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当前改革面临的形势与任务
当前改革面临的形势与任务
李振京,张林山
2010-09-14
摘 要: 面对复杂多变的国内外宏观经济形势,当前宏观政策目标中保增长、调结构与促改革的平衡难度加大,推进改革面临化解系统风险与冲破既得利益集团阻碍的挑战。今后一段时期,改革工作要紧紧围绕转变发展方式和改善民生,以结构调整为主线,以扩大内需为根本,以保障民生为目的,加快推进户籍制度、财税制度、民营经济发展、收入分配制度等方面的改革工作。
关键词: 国际经济,国内形势,宏观政策,结构调整 [栏目lhtzgg,lhcomm
一、当前改革工作面临的形势与问题
(一)宏观经济调控面临多重两难之举
目前,我国宏观经济调控出现了多重的两难选择,为了促进宏观经济的平稳增长,需要在多方面加以权衡。这些选择包括:既要促进房地产市场的平稳发展,又要遏制房地产市场的投机行为,维护老百姓的利益;既要增加投资、保持经济平稳增长,又要控制对产能过剩行业的投资,注重经济结构的调整和优化;既要保持货币信贷的增加,又要防范通货膨胀预期和资产价格过度上升,防范金融风险;既要继续促进进出口的平稳增长,又要加大刺激消费力度,调整增长方式,推动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型。因此,综合运用平衡上述几方面的宏观经济政策,保持经济平稳增长,需要高超的宏观调控“平衡术”。
(二)促进发展方式转变的体制机制建设亟待完善
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经济持续快速发展,但经济结构不合理的深层次矛盾和问题始终存在,发展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的问题日益显现。突出表现在需求结构失衡、供给结构不协调、要素利用效率低下、环境损害大、空间布局不合理等方面。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经济结构已存在固化的趋势。因此,我国已进入只有调整经济结构才能促进持续发展的关键时期。今年以来,从“房地产新政”到出台鼓励民间资本投资的“新36条”《国务院关于鼓励和引导民间投资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从重提人民币汇率改革到最近的调整“两高一资”行业出口退税率,无一不表明中央调整经济结构、促进发展方式转变的决心。但是,经济转型绝非一日之功。全球经济发展的不确定性,让复苏前景蒙上了阴影,也让“调结构”步履艰难;同时,目前仍存在大量“调结构”的矛盾和阻力。需求结构调整背后是国民收入分配关系的调整,而这将直接影响到政府、企业和居民三者利益关系的调整,还将涉及到财税体制、金融体制、垄断行业体制和资源要素价格形成机制的改革。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滞后是多方面因素造成的,但最大症结在于改革不到位,有利于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尚未有效建立。
(三)推进改革面临化解系统风险与冲破既得利益集团阻碍的双重困难和挑战
当前,我国社会处在经济转型和社会矛盾凸显期,各类矛盾错综复杂,相互叠加。事实上,经济发展阶段出现的一些矛盾往往是推动社会发展的动力,但也容易成为社会动荡的根源,其原因在于国民利益分配是否平衡。利益调整的关键在于深化改革,通过权利保障、收入调整、社会保障、公平就业等方面的体制改革,让广大弱势群体充分分享工业化、城镇化的成果。在当前复杂多变的国际国内经济形势背景下,如何防范经济风险和社会矛盾叠加,正确处理好保持经济平稳增长、推动经济结构调整和加快推进包括民生领域在内的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的改革这三者关系,坚持以改革促调整,以改革惠民生,在经济发展中保持社会稳定,这对政府的执政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二、近期改革工作重点
当前,我国经济发展中存在的一系列深层次矛盾和问题,大都是由于改革不到位造成的。因此,必须通过进一步深化改革来解决。只有不断深化改革,才能不断打破和革除旧的体制机制,形成和发展新的体制机制,为经济进一步发展提供有力的体制保障。今后一段时期,改革工作要紧紧围绕转变发展方式和改善民生,以结构调整为主线,以扩大内需为根本,以保障民生为目的,加快推进以下几方面的改革工作。
(一)加快推进城镇化要有新思路
今年的中央一号文件提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推进城镇化要把握两个重点:一是大力发展中小城市和小城镇,二是要把符合条件的农业人口转变为城市居民。
当前,我国推进城镇化进程,关键是要解决农民在户籍地的相对集中居住、农民工在就业所在地的落户两个问题。前者主要是基于土地集约利用和农民房产保值增值等方面考虑;后者主要是探索通过开放户籍,为长期在城镇就业的农民工提供和当地居民均等的基本公共服务,让其享受现代城市文明生活。
户籍制度改革是加快推进城镇化的必然要求。我国的人口户籍管理制度,已从设立之初的限制城乡、区域间的人口流动管理制度,演变为目前实质上分离城乡、区域间不同社会福利待遇的社会管理制度。因此,加快户籍制度改革,要实现户籍制度真正成为一项人口登记管理制度的改革目的,就必须将着力点放在切实缩小乃至消除城乡、区域间的不同社会福利的差异,主要包括劳动者在就业所在地的受教育权,公平就业权以及其他当地居民应享有的基本权利。
推进城镇化,加快户籍制度改革,核心在于保障进城就业人口的基本公民权利,各级政府政策的着力点,应当放在采取多种方式,充分保障农民工子女就近入学,在就业、创业等方面给与农民工和市民同等待遇上。鉴于城市容量和基础设施荷载的压力,未来的户籍改革可参照上海市的做法,对农民工实行准入制度。需要强调的是,准入条件必须公平公正,农民工在本地就业年限、社保缴纳状况应作为重点。农民在原户籍地的土地财产权利应予以充分尊重和保障,农民进城落户不能以失去土地为代价。土地、房屋等财产的处置变现,应在坚持农村基本经营制度前提下,由农民自己按照市场化办法来决定和操作,鼓励农民持股进城。
(二)调整经济结构要有新举措
财税体制改革是推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经济结构调整的关键环节。目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的种种深层次矛盾和问题,都直接或间接与财税体制缺陷密切相关。深化分税制财政体制和税收制度改革,完善公共财政体系,是解决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深层次问题的根本出路。从当前和今后较长一段时期来看,财政体制改革主要是在以下四个方面着力推进。
一是加大对民生和社会事业的投入。优化财政支持结构,在改善民生方面发挥积极作用。虽然近些年财政在促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方面的投入逐年增长,做了不少工作,但是与社会需要相比还有较大差距。今后应按照经济结构调整的需要,进一步加大财政投入力度,将财政资金更多地用于促进就业、社会保障、教育、医疗卫生、科学研究与普及、农村基础设施等公共服务领域,以更好地发挥在改善民生、扩大消费中的重要作用。
二是合理划分中央与地方财权事权。既要增加地方自有财力,调动地方推进经济结构调整的积极性,增强提供公共服务的能力,也要保持中央财政适度的调控能力,以更好地均衡地区间的财力,用于支持农村、中西部地区的发展。
三是通过税制改革、税收减负,为经济发展增加活力。更好地发挥税收在促进资源节约、环境保护方面的作用。要积极稳妥地推进税制改革,形成有利于经济结构调整的税收制度。资源税改革范围要逐步从新疆扩大至全国;同时,应考虑扩充资源税改品种。适时推出房产税、环境税,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
(三)发展民营经济要有新突破
我国改革开放30多年,民营经济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大发展。目前,民营经济已占据我国GDP收入的半壁江山,吸纳就业的人数占全国就业人数的75%。但是,从总体上看,民营经济的发展还面临诸多困难。虽然5年前就提出鼓励和引导民间资本进入垄断行业,破除民间资本进入垄断行业的政策障碍,但目前的情况依然不太理想。
今年6月13日公布的“新36条”是鼓励民间投资、促进民营经济发展的一项重大举措,但鼓励和引导民间投资健康发展,关键在于落实;同时,有许多政策措施还需要进一步的细化和完善。政府要支持引导民间资本投向政府鼓励和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的领域,广泛参与各种民生工程、基础设施和生态环境建设。要放宽市场准入,拓宽民间投资领域,增强非公有制经济和中小企业参与市场竞争、增加就业、发展经济的活力及竞争力。要加快垄断行业改革,降低民间投资市场准入门槛,拓宽民间投资领域,保障不同市场主体的平等竞争。要鼓励和引导民间资本进入交通电信能源基础设施、市政公用事业、国防科技工业、保障性住房建设等领域,兴办中小民营金融机构,投资商贸流通产业,参与发展文化、教育、体育、医疗、社会福利事业。目前,要高度关注信贷结构和资金流向,努力保障中小企业流动资金贷款。要壮大风险投资事业,拓宽风险投资基金的来源。可以考虑创新投融资模式,发展公共投资基金,通过财政资金的杠杆作用,吸收民间资本参与。
“要想让民间资本真正发挥作用,还需要切实转变政府职能,更好地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清理不利于民间投资发展的法规政策,整合涉及民间投资管理的行政审批事项,推动管理的科学化、规范化和公开化;同时,要强化服务意识,改进服务方式,完善公共服务体系,为民间投资发展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
(四)缩小收入差距要有新办法
近些年来,我国地区、城乡、行业、群体间的收入差距不断加大。收入分配不仅关系着社会财富如何分配,而且已成为我国能否建立内需型经济结构、促进发展方式有效转变的关键环节。
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的重点应是“提低”。从我国的收入分配的分布看,低收入人群位于下层,是整个社会中最大的一个群体。因此,在经济发展过程中,通过有效推进分配制度改革,提高广大低收入群体的收入水平,应是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的重中之重。目前,应加快提高农村地区的教育水平,加大劳动力培训力度,提高劳动力职业流动性,让剩余劳动力有充分就业的机会。建立劳动关系协调机制,赋予并保障工人进行工资集体谈判的权利。完善农村土地制度,充分保障农民对土地的财产权利,加快推进全国范围内的农村土地、房屋等资产量化确权,使农民能够充分享受土地流转的增值收益。加快推进城镇化进程,鼓励农村居民到城镇购房置业,促进其有限的资金财产保值增值。
需要明确的是,在我国整个劳动力市场供过于求的局面还没得到根本改变的情况下,要大幅度提高劳动报酬在国民收入中比重的可能性较小。这是由我国目前所处的发展阶段决定的。劳资关系的改善从根本上看,是由劳动力市场供给状况决定的。工人的工资谈判和政府的行政干预只能起到补充作用,不能过于期待。提高低收入群体收入水平还有一个重要途径,就是明确各级政府的社会保障和公共服务责任,加大对农村社会保障和公共服务设施的投入,提高农民自我发展的能力。
抑制不合理收入和调节过高收入,也是分配制度改革的一个重要方面。对国有垄断行业的高收入问题,一方面,要放开行业准入,促进有效竞争;另一方面,要强化对垄断行业的工资监管,尽快建立常态化的垄断行业和国有企业收租分红机制。国有资本应当从一般性竞争领域退出,要更多地向公益和民生领域配置。对个人的过高收入,要切实发挥好税收在二次分配中的作用,有效调节不同社会群体之间的收入分配差距。要加快完善个人所得税,实行综合和分类相结合的个人所得税制。建立健全财产税制度,开征房产税、遗产税等。
第二篇:建行面临形势与任务
建行面临形势与任务
今天看到我们的会计队伍还是年轻有活力的,这是我没有想到的。
一、新形势下会计业务面临着新挑战、新机遇
目前会计工作新内容,结算产品营销,对公服务,小额无贷户管理。这是不可逆转的发展趋势,准备好就是机遇,否则,面临挑战,坚持不了多久;对公会计业务转型,由传统的核算型向营销服务型,我们的对公业务转型比对私业务转型整整晚了四年,在发展上产生了差别,在营销能力、服务能力、沟通能力上差距大,在这种形势下,即使机会,也是挑战,这就看我们是否在思想上做好准备,业务素质上的准备,准备好了,就会脱颖而出,准备不好就会落下去。是否有敏感性,目前我们没有从内心里真正接受服务,收入有变化,但有多少是咱们会计人员自己营销带来的,更深一些讲,就是想的多,做的少。这个开始是不可逆转的,顺应潮流,就会脱颖而出,逆潮流的,大浪淘沙。企业的发展离不开员工的发展,员工个人的价值与企业的价值是共同成长。
二、会计工作目前面临的问题
1.十月份会计人员业务技能定级考试,没有一个符合三级标准的,没有一个合格的,我们在会计岗位上干了这么多年,竟然不符合岗位要求,整体业务素质,业务能力需要迅速提高,这不仅仅是单位的事,也是我们个人的事。
2.这支队伍主观上被关注的少,计价产品少,收入低,缺乏吸引力,许多优秀的会计人员分流出去。个人业务转型前,男同志愿意干信贷,女同志愿意干会计,能力一般的人还进不了会计队伍,想当年,我们是何等的辉煌。但在个人业务转型两年后,大势就变了。今年对公会计业务转型开始了,会计业务的春天就快来了,转型是痛苦的,也是长期的,与我们的低工资、长期不被重视相比,我们应该怎么做?那就是主动迎接。
3.长期以来,会计人员流动性小,年龄大,这不是问题,真正的成功营销者均在45岁以上,原因就在于她稳重。个人业务转型大堂经理都是选年轻貌美的、外向型的,国外相关机构测试,两年内一个相对外向型的客户经理与一个相对内向型的客户经理他们的营销业绩区别不是太大,但是两年以后,甚至时间更长,营销业绩就会产生很大的区别,相对内向型的客户经理能够有稳定的客户。大堂经理逐渐由年轻貌美型转向稳重成熟型,能够真心实意为客户着想,为客户服务,我们具有了稳重的外表,再加上自己的产品知识,业务素质,就会成为一个很好的客户经理,营销人员。
4.今年年底到明年六月底前会计工作思路
1)会计队伍建设
四个层次人员:柜员、主办、主管、主管行长,找到自己的位置,会计人员业务定级,所有会计人员必须参加,达标上岗,在工资待遇上有区别,达标的不加不扣减,达到二级的加工资,一级的加更多,不达标的,扣减工资,考核内容:点钞、小键盘、汉字录入,这是基本的,做银行的不会点钱,说出去丢人;考试内容中DCC操作、产品知识占绝对比重,初步定为明年四月份定级考试。年底前会计主办要认定到位,一定要把这支队伍流动起来,让优秀的会计人员有机会。营业主管实行末位淘汰制,让主管后备有机会,会计主办有机会。主管行长不适应的向党委建议换人。2)培训
出去学习,开阔视野很重要,培训产品知识、业务技能、营销能力、减压活动,优秀的还要拓展培训,增加谈资,没有打理好客户的时间,几句话就没东西可讲了,怎么挖掘客户深层次的需求。就像练武,分五级,我们要一级一级的往上升,不能跳过去一级,直接连四级、五级,今年年底到明年一季度侧重于产品培训,把失去的补上来,抓产品知识、营销能力。培训形式要多样化,内容丰富多彩,要共同参与,向看电影,看大片一样,让大家有期待,才算成功。
3)风险防范
这是个永恒的话题,风险防范是人的防范。A.洁身自好。要有较高的职业道德,职业素养,莫伸手,伸手必被捉。现在管理手段很多,很先进,重点是监控员工,把自己的工作做好。腹有诗书气自华,君子坦荡荡,小人常戚戚。B.了解客户才能更好的控制风险。做营销、做服务与防范风险没有矛盾,跟客户打交道多了,对客户有深度认识,若客户总是有擦边球的想法,总是想违规,我们心里就会主动产生防范风险的意识,管好客户。
经过我们共同努力,打造一支业务过硬的,令同业羡慕的会计队伍。
第三篇:当前保密工作面临的形势和任务
当前保密工作面临的形势和任务
特种车辆管理处组织干事于娜
随着我国信息化进程的不断加快,保密工作也越来越突出,保密形势日趋严峻,引起了党中央、政府的高度重视及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保密工作关系到国家的政治安全、军事安全、经济安全、科技安全和社会安全,关系到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兴衰成败,党中央、国务院始终将保密工作放到战略地位,指出要一手抓信息化建设,一手抓信息安全保障工作。本篇论文就当前我国保密工作面临的形势和任务和大家共同探讨。
一、保密工作概述
(一)首先,对当前的保密形势作个简单介绍。
在世界经济日益一体化、高科技手段日新月异的今天,渗透与反渗透,窃密与反窃密,颠覆与反颠覆的斗争异常复杂尖锐,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
一是敌对势力渗透窃密相当猖獗。西方敌对势力对我进行“西化”、“分化”的图谋从未间断,千方百计对我进行间谍情报和策反活动。境内外“民运”、“藏独”、“东突”以及“法轮功”邪教组织等敌对势力正加紧勾联聚合,不断对我进行分裂破坏活动,向我要害部门渗透窃密。特别是台湾当局不择手段对我进行渗透,不断在大陆布建秘密情报网。
二是经济科技情报争夺非常激烈。一些国家为了在新一轮国际竞争中抢占先机,将情报触角伸向别国的经济、科技领域,通过开展国际交流、参观访问和组织社团等方式窃取情报,其手段可谓防不胜防,这需要我们从事保密工作的同志提高警惕,加强防范。
三是信息制控领域竞争日益加剧。随着微电子、激光、航空航天、计算机等高科技在信息领域的广泛应用,信息制控手段越来越先进,保密防范难度加大。美国现有的10多枚间谍卫星可以窥视全球每一角落,其出台了新的“反间谍策略”,宣称将在未来对可能给其造成安全威胁的国外情报机构予以“先发制人”式的打击。日本成立了“对外情报机能强化恳谈会”,决定以中国媒体发表的公开信息和政府部门内部信息作为新情报部门搜集和分析的对象。面对这些,我们一定要保持清醒的头脑,时刻绷紧保密这根弦。
(二)其次,让我们了解几个概念和基本问题。
国家秘密:“国家秘密是关系国家的安全和利益,依照法定程序确定,在一定时间内只限一定范围的人员知悉的事项”。
国家秘密的具体范围、等级:《保密法》授权国家保密局会同中央国家机关在各自主管业务范围内划分国家秘密的具体范围。《国家秘密及其密级具体范围的规定》已由国家保密局和有关中央国家机关联合制定下发。国家秘密秘级分为“绝密”、“机密”、“秘密”三个等级,保密期限分别不超过30年、20年和10年,密级和保密期限可以根据情况适时变更。我市各单位根据《国家秘密及其密级具体范围的规定》在2000年时,也对各自业
务工作中的国家秘密具体范围作了规定,同志们有不清楚的地方可以来保密局查询。
工作秘密:工作秘密是指各级国家机关在其公务活动和内部管理中产生的不属于国家秘密而又不宜对外公开的事项。
商业秘密:根据我国《刑法》和《反不正当竞争法》的规定,商业秘密是指不为公众所知悉,能为权利人带来经济利益,具有实用性并经权利人采取保密措施的技术信息和经营信息。
什么是保密工作:保密工作是指从国家安全和利益出发,将国家秘密限制在一定的范围和时间内,防止被非法泄露和利用,使其自身价值得到充分有效实现所采取的一列手段和措施。简而言之就是“依法防止和追查泄密的工作”,具体工作内容主要是三个方面:一是定密工作;二是已经确定的秘密采取保护措施;三是运用法律手段同泄密窃密行为作斗争,依法追究有关责任人员的法律责任。
二、我国保密工作面临严峻形势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壮大,以及中央企业承担国家任务的日益增多,境内外敌对势力和国外情报机构对我国在加大对我国政治、军事领域窃密活动的同时,更加剧了对我国经济、技术领域的窃密活动。涉密人员、涉密活动、涉密载体等不断发生新的变化,泄密渠道增多,保密工作在观念、制度、手段和力量等方面与面临的形势任务不相适应的问题日益凸现。
当前,我国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与挑战,新形势、新任务使保密工作遇到新情况和新问题。一方面,随着我国综合国力不断增强和国际地位显著提高,我国已成为各种情报窃密的重
点目标,境内外敌对势力和国外情报机构加紧对我实施全方位的信息监控和情报战略,窃密活动十分猖獗,高技术窃密威胁日趋增大。另一方面,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深入发展,对外开放进一步扩大,社会信息化程度不断提高,涉密人员、涉密活动、涉密载体等不断发生新的变化,泄密渠道增多,保密工作难度加大。尤其是在我国经济体制深刻变革,社会结构深刻变动,利益格局深刻调整,人们价值观念深刻变化之中,有的人经不住各种利益的诱惑,窃取和泄露国家秘密,有的利用互联网与境外情报机构勾联,出卖国家秘密。如果我们不始终保持高度警觉,及时采取周密的防范措施积极应对,这些问题将会严重影响党和国家事业的发展,危害国家安全和利益。
我们要充分认识保密工作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切实把加强保密工作作为保安全、保发展、促和谐的重要任务,切实增强责任感和紧迫感,扎扎实实地抓紧了。
三、探索做好我国保密工作的重大任务
保密工作历来是党和国家的一项重要工作,随着世界政治多极化、经济全球化和信息网络化,保密工作的环境、内涵和手段都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保密工作必须与时俱进,要适应新形势,迎接新挑战。
按照胡锦涛总书记关于加强保密工作的重要指示、中共中央保密委员会第五次会议精神和国资委保密委员会有关文件精神,全国上下要充分认识新形势下保密工作的极端重要性和紧迫性,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进一步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切实加强对保密工作的领导,努力提高保密工作水平,为“保安全,保发展”服务。
(一)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认真抓好工作落实
做好新形势下的保密工作,要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围绕中心服务大局,抓重点,攻难点,强规范。
一要在抓重点工作落实上下功夫。要认真贯彻落实《保密法》及相关法律法规,进一步健全保密管理制度,加强防范,完善人防、物防、技防措施;抓好涉密人员教育管理,确保涉密人员可靠、可信、可用、可管、可控;抓好涉密载体管理,确保每个环节都不出问题;抓好重大涉密事项的保密管理,落实保密责任制,加强监督检查,确保万无一失。
二要在夯实工作基础上狠下功夫。要继续坚持以保密宣传教育为先导,法规制度为基础,科学技术为支撑,督促检查为手段的工作思路,抓好基础建设,加强对涉密人员的业务培训。通过广播、电视、报纸等,教育广大群众依法履行保守国家秘密的职责与义务。进一步加强定密工作,做到定密准确,程序规范。进一步加强保密监管,加大督查力度,注重实际效果。
三要加大泄密事件查处力度。大力推进保密工作依法行政。提高对泄密的防范、发现和处置能力。
(二)加强领导,严格落实保密工作责任制
保密工作事关国家安全和利益,责任重于泰山。全国各级各部门都要从维护国家安全和利益的战略高度,重视和加强保密工作,把保密工作与业务工作同部署同要求同落实。要认真落实保密工作领导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积极主动地抓好职责范围内的保密工作。对保密要害部门部位、重要涉密岗位、承担重要保密
任务的人员,要按照上级的要求,实行保密工作“一票否决”制度。对保密工作发生重大问题,国家利益受到严重损害的单位,不仅当事人要承担责任,有关领导也要承担相应的责任。
(三)积极探索新形势下的保密工作
当前,我国保密工作面临的形势依然严峻,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和国内改革发展给保密工作带来了新的情况和新问题、新任务。一些涉密人员保密意识淡薄、敌情观念不强;有的单位保密管理措施不到位,信息系统防护薄弱,泄密隐患增多,泄密事件时有发生,给国家安全和利益造成了严重危害。所以我们一定要按照不同密集的保密规定,认真严格管理,认真落实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度,保护好全国人民的劳动成果,防止失密、泄密情况发生。
同时,要针对保密工作现状和问题、信息公开与保密、电子政务保密管理、保密工作规范、保密制度建设、适应新形势的保密管理方式等课题进行深入调查研究,总结经验,探索新的管理方法,实现保密工作的理论、管理、机制和技术创新,推动我国保密工作的发展。
第四篇:当前评估行业面临的形势和任务
当前评估行业面临的形势和任务
[来源][作者][发表时间]2004-12-20
阅读次数:871次
同志们:
今天上午,我们刚刚开完资产评估行业检查工作总结大会,朱部长在会上作了重要讲话,对这次检查及中评协分设以来的工作给予充分肯定,对资产评估行业今后的发展提出了明确要求。部领导的讲话对我们既是鼓励,更是鞭策,我们一定要认真领会,坚决贯彻。今天,我们召开全国秘书长会议,目的是向大家通报中评协分设以来所做的工作,并请大家献计献策,共同研究今后一个时期资产评估行业的工作。下面,我就如何认识当前资产评估行业面临的形势和任务,讲几点意见。
一、中评协分设以来工作的简要回顾
今年三月份中评协分设以来,在财政部党组的正确领导和相关政府部门的关心帮助下,在部企业司的支持和指导下,紧紧依靠地方协会和业内同行,开展了一些工作。具体工作开展情况我只点点题。
——深入研究分析行业现状,理清了协会工作思路,明确了行业发展目标;
——建立协会内部各项规章制度,创造协会工作的内部环境,使协会工作规范有序、高效运转;
——组织开展资产评估行业大检查,摸清了家底和存在的问题,找准了下一步监管和服务的着力点;
——出台资产评估基本准则,为建立准则体系打下了基础,也为执业人员提供专业技术支持创造条件; ——对考试制度进行改革,细化了考试大纲,调整了试题结构,考试内容更加符合行业需要,为行业引入和培养人才做好准备;
——加强了注册资产评估师的后续培训工作,为执业水平提高奠定基础;
——积极开展国际交流,进一步密切了与国外评估行业及国际评估组织的关系,提升资产评估在国内外的影响力;
——起草《资产评估机构管理办法》和《资产评估机构从事证券业务资格管理办法》,为下一步规范行业准入打下了基础;
——组织开展《评估行业管理条例》调研,并就《公司法》、《合伙企业法》、《破产法》等有关资产评估的内容提出了修改意见和建议,为改善行业执业环境、确立行业法律地位打好基础;
——与国资委、银监会、证监会、商务部、中纪委、公安部、林业局、文物局等部门进行沟通和协调,取得他们的理解和支持,维护资产评估行业的合法权益,进一步开拓资产评估市场。
二、当前评估行业面临的形势
当前,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初步形成,经济持续稳定发展,各项改革全面展开,资产评估行业也面临良好的发展机遇。
第一,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社会中介机构的发展。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通过的《关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要求“积极发展独立公正、规范运作的专业化市场中介服务机构,按市场化原则规范和发展各类行业协会、商会等自律性组织。”要“完善市场主体和中介组织法律制度。”十六届四中全会提出“发挥社团、行业组织和社会中介组织提供服务、反映诉求、规范行为的作用。”2003年12月19日,国务院办公厅101号文转发财政部《关于加强和规范评估行业管理的意见》,对如何加强和规范资产评估行业的管理提出了全面、明确、具体的要求。今年国务院《关于推进资本市场改革开放和稳定发展的若干意见》指出,要“促进资本市场中介机构规范发展,提高执业水平。”“加强对会计师事务所、律师事务所和资产评估机构的管理,提高中介机构的专业化服务水平。”“要发挥证券期货交易所、登记结算公司、证券期货协会、律师、会计师、资产评估等行业协会的自律管理作用。”党中央、国务院的纲领性文件多次提出要促进包括资产评估行业在内的中介行业的发展,国务院专门为加强和规范资产评估行业的管理发文,这是极为难得的。它充分表明中央推进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心,以及对资产评估等中介行业的重视。
第二,财政部党组及各地财政部门十分关心资产评估行业的发展。去年底,财政部按照国务院的要求,提出了加强和规范资产评估行业管理的基本思路,得到国务院的肯定。今年2月16日,财政部正式下文,决定中国资产评估协会继续单独设立。中评协单独设立后,财政部领导十分关心中评协的工作和资产评估行业的发展。今年四月份,金人庆部长在中评协的工作汇报上作出重要批示:“很好,再接再厉,要充分发挥好中评协的作用。”朱志刚副部长主管资产评估行业工作后,更是对行业倾注了心血,三月份在全国加强和规范评估行业管理工作会议和证券业务资产评估机构检查工作动员上两次亲临大会作重要讲话,在中评协挂牌时又亲临为中评协鼓劲,并多次对中评协的工作作出重要批示,如协会分设之初,朱部长对企业司与协会的分工作出重要批示,对于资产评估立法工作多次作出批示,最近的一次批示是:“请企业司和中评协把立法当做一件大事,切实抓紧,要明确专人,抓好立法的各项准备工作,做好同各部门的沟通,争取早日完成评估立法工作。”财政部企业司以及贾谌司长对中评协的工作也给予极大支持,帮助中评协解决了不少困难和问题。部条法司、国际司、人事司、机关党委、办公厅等司局也对评协工作给予积极支持,如协会职能界定、中评协杯书画大赛、国外培训等方面,以及行业检查、立法等许多重大问题协调中给予我们充分的理解和支持。财政部领导和有关司局的关怀和重视是我们做好各项工作的重要保证,正由于此,我们在分设以来的很短时间里能够完成一系列事关资产评估行业发展的大事。各地财政部门也对资产评估行业的发展予以重视,一些省的厅、局长来部里和中评协专门谈资产评估发展的事,一些厅、局很快理顺或创新资产评估管理体制,有些厅局专门开会研究资产评估问题。可以说,资产评估行业的每一步发展,协会工作的每一点进步,首先要归功于财政部党组的正确领导,归功于各地财政厅、局的密切合作,归功于财政部领导及兄弟司局以及各有关部门、地方协会的关怀和支持。这也是今后我们做好各项工作的基础。
第三,政府有关部门和社会各界高度关注资产评估行业。中评协分设后,受到了国有资产监管部门、证券监管部门等资产评估行业传统关联部门和行政主管部门的鼎力相助,同时,其他部门也很关注资产评估行业,重视发挥资产评估行业的作用。今年,中纪委有两个课题就有关资产评估问题征询中评协的意见;国家林业局、国家文物局分别就有关林业资产评估、文物资产评估问题与中评协联系协调;公安部就司法评估和注册资产评估师法律责任等问题与中评协进行研究;《公司法》、《合伙法》、《反洗钱法》、《破产法》等法律的起草、修改都就涉及资产评估的内容听取中评协的意见。立法机关在调研、起草、修改过程中还十分重视和中评协的沟通协调。《国有资产法》有十一个调研课题,其中《国有资产评估》课题由中评协牵头,这样,行业协会就可以很便捷地反映会员和行业的需求,变被动为主动。越来越多的部门关注资产评估行业,意味着资产评估行业正逐步得到更广泛的重视,表明资产评估行业在社会经济中的影响越来越大。
第四,市场经济的不断成熟和发展为资产评估行业提供了更大的发展空间和服务平台。党的十六大提出了本世纪头二十年的发展目标,指出本世纪头二十年经济建设和改革的主要任务是,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推动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基本实现工业化,大力推进信息化,加快建设现代化,国内生产总值到二O二O年力争比二OOO年翻两番。这一时期是我国必须抓住并且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为实现中央提出的宏伟目标,全国上下、各行各业都在努力工作,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各项改革全面展开:财税体制改革逐步完善,增值税转型开始试点,财产税开征问题正在研究;新的国有资产监管体制已经建立,新一轮国有企业改革、上市公司并购重组已又开始;国有资产重组、国有产权交易活动更加频繁,监管更加规范;金融企业改革也进入深层次阶段,中国人保、中国人寿等大型国有保险公司已成功上市,人行、建行、交行相继也要上市,其他商业银行股份制改造紧锣密鼓;资产管理公司处置不良资产任务日益增多;证券市场改革渐入佳境;加入WTO以后,我国对外开放的力度加大,今年我国外贸进出口额可望突破1万2千亿美元,我国已成为世界第三大贸易国,吸引外商直接投资超过500亿美元,成为世界接受外来投资最多的国家,企业对外投资额也迅速增长,这些对资产评估提出更高要求。再有,随着行政审批事项减少,市场化程度提高,众多的市场定价都需资产评估服务。所有这些,为资产评估行业的发展提供更广阔的市场空间。
第五,资产评估行业自身发展为更好地服务改革、服务市场打下了基础。随着资产评估行业的发展和壮大,行业管理体制在逐渐理顺;机制不断完善和创新;监管职能日趋清晰,权责日益明确;服务手段更加完备,服务意识增强;执业标准渐成体系,并被资产评估师掌握和实施;外部环境不断改善;资产评估队伍不断扩大,素质不断提高,截止2003年底,我国共有注册资产评估师约28000多人,其中执业的注册资产评估师21000多人,共有资产评估机构3303家,这些资产评估机构和人员,经过脱钩改制的洗礼,经过企业资产重组、改制上市以及中外合资合作企业资产评估的锻炼,执业水平和职业道德水准大大提高。服务意识和市场意识大大增强。执业理念和风险意识加深,资产评估行业的自身发展为更好地服务改革、服务市场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第六,国际评估行业发展变化影响和带动我国评估行业的发展和变化。英美等西方发达国家评估行业的发展已有上百年的历史,评估行业自身的发展及在市场经济中的地位都经历了一个渐进的过程,其中很多先进经验和做法值得中国借鉴。最近七八年来,随着经济全球化和全球资本市场的发展,各国评估行业都采取积极的应对措施,使评估行业本身及在社会经济中的作用都发生了很大变化。这些变化主要有:一是国际会计准则的推广和实质性应用,使得会计与评估行业合作达到前所未有的高度,为评估行业开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传统会计要求严格遵守历史成本原则,为适应现代市场经济的发展,国际会计准则越来越多地要求在财务报告中使用公允价值计价。国际会计准则的重大变化,不仅变革了会计计价方式,而且确立了专业评估服务在编制相关财务报告方面的作用,标志着以财务报告为目的的评估业务将成为评估行业新的业务来源。二是安然事件后,强化审计独立性的要求在客观上对美国乃至各国评估业产生了重要影响。美国为确保审计的独立性,在《萨班斯法案》中明确规定,禁止审计机构向其审计客户提供资产评估等咨询业务。这一规定意味着美国已认识到独立审计与资产评估等专业服务之间存在明显区别,客观上为评估行业的发展营造了良好的环境。三是各国政府和相关国际组织越来越重视评估在防范金融风险、维护金融资产安全方面的作用。近年来,各国都在研究如何更加充分发挥资产评估在金融机构风险防范方面的作用,目前国际评估准则委员会联同欧洲评估师联合会努力与欧洲金融监管部门就此领域相关事项进行协商。美国联邦储备委员会、货币监理署等五大金融监管部门已经联合发布若干文件,就评估人员如何参与金融领域的事务提出明确要求。四是世界各国对企业价值评估重要性的认识进一步提高。企业价值评估不同于单项的实物资产评估,在当今企业并购行为日趋活跃的情况下,企业价值评估越来越为经济界所重视。各国为适应这一发展趋势,更加重视企业价值评估的发展,2000年国际评估准则中第一次加入了企业价值评估指南,历来以传统不动产评估为主的欧洲地区也开始重视企业价值评估,并在欧洲评估准则中第一次增加了企业价值评估的指导意见。最近香港测量师学会在修订以不动产评估为主的评估指南的基础上,也制定了企业价值评估指南。五是国际评估行业综合化发展的趋势非常明显。国外评估业的发展传统上以不动产等实物资产的评估业务为主,美国从上世纪六十年代开始率先在企业价值评估、无形资产评估等领域进行了拓展。从上世纪九十年代起,国际评估行业明显呈综合化发展趋势,动产评估、企业价值评估、机器设备评估、珠宝艺术品评估等领域在许多国家得到长足发展,动摇了以不动产为主的传统评估业。国际评估业发展所呈现的这些新的变化对中国评估行业的发展具有重要影响和启示。
不难看出,资产评估行业的发展有许多机遇,但也面临一些不可忽视的问题和困难。从外部环境看,激烈的市场竞争、变化中的各评估行业之间的经济力量、不断增加的客户需求、公众对资产评估行为的误解等,都迫使我们要理性地应对。从行业内部看,也面临许多困难和问题,归纳起来有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资产评估法制环境不完善,资产评估行业法律地位不健全。十多年来,我国资产评估法制建设取得了一些进展,已初步形成以《国有资产评估管理办法》即国务院第91号令为主干、以资产评估行政主管部门颁布的一系列有关资产评估的规章制度为主体、以相关法律法规、司法解释、规章制度为补充的资产评估法规体系。但资产评估法制建设与资产评估业务、资产评估队伍建设的需要相比还有差距,与注册会计师行业和律师行业相比,也明显落后。在某种程度上可以说,我国资产评估行业的发展正遭遇“法制瓶颈”。突出表现为资产评估法律级次偏低。我国资产评估行业还没有一部专门的行业法律,大量有关资产评估行业的规定都体现在资产评估行政主管部门颁布的规章制度中,影响了资产评估行业作为市场经济重要中介服务行业的法律地位;资产评估法制落后于评估实践。很多本应予以规范的,缺乏相应的法律规定,政府部门处理评估机构和人员、评估机构和人员维权经常面临“无法可依”的窘境;不同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度有关评估的规定不一致。囿于职能交叉与利益冲突,法规间不一致甚至相互矛盾,令资产评估机构和人员无所适从;有关资产评估的规定过于原则。有的不符合评估行业的特点,在实际工作中无法操作;有关资产评估的规定已经过时,但没有宣布废止,也没有进行相应的修改,给资产评估行业的发展带来很多负面影响。资产评估法制不完善,既限制了资产评估行业的发展空间,也不利于资产评估行业的自我规范。
第二,评估行业多种资格并存、部门分割,不利于树立评估行业的整体形象。目前,评估行业资格比较多,被2003年国办发101号文认可的评估资格有6种,即注册资产评估师、房地产估价师、土地估价师、矿业权评估师、旧机动车估价师、保险公估人员,这些资格分别由财政部、建设部、国土资源部、商务部、保监会5个政府部门管理。我们应当承认,评估涉及面广,专业性强,一个评估师不可能什么评估业务都能做,因此,评估行业分几个专业资格是有一定道理的,国外的评估也是分专业的。但是,我们应该看到,我国目前这种多种资格并存,是根植于行政部门对国有资产的管辖权,它对我国整个评估行业的发展有很大的负面影响。首先,中国的评估专业资格分类不科学,不同的资格存在业务交叉。根据现有的规定,注册资产评估师主要从事国有资产评估业务,房地产估价师主要从事房地产的评估,土地估价主要从事土地资产的评估,基本上是根据资产属性划分执业资格。但由于不同属性资产有交叉或难以分割,如很多房产和土地都属于国有资产,但房产又都是和土地相连,所以不同资格的评估人员依据相应的规定执业,他们之间必然会发生冲突。美国的评估行业也分六大专业,即动产评估、不动产评估、机器设备评估、无形资产评估、珠宝艺术品评估和企业价值评估,由于它们只是以资产实体划分且房地产土地均为不动产,所以基本不存在业务冲突。其次,有些评估专业资格与其行政主管部门的职能紧密相关。原因是这些评估资格都是由相应政府部门设立的,设立的最初目的是为本部门的工作服务,后来由于利益及法律制度等原因,使这种关系固化。如注册资产评估师是由原国家国有资产管理局设立的,是为国有资产管理服务的,所以当初规定其业务范围是,从事涉及产权变动的国有资产的评估。房地产估价师是由建设部设立的,是为房地产产权交易服务的。土地估价师是由原国家土地管理局设立的,是为土地出让和土地租赁服务的。其他几个评估资格情况也大体类似。政府部门推动评估资格的设立,并与本部门工作紧密相关,这对在短时间内促进评估行业的快速发展有一定的作用,但问题是,一旦这种关系固化,评估行业的发展就会受到很多限制,也难以成为真正的中介行业。与中国的情况不同,国外的评估行业是在市场经济中自发成长起来的,后来为维护公众利益,政府才予以监管,但政府的监管决不是简单的业务方面的事情,而是着眼于宏观层面的管理。再次,部门分割导致评估行业的法度不一。各部门为了牢固控制其所管辖的评估专业,设立很多行业准入方面的限制条件,比如都要单独组织执业资格考试,对评估机构名称及设立条件、出资人、法定代表人的资格条件均有明确要求,割裂了评估专业之间的联系。不同评估专业的执业准则、报告出具方式也不一样,损害了评估行业的整体形象。复次,不同政府部门有关评估管理方面的改革进度不一致。注册资产评估师虽由原国家国有资产管理局设立,其业务范围也主要是国有资产评估,近年来,随着市场需求的不断变化,评估委托方需要也在变化,评估服务主体和对象也在变化,现在注册资产评估师的业务范围不仅限于国有资产评估,而是为全社会服务,这次国务院国资委成立,有关产权管理的职能划归国资委管理,但资产评估行业的管理留在财政部,更说明资产评估不是依附于国有资产,而是服务于社会所有资产。资产评估行业属于财政部管,但从事的评估业务则与财政部本身所管资财无多大联系,财政部只对行业进行管理。可以说,这种管理是真正意义上的行业管理,整个行业的独立性都很强。但房地产估价、土地估价等评估专业的业务范围与其主管部门的职能紧密相关,难以称其为独立的中介行业。另外,在今年国务院清理行政审批事项的决定中,对于同属评估行业的不同专业的规定也不一样。根据国务院的规定,注册资产评估师的注册改变管理方式,由行业协会负责,资产评估机构的设立下放管理权限,由省级政府财政部门负责审批;土地估价师的注册和土地估价机构的设立均改变管理方式,由行业协会负责;房地产估价师的注册和房地产估价机构的设立均由建设部门负责。总之,评估行业多种资格并存、部门分割,管理方式的不统一都不利于政府职能的转变,不利于评估统一市场的形成,加重了企业负担,影响了评估机构的发展,也不利于评估行业的整体形象的树立。
第三,资产评估业务结构不合理,不利于评估行业良性发展。由于中国的资产评估行业是由政府直接培育、在政府的扶持下发展起来的,一方面它能够保证资产评估行业有比较稳定的业务来源,在较短时间内能得到较快发展,但另一方面又使资产评估机构过于依赖法律法规和政府部门规定的业务,缺乏来自市场的主动引导。长期过度的依赖也使资产评估机构缺少开拓市场、满足客户不同需要的能力。我们前不久召开了一次有关资产评估机构负责人的座谈会,一些资产评估机构的负责人总结得很好,说我国资产评估行业起源于合资、发展于上市、服务于改制。根据国家规定,合资、上市、改制都必须进行资产评估,这些资产评估业务都属于政府强制性的业务。从我国资产评估行业发展的轨迹既可以看出政府强制业务有很多好处,也可以看出过于依赖政府强制性业务负面影响。自1989年资产评估行业产生以来,资产评估业务迅速增长,特别是1992年至1998年增长最快,2000年以后,资产评估业务增速明显减缓。这是因为,上世纪九十年代,我国国有企业资产重组、开始改制上市的比较多,相应的资产评估业务也比较多。2000年以后,国有企业上市节奏放缓,资产评估业务也相应减少。传统业务少了以后,资产评估机构又没能开发足够多的来源于市场的业务,整个行业普遍感到竞争加剧,一些机构迫于生存压力,开始压价竞争。第四,资产评估执业环境不完善,不利于资产评估机构规范执业。资产评估机构是社会中介机构,需要恪守独立、客观、公正的原则,但这些原则的贯彻需要有良好的执业环境,由于目前资产评估执业外部环境不好,给资产评估机构执业带来很大困难,影响了资产评估执业质量。首先,来自资产管理部门的干预。资产管理部门对资产评估机构执业的干预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对资产评估结果的干预。资产评估结果本来是评估机构结合评估目的、运用科学的资产评估方法而对特定的评估对象的价值进行评定估算得出的结论。但现实中,有些资产管理部门在国有企业资产重组、改制上市时,为了达到某一特定目的,不顾评估机构的独立性,强行要求评估机构出具他们所希望的评估结果;二是对评估时间的干预。资产评估机构执业有一套完整的程序,执行这套程序需要花费一定的时间。但现实中,有些政府部门往往要求资产评估机构在他们规定的时间内出具评估报告,资产评估机构为了满足他们的要求,只好简化程序,偷工减料;三是对评估收费的干预。严格地说,资产评估不应规定一个统一的收费标准,应根据实际情况由资产评估机构与委托人协商确定,但在目前资产评估行业还不是很成熟、社会对资产评估行业还不是很了解的情况下确定一个统一的收费标准,也不失为一个可行的办法。现在实行的资产评估收费标准是1992年由国家物价局与国家国有资产管理局联合颁布的,它对规范资产评估行业的发展起了一定的作用,但现在看来也存在一些问题,它规定最高收费而没有规定最低收费标准,而且十几年过去了,标准已明显偏低。然而,即使是这个十多年前制定的明确偏低的标准,也无法得到实现。资产评估机构执业是有成本的,成本过低,也会影响执业质量。资产评估提供是个性化服务,评估对象千差万别,一些地方部门以减轻企业负担为名,发文要求对于国有企业改制重组的评估只按国家规定标准的20%收费,可想而知,这种情况下的评估报告的质量怎能有保证?其次,委托方及客户行为的不规范。评估机构执业需要客户的配合,没有客户的配合,不可能出具高水平的评估报告。但在现实中,有的客户除了要求资产评估机构在他们规定的时间内按他们希望的结果出具资产评估报告外,在资产评估机构执业时故意不配合评估机构的工作,少提供或者提供虚假的财务会计信息资料或其他证明文件,影响资产评估报告的质量。再次,资产评估报告使用者错误使用报告。有些资产评估纠纷的发生,并不是资产评估报告质量的问题,而是由于资产评估报告使用者错误使用报告造成的,给资产评估机构增加不少无谓的麻烦。
第五,资产评估机构内部治理结构不完善,影响机构的健康发展。资产评估行业属于智力性服务行业,资产评估机构的管理者不仅要具有较高的评估专业知识,还要懂得经营管理。资产评估机构要确保出具的报告是高质量的,不仅要有一批高水平的注册资产评估师,还要有良好的内部治理结构。资产评估机构的治理结构除了要有一般企业所共有的要素外,还要有符合行业特点的特殊内容,如股东准入机制、后续培训机制、技术支持机制、质量控制机制、风险防范机制、股东争端解决机制等。良好的治理结构是资产评估机构减少内部纠纷、确保执业质量、有效防范风险、促进机构发展的重要保障。现在不少资产评估机构盲目追求规模,不注重独立性提升;单纯地忙于开拓市场,过度重视营销、服务商品化;以追逐利润为主要目标,为赢得客户不惜牺牲执业原则;为协调外部环境,忽视内部治理结构,以致业务上去了,质量下来了,规模扩大了,纠纷增加了,影响了机构真正意义上的做大做强。
我们应当清醒的认识到,当前资产评估行业面临的形势有喜有忧,机遇与挑战同在,希望与风险并存。资产评估行业在变换的环境中如何转换角色,增强适应性,提高生存和发展能力,这是一个需全行业和行业协会共同深思的问题。机遇稍纵即逝,我们必须只争朝夕,努力工作,把握机遇,加快发展,无愧于行业的希望,无愧于时代的要求。对于如何解决行业目前存在的困难和问题,也必须有一个正确的认识和评估,要实事求是评估自己,才能客观公正评估资产。首先,我们要有信念,要有战胜困难的勇气和决心,这些困难和问题是行业发展过程中产生的,也一定能够在行业的发展中得到解决。同时,我们也要冷静的看到,这些困难和问题的产生不是一朝一夕,它是历史的沉积,解决起来不可能一蹴而就,需要一个过程。我们面临的这些问题和困难,单靠行业协会奔走呼号是难以解决的,需要争取立法机关、政府部门和社会各界的支持;更重要的是,行业自身需要反思和审视,要回头看看已走过的路,找出成功或失败的原因,要回头看看行业存在的价值在哪里,如何发展才能强大,如何除弊存利。行业的强大首先是我们从业者精神的强大,这种强大不是傲视一切,而是劲气内敛。只有行进在一条规范的路上,才能追求一种优良执业品质,实现效益最大化。所以说,只有依靠资产评估行业全体同仁的共同努力,才能克服困难、改善环境、树立形象、促进发展。
三、今后一个时期评估行业的主要任务
今后一个时期,资产评估行业发展总的指导思想是:按照市场经济的要求,积极探索行业发展规律;以创新的方式,树立科学的发展观;以提高行业市场竞争力为核心,不断拓宽服务领域;以提高执业质量为中心,规范执业行为。通过几年的努力,建立起比较完备的资产评估法律法规和制度体系、完善的资产评估管理体制和管理机制以及健全的资产评估执业准则和规范体系,培养一支适应市场经济和行业发展要求,具有较高职业道德和专业素质的评估师队伍,提升行业的社会公信力,更好地为市场经济服务。我们要围绕这一指导思想积极开展各项工作,重点要做好以下几项工作:
第一,抓紧起草《评估行业管理条例》,加强行业法制建设。法制环境完备与否是一个行业生存发展、有效的基本条件。制定一部专门的关于评估行业的法律或法规,一直是我们努力的目标,现在时机已基本成熟,鉴于法律的出台需要一个复杂的过程,先制定行政法规是一个可行的选择。在财政部领导和条法司的支持下,《评估行业管理条例》已列入明年国务院立法计划。接下来的工作是,我们将要配合国务院法制办、财政部条法司、企业司开展调研、起草工作。作为行业协会,我们要广泛听取评估机构和人员的意见,要集中大家的智慧,认真研究《评估行业管理条例》需要解决哪些基本问题,力争把大家的意见反映给起草小组。另外,还有不少其他法律的起草、修改也涉及包括评估在内的中介机构的内容,我们要多方了解有关信息,主动与相关立法机关协调,研究评估行业与相关法律的关系,向相关立法机关提出意见和建议。第二,抓紧研究制定资产评估行业发展规划。1996年,中评协制定了《1998——2010年中国评估行业发展规划》,对此后的资产评估行业改革和发展产生了积极影响。现在,社会经济环境和评估行业本身发生了很多新的变化:市场经济体制不断完善;加入WTO以后,对外开放力度加大;政府职能转变取得实质进步;评估行业管理体制几经变革;其他中介行业和国外评估行业也发生了很多的变化。因此,我们需要重新审视资产评估行业所处的环境,重新审视在新的形势下资产评估行业在市场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制定今后一个时期资产评估行业的发展规划。通过规划,明确今后一个时期资产评估行业的发展目标,明确实现目标的步骤和措施,为以后资产评估行业的发展指明方向,为今后的工作提供指南,也便于争取政府对资产评估行业的有力支持。
第三,建立和完善资产评估行业自律管理体制。行业自律管理体制是整个行业管理体制的重要组成部分。《行政许可法》的颁布,中评协继续单独设立,为建立和完善行业自律管理体制提供了法律基础和体制基础。如何建立和完善行业自律管理体制,需要重点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一是要厘清行业协会与政府主管部门的职责,研究行业自律管理的内容,积极主动配合政府主管部门进行行业管理;二是要完善协会内部治理结构。按章程的规定,筹备召开会员代表大会,充分发挥理事会、常务理事会的决策作用,建立健全各种专门委员会和专业委员会,健全秘书处的组织机构,提高秘书处工作效率;三是要创新会员管理体系,建立分级分类的会员管理制度;四是要坚持自律管理与服务并重的理念。过去我们过多的强调管理,忽视服务,现在我们要转变观念,在搞好行业自律管理的同时,加强服务,寓管理于服务之中。要明确服务宗旨,切实维护会员的合法权益;要树立服务意识,丰富服务手段,改进服务方式,提高服务水平。
第四,要加强资产评估基础理论研究。资产评估是一种职业,也是一门学科,有很多基本理论需要研究,如资产评估行业的地位、评估报告的性质、评估报告的有效期、收益法的运用、企业价值评估、评估招标、委托方和报告使用方的权利职责和义务、评估行业的风险防范、执业责任的鉴定等,这些问题不研究清楚,评估立法和评估准则的制定就无从着手,评估报告难以取信于人,评估机构和人员的合法权益难以得到维护,评估纠纷难以得到合理解决。为加强对评估基础理论的研究,协会明年已确定了17个课题,邀请有关部门和专家共同研究。以后我们每年都要制定课题研究计划,认真筛选一批研究课题,拿出一定的经费,通过招标等方式请评估行业内外专家进行深入研究。通过课题研究,每年形成一批研究成果,不断廓清和丰富评估基础理论,为资产评估立法、为资产评估执业、为资产评估行业的健康发展奠定坚实的理论基础。
第五,要抓紧研究制定资产评估准则,尽快形成一套比较完整且实用的准则体系。执业准则是资产评估行业与社会交流的专业语言,是资产评估机构和人员执业的指南,是资产评估报告形式规范和质量保证的基础,是资产评估监管部门监管行业的依据。过去资产评估行业管理不到位,与资产评估准则不完善有很大的关系,今后资产评估行业要规范发展,一项很重要的工作就是要完善准则体系。有了完备的准则体系,在规则面前人人平等,行业就会规范执业、公平竞争,就有活力、有效率。首先,我们要编制准则制定规划,明确究竟需要哪些准则,先制定哪些,后制定哪些;其次,要明确准则制定程序,注意准则制定方法,制定准则既发挥专家的智慧,又要吸收执业人士的意见,既要考虑解决资产评估执业中的技术问题,又要考虑资产评估面临的社会经济实践的需要,同时要借鉴其他中介行业和国外评估行业准则制定的有益经验。再次,准则的制定不能一劳永逸,既要根据社会经济和行业发展不断变化的新情况,适时制定新的准则,同时,也要对已经过时的准则及时予以废止或进行修订。
第六,要切实加强队伍建设,培养一支高素质的资产评估队伍。资产评估行业是智力性中介服务行业,人才是决定这个行业盛衰成败的决定性因素。我国现具有注册资产评估资格的有28000多人,其中执业的注册资产评估师有21000多人,评估从业人员60000多人,正是有这么一支队伍,才使资产评估行业能够有序运转,立足社会。资产评估行业要发展,要满足经济发展的需要,一方面需要继续扩充队伍,通过对考试制度的调整和改革,考试报名条件的改变,考试教材的改编,考试大纲的细化,考试命题更贴近评估实践,吸引更多人才,壮大资产评估力量;另一方面需要不断提高资产评估人员的素质,在分工趋细的现代社会,专业素质比热情更伟大。没有专业人士倾注身心的投入,就不会有事业的成功,更谈不上行业的发展。要有针对性地加强后续教育,继续研究资产评估师执业能力框架,制定一套完善的后续教育制度,编写一批高水平的后续教育教材,发现培养一批高水平的后续教育师资队伍。同时要建立网络培训,丰富培训手段。通过多种培训方式,适应培训和教育的需要,为提高资产评估师的执业水平创造条件。
第七,要加强行业宣传和国际交流,不断扩大资产评估行业的社会影响。加强宣传,可以使资产评估行业内部有更多的讨论交流的机会,可以使社会各界有更多的了解资产评估行业的机会,有利于扩大资产评估行业的社会影响。过去,我们做的一些工作,由于没有进行必要的宣传,行业内部不了解,社会上不理解,甚至产生误解。我们崇尚少说多做,但为了行业的发展,必要的宣传工作还得做。首先,要办好中国资产评估网站和《中国资产评估》会刊,要搞好网站和会刊的内容策划,力求使网站和会刊把握重点、反映热点、关注难点,要有前瞻性、实用性、可读性;其次,要适时在广播电视、重要财经报刊上组织讨论重要资产评估问题,及时报道资产评估行业的重大活动。要把经常性宣传与集中宣传结合起来,把全面介绍和重点宣传结合起来。通过宣传,鼓舞士气,扩大影响。要加强国际交流,通过开展国际交流,让中国资产评估走向世界,让世界了解中国资产评估。
第八,要加强与有关部门的协调,为资产评估执业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资产评估执业离不开外部的配合和支持,而资产评估机构和人员力量分散,难以与有关部门开展对话和沟通,评估协会特别是中评协要勇敢地担负起对外协调的职责,为行业想为而不能为之事。要明确协调目的,丰富协调内容,创新协调手段。通过协调,了解有关信息,反映行业诉求,维护行业权益,开拓评估市场。通过协调,使有关部门对资产评估行业有更多的理解,能够更好地支持资产评估行业,为资产评估行业创造良好的执业环境。
同志们,资产评估行业是市场经济发展的必然产物,做好资产评估工作是历史赋予我们的神圣职责。当前,中国的资产评估行业正处于重要的转折关头,我们肩负的任务十分繁重。我们一定要审时度势、把准方向,寻求科学发展的意识;我们一定要熟悉情况、善于学习,强化接受新理念的意识;我们一定要求真务实、多谋善断,树立科学管理的意识;我们一定要善于协调、勤于服务,确立开拓创新意识。总之,要在各级财政部门的正确领导下,行业同仁协同并进,上下一心,同心同德,不断克服前进道路上的困难,为提高资产评估行业社会公信力,不断取得新的进步而努力。
第五篇:当前财政审计工作面临的形势和任务
当前财政审计工作面临的形势和任务
当前财税部门正按照“十五”计划建议的要求,积极推进财政预算制度改革,加大支出结构调整,建立公共财政框架,完善税费制度,转换内部职能。这些改革措施的实施,为财政审计提出了新的任务。我认为,当前的财政审计工作必须不断研究新情况和新问题,进一步提高认识,转变观念,认真贯彻“全面审计、突出重点”的方针,不断提高财政审计水平。
一、按照“十五”计划的要求,确定财政审计的总目标。党的十五届五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的建议》强调,要“提高财政保障能力,注意防范财政风险”、“进一步完善分税制”、“强化税收征管”。“十五”计划的建议,为我国今后财政审计指明了方向,明确了重点,同时也提出了要求。因此,我们要按照“十五”计划的要求,进一步解放思想,转变观念,打破传统思维方式,树立财政审计的新理念,确定财政审计的总目标。要以规范预算管理和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为目标,加强对预算执行情况的经常性审计,“经过审计监督,力争在三年左右时间内使中央各部门不再出现大的违法违纪问题。”具体地说:一是要结合财政制度改革,深化预算执行审计。对财政部门的审计,要重点检查和揭露预算执行中存在的不真实、不合法和不规范的问题,促进细化预算和规范管理。对税务、海关、国库等部门的审计,要以保障财政资金安全和促进依法有效履行职责为目标,重点检查其执行国家税收政策和关税政策以及其自身财务收支情况,揭露和纠正税收虚假、偷逃骗税等执法犯法、以权谋私、渎职腐败问题。对政府其他部门预算执行审计,应从账户入手,揭露和纠正各部门擅自调整预算,挪用、滞留、截留财政资金以及私设“小金库”、损失浪费的问题,保障财政资金合理有效地使用。二是要围绕党和国家在“十五”期间的中心工作,服务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重点开展对国债资金和能源、交通、水利、环保等重点项目、重点资金、重点单位的审计监督。三是要积极开展审计调查研究,将政府和人大关心的热点问题、社会关注的焦点问题、财政支出管理中存在的影响宏观经济运行的突出问题作为审计调查的重要内容,写出有分量的调查报告,为国家的宏观调控服务。
二、按照公共财政的要求,适时调整审计重点。建立公共财政框架体系,就是要进一步调整和优化财政支出结构,使财政资金的使用逐步转移到满足政府履行职能和社会公共需要上来,突出财政的公共性特征,解决财政“越位”和“缺位”问题。主要内容一是进一步规范财政资金供给范围,减少直至停止财政对一般性竞争领域的投资;二是保障科教文卫、社会保障、政权建设等重点领域、重点项目、重点部门支出的需要。建立公共财政框架体系,给财政审计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财政审计要适应公共财政的要求,及时地调整审计思路,明确财政审计范围,调整财政审计工作重点。一是要开展对公共支出重点内容的监督,检查财政支出的供给范围是否规范,支出结构是否优化合理。二是开展对公共支出的使用效果的监督,促进财政资金的使用部门更好地履行职责,满足社会公共需要。三是对政府采购的监督,重点对政府采购预算的合法性、政府采购资产的真实性、政府采购活动的效益性进行审计。四是开展对重点资金的专项审计,主要是对科技教育、社会保障、农业环保等专项财政资金的分配、使用和管理情况进行监督,确保专项资金专款专用。
三、按照预算管理的要求,建立预算执行审计体系。我国预算管理的发展方向,是逐步建立政府公共预算、国有资本金预算和社会保障预算,完善预算管理体系;实行部门预算,细化预算编制,强化预算,淡化决算;建立规范化的转移支付制度、政府采购制度和国库集中支付制度;建立科学的预算科目分类体系,管理和监督各项财政支出。财政预算管理制度的改革,意味着我国财政审计的外部环境发生了变化,财政审计要适应财政预算管理的要求,明确财政审计内容,改进财政审计方法,建立预算执行审计体系。一是要继续加强对财政部
门履行预算管理职责的审计监督,开展对预算程序和预算编制基础的延伸审计,看预算的编制是否符合预算法。二是重视对总预算会计账目真实性的审计监督,把各项预算收支科目的核对工作,作为审计的必要程序和内容;把财政收支账目与国库收支、部门收支账目的核对,作为审计核实预算收支的重要程序和内容。三是检查预算执行部门执行国家财税政策的情况,坚持对预算收入和支出结构进行审计分析。根据《中央预算执行情况审计监督暂行办法》的要求,逐步形成一个以对财税部门审计为主导,对部门单位审计为基础,对其他财政收支和下级政府执行情况和决算审计为补充的预算执行审计监督体系。
财政体制改革的中心工作就是:深化财政体制改革,加强财政管理和监督,狠抓增收节支,厉行勤俭节约,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