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精品范文库 > 12号文库
会计基本假设知识点
编辑:天地有情 识别码:21-1089042 12号文库 发布时间: 2024-08-02 19:18:01 来源:网络

第一篇:会计基本假设知识点

会计基本假设

5.会计基本假设(是企业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的前提,是对会计核算所处时间、空间环境等所作的合理设定。)包括会计主体、持续经营、会计分期和货币计量.1)会计主体指企业会计确认、计量、记录和报告的空间范围。会计主体与法律主体(法人)并非是对等的概念,法人可作为会计主体,但会计主体不一定是法律主体

2)持续经营(使会计原则建立在非清算基础之上)

3)会计分期 为年度和中期。中期是短于一个完整会计年度的报告期间,又可以分成月度、季度、半年度。

由于有了会计期间,才产生了本期与非本期的区别,从而出现权责发生制和收付实现制的区别,进而又需要在会计的处理方法上运用预收、预付、应收、应付等一些特殊的会计方法。

4)货币计量

我国的会计核算应以人民币作为记账本位币 没有会计主体,就不会有持续经营,没有持续经营,就不会有会计分期,没有货币计量就不会有现代会计。第三节 会计基础(权责发生制和收付实现制)

6.权责发生制(优点是:更加准确地反映特定期间真实的财务状况及经营成果)

收付实现制(目前,我国的行政单位会计采用收付实现制;事业单位会计除经营业务可以采用权责发生制外,其他大部分业务采用收付实现制。)7.会计信息质量要求 首要:可靠性、相关性、可理解性、可比性。次级:实质重于形式(融资租赁)、重要性、谨慎性、及时性(收集、处理、传递)。

第二章 会计科目与会计要素 第一节 会计要素

1.会计要素的确认

会计工作就是围绕着会计要素的确认、计量、记录和报告展开的。

资产、负债和所有者权益三项会计要素,是资金运动的静态表现(时点数),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一定日期),是资产负债表的基本要素; 收入、费用和利润三项会计要素,是资金运动的动态表现(时期数),反映企业的经营成果(一定期间),是利润表的基本要素。1).资产是指企业过去的交易或者事项形成的、由企业拥有或者控制的、预期会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的资源.分类:按变现或耗用时间长短(流动资产〈一年或超过一年的一个正常营业周期内变现、出售或耗用的资产〉 非流动资产〈流动资产以外的资产〉)

2).负债是指企业由过去的交易或者事项形成的、预期会导致经济利益流出企业的现时义务。

分类:按流动性分为流动负债(偿还期在一年或超过一年的一个营业周期偿还的债务)和非流动〈长期〉负债(偿还期在一年或超过一个营业周期以上的偿还的债务,如:长期借款、应付债券、长期应付款等。)

3).所有者权益又称为股东权益,所有者权益表明企业归谁所有。是企业资产扣除负债后由所有者享有的剩余权益。

所有者权益具有以下特征:

第一,除非发生减资、清算或分派现金股利,企业不需要偿还所有者权益;

第二,企业清算时,只有在清偿所有的负债后,所有者权益才返还给所有者;

第三,所有者凭借所有者权益能够参与企业利润的分配。

所有者权益的确认和计量,主要取决于资产、负债、收入、费用、利润其他会计要素的确认和计量。所有者权益的形成来源:

(1)所有者投入的资本

(2)直接计入所有者权益的利得和损失

(3)留存收益(盈余公积、未分配利润)

所有者权益具体包括:实收资本、资本公积、盈余公积和未分配利润项目(4个项目)。

4)收入是指企业在日常活动中形成的、会导致所有者权益增加的、与所有者投入资本无关的经济利益的总流入。

日常活动是指企业为完成其经营目标所从事的经常性活动以及与之相关的活动。

分类:收入按性质(日常活动的内容)不同。可分为销售商品收入、提供劳务收入、让渡资产使用权收入。

按重要性要求(主次)分类:主营业务收入、其他业务收入

明确界定日常活动是为了将收入与利得相区分,因为企业非日常活动所形成的经济利益的流入不能确认为收入,而应当计入利得。

收入→日常活动

利得→非日常活动

企业的利得:接受捐赠、固定资产和无形资产等长期资产的处置净收益、罚金收益。

企业的收入:销售商品、出租无形资产和固定资产、销售原材料、提供劳务收入;

5).费用是指企业在日常活动中发生的、会导致所有者权益减少的、与向所有者分配利润无关的经济利益的总流出。将费用界定为日常活动所形成的,是为了将其与损失相区分,因为企业非日常活动所形成的经济利益的流出不能确认为费用,而应当计入损失。

分类:费用按与收入的配比关系,可分为营业成本和期间费用。营业成本包括主营业务成本、其他业务成本。

期间费用包括管理费用、销售费用和财务费用。

6)利润是指企业在一定会计期间的经营成果。(利润表反映的具体内容就是某一期间的经营成果)

利润包括收入减去费用后的净额、直接计入当期利润的利得和损失等。

利润按照构成,可分为营业利润、利润总额、净利润。

2.会计要素的计量

会计计量属性反映的是会计要素金额的确定基础,主要包括:历史成本(基本计量属性)、重置成本(常用于盘盈资产)、可变现净值、现值(常用于非流动资产可收回金额、摊余成本计量)、公允价值(常用于金融资产)

第二节 会计科目

3.企业会计科目按其所归属的会计要素不同,通常可以分为资产类、负债类、所有者权益类、成本类、损益类五大类。

1).资产类科目:按资产的流动性分为反映流动资产的科目和反映非流动资产的科目。

2).负债类科目:按负债的偿还期限分为反映流动负债的科目和反映非流动负债的科目。

3).所有者权益类科目:按所有者权益的形成和性质可分为反映资本的科目和反映留存收益的科目。

4).成本类科目:按成本的不同内容和性质可分为反映制造成本的科目和反映劳务成本的科目。

5).损益类科目:按损益的不同内容可以分为反映收入的科目和反映费用的科目。

会计科目按提供信息的详细程度及其统驭关系,可以分为总分类科目和明细分类科目。

总分类科目和明细分类科目的关系是:总分类科目对其所属的明细分类科目具有统驭和控制的作用,而明细分类科目是对其所归属的总分类科目的补充和说明。总分类科目及其所属明细科目,共同反映经济业务既总括又详细的情况。

会计科目的设置原则:合法性、相关性、实用性

第二篇:1.2会计基本假设练习题

1.2会计基本假设、会计基础练习题 单选题

1.下列各项中,属于企业会计核算的基础是()A收付实现制B持续经营C会计分期D权责发生制 2.下列有关企业会计基础的表述中,错误的是()

A权责发生制下凡不属于当期的费用,即使款项已在当期支付,也并不作为当期费用 B权责发生制下凡不属于当期的收入,即使款项已在当期收取,也并不作为当期收入 C收付实现制 的会计基础是企业会计结算的主要依据

D权责发生制的会计基础,在企业会计核算中发挥了统驭作用

3.将企业持续经营的生产经营活动划分为一个连续的长短相同的期间,体现的会计基本假设是()

A会计分期B货币计量C持续经营D会计主体

4.货款已经收到,但销售并未实现,则企业应当不确认销售商品收入,这一做法是()A可比性信息质量的要求B谨慎性信息质量的要求 C收付实现制基础的要求D权责发生制基础的要求 5.下列各项中,不属于会计中期的是()A月度B季度CD半

6.形成权责发生制和收付实现制不同的记账基础,进而出现应收、应付、预收、预付、折旧摊销等会计处理方法所依据的会计基本假设是()A会计主体B持续经营C会计分期D货币计量

7.界定从事会计工作和提供会计信息的空间范围是会计基前提是()A会计职能B会计主体C会计内容D会计对象

8.企业本月收到上月赊销产品款20000元,本月销售产品40000元,收到货款30000元,余款尚未收到按权责发生制原则,本月实现的产品销售收入为()元 A20000

B30000

C40000

D60000 9.A公司1月份发生下列支出,预付本季度全年保险费2400,支付上年第四季度借款利息3000元(已预提),支付本月办公费800元,计入本月费用的是()元 A1000

B6200

C3200

D380

10.企业为应收账款计提坏账准备,主要体现的会计信息质量要求是()A谨慎性

B可比性

C可靠性

D重要性

11.通常情况下,最关心偿债能回复力和支付利息能力的财务报表使用者是()A企业的债权人

B企业职工

C企业股东D税务机关

12.在会计核算过程中,会计处理采用的政策方法前后各期应是()A经管理层批准后,可以变动B应当一致,不得变动 C应当一致,不得随意变动D可以任意变动

13.下列各项中,要求同一企业前后各期会计信息相互可比,或不同企业同一期间相关会计信息口径一致的会计信息质量要求是()A重要性B谨慎性C相关性D可比性

14.下列有关会计信息质量要求的表述中,正确的是()

A在同一会计期间,不同的企业可以根据不同的确认、计量和报告要求提供有关会计信息 B在不同的会计期间,同一企业可以根据不同的确认、计量报告标注提供有关会计信息 C与会计信息使用者决策相关的有用的信息,都应当充分披露

D有意遗漏应予披露的会计信息,不会降低所提供的会计信息质量

15.企业将采用融资租赁方式租入的固定资产作为自有资产入账,主要体现的信息质量要求是()

A谨慎性B实质重于形式C可靠性D及时性

16.下列各项中,要求企业对于已经发生的交易或者事项,应当及时进行确认计量和报告的会计信息质量要求是()

A谨慎性B及时性C重要性D可理解性

17.通常情况下,最关心企业的盈利情况的财务报表使用者是()A企业股东B企业债权人C货物供应商D企业职工

18.对可能无法收回的应收账款作资产减值损失处理体现了()会计信息质量的要求 A客观性B重要性C谨慎性D实质重于形式 多选题

21.下列有关会计主体假设的叙述中,正确的()

A界定会计主体是开展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工作的重要前提 B明确会计,才能划定会计所要处理的各项甲乙或事项的空间主体 C会计主体也等同于法律主体 D法律主体通常也是会计主体

23.下列各项中,将影响企业按持续经营的会计基本假设进行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的()A适度调整经营方针B破产C长期停业整顿D解散 24.下列各项中,可确认为会计主体的有()A集团公司B子公司C母公司D企业年金企业

25.下列各项中,符合我国《企业会计准则》中有关会计期间的划分规定的有 A半B季度CD月度

26.下列有关企业会计基础的表述中正确的有()

A在收付实现制下,凡属于当期的收入,即使款项在当期尚未收取,也应作为当期收入计入利润表

B在权责发生制下,凡不属于当期的费用,即使款项已在当期支付,也不应作为当期费用入计入利润表

C权责发生制的会计基础,在企业会计核算中发挥了统驭作用 D收付实现制的会计基础,是企业会计核算的主要依据

27.采用权责发生制基础时,下列各项业务中不能确认为当期费用的有()A支付下年的报纸、杂志费B预提本月短期借款利息 C预付下季度房租D支付上个月房租

28.母公司拥有若干子公司、分公司的情况下,下 列各项中,可以作为会计主体的有()A母公司B子公司C分公司D企业集团

D境内设立的业务收支以人民币以外货币为主的单位编制的财务报告 30.采用权责发生制基础时职能有

A决策职能B控制职能C反映职能D预测职能

31.下列各项中,反映了可靠性会计信息质量要求的是()A以实际发生的交易或事项为根据进行确认、计量

B在符合重要性和成本效益原则的前提下,保证会计信息的完整性 C在财务报告中的会计信息应当是真实、完整 D各类企业执行的会计政策应当统一,便于比较 32.下列各项中,符合可比性信息质量要求的是()A不同企业相同会计期间会计信息应该相互可比 B同一企业不同时期的会计信息相互可比 C企业选定的会计政策,以后期间不得变更 D企业提供的会计信息应确保使用者充分理解 33.下列各项中,属于会计信息质量要求的有()A会计分期B实质重于形式C货币计量D重要性 34.下列选项中,属于会计信息质量要求的有()A可靠性B相关性C可比性D可理解性

35.下列各项中,可以保障会计信息质量的有()

A对于会计信息使用者决策相关的有用信息,都予以充分披露 B延后进行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 C有意 遗漏应予以披露的会计信息

D在不误导会计信息使用者作出准确判断的前提下对财务报告中提供的信息信息省略 判断题

36.一个营业周期通常短于一年但也存在正常营业周期长于一年的情况(Y)37.在持续经营的情况下,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应当以企业持续、正常的生产经营活动为前提(Y)

38.企业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应当以会计主体、持续经营、会计分期和货币计量为会计基本假设(Y)

39.权责发生制是以是否收到或支付现金作为确认收入和费用的依据(N)

40.持续经营假设可使企业成为百年老店,因而即使企业进入破产清算,也不应该改变会计核算方法(N)

42.评价经营业绩,属于企业的基本职能(N)

43.会计确认属于会计监督职能运用的特定方法(N)44.企业应当以持续经营为基础,根据实际发生的交易和事项按照企业会计准则的规定进行确认和计量在此基础上编制财务报表(N)

45.会计分期的目的,在于通过会计期间的划分,将持续经营的生产经营活动划分为连续、相等的期间据以结算盈亏,按期编制财务报告,并及时向财务报告使用者提供企业的有关信息(Y)

46.权责发生制和收付实现制两种不同会计基础的形成,是基于持续经营假设(N)47.货币计量是会计核算的唯一计量尺度(N)

48.会计主体假设明确界定 从事会计工作和提供会计信息的空间范围(Y)

49.会计除了核算和监督职能外,还有预测经济前景,参与经济决策,分析等职能(Y)50.会计基本假设是企业会计确认计量报告的前提是对会计核算所处的时间、空间环境等所做的合理设定(Y)

51.在权责发生的基础下凡是当期已经实现的收入和应当负担的费用,只要在当期没有实际收到和付出,都不能作为当期的收入和费用(N)

52.企业应当遵循交易或者事项的法律形式进行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而不需要考虑交易或者事项的经济实质(N)

53.会计是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核算和监督一个单位经济活动的一种经济管理工作(Y)54.即使企业已经开始进行破产清算,也应坚持持续经营的会计基本假设进行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N)

55.企业应当以持续经营为基础根据实际发生的交易和事项,按照《企业会计准则》的规定进行确认和计量,在此基础上编制财务报表(N)还有其他

56.收入-费用=利润这一会计等式,是复试记账法的理论基础,也是编制资产负债表的依据(N)

57.企业应当遵循交易或者事项的法律形式进行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则不需要考虑交易或者事项的经济实质(N)

58.企业的投资者既享有企业的经营利益,也承担企业的经营风险(Y)

59.对某些特殊交易或者事项进行处理是,通常需要根据实质重于形式、重要性、谨慎性和及时性的信息质量要求来把握其会计处理原则(Y)

60.企业对已出售商品提供产品质量保证并因此确认为一项预计负债主要体现了谨慎性的基本要求(Y)

61.企业没有将商品所有权上的主要风险和报酬转移给购货方,即使签订了商品销售合同并将商品交付给购货方,也不应当确认销售收入,这一说法,充分体现了实质重于形式的会计信息质量要求(Y)

63.根据可比性的会计信息质量要求,如果按照规定需要变更会计政策或者在会计政策变更后可以提供更可靠、更相关的会计信息,企业可以变更会计政策(Y)

64.月末,单位内部的审计人员对资产负债表进行审核,属于会计监督中的内部监督和事后监督(Y)

65.社会公众也关心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包括企业对其所在地经济发展的贡献,如增加就业、刺激消费、提供社区服务等(Y)

66.企业有意对财务报告中提供的会计信息进行省略,误导会计信息使用者作出错误决策,违背了可靠性和重要性等会计信息质量要求(Y)67.根据可靠性的会计信息质量要求,企业不得隐瞒收入,但可根据投资者的要求提前或者延后确认收入(N)

第三篇:审计基本假设体系的重构(本站推荐)

审计基本假设体系的重构

【摘要】所有的科研都需要假设,审计学科也同样需要假设。审计假设是人们在长期的审计实践中归纳总结出来的、但目前还无法加以论证的、以保证审计和审计工作得以存在和进行的前提条件和认定,反映着审计实践的一般规律和基本特点,是建立和研究审计理论的基石,是进行审计工作的前提。审计假设作为审计理论结构体系重要组成要素,历来是审计界探讨的重点。迄今为止,审计学界对审计假设仍然没有统一的结论。随着环境的变化,审计的假设也再不断变化,本文通过对审计假设理论的回顾和评价,并且结合我国审计的现实发展状况,分析审计假设的决定因素,并提出了重新构建审计假设理论。

【关键词】审计假设;审计假设理论;审计假设理论重构引言

假设作为哲学和逻辑学的一个概念,指若干理所当然的原始命题是进行演绎推理或科学论证先决条件,它是任何一门科学产生和发展的先导。亚里士多德曾说过:“每一可论证的科学多半是从未经论证的公理开始的,否则论证就永无止境。”这里为未论证的公理就是通常我们所说的假设。假设是理论构架的基石,一切逻辑推理的起点。审计学作为社会应用科学一个分支,应确立自己合理的假设。审计假设这一概念自20世纪60年代美国学者莫茨和埃及学者夏拉夫在《审计哲理》(ThePhilosophy ofAuditing)一书首次提出后,引起审计理论界广泛关注,但是对审计假设的探索至今在国内外审计理论界仍未取得完全共识,各种观点同时并存。审计假设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因为审计学科与其他所有学科一样,在本学科领域内,也还存在着一些能感觉得到但还无法加以确证的最基本认识,例如内部控制对揭弊查错的作用,财务报表可验证性的特征等。由于这些最基本认识在审计实践中的不可或缺性,使其自然成为开展审计工作所必须具备的前提条件即审计假设。对于审计假设,虽然其自身还无法从逻辑上加以证明,但对其正确性和有效性却可从以其为基基础并通过逻辑推理建立的审计理论无法解释审计实践,或无法被审计实践所验证,则审计假设的正确性、有效性同样受到怀疑。因此,审计假设的正确性、有效性既需从以其为基础而进行的逻辑推理中得到验证,还需通过实践来加以验证。

审计假设,不仅具有理论意义,还具有实践意义。审计假设的实践意义突出地表现在对审计责任的判断作用上。众所周知,审计在履行其服务活动的过程中,必须向社会承担责任,而审计假设正是判断审计人员履行其职责的一个重要依据。M“utz和Sharaf认为,几乎所有的审计假设均与审计人员的责任有着直接的联系。因为审计是一项注重验证的活动,审计验证的对象虽然以会计信息为主,但在会计信息的背后是一个复杂的经济组织,这个组织与社会环境的千丝万缕的联系以及经营活动上的连续性,使得审计要对该组织在某一特定时间段中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等是否得到正确的表述作出判断是一件十分棘手的事,因此对某些情况根据经验总结作出合理的假定,即合理地确定审计人员的职责范围是必然的,这是审计人员履行其职责所需的前提条件,因此审计责任与审计假设具有直接联系。

共页第页当前审计界关于审计基本假设的主要观点及其评价

审计假设的研究起源于20世纪60年代,莫兹和夏拉夫在其专著《审计理论结构》一书中提出了8条审计假设:审计可验证假设、无利害冲突假设、受审计的财务报告及其他资料不存在串通舞弊和其他异常差错假设、有效内部控制假设、公认会计原则假设、无反证假设、审计人员有能力独立地审查财务资料并发表意见、审计人员承担着与职业地位相称的职责。他们开创了审计假设及其体系的研究,对后来审计假设的研究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戴维·费林特(David Flint)也提出了七项假设,主要包括:

①审计是以受托经济责任关系或公共责任环境的存在为首要前提的;②受托经济责任的内涵太微妙、太复杂、太重要,以致没有审计,该种责任的解除就无法解释清楚;③审计的本质特征在于其地位的独立性和在调查与提供报告方面免受约束;④审计的对象,如行为、业绩、成果、业务记录、财务状况或与此有关的事实都可以通过证据予以证实;⑤可以为行为、业绩、成果和信息质量等确立责任标准,可对行为、业绩、成果和信息质量的实际状况进行计量并与一定标准进行比较,计量与比较的过程需要专门的技能和专业判断;⑥被审计单位的财务报表和其他资料的涵义、重要性和目的是清晰的,通过审计可对其清晰性做出明确的表达;⑦审计可以产生经济或社会效益。

蔡春教授在《审计基本假设研究》一文中提出了5项基本假设;刘力云同志在《试论审计假设体系》一文中提出审计假设两个层次中第一层次的4项基本假设等等。从他们所构建的审计基本假设体系可看出,审计学者在对审计基本假设的认识上存在很大的分歧,这是因为各自对审计基本假设应该具有的标准有不同的认识。美国著名审计学家罗伯特·莫茨和埃及的侯赛音·夏拉夫在他们合著的《审计理论结构》一书中第一次系统的研究并提出审计假设理论,他们是审计假设理论研究的开创者。他们提出了几项审计假设:(1)财务报表和财务资料是可验证的;(2)审计师与被审计单位管理部门之间不存在不可避免的利害冲突;(3)呈报检查的财务报表和其他信息材料不存在串通舞弊和其他非常错误;(4)完善的内部控制系统可以减少错弊发生的可能性;(5)公认会计原则的一致运用可使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得到公允表达;(6)如果没有明确的反证,对被审单位来说,过去真实的情况将来也属真实;(7)审计师完全有能力独立审查财务资料并表达意见;(9)独立审计师承担的职业责任与其职业地位相称。著名审计学家杰克·罗伯逊对他们的研究成果给予至高无上的评价:“没有任何其他的理论结构能达到莫茨和夏拉夫的理论结构那样的深度和广度,因此任何新的审计理论的发展都不可能超越莫茨和夏拉夫的理论结构。”但审计假设理论不是一成不变的,它会随着一定的社会政治经济环境的变化发展自身,否则审计理论研究将停滞不前.“莫氏审计假设”中的第二、三、四条假设的成立性已遭到严酷的现实的猛烈抨击,不仅在国外有不断爆发的审计丑闻,“安然”、“世通”等,我国也出现了一连串惊人的审计失败和舞弊案件,如红光、银广厦等等。这些案件暴露出了以下几个问题:(1)呈报检查的财务报表和其他信息资料也可能存在严重的串通舞弊。(2)完善的内部控制系统并不可以减少舞弊发生的可能性。难道说上述的麦科特公司没有内部控制系统吗?一旦公司高级管理层串通舞弊,那么内部控制就形同虚设,毫无作用了。审计理论假设存在的问题

4.1不同观点之间存在较大的差异

从以上阐述的国内外审计假设观点可以看出,不同研究人员之间的观点、认识差异较大。他们从不同的角度论述审计假设体系的内容,如我国学者管锦康以审计关系理论为基础,以审计目标为导向,构成一个包括经济责任可认性、经济责任可验性、审计可信性和审计可行性在内的审计假设体系;而英国审计学家汤姆·李提出了与之不同的3类13项内容的审计假设体系。其他学者提出的审计假设也或多或少的不一致,达成共识的假设更少。这就使审计假设不像会计假设那样简练、明了,从而阻碍了假设体系的应用和推广。

4.2审计假设系统性不强

审计假设系统性不强表现在:第一,审计假设体系条目繁多,存在多余的、不重要的项目。如李氏因素较多,结构不明确,费氏第七条“审计可以产生经济或社会效益”应属于审计的职能和作用,不是假设问题。第二,审计假设之间独立性不强,如莫氏第七条“审计人员完全有能力独立审查财务资料并提出报告”可推出第二条“审计人员与被审计单位管理当局之间没有必然的利害冲突”。第三,排他性原则考虑不够,如李氏模式审计行为假设中第一条“有利害冲突”和第三条“形式、实质独立”矛盾等。

4.3研究范围的局限性较大

多数的审计假设体系研究范围不完整,未能完整反映现代审计的职能和作用。如莫氏模式、李氏模式、费氏模式、安氏模式及我国大多数学者的审计假设均是从财务审计实务中总结出来的,是以狭义的审计观为基础的,如莫氏模式的“财务报表与财务信息是可验证的”、“各期运用公认会计原则的一致性可以使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得到公允反映”、“审计人员会尽职尽责地检查财务资料以发表独立的审计意见”;李氏模式中审计依据假设、审计功能假设中的第2和第3条等。他们的假设对内部审计、国家审计、绩效审计和管理审计等未做考虑,这影响了审计理论结构的完整性以及社会对审计的全面认识。

4.4面临抽象概括与全面具体之间的两难境地

随着在审计假设研究的进一步发展,研究人员已意识到审计假设,一方面要有综合性和代表性,即能最大限度地涵盖审计行为产生、存在、发展的规律及各类审计的特征。另一方面又应具有全面性,即从时间上,适用于审计从产生起历经的整个发展历程;从内容上,既适用于政府审计、民间审计、内部审计,又适用于财务报表审计、经济效益审计等不同形式、不同内容和不同要求的审计。但要从繁杂的审计现象中提炼出最精练、最概括的审计假设无疑是相当困难的。

4.5重理论轻实务,难得到审计实务界的认可

为了进一步了解审计假设研究的现状,从1990-202_年《审计研究》、《审计与经济研究》、《审计理论与实践》、《现代审计》等多种期刊中有关审计假设研究的文章38篇,从理论与实务的研究内容角度进行了分析,目前我国的研究太过偏向于理论方面,只是从实践中归纳总结了审计假设,即只提出假设,没有验证假设的过程。到底归纳总结的假设对不对,能否经得起实践的检验,很少有人做研究,这就很难使研究人员提出的审计假设得到实务界的认可。

4.6研究方法较单一

通过对上述文章的分析,在审计假设的研究中,规范性的研究占了绝对的主导地位。即使有少数与实务相结合的文章,也只是侧重于定性分析和简单的归纳法,从根本上引人其他研究方法的文章还没有。其实,规范性研究固然是审计假设的重要研究方法,但规范研究只能解释“应该是什么”,而没能注意到目前审计实务的真实状态“是什么”。所以可以尝试引人其他研究方法作为补充,多种研究方法结合运用。这样才会使审计假设更好地在理论与实务两方面都发挥重要的作用。

产生上述问题的原因较多,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研究内容本身缺乏足够的说服力

审计假设对审计的发展是不可缺少的。审计理论结构的建立都要以一定的假设为基础,否则就无法进行判断、推理。但审计假设自身的特点是具有不能自我验证性,它必须有相关条件予以支持。如“财务报表没有串通舞弊或其他不正当的非法行为”假设一报表的公允性,但后来由实践证明该假设是不恰当的。所以,审计假设必须由实践来检验,而且它应建立在一定的环境基础之上,当环境和条件发生变化时,审计假设也会随之发生变化。正是由于审计假设自身的特点,使得此项研究变得极为困难。

(2)审计理论研究尚不完善

虽然审计已有几千年的历史,但它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科学,关于审计理论的研究才只有100多年的时间。所以审计理论研究往往局限于对审计实践的解释,对实践经验的提炼与系统化做得不够。审计基本理论研究难以系统深人到丰富的审计实践中去,也没能形成基本的理论框架。由于审计理论研究的不尽完善,也使得审计假设的研究受到制约,自身的体系性也较差。

(3)研究人员自身的局限性

虽然审计假设研究在不断地发展,但从审计假设研究的历史来看,从事该研究的学者偏少。他们所提的观点大都受其所处的时代、环境的局限,而且不能为自己的观点提供令人信服的事实证据。就我国目前的研究情况来看,虽然有关文章和著作也有一些,但在研究方法上难有突破,所提的观点多是在前人的基础上修修补补,缺乏广度和深度。这是由于我国审计的科研力量相对薄弱,研究人员水平、素质不高所造成的。

(4)未将审计假设列入审计准则的范围

审计准则是审计人员在审计工作中应当遵守的行为规范和工作指南。而审计假设则包括实施审计应具备的前提条件以及对被审计事项做出判断的依据。所以审计假设和审计准则均对审计实务具有指导作用,它们之间存在着极为密切的关系。但由于审计假设未明确地引人到审计准则的范围之中,使得审计人员在实务中难以理清审计假设与审计准则的关系,这不利于审计假设的研究和审计准则的完善。

5审计理论体系的重构

依照以上有关对审计理论的认识,可以认为审计假设的重构应该分为两类:审计存在假设和审计业务实施假设。

5.1、审计存在假设,即被审计过的经济信息等对信息使用者更有用。

具体包含以下3个假设:第一条是经济业务等信息可被验证和评判;第二条是审计人员完全有能力独立胜任审计工作;第三条是审计人员依照相关的审计准则进行审计工作,可承担与其相匹配的职业责任。审计使经济信息价值含量提升,对信息使用者更有用,审计才有存在的资格和理由。若审计只是流于形式,或根本不能真正对经济信息的真实性、公允性作出客观合理的判断,以帮助信息使用者进行计划和决策,那么,审计终将被公众遗弃。

对于审计存在的具体假设,第一条经济业务可被验证和评判非常重要。如果经济信息不可被验证,那么就不可能有审计。因为审计工作就是对经济信息进行追溯或展期验证并对其合法性、公允性做出判断。另外,不仅经济信息要可被验证而且可被评判,验证只能保证其真实性,而评判则保障了其是否公允合理的反映被审计单位的业务事实。只有经济业务信息可记录、计量,并有相应的标准作参照对比,审计才能真正做到验证和评判。

第二条和第三条是对审计主体及其工作依据提出的假设,审计人员若没有能力胜任审计工作的话,那么要想取得公众的信任就成无稽之谈。一项学科存在一定要承担与之相匹配的社会责任,如何较好地完成社会责任,我们假定只要切实履行了审计准则,就可以认定审计人员承担了其应有的社会责任,公众应对其予以合理的信任。

5.2、审计业务实施假设具体包括:无反证假设、风险可控假设、完善有效的内控框架可减少舞弊的发生概率。具体的审计业务也需要设定一些公认的前提条件才能顺利实施。因为审计人员受托对被审计单位进行审计是有一定业务范围的,包括空间限定和时间段限定。若没有无反证假设(如果没有明确的相反证据,对被审计单位来说,过去被认为是正确的,将来也将被认为是正确的。)基于会计及其他经济业务信息的连续性,审计会陷入对受托审计时段以前经济业务信息的无限验证漩涡中去。为了避免这种情况的发生,必须对时间进行明确科学的截取,即承认无反证假设的正确性。

风险可控假设是指审计人员在审计实施过程中的检查风险是可以被控制在一个可忍受的范围内的。这一假设可帮助审计人员理性的选择审计业务。对那些明显有较高风险业务不予承接,尤其是现今风险基础审计风行业界时,这条假设显得尤为重要。若认为风险不可控,那么审计业务将不可能进行。因为风险是游离于人们控制范围之外的。无论采取何种方法,增加多少审计程序和扩大多少审计范围,风险都不可能降低,那么审计只能处于无奈的尴尬境地。只有完善有效的整体框架内部控制,才能使舞弊的发生概率降低,这样使得审计中通过对内部控制等风险评估决定具体审计范围和重要的审计方法正确合理。

参考文献

[1] 王香焕,万方全;;审计假设体系的重构[J];齐鲁珠坛;202_年06期

[2] 尤家荣.审计假设研究[J].审计研究, 1995,(03).[3] 王明珠.王雪莉,李艳;审计公设探讨[J];长春大学学报;202_年01期

[4] 朱锦余.论审计假设体系[J].云南财贸学院学报, 1994,(03)

[5] 杨学军.审计假设的作用[J].北京交通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202_,(04)

[6] 王文威,粟琳.也谈审计假设[J].事业财会, 202_,(01)

[7] 孔令文.浅议受托经济责任关系假设[J];齐鲁珠坛;202_年03期

[8] 杨学军.审计假设的作用[J].北京交通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202_,(04)

[9] 刘力云.试论审计假设体系[J].审计与经济研究, 1993,(02)

[10] 傅建设.试析审计假设[J];天津商学院学报;1999年03期

[11] 莫兹R K,夏拉夫H A.审计理论结构[M].文硕,译.北京:中国商业出版社, 1990: 65.

第四篇:注册税务师考试《财务与会计》每日一练:会计基本假设与会计基础

注册税务师培训http://edu.21cn.com/kcnet1530/

注册税务师考试《财务与会计》每日一练:会计基本假设与会计基础

单选题

在会计核算中产生权责发生制和收付实现制两种记账基础的会计基本假设是()。

A、会计分期假设

B、会计主体假设

C、货币计量假设

D、持续经营假设

【正确答案】A

【答案解析】本题考查会计基本假设与会计基础知识点。由于会计分期假设,产生了本期与非本期,从而出现了权责发生制和收付实现制的区别。

第五篇:会计环境对会计假设的影响

本科生毕业设计(论文)封面

(202_ 届)

论文(设计)题目 作 者 学 院、专 业 班 级 指导教师(职称)论 文 字 数 论文完成时间

大学教务处制

会计原创毕业论文参考选题(200个)

一、论文说明

本写作团队致力于会计毕业论文写作与辅导服务,精通前沿理论研究、仿真编程、数据图表制作,专业本科论文3000起,具体可以联系qq 805990749。下列所写题目均可写作。

二、原创论文参考题目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我国个人所得税存在问题及对策

企业内部控制之内部环境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中小企业如何加强成本管理提高经济效益 合并会计报表研究

基于公司治理的内部控制浅析

中小企业内部控制的问题与对策——浙江民营企业为例 中庸思想与会计职业道德建设 制造业循环信息披露中德比较研究 论中小企业内部控制的问题

发达国家物业税与我国物业税征收的对比及其启示 我国事业单位会计核算基础改革研究 中外企业目标选择的比较分析 商业银行内部审计问题研究

通货膨胀条件下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研究 我国中小企业融资问题研究

应收账款风险控制方法研究——以某公司为例 基于平衡计分卡的G银行绩效评价体系研究 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研究

构建我国可持续发展下的环境会计 某变压器公司财务治理结构优化研究 某环保新材料公司应收账款管理研究 某啤酒公司生产成本管理的研究 债务重组准则若干问题的思考 会计信息失真的研究

上市公司的价值评估——以万科为例 xx公司实施信息化的问题与对策

企业存货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以云南白药为例 房地产企业税收筹划研究

基于营运资金的企业财务风险控制研究

我国酒业上市公司财务风险现状及管理研究——以典型白酒企业为例 上市公司资本结构与财务风险的问题研究 某公司营运资金管理研究

某公司财务指标应用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营改增改革试点效应分析——以某汽车运输公司为例 某公司模式优化研究

非盈利组织的和控制研究——以某福利院为例 增值型内部审计探讨

中小企业成本控制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社会责任视角下企业目标的变迁研究 某制衣公司应收账款创新管理研究 企业并购财务整合研究

中小企业会计信息化应用状况分析及对策 对个人所得税的改进设想 企业并购协同效应的财务分析 国有企业绩效评价指标研究

基于自由现金流量的企业价值分析--以某集团为例 会计信息失真的制度性成因与治理对策 中小企业融资租赁的问题及对策分析 企业并购中财务整合存在的问题研究 我国酒店企业内部控制的应用研究 浅析企业业务招待费的管理 某市小微企业融资问题研究

期货套期保值在财务风险管理中的应用 审计市场定价与监管

上市化工企业环境信息披露研究 企业投资过程中的税收筹划研究 基于公司治理的内部控制浅析

蓝海战略下企业战略成本管理问题研究——以某企业为例 企业全面预算管理模式的创新平衡计分卡在我国商业银行的运用 对自创商誉会计确认的认识 企业清算所得课税:问题与对策

某公司绩效评价中财务指标存在的问题 我国上市公司内控环境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 基于公司治理的内部控制浅析 超市存货成本管理研究

我国税务系统内部控制问题研究 某公司融资结构研究

提升中小企业内部控制效力研究 论EVA在我国中小企业的应用 基于公司治理的内部控制探讨 某公司所得税税务筹划方案设计 某房地产公司财务危机预警研究

会计职业判断在固定资产准则中的运用 某建筑公司营运资金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企业内部控制失效的原因及对策

新债务重组准则下企业盈余管理问题研究

基于中小投资者视角的上市公司财务报表分析研究 中小企业纳税筹划方案设计——以酒业制造公司为例

基于公司治理的内部控制浅析 81 企业投资过程中的税收筹划

政府固定资产投资审计分析与研究 83 资产减值损失相关问题的研究

广州药业股份有限公司现金股利分配方案影响因素分析 85 基于利益相关者理论的企业会计政策选择 86 关于政府或有负债风险问题的探讨 87 关于合并商誉的思考

基于公司治理的内部控制浅析 89 中石化纵向并购的价值效应研究 90 我国廉租房建设中融资渠道的研究

增值税改革后固定资产的税务处理及影响分析 92 作业成本管理在企业中运用的探讨 93 基于公司治理的内部控制浅析 94 我国个人所得税的税务筹划

会计政策选择对企业财务状况的影响研究 96 我国推行人力资源会计的对策研究 97 海尔的存货管理方法研究

xx公司财务指标体系分析研究 99 企业集团增值税纳税筹划 100 中小企业成本核算探讨

EVA在国有企业绩效管理中的应用研究 102 提高企业核心竞争能力的财务策略 103 中小企业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财务报表分析在实际应用中的局限性——以某市政工程公司为例 105 珠宝鉴定及营销]论中国古代玉器特征的演变

我国信息披露的基本理论与监管制度的分析与应用 107 某公司筹资业务内部控制研究

黄金现货投资的优势和风险控制研究 109 基于公司治理的内部控制浅析

美的电器与格力电器财务战略比较研究 111 企业应收账款管理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112 基于消费者心理的某超市促销策略研究 113 高新技术企业技术创新能力的评价研究 114 某公司预算管理问题研究

xx公司融资困境及其应对措施 116 房地产上市公司利益分配实证分析 117 谈会计电算化下的企业内部控制 118 企业环境信息披露质量的研究

我国中小企业融资问题探讨—以xx麻纺织有限公司为例 120 关于开征遗产赠与税的探讨

某电子公司应收账款管理问题及对策研究

实际控制人对上市公司信息披露质量的影响研究 123 某公司内部控制失效的原因及对策研究

中小企业存货内部控制问题研究

营改增对交通运输企业损益的影响——以某航空公司为例 126 风险管理导向下中小型民营企业内部控制研究 127 公允价值在我国运用的相关问题研究

上市公司社会责任会计信息披露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129 内部控制与公司治理的链接与互动 130 基于公司治理的内部控制浅析

浅谈我国民营企业会计信息违法性失真

中小股份制商业银行零售业务核心竞争力提升研究 133 小企业会计准则问题的研究

会计信息化对企业内部控制的影响 135 关于xx机械公司成本控制问题的思考 136 关于xx公司应收账款管理的研究 137 基于作业基础的成本预算改进研究 138 基于公司治理的内部控制浅析

我国会计电算化应用存在的问题研究

食品质量成本与企业经济效益关系的实证分析 141 我国中小企业财务治理问题研究

我国高新技术企业管理舞弊审计问题研究 143 我国上市公司股利分配政策的现状及对策研究 144 基于公司治理的内部控制浅析 145 人力资源信息披露研究

从金融危机看商业银行的信贷风险及其控制 147 企业财务预警与防范企业资金链断裂的研究 148 对我国环境会计信息披露的研究 149 高校筹资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股利政策的影响因素分析及其选择—以海尔为例 151 资产减值准则在企业运用的研究 152 企业应收账款管理问题研究 153 房产税税基确认方法的研究

154 产业集群视角下中小企业互助基金融资模式研究 155 基于公司治理的内部控制浅析 156 苏宁公司内部控制的问题及对策

157 中小企业融资方式的选择存在的问题与选择途径 158 我国上市公司盈余管理问题研究

159 企业所得税法规与所得税会计准则的差异性研究 160 我国食品饮料业社会责任信息披露质量研究 161 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业务定价研究 162 中小民营企业内部控制问题研究 163 浅谈会计谨慎性原则的运用及局限性 164 循环经济会计模式研究 165 企业内部审计风险问题研究 166 中小民营企业适度负债经营研究 167 我国网络银行监管问题及应对措施

168 企业社会责任对实现企业目标的影响 169 对我国上市公司关联交易信息披露探讨 170 中国工商银行的投资价值分析 171 某公司筹资风险成因与对策研究 172 企业增值税会计处理探讨

173 固定资产折旧与减值的比较分析

174 石油企业内部审计参与风险管理的分析——以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为例 175 某公司成本控制研究 176 苏宁电器存货管理研究

177 关于企业应收账款管理的症结与对策问题的探讨 178 企业集团财务风险预警研究——以xx集团为例 179 某地红十字会问题研究

180 基于公司治理的内部控制浅析

181 浅析个人所得税对缩小贫富差距的影响

182 杜邦分析法在某保险公司财务分析中的应用研究 183 xx公司人力资源会计实践困境及其改进 184 某生化公司内部会计控制的研究 185 知识经济对现代审计的影响及对策 186 上市公司会计舞弊前因、后果及治理

187 外商的直接投资对我国汽车行业市场集中度的影响研究 188 顺丰快递公司内部控制缺陷研究 189 知识经济环境下人力资源会计探讨 190 论应收账款管理新方向

191 基于公司治理的内部控制浅析 192 会计信息失真研究

193 基于公司治理的内部控制浅析 194 房产税征收对象研究

195 宇通客车公司的存货管理研究 196 浅析康师傅集团的成本管理系统 197 民营上市公司投资行为与效率研究

198 上市公司资本结构与业绩关系的实证分析 199 我国家族式企业内部控制研究

200 局域网条件下企业会计业务流程重组分析

会计基本假设知识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