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精品范文库 > 12号文库
我们到底知道多少
编辑:落花时节 识别码:21-765456 12号文库 发布时间: 2023-10-23 21:47:42 来源:网络

第一篇:我们到底知道多少

我们到底知道多少

所有的现实是同时存在的吗?有没有可能所有的额可能是并肩存在的?你曾经通过别人的眼睛来观察过你自己吗?在最终观察者眼中你看起来什么样?

电影《我们到底知道什么》此片用引人入胜的话题向人们介绍了量子力学及其延伸思考对传统思维方式所带来的巨大冲击,涉及物理学、生物学、哲学等多个学科的前沿讯息,极大的开阔了人们的视野,激发想象力。在一定程度上解释了吸引定律的科学根据

张德芬,华语世界首席身心灵作家。心灵畅销书《遇见未知的自己》和《遇见心想事成的自己》作者

如果历史唯一的指导作用是(如地球是圆或方的探索)让我们理解到在当代所认知的理所当然或戒律也许后来被证明为荒谬的

那为何我们不能用一种开放的心去看待那些我们还尚未全然理解或接受的事 像是世界不是已存在在那裡我们只能被动地经历它 而是我们能去创造改变它

甚至是我们的心灵是有能力去知道或影响未来发生的事

是我们的心念有力量改变这一切 而不是一个外在的力量,是人心造成了这些现实 这些事件反应了一件重要的事

就是许多心灵在生病的状态 它们与这世界相互作用下影响了环境(现在听起来还是很荒谬 但请记得历史的指导作用)生病的心灵在求救你怎会不向他们伸出援手呢

所以许多的爱大量的流向这些地区 给它们关怀 让这些心灵慢慢恢復健康 而庆幸的是我们的心灵有全能的力量 创造另一种生存现实 让这世界趋于美好

这就是量子力学从哲学的角度 试图告诉我们的事

思索这些哲理 就好像遇见了真实的无限可能 也像是大量地呼吸了新鲜空气 充满了欣喜的感触

内容简介

What the bleep do we know 是一部以量子物理学来探讨心灵学的电影。

由怀疑心灵现象、愤世嫉俗的离婚女子,在一连串的机缘巧遇中,如何悟得了人生的真相,从而改变自己对这个世界的观点。

本片採访了多位当今世界顶尖的科学家,他们所言一致相同:我们眼见的这个世界和真实的世界是不同的,而你可以改变你的选择,从而改变对这个世界的看法,进而改变自己的人生。

故事很简单,一个刚刚因为老公有外遇而离婚的失语女摄影师,一直生活在过去的阴影里,开始讨厌婚礼,讨厌男人,讨厌自己,认为自己万事不顺,好像人人都跟自己过不去。就当最后终于在她对着镜子中的自己大发脾气的时候,先前偶然在地铁中看到一个展览点醒了她,自己开始善待自己,善待他人,世界重新美好起来……呵呵,就跟童话一般。

在于引导我们把眼睛投向美丽的存在,让我们自己去创造美丽……

人类主体的心灵世界与客观的物理学领域,是否存在一个神秘但可以探知的交会区?我们的意识有没有能力操控「实在界」?这是超心理学(parapsychology)最关注的问题之一。美国知名的科普作家奥弗拜(Dennis

这部电影号称根据量子物理学的洞见,认为「实在界」其实是一种心灵的构造,只要我们心灵开窍或者心志坚定,就可以改变与改造实在界;换句话说,科学与灵性其实可以携手同行。

强烈推荐——我们到底知道多少

这是一部说电影不叫电影,说记录片不叫记录片的东西,是先前一个系列的What the Bleep do we

know?!重剪辑版,说它是电影是因为在里面有一个故事情节,很简单,不过却很震撼。说它是记录片是因为这里面充满了量子力学、神学、心理学、生理学等等这些个乱七八糟理论的大杂烩,统统都是为了给那个故事背后的一切现实一个解释。

故事很简单,一个刚刚因为老公有外遇而离婚的失语女摄影师,一直生活在过去的阴影里,开始讨厌婚礼,讨厌男人,讨厌自己,认为自己万事不顺,好像人人都跟自己过不去。就当最后终于在她对着镜子中的自己大发脾气的时候,先前偶然在地铁中看到一个展览点醒了她,自己开始善待自己,善待他人,世界重新美好起来……呵呵,就跟童话一般。

可能有些人会对这部片子里面提到的东西皱眉头,不管说是因为它里面提到的观点不对自己口味,或者直接是因为自己根本不明白。不论是哪种可能,我希望因为这片文而去看这部电影的人儿不要在最后拿着批判的态度去看待这部电影,因为这电影的本意和精髓不在于争论,也不在于说教……而在于引导我们把眼睛投向美丽的存在,让我们自己去创造美丽……

然而奥弗拜认为,这些电影与相关理论虽然打著量子物理学的旗号,但其物理内涵与程度却根本不及格,表面看似引人入胜,其实却让科学与文化的交会处更加浑沌。

量子物理学的波-粒二元性、测不準原理等核心理念,具有一种难以捉摸的机率模糊性;但许多人不愿就此坠入五里雾中,期盼能在其中找到一种确定性。半世纪前,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威格纳开风气之先,推测人类意识或许是解开这谜团的关键。

不过哥伦比亚大学教授艾伯特强调,威格纳的假定是以严谨的数学与机率观念来建构,与观测者的期望及意图毫无关联。况且代表量子机率性的波极为微弱,一与周遭环境接触就会消失,观测者根本无用武之地。换言之,实在界毕竟不是人类心灵所能乾预掌控,一如古希腊哲人德謨克利图斯所说,其中只有原子与虚空。

艾伯特教授进一步指出,人们碰到高深的物理学时,似乎总会有一种自欺的倾向,想要确认人类是宇宙的中心,是演化的登峰造极之作,能够掌控自身的命运。其实大家何不学学伽利略,抑制主观期望的诱惑,勇敢而清晰地观看这个世界,接纳它的美丽与残酷,这才是真正的科学精神。

1、如果个体无法判断自身是否真实...那么你怎么还能认为,你所看到的世界是真实的?

2、我们局限于相信....外部世界比内部世界更真实。现代科学的主张恰恰相反,它认为我们内部的事物将导致外部事物的发生。

3、科学试验已经证实,如果我们让一个人,嗯...用X光或用计算机科技扫描他的大脑,让他看某一特定的物品...就会发现,他的大脑的某个特定区域会发光;然后让他闭上眼睛...想象同样的物品,当他想象同样的物品时...大脑的那个特定区域也会发光,就像他亲眼看到一样。这导致科学家们回过头来问这个问题:那究竟是谁看到了,是大脑看到了吗?还是眼睛看到了?什么是真实?是我们大脑看见的真实,还是我们眼睛看到的真实?

4、我们只能看到我们意识到的东西。

5、事物不是由更多的事物组成的,而是由构想、概念和信息组成的。

6、在有意识的经验中,看上去就像我们在时间中前进;在量子理论中,你也能时光倒流。

7、当你在看的时候,它就像一个粒子;当你不在看的时候,就是充满可能性的波。

8、我们周围的物质世界,椅子,桌子,房间,地毯,还有摄影机...所有这些不是别的,而是可能的意识运动。在这些运动之外,我时时刻刻在选择,从而把我的现实体验表现出来。

9、大多数人不能用意志影响现实,因为他们不相信他们能做到,他们写下一个意图....然后又擦掉,因为他们认为这样很傻,他们做不到。然后他们又写,又擦去。所以平均时间下来,那样的作用很小。因为他们不相信他们能做到,所以也就真的变成了现实。

10、我能影响我周围的环境,人群,我能影响空间本身,我能影响未来,我是所有事情的原因。

第二篇:《我们到底知道多少》影评(范文模版)

观《我们到底知道多少》有感 这是一部非常给力的电影,很新颖,也很另类。影片介绍了量子力学及 其延伸思考对传统思维方式所带来的巨大冲击,涉及物理学、生物学、哲学等多 个学科的前沿信息,极大的开阔了人们的视野,激发想象力。看完这部电影后,我感触很深。现代唯物主义就像是宗教,束缚了人们的思想,剥夺了人们追求真理的责任 感。当我们沉溺于我们所认为的“现实”当中,我们也丧失了追求真理的机会。作为一部成功的科教片,它向人们提出了一些问题:所有的现实是同时存在 的吗?我们是谁?我们从哪来?我们应该做什么?我们要去哪?现实是什么? 量子物理思想是由什么组成的?每个人都是一个神奇吗?为什么我们总是在重 复同样的现实?为什么我们总是在保持同样的人际关系?为什么我们重复同样 的工作一遍又一遍?什么是真实,是我们大脑看到的真实,还是我们眼睛看到的 真实?我们……在我们看来,目前没有任何人能有效的解释它们!电影告诉我们:我们眼睛看到的信息是不完全的,并不是真实的世界,我们 的眼睛就像是摄像机,从外界拍下的信息很大程度上被大脑过滤和加工过,大脑 只提供给意识感兴趣的信息,而那些大脑认为不重要和不喜欢的信息都被过滤掉,进入潜意识。其中有一个片段是讲《水知道答案》的实验的,这个实验由日本的江本胜博 士主持的,他主张人类意志可以影响水分子结晶。所有的风姿各异的水结晶照片 都是在零下 5 度的冷室中以高速摄影的方式拍摄而成。当水经过一位虔诚的教徒

对着祈祷之后,水的结晶也呈现出令人意想不到的样式。也就是说,水在外界环 境的激励下,结晶成像也会改变。被漂白的自来水几乎无法形成结晶,而天然水,无论出自何处,它们所展现的结晶都异常美丽。让水“听”音乐后,也会发生令 人惊叹的结果,甚至在装水的瓶壁上贴上不同的字或照片让水“看”,结果看到 “谢谢”的水结晶非常清晰地呈现出美丽的六角形,而看到“混蛋”的水结晶破 碎而零散。物理学的波动理论告诉人们,世间万物都处在波动的状态中,各自拥有一定 的波长和固定的频率,即物质波。不仅人们周围的物体呈波动状态,就连文字、声音、图像,以及我们的心理变化和情感活动也呈现为一种波动状态。而构成人 体的成分大部分是水,地球表面也有 70%多被水覆盖,所以当人们看不见、听不 到、摸不着波动的时候,水却能感受到,并且受到强烈的影响。水结晶也许正是 这些影响的信息记录。比如,当水“看”到“爱与感谢”时,会呈现出几

乎接近完美的结晶,让人们联想到真、善、美本是宇宙存在与人际关系的基本原则,美 好的情感与信念会对世界产生有益的影响。其实人就是一个装满水的瓶子,你的 态度和他人的态度会成为一种“波动”影响到你和他人,乃至世界。我想,如果 每个人都是对自己和他人进行赞美和祈福,那么我们这些身体中充满水的人,也 许就像水瓶中的水一样开放出美丽的花朵,那样世界将变成一个美好的人间。这是一部很有科学素养的电影,给我们的思考和启迪有很多很多,它也给我 们指引了方向,我们将顺着这些方向,继续探索下去!


第三篇:我们到底知道多少观后感

我们到底知道多少

——观后感

对于这部电影,看了很多遍都不是特别懂。所以要写这个的感想也许只能从最浅层的个人的理解来写了。

这部影片分为上下两集,其中看到讲“水知道答案”的那一部分,感觉已经完全跳出自己的正常思维了,就像是整个世界都在变化,即使是在我们看来没有意识的东西也成为了“活”的,或者换句话来说就像事物会按照我们的思想活动了,万物随心而动。但是我对于这种趋近于日常所说的唯心主义的观点耿耿于心。后来觉得,片子中所说的观点确实与我的思想有些出入吧。

影片中不断地在提及说,我们的大脑缺少分区,以至于我们不能分辨意识还是现实。其实我感觉他们是通过这一点来让大家对现实产生一种扭曲,就是我们看到的到底是什么?所谓的现实到底是存在于哪里的东西?以此来灌输给我们一种观点,我们所认识到的东西,其实是存在我们的大脑中的一种意识,只是这种意识激发了我们的大脑,才使我们感受到这个世界的存在,里面同时举了很多诸如性幻想之类的感受来说明这一观点。最后提出一个比较核心的观点,就是我们可以改变现实,只要我们想。

但是我们仔细的来看这一结论,我认为是有问题的。首先,我认为这种思想不具有普遍性,特别是影片中所附加的一个条件,只要我们能够坚持就能改变我们想要改变的,可是它话锋一转讲到,事实是生活中我们都不能坚持,而是被一种固有的思维给禁锢了。那么我想问一下,何为坚持?怎么样坚持?对于这个关键的附加条件,影片并没有过多的提及,而是通过一再的论述让我们相信,现实是可以改变的,一切的存在都是意识的存在。从这个方面来看,也许连制片人也不知道这个所谓的“坚持”指的是什么吧!

再退一步即使像影片所说,我们生活在一种意识中。那么是什么机理让所有人都生活在这一种共同的意识里呢?其实还有很多的问题,这部影片并不能很完整的解决。

所以我认为如果从以上观点来看这部影片的话,实际上这个纪录片仅仅是告诉了我们一种世界观,对于现实的指导意义是有限的,或者更狠狠地说一句就是让我们对于现实产生一种离乱,却不能真正的解决问题。

再谈一下这部影片的性质,有人定义这部影片是科教片,我觉得这个定义是不准确的。什么是科教片? 是用于进行科学知识教育的影片。但是这部影片中所讲的可以称之为真正意义上的科学吗?答案是否定的。因为科学是客观的依据,是理性的怀疑,是多元的思考,是平权的争论,是实践的检验,是宽容的激励。至少在现在来看,这种“意识主导”的影片还不具备以上的条件,就像我说的,最多它只是提出了一种世界观。人类就像是一个捕鱼的渔夫,谁能知道它会不会是正好从网中漏出去的鱼呢?但对于以后这种思想会不会发展为真科学,我也不能为之下以定论,至少从现在足够客观的条件来看,它还不能。

对于这部影片,我感觉我们就把它当作简简单单的纪录片,或者甚至是娱乐片来看就好了。不必揪心于里面的各种道道,也许这也是我们看待这一种超越电影的最好方法吧!

第四篇:《我们到底知道多少》观后感

《我们到底知道多少》观后感

初看这部电影,感觉很是迷茫和困惑,直到影片从量子空间转移到事物举例上,我才有所理解。

查查资料,原来是很老的电影了。真理、存在是讨论的话题。美国人特有的幽默和叙述再加上先进的剪辑技术,让我真的服了他们!确切的说,如同电影的名字一样,我们到底知道什么?

一个受过伤的半聋哑女人,一位高超的职业摄影师,用她的眼睛去说话,去看这个世界,只是过去的伤痛让她一直很难走出阴霾,于是她所看到的所拍摄的也受到她个人情感的影响,由此而产生错觉和误解。这也就是为什么我们的眼睛会欺骗我们自己,因为我们总是把自己不喜欢、不感兴趣的事物自动过滤删除掉,这样的记忆就带有极大的偏见。带着偏见去看人、看事乃至看自己,我们又真的能知道多少呢?

如果我们总是那么悲观, 总是生活在自己的阴霾里,那么整个世界也将永远被黑暗所笼罩。过去的已成为历史,重要的是活在当下。也许我们应该乐观一点,我们只是为了很好地存在于这个地球上,为了自己,为了一切……

我们真正知道多少、感受多少,取决于我们的内心怎样看待,正如《水知道答案》中描绘的那样,既然思想可以决定物质,那么我们的思想作用于我们自己又会怎样呢?我们认为自己是什么样的,就会向什么样的方向发展。如果我们都想公司发达,我们也会向这个方向去行动,我们的公司也一定会发达起来!

只有我们认识到我们自己,才能发挥出我们的优势,才能去感化别人,才能成为榜样。

这就是——我就是我的上帝!很感谢这部电影让我的心情好些了,肯定一下自己吧!

第五篇:我们到底知道多少-马克思主义论文

对科学哲学的思考—《我们到底知道多少》感悟正如我们在课堂上学到的,唯物主义认为世界的本源是物质,是客观存在的,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只不过是物质的反映。然而,《我们到底知道多少》这部影片,发出了对这个世界的疑问。

影片是通过对数个致力于物理、医学领域的科学家访谈,谈他们对生命的认知,对世界的非常认识,以及女主人公的特殊视角,从科教到宗教,从“爱丽斯兔子洞 ”到“圣纪创世纪”,从时间空间到分子电子,从量子物理到篮球试验,还再现了著名的水分子试验。

片中一些学者按照量子物理学的角度解释说,这世界的一切都是能量,我们人类和现实中的每一个物体都是能量,我们所认知为现实的物体是由我们的大脑和在我们周围被认为是物质世界的物体相互作用而成的,如果我们的大脑不认识某事物,那么这个东西即使是我们看见,也不会在大脑呈现任何反应,也就是说我们会看不见在眼前所摆放着的根本就不认识也没听说过的物品,也因此每个人认识到的物质世界,所谓的现实都是有限而且是有选择的,每个人所看到和接触到的世界都是不一样的,我们的思想、情绪、情感影响了我们的所见所识,甚至所得所失,所以这个世界时充满可能性和选择性的。

地铁站里的水的照片,是通过一种新奇的研究角度,控制其它变量,包括温度、湿度、光照强度等来证明“ 情绪 ”就是唯一起作用的,突出了意识的决定作用。影片还告诉我们是如何去影响思维、去影响情绪、去处理自己的情绪,影片中的女主角由于看到镜子中衰老的自己而发疯,到最后的释然将药扔掉,发现世界如此美好,找到更好的自己。这部影片试图证明,我们平时习以为常的东西,也许都是错的,这个世界不一定是我们看到、听到、认为的样子。那么现实究竟是什么样的?我们看到的,是脑子看到的,而不是眼睛看到的事物,而我们的大脑,根本不能区分记忆和现实,两者的神经反映是相同的。换句话说,他们认为这个世界是主观的。

另一个疑问是,物质是不是客观存在的,片中讲到,根据量子物理,物质的基本单位是原子,而原子被描述成电子云包围着的原子核,都不是那样客观的存在着的。电子云只是一定概率下的分布,在电子云范围内,电子没有一定的位置,也没有任何因果的轨迹可寻。当我们没有观察它的时候,它不存在于任何地方,只是一个“可能性”;在我们观察它的时候,它突然就出现在某个位置上。那原子核呢,也是一个忽而出现忽而消失的东西。它告诉我们,这个世界本质上就是空无的,有限可能,但又什么都没有,是我们的选择,使它按现在的这种方式存在着,而我们也根本接触不到我们自以为能接触的任何东西。为什么?因为当两个物体接触前,电子形成的电荷就把彼此推开了。这是唯心主义吗?如果是,那就是量子物理证明了唯心主义的正确。

看到这,我当时不禁发出疑问,这到底是为什么?唯物主义还是正确的么?

然而,如果我们仔细分析,就可以发现,这部电影中宣传的东西恐怕确实是有问题的,片中所讲的量子物理是真正的量子物理吗?适用于微观的量子物理可以用于宏观物体么?等等。

就说这个“水知道答案”,查了资料才知道,日本研究所谓“波动医学”骗子江本胜捣鼓出来的《水知道答案》。昨天晚上,在空间里看了最近的新闻,发现广州的小学生也在做这个实验,实际上,这本书在西方科学界早已受到了广泛的质疑,甚至有人对江本胜的印度博士学位提出质疑,江本胜至今未能作出回应。那本书中所列的那种种照片,算是科学实验么?可以接受其他人的检验么?能够在不同的实验室里重复么?

我想大概是不行的,而且电影的导演们也似乎明白这一点,所以影片中反复在强调,“人们不相信自己的思想能够改变现实,于是这就成了现实”——我分明听到路边的看相大师言之凿凿:信则有,不信则无。可惜那些大师们没有披上量子力学的外套,不然又怎么会落到与市容打游击的地步?

在逻辑上合理的东西,并不代表它就是现实中对应的东西。在数学上,有许多相互矛盾的公理体系各自都是符合逻辑的,但能解释现实世界的显然最多只有一个。于是我们需要更多的合理的证据,这既不是逻辑可以区分的,也不是一句“信则有,不信则无”就足够的。相信与否,终究只是一种信仰,用成不了一种科学。

对于片中的不可知论,我是强烈反对的,不承认世界的客观性物质性,怎么得出的这些科学的结论呢?如果说,这些少得可怜的而且需要进一步验证的科学研究就可以把唯物主义推翻的话,那么在不承认世界可知,不承认世界是物质的情况下又怎么能开展这些研究呢,我们不认为唯物主义是尽善尽美的,因为我们相信它是辩证的,它本身也是一个变化发展的过程,它本身也需要自我完善,而且,它是抽象的而不是具体的,任何试图以某一项具体的没有经过充分验证的研究来证明唯物主义的错误,是不准确的,而且是可笑的,因为大家都知道,矛盾是具有特殊性的。我是学管理的,没法对所谓的天体物理,和量子物理作出准确的评价,但正如马克思课上所学一样,面对新事物的产生,我们要采取审慎的态度,这样也需要唯物的、客观的、辩证的态度的。

这里有很多实验的确是有真实考量的,但是结论却是错误的。还是那句话“至今没有在宏观世界观察到量子效应”。不然,那个看不到哥伦布船只的印第安人可以拿诺贝尔奖了。大凡用量子力学去解释心灵的都是伪的。

量子物理学研究的是微观世界的工具,无论如何不能用来解释大脑的思维活动,二者根本不是一个空间尺度的事物,一个是原子尺度,一个是细胞、大分子尺度。只能说,微观世界的物理规律和宏观层面上有很大的不同,至于为什么会这样,以及临界点在那里, 依旧需要进一步研究.量子物理学中有些理论传说是还需要经过实验物理学的检验。

其他诸如“消失的篮球”等等,我只能说只是将给外行人的科学幻想。量子力学的不确定性从来没有能应用到宏观物体上的实验。

其他关于意识影响物质之类的话,至今量子力学的发展也没能达到能证明这一点的程度。但影片一厢情愿地言之凿凿,甚至引入宗教观念。这种手法在某些宗教宣传里已经司空见惯了。我们不能仅仅对某些科学的断章取义,和对目前科学未知领域的没有根据的甚至是不符合科学理论的瞎想,来验证某些理论的合理与否。

影片中讲到,不同的观察者看到的东西不一样,这很对。我们用双眼看到的东西比单眼更有立体感,而我们如果绕到事物的后面,那我们将更好地观察这个事物,是吧。随着了解的深入,我们也许会调整、优化我们的观点、立场,因为我们知道了更多。总有那么一天,经过认识的不断飞跃,我们认识到的事物会成为我们看到的事物,而且他仍然是我们脑子看到的事物,结果就是达到了他们的统一,这是我们认识的成功。

总之,影片中的许多观点都是值得商榷的。然而,我们大可把它作为一部科幻片,而不是科普片来看待。这样片中对科学的想象,告诉人们我们看到的东西不一定是真实的,可以启发人们的怀疑精神,或者提供了另一种看问题的不同角度和不同层次,你可以换一个思路、去看这个世界,我们会发现世界可能不是我们理解和受到的教育所说的样子。

看完这部影片后,都应知道,无论你学的是文科,还是理科,身处北师大,还是河师大,这些都不重要,重要的是要有怀疑和发现的精神,有一种开放包容的心灵,去对待科学,对待自己未来的生活。

我们到底知道多少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