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精品范文库 > 12号文库
《我为台湾回归献计策》微型课程
编辑:静默星光 识别码:21-546468 12号文库 发布时间: 2023-06-26 21:31:27 来源:网络

第一篇:《我为台湾回归献计策》微型课程

《我为台湾回归献计策》微型课程

一、背景概述

《祖国统一大业》是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①第六单元第22课的内容。本微型课程《我为台湾回归献计策》是继学生在学习了“一国两制”构想的理论和实践以及海峡两岸关系的发展的基础上开发的,分一课时完成。台湾问题是当今社会的热点问题。台湾回归祖国是包括台湾同胞在内的所有中国人的心愿。但是台湾迟迟没有回归祖国的怀抱,台湾问题仍然困扰着我们。在当今的局势下,台湾回归祖国面临重重困难。本课程希望在介绍台湾问题的基础上,让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分析探究能力,为台湾回归中国献言献策,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和民族认同感,增强早日和平统一台湾的信心和决心。

二、课程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认识台湾问题是如何产生的,分析阻碍台湾问题的因素以及解决台湾问题的方法。

2、过程与方法目标:分组搜集并整理关于台湾问题的资料,提高学生获取信息的能力,培养学生的探究和团体协作精神。

通过模拟记者招待会,锻炼学生的分析探究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学会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分析现实问题;认识祖国统一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了解大陆发展与台湾关系的政策措施,理解中国人民要求实现祖国统一的强烈愿望,认识到海峡两岸的联系和交流越来越紧密。

通过学习,认识祖国统一是民心所向,是全体海内外中国人的共同心愿,是不可逆转的历史潮流,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和民族认同感,增强早日和平统一台湾的信心和决心。

三、微型课程类型:补充延伸型

(一)选题说明:本微型课程选自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①第六单元第22课《祖国统一大业》,是对《祖国统一大业》的补充延伸。

(二)台湾问题是当今社会的热点问题。《祖国统一大业》这一课的课标要求是简述“一国两制”构想的理论和实践,认识实现祖国完全统一对中华民族复兴的重大历史意义。这本书对于台湾问题的介绍比较简略,仅仅是介绍了自1979年以来到2005年海峡两岸关系的发展。但事实上,台湾问题错综复杂。课本中体现的仅仅是两岸关系发展友好的一面,所以,希望通过本节课的课程,让学生进一步了解台湾问题的由来,以及台湾与大陆分离的主要原因。在此基础上,希望学生根据已学的知识,为台湾回 归祖国的怀抱献计献策,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和民族认同感,增强早日和平统一台湾的信心和决心。

(三)对教材的补充延伸体现在以下方面: ①台湾问题的由来;

②台湾与中国分离的原因;

③从法理、经济、政治、军事外交、文化方面提出解决台湾问题的方针政策。

四、课程内容选择与组织

(一)从学生的兴趣、需要、经验、学识水平与能力的角度

1、运用多媒体进行歌曲欣赏、图片展示,通过主动探究、合作学习,相互交流,将时事热点与学生学习结合起来,提高学生的分析能力与团队合作精神。

2、初中地理学习了港、台的区域地理知识;初三政治课学习了“一国两制”的理论和实践;语文课学习了余光中的《乡愁》,闻一多的《七子之歌》,邓小平“关于香港问题的基本政策”。学生通过各种媒体,对这一课题有一定认识,并感兴趣,要加强从历史角度正确看待港、澳、台问题。

3、高一学生探索求知热情高,理性思维能力正在形成,世界观、价值观具有很强的可塑性。《祖国统一大业》的内容,学生在初中历史、政治及德育课程中都曾接触过,对相关知识有比较充分的了解,而且在经过了几个月高中历史的学习之后,已基本熟悉了高中历史的学习方法。本微型课程采用学生探讨知识为主,教师适当加以点拨,并充分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展示图片与资料,使学生对抽象的理论有比较直观的认识。同时运用角色扮演法,让学生在了解台湾问题的基础上,让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分析探究能力,为台湾回归中国献言献策,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和民族认同感,增强早日和平统一台湾的信心和决心。

(二)从学科教学或综合实践活动的要求的角度

1、课程标准的基本要求:简述“一国两制”的理论和实践;认识实现祖国完全统一对中华民族复兴的重大历史意义。

2、备考指要:1.港、澳、台问题的由来,这既是涉及中国内政的历史问题,又是涉及中国外交的现实问题。2.“一国两制”构想的提出和实践:“一国两制”的涵义及在香港、澳门回归祖国、台湾问题解决中的运用。3.坚持一个中国原则,挫败分裂祖国的阴谋,实现祖国完全统一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具有的重大历史意义。

3、学科教学:初中已初步了解古代台湾与大陆的联系,荷兰、日本等国侵略台 湾,台湾问题的大致情况,但是不够系统全面。本微型课程让学生课前搜查整理资料,锻炼学生获取信息的能力,同时让学生分组合作,自主探究,充分体现新课程要求凸显以学生为中心的课堂特色,学生走进历史,神入历史,与历史人物对话。

(三)教学策略选择与设计

1、教法设计:根据情意原理,通过现代化教学手段,充分运用有关的资料为学生营造历史情境,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通过已学过的历史和学生曾经、现在经历的现实,从而既解决教学的重点,也提高学生初步运用历史知识分析现实问题的能力。根据活动原理,让学生充分参与,使他们真正成为课堂教学的主体。突出三个结合:学生主体与教师主导相结合;历史性与现实性相结合;课本知识与课内体验相结合。

2、学法设计:自主探究,合作交流;角色扮演法。

要求学生分组合作,自主探究,提高学生分析探究能力以及团队合作精神。

采用角色扮演法,提高学生的主人翁意识。同时,让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分析探究能力,为台湾回归祖国献言献策,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和民族认同感,增强早日和平统一台湾的信心和决心。

3、教学手段:多媒体辅助教学.通过图片展示和歌曲欣赏,有利于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增大知识信息的容量,使内容充实、形象、直观,提高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四)教学资源与工具设计 1.多媒体教室

2.教师列出如下提纲,让学生分组检索和整理相关的信息资料:台湾问题的由来、台湾和大陆的关系、台湾与美国的关系、台湾与日本的关系和解决台湾问题的方法。

五、基于问题的学习的课程实施方法

1、(播放闻一多先生创作的《七子之歌——台湾》)

提问:反映了怎样的历史现实以及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台湾与祖国分离的历史现实,作者表达了对祖国统一的强烈期盼之情。

2、通过温家宝总理在2003年十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闭幕后的记者招待会上吟诵国民党元老于右任临终前写的一首哀歌——“葬我于高山上兮,望我大陆,大陆不可见兮,惟有恸哭。葬我于高山上兮,望我家乡,家乡不可见兮,永不能忘。山苍苍,野茫茫。山之上,国之殇”,表达了中国人们对祖国统一的殷切期盼之情。台湾与中国大陆仅仅是一峡之隔,就是这一道浅浅的海峡,是我们国家最大的国殇,也是台湾与大陆民众最深的乡愁。这座孤悬海外的小岛与祖国分离的太久,但海下的土地紧紧相连,两岸的人民同根同源,这是割不断的情,斩不断的根。

3、通过教师的讲解,让学生明白“台湾问题是如何产生的”。(1)历史上大陆与台湾的关系——自古以来台湾就是属于中国的。

公元230年,三国东吴孙权派遣将军卫温、诸葛直率水军一万到达被他们称为“夷洲”的台湾,是历史上有书为证的中国王朝第一次与台湾的联系。

公元607年,隋炀帝先后派出羽骑尉朱宽、海师何蛮等人两次前往台湾。南宋时,在台澎地区设置管理机构,澎湖已列入福建晋江县版图。

公元1335年,元朝正式设澎湖巡检司,管理台湾、澎湖列岛和琉球群岛。1661年,郑成功打败荷兰殖民者,1662年台湾回到祖国怀抱; 公元1683年,清政府统一台湾,设台湾府,隶属于福建省。1885年,清政府正式将台湾建为行省。

(2)台湾在法理上属于中国——在几次国际会议的确认下,中国对台湾有着无可争议的主权。

近代以来,在腐朽落后的清政府的统治下,中国受尽了殖民主义的侵略。台湾与祖国分分合合,屡经波折,中国对台湾有着无可争议的主权。

至二战结束后,台湾就已经重新回到了祖国的怀抱,而如今的台湾问题是蒋介石败退台湾而产生的,是内战问题的延续。

外国反华势力插手台湾问题,推行“以台制华”战略,是台湾问题长期存在的根本原因。1950年美国发动侵朝战争阻挡了人民解放军解放台湾的进程,美国第七舰队开入台湾海峡,阻止中国人民解放台湾。

1979年中美建交后,美国一方面发展与中国的关系,另一方面又利用台湾问题遏制中国。美国虽表示遵守一个中国的政策,但仍强调坚持《与台湾关系法》对台湾的承诺,使台湾问题进一步复杂化。

(3)内政问题不容干涉。

至二战结束后,台湾就已经重新回到了祖国的怀抱,而如今的台湾问题是蒋介石败退台湾而产生的,是内战问题的延续。

外国反华势力插手台湾问题,推行“以台制华”战略,是台湾问题长期存在的根本原因。1950年美国发动侵朝战争阻挡了人民解放军解放台湾的进程,美国第七舰队开入台湾海峡,阻止中国人民解放台湾。

1979年中美建交后,美国一方面发展与中国的关系,另一方面又利用台湾问题遏制中国。美国虽表示遵守一个中国的政策,但仍强调坚持《与台湾关系法》对台湾的承诺,使台湾问题进一步复杂化。

4、课堂问题探究:台湾问题如此纠结的原因。

(1)在了解台湾问题由来的基础上,教师引导学生回答心理方面的原因: ①历史上台湾屡屡被割让,当地民众有被抛弃感;

②蒋介石统治台湾时采取的高压政策更加深了民众对大陆的怨恨;

③日本统治台湾的50年里,对台湾同胞进行的思想灌输,是台湾民众产生了亲日情绪;

④历史上荷兰、日本、的殖民统治以及国民党的统治,使台湾人民尤其是土著人产生了强烈的独立欲,不想再被“外省人”统治。

(2)根据台湾的形势,教师分析政治方面的原因:

1971年6月,美中情局鼓吹“台湾政权台湾化” 的言论,企图把台湾从中国分裂出去。

1991年10月,民进党在所谓的“人民制宪会议”上,首次明确提出要“建立台湾共和国”,明确将“建立台湾共和国”作为其“奋斗目标”。

1995年6月,李登辉以私人访问为名,在美国制造“两个中国”的舆论,鼓吹“台独”。

1999年7月9日,距离退出政坛只有10个月的李登辉,抛出的旨在分裂中国的“两国论”。

2000年3月18日,民进党陈水扁、吕秀莲当选第10任正、副总统。国民党在选举中宣告失败,结束长达50年的执政,沦为在野党。

2002年8月3日,世界台湾同乡会联合会第二十九届年会在日本东京举行,陈水扁透过电视直播方式致词宣称,“台湾是主权独立的国家”,“台湾与大陆,一边一国,要分清楚”,他并鼓吹“公民投票”决定“台湾前途”。陈水扁上台后推行了一系列实质性台独活动。

(3)从2005年大陆和台湾经济状况表格比较,引导学生分析经济方面的原因: 由此可见,中国大陆的经济实力与美日等一些发达国家还存在着较大差距,在人均生活水平上还不及台湾,因此,美日对台湾的吸引要大于大陆,这也是许多台湾人有亲美亲日、排斥大陆的情绪的原因之一。

(4)从国际方面来说,针对当今国际形势,教师分析原因: ①利用台湾优越的地理位置优势。

②通过对台军售牟取美国军事工业集团的利益。

③通过不统不独的局面维持美国对中国的影响,也维护美国的利益。④利用台湾的民主经验对中国大陆进行和平演变。⑤通过维持台湾海峡的和平局势维持东亚的稳定。

不仅如此,美日同盟 《联合声明》把“台湾问题”作为共同关心事项。面对日益强大的中国,他们希望通过台湾制约中国的发展,他们的浪子野心可见一斑。本来是中国内政的台湾问题,由于有了美国和日本的干涉,使得台湾问题更加复杂化,台湾回归中国更加曲折。

5、台湾重归祖国怀抱,实现祖国完全统一是个庞大的系统工程,需要从多方面采取措施。由老师扮演记者,同学们扮演国家领导人,想象一下,如果你是国家领导人,你会如何解决台湾问题呢?让同学们分组讨论,充分发挥自己的分析探究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畅所欲言。最后由教师从法理上、政治上、经济上、军事外交上和文化上思考。(1)法理上:

对这一内政问题咬住青山不松口,继续围绕台湾问题是内政问题,台湾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主权问题不容让步等这些内容,将这些内容写入宪法,并争取国际舆论的支持,这是一个动口的措施,但却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中国古人讲“名正言顺”,这正是一个正名的过程,陈水扁可以搞法理台独,我们也可以法理促统,应该在这方面重视起来。(2)政治上:

统一战线,谋求第三次国共合作;

政党、社会团体之间的交流,以非正式交流带动正式交流; 进一步完善一国两制的理论与实践。(3)经济上:

稳定国内发展势头,给台商来大陆投资创造良好的政策环境; 鼓励大陆去台湾投资,加强两岸商贸合作。(4)军事外交上: 国防现代化;

争取国际支持,改善中美、中日关系,坚持《上海公报》、《中美建交公报》和《八一七公报》;

利用联合国等国际组织。(5)文化上:

加强台湾与中国大陆的科教文卫体合作;

举办民间宗教祭祀活动,增强台湾民众对大陆的认同感。

台湾重归中国的怀抱,实现祖国完全统一,尽管面临着多方的阻扰,但是我们始终相信,台湾最终会回到祖**亲的怀抱。

6、教师总结:长期以来,台湾问题一直困扰着我们。中国的统一,是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所在。台湾和大陆携手合作,互补互助,发展经济,共同振兴中华,台湾同胞将与祖国其他地区人民一起共享一个伟大国家的尊严和荣誉。最后,我们以余光中先生的一首《乡愁》结束今天的课程。我们和余光中先生一样期盼台湾早日回到祖国的怀抱。

六、多元化课程评价方法(一)学生自我评价 1.习题反馈调节

1、下列关于台湾问题的形成与解决叙述正确的是(B)

①台湾问题是中国内战的遗留问题,完全是中国内政 ②台湾问题是由于涉及到美日等国,现已成为一个国际问题 ③我国政府最初是为解决台湾问题而提出“一国两制”原则 ④目前台湾岛内的台独势力和外国反华势力是阻碍中国统一的主要障碍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2、海峡两岸从敌对隔绝到频繁交往转变的原因是(D)

①“和平统一”和“一国两制”方针的提出 ②党和政府采取了一系列促进海峡两岸交流缓和的政策 ③台湾当局也被迫逐渐放松对“三通”的限制 ④海峡两岸人民的共同要求和努力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3、中国国民党前主席连战访问大陆时说:“两岸合作,赚世界的钱,有什么不对?”对此理解正确的是(B)

A.表达了实现祖国统一的愿望 B.两岸经济合作实现共赢 C.希望两岸实现三通 D.两岸应该实现全面合作

4、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50年前的8月23日傍晚,金门岛上正在举行宴会。忽然,海峡对岸数百门大炮万弹齐发,一时间岛上一片火海……从此以后,两岸炮战不断。数月后,大陆宣布:单日打炮,双日不打炮。再后来,双方只将炮弹打在无人的滩头上,成为象征意义上的“炮战”。到1961年12月改为只打宣传弹,直至1979年元旦,徐向前发表声明,停止炮击,两岸炮战正式结束。(1)据材料一,归纳台海两岸关系的变化趋势。这一变化说明了什么?

材料二

从20世纪80年代至90年代,台湾同胞来大陆探亲、访友、观光或者来做生意和进行学术文化交流活动的已有近800万人次,其中1995年达133万人次,占台湾出境人数的1/3。大陆去台湾探亲和进行学术文化交流人员也有7000多人次。(2)据材料归纳80年代至90年代两岸关系进展的主要表现,并分析其原因。

材料三

2008年3月22日台湾举行了入联、返联公投,因参与公投的人数,均未达法定成案门槛,遭到否决。关心台湾与两岸前途的人都应同意,此番公投未过关的意义。(3)举例说明中国人民捍卫台湾主权的史实。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影响两岸关系发展的主要障碍。

材料四

在8〃23金门炮战50周年之际,传来了建设金(门)厦(门)跨海大桥的消息。金门与厦门只有一海之隔,相距17海里,“小三通”客船只要40分钟航程左右就可抵达。台方提出的方案是和大陆共同合作,从厦门大嶝岛或是小嶝岛建 立跨海大桥直通金门。当地不少民众认为,大桥一旦兴建,可以带动双方交流,那时金门就不是孤岛,不但减少战争发生可能,还可解决金门水电问题,金门就可建设成“厦门的后花园”。(4)对比材料一、四,金门在两岸关系中的地位发生了怎样的变化?意义何在?

答案:

(1)由战争对抗到结束战争状态。由主张武力解放逐渐转为以和平方式统一祖国。

(2)两岸民间往来、贸易交流、文化交往日益频繁。原因:“一国两制”构想的提出;两岸人民血脉相连;两岸的共同利益等。

(3)郑成功收复台湾;台湾人民反割台斗争;抗日战争胜利,台湾回归祖国。岛内:台独势力;国际:国际反华势力。

(4)由台海对抗的前沿转变为台海直接联系的桥梁。有利于金门的稳定和发展;便于两岸人民之间日益密切的交流往来;也充分证明“一国两制”伟大构想的正确。

2.知识整理,形成系统

(1)台湾问题的由来

(2)分析台湾问题阻碍的因素

(3)分析解决台湾问题的方法

(二):对微型课程课堂表现评价、学习效果的评价

1、课堂表现评价采用教师依据学生学习态度、积极参与、认真听课、完成课堂练习等进行定性评价,分优秀、良好、合格、有待提高四个等级。

2、学习效果评价采用课堂学习效果评价(选择题)+作业方式评价(材料分析题),根据学生的正确程度评价。

(三)教师对微型课程的整体评价

从教师讲解台湾问题的由来,再由教师引导学生分析阻碍台湾分离的因素,最后由学生分组讨论解决台湾问题的方法。本课程层层递进,引发学生思考,同时有利于培养学生主动关心社会的主人翁意识。本课程充分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通过歌曲欣赏、展示图片与资料,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同时运用角色扮演法,让学生在了解台湾 问题的基础上,让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分析探究能力,为台湾回归中国献言献策,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和民族认同感,增强早日和平统一台湾的信心和决心。本课程突出了三个结合:学生主体与教师主导相结合;历史性与现实性相结合;课本知识与课内体验相结合,体现了新课标中让学生自主学习的教学理念。

第二篇:我为城乡建设献计策

我为城乡建设献计策

岳西是我们共同的家园,城乡建设需要公众的参与,更需要公众的智慧。当前,“十二五”规划是岳西未来五年发展的蓝本和指南,近年来,岳西县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巨大成就,各方面也发生了很大变化,城乡建设如火如荼,周边区域规划新鲜出炉,新一轮城乡建设即将启动,我们的县城正朝“变高、变大、变美”方向迈进。但目前存在的一些问题仍然束缚了我县的发展,成为我县形象提升的一个瓶颈。

为进一步践行科学发展观,加快城市建设、完善县城功能、提高县城品位、提升管理水平,实现城市建设科学发展、协调发展、和谐发展,使城乡建设日新月异,现将提出自己的一点建议:

1、加大宣传生态县。岳西最大的资源是生态,在未来五年发展中,要坚持打生态牌,走特色路,坚持绿色发展。在规划的制定中要注重项目的编制,编大项目,特色项目,划定区域内村庄建设规划,促进岳西经济社会的进一步发展。要处理好发展与保护的关系,发展与保护并重。

2、打造优美的环境。我希望我们的县城环境优美、清新、整洁。为了实现这一目标我建议,大搞绿化,在现有的基础上多种树、种草、种花,充分利用每一块空地,这是改善环境的根本之策,也是简便易行的。在主要街道多建公共厕所,这样既便民又使环境整洁,公共厕所是一个城市必需的设施,不一定有多高档,但一定要有数量。而我们县城恰恰缺少的是数量。改造死角,死角就是闲置不用的小块地,这里杂草丛生、垃圾成堆、破砖烂瓦,我们不要只注重高大新的建筑,我想只有把这些不堪入目的小地方因地制宜,合理利用,设计好、改造好,才能有一个整体的提高,才能更显出一个县城的品位。目前现实状况是:垃圾箱少,人们乱扔垃圾,垃圾堆成了山,不仅有损市容市貌,更严重地影响了人们的生活。我建议:在街道旁多设垃圾箱,及时清理垃圾,改善环境,刻不容缓。

3、发挥好县城辐射与带动作用,促进城乡和地区协调发展。把握好城市建设节奏,要充分利用独特的、丰富的自然资源,擦亮绿色生态品牌,着力转变城市发展模式,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提升城市灯光亮化水平。要高度重视城镇规划建设,要统一制定与城镇发展相关的重大配套政策,协调解决城镇发展中的各种矛盾。

以上只是本人的一些拙见。相信只要我们齐心协力,我们的县城一定会更加美丽。让我们团结一心,集思广益,共创美好的明天,我相信一个美丽的新岳西定会展现在我们的眼前。

XXX

2010年9月18日

第三篇:我为环保献计策[范文模版]

我为环保献计策

全球气候变暖是目前人类面临的最大环境问题。请你根据以下提示,写一篇英语短文,为“节能减排”献计献策。

背景:温室气体大量排放

后果:海平面急剧上升,自然灾害频繁

措施:1多使用清洁能源 2以步代车 3….4…

要求:

1.短文必须包括表格中的所有内容要点,可适当发挥,措施中3、4点由考生自由发挥;

2.词数:100左右。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economy, more and more greenhouse gases are being discharged into the air.CO2 makes up about 70% of the greenhouse gases, which is considered to be one of the greatest causes of global warming.It has harmful effects, causing the sea level to rise and many natural disasters to strike.So we must take effective measures to save our planet.First, we should use more clean energy and less coal and oil.Second, we should go to work on foot or by bus instead of driving a car if possible.Third, we should plant more trees, because plants can turn CO2 into oxygen.More importantly, we should form the habit of saving energy in our daily life.

第四篇:我为家乡献计策

我为家乡献计策

每当我们放学时,学校门口总是车辆拥挤,老师总是要提醒我们要注意安全。有的学校门前停车还会影响交通,车来车往很不方便,还会堵车堵很长时间。有些家长因为找不到车位而乱停车遭到罚款。每到接送孩子高峰期时,停在道路两边的车辆将路面宽度挤压到只剩一条车道,往来行驶的车辆“钻进钻出”,有时老师、家长们就得吓出一身汗。

我总是想门前什么时候才能没有这么多的车辆,能让我们安全的放学回家呢?要是附近能建设一些专门供学校免费停车的地下停车场,这样该有多好啊!开车接送孩子的叔叔阿姨们有地方停车,我们也可以安全的放学回家,校车也有地方停放,我们上校车时也会安全很多。老师们也不用这么的辛苦了,家长们也不用这么的担心了。我真心的希望我的学校门前不再是车水马龙,而是环境优雅、秩序井然,让我们有一个美好的上学、放学的环境。

如果所有的学校门前都变的井然有序,那我们的家乡也将变的更加美好!

二年三班吴璎浩

第五篇:我为班级献计策

随着社会对教育重视程度的提高和学校之间教育竞争的加剧,“学校发展”作为一个现实而又迫切的问题成为每个学校管理者思索和推动的课题。近几年来,我们学校发展速度很快,在快速发展的同时,学校取得了一系列的骄人成绩。作为一名箬横小学的教师,我的身心时常被喜讯感染和激荡着。可以说我们的学校正在学校领导班子的领导下,朝着既定的又一个三年规划目标一步一步的、踏踏实实的努力前进着。的确,学校发展涉及方方面面,比如说我们学校的校园、班级文化建设,学校食堂的用餐问题,学生的养成教育等等。然而,我认为目前最迫切需要抓的,是我校学生的养成教育。记得每次接任一个新的班级,我总感到非常头疼,高年级的学生,轮到打扫卫生,竟不知道如何扫地;扫完地后,竟然垃圾就堆放于教室门口,卫生工具也是放得乱七八糟;更不要说是拖地了。再看看学生的一日常规,早读课听不到朗朗的读书声,排队时拖拖拉拉,上厕所时跑跑闹闹,大大影响了我们学校的校容校貌。

因此,要在关键期把养成教育抓小、抓早、抓细、抓紧、抓实,有的放矢的开展各种教育活动,让他们在生动形象的活动中去体验,逐步养成良好的道德品质和良好的行为习惯。

工作中,班主任、辅导员要充分开发和利用校内外德育资源,通过多种渠道和环节实施德育。校长和教师都是德育工作者,应努力做到以身作则,为人师表。学校教育、教学、管理等所有工作要落实德育要求,努力做到教书育人、实践育人、服务育人、管理育人、环境育人。应当完善德育评价,改变德育评价过分注重认知的弊端,建立学生社会服务和实践经历的德育评价机制。学校应重视校风、教风和学风建设,美化校园环境,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以形成良好的育人环境和氛围。同时,要积极争取社会对学校德育工作的支持,为德育工作的健康开展创造条件,净化教育环境,完善社区公共活动设施,开放德育活动场所,开办家长学校等,以形成德育的社会合力。

全校的教职工要担负起教书、管理、服务的工作责任,以自身的政治立场、治学态度、言谈举止、思想品德来潜移默化学生,做到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教书育人,要求教师在授课时根据学科的内容和科学,适当地选择德育内容,有机地加以渗透,使学生在专业知识的学习中受到教育。管理育人,要求党务、行政管理部门和人员所制定的各种条例、规定、办法有利于德育目标和贯彻落实。服务育人,要求服务工作做到物资供应及时,环境条件优化,服务质量不断提高,使学生受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良好品德的感染和教育。

大家团结起来,班集体的凝聚力量就大,希望我们以后能更团结,我们的班集体能更好,更出色!

《我为台湾回归献计策》微型课程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