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管理学期末论文
组织文化对企业的重要性
中国人民大学孙健敏教授曾经说过这样一句话,“企业中最重要的资源是人,最严重的问题也是人”。的确,在知识经济时代已经到来的今天,“人”的作用不可小觑,正可谓是“成也萧何,败也萧何”,在这个时代,企业员工(尤其是替代性很低的员工)对企业发展的好坏已起到关乎生死的作用。
众所周知,TPS(丰田模式)是业界(甚至早已跨越了行业的边界)极其推崇的一种模式,而这个模式基于两大支柱———即“持续改进”和“尊重员工”。值得引起注意的是,这里的第二个支柱———即尊重员工,就是丰田汽车制造公司所拥有的那只“神来之笔”,当然,这支“神来之笔”作用的发挥,前提是要基于一定条件的,而这个条件就是丰田汽车制造公司的企业组织文化。
对于丰田公司来言,管理哲学就是事业在于人;上下同心协力,忠实于公司事业,以产业成果报效国家;潜心研究与创造,不断开拓,时刻站在时代潮流的最前端;切戒奢侈浮华,力求朴实稳健;发扬友爱精神,以公司为家,相亲相爱;尊崇神佛,心存感激,为报恩而生活。这个虽然来说每个企业家都明白的管理哲学。但真正做到的就只有丰田公司。几十年来,丰田公司一直是在该纲领的指导下从事企业活动的。这样的企业精神已经牢固地树立在每个丰田人的心中,从而形成了全体丰田人统一的价值观、共同的生活信念和一致的人生目标。正是在这种企业精神的激励下,丰田人忠于职守、拼命工作,不断提高劳动生产率,创造出了惊人的成绩。
其实,丰田汽车的企业文化主要的内容就两个字:质量!下一道工序是上一道工序的用户。在每道工序里来创造质量,一切为用户服务;杜绝不必要的多余;重视员工的思想工作;当你发现问题时,应当考虑如何处理,而不是开掉负有责任的人。正是因为如此的承诺,才使得丰田公司成为全球顶尖的汽车公司。
然而,正如那句话“成也萧何,败也萧何”,一味地追求发展,扩张品牌市场的野心,同时也被扩张反噬了。反观丰田汽车“召回门”事件,到底是什么让一个以“质量第一”为核心的企业,却失去了影响员工的行为和能力呢?我认为有这几方面原因:
第一,没有继续追求“精益求精”,违背了一开始企业的目标。仔细观察就能发现出现问题的其实并不是很严重的大问题,要是管理层能够早些意识到这些微小的危险信号,或许就不会发生事后这些严重事故。显然,作为丰田式管理文化最重要的基因“对任何微小的危险信号都引以为戒并不断改进”这一理念并没有有效的被贯彻和融合到其他地区的工厂。
第二,过于追求企业利润最大化,没有对社会,对公众负责。为了压缩成本,提高企业利润,丰田公司选择扩大通用件的同时并没有做到精益求精,对质量检测没有严格把关,过分追求收益,对社会不负责,才会引起这次全球范围内的大规模召回。然而,这样的质量事故的出现,所谓的利润早已远远不够偿还企业所要面临的消费者的索赔。
第三,一直处于响应型的承担社会责任。回顾丰田事故,只有当事故发生后,丰田公司才会采取行动对部分车进行召回,而不是在问题发生之前就已经意识到错误。虽然问题发生后,做了及时有效的的弥补,但这也早已伤害了消费者的利益,社会整体不负责的表现。除了社会责任方面,召回门事件也让我们看到了高层管理者对品牌的过分自信,导致危机管理的滞后。
针对丰田事件,相比同一时期的美国福特汽车的节能轿车也同样出现过刹车不灵等现象,但因为对应迅速反应,福特公司选择直面型,反而消除了人们的敌对情绪,获得公众的理解和支持,重新赢得市场。而丰田公司却选择了掩饰和逃避,这不仅无法掩盖产品质量上的缺陷,同时又给自己带来了严重的信任危机。当然,在危机爆发之后,丰田公司CEO丰田章男也站出来为公司的行为道歉,虽然已是事后行为,但其诚恳坦诚错误态度也在一定程度上消减了广大消费者的愤怒和谴责,尤其是对中国市场的态度,相比美国的被动召见,丰田章男从美国直飞中国的行程,可见丰田公司对中国大市场的重视和挽救中国市场的决心。尽管这场危机公关来得有点慢,但是也是在人们的接受范围之内,加之丰田公司做出的承诺和行动,对质量问题车辆的召回行为,也得到了广大消费者的认可。虽然遭遇汽车召回事件,丰田汽车全球销售仍然稳步增长,在2010年2月,丰田全球汽车销量同比上年同期增长26%,汽车制造量增加超过80%。这得益于丰田汽车之前在全球树立的品牌形象,尽管出现了如此重大失误,很多消费者仍然选择相信丰田并支持丰田汽车改正错误。
通过丰田公司事件,我们可以看出人力资源管理活动与企业文化的重要性,两者缺一不可。企业文化的形成,需要与企业的组织机制相结合,只有达到上下理解一直的情况,才能在员工心目中真正形成认同感。毕竟,只有在合适的强文化的氛围中,企业员工的价值观才更趋于一致,公司的制度也才更易于贯彻、执行,而其计划也才更易于得以顺利实施。故而,对于一个企业而言,其文化的最终形成必然是要经过长时期的积累,而且是具有个性特色的。一个有生命力的组织不是靠财富来支撑的,最终支撑组织生命力的是文化。就象鱼生活在水里一样,如果水质有问题,那鱼就不会长得很好了。
第二篇:管理学期末论文5
管理是人类各种活动中最重要的轰动之一,通过这半年来对《管理学》的学习,有了一些自己的心得和体会。管理就是特定的环境下,对组织所拥有的的资源进行有效的计划。组织,领导和控制,以便达到即定的组织目标的过程。
自从人们开始形成群体去实现个人无法达到的目标以来,管理工作就成为协调个人努力必不可少的因素了。组成群体无非是为了集结个人的力量,以发挥集体的更大作用,这种群体实际上就是人类社会普遍存在的“组织”现象。所谓组织,是由两个成两个以上的个人为实现共同的目标组合而成的有机整体。组织是一群人的集合,组织的成员必须按照一定的方式互相合作,共同努力去实现即定的长一组织目标。这样,组织才能形成整体力量,以完成单独个人力量的简单总和所不能案秤的各项活动,实现不同与个人目标的组织总体目标。组织存在于日常生活和工作的各个方面,企业是一种组织,任何一个组织,都有其基本的使命和目标,而组织的使命和目标说明了组织存在的理由。
以上是我对管理含义的认识及和其重要行的分析。管理学包含了很多的分类知识,其中决策是管理的核心。从管理学的观点看,决策的最古老和直接的含义就是在若干可供选择的行动方案中作出的抉择。在管理的几项只能中,几乎都会遇到决策问题。也就是说决策并不只限于计划国内工作。
许多的管理学家都对决策的概念进行过探讨,基本内涵单质相同,区别只要是于对决策概念作狭义的理解还是广义的理解。狭义的说,决策是在几种行动方案中进行选择。广义的说,决策还包裹在作出最后选择之前必须进行的一切活动。所以,抉择就是指组织或个人为了实现某种目标而对未来一定时期内有关活动的方向,内容及方式的选择和条理过程,这个概念表明,抉择的主体即可以是组织,也可以是组织中的个人决策要解决的问题,即可以是组织或个人活动的选择。亦可以是对这种活动的调整;决策选择或调整的对象,既可以是活动的方向和内容,亦可以是在特定方向下从事某种活动的方式。最后,决策设计的时限,既可以是未来较厂的时期,亦可以仅仅是某个较短的时段。决策又可以分为,组织决策,个人决策,初始决策与追踪决策,战略决策与战术决策,程序化决策与非程序化决策,刺从中又可以得出决策的特点:目标性,可行性,选择性,满意性,过程性,动态性。
组织是管理的基本职能之一,组织工作就是把达到目标而必须从事的各项或活动进行分类组合。组织是相互协作的关系,是人们相互作用的系统,正式组织是人们自觉的有意识的加以协调的两个以上人的活动或力量的系统,作为过程,组织是在一定的时间和空间内向各个成员分配工作,同意各种行为的动态活动,作为结构,组织是把动态活动中有效合作的相互关系相对静止而形成的静态模式,组织结构的设计和组织形式的选择必须有利于组织目标的实现,任何一个组织都与既定的组织目标有密切关系,否则它就没有存在的意义。组织的绩效是组织成员共同努力的结果,一个组织运营的绩效是由组织成员的各种行为决定的,而组织成员的工作和行为又受到领导者及其领导行为的引导,调节与控制,领导职能贯穿与管理工作的各个方面。管理的各职能从根本上是为了保证组织既定目标的实现,因此需要对组织的各种要素和资源开展计划,组织,控制等工作,其中人力资源的运用在很大程度上能够直接或见解的决定组织目标的实现及其实现程度。所以,如何正确的领导组织成员,调动组织成员的积极性,有效实现领导与组织成员之间的信息沟通就成为管理的核心问题。管理人员通过计划,组织控制只能是可以取得一定的成果的,但主管人员在实施各项管理职能时,如果能够通过更有效的确保领导工作的正确进行,则必定会获得更高质量的管理成功。因此管理过程学派认为,领导是管理职能的基本组成部分。它则重于对组织中人的行为施加影响,发
挥领导者对下属的指挥,协调,激励和沟通作用,以便更加幽香的完成组
织的目标与任务。
计划提出了管理者追求的目标,组织提供了完成这些目标的结构。人员配置和责任,指挥提供了领导和激励的环境,而控制提供了有关偏差的知识以及确保与计划相符的纠偏措施。控制就是根据拟定的计划,对现实目标的进展情况进行确定或衡量的过程,它与计划,组织,指挥和人员配置目标的实现密切相关。
以上谈到的是我对管理中几个重要的职能的认识和看法,现在来谈谈管理学对人类社会的影响。
首先管理是管理者或管理机构在一定范围内通过计划,组织,控制,领导的配置有效的利用,以实现组织预定的目标的工程,管理学潜藏于人类生活的各个角落,首先就一个人而言,他在学习中为了提高学习成绩,必须通过制定一份计划(或长期或短期)。然后通过这份计划控制自己,并且有效的分配自己的时间,经理,还要有效的选择合适的信息,从而达到自己的计划,取得成功;又或者一个人的一生必须经过自己的规划,组织,要不然这一辈子将碌碌无为;大至一个国家,一个社会,一个民族,小至一个企业,一个家庭,再者到没一个人都处在管理学的范围之内并含其影响。所以说管理充溢着整个人类社会,正如在管理学形成中提到,管理活动所引出的一切问题推动着社会的发展和人类的进步。这个推动力并将继续推动这个社会的发展,正在并将长期影响着人类社会
在学习管理学中,感觉管理学的理论都不难,但难的是要由理论应用到时间中去,也就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1.根源:透过现象,看本质,看出病因根源;在中国,根源通常就是产权.如果不考虑产权,根源估计就是领导了。2.矛盾:理请矛盾,分出轻重缓急,有些目标,原则可能是相互冲突的。3.不确定:很多时候,决策在不确定或变化的环境中做出,没有足够数据与事实支撑,对环境的判断又很难准确。4.执行:执行受限于几点,资源,领导,员工或部门利益冲突,环境,流程设计不当,决策水平组织文化等,或者处理不好制度与例外的关系。5.管理承诺,或铁碗决心不组。6.经营与管理有是分不开,管理成功不易评估。
总之,管理学是一门值得深入研究的并且对社会作出巨大贡献的学科,索然形成学派的时候较段,但是他对社会的贡献是不可限量的,对于这门学科,短短的几段文字表达只看书都是远远不足的,只有深入的学习,时间,只有失败中不断的改进,创新,积累和学习中国和外国的好的管理经验,这样才能走上成功之路,不断的实践才能完整的去体会,感受这一伟大而博大精深的管理艺术。
第三篇:公共管理学期末论文
简析政府公信力的缺失与维护
——以2013年昆明安宁PX项目事件为例
摘要:政府作为最主要的公共管理主体,在公共管理中起着决定性的作用。政府公信力是政府影响力和号召力,它是公众对政府履行其职责情况的评价,是政府形象的集中体现,它反映了人民群众对政府的满意度和信任度。然而随着我国社会经济政治的不断向前发展,却存在着一些政府公信力缺失的现象,部分公众不相信政府,这是一个严重而亟待解决的问题。政府应该主动维护和提高其公信力,本着以人为为本、为人民服务的原则,推进政府诚信建设,建设服务型政府,建立健全政府信用监督制度,加强相关制度制定实施建立健全资信系统,发展电子政务;同时,公众应该尽可能的相信和支持政府,提高公民意识,积极参与建言献策,做一个理性爱国的现代公民。
关键词:政府公信力 政府信用 公共权力 公共利益 政府形象 安宁PX项目
案例简介:中石油云南省石化有限公司将在云南省昆明市安宁工业园区草铺片区建设1000万吨炼油项目。由于该项目厂址位于昆明的上风向,会对昆明的空气质量造成污染,因此遭到广大市民的强烈反对,该项目曝光之后,广大市民以及各高校的很大一部分学生积极组织各种游行,以示抗议。且先不说该项目将会对环境造成什么样的影响,但是该项目的许多信息是在政府决策后,甚至第一次游行后被动公开的(据说该项目早已开始建设),导致公众对其不信任。由此市民开始了各种诉求,首先是要求PX项目滚出昆明;其次扩展到整个炼油厂项目滚出昆明;5月25日,昆明市下辖的安宁市工商局发布通知,安宁市公民购买口罩必须实名登记。此事被新闻媒体曝光之后,实施了5天的口罩实名制被迫取消。5月27日,昆明市在全市多个辖区实施“打字复印”实名制,同时禁止销售白色T恤衫,官方公布该举措的原因是为了迎接南博会而维稳:“中华人民共和国商务部和云南省人民政府共同主办的“中国-南亚博览会”将在昆明举行。”记者采访时商店老板表示:“都是领导交代下来的。在此期间,昆明市各高等院校接到中共昆明市委发布的通知,各高校老师学生职工等不要提及PX石化项目,通知内容包括:各师生签署承诺书,承诺不参与有关该炼油项目的集会、游行活动;不通过网络手段转发、传播相关内容;不在公众场合发表相关言论;本人家属不参加以上活动。”面对昆明市公民的抗议,昆明市市长李文荣承诺:“大多数群众说不上,市人民政府就决定不上。虽然官方表示听取民意,广大市民也表示强烈抗议,但该项目终究已尘埃落定。从此次事件的背后可以看出,政府的公信力何在?为何政府要在该项目曝光之后在公布相关信息?为何又要实行“购买口罩”和“打字复印”实名制?这些难以理解的现象背后,我们所看到的是政府公信力的缺失,我们的政府确实应该加强其公信力建设。在本文当中我们不讨论该项目的合理性,我们只从这一事件的过程来讨论政府公信力的缺失以及政府公信力的维护和建设。
/ 6
一、政府公信力的含义
政府公信力,简单地说就是政府获取公众信任的能力,是政府依据于自身的信用所获得的社会公众的信任度。在某种意义上,也可以说,政府公信力是政府在其公共行政活动中依据自身的道德状况所表现出来的与社会公众建立自愿的稳定的并能在紧急状态下外化为物质力量的信任关系的能力。政府作为一个为社会成员提供普遍服务的组织,其公信力程度通过政府履行其职责的一切行为反映出来,因此,政府公信力程度实际上是公众对政府履行其职责情况的评价。
政府公信力涉及两个主体:信用方(即政府),信任方(即社会公众)。它包含公众对政府的信任和政府对公众的信用,其中政府信用是政府公信力的核心内容。其中,政府信用包括三个方面:决策信用,即政府决策的科学性和连续性,政府的决策是否符合客观实际,尊重客观规律,决策过程是否科学、公开和民主,出台的政策能否体现出连续性。行为信用,也即政府行政过程中严格依法律规定行使其管理职权,不越位、不出位,不乱行使职权;程序信用,即政府行政过程的透明、公开,严格按法定程序实施,便于公民的参与和监督。政府信用的具体表现形式复杂多样,如民众信赖政府和政府的行政决策、行政计划、行政执行能获得民众的理解、支持与配合;民众支持、拥护政府的公共管理行为;政府与社会组织及民众之间形成融洽、和谐的关系等。政府作为公共管理的重要主体,行使公共权力,政府应该是负责任的政府、以人为本的服务型政府、依法行政的政府、透明的的政府。
二、政府公信力缺失的表现
在安宁PX项目事件当中,为何政府要在该项目曝光之后才才公开此项目的有关信息?又为什么要在该项目已经尘埃落定之后才来征求公民的意见?而不是先征求公民的意见在上马。那如果该项目没有曝光,政府是不是就不公开此项目,直到此项目建成后才为人们所知晓。这里所反映的是政府决策信用的问题,政府决策过程没有公开透明,更没有公民的参与。政府制定公共政策是为公众的公共利益而服务的,应该充分征求公民的意见,鼓励公民积极参与。
在这一事件闹得沸沸扬扬期间,政府为何要实行“购买口罩”和“打字复印”实名登记?难道我们的政府黔驴技穷,沦为要采用这种不科学的手段来监督公民。我们都知道“防民之口,甚于防川”,政府应该充分听取民众意见,而不是压制。这一现象的背后体现的是政府对公民的不信任,其根本是公民对政府的不信任。政府通过各种不合理的手段来监督公民,其背后体现的是公民对政府的不信任。
在此事件当中,面对昆明市公民的抗议,昆明市市长李文荣承诺:“大多数群众说不上,市人民政府就决定不上”。为何政府表面上说听取民意,却又言行不一,前后不一致,这让民众如何信任我们的政府?政府的形象何在?政府应该是坚守信用的政府,而不能够失信于民。在此事件当中,可能政府担心公民的 2 / 6 过度参与会影响政策的合理性,纵使该项目是利大于弊,民众能够得到巨大的公共利益,但由于民众缺乏科学的认知能力而表示抗议反对,可是政府采取这样的方式来处理是不恰当的、不科学的。
政府公信力缺失的表现归结起来不外乎两个方面,一是公民对政府的不信任,不相信政府,甚至是骂政府;二是政府不信任公众,以致采取不合理的方式来压制公众,以及政府信用的丧失,政府缺乏决策信用等,这是最主要的方面。
三、政府公信力缺失的原因
不仅仅是在安宁PX项目事件中,在我们的生活当中,有许多的人不相信政府,不相信党,甚至是骂政府、骂我们的党,这是政府公信力的缺失所导致的。政府公信力的主体包括信用方和信任方,政府公信力是连接政府和公民的桥梁,我觉着政府公信力缺失的原因可以从这两个方面来考虑。
(一)、政府对公众的信用方面
1、政府信息不公开、不透明。
现代社会已经进入信息时代,公众掌握信息的渠道和能力也在不断地增多和提高,同时对这些关乎公共利益问题的大事甚为关注,希望了解更多的信息。政府却无视民众要求公开、透明的知情诉求,采取隐瞒和甚至欺骗手段,造成信息的不公开不透明,公开的信息不准确不可信,从而导致政府公信力的流失。这一点在安宁PX项目事件中体现的尤为明显,在整个政府决策的过程中,缺乏决策信用,决策过程没有公开透明。
2、政府失信于民。
政府信用的衡量也包括三个标准:一是名实一致,即政府职能、权力、责任一致,这是体现政府信用的重要基础;二是言行一致,即理论与实践一致,政令与行动一致,不弄虚作假,不言而无信,不禁而不止;三是前后一致,即不渝初衷,信守诺言,而不是无端变换,朝令夕改。在此事件中,政府言而无信,前后不一致。
3、政府不恰当的监督方式
当政府的决策受到公众质疑甚至反对时,应该广泛听取民众意见,向民众解释清楚。在此事件中,政府面对公众的抗议、游行,没有正确处理好。采取“购买口罩”和“打字复印”实名登记的方式来监控公众的行为极为不恰当,严重损害了政府形象。
4、决策过程缺乏公民参与
公共政策的制定体现的是公众的公公共利益,应该让民众参与进来,广泛听取民众的意见,尊重民意。同时,公民适度参与公共政策的制定,有利于保证公共政策的合理性,促进政府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使公共政策充分体现民众的意志和利益。而此事件是在决策之后公民才知晓相关信息。
/ 6
5、对政府的监督机制不完善
随着我国政治民主化建设的不断完善,监督方式多种多样,但是有的监督机制有名无实,监督机制不够完善。如听证制度的形式化,起不到监督的作用。在此事件中,虽然政府也举办听证会,但是未起到监督作用。
(二)、公众对政府的信任方面
从公众的角度讲,一公众对政府的信任一方面建立在政府是否为民服务的相关政策上,另一方面受公民自身因素的限制和制约。由于公民受自身的知识水平和认知能力的限制,对政府的政策缺乏科学的认识或者是误解,这也将影响公众对政府的信任。在现实生活当中,其实好多事情我们根本不了解,却妄加评论和否定,作为公众,应该深入了解相关政策的详细内容,提高自身的知识水平和认知能力,科学、理性地对待政府的决策。
四、维护政府公信力的必要性
政府作为公共管理的重要主体之一,掌握着巨大的公共权力,维护政府公信力,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政府公信力的高低,影响甚至是制约着政府公共权力的行使,从而影响着公共利益的维护。良好的政府公信力在公共危机中,能够转换为强大的物质力量,能够充分调动民众的力量。试想,我们如果对于一个人失去了信任,或者是我们失信于人或是什么样的结果。我认为政府公信力是关乎国家的兴衰大事,维护和保证政府公信力有利于维持社会秩序稳定;维护和保证政府公信力有利于保证公共权力的合法性和公共政策充分体现公共利益,能够加强政府同公民、社会的合作互信,同时也能够促进政府职能的转变,从而有利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五、建设和维护政府公信力的措施
政府公信力的缺失不利于建立和完善社会信用体系,不利于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也不利于提高国家和社会的竞争力和人民群众的积极性、能动性。因此,建设和维护政府的公信力显得极为迫切和需要。
(一)规范政府决策行为,信息公开、透明
政府在决策过程中,政府决策要有科学性和连续性,政府的决策要符合客观实际,尊重客观规律,决策过程要科学、公开和民主。并且要及时公开决策的相关信息,让民众有所了解。政府的行政方式要科学合理,要依法行政。
(二)各级政府及领导干部应牢固树立执政为民的思想意识
/ 6 以人为本,执政为民,情为民所系,权为民所用,利为民所谋,是建设信用政府的思想基础。政府的一切工作,都要以维护好、实现好、发展好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为出发点和落脚点。领导干部要脚踏实地,有诺必践,讲究信用,靠自己求真务实的作风,在群众面前树起良好的诚信形象。要在政府部门和公务人员中树立诚信观念和责任观念,加强公务人员职业道德建设,使其恪尽职守。同时,还要完善政绩考核办法,建立健全政府绩效评估体系和经济社会发展综合评价体系坚决反对搞劳民伤财的形象工程和政绩工程
(三)、推进政府诚信建设
只有政府做到诚信行政,才会得到人民群众的信任与支持,建设公信政府才能成为可能。政府的各级干部应在不断加深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规律认识的基础上, 从“ 三个代表” 的高度,认识自身的言行对于社会信用、政府信用和诚信道德建设的重要作用,做到谨言镇行,言出即行,言而有信。要克服短期行为,克服地方保护主义,保护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通过严格守法、守德,维护政府信用,维护政府形象,充分发挥各级领导在信用建设方面的组织、宜传和带动作用,打造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所需要的诚信政府,实现建设公信政府的目标。
(四)建立健全政府信用监督制度,加强相关制度制定实施
建立健全政府信用监督制约机制、深化公共政策,制定实施相关制度,是保证政府公共关系活动有章可循的前提。现行的公共管理体制未能从制度层面有效地落实政府对公众的责任,以及公众对政府的监督制约能力,是地方政府及其官员的失信行为难以得到及时、有效制止的重要原因。要提高地方政府的公信力,就必须通过制度创新,实现公共政策制定和实施的科学化、民主化,增强公众对公共政策的信任。并且要大力宣传和普及现代政府理念,加快行政文化的现代转型。国家相关法制的欠缺,导致政府公共政策缺乏稳定性和连续性,提升政府公信力,必须把完善相关制度,推进决策的科学化和民主化放在重要位置。
(五)建立双向沟通模式,深入群众
政府需要从改变现状出发,转变错误的观念,积极发挥广泛社会资源的优势,建立双向互动的沟通模式,通过良好的沟通取得公众的信任。及时适当的发布信息,尤其是敏感信息, 能够起到意想不到的预警和良性的导向作用,平息市民恐慌,稳定社会秩序。而且要充分利用大众媒体的作用以强化政府公信力。大众媒体是公众获取信息的主要渠道,通过大众媒体的正确的报道,引导舆论,有利于控制局势,同时,大众媒体可以跟踪报道事件的最新状况,抓住这一有力工具,对政府解决问题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六)建立健全资信系统,发展电子政务
当前是一个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的时代。政府要健全资信系统,大力发展电子政务,提高资信公信力。“应修改各种阻碍政府信息公开的制度,建立透明、公开、权威的政府信息披露机制,使公众及时获得有效的政府信息。”同时,现代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和电子政务的迅速发展,既为实现政务公开、提升政府 5 / 6 的透过明度创造了条件,也为公众参与政务提供了便捷的渠道,拉近了政府与民众的距离,有效缓解了因信息不对称带来的矛盾。
政府公信力具有的重要而深远的意义,但当今政府公信力缺失不只是政府的责任,建设和维护政府公信力也不仅仅是政府的事情,我们每个公民都应该参与进来,树立公民意识,不断提高自身知识水平和认知能力,正确对待和认识政府的相关决策,做一个理性爱国的现代公民。
/ 6
第四篇:管理学期末论文2
学习管理学心得体会管理是人类各种活动中最普通和最重要的一种活动。近百年来,人们把研究管理活动规律所形成的管理基本理论与方法,统称为管理学。自从人们开始组成群体来实现个人无法完成的目标以来,管理工作就成为协调个体努力必不可少的因素了。由于人类社会越来越依赖集体的努力以及越来越多的、有组织的群体规模的扩大,管理人员的任务也就愈发重要了。因此,管理者必须具有敬业精神和服务意识,还要有解决突发性事件的能力,最重要的是要靠得住,会办事,能共事,不出事等各方面的素质。
通过这半年来对这门课程的学习,多少有了一些自己的心得体会。管理就是特定的环境下,对组织所拥有的的资源进行有效的计划、组织、领导和控制,以便达到即定的组织目标的过程。作为当代大学生,我认为管理学同样与我们息息相关,管理是一切组织的根本,管理工作适用于各种大小规模的组织;盈利与非盈利的企事业单位、制造业以及服务性行业;因此,学好管理学对于我们现在的学生会工作乃至今后步入纷繁的社会,适应不同的工作岗位都有其非常重要的意义。
管理学分为七章,主要由计划、组织、领导、控制四大部分组成,这四大部分既相互区别,又相互渗透。它们每一篇都有特定的目标主旨。而计划作为管理学理论的基础,让我有了许多很深的体会。
管理学潜藏于人类生活的各个角落,在日常的学习和生活中,我们经常看到或听到“计划”这个词。大到美国政府的火星探测计划,小到我们身边的一次周末旅游计划。由此可见,计划几乎无处不在。首先就一个学生而言,他在学习中为了提高学习成绩,必须通过制定一份计划(或长期或短期)。然后通过这份计划控制自己,并且有效的分配自己的时间,还要有效的选择合适的信息,从而达到自己的计划目标,取得成功。又或者一个人的一生必须经过自己的规划、组织;要不然这一辈子将碌碌无为。计划是任何一个组织成功的核心,它存在于组织各个层次的管理活动中。一个组织适应未来技术或竞争方面变化能力的大小与它的计划息息相关。
在为群体中一起工作的人们设计环境,使每个人有效地完成任务时,管理人员最主要的任务,就是努力使每个人理解群体的使命和目标以及实现目标的方法。如果要使群体的努力有成效,其成员一定要明白期望他们完成的是什么,这就是计划工作的职能,而这项职能在所有管理职能中是最基本的。然而许多管理者总是强调日常的经营活动而忽略做计划,这是造成他们日后到处“救火”的主要原因。现在有很多人认为“计划赶不上变化”,做了计划也只是在做无用工而已,所以他们都不愿意做计划。其实不然,我认为计划是为了有备无患。做了总比没做好。计划包括确定使命和目标以及完成使命和目标的行动;这需要指定决策,即从各种可供选择的方案中确定行动步骤。计划制订分为如下步骤:寻找机会→确定目标→拟订前提条件→确定备选方案→评估备选方案→选择方案→制定衍生计划→用预算量化计划。作为计划的一种——战略则是意指确定企业的使命和企业的长期基本目标,并制定行动方案,配置相应的资源以实现这些目标。在这里需要说明的是我们所制定的目标应有其明确的衡量标准,不能含糊不清。
无论是企业还是个人,一个好的完善的计划必定能够帮助我们更快更有效的确定行动方向,从而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换句话说,计划时间可以节约时间。美国一家制造公司的总经理为了让他的同事们理解“要节省时间就要投入一些时间”的道理,从公司中挑选了两批带有重复性质的项目进行对比,详细记录了每批项目的计划时间和执行时间。第二批项目与第一批项目相类似,但延长了它的计划时间。结果发现:计划时间较多的第二批项目不仅比计划时间较少的第一批项目执行得更快些,而且计划时间与执行时间的总和也少于第一批项目。更有意义的是,第二批项目还取得了更好的效果。由此可见,健全的计划管理能够帮助管理者完成更多的工作,取得更好的效果,花费更少的时间。
因此许多著名品牌都制定了其长远的营销战略:可口可乐公司的长远目标宗旨就是 :“我们致力于长期为公司的股东创造价值,不断改变世界,We refresh the world。通过生产高质量的饮料为公司、产品包装伙伴以及客户创造价值,进而实现我们的目标。” AT&T则是:“我们立志成为全球最受推崇和最具价值的公司。我们的目标是丰富顾客的生活,通过提供新鲜有效的通信服务帮助顾客在商业上取得更大成功,并同时提升股东价值”;时代华纳(Time Warner)是:“我们力求成为最受尊敬和最为成功的媒体公司——在我们的经营范围内成为领导者;以优质、卓著闻名于世。我们成功的灵魂在于聚集最优秀的人才,包括世界上最好的记者和作家,并使大家创造性地思考和工作”。这些公司都清醒的规划好了其长远目标,这就使得他们之后的经营方向目标明确,并可以因此而调整其相关战略。
综上所述,计划可谓是管理学的心脏啊。从中我明白了:要想成功做某件事,就必须先制定计划。
我分条整理了一下我对这本书的简单理解。
第一:了解了这门学科的组成:《管理学》的出现和发展,古代以及现代的经典《管理学》原理。首先,管理的最重要原则——以人为本(以人为中心,掌握人性)。需要做到三为、四治、五行、三和。所谓三为,即是指„以人为本‟、„以德为先‟、„以为为人‟,以此来达到育才、聚才、用才的目的;所谓四治,指的就是„治国‟、„治家‟、„治生‟、„治身‟,以满足正德厚生,商邦之道,应变管理的真谛。这和现代的管理理念一致,到处都是听说的“以人为本”,因此,在这里,我才真正的在书上接触到了这个观念。
其次,管理者中的“人际技能”,这又映证了“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一个优秀的管理者必须处理好人际关系。同时“人际关系”也是一个人立足社会的基本点。
再次:分工与协作,分工要求各尽其职,协作便又是现在热炒的“团队精神”。
第二:了解了这门课的一些基本思想。首先是“道德与社会责任”,我想无论是那门课,这都是非常非常重要的,在这个竞争异常激烈的社会,“道德与责任”便成了我们在这个社会能够得以生存的关键。人生观,价值观,价值取向也被提到了。其次,全球化管理。这一点是当今社会非常流行的,因为现代社会的发展就是面向世界,面向未来,面向21世纪。还有就是“信息管理”,这是一个新观念,因为以往没有,这也是为了适应当今社会的发展而提出的。Internet的建立,改变了人们的思想方式,同时也改变了人类的行为模式,这就不断要求现代人要专门化的从事这门管理。
第三:了解了“集权与分权”,即所谓的“分权与授权”。职权在被接受之前必须具备以下四点:1,在做决定时,下属必须能够了解沟通的内容;2,在做决定时,下属必须深信他的要求和组织的宗旨是一致的;3,在做决定时,下属必须深信他的要求跟他本人的兴趣是一致的;4,在做决定时,下属在体力和精力上应能予以配合,职权的行使不能逾越他们的能力和服从范围。授权,就是为了共享内部权力,激励员工努力工作,而把某些权力或职权授予下级。授权时必须的原则是“重要、适度、权责、级差授权”等原则。
除上述以外,还有好多关于我对这门学科的理解,在这里我就不一一说了。
以下是我对管理总的看法:大至一个国家,一个社会,一个民族;小至一个企业,一个家庭,再者到一个人都处在管理学的范围之内并含其影响;所以说管理充溢着整个人类社会。正如在管理学形成中提到,管理活动所引出的一切问题推动着社会的发展和人类的进步,这个推动力并将继续推动这个社会的发展,且长期影响着人类社会。总之,管理学是一门值得深入研究的并且对社会作出巨大贡献的学科,索然形成学派的时候较短;但是,对社会的贡献是不可限量的。对于这门学科,短短的几段文字表达、看书都是远远不足的,只有深入的学习,在工作实践中不断的改进、创新、累积和学习中国和外国的好的管理经验,这样才能走上成功之路。不断的实践才能完整的去体会、感受这一门博大精深的管理艺术。
第五篇:金融学期末论文
暑期社会实践报告
院系:商学院
班级:08国际贸易
姓名:窦敏杰
学号:08154403
4暑期社会实践报告
今年暑假,我回到了家乡,针对院里安排的实践任务,对我们县附近的中小企业,乡镇企业进行一系列调查,在走访企业的过程中,我发现中小企业的融资问题也是我们需要关注的另一个重点,特别是乡镇企业,融资难,融资渠道单一,严重制约了乡镇企业的发展壮大,我通过搜集资料写了一篇关于中小企业融资的实践报告。
中小企业在我国经济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占GDP 的60%以上,而占用的经济资源只有20%。如何改变资源配置的不平等,扩大中小企业的融资,完善金融融资渠道和体系建设是目前我国经济体制改革急需解决的问题。
五月份的CPI高达5.5%,国内通货膨胀压力巨大,央行势必采取更严厉的紧缩的货币政策,已经连续几次加息。央行昨日公布的银行家、企业家和储户二季度问卷调查结果显示,68.2%的银行家认为利率下季将继续上升。如此一来,中小企业的融资成本会大大提高。即使“有幸”获得银行贷款,伴随银根紧缩,中小企业还需直面贷款利率飙升的重负。有报道称,贷款利率已经达到部分中小企业的盈利水平。
中小企业融资难,使一些企业“有单不敢接”,由于资金问题,一些公司出现过“有单不敢接”的情况。严重影响了中小企业的正常运营与发展。
在紧缩的政策环境下,中小企业的融资问题又一次加重,所以讨论这个问题就有了更加紧迫而深刻的意义。
一:我国中小企业融资难的原因
我国中小企业融资难既有公司自身的原因,也有外部情况的影响,下面就逐一分析:
内部因素:
1:中小企业自有资金不足,自我积累有限。从世界范围来看,中小企业在人创业阶段基本上是靠内源融资逐步发展壮大起来的。这是由于在创业阶段,企业的经营规模尚小,产品沿不成熟,且市场风险较大,因此外源融资作为筹资不仅难度大且融资成本高。中国目前有80%的中小企业主要依靠自行融资来开办和扩张, 90% 以上的初始资本来源于其主要的所有者、合伙发起人和家
庭;只有29% 的中小企业在前五年中得到了有保障的贷款, 只占银行贷款总额的1%。
2:中小企业自身规模小,资金实力不强,难以提供符合要求的抵押品。大部分中小企业存在着土地使用权产权不清,可以使用的土地使用权有限,依法有权处置的房屋等地上资产陈旧老化、净值偏低等现象,依法可抵押的资产不足,造成抵押能力不足。由于一些中小企业存在较大的经营风险,惜贷也是部分商业银行的做法。
外部因素:
1:从金融政策上来看,还未形成完整的扶持中小企业发展的政策体系。我国目前的经济、金融政策,主要还是依据所有制类型、规模大小和行业特征而制定的,因此,大多数社会资源都通过政府的“有形之手”流向了大企业。银行的大部分贷款也是贷给大企业。这几年来,针对中小企业贷款难、担保难的问题,虽然颁布了一些新的政策,但是还未形成完整的支持中小企业发展的金融政策体系,致使中小企业的融资和贷款仍然受到了束缚和影响。
2:国有银行惜贷严重,而目前我国为中小企业服务的主导银行实力弱,服务明显“滞后”。
国有银行惜贷的原因,可以从信息不对称、交易成本的角度来分析。由
于信息的不完全和不确定性,借款人拥有信息优势,贷款人很难收集到有关借款人的全部信息,或者收集、鉴定这些信息需要花费大量的成本。中小企业大多处于初创期,不仅数量多,规模小、而且单个企业需要资金量少、财务管理透明度差,这就造成中小企业信用水平低。此外大多数中小企业处于竞争性领域所面临的经营风险和淘汰率高,融资风险大,投资回报相对较低。因此,银行对中小企业的信贷将可能成为超过其自身承受能力的信贷,而中小企业也不愿按银行的要求提供相关的财务信息。
根据《中国人民银行统计季报》统计,2004年9月底为中小企业服务的主导银行城市商业银行和城乡信用社的资产占全部金融机构资产的比重为百分之18,贷款占全部贷款数的比重不超过百分之20,这同中小企业在国民经济中的位置很不相称。
二: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的对策
1:根据我国学者宋铮的研究,认为我国巨大贸易顺差有一定的原因是中小企业融资难造成的,所以我国巨大的贸易顺差可以为中小企业融资提供一个契机。虽然私营企业效率较高,但中国金融机构显然更偏好国有企业。长期以来,私营企业融资困难一直是阻碍中国经济进一步发展的重要因素。私营企业往往只能依靠留存收益、企业家个人储蓄和一些非正规渠道为运营和发展提供资金。在大规模资源重组的背景下,国有和私营企业不对称的融资能力可以为中国的贸易顺差乃至资本输出提供一个合理的解释1。
上世纪80年代中后期,韩国经济迅猛增长,出现了持续多年的大幅贸易顺差,国际收支失衡得到极大改善。这一转折恰好发生在韩国调整其发展战略的时点。在此之前,韩国经济高度依赖银行与大财团之间形成的经济金融联合体。上世纪80年代之后情况逐渐发生变化,资源开始从大财团流向生产效率更高的小企业,成为韩国经济增长的一个重要推动力。
所以我国的金融政策方向要往这方面偏移,把巨大的贸易顺差转换为中小企业融资资本,壮大我国中小企业力量。
2:学习日美政策,建立和发展地方中小银行等中小金融机构
美国先后建立了复兴金融公司、进出口银行、小军火管理公司、通过健全原有金融体系,增加优惠的信贷条件增加美国的竞争力。包括:国民金融公库,商工组合和中小企业金融公库,这些机构构成了金融支持体系的核心部分。
同大型金融机构相比,中小金融机构在为中小企业提供服务方面拥有信息上的优势,多数中小金融机构与中小企业具有地域性的直接依存关系。相对大金融机构而言,中小金融机构对中小企业贷款拥有交易成本低、监控效率高、经营机制灵活、适应性强等比较优势。而且,中小金融机构产权关系明晰、具有权责明确及分工合理的法人治理结构,拥有较强的自我发展、自我约束能力,是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据有关资料统计,美国中小银行8000多家,信用社115000多家,占全部信贷金融机构总数的75%,市场运作效率较高。小企业呼唤小银行,是我国目前经济生活中必须解决的一个问题。
3:提高自身素质和信誉
解决中小企业融资困难的根本途径是中小企业必须提高自己的经营素质和信誉,靠自己的努力和诚信在市场经济浪潮中公平竞争。中小企业应努力克服自身的缺陷,想尽各种办法来提高自身的经营管理水平,规范经营并按现代企业制度,挖掘内部潜力,按市场规律发展经济,重视科技开发和产品更新换代,提高产品档次和科技含量,完善财务管理,提高核算水平,树立良好的信用观念,建立良好的企业信誉,争取银行对客户的广泛信赖和支持。
三:结语
融资是企业资本运动的起点,任何一个企业从创建到生存发展都需要不同规模的融资。中小企业尤其如此,我们认识到了中小企业融资的问题,也提出了一些解决办法,希望能给一些企业提供一点思路,为繁荣国民经济做出更大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