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财务] 试论企业集团中的财务管理体制
[财务] 试论企业集团中的财务管理体
制
【内容提要】建立财会分管体制是企业集团充分发挥财务管理主体作用的前提,建立财务结算中心是加强企业集团财务管理的有效途径,提出了我国企业集团财务管理主体发展的思路。
【关键词】企业集团/财务管理/体制
通过研究企业集团内部两种不同类型的财务管理主体以及他们各自不同的职能和特点,不难看出,贯穿企业集团财务管理活动始终的是企业的资金管理;保证企业集团正常运作的是合理的资金流动。因此,财务管理尤其是资金的管理成为企业集团管理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改革我国企业集团的财务管理体制使我国企业集团充分发挥潜在优势,挖掘内部潜力已成为必然趋势。建立财、会分管体制是企业集团充分发挥财务管理主体作用的前提
把企业集团中的财务管理和会计核算功能进行分工,首先是要对财务管理和会计核算的业务进行界定。会计核算部门,主要负责实施会计的计量和确认工作,具体包括:日常会计业务(记帐、算帐)、监督管理下属企业的会计核算工作,统一纳税、编制合并会计报表等。
财务管理部门则主要负责以资金为核心的资产管理,包括:资金筹集、资金结算、财务分析与计划、资金风险防范、营运资金管理、盈余分配等。将会计核算和财务管理分别由两个部门进行管理,有利于会计核算人员专心进行企业集团的会计核算工作,及时为经营管理层提供准确的会计信息;有利于理顺集团内各部门、各企业之间的资金和财产关系,形成统一结算、合理筹资、科学防范风险,合理调配资金的财务运作体制,使企业集团真正成为具有严密组织、高效管理、规模效益的大型产业集团,为企业集团增强整体实力和属下企业健康成长提供有力的资金保障。建立财务结算中心是加强企业集团财务管理的有效途径
财务结算中心是企业集团内部设置的,由母公司负责具体运作、经营,以管理、协调集团内部各成员企业资金为主要业务的职能部门。它受企业集团各成员的委托进行资金管理,由母公司的财务管理部门负责具体运作,在行政上是企业集团设立的负责集团资金管理的职能机构。它受集团委托,代表集团执行与财务、资金管理有关的各项业务活动。通过财务结算中心的运作,企业集团可以做到有效调节资金流向,合理控制集团资金的使用,协调集团内各成员企业的资金分配,盘活集团资金,防止资金闲置,解决企业集团在资金使用上的平均主义问题,提高资金使用效益。
财务结算中心在企业集团内部具有相对的独立性。它虽然是母公司的一个职能部门,但由于它接受企业集团各成员管理资金的委托,同时又由母公司的财务管理部门负责具体运作,因而既有一定的中立性又有相对的权威性。一些企业集团将财务结算中心作为厂内银行也不无道理。
财务结算中心的职能
财务结算中心作为企业集团管理、运作资金的职能机构,其职能可以概括为6个方面:资金管理、资金融通、资金结算、风险防范、资金运作和资金计划。这里只对财务结算中心的资金计划职能作一阐述。
财务结算中心的计划职能与母公司、子公司的计划职能不同,它的目的是为了保证整个企业集团生产经营和发展的资金需要,通过科学的运作,使集团的财务结构保持合理,并向最高决策层及时准确地提供有关整个集团的资金、财务信息,使整个集团在资产经营、资本经营过程中始终做到心中有数。具体来说,财务结算中心作为企业集团的一个财务管理职能部门,需要编制、汇总以下计划:
①资金使用计划。②资金融通计划。③费用计划。
此外,财务结算中心还应根据集团的资金情况,编制存款计划、投资(资金运作)计划,根据收付实现制的原则编制内部现金流量表,随时修订母公司和成员企业的资金计划,以便使计划工作最大限度地指导和规划实际工作。
财务结算中心的计划职能,是母公司在资金管理上实行统筹管理的一种体现。它使集团既从宏观上掌握了资金的流向、流量,也从微观上体现出集团的财务协调职能。计划可以说是集团财务管理的灵魂,它指导着运用好整个集团的存量资金,合理确定新增融资金额,协调母公司与成员企业在资金等财务管理活动中的关系,切实把资金变成联结母公司和各成员企业的牢固纽带。
财务结算中心在企业集团中的地位
财务结算中心是企业集团内部的一个以资金财务管理、运营为主要任务的职能部门,是企业集团母公司发挥其控制、调配职能的具体部门,是联结母公司和各类子公司的桥梁。
对于结算中心应根据它既负责资金管理,又负责资金运作的具体情况,将它与其他部门的管理区别开来:在行政上,它是由母公司直接领导的业务部门,中心负责人与会计负责人一样,不仅向总经理负责,也向董事会负责,管理级别上比其他职能部门略高;在业务授权上,财务结算中心受母公司委托,代表整个母公司对外筹资,对内负责集团资金的管理;在业绩考核上,财务结算中心由于具有运作本集团资金的职能,应对其工作业绩实行量化的具体考核,将有关资金成本、费用的考核数据具体化,促使财务结算中心不断提高工作效率。在收益分配上,应将其作为内部职能部门考核,而不应列为独立核算部门。因为财务结算中心作为接受委托进行理财的职能部门,即使在经营活动中取得了经济效益,也是集团资金在内部运动过程中产生的利益重新分配。整个集团财务费用的减少才是财务结算中心的工作目标和理财业绩,才是财务结算中心作为集团财务管理活动执行部门的价值所在。如果将作为职能部门的财务结算中心也改变为独立核算的经营部门,不仅使母公司对其的管理和控制产生困难,也与成立财务结算中心的初衷大相径庭。因此,将财务结算中心定位为企业集团母公司中一个具有较大管理权限的业务职能部门是比较合适的。设置企业集团财务公司与企业集团财务管理工作的发展
从1987年第一家财务公司成立至今,我国的财务公司走过了初期探索、快速发展、规范调整三个阶段。至今全国已有41家企业集团财务公司。财务公司在解决企业集团成员急需,保证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正常进行,提高资金使用效率,降低企业集团财务费用,实现生产经营和资本经营相结合等方面作出了积极的贡献。
但是,作为企业集团内部的一个以金融业务为主的经营实体,财务公司在企业集团的定位和职能仍存在着一定的缺陷,这也是财务公司至今不能大规模发展的一个重要原因。
在企业集团中,无论是否建立了财务公司,财务结算中心的地位和作用都是不可取代的。财务公司只能作为企业集团对内提供金融服务的一个经济实体,而代表集团母公司对其他集团成员企业行使财务资金管理权限的职能部门——财务结算中心的地位是不可取代的。企业集团财务管理主体的职能及特点,决定了履行对整个集团进行财务管理的主体只能在集团母公司,而不是在下属的一个成员企业。即使财务公司所具有财务管理方面的职能,也必须在母公司的严格控制之下,就是说,要接受集团公司和中国人民银行的双重管理。因为作为经营资金这样一种特殊商品的企业财务公司,如果失去了严密的监控,它给企业带来的损失将是毁灭性的。产融结合虽然是企业集团今后发展的一个趋势,但由于金融业是一个风险很高并且对整个国民经济全局有着深刻影响的特殊行业,它在各方面都对从业人员及管理水平都有相当高的要求。1997年席卷东南亚的金融危机,也给我们有关金融管理部门敲响了警钟:金融监管工作必须强化,企业集团涉足金融业是一个长期的战略性目标,它必须在政府金融管理部门的严格监控下逐步进行,并采取稳健的经营发展策略。
关于我国企业集团财务管理主体发展的思路
我国企业集团财务管理主体在发展中所需理顺的关系
目前我国企业集团发展过程中,存在着产权不明,主体不清,纽带不牢,管理松散,效益低下等众多问题。笔者认为,要解决这些问题,首先要从企业的内部和外部理顺关系,包括企业集团中的国家、企业和个人资产的关系、母子公司之间的关系、企业集团和政府的关系等。
建立规范的企业集团管理体制
我国企业集团的形成,从一开始就得到了政府的积极支持。早期的政府支持,包括用行政手段“组合”集团,用行政手段划拨国有资产形成集团资产。虽然,用行政手段干预企业经营,从今天的角度,从现代企业制度的角度分析,都是不科学、不合理的,但在客观上,如果按照西方国家完全由市场机制去形成企业集团的路子发展,那么,我国企业集团的发展是不可能有今天的局面。但从另一个角度分析,目前,我国的企业集团往往是复合型的,集团上面还有集团。这一管理集团的集团,实际是并无具体业务管理职能的行政性集团公司。对于这种重复控制,笔者认为,既无必要,也不可能实现控制的目的。对此,笔者建议对政府在企业集团中的职能和作用进行改革:①将企业集团公司的经营班子和控股股东的经营班子彻底分开。②制订有关鼓励发展企业集团的经济政策。③建立有效的国有资产管理、监督和运行体系。④建立完善的市场体系。
彻底理顺企业集团内部的产权关系
根据现代企业制度建立的企业集团,首先要在产权关系上明确集团各成员之间的关系。母公司通过投资、兼并、收购等形式获得对子公司的控制权,从而获得向子公司派遣董事会成员、委任高级管理人员的权利。子公司作为一个在法律地位上与母公司平等的经济主体,拥有自己的资金,拥有独立的理财权和财务管理目标。子公司根据董事会的决议开展经营活动,承担相关后果。母公司对子公司的影响完全是通过其向子公司董事会派出的董事、高层管理人员来实现的。母公司在子公司具体的经营活动中并不进行直接的干预。作为一个对子公司的全资拥有者或控股公司的大股东,母公司在子公司(含控股公司等)的资产结构、资金投向、收益分配以及重大人事变动方面拥有举足轻重的发言权。它可以根据自身对子公司经营业绩的判断及自身业务发展的需要,通过子公司董事会提
出建议,由董事会通过后,以董事会决议的形式由子公司具体执行。在整个集团的分工上,母公司主要是将精力放在经营好自身的主营业务和股权投资管理上,同时致力于搞好整个集团的资本经营和投资策划;子公司则在其董事会的领导下,搞好自身的生产经营活动。在决策层次上,母公司除了生产经营决策外,主要负责宏观战略方面的决定;子公司董事会所作出的决策则较倾向于实务操作。
支持技术创新工作是企业集团财务管理主体的新职能
加大企业集团技术创新的投资力度是我国企业进军国际市场的重要前提。企业集团可以充分利用集团内部企业众多的优势,发挥各成员企业在技术上的优势。在组织上,母公司可以利用目前国家正在进行的科研机构体制改革的机会,运用横向联合、委托开发、相互兼并等手段,和一些与自身产业相关的科研机构进行合作,利用它们的科研优势为自己的产品创新服务。这样做,既提高了科研成果转化为生产力的效率,又降低了单靠自身力量进行开发的投资和风险;在资金上,企业集团母公司可以运用资金调控手段,从每年的销售收入中提取一定比例的资金建立“科研开发基金”,创造科研条件鼓励科研人员开发新产品。此外,政府可以通过设立风险投资公司的方式,对进行高科技产品开发的企业进行资金扶持。目前,科龙集团、美的集团都建立了自己的科研中心,科龙集团更在日本设立了一个独立的科龙研究发展株式会社,直接利用国外的先进技术为本集团开发新产品。
政府还应从财政、金融和税收政策等方面鼓励企业集团大力进行技术创新工作。例如,在税收上,对于一些从事高科技产品生产、开发的企业集团,有针对性地减、免所得税、营业税;在金融方面,国家银行应对企业用于技术改造、创新的融资给予利率上的优惠等,促使企业的技术创新改造真正具有生机和活力
第二篇:企业集团财务管理体制
企业集团财务管理体制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深入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的建立和健全,企业集团这种新型的企业组织形式正在蓬勃兴起。但是众多实际调研资料表明,我国理论界对企业集团理论研究在某些方面明显滞后,这种滞后已影响到我国企业集团的实践。本文试图通过对建立企业集团财务管理体系中的若干问题的探讨,来解决目前企业集团中普遍存在的集团内部不协调、各成员企业优势难以充分发挥等问题的有效方法。
一、企业集团含义及其财务特征
企业集团这一概念是由日本提出和广泛使用的,它有别于集团公司的概念。企业集团是由众多独立或相对独立的企业形成的具有相对稳定核心层的经营联合体。企业集团内部一般拥有数个实力强大,相互关系稳定的核心企业。每个核心企业各自有自己的系列企业群及其控股子公司、孙公司及持股的关联公司。
企业集团本身从整体上看一般不具有独立法人地位,而是经营合作联合体。企业集团的内部包含若干独立的核心企业,每个核心企业均具备独立的法人资格,各有其子公司及关联公司组成的系列企业群,即企业集团是由若干集团公司或控股公司联合而成的。集团控股母公司处于企业集团联合体的金字塔顶端。
企业集团内部的联结不是靠控股母公司等总部性机构来垂直联系,而主要靠核心企业之间横向的相互持股(或环状持股)和集团内贷款这种资本参与关系为主要纽带,集团内各核心企业在资本关系上是平等的。
基于以上对企业集团含义的分析,我们认为企业集团在财务管理方面具有以下特征:
1、财务主体多元化。企业集团的一个重要特点是母公司与被控股的子公司之间以资本关系为基础产生控制与被控制关系,但它们又都是独立的法人主体。集团公司中的各子公司作为独立的法人,都是利润管理中心或投资管理中心,具有独立的经营管理机构并独自承担财务上的法律责任,形成“公司内的公司”。所以集团公司本身就意味着多个财务主体并存。
2、财务决策多层次化。在企业集团中,母公司作为核心企业,与其属下各级子公司分别处于不同的管理层次,各自的财务决策权利也不相同,导致集团内部财务决策的多层次化。因此,企业集团在确定母公司主导地位的基础上,必须充分考虑不同产业、地区、管理层次的企业的不同情况,合理处理集权与分权的关系,最大限度地减少内部矛盾,真正调动集团各层次成员企业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保证企业集团发展规划和经营战略的顺利实施。
3、投资领域多元化。企业集团凭借其财力雄厚的条件,普遍采用多元化投资经营战略,注重产品的系列化和产业的多元化,通过进入市场经济的多种领域,在增强其竞争发展能力的同时,提高了抵御不同市场风险的能力,从而可以加速整个集团的资本扩张与资本增值速度。
4、母公司职能双重化。母公司作为整个集团发展目标的制定与实施的组织者、指挥者,其职能不再仅仅局限于自身单一的经营,更为重要的职能在于通过控股等多种方式,以股权关系为基础从事资本经营和管理,推动其下属各成员公司的经营管理,使整个公司能够作为一个有机整体有效地协调运营并迅速扩张。
5、关联交易经常化。关联交易是指在关联企业之间发生的转移资源和义务的事项。企业集团内部母子公司之间、由母公司控制的子公司、合营企业、联营企业之间等都会或多或少地发生关联交易。如果这些关联交易能够以市价作为交易的定价原则,则不会对交易双方产生异常的影响。但事实上大量关联交易采取的是协议定价原则,交易价格的高低在一定程度上取决于企业集团的需要,使利润得以在各公司之间选择。
企业集团组织结构及其财务特征,决定了其财务管理的重点在于财务管理体制与财务控制模式的选择上。
二、企业集团公司财务管理原则
1、企业集团公司财务管理的组织原则。企业集团公司财务管理应坚持“惟一领导与双重领导”相结合的原则,为更好地搞好企业集团公司的财务管理,使企业集团财务管理始终保持统一、有序、高效地运转态势,企业集团所属公司的财务管理可实行本公司和上级公司财务部门“双重领导”的原则。
所谓双重领导,就是公司财务管理,既受本公司领导,又受上级公司财务部门领导。具体地说:子公司财务管理工作受母公司财务部和子公司双重领导,孙公司财务管理工作受子公司财务部和孙公司双重领导。
财务管理实行双重领导,有利于企业集团母公司对本企业集团的资金运作、重大投资、重要财务决策等财务活动进行有效的控制,同时保证子公司和孙公司按程序或在权限内独立实行财务管理。企业集团公司财务管理实行双重领导,在一定程度上可防止因财务权力分散而出现集团公司财务混乱或造成严重损失,也可调动下级公司领导和财务人员理财的积极性。
所谓“惟一领导”是指母公司财务只受本公司领导管理。
2、企业集团公司理财的基本原则
(1)系统原则。集团公司理财以货币垫支开始到货币资金收回为止,经历了资金筹集、资金投放、资金收回与资金分配等几个部分,这几个部分互相联系、互相作用,组成一个整体,具有系统的性质。为此,作好理财工作,必须从企业理财系统的内部和外部联系出发,从各组成部分的协调和统一出发,这就是企业理财的系统原则,其核心是在企业理财工作中体现系统的特征。
(2)平衡原则。在企业理财中,要力求使资金的收支在数量上和时间上达到动态的协调平衡,这就是企业理财的平衡原则。平衡原则是企业理财的一项基本原则,企业理财的过程是追求平衡的过程,如果不需要平衡,也就不需要企业理财。只有实现了财务收支的动态平衡,才能更好地实现理财目标。
(3)弹性原则。在企业理财中,必须在追求准确和节约的同时,留有合理的伸缩余地,这便是弹性原则。之所以要保持合理的弹性,是因为:企业理财环境是复杂多变的,企业缺乏完全的控制能力;企业财务管理人员的素质和能力也不可能达到理想的境界,因而,在管理中可能会出现失误;财务预测、财务决策、财务计划都是对未来的一种大致的规划,也不可能完全准确。为此,就要求在管理的各个方面和各个环节保持可调节的余地。
弹性原则的关键是防止弹性的过大或过小,因为弹性过大会造成浪费,而弹性过小会带来较大的风险。确定合理的弹性必须考虑如下几个问题:企业控制财务环境的能力。即企业控制财务环境的能力越强,弹性可以越小;不利事件出现可能性的大小。即不利事件出现的可能性越小,弹性也越小。企业愿意承担的风险。即企业如果愿意承担比较大的风险则可留有较小的弹性;企业如果不愿承担风险,则必须留有较大的弹性。
(4)比例原则。企业理财必须通过各因素之间的比例关系来发现管理中存在的问题,采取相应的措施,使有关比例趋于合理,这便是企业理财的比例原则。
比例原则是企业的一项重要原则。只有各种比例关系比较合理,企业的资金周转才能比较通畅地进行,而不重视比例问题的研究,就可能会使企业理财陷入恶性循环。
(5)优化原则。企业理财过程是一个不断地进行分析、比较和选择,以实现最优的过程,这就是企业理财的优化原则。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内容:多方案的最优选择问题;最优总量的确定问题;最优比例关系的确定问题。
三、企业集团公司财务管理体制模式
企业集团公司的财务管理体制,是指存在于企业集团公司整体管理框架内,为实现企业集团公司总体财务目标而设计的财务管理模式、管理机构及组织分工等项要素的有机结合。主要涉及母子公司之间重大财务决策权限的划分,包括对外筹资权、投资决策权、收益分配权、营运资金控制权、资产处置权等。财务管理体制的核心在于对集权与分权的有效选择,其常见的模式主要有三种:
1、集权模式 在集权模式下,企业集团的各种财务决策权均集中于集团母公司,集团母公司集中控制和管理集团内部的经营和财务,并做出相应的财务决策,所有子公司必须严格执行集团母公司的决策,各子公司只负责短期财务规划和日常经营管理。
集权模式的主要优点有三个:(1)财务管理效率较高,能够全方位地控制子公司的财务行为;(2)便于实现资源共享,集团公司较易调动内部财务资源,促进财务资源的合理配置;(3)通过集团产品结构和组织结构的整体优化,有利于降低成本,取得规模效益。
但这种模式是基于对子公司经理层不信任的假设上,其最大缺陷在于无法调动子公司经理层的积极性。具体体现在三个方面:(1)因决策信息不灵带来的低效率。最高决策层(母公司)远离经营现场,信息掌握不完整易造成决策低效率甚至失误。(2)制约了子公司理财的积极性和创造性,部分剥夺了子公司的理财自主权,甚至侵犯了其独立法人的地位。(3)难以应付复杂多变的环境。由于决策集中、效率降低,应付市场变化的能力大大降低。
因此,这种模式主要适用于下列三种情况:(1)企业集团的规模不大,且处于组建初期,需要通过集权来规范子公司的财务行为;(2)子公司在集团整体的重要性使得母公司不能对其进行分权,如子公司是母公司的原料供应或采购单位,或是母公司产品的销售对象;(3)子公司的管理效能较差,需要母公司加大管理力度。
2、分权模式 在分权模式下,母公司只保留对子公司重大财务事项的决策权或审批权,而将日常财务事项的决策权与管理权下放到子公司,子公司只需将决策结果提交母公司备案即可。在这种模式下,子公司相对独立,母公司不直接干预子公司的生产经营与财务活动。
分权模式的主要优点有:(1)有利于调动各子公司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各子公司拥有一定的理财自主权,其理财积极性和创造性较高。(2)财务决策周期短,应付市场变化能力较强。子公司拥有一定的财务决策权,决策程序减少,效率提高。
但分权模式也有其明显的缺陷,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1)各子公司间资源调动受到一定限制,不利于整个集团资源的优化配置;(2)影响规模经济效益的发挥,导致内部资源配置上的浪费,使集团整体实力和市场竞争能力下降。因而,这种模式主要适用于资本经营型企业集团和某些对集团没有重要影响的子公司。
3、集权与分权相结合的模式 这是一种上述两种模式兼容的混合模式。这种模式强调结果的重要性,但同时对可能出现的财务控制点倾注于力度,实行关键点控制。这些关键的财务控制点包括财务人员控制、资产变卖控制以及重大的资金调度控制等等。这种模式不同于集权模式,它不是过程控制,而是点控制;同时它又强调结果控制,汲取了分权模式的优点。
集权和分权是相对的,没有绝对的集权,也没有绝对的分权,集权和分权没有一个绝对的定量指标来衡量。企业集团应根据外部环境和竞争的需要,结合集团自身生产经营和组织机构的特点,财务运行模式和环境的差异,创造适合自身特点的财务控制模式。我们认为,对于集权与分权的选择来说,最好的集权就是有效的分权。分权职责明确,并相互协调一致就实现了集权的要求。具体表现为分权的每一个部门、每一个岗位所界定的权限非常到位,每一个部门、岗位的职责权限相互协同,这样最终协同的结果就达到了企业的总目标上。
四、目前企业集团财务管理体制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一)存在的问题
1、目前大部分的企业集团财务管理还是停留在如何理顺账本,出具三张对外财务报表的阶段。管理阶层需要的管理会计信息需要几经周转才能勉强获得。集团作为管理机构,做得比较好的企业集团可能建立了结算中心,在资金上做到了较为集中的控制,但大部分的企业只是要求子公司提供每月的财务报表,然后在某一时间作一番内部审计。在这种情况下出现问题时无法及时发现,同时集团财务的信息单
一、滞后,无法支持集团决策。
2、与其它企业相比,企业集团财务管理对内部控制制度的依赖更大。一般企业除了内部的一般监督外,还有来自企业外部的监督,而企业集团财务,除集团母公司受到企业外部的监督外,其所属子公司或孙公司很少受到外部的监督,加之集团内部关系复杂,更需要企业加强内部监督。而目前的现状是,企业集团财务管理内控制度建设有相当大的差距。
(二)采取的对策。企业集团财务管理存在的以上问题,除了集团本身特性形成的因素外,还有其他一些因素,我们应该区别不同情况,采取不同措施,分别加以解决。
1、用互联网信息技术建立集中式财务管理系统。集中式财务管理具体包括五个方面的内容:总账、应收应付账款、存货管理、资产管理和财务合并。
(1)总账系统。通过集团和子公司共同使用同一个账套或每个公司使用不同的账套,在每个账套间建立映射关系,自动形成合并报表。并在总账中建立预算和保留会计信息,为财务分析提供数据基础。这样在总账系统中,集团可以及时了解到子公司的财务状况,通过总账系统可以追溯到最底层的凭证。
(2)应收应付系统。应收应付系统帮助集团详细了解子公司的应收应付款情况,包括客户和供应商的信息,追踪客户还款和企业的收款情况,信用控制和账龄管理,从而降低坏账损失。对应付款管理,安排付款计划,提醒付款,使企业在最合适的时间完成最经济的付款。
(3)存货和资产管理系统。存货和资产是集团资金被占用的主要部分,如何加快实物资产的周转,提高资金的利用率是企业长期难以解决的问题,容易形成物流“黑”。从存货来看,许多企业几年都不盘点一次,货物长期积压,仓库人员自己都不知道确切的库存。而财务上只有账面数据,账实之间的差异无法有效获知,常常造成重复采购,资金严重浪费。固定资产的管理也存在同样的问题。其产生的根源是没有形成规范的管理,库存和财务各有一套账,数据在多次的录入中已失去了其本来面目。通过建立总账和库存,固定资产之间的对应关系,可以使集团、各子公司对实物管理做到心中有数,包括数量、价格、在存状况、库龄等。
(4)财务合并。集团的财务合并应分为三步,第一步是建立统一的内部交易规则;第二步是在发生内部交易时,通过集中式的事务审批来控制贯穿企业的业务实体之间的事务记账规则。第三步是建立集团合并关系,通过多账套的集成,使手工调整的时间最少,并自动完成财务合并。
通过集中的财务处理,企业集团可以对实物进行有效的管理,并为财务分析提供数据基础。
2、加强内控制度建设
(1)加强集团内部监事会监督。监事会应履行下列职责:1检查子公司贯彻执行有关法律、法规和集团规章制度的落实情况;2检查子公司财务,查阅子公司的财务会计资料及与子公司经营管理有关的其他资料,验证子公司财务会计报告的真实性、合法性;3检查子公司落实发展规划和计划、经营效益、投资回报、国有资产保值增值情况。
(2)健全重大经济业务事项的决策和执行程序。重大经济业务事项主要包括四个方面,即对外投资、资产处置、资金调度和其他重要经济业务事项。
1在对外投资方面,要制定《集团公司对外投资管理制度》。规定集团财务部是集团对外投资的核算和监督的主管部门,负责对联营、合资项目的立项、投资和停业解体等审批管理。各子公司及直属单位在办理联营、合资企业时必须进行可行性论证和经济效益的预测,并要吸收财务人员参加,掌握投资对方的资信和资产情况。凡不具备联营、合资经营条件的不得立项;具备联营、合资条件的,由主办部门办理申请立项手续。经批准立项的联营、合资合同和企业章程在合同签订后20天内由有关子公司、直属单位财务处报母公司财务部备案。
2在资产处置方面,要制定《集团公司流动资金管理制度》、《集团公司固定资产管理制度》、《集团公司无形资产、递延资产和其他资产管理制度》等一系列的资产管理制度,对每类资产的处置都做出明确的规定。
3在资金调度和其他重要经济业务事项的决策方面,要制定《集团公司资金使用管理制度》,规定各单位的所有收入和支出一律入账,不允许发生账外资金;各单位的所有资金都要纳入资金预算收支安排。资金预算安排必须经过集体讨论:资金预算报母公司董事会审定;季度资金预算报经理办公会审定;月度资金预算报主管经理审批。
(3)定期开展财产清查。财产清查,既是加强财物管理的一项重要制度,也是加强会计核算和会计控制的一项重要内容。首先要制定《集团公司财产清查程序》。期末对整个集团的财产进行清查,通过财产清查,确定集团各项财产的实存数,查明实存数与账面数是否相符,并查明不符的原因和责任,以便制定改进措施,做到账实相符,保证会计资料真实、完整。
(4)强化内部审计。集团公司应设立审计部,负责集团所有单位的内部审计工作。要按照《审计法》、《审计署关于内部审计的规定》精神,结合集团公司的实际情况,制定《集团公司内部审计规定》,并据此开展独立、客观的内部审计工作。1围绕真实、合法、效益的目标,对集团各单位的财务收支进行合规审计;2对离任的领导开展任期经济责任审计;3围绕改善经营管理和内部控制制度,开展专项审计。
(5)制定内部会计控制规范。为了促进集团内部会计控制建设,加强内部会计监督,维护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应制定《企业集团公司内部会计控制规范》等规章制度。内部会计控制的主要内容为:货币资金、实物资产、对外投资、工程项目、采购与付款、筹资、销售与收款、成本费用、担保等经济业务的会计控制。
内部会计控制要达到以下基本目标:1规范单位会计行为,保证会计资料真实、完整。2堵塞漏洞、消除隐患、防止并及时发现、纠正错误及作弊行为,保护单位资产的安全完整。3确保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单位内部规章制度的贯彻执行。
在整个企业集团公司内部,应当统一执行由母公司组织制定的总体财务管理制度。子公司或孙公司可根据母公司制定的财务管理制度及其原则,结合自身特点,自行制定本公司具体的财务管理实施细则。在企业集团公司进行财务管理制度建设的过程中,所有当事人(无论母公司、子公司或孙公司),都必须坚持科学、系统、精练、可行和易操作的原则,认真策划,反复论证,广泛征求意见,及时修订,不断完善。
第三篇:Cpzcis企业集团财务管理体制初探
生活需要游戏,但不能游戏人生;生活需要歌舞,但不需醉生梦死;生活需要艺术,但不能投机取巧;生活需要勇气,但不能鲁莽蛮干;生活需要重复,但不能重蹈覆辙。
-----无名
企业集团财务管理体制初探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深入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的建立和健全,企业集团这种新型的企业组织形式正在蓬勃兴起。但是众多实际调研资料表明,我国理论界对企业集团理论研究在某些方面明显滞后,这种滞后已影响到我国企业集团的实践。本文试图通过对建立企业集团财务管理体系中的若干问题的探讨,来解决目前企业集团中普遍存在的集团内部不协调、各成员企业优势难以充分发挥等问题的有效方法。
一、企业集团含义及其财务特征
企业集团这一概念是由日本提出和广泛使用的,它有别于集团公司的概念。企业集团是由众多独立或相对独立的企业形成的具有相对稳定核心层的经营联合体。企业集团内部一般拥有数个实力强大,相互关系稳定的核心企业。每个核心企业各自有自己的系列企业群及其控股子公司、孙公司及持股的关联公司。
企业集团本身从整体上看一般不具有独立法人地位,而是经营合作联合体。企业集团的内部包含若干独立的核心企业,每个核心企业均具备独立的法人资格,各有其子公司及关联公司组成的系列企业群,即企业集团是由若干集团公司或控股公司联合而成的。集团控股母公司处于企业集团联合体的金字塔顶端。
企业集团内部的联结不是靠控股母公司等总部性机构来垂直联系,而主要靠核心企业之间横向的相互持股(或环状持股)和集团内贷款这种资本参与关系为主要纽带,集团内各核心企业在资本关系上是平等的。
基于以上对企业集团含义的分析,我们认为企业集团在财务管理方面具有以下特征:
1、财务主体多元化。企业集团的一个重要特点是母公司与被控股的子公司之间以资本关系为基础产生控制与被控制关系,但它们又都是独立的法人主体。集团公司中的各子公司作为独立的法人,都是利润管理中心或投资管理中心,具有独立的经营管理机构并独自承担财务上的法律责任,形成“公司内的公司”。所以集团公司本身就意味着多个财务主体并存。
2、财务决策多层次化。在企业集团中,母公司作为核心企业,与其
属下各级子公司分别处于不同的管理层次,各自的财务决策权利也不相同,导致集团内部财务决策的多层次化。因此,企业集团在确定母公司主导地位的基础上,必须充分考虑不同产业、地区、管理层次的企业的不同情况,合理处理集权与分权的关系,最大限度地减少内部矛盾,真正调动集团各层次成员企业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保证企业集团发展规划和经营战略的顺利实施。
3、投资领域多元化。企业集团凭借其财力雄厚的条件,普遍采用多元化投资经营战略,注重产品的系列化和产业的多元化,通过进入市场经济的多种领域,在增强其竞争发展能力的同时,提高了抵御不同市场风险的能力,从而可以加速整个集团的资本扩张与资本增值速度。
4、母公司职能双重化。母公司作为整个集团发展目标的制定与实施的组织者、指挥者,其职能不再仅仅局限于自身单一的经营,更为重要的职能在于通过控股等多种方式,以股权关系为基础从事资本经营和管理,推动其下属各成员公司的经营管理,使整个公司能够作为一个有机整体有效地协调运营并迅速扩张。
5、关联交易经常化。关联交易是指在关联企业之间发生的转移资源和义务的事项。企业集团内部母子公司之间、由母公司控制的子公司、合营企业、联营企业之间等都会或多或少地发生关联交易。如果这些
关联交易能够以市价作为交易的定价原则,则不会对交易双方产生异常的影响。但事实上大量关联交易采取的是协议定价原则,交易价格的高低在一定程度上取决于企业集团的需要,使利润得以在各公司之间选择。
企业集团组织结构及其财务特征,决定了其财务管理的重点在于财务管理体制与财务控制模式的选择上。
二、企业集团公司财务管理原则
1、企业集团公司财务管理的组织原则。企业集团公司财务管理应坚持“惟一领导与双重领导”相结合的原则,为更好地搞好企业集团公司的财务管理,使企业集团财务管理始终保持统一、有序、高效地运转态势,企业集团所属公司的财务管理可实行本公司和上级公司财务部门“双重领导”的原则。所谓双重领导,就是公司财务管理,既受本公司领导,又受上级公司财务部门领导。具体地说:子公司财务管理工作受母公司财务部和子公司双重领导,孙公司财务管理工作受子公司财务部和孙公司双重领导。
财务管理实行双重领导,有利于企业集团母公司对本企业集团的资金运作、重大投资、重要财务决策等财务活动进行有效的控制,同时保证子公司和孙公司按程序或在权限内独立实行财务管理。企业集团公
司财务管理实行双重领导,在一定程度上可防止因财务权力分散而出现集团公司财务混乱或造成严重损失,也可调动下级公司领导和财务人员理财的积极性。
所谓“惟一领导”是指母公司财务只受本公司领导管理。
2、企业集团公司理财的基本原则
(1)系统原则。集团公司理财以货币垫支开始到货币资金收回为止,经历了资金筹集、资金投放、资金收回与资金分配等几个部分,这几个部分互相联系、互相作用,组成一个整体,具有系统的性质。为此,作好理财工作,必须从企业理财系统的内部和外部联系出发,从各组成部分的协调和统一出发,这就是企业理财的系统原则,其核心是在企业理财工作中体现系统的特征。
(2)平衡原则。在企业理财中,要力求使资金的收支在数量上和时间上达到动态的协调平衡,这就是企业理财的平衡原则。平衡原则是企业理财的一项基本原则,企业理财的过程是追求平衡的过程,如果不需要平衡,也就不需要企业理财。只有实现了财务收支的动态平衡,才能更好地实现理财目标。
(3)弹性原则。在企业理财中,必须在追求准确和节约的同时,留
有合理的伸缩余地,这便是弹性原则。之所以要保持合理的弹性,是因为:企业理财环境是复杂多变的,企业缺乏完全的控制能力;企业财务管理人员的素质和能力也不可能达到理想的境界,因而,在管理中可能会出现失误;财务预测、财务决策、财务计划都是对未来的一种大致的规划,也不可能完全准确。为此,就要求在管理的各个方面和各个环节保持可调节的余地。
弹性原则的关键是防止弹性的过大或过小,因为弹性过大会造成浪费,而弹性过小会带来较大的风险。确定合理的弹性必须考虑如下几个问题:企业控制财务环境的能力。即企业控制财务环境的能力越强,弹性可以越小;不利事件出现可能性的大小。即不利事件出现的可能性越小,弹性也越小。企业愿意承担的风险。即企业如果愿意承担比较大的风险则可留有较小的弹性;企业如果不愿承担风险,则必须留有较大的弹性。
(4)比例原则。企业理财必须通过各因素之间的比例关系来发现管理中存在的问题,采取相应的措施,使有关比例趋于合理,这便是企业理财的比例原则。
比例原则是企业的一项重要原则。只有各种比例关系比较合理,企业的资金周转才能比较通畅地进行,而不重视比例问题的研究,就可能会使企业理财陷入恶性循环。
(5)优化原则。企业理财过程是一个不断地进行分析、比较和选择,以实现最优的过程,这就是企业理财的优化原则。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内容:多方案的最优选择问题;最优总量的确定问题;最优比例关系的确定问题。
三、企业集团公司财务管理体制模式
企业集团公司的财务管理体制,是指存在于企业集团公司整体管理框架内,为实现企业集团公司总体财务目标而设计的财务管理模式、管理机构及组织分工等项要素的有机结合。主要涉及母子公司之间重大财务决策权限的划分,包括对外筹资权、投资决策权、收益分配权、营运资金控制权、资产处置权等。财务管理体制的核心在于对集权与分权的有效选择,其常见的模式主要有三种:
1、集权模式 在集权模式下,企业集团的各种财务决策权均集中于集团母公司,集团母公司集中控制和管理集团内部的经营和财务,并做出相应的财务决策,所有子公司必须严格执行集团母公司的决策,各子公司只负责短期财务规划和日常经营管理。
集权模式的主要优点有三个:(1)财务管理效率较高,能够全方位地控制子公司的财务行为;(2)便于实现资源共享,集团公司较易
调动内部财务资源,促进财务资源的合理配置;(3)通过集团产品结构和组织结构的整体优化,有利于降低成本,取得规模效益。
但这种模式是基于对子公司经理层不信任的假设上,其最大缺陷在于无法调动子公司经理层的积极性。具体体现在三个方面:(1)因决策信息不灵带来的低效率。最高决策层(母公司)远离经营现场,信息掌握不完整易造成决策低效率甚至失误。(2)制约了子公司理财的积极性和创造性,部分剥夺了子公司的理财自主权,甚至侵犯了其独立法人的地位。(3)难以应付复杂多变的环境。由于决策集中、效率降低,应付市场变化的能力大大降低。
因此,这种模式主要适用于下列三种情况:(1)企业集团的规模不大,且处于组建初期,需要通过集权来规范子公司的财务行为;(2)子公司在集团整体的重要性使得母公司不能对其进行分权,如子公司是母公司的原料供应或采购单位,或是母公司产品的销售对象;(3)子公司的管理效能较差,需要母公司加大管理力度。
2、分权模式 在分权模式下,母公司只保留对子公司重大财务事项的决策权或审批权,而将日常财务事项的决策权与管理权下放到子公司,子公司只需将决策结果提交母公司备案即可。在这种模式下,子公司相对独立,母公司不直接干预子公司的生产经营与财务活动。
分权模式的主要优点有:(1)有利于调动各子公司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各子公司拥有一定的理财自主权,其理财积极性和创造性较高。(2)财务决策周期短,应付市场变化能力较强。子公司拥有一定的财务决策权,决策程序减少,效率提高。
但分权模式也有其明显的缺陷,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1)各子公司间资源调动受到一定限制,不利于整个集团资源的优化配置;(2)影响规模经济效益的发挥,导致内部资源配置上的浪费,使集团整体实力和市场竞争能力下降。因而,这种模式主要适用于资本经营型企业集团和某些对集团没有重要影响的子公司。
3、集权与分权相结合的模式 这是一种上述两种模式兼容的混合模式。这种模式强调结果的重要性,但同时对可能出现的财务控制点倾注于力度,实行关键点控制。这些关键的财务控制点包括财务人员控制、资产变卖控制以及重大的资金调度控制等等。这种模式不同于集权模式,它不是过程控制,而是点控制;同时它又强调结果控制,汲取了分权模式的优点。
集权和分权是相对的,没有绝对的集权,也没有绝对的分权,集权和分权没有一个绝对的定量指标来衡量。企业集团应根据外部环境和竞争的需要,结合集团自身生产经营和组织机构的特点,财务运行模式和环境的差异,创造适合自身特点的财务控制模式。我们认为,对于
集权与分权的选择来说,最好的集权就是有效的分权。分权职责明确,并相互协调一致就实现了集权的要求。具体表现为分权的每一个部门、每一个岗位所界定的权限非常到位,每一个部门、岗位的职责权限相互协同,这样最终协同的结果就达到了企业的总目标上。
四、目前企业集团财务管理体制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一)存在的问题
1、目前大部分的企业集团财务管理还是停留在如何理顺账本,出具三张对外财务报表的阶段。管理阶层需要的管理会计信息需要几经周转才能勉强获得。集团作为管理机构,做得比较好的企业集团可能建立了结算中心,在资金上做到了较为集中的控制,但大部分的企业只是要求子公司提供每月的财务报表,然后在某一时间作一番内部审计。在这种情况下出现问题时无法及时发现,同时集团财务的信息单
一、滞后,无法支持集团决策。
2、与其它企业相比,企业集团财务管理对内部控制制度的依赖更大。一般企业除了内部的一般监督外,还有来自企业外部的监督,而企业集团财务,除集团母公司受到企业外部的监督外,其所属子公司或孙公司很少受到外部的监督,加之集团内部关系复杂,更需要企业加强内部监督。而目前的现状是,企业集团财务管理内控制度建设有相当
大的差距。
(二)采取的对策。企业集团财务管理存在的以上问题,除了集团本身特性形成的因素外,还有其他一些因素,我们应该区别不同情况,采取不同措施,分别加以解决。
1、用互联网信息技术建立集中式财务管理系统。集中式财务管理具体包括五个方面的内容:总账、应收应付账款、存货管理、资产管理和财务合并。
(1)总账系统。通过集团和子公司共同使用同一个账套或每个公司使用不同的账套,在每个账套间建立映射关系,自动形成合并报表。并在总账中建立预算和保留会计信息,为财务分析提供数据基础。这样在总账系统中,集团可以及时了解到子公司的财务状况,通过总账系统可以追溯到最底层的凭证。见图示:
(2)应收应付系统。应收应付系统帮助集团详细了解子公司的应收应付款情况,包括客户和供应商的信息,追踪客户还款和企业的收款情况,信用控制和账龄管理,从而降低坏账损失。对应付款管理,安排付款计划,提醒付款,使企业在最合适的时间完成最经济的付款。
(3)存货和资产管理系统。存货和资产是集团资金被占用的主要部
分,如何加快实物资产的周转,提高资金的利用率是企业长期难以解决的问题,容易形成物流“黑”。从存货来看,许多企业几年都不盘点一次,货物长期积压,仓库人员自己都不知道确切的库存。而财务上只有账面数据,账实之间的差异无法有效获知,常常造成重复采购,资金严重浪费。固定资产的管理也存在同样的问题。其产生的根源是没有形成规范的管理,库存和财务各有一套账,数据在多次的录入中已失去了其本来面目。通过建立总账和库存,固定资产之间的对应关系,可以使集团、各子公司对实物管理做到心中有数,包括数量、价格、在存状况、库龄等。
(4)财务合并。集团的财务合并应分为三步,第一步是建立统一的内部交易规则;第二步是在发生内部交易时,通过集中式的事务审批来控制贯穿企业的业务实体之间的事务记账规则。第三步是建立集团合并关系,通过多账套的集成,使手工调整的时间最少,并自动完成财务合并。
通过集中的财务处理,企业集团可以对实物进行有效的管理,并为财务分析提供数据基础。
2、加强内控制度建设
(1)加强集团内部监事会监督。监事会应履行下列职责:1检查子
公司贯彻执行有关法律、法规和集团规章制度的落实情况;2检查子公司财务,查阅子公司的财务会计资料及与子公司经营管理有关的其他资料,验证子公司财务会计报告的真实性、合法性;3检查子公司落实发展规划和计划、经营效益、投资回报、国有资产保值增值情况。
(2)健全重大经济业务事项的决策和执行程序。重大经济业务事项主要包括四个方面,即对外投资、资产处置、资金调度和其他重要经济业务事项。
1在对外投资方面,要制定《集团公司对外投资管理制度》。规定集团财务部是集团对外投资的核算和监督的主管部门,负责对联营、合资项目的立项、投资和停业解体等审批管理。各子公司及直属单位在办理联营、合资企业时必须进行可行性论证和经济效益的预测,并要吸收财务人员参加,掌握投资对方的资信和资产情况。凡不具备联营、合资经营条件的不得立项;具备联营、合资条件的,由主办部门办理申请立项手续。经批准立项的联营、合资合同和企业章程在合同签订后20天内由有关子公司、直属单位财务处报母公司财务部备案。
2在资产处置方面,要制定《集团公司流动资金管理制度》、《集团公司固定资产管理制度》、《集团公司无形资产、递延资产和其他资产管理制度》等一系列的资产管理制度,对每类资产的处置都做出明
确的规定。
3在资金调度和其他重要经济业务事项的决策方面,要制定《集团公司资金使用管理制度》,规定各单位的所有收入和支出一律入账,不允许发生账外资金;各单位的所有资金都要纳入资金预算收支安排。资金预算安排必须经过集体讨论:资金预算报母公司董事会审定;季度资金预算报经理办公会审定;月度资金预算报主管经理审批。
(3)定期开展财产清查。财产清查,既是加强财物管理的一项重要制度,也是加强会计核算和会计控制的一项重要内容。首先要制定《集团公司财产清查程序》。期末对整个集团的财产进行清查,通过财产清查,确定集团各项财产的实存数,查明实存数与账面数是否相符,并查明不符的原因和责任,以便制定改进措施,做到账实相符,保证会计资料真实、完整。
(4)强化内部审计。集团公司应设立审计部,负责集团所有单位的内部审计工作。要按照《审计法》、《审计署关于内部审计的规定》精神,结合集团公司的实际情况,制定《集团公司内部审计规定》,并据此开展独立、客观的内部审计工作。1围绕真实、合法、效益的目标,对集团各单位的财务收支进行合规审计;2对离任的领导开展任期经济责任审计;3围绕改善经营管理和内部控制制度,开展专项审计。
(5)制定内部会计控制规范。为了促进集团内部会计控制建设,加强内部会计监督,维护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应制定《企业集团公司内部会计控制规范》等规章制度。内部会计控制的主要内容为:货币资金、实物资产、对外投资、工程项目、采购与付款、筹资、销售与收款、成本费用、担保等经济业务的会计控制。
内部会计控制要达到以下基本目标:1规范单位会计行为,保证会计资料真实、完整。2堵塞漏洞、消除隐患、防止并及时发现、纠正错误及作弊行为,保护单位资产的安全完整。3确保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单位内部规章制度的贯彻执行。
在整个企业集团公司内部,应当统一执行由母公司组织制定的总体财务管理制度。子公司或孙公司可根据母公司制定的财务管理制度及其原则,结合自身特点,自行制定本公司具体的财务管理实施细则。在企业集团公司进行财务管理制度建设的过程中,所有当事人(无论母公司、子公司或孙公司),都必须坚持科学、系统、精练、可行和易操作的原则,认真策划,反复论证,广泛征求意见,及时修订,不断完善
第四篇:规范民营企业集团财务管理体制探讨
不完善的产权结构导致管理混乱
民营企业创业之初往往采用一种简单的契约形式,甚至可能只有口头的合作声明,整个企业没有一个标准的规章制度,无法进行的规范的、理性的管理。伴随着所有权、经营权的集中,“一言堂”专断管理方式出现,这样很容易造成经营混乱。同时,也容易产生决策失误,而决策失误是资金投入低效率甚至无效的重要原因。企业所有者、经营者财务管理知识的缺乏,决策和经营管理时主观随意性较大
许多民营企业所有者、经营者对财务报表中的各项指标不能准确把握,对于财务管理的理论和方法缺乏应有的认识和研究,尝尝职责不分,越权行事,造成财务管理混乱,财务监控不严,会计信息失真。企业缺乏内部制约、稽核、定额管理、财产清查、成本核算、财务收支审批等基本的财务管理制度。全国工商联202_年在全国30个省区市对3037家私营企业进行了问卷调查,结果表明,公司规范即是有资金量在1000万元以下的企业主中,文盲占0.2%,小学学历占20.8%,初中学历占22.6%,高中学历占40.7%,大学以上学历占15.7%,有40%的企业主看不懂财务报表。有些民营企业的领导者痴迷于自己的经验,错误的认为企业的效益是靠业务做出来的,而不是有财务管理管粗来的。随意性管理的危害在创业初期不是很明显,但在公司稍具规模后,决策和经营管理时主观随意性较大这一隐患的影响力将逐步扩大,最终会使企业走向衰退与没落。机构设置不健全,人员配备不合理
民营企业会计机构设置一般不像国有大企业那样层次繁多、结构复杂。许多小型企业干脆不设会计机构,全部会计工作委托会计师事务所办理,或者让自己的亲属当出纳,外聘兼职会计定期来做账,忽视了会计工作在企业财务管理中的作用。即使设置会计机构,也是层次不清,分工不明。大多数财会人员都没有经过专业化、系统化的培训,没有会计专业技术职称,属无证上岗,直接影响了企业会计信息的质量。资金筹资狭窄,成本高
中小企业普遍存在融资渠道不畅、资金严重不足等问题。我国金融机构的经营机制、信贷管理方式与中小企业融资需求不相适应。一方面,银行为了减少放贷风险,降低放贷成本,不愿意贷款给经营规模小、信用等级低、资信相对较差,信息不透明、经营业绩不稳定的中小企业;另一方面,中小企业融资时间急、频率高、金额小,而银行贷款手续繁杂,往往是贷款到位,商机已过。
第五篇:企业集团财务管理体制中的集权与分权
企业集团财务管理体制中的集权与分权
摘要: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企业集团成为经济生活中重要组织。而企业集团因其有特殊的企业组织形态和复杂的产权结构,在管理实践中存在一些体制陷阱。企业集团因其结构特殊性使其有别于一般企业,企业集团财务管理首要任务就是建立健全财务控制机制,核心是财务控制的安排,而财务控制权包括集权模式与分权模式,需要考虑财务战略,规模大小,管理水平,经营效益等。有的企业集团提出管理的目标是“集权有道,分权有序,授权有章,有权有度”,应该说这是集权与分权特别理想的状态。因此选择一种什么样的财务管理模式就显得尤为重要,本文就集团财务管理的集权与分权作一阐释。
关键字:企业集团集权与分权面临的问题有效选择
在我国,企业集团是指为了追求更大的经济利益,多个法人以一定的形式结合起来服从于体现共同利益的某种决策体系的经济联合体。其具有群体行,以资本为纽带,规模大等基本特征。企业集团财务管理体制是指企业处理财务活动中的组织框架和管理机制,主要包括组织框架的安排,财务管理体制的划分和财务管理机构的设立等内容。企业集团财务管理体制的核心是决策权和控制权的划分问题,母公司对子公司的控制方法。根据企业集团的实际,围绕企业战略,确立一种适合的企业集团财务控制模式,通过结构的设计,制度的制定,工作组织的计划,及恰当的措施,保证数据完整可靠,推动企业资源整合,实现资本保值增值和利润最大化,是企业集团的最终目标。
一、企业集团财务管理体制中的集权与分权
集权型:在集权模式下,财务管理决策权高度集中于母公司,母公司对子公司实行严格的控制,实施统一核算,统一调配资金,实行集中管理。特点:财务权利高度集中于母公司,对子公司人、财、物和产、供、销实行统一经营、管理、决策和核算,各成员单位只是执行集团公司的财务决策。优点:管理效率高,能控制子公司的行为,有利于在重大事项上迅速地做出决策;有利于母公司发挥整体资源的整合优势,提高整体资源的利用效率;通过集团产品结构和组织结构的整体优化利于降低成本、统一协调集团资金,取得规模效益。缺点:决策信息掌握不完整,可能造成决策低效率甚至失误;制约了子公司理财的积极性和创造性;难以应付复杂多变的环境;企业信息不利于横向沟通。
分权型:在分权模式下,母公司只保留对子公司重大财务事项的决策权或审批权,不干预子公司日常的生产经营、财务事项的决策权与管理,其对于公司的管理强调的是结果控制,即对子公司完成受托责任的情况进行考核与评价。优点:企业集团高层能够将有限的时间和精力集中于最重要的战略决策;子公司可在授权范围内可以直接做出决策,节约信息传递的时间;有利于激发成员单位的工作热情和创造性,提高经济效益。缺点:难以统一指挥,纵向沟通不及时,重大事
项的决策进度被减缓了;上下级沟通慢,信息分散化和不对称现象较为常见;分权单位容易各自为政,缺乏整体观念,忽视集体利益。
二、企业集团企业集团在财务管理模式选择上面临的问题
目前,我国部分企业集团是通过兼并、重组、联合形式组成的,有的甚至是通过行政命令强制捆绑在一起,组织形式松散,缺乏足够的控制能力,对下属子公司的管理大多存在‘以包代管’的现象,子公司除了年终上缴管理费以外,几乎拥有大部分决策权,也就是分权式的财务管理模式。其结果必然导致企业集团的内部财务目标不协调、小家利益和大家利益不协调的情况发生,从而使集团内部资源的配置、优势互补受到一定限制,最终导致企业集团整体实力和市场竞争力的下降。
同样,一些选择集权式财务管理模式的企业集团也存在不少问题。其一,财务决策权过于集中在集团公司,决策通常考虑全局,容易忽视个体,一旦决策失误将对公司造成严重影响。这种集权更多地是一种行政性集权,子公司财务管理在整个经营管理过程中的作用只是被动地反映企业经营成果,财务管理在事前预算、事中监督的功能得不到有效发挥。财权与行政事务权混淆,使企业财务无法按经济规律有效地进行管理。其二,一些企业集团规模较小,内控制度不完善,而集权财务管理体制必须借助设立结算中心、财务公司以及引入内部银行机制等手段,会计人员由集团公司统一管理,与各子公司的经济业务脱离较大,往往导致会计信息失真。其三,一些中小企业集团本身规模较小,人员较少,再设立结算中心、引进内部银行机制,其业务和管理显然不如银行等金融机构专业和完善,难免重蹈企业办社会之覆辙。这样看来,无论选择单一的集权模式还是分权模式的财务管理体制,都达不到企业集团经济管理的要求,必须建立一套综合的财务管理体制,在集权与分权之间各取所长,相互协调才不失为一种优秀的财务管理体制。
三、企业集团在财务管理体制中集权与分权的有效选择
1、企业集团选择有效的集权模式:在集权模式下,企业集团的各项决策权集中在集团母公司,集团母公司集中控制和管理集团内部胡经营和财务,并做出相应的决策权,所有子公司必须执行母公司的决策,各子公司只负责少量财务预测及日常经营管理。
财务管理效率的提高,则能全面控制子公司行为,通过对集团产品结构和组织结构优化,可降低成本,整合财务资源,取得规模效益。但此模式是基于对子公司经理层不信任的假设上。其最大的缺陷在于无法调动子公司经理层的积极性。因此,此模式适应这些情况:企业集团的规模不大,且处于初创期;子公司在集团整体性使得母公司不能对其进行分权。
2、企业集团选择有效的分权模式:在分权模式下,母公司只保留对子公司重大财务事项决策权或审批权,而子公司只分到日常财务事项决策权和管理权。在这种情况下,子公司相对其独立,母公司不直接管理公司的生产经营与财务活动。
分权模式有利于调动子公司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各子公司拥有一定的理财自主权,其理财的积极性及创造性较高。财务决策周期短,应对市场变化能力强。子公司拥有一定的财务决策权,效率较高,但分权模式也有一定的缺陷。各子公司间资源调动受到一定限制,不利于合理配置资源,影响经济规模的发挥,导致内部资源的浪费。
3、使用集权、分权集合的模式:这是一种集权与分权相结合的混合模式,这种模式显示结果的重要性,同时对可能出现的财务倾注于力度,实行关键控制,这种模式不同于集权式,它既不是过程控制,也不是结果控制。
一般来说,集权式式我国的首选模式,从严理财是唯一正确的财务思想。事实上,大多企业集团在财务管理的选择和应用上都采用了集权与分权相互渗透的办法,只是在实际运用中,因企业文化的不同,执行力度和效果存在很大差异。要把肄业集团母子公司权力分配上集权与分权划清界限,促进企业集团不断发展。
四、结束语
企业集团公司是生产力高度发展和市场达到一定程度的产物,是现代企业的重要的标志,它与单一的企业存在很大差别,企业集团财务管理的内容繁杂,涉及面较广。根据具体规划,及时了解各单位财务报表状况及内部控制制度,更好地为其服务。
集权与分权历来是企业集团面临的最大难题。因为它们是相对的,既没有绝对的集权,也没有绝对的分权,企业集团应根据具体环境和竞争的需要,在分析自身特点的基上应结合各部门、各单位的实际情况,综合考虑各种影响因素,设计、构建和实施行之有效、切合实际状况的财务管理体制,并根据企业集团的发展变化不断修订和完善。
参考文献:王棣华、谷棋:《高级财务管理》202_
肖晓春:《企业集团的控制-集权与分权的安排》202_年第5期
耿云江:《企业集团财务控制体系研究》202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