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形势政策论文——当前世界经济总体形势分析
当前世界经济总体形势分析
【摘要】:正2011以来,世界经济总体上继续保持了缓慢复苏的态势,但复苏进程比较脆弱,且很不平衡。展望2012年,世界经济有望保持低速增长,但不确定,不稳定因素进一步增加,复苏面临的风险增加。因此,应清醒认识世界经济复苏 【关键字】:世界经济 增长 复苏 债务
2012年上半年,世界经济出现复苏势头,整年形势将好于上一年。但复苏势头前强后弱。美国经济情况远不如人们年初估计的那么乐观。美国商务部公布的第二季度美国GDP的预计增长率,按环比折年率计算仅增1.1%。欧洲增长乏力,估计今年只增1.5%。日本经济已经停止恶化,但经济前景并不明朗。日本政府2012年3月发表经济报告认为,2012年经济将出现零增长。除日本外,东亚经济则在进一步好转。亚洲开发银行于2012年4月和7月分别两次调查本地区的经济增长情况,将不包括日本在内的2012年东亚经济的预计增长率由2001年12月公布的4.7%提高到5.8%。中国经济运行态势良好,2012年上半年估计增长7.5%。
值得注意的是,当前世界经济发展中有一些问题需要我们去进一步思考和研究。21世纪初,世界经济会如何发展,同这些问题有很大关系。
一、全面估计美国在当前世界经济发展中的作用
2012年初,人们一度认为美国经济在年中将出现比较强劲的增长,从而带动整个世界经济的发展。但情况发展并不是这样。除增长速度不如人意外,失业率、企业投资等情况也远不如人们预料的那么好。7月12日白宫宣称,2012财年,美国的财政赤字将高达1650亿美元,大大超过不久前估计的1000亿美元大关。2001年,美国贸易逆差达4114亿美元,占GDP4%左右。2012年的贸易逆差可达4980亿美元。
问题是,迄今为止,我们常常是,或者说,更多地是从增长的角度,而不是从全面发展的角度,来观察世界经济和美国经济。美国无疑仍是世界经济增长的火车头,这种状况短期内是难以改变的。但美国经济中的不稳定和不确定因素也大(注:美国商务部不久前调整了1999年以来的GDP数据。按环比折年率计算,2001年GDP季度数据连续三个季度衰退。商务部将2001年美国GDP增长率由先前的1.2%调整为0.3%,同2000年第二季度5%以上的增长速度成鲜明对照。)。这种不稳定和不确定因素常常带有突发性质,因而使其影响更为巨大,也更难以防范。“9·11”恐怖袭击对美国经济的直接影响大致已经过去了,但它对人们心理等的深层次影响是不可能很快消失的。美国许多公众认为,“9·11”事件是在美国没有准备的情况下发生的;现在美国对恐怖袭击作了这么多的防备,如果再发生比较大的袭击事件,它对美国的影响将是非常严重的。令人深思的是,“9·11”事件刚刚过去,安然等大公司假账案又接踵而至,并且其揭露也像任何一件突发的政治、军事事件那样地出人意料。到2012年10月,公司丑闻刚刚略为平息,美国对伊拉克开战的可能性又因为美国国会同意对伊动武而日益增长,世界油价随之进一步上升。提前出版的2012年10月21日的《商业周刊》的文章说,据Goldman,美国一家企业经济研究机构的估计,如果有50%的可能战争不会发生,美国经济下一年度预计增长2.4%;如果有30%的可能对伊拉克动武成功,美国经济可能增长2.3%;如果战争使得伊拉克、科威特、沙特等产油区遭到严重破坏的可能性有15%,美国经济可能只有1%的增长。现在看来,美国经济这个火车头也是一把双刃剑。它既给世界经济带来增长,也给世界经济的增长带来重大不确定性和不稳定性。我们既要充分利用美国给世界经济带来的机遇,又要做好充分准备以应付它带来的各种问题。至少从这两年的情况看,对于这二者,我们应当同样地予以重视。21世纪的世界经济不但需要增长与发展,还需要健康与稳定;不但需要带动增长的火车头,也需要能够促进稳定发展的因素。21世纪的世界经济应当是繁荣和相对稳定的世界经济。这些,都不是美国一个国家能够做到的。
二、欧盟和中国是促进世界经济平稳增长的重要因素
2001年,美国国内生产总值为101432亿美元,占世界GDP的32.7%。目前,世界并无一个经济体能取美国在世界经济中的作用、地位而代之。在今后一个时期内,也没有一个国家能够完全抵消由于美国的不稳定发展给世界经济带来的影响。这决定了今后一个相当时期,不稳定发展仍然是世界经济的一个重要特点。我们不能把世界经济的不稳定发展完全归因于美国,但在21世纪世界经济诸多不确定和不稳定因素中,美国是其中最大的不确定和不稳定因素。
另一方面,目前世界上也有一些经济体,他们的发展,相对来讲比较平稳。他们在一定程度上抵消和平衡了由于美国的不稳定发展给世界带来的影响。在这些经济体中,欧盟和中国的情况最值得注意。目前美、欧的经济规模实际上是大体相当的。起码相差并不大。2001年,美国GDP为101432亿美元,欧盟为78828亿美元。同1996年比较,2001年欧盟的GDP反而少了8672亿美元,但在此期间,欧盟经济是以1.3%~3.4%的速度增长的,究其原因主要在汇率的变化。如果按1995年的价格和汇率计算,2001年的美国GDP不应当是101432亿美元,而是90835亿美元;欧盟GDP不是78828亿美元,而是99417亿美元,反而比美国多8579亿美元。欧盟经济增长速度不如美国,但发展比较平衡。最近十来年大致保持2%左右的增速,通胀率一般低于2%,财政赤字占预算的比重控制在3%以内,内债占GDP比重低于“马约”规定的60%,投资收益率一般在3%~4%。2012年头9个月,欧元区的贸易顺差达233亿欧元,和上年同期的62亿欧元比较,有较大幅度增加。失业率虽然较高,但近年内也已从20世纪90年代末的11%降到7%~8%。欧盟经济的总体情况是健康的。今后十年,欧盟经济将继续保持比较平稳的增长速度。21世纪,欧洲是促使世界经济平衡增长的重要因素。认为目前欧洲经济处于“停滞、徘徊”状态,并无充分根据。
其次是中国。亚洲金融危机后,中国为世界经济的繁荣和稳定作出了积极的贡献。这种贡献,其程度超过中国在世界经济和贸易中占有的份额。这种情况引人思考一个问题:在科学技术和经济全球化进一步发展的条件下,一个国家对世界经济的作用、影响是由哪些因素决定的?一般说来,这个国家在世界经济中占据的份额越大,与世界其他国家的经济联系越密切,它对世界经济的影响也越大。但“一个国家在世界经济中占据的份额”和“它与世界其他国家联系的程度”只是决定这个国家国际影响的两个基本因素,但并非全部因素。一个国家如果能在世界经济和地区经济发展的重要时刻,以一定的经济力量为依托,采取正确的政策,常常能够发挥比其经济所占份额更大的作用。1997年东亚金融危机爆发后,中国对世界经济稳定增长所起的作用,其重要性超过当时中国在世界经济中所占的份额,就是一个例子。
参考文献:卢孔标,李亚培。《我国对外贸易对国内物价影响的实证分析》
刘华,王仁祥。《人民币汇率与通货膨胀的关系问题思考》 钱俊锋。《谨防进出口贸易引发通货膨胀》
第二篇:形式政策论文——当前世界经济总体形势分析
当前世界经济总体形势分析
【摘要】当前,世界经济正发生一些重要变化。其中最突出的是美国走出“新经济”破灭的阴影,进入新一轮经济增长期;日本经济受惠于中国经济强劲增长,从2000年下半年起复苏;欧盟年货币一体化后,经济也开始快速增长。专家预计2002年2016年世界经济年增长将达到60%以上。
【关键词】世界经济发展总体趋势中国经济发展趋势和政策取向当前世界经济总体趋势
⒈迅猛发展的知识经济改变了世界经济结构,发达国家通过不断创新提升技术标准,在新一轮竞争中拥有更大优势。当前由微电子及信息技术带来的新技术革命,促进了不同产业间的联合,带动了传统产业的内部调整和新兴产业的迅速发展,对推动全球产业结构调整发挥了重要作用。在新的世纪,以美国、欧盟和日本为代表的发达国家作为新技术革命的领导者,通过不断创制和颁布工业产品的最新技术标准,成为其竞争的核心力量和利润的增长源泉,在新一轮世界经济增长中获取了超额利润。资料显示,在年美国经济增长中有20%来自科技的贡献,到2000年则达到了60%以上;日本经济增长的科技贡献率也达到了40%;欧盟达到了45%;而目前发展中国家科技对经济增长贡献率不足20%。纵横向的发展数据对比表明,知识对世界经济增长贡献率将进一步提高。
⒉以推进全球自由贸易和区域经济协作为特征,从更深层次、更大范围内加深了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一是贸易自由化进一步深入。世纪年代以来,全球贸易规模增长了近倍,2006年达到万亿美元。总体上来看,世界各国传统的贸易保护壁垒正逐步削弱,贸易规则发生新的变化。二是经济一体化范围进一步扩大。从欧盟、北美自由贸易区、东盟、到新澳自由贸易区,全球具有一体化性质的区域经济组织超过个,所包含和正在申请的国家达多个。三是区域经济合作领域进一步深化。从资金、技术、劳务合作到建立商品和资本共同市场,从联合开采矿产资源到合作开发科学技术等。特别是欧盟,从年代建立煤钢关税同盟到现在货币和金融一体化,区域合作已由经济合作层面开始转向政治合作层面(更多精彩文章来自“秘书不求人”)。
⒊跨国公司数量和规模迅猛增长,相互兼并和投资不断加强,成为推动世界经济增长的主导力量。世界各国特别是欧美、日本等发达国家的跨国公司由年万多家达到了2008年万家,总共拥有万亿美元的资产。2011年,美国沃尔玛零售集团的销售额达多亿美元,超过菲律宾国内生产总值;通用汽车公司的销售额要比南非洲地区生产总值还多亿美元。这些跨国公司下属的万家子公司遍布世界各地,形成了庞大的全球生产和销售体系,经营活动占世界生产的23%,贸易的42%,专利与技术转让的26%,国际直接投资的%。与此同时,跨国公司之间强强联合或联盟的趋势不断增强。年全球跨国企业兼并金额达到万亿美元,近几年虽然放缓,但每年也达到了万亿美元以上。跨国公司之间的并购与扩张,推动了发达国家自身技术和资本密集型产业进一步升级,向发展中国家转移劳动和资源密集性产业的步伐将进一步加快,跨国企业的经济活动对世界经济增长贡献率将进一步提高。
⒋国际金融市场规模进一步扩大,全球金融市场特别是外汇市场出现明显波
1动,酝酿着区域性的金融危机。资本在世界范围的大规模流动,促进了金融全球
化的发展,资料显示目前全世界股价总市值超过万亿美元,第一次超过世界生产
总值;全球外汇市场日平均交易量达到万亿美元。世纪年代末,以美元为本位的布雷顿森林体系解体后,美国为维持全球霸主地位,放任美元汇率的大幅浮动,致使几十万亿以美元为结算单位的“热钱”在世界各地进行投机,造成了当前国
际汇市的大幅波动。不断扩大的国际游资的投机活动,为世界经济、特别是一些
运行不太健康的国家经济带来了空前的风险,酝酿着新一轮的地区性金融危机。
2、中国经济发展趋势和政策取向
在未来几十年时间里,中国经济将持续高速增长,进一步完成人口城市化和
工业现代化进程,但经济增长的速度将会逐步降低。总体上看,由于人多地少资
源少等因素的影响,未来中国经济发展和政策取向将呈现以下几个方面的特点:
⒈经济增长的内生力量逐步增强,积极的财政政策逐渐淡出,货币政策将成为调控宏观经济的主要手段。通过二十年来的发展,目前中国初步建立起了社会
主义市场经济,培育了相对成熟的生产要素市场,市场自主需求、自主增长的力
量进一步加强。一是从投资上来看,随着外资和民间投资幅度进一步扩大,国家
公共投资规模将会逐步缩小。在2005年近万亿元的社会总投资中,外资和民间
私人投资万亿元,占到了18%,而在年外资和民间私人投资仅占社会总投资的2%左右。二是从进出口比例上来看,进口大幅增长。特别是近年来原材料和高
新技术设备进口大幅增加,到今年一季度,进出口已达到基本平衡,其中进口达
到了亿美元。三是从消费上来看,住房、小车等大件商品成为扩大居民消费需求的主导力量。在消费信贷等措施的作用下,城乡居民消费需求将进一步增加,成为支撑经济增长的负重之车。在未来经济增长中,随着市场机制作用进一步发挥,作为刺激和控制有效社会需求工具的土地利用政策、积极财政政策和行政直接干
预等措施将逐步退出,以利率为主的货币政策将成为调控宏观经济的主要工具。
⒉能源、原材料进一步稀缺,产业结构调整政策将全面强化,“新型工业化”
将成为未来发展的必由之路。人口多、资源少是当今影响我国经济发展两大主要
问题,随着我国经济迅速壮大,经济发展的资源瓶颈制约进一步突出。一是能源
进一步紧缺。特别是石油严重短缺,目前我国有三分之一的石油需要从国外进口,专家预计年石油进口比例达到五分之四,石油对我国经济发展影响将进一步突
出。如前不久国际原油期货市场价格大幅上涨,月日每桶达到了美元的天价,专
家估算中国今年为此将多付出亿美元,国内经济增长率也因此从预期8%降到
6%。二是原材料进一步短缺。在推进工业化的进程中,我国房地产、汽车、钢
铁、水泥、石化等行业将迅速扩张,需要大量的铁矿、橡胶、煤炭等原材料。而
目前我国大部分原材料资源人均占有量不足,特别是铁矿等金属矿产资源需要大
量进口,去年仅进口铁矿就达亿吨以上。面对人多资源少的基本国情,可以预见,未来中国将会进一步加强经济产业结构的战略性调整,通过电子信息技术改造传
统产业,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努力淘汰落后工艺、落后产品,走出一条科技含量
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新型
工业化道路。
⒊人口城市化和经济区域化进程进一步加快,统筹协调城乡发展和区域发展的各项政策将逐一落实。经济快速发展特别是工业快速发展带动了人口城市化和
经济区域化进程。在城市化方面,我国城市化还不足50%,但工业化已完成30%,城市化明显滞后工业化;在区域经济发展方面,目前我国沿海岸线先后形成了三
大经济区:珠三角、长三角、环渤海。三大经济区国民生产总值占到了全国的70%,人口占到了全国的20%,税收占了全国的50%。从宏观上来看,滞后的城市化阻碍了国内需求的扩大和升级,不平衡的区域经济将会进一步拉大东中西
部发展差距,两者都将给国民经济发展带来消极影响。可以预见,在城市化方面,户口等有关政策樊篱进一步拆除,同等社会保障制度将逐步建立,我国人口城市
化进程将进一步加快。在区域经济发展方面,随着西部大开发和振兴东北战略的实施,这些地区经济开始起飞。对中部经济“凹陷”地区,预计在不久的将来也
会得到国家政策的支持。
⒋人口老龄化和就业压力问题相互交织,统筹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建立全民
社会保障体系将成为当务之急。中国的人口总量仍居世界首位,目前达到亿,年
将达到亿,年前后达到峰值亿。一是人口老龄化进程进一步加快。2004年底我国年满岁的人口亿,占亚洲老龄人口的,老龄化率达到了30%,已经超过%的老龄化标准,进入了老龄化社会。预计到年我国老龄化率达到50%,年达到60%,年将达到70%的顶峰。由于家庭养老保障功能减弱,这一部分人的养老问题将
成为重大社会问题。二是就业压力进一步加大。目前我国城镇登记失业率为
38%,其中还不包括农村隐形失业人口,专家预计现阶段实际失业达到了55%
左右。而在未来的时间里,中国将新增劳动人口亿,解决这一部分人的就业问题,也是一个重大难题。
参考文献
1.《中共石家庄市委党校学报》2000年11期作者 金声 李凝
2.《经济全球化与世界经济发展趋势》作者 余永定 李向阳
第三篇:当前经济形势分析 (最新形势政策论文)
当前经济形势分析
2010年的经济形势较去年有所好转,但仍不容乐观,特别是发达经济体,经济增长速度还是很低,甚至是负值,而失业率则是居高不下。
金融危机爆发以来,各主要经济体采取了大规模的财政刺激政策,并加强了相互协调,这在世界范围内有效挽救了人们的信心,使工业生产下降势头得以逆转,从而为世界经济缓慢复苏创造了条件。
发展中经济体将成为2010年世界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其中亚洲地区发展中经济体的经济增长速度最快,中国和印度经济预计将分别增长8.8%和6.5%。发达经济体也将出现增长,但幅度不会很大。主要发达经济体将无法在近期为全球经济增长提供有力支撑。
新兴经济体比发达国家恢复速度更快,两者有着明显不同的复苏和增长步伐,后者有足够的资金去做投资,而且人均国内生产总值(GDP)还很低,新兴经济体追赶发达经济体的空间十分巨大。
就目前我们看到的世界经济形势转好的现象,很大一部分只是一些反弹,反弹和复苏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反弹通常是技术性的或者恢复性的,并不意味着全球经济是周期性、不断向上的复苏阶段,反弹可能
是某一个特定的短期因素,某种政策的影响结果。理由有两个,现在有很多抑制复苏的中短期因素,失业率是非常重要的因素。另外,家庭净资产大幅度下降,促使储蓄率上升,从而影响消费,而整个西方国家,经济更多的是依赖于消费。
反观国内,2010年中国的经济形势可以用一个成语形容:捉襟见肘。整体式太极式发展,力求平稳小心但波折很大。这主要与2009年中国大量政府性投资的大量盲目涌入社会以及没有形成社会化循环经济所导致的,2010年的经济发展主要内容将是:以消化、调整09年的大量不良资金和项目为主要任务,力求保持经济不降低,尽可能有所增长。这个经济目标并非中央刻意低调,而是不得已而为之,目前,我国的经济存在的问题决定了2010年经济发展的格局。
一、房地产发展20年,产业早就渗透与中国经济主体中,开发商资金多来与银行贷款,购房者多通过银行贷款消费,房地产直接或间接的与银行捆绑在一起,如果房价降价出现不保值的预期,很多贷款消费者会出现恐慌和抗议而引发社会危机;情况继续恶化就会发生还贷者不还贷引发的新的次贷危机;而房屋开发商最后会拿房屋抵贷,让银行成为房屋的所有者,迫使银行破产,另外,各级政府财政尽一半以上来至
于出让土地收入,房地产经营的不好,政府财政也要面临挑战。这些都是我们不想看到的,但房地产行业确实走到了一个十字路口!缓解房地产的影响也要3-10年时间。近期,中央出台了一系列抑制投机炒房的政策,但远没有涉及房地产销售的核心内容,不足以也不可能短时间内降低房地产价格,反而能在短期内形成涨价的市场激励。未来抑制和放任的政策波动会反复也是目前的无奈。
二、09年10万亿政府性投资资金1年内的释放大部分集中于兴建开发区、市政设施、房地产、股市、钢铁、重化工等单一领域,由于缺乏很好的消费需求的引导,产能过剩、资金过剩、资源过剩不但会导致相关产业链下游企业的经营困境,还能引发社会性物价上涨,今年,09年危机不有效化解前,中央不会盲目追加政府性投入资金,金融政策针对性监管加强,以防止投资性恶心循环,而2010年经济工作重点会放在纠正09年不良投资项目上,企业关停会不断,项目下马也是必然,特重点项目扶持力度会加大,目的就是让那些关系产业兴衰的优质项目尽快产生循环效益,控制劣质项目影响,刺激经济可持续,但 08、09年产生的负作用将继续影响2010年内经济和社会建设全过程。
三、09年由于政府的大量救市投入及其社会性保障工作的深入,就业、物价、医疗、住房、上学、养老问题矛盾有所缓解,2010年,随着政府投入的减缓和政府财政的吃紧,经济问题的集中释放,这些社会矛盾会凸显。
四、国际和国内经济环境不理想,中国发展基础受影响。由于各国经济滑坡,就业压力增加,贸易保护主义对依赖出口的中国是一个打击。另外,中国对能源、基础资源的定价权和控制能力太弱,也为中国的经济发展带来了不确定性。未来资源性物质受制于人的局面还将加剧。国外需求一直促进了中国经济的高增长,金融危机以后,中国经济增长转向国内需求为主导,但围绕国内需求的经济系统严重不完善,无法保证经济顺利转型,这也是明年中国经济面临的最核心问题。未来几年,中国经济一定也必须以国内百姓实际需求为引导,带动第1、2、3产业有节奏有步骤的发展!但内需基础建设将限制经济勃起的节奏和步伐。
从过去的一年多的时间段观察,结构调整效果非常有限。基本都是资金砸起来的繁荣。所以中国要想复苏,需要时间,需要思路和力度。
一、房地产行业。要么政府杀价,动用财政资金或资产置换方式反补购房者和房地产商的保值损失,但政府近期不可能有那么多钱也不会拿那么多钱去补这个无底洞,但长期看,确是有效解决房地产危机的办法。或者政府采用温和渐进的思路,停建中低档商品房,不限制高档住房建设,控制上市楼盘房价仍有保值预期,拖延时间让房子折旧,自然回归自身价值,抵消投机者和开发商的投机利润;同时政府鼓励房地产商转型建设的新型环保节能的中低档经济适用房,保证低收入人群住房需求。
二、转换经济发展方向。政府应该集中大力气启动民间经济,扩大内需、化解经济矛盾、解决就业、缓和民生、促进经济回暖、以达到带动世界经济回暖的目的。用全民的需求引导第一、二、三产业的资源配给、生产、销售,让中国形成可循环的经济系统。保持中国经济发展的平衡有序、可持续。
总体来说,金融危机对于中国和世界经济的冲击是巨大且长久的,但只要各国政府通力合作,本着互信互利的原则,坚决反对贸易保护主义,积极采取有效的救世政策,扩大内需,调整经济结构,提高就业率,世界走出困境只是时间问题。
第四篇:形势政策分析论文(模版)
近年来,大学生的就业形势越来越严峻,造成当代大学生就业压力增加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包括经济原因、社会原因和自身原因等。直接因素是毕业生就业结构失衡,供给与需求矛盾突出。大学生的就业问题是一个社会性的问题,它的解决也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政府、企业、高校和大学生自身的积极参与。大学生“就业难”是近年来不可回避的话题,而“ 自主创业”就成了解决大学生“就业难”的一个比较现实的理性选择。现代大学生的“自主创业”,已不仅是为了获取财富,而是融入了更多的作为社会人所应承担的责任。
要成功创业,不仅需要创业者富有开创新事业的激情和冒险精神、面对挫折的和失败的勇气和坚韧以及各种优良的品质素养,还需要具备解决和处理创业活动中各种挑战和问题的知识和能力。总而言之我认为要想成功创业应具备一下三种基本素质:
心理素质:
1.强烈的创业意识2 自信、自强、自主、自立的创业精神3.竞争意识1.4 强烈的责任意识
身体素质
身体是完成一切任务的基础,要锻炼好身体,关键在于要有坚强的意志和坚持不懈的毅力。
能力素质
包括工作能力、组织能力、决策能力、应变能力和创新能力等素质,具体为1 专业技术能力.2 社会交往能力3 决策能力4 经营管理能力5 创新能力
创业的注意问题主要包括几个方面:
.1:资金:在满足生活所需之外,有足够的资金让所创的企业启动和周转。
.2:关系及业务渠道:确定经营的模式,利用身边有力的关系及渠道,为创业取得便利。.3:经验:对所要做的行业足够了解,并在市场上获得优势,有独立经营的能力;.4:人力资源:招募到合适的专业人才。以上几个方面,创业之初可能并不完全具备,很多东西,可以通过发展积累的方式来获取。首要的,应该是资金,和渠道,其他资源欠缺也可以弥补;
由于就业形势严峻,我也有自主创业的想法。虽然近几年来大部分大学生自主创业的结局并不是很美好,但是我也愿意冒险一试而且本来创业活动就是由创业者主导和组织的商业冒险活动,我想说的是我们大学生不能盲目的去创业。不管是因为什么原因选择自主创业这条道路,都是一种自我价值的实现。既然创业就要有承担一定风险的能力,长远思考问题的阅历,面对挫折的勇气,一定的支持和和关系网以及一个谦虚好学的心态,一定要在完善了自己能力的前提下去创业。有志者事竟成,创业不急于一时。
第五篇:形势与政策论文 当前就业形势与分析
当前就业形势与分析
今年中国的就业形势将比往年要严峻得多.随着全球金融危机的愈演愈烈,不少企业的招聘计划被冻结或缩水,对原本就面临巨大就业压力的大学生无疑是雪上加霜。一中国就业形势现状.今年中国的就业形势将比往年要严峻得多。受全球经济危机影响,中国在09年GDP增长速度保持8%都很难了,这和国家的财富有很大关系。中国社科院人口与劳动经济研究所所长蔡昉预计,本次经济危机的出口下降导致的非农就业减少为1763万,其中服务业664万,制造业969万。首当其冲的是金融行业。原本风光无比的投资银行、证券公司、保险等金融机构,几乎都大幅削减甚至取消了校园招聘计划,而近年来发展势头迅猛的外资银行也放缓了发展步伐。同时,地产、汽车、广告等实体经济受到波及。石油石化、能源、矿产、出口贸易、物流类也前景不明。与此同时,美国由于经济的恶化而大幅缩减了进口,使中国进出口贸易开始呈下滑态势,未来的形势也不明朗,预计明年情况将进一步恶化,贸易物流类企业的招聘需求将有所下降。由于市场萎缩,需求下降,不少高科技企业今年也缩减了招聘计划,尤其是硬件和软件外包、芯片制造等行业。同样,通讯和互联网企业也放缓了扩张的脚步。
二解剖中国就业问题
总结就业难的主要原因有以下方面:
1金融危机使中国经济和世界经济都陷入了低谷,国内中小企业大批外企倒闭、迁移和收缩,从而大幅度地减少劳动者的就业空间。受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大量海外人员回流,从而使高端竞争出现重心下移,这一情况无疑为大学毕业生的就业情况带来新挑战。
2高校扩招影响:2008大学生就业难的原因,虽然国家已经停止了扩招,但是这几年扩招的影响依然存在。
3学生就业渠道不畅:对大多数人来说,网站和招聘会才是最主要的就业渠道,还不能满足毕业生的需求。
4企业用工制度不合理:一些私营企业用工不但不和员工签订劳动合同。另外,起薪较低,升幅不大,同时,用人单位还设置经验、性别等障碍拒绝应届毕业生。
5高校专业设置错位:一些大学的专业及课程设置有较大盲目性,专业趋同现象十分严重,造成供给严重大于需求。一些高职、高专教育专业缺乏特色,培养出来的学生理论功底不系统,应有的动手能力也不强。而用人单位对应聘者的实际操作能力、适应工作环境变化的能力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学生缺乏就业培训机会:不少企业拒绝承担大学生就业后的“在岗培训”费用,招聘中普遍要求有“数年工作经验”。
7学生仍然期望过高:大学生就业理念也存在一些误区,如“宁到外企做职员,不到中小企业做骨干”“创业不如就业”,“就业难不如再考研”等。
三关于提高2010中国大学生就业的几点建议.1政府:政府社会必须进行相应总体性调整。政府可从不同角度如供给,需求等方面发展我国创业投资金的思路.,可通过努力发展经济,调整产业结构,尤其是建立高新技术产业,提高产业水平,来增加对人学毕业生的吸纳能力,使高等学校的人才培养和社会的人才使用衔接好。
2学校:搞好素质教育,提高学生的就业能力和创业能力。首先,教育理念必须从“知识本位、技能本位”向“素质本位、人格本位”转变,让学生各方面能力提高,从而提高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其次,要变就业教育为创业教育。创业教育是开发和提高学生创业基本素质的教育,重在培养学生的事业心、进取心、开拓精神和冒险精神以及相关的创业能力。就业教育以填补现有的、显见的就业岗位为价值取向,而创业教育则以创造性就业和创造新的就业岗位为目的。由就业教育转向创业教育,是世界高等教育发展的趋势,也是我国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必然选择。随着对创业教育的不断开展,高校毕业生不再仅仅是求职者,而将成为工作岗位的创造者。这样不仅能缓解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而且能为其他人提供就业岗位。再次,要变单纯的精专业教育为通识教育基础上的大专业教育。无论是创业还是就业,大学生都应该有较为广博的知识。
3用人单位:
⑴企业应善于创新,强强联手,延伸优势,吸收更多人才.⑵不应过分关注文凭。不应存在性别歧视和生源地域歧视等。现实工作中有些人的能力与文凭并不能直接划等号,不少本科或大专学生的业务能力不比研究生业务能力差。应该能找到能与自己企业工作能力相称的人才.另外许多优秀女生的做事能力并不比男生差,能为企业争取较大的利润。⑶不要过分看重工作经验。不应忽视大学生的潜力和可塑性,其实经验总是在实践中培养起来的,大学生有较高理论水平,只要经过短期实践即能胜任工作岗位。
4大学生:
⑴充分相信自己的实力,敢于通过竞争去达到理想的目标。同时要学会正确对待挫折在求职中遇到挫折是正常的,切不可因此而自卑,失去信心。遇到挫折后应冷静思考,仔细寻找失利的原因,争取在下次中取得胜利,迎接新的挑战。另外还要加强社会实践。大学生可利用假期积极参加社会实践,将所学的理论知识与实际工作相结合,提高处理实际问题的能力,积累工作经验
⑵应多元化选择就业单位和就业地区。去外企工作,做一个白领,是多年来许多大学生的第一选择。但在目前岗位需求总量萎缩的形势下,大学生们的择业思路需要转换,期望值需要调整,国有企业、民营企业等单位同样也是施展自己才华的舞台。另外大学生应该放低心态从低层做起.⑶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和就业观。
⑷放远目光,提早做好市场调查与预测行业的现状,利用人才交流会、网络资源等各种渠道途径,了解就业形势,认识自我,搜集就业信息,规代好末来.寻找合适就业岗位,主动大胆把自己真实才干推销出去。
⑸先就业后择业。面对严峻的就业形势,大学生应转变就业观——先就业后择业,可以在先就业过程中积累工作经验,使自我价值得到较大的提升,为以后找到理想的工作奠定基础。⑹继续深造,重组知识。面对当前金融风暴对就业市场的冲击,大学生们根据自身情况选择继续深造,以避开就业的低谷,为将来就业市场的回暖做好准备。
大学生就业虽然严峻,但我们也不用担心,因为社会是不会淘汰有能力的人,只有社会残渣才被社会所遗弃,自然界的优胜劣汰法则同样在社会中存在,只要我们是社会的优良品种就不会被社会抛弃。
参考文献:
王林萍 田美玉 国际金融.-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
祁型丙 利益表达与整合-教育政策的决策模式研究.-北京.人民出版社
包晓间,刘昆山 企业核心竞争力经典案例.日韩篇-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
刘苍劲,谈方 形势与政策(学习指导).-广州:广东旅游出版社。
谢卫民,李日京 就业指导-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