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精品范文库 > 12号文库
中国近代史纲要 第三专题练习题及答案
编辑:风月无边 识别码:21-276817 12号文库 发布时间: 2023-04-01 11:31:52 来源:网络

第一篇:中国近代史纲要 第三专题练习题及答案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练习题 第三专题(第四章)

一、单项选择题

1、新文化运动兴起的标志是

A.梁启超在上海主办《时务报》

B.严复在天津主办《国闻报》 C.陈独秀在上海创办《青年》杂志

D.周恩来在天津创办《觉悟》杂志 2、1915年陈独秀在上海创办《青年》杂志,标志着

A.保路运动的兴起 B.新文化运动的兴起 C.护法运动的兴起 D.五四运动的兴起 3、1915年9月在上海创办《青年》杂志(后改名为《新青年》)的是 A.陈独秀

B.李大钊

C.胡

D.鲁

4、五四前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内容是

A.提倡民主和科学

B.宣传公平和正义

C.弘扬民族文化

D.主张文学革命

5、在新文化运动中诞生的第一篇白话文小说是

A.《孔乙己》

B.《阿Q正传》 C.《狂人日记》

D.《呐喊》

6、袁世凯窃取辛亥革命果实以后,统治中国的是

A、北洋政府

B、清政府C、南京临时政府

D、伪国民政府

7、北洋军阀的阶级基础

A、农民阶级

B、资产阶级C、地主阶级和买办资产阶级

D、工人阶级

8、新文化运动兴起的根本原因

A、无产阶级的兴起

B、中华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C、外国资本主义积极政治的双重压迫

D、民族资产阶级的壮大

9、对1919年五四运动前的新文化叙述正确的是

A、资产阶级民主主义的新文化反对封建主义旧文化的斗争

B、无产阶级民主主义的新文化反对封建主义旧文化的斗争

C、前期资产阶级民主主义的新文化反对封建主义旧文化的斗争后期无产阶级民主主义的新文化反对封建主义旧文化的斗争

D、前期主要是宣传马克思主义

10、下列人物中,五四运动前就信仰马克思主义是: A、李大钊

B、鲁迅

C、胡适

D、邓小平

11、中国大地首先扛起社会主义大旗的是

A、陈独秀

B、毛泽东

C、李大钊

D、孙中山

12、率先发动五四运动的是:

A、北京的学生

B、北京的工人

C、上海的学生

D、上海的工人

13、北伐战争的最主要目的

A、推翻北洋军阀的统治

B、直接打击帝国主义

C、推动工农运动

D、扩大国民党影响

14、北伐战争首先打击的军阀是

A、孙传芳

B、吴佩孚

C、张作霖

D、陈炯明

15、下类属于大革命失败的最主要客观原因 A、反动力量过于强大

B、中共犯了右倾机会主义错误 C、马列主义影响不大

D、工农运动处于低潮

16、下列关于北伐战争的描述错误的是

A、第四军获铁军称号

B、国共进行了合作C、工农运动支持了北伐

D、国民政府完全统一了中国

17、下列不属于工农武装的是

A、国民革命军

B、工人纠察队C、农民自卫军

D、上海工人起义武装

18、中共一大产生的中央局书记是

A、毛泽东

B、张国焘

C、李达

D、陈独秀

19、在毛泽东心中建立起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的三本著作不包含 A、《共产党宣言》

B、《阶级斗争》

C、《资本论》

D、《社会主义史》 20、1927年蒋介石发动“四·一二”反革命政变的地点是()A、广州

B、南昌C、上海

D、武汉

21、《新青年》是()在上海创办的

A、陈独秀

B、胡适

C、李大钊

D、鲁迅

22、国共两党第—次合作的政治基础是 A、旧三民主义

B、“联俄、联共、辅助农工”的三大政策 C、新三民主义

D、以上都不是

23、表明蒋介石彻底叛变革命的是()A、中山舰事件

B、“四—二”反革命政变 C、“整理党务案”

D、“七—五”反革命政变

24、在北伐战争中为第四军赢得“铁军”称号的是

A、吉星文独立团

B、叶挺独立团

C、谢晋元独立团

D、何应钦独立团

25、第一次国共合作时期,大革命的主要斗争形式是:

A、农民运动

B、革命战争

C、工人罢工

D、学生游行

26、新文化运动的基本口号是

A、民主和科学

B、民主和自由

C、自由和科学

D、和平与发展

27、新文化运动时期很有影响的小说《狂人日记》是谁写的: A、胡适

B、陈独秀

C、鲁迅

D、瞿秋白

28、五四运动的直接导火线是

A、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的失败

B、社会危机C、民族危机

D、俄国十月革命对中国的影响

29、中国第一个马克思主义者是

A.陈独秀

B.李大钊

C.王明

D.毛泽东

30、五四以前的新文化运动的精神领袖。其代表除李大钊以外,还有 A.陈独秀

B.毛泽东

C.鲁迅

D.李达

31、五四爱国运动的左翼骨干的代表是

A.周恩来

B.毛泽东

C.董必武

D.何淑衡

32、共产党和共产主义的旗帜在中国大地上树立起来的标志是 A.《唯物史观解说》

B.《新青年》杂志

C.《马克思资本论入门》

D.创办《共产党》(月刊)

33、1920年11月,共产党早期组织领导的第一个工会是

A.武汉工会

B.长辛店成立工人俱乐部(工会)C 上海机器工会

D.沙长工会

34、中共三大的主要议题有

A.关于无产阶级领导权问题

B.关于建立国共合作的统一战线问题 C.关于工农联盟问题

D.关于武装斗争问题

35、标志着第一次国共合作的正式形成的是

A.国民党一大的成功召开

B.国民党二大的成功召开C.国民党三大的成功召开

D.中共三大的召开

36、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伟大开端的标志是

A.新文化运动

B.五四运动

C.中国共产党成立

D.新中国建立

37、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在外国侵华势力中,占主要地位的是 A、英国

B、法国

C、俄国

D、美国

38、第一次世界大战后,日益构成对中国主要威胁的国家是: A、英国

B、日本

C、俄国

D、美国

39、民主革命者吴玉章说:“从辛亥革命起,我们为了推翻清朝而迁就袁世凯,后来为了反对北洋军阀而利用西南军阀,再后来为了抵制西南军阀,而培植陈炯明,最后陈炯明叛变了。这样看来,从前的一套革命老方法非改变不可,我们要从头做起”。这表明资产阶级革命党人要改变()

A.革命纲领

B.革命依靠力量

C.革命对象

D.革命方式

40、毛泽东在《反对党八股》中指出,前期新文化运动的领导人物“对于现状,对于历史,对于外国事物,„„所谓坏就是绝对的坏,一切皆坏;所谓的好,就是绝对的好,一切皆好”。造成这种状况的主要原因是他们

A.脱离广大人民群众B.一定程度上受到封建思想的束缚

C.没有马克思主义的批判精神D.没有接受俄国十月革命的经验

41、新文化运动对中国革命产生的最深刻的影响是

A.动摇封建思想的统治地位B.弘扬了民主和科学,推动了自然科学发展

C.对五四运动的爆发起了宣传作用D.后期传播社会主义思想,成为知识分子拯救国家改造社会的思想武器

42、在20世纪第二个十年,堪称中国历史转折之里程碑的是 A.武昌起义、中华民国建立

B.《新青年》创办、武昌起义

C.五四运动、《新青年》创办

D.中华民国建立、五四运动

43、在民主革命时期,知识分子走向社会、与工农群众结合开始于 A.戊戌变法时期

B.五四运动时期C.五卅运动时期

D.一二·九运动时期

44、著名学者胡绳说:“近代中国在20世纪初处于一个社会大变革时期,中国民主主义革命向新民主主义革命转折,这是诸多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下列诸多因素中起决定作用的是

A.中华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B.中国无产阶级的壮大C.俄国十月革命的影响

D.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45、在中国早期马克思主义者的队伍中,属于先驱者和擎旗人的是:

A.李大钊、陈独秀

B.毛泽东、周恩来

C.董必武

D.孙中山、朱执信、梁启超 46、1921年9月,中国共产党在()领导创建了第一个农民协会 A.广东海丰县赤山约B.广东陆丰县

C.浙江萧山县衙前村

D.湖南衡山县白果

47、中国共产党第一次提出明确的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是在 A.《新青年》创刊号上

B.中共“一大”会议上 C.中共“二大”会议上

D.中共“三大”会议上

48、对第一次国共合作起了促进的共产国际派遣人员是

A.马林

B.越飞

C.鲍罗廷

D.李德

49、第一次国共合作采取了共产党以个人身份加入国民党的“党内合作”方式,最早提出这

种方式的是

A.共产国际

B.中国共产党

C.孙中山

D.廖仲恺 50、孙中山说:“国民党在堕落中死亡,因此要救活它,就需要新鲜血液。”为此他采取的主要措施是

A.接受中共反帝反封建的主张B.重新解释三民主义

C.以党内合作方式同共产党合作D.建立黄埔军校,培养新式军事干部 51、1925年5月,以()为起点,国共两党掀起了全国范围的大革命浪潮。

A.国民党一大

B.成立黄埔军校C.广州国民政府成立

D.五卅运动

北伐战争对准的军阀是()①吴佩孚 ②孙传芳 ③张作霖 ④段祺瑞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52、对1924-1927年大革命性质的正确表述是

A.资产阶级领导的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B.无产阶级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 C.革命统一战线领导的反帝反封建的民主主义革命D.中共领导的无产阶级革命

53、大革命的失败,给中共最深刻的教训是

A.无产阶级必须掌握革命领导权和革命武装B.要建立巩固的工农联盟 C.要警惕统一战线内部的野心家D.要制定彻底的革命纲领 54、1925年至1927年中国反帝反封建的大革命,其主要斗争形式是: A.革命战争

B.武装起义

C.游行示威

D.农民运动

55、社会主义思潮在中国蓬勃兴起,马克思主义开始在中国知识界中得到传播是在:

A.辛亥革命后

B.戊戌变法后

C.五四运动后

D.第一次大革命后

二、多项选择题

1、五四运动发生新的时代条件和社会历史条件是

A.新的社会力量的成长、壮大

B.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的失败

C.新文化运动掀起的思想解放的潮流

D.俄国十月革命对中国的影响.2、五四运动具有以辛亥革命为代表的旧民主主义革命所不具备的一些特点。主要是

A.五四运动表现了反帝反封建的彻底性 B.五四运动是一次真正的群众运动

C.五四运动是一次真正的学生运动 D.五四运动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及其与中国工人运动的结合

3、中共第一次代表大会先后在两个地方召开,这两个地方是:

A.上海

B.浙江嘉兴

C.广州

D.武汉

4、中国共产党早期组织成立以后,着重进行了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A.研究和宣传马克思主义

B.研究无政府主义

C.到工人中去进行宣传和组织工作

D.进行关于建党问题的讨论和实际组织工作

5、中国共产党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提出的最低纲领是

A.打倒军阀

B.推翻国际帝国主义的压迫; C.统一中国为真正民主共和国

D.实现社会主义、共产主义

6、在1919年至1949年新中国成立以前,压在中国人民身上的“三座大山”是 A.帝国主义

B.封建主义

C.官僚资本主义

D.民族资本主义

7、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中华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受到的阻碍包括 A.外国资本的压迫

B.官僚资本的排挤

C.人民大众的反对 D.封建生产关系的束缚

8、中国早期信仰马克思主义的人物的三种主要类型是

A.五四以前的新文化运动的精神领袖

B.五四爱国运动的左翼骨干

C.一部分原中国同盟会会员

D.五四爱国运动的参加者

9、中共“二大”制定的民主革命纲领包括()A.打倒军阀

B.推翻帝国主义压迫

C.实现共产主义

D.统一中国为真正的民主共和国

10、“我们希望社会上的革命分子,大家都集中到国民党,使国民革命运动得以迅速实现,同时希望中国国民党断然抛弃依赖外国及专力军事两个旧观念„„以树立国民革命之真正领袖地位。”上述中共三大宣言内容反映出中国共产党()A.认为国民党是一个革命政党 B.承认国民党在革命中的领导地位 C.希望改组国民党

D.放弃了对民主革命的领导权

11、第一次国共合作的得以实现的条件有()A.中国共产党需要团结各种力量作为革命同盟军

B.中国国民党在当时各政党中“比较是革命的民主派” C.共产国际提出了实行国共合作的建议 D.“打倒列强除军阀”成为全国人民的共同愿望

12、国民革命与近代前期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相比,其突出的新特点是()A.以国共合作为基础

B.采用武装斗争的形式

C.群众基础扩大

D.反帝反封建相结合13、1920年秋后在武汉成立的共产党早期组织的主要成员有 A.董必武 B.陈潭秋 C.包惠僧 D.王尽美 14、1920年秋后在长沙成立的共产党早期组织的主要成员有 A.毛泽东 B.何叔衡 C.董必武 D.谭平山 15、1920年秋后在济南成立的共产党早期组织的主要成员有 A.董必武 B.陈潭秋 C.王尽美 D.邓恩铭 16、1920年秋后在广州成立的共产党早期组织的主要成员有 A.董必武 B.谭平山 C.谭植棠 D.王尽美

17、中国各地共产党早期组织成立后着重进行的工作包括 A.研究和宣传马克思主义 B.制定民主革命纲领

C.到工人中去开展宣传和组织工作 D.开展关于建党问题的讨论和实际组织工作

18、中国共产党早期组织的成员同反马克思主义思潮进行的主要论战包括

A.同康有为关于“改良与革命”的论战 B.同胡适围绕“问题与主义”的论战 C.同张东荪等关于社会主义的论战 D.同无政府主义的论战

19、中国早期共产党组织成立后出版的工人通俗刊物包括

A.《劳动界》 B.《劳动音》 C.《劳动者》D.《劳动与妇女》 20、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中国工人运动第一个高潮中爆发的罢工斗争包括

A.香港海员大罢工B.安源路矿工人大罢工 C.京汉铁路工人大罢工D.省港大罢工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第三专题练习题答案

第四章

一、单项选择题

1-5:CBAAC

6-10:ACBAA

11-15:CAABA

16-20:DADCC 21-25:ACBBB 26-30:ACABA 31-35BDCBA

36-40BABBC

41-45DDBBA

46-50 CCAAC 51D A 52-55CAAC

二、多项选择题

1.ABCD 2.ABD

3.AB

4.ACD

5.ABC 6.ABC 7.ABD

8.ABC

9.ABD

10.ABCD

11.ABCD

12.ACD 13ABC 14AB

15CD 16BC 17ACD 18BCD 19ABCD 20ABC

第二篇:《中国近代史纲要》练习题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30分)1、2005年,我国通过《反分裂国家法》的会议是(b)A、十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 B、十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 C、十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 D、十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

2、对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实行的是(b)A、没收政策 B、赎买政策 C、改造政策 D、统购统销政策

3、戊戌维新运动失败的主要原因是(d)A、中华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力量十分弱小

B、维新派把希望完全寄托在一个没有实权的皇帝身上 C、没有发动群众的支持

D、维新派自身的局限和以慈禧太后为首的强大的守旧势力的反对

4、(7P135)1945年12月成立,成员主要是爱国的民族工商业者以及有联系的知识分子的民主党派是(d)A、中国致公党 B、中国农工民主党 C、中国民主建国会 D、中国民主促进会

5、中国共产党第一次明确提出无产阶级领导权和工农联盟问题的会议是(A、中共一大 B、中共二大 C、中共三大 D、中共四大6、1940年八路军在华北发动的大规模破袭进攻战是(a)A、百团大战 B、平型关战役 C、阳明堡战役 D、忻口会战

7、戊戌维新运动兴起的社会物质条件是(d)

d)A、列强瓜分中国,民族危机急剧激化 B、西方科学技术知识的传播 C、洋务运动的失败

D、中华民族资本主义的初步发展

8、(8P153)1951年底到1952年春,中国共产党在党政机关中开展的“三反”运动是(a)

A、反贪污、反浪费、反官僚主义 B、反主观主义、反宗派主义、反党八股 C、反受贿、反贪污、反自由主义 D、反浪费、反行贿、反形式主义

9、(6P97)卢沟桥事变发生的时间是(b)A、1936年8月 B、1937年7月 C、1937年5月 D、1945年1月10、19世纪末,梁启超撰写的宣传变法维新主张的著作是(d)A、《新学伪经考》 B、《人类公理》 C、《仁学》 D、《变法通义》 45、11、19世纪末资本主义进入帝国主义阶段之后,其对中国进行殖民剥削的主要形式是(b)A、商品输出 B、资本输出 C、垄断商品倾销 D、掠夺廉价劳动力

12、中国共产党在政治上达到成熟的时期是(b)A、国民大革命时期 B、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 C、抗日战争时期 D、解放战争时期

13、对党的若干重大的历史问题作出结论,使全党尤其是党的高级干部对中国民主革命的基本问题的认识达到在马克思列宁主义基础上的一致的文献是(d)A、《改造我们的学习》 B、《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 C、《新民主主义论》

D、《关于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

14、“三反”主要针对的对象是(b)A、资本家

B、党政机构工作人员 C、工商业经营者

D、旧政权中留下来的工作人员

15、_____年,毛泽东等人听取了国务院多部门的工作汇报,经过深入调查研究,于5月份在最高国务会议上作了《论十大关系》的报告。(b)A、1954 B、1956 C、1957 D、1958

16、为反对袁世凯刺杀宋教仁和“善后大借款”,孙中山在1913年领导革命党人发动了(a)A、二次革命 B、护国战争 C、护法战争 D、北伐战争17、1932年3月,日本在中国扶植成立的傀儡政权是(a)A、伪“满洲国” B、“国民政府” C、兴亚会

D、冀东防共委员会

18、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民主政权实行“三三制”原则是在(b A、解放战争时期 B、抗日战争时期 C、土地改革时期 D、大革命时期

19、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的主体是(a)A、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 B、实现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C、实现对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D、实现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20、下列运动中不是以学生为主力的是(d)A、一二·一运动 B、一二·三。运动

C、反饥饿、反内战、挽救教育危机联合大游行 D、二·二八起义

21、(3P49)辛亥革命的性质是(b)A、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 B、旧式的资产阶级民主主义革命 C、新式的资产阶级民主主义革命 D、资产阶级维新运动

22、(5P78)国民党四大家族官僚资本的性质是(A、私人垄断资本主义

B、封建的买办的国家垄断资本主义)b C、私人资本主义 D、国家资本主义

23、为了控制人民,禁止革命活动,国民党大力推行(c)A、民团制度 B、特务制度 C、保甲制度 D、文化专制主义24、1913年6月,袁世凯向全国发布——,实行尊孔复古。A、《通令尊崇孔圣文》 B、《通令尊孔读经文》 C、《通令祭祀孔圣文》 D、《通令尊定国教文》

25、体现中共八大的指导思想的是(a)A、《论十大关系》的报告 B、《论联合政府》

C、《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

a)(D、《关于整风运动的指示》

26、中国进入新民主主义社会后,经济上处于领导地位的是(c)A、私人资本主义经济 B、国家资本主义经济 C、国营经济 D、合作社经济

27、客观上宣告了“文化大革命”的理论和实践失败的是(c)A、中共九届二中全会召开

B、各省、市、自治区革命委员会的成立

C、林彪反革命集团阴谋夺取最高权力、策动反革命武装政变事件的发生 D、江青反革命集团加紧进行阴谋夺取最高权力的活动

28、(3P45)1905年至l907年,资产阶级革命派与改良派论战的焦点是(c)A、要不要打倒列强 B、要不要实行共和

C、要不要以革命手段推翻清政府 D、要不要废科举,兴学堂29、1915年5月,袁世凯为取得日本对他复辟帝制的支持,基本接受日本提出的严重损害中国权益的条约是(b)A、西原借款 B、“二十一条” C、善后大借款 D、铁路借款

30、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所形成的世界政治格局是(b)A、以欧洲大国均势为中心的政治格局 B、美苏两极政治格局 C、美国为主的单极格局 D、呈多极化的政治格局

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至少有两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少选或未选均无分。)

31、西方列强在华的经济掠夺手段包括(abcd)A、控制中国通商口岸 B、剥夺中国关税自主权 C、对华倾销商品和资本输出 D、操纵中国的经济命脉

32、关于官僚资本的表述正确的有(abcd)A、是中国的垄断资本 B、控制了全国的经济命脉

C、和国家政权结合在一起,成为国家垄断资本 D、是买办的封建的国家垄断资本

33、近代中国面临的两大历史任务是(ab)A、争取民族的独立和人民的解放 B、实现国家的繁荣富强和人民的共同富裕 C、推翻国民党统治,建立新民主主义共和国 D、实现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

34、中国早期接受、宣传马克思主义的主要是(abc A、五四运动前的新文化运动的精神领袖 B、五四运动中的左翼骨干

C、一部分原中国同盟会会员、辛亥革命时期的活动家)D、工人阶级中的先进分子

35、洋务派举办民用企业的目的是(abc)A、解决办军事工业煤铁等原料的需求 B、交通运输的需要

C、企图以民用企业的利润弥补军用工业的亏空 D、求富发展资本主义经济

36、下列关于“三区革命”说法,正确的是(abcd)A、指的是原新疆省的伊犁、塔城、阿山(今阿勒泰)3个专区 B、反对的是以军阀盛世才为代表的国民党反动派的压迫 C、爆发了一场有组织的大规模武装斗争 D、于l945年建立了革命政府

37、在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后,国民党的抗战态度趋向消极,体现在 A、实行保守的收缩战略,以便保存实力abcd B、限制、打击共产党及其领导下的抗日军队 C、国民党五届五中全会决定成立“防共委员会”

D、国民党五届五中全会制定了“防共、限共、溶共、反共”的方针38、1957年的整风运动反对的主要是(bcd)A、教条主义 B、主观主义 C、宗派主义 D、官僚主义

39、中华民国南京临时政府也有局限性,体现在(ac)

A、企图用承认清政府与列强所签订的一切不平等条约和所欠的一切外债来换取列强承认中华民国

B、没有提出可以满足农民土地要求的政策和措施

C、以保护私有财产为借口,维护封建土地制度以及官僚、地主所占有的土地和财产

D、没有提出鼓励发展资本主义经济的措施

40、(6P104)抗战初期国民党正面战场上组织的会战是(abcd)A、忻口会战 B、淞沪会战 C、徐州会战 D、武汉会战

三、简答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6分,共30分)

41、中共八大对我国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提出的指导方针是什么? 在经济建设上,坚持即反保守又反冒进,即在综合平衡种稳步前进的方针。在政治建设上,继续加强我国的人民民主专政;加强国内各民族的团结;继续巩固人民民主同意战线;逐步制定完备的法律,尽力健全的法制。

42、国民党政府是怎样实行***的军事独裁统治的? 国民党所实行的是代表地主阶级买办性的大资产阶级利益的***和军事独裁统治。

(1)建立庞大的军队。据1929年3月的官方材料、“全国军额达二百万”、实际兵员数远不止此。、国民党还大力加强地方反动武装、各县民团统称保安队。广大人民被置于国民党武装的严密控制和监视之下。

(2)建立庞大的全国性特务系统、如如隶属于国民党中央组织部的调查统计局(“中统”)和隶属于国民党军事委员会的调查统计局(“军统”)、其主要任务就是反对共产党、破坏革命运动、、绑架或暗杀革命者和异己分子

(3)大力推行保甲制度、规定十户为甲、十甲为保、分设甲长、保长。保甲内各户要互相监视互相告发、“共具联保联坐切结”。广大人民被禁锢在保甲制度之内。

(4)厉行文化专制主义。大批进步书刊被查禁、许多进步作家被监视、拘捕乃至枪杀人民的言论和出版自由被剥夺。

43、简述中共八大的历史意义。

中共八大为全面进行社会主义建设制定的路线是正确的,提出的许多新的方针和思想是富于创造精神的。大会集中全党智慧总结提出的探索中国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重要成果,对于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和党的事业的发展有着长远的指导意义。

44、革命根据地采取什么样的方式打破国民党的经济封锁?

1、根据地军民积极进行经济建设以打破敌人的封锁。火力发展农业生产。

2、苏维埃政府动员和组织获得了土地的农民群众开展互助合作运动,成立劳动互助社、犁牛合作社,合理调节人力、物力,提高劳动生产率组织农民开垦荒地、兴修水利,增加农作物产量。

3、随着农业生产的恢复和发展,手工业也有长足的发展,公营的军需工业和厂矿企业开始建立起来。

4、开展同国民党统治区的经济贸易往来,设置了对外贸易机关,奖励私人商业输出输人各种必要的商品。

45、简述毛泽东在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方面提出的主要思想。

1、要正确处理重工业、轻工业和农业的关系;以农、轻、重为序发展国民经济。

2、在优先发展重工业的条件下,坚持工业和农业并举、重工业和轻工业并举、中央工业和地方工业并举、大中小企业并举等“两条腿”走路的方针。

3、正确解决好综合平衡的问题,处理好积累和消费、生产和生活的问题。

4、处理好国家、集体和个人的关系,统筹兼顾,适当安排。

四、论述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

46、为什么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是新中国成立以来伟大的历史性转折?(1)重新确立了马克思主义义的思想路线。全会冲破长期“左”的错误的严重束缚、彻底否定了“两个凡是”的错误方针、高度评价了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并且断然否定“以阶级斗争为纲”的指导思想、恢复了马克思主义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

(2)全会全面分析了当前的主要矛盾和主要任务、作出了把工作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和实行改革开放的战略决策。

(3)全会恢复了党的民主集中制的优良传统、审查解决了历史上遗留的一批重大问题和乙些重要领导人的功过是非问题。

(4)全会决定在党的生活和国家政治生活中加强民主和法制建设、明确党的思想路线、加强党的领导机构和成立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

(5)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全会结束了粉碎“四人帮”后两年在徘徊中前进的局面、开始了中国共产党在思想、政治、组织等领域的全面拨乱反正、形成了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的中央领导集体、揭开了社会主义改革开放的序幕。以这次全会为起点、中国进入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历史新时期。

47、如何理解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建立,为当代中国一切发展进步奠定了根本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础?

1、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推翻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在中国的统治、建立了人民民主专政的人民共和国、广大人民群众真正当家作主、中国共产党成为全国范围的执政党、马克思主义成为指导思想、这些都为当代中国一切发展进步奠定了根本的政治前提。

2、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建立和巩固了各级地方人民政权、召开了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在此基础上、1954年9月、召开了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吗确立了社会主义政治制度、这是当代中国一切发展进步的政治方面的制度基础。

3、通过对个体农业、个体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在全国范围建立了社会主义集体所有制和全民所有制、确立了社会主义经济制度、这是当代中国一切发展进步的经济方面的制度基础。

第三篇:2017中国近代史纲要练习题

第一章 反对外国侵略的斗争

一、单项选择题

1.中国经历了二千多年的封建社会,其社会的主要矛盾是 C A.帝国主义与中华民族的矛盾 B.封建主义与人民大众的矛盾 C.地主阶级与农民阶级的矛盾 D.资产阶级与无产阶级的矛盾

2.1842年,中英间签署的关于中国割让香港岛给英国的条约是B

A.《北京条约》 B.《南京条约》中英 C.《虎门条约》 D.《黄埔条约》

3.1887年,葡萄牙胁迫清政府签订的允许葡萄牙“永驻管理澳门”的条约是A A.《中葡友好通商条约》 B.《五口通商条约》 C.《望厦条约》 D.《黄埔条约》

4.1895年,中日间签订的中国割让台湾及所有附属岛屿和澎湖列岛给日本的条约是D A.《辛丑条约》 B.《北京条约》 C.《天津条约》 D.《马关条约》//针对日本

5.1860年,英法联军攻占北京,抢劫焚毁了有“万园之园”美誉的皇家园林是D A.颐和园 B.北海 C中南海 D.圆明园

6.1894年11月,日军制造的连续4天大屠杀,造成2万中国居民死亡的惨案是A A.旅顺大屠杀惨案

B.江东六十四屯惨案

C.火烧圆明园

D.庄王府杀害义和团团民惨案

7.1900年,俄国军队侵人中国东北制造的惨案是B A.旅顺大屠杀惨案

B.江东六十四屯惨案

C.火烧圆明园

D.庄王府杀害义和团团民渗案

8.1899年,因列强不满山东巡抚镇压义和团不力行镇压的官员是D A.曾国藩 B.李鸿章 C.毓贤 D.袁世凯

9.1842年,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为通商口岸的条约是C A.《北京条约》

B.《天津条约》

C.《南京条约》 D.《辛丑条约》

10.1860年,《北京条约》开放的通商口岸是B A.南京

B.天津

C.汉口 D.镇江

11.1860年,《北京条约》开放的陆路商埠是A

A.伊犁和喀什噶尔

B.淡水和琼州

C.汉口和九江 D.镇江和南京

12.中国近代史上中国人民第一次大规模的反侵略武装斗争是D A.香港工人拒修法舰

B.太平军抗击外国侵略者

C.黑旗军抗击日军 D.三元里人民抗英斗争

13.1841年战死虎门的广东水师提督是 D

A.陈化成 B.海龄

C.左宝贵 D.关天培

14.1842年,在镇江战场战死的满族副都统是 D A.乐善 B.史荣椿

C.毓贤 D.海龄

15.中法战争期间,率领清军和民众取得„镇南关大捷”的老将是 C A.刘铭传

B.丁汝昌 C.冯子材 D。关天培

16.甲午战争中,战死于平壤的清军将领是 D

A.邓世昌

B.林永升 C.刘步蟾 D.左宝贵

17.甲午战争中;英勇牺牲的致远舰管带是 A A.邓世昌

B.林永升 C.刘步蟾 D.左宝贵

18.基督教团体在中国设立的最大的出版机构是

B A.强学会 B.广学会 C.南学会 D.保国会

19.近代中国开眼看世界的第一人是 B

A.魏源 B.林则徐 C严复 D.康有为

20.1839年,林则徐组织翻译了英国人的《地理大全》,编成了 B A.《海国图志》 B.《四洲志》 C.《天演论》 D.《救亡决论》

21.魏源编纂的综述世界各国历史、地理及中国应采取的对外政策的书是 A A.《海国图志》 B.《四洲志》 C.《天演论》 D.《救亡决论》

22.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思想的是 B A.林则徐 B.魏源 C.严复 D.郑观应

23.1895年,严复在《救亡决论》中喊出的响亮口号是 A A.救亡 C.振兴中华 B.图存 D.物竞天择,适者生存

24.提出“物竞天择,适者生存”口号的书是严复翻译的 D

A.《海国图志》 B.《四洲志》 C.《救亡决论》 D.《天演论》 25.允许外国公使常驻北京的条约是 D A.《北京条约》 B.《南京条约》 C.《辛丑条约》 D.《天津条约》

26.近代提出“门户开放”政策的国家是 B A.日本 B.美国 C.德国 D.英国

二、多项选择题

l.中国封建社会前后延续了两千多年,中国的封建社会的特点有 A.经济上,封建土地所有制占主导地位 B.政治上,实行高度中央集权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 C.文化上,以儒家思想为核心

D.社会结构上,是族权与政权相结合的封建宗法等级制度

2.近代沙皇俄国先后通过签订的一系列不平等条约侵占我国150多万平方公里的领土,这些条约是

A.1858年《瑗珲条约》

B.1860年《北京条约》

C.1864年《勘分西北界约记》 D: 1881年《改订伊犁条约》和5个勘界议定书

3.资本一帝国主义对中国的政治控制表现在 A.控制中国的内政和外交 B.把持中国海关 C.镇压中国人民的反抗 D.扶植、收买代理人

4.近代中国司法主权受到破坏,规定外国享有领事裁判权的条约是 A.1843年中英《五口通商章程》 B.1844年《望厦条约》 C.1860年《北京条约 》 D.1895年《马关条约》

5.近代列强对中国进行经济掠夺的手段有

A.控制中国通商口岸 B.剥夺中国关税自主权 C.对华倾销商品 D.资本输出

6.列强逐渐操纵了中国经济命脉,体现在

A.垄断了中国近代工业和控制了中国近代交通运输业

B.迫使清政府举债以还赔款,控制盐税和关税,扼住了中国财政的咽喉 C.设立银行成为对华经济侵略的中心,垄断中国金融

D.倾销工业品,利用剪刀差给中国农业经济造成严重破坏

7.西方教会中的部分人通过在中国办报纸、杂志,翻译出版各种书刊为侵略中国制造舆论,主要报刊有

A.《中国丛报》 B.《北华捷报》 C.《万国公报》 D.《新民丛报》

8.近代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特点是

A.资本一帝国主义控制了中国的财政经济和政治,日益成为支配中国的决定性力量 B.中国的封建势力同外国侵略势力相勾结,成为列强压迫奴役中国人民的社会基础和统治支柱

C.中国自然经济虽遭破坏但封建土地所有制仍保持,中国资本主义虽有所发展,但发展缓慢,力量软弱

D.近代中国各地区政治经济文化发展极不平衡,人民毫无政治权利,生活极端贫困化

9.中国资产阶级的双重性格是

A.革命性 B.先进性 C.妥协性. D.彻底性

10.中国近代史是一部中国遭受侵略的历史,也是一部人民反抗侵略的历史。台湾人民曾经多次反抗外来侵略,有

A.1867年,反抗美国海军人侵,击毙马肯基

B.1874年,高山族人民痛击西乡从道率领的日本侵略者 C.1895年,台湾人民和黑旗军共同抗击日本侵略,誓死保台

D.1985年6月到10月,对抗日军两个师团和海军舰队,使日军死伤惨重

11.19世纪70年代至80年代,中国陷人了严重的“边疆危机”,表现在 A.英国从印度侵入西藏,又从缅甸侵入云南 B.法国从越南侵犯广西

C.俄国从中亚人侵新疆

D.日本吞并琉球,侵犯台湾

12.在威海战斗中殉国的北洋舰队将领有

A.邓世昌 B.刘步蟾 C.丁汝昌 D.左宝贵

13.中日甲午战争后,迫使日本将辽东半岛“还给”中国的国家是 A.俄国 B.法国 C.德国 D.英国

14.19世纪末,法国在中国划分的势力范围有 A.福建 B.云南 C.广东 D.广西

15.中日甲午战争后,俄国通过一系列条约把东北划为自己的势力范围,这些条约有 A.《中俄密约》 B.《旅大租地条约》 C.《续订旅大租地条约》 D.中俄《北京条约》

16.19世纪末,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纷纷划分势力范围,其中有

A.德国将山东划入自己的势力范围

B.长江流域被英国划入自己的势力范围 C.福建成为日本的势力范围

D.滇、粤、桂成为法国的势力范围

17.19世纪末期,帝国主义列强瓜分中国的图谋并未实现,其原因是

A.帝国主义列强之间的矛盾和相互制约 B.中国人民进行了不屈不挠的反侵略斗争

C.清政府与列强相勾结

D.中国地域过于广阔

18.义和团运动的主体是农民等小生产者,其历史局限性表现在 A.存在盲目、笼统的排外主义错误

B.无法认清帝国主义与清王朝相互勾结的本质 C.存在有许多迷信落后的倾向

D.争权夺利、享乐主义 答案详解

一、单项选择题

1.C 2.B 3.A 4.D 5.D 6.A 7.B 8.D 9.C 10.B 11.A 12.D 13.D 14.D 15.C 16.D 17.A 18.B 19.B 20.B 21.A 22.B 23.A 24.D 25.D 26.B

二、多项选择题

1.ABCD 2.ABCD 3.ABCD 4.AB 5.ABCD 6.ABCD 7.ABC 8.ABCD 9.AC 10.ABCD 11.ABCD 12.BC 13.ABC 14.BCD 15.ABC 16.ABCD 17.AB 18.ABC

三、名词解释题 1.《南京条约》:近代史上帝国主义侵略中国的第一个不平等条约。1842年8月,清政府在南京与英国签订。主要内容为:中国向英国赔款2100万元;割让香港;开放广州、福州、厦门、宁波、上海五处为通商口岸;英商应纳进出口货税、饷费,中国海关无权自主,均须“秉公议定则例”。该条约破坏了中国的领土完整和关税司法等主权,开创了用条约形式使资本主义掠夺和奴役中国“合法化”先例。从此,西方资本主义打开了中国的门户,各国侵略者接踵而来,逐步把中国变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

2.《马关条约》:日本强迫清政府订立的关于结束中日甲午战争的不平等条约。1895年4月,清政府代表李鸿章与日本政府代表伊藤博文在日本马关签订。主要内容为:中国承让朝鲜为“完全无缺之独立自主”;中国割让台湾全岛及所有附属各岛屿、澎湖列岛和辽东半岛给日本;赔偿日本军费二亿两;开放沙市、重庆、苏州、杭州为通商口岸;日本臣民在中国通商口岸任便设立工厂、输入机器,只交所订进口税。该约是继《南京条约》后又一个苛刻的不平等条约,它适应了列强对中国进行资本输出的要求,大大加深了中国的半殖民地化和民族危机。

3.《辛丑条约》:1901年(辛丑年)9月,英美俄法德日等十一个国家的代表与清政府代表李鸿章在北京签订。主要内容为:中国赔款银4.5亿两,分39年还清,本息折合9.8亿两,以海关税、常关税和盐税作抵押;将东交民巷划为使馆界,界内由各国驻兵管理,中国人概不准居住;拆毁大沽炮台及有碍京师至海通道之各炮台,外国军队驻扎在北京和从北京到山海关沿线的重要地区;永远禁止中国人民成立或参加“与诸国仇敌”的各种组织,违者处死;清政府惩办首祸诸臣;改总理衙门为外务部,班列各部之前。这个条约进一步加强了帝国主义对中国的统治,并表明清政府完全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

四、课后思考题

1.资本一帝国主义侵略给中国带来了什么? 近代资本一帝国主义列强对中国发动一系列侵略战争,迫使中国政府签订不平等条约,勒索大量战争赔款,直接割占中国大片领土。它们在中国的通商口岸设立完全由外国直接控制和统治的租界;19世纪末,还强占租借地,划分势力范围。列强侵略严重地破坏了中国的领土完整。他们还取得了在中国的驻军权和派驻军舰权,严重破坏了中国的国防主权,包括领海主权。

列强通过公使驻京直接向中国政府发号施令;通过领事裁判权破坏中国司法主权;通过控制中国海关直接干预中国内政外交;它们还扶植和收买代理人,共同镇压中国人民的反帝反封建斗争,从而把中国当权者变成自己的代理人和驯服工具。

列强通过不平等条约的特权,迫使中国开放通商口岸;通过协定关税,使中国在对外贸易中处于被宰割的地位;通过大规模的商品倾销和资本输出,使中国逐步沦为外国侵略者的商品销售市场和原料掠夺地,并操纵了中国的主要经济命脉。列强侵略是造成近代中国社会经济长期不能有效发展的根源。

列强还对中国进行文化渗透,一些传教士披着宗教外衣进行侵略活动;他们还宣扬“种族优劣论”、“黄祸论”,目的是为帝国主义侵略有理制造舆论。

所以,资本一帝国主义对中国的侵略和本国封建势力对人民的压迫,是近代中国落后、贫困的根本原因。

虽然,列强在侵华的时候也充当了历史的不自觉的工具,把西方资本主义的机器技术带人中国,刺激了中国资本主义的发生。但是,其主观上并不希望中国成为独立自主富强的近代化国家,因此总是千方百计地压制中华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阻挠和破坏中国社会的进步。历史证明,只有推翻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在中国的统治,中国才有可能走上独立富强的道路。

2.近代中国进行的反侵略斗争具有什么意义? 中国近代史就是一部资本主义列强侵略中国与中国人民反侵略、争取民族解放的斗争史。

第一,近代中国人民的反侵略战争,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的侵华野心,粉碎了他们瓜分中国和把中国变成完全殖民地的图谋。

帝国主义列强一次次对中国发动侵略战争,绝不仅仅是为了通商,而是为了掠夺和扩大殖民地,为了他们自身的殖民扩张利益。每一次战争,都伴随着更大的贪婪目的和更多的利益要求。但每一次侵略都遇到了中国人民的反抗,使他们的狂妄野心无法得逞。正是中国人民的英勇斗争,表现了中国人民不屈不挠的爱国主义斗争精神,也给外国侵略者以沉重打击和深刻教训,使他们越来越清楚地认识到,中国是一个很难征服的国家。他们虽然可以强迫清政府签订一个又一个不平等条约,但是却始终无法把中国变成他们的完全的殖民地。尤其是甲午战争以后,在瓜分危机的严重关头,中国各阶层人民救亡图存的努力探索和奋起抗争,使侵略者看到了中国人民中所隐含的不甘屈服的伟大力量,不得不放弃了瓜分中国的政策。

第二,近代中国人民的反侵略战争,教育了中国人民,激励中国人民奋起直追,大大提高了中国人民的民族觉醒意识。

帝国主义的侵略给中华民族带来了巨大灾难,但没有哪一次巨大的历史灾难不是以历史的进步作为补偿的。列强发动的侵华战争以及中国人民反侵略战争的失败,从反面教育了中国人民,极大地促进了中国人的思考、探索和奋起直追。鸦片战争以后,先进的中国人开始痛定思痛,注意了解国际形势,研究外国史地,总结失败教训,寻找救国的道路和御敌的方法,于是有师夷之长技以制夷思想的提出。19世纪70年代以后,王韬、薛福成、马建忠、郑观应等人不仅主张学习西方的科学技术,而且还提出要学习西方的政治、经济制度,强烈反对外国侵略,希望中国能早日独立富强。

甲午战争以后,中华民族面临生死存亡之际,帝国主义的瓜分狂潮和民族危机的刺激,全民族开始有了普遍的民族意识的觉醒,救亡图存的思想日益高涨。梁启超指出:“吾国四千余年大梦之唤醒,实自甲午战败割台湾二百兆以后始也。”严复在其《救亡决论》中喊出了“救亡”口号,在其《天演论》中用“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社会进化论思想指出,中国如果不自强就有可能亡国灭种、失去民族生存权利。这对中国人来说是一副药力猛烈的清醒剂,也是一个振聋发聩的警世钟。正是这种亡国灭种的危机感,增强了中华民族整体民族利益休戚与共的民族认同感和凝聚力,成为中华民族自立自强并永远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根本所在。

3.中国近代历次反侵略战争失败的根本原因和教训是什么? 中国在历次反侵略战争中失败的原因,虽然有客观和主观两方面的因素,但主要原因应当从中国内部因素来分析。毛泽东同志把鸦片战争及其以后一百年间中国对外战争的失败归结为两个原因:一是社会制度的腐败,二是经济技术的落后。

第一,近代中国社会政治制度的腐败和清政府的腐朽无能,是反侵略战争失败的一个重要原因。

在1840年以后中国逐渐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过程中,清王朝统治者从皇帝到权贵,大都昏庸愚昧,不了解世界大势,不懂得御敌之策。由于政治腐败、经济落后和文化保守,一方面使清朝统治阶级封闭自守,妄自尊大,骄奢淫逸,盲目进攻;另一方面又使统治者和清军指挥人员在战争面前完全没有应变的力和心态,不适应于近代战争,不少将帅贪生怕死,临阵脱逃,有的甚至出卖国家和民族利益。清政府尤其害怕人民群众,担心人民群众动员起来会危及自身统治,所以不敢发动和依靠人民群众的力量。

清朝统治集团在对外战争中妥协、退让、求和、投降的一系列做法,已经使它失去在中国存在的理由,不推翻它是不可能取得反侵略战争胜利的。八国联军之战后短短10年,清王朝走完了它最后的路程,这是历史的必然。

第二,经济和科学技术的落后,国家综合实力低,是近代中国反侵略战争失败的另一重要原因。

当时的英国已经历过工业革命,资本主义生产力获得突飞猛进的发展,而中国仍停留在封建的自然经济的水平上。经济技术的落后直接造成军事装备的落后,军队指挥员不了解近代军事战术,从而造成军队素质和战斗力的低下。

经济技术落后是反侵略战争失败的重要原因,但并不表明经济技术落后就一定在反侵略战争中失败。正是因为当时的中国政府不能很好地组织反侵略战争,不能有效地发动和利用人民群众的力量,甚至压制人民群众,其失败才是不可避免的。

近代中国反侵略战争的失败留给我们深刻的教训:

第一,在中国近代,要争取国家独立和民族富强,必须改变帝国主义、封建主义联合统治的半殖民地牛封建的社会制度。帝国主义侵略是造成中国人民巨大灾难的根源,与此同时,腐败的清政府也已失去了领导中国人民进行反侵略战争胜利的能力和资格。而清政府之所以丧失了这种能力,从根本上说,是封建专制制度造成的。因此,反对帝国主义侵略,同时又要推翻腐朽的封建专制制度,是历史赋予中国人民的两大历史任务。第二,落后就要挨打,要取得反侵略战争的胜利,需要在科学技术方面奋起直追,需要进行现代化建设。但现代化建设的前提是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不推翻帝国主义对中国的反动统治,就没有进行现代化的前提和条件,难以使国家真正强大起来。

第四篇:中国近代史纲要 第五专题练习题及答案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练习题

第五专题(第六章)

1、下列国民党正面战场取得胜利的战役是()

A、台儿庄战役 B、枣宜会战C、百团大战 D、豫湘桂战役 2.抗日战争开始后.西南联合大学是由哪几个大学组成()

A、北京大学、南开大学、天津大学 B、复旦大学、南京大、浙江大学 C、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南开大学 D、南开大学、中央大学、北京大学 3.下列哪件事件发生在1936年()

A、一二九运动 B、八一宣言的发表C、瓦窑堡会议 D、西安事变 4.和中共1942年开展的整风运动 没有关系的内容有()

A、反对主观主义 B、反对宗派主义C、反对官僚主义 D、反对党八股 5.下列对侵华日军的战斗行动,由国民党所属部队执行的是:

A、平型关大捷 B、雁门关伏击战C、夜袭阳明堡 D、昆仑关战役 6.抗日战争期间,提出“一切经过统一战线”“一切服从统一战线”的错误口号的是 A、王明 B、博古C、李德 D、瞿秋白

7.下列哪一项不是对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意义、作用的正确表述()A、使中国的抗战变为全民族的抗战 B、是抗日战争取得胜利的基本保证 C、推动了中国民主革命的发展 D、消除了国共两党之间的阶级矛盾 8.抗战初期,国共两个战场的相同之处是()A、采用了相同的抗战路线 B、进行了积极抵抗 C、积极动员组织民众抗战 D、建立抗日民主政权 9.抗日战争期间,国共两党牺牲的最高将领()

A、谢晋元、项英 B、蔡廷锴、项英C、张自忠、左权 D、张自忠、吉鸿昌 10.卢沟桥事变发生的时间()

A、1936年8月 B、1937年7月C、1937年5月 D、1945年1月 11.将毛泽东思想作为党的一切工作的指导方针是在哪次会议上 A、中共八大 B、六届七中全会C、遵义会议 D、中共七大 12.日军在中国的最后一次大规模的进攻发动的是()

A、辽沈战役 B、豫湘桂战役C、淮海战役 D、台儿庄战役 13.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后,抗日的主要作战方式是()

A、共产党正面战场的正规战 B、军事打击为主,政治诱降为辅 C、国民党正面战场的正规战 D、共产党领导的敌后游击战争 14.标志着中国人民抗日救亡运动新高潮的到来的是

A、一二九运动 B、西安事变C、九一八事变 D、卢沟桥事变 15.制定抗日救国十大纲领.确立全面抗战路线的是哪次会议()A、遵义会议 B、宁都会议C、赣南会议 D、洛川会议 16.中国抗日战争进入全国性抗战的新时期是在

A、九一八事变爆发后 B、卢沟桥事变爆发后C、一二八事变爆发后 D、华北事变爆发后 17.全民族抗日战争开始后,中国军队曾组织远征军去哪个国家作战 A、越南 B、缅甸C、泰国 D、朝鲜

18.毛泽东在《论持久战》中指出,中国抗日战争取得最后胜利的最关键的阶段是 A、战略防御阶段 B、战略相持阶段C、战略反攻阶段 D、战略决战阶段 19.抗日战争中,张自忠将军壮烈殉国的战役是

A、淞沪会战 B、台儿庄战役C、枣宜会战 D、豫湘桂战役 20.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建立的标志是

A、中共发表《八一宣言》 B、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

C、红军改编为八路军和新四军 D、国民党公布中共提交的国共合作宣言 21.毛泽东明确地提出了“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这个命题是在

A.中共七大

B.中共七届二中全会 C.中共八大

D.中共六届六中全会 22.日本全面侵华战争开始的标志是

A.卢沟桥事变 B.“九一八”事变

C.“八一三”事变 D.淞沪抗战 23.1938年10月日军占领广州、武汉以后,抗日战争进入:

A.战略决战阶段 B.战略相持阶段

C.战略反攻阶段 D.战略进攻阶段 24.标志着中国人民抗日救亡运动新高潮的到来的事件是

A.五四运动 B.六三运动

C.一二九运动 D.卢沟桥事变 25.九一八事变后,率先举起武装抗日的旗帜的是

A.中国国民党 B.中国共产党 C.中国民主同盟 D.中国民主建国会 26.“九一八”事变发生在:

A.沈阳

B.上海

C.哈尔滨

D.北京 27.1945年日本天皇宣布投降的日期是:

A.9月18日 B.8月15日 C.7月7日 D.12月7日 28.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的土地政策是

A.没收地主阶级土地

B.消灭富农C.征收富农多余财产 D.减租减息 29.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各抗日根据地实行的政权形式是

A.联合政府 B.“三三制”政权 C.共产党*** D.国共作政府 30.1936年中国共产党根据国内矛盾的变化,明确提出了以下哪个口号 A.逼蒋抗日 B.反蒋抗日 C.联日反蒋 D.逼日反蒋 31.七七事变后,新加坡成立了华侨筹赈祖国难民总会,其主席是: A.陈嘉庚

B.黄炎培

C.马叙伦

D.陈其尤

32.以下是抗战初期国民政府的作战方针:“国军一部集中华北持久抵抗,特别注意确保山西之天然堡垒;国军主力集中华东、攻击上海之敌,力保淞沪要地,巩固首都;另以最少兵力守备华南各港口。”对这一作战方针的评价不正确的是

A.体现了国民政府武装自卫的决心

B.体现了国民政府防御的特点 C.体现了国民政府执行的是片面抗战路线

D.体现了国民政府消极抵抗的态度 33.下列哪一项不是对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意义、作用的正确表述

A.使中国的抗战变为全民族的抗战

B.是抗日战争取得胜利的基本保证 C.推动了中国民主革命的发展

D.消除了国共两党之间的阶级矛盾 34.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中始终坚持的原则是: A.让资产阶级领导无产阶级

B.独立自主 C.让无产阶级领导资产阶级

D.随时变化 35.抗日战争期间,中国共产党的工作重心是

A.开赴抗日前线,与日军决一死战;

B.既抗日又反蒋; C.在敌后发动抗日游击战,建立抗日民主根据地;

D.生产自救 36.抗日战争时期,中共对国民党统治区的工作主要由谁来具体领导? A.王明

B.周恩来

C.王若飞

D.郭沫若

37.1939年7月.中国共产党明确提出三大口号,不是三大口号的是 A.坚持抗战到底.反对中途妥协

B.巩固国内团结.反对内部分裂

C.停止内战,一致抗日

D.力求全国进步.反对向后倒退

38.1941年5月中共中央批准颁布的、全面体现了中国共产党关于根据地建设的基本方针的文件是 A.《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宪法大纲》

B.《抗日救国十大纲领》

C.《陕甘宁边区施政纲领》

D.《五四指示》 39.纠正王明右倾错误,进一步确立毛泽东在全党的领导地位的会议是:

A.中共八大

B.六届七中全会

C.遵义会议

D.中共七大 40.1944年4月--1945年1月,日军发动打通中国大陆交通线的作战,这次战役是 A.昆仑关战役

B.豫湘桂战役

C.太原战役

D.台儿庄战役 41.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后,日本对国民党政府采取的方针是

A.军事打击为主

B.军事打击为主,政治诱降为辅 C.纯粹的政治诱降

D.政治诱降为主,军时打击为辅 42.面对日本的大举侵略,提出“攘外必先安内”方针的是: A.蒋介石

B.张学良

C.汪精卫

D.何应钦 43.日本占领中国东北后,随即开始入侵中国哪一地区?

A.西北地区

B.西南地区

C.华东地区

D.华北地区 44.全民族抗日战争开始后,中国军队取得的第一次重大胜利是

A.台儿庄战役 B.平型关战役 C.淞沪会战 D.百团大战 45、1945年4月,作为中国解放区代表的董必武出席了 A.开罗会议 B.德黑兰会议 C.雅尔塔会议 D.联合国制宪会议

二、多项选择题

1.下列国民党正面战场取得胜利的战役是

A.台儿庄战役

B.昆仑关战役

C.百团大战

D.豫湘桂战役 2.为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坚持、扩大和巩固,共产党制定的策略总方针是 A.发展进步势力

B.争取中间势力

C.孤立顽固势力 D.全民族抗战 3.下列选项属于日本的侵华政策的有:

A.以战养战

B.以华制华

C.奴化教育 D.三光政策 4.抗日战争开始后.西南联合大学是由哪几个大学组成 A.北大

B.复旦

C.清华

D.南开 5.中共1942年开展的整风运动 内容有

A.反对主观主义

B.反对宗派主义

C.反对官僚主义

D.反对党八股

6.抗日战争分为哪三个阶段

A.防御阶段

B.相持阶段

C.决战阶段

D.反攻阶段 7.新中国成立以前,中国共产党倡导组建的统一战线有: A.革命统一战线

B.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C.人民民主统一战线

D.爱国统一战线 8、1937年8月,红军主力改编为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后下设 A.一一五师

B.一二○师 C.一二五师

D.一二九师 9、1939年1月,国民党召开五届五中全会确定的方针 A.防共 B.限共C.溶共 D.反共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第五专题练习题答案

第六章

一、单项选择题

1-5:ACDCD 6-10 ADBAB 11-15:DBCAD 16-20:BBBCD 21-25:DABCB 26-30:ABDBA 31-35:AADBC 36-40:BCCCB 41-45:DADBD

二、多项选择题

1.AB 2.ABC 3.ABCD

4.ACD

5.ABD 6.ABD 7.ABC

8.ABD

9.ABCD

第五篇:中国近代史纲要练习题答案[小编推荐]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习题集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习题集

[参考答案及解析]

一、不定项选择题

1 A。中国封建社会政治的基本特征是高度中央集权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B是封建社会的社会结构特点,C所指不符合事实,D指的是封建宗法等级制度的核心。

2 B。中国封建社会的文化思想体系以儒家思想为核心。自汉武帝确立独尊儒术的政策后,儒家思想成为中国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

3 C。中国封建社会的结构特点是族权和政权相结合的封建宗法等级制度,其核心是宗族家长制。AD指的是文化,B指的是政治。

4 A。世界历史开始进入资本主义时代的标志是1640年英国资产阶级革命。英国是世界上最先进行资产阶级革命和完成工业革命的国家,最早建立资产阶级政权。

5 D。19世纪末资本主义进入帝国主义阶段后,资本输出成为殖民主义剥削的重要形式,并出现瓜分世界的狂潮。由商品输出到资本输出,是资本主义进入帝国主义阶段的主要标志。

6 A。鸦片战争后,中国经济逐渐被卷入世界资本主义市场,其对中国的影响不包括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瓦解。鸦片战争后,中国社会开始进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封建时代的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基础被破坏了,但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依旧保持着。

7 ABCD。第一次鸦片战争后,中国与各侵略签约国签订了第一批不平等条约,其中主要有中英《南京条约》、中英《虎门条约》、中美《望厦条约》、中法《黄埔条约》。中国的社会性质随之逐步发生了质的变化。

8 AC。半殖民地半封建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是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

9 ABCD。中国工人阶级是近代中国最革命的阶级,BCD是它的特殊优点,A是世界各国工人阶级共同的优点。

10 ABCD。中华民族资产阶级是近代中国新产生的阶级。它与欧美国家资产阶级产生不同,是在外国资本主义入侵的影响和刺激下主要由买办、商人、地主、官僚转化而来。

11 ABD。工人阶级是近代中国诞生的新兴的被压迫阶级,来源于社会底层,C是中国资产阶级的来源。

二、名词解释

1从18世纪末期起,英国向中国大量走私鸦片,给中国社会造成严重危害,致使中国在中英贸易中严重入超,白银大量外流。道光皇帝被迫接受了禁烟派的要求,任命湖广总督林则徐为钦差大臣到达广州查禁鸦片。1839年6月3日,林则徐在虎门海滩一举销毁外商鸦片毒品2万多箱计237万斤。虎门销烟是禁烟斗争的重大胜利,表明了中国人民维护民族尊严和反对外国侵略的坚强意志,揭开了近代中国人民反帝爱国斗争的序幕。

2鸦片战争是英国发动的侵略中国的战争。1840年4月,英国国会通过对华战争的决定。6月,英国侵华舰队封锁了珠江海口和广东海面,鸦片战争正式爆发。鸦片战争的爆发不是偶然的,它是在清朝封建统治面临严重危机的时刻,以英国为代表的西方资本主义列强在全球进行殖民扩张不可避免的结果。战争以清政府的失败而告终。1842年8月29日,清政府派钦差大臣耆英、伊里布与英国代表璞鼎查签订了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不平等条约——中英《南京条约》。从此中国历史的发展开始发生重大转折,中国从一个独立的封建社会逐步地演变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三、简答题

1鸦片战争前夜,中国社会内部的各种矛盾空前尖锐,清朝统治危机四伏,逐渐走向衰落,其原因是:

(1)经济上,封闭的自然经济和封建统治者所推行的重农抑商政策。小农经济曾有利于中国封建社会的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但同时又束缚和限制生产力的发展,对新的生产方式具有较强的排斥力和抵抗力。从汉代以来,封建统治阶级以农为本,以商为末,重本抑末。这种观念严重阻碍了商品经济的发展。

(2)政治上,高度中央集权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和封建宗法等级制度。这种封建中央集权君主专制体制,巩固了封建统治,在一定程度上维护了多民族国家的统一,同时也在很大程度上抑制了中国封建社会的生机和活力,阻碍了社会的发展和进步。

(3)思想与文化上,实行严厉的文化专制主义政策。严重抑制了社会思想和文化的进步与发展,致使整个思想文化界万马齐喑,一片沉寂。

(4)国防力量微弱,军备废弛。

与此同时,在世界格局已经发生重大变化的情况下,清朝统治阶级却闭关锁国,固步自封,致使中国与新兴的西方资本主义国家拉开了很大的差距。

2(1)中国工人阶级的产生。中国工人阶级是在中国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过程中,最早出现的一个新的阶级。19世纪40至50年代,外国资本主义在华企业中,产生了中国近代第一批产业工人。从60年代起,洋务派创办的军工和民用企业里,又产生了另一批产业工人。70年代以后,随着中华民族资本主义企业的出现和发展,又产生了另一批产业工人。到1919年五四运动前夕,中国工人阶级总数达到200万人左右。

(2)中国工人阶级的特点。中国工人阶级除具备世界无产阶级的优点之外,还有自身的特点。第一,身受帝国主义、封建主义、资产阶级三重压迫,工资低、劳动时间长、劳动条件恶劣,受剥削最深,革命性最强。第二,绝大部分工人集中在沿海各省和水陆交通沿线的大城市和大企业中。这种情况有利于整个阶级的组织和团结。第三,产业工人大多数出身于破产的农民,与广大农民有天然的联系,便于同农民结成亲密的联盟。因此,中国工人阶级是近代中国最革命的阶级。

3中国资产阶级主要包括两个部分:官僚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官僚资产阶级是反动的社会力量,是中国革命的对象之一。民族资产阶级则是革命的动力,团结的对象。

(1)中华民族资产阶级的来源:一是投资新式企业的官僚、地主、商人和买办转化而来的;二是从采用机器生产的手工工场主上升而来的。

(2)中华民族资产阶级的特点是在政治上表现出两面性。一方面,他们受外国资本主义和本国封建主义的压迫,有反侵略、反封建的要求,有革命性的一面;另一方面,他们又同外国资本主义和本国封建主义有着不同程度的联系,有妥协性的一面,缺乏彻底的反侵略、反封建精神。因此,中华民族资产阶级不可能引导中国的民主革命走向胜利。

4(1)近代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社会矛盾,呈现出错综复杂的状况。其中占支配地位的主要矛盾是: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这两对主要矛盾及其斗争贯穿整个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始终,并对中国近代社会的发展变化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2)两大矛盾是互相交织在一起的,但发展是不平衡的。

第一,一般来说,当帝国主义向中国发动侵略战争时,中国内部各阶级,除一些叛国分子外,能够暂时地团结起来举行民族战争去反对帝国主义。这时,民族矛盾特别尖锐,阶级矛盾暂时降到次要和服从的地位。

第二,当帝国主义与中国的反动统治阶级结成同盟,用战争以外的形式共同压迫中国人民,尤其是封建主义统治特别残酷的时候,中国人民往往采取国内战争的形式去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同盟,而斗争的矛头主要直接地指向中国的封建政权,这时阶级矛盾就上升为主要矛盾,民族矛盾退居次要地位。

第三,当国内战争发展到从根本上威胁帝国主义及其代理人中国封建地主阶级统治的时候,帝国主义往往直接出兵,镇压中国人民,援助中国的反动派。这时,帝国主义和国内封建主义完全公开站在一条战线上。

中国近代社会的发展演变,是上述两对主要矛盾互相交织和交替作用的结果。

5近代中国社会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这是一个特殊的过渡性社会。正确认识近代中国社会的性质,即中国特殊的国情,有重要的意义:

(1)认识中国近代的社会性质,就是认识中国近代的基本国情,是认识中国近代一切社会问题和革命问题的最基本的依据。旧民主主义革命的失败,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在于缺乏对国情的正确认识,无法对社会性质做出科学的判断。中国共产党经过认真探索和长期实践,准确把握了中国近代国情就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这一科学结论,才制定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纲领、路线和政策,引导革命取得了胜利。

(2)只有正确认识近代社会性质问题,才能更好地学习中国近代史。在近代中国,由于资本—帝国主义的侵略并残酷地统治了中国,把一个独立的中国变成了半殖民地的中国;同时列强的侵略又促使中国封建社会解体,促使中国发生了资本主义因素,把一个封建社会变成半封建的社会。所以,认识从鸦片战争开始中国由古代社会向近代社会转变的历史根源,从而把握近代中国这一特殊国情,是我们学习中国近代史的基本线索和一把钥匙。

四、论述题

1(1)中国社会的性质开始发生变化,逐步地由封建社会向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转变。

第一,独立的中国逐步变成半殖民地的中国。鸦片战争前,中国是一个领土完整、主权独立的封建国家;鸦片战争后,中国的领土、领海、关税、司法等主权的完整遭到破坏,受到外国侵略者的干涉和控制,清王朝从一个独立的封建国家逐渐沦为半殖民地的国家。

第二,封建的中国逐步变成半封建的中国。鸦片战争前,中国是一个经济上自给自足的封建国家。鸦片战争后,中国封建自然经济逐渐解体,逐渐成为资本主义世界的商品市场和原料供应地。另一方面,外国资本主义的入侵又在客观上促进了中国商品经济的发展,刺激了中华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中国从一个完全的封建社会演变为半封建社会。

(2)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和革命任务发生了变化。

第一,鸦片战争前,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是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鸦片战争后,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是外国资本—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而外国资本—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是最主要的矛盾。

第二,鸦片战争前中国人民肩负的只是反对本国封建压迫的任务。鸦片战争后,则同时肩负起反对外国资本—帝国主义和反对本国封建主义的双重革命任务。中国革命已经不再是单纯的反对封建地主阶级的农民革命,而成为对外推翻外国资本—帝国主义压迫的民族革命和对内推翻封建主义压迫的民主革命。

总之,以1840年鸦片战争为标志,中国历史开始进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时代,中国近代史由此开端,中国人民的革命斗争也逐渐开始了反对外国资本—帝国主义和反对本国封建主义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2中国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是近代以来中国在外国资本—帝国主义势力入侵及其与中国封建主义势力相结合的条件下,逐步形成的一种从属于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畸形的社会形态。毛泽东在《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中对近代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基本特征作了如下分析:

(1)资本—帝国主义侵略势力不但逐步操纵了中国的财政和经济命脉,而且逐步控制了中国的政治,日益成为支配中国的决定性力量。

(2)中国的封建势力日益衰败并同外国侵略势力相勾结,成为资本—帝国主义压迫、奴役中国人民的社会基础和统治支柱。

(3)中国自然经济的基础虽然遭到破坏,但是封建剥削制度的根基即封建地主的土地所有制依然在广大地区内保持着,成为中国走向现代化和民主化的严重障碍。

(4)中国新兴的民族资本主义经济虽然已经产生,并在政治、文化生活中起着一定的作用,但是在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压迫下,它的发展很缓慢,力量很软弱,而且它的大部分与外国资本—帝国主义和本国封建主义都有或多或少的联系。

(5)由于近代中国处于资本—帝国主义列强争夺和间接统治之下,加上中国地域广大,以及在地方性的农业经济的基础上形成的地方割据势力的存在,近代中国各地区经济、政治和文化的发展是极不平衡的。后来,帝国主义国家还分别支持不同的政治势力以分裂中国,使中国处于不统一状态。

(6)由于资本—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双重压迫,中国人民的贫困和不自由程度,是世界少有的。

上述六条特征中,第一条、第二条指的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政治特征;第三条、第四条指的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经济特征;第五条、第六条指的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社会特征。决定这些特征的,主要是外国资本—帝国主义的势力,是外国资本—帝国主义和本国封建主义相结合的结果。

3每个时代都有每个时代的斗争和主题,自然也有它特定的历史任务。而历史任务不是由某个阶级、某个政党或个人主观臆定的,而是由那个时代的社会主要矛盾决定的。江泽民在中共十五大的报告中,明确地指出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的近代中国面对着的两大历史任务及两者的关系。

(1)中华民族面对着两大历史任务:一个是求得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一个是实现国家繁荣富强和人民共同富裕。

(2)两大任务的关系:两者的主题、内容不一样,不能互相替代;但又紧密联系,息息相关,不能分离。

第一,求得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是要改变民族遭压迫、人民受剥削的地位和状况,是要从根本上推翻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统治秩序,解决生产关系的问题。

由于腐朽的社会制度束缚着生产力的发展,阻碍着经济技术的进步,必须首先改变这种社会制度,争得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才能为实现国家富强和人民富裕创造前提,开辟道路。因为不经过反帝反封建的斗争,争得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就不可能推翻帝国主义对中国的反动统治,改变它们控制中国经济财政命脉,利用特权向中国大量倾销商品和资本输出,压迫中华民族工商业发展的局面;就不可能废除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和专制政治制度,解放农村生产力,改善农民的生活,扩大民族工商业的国内市场;就不可能达到民族的团结,社会的稳定,从而集中力量进行经济、文化、教育等各方面的现代化建设,以实现国家的繁荣富强和人民的富裕幸福。

第二,实现国家繁荣富强和人民共同富裕,是要改变近代中国经济、文化落后的地位和状况,是要充分发展以近代工业为主的社会生产力,解决生产力的问题,实现中国的近代化、现代化。前一个任务为后一个任务扫清障碍,创造必要的前提,后一个任务是前一个任务的延续和追求的目标。

中国共产党人正是在吸取前人经验教训的基础上,以马列主义为武器,找到了实现中国现代化的根本途径。第一步以革命手段实现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然后在此基础上,从中国国情出发,通过政治、经济、文化的全面变革,实现社会主义的现代化。因此,革命成为20世纪历史发展的主旋律,革命成为历史前进的火车头。

五、材料分析题

1材料(1)马克思的这段话的含义表明,这场战争打破了清朝闭关锁国的状态,客观上促进了中国旧制度的解体,有利于中国向近代社会的过渡。但这与西方殖民主义者叫嚷的“侵华有功”是截然不同的。

2材料(2)、(3)毛泽东的论断是完全符合客观实际的。资本—帝国主义列强入侵中国的目的,绝不是要把封建的中国变成资本主义的中国。资本—帝国主义列强的目的和这个相反,他们是要把中国变成他们的半殖民地和殖民地。因此,资本—帝国主义列强的压迫,阻碍了中国的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

第一,资本—帝国主义列强通过向中国发动多次侵略战争,并且采取政治的、经济的和文化的手段,强迫中国政府与之订立丧权辱国的不平等条约,在中国攫取了种种特权,从而使一个独立的中国变成了一个半殖民地的中国。

第二,资本—帝国主义列强的入侵,不但使中国在政治上不再拥有完整的主权,而且在经济上也逐步形成了对他们的依附而丧失了自己的独立性。在外国商品倾销的情况下,中国的民族工商业和农业生产的发展,由于得不到应有的保护,受到了严重的打击,直接阻碍了中国生产力的发展。

第三,资本—帝国主义列强使中国的封建地主阶级变为他们的统治支柱。为此,他们到处致力于保持前资本主义时期的一切剥削形式,主要是封建地主剥削和高利贷剥削,并使之永久化。由于中国农村受到封建剥削制度的束缚,农业生产发展缓慢甚至陷入停顿状态,无力为工业的发展提供足够的商品粮食、轻工业原料、工业品市场及资金,从而成为中国工业发展的严重制约因素。

第四,在半殖民地的中国,资本—帝国主义列强主要是通过他们在中国的代理人即中国的反动统治集团来实行间接统治。国际资本—帝国主义和中国执政的军阀互相勾结,前者支持后者,是可以造成他们在中国的特殊势力,延长中国的内乱,使中国永远不能发展实业,永远成为消费国家,永远成为他们的市场。后者依靠前者,则是因为没有前者的支持,后者就很难上台,上台了也难以维持自己的统治。

上述情况表明,资本—帝国主义的民族压迫为最大的压迫,因而资本—帝国主义是中国人民的第一个和最凶恶的敌人。正是由于资本—帝国主义和它所支持的封建主义的双重压迫,中国生产力的发展受到了严重的阻碍。资本—帝国主义侵略给中国带来了严重的灾难,而绝不是什么侵华有功。

某些外国势力利用宣传宗教和西学的名义,为资本—帝国主义侵略制造舆论,他们大肆宣扬“种族优劣论”,攻击污蔑中国人是愚昧落后的“劣等民族”,应该接受“优等民族”白种人的开导和奴役。19世纪末,欧美帝国主义者还炮制了所谓的“黄祸论”,宣称中国黄色人种对西方白色人种构成威胁,企图以此论证西方列强侵略中国有理。但是,与他们的主观愿望相反,资本—帝国主义的侵略激起了中国人民的反抗,刺激了中国人民的觉醒,促使他们投入反对资本—帝国主义的爱国运动和革命斗争。

第一章反对外国侵略的斗争

[参考答案及解析]

一、不定项选择题

1 ABD。资本—帝国主义列强对中国的军事侵略所采取的主要方式是发动侵略战争、屠杀中国人民;侵占中国领土、划分势力范围; 勒索赔款,抢劫财物。C是政治控制所采取的主要方式。

2 ACD。题中所列涉及香港问题的条约有《南京条约》、《北京条约》和《展拓香港界址专条》。《辛丑条约》不涉及香港问题。

3 ABCD。从19世纪50年代末到80年代,俄国先后迫使中国签订了题中所列各项条约,侵吞了我国北方150多万平方公里的领土。

4 ABCD。题中所列各项均是19世纪中期资本—帝国主义对中国进行经济掠夺的主要方式。

5 ABC。ABC是资本—帝国主义列强为了统治中国在政治上采取的主要方式。D属于对华经济掠夺。

6 A。1861年,在外国公使驻京前后,中国发生了一场宫廷政变,即辛酉政变。恭亲王奕和慈禧太后从此掌握政权。

7 BCD。袁世凯死后,资本—帝国主义分别扶植的各派军阀的主要首领有:皖系段祺瑞、直系冯国璋、奉系张作霖。白崇禧是后来国民党新军阀代表。

8 AB。资本—帝国主义对华文化渗透的主要方法是披着宗教外衣,进行侵略活动;为侵略中国制造舆论。CD属于经济、政治侵略方面。

9 CD。外国教会为帝国主义侵略中国制造舆论,办得较早的外文期刊是《中国丛报》和《字林西报》。

10 B。在太平天国战争后期,太平军重创外国侵略者指挥的洋枪队“常胜军”,并在浙江战场上击毙其统领华尔。

11 C。1885年3月,中法战争期间,法军进攻中越边境镇南关,老将冯子材身先士卒,率部勇猛冲杀,取得镇南关大捷。

12 ACD。19世纪70至80年代,中国陷入“边疆危机”。列强从侵占中国周边邻国发展到侵占西藏、云南、广西、新疆、琉球、台湾。故当时不包括东北地区。

13 BCD。中日甲午战争后,劝告日本退还辽东半岛的三国是法国、德国、俄国。日本割取辽东半岛损害了俄国在中国的侵略利益,俄国便联合法国和德国共同干涉。

14 AB。帝国主义列强瓜分中国图谋破产的原因,是帝国主义列强之间的矛盾和互相制约以及中华民族进行的不屈不挠的反侵略斗争。CD是鸦片战争前清政府的外交与经济政策。

15 ABC。义和团运动粉碎了列强瓜分和灭亡中国的图谋,打击和教训了帝国主义者,显示了中国人民不畏强暴的英雄气概。

16 B。德国元帅瓦德西说:“无论欧、美、日本各国,皆无此脑力与兵力,可以统治此天下生灵四分之一,故瓜分一事,实为下策。”这表明,帝国主义瓜分中国图谋的破产。

17 ABCD。题中所列各项,都是中国近代历次反侵略战争失败的根本原因的表现。

18 ABCD。中国早期维新派的主要代表人物有王韬、薛福成、马建中、郑观应。

19 B。题中的话表明,帝国主义列强不能灭亡中国的根本原因是中华民族不屈不挠的反侵略斗争。

20 A。有人说,英国是用三样武器打开中国大门的,其使用的先后顺序是商品→鸦片→炮舰。

二、名词解释

1中国清政府在1840年6月到1842年8月的中英鸦片战争中完全失败。1842年8月,英国强迫清政府签订了中英《南京条约》。其主要内容是:割让香港给英国;向英国赔款2100万银元;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作通商口岸,英国可派领事;协定关税;取消公行制度,允许两国商人自由贸易。这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不平等条约。它使中国社会性质开始发生变化,是中国向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演变的开端。

2在中日甲午战争中,清政府战败。1895年4月,李鸿章代表清政府在日本马关签订了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主要内容是:承认日本对朝鲜的控制;割让辽东半岛及台湾与所属岛屿;赔偿日本军费2亿两白银;允许日本在通商口岸设立工厂。这个条约大大加深了中国半殖民地化的程度,使帝国主义国家对中国的资本输出合法化。

3在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中,清政府失败,1901年被迫签订《辛丑条约》。其主要内容是:中国向各国赔款白银45亿两;划东交民巷为使馆区,不准中国人居住,由各国驻军保护;拆毁从北京到大沽的所有炮台,准许各国在北京至山海关铁路沿线12个战略要点驻军;清政府向各国政府道歉,惩办支持义和团的官吏,永远禁止人民成立反帝组织;改总理各国事务衙门为外务部,班列六部之首。《辛丑条约》的签订标志着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形成。

4租界是由中国通商口岸发展而来。资本—帝国主义列强运用武力或欺诈手段,霸占土地,设立完全由外国直接控制和统治的地区。上海是中国第一个租界地。1845年英国租得上海外滩附近837亩土地,设立上海租界。此后直至1911年,英、法、美、德、日、俄、意、比、奥等国,先后在上海、天津、汉口、广州、福州、重庆等16个城市,设立了30多个租界。租界里的一切都由外国殖民者管理,中国的法律在这里不发生效力,俨然是“国中之国”。租界成了西方“冒险家的乐园”和外国侵略中国的据点。

5英国发动侵略中国的鸦片战争时,中国人民即奋起抵抗。1841年5月,英军在广州郊区一带的淫掠暴行,激起当地乡民的义愤,“不呼而集者数万人”,与英军展开激烈战斗。三元里人民的抗英斗争,是中国近代史上中国人民第一次大规模的反侵略武装斗争,显示了中国人民不甘屈服和敢于斗争的英雄气概。

61898年秋,因德国强占胶州湾进一步刺激了山东民众,拳首领赵三多在冠县蒋家庄竖起“扶清灭洋”大旗,率众攻打当地教堂,揭开了义和团反帝爱国运动的序幕。数月之间,京城蔓延已遍,其众不下十数万。义和团运动的迅猛发展,引起列强的恐慌。列强要求清政府尽快扑灭义和团。在中外反动势力的联合镇压下,义和团运动遭到失败。其失败的主观原因是义和团丧失了对清政府应有的警惕。义和团运动粉碎了帝国主义列强瓜分和灭亡中国的图谋,显示了中华民族反抗外敌侵略的巨大力量和顽强斗志。

三、简答题

1近代以来,中国人民对外来侵略进行了英勇顽强的反抗,这些反侵略战争具有重大的历史意义。

(1)近代中国进行的反侵略战争,沉重地打击和教训了资本—帝国主义侵华野心,粉碎了帝国主义瓜分灭亡中国的图谋。

(2)在反侵略斗争中,中国人民表现出来的不畏强暴、英勇顽强的爱国主义精神,铸成了中华民族的民族魂。

(3)近代中国进行的反侵略战争,极大地促进了中国人的思考,从救亡图存到振兴中华,标志着中华民族的觉醒。

2(1)中国近代历史反侵略战争失败的根本原因。

第一,近代中国社会政治制度的腐败和清政府的腐朽无能,是反侵略战争失败的根本原因。主要表现在:统治中国的清王朝从皇帝到权贵,大都昏庸愚味,专制腐败,敌视人民,妥协求和。

第二,经济和科学技术的落后是重要原因。不仅是武器的落后,而且是国家综合实力和军事作战能力的落后。

(2)近代中国反侵略战争失败的历史教训。

第一,在近代中国,为了反对外国侵略、争得民族独立,必须充分动员和组织人民群众的力量,必须改变帝国主义、封建主义联合统治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制度。

第二,要取得反侵略战争的胜利,必须改变中国经济技术落后的状况。需要在科学技术方面奋起直追,需要进行现代化建设。但现代化建设的前提是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不推翻帝国主义对中国的民族压迫,就没有进行现代化的前提和条件,难以使国家真正强大起来。

四、论述题

1近代资本—帝国主义列强对中国的侵略,给中华民族带来了巨大的历史灾难。

(1)军事侵略。发动一系列侵略战争,在历次侵华战争中,屠杀大批中国人民;每一次战争后,资本—帝国主义列强都迫使中国政府签订不平等条约,割占中国大片领土并在中国划分势力范围;他们还向中国勒索巨额赔款,抢掠财富,造成中国严重的财政危机,这是帝国主义侵略者对中国实行的公开掠夺。

(2)政治控制。为了统治中国,资本—帝国主义列强在政治上采取控制中国的内政外交、扶植收买代理人、镇压中国人民的反抗等主要方式,实施全面的政治控制。

(3)经济掠夺。列强通过不平等条约的特权,控制中国的通商口岸,剥夺中国的关税自主权,实行商品倾销和资本输出,操纵中国的经济命脉。这些是造成近代中国社会经济长期不能有效发展的根源。

(4)文化渗透。一些传教士披着宗教外衣,进行侵略活动,大肆为侵略中国有理制造舆论,其目的是宣扬殖民主义奴化思想,摧毁中国人的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

所以,资本—帝国主义的侵略,是产生近代中国社会主要矛盾和各种社会矛盾的主要根源,是近代中国贫穷、落后的根本原因。

2近代的通商口岸和租界是国家主权丧失的重要标志。当今改革开放中的口岸开放是我国现行的对外政策。正确认识近代的通商口岸和租界的基本特征以及它和当今改革开放中的口岸开放的本质区别十分必要。

(1)通商口岸亦称商埠,是开放给外国人居住、贸易的城市。中国近代的通商口岸,主要是列强迫使中国开放的,是一种在不平等条约约束下的特殊的通商制度。列强在这里可以享受种种特权:

第一,贸易、居留和租地建屋权。即列强可以在通商口岸自由居住、自由贸易,并不受中国法律制约。

第二,设立领事权。名义上是 “专理商贾事宜”,实际上是不平等条约,这项规定还给予领事不受中国法律制约的司法特权。

第三,免税权。即外商输入通商口岸之洋货,改运另一通商口岸之洋货,以及在通商口岸购买土货出口,均只纳一次进口正税或出口正税,其他各税一概免征。

第四,设厂权。1895年《马关条约》规定,允许日本在通商口岸自由设厂,而其他列强依据“一体均沾”的原则,都取得了设厂权。

(2)近代租界的基本特征:

第一,他们建立行政机构和法院,制定法律,建立警察制度,征收各种捐税,行使独立于中国主权之外的行政、司法、税收权力,而中国政府都不能过问。

第二,他们还可以借口“紧急”状态,调集军队进驻租界,甚至可以在租界内长期驻兵,而中国军队不仅不能入驻租界,甚至不能自由地穿越租界。

第三,中国的法律在这里不发生效力,俨然是“国中之国”。租界成为完全受外人管理和统治的中国领土。

(3)近代通商口岸和租界与当今改革开放中的口岸开放有本质区别:

第一,前提不同。现在我国是主权国家,同外国的关系是以“平等互利”五项原则为基础的。

第二,目的不同。我国政府提出对外开放政策,是在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基础上,与世界各国广泛地开展经济、技术、文化交流,发展对外贸易,引进外资,达到加速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目的。

第三,方向不同。当前我国的改革开放是同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相一致的。实行对外开放,必须坚持社会主义方向,而不是搞全盘西化,把中国纳入西方资本主义体系。

五、材料分析题

1 1899—1900年中国爆发了轰轰烈烈的义和团反帝爱国运动,帝国主义立刻拼凑八国联军扑向中国,镇压中国人民的反抗。在八国联军侵华战争期间,帝国主义者虎视眈眈准备瓜分中国,但他们的图谋并没有实现。其原因有:

第一,帝国主义列强之间的矛盾和互相制约是重要原因。英国极不愿意法国进驻云南、日本占领福建。日本方面对于德国占领山东,则认为危险万分。各国方面对于英国垄断长江,认为不能坐视不管。尤其俄国独占东北更遭到英日等国强烈不满。因此要实现瓜分中国,彼此之间战争难免。因而列强最后决定暂缓瓜分而保全清政府为其共同的统治工具,实行“以华制华”的政策对帝国主义更为有利。

第二,中华民族进行的不屈不挠的反侵略斗争是列强不能灭亡中国和瓜分中国的根本原因。义和团反帝爱国运动以其不畏强暴、敢与敌人血战到底的战斗精神,打击和教训了帝国主义侵略者,使他们不敢为所欲为地瓜分中国。正是包括义和团在内的中华民族为反抗侵略所进行的前仆后继、视死如归的战斗,才粉碎了帝国主义列强灭亡和瓜分中国的罪恶图谋。

2对义和团运动的评价。

第一,义和团运动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

其一,沉重地打击了帝国主义的侵略气焰,打乱了列强妄图瓜分中国的计划,充分地表现了中国人民敢于同外国侵略者血战到底的英雄气概。

其二,有力地冲击了清王朝的反动统治,暴露了它的虚弱本质,削弱了它的统治力量,加速了它灭亡的进程。

其三,促进人民的觉醒,推动了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发展。

其四,对当时亚洲的民族解放运动产生了重大影响。

第二,义和团运动失败的历史教训。义和团运动是在中外反动势力的联合绞杀下失败的。失败的根本原因,在于它是一个没有先进阶级领导的以农民为主体的自发的群众反帝运动。其历史教训是:

其一,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反对帝国主义必须同时反对本国的封建主义。由于对帝国主义联合中国封建阶级压迫中国人民的实质缺乏认识,义和团曾经蒙受封建阶级的欺骗,提出过“扶清灭洋”的口号。

其二,由于当时中国人民对帝国主义的认识还停留在感性认识阶段,义和团运动存在着笼统的、盲目的排外主义的错误。

其三,由于小生产者的局限,义和团运动中还存在着许多迷信、落后的倾向。

有人对义和团全盘否定,甚至斥为“蒙昧主义”、“邪教”、“祸国”。诚然,它的历史教训应当记取,但是,义和团运动在粉碎帝国主义列强瓜分中国的斗争中发挥的重要历史作用,是不容抹煞的。

第二章对国家出路的早期探索

[参考答案及解析]

一、不定项选择题

1 BCD。《资政新篇》是先进的中国人向西方寻求真理的产物,具有鲜明的资本主义色彩,反映了中国人探索救国救民道路的迫切愿望。限于当时的历史条件,《资政新篇》未能付诸实施,所以,它不是太平天国革命实践的产物。

2 B。太平天国定都天京后,先后进行了北伐、西征和天京城外的破围战。

3 A。太平天国军事上的全盛时期是在1856年上半年。

4 ABCD。资产阶级维新派的主要代表人物有康有为、梁启超、谭嗣同、严复。

5 BC。代表康有为变法维新理论的主要著作是《新学伪经考》、《孔子改制考》。

6 B。马克思的话可用于对康有为的维新变法思想的评价。

7 AB。戊戌六君子是指谭嗣同、杨锐、林旭、杨深秀、刘光弟、康广仁。

8 BC。维新运动的中心目标是挽救民族危亡、发展资本主义。

9 B。1886年,左宗棠在福建创办的福州船政局,附设有船政学堂,是当时国内最大的造船厂。

10 C。“百日维新”中,直接触及顽固派利益的措施是撤并政府机构,裁汰冗员。

二、名词解释

11851年1月,洪秀全率拜上帝教教众在广西省桂平县金田村发动起义,建号太平天国。随后,太平军从广西经湖南、湖北、江西、安徽,一直打到江苏,席卷6省。1853年3月,太平军占领南京,定为首都,改名天京,正式宣告太平天国农民政权的建立。

2《天朝田亩制度》是一个以解决农民土地问题为中心,比较完整的社会改革纲领。它确定了平均分配土地的方案,主张“凡天下田,天下人同耕”;主张建立圣库制度,达到“无处不均匀,无处不温饱”的理想社会。这些主张从根本上否定了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具有进步意义,但并没有超出农民小生产者的狭隘眼界,他们描绘的理想天国具有不切实际的空想性质,不可能实现。

3天京变乱是太平天国领导集团内部矛盾激化而爆发的一场互相残杀的内乱。1856年8月,杨秀清自恃功高,逼迫天王洪秀全封他为“万岁”。随后9月,发生了天京变乱。在变乱中,东王杨秀清、北王韦昌辉先后被杀,翼王石达开出走败亡。天京变乱严重削弱了太平天国的领导力量和军事力量,成为太平天国由盛转衰的“分水岭”。

4洋务运动指19世纪60—90年代,部分清朝统治者,为了拯救清王朝、御侮自强,以引进枪炮、科技,创办一批近代企业、新式学堂、新式海军等为主要内容的学习西方的运动。它是中国近代化的开端,在客观上对中国的早期工业和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起了某些促进作用。但由于它带有浓厚的封建性,对外国的依赖性和企业管理的腐朽性,因而对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又有严重的阻碍作用。

51898年6月11日,光绪皇帝在维新派的推动和策划下,颁布“明定国是”诏书,宣布开始变法,提出了政治、经济、军事、文化教育等方面的改革措施。这些改革措施代表了新兴资产阶级的利益,遭到慈禧为首的封建守旧势力的激烈反对,并于9月21日发动政变,致使光绪皇帝被囚,康有为、梁启超逃亡国外,谭嗣同等六君子被杀害。至此,103天的维新变法失败,史称“百日维新”。

三、简答题

1太平天国革命运动是在中国已经开始向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演变的历史条件下发生的,是中国封建势力和外国侵略势力交相为恶,使中国社会固有的阶级矛盾进一步激化的结果。具体表现在:

(1)外国资本主义的入侵,增加了外国侵略者同中华民族之间的矛盾:巨额战争赔款,鸦片和洋货源源涌入,大量白银外流,使中国人民的苦难更加深重。

(2)封建统治者的残酷剥削和压迫,清政府统治机构的全面腐朽,加剧了中国人民同封建统治阶级之间的矛盾。

在上述情况下,迫使广大人民尤其是农民群众走上反抗斗争的道路。1842年至1850年间,全国各族人民的反清起义在百次以上。太平天国农民起义就是在这种情况下爆发的。

2《资政新篇》是1859年太平天国后期颁布的社会发展方案。

(1)《资政新篇》的主要内容。

第一,在政治方面,主张加强中央集权,反对结党营私,拥兵自重,并学习西方,制定法律、制度。

第二,在经济方面,主张发展近代工矿、交通、邮政、银行等事业,奖励私人投资,奖励科技发明创造等。

第三,在思想文化方面,建议设立新闻官、新闻馆,破除陈规陋俗,提倡兴办学校、医院和社会福利事业。

第四,在外交方面,主张同外国平等交往、自由通商,但不准外国人干涉中国内政。

(2)对《资政新篇》的评价。

第一,《资政新篇》是近代中国第一部比较完整的资本主义建设方案,符合中国社会发展的客观要求,反映了太平天国领导人向西方寻找真理,探索国家出路的努力。

第二,《资政新篇》也存在着严重的缺点。它没有提出农民的土地问题和反对外国资本主义侵略的问题,脱离了当时中国最基本的实际,其发展资本主义的设想只能是纸上空谈,未能付诸实施。

3封建守旧派和反对改变封建政治制度的洋务派,利用自己的地位和权力,对康有为、梁启超等维新派发动攻击。于是维新派与守旧派之间展开了一场激烈论战。论战所涉及的领域十分广泛,主要围绕以下三个问题展开:

(1)要不要变法;

(2)要不要兴民权、设议院,实行君主立宪;

(3)要不要废八股、改科举和兴西学。

维新派与守旧派的这场论战,实质上是资产阶级思想与封建主义思想在中国的第一次正面交锋,进一步开阔了新型知识分子的眼界,解放了人们长期受束缚的思想。通过论战,西方资产阶级社会政治学说在中国得到进一步传播,维新变法政治运动的帷幕随之拉开。

四、论述题

1(1)太平天国起义沉重打击了封建统治阶级,强烈撼动了清政府统治根基。这次起义历时14载,转战18省,并建立了与清王朝对峙的政权。在太平天国的影响下,各地各族人民反清斗争风起云涌。天京失陷后,太平天国余部仍坚持斗争达4年之久,这些斗争加速了清王朝的衰败。

(2)太平天国起义是中国旧式农民战争的最高峰。它把千百年来农民对拥有土地的渴望在《天朝田亩制度》中比较完整地表达了出来。《资政新篇》则是中国近代历史上第一个比较系统的发展资本主义的方案,它反映了太平天国某些领导人在后期试图通过向外国学习来寻求出路的一种努力。因此,太平天国起义具有了不同以往农民战争的新的历史特点。

(3)太平天国起义冲击了孔子和儒家经典的正统权威,这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封建统治的精神支柱。

(4)太平天国起义有力地打击了外国侵略势力。太平天国的领袖们拒绝承认不平等条约,严禁鸦片贸易,同外国侵略势力进行了英勇的斗争。

(5)在19世纪中叶的亚洲民族解放运动中,太平天国起义是其中时间最久、规模最大、影响最深的一次。它和其他亚洲国家的民族解放运动汇合在一起,冲击了西方殖民主义者在亚洲的统治。

2(1)太平天国失败的原因。从客观方面说,是外国侵略者和中国封建统治者联合的力量超过起义的农民。从主观方面说,具体表现在:

第一,农民阶级的局限性。农民阶级不是新的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代表。他们无法克服小生产者所固有的阶级局限性,因而无法从根本上提出完整的、正确的政治纲领和社会改革方案;无法制止和克服领导集团自身腐败现象滋长;也无法长期保持领导集团的团结。这一切都大大削弱了太平天国的向心力和战斗力。

第二,战略上的失误。太平军偏师北伐,孤军深入,分散了兵力。

第三,拜上帝教的危害。太平天国是以宗教来发动、组织群众的,但是,拜上帝教教义毕竟不是科学的思想理论,它不仅不能正确指导斗争,而且给农民战争带来了危害。

第四,对于西方资本主义侵略还缺乏理性的认识。他们不能把西方国家的侵略者与人民群众区别开来,而是笼统地把信奉天父上帝的西方人都视为“洋兄弟”。

太平天国也未能正确地对待儒学。上述种种政策策略的错误,归根到底都是农民阶级局限性的产物。

(2)太平天国失败的教训。太平天国起义及其失败表明,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农民具有巨大的革命潜力,但自身不能担负起领导反帝反封建斗争取得胜利的重任。单纯的农民战争不可能完成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的历史任务。

3戊戌维新运动虽然失败了,但它在中国历史上仍然有着重大的历史意义。

(1)戊戌维新运动是一次爱国救亡运动。维新派在民族危亡的关键时刻,高举救亡图存的旗帜,要求通过变法,发展资本主义,使中国走上富强的道路。维新派的政治实践和思想理论,不仅贯穿了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而且推动了中华民族的觉醒。

(2)戊戌维新运动是一场资产阶级性质的政治改革运动。维新派突破洋务派“中体西用”思想的局限,主张改革君主专制制度。戊戌维新运动虽然未能成功地建立起资本主义的君主立宪制度,其颁布的促进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若干措施也未能生效,但在政治、经济等领域一定程度上冲击了封建制度。

(3)戊戌维新运动更是一场思想启蒙运动。在维新运动期间,维新派大力传播西方资产阶级的社会政治学说和自然科学知识,宣传自由平等、社会进化观念,批判封建君权和封建纲常伦理,从而把顽固的封建主义思想壁垒打开了一个缺口,有利于民主思想在中国的传播,有利于人们的思想解放。在教育方面,京师大学堂的创设,更成为中国近代国立高等教育的发端。

戊戌维新运动不仅在思想文化领域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其移风易俗、开启社会新风以及促进日后资产阶级革命的作用不应低估。

4(1)维新运动失败的原因。维新运动失败的客观原因是民族资产阶级的力量远比封建势力弱小。从维新派的主观原因看,突出地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第一,不敢否定封建主义。他们在政治上不敢根本否定封建君主制度;在经济上,虽然要求发展民族资本主义,却未触及封建主义的经济基础——封建土地所有制。

第二,对帝国主义抱有幻想。他们虽然大声疾呼救亡图存,却又幻想西方列强能帮助自己变法维新,结果却是处处碰壁。

第三,惧怕人民群众。维新派的活动基本上局限于官僚士大夫和知识分子的小圈子。他们不但脱离人民群众,而且惧怕甚至仇视人民群众,因此,运动未能得到人民群众的支持。

(2)戊戌维新运动失败的教训。戊戌维新运动作为中华民族资产阶级登上政治舞台的第一次表演,竟失败得这么快,这不但暴露了这个阶级的软弱性,同时也说明:

第一,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旧中国,企图通过统治者走自上而下的改良道路,是根本行不通的。要想争取国家的独立、民主、富强,必须用革命的手段,推翻帝国主义、封建主义联合统治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制度。

第二,维新运动的失败再次暴露出清朝统治集团的腐朽与顽固,“戊戌六君子”的血的教训促使一部分人放弃改良主义主张,开始走上革命的道路。

五、材料分析题

1洋务运动历时30多年,虽然兴办了军工企业与民用企业,但却没有使中国走向富强。其原因主要是:

第一,洋务运动具有封建性。洋务运动的指导思想是“中学为体,西学为用”。洋务派企图在不改变中国固有的制度与道德的前提下,以吸取西方近代生产技术为手段,来达到维护和巩固中国封建统治的目的,这就严重限制了洋务运动的发展。

第二,洋务运动对外国具有依赖性。西方列强依据种种特权,从政治、经济等各方面加紧对中国的侵略和控制,他们并不希望中国真正富强起来,而洋务派却把所兴办的企业一切仰赖外国,企图以此来达到“自强”、“求富”的目的,无异与虎谋皮。

第三,洋务企业的管理具有腐朽性。洋务派所创办的新式企业虽然具有一定的资本主义性质,但其管理却仍是封建衙门式的。企业内部极其腐败,充斥着营私舞弊、贪污受贿、挥霍浪费等官场恶习。大小官员既不懂生产技术,又不懂经营管理,无法维持企业的正常运行。

2洋务运动的性质。洋务运动是清朝封建统治阶级中的洋务派为了维护清朝的封建统治而实行的一场自救改革运动,希望通过学习西方,使中国走上富国强兵之路的一次尝试或努力。既有其进步性,也具有落后保守性。它创办了第一批近代军事企业和民营企业,兴办了近代的学堂,引进了西方的生产技术,传播了西方的科学文化,开阔了中国人的眼界,培养了一批技术人才。这一切,都有利于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也有利于社会风气的改变。

洋务运动的教训。洋务运动是中国走向近代化的第一步。洋务运动的失败说明了,企图在维持封建的上层建筑、经济基础的前提下,学习西方的器物技能以求强求富,是一条走不通的路。

第三章辛亥革命与君主专制制度的终结

[参考答案及解析]

一、不定项选择题

1 C。1904年至1905年,日俄两国为了争夺在华利益,竟然在中国东北进行战争。清政府却宣称局外中立。

2 ABCD。在辛亥革命的酝酿阶段,资产阶级领导的爱国运动中,规模较大具有代表性的有拒俄运动、拒法运动、抵制美货运动、收回利权运动和保路运动等。

3 ABCD。清末新政的内容包括题中所列各项。

4 ABC。D是陈天华的代表作而不是邹容的代表作。

5 ABCD。1904年,各地建立的资产阶级革命团体有华兴会、科学补习所、光复会、岳王会等。

6 B。1894年,孙中山在檀香山组织了反清革命组织兴中会。

7 ABCD。1905年,中国第一个资产阶级政党中国同盟会在东京成立,其政治纲领是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

8 ABD。三民主义的局限性是无明确的反帝纲领、忽略人民群众的作用、平均地权设想有空想色彩。民权思想是三民主义的核心内容,故C不正确。

9 BCD。1905年至1907年间,革命派与改良派论战的主要问题有要不要以革命手段推翻清王朝,要不要推翻帝制、实行共和,要不要社会革命。

10 ABCD。从1911年5月开始的保路风潮,主要集中在湖北、湖南、广东、四川。

11 D。辛亥革命爆发前夕,湖北新军中决定联合行动举行武昌起义的两个革命团体是共进会和文学社。

12 ABCD。南京临时政府成立后制定的法令政策措施有扫除种种封建弊端,保护人权;鼓励发展资本主义工商业;禁止种植和吸食鸦片;改革文化教育制度。

13 B。南京临时政府的《告友邦书》,企图承认一切不平等条约和外债。

14 ABD。《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是中国第一部资产阶级民主宪法,它规定中华民国的主权属于国民全体;中华民国国民一律平等,享有人身、居住、财产、言论等自由;确立行政、立法、司法三权分立的政治体制。

15 ABC。1913年到1917年期间,反对北洋军阀统治的革命斗争有二次革命、护国运动、第一次护法运动。黄花岗起义发生在1911年4月27日。

16 ABCD。辛亥革命在比较完全意义上开始了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是因为资产阶级革命派建立了资产阶级政党、提出了比较系统的资产阶级革命纲领、建立了中华民国、颁布了《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17 C。“一人称帝天下骚然,志士仁人汗喘相告,而吾同志愈益奋励,冒死以进。滇黔独立,文意豁然。”与护国运动有关。

18 AD。护国运动的成功之处主要在于维护了共和政体,宣传了民主共和的观念。

19 ABD。戊戌变法和辛亥革命是中国近代史上的重大进步运动,两者的共同点有:都是爱国救亡的政治运动、都主张在中国建立资本主义制度、都未提出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纲领。不同的是:戊戌变法主张君主立宪,依靠皇帝变法,而辛亥革命主张暴力革命推翻封建君主专制制度。

20 D。辛亥革命与戊戌变法的根本区别在于,辛亥革命改变了中国的政体,推翻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

二、名词解释

11905年8月20日,孙中山和黄兴、宋教仁等在日本东京成立中国同盟会。孙中山被推举为总理。同盟会以孙中山提出的“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十六字纲领为宗旨。随后,在同盟会机关报《民报》发刊词中,把这个宗旨概括为“民族、民权、民生”三大主义,后称三民主义。中国同盟会是中国近代第一个资产阶级政党,它的成立及其纲领的确定,标志着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21911年4月27日(农历三月二十九日),孙中山和黄兴等经过半年的准备后,发动了震动全国的广州起义。经一夜激烈的巷战,终因孤军力薄,革命党人大部分牺牲。事后,收殓殉难烈士遗骸72具,合葬于城郊黄花岗,故是役史称“黄花岗起义”。起义虽然失败了,但产生了广泛影响,鼓舞了全国人民的革命斗志。

31911年5月,清政府宣布“铁路干线收归国有”,并与四国银行团订立粤汉、川汉铁路借款合同,借“国有”名义把铁路利权出卖给帝国主义,同时借此“劫夺”商股。这激起了湖北、湖南、广东、四川四省的保路风潮,其中以四川为最烈。清政府在铁路利权问题上采取的政策,进一步激起了民众的愤慨和反抗,加速了革命的爆发。这为武昌起义提供了有利条件。

41911年10月10日,湖北新军中的共进会和文学社两个革命团体决定联合行动,在武昌起义。驻武昌的新军工程第八营的革命党人打响了起义的第一枪。经一夜激战,占领武昌,取得胜利。三天之内光复武汉三镇,成立了湖北军政府。武昌起义掀起了辛亥革命的高潮,腐朽的清王朝迅速土崩瓦解。1912年2月12日,清帝被迫退位。在中国延续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终于覆灭。

5以宋教仁被害和袁世凯出卖国家主权进行善后借款为导火线,孙中山毅然发动武装讨袁的“二次革命”。1913年7月,革命党人先后在江西和江苏南京起事,宣布两省独立;接着上海和皖、粤、闽、湘、川等省市也相继宣告独立。由于北洋军阀在军事上占据优势,而革命党方面缺乏兵力和财力,内部意见又不一致,结果只坚持了两个月就失败了。

6为了反对袁世凯称帝,1915年12月25日,蔡锷等在云南组织“护国军”出师讨伐袁世凯,击败北洋军阀。随即许多省份相继独立,形成了席卷半个中国的护国运动。次年3月,袁世凯在全国人民的反对声中被迫取消帝制,不久忧惧而死。

三、简答题

11906年4月,中国同盟会机关刊物《民报》第3号号外,列举同梁启超主编的《新民丛报》的根本分歧12个问题,以孙中山为代表的革命派,同以康有为、梁启超为代表的改良派之间的思想论战全面展开。革命派在论战中论述了革命的必要性、正义性、进步性。

(1)改良派认为满洲政府是“四万万人之政府”,已经没有民族歧视和民族压迫了,所以没有推翻的必要。革命派指出,清政府已是帝国主义的“鹰犬”,因此爱国必须革命。只有通过革命,才能“免瓜分之祸”,获得民族独立和社会进步。

(2)改良派认为革命会导致内乱,“血流成河”。革命派强调,进行革命,固然会有牺牲,但只有革命,才能摆脱清政府所带给人民的痛苦,革命是“救世救人”疗治社会的良药。

(3)改良派认为革命只会破坏,不会建设。革命派针锋相对地反驳道:革命的目的是为众生谋幸福,革命本身正是为了建设,所以革命虽有牺牲,但必将带来历史的进步。

21905年至1907年间,围绕中国究竟是采取革命手段还是改良方式这个问题,以孙中山为首的革命派与康有为、梁启超为代表的改良派各自分别以《民报》、《新民丛报》为主要舆论阵地,展开一场大论战,这场论战以资产阶级革命派的胜利而告结束。

(1)这场论战的主要问题。

第一,要不要以革命手段推翻清王朝,这是双方论战的焦点。

第二,要不要推翻帝制,实行共和。

第三,要不要社会革命。

(2)这场论战的重大意义。

第一,通过论战,划清了革命与改良的界限,传播了民主革命思想,促进了革命形势的发展。

第二,捍卫了民主革命的纲领和原则,夺取了当时思想战线上的领导权,为辛亥革命作了重要的思想舆论准备。

31917年孙中山为了维护资产阶级民主制度,发动了护法运动,但最终失败了。

(1)护法运动失败的原因。

第一,护法运动只是以维护临时约法和恢复国会为号召,缺乏鲜明的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内容,不能适应形势的发展和要求。

第二,孙中山既没有足够的实力,也不掌握军队,遂不得不依靠与皖系军阀有矛盾的西南军阀。

第三,没有依靠和发动群众参加。

(2)护法运动失败的教训。

护法运动的失败不仅是孙中山个人的失败,也标志着中国整个民族资产阶级领导的旧民主主义革命的终结。它表明,中国的旧民主主义革命已经陷入绝境,中华民族资产阶级再也不能领导中国革命前进了。

四、论述题

1辛亥革命前,统治中国的是腐朽的清王朝,是持续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政体。辛亥革命后,以孙中山为首的资产阶级革命派建立了中华民国,确立了资产阶级共和政体。尽管这种政体后来名存实亡,但这毕竟引起了近代中国的历史性巨大变化,其历史功绩是不可磨灭的。

(1)辛亥革命推翻了封建势力的政治代表、帝国主义在中国的代理人——清王朝的统治,沉重打击了中外反动势力,它使中国的反动统治秩序再也无法稳定下来。

(2)辛亥革命结束了统治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资产阶级共和国,使民主共和的观念开始深入人心,并在中国形成了“敢有帝制自为者,天下共击之”的民主主义观念。

(3)辛亥革命给人们带来了一次思想的解放,激发了人民的爱国热情和民族觉醒,打开了思想进步的闸门。不久便迎来了五四运动和马克思主义的传播,开始了中国历史新纪元。

(4)辛亥革命促使社会经济、思想习惯和社会风俗等方面发生了新的积极变化。

(5)辛亥革命不仅在一定程度上打击了帝国主义侵略势力,而且推动了亚洲各国民族解放运动的高涨。

2辛亥革命发生于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完全形成时期,是一次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但是,辛亥革命取得的成功毕竟有限,它没有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孙中山企盼的“共和”受到挫折,人民的悲惨境遇依然如故。

(1)辛亥革命为什么会失败?

辛亥革命失败的客观原因是中外反动势力的联合绞杀,主观原因是领导者资产阶级革命派本身的弱点和错误。

第一,他们没有提出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纲领,幻想以妥协退让来换取帝国主义对中国革命的支持;他们只强调反满和建立共和政体,并没有认识到必须反对整个封建统治阶级,致使一些汉族旧官僚、旧军官也混入革命的营垒,最后甚至还把政权拱手让给了袁世凯。

第二,他们不能充分发动和依靠人民群众。由于中华民族资产阶级同封建势力有千丝万缕的联系,因而不敢依靠反封建的主力军农民群众。正因为中国民主革命的主力军农民没有被动员起来,这个革命的根基就显得相当单薄。

第三,他们不能建立坚强的革命政党,作为团结一切革命力量的强有力的核心。同盟会内部的组织比较松懈,派系纷杂,缺乏一个统一和稳定的领导核心。

资产阶级革命派本身的弱点和错误,根源于中华民族资产阶级软弱性和妥协性。

(2)辛亥革命失败的教训。

辛亥革命的失败表明,资产阶级共和国的方案不能救中国,先进的中国人需要进行新的探索,为中国谋求新的出路。在指导思想上,资产阶级民主主义让位于马克思主义,在领导权上,资产阶级及其政党领导的旧民主主义革命让位于无产阶级及其政党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具有历史的必然性。

五、材料分析题

1列宁的论断说明,革命总是有其深刻的社会历史原因的。辛亥革命的发生是当时中国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

第一,辛亥革命发生的客观原因条件。20世纪初,《辛丑条约》签订之后,帝国主义列强加剧争夺中国,致使中华民族危机加深、民族矛盾和阶级矛盾进一步激化,广大民众再也无法照旧生活下去。

第二,辛亥革命发生的主观条件。随着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民族资产阶级的社会基础和政治力量也得到扩大,统治阶级再也无法照旧统治下去。

第三,革命形势已经成熟。在中外反动派的严重压迫之下,各阶层人民的斗争风起云涌,遍布全国,极大地削弱了清政府的统治基础,以孙中山为代表的革命派起而推翻清政府,走向共和,正是代表广大民众的意愿,顺应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

因此,辛亥革命的发生成为历史必然的选择。

2 1905年11月,孙中山在同盟会机关刊物《民报》发刊词中,把同盟会的“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十六字政治纲领概括为“民族、民权、民生”三大主义,即三民主义,并进一步作了阐发。

第一,三民主义的基本内容。

其一,民族主义内容包括“驱除鞑虏,恢复中华”两项。一是要以革命手段推翻清朝政府,改变它一贯推行的民族歧视和民族压迫政策;二是追求独立,建立“民族独立的国家”。

其二,民权主义的内容是“创立民国”。推翻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这是三民主义的核心。

其三,民权主义就是“平均地权”,即实行以解决土地问题为中心的社会革命。

第二,三民主义的革命作用。

孙中山的三民主义学说,初步描绘出中国还不曾有过的资产阶级共和国方案,是中国第一个比较完整而明确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纲领。它适应了近代中国社会发展的客观趋势,反映了中国资产阶级要求民族独立、政治民主和发展资本主义的愿望,表达了中国人民的共同要求。它的提出,对推动革命的发展产生了重大而积极的影响。

第三,三民主义的历史局限性。

三民主义不是一个彻底的民主主义革命纲领。

其一,没有从正面鲜明地提出反对帝国主义的主张,仍然承认帝国主义特权和不平等条约,幻想帝国主义列强会支持中国革命。

其二,忽略了广大劳动群众在国家中的地位,因而难以使人民的民主权利得到真正的保证。

其三,没有正面触及封建土地所有制,不能满足农民的土地要求,在革命中难以成为发动广大工农群众的理论武器。

上述局限反映了资产阶级的软弱性和妥协性。

同盟会纲领,虽然存在一定的局限性,但以孙中山为首的革命领导人坚持主张用暴力革命来推翻清政府,推翻封建君主专制政体,要求建立一个独立富强的资产阶级共和国,这对当时的中国人民来说,是有很大的鼓舞作用和吸引力的。

中国近代史纲要 第三专题练习题及答案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