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精品范文库 > 12号文库
NBA的全球化对CBA的启发
编辑:落梅无痕 识别码:21-821872 12号文库 发布时间: 2023-12-03 13:06:58 来源:网络

第一篇:NBA的全球化对CBA的启发

NBA的全球化推广对CBA的启发

代表世界最高水平的NBA大联盟经过近半个多世纪的发展完善,已由最初的单纯体育赛事发展成为NBA产业,它的影响可以说是遍及世界。以下通过对NBA的分析研究可以看到:他们的成功是与其完善的组织机制、多样化的经营方式和营销策略,以及产业化、市场化的运营之路是分不开的。在NBA俱乐部成功示范作用的感召下,中国的CBA应如何发展?是一个值得深思的问题。

NBA简介

NBA是美国国家篮球联盟(National Basketball Association)的缩写。美国四大职业体育组织——棒球联盟、橄榄球联盟、冰球联盟和篮球联盟中的首富,年收入超过40亿美元,NBA虽然不是北美地区观众最多的联赛,但却是世界上最全球化、影响力最大的职业体育组织,现在正以42种语言向212个国家直播赛事,7.5亿个家庭在观看NBA赛。麦肯、张伯伦、拉塞尔、乔丹、奥尼尔、姚明等NBA英雄的故事几乎可以说是家喻户晓。

大卫·斯特恩,NBA总裁,一个出身于犹太香肠商人家庭的律师,最擅长的是制度设计和谈判,如果说他是一个能干的推销员的话,他最成功的推销首先是将NBA俱乐部的股权卖给投资人。

斯特恩是怎样缔造了今日气势恢宏的篮球商业帝国? 策略一:全球化推广

背景:1989年,大卫·斯特恩首次来中国与央视洽谈转播NBA比赛。那一年,央视没有人知道斯特恩的来意和重要性,接待人按照接待外宾的制度,经过逐级申报审批见到斯特恩时,斯特恩已经在春寒中瑟瑟地等了一个多小时。随后,斯特恩耐心地解释NBA是什么,转播可以不收费等等„„直到央视同意转播。

1998年以前,NBA基本上是免费赠送节目内容和信号,仅在节目当中夹播广告;而且,NBA官方还会自掏腰包请央视的转播小组现场直播明星赛和总决赛。这种看似赔本的买卖,为NBA在世界人口最多的国家打下了深厚的球迷基础。

在努力让更多的球迷亲身的体验NBA的同时,NBA也在不断的扩大他们的全球电视转播网络,让世界更多地方的球迷能够从电视上欣赏到NBA的精彩赛事。据NBA官方网站最新报道,2005-06赛季NBA比赛通过43种语言,164个不同的电视台,传播到215个不同的国家和地区,涉及的观众达到31亿人次。NBA官方网站的访问量50%以上来自美国本土以外的用户,这也让NBA官方网站成为了美国本土网站中,海外访问量最大的网站。NBA也是美国各大体育联盟中惟一提供除英语以外的其他语言官方网站的联盟。此外,NBA在全世界有11个分公司:欧洲分公司(日内瓦)、拉丁美洲分公司(美国迈阿密)、澳大利亚分公司(墨尔本)、亚洲分公司(香港)等。此外,在日本和伦敦设有办事处。

2005-06赛季,全联盟一共拥有来自36个不同国家和地区的82位国际球员。这是NBA有史以来国际球员数量最多的一个赛季。

策略二:实力雄厚的市场合作伙伴

背景:最初的NBA只是一个自娱自乐的业余联赛,没有任何商业元素。直到1953-54赛季,电视台第一次转播NBA的13场比赛,付给NBA3.9万美元。在这之后近20年里,虽然NBC和ABC两家电视台一直在转播NBA的比赛,但两家都没有付给NBA一分钱。一直到1973-74赛季,哥伦比亚广播电视台(CBS)与NBA签订合同,付给NBA三年2700万美元的转播费。这之后,CBS与NBA共续约4次,到1986-87赛季,转播费用已经涨到4年1.74亿美元,是13年前的5倍。

NBA的广告收入远不止这些。现在联盟的运动鞋、运动服装合作者有阿迪达斯、耐克、锐步,饮料有可口可乐,食品有麦当劳,网络有AOL(美国在线),娱乐有迪斯尼、时代华纳,就连儿童玩具也有乐高公司赞助。2005-06赛季,NBA的全球市场合作伙伴已经达到了17个。截止2005年,NBA在中国的市场合作伙伴也已经多达6个。

策略三:“造星”运动

背景:NBA几代经营者都深谙球星对于市场的重要价值。斯特恩上台时正值湖人和凯尔特人争霸天下,两支球队各有一名巨星——“魔术师”约翰逊和“大鸟”伯德。斯特恩将这一黑一白两大传奇巨星作为联盟的形象推向市场,无数球迷因为喜欢球星从而喜欢上NBA。

90年代“魔术师”和“大鸟”两人相继退役,正巧乔丹横空出世弥补了空缺,于是斯特恩以乔丹作为主打球星在全世界推广NBA。这一策略再次收到奇效,乔丹迷人的笑容、经典的吐舌头动作和神话般的技术征服了全世界的球迷,甚至包括其他国家的篮球球员,使得NBA成为真正国际化的联赛。乔丹退役后,斯特恩又开始寻找新的代言人,奥尼尔、科比、艾弗森、加奈特、麦格雷迪、姚明等人,都是NBA新的人选。

像姚明、奥尼尔和詹姆斯等NBA超级巨星对一支球队来说是至关重要的。从2002-03赛季姚明加盟火箭队至今,火箭队的价值一路飙升,从2.55亿美元直线上升到了2005年度的4.22 亿美元。奥尼尔和詹姆斯的加盟,也都给各自所在的球队带来了类似的增长。从2003年入选NBA以来,“小皇帝”帮助骑士队的价值从2.58亿美元,上涨到了3.56亿美元。奥尼尔的加盟,也让热火队的价值从2.36亿美元,攀升到了3.62亿美元。

超级巨星的影响不仅体现在主场球迷的上座率上,他们还会带动球队其他相关产品的销售。维德的不断成熟也让他的球衣成为目前NBA最畅销的,这样一来从中受益最大的自然是拥有热火队所有相关产品授权的球队本身。

策略四:产品无限外延

背景:在斯特恩出任NBA总裁的这20年间,他不仅将NBA几乎所有的规章条例、运作理念、经营手段、市场推广、国际化进程进行彻底翻新,还建立了 NBA有线电视、NBA网站、NBA城、NBA商店、NBA流动大巴等娱乐项目,这些推广方式已经几乎成为篮球联赛固定的运作模式。20年,NBA的总资产翻了5番。

比赛是NBA的主打产品,但是每年1230场常规赛、几十场季后赛只是NBA产品的冰山一角。全明星赛、选秀大会、海外比赛、篮球嘉年华、篮球无疆界、NBA训练营、篮球大篷车这些都是由比赛直接延伸出来的产品。此外,NBA还制作并且发行了一系列精彩的影视产品,包括比赛录像带、光盘、音乐、其他多媒体产品等等。

NBA还成功地将品牌拓展至其他领域,内容包括:座落于美国纽约市第五大道的“NBA专门店”,店内展售全球最齐全、最顶级且适合各年龄阶层的NBA与WNBA授权商品;在奥兰多的NBA餐厅“NBA City”,提供时下的美式美食及播放独有的多媒体节目,老幼皆可在这里享受刺激的篮球运动,并参与数之不尽的互动篮球游戏。

NBA俱乐部对我国CBA的发展思考 1.制约我国CBA发展的“软肋”

我国的CBA及其俱乐部已有10余年的春秋,但发展还很不完善。制约其发展的“软肋”主要表现在:产权不清晰,俱乐部没有真正成为联赛市场运作的主体;相关体育法规还不健全,约束机制没有真正建立;CBA的发展没有完全走上产业化、市场化之路,市场机制不健全;资金来源单一,制约了俱乐部的拓展;缺乏专业的经营管理人才,支撑俱乐部发展的高水平球员来源没有实现社会化„„

2.NBA俱乐部对我国CBA的启示

联赛及俱乐部的发展要有强大的经济实力做后盾,CBA及俱乐部的市场该如何经营,如何增强联赛自身的“造血”功能,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把NBA与CBA及其俱乐部做个全方位的比较,可以给我们篮球俱乐部的发展壮大带来如下启示:

(1)CBA及其俱乐部的运作必须遵循市场规律和篮球运动的自身规律,真正实现职业篮球的产业化、市场化。

(2)俱乐部要实现产权清晰,真正成为CBA职业篮球发展的市场主体。(3)建立一套完整的、与联赛发展相适应的完善的法规制度。(4)加强与以电视为主的媒体建立密切的合作,创造多渠道、多层次的公关宣传效应,树立鲜明的品牌形象。

(5)培养一批既懂得篮球运动规律又深谙市场运作技巧的经营人才,来提高CBA及其俱乐部市场运作的能力。

(6)建立社会化的球员来源渠道,提高联赛的吸引力

相信在俱乐部不断努力下,CBA能不断的进步,逐步向NBA靠拢,进军世界市场,实现CBA的市场化。参考网址:

http://wenku.baidu.com/link?url=XLH7cDGsAWvUP6TTYGoEOkpuMFkEEn7jeH3WYVB-xhiTJjdt7LSnkSEEewfkndR3IN1BKNMJi2SmkANbGCLO8aNrd0DNmcRsiiwghwe2dDW

第二篇:CBA和NBA大概区别

CBA和NBA规则的主要区别 NBA与CBA,也就是NBA与FIBA在规则、场地等诸多问题上有许多不同之处(CBA采用的FIBA的规则解释),这也就导致NBA的球员不适应 FIBA的规则,成绩总上不去(其实美国派的并不是NBA的最强阵容是最主要的原因),而例如:火箭队的斯潘在国际赛场上可以威风八面,但在NBA却很难 适应,也是由于国际球员不适应NBA的规则所致。通过我最近一段时期对NBA与CBA的观看,我总结以下结论,希望网友积极评论。

首先,我们先从场地说起。NBA为了鼓励篮下进攻,特意将三分线扩大,比FIBA的6.25米多了一米,达到惊人的7.25米,但是看看现在的NBA球员,已经不在乎多的那一 米了,我想,就算NBA把三分线扩到8.25米,这帮球员依旧会投得神准。NBA在三秒区内有一个半圆弧,被称为“合理冲撞区线”,至于“合理冲撞区线” 到底是做什么的,我们下面在解释。NBA依然保持着罚球区与篮筐之间的虚线,也就是场地两端的跳球区,为什么要保留,我们还是在下面解释。这就是NBA与 CBA在场地上的不同,下面我们来分析一下NBA与FIBA在规则上的不同,以及这些不同所带来的影响。

防守上:在防守上,NBA比CBA多了很多的规 则:1.防守三秒:防守三秒我认为是一个很合理的规则,它的含义是当防守球员所盯防的球员远离他一臂之外,而他还在三秒区内停留了三秒以上,则被判罚防守三秒,由 对方执行一罚一掷。防守三秒使球员在阵地进攻的时候远离篮下,是篮下有更多的空间,让进攻与防守更加公平,也有更多精彩的扣篮,由于FIBA没有这个规 则,使得像詹姆斯这样擅长内线突破的球员在打国际比赛的时候,打法受到很大的限制。2.合理冲撞区:合理冲撞区的设立让带球撞人的判罚更加清晰和明确,在弧内吹罚身体接触的犯规就是防守犯规,在弧外就是进攻犯规。进攻上:对于掩护犯规吹的比 较严格,但最具特色的则是在干扰球上的判罚,不论进攻方和防守方,在球没离开篮筐圆柱体之前谁不允许接触,一旦接触就判罚进攻或防守干扰球。裁判的判罚尺 度上:想必一些球迷看到了中韩明星对抗赛中裁判另人讨厌的表现,一个好的联赛就要有好的规则,好的规则就要有好的裁判,NBA的裁判绝对是顶级的水准。看 看这些裁判在判罚尺度上的把握吧:1.零忍耐+一次申诉权:这个规则充分保护了裁判的权利,同时补充的“一次申诉权”也保护了球员的利益,使联赛有一个稳定的保证。2.对于走步和翻腕的吹罚:NBA裁判对于走步的理解是看你有没有从中获利,但是这个伸缩性很大,例如:当你要做一个精彩扣篮的时候,稍微走一点步裁判是不会 吹的。翻腕也是这个原则,不像CBA的裁判那样,执行起来那么僵硬。3.最后时刻的犯规吹罚:大家还记得04年小牛大战太阳,马里昂封盖掉诺天王的上篮(那个球是个干扰球)、05年全明星赛上,詹姆斯防守住麦迪的投篮,这个球 应该是个打手犯规,就连詹姆斯本人赛后也承认是犯规了,但是后来他说到:“那个球裁判是不会吹的”。为什么NBA的裁判不吹呢?其实NBA的裁判秉着最后 时刻由球员自身解决比赛,而不是由裁判主宰比赛的原则,我们才会看到这些“误判”。由此我想到一场CBA的比赛,是由北京主场迎战辽宁,也就是我们众所周 知的“北京计时器闹剧”的那场比赛,辽宁队在比赛初期落后20多分的情况下,奋起直追,将比分追平,但是当北京对领先2分,比赛时间不足24秒的情况下,一场经典的逆转就被当时的裁判抹杀掉了。当时的北京对教练员闵鹿雷在比赛还在进行的时候便冲进场内,找裁判理论,而未遭到处罚,这明明可以吹个“技术犯 规”警告他一下,但是,裁判没有这样做。相反,当辽宁队的外援布朗对北京对的外援犯规,要求停表的时候,裁判却吹了一个莫名其妙的“技术犯规”,两罚一掷 啊!一场本应该经典的比赛就这样提前结束了!我不知道当时的裁判是惧怕北京队不让他活着离开北京呢,还是他收了北京队的黑钱了,或者是他真的不会控制比 赛,不懂得为大家送一场经典的比赛啊!4.NBA的裁判的判罚其实是很准确和严谨的:NBA现在可以使用电视回放的手段连判断判罚的正确性,例如我们最常见的就是裁判利用电视把时间调到最准确的时 间,看压哨球是否有效,最有意思的是今年火箭客场对国王的比赛,海德的一个三分球被裁判误判为两分,火箭队的解说嘉宾从电视上看到这一现象后,立刻通知主 教练范甘迪,范甘迪找到裁判申诉,裁判通过电视回放核对后,给火箭对加上了1分。相同的情况在火箭队的下一场对小牛比赛中又出现了,这次是麦迪,但是裁判 又是通过电视回放的核对,为火箭加上了一分。我认为CBA也将引进电视回放,来协助裁判员的判罚。其它方面:1.NBA最有趣的就是最一些性格球员的约束上,例如:怒吼天尊——华莱士,不许笑,一笑就吹你技术犯规;穆大叔不许摇手指,否则就会有“T”等着你(在穆大 叔超越贾巴尔,成为NBA历史上盖帽次数第二的球员的时候已经取消这个限制了),以及戴头带的球员在遭到不利判罚的时候不许将头带摔到地上(掉到地上也不 行)等联盟特殊规则。2.NBA在活球和死球的时候都可以要暂停,球员、教练都可以叫,CBA则必须是死球才可以叫暂停,NBA为了保护赞助商的利益多了官方暂停(电视暂停)。3.NBA在赛季开始到二月中旬都可以交易球员,CBA则是一年一个样,今年连外援都不让换,导致如:浙江广厦走了一个外援,队里就剩一个外援死扛。4.NBA有倒序选秀,来平衡联盟球队的势力,NCAA成为NBA选秀的主要场所,CBA没有,强队永远是强队,弱队很难翻身。5.NBA有球队工资上限,CBA没有。6.NBA对球员、教练以及球队官员的处罚比较严厉,CBA一年出的事不少,但是处罚的却很少,处罚的力度也比较小。总结:以上就是我所理解的NBA与CBA 的不同,以及从区别中引发的一些深思,一个好的联赛要有一个好的氛围,我希望我们的联赛能够在一个健康的环境中成长,这样我们的篮球水平才能与世界接轨,否则,只靠一个姚明是不行的。最后,祝愿我的CBA越办越好,越办越精彩。

第三篇:NBA与CBA的不同 NBA是世界最高水平的篮球联赛

NBA与CBA的不同 NBA是世界最高水平的篮球联赛,其队员水平、对抗程度水平之高,放眼世界,无人能望其项背。成为世界篮球联赛的典范和高水平篮球的代名词。

为提高本国篮球联赛,中国也模仿NBA推出了自己的篮球联赛CBA。

综观NBA和CBA,窃以为NBA和CBA的不同之处就是--运行机制的不同。体制成为NBA和CBA最大的不同,也是这两项赛事众多不同的根源所在。

NBA是国家篮球联盟的缩写。国家篮球联盟作为美国最大篮球联盟但却不是唯一的篮球联盟。NBA是民间组织不是政府组织。因此,NBA得不到政府的拨款和补贴。为使庞大的联赛运行起来和运行下去。NBA的目的很明确,就是要赚钱。而NBA下属的各个俱乐部也是私人所有。因此挣钱也成为俱乐部的首要目标。由此,NBA的商业性就不难看出了。

正因为如此,NBA的本质就和通用汽车公司、波音公司、甚至和麦当劳快餐公司没什么两样了。他与其说是一个体育联盟倒不如说是一个跨国的体育经营公司。

如果说NBA是一家公司,那么他就一定在市场上有他的产品和服务进行出售。作为在市场中运作的公司,作为联盟的管理者--惟利是图的商人。那么,NBA就必须按市场的规律运做。

于是,NBA的比赛就是他的产品。“NBA”就是这种商品的商标。就此,我们就不难理解NBA在NBA的运作方式上所做的一切了。“全明星周末”无非是NBA所做的促销活动和宣传活动。从NCAA和世界各地选秀也无非是为吸收新鲜的血液,保持NBA的可观赏性和吸引年轻观众。吸收海外球队、球员和在海外比赛也只是争取海外市场的一种策略。美国本就是一个梦想之地,在美国最擅长的就是造星、造梦。这也不难解释为什么NBA造就了乔丹、希尔,卡特这样的偶像和巴克利这样的英雄。更不难解释NBA为青少年们造就了一个怎样的有关金钱、名誉、美女、英雄的梦想。

我们透过NBA的商业本质,也不得不承认NBA对人类篮球运动所作出的贡献。但NBA也从中得到了巨额的电视转播费;俱乐部也得到了门票收入、形式各样的纪念品的销售;球员得到的也是每年百万美圆的收入。大卫斯特恩使NBA价值近30亿美圆。

NBA名利双收,又为篮球作出贡献。使老板、球员、球迷、观众皆大欢喜。全有赖于NBA依市场规律的成功商业运作。那么 CBA呢?不知美国人的字典中有没有“篮管中心”一词。不知如果乔丹知道每一个俱乐部都亏损,那么他还会不会收购华盛顿奇才队。也不知篮管中心的老爷们知不知道“市场“一词意味着什么。篮管中心的老爷们是否会想到CBA里也会出现篮坛的万达。

CBA从表面看,从形式上都向NBA学习的很象。但NBA是商业行为,而CBA却是政府行为。管理 NBA的是懂篮球的商人,而管理CBA的人却是只懂篮球不懂市场的老爷。NBA运行起来象企业,而CBA运行却更象是官僚作风盛行的政府机构。NBA的商人们把从NBA挣的钱投到其他行业去挣更多的钱,而CBA的老爷们却把国家和俱乐部的钱扔在CBA里去打水漂。这就是NBA和CBA的不同。如果CBA不能向NBA彻底学习,不能放弃“中为体,洋为用”的可笑想法,那么CBA和NBA的不同会越来越多,结果也将有天壤之别的。

2月1日,当美国最大的体育赛事“SuperBowl(超级碗)”拉开帷幕时,观众除了欣赏到精彩的赛事外,还看到了一出同样精彩的“两乐”广告战:尽管百事可乐与NBC签订了上半场排他性广告协议,阻击了可口可乐的广告出现,但重返赛场的可口可乐,仍然购买了三个广告时段,以“OpenHappiness”(打开幸福)来应对百事可乐的“RefreshEverything”(刷新一切),开始短兵相接的广告竞争。

细心的消费者会清楚地记得,就在10天前,可口可乐正式在全球范围内推出“OpenHappiness”品牌推广活动,而这距离百事可乐于2008年12底在北美市场推出“RefreshEverything”的品牌重塑活动,仅仅不到三周的时间。

至此,这两个宿敌以近乎相同的“乐观”、“快乐”的品牌信息,开始了大规模的品牌推广活动。

对此,美国饮料行业权威刊物BeverageDigest(《饮料文摘》)出品人JohnSicher如此评析:可口可乐和百事可乐近乎同时推出大型推广活动,进行营销闪电战,这是10多年来,我所见到的“两乐”之间最大最直接的竞争。

与以往任何一次“两乐战”一样,这次百事可乐依然以“挑战者”的身份打响“战争”,与以往不同的是,这次可口可乐不再等待,而是选择了快速应战。

回首“两乐战”历史,“追赶者”百事可乐在营销上经常推出新招,挑起战火,往往是选择一些“特殊”的时间点。比如说百事可乐趁1929年经济危机,将价格降低一半,大打价格战;而在1972年经济危机时,又在美国发动了一次别出心裁的“试饮”活动,与可口可乐的产品进行比较,结果百事可乐占了优势,这一比较场面和结果,被百事可乐在电视上反复播放,导致百事可乐声誉猛增,销量直线上升。1960年,可口可乐与百事可乐的销量比还是2.5:1,1977年后,百事可乐在美国国内的销售量开始超过可口可乐,大有要平分天下的态势。

历史再次重演。百事可乐又一次选择了时下经济衰退的敏感时期,挑起了“战火”。

第四篇:从cba到nba 姚明的价值在哪里

从CBA到NBA姚明的价值

姚明的影响力早就超出了中国大陆,现在在香港、澳门、台湾恐怕没有当地的体育电视不播火箭队的比赛,没有人不喜欢看姚明的比赛的中国人,可见整个中国都在为姚明的巨大成功而自豪着。但姚明的影响力远远不止中国范围,整个亚洲,日本、韩国、南亚、东南亚的华人也都是姚明的球迷,甚至就是非华人也有很多的姚明的球迷。

当然在美国,在休斯敦,姚明也有极多的球迷,这就是姚明能够连续蝉联全明星赛首发中锋的原因。据此推测,姚明在全世界的球迷应该15亿以上。他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向美国公众证明了中国人的诸多优点:友好、善良、谦虚、礼貌……”姚明不仅仅是当地华人的骄傲,也是其他族裔球迷的偶像,更是休斯敦这座全美第四大都市的“城市英雄”和“品牌人物”,因为喜爱姚明,很多美国人会对汉语和中国文化产生兴趣,对中餐赞不绝口。

爱屋及乌是人类的共性,许多老外因崇拜姚明而乐于与华人交朋友,更对中国抱以友好的态度,在反“独”促统上,不少姚明的老外球迷都坚定地站在我们一边。

更为震憾的是这一条消息:姚明所在的休斯敦市宣布,10月1日为中国国庆日。我们不敢想象,如果那个城市里没有一个叫姚明的中国人,那么这个节日也许永远都不会出现。姚明用自己的努力,坚定的信念。为中国人在大洋彼岸的美国争了光。让一向高傲的

美国也开始有了中国的节日。

姚明的个人影响已经超出了国界,重要的是他把中国文化传播到了地球的各个角落。[编辑本段]【个人经历】

1.1980年9月12日,姚明出生于上海市第六医院。他的父母都是篮球运动员,父亲姚志源身高2.08米,曾效力于上海男篮; 王者风范母亲方凤娣身高1.88米,是70年代中国女篮的主力队员。

2.在姚明的六岁生日时,他得到了第一个篮球。7岁时看美国哈里篮球队在上海表演,知道了NBA。10岁那年,姚明在上海徐汇区少年体校开始接受业余训练。

3.由于从小受到的家庭熏陶,他对篮球的悟性,逐渐显露出来。5年后,他进入上海青年队;18岁入选国家青年队;19岁穿上了中国队服。

4.在19岁入选中国国家篮球队之后,姚明的表现进一步成熟。在2001年的亚洲篮球锦标赛上,姚明每场贡献13.4分10.1个篮板和2.8次盖帽,投篮命中率高达72.4%,帮助中国国家队夺得冠军;2000年奥运会期间,姚明平均每场拿下10.5分和球队最高的6个篮板2次盖帽,他平均每场63.9%的投篮命中率也无人能比。

5.在美国当地时间2002年6月26日的选秀大会上,休斯顿火箭队顺利挑到了中国的中锋姚明,他也成为联盟历史上第一个在首轮第一位被选中的外国球员。在加入NBA之前,一度因为英语生硬陷入困境。

被选中的中国小巨人也成为联盟历史上最高而且是第二重的状元秀。在姚明加盟休斯顿火箭队之后,他成为继王治郅和巴特尔之后第三位登陆NBA的中国球员,更是NBA历史上第一位外籍状元秀

6.2009年7月15日,姚明授权经济团队正式和上海男篮签订注资及股权转让协议,姚明注资后,上海男篮将所有股份全部转让给姚明。在接下来的两个月的股份改制中,姚明将从一名球员变成“姚老板”。

简表

1997年,获亚洲青年男子篮球锦标赛冠军。

1998年4月,入选王非执教的国家队。

1998年5月,赴美国印第安纳波利斯参加耐克夏令营的篮球训练。

1998年,作为上海队主力获全国男篮甲A联赛第5名。

1998年,入选中国篮球明星队。

1999年5月,入选蒋兴权执教的国家男篮。

1999年,参加全国男篮甲A联赛,代表上海队,与队友合作,获第5名。

1999年8至9月,参加在日本举行的亚洲男子篮球锦标赛,与全队配合重新夺回亚洲男篮锦标赛冠军宝座。

1999年,入选中国篮球南方明星队。

1999年5月,获99赛季全国男篮甲A联赛进步最快球员奖。

2000年2月,入选1999年亚洲全明星队。

2000年3月,入选蒋兴权执教的国家男篮。

2000年3月,参加1999-2000年全国男篮甲A联赛,与队友合作使上海东方队获得第二名。

2000年3月,入选1999-2000年全国男篮甲A联赛全明星阵容。

2000年3月,获1999-2000赛季全国男篮甲A联赛篮板、扣篮、盖帽三个单项奖。

2000年9月,参加在悉尼举行的第二十七届奥运会男篮比赛,与队友合作获第十名。

2000年9月,参加悉尼奥运会。并去美国男子篮球职业联赛(NBA)选秀。

2001年4月,参加2000-2001年全国男篮甲A联赛,与队友合作协助上海东方队获得第二名。

2002年,参加世界男子篮球锦标赛,代表中国队获得第12名。

2002年,代表上海东方队获得中国男篮甲A联赛冠军。2002年,入选世界男子篮球锦标赛最佳阵容。

2002年6月,成为状元秀,是NBA历史上第一位外籍状元秀。

2002年10月,获亚运会男子篮球亚军。

2002年11月18日对阵湖人,9投9中得到20分。

2003年10月1日率领中国男篮拿到亚锦赛冠军,同时获得雅典奥运会入场券。

2004年02月22日对阵老鹰队获得职业生涯单场得分最高41分。

2004年02月22日对老鹰队获得职业生涯最高助功7次。

2005年03月11日对阵太阳队得到职业生涯单场最高篮板22个。

2006年12月16日对阵湖人获得职业生涯最高盖帽8个。

2006年11月14日对阵马刺获得职业生涯最高抢断次数4次。

2008年8月6日在北京在参加奥运圣火传递。

2008年8月8日担当中国奥运代表队旗手。

2008年北京奥运会中国体育军团举旗手姚明2008年11月6日香港大学授予名誉社会学博士学位。

2009年1月18日对阵热火12投12中拿到26分。2009年3月14日对山猫投中本赛季第1个3分。

2009年5月1日姚明NBA生涯第一次突破季后赛首轮魔咒。

2009年4月19日对阵开拓者姚明在短短24分钟内9投9中得到24分。

2009年5月5日对湖人的西部半决赛第一场中受伤,但经过调整后执意冲回赛场,并最终带领火箭取得胜利。

2009年5月10日,左脚骨裂,本赛季报销。

2009年7月成为CBA上海东方队老板。[编辑本段]受伤记录

2005.6.16左脚踝,旧金山市郊的弗雷蒙德康复中心,姚明生平第一次被推上手术台,接受左脚踝的骨刺去除手术。

2005年12月19日,姚明的右脚大脚趾发炎,最终由火箭队队医克莱顿对其进行了手术,并利用抗生素进行辅助治疗。

2005.12右脚大脚指,在上一次手术后三天,姚明再次接受了针对大脚趾的二次手术,据悉再次手术是为了帮助姚明进行根治。最终姚明在这个赛季一共休息了21场比赛。

2006.4.11左脚跖骨骨裂,姚明在和爵士队的比赛中拼抢篮板时受伤离场,赛后诊断出是左脚第五根跖骨骨裂。手术后在姚明受伤的左脚植入一颗钢钉以帮助骨头复原,姚明缺席当赛季余下所有比赛。

2006.12.24左腿胫骨骨裂,姚明在和快船队的比赛中左腿被蒂姆·托马斯撞成胫骨骨裂,最终这次伤势让姚明休战32场,但姚明在当赛季中回到球队并在回归之后打出统治性的表现。

2008年间2月27日,姚明因为左脚遭遇应力性骨折缺席了赛季剩余的比赛,3月4日,姚明在休斯顿赫曼纪念医院德州医疗中

心部成功进行了手术,修复了自己遭遇应力性骨折的左脚,同时清除了脚部的骨刺。

2009年北京时间5月10日,NBA官方消息,姚明今天对受伤的左脚进行了CT扫描检查,结果被确诊为左脚骨裂,剩余赛季报销,将无缘参加火箭和湖人的第四战以及剩余季后赛的比赛.更无缘带领中国队参加亚锦赛 [编辑本段【季后赛经历】]

1、2003-2004赛季 火箭1-4湖人

2003-2004赛季,姚明在自己的第二个赛季就已经成长为球队的得分王,并帮助火箭队以常规赛第七的身份重返季后赛。然而火箭队的首轮对手是拥有F4的湖人队,无论是从实力、经验以及主场优势上看,火箭队都完全处于下风,他们的目标也非常明确,那就是基于练兵,寻求突破。首次参加季后赛的姚明显然相当稚嫩,他在首场比赛中就6犯离场,11投4中仅得10分的表现难以令人满意。姚明表现最好的是第三场比赛,他13投9 中砍下18分10个篮板的两双,这也帮助球队拿下了唯一的一场胜利。而在第五场交锋中,姚明疲态尽显,10投3中仅得到10分5个篮板。整个系列赛他场均上场37分钟,贡献15分7.4个篮板1.4次盖帽,命中率为45.6%,还有2.6次失误和4次犯规,主要数据较常规赛有所下降。这次羞涩的常规赛之旅让姚明懂得了季后赛的残酷,同时也对下一次的季后赛充满了憧憬。

2、2004-2005赛季 火箭3-4小牛

2004-2005赛季 火箭队经过交易得到了两届得分王麦蒂,姚麦组合在他们的第一个赛季就取得了佳绩,火箭队以常规赛西部第五 的身份再次晋级季后赛,他们的对手是得州兄弟小牛队。首场比赛,姚明遭遇到犯规麻烦,全场仅出战20分钟,8投3中仅得到11分8个篮板。不过麦蒂则是大放异彩,帮助火箭队在客场取胜。第二场,姚麦两人联手发威,特别是麦蒂全场得到最高的33分,并在最后时刻投入致胜球。然而回到主场的火箭队却遭遇三连败,姚明在这三场比赛中发挥非常出色,但无奈全队状态不佳。在关键的第六场,姚明发挥平平,火箭队却意外取得大胜。而在决胜场,姚明砍下33分10个篮板5次封盖,麦蒂也有27分进账,但是姚明的得分大都是在垃圾时间,而麦蒂则是在追分的关键时刻寻求单打独斗,这样的表现使得他们以40分的分差耻辱性地告别季后赛。这次季后赛给了姚黑一个口实,那就是姚明得分越高火箭表现越差,也给了麦黑一个理由,那就是麦蒂太独太软,这些理由甚至延续至今。3、2006-2007赛季,火箭3-4爵士

火箭队时隔一年后重返季后赛,这一次,姚明首次拥有了季后赛首轮主场优势,对手是西北区冠军爵士队。已成长为巨星的姚明显然适应了季后赛气氛,他在首场比赛就砍下28分13个篮板的大号两双,在第二场也拿下27分9个篮板的准两双,帮助球队以2-0取得领先。然而在盐湖城,姚明却发挥极其糟糕,两场比赛出现了13次失误,并且根本没法防住布泽尔的进攻,火箭队无奈带着两连败回到休斯顿。回到主场后,姚明的表现有所好转,他得到21分15个篮板,和麦迪一起率队拿下了比赛。关键的第六场,姚明再次出现了8失误,火箭错失了提前淘汰爵士的机会。而在第七场,姚明和麦迪尽管双双砍下29分,但是火箭在最后关头篮板保护不力,被布泽尔抓住机会连续得分,最终遗憾的输掉了比赛。这个系列赛,姚明场均上场37.1分钟,砍下25.1分和10.3个篮板,还有每场4.7次失误,除了失误,姚明的最大问题就是防不住布泽尔,后者也成为了姚明最难对付的对手。

4、2007-2008赛季,火箭2-4爵士

姚明因伤缺场,火箭也遗憾再次败于爵士。

5、2008-2009赛季 火箭4-2开拓者

火箭以西部第五的身份进入季后赛。第一场比赛,姚明发挥出色,9投全中砍下24分,火箭以108-81取胜。次战,火箭重要替补穆托姆博左膝扭伤,姚明不得不提前上场,姚明6投3中得到11分,无奈火箭以103-107不敌开拓者。第三战,火箭回到休斯敦,姚明被严防,7投2中仅得7分,但抢下了13个篮板,火箭以86-83取胜。第四战,14投7中,砍下21分12板的两双,另一名功臣巴蒂尔在第四节投中两记关键三分,火箭以89-88取胜。第五战,火箭发兵波特兰,姚明12投7中得到15分12板,再次砍下两双,火箭最终以77-88不敌开拓者。第六战,回到休斯敦,姚明16投8中,得到17分10板的两双,火箭以92-76完胜开拓者,助火箭以4-2淘汰开拓者,火箭在12年后重返西部半决赛。整个系列赛,姚明场均上场36分钟,砍下15.8分10.7板的两双,失误缩小到了1.5次。火箭在半决赛与湖人会师。

姚明,这位注定会被中国篮球写入史册的篮球运动员迎来了27岁的生日。作为一位NBA职业篮球运动员已经到了身体机能和技术经验最成熟的黄金年龄段。姚明现在已经被公认为FIBA世界第一中锋,在NBA也是鲜有对手,可是除了2米26的出众身高外,作为篮球运动员的姚明身体条件却显得平庸。他依靠的是自己的努力和勤奋,依靠NBA最先进的身体训练体系和饮食营养搭配,这些让他从瘦弱变得强壮,才能促成他成长为世界第一中锋。年少时大姚并不拥有运动员的天资(1994年,1米97,100公斤)

一个单耳半聋,肩膀窄,臂展小,胯骨大(屁股大),跟腱短的人适合打篮球吗?答案似乎就不必说了,但是年少的姚明正是这样一个弱点多于优点的人。姚明8岁就60%丧失左耳的听力;虽然他从小身高出众,但两肩狭窄,胯骨宽大,对于中锋而言,这会影响他的篮下对抗能力和转身时的灵活性;而他的臂长罕见的短于身高。一般来说臂长和身高几乎相同,天赋好的篮球运动员的臂长往往比身高长很多。就是这样,姚明还是依然选择了篮球,并坚持了下来。

14岁的姚明进入上海青年队,当时身高1米97,体重100公斤。他的心肺功能、肌肉力量都不是很强,也是新队员中技术最差的一个。当时的教练陆智强曾说:“他不会打球,甚至连跑都不会跑。在球场内练习蛙跳及场外12分钟跑显得十分吃力。对抗方面显得非常软。”虽然有不少的缺点,但是姚明的移动和弹跳还是不错的,据姚明回忆,当初弹跳最好的时候,净弹跳可以达到60厘米以

上。但后来从1997年到1998年,他的左脚脚弓和舟骨先后两次骨折,又让他的弹跳力大受损伤,目前很难超过20厘米。CBA职业生涯身体技术全面提升(2002年,2米26,118公斤)

姚明1997年进入了上海一队准备参加CBA成人职业联赛,他身高达到2米20,体重却还不足100公斤,显得非常瘦弱和缺乏对抗能力。姚明第一次打成人比赛,是在全国八运会首战对山东队,不满17岁的他抢下17个篮板和5次盖帽并得到9分,上海队最终以50比48反败为胜。也就是八运会,姚明和王治郅第一次上演对决,17岁的姚明扇了盖帽王大郅两个大帽,拿下13分。

1997-1998赛季姚明首次出现在CBA赛场上,身高已经达到2米22,但身材瘦弱的他还远不是其他成人中锋的对手,上海和浙江一战是在CBA的第一次亮相,一场比赛下来,姚明足足摔了15个跟斗。但是姚明在不断磨练的困境中成长了,在1999年他进入成人国家队,在2000年悉尼奥运初露光芒。2002年王治郅赴美,姚明如日中天,带领上海队总决赛3-1获胜,总决赛中,姚明更是每场得到41.3分21个篮板和4.3次盖帽,帮助上海东方队第一次夺得总冠军。在关键一战中姚明完美的全场21投21中拿下44分、21个篮板和7次盖帽。

姚明的成长和进步离不开身体的成长,职业联赛的对抗和磨练让他从瘦弱到结实,但是仅仅是结实还不能说是强壮。2000年2米26的大姚只有108公斤,而2002年当选NBA选秀状元的姚明已经有118公斤了,2.26米的身高打中锋,身高的先天优势很大程度上吸引了02年选秀时各支球队的目光。赛场上的姚明步履轻盈,篮球背身和中距离投篮都有不错的成功率。

NBA锻炼下,姚明成为世界第一中锋(2006年,2米26,140公斤)

2002年姚明离开CBA时,体重只有120公斤,卧推重量最大值只有110公斤,脂肪含量在10%左右。在经过多个NBA赛季之后,他的体重已经稳定在140到145公斤之间,脂肪含量下降到6%,卧推重量最大值增强到158公斤,成为整个中国男篮力量最好的球员。也就是说,和刚去时相比,姚明的体重增加了20公斤以上,而这20公斤里有19.5公斤左右都是肌肉而不是脂肪,同时力量大长。

当姚明进入NBA时,他的身体根本无法对抗对手,当姚明在内线得球时,如果对手用手按住姚明手中的球,那姚明肯定无法在与对手的力量比拼中处于优势,于是,篮球被对手断走,这就是NBA。应该能看到自从姚明进入NBA之后,他的上肢和下肢力量都提升的很快,但姚明还称不上是超级中锋。2002年10月31日,在姚明参加的第一场NBA常规赛中,休斯敦火箭队客场82-91不敌印

地安那步行者队,姚明在比赛中第二节和第四节两度替补出场,但未能得分,只拿到两个篮板,还有三次犯规。2002年11月22日在代表休斯顿火箭队参加的一场NBA常规比赛中,姚明狂演个人秀,上场33分钟拿下全场最高的30分,成为本场比赛的最大亮点。

2003年12月7日,姚明拿下NBA首次大两双,率领休斯敦火箭队主场以86-80击败底特律活塞队,姚明在内线无人能挡,活塞队内线相形见拙。面对上个赛季的篮板王华莱士,姚明砍下全场最高的22分和20个篮板,6个进攻篮板,再送出4个盖帽和3次助攻,而华莱士此役只得到7分、10个篮板和1个盖帽。姚明面对NBA最佳防守球员;NBA的卧推记录保持者(能推起442磅)的“篮板王”华莱士取得的。

来到美国只有5个赛季,但姚明如今的进攻手段与他刚登入NBA时有了天壤之别!如今的姚明,在内线对抗身体强壮的对手并不处下风。无论是前姚明教练尤因,还是现任姚明体能教练法尔松,他们都表示姚明目前的身体素质相当不错。数据也许能说明一些情况,姚明刚加盟火箭时,他的卧推只有90公斤;到了2006年姚明能推150公斤;而现在姚明的卧推则是310磅。为什么姚明能够在对抗世界最强的NBA立足并成长为联盟第一中锋呢?面对体重、力量高于自己的对手,大姚没有一刻放松,承受了众人难以想象的残酷训练。体能教练法尔松曾经对大姚说:你怎样对待你的身体,你的身体就怎样对待你。姚明把这句话当成了座右铭,把每天的力量训练、体能训练变成了一种习惯,就像吃饭一样。人不能一天不吃饭,职业运动员不能一天不雕塑自己的身体。

四次获得NBA总冠军戒指、三次获得总决赛“最有价值球员”称号的奥尼尔在NBA赛场开创了一个属于自己的时代。但自从姚明加盟NBA后,“姚鲨对决”成为NBA第一中锋的对决。2006年11月13日,姚明他拿下34分、14个篮板和2次盖帽,这是他和奥尼尔的对抗中得分和篮板的最高纪录,他此时已经完全盖住了奥尼尔的锋芒。奥尼尔说:“一名刚进入(NBA)联盟的新人,就好像猎人一样,一直找寻捕猎目标,直到打败他,我现在的身份就是被猎捕的对象。我认为NBA有姚明是一件非常棒的事情,我很高兴看到他的成长。不过现在我对自己的实力还是充满信心的,但随着我年纪的增长,我觉得能够顶替我统治联盟的人就是姚明。”

伊朗队身高2.20米的贾贝尔臂展达到2.47米,但是18岁出道到现在进步甚微;身高2.35米的中国巨人孙明明身高更超姚明,现在只能在墨西哥打球;身高2米21的河升镇素有“韩国小巨人”之称,他体重138公斤而且力量很足,在2004年第2轮第17位被开拓者选中,在波特兰开拓者效力了2个赛季,出场46场,场均上场6.7分钟,每场1.5分和1.5个篮板但却有1.3次犯规,被开拓者交换到了雄鹿队后,仅代表雄鹿打了一场季前赛,就由于实力和十字韧带伤病被新东家裁掉。

这就是姚明从瘦弱到强壮,从CBA统治者到NBA巨星的精彩纪录,虽然还不够全面。以上的例子告诉我们,身高并不代表一切,只有努力奋斗、坚持不懈才能从资质平庸的普通人变成统治时代的强者

第五篇:乌合之众对个人启发

乌合之众对个人启发6篇

乌合之众对个人启发():

何为乌合之众?勒庞在全书最终写道:“它仅仅是一群独立的个人,因回到了自我的原始状态——而成为一群乌合之众。”这种原始状态下的群体野蛮、组织结构松散。群体理性缺乏是勒庞在本书中用反复强调的群体特征,而群体理性的缺乏又恰恰发生在群体力量崛起的时代,由此引出这一不得不予以关注的重要问题——乌合之众。

一、框架、资料与理论

全书共分为四个部分,分别从时代特征,群体的精神结构与思维方式,群体意见和信念的构成与影响因素以及不一样类型群体的具体特点来阐述。

(一)时代特征

《乌合之众》出版于1895年,勒庞生活的年代在法国大革命结束后不久,人们从攻占巴士底狱到发动热月政变,经历了法国大革命法国历史进入了维护大革命成果的时期,群众的声音开始取得优势,民众得有机会进入政治生活。在百年之后的今日,勒庞所描述的时代背景仍然适用且发展更甚。

勒庞在书中所描述的群体并非我们日常所说的群体,而是一种组织化的心理群体,即群体有必须的共同目的。在这个群体中个性消失并构成作为个体时所不具备的新的特征。个体受群体精神统必须律的支配而表现出无意识从众,趋于平庸,狂热且易受暗示。

(二)精神结构与思维方式

首先是群体情感特点。群体情感特点的变化包括以下四个方面:第一,群体冲动、多变又急躁。所有的刺激因素对群体都会产生作用,受情感的影响也会加剧,数量上的优势使他们充满热情与自信。第二,群体易受暗示又易于轻信。期待注意而又时常处于无意识状态之中,正所谓三人成虎,群体往往轻易将幻觉当做现实。第三,群体的夸张与单纯。群体会受到感染而放大自我的感情,使自我轻易陷入极端并轻易被极端的感情所感染。第四,群体的偏执、专横与保守。因为群体的极端,他们难以忍受怀疑与不确定,人多势众而专横与偏执,对强权低声下气而保守与缺乏革命精神。

其次群体的道德观也会发生变化。作为个体,人能够坚持理性尊重习俗,作为群体,群体的行为则代表了多数的习惯。群体冲动又多变不可能代表道德,正如情感的极端一般,群体的道德也会极端。人们不再为私人利益行动而情愿为信仰献身,无论这信仰是要他杀人放火还是慷慨赴死。

第三是群体观念、理性与想象力的特点。

群体的观念有长期稳定的基本观念和一时环境影响下构成的次要观念,基本观念和次要观念即便矛盾也能够共存,勒庞对此的解释是因为群体缺乏批判与推理本事。之所以观念仅有简单明了才能为群体所理解,而与其是否是真理无关也正是因为如此。群体并非毫无理性但其推理本事十分低下,群体的推理只是表面有相似形与连续性的事物,所理解的确定也只是不经推理的直接确定。群体的想象力因推理本事的缺乏而强大活跃又敏感,它是权力和权威的基础,越是来源秘不示人的神秘事物,越是形象鲜明引人注目,越能够撼动群体的想象力。

最终是群体宗教形式的信仰。宗教具有崇拜想象事物,畏惧其力量并盲目服从于该事物的特点。信仰之所以强大是因为采取宗教形式,激发群体的想象力才能在群体中扎根,无论是对于无神论者还是有神论者。这种宗教形式的感情才是大事件发生的根源而非个人意志。

(三)群体的意见与信念产生影响的因素

影响因素分为间接因素和直接因素两类。

1、间接因素包括以下五个方面:

第一,种族因素。勒庞所说的种族不一样于人类学所严格定义的种族,更多的是民族。种族的影响作用于信仰、制度和艺术等并经过它们表现出来,这种影响与一时的环境影响相比是长久的并能够世代继承。

第二,传统因素。传统是种族的产物,人们能够轻易对传统造成的变化可是是名称和形式上的变化。因为群体的保守主义精神,改变一个民族的梦想方式是以不易察觉的方式改变,且这种改变很难真正实现。

第三,时间因素。在这一因素的解读上,勒庞颇有顺其自然意味,在时间之中意见与信念将获得力量也会失去力量,制度与社会组织也终将从无序走向有序乃至消亡。

第四,政治与社会制度。勒庞说:“各种制度是观念、感情和习俗的产物,而观念、感情和习俗并不会随着改写法典而一并被改写。”所以,整体而言勒庞认为制度是无用的而真正起作用的是群体的想象力。

第五,教育因素。简而言之,教育让人掌握了派不上用场的知识,信仰教师而贬低自我导致丧失确定力与主动性是造成群体意见与信念反叛的原因。

2、影响群体意见和信念的直接因素有四个:

第一,形象、词语和套话。意义不明确的词语越是神秘的词语越力量强大。它的含义是暂时的,随时代与民族变动的,政治家就是给旧事物换上新名词。

第二,幻觉。它与形象、词语和套话的共同之处在于其影响力来源于群体的想象力,与幻觉的影响相比,真理反而显得不那么重要了。

第三,经验。真理要想产生影响需要在大范围反复出现的经验来验证,仅有这样观念才能在群众头脑中扎根。

第四,理性。勒庞认为群体是缺乏理性的,群体受无意识情感支配且能够轻易被调动。少数哲人的理性足矣,礼貌的动力不是理性而是感情。

群体有跟随头领的需要,群体的意志往往跟随着群体领袖的意志。群体总是倾向于服从,他们需要的不是自由而是被领导、被统治。领袖要动员群众主要经过三种手段:断言、重复与传染。前两种手段得以发挥作用的原因在前文中基本已经提到了,而第三种手段传染则是往往被归因于模仿的头脑中的倾向,终将从下层蔓延至上层。我认为在《乌合之众》一书中,勒庞本人也很好运用了这写手段,断言式地提出自我的观点以及在不一样章节中反复强调。

观念或人获得权力都要经过名望,名望有先天与后天之分,它是说服群众的一个基本因素。因为成功人们获得名望,缺少成功人们也将失去名望。正如今年因里约奥运会而被旧事重提的刘翔,人们能够因为两次奥运会的退赛轻易忽视他取得的所有成绩而破口大骂。这也正如勒庞在叙述群体的想象力时所说:“上千次小罪或小事件,丝毫不会触动群众的想象力,而一个大罪或大事件却会给他们留下深刻的印象。”总而言之,群体有重要而持久的信仰与短暂而易变的意见,他们反复无常。

(四)同质性群体与异质性群体

在最终一部分,勒庞将群体以同质性群体与异质性群体分类,并对异质性群体中的犯罪群体、陪审团群体、选民群体与议会的特点一一进行了分析。

二、贡献、不足与启发

勒庞全书几乎只是在叙述自我的观点,缺乏量化的、系统的研究。罗伯特·墨顿说:“它们全是他头脑的产物,所以他显然对它们一概厚爱有加。”相较于有系统分析论证的著作而言,勒庞更近于观点的提出。正如弗洛伊德对本书所做评价,勒庞作为问题的发现者,指出了群体生活的重要方面,但并没有对它们做出解释。群体的心理特征及思维方式,个体与群体的差异以及影响群体的种种因素是研究群体必不可少的基本问题,勒庞贡献正是在于他发现了这些问题并对它们进行了阐释,这也是《乌合之众》一书即便存在已被证实有误导作用或错误的观点却仍然是长盛不衰的经典。

时至今日,我们仍然强调民众的作用。从国家层面来看,社会主义制度的中国将人民民主权利概括为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总统制共和制的美国大选全民投票,君主立宪的英国也会举行全民公投,无关政治体制与意识形态,群众的发声是必然的趋势。从社会生活层面来看,网络通讯技术、社交软件早已不是什么新鲜事,事件发生的同时信息已经能够即时传播到各处,人们经过网络能够匿名发表各种意见,舆论的压力能够影响到方方面面,控制群众的思想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但经过对群体心理的分析,能够了解影响群体心理和舆论的机制,了解如何利用群体的心理以不令人生厌的方式到达目的,在舆论的洪流中坚持有限理性也远远好过随波逐流的非理性。

通篇来看,勒庞最主要的观点即群体理性的缺乏。勒庞描述的群体是愚昧冲动且善变的,这种说法未免有些尖锐却也不无道理。从众有主动的从众,也有被动的从众。很多时候人们的观点往往无意识地害怕与多数作对,无意识地趋于平庸,但群体是否无法眼光长远,是否如野蛮人与孩童一般,我认为不能轻易断言。

勒庞对真相与历史持有坚定的怀疑态度,因为群体的想象力,一件事能够被数千个目击者证实,目击者越多的事件,受到的怀疑也越多,由此,勒庞得出结论史学著作是纯粹想象的产物。事实上,勒庞在实践中却有些自相矛盾,即便他认为历史材料基于想象缺乏可信度,全书使用最多的论述方式仍然是借助于历史事件,经过论述法国大革命,开凿苏伊士、巴拿马运河的组织者等历史事件来论证自我的观点。

还有其他一些观点,如制度是修辞学家毫无用处的劳动,政治家的基本任务是将旧事物变换新说法,政府由于甘心被问责而削弱力量,群体不要求自由仅有当奴才的欲望等,我认为这些观点不能简单断言,但不可否认的是,《乌合之众》是一本值得一读的经典。

乌合之众对个人启发(二):

《乌合之众》以十八世纪法国大革命为背景,分析研究社会历史运动中作为主题参与的群众,他们的行为、心理的诸般特征。作者勒庞是法国社会心理学家、社会学家,群体心理学的创始人。同时他也是典型的精英主义者,他反对团体主义,最早阐明了“个体在群体影响下思想与行为的转变”。在勒庞看来这“乌合之众”就是群体,一群人聚合在一齐构成了一个“心理的群体”,他们并非简单的人数累加,而是“永远漫游在无意识的领地,会随时听命于一切暗示,表现出对理性的影响无动于衷的生物所特有的活力,它们失去了一切批判本事,除了极端轻信外再无别的可能”。这就是勒庞的“乌合之众”。显然“乌合之众”不仅仅适乎18世纪的法国,更似乎暗合当下的网络社会。在信息快速发展的时代,在全媒体的环境下,新兴的很多互联网信息平台,是否也是凝聚着“乌合之众”?

正如勒庞所说“群众等同于无意识团体。因为无意识,所以力量强大。”那里的“无意识”指缺乏理性、推理本事低下、少有深思熟虑。无意识主宰着有机体的生活,并且在有机体的智力活动中,这种力量也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在如今的网络时代,群体隐藏自我的真实身份,缺乏理性思考的言论四处滋生,群体跟风的很多转发使得各种网络平台充斥着垃圾信息,也使得处于群体中的人更难以辨别各种信息。如2011年3月份因日本核辐射事件从温州等地刮起的“抢盐**”透过微博、信息的匿名转发迅速传播,广东、浙江、福建等省市的盐价瞬间飙升,超市络绎不绝的抢盐人,货架之上食盐的颗粒残存,团体无意识透过网络平台演化成了一场社会危机。仔细揣度,发现抢购者往往抱着这样几种心态:有的担心日本核电站爆炸对人体有影响,买点碘盐回去吃防辐射;有的担心海水被放射性物质污染,无法提炼盐;有的是看到微博这么传、别人这么抢生怕落后而跟着抢。如此简单的逻辑经过微博的转发摧毁了大众的理性。对于“微博心理群体”中的个体而言,他们可能并未意识到自我已然成为了某一特定“心理群体”中的一份子。

网络平台的各种网红在信息传播中成为了广大粉丝们的“领袖”。勒庞认为群体行为有一个很重要的心理特征,就是崇尚威势,迷信权威人物。他认为:“群体的轻信、极端与情绪化反应等弱点,显然既为领袖的品质划定了上限,也给他动员自我的信众供给了许多可乘之机。这些领袖往往精通巧言令色之道,他们一味追求私利,善于用取悦于无耻的本能来说服众人。”在如今的很多直播平台,网红会利用自我的知名度,宣传各种产品来获取自我的利益,而粉丝往往会盲目跟风,使得此刻的网络风气十分浮躁。

网络平台中“乌合之众”的行为往往会表现为一种情绪化、少理性的低智商,群体的暗示常常会轻易地“征服群体的理解力,并窒息一切的确定力”从而使得群体产生团体幻觉。勒庞在《乌合之众》中谈到“正像缺乏推理本事的人一样,群体形象化的想象力不但强大并且活跃,并且十分之敏感”。群体的智力并不见得就比个体的智力高明,相反,他们很容易受到一些形象化词语、事物的影响。也正因如此,影响群体意见的直接因素之一就是利用某些吸引眼球的热点来巧妙地引导群体的想象力,从而制造出团体的幻觉。网络上无数个体组成的网络群体,他们所向披靡,所到之处不能听到任何反对意见和质疑,他们的感情激烈丰富,遇到逆他们者道德不再是束缚他们的工具,轻者围攻言语攻击,重者人肉搜索祖宗八代骂尽,群体里的个体享受到了群体的巨大影响力,正因人多势众,最终的结局就是反对者被骂的落荒而逃,而他们躲在电脑屏幕后面沾沾自喜最终能够一泄私愤痛痛快快的发泄了。在中国这种网络愤青网络暴民甚至是现实中的愤青,也正因如勒庞所说的某些共同的、偏激的、具有煽动性质的观点而自觉地走到一齐,从这一点上我们能够看到勒庞的这本名著的强大的现实好处。勒庞认为:同理性相比,是幻觉引发的活力和疯狂刺激着人们走

向礼貌之路。尽管存在理性,可是推动一切礼貌提高的却不是理性。倒不如说,推动礼貌提高的依然还是各种情感诸如尊严、民族主义、宗教信仰、爱国主义以及对荣誉的向往。

如今我们已经进入到网络自媒体时代,各种声音、观点、思潮,如井喷般涌现,让人目不暇接。由各种网络平台而聚拢起的群众在瞬时间构成了所谓的“乌合之众”,但正如勒庞在《乌合之众》导言中所说:“群众尽管有诸多在外人看起来很值得鄙夷和恐惧,但仍然是一股无法阻挡的力量,仍然是世界潮流的引航者,谁冒犯了群体就会受到前所未有的冲击而崩溃。我们就要进入的时代,千真万确将是一个群体的时代。”

乌合之众对个人启发(三):

孟子说,“行之而不著焉,习矣而不察焉,终生由之而不知其道者,众也。”翻译过来即为做了仁义的事,却不明白为什么要做;天天习以为常却又不明白所以然;一天都按着“道”去做,却不想想什么是“道”,这就是大众。2000多年前的孟子就已经洞悉群众的本质,而在其之后的法国人勒庞也用几乎同样悲观的论调分析了群体的心理。被美国社会心理学大师奥尔波特断言为心理学领域已经写出著作中最有影响的这本《乌合之众》,经过数百年争辩与审阅,多棱镜札记式的阐释依然在今日给予我深深启发。

其实在读这本书前,我对于马克思关于“历史是人民群众创造的”这句话是比较相信的。也许我这种相信恰恰是如乌合之众中所说的那种身处于“无知的群众”中的一种无理性的被绑架的相信。因为从历史的大趋势来讲,社会国家乃至世界确实是在向着有利于人民群众的方向发展,这不正好说明了“历史是人民群众创造的”么

可是事实是我们在历史上几乎看不到人民群众对历史的方向有什么明确的利己性倾向。群体能够在某一个时段将一个有利于自我的政府扶植上台,同时又可能因为一些根本无法确定的谣言立刻将这个政府踢下台去。而在历史上起着决定性的把握历史方向的关键因素并非群众的意见,而是那些能够引导群众力量的个人或至少一小群坚持头脑冷静和清醒的人。

《乌合之众》这本书出版于1895年,是一部解析群体心理的经典名著。全书的语言生动流畅,分析鞭辟入里且入木三分,一经问世就受广大群众的欢迎。此书颠覆了人们对群众的通常认识,在阅读该书时我同样触碰到了一个全然不一样的视角。作者以十分简约的方式,极为精细的考察了个人聚集成群体时的心理变化,指出个人一旦融入群体,个性就会被湮灭,群体的思想便会占据绝对的的统治地位。与此同时,群体的行为也会表现出排斥异义,极端化、情绪化及低智商化的特点。

在罗伯特·莫顿的《勒庞《乌合之众》的得与失》中,他指出这本书确实对人们理解团体行为的作用以及对社会心理学的思考发挥了巨大的影响。勒庞生逢一个群众重新崛起的时代,他敏感地意识到了这种现象中所包含的危险,并且以他所掌握的心理学语言,坦率地把它说了出来。勒庞的思想是超意识形态的,他在此书的那里或那里,以十分简约甚至时代错置的方式,触及到了一些今日人们所关心的问题,如社会服从和过度服从、趣味单一、群众的反叛、大众文化、受别人支配的自我、群众运动、人的自我异化、官僚化过程、逃避自由投向领袖的怀抱,以及无意识在社会行为中的作用,等等。也就是勒庞考察了一大堆现代人面临的社会问题和观念,这使这本《乌合之众》具有持久的意义。

众,乌合之众。群体是相对于个体而言的,但不是任何几个人就能构成群体。群体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人,为了到达共同的目标,以必须的方式联系在一齐进行活动的人群。可见群体有其自身的特点:成员有共同的目标;成员对群体有认同感和归属感;群体内有结构,有共同的价值观等。群体具有生产性功能和维持性功能。群体的价值和力量在于其成员思想和行为上的一致性,而这种一致性取决于群体规范的特殊性和标准化的程度。群体中的个体与他人发生相互作用,这本身就构成了一种刺激。个体对这个刺激必然要做出反应,于是表现出与个人独处时不一样的行为方式。在勒庞看来,当人们变成了一个群体后,他们的感情、思想和行为变得与他们单独一人时颇为不一样,而群体在智力上总是低于孤立的个人。群体没有本事做任何长远的打算或思考,而孤立的个人具有主宰自我的反应行为的本事(“当人们聚集成一个群体时,一种降低他们智力水平的机制就会发生作用”,“从他们成为群体一员之日始,博学之士便和白痴一齐失去了观察本事”)。

群体总是受着无意识因素的支配,它的行为主要不是受大脑,而是受脊椎神经的影响,所以群体是刺激因素的奴隶,群体具有冲动、急躁、缺乏理性、没有确定力和批评精神、易受暗示和轻信的特点。书中列举了1792年法国历史上有名的大屠杀事件。当时,在大革命精神的感召下,巴黎成千上万市民几天之内虐杀尽关在监狱里的僧侣贵族一千五百多人,连十二三岁的孩子也不放过。更不可思议的是,在极刑现场,妇女们以一睹贵族受刑为荣。这些平时里的店员伙计、家庭主妇,都相信自我的正义行为是在消灭“共和国的敌人”。所以,“孤立的个人很清楚,在孤身一人时,他不能焚烧宫殿或洗劫商店,即使受到这样做的诱惑,他也很容易抵制这种诱惑。可是在成为群体的一员时,他就会意识到人数赋予他的力量,这足以让他生出杀人劫掠的念头,并且会立刻屈从于这种诱惑,出乎意料地障碍会被狂暴地摧毁。”同样,这也能够解释文化大革命期间红卫兵的疯狂行径,他们失去作为个体时的理智,只明白和理解极端的感情和观念,还对使自我失去人格意识的暗示者惟命是从,一经煽动鼓舞,便构成了一股极为疯狂可怕的力量,这时理性完全被压倒。

《乌合之众》里面还谈到教育是群体意见和信念中的间接因素之一。“教育既不会使人变得更道德,也不会使人幸福;它既不能改变他的本能,也不恩能够改变他天生的热情,并且有时——只要进行不良引导即可——害处远大于好处。”那里的教育是学校教育还是广义上的教育。我觉得那里应当是学校的教育吧。此刻学校教育主要研究的是升学率、就业率的问题,对于学生的思想认知、为人处世并没有多在意。此刻很大部分难以破解的犯罪案件都是高科技犯罪,都是有高学历的人的行为。掌握以偶写派不上用场的知识,是让人造反的不二法门。“能够找到社会主义者的地方,正是教室;为拉丁民族走向衰败铺平道路的,也是教室。”

这本书让我重新思考群体,思考团体,群体是上帝或是撒旦,在虔诚的时候不要忘记警惕(倘若你信仰群体),切勿把自我交给群体,因为群体流向的是天堂也可能是地狱!

乌合之众对个人启发(四):

《乌合之众》是法国社会学家古斯塔夫.勒庞,于1895年首次出版的一部研究群众心理的著作。

开篇就是一个定义:许多人凑在一齐,就叫群体。群体是个活的生物,有自我的感情,有自我的思想,即群体心理。

接下来,陈述群体的特征:冲动,易变,急躁,易受暗示与轻信。

本书语言简单通俗直接,一路读下来的感受,能够用惊心动魄来形容,看着书上总结的群体特性,联想着现代中国发生的红卫兵破“四旧”、以及文革中的种种恶行,还有近期新闻中的各种群体事件:例如砸“日系”车辆、各种传销组织等。对于勒庞的总结,我内心是频频点头。几乎认同群体就是野蛮的原始人。

可是合上书,再仔细推敲,如果许多人凑在一齐就是群体,那么学校,是一个群体。公司是一个群体。一个读书会,也是一个群体。一支保护国家,抵抗外族侵略的军队也是一个群体。难不成,我们都生存在野蛮的原始社会中。

我想,一些群体表现出来的野蛮个性,并不是因为群体的特性使然,而是组成群体的个体或者群体“领袖”的个性与野心决定的。

不一样的群体会有不一样的特性,把群体统称为乌合之众,显得简单粗暴。书中列举的各种例子,只选取贴合书中描述群体特性的历史事件,更多不贴合特性的历史事件就未被提及。

尽管书中的观点显得偏颇,但依然是值得认真读的一本书,其中很多观点更是为我们敲响警钟。

比如,书中谈到“仅有靠形象思维得来的简单观念,才会让群体盲目轻信。仅有简单而明了的观念是被群体理解的。”进而书中提到“在渴望梦想的心灵里,科学是有所欠缺的,因为它既不敢做出过于慷慨的承诺,也做不到像幻想一样撒谎。”为什么谣言能够漫天飞舞,传销的领导者能让加入者沉迷其中不能自拔,因为他们加工、描述的景象仿佛触手可及。而我们自我也确实是很容易理解那些清晰的图景,对科学深邃的逻辑缺少一种耐心的探索和理解。

正如一面双刃剑,《乌合之众》能让人警醒,也能让野心家找到掌控群众的方法。它提到“只要掌握了影响群众想象力的艺术,也就掌握了统治他们的艺术。”书中谈到如何让群众理解自我观念,”改造,改造的方向必须是低俗化和简单化。”

我们总是生活在群体之中,本书提醒我们跳出群体之外,冷静的观察我们所处的群体,冷静的分析群体中的领袖,若“领袖”的动员手段,只是“断言、重复、传染”,那我们可能就要逃离这样的群体,这样的群体可能就会有野蛮的特性。

读完此书,我更清晰的理解潮流、谣言及恐慌。

《乌合之众》,从初读时的惊心动魄,到合上书时的冷静。坚持独立思考,不论何时何地,如此重要。这就算是这本书带给我的最大收获。

乌合之众对个人启发(五):

法国著名社会心理学家勒庞,以研究大众心理学著称。他认为现代生活逐渐以群体聚合为特征。在《乌合之众》中他指出个人一旦进入群体中,他的个性便湮灭,群体的思想占据主导地位;而群体的行为表现为无异议、情绪化和低智商。

“群体不善推理,却急于行动。它们目前的组织赋予它们巨大的力量。我们目睹其诞生的那些教条,很快也会具有旧式教条的威力,也就是说,不容讨论的专横武断的力量。群众的神权就要代替国王的神权了。”“一些能够轻易在群体中流传的神话所以能够产生,不仅仅是因为他们极端轻信,也是事件在人群的想像中经过了奇妙曲解之后造成的后果。在群体众目睽睽之下发生的最简单的事情,不久就会变得面目全非。群体是用形象来思维的,而形象本身又会立刻引起与它毫无逻辑关系的一系列形象。我们只要想一下,有时我们会因为在头脑中想到的任何事实而产生一连串幻觉,就很容易理解这种状态。我们的理性告诉我们,它们之间没有任何关系。可是群体对这个事实却视若无睹,把歪曲性的想像力所引起的幻觉和真实事件混为一谈。”暴民是缺乏理性经验的群体,当对发生的种种事件缺乏有效的理性思考,就只能经过自身的感知经验和道听途说进行联想,并为之找到联系。比如“西方媒体批评”——“反华势力”——“八国联军”——“保家卫国”一样。

“群体表现出来的感情不管是好是坏,其突出的特点就是极为简单而夸张。在这方面,就像许多其他方面一样,群体中的个人类似于原始人,因为他不能作出细致的区分,他把事情视为一个整体,看不到它们的中间过渡状态。群体情绪的夸张也受到另一事实的强化,即不管什么感情,一旦它表现出来,经过暗示和传染过程而十分迅速传播,它所明确赞扬的目标就会力量大增。”群体表现出的感情是无法复杂和具有深度的,因为他在集合个体时必须选取明确的,具有共性的情感指向,比如仇恨,热爱等等。这样才能在简单和宏大的群体活动中取得立竿见影的效果。任何能够深入解析的可能都不会被允许存在,因为暴民个体的狂热无法接纳这种可能,并且它将给群体内部带来争议,从而引起分歧。

人有模仿他人的倾向,心理学上称之为“同步”。由于人天生都是自恋的,所以爱屋及乌,会喜欢与自我相似的人,即“认同”。为了让其他人喜欢自我,以便搞好关系实现合作,人会模仿其他人,即“求同”。“认同”与“求同”合并在一齐,就是一种“同步”。商家就很懂得利用“同步”赚钱,超市里那些免费品尝的甜点,在“同步”作用的帮忙下,总是能让消费者乖乖地买下自我本不必买的东西。此外,销售人员千方百计地与消费者套近乎,也正是为了博取一种“同步”。乌合之众的盲从,正是“催眠”与“同步”共同作用的结果,催眠使我们变成了盲目之辈,而极端强化了“同步”效应,使得我们不受理性与道德的约束,做出不可理解的事情来。“自信”是抑制“催眠”的良方,“谨慎”是把握“同步”分寸的要领。

我们日常生活中有很多事件都能够证实庞德的观点。新闻媒体或者说新闻媒体背后的利益集团利用舆论为博取自我更多眼球,骗取点击率等不顾事实按照自身需要,或按照社会普片关心方向片面报道的行为。例如最近发生的辱母杀人案,关于案件的报道都集中于法律不如道德,司法腐败,司法不独立等敏感的、当下热点的问题。舆论风向把群众关注的焦点完全带偏,而群众也自然而然的朝着这条线走下去,群众一边倒的为于欢感到不公,支持杀人行为,要道德不要法律。显然这样的舆论是片面的,群众应对这样的事件就显得情绪化,对大家认同的事情无异议。可是群众喜欢关注谈论他们想要的新闻事件,媒体也喜欢按照这样的方式报道新闻。

可是《乌合之众》也有其局限性,如作者因群体的非理性性质和表现而对它持鄙视和恐惧的态度。他说:“个人在群体影响下,思想和感觉中道德约束与礼貌方式突然消失,原始冲动、幼稚行为和犯罪倾向的突然爆发。”但同时他又认为群体是一股不可阻挡的力量因而是世界潮流的引领者。但这种内在矛盾并未减损其思想学术价值,而是为之后者开启了更深入研究的空间。

乌合之众对个人启发(六):

从古希腊古罗马以来,西方礼貌的“公共领域”就是一个被极富煽动性、十分鲁莽的群众所占领的场所。象征着民主的公民大会,五百人会议,陪审法庭都是经过集群的方式产生运行的,民主导致的结果就是参与这些重大会议的人素质参差不齐,著名的“苏格拉底之死”事件就发生在民主如此发达的古希腊时期,苏格拉底被控告“腐蚀青年人的心灵”,而拥有几千人的陪审法庭中又有多少人了解事情的真相,大部分人处于这么一个庞大的群体中,个体的独立性早已经消失,只是一味附和,最终导致苏格拉底被判死刑。群众的民主权力就像一切个人权力一样,当它没有恰当的宪政制约时,也很容易转变为它的反面,成为一种暴虐的权力。这就是我们此刻所说的“多数人的暴政”。而我们此刻看到从古希腊罗马的广场政治,延续到中世纪的宗教迫害,再到近代的法国大革命,直至墨索里尼、希特勒的法西斯主义煽动,这种“群众性鲁莽”的文化特征一向留在西方礼貌的血液中。如果说“群众性鲁莽”是欧洲种族的一种共性,那么勒庞的《乌合之众》表现出来的就是对法国人这种特性的揭示与研究。

一、压倒理性的群体

勒庞指出“是幻觉引起的活力和愚顽,激励着人类走上了礼貌之路,在这方面人类的理性没有多大用处”,是群众那种荒谬的狂热,偏执的态度,“多数的力量”推动了历史的提高,“它不准备承认,在自我的愿望和这种愿望的实现之间会出现任何障碍,因为数量上的强大使它感到自我势不可挡”,能够说《乌合之众》一书最大的闪光点就在于它摘掉了群体头上那顶天然的理性帽子,在必须程度上恢复了群体的本来面目,让我们从群体(团体)迷信的迷雾中走出,重新审视作为社会历史推动力的群体的作用。它让我们认识到,一个未经启蒙的群体对权威与谎言有着多么深切的迷恋与盲从,而多数人的暴力——即使在民主政体之下——是多么地容易生成。一旦群体走向一条不归路那将是十分可怕的事情,在人们对唯一神教失去信仰的时代,最有可能对组成群体的个人发挥巨大作用的就是“民族的荣誉感,前途或者爱国主义”,在应对这些信仰时,群体很容易表现出极崇高的献身精神和不计名利的举动,这是孤立的个人望尘莫及的,这时理性往往占下风。

我们在此能够联想起发生在中外近现代历史上的数次血腥的群众运动,以往善良卑微的普通人为捍卫那些似是而非的真理所采取的恐怖手段。他们往往怀着某种神圣的使命感去奔赴一场巨大的灾难,但他们的心态却如同奔赴一场狂欢和盛宴,由此历史上一些一向令我们困惑的行为得到了某种解释。

二、意志力强大的领袖

“民主化使得各种偶像与建立在血统基础上的世俗王权已逐渐被平等人权和参与扩大的主张所消解,由此使权威合法性的来源产生了一个重大的转移——血统身份也罢,君权神授也罢,奉天承运也罢,此时都已不再可能。”的确,民主社会的到来,使得血缘和神意在人们心目中的地位降低,成为合法的统治者的标准不再是唯一的,更加不是经过世袭的方式获得,统治者来自于民间,来自于民意,所谓的群体的领袖如何利用群众心理,把群众作为实现自我政治目标的工具呢?勒庞指出有三种方法:断言、重复、传染。上文中我们已经提到,群体缺乏理性,所以”做出简洁有力的断言,不理睬任何推理和证据是让某种观念进入群众头脑最可靠的办法之一。”而拿破仑,这个发动雾月政变,被流放之后卷土重来的伟大领袖强调了重复的重要性——最有效地修辞法仅有一个——那就是不断地重复。在一个断言被有效、无争议地重复之后,所谓的流行观点就会构成。与此同时,强大的感染过程就开始了。而领袖所要做的就是具备一种持久的意志力,这是一种极为罕见,极为强大的品质,它足以征服一切,仅有当领袖自我对于一种口号,观念坚信不疑的时候,他们才能够在自我信众的灵魂里唤起一股坚不可摧的力量。领袖凭借坚不可摧的意志力,运用断言、重复、传染的把戏说服了群体,而群体的灵魂中占上风的,并不是对自由的要求,而是当奴才的欲望。于是在急于想得到一个领袖统治的奴性的驱使下,在疯狂的非理性的思维充斥头脑时,群体热烈地拥护充分他们这种缺点的领袖统治自我,一往无前地堕落着。缺乏理性的群体再加上极富煽动性的领袖,这就成了爆发群体行为的“完美”组合。

三、对当今中国社会的启示

虽然《乌合之众》的写作早于我们几百年,它的产生有其社会背景,它所针对的也是法国大革命这个特殊的历史事件,可是我们不得不承认勒庞的这个预言是正确的,因为团体心理在任何一个社会都是存在的,只是在强调团体精神的社会,这种反团体的思想总不会受到关注,而在现代社会中群体现象有越来越凸显的趋势,在现代社会群体的表现不再是像勒庞书中所描述的那样有着明显的冲突与对抗,现代社会的群体心理在某种程度上在不知不觉中已经渗入很多人的行为语言中,成为一种公众情绪,经过更多渠道,主要是媒体表现出来。“躲猫猫”、“打酱油”这类事件如今已成为热门甚至是流行词汇。在这些词汇的背后,积蓄着巨大的公众情绪的力量。公众情绪古已有之,只要有群体存在,就会有这样的情绪力量在民间不停流淌。2008年5月12日,汶川地震震惊世界,危难时刻中国社会各界掀起赈灾热潮。身处国外的深圳万科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王石得知汶川地震的事情之后,在地震当日当即做出万科捐款220万的决定。而此举被认为是“抠门”,引来网络上一片骂声。5月15日王石在博客中为自我辩护,反而是被看做越辩越黑,加之媒体的断章取义的报道,遭来公众的漫骂谴责,万科遭遇了企业内的8级地震。最终王石不得不向公众道歉,“捐款

门”事件才告一段落。在公众情绪处于高度敏感时,当感性成为公众情感主流时,企业家,这些理性逻辑的信徒刺痛了公众敏感脆弱的心。他对自我财富的捍卫,在公众眼中显得是那么可恶。

这种公众情绪的高涨与泛滥,并非是“中国特色”,任何一个社会在转型时期,都会面临这样的过程。随着中国的不断纳入世界,经济实力的提升,中国人的身份敏感性没有减弱反而增强了,这与中国人由历史原因所导致的过分自卑有着密切联系。应对公众情绪的高涨,我们应当理性应对,一方面这是民众民主意识觉醒的表现,中国人在封建社会的体制下压抑太久,以至于大部分人没有自由自主意识,一种愿意被统治,被决定的“奴性”意识还是根深蒂固的,此刻民众对于自身权益的维护,对于社会发展的关注意识都在增强,这是一种好的现象,可是在此基础之上也要避免以“民主”之名引发的过分情绪发泄。

· ·

· ·

· ·

· ·

· ·

· ·

· ·

· ·

· ·

· ·

NBA的全球化对CBA的启发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