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论防范和打击恐怖主义的方法
论防范和打击恐怖主义的方法CSM
想要做到防范和打击恐怖主义,那么首先应该认识什么是恐怖主义。恐怖主义是指任何个人、团体或国家为达到一定的政治目的针对敌方或者第三方的无辜平民进行的有组织的,持续不断的,不择手段的暴力犯罪。恐怖主义是全人类的一大公害。
2012年、叶城“2•28”暴力恐怖案件,致13人死亡,16人受伤; 2013-4-23 新疆巴楚县暴力恐怖案,导致3名社区女干部被杀害; 2013-6-26 新疆暴力恐怖袭击事件,造成24人遇害; 2013-10-28 暴力恐怖袭击案,造成2人死亡,40人受伤;
2014-3-1 云南昆明火车站暴力恐怖案件,造成29人死亡、143人受伤; 2014-4-30 乌鲁木齐火车站恐怖袭击案,造成3人死亡,79人受伤; 2014-5-22 乌鲁木齐爆炸案,造成39名无辜群众遇难,94人受伤;
2014-7-8 新疆莎车县严重暴力恐怖事件,31辆车被打砸,其中6辆车被烧; 2014-7-28 喀什莎车恐怖袭击案,导致37人死亡,13人受伤; 2015-6-9 河北肃宁县特大枪击案,导致4人死亡,5人受伤。
纵观近几年来我国所发生的各种恐怖袭击事件,看了真令人发指。同时也鞭笞着我们防范以及打击恐怖主义的重要性。
我国的反恐立场和主张:第一,反对一切形式的恐怖主义。第二,反恐不能搞扩大化。第三,反恐要标本兼治。第四,反恐应充分发挥联合国和安理会的重要作用。第五,反恐需要加强国际合作。
我认为要做到防范和打击恐怖主义要做到以下几点:
(一)、要提高人民群众的反恐防恐意识和知识,加强防范恐怖活动及安全应急自救教育。要坚持专群结合、依靠群众,深入开展各种形式的群防群治活动,筑起铜墙铁壁,使暴力恐怖分子成为“老鼠过街人人喊打”。
(二)、加强网络反恐力度:
1、加强平台监控;
2、监控涉恐信息;
3、掌握活动踪迹;
4、侦测恐怖活动;
5、封堵传播渠道。
(三)、注重源头治理。在政治上要做到:减少腐败,促进社会公平正义,社会发展,保障社会各阶层、各族群的平等政治参与;在经济和教育上则要做到:提升社会弱势群体、社会底层人口素质,提高其参与经济活动的能力,增强其造血功能,缩减社会各阶层差距,减少社会矛盾激化的可能。
(四)、加强反恐专门力量建设,加大反恐战术训练以及加强反恐装备建设。
(五)、推进国际反恐合作。恐怖主义的全球化趋势已经越来越明显,仅靠某一个国家的力量已经不能对付,任何国家都有义务反恐。此外,我国还应当以不断增强的综合国力为后盾,充分发挥我国在国际和地区范围内的作用和影响,积极同周边国家合作,以求在反恐怖行动中取得谅解、支持和协作。
(六)、正确处理民族宗教问题,消除不安定因素。恐怖主义理论和恐怖组织的产生形成与民族宗教问题息息相关。我国是一个多民族、多宗教的社会主义国家,要防范和打击恐怖主义活动。首先,必须认真贯彻执行党的民族宗教政策,正确处理民族宗教问题,维护民族平等和民族团结,保护少数民族的宗教信仰合法权益。其次,加快少数民族地区的经济发展,缩小与内地经济发达地区的差距。再次,依据国家法律法规和党的民族宗教政策的规定,各职能部门积极配合,全力做好民族保卫和宗教保卫工作,打击境内外敌对势力、民族分裂主义势力、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妥善处置群体性事件等社会热点问题,维护社会稳定。
综上所述,对恐怖主义犯罪的斗争是一场极其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到国际和国内社会的各个方面。因此在打击和防范恐怖主义犯罪的行动中,加强国际间的合作,并从政治、经济、文化等各方面着手加以解决。只有从根本上消除了恐怖主义产生的根源,才能有效维护人类社会的安宁与发展。
第二篇:浅谈如何防范和打击恐怖主义
浅谈如何防范和打击恐怖主义
摘要: “恐怖主义”概念最早出现干18世纪法国大革命时期,进而与现代社会的各种要素相结合,最终嬗变为国际恐怖主义.刑事古典学派、刑事实证学派虽未专门研究恐怖主义问题,但对类似现象并提出了独特的见解.社会防卫论对恐怖主义犯罪进行专门研究,并提出了相应的防控对策.敌人刑法观是对恐怖主义现象的全新诠释,但其弊端大于合理成份。作为代大学生我们应时刻提高做好防范和提高打击恐怖主义的势力。
关键词: 恐怖主义
恐怖活动 秩序
一、恐怖主义对国际的影响
恐怖主义活动是一场特殊的战争,或者说是一种特殊的犯罪行为。这种战争或行为的发生没有固定的战场和地点,也没有固定的双方和交战袭击对象,往往是代表某种政治势力的组织和团体极少数的极端主义分子对社会政要的暗杀,对无辜平民的屠杀,对社会公共设施的破坏和违背人类社会公德的要挟和恐吓。
长期以来,恐怖主义活动被一些跨国犯罪集团,民族分裂主义分子,极端分子势力邪教团体等组织或政党奉为他们的斗争的武器,不但给无辜平民造成巨大的生命和财产损失,破坏了国际和地区的秩序,更在所有善良人心灵中留下的长久无法弥合的创伤。二恐怖主义造成秩序与控制的混乱
人们关于生活和社会的一个重要信念是,它是有序和可控的。这是我们安全感的基础。我们当然知道有暴力犯罪存在,但总是心存这样的信念:只要远离是非、不与人结怨、行事小心谨慎,就能够避免成为暴力犯罪的受害者。但恐怖活动破坏了这种信念。恐怖活动的受害者是随机的。你根本不知道危险何时会发生、因为什么发生。危险无迹可寻,你成了被命运摆弄的布娃娃,做什么或不做什么,都无法避免。你只能竖起耳朵、睁大眼睛,警惕地关注周围的风吹草动。没有控制感和安全感,我们就没法设想更远的未来,我们的目标会变得虚无,生活会失去意义,也很容易陷入抑郁、焦躁、愤怒和恐惧。个人的恐惧会成为群体的恐惧,群体的恐惧又可能加深个体的恐惧。恐惧情绪下,谣言更可能被产生和传播。在昆明火车站遭袭后不久,就出现了很多各地发生暴力事件的谣言。这正是社会弥漫的恐惧情绪的证据。三,恐怖活动向社会传播了暴戾之气。
记得2001年,美国遭受911攻击的时候,还有国人在庆幸中好奇发问“为什么中国没有恐怖主义?”近几年,恐怖活动在中国社会频发,我们已经实实在在感受到了恐怖主义的危害。恐怖主义是民族、阶层、国家之间利益冲突的极端表现。这次由东突分裂分子策划的暴恐案件,正是这种民族矛盾的体现。需要注意的是,除了民族矛盾,中国社会当前还存在很多错综复杂的利益冲突和矛盾。虽然国家正极力疏通底层人民表达诉求的渠道,但仍有一些人积怨颇深。这些人和恐怖分子在目标和利益诉求上有很大差异。却很容易受恐怖活动感染和启发,做出极端行为。而媒体的报道又常常成为恐怖主义和极端主义的活广告。2010年,中国忽然涌现多起针对幼儿园小朋友的恶性伤害事件,这些施暴者的行为惊人相似,显然是相互影响。2013年7月,山东市民冀中星携带自制爆炸装置,到北京首都机场引爆,虽然他并无伤人意图,行动本身却是受恐怖活动启发。可以说,恐怖活动在全社会范围内传播暴戾之气,让一些性格本身就有些偏执的普通人,在表达利益诉求时,自然地把极端的恐怖活动当作一个选项。
面对国际恐怖主义犯罪给反恐行动提出的新挑战,世界各国都有积极应对的责任。各国在加强国内反恐行动,加大打击恐怖主义犯罪力度的基础上,更重要的是要在国际上通力联合,形成并完善应对国际恐怖主义犯罪的策略。
四,对于中国面临恐怖的原因
1、地区发展的不平衡
虽然国家十分重视少数民族的发展,但现状不可能立即改变。因为经济,教育,文化,语言,宗教等的差异,汉族与少数民族之间不能达到完全的融合,依然存在一些冲突和矛盾。少数民族人民在与其他民族的竞争中往往处于不利地位,这使他们中的一小部分有不满的情绪,从而产生一些分离主义或其他极端思想而不惜诉诸暴力。
2、境内分裂势力在“作怪”
境内新疆分裂势力所传播和散布的宗教极端主义思想正在蚕食和毒害着新疆社会和一部分少数民族群众,为其不可告人的目的盲目送命。而这种民族分裂活动、非法宗教活动与恐怖活动相联系的趋势,使中国边疆地区安全形势和社会治安形势面临严峻挑战。
3、境外恐怖势力对境内恐怖分子的鼓动和影响 具有恐怖主义、宗教极端主义、民族分裂主义特征的“东突”势力是中国当前面临的来自境外恐怖主义的最大威胁,它企图怂恿和支持新疆地区“独立”,散发传单鼓动新疆少数民族学生闹事并且鼓动境内恐怖分子用自动武器来实施更残酷、更残的暴恐怖行为 五.恐怖主义给中国带来的危害
1、影响民族团结
恐怖分子实施暴力恐怖袭击,目的是用暴力的方式散布恐怖,在民族之间制造怀疑和隔阂,进而动摇民族团结的根基,实现分裂国家的阴谋。
2、威胁人民生命、财产安全 每次恐怖袭击事件的发生,都会对一些无辜的群众造成伤害甚至失去生命。“恐怖手段越发血腥残忍,恐怖范围越发扩散,恐怖危害越发严重”是现阶段境内暴恐活动的三大特点。恐怖主义无视人类的任何道德规范,不受任何国际法约束。用轰动、血腥恐怖活动方式威胁着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同时对公民的身心也造成了巨大伤害。
3、不利于社会的和谐稳定
恐怖主义不利于社会的和谐稳定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首先是对政权的稳定有所影响 二是一定程度上容易造成造成社会的动荡不安,人人自危,甚至可能对社会暴力心理和暴力 倾向有诱导作用;三是妨碍人们的工作与生活秩序。
六、如何应对恐怖主义 1 政治措施
(1)政府明确政治立场
我们要坚决反对一切形式的恐怖主义,对于破坏一个国家乃至国际社会的安全与稳定的恐怖主义都应受到谴责,对于以分裂中国领土与主权完整为目的而发动的针对中国利益的恐怖活动要进行严厉打压。(2)尽快出台《反恐法》
不同于普通的力图逃避法律惩处的刑事暴力犯罪,恐怖分子属于一种显性犯罪活动,他们会采取自杀式的恐怖袭击活动,更不惧怕法律的惩处。但我们可以通过通过立法打击或者遏制恐怖主义方面存在缺陷。《反恐法》一部预防法,强调如何预防恐怖分子发动恐怖袭击。(3)正确处理民族问题
不同的民族因经济文化习性宗教等差别,矛盾不可避免地存在,即使同一民族内部实际也有各种矛盾,所以一些恐怖分子打着“民族分裂”的旗号激化民族矛盾。所以,正确处理好民族问题能帮助我们更好地应对恐怖主义。推动民族经济,重视少数民族的教育,平等对待各民族都是有效的解决方法。2 民众反恐 单靠专业的反恐职能部门以及反恐力量,很难全面遏制恐怖主义的发展态势,所以,民众作为反恐的重要基础力量和依靠力量,在反恐活动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我认为主要做到以下几点:(1)加强自我防范意识
首先,在人多的地方,我们要保持较高的警觉性。要提高自己的安全意识,特别是遇到突发恐怖袭击时,能最大限度地保证自己的生命安全,掌握一些遇到恐怖袭击的自救方法。(2)配合反恐相关职能部门的工作
面对一些可疑的情况,我们要及时向有关部门报告。但并不提倡民众去主动发现恐怖分子并与其斗争。遇到任何突发情况,要尽量做到不围观,以免影响专门力量的快速应急反应和处置恐怖袭击突发事件,也可能给自己带来次生性的伤害。(3)维护民族团结
虽然几次暴力袭击案件造成了民众的恐慌,甚至又少部分人对少数民族的人产生忌惮心理,这是不明智的。事实上,只有一小部分人在破坏民族团结和国家安定,我们不能以点概面。而是应该团结起来,识穿恐怖分子的阴谋,让他们的意图破产,加快发展与坚决斗争相结合
七、关于大学生的自我准备与防范恐怖主义
1.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
2.3.4.5.6.7.8.积极参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了解恐怖主义的真实意图
做好防范措施,远离恐怖注意
第三篇:如何防范和打击恐怖主义
恐怖活动之所以恐怖,是因为它没有规则和下限。为扩大影响,达到最大的破坏效果,恐怖分子常常选择有象征意义或人员密集的公共场所,用极端凶残的暴力手段实施恐怖活动,显示了其对生命的残忍和漠视。
恐怖活动对人的心理影响是巨大的。它像是一场地震,震中心的是在恐怖活动中不幸遇难的受害者和他们的家人,然后是受伤幸存者、事件亲历者、居住在事发附近的市民……直到余震波及因媒体传播而心有余悸的普通你我,越近震中心,受害越深。
恐怖活动破坏了秩序感和控制感。
人们关于生活和社会的一个重要信念是,它是有序和可控的。这是我们安全感的基础。我们当然知道有暴力犯罪存在,但总是心存这样的信念:只要远离是非、不与人结怨、行事小心谨慎,就能够避免成为暴力犯罪的受害者。但恐怖活动破坏了这种信念。恐怖活动的受害者是随机的。你根本不知道危险何时会发生、因为什么发生。危险无迹可寻,你成了被命运摆弄的布娃娃,做什么或不做什么,都无法避免。你只能竖起耳朵、睁大眼睛,警惕地关注周围的风吹草动。没有控制感和安全感,我们就没法设想更远的未来,我们的目标会变得虚无,生活会失去意义,也很容易陷入抑郁、焦躁、愤怒和恐惧。个人的恐惧会成为群体的恐惧,群体的恐惧又可能加深个体的恐惧。恐惧情绪下,谣言更可能被产生和传播。在昆明火车站遭袭后不久,就出现了很多各地发生暴力事件的谣言。这正是社会弥漫的恐惧情绪的证据。
恐怖活动会引发戒备和敌意。
也许地震、火山爆发等天灾会导致更大的伤亡,但恐怖活动却可能造成更大的伤害。和天灾不同,恐怖活动来自于人对他人的恶意。来自于人的恶意会动摇我们对他人和社会的信任,一旦伤害形成,会引发更多的仇恨,也更难被放下。
恐怖分子会以极端偏执的方式区分敌我,以民族和宗教之名拉拢信徒、树立敌人。在恐怖活动之后,这种简单的敌我思维可能会被受害者复制。在受到威胁时,出于防御本能,人更容易根据刻板印象做敌我的区分。
恐怖活动向社会传播了暴戾之气。
记得2001年,美国遭受911攻击的时候,还有国人在庆幸中好奇发问“为什么中国没有恐怖主义?”近几年,恐怖活动在中国社会频发,我们已经实实在在感受到了恐怖主义的危害。恐怖主义是民族、阶层、国家之间利益冲突的极端表现。这次由东突分裂分子策划的暴恐案件,正是这种民族矛盾的体现。
需要注意的是,除了民族矛盾,中国社会当前还存在很多错综复杂的利益冲突和矛盾。虽然国家正极力疏通底层人民表达诉求的渠道,但仍有一些人积怨颇深。这些人和恐怖分子在目标和利益诉求上有很大差异。却很容易受恐怖活动感染和启发,做出极端行为。而媒体的报道又常常成为恐怖主义和极端主义的活广告。2010年,中国忽然涌现多起针对幼儿园小朋友的恶性伤害事件,这些施暴者的行为惊人相似,显然是相互影响。2013年7月,山东市民冀中星携带自制爆炸装置,到北京首都机场引爆,虽然他并无伤人意图,行动本身却是受恐怖活动启发。可以说,恐怖活动在全社会范围内传播暴戾之气,让一些性格本身就有些偏执的普通人,在表达利益诉求时,自然地把极端的恐怖活动当作一个选项。
面对国际恐怖主义犯罪给反恐行动提出的新挑战,世界各国都有积极应对的责任。各国在加强国内反恐行动,加大打击恐怖主义犯罪力度的基础上,更重要的是要在国际上通力联合,形成并完善应对国际恐怖主义犯罪的策略。
首先是要建立打击国际恐怖主义犯罪的联合国机制。为了应对国际恐怖主义犯罪全球化蔓延的变化,以及铲除国际恐怖义犯罪根源的需要,一方面需要打击国际恐怖主义犯罪的全球化合作以及采取整体性措施,另一方面则不能仅凭军事镇压,而必须借助于政治的方法和手段。当今,在实现上述目标中最具核心和权威价值的组织当属联合国。联合国不仅是当今最大的全球性政府间国际组织,也是最具政治解决独到优势的国际组织,在打击国际恐怖主义犯罪上,能够发挥最为关键和不可替代的作用。因此,在各国打击国际恐怖主义犯罪积极合作的基础上,国际社会应当确立以联合国为主导的反恐国际机制,将打击国际恐怖主义犯罪纳入联合国集体运作的轨道。同时,必须打破以“美国为主导,边缘联合国”的反恐国际机制的现状。因为“世界多极化和国际关系民主化的发展,对各种形式的霸权主义形成了制约。
其次进一步完善与相关国家的双边合作或者多边合作。恐怖主义的全球化趋势已经越来越明显,仅靠某一个国家的力量已经不能对付,任何国家都有义务反恐。为有效制裁国际恐怖主义犯罪,一些地区积极签订了区域范围内的防止恐怖主义公约。
最后还应该要完善国际法治并且建立反恐技术保障机制。建立更为适应国际社会需要的国际法律秩序。目前,国际社会已进一步认识到了控制恐怖主义犯罪的紧迫性,国际社会也普遍希望联合国在反恐怖主义领域发挥主导作用。不过现行的反恐条约体系是支离破碎的,缺乏一个具备普遍权威的反恐合作的条约机制。另外,“新形势要求反恐怖主义国际合作应从传统的程序法方面的合作扩大到实体法方面的合作,从区域化、分散化和单一化向全球化、组织化和多元化方向发展。”况且,恐怖分子往往是在不同国家之间组织、策划、和完成犯罪,或者通过跨国境活动逃避特定国家的追诉,这都需要缔结一个全面的、统一的反恐怖主义公约,明确规范恐怖主义的定义将各国力量联合起来,推进和建立国家间有效的国际合作,这对打击恐怖主义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第四篇:论恐怖主义
论成立国际反恐联盟的重要性
摘要:20世纪60年代以后,随着国际恐怖主义的真正形成,恐怖活动日益频繁,并且从主要在殖民地,刚独立的民主国家等开始向全世界蔓延。恐怖主义的国际化对各国及地区安全构成了现实的危害,美国“9·11”恐怖主义事件给全世界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冲击和震撼,认清恐怖主义是整个人类社会的毒瘤,是人类和平的共同敌人,建立打击恐怖主义的国际国际反恐联盟势在必行。本文分析了在这种全球合作反恐的大环境下,建立国际反恐联盟的重要性,统一世界反恐步伐,杜绝个别大国反恐的“双重标准”和“以暴制暴”的方式以扰乱国际反恐形势,集合全部力量来铲除这颗人类文明的毒瘤。最后对反恐联盟的优势进行了思考与总结。
关键词:恐怖主义 国际反恐联盟 毒瘤 和谐
正文
通过学习了解 一:恐怖主义的定义
恐怖主义是指国际上一小部分极端分子为达到一定的目的,不顾平民安全,有组织、有预谋地采用暗杀、绑架、劫机、制造爆炸事件等极端手段,进行破坏、报复和讹诈造成社会恐怖的犯罪行为的总称。往往在这个过程中造成大量无辜平民伤亡。
恐怖主义事件主要是由极左翼和极右翼的恐怖主义团体,以及极端的民族主义、种族主义、原教旨主义的组织和派别所组织策划的。恐怖主义如同一个毒瘤危害着人类和社会, 也如同挥之不去的乌云笼罩着整个世界。是整个人类共同的敌人,不管过去、现在、还是将来, 也不管恐怖主义犯罪的起因、动机和目的如何, 其结果都将不仅破坏社会稳定与和平, 导致国家动荡, 制约经济发展, 而且使广大无辜百姓遭殃, 对人类生命构成严重威胁。
二: 恐怖主义的危害
1.恐怖主义既不同于普通刑事犯罪,也不同于常规战争,它是一种“以小换大”的极端不对称的暴力活动。他严重危害了大量无辜平民的人生安全,,,毒瘤,2.恐怖主义危害还在于它造成大范围的心理恐慌,影响经济发展。恐怖主义主要特征有二:一是以滥杀无辜来追求更大规模的血腥效果;二是力图制造更大范围的恐慌效应。直接造成人员伤亡与物质财产损失只是恐怖主义危害的一个方面,它的危害还表现在对人们在重大财产(经济)损失上,频发的恐怖主义活动无论对国际还是对国内的经济均造成了不同程度的破坏,甚至一度阻碍经济发展的进程。例如,“9 11事件”使美国直接经济损失达400亿元,世界经济损失达3500亿美元,并且,这种影响和破坏仍将在全世界经济领域不断蔓延
3此外,还表现在以下三方面:(1)恐怖活动在西亚、南亚、拉美等“热点”地区恶化了社会政治关系,激化了各国矛盾,甚至引了局部战争,诱发国际争端。2)暗杀犯罪严重影响和破坏社会的安全稳定,如1991年印度总理拉吉夫·甘地害、2007年巴基斯坦反对党领袖贝·布托夫人在竞选活动中遇刺身亡等事件导致的全国性骚乱。(3)恐怖组织及其成员造成的骇人听闻的事件给国家政府和人民带 来巨大精神和心理恐惧,直接引发社会动荡
三:国际反恐联盟的重要性
**,,,叙利亚的呼吁
他提出的战略确定了作为基本支柱的五个要素:
劝阻各个团体不要诉诸恐怖主义;禁止恐怖分子使用各种手段发起攻击;阻止有关国家向恐怖分子团伙提供支持;培养各国的反恐能力;在恐怖主义和反恐怖主义环境下捍卫人权。
第一,杜绝反恐怖的“双重标准”和“以暴制暴”的反恐怖方式。个别大国在对待反恐怖问题上一直采取“双重标准”,使得国际反恐局势不容乐观,甚至出现越反越恐的局面。例如:美国将对实施“9·11”恐怖事件的组织定义为恐怖主义组织,而面对俄罗斯车臣分裂分子则采取绥靖政策,并把俄罗斯对车臣恐怖分子的打击视为侵犯人权的现象,其用意不难理解。美国在反恐怖方面采取的这一政策,实质上分化了国际反恐阵线,进一步助长了恐怖组织的嚣张气焰。伊拉克战争即是个别大国在没有证据的情况下,偏离了反恐轨道,违背反恐初衷而采取“双重标准”的典型案例。
(1)同时在反恐方式上,一定要坚决杜绝无限制的“以暴制暴”。单纯的以暴力和国际恐怖主义对抗,只会陷入如同恐怖主义一样的怪圈里。所以,对恐怖主义进行军事打击不是万能的,只有综合整治才是解决问题的关键。例如:伊拉克战争和阿富汗战争后,当地的局势不但没有缓和,恐怖主义反而愈演愈烈。这充分说明了单纯的武力报复是不可取的(2)
第二,必须加强反恐的国际合作,反对单边主义反恐。
恐怖主义组织分散于世界上许多国家,并且国际恐怖分子也发动跨国恐怖活动。所以仅靠单一的国家,难以杜绝恐怖主义的袭扰。各个国家必须联合起来进行反恐。当前国际反恐怖合作形式主要有两种:双边反恐怖合作和地区性反恐怖合作。双边反恐怖合作主要出现在有着共同的边界,同时有一个或数个恐怖组织对两国的利益构成威胁。但是这种合作只能解决一些局部性的恐怖主义问题。例如:英国和爱尔兰、法国和西班牙、美国与以色列、埃及和苏丹等,都已经达成相关的反恐怖合作协议、协定、公约等。地区性反恐怖合作发展得比较迅90年代以来,有许多国家加入了地区性组织,加强反恐怖斗争合作。例如:上海合作组织、阿拉伯国家联盟、海湾合作委员会等。但同时美国的单边主义反恐怖政策抛弃了联合国的主导作用,拉克战争就是其单边主义政策结下的一颗恶果。战后的伊拉克**不断,暴力行动频频升级,并将整个中东局势拖向更危险的境地。美国在反恐怖斗争中一意孤行地采取单边主义政策,严重破坏了反恐战线的团结,影响了反恐怖斗争的效果,给反恐怖斗争带来严重的损失。四:思考与总结
(2)没有国家力量的支持就不会有全球恐怖主义(3)“一个巴掌拍不响”“基地”组织的生存与其政权支持完全分不开。如果没有巴勒斯坦兄弟会,本拉登的思想就不会得到响应;如果没有兄弟会成立的哈马斯政、真主党等政权给予本拉登大力支持,就不会有“基地组织”的迅速发展;如果没有塔利班政权,恐怖主义就不会世界化、全球化。国家力量的支持是恐怖主义的生命源泉。从资金到技术、到场地等,这些都是只有国家支持才能实现的。当今恐怖主义的猖獗显然离不开某些国家政权的推崇与支持(尤其是中东地区),进一步说,当今世界某些国家之间的摩擦还比较大,想要较为迅速了消除恐怖主义,就必须让他们的思想得不到任何组织、政权的崇尚,这样,恐怖主义就没有生存的氧气了。
五:心得体会
参考文献:
(恐怖主义的危害及防控策略)
2.(肆无忌惮
第五篇:防范恐怖主义促进民航安全
防范恐怖主义 促进民航安全
庞海骥090146317
民航是一个从地面到空中的立体化服务体系,主要由航空运输服务、空中交通服务和机场服务等子系统组成,涉及飞行、机务、地面保障和空中交通服务等多领域的计划、组织、协调和指挥,并受凄然环境和社会环境的影响。随着飞机的出现,交通运输的模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航空运输以方便、快捷的优势吸引着大量的旅客。世界间的距离随之“缩短”,朝发夕至已成为不争的事实,然而航空安全一直是困扰着人们选择出行的一大难题。
随着国际上恐怖活动的日益猖獗,民用航空领域的安全防范工作越来越引起社会各方面的密切关注。如何建设并管理好一整套技术先进、运行可靠、并能最大限度减少航空飞行安全事故的现代化安防系统,已经成为所有机场及航空公司日常工作中一项非常重要的内容。
一、安全是民用航空永恒的主题
安全一直是民航永恒的主题,“安全第一”是民航一以贯之的指导思想,党和国家领导人历来高度重视民航的安全生产。周恩来总理的重要指示:“保证安全第一,改善服务工作,争取飞行正常”早已成为民航总体工作的指导方针;胡锦涛总书记奥运期间视察首都机场时的重要讲话,更是把确保安全上升到讲政治的层面。“安全第一”、“没有安全就没有一切”的观念,早已深入民航人的内心。
民航安全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牵涉到上上下下、方方面面。任何单位和个人工作中的“短板”,都是安全工作的巨大威胁。经验告诉我们:往往因为某一个单位,某一个员工,某一个细节发生了安全问题,一下子就将民航多年来辛勤耕耘的成果毁于一旦。中国从来就不缺少雄韬伟略的战略家,缺少的是精益求精的执行者;绝不缺少各种各样的管理制度,缺少的是对规章条款不折不扣的执行人。再健全的规章制度最后也要靠人来落实、来兑现,没有执行力,再好的目标、宏伟计划都无从实现。历史的教训不断昭示我们,严格遵守各种安全规章制度是民航安全的根本保障,也是实现持续安全的关键。
二、科技是民航安全的第一推动力
科技是民航安全的第一推动力,在恐怖主义不断威胁现代航空业的今天,单靠加强人力已无法保证民航的安全。通过科技进步,安全创新,不断升级安全技术,加大最新硬件设施投入来夯实民航安全基础,不断提高科技对安全生产的贡献率。积极推行安全管理体系(SMS)建设和实施,全面提高安全管理效能。把开展安全管理体系建设工作作为促进安全生产,不断提高风险防范的大事,列入安全生产管理和运行保障的重要议程;进一步建立和完善危险识别、风险评估、风险预防等工作程序,及时捕捉、分析内外部安全风险和差错信息,制定预防措 施,并监控执行情况;把SMS贯穿于开展危险源识别和风险控制的全过程,将SMS管理理念融入到每一个操作岗位,利用SMS体系,加强安全关键点的控制,提高风险控制和差错管理水平,通过体系建设和动态管理,保证安全管理达到持续的符合性和有效性。实现从事后到事前、从开环到闭环、从个人到组织、从局部到系统的安全管理,全面提升民航安全保障能力。
“无危无患则安,无损无伤则全”。那些以文件贯彻文件,以会议落实会议,对上级文件精神的贯彻落实搞形式,走过场,不注重实效,热衷于高谈阔论、议而不决、决而不行、行而不力的行为做法,严重背离了安全工作的初衷,都是执行力不够的表现。安全生产一定要照章办事,不可姑息迁就,不搞下不为例。安全管理不能弄虚作假,欺上瞒下,大事化小,小事化了,表里不一,应付上级,应付检查。尽管民航许多单位都有一整套严密的规章制度,但却仅是把安全法规挂在嘴上、写在纸上、订在墙上,就是不能掷地有声,很好地落实到日常的生产工作中。奖不能让人眼红,罚不能令人生畏。即便出了问题,也总是顾虑重重。制度与执行“两张皮”,久而久之,抓安全工作的激情少了,做安全工作的责任心削弱了,生产一线职工的安全意识也随之淡薄了。安全生产,自然而然就成为“纸上谈兵”。
首都机场T3航站楼是我国目前最大的机场航站楼,建筑面积超过100万平方米,是世界第三大机场。T3航站楼的安全防范系统采用了史无前例的大规模网络化数字监控系统,无论是从系统规模上还是技术的先进性上,都成为中国乃至世界上单体安防系统的代表性工程。T3安防系统采用分布式架构设计,其特点为风险分散,负载均衡,系统设备互为备份。视频信号就近接入,分散存储,可降低对主干带宽的要求。整个安防系统共有数字视频监控系统、门禁系统(含防盗报警)系统、安防专用10G网络系统、安防集成系统和存储系统五个子系统。
在民航安防市场中、网络化、数字化将试未来的发展趋势。越来越多得机场会选择数字安防系统。这个系统中主要涉及的核心技术是数字视频监控、网络运输、网络存储、高精度及高可靠性的周界报警、智能门禁及生物识别技术、图像分析技术、安防综合管理平台等。
三、执行力和创造力是民用航空持续安全的关键
所谓执行力,指的是贯彻战略意图,完成预定目标的操作能力。是把企业战略、规划转化成为效益、成果的关键。执行力包含完成任务的意愿,完成任务的能力,完成任务的程度。执行力:对个人而言执行力就是办事能力;对团队而言执行力就是战斗力;对企业而言执行力就是经营能力。执行首先要服从,服从就是没有任何借口地按指令去执行。服从是执行的第一步,是落实的前提。而执行的意义就在于落实,民航各级领导、各个职能部门、各位安全监督员、岗位操作员,都是执行的主体。纵观各类安全生产事故,导致事故的原因,不是没有制度可依,而是遵章不严,有法不依、执行不力所致。违章不一定导致事故,但每一次事故都是由违章造成的。因此,问题的关键是这些规程制度没有得到真正贯彻落实,在执行力方面存在着问题,由于执行不力使许多好的措施办法流于形式,严重地威胁着民航安全生产。创新力是指人在顺利完成以原有知识、经验为基础的创建新事物的活动过程中表现出来的潜在的心理品质,是人类能力中层次最高的一种能力,是一种对现状的突破力,一种不走寻常路的魄力,一种勇于超越的能力。创新力制约着个人、企业、社会的生存和发展。个人能否在职场竞争中脱颖而出,企业能否在市场洪流中出类拔萃,社会能否在历史浪潮中阔步前进,从根本上来讲取决于有没有创新力以及创新力的高低。民航安全工作的目标任务是发展变化着的,抓安全的理念和思想方法、工作方法也必须随之发展变化,这就要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否则,墨守成规,固步自封,习惯于用驾轻就熟的老法子,搬信手拈来的老套子,走四平八稳的老路子,必然落伍,必然劳民伤财而事倍功半,收效甚微,必然在安全生产上处于捉襟见肘,按下葫芦起来瓢,疲于奔命当消防队员的被动状态。
四、风险无处不在
风险无处不在,危机就在身边。在反恐专家眼里,这是永远的信条。纵观国际形势,恐怖活动愈演愈烈,反恐战线越拉越长,每次的恐怖事件都影响着全球社会与经济发展。就航空安保来讲,形势同样不容乐观,似乎每一段安静时期的背后都潜伏着危机,不知道何时何地会发生何种袭击事件。
多年以来的经验证明,仅靠设备和技术远远不能解决航空安保潜伏的危机。恐怖分子形形色色,恐怖手段千变万化,但始终不变的是:所有这些活动,都是“人”为策划或者实施的。但仅从外表或者长相上来分辨恐怖分子是很困难的,有的恐怖分子看上去很文雅,甚至有一起空中爆炸案的主角是一名化妆成孕妇的妇女。那么,航空安保究竟要如何才能辨别出恐怖分子呢?
生理学和行为学的经验表明,人的意识、思维和行为具有特定模式,人的本能决定了人的行为与意识和思维之间存在必然的联系。这决定了掩饰再好的恐怖分子也总有可以被预先发现的可能性,一个细微的动作、一丝不经意的眼神都会透露出人的心理状态及其行为目的。通过分析乘客的行为特征,从任何蛛丝马迹中发现可能的破绽或嫌疑,是安保人员应对危机的一大法宝。
五、航空安全,重在预防
航空安全,重在预防,而预防的效能本质就是提高制度的执行力,确保各类事故在萌芽状态得以消除。无数血的事实证明,制度得以执行,措施得以落实,安全事故就是可控的,可以避免的。安全管理,贵在创新。经济全球化让我们面对的是一个开放的世界。开放的含义之一,就是要以博大的胸怀和睿智的眼光,学习世界上最先进的管理经验并加以创新。在保障航空安全上,世界各国通过艰辛努力,付出沉重代价,积累了丰富的实践经验。这些经验,是全人类的共同文明成果,是保障安全生产持续、健康、稳定发展的的珍贵资源,它不分国度,不分民族,更不分单位,是用无数鲜血换来的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真理,值得中国民航认真学习,比尊严更重要的是人的安全,比安全更重要的是人的生命。但愿民航安全生产管理工作能从中得到一点点启示。
民航安全管理过程是一个复杂的链条,每一个单位和个人都是这个链条上的 具体环节,只有环环相扣、密切协同,才能保障整个链条的安全高效运转。只有所有单位都做好安全,才能保障系统的安全;只有“人人心中有安全,人人肩上担安全,人人动手抓安全”,才能形成安全合力,才能确保长治久安。越是“风口浪尖”的时候,越要冷静看待民航安全形势,全面、客观、科学分析各种影响因素,深刻剖析、改进有关问题,找准民航安全长效之路,进一步提高执行力、创新力,确保民航持续安全。
民航安全管理过程是一个复杂的链条,每一个单位和个人都是这个链条上的具体环节,只有环环相扣、密切协同,才能保障整个链条的安全高效运转。只有所有单位都做好安全,才能保障系统的安全;只有“人人心中有安全,人人肩上担安全,人人动手抓安全”,才能形成安全合力,才能确保长治久安。越是“风口浪尖”的时候,越要冷静看待民航安全形势,全面、客观、科学分析各种影响因素,深刻剖析、改进有关问题,找准民航安全长效之路,进一步提高执行力、创新力,确保民航持续安全。
参考文献:(百度文库)浅析民用航空领域安防市场的特点及发展。2 以色列航空安保发展启示:如何打好安保战? 3 民航业安全生产管理重在提升执行力、创新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