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对一个特殊学生教育的案例分析
对一个特殊学生教育的案例分析
对一个特殊学生教育的案例分析
问题的提出:
上学期,我接了一个新三年级班。开学不久的一次社会课上,班上的孩子们正踊跃地与我讨论着一个问题,一低头,我发现坐在靠窗户那一行第一个的王某不见了。我不漏声色地用眼寻找,发现王某蹲在最后一个同学的桌子下面,正逗那个孩子。这引起了我对王某的注意。随着一天天的与王某接触,我发现上课时,别的孩子能按教师的要求遵守课堂纪律、专心听讲,积极回答问题,而王某课上稍不注意就钻到桌下,或在桌面上乱画。写作业时,别的孩子专心致志地写自己的作业,而王某在老师给别的孩子指导时,满教室溜达,给别的同学捣乱,拿剪子剪纸玩,自己的作业不写(除非老师眼睛不错地盯着他,他才磨磨蹭蹭地写,好像这作业是为你写的),有时还拿别人的笔、橡皮,送到老师面前,说是在地下捡的,以求得到老师的表扬。课间操时,站在那玩手,拽女孩子的头发,搐别的孩子。课间趁别的孩子不注意打人一下,拿剪子冲着别的孩子比画,有一次还把班上的一个孩子的手指划破了。别的孩子还手,打疼了他,他就嚎啕,好像他受了天大的委屈。在校吃饭时只吃肉,饭菜不吃,一顿饭要吃一个多小时,有时还用手抓饭,要不把吃到嘴里的饭吐出来,再放到嘴里。时不常的把吐沫吐到手里玩。因此班上的孩子时时向老师告他的状,孩子们也不太喜欢和他玩。
问题的症结:
从发育上看,王某像是4岁的孩子,头比正常的孩子小一号,活像一个小猴子。通过多次与家长交谈,得知王某在出生之前,由于脑部不发育,他的母亲提前住院观察,他是个早产儿。不久前,王某的父母又带他去北京市儿童医院检查,医生说:孩子的头不发育不会再有显著的变化,给开了些补脑的营养药。我又上网查巡了一下,王某的症状很像少儿抽动性多动症。这些孩子具有四大障碍:
1、运动障碍:做事不能持久,不能善始善终,精细动作不能协调,快速交替动作比较困难。表现为上课不专心,小动作多,爱东张西望,写字慢,作业不能有效完成,做事磨蹭效率低,课间操不能完整地做动作。
2、行为障碍:容易激怒,冲动任性,不守纪律,不受约束,缺乏自我控制能力,甚至不顾危险,打架斗殴,自伤或伤人。表现为胆小软弱、爱哭、偏食等问题。
3、思维障碍:注意力不集中,别人讲话听不进去,重复动作较多,上课时东张西望,学习成绩时好时坏,写字计数常常出错。
4、人格障碍:胡言乱语,口出脏话,咒骂不避亲疏,举手打人或随地唾沫、撒尿,甚至有异常性行为。
到目前为止,抽动性多动症的病因尚不明确,可能与遗传因素、躯体因素、器质性因素、精神因素、药源性因素等有关,其中精神因素主要是由于家庭环境的不良影响和家庭教育功能的失调造成的。
问题的解决:
以往对待多动的孩子,教师往往动员家长带孩子到医院检查,用药物控制孩子的行为;对于脑部发有缺陷的,则是让家长开出弱制证明。这些孩子往往成为班上的弱势群体,班上的其他孩子不和他们交往,看不起他们,个别人还歧视他们,个别教师有时说话不注意,语言过激,这些都对孩子的心灵造成了一定的影响,对他们今后的发展也是不利的。
通过教师专业化的学习,特别是新课程改革实验,让我认识到:
1、建立起一种新型的师生关系。
教师要学会尊重每一位学生做人的尊严和价值,学会赞赏每一位学生:赞赏每一位学生的独特性、兴趣、爱好、专长;赞赏每一位学生所取得的哪怕是极其微小的成绩;赞赏每一位学生所付出的努力和所表现出来的善意及对自己的超越。
学生是社会的人,“社会的人”是相对“生物的人”而言,其最重要的标志是有理想、有意识、有自主性和主观能动性。作为“社会的人”,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独立人格、尊严、个性和心理境界。有研究表明,学生最大的精神需求是受到尊重,他们希望与别人、与成年人、与教师平等相处、相互尊重、彼此理解。虽然教师比学生的知识更广博、能力更强、经验更丰富,但二者在人格上是平等的。新的学生观要求教师必须充分尊重学生的人格,坚信对学生的尊重、信任、理解、关心是教育好学生、这是塑造好学生心灵的前提。我在课上、课下加大了对王某的关注,多问他,看着他写作业。找同学和他玩,带他上厕所。此外,我利用晨检、班会对学生进行教育,让孩子知道,我们这个班,就像一个大家庭,家中的每个人要相互帮助,相互关心。王某在咱们班里个子最小,有时做错了事,我们大家要原谅他,多让让他。写作业时,他和你说话,你不要搭理他,这样他就不会再找你聊天了,或者你提醒他赶快写作业。课间,谁要是欺负他,我们大家要保护他,要批评欺负王某的人。同学间要谦让,要宽容些,从小要学会关爱他人,长大后,才能爱我们身边的每一个人。(此外,与家长密切合作,从家庭、学校两方面统一思想,共同教育王某。)
2、学生是发展中的人
教师不能把学生看成是一成不变的人。教师要研究学生现实的认识水平、思想水平、经验水平,而不能简单地以自己的思想、感情、认识来要求有看待学生的思想、感情和认识。“天生其人必有材,天生其材必有用。”每一个学生都有着巨大的发展潜力,每一个学生都有各种发展的可能性,每个教师应该对学生可能发生的变化以及这种变化所能达到的更高水平抱有信心。学生的自主发展并非齐头并进整齐划一,而是各具特色争奇斗艳。学生身心发展水平之间的差异表现是多方面的。每个人不可能站在同一起跑线上,不可能以同样的速度,以同样的方式达到相同的终点。面对差异,在承认和正视的基础上,更为积极的态度是研究差异,发展个性特长,使学生群体呈现出丰富的统一,为各种人才的成长打好基础,提供条件,使差异成为一种宝贵的教育资源。
根据以上理论,在对王某的作业留法上制定了写好、写对的标准。不要求数量,但要质量。王某做一件事时,持续性很差,时间一长,他就开玩,或闹事。制定此标准后,王某能按时完成作业了,字迹也较为工整了。此外,教师还注意及时表扬,调动他和家长的积极性,使孩子感到我能行,家长感到老师很关注我的孩子,我的孩子能成材。
反思和讨论:
通过一学期对学生的教育,班上的学生发生了显著的变化。王某上课专心学习的时间长了,一些不良的习惯有了显著的改观,很少听到王某的号啕大哭。同学间互相谦让,互相帮助、关心王某的人多了。但同时也存在着一些问题,就是在对这些孩子的教育的同时,还应加强对家长的教育,而这些家长往往认为教师看不起他的孩子,与教师配合方面较欠缺。他们在平时往往较溺爱孩子,与学校的教育常常发生冲突。此外对这些特殊孩子教育的研究、案例较少。
前苏联伟大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我们所创造的一切都是为人着想的。如果人不能给人以幸福,那么任何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也不会给人带来幸福。”新的课程标准的实施,就要求我们要着眼于“人”的发展,设法为他们搭建成长的平台,从生活中长出灵气。这就是我们的新课程改革实验的出发点和原则,这也是我们教育工作者努力的方向
第二篇:特殊学生案例分析
对一个特殊学生教育的案例分析
谢晓娜
问题的提出:
上学期,我实习的班级是四年级一班。开学不久的一次写字课上,班上的孩子们都在认真的写字,我在巡视,我发现坐在靠窗户第一排的常鑫阳。我走过去,发现他在玩手里的东西。这引起了我对常鑫阳的注意。随着一天天的与常鑫阳接触,我发现上课时,别的孩子能按教师的要求遵守课堂纪律、专心听讲,积极回答问题,而常鑫阳课上稍不注意就钻到桌下,或在桌面上乱画。写作业时,别的孩子专心致志地写自己的作业,而常鑫阳在老师给别的孩子指导时,满教室溜达,给别的同学捣乱,拿剪子剪纸玩,自己的作业不写(除非老师眼睛不停地盯着他,他才磨磨蹭蹭地写,好像这作业是为你写的),有时还拿别人的笔、橡皮,送到老师面前,说是在地下捡的,以求得到老师的表扬。课间操时,站在那玩手,拽女孩子的头发,抽别的孩子。课间趁别的孩子不注意打人一下,有一次还把班上的一个孩子的打哭了。别的孩子还手,打疼了他,他就嚎啕,好像他受了天大的委屈。时不常的把吐沫吐到别的学生身上。因此班上的孩子时时向老师告他的状,孩子们也不太喜欢和他玩。
问题的症结:
1、从发育上看,常鑫阳像是幼稚的孩子,活脱脱的像只小猴子。通过多次与家长交谈,得知常鑫阳父母离异,跟爷爷奶奶生活在一起。
2、运动上:上课不专心,小动作多,爱东张西望,写字慢,作业不能有效完成,做事磨蹭效率低,课间操不能完整地做动作。
3、行为上:容易激怒,冲动任性,不遵守纪律,不受约束,缺乏自我控制能力,甚至不顾危险,打架斗殴。
3、思维障碍:注意力不集中,别人讲话听不进去,重复动作较多,上课时东张西望,学习成绩时好时坏,写字计数常常出错。
4、人格上:胡言乱语,口出脏话,举手打人或随地唾沫。
问题的解决: 通过教师专业化的学习,特别是新课程改革实验,让我认识到:
1、建立起一种新型的师生关系。
教师要学会尊重每一位学生做人的尊严和价值,学会赞赏每一位学生:赞赏每一位学生的独特性、兴趣、爱好、专长;赞赏每一位学生所取得的哪怕是极其微小的成绩;赞赏每一位学生所付出的努力和所表现出来的善意及对自己的超越。
学生是社会的人,“社会的人”是相对“生物的人”而言,其最重要的标志是有理想、有意识、有自主性和主观能动性。作为“社会的人”,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独立人格、尊严、个性和心理境界。有研究表明,学生最大的精神需求是受到尊重,他们希望与别人、与成年人、与教师平等相处、相互尊重、彼此理解。虽然教师比学生的知识更广博、能力更强、经验更丰富,但二者在人格上是平等的。新的学生观要求教师必须充分尊重学生的人格,坚信对学生的尊重、信任、理解、关心是教育好学生、这是塑造好学生心灵的前提。我在课上、课下加大了对常鑫阳的关注,多问他,看着他写作业。找同学和他玩,带他上厕所。此外,我利用晨检、班会对学生进行教育,让孩子知道,我们这个班,就像一个大家庭,家中的每个人要相互帮助,相互关心。写作业时,他和你说话,你不要搭理他,这样他就不会再找你聊天了,或者你提醒他赶快写作业。同学间要谦让,要宽容些,从小要学会关爱他人,长大后,才能爱我们身边的每一个人。(此外,与家长密切合作,从家庭、学校两方面统一思想,共同教育常鑫阳。)
2、学生是发展中的人
教师不能把学生看成是一成不变的人。教师要研究学生现实的认识水平、思想水平、经验水平,而不能简单地以自己的思想、感情、认识来要求有看待学生的思想、感情和认识。“天生其人必有材,天生其材必有用。”每一个学生都有着巨大的发展潜力,每一个学生都有各种发展的可能性,每个教师应该对学生可能发生的变化以及这种变化所能达到的更高水平抱有信心。学生的自主发展并非齐头并进整齐划一,而是各具特色争奇斗艳。学生身心发展水平之间的差异表现是多方面的。每个人不可能站在同一起跑线上,不可能以同样的速度,以同样的方式达到相同的终点。面对差异,在承认和正视的基础上,更为积极的态度是研究差异,发展个性特长,使学生群体呈现出丰富的统一,为各种人才的成长打好基础,提供条件,使差异成为一种宝贵的教育资源。反思和讨论:
通过一学期对学生的教育,班上的学生发生了显著的变化。常鑫阳上课专心学习的时间长了,一些不良的习惯有了显著的改观,很少听到常鑫阳的号啕大哭。同学间互相谦让,互相帮助、关心常鑫阳的人多了。但同时也存在着一些问题,就是在对这些孩子的教育的同时,还应加强对家长的教育,而这些家长往往认为教师看不起他的孩子,与教师配合方面较欠缺。他们在平时往往较溺爱孩子,与学校的教育常常发生冲突。此外对这些特殊孩子教育的研究、案例较少。
前苏联伟大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我们所创造的一切都是为人着想的。如果人不能给人以幸福,那么任何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也不会给人带来幸福。”新的课程标准的实施,就要求我们要着眼于“人”的发展,设法为他们搭建成长的平台,从生活中长出灵气。这就是我们的新课程改革实验的出发点和原则,这也是我们教育工作者努力的方向。
第三篇:“特殊”学生教学案例分析
“特殊”学生教学案例分析
一、案例背景
“特殊”学生是指在体育课堂中不听话,不服从,活泼、好动的学生。课堂教学中,我们往往会遇到这样的学生就会感到头痛,打也不是,骂也不是,布置的练习内容他们不遵守,还做一些其他的事情,有的体育教师就采取体罚或者是变相体罚的方法进行控制,这样做仅仅维持了当时的课堂纪律,并没有让这些“特殊”学生打心眼里 “服”你。开学的第一天,我站在四年级的学生们面前,说了个谎。我看着新接手的这个班级的学生们,说我会平等地爱班级里的每一位同学。但这是不可能的,那是因为站在第四排的一个小男孩儿,他叫小雷。我发现小雷根本无法与其他孩子们玩到一起去。他的衣服很邋遢,身上也不整洁,而且不怎么受大家欢迎。
二、案例过程
一次去体育课途中,小微急匆匆的跑到我的面前略带恐惧地说:“孙老师,小雷在地上捡了一根树枝甩来甩去,都刮到小美的脸上了!”我急忙向排尾望去,看着吊儿郎当的小雷,嘴里叼着一根树枝,手里握着一根长长的干柳枝正毫不顾忌的甩来甩去,我厉声道:“小雷,快把树枝扔了!”小雷看了我一眼,紧忙将树枝藏在身后:“我不!”我一个箭步跑到排尾,用非常严厉的口吻说:“快扔了!树枝是尖锐物品,扎到别人多危险!”小雷依然坚持说:“我不!”我一看硬的不行来软的吧!依然耐心的劝导:“小雷,听老师话,快扔了!你身边这么多同学,你要是扎到别人就不好了!”小雷把树枝紧紧地攥在手中像拿着宝贝一样:“我就不!”我晓之以情动之以理:“小雷,你看你拿着树枝甩来甩去,谁敢靠近你和你一起玩啊?”小雷依然坚持:“我和树枝玩!”我心里顿时升起一团烈火,真想上去一把抢下树枝!心想,这孩子怎么这么冥顽不灵!真是气死我了!我拿出手机打开摄像头对着他说:“你要是不扔掉,我就给你录像了,然后交给班主任,让班主任老师找你妈妈......”“妈妈”两个字还没说完,他像疯了一样冲向我,重重的打了我一拳!这一拳直击我的胸口,也撞掉了我的手机......我被他这突如其来的举动吓得慌了神儿,根本没反应过来发生了什么,就这样被一名学生狠狠的打了一拳。
这一拳不仅激起了我的愤怒,也击碎了我作为一名老师的尊严!我举起巴掌真想狠狠地抽过去,替他的爸爸妈妈好好教育教育他!可是手在空中颤抖了两下终究还是没有落下去。我险些逞一时之快用武力教育他,可是为师的责任让我的心里五味杂陈!我忍着怒火警告自己我是老师,身正为师,厚德载物,我该怎么面对这个孩子呢?我正思绪万千,其他学生们却围了过来:“老师,你没事吧?”我才晃过神了,刚才到底是怎么了?再看看小雷,眼神闪烁不定,不知所措的样子真是让人既生气又心疼。真不敢想象我要是没控制住情绪扇他一巴掌会是什么结果?这个念头让我打了一个冷战。
哎!我无奈地摇了摇头,用手拉了一下小雷:“孩子,把树枝给老师吧!老师不录视频,也不告诉任何人,这是我们之间的秘密好不好?”小雷惊慌失措的扔了树枝,不敢用眼睛正视我,牙齿咬紧下嘴唇,小拳头还是握得紧紧地。看着这只“愤怒的小鸟”,我联想着他的原生态家庭会是什么样子呢?这样的孩子真的是让人无法喜欢。
下课后,我带着种种疑问去找他班主任老师了解小雷家庭情况,才知道小雷爸爸吸毒、酗酒、家暴,小雷的妈妈跑了,小雷就这样成了问题孩子。我的心里一阵难过,生而不养,这都是什么样的家长啊!难怪小雷听到“妈妈”两个字会激动。我的心里像是压了一块大石头,呼吸都有些困难。作为老师,我们真的很怕面对“特殊孩子”。我们被比喻成蜡烛,燃烧自己照亮别人;我们被比喻成园丁,修剪祖国的花朵;我们被比喻成石阶,让学生一步一步走向更高的学习殿堂;我们被比喻成一条船,载着学生驶向知识的大海;我们被比作一盏明灯,照亮孩子们前进的道路;我们被比喻成人类灵魂的工程师......而我们也是再普通不过的人啊!
三、案例反思
这件突发事件带给我太多的思考。在与“特殊” 学生相处的过程中,我也看清了自己在教育道路上的不足和缺憾。大家都知道现在的学生很难管理,不像我们小时候非常听父母和老师的话。当下社会色彩斑斓,学生接触的事物往往比我们多得多,我们在考虑任何问题的时候都要从学生的角度出发。作为体育老师,我们对待“特殊”学生一定要用爱心去感化和引导他们,只有采取正确、合理的方法,课堂中的“特殊”学生就一定会越来越少。下面我就介绍一些简单的方法,与同行们共同学习和探讨。
1.批评教育法
作为体育老师,如果发现有的学生课堂上犯错误,一定要第一时间在课堂上和他们进行沟通,语气一定要果断、坚定、有威严,对他们进行及时的思想教育。
2.交流谈话法
如果遇到“特殊”学生,我们要在课下和他们进行交流。私下交流有助于保护学生的自尊心,私下里和他们进行心平气和的交流和探讨,引导学生说出自己的真实想法,教会学生换位思考,慢慢地和他们成为朋友。
3.人格魅力法
人格魅力是教师的感染力、影响力和号召力。优秀教师都应具有非凡的人格魅力,我们应该学会用自己的人格魅力去感化“特殊”学生,让学生打心眼里 “服”你、崇拜你。
4.运动技能激励法
老师往往是学生学习的榜样。其掌握运动技能的好与坏也会直接影响到体育课堂学习的效果,教师精彩的动作示范会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同时在学生分组练习时,教师再及时关注“特殊”学生,给与适当的点拨,让他们感觉到你的 “偏爱”,这样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5.运动习惯培养法
培养“特殊”学生良好的体育习惯,是制约他们犯错的又一方法。“特殊”学生往往不愿意受约束,所以我们针对这一点要在体育课堂中不断地强调,培养他们的体育运动习惯,列举一些实例告诉他们遵守课堂纪律的重要性,培养他们良好的体育运动习惯,从热身——基本活动——放松来进行一步一步的渗透,教会他们懂得运动规律,以防课堂发生伤害事故。
曾经看过这样一段话:“教育的过程是缓缓展开的,如同一颗树一般。教育不是一场战争,不是激烈的角逐,而是生长,自然的生长。当教育被狭隘化,变成知识碎片的游戏,教育的本质就被忽略了。”教育是不能脱离生活的,恰恰是为了丰富生活,好的教育还应该是有感情的教育。与“特殊学生”的相处之道值得我终生去研究。
第四篇:特殊学生个案例分析
特殊学生个案例分析
2014春机电
苏奉火
我做班主任的第一件事就是了解学生的基本情况。做这件事最简捷的途径有两种:一是通过班干部会的了解,二是通过晚自习逐个同学了解学生的情况。我首先通过班干部会来研究每一个学生的情况,不放过任何一个细节,争取最大限度地了解他们。其中有一名同学给我留下了比较深的印象:他是班里为数不多的“特殊”学生之一,好吃懒惰、爱慕虚荣、集体荣誉感特差,迷恋网络,从不积极参加各项活动。经过家长、班主任和政教处等多次教育,仍没有悔改的意思。作为专门做思想工作的班主任,我虽然没有学生工作的经验,但直觉告诉我对于这个特殊的学生,必须用特殊的方法,不宜早下结论,就算他真的有问题,也应该先观察,多了解,全面掌握他的情况,教育方法也一定要想得周到、细致、科学,这样才能取得好的教育效果,才能给予他实实在在的帮助。在细致观察了解的基础上,找准契机,以适当的谈话方式,以平等的态度与一位被认为是“问题学生”的某某进行心灵的沟通,实现其心理和行为方式的转化。【案例分析】
通过多次和他家长的谈话,才知道一直和我联系的人是他的爷爷,从他爷爷那里才知道这个孩子从小父母就不在他身边,爷爷奶奶在照顾他的时候特别的溺爱他,可以几乎所有的事情都帮他做,盛饭,叠被子如此的小事情,都是爷爷奶奶包办,所以养成了花钱流水,好吃懒惰的坏习惯。再加上初中在恒兴中学就读,和其他孩子比吃比穿比花钱,进一步加剧了坏的习惯的形成。
来到陈利后,在校生活,由于习惯不好,有懒,不打扫寝室卫生,个人卫生有糟糕,所以,班级的寝室的其他同学都很讨厌他,再加上他本来就不擅长沟通交流,同学冷落他,于是他就经长玩手机,形成“独立王国”,沉溺网络。
对于这样的学生,班主任一定要耐心的找他谈话,用平易近人的语气分析该生所存在的问题,并分阶段的各个击破该生的不好习惯,同时鼓励其他同学不要有有色的眼光去对待他,要给予该生帮助。通过多次的平等对话,该生也开始勤快了,上网少了,寝室是有反映最近该生的表现良好。【解决方案】
在他一次玩手机被科任老师收了手机之后。当我让班长找他来谈话时,他按时来到了办公室,进门时怯怯的。为了消除他的恐惧,我开玩笑:“听说今天上课又加料啦,过头了”。他不好意思说:“上课很无聊,所以就,”。我又说:“希望这是最后一次哦,能做到吗?”他不再说话。我心想:没必要吧,又没批评你。我就说“老师只是指出你的错误,以后改过来就好了,并没有批评你,怎么了”,他说:“反正我犯错误太多,给大家留下了不好的印象,所以就破罐子破摔了。”我知道他对游戏挺兴趣的,在接下来的谈话中,我从他所爱好的网络游戏谈起,激励他可以学好计算机,将来开发自己的游戏。他说这是他一生中最重要的一次谈话,走时他又从门外探出头说要替他保守秘密。在以后的日子里,我们还经常交流,他认为我是仅有的能理解他的人,在真正关心他。经过将近一个学期的不懈努力,他各方面都取得了很大的进步,也开始积极参加各项活动,与同学的交往也多了。【经验与启示】
通过对他的教育,我感触颇深。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具有爱心是一切的前提,还必须具有较好的综合素质,必须具有多方面的能力,一名优秀的教育工作者应当是一名理论型的、科研型的教育工作者。这也使我感觉到谈话法对做学生工作的重要性。做学生的思想政治工作,最常见最普遍的方法就是谈话法,这是一种老师和学生之间面对面地进行坦诚、平等、以心交心的方法,其核心是尊重每个学生,关心每一个学生,理解每一个学生,信任每一个学生;其目的是为了了解情况、沟通感情、化解矛盾、排忧解难,融洽师生关系,鼓励学生进步。我也结合自己的工作实际总结就几点谈话法的操作要领:
1.了解学生,做好充分准备
任何成功的谈话总是以对情况的了如指掌为基础,以心理接触为前提的。辅导员找学生谈话不能随心所欲,要在谈话前作好充分的准备,做到胸中有数,抓住学生的心理症结,有的放矢地接触学生的思想,打动学生的心。2.保护心灵,尊重人格
思想政治工作是对人的工作,主体是人,客体是人,出发点和落脚点都是人。维护自己的尊严,是人的天性。因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与学生谈话时,一定要以平常的心态与学生说话,要本着对学生高度负责的精神,以情动人,以理服人。3.把握个性,因材施救
因材施教是反映学校教育规律的一条普遍适用的教育原则,不仅适用于智育,而且适用于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正是受教育者的个体差异性,要求我们在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时要区别对待,强调差别教育,注意个别引导,因材施教。
第五篇:四年级特殊学生案例分析
“特殊”学生教育案例分析
一、个案分析
我们班有一位很普通的女孩子她叫**,小小的个子。开学之初,我见她不喜欢与同学、老师说话,每次我问她问题时,她总是默不作声,她那大大的眼睛警惕地看着周围的一切流露出那份惊恐和不安。
经过我一段时间的观察,我发现**同学在学校课间的休息时总是一个人呆呆地坐着,不和其他同学一起玩。“十月歌会”大家齐唱时她也只是静静地站着,脸上没有一丝笑容。在月湖雕塑公园秋游时,她的不合群现象尤为明显,我班所有的学生都在草地上兴奋地玩着游戏,只有她背着书包在远处看着他们。
而上课的时候,**从不举手回答问题,老师问她一些很简单的问题时她也害怕地不敢回答。
**的动作非常慢,在课上做小练习她总是全班最后一个完成的,有时老师给她任务需完成一份卷子,**用了一上午的时间只能写出两行字,语文测验经常有来不及写作文而未完成的情况。
经过和她母亲的交谈了解到,这孩子从小胆子就小,母亲是位全职太太,一直都在家照顾**和她的弟弟,语嫣在家依赖性特别强。母亲说语嫣的学习能力并不强,所以很羡慕班里优秀的同学***,认为她什么都强,语嫣在家还责怪妈妈为什么把自己生得这么黑,而***像白雪公主一样多惹人爱。
通过我的分析我可以判断她的一举一动都是自卑的现象,比如:不爱说话、害怕、不合群、动作慢„„
二、问题分析
我明白了**她从小性格内向、敏感、自尊心强。由于**不合群、成绩差,同学们不愿与其交朋友。同学们对他的疏远,造成了顾某归属需要的缺乏。**在学校生活中没有成功感,没有享受过成功的喜悦,从而对学校的学习也不感兴趣,造成拖拖拉拉,不喜欢做作业和上课。
如果家长和老师不闻不问,或批评责骂她,不仅不会消除这种不健康的心理,反而会增强这种心理。长此下去,心理的闭锁就逾强,最终将导致对任何人都以冷漠的眼光看待,更加孤立自己。孩子一旦对自己的某方面的能力丧失自信,还 可能会跟着连带对自己的其他方面的能力也丧失自信,最后造成多方面甚至全面地落伍。
三、个案处理
根据**的情况,我采用综合性辅导对策: 尊重她,帮助她消除自卑心理,树立自信。
有人说孩子就是一本书,要想教育好孩子首先就要读懂这本书。孩子们的自我保护意识强烈,有些甚至到了过于敏感的程度。在学校,语嫣会用警惕的目光注视着老师和同学对自已的态度,只要稍稍挫伤了他们的自尊心,他们就会变得自我封闭。**就是一个非常典型的例子。其症结就在于自卑、自尊心强。要纠正她的这种不良行为,一定要注意方式方法,做到保护好她的自尊心,帮助她消除自卑心理,树立起自信。我主要采取以下方式方法:
1、在思想上开导她,对其进行正确的引导。告诉她,老师和同学都很爱他。老师就是她的好朋友,遇到不开心的事就和老师说,老师会帮你的。她的作文写得慢,就鼓励她说她很聪明,只要稍加努力,加快写字的速度就可以取得好成绩。
2、注意多表扬,不“语罚”。赞扬可以对儿童产生奇迹,过多批评则塑造自卑、怯懦的“绵羊”;惩罚易使孩子产生逆反和报复心理。有自卑心理的孩子更需要老师的关爱,希望老师的赞扬,十分厌恶那些疏远、冷落责备她的人,因为这些人不仅伤害了她的自尊心,用引导代替讥讽,用表扬代替批评可以使她看到希望,增强自信。在教育过程中我注意对她的进步即便是点滴进步也予以及时、热情的表扬。想方设法创造条件,让她体验到成功的快乐,使她对学习、对生活、对自身逐渐积累信心。例如,在拓展性课程中,语嫣参加了“创意无极限”社团,我安排她坐在廖思颖的旁边,她在绘制彩绘酒瓶时,我表扬她用色非常协调,涂色非常均匀,她终于开心地笑了。此后,我还多次为她提供尝试成功的机会,让其体验成功的喜悦和荣誉,增加良性刺激,使她摆脱自闭心理,激发起自信心和上进心。
四、结论 进行了一段时间的心理辅导、情感交流后,**有了明显的改变,特别是行为方面,现在可以主动和老师、同学表达自己的想法了。正如前苏联伟大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我们所创造的一切都是为人着想的。如果人不能给人以幸福,那么任何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也不会给人带来幸福。”面对特殊学生,在承认和正视的基础上,我们应该以更为积极的态度研究其“特殊”,设法为他们搭建成长的平台,为今后的人生发展打好基础,也是我们教育工作者努力的方向。
2016/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