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农村寄宿制攻坚工程规划编制通知
贵州省教育厅 文件 贵州省财政厅
黔教计发„2011‟288号
省教育厅省财政厅关于编报农村寄宿制学校
建设攻坚工程建设规划的通知
各市(州、地)教育局、财政局:
为切实改善我省农村义务教育学校在校学生、教师的学习、生活条件,推进我省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省人民政府决定在“十二五”期间实施“农村寄宿制学校建设攻坚工程”(以下简称“工程”)。根据《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贵州省农村寄宿制学校建设攻坚工程实施方案的通知》(黔府发[2011]23号)和贵州省“农村寄宿制学校建设攻坚工程”电视电话启动会精神,请各地认真做好“农村寄宿制学校建设攻坚工程”(以下简称“工程”)建设规划编制工作。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总体目标
“十二五”期间,大力加强农村学校食堂建设,强力推进农村寄宿制学校建设,加快农村教师周转宿舍建设,基本解决全省农村中小学生就餐难、住宿难和教师住宿难的问题,为实现我省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奠定基础。
二、分年任务
(一)2011年,完成农村中小学学生食堂建设,实现农村中小学(除教学点外)“校校有食堂”的目标。
(二)2012-2015年,进行农村学生宿舍建设。到2015年,农村小学在校生寄宿率达到30%,初中在校生寄宿率达到70%。分年建设任务按总任务的1/4安排。
(三)2011-2015年,进行教师周转宿舍建设。分年建设任务按总任务的1/5安排。
三、规划原则
科学论证,统筹规划,分年实施。要充分考虑城镇化发展、学龄人口变化、自然地理环境、交通状况、服务半径等因素,在科学制定农村中小学布局调整规划的基础上,整体编制“工程”规划,分年度实施。要统筹安排好各项农村中小学建设工程,避免重复投资和浪费。已列入2011年农村中小学校舍维修改造长效机制的学生食堂、宿舍建设项目,已申报全省第二期农村初中校舍改造工程(2011-2015年)中央资金项目的宿舍、食堂建设项目,已列入2010-2011年建设计划的国家边远艰苦地区农村学校教师周转宿舍项目等都不纳入“工程”规划。
四、实施范围
“工程”覆盖全省农村地区。
五、有关标准
(一)村小和农村片区完小食堂建设:包括维修改造、食堂设备购置等内容,投入标准为每校不少于3万元,其中省级按2万元/校给予补助,其余资金由市(州、地,以下简称市)、县(市、区、特区,以下简称县)自筹解决。
(二)土建造价均按1000元/平方米测算。
(三)乡镇(含县城,下同)所在地小学食堂建设:每校按不少于100平方米进行建设,省级按10万元/校给予补助,2
其余资金由市、县自筹解决。已建有食堂且面积在100平方米以上的学校不纳入“工程”规划。
(四)农村初中食堂建设:每校按不少于200平方米进行建设,省级按20万元/校给予补助。其余资金由市、县自筹解决。已建有食堂且面积在200平方米以上的学校不纳入“工程”规划。
(五)农村教师周转宿舍建设:教师周转宿舍按35平方米/套、每套住2人测算。拟通过公租房方式解决的,省级财政按每平方米200元补助,市、县按每平方米800元承担建设资金进行规划(实施过程中获得的中央补助将相应抵减市、县承担的建设资金)。各县对教师周转宿舍的需求数不能突破今年4月初各县按《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填写报送贵州省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基本情况表的补充通知》(黔府办发电[2011]92号)要求上报给省人民政府的数据。
(六)学生宿舍建设:学生宿舍按住宿学生3平方米/生测算,“建强”县(全省27个“建强”县为:南明区、云岩区、乌当区、小河区、花溪区、白云区、息烽县、开阳县、修文县、清镇市、钟山区、盘县、红花岗区、汇川区、遵义县、桐梓县、赤水县、仁怀县、西秀区、平坝县、铜仁市、兴义市、毕节市、金沙县、凯里市、都匀市、福泉市)所需建设资金全部由市、县自筹解决,“非建强”县暂按500元/平方米申请省级财政补助,资金缺口由市、县自筹解决。“建强”县和“非建强”县地方承担资金由市和县按1:2的比例分担。
(七)初中和乡镇所在地小学学生食堂、宿舍设施设备配置所需资金由市、县自筹解决。
六、时间及其他要求
(一)“工程”规划采用国家《农村义务教育工程管理软件》进行编制,请各市、县自行下载(下载地址 3
www.teniu.cc)。请各市于9月4日前完成规划编制汇总工作(规划包括软件生成的表格和市及所辖县规划文本报告,报告内容要求见附件)。软件中的教工宿舍即指教师周转宿舍。
(二)9月5日起,省将审查各市规划。审查具体时间、地点、顺序另行通知。
(三)规划经省审查通过后,请各市加盖政府(行署)公章正式报省教育厅项目办备案。
(四)为做好与国家边远艰苦地区农村学校教师周转宿舍项目的衔接工作,请各县一并填报《边远艰苦地区农村学校教师周转宿舍建设规划项目方案表》(见附件2)
(五)在编制规划的同时,各地务必不等不靠,抓紧暑期的有利时机提前进行村小和片区完小食堂的建设,确保国庆前完成。
附件:
1、贵州省农村寄宿制学校建设攻坚工程规划文本
主要内容参考提纲
2、边远艰苦地区农村学校教师周转宿舍建设规划
项目方案表
二○一一年八月二十三日
联系人:罗忠勇,周桂林、孙婧 电话:0851-5287896
主题词:教育 寄宿制 工程 规划 通知 贵州省教育厅办公室 2011年8月23日印发
附件1:
贵州省农村寄宿制学校建设攻坚工程
规划文本主要内容参考提纲
一、现状分析
结合当地经济社会发展、人口变化趋势和城镇化进程等因素,在充分调研本地区项目县现有学校数、学生数、寄宿生数、学生生活用房情况等重要指标的基础上,对2015年前项目县和项目学校学生生活类校舍指标需求情况进行全面、深入的分析。
二、建设目标及主要任务
提出建设规划总体目标,测算出2011-2015年本地区按项目县平均的主要指标变化情况,主要包括学校数、校均规模、学生在校寄宿率、生均食堂面积、生均厕所面积、寄宿生生均宿舍面积以及预期的受益学生人数、建设总规模等。
三、建设规模及投资安排
明确分县项目安排情况,对建设项目按开工、完工时间进行排序。
第二篇:农村寄宿制
农村寄宿制学校之我见
发展教育事业,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和
基础性工程。随着农村经济的不断发展和教育改革的不断深
入,合理调整优化农村教育结构布局,办好寄宿制学校,整
合教育资源,实现教育资源共享,提高办学质量和效益,从
而促进农村教育全面、和谐、均衡和可持续发展,加快推进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进程,已经成为当前农村教育改革的必
然选择。
本着“一切为了孩子、为了一切孩子、为了孩子的一切”的思想,从学校的实际出发,白鹿原中心小学审时度势,积
极响应上级号召,推行寄宿制。学校在市、镇各级各有关部
门的指导和帮助下,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取得了较好的成效。农村寄宿制小学实践的主要成效表现在:
(一)办农村寄宿制小学,较好地解决了路远学生上学
难问题,巩固了布局调整成果。随着我国计划生育政策的落
实和城镇化水平的提高,农村新出生人口的比率在逐年下
降,直接导致农村中小学校呈现出校空人少、点多线长的格
局,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教育资源的浪费,教育资源的重组
和整合成为必然的选择。但同时也给农村和农村学校带来了
新的问题——更多的孩子因为教学点的撤并而面临着上学路途更远的难题。在合理布局、科学规划的前
提下,加快寄宿制学校建设的步伐,使上学路途远的学生能
进入具备基本条件的寄宿制学校学习,是破解这一难题最有效方法。
(二)办农村寄宿制小学,为外出留守儿童提供了一个“新家”,消除了外出务工人员的后顾之忧,弥补了农村家庭和社会教育的缺陷。随着我市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以及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必将带来更多的农村剩余劳动力。这些剩余劳动力向城市流动已成为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因此,在相当长的一段时期内,我市农村留守子女的数量不但不会减少甚至会持续增加,自然,留守学生的教育问题就已经成为亟待解决的社会问题。加强和改善农村小学寄宿的条件,积极发展农村寄宿小学,使农村留守学生在家庭教育缺失的情况下,学校和教师的教育功能得到更有效的发挥,从而使学校和教师及时填补留守学生家庭教育的空白,让农民安心外出务工,对我市经济的发展将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三)办农村寄宿制小学,办学条件得到了极大改善,农村教师队伍的稳定性得到进一步加强,有利于农村基础教育的发展。我校地处白鹿原,一半多的教师家住城内,学校、家庭两头奔波照顾,工作很不安心,每年都有不少骨干教师想方设法转入城区学校,教师队伍很不稳定;同样,每年也有不少的生源流向城区小学。实行寄宿制后,学校的各种软硬件设施得到了较大的改善。教师的住宿等“后院问题”得到了解决,生活环境与城区正逐步缩小,为教师安心于本职
工作和提高教学质量创造了条件,为留住生源提供了根本的保障。
(四)办农村寄宿制小学,寄宿学生独立生活的自理能力明显增强。学校通过有计划的对寄宿学生进行自我服务和内务整理等常规技能训练,学生都能学会和掌握内务整理、排队领饭、洗衣服等基本的生活自理技能。并且,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后,学校通过抽查、竞赛等形式促使和要求人人过关。寄宿学生养成良好的习惯后,回家也能帮着家长整理内务,家长们无不夸赞:孩子寄宿后,比以前更懂事了。
总之,办学管理方式的改革和完善是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它需要我们不断深入的探索和实践,也需要学校、家庭、社会三者共同协作和配合。作为家长我们会非常的支持寄宿制学校的建设,希望我们的孩子会成为社会主义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第三篇:河南省十二五农村饮水安全工程规划编制提纲
河南省县级“十二五”农村饮水安全工程
规划编制提纲
一、综合说明
综合说明是对规划成果进行高度概括,全面反映规划的主要内容和重要的结论,相当于整个规划文本的摘要,以便于规划使用者(或阅读者)不必通读规划文本即可对规划有一个总体概念。主要包括:项目背景(简述项目的主要建设依据、建设目的和建设的必要性)、主要规划成果(项目拟建地点、建设任务、目标、供水范围、受益人口、工程总体布局及主要构筑物形式、项目主要工程量和材料、工程总投资等)、经济和环境影响评价和实施规划的保障措施等。
二、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现状
(一)基本情况
1、自然、社会经济和水资源概况
简要说明规划区的自然、社会经济和水资源概况。(1)自然概况
规划区的地理位置、地形地貌、气象、工程地质、水文与水文地质等。
(2)社会经济概况
说明规划地区农村人口和分布、行政村数、农业生产、基础 1
设施建设(包括乡镇供水)、财政收入、农民纯收入以及当地社会经济发展情况等。
(3)水资源、水质与水污染概况
结合本区水文和水文地质条件,论述全区地表水、地下水水资源可利用总量与水资源开发利用现状(包括各类用水结构总量)、当地农村饮水水源地情况(包括地表水、地下水的可供水量和水质)以及水污染现状。
(二)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情况
根据饮水安全评价指标,到2010年底农村饮水安全人数及普及程度、集中式供水人口及其普及率。
1.农村供水设施情况及供水能力
(1)集中式供水基本情况。说明集中式供水工程的水源类型及水质、水处理情况及人均日生活用水量、水价及其水费收取方式、水质检验、经营管理方式,各类工程分布、数量和受益人口。说明历史原因,原先工程投资和标准没有达到现在饮水安全标准的人数和水质和水量已达标的人数。
(2)分散式供水基本情况。说明分散式供水工程的水源类型及水质、供水方式及可靠性,各类工程的数量、分布和受益人口,以及无供水设施仍直接取用河、湖、坑、塘、山溪、山泉水的人口及分布。说明饮水安全人口数和不安全人口数。
(3)农村学校、农场、林场和移民村供水现状。2.2005-2010年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完成情况
(1)2005-2010年农村饮水安全工程投资情况,已建各类工
程的数量及受益人口,工程验收、运行管理和水质监测情况,规划任务完成情况及其效果。
(2)农村学校饮水安全工程完成情况及效果。
(三)基本经验
从组织领导、前期工作、资金筹措、工程建设管理、建后管理等方面说明解决农村饮水问题的经验。
(四)农村饮水工作面临的主要问题
说明农村分散式饮水安全人口和农村饮水不安全人口数及原因和分布情况。
1.农村饮水不安全情况 ⑴饮用水水质超标
1因自然条件引起的水质不达标 ○2其它原因造成的水质不达标 ○⑵水源保证率、生活用水量及用水方便程度不达标
1水源保证率低 ○2生活用水量不足 ○3用水方便程度低 ○⑶农村学校饮水不安全情况(4)农场居民饮水不安全情况(5)林场居民饮水不安全情况 2.农村分散式饮水不安全人口情况 3.城乡统筹及工程规划布局存在问题
4.工程建设管理和建后管理存在的问题(重点是当前建立“三 3
项制度”面临的难题)
二、规划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目标任务
(一)指导思想
(二)基本原则
(三)目标任务
到2015年基本完成解决农村饮水不安全问题。提出解决各类饮水不安全问题及其人数、各类供水工程的数量、工程投资等,并提出相应管理和保障措施,确保工程如期发挥效益和良性运行。
(四)规划实施范围与水平年
规划实施范围包括2011-2015年国家农村饮水安全项目内农村饮水不安全人口,规划基准年:2010年,规划水平年:为2015年,规划年限为2011~2015年。
三、工程规划
(一)工程规划 1.工程建设标准
(1)供水水质应符合国家《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5749—2006)要求。
(2)供水量应满足不同地区、不同用水条件的要求,具体参照《村镇供水工程技术规范》(SL310—2004)确定。
(3)用水方便程度,平原区集中供水工程供水入户率达到90%以上;山丘区集中供水工程尽可能供水到户,暂不具备供水到户条件的,可分步实施。
(4)水源保证率,严重缺水地区不低于90%,其他地区不低 4
于95%。
2.工程建设条件
重点说明当地的水资源状况及水源条件,以及地形条件、工程地质条件和交通运输条件。
3.工程建设内容
重点包括水源、工程类型、工程规模、水处理措施、入户工程和供水方式等。
(二)工程布局
综合考虑行政区划、饮水安全问题类型及分布、经济条件、水资源可持续利用条件、地形条件等合理布局工程,平原区突破行政村区划,按照“一乡一厂”或“两乡一厂”、山丘区按照“集中联片、区域供水”的原则细化工程布局,说明规划解决人数,工程建设条件、工程类型及各类供水工程的数量、解决人口数等。
(三)建设规模
说明规划拟建的各类供水工程数量、解决人口数量、新增供水能力。
四、投资估算与资金筹措
(一)投资估算 1.投资估算方法
参照现行解决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的投资标准,可采用典型工程人均综合投资估算法进行投资估算。先对规划的供水工程进行分类(平原区可按供水规模划分,山丘区可按工程类型结合供水规模划分),再对每类工程做典型投资估算,计算出该类工程人均 5
投资和总投资)。
2.投资估算编制依据
(1)国家及地方有关工程投资估算的规定、指标和定额(2)近年来建成的类似工程决算投资和人均投资指标(3)主要原材料价格及人工单价 3.典型工程投资估算
(1)集中式供水工程设计原则和要求
集中式供水工程的规划设计内容包括:供水规模和用水量的确定、供水水质和水压、水源及配置、供水范围和供水方式、水厂厂址选择、取水构筑物设计、泵站和调节构筑物设计、输配水设计、净水厂设计等。集中式典型供水工程设计应遵照《村镇供水工程技术规范》(SL310-2004)要求,并注意以下几点:
①要合理确定供水工程的制水规模和供水规模、合理确定用水量组成与选择用水定额标准。供水规模的确定,应综合考虑需水量、水源条件、制水成本、已有供水能力、类似工程的供水情况。鉴于目前相当部分农村供水工程供水规模设计偏大的状况,供水规模的确定,应综合考虑现状用水量、用水条件及其设计年限内社会经济的发展情况。
②应详细调查和搜集规划区域水资源资料,并据此进行水源论证,选择适宜的供水水源。若规划区有多个水源可供选择时,应对其水质、水量、工程投资、运行成本、施工和管理条件、卫生防护条件等进行综合比较,择优确定。
干旱年枯水期设计取水量的保证率,严重缺水地区不低于 6
90%,其他地区不低于95%。
③供水范围和供水方式应根据区域的水资源条件、用水需求、地形条件、居民点分布等进行技术经济比较,按照优水优用、便于管理、工程投资和运行成本合理的原则确定。
④水厂厂址的选择,与水源类型、取水点位置、洪涝灾害、供水范围、供水规模、净水工艺、输配水管线布置、周边环境、地形、工程地质和水文地质、交通、电源、村镇建设规划等条件有关,影响因素较多,应综合考虑,通过技术经济比较确定。
⑤输配水管道的投资占供水工程总投资的比例较大,线路的选择对其有较大影响。管道系统的布置与地形和地质条件、取水构筑物、水厂和调节构筑物的布置以及用水户的分布等有关。输配水管道的选线应使整个供水系统布局合理、供水安全可靠、节能、降低工程投资、便于施工和维护。此外,应科学、合理选择管材。
⑥根据水源水质选择适宜的净水工艺与消毒措施是水厂设计的关键。应根据原水水质、设计规模,参照相似条件下水厂的运行经验,结合当地条件,选择技术可靠、经济合理的适宜工艺和技术。水质净化方案应优先考虑采用净水构筑物方案。
⑦典型工程设计应提供以下附图:工程总平面布置图、工艺流程图、水厂平面布置图、配水管网水力计算图、水源工程布置图、构筑物高程布置图等。
(2)解决农村居民饮水典型工程
采用典型工程人均综合投资估算法,根据规划分区及其建设 7
内容,按照工程类型、工程规模、水源类型、水处理措施分别选择典型工程,根据典型工程的工程量,分别计算其取水、输水、净水、配水的投资估算值,汇总成典型工程的总投资(包括工程费、其他费、预备费)。按典型工程的总投资除以该工程解决的人口数,计算出此类工程的人均综合投资指标。比照近年来建成的类似工程决算投资和人均投资指标、物价指数,分析确定规划采用的人均综合投资指标。典型工程要有代表性。
(3)解决农村学校师生典型工程
农村学校教职工和学生人数单独统计,但与乡村人口不重复计算。解决此部分人口饮水安全工程投资可分两种类型测算,一是通过延伸供水管网解决,按增加的延伸管网等投资测算;二是必须通过新建水源、水厂和管网解决,按新建工程投资测算。
4.总投资估算
(1)解决农村居民总投资估算
根据分类工程的规划人数和人均综合投资指标,计算出各类工程的投资。将各类工程投资汇总,计算出该规划的总投资。
(2)解决农村学校师生总投资估算
根据分类工程的规划人数和人均综合投资指标,计算出各类工程的投资。将各类工程投资汇总,计算出该规划的总投资。
(3)规划总投资估算
农村居民和学校师生投资估算汇总。
(二)资金筹集
按照中央、地方、群众共同负担原则,多渠道筹集建设资金。
国家现行投资标准为人均500元,投资构成:享受西部开发县政策县的投资构成为:中央400元/人、省50元/人、市20元/人、群众筹资投劳30元/人。非享受西部开发政策县的投资构成为:中央300元/人、省100元/人、市40元/人、群众筹资投劳60元/人。在校师生执行人均300元的投资标准,投资构成:享受西部开发县政策县的投资构成为:中央240元/人、省30元/人、市30元/人。非享受西部开发政策县的投资构成为:中央180元/人、省60元/人、市60元/人。
(三)农民自筹能力及对水费负担能力分析
五、经济和环境影响评价
(一)效益分析 1.社会效益分析
(1)农村饮水工程对提高项目区农民的健康水平,提高生活质量,改善生活环境,以及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意义。
(2)项目实施提高了广大农村人民群众饮水质量,身体健康有了保障,使当地群众因饮水而生病得到有效控制,为当地群众节约大量医药费,对促进农村的稳定和繁荣,加快农村脱贫致富奔小康的步伐的作用。
(3)农民的生产生活得到改善,减轻了劳动强度,促进农村社会经济的发展,特别是为庭院经济和农村畜牧业的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
2.经济效益分析
(二)国民经济评价
按《水利建设项目经济评价规范》(SL72-94)进行国民经济评价,简要分析项目的经济合理性。分析计算时不计群众投劳。
1、年运行费用
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年运行费的计算包括水资源费、电费、药剂费、工资福利费、折旧费、维修费、财务费用和管理费等。
(1)水资源
水资源费根据有关标准确定。(2)电费
电费=耗电量×电费单价 耗电量计算公式: 耗电量= 1.05QH365
1023.6Kd式中
Q — 最高日供水量,m3/d;
H — 工作全扬程,m;
η — 水泵和电动机的效率,%;
Kd — 日变化系数。
当Q为平均日供水量时,不考虑日变化系数。电费单价依据建设项目所在地的实际规定计算。
(3)药剂费
水处理过程中必须投加的处理药剂,如各种凝聚剂、液氯、漂白粉等。药剂费是各种药剂投加量与该药剂单价的乘积和,按年计算。
(4)工资福利费
工资福利费=水厂定员×每年人平均工资福利费
每集中式供水工程参照《乡镇供水管理单位定岗标准》配备 10
管理人员。年人平均工资福利费根据当地实际水平确定。
(5)折旧费
对于农村供水项目,为计算简便,可采用对全部建设投资按综合提取折旧的方式计算折旧费,综合提取折旧率通常取4.5%—6.5%(土建构筑物费用在总投资中所占比例较大的工程,可适当降低)。
(6)维修费
维修费是水厂总的维修费用。计算方法如下: 维修费=折旧费×百分比(一般30%—50%)(7)财务费用
财务费用是指企业为筹集资金而发生的各项费用,包括生产经营期间发生的利息净支出、汇兑净损失、金融机构手续费以及筹资发生的其他财务费用。
(8)管理费
管理费用是指企业行政管理部门为管理和组织经营活动发生的各项费用。农村供水项目的管理费用可按下式估算。
管理费用=(电费+药剂费+工资福利费)×百分比(一般取3%—9%)
2、年效益计算
主要从减少医药费支出、节省劳动力、发展庭院经济及其它副业带来的转移效益等方面分析计算。
3、国民经济评价
国民经济评价指标有:经济内部收益率EIRR、经济净现值 11
ENPV、经济效益费用比EBCR等,计算公式如下:
(1)经济内部收效益率(EIRR):
n(BC)(1EIRR)tt1t0
式中:EIRR——经济内部收益率;
B——年效益,万元;
C——年费用,万元;
n——计算期,年;
t——计算期各年的序号;(B—C)t——第t年的净效益,万元。(2)经济净现值(ENPV):
ENPV(BC)t(1is)t
t1n式中:ENPV——经济净现值,万元;
is——社会折现率,is=7%;
其余符号同上式。(3)经济效益费用比(EBCR):
EBCRtB(1i)tsnt1nt1C(1its)t
式中:EBCR——经济效益费用比;
Bt——第t年的效益,万元;
Ct——第t年的费用,万元;
根据以上公式,计算出国民经济评价指标。经济内部收益率大于或等于社会折现率,经济净现值大于或等于零,则可认为本 12
规划在国民经济评价上是合理的。
(三)环境影响评价
从农村饮水工程建设对环境的有利、不利影响以及采取的对策措施方面论述。
1、有利影响:一是促进农村生活环境改善,通过对饮用水水源实施保护,减少水源污染,对供水工程及周围进行绿化,以及工程的实施促进农村改灶、改厕和沼气建设、发展庭院经济、养花种草、美化净化环境等方面;二是饮水工程的建设,促进水资源保护,尤其促进农村水污染问题的防治,对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的影响。
2、不利影响:农村饮水工程对环境的负面影响主要包括施工期(开挖、噪音污染,施工人员生活垃圾和建筑垃圾等)、运行期的影响(居民生活用水量增大,若不注意排水设施建设,将有可能造成污染;水厂净水处理过程中产生的絮凝沉淀物和药渣处理等)
3、措施:针对上述不利影响采取相应对策措施。包括工程施工期间采取的措施,如对土方开挖而遭到破坏地表植被的绿化和恢复、减轻机械设备噪音影响等。工程运行期间采取的措施,如对絮凝沉淀物和药渣、生产污泥、污水进行处理;加强对生产药剂的管理。此外,对规模较大的村镇,加强排水系统和集中处理设施建设等。
六、工程建后管理
从管理体制、运行机制、社会化服务、水质监测、监督等方 13
面说明如何抓好工程建后管理,促进工程良性运行。
七、实施规划的保障措施
从组织领导、水源保护、资金筹措、前期工作、技术培训、宣传、监督、明确责任等方面说明如何保障规划的实施。
规划附表及附图
附表1:
市
县(市、区)2005年以来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情况表
附表2:
市
县(市、区)2005年以来解决农村饮水安全问题分类人数(原规划内)
附表3:
市
县(市、区)截止2010年底农村供水基本情况表
附表4:
市
县(市、区)截止2010年底集中式供水工程汇总表
附表5:
市
县(市、区)农村饮水问题汇总表 附表6:
市
县(市、区)原规划外(新增)农村饮水不安全人口汇总表
附表7:
市
县(市、区)农村饮水工程“十二五”规划分类工程(型式)表
附表8:
市
县(市、区)农村饮水工程“十二五”规划分类工程(水处理类型)表
附表9:
市
县(市、区)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十二五”规划工程布局表
附表10:
市
县(市、区)农村饮水工程“十二五”规划资金筹措表
附表11:
市
县(市、区)农村学校“十二五”规划情况统计表
附图:
市
县(市、区)饮水工程规划工程布局及解决人数分布示意图
附件:
市
县(市、区)农村饮水安全工程水资源论证报告
第四篇:谈谈农村寄宿制
谈谈农村寄宿制
几年前就听说过在农村有条件的的地方要实施寄宿制,可是到现在都还没有得以实施。
今天第一节课上,主任匆匆来到教室问:“宝山、龙潭的同学哪些愿意住校?”大家异口同声说:“愿意。”下午听同事们说:“每套休息室住8名学生。”一打听才知道寄宿制要在我校实施了,我一片愕然,以前听说过要实行寄宿制,没想到来的这么快,于是有了一些自己不成熟的看法。
现在的孩子怎么了?记得20多年前,我们也是背着书包到4、5公里之外的一所村小读书。那时候一周上6天课,学校简陋,我们在一间土墙房里学习,没有中午饭吃,我们只好放学回家吃午饭了。幸好学校每天只上五节课,2:30就放学了,尽管这样,走在回家的路上我们还是感觉很饿。跑通学免不了夏日的热晒雨淋和冬天的风霜雪欺,不过就是在这样饥寒交迫和烈日的磨练下,我们有了一些想法---怎样才能摆脱这样的生活环境?父母为什么想方设法让我们读书?在学校、家里几乎都在思考这样的问题。于是自己不断地努力读书,终于我成为了一名光荣的人民教师,同伴们也走上了不同的工作岗位。有首歌曲唱的好:“不经历风雨,那能见彩虹?”古人又云:“故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弗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增益其所不能。”今天的学生怎么了?连家到学校这段路都走不了吗?也许真的条件太优越了,不仅中午有免费的午餐吃,晚上还可以住校。“穷则思变”对他们来说是否已经没有什么作用了。
农村的孩子回家后,会在家长的带领下,去做自己力所能及的家务事,空闲时还会与邻家的孩子玩游戏、捉迷藏,过着快乐的童年,也正是在这劳动的环境条件和欢乐的嬉戏中,炼就了他们铮铮铁骨,磨炼了他们克服困难的意志,增强了他们团队合作意识,让他们学会了解决问题的方法,使他们适应生存环境的能力得到提高。发达国家的德国法律明文规定:6--10周岁的儿童,回家必须协助父母做力所能及的家务事;日本不也是在假期里通过开展夏令营活动,提高学生的野外生存能力吗?可是我们现在连以前带领学生春游、野炊的常规活动,都因为安全问题而自行取消了。当然我也不否认学校也能更好地锻炼学生的健康体魄,只是不要因为一些安全条款限制了他们的活动。实行寄宿制,学生住到校园里面来,改善了很多方面,但必定会失去一些方面。有句话讲得好:“温室里面培养的花禁不起风吹雨打。”现在的留守儿童真不少,就现在的农村学校来看,平均每班至少是百分之二十以上,虽然他们的父母不在身边,可还有爷爷奶奶、外公外婆在身边,当我们把他们接到学校,身边没有了亲人,这比留守儿童好吗?有些孩子的父母在身边本不是留守儿童,当我们把这些孩子留到学校住校后,他们的父母却因此得以走脱而去打工挣钱,这样岂不是让本不是留守儿童的学生变成留守儿童吗?
从硬件实施来看,实施寄宿制应该有长期住校的老师,至少各班班主任必须住校,不然如何管理住校生?可是就我们学校现状来看,老师连休息室都没有得到解决,如何实施寄宿制?其二,学校应该有功能齐备的食堂和配备相应的工作人员,除营养餐外,学生的早晚餐以及生活用的热水、开水必须能及时供给,满足其生活需求。其三,学校还应该具备医务室和相应的医疗人员,不然学生半夜时分,发高烧生病如何处理?
从法制建设来看,现在的法制不够健全,就以往发生的诸多事件来看,多以学校败诉收场,学校处于弱势群体。实施寄宿制以后,学校将面临着更多法律问题,对学校是一个挑战。
实施寄宿制,师德建设必须在现有的基础上还需加强。现有的师德水平已经暴露出来了及个别的教师品质败坏,若不加强师德学习教育,个别教师恐怕还会放错。实施寄宿制对师德修养差的教师将是一个考验。
当然我们也不得不看到(现在我们国家人口结构的特点,现在的生源已经减少,有些村小、校点仅有几十个人,不撤并校点,不合并学校实施寄宿制,国家将会浪费大量的人力、财力资源。)实施寄宿制的优点,实施寄宿制离校远的学生住校,这样就可以把他们以前读书的距离他们较近的村小、教学点进行撤并,校点减少了,资源更加集中些,浪费更加少些,资源的利用率也会更加高一些,从而实现了资源配置的最优化和利益的最大化。边远山区的孩子也能享受优质量的教育教学资源,义务教育的均衡发
展将不再是一句空话。
总的来看,实施寄宿制是社会发展所需,教育发展所需,是造福学生,利国利民的一大好事,但不可操之过急,需一步一步完善各项设备实施之后,稳妥有序地开展,不然学校会面临许多意想不到的问题。
何敏2014.4.29四川省屏山县太平乡中心学校
第五篇:农村寄宿制生活
农村小学寄宿制教育的喜与忧
[摘要] 国务院在2001年5月颁布了《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其中规定了“农村义务教育管理体制实行在国务院领导下,由地方政府负责,分级管理,以县为主的体制”,农村的义务教育得到了一定的发展,取得了初步成效。本文首先提出农村小学教育寄宿制教育的背景,从而对农村小学寄宿制教育存在的优点及缺陷进行分析,进而提出具体对策,以解决其存在的缺陷,保证农村小学教育合理、有序、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 农村小学寄宿制教育优点及缺陷对策
一、农村小学实行寄宿制教育的背景
随着我国社会的发展,计划生育等政策的实施,当前农村小学已经面临着生源逐年减少的窘境,部分学校面临着“破产”的危险,农村小学的教学设施、办学条件、教学质量等比城市差一大截,素质教育的推广受到了严重的阻碍,因此,国家为了集中教育资源进行了学校布局调整,即合校并点,在农村小学推进寄宿制教育,有效地整合教育资源、优化教育资源配置、可以提高农村小学教学效益,有利于促进教育公平的实现和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
二、农村小学寄宿制教育存在的优点
1、通过合校并点,学校许多资源得到了优化配置。由于以前部分小学的生源不足,通过进行合校并点后,多所小学合并,教师资源优秀,教师队伍得到了优化配置;学校的教学楼,宿舍等资源也得到了优化;教学资源得到了优化,许多学校的合并,其实验室、微机室、图书馆、语音室等资源可以共享;由于学校的教学资源和教师队伍得到了优化配置,因此,学校有条件开齐小学生所需要的各种课程,同时小学生的课外活动也增加了,这样学生展示自己的平台就增加了,学生的综合素质也得到了相应的提升,对国家的现代化建设培养人才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2、为寄宿学生创造了较好的学习生活条件,有利于扩大学生的知识面,提高学生的成绩。由于寄宿制教育施行后,学生们在学校的时间就更多了,加上“合校并点”后,学校间的图书馆资源得到了优化,学生就有条件阅读更多的课外书籍,增长自己的知识,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加强了学生的综合素质。同时,学生有更多的时间让老师来辅导自己,同学之间也可以相互学习,最终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
3、加强孩子的集体观念,促进孩子间加强交流。在农村小学教育没有实行寄宿制之前,孩子放学后都是独自回家,同学之间缺乏必要的交流,他们之间的联系也可能不是不密切。但是,在寄宿制实行之后,孩子全部是“集体生活”化管理,同学之间朝夕相对,孩子不是想以前一样,放学后回到家中“面壁”,而是可以和更多的孩子进行交流,通过有效地沟通可以使孩子学会怎么样和别人进行相处。
三、农村小学寄宿制教育存在的缺陷
1、缺少母爱,小学生自理能力差。小学阶段,正是孩子们需要母爱的时候,寄宿制教育的实施,学生大部分时间都呆在学校,可能造成母爱缺失。
由于计划生育政策的实施,目前,大多数小学生来自独生子女家庭,由于父母长期的溺爱,孩子独自生活的能力不强,即使是来自农村的孩子,大部分学生也不会做家务,不会洗自己的衣服,不能很好的料理好自己的饮食和起居。
2、学生的生活存在较大的问题。由于学校缺少专业的生活教师,没有必要的营养师,学生的饮食单调,很容易造成学生营养不良先想到发生。由于是寄宿制教育,学生一下子全部“涌进”学校居住,可能会造成学校的住宿床位“供不应求”,从而给学校的正常教学带来压力。
3、学生的安全问题突出,家长的负担也相应加重。部分学校的医药设备不是很完善,加上大部分学生一下子“涌进”学校居住,学生能否及时就医根本就能得到有效地保证。部分学生经过周末的休息返校后,大多数“黑车”接送,因而学生的安全问题可想而知。由于学生的寄宿制教育,学生平常的饮食起居都是在学习里面进行的,因此,学生家长就必须负责还在的伙食及周末回家的车费,这给本来就不是很富裕的农村家庭带来不小的困扰。
4、学生的心理问题凸显。现代教育理论认为:家庭教育的任务应该重于学校教育,良好的家庭教育氛围,有利于培养身心健康的亲少年。小学生正处在身心健康发展的关键时期,在这一过程中出现的烦恼和冲突,我们需要及时帮助他们进行分析,并加以正确的领导。但是,由于寄宿制教育的管理,孩子长时期与家长“隔绝”,没有能够及时和他们的父母进行交流;老师平时的教学任务,也很大程度上不能及时的发展他们的情绪变化;加上农村寄宿制学校的教育理念、办学条件不能很好的对学生进行心理教育。这对寄宿学生的身心发展极为不利,可能引发各种心理疾病。
四、农村小学推行寄宿制的对策
积极在农村小学推行寄宿制教育;加大投入力度,同时多渠道筹措经费,搞好标准化硬件设施建设;在人员编制上给予政策倾斜,配齐校医、保安、炊事和生活管理员;提高寄宿制学生补助标准,为学生开辟劳动实践基地;建立健全相应的规章制度,并加强对农村寄宿制小学的管理;为了使小学生更快地适应寄宿生活,还应设立心理辅导室,协调好寄宿学生人际关系;营造积极向上的校园文化;教师多与家长沟通,彼此了解孩子的情况。通过及时沟通了解,向家长宣传正确对待和教育子女的方式,让他们对子女的期望适中,不断提高家长的心育意识与水平。父母加强与孩子的沟通。作为寄宿孩子的父母,要加强与孩子的联系,同时应该注意沟通方式,进行耐心地询问、了解,鼓励孩子的每一个进步,要注意让孩子宣泄心中的“郁闷”,同时教给孩子一些对策,使他们能够主动排遣自己的“郁闷”。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农村小学推行寄宿制的教育,符合农村教育科学发展的需要,也符合科学发展观,符合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要求,是农村小学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方向和趋势所在。
[参考文献]
[1] 贾丽凤 刘冀徽 张焘 寄宿制教育对农村中小学生成长的影响问题研究 继续教育研究 2009年第8期.[2] 陈进扬 鲁声娜 农村小学寄宿制管理工作的实践与思考.[3] 叶敬忠潘璐 农村小学寄宿制问题及有关政策分析中国教育学刊2008年2.[4] 李晓平浅谈农村小学寄宿制教育 雅安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年3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