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与公司同呼吸》读后感
《与公司同呼吸》读后感
“公司是一艘大船,员工都是船里的船员。个人想要获得发展,必须与公司(单位)保持步调一致。”当看到这句话时,首先让我想起了李强老师在其中一场培训中提到的一个问题:你认为自己与公司是什么样的关系?对于这个问题,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答案。有的人会认为自己累死累活的,还得不到自己所想要的回报,企业是资本家,自己是被剥削阶级,是剥削关系;有的人会认为企业付自己薪水,自己付出相应的劳动,是雇佣关系;当然,还有人也会认为,企业投入的是资金资本,自己投入的是自己的时间、知识、经验与劳动,需要自己与公司同呼吸、共进退,是合作关系。
每个人对于工作的态度,决定了他所走的路。我们可以绘画出这样的画面,前两类人总是不断的抱怨、抱怨工作、抱怨公司、抱怨社会,所以这类人会不断的换工作。因为这类人对公司没有认同感和归属感。也就是《与公司同呼吸》这本书里面所说的对公不忠诚。只有与公司有着同呼吸、共命运;对公司—忠诚;对工作—敬业;对事业—责任;对团队—协作;对行为—主动;对做事—公道;对业绩—高效;对思维—创新;对命令—执行。才能使自己成为一个真正职业化的员工,成为一个能给公司带来动力的员工,一个公司需要的员工,一个永远不会被辞退的员工。
但是,怎样才能做到呢?何为忠诚?
书中通过九个方面对此进行了详细的阐述,也明确的告诉了我们何为忠诚?忠诚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柱,是企业的生存之本。只有忠诚于自己的企业和领导的员工,才有权利享受企业给自身带来的利益。忠诚是市场竞争中的基本道德原则,违背忠诚原则,无论是个人还是组织都会遭受损失。无论对组织、领导者还是个人,忠诚都会使其受益。
同样我们不但要热爱我们的工作,做到敬业尽责,一个没有敬业精神的人,即使有能力也不会得到人们的尊重和领导的重视。任何一家公司都需要一些具有强烈敬业精神和强烈责任心的下属。敬业的员工,是老板最倚重的员工,也是最容易成功的员工。同样责任是一种强烈的使命感。责任是人生最根本的义务,也是对生活的积极接受,更是对自己所负使命的忠诚和信守。责任心是衡量一个人成熟与否的重要标准。责任心是一种习惯性行为,也是一种很重要的素质,是做一个优秀的职业人所必需的。
在深入读完《与公司同呼吸》这本后,给我的第二个感觉就是实用。书中用了大量形象生动的案例,从员工的素质标准、必须具备的能力、行为准则和竞争力等方面,多层次、多角度地对高素质员工的成长过程进行了剖析,通俗而生动地阐述了要成为一名优秀员工所需要的条件、标准和要求,是无数商界精英秉承的理念和成功员工奉行的最重要的职业行为准则。让人的思绪随着书中的故事不段的往前走,让我们在工作中,如遇到类似的问题或困惑时,有了可参考的行动方向。
对员工来讲,很多人一直都在不懈地寻找适合自己发展的最佳平台,薪酬已不是他们考虑的唯一因素!为未来做准备、为成功打基础、要自信力、要成就感,发展、成长,已成为他们关注的重点!
“与公司同呼吸”,更确切地说是“员工、公司休戚与共,是利益共同体”。与“执行”、“没有任何借口”的理念不同,作为主体的员工与老板(或管理者)、个体与组织在平等的氛围中对话、融合、成长、壮大。《与公司同呼吸》不仅提出了“员工、企业休戚与共”这一重要管理理念,阐述了员工与企业一起成长的重要性,而且详细论述了员工实现与公司一起发展的有效途径和具体方法。在全球化激烈竞争的今天,任何一名员工要想实现自我,获取成功,都必须“与公司同呼吸”,把自己打造成高素质的优秀员工。只有这样才在飞速发展的经济大潮中不会被淘汰。
读《与公司同呼吸》,给我的第三个感觉就是它是一本写给员工读的书。然后,当第一次看到这个书名的时候,我固执的认为这又是一本给员工洗脑的教科书,但是当读完这本书之后,我完全否定了自己当初先入为主的错误观念。
《与公司同呼吸》关注的是员工、企业休戚与共和一同成长和理念,但它是一本写给员工读的书,它能够帮助员工走出职业观念的误区,在最短的时间变普通为优秀,变优秀为卓越,达到员工与公司共同成长的目的。同时,它也是公司发掘员工的潜能、培养高素质员工的经典培训读本。
这本书以人为本,结合中国企业实际情况出发,面向改革大潮,追寻发展脉络,用事例讲道理,生动和系统,达到了人力资源、管理模式、励志、人生方向几个层面的有机结合,是企业家持续发展的秘密武器,莘莘学子进入职场的贴身宝典。他为企业生存和发展提供了的参考,也为市场竞争提供了基本道德原则,违背这些原则,无论是个人还是组织都会遭受损失。坚持这些原则,无论对组织、领导者还是个人,都会使其受益。
第二篇:我与公司同呼吸-共命运演讲稿
激流勇进-我与公司共命运
职场中,有很多人认为:“员工为公司工作,公司给员工发薪水,是天经地义的事情,至于公司将来发展怎样与个人没有多大的关系。”还有很多人,他们只愿意在公司一帆风顺的时候,分享公司带来的利润;当公司面临困境时,却不愿意有所付出,与公司一起抵御风浪。
我认为,这两种观念是非常错误的,抱有这样想法的员工,永远是不合格的。因为他们不明白,企业的发展和个人的利益是息息相关的。员工的生存和进步离不开公司,一个人不管有多优秀、能力有多强,没有公司提供的平台和环境,那他也就失去了成功的机会。只有在公司这个大舞台上施展才华,才能在为公司创造价值的同时成就个人。同样,公司的生存和发展也离不开众多员工的共同付出和努力。如果公司有高水平的管理,并且有一大批人才贡献自己才能,那么它就像一部磨合精良的跑车,一定能够快速而平稳的运行,反之就好像濒临报废的问题车,随时可能坏在路上。因此,与公司同呼吸、共命运是我们每个员工的职责。
每个人都希望公司能够发展壮大,一帆风顺,同时个人也能分享公司的成果,但这只是美好的愿望,现实并非如此。近年来,制造业持续低靡,公司正处于最艰难的时期,作为技术部的一员,我深有体会:我12年进入公司,至今已满五年。印象中今年是最忙碌的,从年初开始,我们接到了大量的特殊的改型任务,不仅难度大,而且交货期很紧张。很多改型任务,实际上并没有图纸和产品,因此我们技术部要做的,是要在短时间内完成新品的设计和开发,既要追求速度,又要保证质量,这对技术部是很大的挑战。这段时间,技术部全体都很忙碌,同事们平时加班加点,周末也牺牲私人时间来公司加班,工作时连喝水都顾不上,在座位上一坐就是几个小时,由于久坐的原因,很多同事已经患上了“白领综合症”。如今半年过去了,在全体同事的努力追赶下,已经按时完成了各项设计任务,目前,同事们按仍然坚持在各自的岗位上,没有怨言。我为有这样的同事感到骄傲和自豪!
目前,公司正在从困境中一步步走出来,我们还会面临越来越多、越来越复杂的新问题,这正是提升我们能力和价值的好机会。我们每个员工将自己打造得更优秀,我们的整体就会更优秀,公司就会更优秀。我一直坚定地认为,我们每个人走出的一小步,就是公司跨越的一大步,让我们与公司同舟共济,共渡难关,公司一定会用丰硕的成果来回报我们。谢谢大家!
第三篇:与公司同呼吸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
与公司同呼吸
在一个人的职业生涯中,对工作负责是基本要求和做人的良知。把本职工作做好,是一个人事业生涯中能否充实而有意义的起点。
无论从事什么性质的工作,首先要把自己的本职工作做好,学会享受自己的工作环境、工作业绩,同时享受自己的生活。当工作之余或者静坐的时候,回眸自己所从事的岗位,一定要深刻理解“本职”的含义。明白自己本职的工作范围、职责、权限。其实,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是对每个职业生涯的人的基本要求。
有位哲人说过,人一旦有了爱心和责任心,就能够生发一股无穷的力量,朝着想要实现的目标去努力,哪怕要经历挫折、痛苦和磨难,只要想到要尽一份责任,人就会变得无所畏惧。
结合“本职”工作想一想,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何尝不是这样呢?热爱自己工作岗位的人,工作起来不会退缩、不会漫不经心。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大体要考虑以下几个因素:
一、热爱自己的工作岗位
一个公司或单位,需要由不同性格、不同文化背景的人组成一个团队。不同的岗位形成不同的职责,履行不同的职责才会实现团队既定的目标。根据团队的组织设计,如果每个员工都能在自己的岗位上尽职尽责,从理论上讲既定的目标就能够如期实现。因此,重视自己的工作岗位是做好本职工作的首要条件。
公司不是慈善机构,既然给你支付相应的工资,就自然认为你所承担的工作有无法替代的范围和作用,你的劳动成果的重要性自然会因为岗位而显现。
不管做什么事,把当下的事情做好十分重要。重视自己的工作岗位,在自己的岗位上创新一定会成就大事。一个管理者只有对自己的工作非常重视,才有可能将工作做好,一个企业的内部,不同岗位的人拥有不同的岗位职责,不应该因为主管、经理不在或者没有人监督,就放松了对自己岗位职责的要求。
二、重视自己的工作业绩
业绩是一个企业的生命,每一个企业都把注重业绩当做自己企业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知名企业之所以知名就是以业绩为支撑,同时把业绩当作考核管理者与员工的重要标准之一。
每个管理者与员工必须学会独立工作,独自去扩展自己的业务范围,必须想方设法节省他人的时间,从而产生效益,必须能够低工作成本、高质量地完成过去需要好几个人才能完成的工作任务,很多时候低效率的企业往往是几个人同时做一件事情。
现代企业的运作实践证明,高效率来自管理者与员工综合业绩的扩展效力,业绩来自各个岗位高效率的业务组合。很多时候,企业重视基层管理者与员工培训、支持管理者与员工拓展自己的业务技能,抽出时间向基层管理者与员工灌输企业经营理念、企业文化等,对于提升企业长远业绩有着远见卓识的意义,一个企业拥有多面手的管理者与员工,是这个企业的优势,也是企业参与市场竞争的利器。
三、重视自己的工作成果
对任何管理者而言,必须以业绩为自己的行为导向。管理者能力差别的显著标志就是有没有较好的业绩支撑,没有绩效,再聪明的管理者也很被淘汰出企业。使用没有绩效的管理者是企业的下策,将增加企业的人力资源的使用成本。
现在很多企业聘用人员时,常常优先聘用有工作经验的管理者与员工,说到底就是一种以业绩为导向的用人理念,也是一种现代企业管理的重要导向。聘用有工作经验的管理者与员工就是重视个人业绩,降低人力资源成本,拥有更好综合能力强的管理者与“多面手”的员工就是提高企业竞争力的法宝。
出色的业绩就是热爱本职工作的人们在工作的每一个阶段,都能找出既有效率、又经济的工作方法。在工作的每一个细节,找到提升自己工作业绩的中心或节点。一个优秀的管理者,不可能是个专营关系的“马屁精”,也不可能是个只会“埋头拉车”的木讷之人,真正能做好本职工作的人是企业的宝贵资源,是一群睿智之群体,更是企业发展、业务拓展的希望所在。
四、重视自己的工作范围
做好工作是一个问题,怎么作好工作是另一个问题。作好工作是工作态度问题,怎么做好工作,是工作方法问题。重视自己的工作范围,是反映你在自己工作岗位上是不是保持清醒的问题,这样的管理者,不知道自己工作的边际在那里,出现缺位、越位作为问题,工作起来不到位难以尽职尽责,或者工作起来漫无边际会把工作搞的一团糟。忽略自己的工作范围,等于失去工作平台。难以作好自己的本职工作。
工作范围大小,反映管理者对一个人能力的认可,但不能说明本人真实的能力水平。管理者认定了你的 工作范围,你将努力履行自己的职责,能力强者不能肆意扩大自己的工作范围,那样你将白费心血。如果你的能力达不到设定的工作范围,你将可能被严谨的管理者调换到适应你的工作岗位上去。
对于个人来讲,面临的工作范围越大,越能提升你的岗位技能,你发展的空间就越大。工作范围相对小,你则工作更专业更细致,更能施展一技之长。不管工作范围大小,正确认识工作的边际在那里十分重要。
清醒认识自己的工作范围,工作起来才不至于越位或者缺位。一个管理混乱的企业一定是工作范围不确定的单位,一个效率低下的企业一定存在工作范围交叉、重合、牵制的现象。一个人如果无所事事,这个人一定是没有工作范围的人。重视工作范围,就是重视自己的职业发展空间,知道工作范围的边际的人就是工作有原则的人。
五、提升自己的岗位技能
在任何岗位从事工作的管理者与员工,都不是固定的。随着技术进步,工作岗位也会不断的发生变化。作好本职工作就要适应不断被淘汰的挑战。人的自身价值也会通过不断提升自己的岗位技能而体现出来。
作好自己的本职工作,不是墨守成规不思进取,社会的进步和社会需求的变化,会促使社会机制发生变化和调整。每个管理者与员工也会面临知识更新和角色转换,作好本职工作是提升自己适应变化的基础。没有作好本职工作的过硬工作技能难以提升更高层次的技能水平,被社会淘汰的厄运在适当的时候就会不期而至,下岗、转岗、失业的转折之痛,也会撞击没有提升岗位技能的人们。再好的岗位也不会偏爱不能胜任的人,更不会送给没有准备的人。
作好自己的本职工作,是一种境界。一生无悔自己职业生涯的人是幸福的人。老老实实做人,踏踏实实做事,干一行爱一行,是一个人的基本品质。
作好自己的本职工作,就是认识了自己做人的原则,认识了自己工作的范围、工作性质、工作环境,工作起来就会更有意义。
因此,公司需要各位管理者热爱自己的本职工作,做好自己改做的事,加强工作之间的沟通,营造一个和谐、稳定的工作环境;塑造一个高素质、高效率的团队。
第四篇:同呼吸
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
——民族团结一家亲
我们各民族同胞都有一个共同的名字—中华民族;我们都有一个共同的母亲—中国。人人皆有自己的祖国,祖国永远是每个人的心灵归依。新疆自古以来就是一个多民族聚居的地区,各族人民世世代代在这里同呼吸、共命运,共同谱写着祖国边疆繁荣进步的辉煌篇章。
我家隔壁单元是个热心的哈萨克族奶奶,我奶奶和她很要好,她在家经常修鞋。有一次,奶奶把一双断底开帮的旧鞋子放到房外,准备扔到楼下去。可一转眼就发现鞋子不见了,奶奶以为被捡破烂的收走了,也没当一回事。结果想不到的事情发生了,几天后,奶奶出门买菜的时候,哈萨克族奶奶正在楼下冲她招手示意,让她过去。奶奶很疑惑地过去一看,吃了一惊,因为她发现了她那双旧鞋,但已经变了模样。断了的鞋底换厚了,鞋帮也缝好了,连尖鞋头也被改成圆鞋头了,奶奶穿在脚上试试,感觉既舒适又时髦,满意极了,乐呵呵地准备付钱的时候,哈萨克族奶奶却冲奶奶摆摆手说:“不用谢,大家都是邻居吗。”
后来,哈萨克族奶奶的小孙女与我在院门外玩耍时,不小心摔倒了,膝盖上磕破了一大块皮。小女孩
疼得“哇哇”大哭,哭声被奶奶听见了,奶奶出来看到摔伤的小女孩,二话没说,先把她抱到家里,用云南白药,紫药水,纱布给她包扎好后才把她送回去。哈萨克族奶奶一家也非常感谢奶奶。两家的关系越来越好,相处得很融洽。
我想每个中国人都会为自己是中国人而骄傲,每个新疆人都会为自己是新疆人而自豪,每一位生活新疆的人都会为生活在这美丽、团结、和谐的新疆而幸福、快乐!在祖国辽阔的晴空下,新疆的明天必将更加和谐美好!
第五篇:我与祖国同呼吸
编辑。
各位领导、评委,大家好。我演讲的题目是《我与祖国同呼吸》。
金秋十月,共和国即将迎来她60岁的华诞。作为一名炎黄子孙,我为祖国日新月异的发展感到由衷的骄傲;作为一名民建会员,我有义务对祖国的发展献计献策;作为开发区安监局的副局长,我更加感受到了肩头那沉甸甸的责任。
新中国成立以来,无数中华儿女在党的带领下,战天斗地,披荆斩棘,开创了中华民族前所未有的崭新局面:在这不同寻常的60年间,我们伟大的祖国经历过战火的洗礼,经历过改革的阵痛,经历过奥运的惊喜,经历过飞天的壮举。这一切,都让亿万炎黄子孙为之热血澎湃,荡气回肠!
在激动之余,让我们不妨扪心自问,仔细想想,作为一名共和国公民,我们为脚下的这片热土撒下过多少的汗水,为我们挚爱的祖国贡献过多少力量?
作为一名民建会员,我耳闻目睹了祖国发展的伟大历程,亲身参与了祖国建设的宏伟浪潮,深刻体会到了多党合作制对于祖国发展所起到的重要作用。
我所在的民建山东省委城乡统筹发展工作委员会,担负着为山东省城乡和谐发展进行建言献策、提供社会服务的重要任务。这些年来,我同我的伙伴们深入一线,仔细选题,认真调查,掌握了大量翔实的第一手材料,提出了若干富有针对性、可行性的建议方案,为政府的科学决策提供了有力的支撑,为山东省城乡和谐发展贡献了我们的心血。
2007年底,当我们深入城市和农村的基层进行调研的时候,大家发现农村和城市之间的发展程度太不平衡了。在农村,基本的医疗、卫生、文化设施还很不健全,农民的物质生活和文化生活同城市相比较而言还很贫乏。
对于此情此景,我们看在眼里,急在心头。经过几次讨论,我们决定成立一个调研专题:《增加公开投入水平,加快新农村建设步伐》。目标确定之后,就是深入细致的调研走访工作。为了使我们的调研结果客观公正,真实可信,能够作为政府决策的可靠依据,我们做了充分的准备工作:
首先,我们查阅了山东省近二十年来的年鉴统计数据,对立年来我省人均收入、城市人均收入、农村人均收入、城市建设投资、农村建设投资等宏观数据进行了详细的整理对比,为我们的专题调研打下了扎实的数字基础;
然后,我们选取了医疗、住房、养老、文化等关乎群众生活质量的关键因素进行了进一步的对比,实地走访城乡居民xxxx户,发放调查问卷xxxx份,获得了有效样本xxxx份。在走访的过程中,大家顶风冒雨,饥餐渴饮,经过3次大规模的调研,我们掌握了大量的第一手材料。从这些调查材料中,我们把农村居民满意度最低的项目进行了提炼,知道了广大农民兄弟目前最为迫切的需求是什么。
最后,我们根据山东省每年对城乡建设的投资总额和投资比例进行了剖析,结合调研得出的实际结果,得出了未来几年内山东省的城乡建设投资应该向农村以多大的比例倾斜、建设的重点应该放在哪里、投资将会产生怎样的社会效益等一系列的结论。
后来,这份报告得到了政府的高度重视,并把建设新农村作为未来几年山东省发展的一个重要举措。看到我们的建议得到了采纳,农民兄弟的生活水平即将得到改善,我们觉得自己再苦再累都是值得的。
上面这个例子,仅仅是我们参政议政工作的一个缩影。60年来,民建山东省委累计向政府提出合理化建议xxxx项,开展专题调研xxxx次,撰写汇报材料xxxx万字,被政府采纳xxxx项;举办慈善捐款活动xxxx次,累计筹集善款xxxx万元,为建设一个现代的山东,一个文明的山东,一个充满感恩情怀的山东做出了应有的贡献。
如果说担任民建委员需要我开动脑筋、献言献策的话,那么担任开发区安监局副局长这个职务,则意味着现实而沉重的千斤重担。
俗话说:安全生产,重于泰山。安全生产关系着人民群众生命财产的安全,关系着工厂社区安宁祥和的局面。作为安监工作人员,我深知今年山东省安全形势特别严峻,容不得半点懈怠。
在祖国60周年大庆即将到来之际,为了营造出和谐安定的良好局面,我和同事们齐抓共管,在交通、消防、化工三个关键领域内狠抓安全,分别开展了3次酒后驾驶、3次超速违法行为集中整治统一行动,出动警力84人次,警车20辆次,查处各类交通违法行为482起;对易燃易爆单位、集贸市场、学校网吧等50余家单位进行了消防安全大检查,发现火灾隐患430余处,当场整改火灾隐患260处,下达《限期整改通知书》40余份;对全区化工企业、加油站点进行了摸底排查,共排查加油站17家、化工企业9家。共查出隐患29处,当场整改12处,下达整改指令书5份,限期整改17处。
您可知道,这一串看似枯燥的数字,实际上凝结着多少人的心血和汗水:为了查获违章车辆,多少人牺牲了睡眠时间,伫立在夜色的街头?为了发现火灾隐患,多少人不顾及个人安危,爬上那高高的屋顶?为了排除化工污染,多少人放弃了周末休息,穿梭在林立的工厂车间?他们这么做的动力是什么?完全是出自对这片土地的热爱,对伟大祖国的赤诚!
置身历史,我们溶于其中,分享着那过去的兴奋与感动;放眼未来,我们会发现,面前的道路更美好更灿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