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精品范文库 > 12号文库
道路线性设计报告书范本精华版
编辑:落日斜阳 识别码:21-908677 12号文库 发布时间: 2024-02-13 12:44:22 来源:网络

第一篇:道路线性设计报告书范本精华版

道路线性设计报告书

交通1002班

道路选择:江苏大学机械楼和材料楼之间的T型交叉口,以及机械楼后面的环形交叉口

测量时间:202_ 12 30

一、概况描述

江苏大学机械楼与物理实验楼之间的玉带路到三山楼路段坡度较大,在“T”型交叉口与其他车辆相遇时容易发生交通事故,所以对此段道路的坡度重新进行设计。另外“T”型交叉口两个转弯路段道路旁的树木影响司机转弯时的视距,而且道路宽度()不能满足行车要求,因此,对道路进行加宽设计()。

二、参数分析

(1)路宽

1)材料楼和三山楼之间路宽10.20m: 2)材料楼和机械楼之间路宽10.50m: 3)机械楼和物理实验楼之间路宽10.36m:

(2)对两个主要转角的圆曲线半径进行计算

计算公式:R= T/(tan a/2)

转角1:材料楼和三山楼之间的玉带路左转 a1=90° T1=5.10m R1=5.10m 转角2:机械楼和材料楼之间的玉带路左转 a2=90° T1=5.20m R1=5.20m(3)机械楼和物理实验楼之间的玉带路的坡度

在这段路上,我们②③④三个测站,其中③、④之间的高差h=+241.662cm,③、④之间的距离l=41.87m 经计算该路段坡度i=h/l=5.8﹪

(4)各主要弯道处的停车视距

计算公式: S停=(V/3.6)t +V2/254(u+i)+S0 式中: V—汽车行车速度:校园内道路服务水平为四级,则速度为20km/h t—司机反应时间: 取2.5s u—道路附着系数:当行驶速度为20km/h时,取0.44 i—纵坡度:由于此路段叫平缓,近似为0 S0—安全距离:取2m

转角1 :S停1=(20/3.6*2.5+20*20/245*(0.44+0)+2)m=19.6m 转角2:19.6m

(4)路拱坡度

经测量,主干路边沟到道路中心线的高差为h=4.00cm

1、材料楼与二号楼之间的道路一半的宽度l1=5.10m i1=h/l1=0.78﹪

2、材料楼与机械楼之间道路的一半的宽度l2=5.25m i2=h/l2=0.76﹪

3、机械楼与实验楼之间道路的一半的宽度l3=5.18m i3=h/l3=0.77﹪

经过以上的测量和计算,根据得出的结果得出该路段存在以下问题:

1、道路宽度不足(两旁各有2m的停车位,使得供车辆行驶的车道宽度只有6m,不能满足车流量的要求;

2、在两个弯道处,通过对停车视距的计算,在视距三角形内有树木和障碍物存在,阻碍驾驶员的视线;

3、弯道处的转弯半径偏小,容易发生交通事故;

4、路拱坡度较小,不利于排水,容易引发路面积水;

5、实验楼和机械楼之间的道路坡度较大,不利于车辆的行驶且容易引发事故

三、参数改正

1、道路拓宽

对于机械楼和物理实验楼之间的道路,总路宽为10米,但是两边各划出了两米的停车线,中间为双向单车道,为3米宽!先对该路段进行加宽处理,加宽后路宽为14米,两边任然留有2米停车道,中间为双向4车道,每个行车道宽度为2.5米,这样可以满足车辆行驶的要求。

对于机械楼和材料楼之间的道路,原来为双车道,各为两米。现在对路面进行调整,将路两边的路肩上各拓宽1.5米的人行道。供行人行走,这样能保证学生和校园内的人员在该路段行走时的安全。

2、障碍物处理

在‘T’型交叉口的转弯处,由于种植的树木和绿化植物,在视距三角形中会遮挡驾驶员转弯时的视线,现在对两个弯道视距三角形(在路面平面图上的三角形阴影)处只种植草坪和低矮的花草,即能做到绿化环保也不会遮挡转弯视线。

3、圆曲线半径的修正

按照公式R=V2/127(u+i)其中V——设计速度,在校园内道路,取20km/h

u——横向力系数,经过查表得取0.44

i——在该路段近似取0 计算: 转角1 R=20*20/127*(0.44+0)=7.16m 转角2 R=7.16m

4、路面坡度调整

经过之前的测量和计算,机械楼和实验楼之间的玉带路坡度较大,为5.8%,根据《城市道路工程技术标准》我国的城市道路最大纵坡应该不大于5%。因此,对该路段进行挖填方处理,来改善道路的坡度,改正后坡度为4.5%,具体的挖填方数据在后面的图纸上会说明。

5、路拱坡度的调整

前面计算得知,该路段的路拱坡度最低为0.76%,根据《城市道路路拱坡度设计标准》,水泥混凝土路面的路拱设计坡度应该在1.0%~2.0%之间,故在路面中心线进行加高,使得路拱坡度满足1.5%,车道中心线到路边沟的高差计算

机械楼和物理实验楼之间的南北走向玉带路改正后路宽为14米,半路宽为7米

h=7*1.5%=10.5cm 机械楼和材料楼之间的东西走向的玉带路改正后的路宽为13米,半路宽为6.5米

h=6.5*1.5%=9.75cm

四、实习感受

为期两周的道路线形设计让我收获了很多,在设计初期,我们在去年参加测量实习的小组成员重新聚在一起,参考之前的测量数据,对现在的路面进行分析,找出存在的问题。

在一个团队时的工作,体会到了团结的重要性,不是大家都能积极的参加测量和商讨,我们的实习可能根本没法实施,而且这其中也要懂得在集体中求同存异,因为每个人都有一个自己的想法,如果我们众说纷纭,没法达成共识的话,我们也没法去找到

第二篇:道路勘测设计实习报告书

道路勘测设计实习报告书

(一)前言

道路勘测设计是道路桥梁工程技术专业学生完成专业必修课的学习,结合建筑工程测量进行的实践性教学环节,其目的是使学生能够理论联系实际,并应用已学知识,对勘测现场进行调查分析研究,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并且通过学生在勘测现场亲自参与劳动,培养学生吃苦耐劳的精神。

本组设计是从******一食堂至学校前面约360m的间距范围。设计一条四级公路,设计速度为40km/h。路基宽度采用

8.5m。要求填挖方平衡,且特殊建筑物要保证其完整性(如食堂)。

专业班级: 道桥工程09级1班

实习地点: ******

实习时间: 201*年11月7日201*年11月14日

(二)实习目的通过对******实地实习勘测,使同学对公路的规划、勘测、设计以及其它公路相关设施的设计与布置,有了一次全面的感性认识,加深了我们对所学课程知识的理解,使学习和实践相结合。

(三)实习内容:

1.踏勘选线

踏勘选线在本组设计中占具了极为重要和关键的一环。不仅是因为一般概念的选区线的了地理学决定因素着后续工作能否顺利的进行,而且道路的质量、造价及施工难易都与选

线有关。在本设计中为了回避特殊建筑而进行的踏勘更是不容易的,所以本组选线历时4天半。请教过多位老师。本设计的测设最大的障碍是视距不通,食堂与前面的澡堂是选区线要回避的关键控制点。加上食堂至移动营业厅路段是车辆及学生的通行要道。对于事先水准点的勘察也一个困难的角色。既要考虑到视距要求,又需使测设工作不至于太复杂。本组讨论综合设计后,最后综合采用大量填方和拆除部分楼房方案。

本组设计因高差和地形复杂,采用水准点间距小于80m为要求,选取水准点6个、3个交点。分配成三个直线与圆曲线直接相连并且半径控制在30m以上.。

2.测角量边

测角采用闭合导线测量,使用 经纬仪。本设计视距导线测量采用盘左盘右回测法。完全采用《建筑工程测量》的闭合导线测量,完全满足要求。

3.初步设计

依据JTG B01-202_《公路工程技术标准》的要求,40km/h的四级公路圆曲线一般半径大于30m,极限值为15m。因本组设计特殊、采用三个圆曲线,设计成S形曲线,采用反算。反算法是已知半径R测量的角度α,反算切线 T,弧长L,外距E,校正值J。

设计时的理念也是直线直接连接圆曲线,通过计算在符合规

范的要求下,也有灵活的做了部分调整。通过计算得如下数据:

T1=L1=E1= J1=

T2=L2=E2= J2=

T3=L3=E3= J3=

4.高程测量

本设设计高程测量采用老师已定起点BM,取3个水准点。基本把水准点设置在了路线的两侧,且较均匀。采用的是一组往返测量。已知BM3位于校门口向上爬完斜坡处移动广告牌旁边,其已知高程为360.00m。,测量精度按四等水准测量精度。采用双面尺法读数测记,容许误差,本组闭合差。符合要求,并采用测站误差分配原则,计算得各水准点高程。从测量数据上可知,本组设计范围地形起伏较大。数据如下: JD1=m,JD2=m, JD3=m。

5.平面中线测量

本设计采用测量每个桩号的地面高程时,高程取至厘米,单程测量,闭于水准点。

直线段取10m一个桩号。以及转角和特征作了加桩,有YZ,QZ,ZY,JD等。

由于《建筑工程测量》为本组所熟悉些。本设计采用偏角法取起点,终点作为测站,架设DJ3经纬仪。配合卷尺与花杆,采用骑马桩放样。由6个人配合完成。

具体在直线段放样,是在起点,JD上架设DJ3经纬仪,以花杆作为对中杆,卷尺测距10m为一个桩放样。本设计共放直线段中桩15个。显然较为人理解。

圆曲线段放样,按要求10m一桩,在ZY,QZ,YZ为加桩点,用偏角法测设,在曲线的JD点上架设经纬仪。

6.横断面测量

横断面测量的主要任务是在各中桩处测定垂直于道路中线方向的地面线。绘制横断面地面线图。宽度要求为向中桩两侧各测18-20m。因地面有变动。本设计涉及到建筑物的遮挡,作了一些合理的假设。

本设计横断面测量彩花杆与卷尺组成的‘抬杆法’,所以对于高程,距离的读数取位到以及检测限差这两方面都满足规范要求了。

本设计采用标准横断面测量记录。

7.土石方数量计算

本设计依据《道路勘测设计》的土石方计算方法,若相邻两断面均为填方或挖方且面积大小相近,则可假定两断面之间为一棱柱体。其体积计算公式为

V=1/2(V1+V2)*L

V—土石方数量

V1、V2—分别为相邻两断面填,挖面积

L—相邻特殊特征断面之间距

通过计算本设计,挖方数量小于填土数量,对于弃土采用运往澡堂旁边的洼地。

(四)实习心得

通过这次外业的道路实习,使我们对高速公路的平、纵、横的设计与测量有了一次比较全面的感性认识,巩固、扩大和加深我们从课堂上所学的理论知识,掌握了水准仪、经纬仪的基本操作,还有学会了施工放样及地形图的绘制方法,获得了测量实际工作的初步经验和基本技能,培养了我们的计算和绘图能力并对测绘小区域大比例尺地形图的全过程有了一个全面和系统的认识。近年来,我国的公路事业特别是高速公路得到了迅猛的发展,并且其需求也越来越大,这对于从事道路的工作者来说,既是一个机遇,也是一个挑战。作为将要走出学校的学生来说,更应该在有限的时间内,掌握更多的专业知识,加强实践和设计能力,这样更有利于将来的发展,使自己在此领域内也有所作为。

第三篇:线性审美

论中国传统器物的线性美特征对现代建筑设计的范型意义

中国艺术是线的艺术,中国古代器物则表现为线性美。纵观当代设计的种种新理念和 新思潮,会发现中国古代器物的线性美特征在许多方面与之有相符之处。将中国古代器物 艺术的线性美作为当代建筑设计的审美取向,或许可以为实现“中国设计”提供一条可行 的解决思路。我们探讨和研究古代的造物文化和设计历史的终极目的,是为了寻求这些古代文化和设计智慧的当代价值。“继往”是为了“开来”。当我们在苦苦探索“中国设计”之路的时候,回顾我们几千年来的造物设计历史,却发现古代的许多设计原则和观念竟然与当今设计的种种思潮有不谋而合之处。基于中国艺术是线的艺术这一特征,我们认为中国古代的器物艺术表现为“线性美”。而这种传统造物艺术所体现的线性美,恰合了当代设计中的某些理念和思潮。这里,笔者想就此展开对中国古代设计线性美特征的考察,并试图寻找这种线性美对今天的建筑设计在某种程度上的范型意义。

一、中国艺术的线条、线性与线性美

线条是中国艺术最基本的造型语言和形式特征。中国的绘画、书法、舞蹈、建筑、雕塑乃至音乐、园林等各种艺术都是以线条为主要审美旨趣的艺术形式。其中绘画和书法是最直观、最纯粹的线的艺术,而雕塑、建筑、舞蹈以及园林艺术,作为线的艺术的表征则相对间接一些,需要我们经过抽象和概括,从其艺术形象和艺术精神的整体意义上去体会线的存在与韵味。它们虽然不像书法艺术那样直接体现为线条形式,但却具有线条艺术的流动性与节奏感以及书法艺术那样的生命活力,能像书法艺术那样借助时间与过程来表现一个相对独立的循环往复的艺术世界。我们把这种特征的艺术称之为“线性”艺术。所以,陈龙海在其著作《中 国线性艺术论》中谈到“线性”概念时说:“‘线的艺术’指向两个向度。其一,是就外部形式而言的,即纯粹线条构成和以线条为主要造型手段,其主要艺术样式有书法和绘画等;其二,就内部结构而言,即在时间中延续和空间展开的‘线性’结构,其主要艺术样式有文学、音乐、建筑和舞蹈等。归纳起来,就是线条和‘线性’,前者可以直接诉诸视知觉,后者则需要通过理性分析才能抽绎出来。” [1]他又继续讲道:“所谓‘线性’,即具有线的意义和性质,但它不是直观的线条。对于艺术中的‘线性’意识,可以从两个方面来理解:其一,一致的空间方向性,主要表现在绘画艺术中的排列组合,无论是双体组合,还是多体同类组合以及多种事物的分类组合,都有意识地追求秩序感,体现出相似律原则,首尾连贯,层层递进,前后相连,始终朝着一个 方向,在视觉上形成一致的多层次空间方向性。其二,在时间中的绵延的‘线’如中国古代音乐和文学就能充分展示‘线性’意识。”

[2]作者站在文艺学的角度讨论了这种线性特征。其实,中国器物艺术也同样是以这样的方式把线性特征和线性美体现出来的,如明式家具的线性特征和中国瓷器、漆器的线性美等等。所以,我们有理由相信,中国器物艺术应表述为线性特征的艺术,其审美特点为线性美。

二、中国传统器物线性美的表现形式 正如前文所述,这些器物所体现出的线性审美特征是中国古代器物所特有的,是在传统造物文化基因影响下发育生长起来的艺术样态。高丰的论述或许可以帮助我们理解器物的线性: “对于大多数器物来说,造型上的对比主要表现为线的对比。这种线可以理解为俗称的形体轮廓线,边界线或者叫做造型影像的边缘线。尽管这种线本身实际并不存在,但作为表现形

体的一种形式,已被人们约定俗成。”

[3]中国古代器物的线性审美特征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一)圆浑、流畅的整体造型

中国艺术以线条为主要表现手法,这种线条不仅仅是作为器物的外轮廓或是主要装饰手段,更重要的在于,它能让我们从具体的一件件器物上感受到优美的整体造型特征。就拿瓷器 来说,器型的整体形象是首要的,而器物的色彩和表面的装饰倒在其次。所以,在中国艺术成熟阶段的宋代瓷器就呈现为颜色单纯但整体造型优雅端庄的风格。著名的“梅瓶”、“玉壶春瓶”等都是中国瓷器史上流行时间最长、最受人喜爱的造型,自北宋以来一直流行到现在。高丰在谈到玉壶春瓶时说:“玉壶春瓶则是敞口、细颈、垂腹、圈足,瓶形轮廓线形成了正反曲线的对比,从口部到圈足构成一个流畅优美的S型曲线,给人以生动亲切的美感。” [4]与西方的器物不同,中国器物没有那种写实性的浮雕装饰,为的是保证造型的整体性与流畅性,即使是器物的口、流、把和柄,也都会设计得符合器物的整体线条趋势。正是 这种对器物整体造型规则的严格遵守,才实现了器物圆浑、流畅的线条感,即线性。在传统的制器工艺中有一种被称为“倒棱”的工序,其目的就是为了实现器物方中有圆、直中有曲、寓刚于柔的线条美,以体现委婉含蓄和圆浑完整的审美效果,这种工艺便可以理解为线性美的设计。

(二)中国古代器物决不是静物

中国器物的造型完整、流畅、轻盈、灵动,与西方器物大相径庭。前面已经讲过,中国器物的线条,除了显性的线条化装饰与轮廓线之外,更重要的在于其造型在整体上能给人以高度的动态感和回环往复的视觉效果。这种对器物动感之美的追求肇始于我们的远古文明。高丰在谈到在龙山文化时期的那件著名的白陶 时说:“整个造型具有冲天的力度,强烈的动感,昂扬的神态和流畅的伸展的美感。” [5]刘长林在《中国系统思维》一书中也说:“中国艺术有自己特殊的审美标准。刻意追求神动之美,神动之真,是其中之一。”中国艺术所追求的“动”就是一种“生命精神”。这种线性特征的传统器物通过线形曲直、张弛、急缓的节奏变化,运变、流转、循环的形态构造,会产生出一种音乐般的动感和神韵。由于器物的线性因素,线条的延伸、转、折和节奏变化等方面使得器物形成了一个相对完整的“小宇宙”。我们的视线则被这种流动着的线条所牵引,落在器物上的任何一点,都会即刻被流动着的线条带着运转起来,在整个器物上循环,这就是“寰道审美”在器物艺术上的表现。所以,中国的器物绝不会成为西方所谓的“静物”,而是一种静中有动的生命活体。

(三)器物的价值以时间为本位被看待

“中国传统的思想原点是以时间为本位来审视、理解和对待世间的一切,这可以用整个中华

传统文化的内涵来说明。”

[7]我们中国有“养器”这一说法,器物是可以“养”的,如“养壶”、“养玉”等等。可以养的自然都是有生命的,由此器物表现为一个历时性生命过程,能在时间过程中被把握。中国人喜欢一件器物,或对一件器物进行审美,不是像西方那样在一定距离和空间里的“欣赏”,而是“赏玩”或“把玩”。这就是“以时间为本位来审视、理解和对待”这件器物。这是一个要在时间过程中才能完成的欣赏,欣赏在这里变成了一个“延续性动词”。这样,“文房四宝”就不仅仅是文具,紫砂壶也不仅仅是茶具,它们的使用价值、艺术价值和文化价值便在“赏玩”的过程中得到体现,其生命也在这一过程中被“养”出。王受之在《世界现代设计史》中讲:“只有那些有闲情逸致的,把美丽的东西放在身边赏玩的人,才有可能创造出美的作品来。”

[8]中国人不是把器物摆在博物馆这样的空间中欣赏,而是在“用”的过程中从心中拥有;不是对其进行数量上的占有,而是从心理上和情感上进行赏玩。器物,在中国古代人眼里,是历久弥新的。就像明式家具,其价值和魅力只有在使用过程中才能彰显出来。“做旧”,在这里不仅仅是为了追求虚假的文物价值和历史感,还存在深刻的思想根源和文化内涵。所以,“旧”在中国人眼中并不意味着老朽、落后和该被抛弃,在心灵深处,正是“旧”才生长出一种与日俱增的情感。

三、线性美对当代建筑设计的价值

现代建筑设计也离不开线条这一手段。线是建筑造型的有力手段,建筑的外形轮廓线、各面的交线、面上的分割线,都是明确的造型语言。它们具有不同的性格特征和情感意蕴,直线的简洁明快,曲线的优雅柔和,垂直线的挺拔有力,水平线的沉稳安定。它们的不同运用可以丰富造型的表现力。”

[9]那么,古代器物的线性审美以及表现形式对于现代建筑设计的价值表现在哪里呢?首先,古代器物圆浑流畅的整体造型完全不同于现代工业产品的机械线条与几何结构。机器产品生硬、机械的线条给人以冷冰冰的距离感。与此相反,具有圆润流畅线条和柔和完整造型的器物则可以令人产生亲近感。中国造物中的“倒棱”工序,就是为了使器物拥有一种柔和亲切的感觉而产生的。《考工记》中说:“审曲面势,以饬五材。”何以要“审曲”?也许,就 是中国造物的线性审美使然。线性美的器物是人性化的设计,是自然美的设计,那种圆润、完整的造型是让人们更愿意接受它的重要原因。当代设计大师路易吉·克拉尼(Luigi Colani)说过:“我的世界是圆的,因为大自然的一切都是圆的,地球是圆的,人类的胚胎也是圆的,为什么我需要加入一切物体都变成有棱有角的设计世界?我追求的是伽利略的哲学,我的世界是圆的。”

[10]其次,我们说,中国古代器物不是摆在空间里的“静物”,而是有动态和生命精神的活体。在现代建筑设计中,建筑的动感与活力也是衡量一件建筑设计成败的关键。现在流行会呼吸的建筑。成功的建筑设计要体现出建筑的精神气质,使其能够主动地抓住使用者的心,并能够展示其代表的功能、价值、身份、品质等。所以,现代建筑的设计必须赋予该建筑活的生命和个性气质。那种没有活力、没有个性的“静物式”建筑,只能是无人问津。再次,应该以时间为本位去考虑建筑。一座建筑只有与人建立起互动交流的关系,我们才愿意“养”它。一座建筑只有通过时间的考验才能看出它的价值与意义。而反过来,对于愿意“养”的建筑,我们必然会改变对它的态度,产生对生命起码的尊重。对待有生命的东西与对待无生命的东西的态度是绝然不同的。一旦在使用过程中建立起对建筑的感情,我们就不会轻易受到所谓潮流、时尚和虚假广告的诱惑,随便抛弃“过时”的建筑去不断地建造新的建筑,从而陷入“物”的陷阱,成为“物”的奴隶。这样,就能实现“物尽其用”,而不再是“一次性使用”产品,不再“用后即弃”。那种“有计划的废止”的制度已经为我们所唾弃。总之,线性美可以让建筑摆脱工业化批量生产所带来的冷漠感和距离感,使建筑变得更加柔软和人性化,从而有利于建立起人与物之间的互动关系,使人们在使用中获得情感体验,最终通过建筑实现怡情养性、提升生活品质,改善人们居住环境的目的。此外,还可以使建筑最大限度地发挥效用,真正做到“物尽其用”,从而改变“一次性使用”和“用后即弃”所带来的资源浪费。当代,流行着各种各样的设计理论、观念和思潮,如绿色建筑、节能建筑、环保建筑、体验设计、人性化设计、情感设计等等。在我们看来,这些观念的总体概括就是线性美的设计。我们今天所不断寻找的中国设计与中国风格设计,也可以归结到线性美的设计中来。从这个意义上,我们可以说,中国器物线性美的特征可以从思维方式和美学根源上为“中国设计”这一目标的实现提出一种可能的解决思路。

姓名:夏继磊 班级:城建建筑2班 学号:09290020228

第四篇:《向量的线性运算》的教学设计

《向量的线性运算》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1、本单元的教学内容的范围

本单元包括向量的概念、向量的加法、向量的减法、数乘向量和向量共线的条件与轴上向量坐标运算,共5小节内容。

2.本单元的教学内容在模块内容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

站在数学学科角度来看平面向量,向量的运算(包括中学阶段的平面向量与空间向量)是在数的运算的基础上对运算的发展;向量的两重性使得向量成为几何问题代数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这对数字化时代研究几何问题提供了一个良好的手段;平面向量为研究三角函数、解析几何等提供了工具作用;平面向量是空间向量的基础。

《向量的线性运算》作为平面向量的第一个单元的教学内容,既是《平面向量》这一模块的重要知识,也是学习本模块其他知识的基础。3.本单元的教学内容总体教学目标

(1)通过实例,了解平面向量的实际背景。

(2)理解平面向量和相等向量的含义,理解向量的几何表示。

(3)通过实例,掌握向量的加法、减法以及数乘向量运算及其几何意义;理解两个向量共线的含义。

(4)了解平面向量的线性运算性质及其几何意义。

(5)通过学习使学生初步体会向量所具有的代数和几何的两重性。4.本单元的教学内容重点和难点分析

本单元的教学重点包括向量的概念、向量的线性运算和平行向量基本定理;难点是向量的概念。

通过学习使学生建立起向量的概念是学习向量知识的一个重要目标,因而向量的概念是教学的一个重点内容;向量的线性运算不仅是本单元的教学重点也是本模块的教学重点;通过学习习近平行向量基本定理不仅能加深对向量概念的理解,而且平行向量基本定理在向量知识体系和数学的其他分支中都有广泛的应用,因此平行向量基本定理应是本单元的一个教学重点。

向量作为一个新的概念,学生开始接触时自然会感到困难,加之2.1.1小节中不仅概念多,而且还有自由向量和位置向量的干扰,更使得向量的概念难上加难,因此向量的概念是学生学习的一个难点。当然,学生对向量的加法、减法运算及平行向量基本定理的理解会产生一定的困难,但学生如果很好的理解了向量的概念,则着几个难点的难度会随之降下来。5.本单元教材的编写特色

(1)用点的相对位置和位移理解向量(自由向量),用位移的合成理解向量的加法。(2)用放大、缩小理解数乘向量。用相似三角形的性质理解数乘向量的分配率。

二、本单元所需教学资源的概述

教学中可采用几何画板及实物投影等辅助教学

三、本单元学时建议

本单元教学可用5课时来完成,具体分配如下: 2.1.1向量的概念1课时; 2.1.2向量的加法1课时; 2.1.3向量的减法1课时; 2.1.4数乘向量1课时;

2.1.5向量共线的条件与轴上向量坐标运算1课时。

四、本单元的教学内容处理的几点想法 1.关于向量概念的教学(1)先由学生已有的位移的概念出发,引入向量的概念:

质点从A出发运动到点B,在从B点运动到点C,这时点C相对于点A的位置如何表示?

在由位移的概念引出向量的概念之后,再让学生联想已经学习过的力、速度、加速度等知识来加深学生对向量概念的理解。

注意这里不是先介绍物理中的力、速度或加速度,而是重点由位移出发,它的好处在于:

① 在说明某点相对于另一个点的位置时,更容易让学生具体的想到“大小”和“方向”; ② 从点的位移的角度更便于使学生理解自由向量;

③ 从位移的角度理解向量的概念的过程也为学生理解向量的加法打下伏笔。(2)在学生建立起自由向量的概念之后,对比自由向量认识位置向量的概念。

这里一方面要强调向量OA叫做点A相对于点O的位置向量,另一方面要指出在研究向量时,常常要把多个向量通过平移,使他们有共同的起点,这时每个向量就有其终点唯一确定。

(3)教材中P78第22行“由以上分析,一个平面向量的直观形象是平面上‘同向且等长的有向线段的集合’”这一说法值得商榷。2.关于向量加法的教学

(1)结合位移的概念(右图为向量第一节课图形)理解向量的加法的三角形法则和多边形法则。这样可使学生理解起来更加自然,从而达到降低难度的目的。

(2)把向量加法的平行四边形法则放在三角形法则之后,一方面可深化学生对向量加法的理解,也为学生日后学习向量的分解作知识准备。

(3)关于加法交换率abba的证明,采用下面的方法学生接受起来可能会比课本上的方法更自然(以两个向量不共线的情形为例):

已知向量a,b。如图,作ABa,BCb,则ACab。作CDa,则四边形ABDC为平行四边形,BDACab,abba。

教学过程中,可考虑采取小组探究的方式,让学生寻找证明的方法。3.关于向量减法的教学

(1)类比数的运算理解向量减法的两种定义方式

方法1:实数的减法是加法的逆运算向量减法是向量加法的逆运算;

方法2:减去一个数等于加上这个数的相反数减去一个向量等于加上这个向量的相反向 量。

(2)从三角形法则和平行四边形法则两个角度理解两个定义

方法1:向量的减法作为加法的逆运算。从三角形法则角度看,两个向量的减法是把两个向量的始点放在一起,他们的差是以减向量的终点为起点,被减向量的终点为终点的向量(下面图形中的左图);

方法2:在相反向量的基础上通过加法定义向量的减法,用平行四边形法则理解更自然(下面图形中的右图)。

(3)可选配如下类型的例题、习题加深学生对向量加法和减法运算的例解: 化简:

①CDED;②ABDEDBEB。

4.关于数乘向量的教学

(1)类比数的乘法导入,并从图形的“放大”“缩小”来直观的理解数乘向量。

(2)对于数乘向量的三个运算率,一般不要求学生证明。对于分配律可指导学生课后阅读,对于前两个运算率,学生程度好的学校可选取其中之一给出证明,而另外一个让有兴趣的学生尝试课后给出证明方法。因为这个问题的证明有两个重要作用: ①强化从“大小”和“方向”两个角度把握向量概念的意识; ②培养学生分类讨论的数学思想。(3)对于例3也可采取下面的解法:

///OA3OA,AB3AB,///OA3OA,AB3AB,OA/B/OAB,OABOAB,OB3OB。/,///OB与OB方向相同,OB3OB。

本例从向量的形式表现了“两组对边对应成比例且夹角相等的两个三角形相似”。5.关于向量共线的条件与轴上向量的坐标运算的教学

(1)平行向量基本定理的证明要求学生理解其中严谨的逻辑关系

当ab时,由数乘向量的定义知a//b;

当a//b时,若a0,由于b0,显然存在唯一的实数0使得ab成立;

bb若a0且a,b方向相同,取,则ab,即存在使得ab成立。

aa现假设有两个实数1,2使得a1b和a2b成立,于是1b1b,12b0。

b0,120,12。a0且a,b方向相同时,存在唯一的实数,使得ab成立;

类似地可证明当a0且a,b方向相反时,存在唯一的实数,使得ab成立„。

(2)通过例1的教学要引导学生体会以下两点

①由向量相等的一个条件可为我们带来“长度上的相等”和“方向上的平行”两个方面的结果;

②研究两个向量的关系(相等)时,常常要把两个向量用平面上不共线的两个向量来表示。(3)通过例2的教学要让学生掌握平行于同一个向量的两个向量平行。(4)轴上向量的坐标的教学要围绕平形向量基本定理的应用展开。

(5)教材中P91第11行“反过来,任意给定一个实数x,我们总能作一个向量axe,使它的长度等于这个实数x的绝对值,方向与实数的符号一致”,这里的“方向与实数的符号一致”是不是改成“方向与实数的符号所确定的方向一致”更合适些。

第五篇:椅子设计报告书

产品形态设计 报告书

班级:工设101 学号:10433021

姓名:徐世存

一.对形态设计在本次课题中的表现形式进行总结

时间总是过得很快,产品形态设计课程在紧张而又忙碌的生活中结束了,这期间学会了很多东西,在此进行总结一下。

首先是第一次作业,功能符号训练。这次作业的目的在于用简单明了的符号代替文字来向人们传达一些信息,表现的方法是手绘,因为只有通过手绘,才能真实地感受到各种形态的变化,做到心中有数,能够为接下来做产品形态设计有一个好的基础。这个阶段可以归纳为一句话就是:感受各种形态的变化,简单概括的表达。

然后是第二次作业,是写一篇读后感。读的书要是关于建筑或者是家居设计的,这个只有不到一周的时间,把一本书读完并了解的很清楚是不现实的,所以在写读后感的时候只写了其中一部分的读后感,并不是整本书的。然而读书的过程中也发现:了解的越多,在做设计的时候思维也就越宽。

接下来是第三次作业,小组形态训练。两个人为一个小组,共找出20个具有中国特色的产品,并对其点线面、材质、比例等进行分析,到后来还加入了对其意境的分析以及产品之间的相互比较。通过这次分析发现了很多中国的传统元素,虽然老师的筛选标准比较严格,但是感觉收获还是蛮大的,也做了些笔记,方便以后做设计能用到吧。这次的小组形态训练,看到的不只是别人做出的好的设计作品,还有对别人设计好的形态进行分析,更重要的是要读懂设计者想表达的意境是什么,这种意境是如何通过产品形态和场景表达出来的。

最后一次大作业,设计五把椅子,每把椅子都要有其不同的意境。刚开始就是一直在画,并没有多想什么,直到自己画的椅子一直没有通过,才逐渐明白为什么老师一直强调设计理念的重要性,设计理念是设计者所要表达的东西,设计者要根据自己的设计理念来确定通过什么样的形态来达到这一理念,也许设计师想要表达的理念和受众所理解的理念存在偏差,这就是形态设计的问题。不同的形态会有不同的视觉效果,在这次的椅子设计中就是曲线和直线的相互协调形成各种各样的面,这对形态设计的表现形式是多样的。

总之,形态设计在本次课题中的表现形式就是:简单概括,读书,分析学习,实践设计,在实践环节对于形态设计的表现是多种多样的,比如说几何椅用勾股定理的几何关系所形成的椅子的形态是体现了一种几何化的设计理念,层叠椅通过材料的层层叠加所构成的椅子形态是表现了一种和建筑相关的叠加的设计理念。

二.以每个产品进行设计中流程的综合表达

1.蜗居

1)草图。最初的想法是用中国汉字中的“匡”做一把椅子,在不开心的时候一个人独自呆在里面可以不被打扰,在最需要安静的时候可以有一个自己独处的地方,既可以用来学习,又可以用来小憩。但是后来逐步对这把椅子进行深入构思,发现自己原来想表达的想法跟现代人们的蜗居的生活状态有异曲同工之处,就索性做把椅子来表现蜗居的意境。

2)人机分析:椅子整体高为1500mm,长1400mm,宽900mm,靠背倾角75°

3)理念表达分析:用中国汉字中的“匡”来表现现在人们蜗居的现状。4)材料分析:材质为木材和布料。

5)色彩分析:色彩是采用深褐色木质原色和橙色布料。两种颜色的鲜明对比,吸引人们的注意。

6)优缺点分析:

优点:椅子的设计和中国宋体字的笔画结合起来,把中国的汉字元素加入到椅子的设计里,在材料上采用的是木质和布料,颜色是木质原色(深褐色)和布料的颜色(橙色),给人一种古朴却又不失高雅的感觉,配以现代的打磨抛光工艺,又不会让人们感觉到很复古。

缺点:由于椅子在设计上采用的全平面,人们在坐这把椅子 的时候会感觉有些僵硬,不 够柔软,另外,在画图的时候没有把各部分的连接关系表现的很清楚。

7)方案图:方案图在草绘图的基础上加入了靠背和灯的元素,使得设计更加人机化。

2.方圆

1)草图。用中国古代园林建筑中的经常会有“方圆”的 设计,把这种元素添加到椅子的设计中,体现一种和谐、规整的意境。

2)人机分析:椅子整体高为800mm,长590mm,宽440mm。

3)理念表达分析:用中国古代建筑中的“方圆”作为设计元素添加到椅子的设计中,体现一种和谐、规整的意境。4)材料分析:主体材质为木材

5)色彩分析:色彩是采用木质原色,边缘部分采用红色喷漆

6)优缺点分析:优点是把“方圆”的设计元素加入到椅子的设计中,椅子的支撑部分也有虚有实,其所体现的和谐意境也是顺应现在和谐社会的发展趋势,缺点是有些部分结构的连接方式没有表现清楚,在色彩搭配上也有所欠缺。

7)方案图:在画完草图进行受力分析的时候发现座面只有前脚支撑,后面的半圆靠背会承受很大的力,于是在座面的下面加了一个支撑点,同时也起到一个虚实空间的作用。

三.几何椅

1)草图:最初的想法是做一把全是直线没有曲线的椅子,体现出一种几何化感觉。而中国古代有勾三股四弦五的几何关系,恰好可以运用到椅子的设计中。

2)人机分析:根据人机工程学比例,坐高420mm,整体高800mm,坐宽440mm,坐深420mm,材料厚度40mm 3)理念表达分析:根据中国古代勾三股四弦五的几何关系,设计一把几何化的椅子

4)材料分析:木质材料 5)色彩分析:木质原色

6)优缺点分析:优点是几何化,缺点是做起来可能会有点僵硬,具体连接机构没表示清楚.7)方案图: 加上人机工程学的因素以后,椅子在“坐”的功能上发生了一些变化,会产生重心不稳的感觉,然后在底面的木板加长,起到一种平衡的作用。此外,在草图的基础上在椅子的边缘添加了雕刻的线条,使得设计看起来没那么死板。

4.层叠

1)草图,通过建筑获取灵感,从低到高一层一层,把这个元素添加到椅子的设计中。

2)人机分析:椅子整体高为860mm,座面椭圆480mm*460mm,每层厚度10mm。

3)设计理念分析:从建筑中一层一层进行向上建筑中获取灵感,并把这种灵感运用到椅子的设计中,体现层层叠加的感觉。4)材质分析:材质为金属和布料

5)色彩分析:色彩是采用红色金属和白色坐垫

6)优缺点分析:优点是把建筑和设计联系到一起,从底处到高处,一层一层叠加,缺点是每层之间的连接方式没有表现出来,产品配色方面还有欠缺。

7)方案图:草图完成以后,上面座位和下面基座的方向是不同的,看起来不是很舒服,就把二者的方向调整为一致。

5.稳

1)草图。中国有词“稳如泰山”,稳也是一个人的优秀品质,就通过这种品质做一把椅子。

2)人机分析:椅子整体高为800mm,长420mm,宽440mm 3)设计理念分析:中国有词“稳如泰山”,稳也是一个人的优秀品质,故做一把椅子表现一种稳重,优雅的感觉

4)材质分析:材质为木材和、布料,木材表面喷漆 5)色彩分析:色彩是采用橙色布料和黑白两色的喷漆

6)优缺点分析:优点是从中国古代椅子中寻找设计元素并运用到现代椅子的设计中来,缺点是有些细部结构不是表现的很清楚,配色方面也有所欠缺。7)方案图:

三.展板

道路线性设计报告书范本精华版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