,开拓新的、较稳定的和实力较强的市场成为旅游业的诉求。在这种情况下,中国和德国的旅游交流成为双方都期待的转机点并都作出了不少的努力,例如在当前旅游业低迷的情况下,德国为吸引游客,在交通、旅馆、城市卡方面的优惠都有所增加,而中国在近些年在欧洲进行的旅游宣传中也已将德国作为重点对象,提出一系列的政策优惠和完整产品并加强与德国旅游企业的合作。
但是从另一个方面来看,中德的旅游交流始终面临着来自双方自身和国际经济政治环境的问题。
首先,中国提供的对德国游客来华旅游的各项优惠缺少一定的针对性和实用性。例如,虽然有关外国游客来华旅游活动的政策法规在近些年有所完善,但是在很多方面还是无法满足德国游客的一些需求。德国的旅游者属于较理性的群体,在选择旅游地时希望获得具体的各种保障,而中国的部分规定与国际范例的差异以及游客自己对一些规定的不理解使得很多德国游客对来华旅游有顾虑。
其次,旅游企业的旅游产品开发中缺乏丰富的德国旅游产品。目前我国的国际旅游产品在欧洲市场目标范围较大,往往涉及10个左右的欧洲国家但是在计划中通常是很粗略和概括的。平均下来,游客在德国逗留的时间十分有限,即使对德国具备旅游动机和条件也因为时间太短而作罢,使得中国游客对德国的了解不能深入。同时,德国游客前往中国旅游时如果采用跟随旅游团的方式,也往往是十分粗略的游览,只能涉及很小的范围。在旅游产品的开发中,针对单个国家进行深入的旅游产品开发是值得注意的一个问题,并且面对需求存在差异的欧洲游客如德国游客时,开发个性化的、丰富的旅游产品以吸引不同要求的游客是必要的。
最后,金融风暴的影响持续作用与中国和德国的旅游业也是一种挑战。在202_年和202_年德国入境游客的过夜数持续下降,拥有9个床位以上的酒店、宾馆和露营地的总体过夜数一年下降2%以上,机场客流量在202_年一年下降约9.4%。尽管近两年在德国旅游管理部门和企业的努力下状况有所改善,但是公民消费水平的限制会对出境游产生不小的冲击。就中国的情况来讲,中国在金融风暴的余波中受到的危害也显现出来,CPI已经逐渐取代GDP成为普通民众最关注的指标,许多经济学家也认为中国即将面临经济的硬着陆。在这样的情况下,如何依靠旅游这一极佳的拉动消费手段调整经济已经成为广大学者和企业思考的重要问题。因此,中国和德国在经济情况和国际大环境普遍受到挑战的情况下通过加强双方旅游活动交流促进发展是十分必要的。
面对着机遇与挑战并存的情况,中国和德国政府管理部门和民间旅游企业都已经或计划采取一些针对性的措施,期望通过两大经济大国的互相交流和促进度过经济低谷并迎来以旅游为龙头的服务业新高峰。
在德国方面,德国旅游局已经将那些靠有吸引力的性价比取胜的特色旅游地区和旅游产品这一卖点连同以全球价格公示为基础调整的市场战略,作为推广的重中之重。德国国家旅游局表示,期待海外市场的需求能进一步稳固,这其中显然包含了对中国的期待。并且随着中国旅游消费已跃居全球旅游消费前5名,中国出境游市场潜力巨大。作为202_ 年德国旅游新主题,年轻的德国。德国旅游局在广州向传媒作出推介,推出了别树一格的建筑欣赏、内容丰富的购物之旅、户外运动、丰富的文化及艺术氛围等内容。
在中国方面,国家旅游主管部门积极联系在德国进行中国旅游宣传包括文化年等活动,希望使越来越多的德国人可以了解中国和中国旅游产品并前往中国进行旅游活动。同时,在旅游企业中也有很多的国际旅行社对德国游客来到中国旅游的各项活动进行有针对性的改进和修正,为德国游客提供更多的个性化服务。更重要的是,媒介的宣传开始倾向于为海外游客提供更趋向于理性的,符合其心理和消费特征的信息,使旅游者在更了解中国的同时愿意选择中国作为旅途的目的地。
除了官方、媒介和企业采取的措施外,还有一点我希望提出,就是人才的问题。在我国,对德国情况熟悉,掌握德语并从事旅游业的人才总体上还是稀缺的,培养一部分专业服务德国和其他德语国家的旅游人才是我们应该考虑的一个方面,这样不仅可以更好的起到宣传作用,还可以提高旅游服务质量,是有利于旅游业发展的一项措施。
第二篇:德国出入境旅游状况分析
202_级旅游管理1班 2011128141 朱帅龙
德国客源市场开发
摘要:从德国与中国旅游业发展交流现状,德国出境旅游发达的原因来分析德国的客源市场。
关键词:德国,出境旅游,来华旅游,发展趋势
德国,全称德意志联邦共和国,面积35.7万平方公里,人口8200多万。1990年东西德统一,现有13个州和3个城市特区。德国多年来一直是全球最热点的旅游目的地之一,中国公民赴德国旅游近年来不断升温,同时,德国作为欧洲国家中地位极重要的一员,也是中国积极开拓的客源国之一,中德的旅游交流越来越被两国官方与民间共同重视。但是,近期余波未平的国际金融危机波及到德国的旅游业,使其承受了明显的负面影响,全行业增长乏力,如何在接近触底的情况下寻找到中德旅游交流活动的新机遇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以下是我就中德旅游交流的现状和未来趋势进行的一些分析。
一方面,在中德旅游交流的已有状况中可以看出:两国的交流近几年呈现增多的趋势并且无论是两国政府还是民间,都对旅游这一和平且互利的交流形式持积极态度,也创造了一些条件促进两国旅游交往。但是由于两国自身的原因和一些国际环境因素,交流的范围和数量有限是始终存在的问题。
第一,德国旅游行业当前的状况对中国游客赴德旅游某种程度上是利好并且中国公民赴德旅游近年来不断升温,中国已超越日本成为德国在亚洲的最大客源国。同样,许多德国人也选择中国作为旅游目的地并且希望更多的了解中国,其中中国悠久的历史、多样的自然景观和近些年来的飞速发展都是德国游客的好奇方面。两国间认识的各种形式的交往增多是一项对旅游业很重要的有利因素。德国是欧盟居领导地位的国家,其经济实力在世界上名列前茅,在经济条件具备的条件下,很多德国人是否选择中国作为旅游目的地的重要因素是他们是否有比较翔实和正面的对中国的认识。随着两国间的交流宣传不断增加,德国赴中国各地旅游的游客相信会越来越多。
第二,德国游客同样会选择中国的著名旅游景区如故宫、长城等,但近些年一些德国年轻的探险型旅游者也会前往中国原生态景观保存较好的地区体验特色的中国风景和传统文化。
第三,202_年的金融风暴席卷全球的同时也影响了身处欧洲核心的德国。对其客源市场而言,东欧市场低迷,西欧的整体需求量在202_年就下降约2%,美国的负增长与中国和印度的增长基本可以互相抵消,但就总体而言,德国旅游业的增长乏力已经需要其对中国等较优质市场进行重点拓宽。从中国的角度来看,国际市场在金融风暴后大幅度缩水,以往依赖的北美市场、日本韩国市场和东南亚市场面临着无法增长甚至退步的状况,开拓新的、较稳定的和实力较强的市场成为旅游业的诉求。在这种情况下,中国和德国的旅游交流成为双方都期待的转机点并都作出了不少的努力,例如在当前旅游业低迷的情况下,德国为吸引游客,在交通、旅馆、城市卡方面的优惠都有所增加,而中国在近些年在欧洲进行的旅游宣传中也已将德国作为重点对象,提出一系列的政策优惠和完整产品并加强与德国旅游企业的合作。
但是从另一个方面来看,中德的旅游交流始终面临着来自双方自身和国际经济政治环境的问题。首先,中国提供的对德国游客来华旅游的各项优惠缺少一定的针对性和实用性。例如,虽然有关外国游客来华旅游活动的政策法规在近些年有所完善,但是在很多方面还是无法满足德国游客的一些需求。德国的旅游者属于较理性的群体,在选择旅游地时希望获得具体的各种保障,而中国的部分规定与国际范例的差异以及游客自己对一些规定的不理解使得很多德国游客对来华旅游有顾虑。
其次,旅游企业的旅游产品开发中缺乏丰富的德国旅游产品。目前我国的国际旅游产品在欧洲市场目标范围较大,往往涉及10个左右的欧洲国家但是在计划中通常是很粗略和概括的。平均下来,游客在德国逗留的时间十分有限,即使对德国具备旅游动机和条件也因为时间太短而作罢,使得中国游客对德国的了解不能深入。同时,德国游客前往中国旅游时如果采用跟随旅游团的方式,也往往是十分粗略的游览,只能涉及很小的范围。在旅游产品的开发中,针对单个国家进行深入的旅游产品开发是值得注意的一个问题,并且面对需求存在差异的欧洲游客如德国游客时,开发个性化的、丰富的旅游产品以吸引不同要求的游客是必要的。
最后,金融风暴的影响持续作用与中国和德国的旅游业也是一种挑战。在202_年和202_年德国入境游客的过夜数持续下降,拥有9个床位以上的酒店、宾馆和露营地的总体过夜数一年下降2%以上,机场客流量在202_年一年下降约9.4%。尽管近两年在德国旅游管理部门和企业的努力下状况有所改善,但是公民消费水平的限制会对出境游产生不小的冲击。就中国的情况来讲,中国在金融风暴的余波中受到的危害也显现出来,CPI已经逐渐取代GDP成为普通民众最关注的指标,许多经济学家也认为中国即将面临经济的硬着陆。在这样的情况下,如何依靠旅游这一极佳的拉动消费手段调整经济已经成为广大学者和企业思考的重要问题。因此,中国和德国在经济情况和国际大环境普遍受到挑战的情况下通过加强双方旅游活动交流促进发展是十分必要的。
面对着机遇与挑战并存的情况,中国和德国政府管理部门和民间旅游企业都已经或计划采取一些针对性的措施,期望通过两大经济大国的互相交流和促进度过经济低谷并迎来以旅游为龙头的服务业新高峰。
国家旅游主管部门积极联系在德国进行中国旅游宣传包括文化年等活动,希望使越来越多的德国人可以了解中国和中国旅游产品并前往中国进行旅游活动。同时,在旅游企业中也有很多的国际旅行社对德国游客来到中国旅游的各项活动进行有针对性的改进和修正,为德国游客提供更多的个性化服务。更重要的是,媒介的宣传开始倾向于为海外游客提供更趋向于理性的,符合其心理和消费特征的信息,使旅游者在更了解中国的同时愿意选择中国作为旅途的目的地。
除了官方、媒介和企业采取的措施外,还有一点我希望提出,就是人才的问题。在我国,对德国情况熟悉,掌握德语并从事旅游业的人才总体上还是稀缺的,培养一部分专业服务德国和其他德语国家的旅游人才是我们应该考虑的一个方面,这样不仅可以更好的起到宣传作用,还可以提高旅游服务质量,是有利于旅游业发展的一项措施。
1德国出境旅游市场比较优势
1.1闲暇时间和经济基础
德国是继美国、日本之后世界第三大经济强国,德国旅游已经形成相当大的产业规模,旅游业在德国国民经济占很重要的地位,成为支柱产业,旅游收入占国民收入的6%-8%,仅位居汽车工业、机器制造业和食品工业之后,从业人员约占全国总劳动人口的7%-9%,超过了汽车和机器制造业的从业人数[1]。从表1可以看出,德国人均GNP仅次于日本和美国,但已经远远超过人们产生远距离国际旅游动机的标准,即人均GNP超过3,000美元[2]。不仅如此,德国先进的现代生产技术使人们拥有较多的闲暇时间,德国人的平均每周工作时间仅多于美国,但是,从制造业员工平均每周工作时间比较,德国是最少的,只有37.5小时。德国人休息日包括周六、周日和节假日,每年总共有117天。工薪阶层法定每年有带薪假期45天[3]。因此,德国人度假旅行已经具备了雄厚的经济基础和充裕的闲暇时间。
1.2出境旅游人数与旅游消费支出
德国、美国、英国、法国、加拿大、意大利、日本等国家是当今世界7大国际旅游客源国,1998年,7国出境旅游人数总计25,246万人次,占世界出境旅游总人数的57.02%。在7国中,德国最为突出,号称“世界旅游冠军”。图1表明,1994-1999年,德国出境旅游总人数远远超过其它6国,每年出境旅游人数呈上升趋势,6年依次为7,263、7,343、7,739、7,752、8,298和8,340万人次,年均增长率为2.47%。据国际旅游专家预测,到202_年,德国出境旅游人数将达到16,350万人次,占世界市场份额10.2%,居世界第一[4]。图1还显示出德国出境旅游消费较高,6年的总旅游消费为287,910百万美元,略低于旅游消费水平最高的美国,1999年出境旅游消费866亿马克,比1998年增长5%[3]。由此看出,出境旅游规模庞大和旅游高消费,使德国成为各旅游目的地国开发出境旅游市场的重要目标,1999年,世界各国和地区在德国设立的旅游办事机构和代销点多达201个。
1.3居民出游率和国际旅游者产生率
居民出游率是指在一定时期内某一旅游客源国国家或地区居民出境旅游人数与其总人口的比率,其反映了某一旅游客源国国家或地区产生国际旅游需求的能力和国际旅游客源的规模。其计算公式为:
式中:R-旅游客源国居民出率;
T-旅游客源国出境旅游人数;
P-旅游客源国人口总数。
旅游者产生率又称为客源产生率,是指在一定时期内某一国家或地区产生国际旅游客源的相对能力。其计算方法用某一国家出境旅游人数占全世界旅游客源国出境旅游人数的比重与该国总人口数量占世界总人口数量比重相比较的比率。其计算公式为:
式中:r-国际旅游者产生率;
T-旅游客源国出境旅游人数;
TT-全世界国际旅游总人数;
P-旅游客源国人口总数;
TP-全世界人口总数。
上式,如果r<1,则表示该国产生国际旅游客源的相对能力小;r>1,则表示该国产生国际旅游客源的相对能力大,r越大则产生旅游客源的相对能力就越强。根据公式(1)和(2),计算1998年德国等7国国际旅游客源国的居民出游率和国际旅游者产生率(表2),从表中看出,德国的居民出游率和国际旅游者产生率都是最高,尤其是居民出游率超过了100%,说明德国产生国际旅游需求能力相当强。由此可见,德国出境旅游市场潜力巨大。
1.4政策导向
政府引导行为对出境旅游起到重要的促进作用。主要表现在:一是航空旅行政策越来越受居民欢迎。近年来,由于全球航空公司和飞机数量的增加,定期航班的运力随之增加,机票持续降价,这使得旅游人数不断增加。二是办理出境旅游政策更加自由方便。一般德国国民年满16岁即可申请和拥有一本护照,凭有效证件可以随时免签证到欧洲共同体成员国和其他120多个国家和地区旅游。三是德国政府从来不限制国民出境旅游。自实行欧元以来,由于美元坚挺,欧元疲软,德国马克已贬值1/4,另外,德国国际旅游收支逆差高达300多亿美元,居世界之冠,尽管这些不利于出境旅游的因素存在,德国政府仍然不采取措施限制居民出境旅游。
德国出境旅游市场发展趋势
近年来,德国居民舍近求远的旅游现象比较明显,即出境旅游的比例逐渐大于国内旅游的比例。202_年,国内旅游所占比例为28.6%,而出境旅游为72.4%[3]。稳定的市场,变动的客源流向,将是今后几年德国出境市场的突出特征。1999年德国出游的流向情况为:国内1,820万人次,占29%;境外4,450万人次,占71%,其中,欧洲3,830万人次,占61.1%;北美160万人次,占2.6%;加勒比海地区5.3%。德国客源总量稳中有升,据FUR度假和旅行研究会市场分析预测,未来10年德国旅行度假人数年均增长率为2.5%-3%,即到202_年出游人数将由现在的6,300万人次增加到8,000万人次。同时,德国出境旅游市场将出现新的发展趋势。
第三篇:德国出入境旅游状况分析
德国出入境旅游状况分析
1德国出境旅游市场比较优势
1.1闲暇时间和经济基础
德国是继美国、日本之后世界第三大经济强国,德国旅游已经形成相当大的产业规模,旅游业在德国国民经济占很重要的地位,成为支柱产业,旅游收入占国民收入的6%-8%,仅位居汽车工业、机器制造业和食品工业之后,从业人员约占全国总劳动人口的7%-9%,超过了汽车和机器制造业的从业人数[1]。从表1可以看出,德国人均GNP仅次于日本和美国,但已经远远超过人们产生远距离国际旅游动机的标准,即人均GNP超过3,000美元[2]。不仅如此,德国先进的现代生产技术使人们拥有较多的闲暇时间,德国人的平均每周工作时间仅多于美国,但是,从制造业员工平均每周工作时间比较,德国是最少的,只有37.5小时。德国人休息日包括周六、周日和节假日,每年总共有117天。工薪阶层法定每年有带薪假期45天[3]。因此,德国人度假旅行已经具备了雄厚的经济基础和充裕的闲暇时间。
1.2出境旅游人数与旅游消费支出
德国、美国、英国、法国、加拿大、意大利、日本等国家是当今世界7大国际旅游客源国,1998年,7国出境旅游人数总计25,246万人次,占世界出境旅游总人数的57.02%。在7国中,德国最为突出,号称“世界旅游冠军”。图1表明,1994-1999年,德国出境旅游总人数远远超过其它6国,每年出境旅游人数呈上升趋势,6年依次为7,263、7,343、7,739、7,752、8,298和8,340万人次,年均增长率为2.47%。据国际旅游专家预测,到202_年,德国出境旅游人数将达到16,350万人次,占世界市场份额10.2%,居世界第一[4]。图1还显示出德国出境旅游消费较高,6年的总旅游消费为287,910百万美元,略低于旅游消费水平最高的美国,1999年出境旅游消费866亿马克,比1998年增长5%[3]。由此看出,出境旅游规模庞大和旅游高消费,使德国成为各旅游目的地国开发出境旅游市场的重要目标,1999年,世界各国和地区在德国设立的旅游办事机构和代销点多达201个。
1.3居民出游率和国际旅游者产生率
居民出游率是指在一定时期内某一旅游客源国国家或地区居民出境旅游人数与其总人口的比率,其反映了某一旅游客源国国家或地区产生国际旅游需求的能力和国际旅游客源的规模。其计算公式为:
式中:R-旅游客源国居民出率;
T-旅游客源国出境旅游人数;
P-旅游客源国人口总数。
旅游者产生率又称为客源产生率,是指在一定时期内某一国家或地区产生国际旅游客源的相对能力。其计算方法用某一国家出境旅游人数占全世界旅游客源国出境旅游人数的比重与该国总人口数量占世界总人口数量比重相比较的比率。其计算公式为:
式中:r-国际旅游者产生率;
T-旅游客源国出境旅游人数;
TT-全世界国际旅游总人数;
P-旅游客源国人口总数;
TP-全世界人口总数。
上式,如果r<1,则表示该国产生国际旅游客源的相对能力小;r>1,则表示该国产生国际旅游客源的相对能力大,r越大则产生旅游客源的相对能力就越强。根据公式(1)和(2),计算1998年德国等7国国际旅游客源国的居民出游率和国际旅游者产生率(表2),从表中看出,德国的居民出游率和国际旅游者产生率都是最高,尤其是居民出游率超过了100%,说明德国产生国际旅游需求能力相当强。由此可见,德国出境旅游市场潜力巨大。
1.4政策导向
政府引导行为对出境旅游起到重要的促进作用。主要表现在:一是航空旅行政策越来越受居民欢迎。近年来,由于全球航空公司和飞机数量的增加,定期航班的运力随之增加,机票持续降价,这使得旅游人数不断增加。二是办理出境旅游政策更加自由方便。一般德国国民年满16岁即可申请和拥有一本护照,凭有效证件可以随时免签证到欧洲共同体成员国和其他120多个国家和地区旅游。三是德国政府从来不限制国民出境旅游。自实行欧元以来,由于美元坚挺,欧元疲软,德国马克已贬值1/4,另外,德国国际旅游收支逆差高达300多亿美元,居世界之冠,尽管这些不利于出境旅游的因素存在,德国政府仍然不采取措施限制居民出境旅游。德国出境旅游市场发展趋势
近年来,德国居民舍近求远的旅游现象比较明显,即出境旅游的比例逐渐大于国内旅游的比例。202_年,国内旅游所占比例为28.6%,而出境旅游为72.4%[3]。稳定的市场,变动的客源流向,将是今后几年德国出境市场的突出特征。1999年德国出游的流向情况为:国内1,820万人次,占29%;境外4,450万人次,占71%,其中,欧洲3,830万人次,占61.1%;北美160万人次,占2.6%;加勒比海地区5.3%。德国客源总量稳中有升,据FUR度假和旅行研究会市场分析预测,未来10年德国旅行度假人数年均增长率为2.5%-3%,即到202_年出游人数将由现在的6,300万人次增加到8,000万人次。同时,德国出境旅游市场将出现新的发展趋势。德国入境旅游状况优于世界平均水平
在世界各国所做得比较中,德国在旅-业中具有强大的世界竞争力。日内瓦世界经济论坛的最新旅游业和旅行社竞争力指数(TTCI=Travel & Tourism Competitiveness Index)中,德国紧随其邻国瑞士和奥地利之后位列第三。
(1)生态、低碳、环保的旅游态度
德国开展生态旅游已经近20年的时间,生态旅游资源丰富。几年来,德国旅游着力突出一个特点:与生态、环保挂钩,以绿色为主题。德国人有很强的环保意识,政府在多个领域提出征收环保税。在德国,游客可以选择多种绿色低碳的旅游方式,如火车旅游就大受欢迎,并最大程度为游客提供便利。在城市建设方面,作为典型创新型国家,德国不断营造促进技术创新的良好环境,从而使德国的城市建设在绿色环保方面取得领先地位——转变经济发展模式,变重工业区为绿色环保的博物馆、咖啡厅等等,这就是走在绿色、低碳、环保之路上的德国。
(2)自然资源丰富
德国漂亮的地方有很多,不仅在南边,北边、西边、东边都有,原因在于德国很早就很看重环境保护,推广环境保护的概念,比如德国在60年代就开始看重垃圾分类,70年代就开始推广中国环境保护的大概念,80年代就很看重节能的概念,德国很早就开始了解这些东西了,没有垃圾就会有漂亮的自然风光。德国本身有不同的自然风光,比如南边的阿尔卑斯山湖区,西边有莱茵河,有特别漂亮的地方生产葡萄酒,北边有海岸,(漂亮的)地方真的非常多,德国有14个国家森林,还有14个生物多样性保护区,有100多个自然保护公园,环境保护真的是非常重要的一部分。
(3)旅游设施发达而完善
德国的旅游住宿设施种类和档次多样,从农舍,私人寓所至豪华的五星级国际饭店一应俱全。全国有各种旅馆5.4万家,床位240万张;202_个野营地分布在个旅游区,还有550多个青年旅舍。德国交通发达,全国高速公路网规模仅次与美国;航空业在交通运输业中展重要地位,汉莎航空公司是国内最大的国际航空公司,拥有220余架先进客机;海上航线四通八达,旅行社业务完备,服务质量优良。
主要客源国概况作业
作业三:
班级:
姓名:
学号:
时间:
第四篇:德国旅游
旅游签证
所需材料
01.两份认真填写的申请表、附上三张证件照
02.签证到期后有效期不少于90天的护照
03.个人旅游:各项旅行预订证明(旅馆、交通)
04.旅游资金(路费和逗留期间所需费用)证明
05.申根国家逗留期间的医疗保险证明
• 承担医疗急救和/或医院急诊费用(不仅适用于事故、而且适用于生病时)• 承担可能发生的送返费用
• 最低保险金额:30000欧元
• 须有在欧盟各国、瑞士或列支敦士登进行保险索偿的办事处
06.中国籍申请人提交:户口簿
07.所有其他申请人提交:中国居留证
08.工作单位出具的写明申请人职位、保留职位、月收入的准假证明原件:证明中须列出单位地址、电话和传真号码、加盖公司印章、签名并写明签名人姓名和职务。
09.营业执照复印件
10.未成年人递交:在一家德国驻外使/领馆亲笔签署或经公证的父母双方同意其赴德声明、经认证的出生公证书。离异父母的子女另交父母离婚证和抚养权证明原件及其附英文或德文译文的公证书。
备注:
1.个别情况可能需要补交其他材料。
2.本馆可要求提供所交材料的德文或英文译文。
3.材料齐全后,本馆一般需约五个工作日审核申请签发签证。
第五篇:德国交流学习体会
德国交流学习体会
202_年11月,经中德医学交流协会及卫生厅等的考核选拔,我有幸和来自全国的60位同志到德国参加了为期3月的中德医学交流合作项目,有幸来到现代西方医学的发祥地德国访问学习,见识西方发达国家的医疗技术,和德国同行交流,自感获益匪浅。
我和广东省人民医院肝胆外科的简主任被安排到施特拉尔松的汉萨医院,指导教授是该院血管、胸外及脏器外科的Birth教授。从法兰克福上车,经过近8个小时的疾驶,我们来到了位于德国东北角的施特拉尔松市,该市湖海相连、风景怡人,很久以来就是德国北部有名的疗养之地,更是进入德国第一大岛吕根岛的门户。它的市政厅等古建筑还列入了世界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名录,但全镇市人口不足六万。我半开玩笑的对简主任说,广州附近恐怕没有几个镇的人口不到六万人了吧。但是随着时间的延长,我们的看法渐渐发生了改变。
医院及科室概况
我们所在的施特拉尔松汉萨医院有800张床位,是这个地区一个较大的医疗中心,外科包括血管、胸外及脏器外科,泌尿外科、骨科及妇科等,每年完成各类手术四千多台,其中我们所在的血管、胸外及脏器外科完成的手术超过1400多台。科室主任Birth教授因肝脏外科、腔镜外科等方面的成就在德国也颇有声誉。该科有编制床位40张,外科重症监护室20张床一大半经常为该科所使用,虽然医院分配的病区是25、28病区(他们称为Station),但我们经常发现手术单上的病人会出现33、9、10等区的病人,过道上也常出现加床。全科有医生14人,可以完成腹部及肺、食管、甲状腺及血管方面的各类手术,腹腔镜、胸腔镜及纵隔镜都有开展,其中腹腔镜肝脏切除、反流性食道炎腹腔镜手术治疗、肠道腹腔镜手术治疗等都做得不错,全科的各位高年资医生都可熟练完成,科室也开展了肝移植手术。复杂肝脏肿瘤切除、胰十二指肠切除术等都做得非常漂亮。科室里经常收治的都是临近医院转过来的复杂病人。虽然是个小镇,但这家医院在德国还是小有名气的。
德国医疗优点
1.优化医疗资源分配,科学利用医疗资源:我们这次同来的60人大多在这种偏远的小镇,散布在德国全国各地,所在的医院规模并不大,科室也不像国内的医院齐全,但都有一些非常突出的科室能够和临近的医院形成优势互补。如我所在的医院没有病理科,相关的检查都送到20多公里外的格莱夫斯瓦尔德大学病理科,我们也看到不少罗斯托克大学医院的病人转到这儿治疗,医院内有一个直升机停机坪,可以随时运送各地的病人。病人的相关资料互通互用,可以直接在网络上查询打印,避免了不必要的重复检查。疑难病人也可以获得迅速及时的诊断治疗。另外,类似功能的高端医疗设备分散分布,如汉萨(Hanse Clinicum)医院拥有CT/MRI机,但没有Pet-CT,但我们就多次看到病人的Pet-CT片子出现在科室与影像科的联合读片会上。究其原因,这样避免了医疗资源的重复配臵,同时达到医疗设备使用最大化、人力资源的消耗最小化的目的。此外公立医院的工资等由国家发放,标准比较统一,因而很多医生乐于到这些小镇工作。科里就有些医生从200多公里外的柏林到这儿工作。当然,由于病人大多通过私人医生介绍,而私人医生则只把自己的病人介绍到高水平的医生、医院,这就有效地促进了各医院持续不断地提高自己的医疗技术及服务水平,从而吸引更多的病人。
2.医疗工作科学、有序和规范,医师技术多系统、全面、扎实:德国人一向以做事认真著称,虽然只有短短的3个月,我们对此还是印象深刻。每天早上7:15在医院的研究图书馆进行血管、胸外及脏器外科的医生交班,所有的医生都到场,年轻的低年资医生还需要提早到病房了解相关病人的情况以便提交全科讨论,然后教授和高年资医生及相关手术医生到重症监护室查房,而低年资医生则在病房查房、处理医嘱等。下午2:45分在放射科由放射科的几位医生轮流主持血管、胸外及脏器外科的读片讨论会,包括第二天的手术病人资料、疑难病人的检查资料及近期手术过的病人的资料回放,通过医院的网络连接投放出来供大家讨论,确定治疗方案并由教授或教授指定的人签字执行。德国医生知识面很宽,并不单纯局限于某个方面,技术全面,很少医生仅会自己的有限手术。因而很多涉及多学科的手术都完成得很不错。血管、胸外及脏器外科的各位高年资医生虽然有所侧重,但其他手术也做得不错。而作为科室主任的Birth教授这些手术都做得非常漂亮,我们到后没几天,教授作了一个切除部分肠系膜上静脉和脾静脉交汇部直接成型的胰十二指肠手术,整个手术3个多小时,出血也很少。而病人的内窥镜检查、超声检查等都由科室医生自己完成。这不仅需要外科知识,还需要扎实的影像学知识和内窥镜的相关知识。同时这些检查对手术者准确快速的进行也很有帮助。
3.不同科室之间合作紧密:学习三个月,我感慨德国相关科室的紧密合作是建立在有利于病人的基础上的,对加快诊断速度、提高诊断准确率、优化治疗措施、缩短住院时间有积极的意义。每天下午2:45的读片讨论会是阅读本科室当天完成的所有患者的CT、X片等,由本科室和放射科医师共同分析和讨论,制定明确医疗措施,从而缩短住院时间。倘若等报告发出再决定下一步诊治,就要延长两三天时间。若手术台上遇到什么问题,相关科室也迅速到场。我们曾见一梗阻性黄疸行PTCD穿刺引流出血急诊剖腹探查后术中臵PTCD引流,相关人员都迅速到场,很快完成了治疗项目。胃肠的不少手术尤其行腔镜手术时也常有内窥镜的相关医生携带器械进入手术室协助完成。众所周知,德国介入医学非常出色,我们最近就看了一台手术,患者3月前发现肝门区胆管癌,切除范围太大,患者无法承受,于是采用介入方法,行门静脉栓塞治疗,三个月后,患者左外叶代偿增生后行保留左外叶的余肝(右叶、左内叶及尾叶)切除,我们在慨叹教授技术高超之际,也由衷赞叹介入医生的精湛
技艺,大家通力合作,挽救了患者(32岁)年轻的生命,也创造了医学上的奇迹。
4.医患关系平等融洽,治疗真正做到以病人为中心,及时快速,无需考虑经济问题。德国是经济、科技等高度发达的资本主义强国,社会医疗福利保障措施非常完善,病人不需要为经济考虑,医生也不需要去催缴费用。科里的医生告诉我们,全国所有人员每月收入的15%左右被用于缴纳各种保险等费用。全民都享有医疗等基本保险。还有些人还购买了商业保险。住院患者承担的费用非常有限,门诊也只需要承担很少的费用。卫生投入占国民生产总值的11%。病人一般在私人医生处就诊,无法解决的,再往大的医院、医疗中心输送。Birth教授告诉我们,他们收治的病人90%经由私人医生介绍来,仅有少数病人通过门诊来。所以偌大的医院,并没有国内大型医院门口常见的车水马龙、人来人往。需要住院的病人联系好,到达后即可入院,相关科室有床位入住相关科室,若该科室没有床,医院其他科室有床就住到那儿而由相关医生安排治疗,所以我们常可以看到血管、胸外、脏器外科的手术病人来自9、10、33等病区。当然暂时没床的也可能暂时住过道,我们也经常看到过道上有加床。新接受病人的主管医师可随时与原诊治医师通过工作电话随时沟通,从不自以为是,敷衍了事,认真负责是工作基础,若病情复杂,技术设备受限制,低级医院也决不会硬撑着自己处理,根据病情需要及时转送病人至更合适的医院,保证病人获得最好的治疗。这些都有效地保障了患者获得平等高效就医的权利,也保证了医院床位的高效运转。检查完善的病人很快就可获得治疗。我们看到有些腹腔镜手术患者因已在院外检查完备,入院当天就接受了手术。医院还要及时给患者的私人医生联系,书面告知治疗情况,以便患者的私人医生以后更有针对性的为患者健康服务。
患者住院期间一般没有家属陪护,患者的饮食等由医院的护工负责,医院每天还为患者提供咖啡、牛奶和饮用水。而这些都包含在医疗费用之中,不像国内一人住院,全家忙乎,既浪费人力物力又不便规范化的管理服务。不管护士还是医生,对病人态度都非常友好,见了面都要向病人问好,自我介绍,离开要说再见,让人感觉很温馨,很有素质。如果患者需要,做任何检查,都有人护送过去,不需要特别打招呼。医院的过道很宽敞洁净,墙壁上常可见挂有一些好看的书画,病区还可见活动室、餐室等,也有书籍,绿色植物,到处有供病人及家属等候休息的皮质桌椅,让人感觉人文关怀真正到了位。住院患者一旦有事可通过呼叫器寻求医院工作人员的及时帮助。病区里散发着鲜花及咖啡的香味,给人的感觉不像是住院病房,倒和宾馆差不多。
我们见不到也没有听说患者无钱治病、因病致贫的现象,医生护士也不需要向患者催费等,患者上医院是接受国家提供的医疗保障服务,医生为患者服务是完成自己的本职工作,二者没有直接的利益冲突,因而医患关系非常和谐,我们从未听说什么医疗纠纷。在科里我们先后见到了多个因穿刺而发生的出血等并发症,也有术后出血再手术的,患者都坦然面对,对医生的工作也非常理解。
5.医疗设备先进、完善,紧跟时代步伐。无论是手术室各种器械,还是辅助检查的设备,都是目前非常先进的。这里的器械,轻巧、灵便、锐利,弧度合理,手感极好;手术拉钩各式各样,一般开腹手术,两个人就够了,节约了人力;有需求就有产品,如臵放引流管的穿刺器、甲状腺手术用的神经探测器等不一而足。肝胆外科手术间备有彩色多普勒,需要检查等可以随时进行。手术床也是可移动手术床,接送病人无须反复搬动,手术室内有专门的麻醉准备间,麻醉师、手术室护士可以在准备间内做好手术前准备,可以很快接台手术。我们专门观察了一下,最快的两台手术间隔时间不足5分钟。其麻醉复苏时间也是极短,一般手术完成就拔出气管插管了。不知道是否与药物有关。刚接受手术的患者先在麻醉复苏室恢复,麻醉师认为平稳后再转往重症监护室或病房。医院的自动化程度很高,从而节约了大量的人力资源。手术间都有输液、输血的加温装臵,输入患者的液体一般都加热到41。C,手术床也有加温装臵,便于术中维护患者体温,减少对循环、体温等的影响,多方面确保患者安全。
德国之行的个人体会
德国是高度发达的资本主义强国,医疗科技非常先进。此次德国之行确实让我们开阔了眼界,增长了知识。通过医疗交流也让德国同行增加了对中国的了解。我们感觉,德国人普遍对中国缺乏了解,他们对中国的认识还停留在很多年以前。由于曾经有部分德国人生活在社会主义的东德,可能两相比较,与西边差异较大,德国人普遍对社会主义充满憎恶,尤其来自东部的人如此,在他们心中中国应该和东德差不多。我们同来的有些医生也遇到了对中国相当不友好的医生。通过交流,我们尽可能让更多的德国人了解中国,更新他们的认识,也让他们从我们身上看到中国医生勤奋刻苦的良好作风和紧跟世界医学发展新动向、不断自我更新、创新的钻研精神。当很多德国医生了解到我们国内的医疗情况时,很多人都觉得中国的医疗水平超出了他们原来的认识。不少医生还和当地的医生建立了有效的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