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精品范文库 > 12号文库
天佑精神、民族之魂育人案例
编辑:莲雾凝露 识别码:21-287856 12号文库 发布时间: 2023-04-02 10:31:49 来源:网络

第一篇:天佑精神、民族之魂育人案例

天佑精神,民族之魂

——《詹天佑》教学中进行民族精神教育案例

实验小学 陈霞

主题:

江泽民同志曾说过:“一个民族,没有振奋的精神和高尚的品格,不可能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必须把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作为文化建设的一项极为重要的任务,纳入全民教育的全过程,纳入精神文明建设的全过程,使全体人民始终保持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上海市中小学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在语文学习的过程中,培养爱国主义情感和民族精神、社会主义道德品质和社会责任感,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中国有五千年的灿烂文明,山川秀丽,物产丰饶,地灵人杰,对世界文明与进步做出了巨大的贡献,这些在语文课文中都有所体现。在语文教学中,深入挖掘教材中的情感因素,不但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丰富学生的知识,开阔学生的眼界,而且能激发他们的爱国热情。《詹天佑》一课正是对学生进行民族精神教育的好阵地。背景:

《詹天佑》是五年级第一学期的课文,是我国著名杰出的爱国铁路工程师。他为国不计名与利,在国内一无资本、二无技术、三无人才的艰难局面面前,满怀着爱国热情,受命修建京张铁路。他以忘我的吃苦精神,走遍了北京至张家口之间的山山岭岭,只用了500万元、4年时间就修成了外国人计划需资900万元、需时7年才能修完的京张铁路。前来参观的外国专家无不震惊和赞叹。他这种爱国主义精神,赢得了世人的称赞。教学这篇课文时,我结合课文内容适时地进行了爱国主义教育。问题解决过程:

教学片段一:

出示句子:詹天佑不怕困难,也不怕嘲笑,毅然接受了任务,马上开始了勘测线路。

师:“毅然”是什么意思呢? 生:是坚决的、毫不犹疑的意思

师:知道了“毅然”的意思,谁来读读这句子.(生读)

师:看看这句话,詹天佑在怎么样的情况下接受了任务? 生1:詹天佑是在遇到困难时接受任务的 生2:詹天佑是在遭到嘲笑的情况下接受任务的

师:他到底遇到了哪些困难,又遭受了怎么样的嘲笑呢?读读课文的2、3小节,你发现了什么呢?同桌相互说说看。

(学生们先自由读课文,再进行小组交流)师:找到了吗?谁先来说说

生:我找到的是嘲笑的句子:有一家外国报纸轻蔑地说:能在南口以北修筑铁路的中国工程师还没出世呢.”

师:在南口以北修筑铁路的中国工程师还没出世呢!这就是这种轻蔑的口气。谁来再读读,作为中国人受到这样的侮辱你会怎么想?

生1:竟然这么说我们中国工程师还没出世,真是太气人了,中国工程师一定要争气啊

生2:我会想你们这么瞧不起我们中国工程师,一定要把这条铁路修筑好,给他们瞧瞧

师:詹天佑也是这样想的,所以面对嘲笑,詹天佑毅然接受任务。还有吗? 生:我找到了遇到困难的句子:从南口往北过居庸关到八达岭,一路都是高山深涧、悬崖峭壁。从这里可以看出修筑这条铁路的困难很大。

师:是啊,高山深涧悬崖峭壁就给詹天佑修筑铁路造成了很大的困难,文中有个词已经告诉我们工程的困难和繁重,哪个词?

生:艰巨.

师:受到的困难仅仅是地势上的吗?还有吗? 生:还有帝国主义者对清朝政府的要挟。师:“要挟“是什么意思?

生:是利用对方的弱点,强迫对方答应自己的条件。师:帝国主义要挟我们什么?

生:清政府如果用本国的工程还是来修筑铁路,他们就不再过问。师:这样就能—— 生:进一步控制我国的北部。

师:好,联系前文的内容,我们就把帝国主义要挟我们的目的说清楚了能连起来说吗?帝国主义者强迫我方答应——

生:帝国主义强迫我方答应要他们自己修筑京张铁路,这样就能进一步控制我国的北部。

师:对呀,面对这样的嘲笑,詹天佑—— 生:毅然接受任务。

师:是什么让詹天佑毫不犹疑地、毅然地接受任务呢? 生:我认为詹天佑是个爱国的人,所以才会毅然接受任务。

片段二:

师:在勘测线路的过程中,詹天佑是怎么说?怎么做?又是怎么想的呢?请你轻声读读课文的第四小节,划出其中的一个方面,圈出有关词语,并做简要的批注。(生读第四小节,画出有关句子,圈出关键词语并做批注)师巡视指导 师:詹天佑勘探线路怎么样啊?他真是一位怎样的工程师呢? 生1:詹天佑真是个以身作则的工程师 生2:他是个不畏艰难的工程师 生:3:我觉得詹天佑做事非常一丝不苟

师:你从哪里可以看出呢?找到有关句子了吗?

……

生:我找到了詹天佑想的句子:遇到困难,他总是想:这是中国人自己修筑的第一条铁路,一定要把它修好;否则,不但惹外国人讥笑,还会使中国的工程师失掉信心。从这句华中,我看出了詹天佑修筑铁路的决心。

师:这就是詹天佑克服困难的动力所在啊。这条铁路始终围绕在詹天佑的脑海里,一丝不苟地勘探时他想到了吗?(生:想到了)夜以继日地工作时他想到了吗?(生:想到了)

师:你看文中说遇到困难他——(总是想)孩子们,詹天佑在修筑铁路的过程当中,还遇到了许许多多的困难。陈老师老师从课外资料中摘录了一份:(出示:补充材料)★慈禧太后为修颐和园每年不惜数千万金,但不愿为修路出钱。京张铁路经费被控制在英国汇丰银行手中。汇丰银行故意刁难,拖付工钱,造成误工。★ 和詹天佑一起修筑铁路的好友,有的坠入深涧,不幸牺牲;有的中途逃跑;最让詹天佑感到痛心的是,女婿被绑架,心爱的女儿不幸身亡。……

师:读着屏幕上的文字,你对詹天佑遇到的困难有了更深的感受吗?

生1:我感到当汇丰银行故意刁难,拖付工钱,造成误工时,詹天佑还是能把铁路修筑完,真是太不容易了

生2:詹天佑心爱的女儿不幸身亡时,他却还是坚持修筑铁路 师:是什么让詹天佑坚持下去的呢?

生:我觉得因为詹天佑是个爱国的工程师,所以才能让他坚持修筑这条铁路。师:说的真好!当资金短缺,铁路修筑被迫中断的时候,詹天佑总是想——(生个别读)当自己的亲友一个个离他而去,詹天佑陷入了巨大的悲痛之中,他总是想——(男生读)当詹天佑遇到各种困难时,他总是想——(齐读)

反思:

一、激爱国之情。詹天佑是爱国工程师。他的爱国主义精神主要表现在他不负祖国之望、不负人民之托,在帝国主义国家百般阻挠的情况下毅然接受了修筑京张铁路的任务。在修筑京张铁路的过程中他知难而进身体力行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比原计划提早两年完成了修筑任务给藐视中国的帝国主义者一有力的回击为中国人民争了一口气。于是,在教学片段一中,我就抓住“毅然”这个词展开教学,让学生寻找詹天佑遇到的困难、遭受到嘲笑的内容,让学生感受到在帝国主义者百般阻挠和嘲笑下,和明知道修筑京张铁路困难重重,连外国著名工程师也不敢轻易尝试的情况下,詹天佑毫不犹疑地接受了修筑铁路的任务。又如:在教学片断二中,当学生找到詹天佑想的句子时,我又适时地增加补充材料,学生们读了个个感慨万千!是啊!詹天佑在遇到这么多我们无法想象到的困难面前,还是坚持修筑铁路。这样的决心,这样的爱国之心让孩子们感动。这样,将爱国教育层层递进地设计在教学中,使学生的爱国之情油然而生。

二、树民族之魂。当清政府刚提出修筑京张铁路计划时,好多帝国主义国家都想争夺这条铁路的修筑权,妄想控制我国的北部。他们既互相勾结又互相争夺,百般阻挠,还鄙视嘲笑说:“能在南口以北修筑铁路的中国工程师还没有出世呢。”中国人民的尊严、中华民族的气节受到了极大的侮辱。教学时,我就抓住“轻蔑”,让学生谈谈作为中国人受到这样的侮辱你会怎么想?学生们个个义愤填膺。于是,我抓住了这个火候教育学生中华民族是伟大的民族中国人民是有志气的人民。过去屈辱的历史让它永远过去不再复返。我们要铭记在心洗雪耻辱树民族之魂振中华之威为使我们的祖国更加繁荣富强为使我们的民族更加兴旺发达而勤奋学习。

三、指做人之道。教学片段二是介绍詹天佑勘测线路的内容,这里不仅能让学生感受詹天佑的爱国,还能通过学习来引导学生做人之道。例如:从詹天佑说的话中,可以看出他是个做事一丝不苟的人;从詹天佑做的内容中,感受到他的以身作则、不畏艰难。这里我运用语文教学中最常用也是最实用的方法,圈圈、画画、写写批注,细细品读詹天佑最让人感动的言行,让学生感受詹天佑可贵的精神品质。又通过创设朗读情境,在反复的诵读中让学生进一步体会詹天佑的爱国热情和严谨的工作态度,表达对他的崇敬之情。这样,通过分析人物形象,展示人物的精神品质起到了一定的示范作用,对学生有着巨大的感染力、吸引力、鼓动力。

第二篇:民族之魂

民族之魂

——电影《钱学森》观后感

宜昌市六中707班 赵姝铖

“在他心里,国为重,家为轻,科学最重,名利最轻。5年归国路,10年两弹成。他是知识的宝藏,是科学的旗帜,是中华民族知识分子的典范。”

“他是一位把祖国、民族利益和荣誉看得高于一切的人,说得上是一位精忠报国、富有民族气节的中国人。”的确,钱学森是我们民族的象征,是我们民族的英雄。他为了我们祖国的崛起而戎马一生,直到最终仍然不放弃自己的责任与工作。在看这部传记体电影之前,我对这样一位英雄的认识一直很模糊,但是,在真正观看了这部电影之后,我对这位伟人有了深刻的认识与敬佩之情。毕竟,像他那样肯为了祖国而放弃自己的一切,始终不折不挠,时刻透着十足的秉性与骨气的人,是甚少且带领着那个时期的中国走向辉煌的我们无法缺少的人们。

为了祖国的繁荣昌盛与富强,他坚毅地踏上前往美国的道路,并决心学成归国后,带领祖国的科技走向新的高地。他虽然在美国享受着无比舒适的生活,也本可以在美国安居乐业,但是,他的心中一直坚定着一个唯一的信念:我是中国人,我一旦学成,就一定要回到我的祖国去,为了祖国而奉献出自己的一生。的确,他做到了,从公然提出回国的要求到愤然拒绝留美,再到被软禁多年后,被我国伟大的领导人毛泽东和周恩来等人迎接到祖国,他一直坚定着,坚持着,并为之付出着不懈的努力,无时无刻不想着能回到祖国,回到家乡,这其中除了思念,更为强烈的是他那建设祖国的信心与责任感。

一如既往地坚持着,他也终于回到故乡,然而当他风尘仆仆地回到自己的祖国后,他丝毫没有歇息地开始着手国防事业,将毕生精力投入“两弹一星”工程。在美国时,他教导他的学生时从来没有在自己的祖国教祖国的人民这样认真,这样有耐心。这并不是一种不屑的表现,而是他的内心在经过了变故之后,在决心为了祖国的崛起而努力之后,在最终回到故土之后,内心所升起的那份谦逊、沉着与踏实,更重要的是他那决心胜利的心。

他也十分严格要求于自身,他从来都是谦虚、坦诚,纵使有才也不显露过多的锋芒。他又是勤奋的,为了工作和学习,他可以废寝忘食;而且他对于自身的不满总是占据着自己上进的心,不断完善自己;更为令人佩服的是,他对于自己的要求从来都高于他人,他的手稿被评价为“艺术品”,他在对于科学的追求之中仍然近乎完美地追求着艺术,这也是他的一种伟大的真实所在。

正是因为他的这种性格,他的那种潜藏在对人的严格要求之下的领导力,让他带领出一支优秀的科学的队伍,让他领导成功了“两弹一星”的工程,他让“两弹一星”的工作提早了至少20年之久,我们不得不说,他是我们祖国的骄傲,是我们民族的骄傲。他工作了一生,在他逝世之前,他还为了我国的建设提出了宝贵的建议。他是我国不可缺少的一位伟人,更是我国的民族之魂。的确,我国无法缺少这样一位伟大的人,因为正是在他的精神的影响下,我们的国民才会有如此强韧的精神,带领我们的国家走向繁盛。

第三篇:民族之魂

民族之魂——爱我中华

尊敬的老师,亲爱的同学:

大家好!

我叫陈珂,是六年级76班的一名学生,我为大家演讲的题目是《民族之魂——爱我中华》。

梁启超先生说得好,国家的未来靠年轻的一代,年轻人永远是最敏锐、最勇敢的。这正如鲁迅先生说的:“青年应当有朝气,敢作为。”

从伟大的“五四”爱国运动起,青年就站在爱国的前沿,当时,北京和各地爱国学生为了维护国家民族挺身而出,肩负着“反帝、反封建”的伟大任务,与工人阶级一起,在共产党的领导下,取得了这次运动的光辉胜利。凭着一股力量,学生们最先站了起来;凭着一股力量,他们勇敢地游行示威,不怕军警的镇压和逮捕。这股力量,是从肋骨里迸出来;血液里激出来;心灵里跳出来;生命里震荡出来的真纯而可贵的爱国思想。这股力量多么伟大啊!在它的面前,人的爱生之念、畏苦之情,算得了什么呢?在那个黑暗践踏着光明的旧生会,面对着帝国主义侵略者疯狂的侵略行为;面对着军阀政府可悲的卖国行为;面对着武装军警可怕的镇压和逮捕,北京的爱国大学生们——这些进步的知识分子,毅然勇敢地站了起来。“爱国高于一切!”这是肖邦说过的话,这一点在北京学生身上充分体现了出来,他们用自己尚还稚嫩的血肉的胸膛,迎向了北洋军阀那闪亮的刺刀。中国现代女作家,翻译家冰心说过:“一个人只要热爱自己的祖国,有一颗爱国之心,就什么事情都能解决,什么苦楚,什么冤屈都受得了。”北京学生不正是这样吗?那种视死如归、豪不退宿的可贵精神,不正是来自那颗炽热火红的爱国心吗?

真正的爱党和爱国不应该仅仅表现在漂亮的言辞中,而是应该表现在为祖国、为人民谋福利的行动中。我们作为新一代的青少年,又该怎样去做呢? 有人说,19世纪是英国人的世纪,20世纪是美国人的世纪,而21世纪,就是我们中国人的世纪,“远去足音凝重,再创辉煌更撼心”!

看看那些伟大的人,他们用一颗爱国的心将自己的名字庄严地印在五星红旗上。既然他们能做到,那我们这一代人也能做到!

第四篇:民族之魂

龙源期刊网 http://.cn

民族之魂

作者:湖北考生

来源:《课外阅读》2007年第12期

血脉中流淌的是中华民族赐予的光荣,长江、黄河交织成几千年历史的经纬。

我们的文明,以汉语为载体的中华文明便是这样地冲出了宇宙与变迁,绵延了中华九百六十万平方千米的土地,横跨千年的时空,为我们世代所传承,所发扬。

汉语是我们的民族之魂,它可以很豪迈很大气,亦可以很精致很婉约,它可以写出“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的苏式感慨,亦能传达“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的李式风情。这是无论多优秀的外文译制品所无法企及的高度与深度。

因为,汉语承载了中华儿女的魂呢!它不仅是“母语”两个字那么简单,我们的母辈,祖辈经历泛黄的历史所赐予我们的是“母语”背后沉沉的文化使命。

楼兰古国消亡了,玛雅文化消亡了,古巴比伦文明亦消亡了,文明的缺失是因为语言的覆灭,语言丧失了载体便渐渐葬于荒漠中干涸的河床与幽幽的叹息。

汉语言文明是博大而沉重的民族责任,在西方文化无止境地涌入街头巷尾时,在“三国”与“论语”相继被戏说时,在全球化的呼声下学英语的浪潮正天翻地覆时,小学课堂内的“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反而显得弥足珍贵,英语培训机构满街遍是,可怎寻不到一个国学教授机构?

这是前进中的市场化快餐,还是,一个大国的浮躁,抑或,是百年后文化断层出现的民族悲哀?

母语——汉语教给我们的,怎又仅仅是与人沟通,交流。母语不是工具,而是任何一个时代都不能失却的民族的骨气与精髓!

让我们重拾古文的经典吧!让我们运用汉语所真正给予我们的扁担,去挑起历史的竹简一捆捆,真正进入原味的古籍,去寻找一个民族的伟大复兴之道,一个大国的崛起之途。

汉语的传承是每一个中华儿女生来就应向祖辈们许下的承诺,不要让昔日繁盛的古国衰落的故事重演。这庄重的承诺将是我们一生所肩负的重担,它让我们在历史中找到珍贵的内核,让中华民族重新屹立于世界之巅!

第五篇:信仰——民族之魂

信仰——民族之魂

信仰究竟是什么呢?无数人在苦苦思索。“信仰是个鸟儿,黎明还是黝黑时,就触着曙光而讴歌了。”印度诗人泰戈尔曾以这样的诗句作答。

在我看来,信仰是人们对一定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等的信奉和遵循,是统摄其他一切意识形式的最高意识形态;信仰是人类心灵的自律,是人类道德品质中信任、忠诚、奉献等品格的基本动力;信仰更是一个党、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的精神支柱,如果这个精神支柱坍塌了,就会党将不党,国将不国,社会就失去了思想的支撑和精神的维系,民心就会呈现一片松散和混乱。

现在很多人认为,西方普遍以基督教的精神为信仰,我们中国人没有什么信仰。这样的言论看似危言耸听,但事实上,信仰问题已经引起中国人的广泛思考被当今社会所关注。

其实,中华民族一直是有信仰的民族,回望中国的历史,只需稍加留意就会发现,其实信仰一直都在。

在古代中国,人们尊崇孔子、老子,信奉儒家思想,是那一代的信仰。我们现在看来存在种种缺陷的三纲五常,对于那个时代来说,就是他们的信仰。人们日常行为受到它的约束,人们以它作为评判好人坏人好坏事物的准则。古代中国,其实一直有两套完整的信仰体系:官士阶层信历史,为了青史留名可以牺牲生命;民间百姓信奉鬼神,所谓“离地三尺有神明”,人在做,天在看。

在血雨腥风的革命年代,我们的先辈因为有着坚定的共产主义信仰,在血与火的战场上舍生忘死、前赴后继,在刑场上视死如归、大义凌然。李大钊,在敌人的绞刑架下,发表了最后一次演讲:“不会因为你们今天绞死了我,就绞死了伟大的共产主义。我深信,共产主义在世界、在中国必然要得到光辉的胜利。”夏明翰,年仅28岁,临刑前写下了浩然正气的就义诗:“砍头不要紧,只要主义真,杀了夏明翰,还有后来人。”方志敏,在《可爱的中国》中写道:“敌人只能砍下我们的头颅,决不能动摇我们的信仰!”

这就是我们民族的信仰,他早已深深融入我们每一个炎黄子孙的血液里。翻开历史,有这样一组耐人寻味的对比:1924年,孙中山在黄埔军校号召,要把革命做成功,便要从今天起立一个志愿,一生一世,都不存升官发财的心理。然而仅仅十几年过去,抗战“前方吃紧”,国民党要员却在“后方紧吃”,等到抗战胜利,当年的革命理想,更是被抛到了九霄云外;反观共产党领导下的陕甘宁边区政府,“县长概是民选,官吏如贪污五十元者革职,五百元的枪毙,余者定罪科罚,严令实行,犯者无情面可袒护优容”。在极其残酷的条件下,坚定信仰武装起来的革命队伍,赢得了千千万万民众舍生忘死的紧密追随,让“小米加步枪”生发出战胜“飞机和大炮”的巨大威力。

高尚的信仰,是净化灵魂的甘露;坚定的信仰,是催人奋进的动力,这就是信仰的力量。

信仰富有,才有矜持不苟、舍己为公的洁白朴素。出生入死的战争年代,方志敏“经手的款项总在数百万元”,他却不动丝毫,清贫如洗;灯红酒绿的和平时期,杨善洲毕生积蓄只是草帽、砍刀和烟斗,但在后人看来,他们留下的岂止是金山银山。“人生是奉献,不是索取”,“中国航空发动机之父”吴大观道破天机。

信仰坚定,方有“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浩然正气。李大钊信仰怀胸,“不怕死,不要钱,丈夫决不受人怜”。殷夫视反动派的爵禄为“薄纸糊成的高帽”,为革命信仰不惜兄弟割袍、舍生取义。虽然“抵御诱惑有时比打仗还难”,但“南京路上好八连”却至今葆守“为人民”“拒腐蚀”的英雄本色„„

在硝烟弥漫的革命战争年代,我们的先辈能坚定信仰死而后已,多少仁人志士的鲜血染红了天边的云霞,多少革命先烈的躯体铸就了中华民族坚挺的脊梁。然而随着时代的变迁,我们的信仰却面临着严峻的考验。现在的时代,是深化改革、发展经济的转型期,少数党员观念变了,信仰动摇了,经受不住享乐主义、拜金主义、个人主义思想的诱惑和权、钱、色的考验,腐败现象滋生,说到底是信仰迷茫、精神迷失。

总书记曾指出,“信仰就是共产党人精神上的‘钙’,没有理想信念,理想信念不坚定,精神上就会‘缺钙’,就会得‘软骨病’。

一个没有信仰的民族,是没有希望的民族,那么中国现在的信仰是什么? 进入21世纪,我们的信仰并没有消失,这并不是一个信仰缺失的时代,我们有一个共同的的信仰,就是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现在全世界几乎都在讲大国崛起问题。什么是大国崛起?大国崛起是文明的崛起,也是信仰的崛起,只有立身于信仰的制高点,发挥引领作用,才敢言崛起。

让我们在信仰中国共产党这条路上,坚定地的走下去,只有牢牢抓住信仰这一民族之魂,才能让我们的民族屹立于在世界之林。

【行文思路】:首先针对社会上中国无信仰的说法做出反驳,提出中国一直有信仰,接着紧承前文阐释信仰的力量,最后提出中国现在的信仰是什么。

天佑精神、民族之魂育人案例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