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精品范文库 > 12号文库
教师职业道德的自我修养(继续教育课程)[推荐5篇]
编辑:春暖花香 识别码:21-1011753 12号文库 发布时间: 2024-05-27 12:31:52 来源:网络

第一篇:教师职业道德的自我修养(继续教育课程)

教师职业道德的自我修养(继续教育课程)

专题讲座

各位老师好,今天教师职业道德自我修养的话题可以理解为漫谈教师职业道德自我修养,也可以理解为教师职业道德自我修养漫谈。主要是围绕实施教师职业道德规范重点关注的问题进行漫谈。

一、教师职业道德的时代内涵

在学习和理解现行教师职业道德规范时,有一个怎样看待和把握它的时代性的问题。新的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的颁布,在其内容中体现了一定的时代内涵。对它加以认识和理解,有助于理解有些道德规范的时代必要性。

202_ 年的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和 1997 年颁布的的教师职业道德规范,虽然有一定变化,但基本内容还是相同的。一个最大的变化就是 202_ 年颁布的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它提出了终身学习的问题。1997 年的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主要有八个方面:依法从教、爱岗敬业、关爱学生、严谨治学、团结协作、尊重家长、廉洁从教、再就是为人师表。新的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也就是 08 年的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确定的主要内容主要是六个方面。这六个方面,第一是爱国守法,97 年提到的依法执教这样的内容就涵盖在这个里面了。第二是爱岗敬业,第三个是教书育人,教书育人实际上是教师的根本使命,这次也作为规范提出来,它实际上是教育工作的根本宗旨,也是教师工作的一个宗旨。第五就是为人师表,第六就是终身学习。

新的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从时代的角度去看、去思考,有两个方面比较突出。第一个就是,现行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具有对时代现实的针对性。除了讲一般的要求之外,还特意提到了比如说关爱学生生命,关爱学生安全的问题,这实质显现了关爱学生生命这一时代主题,不仅如此,还提到了维护学生合法权益的问题。针对性特别明显的就是对当今时代教育中一些不良现象的关注与解决要求,比如强调廉洁奉公,自觉抵制有偿家教,不利用职务之便谋取私利等,还有依法执教的要求等,这都是改革开放以来,现实教育中极为关注的问题。第二个方面,就是时代观念的引领性。新的教师职业道德规范提到了教师要自我更新,教师的终身学习,教师的依法执教,还提到不以分数来评价学生等等,这都是时代性很强的内容。实际上,也正是当今时代教育所注意强化的观念。还比如提到了教师要注意激发学生的创造精神等,对这些问题的提及与强调,会对现实的教育确立时代精神,起到一定的引领作用。

二、师德修养的途径和方法

在新的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的学习和贯彻中,非常强调加强修养,重视教师职业道德自我修养的途径和方法问题。途径方法对 于每个

老师来说不陌生,因为在实际工作中,一是教育行政部门经常提,还有就是教师有时候也很注重这方面。

实际上,面向自我修养的途径是比较多的。但总的来看,我认为还是三个基本的方面,一个就是学习,自我学习,学习是一个基本途径,这种学习包括相关法律法规的学习,相关经验的学习,有关道德方面的学习,也包括向人学习等。还有一个途径,就是交流和探讨,与他人进行交流。与他人进行交流这种方式是很重要的。因为交流中不断发生着人们之间相互对话,就某一个问题,都在谈自己的感受。这会无形扩大自身在教育教学中多样化的考虑和选择,所以交流这种方式在教师职业道德自我修养当中不可忽视。第三个重要的途径就是实践,就是我们所说的在实践当中去体会,良好教师职业道德在实践中生成、巩固和发展。实践过程能使我们从中感悟到那些是我们应该坚持操守的,哪些是我们需要加以调整的。自我修养的途径,总体上可划分为这样三种,具体的在现实休养中还会有很多,就靠我们自己去把握了。

谈到方法问题,从自我修养这个角度来看,自省、自讼、慎独、自警、自立方法都属于自我修养方面的。这是从我国传统道德修养中产生的。现行教师职业道德自我修养,很多人又谈到感悟、体验、反思、审视。这些方法也是很可贵的,特别是体验、反思,我觉得对老师自我道德修养来说尤为重要。当然在现实中具体方式可各有不同,有的体验反思,往往习惯自我日记;有的在自身的活动中,一天或者一段时间对自身的教学活动、自我修养进行反思;有的可能从中意识到什么问题,下次避免。体验和反思较为重要,因为不管是国内还是国外,很多优秀的实践工作者,都很注重去体验、去反思。经常进行体验反思,会把对教育问题的思考引向深处,而不是停留在表面的,口号性的,或者是官样文章上,就不是停留在要进行素质教育,要以新的观念统领课程改革,要新思想新思路,它不是这种的。它往往都非常具体,这种反思的出来的结论往往都非常有实际意义,能有力促进和提升教师的实际素养和能力。如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他是最关注和思考教育问题的,所以他关于教育的著述特别多,他的这些东西都是建立在对教育的思考,对教育的反思,包括对自我的反思之上的,因此他有时讲出的话在我看来就是教育真谛。比如他讲过:以往造成教育最大困难的障碍之一,就是我们的教育以赤裸裸的方式呈现在学生面前,而青少年就本性来说,是不愿意被别人来“教育”的。这个教育是打引号的。这样的道理,如果没有在日常生活中的反思和体验,是得不出这样结论的。很令人深思,使人产生新的教育意识。以往造成教育最大困难的障碍是什么?也可能有家庭的,也可能有社会的,也可能有学生老师本身方面的,但是他悟到了一种:造成教育最大困难的障碍是教育以赤裸裸的方式呈现在学生面前。什么是赤裸裸的教育方式呢?我们通常看到这样的情况,可能就属于赤裸裸的教育:学校计划要搞教育活动,先在学生中进行宣传、进行动员,讲明活动的意义目的,现行学校的教育活动常常爱这样做。这样的活动有的给学生一种感觉:学校进行这方面的活动是为了解决我们当中什么问题,为了克服什么问题而进行的。此外,还可能出现的问题是,教育者常常是以一贯正确的、以上对下的口气在进行实际教育,话题说着说着就暗含着对学生某些行为的不满,对学生某些行为的指责,对学生某些行为的批判,甚至表现出来对他们的未来担忧。作为受教育者的学生,一旦觉得教育者是把他们当成“有问题者”来看待时候,他们接受教育的大门一点点就在关闭,甚至会油然生出反弹。为什么呢?因为他们在底下听着会感觉到:在教育者的眼中,好像我们什么都不是,我们有那么多的缺点毛病,甚至未来我们是不是能够成为一个真正的人都不好说。这样的教育就叫做赤裸裸的教育。所以苏霍姆林斯基说青少年就他们的本性来说是不愿意被教育的。这句话并不是实实在在的说青少年不愿意接受教育,而是在说青少年反感什么样的教育。这种赤裸裸的教育就是公开指责,以学生的种种不是为前提的教育,所以学生烦感。从苏霍姆林斯基所说的问题可以看出,这与他的体验反思是密不可分的。苏霍姆林斯基的书里讲过很多这样的问题:教育的奥妙就在于,当学生遇到困难的时候,老师能够及时的出现在他面前;他还讲过,在学生遇到问题时,老师要走近他,帮助他进行分析,给他创造条件,努力使他成功,并且使他产生成功感。我记得国内教师魏书生也曾经谈过类似的问题,他很注重学生的体验,认为教师一定要想方设法的使学生产生积极的体验,避免他产生消极的体验。这些话实际上体会到了教育工作的精微,懂得教育精微的人往往能够在一些细小的问题上,非常准确的加以把握,进行引导,细细想起来真是这样。如果都说教育学生教育学生,挺宏观的这么想,这些细节问题没解决好,就难以达到预期的教育效果。所以反思、感悟非常重要。

三、教师爱心的养成

新的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依然谈到了教师要关爱学生,而且从整个具体内容上来看,也与以往有所不同,除了关爱学生还提到了要严慈相济,这是有明确所指的,还提到了保护学生安全,关心学生健康,维护学生权益,提到了这些问题。教育工作为什么要讲究爱心,这个不想多说,实际上有很多老师在讨论思考,这里想说是,有教育爱心符合教育对象的心理需求,爱学生是符合教育对象心理需求的。因为从个人角度来看,人的本质就是渴望得到别人的尊重,信任。一个人生活在这样的被别人尊重和信任当中,他的心里是充实的,他心理是不恐慌的,他的自信心就能够表现出来;而一个人在他的生活氛围中不被人尊重,不被人关注,他的内心是痛苦的,久而久之,他的内心是恐慌的。学生作为教育对象实际他们每天也有这样一种心理需要,渴望别人理解,渴望得到别人尊重,渴望别人来欣赏自己。这是每个人都有的心理,包括

老师在内,这个心理也没有完全排除。假如在教育中,一个孩子不被关注,不被老师理解,长期得不到老师的肯定,他的心理就会发生巨大变化,他觉得周围人对我不怎么关注。因此有些这样的孩子,他往往从反面来表现以便获得班级关注、让人关注,这样的问题经常表现在所谓的一些差生、淘气的学生、落后的学生身上。有的孩子在班级捣乱,其实就是这样的一种心理:我不能从正面得到你们的承认,我就以这样的方式叫你们意识到我的存在,正视我的存在,这是被极度忽略而怨愤性地表现自己存在的极度情绪化行为。如果得不到纠正,发展下去人格可能变得极其消极。帮助教育这样的孩子,如果对他说:要好好学习,严格要求自己,立志成才,当好祖国的接班人等,可能解决不了问题。怎么才能解决好呢?就是要使他渴望得到人的尊重的需求得到正面的满足,教育爱在这方面是不可小视的。通过爱使他那种渴望理解,渴望承认,渴望得到关注的心理得到满足,才能够发生变化。因此作为教师,要注重爱心的形成。当然注重爱心的形成还有其他一些具体的方面,如激励学生等等,不再多谈。

教师的爱心是个什么样的的爱?在教育中常有这样的说法:要向家长爱孩子那样爱学生。教师爱心是不是就是这个样子的?当然不错了。但要认识到,教育爱与家长对学生的爱是有定区别的,他们的区别从这样几个方面能够看到:一是从爱的产生上来看,父母对子女的爱产生于血缘的亲情关系,而教师的爱则是建立在对祖国、对事业高度负责的责任感之上,它是对祖国对事业的责任感之上生发出来的。二是从爱的经常性表现来看,教师对学生的爱,教育性特点最为明显 , 而家长对于子女的爱,养护性比较突出。这不是说家长就没有对孩子的教育工作,但和老师爱学生相比,总体没有老师爱的教育性广泛和集中。这是在生活中也会发现:有一年长春市调查中小学生的思想道德状况,问卷调查中有一个开放性的问题,问学生:父母对你最关心的是哪一方面?对中小学生的各种回答进行统计,总体结果:排在第一位的就是这一方面,学生回答的大致情况是:父母最怕我生病,最怕我吃不好,最怕我冷着或热着等等。这个说明,父母爱孩子往往在养护性上比较突出。三是从爱的广度上来看,家长对孩子的爱,家庭性比较明显,而教师对学生的爱,社会性比较突出。家长爱孩子倒不是说没有考虑到孩子将来为国家而作为,但和老师相比就会发现,家长爱孩子这里面还带有家族性的考虑,如:希望孩子能够成才,光宗耀祖,光耀门庭。有的人祖祖辈辈生活在艰苦而又偏远的农村,所以他告诉正在上学的孩子:你爸你妈就这样了,大字认识不多,就希望你将来能够走出去,给咱们争光等等,对孩子的成长带有家庭性的考虑。四是从爱的量上来看,父母的爱往往只是施之于仅有的子女,而教师的爱则是面对全体学生。这倒不是说没有家长爱别人的孩子的,不仅有,有的还胜过爱自己的孩子,但这不是普遍的。就普遍性而言,家长的爱首先是对自己的孩子。分析和辨别教育爱和家长对子女的爱的区别,对于提升教师爱的理性是有帮助的。刚才说过,老师要像父母爱孩子一样来爱学生,这话不错!但教育爱不能停留在这个程度。父母爱孩子,时常有这样的现象,或者是溺爱,或者是苛刻的爱,如奉行打是疼,骂是爱;宁给好心,不给好脸;恨铁不成钢等。提倡老师要向父母那样爱学生,也会使有的教师真的像有的父母那样来对待学生。也表现出恨铁不成钢;宁给好心不给好脸,甚至奉行打是疼骂是爱的方式。所以,教师还是要认识到教育爱与父母对子女的爱不同为好,保持这样的理性。

在教育现实中,真正的爱是怎样的?是不是就是无微不至的关心照顾,热情周到的服务,而不能有严格要求或批评教育?我认为真正的教育不能没有爱,比如尊重信任学生,关心爱护学生等,但也不能没有要求。在一定意义上,没有要求的爱有时也不能达到教育的目的。尊重信任与严格要求相结合,这是教育的本来应该。我们应该按照教育的本来应该来把握这样的关系。我很反感现行教育中那种思维极端化,把关爱学生、尊重信任学生这方面极致化强调,夸大学生自主性和主体性,似乎学生皆可自成。什么一切让学生自主,让学生自主决定,让学生自主选择,似乎教育没有对学生提出要求的必要了,对学生提出要求就是观念陈旧,就是落后于时代。我认为这是典型的主体至上论。有一个数学专业的教育硕士跟我说,他说:我现在当老师非常困惑,我不知道我应该不该对学生提出要求。现在强调要以爱心来对待学生,在讨论中不知不觉就在指责教师怎么限制学生,怎么要求学生。这位教师的困惑说明对爱心问题、学生自主性、主体性的极致化强调已经扰乱了很多教师正常的教育教学思维。限制学生或苛刻要求学生,这种现象在我们教育中有没有呢?不能否认!这种现象确实应该去提醒,甚至批判使它改正,但并不意味着教育就不需要严格要求学生,不能把严格要求方式上的不当与严格要求的必要性混为一谈,等同起来。因为严格要求方式上的不当,就忽略、甚至否认了严格要求的必要。认为严格要求就是陈旧的,不能做这样的理解。它不利于搞好教育工作。

如何看待教师爱心对教育的作用?爱心是教师做好教育工作不可缺少的,但是不是教育中教师所有爱的言行都能对学生产生积极的教育效应?人们可能真的希望这样,可在教育现实中却难以都是这个样子,希望的样子并不意味着实际都必然是这个样子。我曾经提到意义逻辑和生活逻辑问题。意义逻辑的话语中,总是蕴含对某种意义的强调,它就想说明某个事情的重要性,在生活中不可缺少,不可忽视,要引起人们注意。韦唯唱的《爱的奉献》这首歌里,有:如果人人都献出一点爱,世界将变成美好的人间。这就是一个意义逻辑的话语。强调爱的意义,告诉人们生活中不能没有爱,缺少爱不行。因此,想要让老师都确立教育爱这样的观念,从这个话语上去讲,这是可行的。但是生活逻辑却不能是这个样子,生活逻辑中爱并不是都具有积极的意义的。我曾经专门讲过这样的专题,这里就不加展开。中心

是生活中的爱是非常复杂的,能够激励人、振奋人的这种爱有,能够剥夺人权利的这种爱也有,比如有些家长,他爱孩子能是虚情假意的吗?都是发自内心的,就是因为爱孩子,他把什么都想到了。甚至孩子怎么做都想好了。因此对学生有不尽的要求和监督检查,结果这种爱造成了对孩子自由意志的控制和剥夺。在这种情况下,那种关爱就不能产生良好的教育效果。这说明,对于确立爱心,意义逻辑话语有助于确立起关爱学生这样的观念,但在实际工作展开上,不能脱离生活逻辑。在实际工作中,就要考虑怎么样爱学生才得体,怎么样爱学生才有积极的意义,要探讨这方面的方式。

教师爱心的形成,都有各自的想法和实践体会,就我个人而言,觉得要有这样的努力:第一,要把爱心和爱行结合起来。就是不仅要有爱心,也要有这方面的行动。还有就是,要有正确的学生观。另外,希望学校能创造这样的氛围,一方面强调老师要关爱学生,另一方面,学校也应该注重在学生中提倡学生尊重关爱教师。其实,尊重关爱是相互的,这种相互性越强,相互尊重关爱的这种感情就很容易建立起来。如果只提倡教师要爱学生,学生那边却没有这样的教育氛围和意识,对教师的爱毫不在意,甚至表现麻木等等,一个老师的热心关怀却没有能引起相应的回应,这在一定程度上是影响老师爱心的,所以,学校也要注意为教师的爱心形成创造这样一个外在的条件。

四、新育人观的形成

刚才提到新的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中时代观念的引领性。比如说倡导教师终身学习,自我更新,不以分数来评价学生等等,这些规范都是新的教育观的体现,当然这个教育观并不是说原来都没有提过,我们不能做这样的理解。现在所讲的新观念,其内容大多都不是从来没有过的,包括新课改提出的一些新理念,还有所谓的模式等等,其实都有其历史的根源,都有其历史的痕迹,在教育发展的长河中,都曾经有人说过,有人提过。只不过,在那个时期,在以往的教育中,没有把它当成很重要的理念、很重要的一种思想来贯彻、来体现。而我们当今的教育恰恰缺少这些或需要强化这些,所以现在特别强调这些。在这个意义上,表现出来与以往不同,具有新的特点,被视为性的理念、新的育人观念、新的教育模式等。

现行时代,所谓新的育人观提到的不少,这里不一一历数。因为我觉得作为教师,对育人观的思考和理解,应侧重对教育教学工作具有实际意义的一些操作性的观念方面,这对一个教师教育素养和教育实践能力的形成发展最为重要。对教育教学工作具有实际意义的一些操作性的观念,体现的是教育的实践理性,良好的实践理性也意味着对教育教学工作具有实际意义的一些操作性观念的内化与自觉,所以更能帮助教师把握好教育工作中的各种问题,教师新育人观上的修养应注意在这方面不断强化自身。

教师要注意确立一些对教育教学具有实际意义的操作性观念,如新的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中提到,不单纯以分数来评价学生等等,这实际上暗示着一种育人观。从这个角度看,有许多东西值得注意。尊重学生差异,使学生能够各自得到适合自己发展的途径,在教育中不是以一把尺子来衡量学生,这些都是在强调对学生的衡量应该多样化。还比如说,要给学生留有一定的余地。在教育中,对于学生存在的问题,发现了可以指出,但有时常常是要求学生立刻改变,立刻做到。有的学生能做到,有的学生不能做到,对于做不到的学生,有的教师还常常以为这个学生不听话,是有意气我,进而可能会更生气,予以刚性处理。不注意在时间上和空间上留有余地,使学生在心理上、思想上、情感上、意志自由上没有了余地,这样往往能迫使学生表面上遵从了教育意志,但内在问题根本没有消除或解决。对于学生内在一些问题的解决,要给学生留有一定的余地。还比如说,古今教育中人们提到的循循善诱,实际上暗示了一个非常具体的观念,也就是我们所说的启发引导。还比如说长善救失等,这样的一些育人观对教师来说最为有力,可直接带来教育素养和教育能力的提升。很多事实都证明了这一点。我看到这样的一个材料:班长找老师来了,说班级一个学生经常捣乱,影响班级工作的进行。当时这个班的班主任老师函授学习的日期到了,她要去学习半个月,想这个学生总难为小班干部,她劝了一下这个班干部,然后说你明天到我这来一下,给你一样东西,我走后你把他陆续交给那个学生。结果这个东西是老师写的十来个纸条,都是在说淘气学生的一件件优点。她告诉这个小班干部,我不在学校的这段时间,你两三天给他一个,就说是我写给他的信,你看他怎么样。结果这个小班干部这样做,没曾想特别有效,那个捣乱的学生变了很多。原来老师写的每一个纸条都是他看到的这个淘气学生的一个长处。“那天打扫卫生,我看你那么认真,心里非常高兴。”过了两天,这个班干部又给了他一个纸条:这是老师给你的。“那次你写的作业非常好,我记忆犹新。”结果这个孩子在班级那种不守纪律、捣乱现象一点点的就改变了不少,半个月以后,这个老师回来,对这个学生也非常欣赏,这就是循循善诱,这也是长善救失,这也是留给学生一定的空间。假如小班干部一来说这种情况,老师就气急败坏的一拍桌子:把他叫来!要是不改,你看我回来怎么收拾你!一点余地都不给,会是怎样的结果?这才是教育,这才是现实中比较有效育人的具体的观念。

五、教师的人格风范

教师职业道德规范还提到教师的人格风范问题,教师的风范对自身教育工作的影响非常大,一个是影响自己,它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你在学生中有没有魅力。还有一个就是,影响工作的成就。富有人格魅力的老师,他往往具备了许多良好的条件。教师人格风范也常常是学生或者家长判断一个老师是不是好老师,是不是一个被喜欢的老师的一个直接着眼点。一个老师如果上课拘谨,在教育过程中没有风范,缺少人格魅力,家长或学生有时往往会说:这样的人还来当老师等等。具体的人格风范教师职业道德里面有一定的规定,当然实际也不止这些,还有待于我们在实践当中去思考。

这个专题就讲这些,谢谢各位!

思考与活动、师德的含义何以不止在于行为规范?为什么不可忽视师德中的意义性问题?请在实践中体验忽略这两个问题的结果是怎样的?、爱岗敬业何以不能忽视自我的苦乐判断、价值实现和幸福等问题?如何把握和体现教师的价值实现和幸福?通过实践和交流,体验教师苦乐判断、价值实现和幸福问题对爱岗敬业精神确立的影响?、依法执教、廉洁从教、科学求新等何以是新时期教师应有的职业操守?结合当今时代从教的实际,感受和体验依法执教何以不能代替教育规律?廉洁从教的育人意义?在教育教学工作中求新何以要讲究科学性?、教育爱何以要讲究它的教育性?结合实践体会和感受影响教育爱教育效果的因素?怎样才能更好地增强教育爱的教育效应?、严谨治学的真正含义?严谨治学何以要秉持实事求是精神和科学精神?在实践中思考和体会不严谨治学对育人和教育的不利影响?不严谨治学的原因?、师表风范蕴含着怎样的伦理要求?为什么要以人的方式而不是以神的方式来体现为人师表? 在实践中感受师表风范对自身教育教学工作的影响?、何以要认识教师爱与父母对子女爱的不同,教师何以要确立对教育教学具有实际意义的操作性观念?

注意在实践中观察和体会教师爱心和育人观的差异对教育教学工作的实际影响。案例评析 打架之后 【案例】

学生小周和一个同学打架,把那个学生打得鼻子出了血,被其他同学拉进办公室,李老师见了气愤的训斥到:“对你讲了多少次了?你就是不听!怎这么辜负我的心意!把你错误写下来,向全班做检讨!”——报以的是沉默!“怎么!没听见?”李老师望了望小周脸上与手上沾满的尘土、衣服被弄掉两个扣子的模样,又说:“看看!你像什么样子?还不快写检查!”——小周歪着脖子、叉开腿气呼呼地站着,依然是沉默。李老师火了,“给我站好,头放正,脚跟并拢”。小周依然如故,脸和目光朝向一边,根本没有把李老师的话当回事的样子。李老师被激怒了,“你不检查,休想上课去,一会我打电话,叫你父亲领你回去。”李老师上课去了,小周被停课。

一会,刘老师进来了,一见小周这副架势,顿时明白几分。他来到小周的跟前,看着他,“怎么,又和同学开火了?”小周不回答。刘老师指着小周的衣服,“把扣子都弄掉了!”小周忙用手来捋衣襟,露出了黑乎乎的双手。刘老师笑着说:“看你的双手。”又叫他和自己一起来到镜子前“再照照你的脸”。小周悄悄一瞟,不由“噗嗤”笑了。“还笑呢。”刘老师端来一盆水,拿出了毛巾、肥皂。“快洗洗。”小周洗了脸和手,主动倒掉了盆里的水,又站到刘老师面前——头不歪了,身子正直了。刘老师找来钮扣和针线,“还不把扣子钉上?”小周显出为难的样子。刘老师笑了:“来吧,我教你。”在刘老师的帮助下,小周钉好了钮扣,显得自然多了。刘老师问清了小周打架的原因,原来是一个学生给小周提了一个不雅的绰号,小周一气之下,和他动起手来。刘老师心平气和的说:“同学提绰号不对,等会我也要找他谈谈,可你为了一点小事就动手打架,对吗?”小周不置可否。“生活中哪有不与人发生矛盾的,以后遇事可别太冲动了啊。遇到这样的事不让人生气是不可能的,你可以生气,可以和他讲讲理嘛:给人家起不雅的绰号,是对人的不尊重!以后谁还愿意和你在一起,做朋友!让他去反思嘛,何必就想到用打架的方式来解决问题,打架的后果会比这好吗”?听刘老师这样问他,小周摇摇头。接着刘老师分析了打架的害处,讲了应怎样对待同学之间的关系或矛盾,以后怎样互相尊重的道理。小周听了后说“老师,我听你的,以后不这样了”。刘老师说“等我与那个学生谈完以后,你们两个到一起谈谈,沟通沟通?”“行,老师。到时我也会尊重他的”。看小周这样说,刘老师笑了:“听你这样说,挺懂事理的嘛。你们怎么谈那就不是我的事了,我相信你会做好的。回去吧。”小周说:“老师,现在还没下课呢。李老师叫我写检查。”刘老师知道小周现在不好回去,说:“写检查就不必了,认识了错误,改正了就可以了。我和李老师都给你们班上课,一会他回来我会同他说的。看到你们改了,李老师也会高兴的,不信你可以去感受”。“谢谢老师”。小周的眼神露出感激之情。刘老师又说“刚才我往屋里来的时候,看见李老师从屋里出来很生气的样子。他是对你们打架的事生气,影响不好。其实他是真心地希望你们好。”小周说:“我也知道李老师希望我们好,可他对我那个样子我很不高兴”。“那你现在打算对李老师怎么办啊”?听了刘老师的问话,小周说:“下课我主动找李老师,向他承认我的不对”。刘老师走到小周的跟前,手抚着他的肩头,说“你能这样想,这样来处理,我非常高兴和放心,就这样你会大有长进的。”小周向刘老师恭恭敬敬的鞠个躬,转身向教室走去。

【案例评析】

中学生打架是校园中时有发生的事,同一个打了架的学生,在两个教师不同的教育中却却有着不同的表现结果,从中折射出两个教师的爱心和教育操作的观念——即教育的实践理性有明显反差。

一个是教师爱心方面的反差。案例中能使人感受到李老师对学生不是一点没有爱心的,用刘老师的话来说,他也是真心希望学生好的。但他对学生的要求多——不知“讲了多少次”,不大注重从中循序启迪引导,结果像小周这样的学生“就是不听”。因此,李老师对小周打架一事,很气愤,他要对“辜负他心意的”这个小周,狠狠地治一治。见面不问情由,厉声喝斥,勒令检查,还喝斥在他面前要规规矩矩地站好。这是恨铁不成钢,宁给好心不给好脸。而学生小周对李老师这一套却偏偏不买账——报以沉默、歪着脖子,叉开腿气呼呼地站着、脸和目光朝向一边,就像老师没在跟前一样。很明显,他根本就不想听老师在讲什么,是在有意抵制或对抗老师,不想接受老师的处置。可以断定,李老师就是没有课,一直在这儿这样处置小周,也不会有什么好结果的。因为学生小周已不是在想自己打架对与不对的问题了,而是在想着自己怎样对待老师这种不由分说地对待自己的问题了,矛盾由原来的学生之间的行动冲突变成了师生之间心理或情感的冲突。小周后来对刘老师说,“知道李老师希望我们好”,就是对他跟“我那个样子我很不高兴”。刘老师对小周的“那个样子”,小周为什么不高兴呢?他可能感到老师的行为伤害了他的自尊,漠视了他的人格,他可能觉得老师是在把他当做一个很坏的人来看待。学生作为一个人,往往可以容许别人指出自己的过错,批评自己的错误,但常常不允许别人粗暴地对待自己,蔑视自己的人格尊严,当学生觉得自己没有被当做人来看待的时候,他的心里以至情绪的表现上也不会把对方作为人来看的。李老师的失误就在这里,他没有把握好对人与对事的问题,在解决事情的过程总中表现出了对人的不尊重合蔑视,而这恰恰是人的内心或人的本性所不允许的。可见,教师在教育中如果失去了对人的尊重,往往使自己的教育陷入困境,进而引起学生情绪上心理上剧烈的反应或对抗。心存好意而待人不尊,好意难有好果,这也反映出,李老师在使自己的好意达到预想结果的过程中,忽略了学生作为人的存在,在“怎样使自己的好意达到好的教育效果”这一问题上缺少深入细致的思考。而刘老师对学生的爱心则是建立在尊重信任之上的,他以和蔼平易、真诚关心的言行,使学生的情绪恢复到了自然的状态,消除了学生的对抗情绪,把问题的解决放在了平等的交谈上。使学生感觉到老师是在谈我不应该打架这件事,而不是看不起我这个人,老师推心置腹的谈话,使他认识到了打假的危害,知道了以后该对待和处理与人的矛盾与冲突,怎样与同学相处的道理,因此,他对怎样处理好与同学打架这件事产生了内在的主动性。从中让我们感受到了刘老师教育的成功,也感受到了学生小周的成长。

另一个明显的差异是教育操作观念——即实践理性的差别。李老师对学生教育的方式极为简单,就是以上对下,不容置疑的强迫命令甚至是强制。这折射出深层意识里,很少把学生作为有尊严、有情感、有血有肉的人来考虑,只把他们当做管理的对象或管理的“物”来考虑。虽然不能排除他对学生的好意,但他不大思考怎样使好意有好果的问题,“只要管住就能管好”的操作意识在主导着他们自身的工作,所以习惯于“我管你从,我说你听,我令你行”的教育操作模式。在教育中,不怕教师出现这样的教育操作方式,就怕形成这样的教育操作习惯。而刘老师是一个懂得怎样爱学生,怎样爱才能达到教育目的的人,也可以说他是一个真正懂得教育的人。他的教育的成功体现了良好的教育操作观念——实践理性,这就是爱有尊重,平等至诚,消除障碍,探清源由,辨事析理,循循善诱,指点事理,长善救失,启迪主动、鼓励信任等。在其理性观念上,他真正地把学生当作尊严、有情感、有血有肉的人来看待,他是一个真正理解了人的人;他懂得育人的根本在于人与人、心对心、情对情的交流和交往,他是一个能走进学生心灵世界的人;他重视学生主体意识,是一个懂得怎样发挥学生主体性的人;他不因事厌人,知道学生的可变性,它是一个重视学生发展性的人。

参考资料

1.“好老师”形象改变个性青年教师受捧

2.村小教师杜顺:血液里没有学生,心脏就不会跳动 3.可以通过函数模型诠释人生哲理这位老师牛 4.全班平均分664高考状元班班主任竟是70后 5.同样是老师一个被喊“哥”一个被喊“灭绝师太” 6.语文课越来越不会上?教师别被“他信力”左右 7.最牛老师全班55人37上名校成才不等于上好大学 8.相关资料

第二篇:教师职业道德自我修养[范文模版]

专题讲座

各位老师好,今天教师职业道德自我修养的话题可以理解为漫谈教师职业道德自我修养,也可以理解为教师职业道德自我修养漫谈。主要是围绕实施教师职业道德规范重点关注的问题进行漫谈。

一、教师职业道德的时代内涵

在学习和理解现行教师职业道德规范时,有一个怎样看待和把握它的时代性的问题。新的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的颁布,在其内容中体现了一定的时代内涵。对它加以认识和理解,有助于理解有些道德规范的时代必要性。202_ 年的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和 1997 年颁布的的教师职业道德规范,虽然有一定变化,但基本内容还是相同的。一个最大的变化就是 202_ 年颁布的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它提出了终身学习的问题。1997 年的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主要有八个方面:依法从教、爱岗敬业、关爱学生、严谨治学、团结协作、尊重家长、廉洁从教、再就是为人师表。新的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也就是 08 年的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确定的主要内容主要是六个方面。这六个方面,第一是爱国守法,97 年提到的依法执教这样的内容就涵盖在这个里面了。第二是爱岗敬业,第三个是教书育人,教书育人实际上是教师的根本使命,这次也作为规范提出来,它实际上是教育工作的根本宗旨,也是教师工作的一个宗旨。第五就是为人师表,第六就是终身学习。

新的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从时代的角度去看、去思考,有两个方面比较突出。第一个就是,现行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具有对时代现实的针对性。除了讲一般的要求之外,还特意提到了比如说关爱学生生命,关爱学生安全的问题,这实质显现了关爱学生生命这一时代主题,不仅如此,还提到了维护学生合法权益的问题。针对性特别明显的就是对当今时代教育中一些不良现象的关注与解决要求,比如强调廉洁奉公,自觉抵制有偿家教,不利用职务之便谋取私利等,还有依法执教的要求等,这都是改革开放以来,现实教育中极为关注的问题。第二个方面,就是时代观念的引领性。新的教师职业道德规范提到了教师要自我更新,教师的终身学习,教师的依法执教,还提到不以分数来评价学生等等,这都是时代性很强的内容。实际上,也正是当今时代教育所注意强化的观念。还比如提到了教师要注意激发学生的创造精神等,对这些问题的提及与强调,会对现实的教育确立时代精神,起到一定的引领作用。

二、师德修养的途径和方法

在新的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的学习和贯彻中,非常强调加强修养,重视教师职业道德自我修养的途径和方法问题。途径方法对 于每个 老师来说不陌生,因为在实际工作中,一是教育行政部门经常提,还有就是教师有时候也很注重这方面。

实际上,面向自我修养的途径是比较多的。但总的来看,我认为还是三个基本的方面,一个就是学习,自我学习,学习是一个基本途径,这种学习包括相关法律法规的学习,相关经验的学习,有关道德方面的学习,也包括向人学习等。还有一个途径,就是交流和探讨,与他人进行交流。与他人进行交流这种方式是很重要的。因为交流中不断发生着人们之间相互对话,就某一个问题,都在谈自己的感受。这会无形扩大自身在教育教学中多样化的考虑和选择,所以交流这种方式在教师职业道德自我修养当中不可忽视。第三个重要的途径就是实践,就是我们所说的在实践当中去体会,良好教师职业道德在实践中生成、巩固和发展。

实践过程能使我们从中感悟到那些是我们应该坚持操守的,哪些是我们需要加以调整的。自我修养的途径,总体上可划分为这样三种,具体的在现实休养中还会有很多,就靠我们自己去把握了。

谈到方法问题,从自我修养这个角度来看,自省、自讼、慎独、自警、自立方法都属于自我修养方面的。这是从我国传统道德修养中产生的。现行教师职业道德自我修养,很多人又谈到感悟、体验、反思、审视。这些方法也是很可贵的,特别是体验、反思,我觉得对老师自我道德修养来说尤为重要。当然在现实中具体方式可各有不同,有的体验反思,往往习惯自我日记;有的在自身的活动中,一天或者一段时间对自身的教学活动、自我修养进行反思;有的可能从中意识到什么问题,下次避免。体验和反思较为重要,因为不管是国内还是国外,很多优秀的实践工作者,都很注重去体验、去反思。经常进行体验反思,会把对教育问题的思考引向深处,而不是停留在表面的,口号性的,或者是官样文章上,就不是停留在要进行素质教育,要以新的观念统领课程改革,要新思想新思路,它不是这种的。它往往都非常具体,这种反思的出来的结论往往都非常有实际意义,能有力促进和提升教师的实际素养和能力。如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他是最关注和思考教育问题的,所以他关于教育的著述特别多,他的这些东西都是建立在对教育的思考,对教育的反思,包括对自我的反思之上的,因此他有时讲出的话在我看来就是教育真谛。比如他讲过:以往造成教育最大困难的障碍之一,就是我们的教育以赤裸裸的方式呈现在学生面前,而青少年就本性来说,是不愿意被别人来“教育”的。这个教育是打引号的。这样的道理,如果没有在日常生活中的反思和体验,是得不出这样结论的。很令人深思,使人产生新的教育意识。以往造成教育最大困难的障碍是什么?也可能有家庭的,也可能有社会的,也可能有学生老师本身方面的,但是他悟到了一种:造成教育最大困难的障碍是教育以赤裸裸的方式呈现在学生面前。什么是赤裸裸的教育方式呢?我们通常看到这样的情况,可能就属于赤裸裸的教育:学校计划要搞教育活动,先在学生中进行宣传、进行动员,讲明活动的意义目的,现行学校的教育活动常常爱这样做。这样的活动有的给学生一种感觉:学校进行这方面的活动是为了解决我们当中什么问题,为了克服什么问题而进行的。此外,还可能出现的问题是,教育者常常是以一贯正确的、以上对下的口气在进行实际教育,话题说着说着就暗含着对学生某些行为的不满,对学生某些行为的指责,对学生某些行为的批判,甚至表现出来对他们的未来担忧。作为受教育者的学生,一旦觉得教育者是把他们当成“有问题者”来看待时候,他们接受教育的大门一点点就在关闭,甚至会油然生出反弹。为什么呢?因为他们在底下听着会感觉到:在教育者的眼中,好像我们什么都不是,我们有那么多的缺点毛病,甚至未来我们是不是能够成为一个真正的人都不好说。这样的教育就叫做赤裸裸的教育。所以苏霍姆林斯基说青少年就他们的本性来说是不愿意被教育的。这句话并不是实实在在的说青少年不愿意接受教育,而是在说青少年反感什么样的教育。这种赤裸裸的教育就是公开指责,以学生的种种不是为前提的教育,所以学生烦感。从苏霍姆林斯基所说的问题可以看出,这与他的体验反思是密不可分的。苏霍姆林斯基的书里讲过很多这样的问题:教育的奥妙就在于,当学生遇到困难的时候,老师能够及时的出现在他面前;他还讲过,在学生遇到问题时,老师要走近他,帮助他进行分析,给他创造条件,努力使他成功,并且使他产生成功感。我记得国内教师魏书生也曾经谈过类似的问题,他很注重学生的体验,认为教师一定要想方设法的使学生产生积极的体验,避免他产生消极的体验。这些话实际上体会到了教育工作的精微,懂得教育精微的人往往能够在一些细小的问题上,非常准确的加以把握,进行引导,细细想起来真是这样。如果都说教育学生教育学生,挺宏观的这么想,这些细节问题没解决好,就难以达到预期的教育效果。所以反思、感悟非常重要。

三、教师爱心的养成新的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依然谈到了教师要关爱学生,而且从整个具体内容上来看,也与以往有所不同,除了关爱学生还提到了要严慈相济,这是有明确所指的,还提到了保护学生安全,关心学生健康,维护学生权益,提到了这些问题。教育工作为什么要讲究爱心,这个不想多说,实际上有很多老师在讨论思考,这里想说是,有教育爱心符合教育对象的心理需求,爱学生是符合教育对象心理需求的。因为从个人角度来看,人的本质就是渴望得到别人的尊重,信任。一个人生活在这样的被别人尊重和信任当中,他的心里是充实的,他心理是不恐慌的,他的自信心就能够表现出来;而一个人在他的生活氛围中不被人尊重,不被人关注,他的内心是痛苦的,久而久之,他的内心是恐慌的。学生作为教育对象实际他们每天也有这样一种心理需要,渴望别人理解,渴望得到别人尊重,渴望别人来欣赏自己。这是每个人都有的心理,包括 老师在内,这个心理也没有完全排除。假如在教育中,一个孩子不被关注,不被老师理解,长期得不到老师的肯定,他的心理就会发生巨大变化,他觉得周围人对我不怎么关注。因此有些这样的孩子,他往往从反面来表现以便获得班级关注、让人关注,这样的问题经常表现在所谓的一些差生、淘气的学生、落后的学生身上。有的孩子在班级捣乱,其实就是这样的一种心理:我不能从正面得到你们的承认,我就以这样的方式叫你们意识到我的存在,正视我的存在,这是被极度忽略而怨愤性地表现自己存在的极度情绪化行为。如果得不到纠正,发展下去人格可能变得极其消极。帮助教育这样的孩子,如果对他说:要好好学习,严格要求自己,立志成才,当好祖国的接班人等,可能解决不了问题。怎么才能解决好呢?就是要使他渴望得到人的尊重的需求得到正面的满足,教育爱在这方面是不可小视的。通过爱使他那种渴望理解,渴望承认,渴望得到关注的心理得到满足,才能够发生变化。因此作为教师,要注重爱心的形成。当然注重爱心的形成还有其他一些具体的方面,如激励学生等等,不再多谈。

教师的爱心是个什么样的的爱?在教育中常有这样的说法:要向家长爱孩子那样爱学生。教师爱心是不是就是这个样子的?当然不错了。但要认识到,教育爱与家长对学生的爱是有定区别的,他们的区别从这样几个方面能够看到:一是从爱的产生上来看,父母对子女的爱产生于血缘的亲情关系,而教师的爱则是建立在对祖国、对事业高度负责的责任感之上,它是对祖国对事业的责任感之上生发出来的。二是从爱的经常性表现来看,教师对学生的爱,教育性特点最为明显 , 而家长对于子女的爱,养护性比较突出。这不是说家长就没有对孩子的教育工作,但和老师爱学生相比,总体没有老师爱的教育性广泛和集中。这是在生活中也会发现:有一年长春市调查中小学生的思想道德状况,问卷调查中有一个开放性的问题,问学生:父母对你最关心的是哪一方面?对中小学生的各种回答进行统计,总体结果:排在第一位的就是这一方面,学生回答的大致情况是:父母最怕我生病,最怕我吃不好,最怕我冷着或热着等等。这个说明,父母爱孩子往往在养护性上比较突出。三是从爱的广度上来看,家长对孩子的爱,家庭性比较明显,而教师对学生的爱,社会性比较突出。家长爱孩子倒不是说没有考虑到孩子将来为国家而作为,但和老师相比就会发现,家长爱孩子这里面还带有家族性的考虑,如:希望孩子能够成才,光宗耀祖,光耀门庭。有的人祖祖辈辈生活在艰苦而又偏远的农村,所以他告诉正在上学的孩子:你爸你妈就这样了,大字认识不多,就希望你将来能够走出去,给咱们争光等等,对孩子的成长带有家庭性的考虑。四是从爱的量上来看,父母的爱往往只是施之于仅有的子女,而教师的爱则是面对全体学生。这倒不是说没有家长爱别人的孩子的,不仅有,有的还胜过爱自己的孩子,但这不是普遍的。就普遍性而言,家长的爱首先是对自己的孩子。分析和辨别教育爱和家长对子女的爱的区别,对于提升教师爱的理性是有帮助的。刚才说过,老师要像父母爱孩子一样来爱学生,这话不错!但教育爱不能停留在这个程度。父母爱孩子,时常有这样的现象,或者是溺爱,或者是苛刻的爱,如

奉行打是疼,骂是爱;宁给好心,不给好脸;恨铁不成钢等。提倡老师要向父母那样爱学生,也会使有的教师真的像有的父母那样来对待学生。也表现出恨铁不成钢;宁给好心不给好脸,甚至奉行打是疼骂是爱的方式。所以,教师还是要认识到教育爱与父母对子女的爱不同为好,保持这样的理性。

在教育现实中,真正的爱是怎样的?是不是就是无微不至的关心照顾,热情周到的服务,而不能有严格要求或批评教育?我认为真正的教育不能没有爱,比如尊重信任学生,关心爱护学生等,但也不能没有要求。在一定意义上,没有要求的爱有时也不能达到教育的目的。尊重信任与严格要求相结合,这是教育的本来应该。我们应该按照教育的本来应该来把握这样的关系。我很反感现行教育中那种思维极端化,把关爱学生、尊重信任学生这方面极致化强调,夸大学生自主性和主体性,似乎学生皆可自成。什么一切让学生自主,让学生自主决定,让学生自主选择,似乎教育没有对学生提出要求的必要了,对学生提出要求就是观念陈旧,就是落后于时代。我认为这是典型的主体至上论。有一个数学专业的教育硕士跟我说,他说:我现在当老师非常困惑,我不知道我应该不该对学生提出要求。现在强调要以爱心来对待学生,在讨论中不知不觉就在指责教师怎么限制学生,怎么要求学生。这位教师的困惑说明对爱心问题、学生自主性、主体性的极致化强调已经扰乱了很多教师正常的教育教学思维。限制学生或苛刻要求学生,这种现象在我们教育中有没有呢?不能否认!这种现象确实应该去提醒,甚至批判使它改正,但并不意味着教育就不需要严格要求学生,不能把严格要求方式上的不当与严格要求的必要性混为一谈,等同起来。因为严格要求方式上的不当,就忽略、甚至否认了严格要求的必要。认为严格要求就是陈旧的,不能做这样的理解。它不利于搞好教育工作。

如何看待教师爱心对教育的作用?爱心是教师做好教育工作不可缺少的,但是不是教育中教师所有爱的言行都能对学生产生积极的教育效应?人们可能真的希望这样,可在教育现实中却难以都是这个样子,希望的样子并不意味着实际都必然是这个样子。我曾经提到意义逻辑和生活逻辑问题。意义逻辑的话语中,总是蕴含对某种意义的强调,它就想说明某个事情的重要性,在生活中不可缺少,不可忽视,要引起人们注意。韦唯唱的《爱的奉献》这首歌里,有:如果人人都献出一点爱,世界将变成美好的人间。这就是一个意义逻辑的话语。强调爱的意义,告诉人们生活中不能没有爱,缺少爱不行。因此,想要让老师都确立教育爱这样的观念,从这个话语上去讲,这是可行的。但是生活逻辑却不能是这个样子,生活逻辑中爱并不是都具有积极的意义的。我曾经专门讲过这样的专题,这里就不加展开。中心 是生活中的爱是非常复杂的,能够激励人、振奋人的这种爱有,能够剥夺人权利的这种爱也有,比如有些家长,他爱孩子能是虚情假意的吗?都是发自内心的,就是因为爱孩子,他把什么都想到了。甚至孩子怎么做都想好了。因此对学生有不尽的要求和监督检查,结果这种爱造成了对孩子自由意志的控制和剥夺。在这种情况下,那种关爱就不能产生良好的教育效果。这说明,对于确立爱心,意义逻辑话语有助于确立起关爱学生这样的观念,但在实际工作展开上,不能脱离生活逻辑。在实际工作中,就要考虑怎么样爱学生才得体,怎么样爱学生才有积极的意义,要探讨这方面的方式。

教师爱心的形成,都有各自的想法和实践体会,就我个人而言,觉得要有这样的努力:第一,要把爱心和爱行结合起来。就是不仅要有爱心,也要有这方面的行动。还有就是,要有正确的学生观。另外,希望学校能创造这样的氛围,一方面强调老师要关爱学生,另一方面,学校也应该注重在学生中提倡学生尊重关爱教师。其实,尊重关爱是相互的,这种相互性越强,相互尊重关爱的这种感情就很容易建立起来。如果只提倡教师要爱学生,学生那边却没有这样的教育氛围和意识,对教师的爱毫不在意,甚至表现麻木等等,一个老师的热心

关怀却没有能引起相应的回应,这在一定程度上是影响老师爱心的,所以,学校也要注意为教师的爱心形成创造这样一个外在的条件。

四、新育人观的形成刚才提到新的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中时代观念的引领性。比如说倡导教师终身学习,自我更新,不以分数来评价学生等等,这些规范都是新的教育观的体现,当然这个教育观并不是说原来都没有提过,我们不能做这样的理解。现在所讲的新观念,其内容大多都不是从来没有过的,包括新课改提出的一些新理念,还有所谓的模式等等,其实都有其历史的根源,都有其历史的痕迹,在教育发展的长河中,都曾经有人说过,有人提过。只不过,在那个时期,在以往的教育中,没有把它当成很重要的理念、很重要的一种思想来贯彻、来体现。而我们当今的教育恰恰缺少这些或需要强化这些,所以现在特别强调这些。在这个意义上,表现出来与以往不同,具有新的特点,被视为性的理念、新的育人观念、新的教育模式等。

现行时代,所谓新的育人观提到的不少,这里不一一历数。因为我觉得作为教师,对育人观的思考和理解,应侧重对教育教学工作具有实际意义的一些操作性的观念方面,这对一个教师教育素养和教育实践能力的形成发展最为重要。对教育教学工作具有实际意义的一些操作性的观念,体现的是教育的实践理性,良好的实践理性也意味着对教育教学工作具有实际意义的一些操作性观念的内化与自觉,所以更能帮助教师把握好教育工作中的各种问题,教师新育人观上的修养应注意在这方面不断强化自身。

教师要注意确立一些对教育教学具有实际意义的操作性观念,如新的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中提到,不单纯以分数来评价学生等等,这实际上暗示着一种育人观。从这个角度看,有许多东西值得注意。尊重学生差异,使学生能够各自得到适合自己发展的途径,在教育中不是以一把尺子来衡量学生,这些都是在强调对学生的衡量应该多样化。还比如说,要给学生留有一定的余地。在教育中,对于学生存在的问题,发现了可以指出,但有时常常是要求学生立刻改变,立刻做到。有的学生能做到,有的学生不能做到,对于做不到的学生,有的教师还常常以为这个学生不听话,是有意气我,进而可能会更生气,予以刚性处理。不注意在时间上和空间上留有余地,使学生在心理上、思想上、情感上、意志自由上没有了余地,这样往往能迫使学生表面上遵从了教育意志,但内在问题根本没有消除或解决。对于学生内在一些问题的解决,要给学生留有一定的余地。还比如说,古今教育中人们提到的循循善诱,实际上暗示了一个非常具体的观念,也就是我们所说的启发引导。还比如说长善救失等,这样的一些育人观对教师来说最为有力,可直接带来教育素养和教育能力的提升。很多事实都证明了这一点。我看到这样的一个材料:班长找老师来了,说班级一个学生经常捣乱,影响班级工作的进行。当时这个班的班主任老师函授学习的日期到了,她要去学习半个月,想这个学生总难为小班干部,她劝了一下这个班干部,然后说你明天到我这来一下,给你一样东西,我走后你把他陆续交给那个学生。结果这个东西是老师写的十来个纸条,都是在说淘气学生的一件件优点。她告诉这个小班干部,我不在学校的这段时间,你两三天给他一个,就说是我写给他的信,你看他怎么样。结果这个小班干部这样做,没曾想特别有效,那个捣乱的学生变了很多。原来老师写的每一个纸条都是他看到的这个淘气学生的一个长处。“那天打扫卫生,我看你那么认真,心里非常高兴。”过了两天,这个班干部又给了他一个纸条:这是老师给你的。“那次你写的作业非常好,我记忆犹新。”结果这个孩子在班级那种不守纪律、捣乱现象一点点的就改变了不少,半个月以后,这个老师回来,对这个学生也非常欣赏,这就是循循善诱,这也是长善救失,这也是留给学生一定的空间。假如小班干部一来说这种情

况,老师就气急败坏的一拍桌子:把他叫来!要是不改,你看我回来怎么收拾你!一点余地都不给,会是怎样的结果?这才是教育,这才是现实中比较有效育人的具体的观念。

五、教师的人格风范

教师职业道德规范还提到教师的人格风范问题,教师的风范对自身教育工作的影响非常大,一个是影响自己,它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你在学生中有没有魅力。还有一个就是,影响工作的成就。富有人格魅力的老师,他往往具备了许多良好的条件。教师人格风范也常常是学生或者家长判断一个老师是不是好老师,是不是一个被喜欢的老师的一个直接着眼点。一个老师如果上课拘谨,在教育过程中没有风范,缺少人格魅力,家长或学生有时往往会说:这样的人还来当老师等等。具体的人格风范教师职业道德里面有一定的规定,当然实际也不止这些,还有待于我们在实践当中去思考。

这个专题就讲这些,谢谢各位!

第三篇:教师职业道德的自我修养

教师职业道德的自我修养

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的主要内容主要是六个方面:爱国守法、爱岗敬业、教书育人、为人师表、终身学习,而教书育人实际上是教师的根本使命。教师职业道德的自我修养的方式很多,如自我学习、交流和探讨,与他人进行交流,还有一个最重要的就是实践,在实践过程能使我们从中感悟到那些是我们应该坚持操守的,哪些是我们需要加以调整的。教师职业道德的自我修养的方法也很多,自省、自讼、慎独、自警、自立方法都属于自我修养方面的方法。

在此课堂中给我印象很深的就属“在教育者的眼中,好像我们什么都不是,我们有那么多的缺点毛病,甚至未来我们是不是能够成为一个真正的人都不好说。这样的教育就叫做赤裸裸的教育。青少年就他们的本性来说是不愿意被教育的”和“教育的奥妙就在于,当学生遇到困难的时候,老师能够及时的出现在他面前;在学生遇到问题时,老师要走近他,帮助他进行分析,给他创造条件,努力使他成功,并且使他产生成功感”。这些话给了我很大的震撼,因为在我的班主任教学中,我对学生的教育就是赤裸裸的教育,而没考虑到学生是否接受被教育,没有体会到教育工作的精微,不懂得教育精微的人往往能够在一些细小的问题上,非常准确的加以把握,进行引导,细细想起来真是这样。

在教育现实中,真正的爱是怎样的?是不是就是无微不至的关心照顾,热情周到的服务,而不能有严格要求或批评教育?我认为真正的教育不能没有爱,比如尊重信任学生,关心爱护学生等,但也不能

没有要求。在课堂的材料学习中,我从老师的做法中明白对学生的教育要讲究方式方法,对学生的爱也是要有要求的,而不是单纯的爱!案例评析中的刘老师和李老师的不同做法也给我很大的感触,尤其是刘老师的做法所体现的教育操作观念——实践理性,这就是爱有尊重,平等至诚,消除障碍,探清源由,辨事析理,循循善诱,指点事理,长善救失,启迪主动、鼓励信任等。在其理性观念上,他真正地把学生当作尊严、有情感、有血有肉的人来看待,他是一个真正理解了人的人;他懂得育人的根本在于人与人、心对心、情对情的交流和交往,他是一个能走进学生心灵世界的人;他重视学生主体意识,是一个懂得怎样发挥学生主体性的人;他不因事厌人,知道学生的可变性,它是一个重视学生发展性的人。

所以,以后的班主任工作我应该会改变很多很多,但愿我的改变能收到理想的效果。

第四篇:教师职业道德的自我修养(本站推荐)

教师职业道德的自我修养

我是一名刚入职的新教师,深知学高为师,身正为范的道理,教师应当具有高尚的职业道德,这是教师的职业要求和劳动特点所决定的。

不久前,我参与了一次培训,一名老师在培训中举了个教学案例:她是一名语文老师,一次公开课的内容是草船借箭,在课上,突然一名学生提问,当时曹操为什么不用火箭射击呢?如果用火箭,那诸葛亮不就借不到箭了么?甚至有可能葬身大海!当这个问题提出后,这名老师停顿了一下说道,这个问题非常好,下面我们来讨论一下为什么曹操不用火箭射击呢?最后讨论的结果有很多,这名老师又加以总结,顺利地完成了这节公开课并获得了圆满的成功。

我认为,一名老师常常会遇到类似的一时难以回答或根本不在你能力范围内的问题,有时候我们常用种种借口逃避,一个问题虽然逃避了,但是却深深地打击了学生的求知欲,这是一种很不恰当的选择。所以教师要不断的提高自己,完善自我。我将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提高教师职业道德的修养:

一、爱岗敬业:

爱岗敬业是调整教师与教师职业之间相互关系的道德规范。是教师做好教育工作的思想前提。爱岗敬业的基本要求是:热爱教育、热爱学校、敬职敬责、教书育人,注意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思想品德,认真备课上课,认真批改作业,不敷衍塞责,不传播有害学生身心健康的思想。

二、为人师表:

为人师表是教育活动对教师个人言行提出的一条重要的教师职业道德规范。所谓为人师表是指教师要在各方面都应该成为学生和社会上人们效法的表率、榜样和楷模。为人师表的基本要求是:规范遵守社会公德,衣着整洁得体,语言规范健康,举止文明礼貌,严于律己,作风正派,以身作则,注意自省、自察、自纠。

三、热爱学生:

热爱学生是调整教师与学生之间相互关系的道德规范。热爱学生是建立民主、平等、和谐师生关系的基础。热爱学生是做好教育工作的重要条件。热爱学生的基本要求是:关心爱护全体学生,尊重学生的人格,平等、公正的对待学生。对学生严格要求,耐心教导,不讽刺、挖苦、歧视学生,不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保护学生合法权益,促进学生全面、生动、健康发展。

四、自我完善

自我完善就是要不断提高自身文化素质,积极进取,一名优秀的教师要让学生因你授课的精彩而喜欢科学。

第五篇:教师职业道德自我修养漫谈

教师职业道德自我修养漫谈

教师职业道德自我修养的话题可以理解为漫谈教师职业道德自我修养,也可以理解为教师职业道德自我修养漫谈。主要是围绕实施教师职业道德规范重点关注的问题进行漫谈。

一、教师职业道德的时代内涵

新的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从时代的角度去看、去思考,有两个方面比较突出。第一个就是,现行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具有对时代现实的针对性。除了讲一般的要求之外,还特意提到了比如说关爱学生生命,关爱学生安全的问题,这实质显现了关爱学生生命这一时代主题,不仅如此,还提到了维护学生合法权益的问题。第二个方面,就是时代观念的引领性。新的教师职业道德规范提到了教师要自我更新,教师的终身学习,教师的依法执教,还提到不以分数来评价学生等等,这都是时代性很强的内容。实际上,也正是当今时代教育所注意强化的观念。

二、师德修养的途径和方法

在新的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的学习和贯彻中,非常强调加强修养,重视教师职业道德自我修养的途径和方法问题。途径方法对于每个老师来说不陌生,因为在实际工作中,一是教育行政部门经常提,还有就是教师有时候也很注重这方面。但总的来看,我认为还是三个基本的方面,一个就是学习,自我学习,学习是一个基本途径,还有一个途径,就是交流和探讨,与他人进行交流。第三个重要的途径就是实践,就是我们所说的在实践当中去体会,良好教师职业道德在实践中生成、巩固和发展。自我修养的途径,总体上可划分为这样三种,具体的在现实休养中还会有很多,就靠我们自己去把握了。

谈到方法问题,从自我修养这个角度来看,自省、自讼、慎独、自警、自立方法都属于自我修养方面的。这是从我国传统道德修养中产生的。现行教师职业道德自我修养,很多人又谈到感悟、体验、反思、审视。这些方法也是很可贵的,特别是体验、反思,我觉得对老师自我道德修养来说尤为重要。很多优秀的实践工作者,都很注重去体验、去反思。经常进行体验反思,会把对教育问题的思考引向深处,而不是停留在表面的。所以反思、感悟非常重要。

三、教师爱心的养成新的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依然谈到了教师要关爱学生,教育工作为什么要讲究爱心,这个不想多说,实际上有很多老师在讨论思考,这里想说是,有教育爱心符合教育对象的心理需求,爱学生是符合教育对象心理需求的。假如在教育中,一个孩子不被关注,不被老师理解,长期得不到老师的肯变得极其消极。帮助教育这样的孩子,如果对他说:要好好学习,严格要求自己,立志成才定,他的心理就会发生巨大变化,他觉得周围人对我不怎么关注。意识不到我的存在,教育爱在这方面是不可小视的。因此作为教师,要注重爱心的形成。当然注重爱心的形成还有其他一些具体的方面,如激励学生等等,不再多谈。

在教育现实中,真正的爱是怎样的?是不是就是无微不至的关心照顾,热情周到的服务,而不能有严格要求或批评教育?我认为真正的教育不能没有爱,比如尊重信任学生,关心爱护学生等,但也不能没有要求。

如何看待教师爱心对教育的作用?爱心是教师做好教育工作不可缺少的,但是不是教育中教师所有爱的言行都能对学生产生积极的教育效应?但在实际工作展开上,不能脱离生活逻辑。在实际工作中,就要考虑怎么样爱学生才得体,怎么样爱学生才有积极的意义,要探讨这方面的方式。

教师爱心的形成,都有各自的想法和实践体会,就我个人而言,觉得要有这样的努力:第一,要把爱心和爱行结合起来。就是不仅要有爱心,也要有这方面的行动。还有就是,要有正确的学生观。另外,希望学校能创造这样的氛围,一方面强调老师要关爱学生,另一方面,学校也应该注重在学生中提倡学生尊重关爱教师。其实,尊重关爱是相互的,这种相互性越强,相互尊重关爱的这种感情就很容易建立起来。如果只提倡教师要爱学生,学生那边却没有这样的教育氛围和意识,对教师的爱毫不在意,甚至表现麻木等等,一个老师的热心关怀却没有能引起相应的回应,这在一定程度上是影响老师爱心的,所以,学校也要注意为教师的爱心形成创造这样一个外在的条件。

们在实践当中去思考。当然实际也不止这些,还有待于我

教师职业道德的自我修养(继续教育课程)[推荐5篇]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