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公共行政学论文
公共行政学论文
题目:浅析腐败现象的成因与防治 202_
学 生: 学 号: 院(系): 电气与信息工程学院 专 业: 网络工程 指导教师: 联系方式: 年 11 月25 日
浅析腐败现象的成因与防治
上周六我们班团支部组织了一次养老院慰问之行,在临去前当然做了相当大的准备工作,还问了曾经去过的同学,结果她们立即说,给老人买的东西最好亲自给老人,分到他们手里,上回他们送去的东西都被院长等直接放在办公室„„其实当时我就郁闷了,这才能买点什么东西啊?想来不会腐败到这种程度,一点水果,一点奶粉也不怕寒掺,可是我更不能想象的是我们已经开始以一种消极的心去看待那还没有接触到正在我们面前徐徐展开的社会画卷。
为什么人会如此看待这个社会?我想恐怕是贪污腐败的例子看得多了,在还没有接触时已经形成了一种先天印象。如果在不防治腐败,恐怕以后所有的孩子都要带着有色眼镜和厚厚的戒备迈入社会了。试问一个国家的人们连政府都不能相信,还能相信谁?为了将来人们的身心健康,关系和谐,腐败的防治迫在眉睫。
一·腐败的成因
在当代中国,腐败现象作为一个政治概念,在现阶段有特定的内涵和处延,它不是泛指一切社会的丑恶现象,而是特指公共权力的滥用,主要包括着三个层次的内容。一是官僚主义;二是违纪、违法行为;三是触犯刑律构成犯罪的行为。
一般的政府人员进行腐败一般有以下几点原因
1、腐败收益
腐败的诱因是按一定概率计算的腐败的私人收益,它决定于对于腐败的查处概率和腐败收益,前者和腐败诱因成负相关关系,腐败受益则与腐败诱因成正相关关系。假定查处概率是一个常量,则腐败收益直接决定着腐败诱因的变动,腐败收益n越大,腐败的诱惑力就越大,腐败行为就更容易发生。
2、查处概率
假定腐败的收益一定,显然查处概率越大,腐败的诱因就越小。假设腐败撤出概率趋向于0,则腐败产生的充分必要条件始终得到满足,任何腐败的发生都几乎不会受到查处,那么全社会的腐败必定会甚嚣尘上。
3、公职人员的薪金
在腐败的诱因既定时,腐败者的私人成本包括薪金损失和惩罚损失两部分。在当前薪金一定时,查处后的收入与腐败净私人成本呈负相关关系。如果腐败受到查处后被解雇,并不得重新就业,即 现职位薪金成为全部损失薪金。反过来来说,如果解雇后重新就业的薪金很高,则腐败就没有收入损失。如果不考虑额外的惩罚,那么,调高公职人员的收入就会抬高腐败的私人成本,使其相对于腐败的诱惑力来说变得更大,无疑可以对腐败起到约束作用。虽然足够的薪金收入 并不是防止公共部门接受贿赂的唯一解决方法,但这样做至少可以减少接受贿赂的人数。
4、惩罚力度
腐败的私人成本由薪金损失惩罚损失构成。惩罚损失越大,腐败的私人成本就越大,参与腐败活动的激励就会降低,腐败诱因就越容易受到遏制;反过来说,对于腐败行为的惩罚力度越小,腐败的私人成本就越小,腐败就容易泛滥。
5、其他因素
对于腐败分子来说,腐败行为还有没法用经济方式来衡量的道德成本和博弈成本等。道德成本即对违法行为的一种心理负担,腐败者在作出腐败决策时,必须突破来自其自身的种种心理障碍,改变其道德观念,放弃循规蹈矩的操行,担心一旦腐败暴露,来自社会舆论的巨大压力等。但在现实生活中,腐败的道德约束实际上是一种“差别性约束”,只有对那些能给予“虔诚商品”(Piety commodity)以较高标价者才有约束力。通俗地说,对于本身就缺乏道德感的人来说,道德成本几乎不存在。博弈成本即指腐败者为了掩饰其腐败行为不被发觉,而耗费的人力、物力和财力等。腐败分子要花费时间和精力进行腐败活动、躲避被查处惩罚,有些贪污腐败分子吃不好、睡不好、整日提心吊胆,这也是一种代价,也会对腐败行为的发生产生影响。二·腐败的防止
在治理腐败过程中,过去长期以来注重以惩治作为主要方式,而忽略了对腐败的事前预防,这样使得许多腐败分子在利益面前往往禁不住诱惑,甚至抱着侥幸可以逃过惩罚的心理和“博弈”的态度去进行贪污敛财。虽然其中有不少人得到了党纪国法的制裁,但却不能从根本上杜绝腐败分子贪赃枉法的现象存在。因此以惩治为主的治理腐败方式具有一定的局限性。为此,党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建立健全标本兼治、综合治理、惩防并举、注重预防的惩治与预防腐败体系,将反腐败的重点放在预防的层面;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再一次明确了要加快推进预防与惩治腐败体系建设,大力弘扬真务实、公道正派、艰苦奋斗的优良作风,坚决反对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使广大党员干部充分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
对于腐败的防治,可以参考一下的以下几点。
1立足教育,从严要求。我们要深开展党风廉政教育,学习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解决领导干部在党性党风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帮助广大党员干部树立正确的利益观,努力构筑防腐拒变的思想肺线,增强领导干部抵御腐朽思想侵蚀的能力。我们要对处级以上领导干部及掌管人、财、物重要岗位上的工作人员,开展警示教软,对未暴露的腐败分子未起到应有的威慑作用,使他们存在侥幸心理,因此导致腐败现象的蔓延。
2.严格落实各种规章制度。规章制度落实乏力,形同虚设,是腐败现象产生的一大原因。为了防治腐败,我国制定了很多规章制度,像领导干部个人财产申报制度、领导干部离任审计制度等等,但这些制度却没能得到很好的贯彻落实,用制度管理人、用制度约束人成了空谈。
3.认真从严考察选用人才。用人不当、推荐先察也是产生腐败现象的一个原因。有些单位在使用人才上不能任人唯贤、唯能,而是唯亲、唯朋,这样出现问题能相互遮盖,有问题不便清除,为腐败行为创造了方便条件。育,案为鉴,吸取教训,同时开展理想信念教育、职业道德教育党纪政纪条规教育,不断提高党政领导干部思想政治素质。三·腐败的治理
很显然,腐败的治理不是但司法一方可以完成的。要从根源上杜绝腐败必须是社会上的方方面面的共同努力。
1、借市民社会之力反腐败
市民社会是国家和市场之外的所有民间组织和民间关系之和,其组成要素是各种非国家或非政府所属的市民组织,包括非政府组织,公民的志愿性社团、协会、社区组织、利益团体和公民自发组织起来的运动等,它们又被称为“第三部门”。我国改革开放以来,一个相对独立的市民社会慢慢成长起来,尤其是80年代后得到了长足发展。鉴于此,在我国建立一个有效的反腐败的市民社会,也许“任重而道远”,但并非不可能。一方面,市场经济是市民社会的经济活动方式,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构成市民社会的多元利益主体日益生成、壮大,主体意识增强,必然要求以不同的形式和渠道表达他们的意志和利益。这意味着政府控制的权力必须从集中走向分散,市民社会必定将成为一种主要的发展潮流。同时,国家有意识地对市民社会进行催化培育也是非常必要的。这种培育并不是超姐代厄、人为地建立一些组织强加给社会,而是要从现有社会以经济关系为基础的各种社会关系和民间组织中选取有利于市民社会发育的社会自组织的萌芽加以培育,对其加以保护和鼓励,帮助它迅速地发展壮大。
2、与国际合作,开放性地反腐败
腐败的跨国化趋势,使得反腐败事业仅靠某一个国家的单独力量很难完成。针对腐败问题的跨国化趋向,我国应该加强对反腐败国际合作的回应,吸收国际反腐先进经验。具体来说,可以从下面几个方面着手:(1)积极加入到国际反腐败合作的各项活动中去,并发挥我国作为政治、经济大国应有的作用。如积极参 与并响应1998年联合国通过的《关于国际合作打击国家商业往来中的贪污贿赂行为的协议》,同时配合世贸组织提高政府采购的透明度,建立科学、完善的政府采购管理制度和运行机制,在发挥政府采购政策导向的同时,加强其行政监督、司法监督特别是供应商监督。
(2)参与区域间反腐败非政府组织的活动,对这些非政府组织的活动做出回应。例如,对目前国际上影响较大的反腐败非政府组织一透明国际的清廉指数、行贿指数测评予以反馈等。透明国际的这两个指数评估的影响力不容低估,世行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就依此来判断一个国家的腐败程度,以决定是否给这个国家提供经济援助。我国应充分考虑到指数对本国的国际竞争力和国际形象的影响,根据指数反映出来的问题采取相应措施,从中有所借鉴。
(3)加强与各国的司法合作.首先,与各国签定充分的引渡条约,为惩治外逃的腐败分子提供有力保障,同时也坚决拒绝为被通缉的外国腐败分子提供“安全天堂”。我国目前己经与约10个国家签定了双边引度条约,相对于世界上近200个国家来说,还是远远不够的。赖昌星案就是因为我国与加拿大没能达成引渡协议,至今主犯未被归案。
其次加强与国际社会合作,防止和对付腐败分子赃款的转移。腐败分子将腐败所得或转存外资银行以躲避追查,或干脆转移到国外,既严重破坏本国的经济和社会发展,也给查处和追赃带来很大难度。为切实有效地解决这一问题,我国需积极配合国际社会制定类似“赃款分割协议”的国际法律文书,以交流信息、展开调查、追踪资产、打破银行保密的限制,使腐败所得无藏身之处。
3、对重要岢位的铺导干部实行轮换制。对管理人、财、物等岗位的领导干部任期满一届后,应进行轮换,同时加强领导干部离任审计制度,可防止腐败现象的发生。
6、强化监督,建立全方位多层次的监督喇约机制。绝对的权力导致绝对的腐败.不受监督和制约的权力使人堕落。许多腐败案件都反映出对领导干部的监督是一个薄弱环节。因此,我们要建立全方位、多层次的监督制约机制,拓宽监督渠道,发挥党赶}婚、法律监督、群众监督、舆论监督等各种形式的监督作用,营造反腐倡廉的良好环境。
为了有一个人相对和谐,能够安心的社会环境,我们应合理行使好法律赋予我们的监督权,在沿河要求自己的同时,做社会的主人,让腐败远离我们的生活,创造一个和谐的美丽家园。
第二篇:公共行政学论文
中国行政监察领导体制的问题浅析与制度创新
摘要:
官员腐败是当今我们面临的相当严重的社会问题,反腐倡廉已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可是每当某个官员的腐败行为被揭露出来时,我们总习惯于从腐败官员主观方面去找原因,却很少甚至根本不去探求腐败行为形成的制度环境.基于这一点,本文力图通过对现行行政监察体制造成的监察不力的原因分析和中国古代汉唐以及西方国家和香港的行政监察制度的经验借鉴,提出构建符合我国国情的纵向层级行政监察领导体制----行政监察院体制的设想.。
关键字:腐败、行政监察、纵向层级领导
一、由一句“名言”说开去
据说,被判处死刑的原山东泰安市委书记胡建学有句“名言”:“官儿当到局级,就没人能监督了。”这话在多大程度上反映了客观现实。我们难以断定,但至少反映了一个官做到“地市级”的腐败官员对外在监督的真实感觉。例如,陈希同、王宝森在东窗事发之前,种种腐败行为已持续多年,而且愈来愈明目张胆,可是我们的纪检监察机关都监督到哪里去了呢?还有权力机关,北京市人大为什么从未提起过罢免程序,甚至连质询这种起码的监督程序都没有进行过呢?
在孟德斯鸠的《论法的精神》中有这样一句话,“一切有权力的人都容易滥用权力”,因为权力本身具有扩张性与易腐性,最容易与腐败并存。又由于在官僚体制中,权力具有突出的层级性,因此只有同等的权力或无隶属关系的权力才能真正相互独立并相互监督。
当今世界各国,没有哪个国家或地区没有一套行政监察系统,但它们所发挥的作用却大相径庭,在一些国家和地区,行政监察系统成为政治稳定、经济发展的守护神,比如丹麦、瑞典、加拿大、新加坡和中国香港;而在另外一些国家和地区,行政监察系统形同虚设,在那里,“卑鄙是卑鄙者的通行证,高尚是高尚者的墓志铭”,比如哥伦比亚、印度尼西亚、尼日利亚。
由此想起一条著名的定律:结构决定功能。回过头来看看我们国家,我们发现,我国之所以一方面存在一个庞大的纪检监察系统,另一方面却是腐败现象愈演愈烈,其症结就在于其本身领导的不合理严重束缚了其功能的发挥。
二、我国现行廉政监察领导体制问题浅析
行政监察领导体制,是指行政体制中,行政监察机关为履行行政监察职能所体现出来的纵向与横向之间的领导关系。行政监察机关领导体制的核心问题,就是如何处理行政监察机关与政府、行政监察系统内部上下级之间的关系问题。但是从这些年的实践经验来看,由这种领导体制决定,我国的行政监察存在以下几个薄弱环节:
第一、对各级人民政府及其领导的监督,上级监察机关“管得着”但“看不着”,本级监察机关“看得着”但“管不着”。目前对这部分监察对象的监督,主要依靠群众的举报揭发。然而这些人身居庙堂之高,一般群众很难了解其违法违纪的事实祥情,由此便造成了一个监察黑洞。其原因在于监察机构设置于政府内部,在政府首长的领导下开展工作,从整个行政管理系统来看,处于执行机构的地位,且没有实际上的独立性,所以对政府首长的监督显得责大权小,位卑言轻,结果是同级监察机关对行政首长的违法违纪行为无可奈何,有心监督但力不从心,甚至唯首长之命是以;而上级监察机关对于下级政府及其领导的监督,则是山高皇帝远。第二、对同级人民政府所属各职能部门的监督。前些年国务院监察部的部分同志
到地方搞调研时发现:从省到乡镇都有做好行政建设的若干规定,“七条”、“八条”的,可问及这些具体内容怎么落实以及如何监督时,不是以“大家都管”、就是以“不知道”、“说不清”、“没法管”等回答加以搪塞。实际情况是,由于监察部门和其他部门平起平坐,本身不具有、而且上级也未赋予其综合管理的职权,在涉及财务开支、计划立项、物资分配、土地征管、房产管理等方面的不廉洁问题时,各主管部门可以以任何“理由”对廉政建设某些制度行使“职权”,行政监察部门因此常处于“规定一发,贯彻难抓;批示一转,落实难管”的两难境地。第三、如前所述,县级以上地方各级行政监察机关要对本级人民政府和上一级监察机关负责并报告工作,监察业务上以上级监察机关领导为主。但何为“为主”?这本身是一种很含糊的界定,往往造成实际工作中的职责不清。不仅如此,相对于上级监察机关的领导来说,同级人民政府的领导更现实,更直接,比如监察机关的人员编制、经费拨付、劳动工资等问题,均由本级人民政府统一支配和安排,这就为行政领导对监察机关的监察活动进行干预打开了方便之门。
简言之,我国的行政监察工作,一方面国家在人、财、物力上给予了相当大投入,另一方面却收效甚微,腐败现象愈演愈烈,腐败分子的“出生率”远远高于“死亡率”,根本原因即在于这种横向监察体制下,监察机关与监察对象为同级组织(有必要提醒注意的是,在我国目前条件下,相对财政、物资、工商行政管理、土管、房产等部门,监察部门还是一个“矮人一头”的“冷衙门”),缺乏必要的权力制约;监察活动的横向负责制,使监察活动必然要受到横向关系的干扰,使监察处置权淡化;种种“人情关”和“关系网”使监察人员举步维艰,进退唯谷;监察人员的横向组织结构使得监察人员与监察对象存在种种直接或间接的非组织关系。这些都是现行横向体制下监察人员的苦衷,无须多议,尽人皆知。
三、纵向层级领导行政监察体制的理论与实践借鉴
行政监察系统实际上是国家机器的调控系统,而调控系统失灵势必造成公共权力的流失以致政风不正。江泽民同志曾经指出,贪污腐败是社会稳定和发展的阻碍因素,它破坏政治体制的正常运转和国家政策的实施,扰乱了社会秩序和资源的合理配置,破坏了法制公平和正义原则,侵害了社会公德和人的精神世界。贪污受贿是腐蚀公众对现存组织机构及制度信任的主要原因,它是对公众行为标准的严重腐蚀,除非将它减小到最低限度,否则任何类型的制度改革都将毫无意义。另一方面,我国在制度和体制上还不完善,存在一定的漏洞和空挡。由于我国正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在经济建设上,处在体制制度还不完善的时期,特别是经济体制,在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两种体制并存和转换过程中,既存在旧体制的弊端,也存在新体制的不完善和不成熟;既存在两种体制之间的摩檫和冲突,也存在着两种体制之间的空挡与漏洞。这就不可避免地给一些投机者和腐败分子一中饱私囊的机会,从客观上来说,这为腐败现象提供了滋生的土壤和条件。如在市场经济开始阶段,生产资料与价格的“双轨制”,为某些掌握权力的的部门在物质财富的交换上提供了可能。有的人利用手中掌握的物资调配权,获得“权力利润”,大发横财,导致腐败现象的产生。再如,在市场经济时期的乡镇企业,其产、供、销完全受供求关系的支配。有些乡镇企业为了获得原料打开销路,往往采取请客送礼的办法,同掌握财权、物权的有关人员拉关系,结果一些党员干部被腐蚀,走上犯罪道路。
所以,要使行政监察这个宏观调控系统能确保国家机器的良性运转,就必须建立健全独立于行政系统外部的纵向层级行政监察领导体制。
中国古代监察制度,作为一种统治方法,曾十分有效地发挥了它维护封建专制制
度的作用。它之所以能发挥这种作用,与这套制度设置技术上的“高超”和“精巧”分不开。随着清朝的灭亡,中国古代的监察制度也寿终正寝,但作为中国古代的一项政治文化,已被流传下来。孙中山先生正是在总结这一历史经验的基础上,创立“五权宪法”制度,把中国古代创立的监察权同现代立法、行政、司法、考试权并列为五权。
就当代的监察机制而言,香港的廉政公署这种监察模式对我们构建新的监察体制对我们也具有相当的参考价值。
香港的廉政公署是世人公认最有效的行政监察系统之一,其领导体制最大的特点在于它不属于公务员架构,廉政专员直接对港督(1997年7月1日后为香港特别行政区行政长官,下同)负责,除港督外,廉政专员不受其他任何人的指挥和管辖并且在任职期间不得接受香港政府辖下其他受薪职位。在人事作用上,廉政公署的全体职员自行招聘,其职员的薪金要高于政府其它部门同级公务人员,在此基础上,有关法规条例规定了廉政公署及其工作人拥有查案办案所须的广泛职权,包括有权逮捕任何涉嫌贪污犯罪的人,有权将涉嫌人员扣留48小时以作进一步调查。正是独立的领导体制和广泛的职权确保了廉政公署监察权的有效行使。
四、建立独立的层级行政监察领导体制
设置行政监察机构的总的原则应该是:从领导体制上保证监察机关及其工作人员超脱于监察对象的利益之外,保证监察工作人员的正当权利不受损害。
在第七届国际反贪大会上,与会者普遍认为,要反对贪污腐败,必须建立和完善立法,加强各种权力之间的制约与平衡,加强对公共权力监督,并赋予专门机构以足够的法律手段同各种贪污腐败作斗争
从世界各国的经验来看,一个完善的、成熟的廉政监督机制起码应具有以下三个最基本的客观要求:一是其监控制约的对象必须是全方位的,即全部的公共权力及其运作都必须置于廉政监督机制约束之下。二是监督制约的力度必须与公共职位的高低和权力的大小相适应,对职位越高、权力越大的公职人员,监督制约力度要越大,措施要越严,要求要越高。三是监督约束过程具有独立性和权威性,专门的监督机关作出的监督决定,对全社会具有权威性,对监督对象具有强制性,监督机关以外的其他任何机关、组织和团体都无权修改或推翻。
因此,在我国建立科学的纵向层级监察系统(本文为便于阐述,不妨先将其定义为行政监察院系统,与中央、省、市、县四级相对应的监察机关分别为最高行政监察院,高级行政监察院,中级行政监察院,基层行政监察院),首先必须从法律上确定以下几点:
第一,行政监察系统与行政系统分离,监察系统在人事上具有独立性。可能的话,行政监察院系统不列入公务员架构。
第二,各级行政监察机关在上级行政监察机关的领导下,独立行使职权,监察工作人员直接对法律负责。
第三,最高行政监察院院长、副院长的任免参照国务院总理、副总理任免的规定,所属各职能部门领导的任免参照国务院各部委领导的任免。最高行政监察院长官对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负责,除全国人大主席团或常委外,最高行政监察院长官不受其他任何人士的指挥和管辖,且在任职期间不得兼任政府辖下其他受薪职位:县级以上地方各级行政监察院长官的任免参照同级行政首长的任免规定。第四,行政监察院系统的其他工作人员,应由监察系统自行聘用,且其工资应当高于政府其他部门同级公务人员的20%――50%。
第五,行政监察院根据工作需要可以在一定地区和单位设置派出监察机构或监察人员,但派出机构的工作人员和派出人员的行政隶属关系、党团关系、经费拨付、劳动工资等仍由派出机关统一负责管理。派出机构或派出人员依法行使监察权,并且直接对派出它的机关负责,不受驻地单位的管辖和指挥。
五、修养与制度,孰重?
官员的腐败是当今我们面临的相当严重的问题,反腐倡廉已成为全国人民关注的焦点。每当某个官员的腐败被揭露出来,总是引起公众的极大义愤,必欲惩之以法而后快。
笔者常想,那些因为腐败和犯罪行为败露而声败名裂的官员们心境如何?他们是一种老子这一辈子也辉煌一时什么都享受过的坦然,还是一种比我更腐败得多的家伙还逍遥法外算我倒霉的不平?如果监督监察机关如影随形,在他们第一次想以权谋私、索贿受贿,第一次轧姘嫖娼便被揭发、被调查、被处分的话,他们就不致走向犯罪了,或许根本不可能有腐败的开始。可是,长期以来,各级纪检监察机关、检察院、法院在对案件进行总结分析时和做舆论宣传时,却往往这样写到:“XXX之所以从高级领导干部蜕变成为一个地地道道的腐败分子,就因为他在主观上放松了世界观的改造,贪得无厌地追逐名位和物质享受,被封建主义、资本主义的腐朽思想和生活方式打倒,最终跌入犯罪的深渊。所有党员干部都应以XXX为戒,在积极投身积极建设和改革开放的同时,必须十分警惕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和极端个人主义思想的侵蚀,严于律己,廉洁奉公,勤正为民,始终保持党员干部作为人民公仆应有的品德。按照这个逻辑,岂不是说丹麦、瑞典、加拿大等西方国家的官员能够廉洁奉公、勤正为民是因为他们的思想道德品行修养要比我国广大党员干部高尚得多(作为资产阶级却不腐朽)?这岂不是以子之矛攻子之盾?通过比较,笔者认为,除了整个社会的发展水平较高以外,是因为一套行之有效的行政监察系统的存在起到了防患机制的作用,是监察制度的原因使然。
参考文献:
1、《国家监督制度》蔡定剑著
中国法制出版社1991年9月北京第一版
2、《中国行政监督机制》王勇飞主编
中国方正出版社1998年11月北京第一版
3、《党风廉正建设论文选集―纪念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20周年》中共北京市纪律检查委员会、北京市监察局编1999年1月版
4、《中国行政管理》杂志1995.1---1999.45、《中国监察》杂志1996.1---1999.36、《监察案例选析》杜西川、徐秀义等编
中州古籍出版社1991年1月第一版
7、《90年代中国惩治腐败大案要案纪实》
第三篇:公共行政学
《公共行政学》复习指导
单选项(单项选择考10个----占10分)
1、我国最早出现行政班这一概念是在 《纲鉴易知录》上。
2、在西方,最早提出行政概念的是亚里士多德。
3、公共行政的首要特点是它的 公共性。
4、中国的公共行政的最大特点是 中国共产党领导政府。
5、称之为“人事管理之父”和行为科学的先驱者的是 欧文。
6、发表公共行政学的开山之作《行政之研究》的是 威尔逊。
7、伍德罗,威尔逊在《政治科学季刊》上发表了公共行政学的开山之作《行政之研究》,它标志着公共行政学的产生。
8、德国著名的政治学家、社会学家、经常学家和宗教学家马克斯.韦伯提出官僚制理论。因而被称为“组织理论之父”。
9、20世纪30年代,古立克把管理职能概括为计划、组织、人事、指挥、协调、报告、预算。
10、1926年怀特出版了世界上第一部大学生公共行政学教科书:行政学导论
11、我国最早提出学习行政学的是梁启超,他于1876年在《论译书》中提出“我国公卿要学习行政学”。
12、我国第一部行政学著作是《行政学的理论与实际》
13、提出立法、司法、行政、考试和监察五权分立思想的是孙中山,他建立了五院分立制度。
14、公共行政环境的特殊性首先表现在种公共行政环境之间的差异性上。
15、美国哈佛大学教授高斯最先提出对公共行政环境问题进行研究。
16、公共行政生态学的代表作《公共行政生态学》于1961年发表,该书的作者是里格斯。
17、融合型的公共行政模式存在于农业社会。
18、里格斯认为处于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过渡期间的一种公共行政模式是棱柱型。
19、衍射型的公共行政模式存在于工业社会。20、按照里格斯的划分,棱柱型是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过渡期间的公共行政模式。
21、高斯发表于1936年,提出了公共行政和公共行政环境之间的关系问题并予以研究的行政学论著是《美国社会与公共行政》
22、公共行政学研究的核心问题是政府职能。
23、政府为公众服务的服务性特点首先表现在其非赢利性上。
24、我国于1998年又进行了机构改革,改革后的国务院原40个部门减为29。
25、政府只是充当“守夜人”的角色,也就是“夜警察”的角色的时期是自由资本主义时期。
26、政府由“守夜人”变成“社会主宰者”的时期是垄断资本主义时期。
27、行政体制的核心问题是上述三者,即行政权力的划分、公共组织的设置、政府系统的各级各类政府部门职权的配置
28、行政体制的滞后性是由其演变而来的稳定性
29、内阁制,起源于18世纪的英国,后来为许多西方国家所采用。
30、总统制,起源于18世纪末期的美国,是以总统经为国家元首,又为政府首脑的中央政府组织形式。
31、法国第五共和国宪法所确立的一种中央政府体制是半总统制。
32、委员会制又称合议制,起源于19世纪中期的瑞士。
33、英国地方政府形式是最典型的自治体地方政府体制。
34、典型的行政府体地方政府是德国的地方政府。
35、对于一般的省、市、县、乡而言,实行民族自治的自治区、自治州、自治县、自治市、自治乡就是特殊型的行政区。
36、回归后的香港行政区和澳门行政区属于特 殊型的行政区。
37、构成公共组织结构的基本要素是行政职位,它是公共组织结构的支撑点和联络点。
38、我国由人大代表投票选举产生政府领导者的制度属于选任制。
39、由立法机关或其他任免机关经过考察而直接任命产生行政领导者的制度是委任制。
40、国务院常务会议任命各部委领导者的副职,直职务机关和办事机关的正、副职领导者的制度均属于委任制。
41、中央一些部委和一些省市公开招考司(局、厅)级和处级领导者的制度属于考任制。
42、下列不属于行政领导权力的来源的是决策权力。
43、忠于政府,维护政府的声誉,忠于职守是行政道德的核心内容。
44、现代意义上第一个独立的、职能化的人事行政机关是英国于1855年成立的文官委员会。
45、美国的文官司委员会、日本的人事院等机构属于部外制类型。
46、部外制是美国用法律制度把政党制度排除在政府之外而产生的一种人事行政机构。
47、人事行政机关实行折中制的同家有英国。
48、人事行政机关实行党统一领导制的国家有中国。
49、西方国家公务员制度是资本主义制度的产物,它源于中国古代的科举制,而始于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后建立的文官制度。
50、世界上第一个建立文官制度的国家是英国。
51、职位分类最早产生于19世纪的美国,后被许多国家所效仿。
52、我国《国家公务员暂行条例》正式放行于
53、为了解决在实施决策的过程中出现的而一对又难以查清原因的问题的决策方案,称为临时方案。
54、为了弥补或完善决策而制定的决策方案,称为追踪方案。
55、为了实现目标而制定的方案,称为积极方案,这是构思和设计的主要方案。
56、行政决策体制的核心领导决策系统。
57、行政执行过程的第一阶段是准备阶段。
58、整个行政执行过程中最会实质意义的、最为关键的阶段是实施阶段。
59、行政控制过程的最后环节,也是最为关键的环节是纠正偏差。
60、平行沟通是一种同级部门或同事之间的信息沟通,亦称横向沟通。
61、平行沟通不宜采用命令或指示的沟通形式,而只能通过协商、合作的办法。
62、行政评估准备阶段,评估工作的第一步是确定评估对象。
63、非执政党和非国家机关对行政行为的监督称为社会监督。
64、事中监督是指对监督对象在执行法律或实施决策、计划过程中履行职责情况理行的监督检查,也叫跟踪监督。
65、1987年颁布实行的《全国人大常委会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地方性法规备案工作的通知》要求,备案的地方性法规、自治条例和和单行条例应于批准之日起的三十日内报送国务院各十五份。
66、省、自治区、直辖市,省、自治区人发政府及所在地的市和国务院批准的较大的市的人民政府,国务院各部委、各直属机构制定和发布的规定、办法、实施细则等规章应于批准之日起三十日内将其文本、起草说明、备案报告等有关材料一式二十五份报国务院备案。
67、批准是一种约束力较强的事先监督方式。其内容包括:要求监督对象报送审批准(含不批准)三个基本步骤。
68、对监督对象未构成犯罪,仅构成违反政纪的案件,由行政监察机关调查处理。
69、对监督对象构成犯罪的案件,由检察机关追究武刑事责任。
70、对具有公务员身份的中国共产党党员的案件,需要给予处分的,由党的纪律检查机关处分 71、对涉及非中国共产党党员的国家公务员的案件,需要给予处分的,则只由行政监察机关给予政纪处分。
72、对涉及国家行政机关以外的中国共产党党员的案件,需要给予处分的,则只由党的纪律检查机关给予党纪处分。
73、国家预算中占主导地位的是中央预算。74、税收制度的核心内容是税法。75、《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采购法》正式生效的日期是202_年10月1日。
76、据考,“法治”一词是古希腊人毕达斯最早提出的。
77、根据《立法法》,行政法规和规章应当在公布后的30天内报有关部门备案。
78、目标管理方法是德鲁克于20世纪50年代,应用系统论控制论、信息论和人际关系理论而提出的一种新的管理方法。
79、从继开始进行行政改革,然后许多发展中国国家因为
实行市场化不同程度的行政改革。多 项 选 择 题(考5个---占 10分)
1、有些学者是从“三权分立”来界定公共行政范围,认为国家可以分为(a司法、b行政、c立法)。
2、从广义的管理的角度来界定公共行政范围的行政学家有(a怀特、b汤姆森、c西蒙、d斯密斯堡)。
3、传统公共行政时期,也有人称为(a科学管理时期、b静态公共行政学时期、X理论时期)。
4、奠定公共行政学理论基础的代表人物是(威尔逊、古德诺)。
5、作为行政学的学科体系的建立是由(魏劳毕、怀特、费富纳)。
6、公共行政学的特点是(公共行政学的发展性、公共行政学是应用性的学科、公共行政学研究的广泛性、公共行政学是政治性较强的学科、公共行政学是一门交叉学科和边缘学科)。
7、行政环境的特点是(特殊性、复杂性、约束性)。
8、里格斯将公共行政模式划分为(融合型公共行政模式、棱柱型公共行政模式、衍射型公共行政模式)。
9、构成一个国家公共行政治环境的因素主要有(政治制度、政党制度、阶级状况、法律制度、政治文化)。
10、下列属于文化环境要素的是(意识形态、道德伦理、价值观念、教育)。
11、组织文化包括(组织观念、法律意识、价值观、道德感情)。
12、马克思认为政府的基本职能有两种,即(政治统治职能、社会管理职能)。
13、从现代社会和各国政府行政实践来看,政府的基本职能可以分为(政治职能、文化职能、社会职能、经济职能)。
14、市场失效主要表现在(市场垄断和专制价格、外部性问题、公共物品的提供、无知和非理性、不平等问题)。
15、政府的政治职能主要包括(民主职能、政治统治职能、保卫国家主权的职能)。
16、著名经济学家萨缪尔森在《经济学》(第十六版)中,认为政府的经济职能主要有(执行国际经济政策、通过宏观经济政策稳定经济、提高经济效率、改善收入分配)。
17、按社会制度划分,行政体制可分为(奴隶社会的行政体制、封建社会的行政休制、资本主义社会的行政体制、社会主义的行政体制)。
18、以行政权力的划分作为标准来进行分类,可以把行政体制分为(中央政府体制、地方政府体制、中央与地方关系体制、行政区划体制)。
19、下列实行内阁制的国家有(比利时、加拿大、斯里兰卡)。
20、下列实行总统制的国家有(墨西哥、埃及)。
21、下列实行半总统制的国家有(葡萄牙、坦桑尼亚、奥地利、芬兰、苏联解体后的俄罗斯联邦)。
22、地方政府体制的类型主要分为(自治体地方政府、民主集中制地方政府、行政体地方政府)。
23、行政区划的类型可以分为(传统型、特殊型、发展型)。
24、传统公共行政学时期的主要组织理论学派有(泰勒的科学管理组织理论、韦伯的官僚制组织理论、法约尔的行政管理学派的组织理论)。
25、行为科学时期组织理论的主要代表人物有:梅奥、巴纳德、西蒙。
26、梅奥在总结霍桑试验的基础之上,提出的组织理论有:非正式组织理论、新型领导能力理论、社会人理论。
27、巴纳德在行为科学时期提出的组织理论主要有:非正式组织理论、权威接受理论、组织平衡理论。
28、非营利组织的特点主要有:非政府性、组织性、非营利性、志愿性、自治性。
29、非营利组织在提供公共服务中的作用表现在:在制度建设方面的倡导作用、监督市场、监督政府、中介作用。
30、政府对非营利组织的作用主要表现在:减免税收、委托公共事务、辅导监督、补助、法律管制。
31、下列不属于委任制的优点的是:权力集中、责任明确。指挥组、不受牵制。行动词、简便易行。
32、从权力的性质上,一般把行政领导权力分为:权力性影响力、非权力性影响力。
33、行政领导权力的来源主要有:奖惩权力、归属权、专业知识权、决策权力、合法权力。
34、美国学者西拉季和华莱士提出领导者除应具有身体特点物质外,还应具备:社会技能、智力、个性、社会背景、任务定向。
35、较有代表性的领导行为理论有:领导作风理论、领导系统模式、PM型领导模式、四分图理论、领导方格理论。
36、在四分图理论的基础上,莫顿、布莱克于1964年提出了领导方格图理论。
37、领导作风理论以权力定位为基本变量,把领导者在领导过程中表现出来的极端行为划分:民主式的领导作风、放任自流的领导作风、专制式的领导作风。
38、行政领导者素质的构成主要有:道德素质、文化素质、政治素质、心理素质。
39、下列属于人事行政机关类型的有:部内制、部外制、折中制、党统一领导制。
40、实行部内制的国家主要有:法国、瑞士、德国。
41、西方各国国家公务员制度的共同之处主要是:公开考试、择优录用。严格考核、功绩晋升。人事分类、依法管理。政治中立、职务常任。
42、世界上通行的人事分类制度是:职位分类、品位分类。
43、下列实行品位分类制度的国家有:法国、英国。
44、下列实行职位分类制度的国家有:美国、中国、日本。
45、从国家公务员晋升的形式上来看,大体上有:越级晋升制、考试晋升制、年资晋升制、功绩晋升制、综合晋升制。
46、我国国家公务员制度规定应回避的亲属关系包括:近姻亲关系、三代以内旁系血亲关系、五代以内旁系血亲关系、夫妻关系。
47、我国国家公务员的考核内容包括:绩、勤、德、能。
48、机关行政的职责可以概括为:参与政务、处理事务、搞好服务。
49、科学合理的机关日常工作程序应注意的环节有:奖惩教育工作、组织实施工作、协调控制工作、检查总结工作、计划安排工作。
50、一般说来,办公自动化系统的开发大致分为如下阶段:系统实施、系统设计、系统维护、系统需求分析、系统评价。
51、从决策的风险程度来讲,行政决策可以分为:确定型决策、个人决策、集体决策。
52、从决策主体的行为方式来讲,行政决策可以分为:个人决策、集体决策。
53、从决策对象的结构性程度来讲,行政决策可以分为:非程序性决策、程序性决策。
54、从决策主体采取决策的方法上来讲,行政决策可以分为:经验决策、科学决策。
现代行政决策体制应该包括:领导决策系统、行政评估系统、专家咨询系统、信息支持系统、公民磋商与参与系统。
55、决策方案一般有:临时方案、追踪方案、应变方案、积极方案。
56、行政执行的一般过程可以分为:准备阶段、实施阶段、总结阶段。
57、行政实施阶段的环节主要包括:行政协调、行政控制、行政沟通、总结阶段。
58、根据控制的范围划分,行政控制分为:微观控制、宏观控制。
59、通常有四种信息被领导者用来衡量和评估实际工作效果,它们是:口头汇报、统计报告、个人观察、书面汇报。
60、行政控制的控制对象有:行政工作人员、信息、工作、组织绩效、财务。
61、工作控制是对具体执行工作的各方面的控制,它包括:质量控制、标准控制、成本控制、程序控制、计划控制。
62、按沟通的线路划分,行政沟通可分为:单向沟通、双向沟通。
63、行政组织中的沟通存在的障碍主要有:组织结构障碍、心理与语言障碍、职位与专业障碍。
64、行政组织内部的协调可以分为:层级结构的协调、横向部门之间的协调、人际关系的协调、各种资源的协调。
65、社会监督的主体是:公民个人、各民主党派、各社会团体、新闻机构、政协。
66、依照公共行政管理的过程,行政监督可以分为:事中监督、事后监督、事前监督。
67、事中监督的主要形式是:跟踪都督、现场监督。
68、下列属于一般行政监督工作报告的有:临时报告、综合报告、专题报告、报告、工作简报。
69、一般行政监督中,审查的形式主要有:事中审查、事先审查、事后审查。
70、我国行政监察机关的基本职权包括:检查权、建议权、调查权、行政处分权。
71、我国行政监察机关的辅助职权包括:对监督事项涉及的单位和个人的查询权、对违反行政纪律取得的财物的处置权、查处违法违纪案件时的请求协助权。
72、权力机关监督的内容主要包括:工作监督、法律监督、政治监督。
73、按照不同的政府级别,公共预算可分为:地方公共预算、中央公共预算。
74、预算草案审核的主要内容是:政策审核、体制审核、指标审核、技术审核。
75、税收的基本特征有:无偿性、固定性、强制性。
按照税制结构的单一性与复尽可能性来划分,可分为:单一税制、复合税制。
76、按照税收的征收办法或税额的确定方法,可分为:定率税、配赋税。
77、按照税收管理权限,可将税收分为:中央税、中央与地方共享税、地方税。
78、在我国,根据国家职能的区别,将财政支出区分为:国防费、行政管理费、经常建设费、社会文教费、其他支出。
79、政府采购的基本程序一般分为:签订采购合同、选择采购方式、确定采购需求、履行采购合同、效益评估来进行。
80、法治行政的特点包括:法律保留、法律俦、职权法定、依据法律、权与职责统一。
81、行政复议的合法性审查包括:法定程序的审查、滥用职权的审查、法定权限的审查、法定依据的审查。
82、行政方法的内容包括:技术方法、行政程序、基本手段。
83、行政方法的特点有:科学性、民主性、创新性、系统性、技术性。
84、行政基本方法包括:行政指令方法、法律政策方法、经济方法、思想工作方法。
85、行政程序的特点主要有:稳定性、合法性、强制性、简便性。
86、行政程序从纵向可分为:(行政计划准备、决定计划、考核奖惩、执行计划、检查监督)。87、按照时间划分,行政计划的类型可以分为:(短期计划、长期计划、中期计划。)
88、从公共组织层次上来考察,行政效率可以分为:(组织效率、管理效率、工作效率)。
89、传统的测定行政效率的方法主要有:(标准比较法、公共组织要素评分测量法、行政费用测量法、行政职能测量法)。
90、公共服务绩效评价的一般性指标包括:(经济指标、效率指标、公平指标、效能指标)。
91、政府再造的战略主要有:(a核心战略:明确组织目标。b后果战略:创设绩效后果。c顾客战略:将顾客置于驾驶员的位置上。d控制战略:将控制从高层和中央移走。e文化战略:创造企业家文化。
92、在新公共管理运动中,彼得斯提出的政府模式主要有:(市场政府模式、参与政府模式、解制式政府模式、弹性融会贯通政府模式、科层政府模式。)
93、参与政府模式的理论基础有:(参与管理、对话民主、公民社会、承认公共组织中基层官员是组织有效动作的核心)。
名 词 解 释(考4个---占20分)
1、公共行政学:公共行政学是研究公共组织依法处理政务的有效性、公平性、民主性的规律的交叉性与综合性学科。在这里公共组织主要是指政府,公共行政就是政府行政。
2、公共行政环境是指直接或间接地作用或影响公共组织、行政心理、行政行为和管理方法与技术的行政系统内部和外部的各种要素的总和。
3、具体环境: 具体环境也叫组织环境,是指具体而直接地影响和作用于公共组织、行政行为和组织凝聚力的公共组织的内部与外部环境的总和。
4、组织文化是指组织在一定的环境中,逐步形成的全体公共组织成员所共同信奉和遵守的价值观,并支配他们的思维方式和行为准则。
5、政府职能是指政府在国家和社会中所扮演的角色以及所应起的作用。换句话说,就是指政府在国家和社会中行使行政权力的范围、程度和方式。
6、市场体制是不经过中央指令而凭借交易方式的相互作用,实现在全社会范围内对人的行为进行协调的一种制度。
7、市场失效是指因为市场局限性和缺陷所导致资源配置的低效率或无效率,并且不能解决外部性问题以及社会公平问题。
8、行政体制:指政府系统内部行政权力的划分、政府机构的设置以及运行等各种关系和制度的总和。
9、地方政府体制:地方政府是设置于地方各级行政区域内的公共行政管理机关。地方政府体制是地方政府按照一定的法律或标准划分的政府组织形式。
10、地方分权制。亦称多元制和分离制。指中央政府将一些行政权授予下级政府,地方政府有较大的自治权和自主权的行政体制。分权制又分为联邦分权制和单一分权制。地方分权制的优点和缺点。
11、行政区划体制,是指根据一定的原则将
全国领土划分为若干部分和若干层次的管理区域,并设置相应的行政机关的组织体制。
12、完整制又叫一元统属制,是指公共组织的同一层级或同一组织内部的各个部门,完全接受一个公共组织或同一位行政首长的领导、指挥和监督的组织类型。
13、分离制又称多元领导制,是指一个公共组织的同一层级的各个组织部门或同一组织部门,隶属于两个或两个以上公共组织或行政首长领导、指挥和监督的组织类型。
14、层级制又分级制,是指公共组织在纵向上按照等级划分为不同的上下节制的层级组织结构,不同等级的职能目标和工作性质相同,但管理范围和管理权限却随着等级降低而逐渐变小的组织类型。
15、机能制又称职能制,是指公共组织在横向上按照不同职能目标划分为不同职能部门的组织类型。
16、公共组织结构是指公共组织各要素的排列组合方式,是由法律所确认的各种正式关系的模式。
17、管理层次是指公共组织内部划分管理层级的数额。
18、管理幅度是指领导机关或领导者直接领导下属的部门或人员的数额。
19、行政领导,是指在公共组织中,经选举或任命而享有法定权威的领导个人或领导集体,依法行使行政权力,运用各种方法和手段,有效地影响部属,以实现行政目标的行为过程。
20、行政领导者是指在行政系统中有正式权威和正式职位的集体或个人。
21、行政领导权力是指行政领导者在行政管理活动中,利用其合法地位以不同的激励方式和制约方式,引导下属同心协力达成行政目标的影响力。
22、行政领导责任是指行政领导者违反其法定的义务所引起的必须承担的法律后果。
23、人事行政是指国家的人事机构为实现行政目标和社会目标,通过各种人事管理手段对公共行政人员所进行的制度化和法治化管理。
24、人事行政机关是指根据人事管理职责,按照一定的组织原则建立起来的专门承担人事行政业务的组织机构。
25、我国国家公务员是指在各级国家行政机关中行使行政权力、执行国家公务,除工勤人员以外的工作人员。
26、国家公务员的辞职,是指国家公务员按照一定的法定程序,主动地提出解除与其所服务的行政机关工作关系的申请,并经过
有关部门批准而辞去所担任的行政职务的制度。
27、人力资源指在一定范围内能够作为生产性要素投入社会经济活动的全部劳动人口的总和。它可分为现实的人力资源和潜在的人力资源两部分。
28、机关行政,就是指综合办事机构对机关的日常事务、规章制度和工作秩序等所进行的自身事务管理。
29、公文管理,就是对公文的创制、处置和管理,即在公文从形成、运转、办理、传递、存贮到转换为档案或销毁的一个完整周期中,以特定的方法和原则对公文进行创制加工、保管料理,使其完善并获得功效的行为或过程。
30、行政机关档案是行政机关在公共行政管理活动中直接形成的,保存备查的文字、图表、音像等各种形式的历史记录。
31、办公自动化是指在行政机关工作中,以计算机为中心,采用一系列现代化的办公设备和先进的通信技术,广泛、全面、迅速地收集、整理、加工、存储和使用信息,为科学管理和决策服务,从而达到提高行政效率的目的。
32、行政决策是指行政领导者在处理政务时,从公共利益和公平与公正原则出发,依照法律和有关规定所做出的决定的行政行为。
33、行政决策参与是指行政领导者个人或集体在行政决策时,专家学者、社会团体、公民等对决策提出意见或建议的活动。
34、危机决策:危机决策是指领导者在自然或人为的突发性事件发生后,迅速启动各种突发事件应急机制,大胆预测,做出决定的过程。
35、行政执行是行政机关及行政人员依法实施行政决策,以实现预期行政目标和社会目标的活动的总和。
36、行政评估是指对行政执行活动的进展情况和效果进行评价和总结,包括行政执行过程评估和行政执行效果评估两个方面。
37、行政控制指行政领导者运用一定的控制手段,按照目标规范衡量行政决策的执行情况,及时纠正和调节执行中的偏差,以确保实现行政目标的活动。
38、行政协调是指调整行政系统内各机构之间、人员之间、行政运行各环节之间的关系,以及行政系统与行政环境之间的关系,以提高行政效能、实现行政目标的行为。
39、行政评估是指对行政执行活动的进展情况和效果进行评价和总结,包括行政执行过程评估和行政执行效果评估。
40、广义的行政监督是指政党、立法机关、司法机关、社会组织、社会舆论和公民以及行政系统内部,依法对政府和行政人员的行政行为的合法性、公平性和有效性的监察和督促的行为。
41、行政监察管辖,是指对某个监督对象确定由哪一级或者哪一个行政监察机关实施监督和哪一级或者哪一个行政监察机关对哪些特定监督事项有权进行管辖的法律制度。
42、舆论监督是指公民或社会组织通过公共论坛批评包括权力腐败在内的不良现象;指通过在公共论坛的言论空间中所抒发的舆论力量对政府机构和政府官员滥用权力等不当行为的监督与制约。
43、公共财政指的是仅为市场经济提供公共服务的政府分配行为,它是国家财政的一种具体存在形态,即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财政类型。
44、国家预算制度是国家政权内部立法机构与行政机构划分财政权限,并且由立法机构对行政机构的财政行为予以根本约束和决定的一种制度。
45、国家决算是按照法定程序编制、用以反映国家预算执行结果的会计报告,由决算报表和文字说明两部分构成。
46、税收,是国家为了实现其职能,按照法定标准,无偿取得财政收入的一种手段,是国家凭借政治权力参与国民收入分配和再分配而形成的一种特定分配关系。
47、行政立法一般是指立法机关通过法定形式将某些立法权授予行政机关,行政机关得依据授权法(含宪法)创制行政法规和规章的行为。
48、行政法规是指国务院根据宪法和法律,按照法定程序制定的有关行使行政权力、履行行政职责的规范性文件的总称。
49、行政规章是指特定的行政机关根据法律和法规,按照法定程序制定的具有普遍约束力的规范性文件的总称。
50、行政复议,是指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不服行政主体作出的具体行政行为,依法向法定的行政复议机关提出复议申请,行政复议机关依法对该具体行政行为进行合法性、适当性审查,并作出行政复议决定的行政行为。
51、行政赔偿,也叫行政赔偿责任,是指国家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在行使职权时,违法侵犯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并造成损害的,国家负责向受害人赔偿的制度。
52、行政诉讼管辖是确定各级人民法院之间以及同级人民法院之间的权限划分。
53、行政道德是指国家公务员在行使公共权力、管理公共事务的活动中,处理自身与工作对象之间、上下级之间、同事之间以及公私、得失等关系时,所应当遵循的原则和规范。
54、行政方法是指行政机关和行政工作人员,为了达成行政目标,从公共组织的内外部环境和管理对象的实际情况出发,在一定的公共行政管理思想和管理原则的指导下而采取的各种措施、手段、方法和技术等的总称。
55、目标管理是以目标为导向,以人为中心,以成果为标准,而使组织和个人取得最佳业绩的现代管理方法。
56、战略管理是指对公共组织在一定时期的全局的、长远的发展方向、目标、任务和政策,以及资源调配做出的决策和管理艺术。
57、标杆管理技术指公共组织通过瞄准竞争的高目标,不断超越自己,超越标杆,追求卓越,成为强中之强组织创新和流程再造的过程。
58、政府全面质量管理是一种全员参与的、以各种科学方法改进公共组织的管理与服务的,对公共组织提供的公共物品和公共服务进行全面管理,以获得顾客满意为目标的管理方法、管理理念和制度。
59、行政效率是指公共组织和行政工作人员从事公共行政管理工作所投入的各种资源与所取得的成果和效益之间的比例关系。
60、公共组织绩效评估:公共组织通过一定的绩效信息和评价标准,对公共组织所提供的公共物品和公共服务的效率和质量进行全面的控制和监测活动,是公共组织的一项全面的管理措施。
61、行政改革是指政府为了适应社会环境,或者高效公平地处理社会公共事务,调整内部体制和组织结构,重新进行权力配置,并调整政府与社会之间关系的过程。
62、政府再造是指对公共体制和公共组织绩效根本性的转型,大幅度提高组织效能、效率、适应性以及创新的能力,并通过改革组织目标、组织激励、责任机制、权力结构以及组织文化等来完成这种转型过程。
63、电子政府是指在政府内部采用电子化和自动化技术的基础上,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建立起网络化的政府信息系统,并利用这个系统为政府机构、社会组织和公民提供方便、高效的政府服务和政务信息。
简 答(考2道----占20分)
1、公共行政的特点。(1)公共行政之首要特点是它的公共性;(2)公共行政的政治性;(3)公共行政具有严格的法制性;(4)公共行政的民主性;(5)公共行政的公平性;(6)公共行政的高效性。中国公共行政的最大特点是中国共产党领导政府。
2、公共行政学的特点。(1)公共行政学是一门交叉性学科和边缘性学科;(2)公共行政学是应用性的学科;(3)公共行政学是政治性较强的学科;(4)公共行政学研究的广泛性;(5)公共行政学的发展性。
3、公共行政环境的特点。
1、复杂性。公共行政环境是多种多样的,是多层次、多结构的,是非常复杂的。
2、约束性。公共行政只能在公共行政环境所提供的空间和各种条件下进行,不能超越它所提供的各种限制条件,必然受到公共行政环境的约束。
3、特殊性。公共行政环境的特殊性首先表现在各种公共行政环境之间的差异性上。其次,这种特殊性还表现在一个国家的不同地区的公共行政环境的差别。
4、不稳定性。
4、组织文化的特征。①组织成员的同一性程度。②团队精神。③对人的关心程度。④组织的一体化的程度。⑤风险承受程度。⑥民主程度。⑦报酬标准。⑧重视结果。⑨控制程度。
5、政府职能的特点。
1、政府职能普遍性的特点。
2、政府职能的强制性特点。
3、政府职能的系统性特点。
4、政府职能的不可替代性的特点。这里所说的不可替代性,是指政府职能只能由政府来行使才有效,任何其他社会组织或者不能替代,或者即使能够替代它也不可能管理好。
5、政府职能的服务性特点。
6、政府干预市场应该遵循的原则
1、政府和市场两者的功能有很大的区别,它们不能互相代替。
2、政府干预经济仅界定在弥补和防止市场失效的范围。
3、政府干预也必须讲究成本收益。政府对市场失效进行干预是必要的,但是,政府在进行干预时也应该讲究成本效益。
4、发展中国家政府一般对市场的干预比发达国家广泛得多,这是十分正常的现象。
7、我国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的经济职能有:
1、规范和稳定市场秩序,确保自由竞争的职能;
2、对经济进行宏观调控的职能,确保国民经济平衡发展的职能;
3、直接生产和提供公共物品,弥补市场的不足的职能;
4、管理国有资产的职能。
8、政府文化职能的主要内容。
1、意识形态职能;
2、发展科学技术和教育职能;
3、发展文学艺术和体育卫生职能;
4、加强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职能;
5、清除那些不仅没有社会价值而且有害的文化产品的职能
9、市场失效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是指因为市场局限性和缺陷所导致资源配置的低效率或无效率,并且不能解决外部性问题以及社会公平问题。第一,外部性问题。第二,市场垄断和专制价格。第三,提供公共物品的失灵。第四,无知和非理性。第五,不平等问题
10、行政体制的特点。
1、鲜明的政治性;
2、较强的稳定性;
3、严格的系统性;
4、相对的滞后性,也就是行政体制的惰性;
5、历史的继承性。
11、行政区划体制的原则。①政治原则;②尊重历史传统的原则;③有利于发展的原则;④有效管理的原则;⑤民族自治原则。
12、公共组织部门划分的标准有多种,一般按下列三种标准划分:(1)按管理职能和职能目标来划分行政部门。每个行政部门之间的地位是平等的,没有上下级的隶属关系和领导与被领导的关系。它们各自有自成体系的行政职能、业务范围和权力与责任。(2)按地区划分行政部门。公共行政管理必须在一定的地域空间里进行。(3)按公共行政管理的不同环节来划分公共行政管理部门。
13、非营利组织的特点。①组织性;②非政府性;③非营利性;④自治性;⑤志愿性。
14、行政领导权力的来源(l)合法权力。(2)奖惩权力。(3)专业知识权。(4)归属权。
15、行政领导责任分为四种:①政治责任;②法律责任;③行政责任;④道德责任。
16、行政领导责任的内容①负责贯彻执行法律、法规以及权力机关、上级行政机关的决定;②主持制定本地区、本部门的工作计划;③负责制定公共行政决策,决定公共行政工作中的重大问题;④正确地选拔、使用人才;⑤负责对本部门和下级行政机关的工作实行监督、检查;⑥做好协调工作。
17、行政领导者素质的构成①政治素质:坚定信念,忠于国家,忠于党;忠于政府,忠于人民,忠于职守。②文化素质:一般文化知识;专业知识;管理知识。③道德素质:大公无私,克己奉公;实事求是;严于律己,宽以待人;个人修养。④心理素质:敢于决断的气质;竞争开放型的性格;坚忍不拔的意志。⑤身体素质
18、行政领导者的产生方式(1)选任制。选任制是指行政领导者通过直接或间接选举制度选举产生的行政领导者。(2)委任制。亦称任命制,是指由立法机关或其他任免机关经过考察而直接任命产生行政领导者的制度。(3)考任制。考任制是指由专门的机构根据统一的、客观的标准,按照公开考试、择优录取的程序产生行政领导者的制度。(4)聘任制。聘任制是指根据工作需要,通过签订合同的方式选用外部人员在一定的任期内担任一定的行政领导职务的制度。
19、人事行政的特点。
1、法治化。法治化是现代民主国家推行法治行政的必然结果。根据法治行政原则,人事行政必须符合宪法精神,并以法律和法规为依据。
2、专业化。专业化来自现代政府行政事务的复杂化、多样化和规范化的趋势,为此,政府管理体制必须相应地部门化,政府行政人员也必须实现专业化。这可作如下分析:(1)国家公务员职业专业化;(2)人事行政理论专业化;(3)人事行政机构专业化;(4)人事管理方法专业化。
3、职业化。职业化即政府国家公务员职业的终生制或永业制。
4、现代化。现代化是指人事行政适应公共行政和社会发展的需要而作的改变或更新。
20、人事行政应遵循的基本原则。
1、德才兼备原则;
2、知人善任原则;
3、公平竞争原则;
4、功绩原则;
5、依法管理原则。
21、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的作用(1)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是国家长治久安、社会安定团结的重要保证;(2)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是推动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必要条件;(3)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是不断开发和培养公共部门人力资源,是造就一支优秀国家公务员队伍的重要途径。
22、机关行政的特征。
1、机关行政的事务性;
2、机关行政的综合性;
3、机关行政的时效性。
23、机关行政的作用。
1、发动作用;
2、枢纽作用;
3、保障作用;
4、效率作用;
5、联系作用。
24、机关行政的主要内容。
1、机关日常工作程序管理;
2、会议管理;
3、公文与档案管理;
4、行政经费管理;
5、机关总务后勤管理;
25、行政决策的特点。
1、行政决策主体的特殊性;
2、行政决策客体的广泛性;
3、行政决策目的的非赢利性;
4、行政决策的合法性;
5、行政决策地域效力的普遍性;
6、行政决策执行的强制性。
26、行政决策的基本原则。
1、科学预测原则;
2、信息原则;
3、可行性原则;
4、满意原则;
5、成本效益原则;
6、公平与民主原则;
7、法制原则;
8、实现公共利益的原则;
27、行政决策体制的内容。所谓行政决策体制,是指由承担各项任务的行政机关和行政人员所组成的一个组织体系。现代行政决策体制应该包括:
1、领导决策系统。领导决策系统是行政决策体制的核心,是实际权力的把持者。
2、公民磋商与参与系统。
3、专家咨询系统。
4、信息支持系统。行政决策体制的四个组成部分,缺一不可。领导决策系统是核心系统,它决定是否设置其他三个系统,决定它们如何发挥作用,决定它们之间的关系和协作。
28、行政决策程序。
1、认识问题,界定问题,找出差距,2、确定决策目标。
3、确定决策标准,确定每个标准的权重。
4、拟定决策方案。
5、分析方案。
6、选择方案。
7、实施决策方案,完善决策。
8、评估决策。
29、行政监督的特点。(1)监督主体的多样性;(2)监督对象的双重性;(3)行政监督内容的双向性;(4)行政监督主体的层次性;(5)法律地位的独立性。
30、舆论监督的特点:(1)监督方式的公开化;(2)监督表达形式的直接性;(3)监督效应的及时性;(4)监督效果具有社会效应。
31、依监督的主体划分,行政监督有哪几种类型(1)执政党的监督;(2)权力机关的监督;(3)行政机关的监督;(4)司法机关的监督;(5)社会监督。
32、行政执行的特点。(1)综合性;(2)目的性;(3)具体性;(4)强制性;(5)灵活性。
33、行政执行的原则。(1)忠实决策的原则;(2)迅速有力的原则;(3)创新灵活的原则;(4)计划安排的原则;(5)团结协作的原则。
34、改善行政沟通的途径。①全面提高行政人员的素质;②明确沟通目的,建立沟通的规章制度,使行政沟通规范化;③建立信息反馈系统,进行信息的核查和监督。
35、行政协调的原则。(1)依法协调的原则;(2)统筹兼顾,顾全大局的原则;(3)求同存异,动态协调的原则;(4)公正合理,实事求是的原则。
36、公共财政具有的主要特点:
1、政府是公共财政的分配主体;
2、公共财政分配的目的,是为了满足公共需要;
3、公共财政具有强制性和补偿性。
37、公共财政的职能:
1、优化资源配置职能。其内容主要有:(1)将资源配置于无法按付费原则经由市场配置的公共部门;(2)将资源配置于具有自然垄断倾向而不宜由市场配置的非竞争性商品和行业;(3)将资源配置于具有高风险,且预期收益不确定,但对经济发展有带动作用的高新技术产业;(4)将资源配置于投资大、建设周期长、私人部门无力投资的基础产业和部门。
2、调节收入分配职能。(1)调节个人之间的收入分配关系;(2)调节部门及产业间的收入分配关系;(3)调节地区间的收入分配关系。
3、稳定经济增长职能。(1)调节经济增长速度,使其具有稳定性和持续性;(2)调节经济结构,使其具有协调性和合理性。
38、法治行政的特点。
1、职权法定。
2、法律保留。
3、法律优先。
4、依据法律。
5、职权与职责统一
39、行政立法的原则。我国行政立法要求处处以人民权力和公民的权利为重,这一原则包括的内容有:(1)人民权力至上;(2)人民政治参与;(3)个体权利为重点;(4)权利救济。在行政立法中,除了权利原则外,还需要注意以下原则:①依法立法原则;②民主立法原则;③科学立法原则。
40、行政法规具有的基本特征有:(1)行政法规的制定主体是国务院;(2)行政法规根据宪法和法律的授权制定;(3)行政法规必须经过法定程序制定;(4)行政法规具有法的效力。
41、行政规章具有的基本特点:(1)行政规章的制定主体是特定的行政机关;(2)行政规章的制定根据是法律、行政法级以及决定、命令的授权;(3)行政规章应当按照法定程序制定;(4)行政规章具有法的属性。
42、行政方法的内容包括:(1)基本手段。具体有行政指令手段、法律手段、经济手段和思想工作手段。(2)行政程序。(3)技术方法。
43、行政方法的作用。
1、科学的行政方法是参与国际竞争的必要保证;
2、科学的行政方法是政府高效率、高质量、低成本地开展行政工作的关键;
3、科学的行政方法是贯彻执行党和国家各项方针和政策的重要保证;
4、科学的行政方法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加强国家宏观调控的必要条件;
5、科学行政方法是建设高效廉洁政府,为社会提供优质服务的需要;
6、科学的行政方法可以促进和发展社会主义的民主,可以加强政府的合法性。
44、标杆瞄准的类型①内部标杆瞄准。②外部竞争对手标杆瞄准。③行业内标杆瞄准。④跨行业标杆瞄准。⑤内外部综合标杆瞄准。
45、测定行政效率的必要性。
1、通过测定行政效率可以降低公共行政的投入和成本,减少资源的消耗,实现公共利益;
2、通过测定行政效率可以确定行政目标的达成度;
3、通过测定行政效率可以确定公共组织的各种要素组合的科学合理程度;
4、通过测定行政效率可以确定公共行政活动的社会效益的大小。
46、测定行政效率的标准。
1、测定行政效率的量的标准。这是以人力、物力、财力和时间的消耗的数量作为评价行政效率的标准。
2、测定行政效率的质的标准。
3、测定行政效率的社会效益标准。
4、测定行政效率的规范性标准。
47、公共服务绩效评价的指标分析包括哪些内容。(1)经济指标;(2)效率指标;(3)公平指标;(4)效能指标。
48、我国正确地处理效率与公平的关系,必须遵循以下原则:(1)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原则;(2)平等原则;(3)公平分配的原则;(4)机会均等,能者优先的原则。
49、行政改革的取向。
1、以适应社会环境为取向;
2、以精简机构为取向;
3、以调整组织结构为取向;
4、以调整权力关系为取向;
5、以人事制度改革为取向。
50、制定切实可行的行政改革政策,注意哪些问题。(1)制定政策要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要进行广泛深入的调查研究,占有第一手资料;(2)行政改革政策应该以大多数人的利益不受损失为原则;(3)公众参与制定政策;(4)制定政策一定要充分考虑和利用行政改革的一切有利条件,调动一切积极因素。
51、行政改革的原则。
1、行政改革必须进行科学而严密地论证和规划,慎重开展;
2、行政改革必须以保持社会稳定为前提;
3、行政改革要以改变观念为先导,以体制创新为核心,以高效、公平、廉洁为目标;
4、行政改革必须有政治保障和法律保障;
5、行政改革以理顺关系,转变政府职能为重点。
52、行政改革的对策。
1、政治保障是进行行政改革的前提。
2、加强宣传,制造行政改革舆论。
3、制定切实可行的行政改革政策。(1)制定政策要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要进行广泛深入的调查研究,占有第一手资料;(2)行政改革政策应该以大多数人的利益不受损失为原则;(3)公众参与制定政策;(4)制定政策一定要充分考虑和利用行政改革的一切有利条件,调动一切积极因素。
4、制定进行行政改革的法令和政策,使行政改革有法律保证和强制力。
5、恰当地选择行政改革的突破点,恰当地选择发动改革的时机。
6、行政改革要尽快地取得效果,提高行政效率和为公众服务的质量。
53、从哪些方面理解行政改革。我们要从以下方面理解行政改革:
1、行政改革是个政治过程;
2、行政改革的目的是为了适应社会环境,提高行政效率,高效公平地处理社会公共事务;
3、行政改革必须改革内部体制和组织机构,重新配置行政权力;
4、行政改革必须正确处理政府与社会之间的关系。
54、行政改革的阻力。
1、历史的局限性决定了行政改革的成败;
2、政治因素对行政改革的限制与制约;
3、在行政系统内部行政官僚集团的反对;
4、传统的保守程度决定了行政改革的艰难程度;
5、用人惟亲和家长制对行政改革的负面影响。
55、行政改革的动力。
1、政治体制改革和政治权威的推动;
2、经济基础变革的要求;
3、社会演变的要求;
4、科学技术发展的推动;
5、新思想、新价值的推动。
论述题(考2道题---占40分)
1、公共行政的作用。(1)公共行政是对国家的治理;(2)公共行政是执行人民意志和实现公共利益的必要保证;(3)公共行政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保证;(4)公共行政是加速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需要和参与国际竞争的保证;(5)公共行政是教育和培养一支高素质、会管理的国家公务员队伍的需要。
2、试述公共行政环境的作用。公共行政环境作用主要表现在它与公共行政之间的相互的关系上。它们之间的关系是互相适应、互相作用的关系,是输出与输入的关系。
1、公共行政环境决定、限制与制约公共行政。公共行政环境是公共行政产生、存在和发展的宏观形态,是公共行政产生、生存和发展的土壤和行动的空间。有什么样的公共行政环境就有什么样的公共行政。
2、公共行政必须适应公共行政环境。如果公共行政不适应公共行政环境,也就是政府没有适应环境的能力,那么就无法进行有效的公共行政管理。
3、公共行政环境的发展变化必然导致公共行政的发展变化。
4、公共行政对公共行政环境也有反作用。公共行政可以利用公共行政环境提供的实际条件和要求,选择切合实际的公共行政目标,确立科学的行政关系。通过达成行政目标而达到改善公共行政环境的目的。
3、我国政府职能的转变,要彻底转变政府管理的观念(1)政府机构改革必须纳入法制化轨道;(2)要实现从全能政府向有限政府的观念转变;(3)要实现从权威主义行政向民主行政的转变;(4)在管理方式上要实现从统治方式向管理方式的转变;(5)实现从以官为本到以民为本的彻底转变;
4、必须正确界定政府在社会中的角色,要处理好的关系:(1)正确处理政府与社会之间的关系;(2)正确处理政府与市场之间的关系;(3)正确处理政府与企业之间的关系;(4)正确处理政府与事业单位之间的关系;(5)正确处理政府与社会组织之间的关系;(6)正确处理政府与公民的关系。
5、政府失效的主要表现。市场失灵为政府干预提供了基本依据,但是,政府干预也非万能,同样存在着“政府失灵”的可能性第一,政府成本过高。第二,政府的低效率。第三,资源配置的低效率。第四,寻租。第五,造成另一种不公平。
6、你如何理解行政体制。
1、经济体制决定并制约行政体制,行政体制也影响和制约经济发展;
2、政治体制决定行政体制,行政体制是政治体制的重要组成部分;
3、行政体制的核心问题是行政权的划分和公共组织设置,以及对政府系统的各级各类政府部门职权的配置。它涉及到中央政府的权力划分与配置,涉及到政府集权与分权的程度,涉及到政府组织的纵向结构和横向结构的权力划分与配置;
4、科学技术推动行政体制的变革;
5、文化对行政体制的重要价值作用。
7、行政体制的作用
1、科学的行政体制能够提高政府生产力,提高行政效率;
2、科学的行政体制能够大幅度地全面地促进社会发展,提高国家的竞争力;
3、科学的行政体制能够造就大批的优秀的国家各级各类公务员;
4、科学的行政体制是公共行政民主化的保证;
5、科学的行政体制能够确保公民的各种权利和生命与财产。
8、公共组织的特点
1、政治性;政府是实现国家意志的,是国家政治统治的主要机关,是管理各种公共事务的主体。
2、社会性;
这是由公共组织位了稳定社会秩序,维护政治统治的合法性的目的决定的。
3、服务性;政府要为社会发展和经济发展服务。
4、权威性;政府凭借行政权力对公共事务进行干预和管理。
5、法制性;主要表现在依法设置机构和依法行政上。
6、系统性。此外,中国行政系统服从中国共产党的系统的领导和指挥。
9、公共组织的作用
1、政府是国家各种公共事务的组织者与管理者;
2、政府是人民生命财产的保护者,是社会秩序的维护者;
3、政府是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的捍卫者;
4、政府是国民经济发展的政策制定者与协调者;
5、政府是社会公平的提供者。
10、管理层次与管理幅度的关系。管理层次与管理幅度必须适当。一般来说,管理幅度和管理层次成反比,管理幅度越大,则管理层次越少;相反,管理幅度越小,则管理层次越多。但管理幅度与管理层次之间的关系是很复杂的,是由许多相关因素决定的。如还要看工作性质、人员素质、领导能力和技术手段等因素来决定。
11、行政领导在公共行政中起的重要作用。
1、行政领导是政治领导的贯彻执行;
2、行政领导是公共行政协调统一的保证;
3、行政领导贯穿于公共行政的全过程;
4、行政领导对行政效能具有决定性作用。
12、行政领导者应该具备的能力。(1)抽象思维与决断能力: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决策能力;指挥、协调与监督能力;应变能力。(2)人际关系的能力:激励人的能力;协调人际关系的能力。(3)技术能力:技术能力就是指专业能力,是指行政领导者处理专业行政管理时具备足够的专业知识技术。
13、如何理解行政领导责任和其行政职位、职权的统一。行政领导责任和其行政职位、行政职权是统一的。首先,行政领导者要有行政职位,即行政领导者在国家行政机关所处的法律地位和担任的行政领导职务,这是行政领导者行使职权、履行责任的前提。其次,行政领导者要有行政职权,即来自于行政职位的权力,它是行政职位所具有的一种由法律规定的权力,是行政领导者履行责任的必要依据。第三,行政领导者要履行行政领导责任。作为领导者,责任是第一位,权力是第二位的,权力是尽责的手段,责任才是行政领导的真正属性。
14、行政决策在行政管理中的作用。
1、行政决策在行政管理过程中具有决定性作用,处于核心地位;
2、行政决策主导着公共行政管理的全过程;
3、行政决策是行政管理的成功与失败的决定因素;
4、行政决策是贯彻执行国家意志和加强政府合法性的必要途径。
15、行政执行的作用。(1)行政执行决定着决策方案能否实现及实现的程度。(2)行政执行效果是检验、修正和完善行政决策的途径。(3)行政执行是实现公共行政职能的必要形式。(4)行政执行是衡量公共组织及其运行状况的重要标志。
16、行政指挥的原则。(1)统一指挥原则;(2)法定权威原则;(3)果断有力原则;(4)准确权变的原则;(5)合理授权原则。
17、行政沟通在公共行政管理过程中具有特别重要的作用:(1)行政沟通是实现行政决策化、民主化的重要基础;(2)行政沟通是行政执行各环节顺利进行的重要基础;(3)行政沟通是行政检查和监督的重要依据;(4)行政沟通是所有行政人员参与管理的重要手段。
18、行政协调的作用主要有:(1)行政协调可以使各行政部门和行政人员在工作上密切配合,和谐一致,避免内耗和互相冲突,从而达到齐心协力、团结一致的目的。(2)行政协调可以促进各行政部门合理配置和有效利用人力、物力、财力和时间等行政资源,精简和优化办事程序和环节,提高行政效率。(3)行政协调有助于各行政部门和行政人员树立整体观念和全局观念,并从整体和全局立场出发,充分认识本职工作的意义,努力完成本职工作,从而有利于公共行政管理活动的有序进行。(4)行政协调有助于将分散的力量集中起来,使每个部门和个人的努力成为集体的努力,单独的行动成为合作的行动,从而产生整体的“合力”。
19、行政指挥在行政执行过程中具有的作用:(1)行政指挥是保证行政执行活动协调一致的重要手段。(2)行政指挥是高效地贯彻执行行政决策的根本保证。(3)行政指挥是高质量地达成行政决策目标的根本保证。(4)行政指挥是保证各种行政资源得以充分利用的必要条件。(5)行政指挥是衡量行政领导者的政策水平和组织与领导能力的重要标准。
20、行政监督的原则。(1)行政监督机关依法行使职权,不受其他部门、社会团体和个人干涉的原则。它有以下三点基本含义:①依法监督;②自主行使监督权;③监督机关依法行使职权不受其他部门、社会团体和个人的干涉。(2)实事求是,重证据、重调查研究的原则。(3)在适用法律和行政纪律上人人平等的原则。在行政监督工作中的要求是:①任何监督对象的合法权益都平等地受法律保护;②任何监督对象都必须履行法定义务,遵守法律和行政纪律,不允许有超越法律和行政纪律的特权;③一切违反法律和行政纪律的行为都必须受到追究,任何监督对象都不能例外。(4)教育与惩处相结合的原则。(5)监督检查与改进工作相结合的原则。(6)监督工作依靠群众的原则。
21、行政监督的作用。(1)行政监督能有效地强化和改善公共行政,提高行政效能,促进行政机关廉政建设。(2)行政监督是健全社会主义法治,进一步保障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合法权益的有效制度。(3)行政监督是改革、开放和经济建设顺利发展的重要保障。
22、从哪些方面来理解行政监督。(1)行政监督主体由三方面主体构成。一是法定监督主体;二是法律、政策的授权的行政监督主体;三是委托监督主体。(2)行政监督的内容是指行政过程中的行政主体及其公务员的行为和与其相关联的机制。(3)从形式特征方面。行政监督是一种“整体性”的监督活动。所谓整体性,包含三方面:一是方法和技
术的多样化;二是行政监督的双重性;三是行政监督结果的综合性。(4)从价值特征方面,揭示行政监督是一种“整体配置效益”和“效率与质量均衡性”的监督。
23、行政效率在公共行政中的作用。
1、提高行政效率是公共行政的宗旨;
2、行政效率是检查和衡量公共组织和公共行政管理活动的有效性的一个重要标准;
3、行政效率关系到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
注意:简答和论述只是给出了答题要点,考试中还要具体展开论述,否则只能得到一半分(特别是论述题,一定要展开论述)。
第四篇:公共行政学
.在西方,最早提出行政概念的是(亚里士多德)。2.公共行政的首要特点是它的(公共性)。
3.中国公共行政的最大特点是(中国共产党领导政府)。4.称之为“人事管理之父”和行为科学的先驱者的是(欧文)。
5.发表了公共行政学的开山之作《行政之研究》的是(威尔逊)
6.伍德罗·威尔逊在《政治科学季刊》上发表了公共行政学的开山之作(《行政之研究》)它标志着公共行政学的产生
7.德国著名的政治学家、社会学家、经济学家和宗教学家马克斯·韦伯提出(官僚制理论),因而被称为“组织理论之父”。
8.20世纪30年代,古立克把管理职能概括为(计划、组织、人事、指挥、协调、报告、预算)
9.1926年怀特出版了世界上第一部大学公共行政学教科书:(《行政学导论》)
10.我国最早提出学习行政学的是(梁启超),他于 1876年在《论译书》中提出“我国公卿要学习行政学”。
11.我国第一部行政学著作是(《行政学的理论与实际》)
12.提出立法、司法、行政、考试和监察五权分立思想的是(孙中山),他建立了五院分立制度。
13.1926年出版了世界上第一部大学公共行政学教科书《行政学导论》,它的作者是(怀特)
14.我国第一部行政学著作《行政学的理论与实际》的作者是(张金鉴)。
15.公共行政环境的(特殊性)首先表现在各种公共行政环境之间的差异性上。
16.公共行政生态学的代表作《公共行政生态学》于1961年发表,该书的作者是(里格斯)。
17.融合型的公共行政模式存在于(农业社会)。
18.里格斯认为处于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过渡期间的~种公共行政模式是(棱柱型)
19.衍射型的公共行政模式存在于(工业社会)
20.按照里格斯的划分,棱柱型是(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过渡期间的公共行政模式)
21.公共行政学研究的核心问题是(政府职能)
22.政府为公众服务的服务性特点首先表现在其(非赢利性)上
23.行政体制的核心问题是(行政权力的划分/行政组织设置/政府系统的各级各类政府部门职权的配置)
24.行政体制的滞后性是由其(稳定性)演变而来的25.内阁制,起源于18世纪的(英)国,后来为许多西方国家所采用。
26.总统制,起源于18世纪末期的(美)国,是以总统既为国家元首,又为政府首脑的中央政府组织形式。
27.法国第五共和国宪法所确立的一种中央政府体制是(半总统制)。
28.委员会制又称合议制,起源于19世纪中期的(瑞士)
29.英国地方政府形式是最典型的(自治体地方政府)体制。
30.典型的行政体地方政府是(德)国的地方政府。
31.对于一般的省、市、县、乡而言,实行民族自治的自治区、自治州、自治县、自治乡就是(特殊型)的行政区。32.回归后的香港行政区和澳门行政区属于(特殊型)的行政区。
33.构成公共组织结构的基本要素是(行政职位),它是公共组织结构的支撑点和联络点。
34.我国由人民代表投票选举产生政府领导者的制度属于(选任制)
35.由立法机关或其他任免机关经过考察而直接任命产生行政领导者的制度是(委任制)
36.国务院常务会议任命各部委领导者的副职,直属机关和办事机关的正、副职领导者的制度均属于(委任制)。
37.中央一些部委和一些省市公开招考司(局、厅)级和处级领导者的制度属于(考任制)。
38.下列不属于行政领导权力的来源的是(决策权力)。
39.忠于政府,维护政府的声誉,忠于职守是(行政道德)的核心内容。
40现代意义上第一个独立的、职能化的人事行政机关是(英国)于1855年成立的文官委员会。
41美国的文官委员会、日本的人事院等机构属于(部外制)类型。
42部外制是(美)国用法律制度把政党制度排除在政府之外而产生的一种人事行政机构。
43人事行政机关实行折中制的国家有(英国)
44人事行政机关实行党统一领导制的国家有(中国)
45西方国家公务员制度是资本主义制度的产物,它源于中国古代的科举制,而始于(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后建立的文官制度 46.世界上第一个建立文官制度的国家是(英国)
47职位分类最早产生于19世纪的(美)国,后被许多国家所效仿。
48《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员法》正式施行于(202_年1月1日)
49为了解决在实施决策的过程中出现的而一时又难以查清原因的问题的决策方案,称为(临时方案)
50为了弥补或完善决策而制定的决策方案,称为(追踪方案)
51为了实现目标而制定的方案,称为(积极方案),这是构思和设计的主要方案。
52行政决策体制的核心是(领导决策系统)
53行政执行过程的第一阶段是(准备阶段)
54整个行政执行过程中最具实质意义的、最为关键的阶段是(实施阶段)
55行政控制过程的最后环节,也是最为关键的环节是(纠正偏差)
56非执政党和非国家机关对行政行为的监督称为(社会监督)
57事中监督是指对监督对象在执行法律或实施决策、计划过程中履行职责情况进行的监督检查,也叫(跟踪监督)58批准是一种约束力较强的(事先)监督方式。其内容包括:要求监督对象报送审批材料、审查和批准(含不批准)三个基本步骤。
59国家预算中占主导地位的是(中央预算)
60税收制度的核心内容是(税法)
61《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采购法》正式生效的日期是(202_年1月1日)
62据考,“法治”一词是古希腊人(毕达哥拉斯)最早提出的63根据《立法法》,行政法规和规章应当在公布后的(30)天内报有关部门备案。
64目标管理方法是(德鲁克)于20世纪50年代,应用系统论、控制论、信息论和人际关系理论而提出的一种新的管理方法。
65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西方发达国家相继开始进行行政改革,然后许多发展中国家因为实行市场化也进行不同程度的行政改革。
多项选择题
1有些学者是从“三权分立”来界定公共行政范围,认为国家可以分为(司法/ 行政/立法)三种权力。
2奠定公共行政学理论基础的代表人物是(威尔逊 /古德诺),他们提出了政治与行政分离的观点。
3作为行政学的学科体系的建立是由(魏劳毕/怀特/费富纳)完成的。
4公共行政学的特点是(公共行政学的发展性/公共行政学是应用性的学科/ 公共行政学研究的广泛性/公共行政学是政治性较强的学科/公共行政学是一门交叉学科和边缘学科)
5行政环境的特点是(特殊性/复杂性/不稳定性/约束性)
6里格斯将公共行政模式划分为(融合型公共行政模式/棱柱型公共行政模式/衍射型公共行政模式)
7下列属于文化环境要素的是(意识形态/道德伦理/价值观念/教育)
8从现代社会和各国政府行政实践来看,政府的基本职能可以分为(政治职能/文化职能/社会职能/经济职能)9市场失效主要表现在(市场垄断和专制价格/外部性问题/公共物品的提供/无知和非理性/不平等问题)
10政府的政治职能主要包括(民主职能/政治统治职能/保卫国家主权的职能)
11下列实行内阁制的国家有(比利时/加拿大/斯里兰卡)
12下列实行总统制的国家有(墨西哥/埃及)
13地方政府体制的类型主要分为(自治体地方政府/民主集中制地方政府/行政体地方政府)
14行政区划的类型可以分为(传统型/特殊型/发展型)
15非营利组织的特点主要有(非政府性/组织性/非营利性/志愿性/自治性)
16从权力的性质上,一般把行政领导权力分为(权力性影响力/非权力性影响力)
17行政领导权力的来源主要有(奖惩权力/归属权/专业知识权/合法权力)
18行政领导者素质的构成主要有(道德素质/文化素质/身体素质/心理素质/政治素质)
19下列属于人事行政机关类型的有(部内制/部外制/折中制/党统一领导制)
20人事行政机关实行部内制的国家主要有(法国/瑞士/德国)
21西方各国国家公务员制度的共同之处主要是(公开考试、择优录用/严格考核、功绩晋升/人事分类、依法管理/政治中立、职务常任)
22下列实行职位分类制度的国家有(美国/中国/日本)
23我国国家公务员的考核内容包括(廉/绩/勤/德/能)
24现代行政决策体制应该包括(领导决策系统/专家咨询系统/信息支持系统/公民磋商与参与系统)
25行政实施阶段的环节主要包括(行政协调/行政控制/行政沟通/行政指挥)
26按沟通的线路划分,行政沟通可分为(单向沟通/双向沟通)
27按沟通的信息流向划分,行政沟通可分为(上行沟通/平行沟通/下行沟通)
28社会监督的主体是(公民个人/各民主党派/各社会团体/新闻机构/政协)
29依监督的主体划分,行政监督的类型有(权力机关的监督/司法机关的监督/社会监督/行政机关的监督/执政党的监
督)30税收的基本特征有(无偿性/固定性/强制性)
31按照税收管理权限,可将税收分为(中央税/中央与地方共享税/地方税)
32法治行政的特点包括(法律保留/法律优先/职权法定/依据法律/职权与职责统一)
33行政方法的内容包括(技术方法/行政程序/基本手段)
34行政方法的特点有(科学性/民主性/创新性/系统性/技术性)
35行政程序的特点主要有(稳定性/合法性/强制性)
36标杆瞄准的类型主要有(内部标杆瞄准/外部竞争对手标杆瞄准/行业内标杆瞄准/跨行业标杆瞄准/内外部综合标杆瞄准)
37从公共组织层次上来考察,行政效率可以分为(组织效率/管理效率/工作效率)
38公共服务绩效评价的一般性指标包括(经济指标/效率指标/公平指标/效能指标)
39在新公共管理运动中,彼得斯提出的政府模式主要有(市场政府模式/参与政府模式/解制式政府模式/弹性化政府模式)
40机关行政的职责可以概括为(参与政务/处理事务/搞好服务)
41科学合理的机关日常工作程序应注意的环节有(奖惩教育工作/组织实施工作/协调控制工作/检查总结工作/计划安排工作)
42一般说来,办公自动化系统的开发大致分为如下阶段(系统实施/系统设计/系统维护/系统需求分析/系统评价)名词解释
1公共行政学:公共行政学是研究公共组织依法处理政务的有效性、公平性、民主性的规律的交叉性与综合性学科。2公共行政:是指公共组织对公共事务的管理,在这里公共组织是指政府,也可以说公共行政就是政府行政.3公共行政环境:公共行政环境是指直接或间接地作用或影响公共组织、行政心理、行政行为和管理方法与技术的行政系统内部和外部的各种要素的总和。
4一般行政环境:般行政环境是指公共行政的宏观环境,不仅指一个国家的公共行政所赖以生存和发展的自然地理环境、政治、经济、文化环境,也包括国际环境
5具体环境:具体行政环境也叫组织环境,是指具体而直接地影响和作用于公共组织、行政行为和组织凝聚力的公共组织的内部与外部环境的总和。
6政府职能:政府职能是指政府在国家和社会中所扮演的角色以及所应起的作用。
7行政体制:行政体制指政府系统内部行政权力的划分、政府机构的设置以及运行等各种关系和制度的总和。8地方政府体制:地方政府体制是地方政府按照一定的法律或标准划分的政府组织形式。
9行政区划体制:行政区划体制是指根据一定的原则将全国领土划分为若干部分和若干层次的管理区域,并设置相应的行政机关的组织体制。
10完整制:完整制又叫一元统属制,是指公共组织的同一层级或同一组织内部的各个部门,完全接受一个公共组织或同一位行政首长的领导、指挥和监督的组织类型。
11分离制:分离制又称多元领导制,是指一个公共组织的同一层级的各个组织部门或同一组织部门,隶属于两个或两个以上公共组织或行政首长领导、指挥和监督的组织类型。
12层级制:层级制又称分级制,是指公共组织在纵向上按照等级划分为不同的上下节制的层级组织结构,不同等级的职能目标和工作性质相同,但管理范围和管理权限却随着等级降低而逐渐变小的组织类型。
13机能制:机能制又称职能制,是指公共组织在横向上按照不同职能目标划分为不同职能部门的组织类型。
14首长制:首长制又称独立制、一长制或首长负责制。它是指行政首长独自掌握决策权和指挥权,对其管辖的公共事务进行统一领导、统一指挥并完全负责的公共组织。
15集权制:集权制是指行政权力集中在上级政府或行政首长手中,上级政 府或行政首长有决策、指挥、监督的权力,下级处于服从命令听从指挥的被动地位,一切行政行为要按照上级政府或行政首长的指令来行动,自主权很少。
16分权制:分权制是指上级行政机关或行政首长给予下级充分的自主权,下级可以独自进行决策和管理,上级不予干涉的公共组织类型。委员会制:委员会制是指在公共组织中,由两个人以上掌握决策权和指挥权,按照多数原则进行决策的公共组织类型。18行政领导者:行政领导者是指在行政系统中有正式权威和正式职位的集体或个人。
19人事行政:人事行政是指国家的人事机构为实现行政目标和社会目标,通过各种人事管理手段对公共行政人员所进行的制度化和法治化管理。
20机关行政:机关行政就是指综合办事机构对机关的日常事务、规章制度和工作秩序等所进行的自身事务管理。
21行政决策:行政决策是各种各样决策中的一种,是指行政领导者在处理政务时,从公共利益和公平与公正原则出发,依照法律和有关规定所做出的决定的行政行为。
22程序性决策:程序性决策也叫常规性决策,是指决策者对所要决策的问题有法可依,有章可循,有先例可参考的结构性较强,重复性的日常事务所进行的决策。
23非程序性决策:非程序性决策也叫非常规性决策,是指决策者对所要决策的问题无法可依,无章可循,无先例可供参考的决策,是非重复性的、非结构性的决策。
24正式沟通:正式沟通是一种通过正式的组织程序和组织所规定的正式渠道进行的沟通,是沟通的一种主要形式。25非正式沟通:非正式沟通是一种通过正式规章制度和正式组织程序以外的其他各种渠道进行的沟通。
26广义的行政监督:广义的行政监督是指政党、立法机关、司法机关、社会组织、社会舆论和公民以及行政系统内部,依法对政府和行政人员的行政行为的合法性、公平性和有效性的监察和督促的行为。
27.社会监督:是指非执政党和非国家机关对行政活动的监督.28公共财政:公共财政指的是仅为市场经济提供公共服务的政府分配行为.它是国家财政的一种具体存在形态.即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财政类型。
29税收:税收是指国家为了实现其职能,按照法定标准,无偿取得财政收人的一种手段,是国家凭借政治权力参与国民收入分配和再分配而形成的一种特定分配关系。
30行政道德:行政道德是指国家公务员在行使公共权力、管理公共事务的活动中,处理自身与工作对象之间、上下级之间、同事之间以及公私、得失等关系时,所应当遵循的原则和规范。
31.行政法规:行政法规是指国务院根据宪法和法律,按照法定程序制定的有关行使行政权力,履行行政职责的规范性文件的总称。
32行政规章:行政规章是指特定的行政机关根据法律和法规,按照法定程序制定的具有普遍约束力的规范性文件的总称。
33目标管理:目标管理是以目标为导向,以人为中心,以成果为标准,而使组织和个人取得最佳业绩的现代管理方法。34战略管理:公共组织的战略管理是指对公共组织在一定时期的全局的、长远的发展方向、目标、任务和政策,以及资源调配作出的决策和管理艺术。
35政府全面质量管理:政府全面质量管理是一种全员参与的、以各种科学方法改进公共组织的管理与服务的,对公共组织提供的公共物品和公共服务进行全面管理,以获得顾客满意为目标的管理方法、管理理念和制度。
36行政效率:行政效率是指公共组织和行政工作人员从事公共行政管理工作所投人的各种资源与所取得的成果和效益之间的比例关系。
37公共组织绩效评估:公共组织绩效评估是指公共组织通过一定的绩效信息和评价标准,对公共组织所提供的公共物品和公共服务的效率和质量进行全面的控制和监测活动,是公共组织的一项全面的管理措施。
38行政改革:行政改革是指政府为了适应社会环境,或者高效公平地处理社会公共事务,调整内部体制和组织结构,重新进行权力配置,并调整政府与社会之间关系的过程。
39政府再造:政府再造是指对公共体制和公共组织绩效根本性的转型,大幅度提高组织效能、效率、适应性以及创新的能力,并通过改革组织目标、组织激励、责任机制、权力结构以及组织文化等来完成这种转型过程。
简答题
1简述公共行政的特点(1)公共行政之首要特点是它的公共性;(2)公共行政的政治性;(3)公共行政具有严格的法制性;(4)公共行政的民主性;(5)公共行政的公平性;(6)公共行政的高效性。
2简述行政环境的特点。(1)复杂性;(2)约束性;(3)特殊性;(4)不稳定性。
3我国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的经济职能主要有哪些?①规范和稳定市场秩序,确保自由竞争的职能;②对经济进行宏观调控,确保国民经济平衡发展的职能;③直接生产和提供公共物品,弥补市场的不足的职能;④管理国有资产的职能。政府文化职能的主要内容包括哪些?(1)意识形态职能;(2)发展科学技术和教育职能;(3)发展文学艺术和体育卫生职能;(4)加强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职能;(5)清除那些不仅没有社会价值而且有害的文化产品的职能。5简述行政体制的特点。(1)鲜明的政治性;(2)较强的稳定性;(3)严格的系统性;(4)相对的滞后性:(5)历史的继承性。
6简述行政领导责任的主要内容(1)负责贯彻执行法律、法规以及权力机关、上级行政机关的决定;(2)主持制定本地区、本部门的工作计划;(3)负责制定公共行政决策,决定公共行政工作中的重大问题;(4)正确地选拔、使用人才;(5)负责对本部门和下级行政机关的工作实行监督、检查;(6)做好协调工作。
7简述人事行政的特点。(1)法治化;(2)专业化;(3)职业化;(4)现代化。
8简述人事行政应遵循的基本原则。(1)德才兼备原则;(2)知人善任原则;(3)公平竞争原则;(4)功绩原则;(5)依法管理原则。
9简述机关行政的特征。(1)机关行政的事务性;(2)机关行政的综合性;(3)机关行政的时效性。
10简述机关行政的作用。(1)发动作用;(2)枢纽作用;(3)保障作用;(4)效率作用;(5)联系作用。
11简述行政决策的特点。(1)行政决策主体的特殊性;(2)行政决策客体的广泛性;(3)行政决策目的的非赢利性;(4)行政决策的合法性;(5)行政决策地域效力的普遍性;(6)行政决策执行的强制性。
12简述行政决策必须遵循的基本原则。(1)科学预测原则;(2)信息原则;(3)可行性原则;(4)满意原则;(5)成本效益原则;(6)公平与民主原则;(7)法制原则;(8)实现公共利益的原则。
13理解行政执行的含义,应把握哪些要点?(1)行政执行的主体是行政机关及行政人员。(2)行政执行是一种具有目标导向的活动。(3)行政执行是一种实施性质很强的活动,是务实性的、付诸于实际的行动,它需要通过一定的具体步骤或实际行动来落实政策。(4)行政执行是一种行政法律行为。(5)行政执行活动还具有强制性。
14简述行政执行的特点。(1)综合性;(2)目的性;(3)具体性;(4)强制性;(5)灵活性。
15简述行政执行的原则。(1)忠实决策的原则;(2)迅速有力的原则;(3)创新灵活的原则;(4)计划安排的原则;(5)团结协作的原则。
16简述行政监督的特点。(1)监督主体的多样性;(2)监督对象的双重性八3)行政监督内容的双向性;(4)行政监督主体的层次性;(5)法律地位的独立性。
17公共财政具有的主要特点是什么?(1)政府是公共财政的分配主体;(2)公共财政分配的目的,是为了满足公共需要;(3)公共财政具有强制性和补偿性。
18简述法治行政的特点。(1)职权法定;(3)法律保留;(3)法律优先;(4)依据法律;(5)职权与职责统一。19行政法规具有哪些基本特征?(1)行政法规的制定主体是国务院;(2)行政法规根据宪法和法律的授权制定;(3)行政法规必须经过法定程序制定;(4)行政法规具有法的效力。
20行政方法在公共行政管理活动中的作用。(1)科学的行政方法是参与国际竞争的必要保证;(2)科学的行政方法是政府高效率、高质量、低成本地开展行政工作的关键;(3)科学的行政方法是贯彻执行党和国家各项方针和政策的重要保证;(4)科学的行政方法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加强国家宏观调控的必要条件;(5)科学行政方法是建设高效廉洁政府,为社会提供优质服务的需要;(6)科学的行政方法可以促进和发展社会主义的民主,可以加强政府的合法性。
21简述测定行政效率的标准。(1)测定行政效率的量的标准;(2)测定行政效率的质的标准;(3)测定行政效率的社会效益标准;(4)测定行政效率的规范性标准。
22简述行政改革的取向。(1)以适应社会环境为取向;(2)以精简机构为取向;(3)以调整组织结构为取向;(4)以调整权力关系为取向;(5)以人事制度改革为取向。
23制定切实可行的行政改革对策,需要注意哪些方面?(1)制定政策要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要进行广泛深入的调查研究,占有第一手资料;(2)行政改革政策应该以大多数人的利益不受损失为原则;(3)公众参与制定政策;(4)制定政策一定要充分考虑和利用行政改革的一切有利条件,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同时,也要充分研究不利条件,充分估计这些不利条件在行政改革的过程中所起的负作用。
论述题(要点)
1试论述公共行政的作用(1)公共行政是对国家的治理;(2)公共行政是执行人民意志和实现公共利益的必要保证;(3)公共行政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保证;(4)公共行政是加速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需要和参与国际竞争的保证;(5)公共行政是教育和培养一支高素质、会管理的国家公务员队伍的需要。
2试述公共行政环境的作用(1)公共行政环境决定、限制与制约公共行政;(2)公共行政必须适应公共行政环境;(3)公共行政环境的发展变化必然导致公共行政的发展变化;(4)公共行政对公共行政环境也有反作用。
3要实现政府职能的转变,就必须正确界定政府在社会中的角色,要做到这一点,你认为政府需要处理好哪些关系?
(1)正确处理政府与社会之间的关系;(2)正确处理政府与市场之间的关系;(3)正确处理政府与企业之间的关
系;(4)正确处理政府与事业单位之间的关系;(5)正确处理政府与社会组织之间的关系;(6)正确处理政府与公民的关系。
4你如何理解行政体制?(1)经济体制决定并制约行政体制,行政体制也影响和制约经济发展;(2)政治体制决定行政体制,行政体制是政治体制的重要组成部分;(3)行政体制的核心问题是行政权的划分和公共组织设置,以及对政府系统的各级各类政府部门职权的配置;(4)科学技术推动行政体制的变革;(5)文化对行政体制的重要价值作用。
5试述行政体制的作用。(1)科学的行政体制能够提高政府生产力,提高行政效率;(2)科学的行政体制能够大幅度地全面地促进社会发展,提高国家的竞争力;(3)科学的行政体制能够造就大批的优秀的国家各级各类公务员;(4)科学的行政体制是公共行政民主化的保证;(5)科学的行政体制能够确保公民的各种权利和生命与财产。6试述公共组织的特点。(1)政治性;(2)社会性;(3)服务性;(4)权威性;(5)法制性;(6)法制性。
7试述公共组织的作用。(1)政府是国家各种公共事务的组织者与管理者;(2)政府是人民生命财产的保护者,是社会秩序的维护者;(3)政府是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的捍卫者;(4)政府是国民经济发展的政策制定者与协调者;(5)政府是社会公平的提供者。
8试述行政领导在公共行政中起的重要作用。(1)行政领导是政治领导的贯彻执行;(2)行政领导是公共行政协调统一的保证;(3)行政领导贯穿于公共行政的全过程;(4)行政领导对行政效能具有决定性作用。
9如何理解行政领导责任和其行政职位、行政职权是统一的?首先,行政领导者要有行政职位,即行政领导者在国家行政机关所处的法律地位和担任的行政领导职务,这是行政领导者行使职权、履行责任的前提。其次,行政领导者要有行政职权,即来自于行政职位的权力,它是行政职位所具有的一种由法律规定的权力,是行政领导者履行责任的必要依据。第三,行政领导者要履行行政领导责任:行政领导者在国家行政机关中处于一定的职位,具有一定的职权,就要承担国家所委托的一定工作任务,并对国家负有责任,这就是行政领导者的行政领导责任.10试分析行政决策在行政管理过程中的重要作用。(1)行政决策在行政管理过程中具有决定性作用,处于核心地位;(2)行政决策主导着公共行政管理的全过程;(3)行政决策是行政管理的成功与失败的决定因素;(4)行政决策是贯彻执行国家意志和加强政府合法性的必要途径。
11试述行政执行的作用(1)行政执行决定着决策方案能否实现及实现的程度;(2)行政执行效果是检验、修正和完善行政决策的途径;(3)行政执行是实现公共行政职能的必要形式;(4)行政执行是衡量公共组织及其运行状况的重要标志。
12试分析行政监督的原则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1)行政监督机关依法行使职权,不受其他部门、社会团体和个人干涉的原则;(2)实事求是,重证据、重调查研究的原则;(3)在适用法律和行政纪律上人人平等的原则;(4)教育与惩处相结合的原则;(5)监督工作依靠群众的原则。
13试述行政监督的作用。(1)行政监督能有效地强化和改善公共行政,提高行政效能,促进行政机关廉政建设;(2)行政监督是健全社会主义法治,进一步保障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合法权益的有效制度;(3)行政监督是改革、开放和经济建设顺利发展的重要保障。
14试述行政效率在公共行政中的作用(1)提高行政效率是公共行政的宗旨;(2)行政效率是检查和衡量公共组织和公共行政管理活动的有效性的一个重要标准;(3)行政效率关系到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
15你认为应从哪些方面理解行政改革?(1)行政改革是个政治过程;(2)行政改革的目的是为了适应社会环境,提高行政效率,高效公平地处理社会公共事务;(3)行政改革必须改革内部体制和组织机构,重新配置行政权力;(4)行政改革必须正确处理政府与社会之间的关系。
16你认为行政改革必须遵循的原则有哪些?行政改革必须进行科学而严密地论证和规划,慎重开展;(2)行政改革必须以保持社会稳定为前提;(3)行政改革要以改变观念为先导,以体制创新为核心,以高效、公平、廉洁为目标;(4)行政改革必须有政治保障和法律保障;(5)行政改革以理顺关系,转变为重点。
17试述行政改革的阻力。(1)历史的局限性决定了行政改革的成败;(2)政治因素对行政改革的限制与制约;(3)在行政系统内部行政官僚集团的反对;(4)传统的保守程度决定了行政改革的艰难程度;(5)用人惟亲和家长制对行政改革的负面影响。
18试述行政改革的动力。(1)政治体制改革和政治权威的推动;(2)经济基础变革的要求;(3)社会演变的要求;(4)科学技术发展的推动;(5)新思想、新价值的推动。
19对于行政改革的对策,结合教材,谈谈你的看法?(1)政治保障是进行行政改革的前提;(2)加强宣传,制造行政改革舆论;(3)制定切实可行的行政改革政策;(4)制定进行行政改革的法令和政策,使行政改革有法律保证和强制力;(5)恰当地选择行政改革的突破点,恰当地选择发动改革;(6)行政改革要尽快地取得效果,提高行政效率和为公众服务的质量。
第五篇:【公共行政学】
电大天堂【公共行政学】形成性考核册作业 答案
作业一
一、名词解释
1、地方政府体制:地方政府是设置于地方各级行政区域内的公共行政管理机关。地方政府体制是地方政府按照一定的法律或标准划分的政府组织形式。
2、非营利组织:非营利组织是指组织的设立和经营不是以营利为目的,且净盈余不得分配,由志愿人员组成,实行自我管理的、独立的、公共或民间性质的组织团体。
3、人事行政:人事行政是指国家的人事机构为实现行政目标和社会目标,通过各种人事管理手段对公共行政人员所进行的制度化和法治化管理。
4、公文管理:公文管理就是对公文的创制、处置和管理,即在公文从形成、运转、办理、传递、存贮到转换为档案或销毁的一个完整周期中,以特定的方法和原则对公文进行创制加工、保管料理,使其完善并获得功效的行为或过程。
二、单项选择题
1.被称为“人事管理之父”和行为科学的先驱者的是(C)。
A.普耳 B.斯密 C.欧文 D.斯图亚特
2.公共行政生态学的代表作《公共行政生态学》于196
1A.里格斯 B.古立克 C.德鲁克 D.高斯
3.20世纪30年代,古立克把管理职能概括为(A)。
4.公共行政环境的(D)A.约束性 B.复杂性 C.不稳定性 D.特殊性
5.政府由“守夜人”变成“社会主宰者”的时期是(C)。
A.前资本主义 B.由资本主义 C.垄断资本主义 D
6.公共行政学研究的核心问题是(A)。
A.政府职能 B.行政监督 C.行政决策 D.行政体制
7。A.内阁制 B.总统制 C.半总统制 D8.内阁制,起源于18世纪的(A)
A.英国 B.美国 C.日本 D.加拿大
9(B)中提出“我国公卿要学习行政学”。
A.《行政学原理》 B. D.《行政学》
10(A)的行政区。
A.特殊型 B.发展型 C D
三、多项选择题
1A.法律制度C.道德伦理 D.价值观念 E.教育
2(BCDE)等几种形式。
A.综合培训 B C.任职培训 D.业务培训 E.初任培训
3(AD)。
A.墨西哥 B.德国 C.新加坡 D.埃及 E.丹麦
4.较有代表性的领导行为理论有(ABCDE)。
A.四分图理论 B.领导作风理论
C.领导系统模式 D.领导方格理论 E.PM型领导模式
5.科学合理的机关日常工作程序应注意的环节有(ABCDE)。
A.计划安排工作 B.组织实施工作
C.协调控制工作 D.检查总结工作 E.奖惩教育工作
四、简答题
1、公共行政环境的特殊性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
答:(1)公共行政环境的特殊性首先表现在各种公共行政环境之间的差异性上。各种公共行政环境之间有自然地理、政治制度、经济制度、意识形态、文化传统、宗教信仰和风俗习惯的差别。就是在同一种政治制度、经济制度和文化
传统的前提下,公共行政环境也有区别。(2)这种特殊性还表现在一个国家的不同地区的公共行政环境的差别。这些差别主要表现在自然地理、经济发展水平、人文素质、宗教信仰、风俗习惯、行政效率高低等方面。
2、简述机能制的优点和缺陷。
答:机能制又称职能制,是指公共组织在横向上按照不同职能目标划分为不同职能部门的组织类型。(1)机能制的优点是:①可以扩大公共组织的管理职能。②专业分工,有利于专业化管理,提高效率。③分权管理,有利于调动专业人员的工作积极性。(2)机能制的缺陷是:①职能分化过多,会造成政府机构过多,因而会造成对社会和经济干涉过多,不利于市场经济的发展的后果。②分工过细,会造成权力交叉,影响行政效率的后果。
五、论述题
1、要实现政府职能的转变,就必须正确界定政府在社会中的角色,要做到这一点,你认为政府需要处理好哪些关系? 答:要实现政府职能的真正转变,就必须正确确定政府在社会中的角色。要做到这一点,就必须正确处理好政府与社会、政府与市场、政府与企业、政府与事业单位、政府与社会组织以及政府与公民之间的关系。(1)正确处理政府与社会之间的关系。政府与社会之间的关系是政治学的核心问题,也是公共行政学研究的重要问题。管理的目的和宗旨(3)正确处理动,因为行政权力进入市场是没有竞争对手的,必然造成垄断。(5(6)正确处理政立自理。
政领导者行使职权、履行责任的前提。其次,行政领导者要有行政职权,即来自于行政职位的权力,它是行政职位所具有的一种由法律规定的权力,是行政领导者履行责任的必要依据。第三,行政领导者要履行行政领导责任:行政领导者在国家行政机关中处于一定的职位,具有一定的职权,就要承担国家所委托的一定工作任务,并对国家负有责任,这就是行政领导者的行政领导责任。作为领导者,责任是第一位,权力是第二位的,权力是尽责的手段,责任才是行政领导的真正属性。行政领导者决不仅仅是掌权者、管人者,而首先要对自己的本职工作负责,忠实于自己的责任,以工作成绩和贡献表明自己的责任心,表明自己对工作的胜任,否则,就不是一个称职的行政领导者。行政领导者履行责任,完成工作任务,也是对国家应当承担的一种义务,对渎职、失职和不称职的行政领导者要追究其责任,并做出必要的处理,在行政领导者中树立起责任观念。
作业二
一、案例分析
从202_年下半年开始,全国各地陆续出台了各种各样的“行政问责暂行办法”、“行政过错追究暂行办法”。202_年4月,中央又批准实施丁《党政领导干部辞职暂行规定》,对“因公辞职”、“自愿辞职”、“引咎辞职”、“责令辞职”作了严格规范。
最近,重庆市政府常务会议通过了《重庆市政府部门行政首长问责暂行办法》,这一《暂行办法》通过18种问责情形和7种追究责任,对行政首长追究其不履行法定职责的责任,小到诫勉、批评。大至停职反省、劝其辞职。问责的情形主要包括5种:效能低下,执行不力;责任意识淡薄;违反法定程序,肓目决策;不依法行政或治政不严,监督不力;在商务活动中损害政府形象或造成重大经济损失的。
“官员问责”制给中国4 000多万名各级干部的仕途平添了风险,使为官变成了—种风险职业。这就要求政府官员转变观念,从“当官有权”到“当官有责”。
请你运用行政领导的有关原理分析上述案例,并回答下列问题:
1.重庆市政府通过的《暂行办法》实行官员问责制度的内容,主要体现了行政领导者的哪方面责任?其具体内容是什么?2.行政领导者的责任主要有哪几个方面?本案例中欠缺的责任是什么?
3.结合行政学原理简谈我国实施“官员问责”制的益处。(回答此问字数不少于300字)
答:1导工作责任的具体内容有:(12本部门的工作计划;(3((5)负责对本部门和下级行政机关的工作实行监督、检查;(6
2.行政领导者责任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立法机关以及对公众负的责任。(2(3政责任是一种管理责任。(4到的谴责和制裁。
3“能上不能下”的陋习;有利于整肃吏治。
(两种观点都谈或任选其中一种观点500字。答:“学而优则仕”《论语·子张》有语:“学而优则仕”。去创业则是从商。概言之,如果说西方国家人们的观念是“学而优则商”““”的话,那么,优秀分子大都集中在商界和经济管理领域的社会就可以称为“”了。一般地说,当社会生产力不够发达时,维持一个强有力的政治统治力量以保证社会稳定日益降低。所以“”往往是与传统的农耕社会相适应的,而“经济精英社会”只能是商品经济发达到一定程度主要任务也必然要由政治管理向经济管理演化。我国已经进入了改革发展的关键时期,经济体制深刻改革,社会结构深刻变动,人民生活日益多元,创业机会日益增加。但是为什么还会出现“学而优则仕”的热潮?这既说明中国传统文化价值观的影响之深,更说明了目前我国企业家的创业环境还不容乐观。操作手续烦琐、技术设施不先进、法律金融环境不完备等等都成为创业者的“拦路虎”。另一方面,公务员的“高含金量”有越来越趋高之势。与其他行业相比,公务员在获取公共信息资源、话语权、工资外的福利待遇等方面的机会更大,而他们需要承担的风险却是相对较低。于是,竞考公务员被许多人认为是“最优选择”,“考公务员热”涌动也就不足为奇了。一国竞争力高下的区别,从社会人力资源的配置来讲,往往就在于社会中最优秀的人做的事不一样。竞争力相对强的,是因为它有一个好的制度环境,使得社会中最优秀的人去创业;而竞争力相对弱的,往往是最优秀的人都挤着往做官的路上奔,社会缺乏创业精神。怎么让人们的观念从“学而优则仕”更多地转向“学而优则商”?如何促进这个转变?这是一个值得我们深思的问题。作业三
一、名词解释
1、行政监察管辖:行政监察管辖,是指对某个监督对象确定由哪一级或者哪一个行政监察机关实施监督和哪一级或者哪一个行政监察机关对哪些特定监督事项有权进行管辖的法律制度。
2、招标性采购:是指通过招标的方式,邀请所有的或一定范围的潜在的供应商参加投标,采购主体通过某种事先确定并公布的标准从所有投标商中评选出中标供应商,并与之签订合同的一种采购方式。
3、标杆管理:是指一个组织瞄准一个比其绩效更高的组织进行比较,以便取得更好的绩效。
4、行政诉讼:所谓行政诉讼,就是公民或法人对行政机关或行政工作人员就违法行政行为向司法机关提起诉讼。俗称“民告官”。
二、单项选择题
1.整个行政执行过程中最具实质意义的、最为关键的阶段是(C)。
A.协调阶段B.总结阶段C.实施阶段D.准备阶段
2.对具有公务员身份的中国共产党党员的案件,需要给予处分的,由(D)给予处分。
A.检察机关B.行政监察机关
C.党的纪律检查机关D.党的纪律检查机关和行政监察机关
3.国家预算中占主导地位的是(A)。
A.中央预算B.县级预算C.省级预算D.市级预算
4.根据《立法法》,行政法规和规章应当在公布后的(B)A.15B.30C.45D.60
5.批准是一种约束力较强的(A)(含不批准)三个基本步骤。
A.事先B.事中C.事后D.全面
6.从20世纪(C)同程度的行政改革。
A.50B.60C.70D.80
7(D)。
A.积极方案B.追踪方案C
8.行政决策体制的核心(D)。
A.信息支持系统BD.领导决策系统
9D
A.明确评估目的BCD.确定评估对象
10(A)。
A.横向沟通BD.网上沟通
三、多项选择题
1(ABD)。
A.地方计划C.国防计划D.基层计划E.资源计划
2(BD)。
A.印花税BC.房产税D.配赋税E.耕地占用税
3.行政复议的合法性审查包括(ABCD)。
A.法定依据的审查B.滥用职权的审查
C.法定程序的审查D.法定权限的审查E.权力腐败的审查
4.从决策对象的结构性程度来讲,行政决策可以分为(AB)。
A.程序性决策B.非程序性决策C.理性决策D.科学决策E.直觉决策
5.工作控制是对具体执行工作的各方面的控制,它包括(ABCDE)。
A.计划控制B.标准控制C.程序控制D.成本控制E.质量控制
四、简答题
1、行政决策程序应该包括哪些步骤?
答:行政决策程序应该包括如下步骤:(1)认识问题,界定问题,找出差距;(2)确定决策目标。(3)确定决策标准,确定每个标准的权重。(4)拟定决策方案。(5)分析方案。(6)选择方案。(7)实施决策方案,完善决策。(8)评估
决策。
2、简述测定行政效率的标准。
答:测定行政效率的标准有:(1)测定行政效率的量的标准。(2)测定行政效率的质的标准。(3)测定行政效率的社会效益标准。(4)测定行政效率的规范性标准。
五、论述题
1、试述行政协调的作用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
答:行政协调是指调整行政系统内各机构之间、人员之间、行政运行各环节之间的关系,以及行政系统与行政环境之间的关系,以提高行政效能、实现行政目标的行为。行政协调的作用主要有:(1)行政协调可以使各行政部门和行政人员在工作上密切配合,和谐一致,避免内耗和互相冲突,从而达到齐心协力、团结一致的目的。(2)行政协调可以促进各行政部门合理配置和有效利用人力、物力、财力和时间等行政资源,精简和优化办事程序和环节,提高行政效率。(3)行政协调有助于各行政部门和行政人员树立整体观念和全局观念,并从整体和全局立场出发,充分认识本职工作的意义,努力完成本职工作,从而有利于公共行政管理活动的有序进行。(4)行政协调有助于将分散的力量集中“合力”。
2、你认为应从哪些方面理解行政改革?
权力配置,并调整政府与社会之间关系的过程。理解行政改革,应注意:(1(2)行政改革的目(3)行政改革必须改革内部有重点地开展,而不能盲目进行。(4作业四
至202_年61亿辆,其中北京机动车保有量突破300万辆,北京市市长王岐山也将此事称之为“”0.7辆车,北京已步人汽车社会。中国人民大学能源研究中心主任?这是202_年大专辩论赛众多主题中的一个,请你也参加讨论,发表你的看法。
要求:
一、简单调查一下当地私家汽车拥有情况,范围可以选取你所在地城市、城区或社区等;
二、根据你调查的情况,拟定个人讨论提纲;
三、进行小组讨论,归纳小组讨论意见;
四、形成你的观点,并进行论证。字数不少于500字。
答:宁波私家汽车拥有情况调查:目前城市家庭私人购车的需求量不断增加,并已具备了巨大的购买潜力。面对如此巨大的市场,生产厂家如何根据地区市场的差异性,分析研究并准确的制定其产品开发、市场营销、广告定位、价格竞争策略,对企业的市场开拓及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次城市调查的范围涉及到宁波各区,代表100多万城市家庭,600多万人口的汽车消费市场情况,调查样本抽取的数量为100户。
家庭拥有汽车数量:
一、总量:在625万户城市家庭中,拥有汽车总量的置信区间在69.9万—92.6万辆之间,置信度为95%。城市居民私人汽车拥有量占总保有量的6%-8%。
二、数量差异:从不同收入水平居民家庭拥有汽车的情况来看,月收入在三千元以上的高收入家庭与月收在一千至三千元之间的中等收入家庭和月收入在一千元以下的低收入家
庭在汽车拥有率上差异非常大。高收入家庭拥有率为6%,是低收入家庭拥有率 0.7%的8.6倍,是中等收入家庭拥有率1.2%的5倍。
家庭购买汽车价格:
一、总体购买价格:在所调查的家庭中,所购汽车的平均价格为11.9万元/辆。在所调查的家庭中,欲购汽车的平均价格为12.0万元/辆。
二、收入水平的价格差异:高收入家庭购车平均价格为17.8万元。中等收入家庭平均价格最低。高收入家庭的预期价格为18.0万元。中等收入家庭的预期价格为7.6万元。
家庭拥有汽车的消费特征:
一、色彩特征:本次调查显示,宁波居民家庭购车多为鲜艳的颜色,最多的颜色是红色,占已购汽车的31.3%;其次是白色,再次是蓝色。这三种颜色占已购家庭汽车总数的64.4%,已接近三分之二。黑、绿、灰三色合计只占到城市家庭汽车总数的16%。
二、家庭驾车人性别特征:本次调查显示,现阶段宁波家庭的实际驾车人员主要是男士,占到80.4%。女士实际驾车比例为19.6%。但女士驾车的比例有上升趋势。
三、排量特征:本次调查显示,目前宁波居民家庭汽车以低排量为主。其中1升以下的占36.5%,1.0—1.5升占20.5%,这两档合计占到家庭汽车拥有量的一半以上,而排量2.5升以上的仅占9.35%。
讨论提纲:购买意向:
一、总体情况:轿车品牌知名度最高的前几个品牌是桑塔纳、奥迪、宝来、标致、别克、红旗、夏利、奔驰。其中桑塔纳的总体知名度是所有轿车中最高的,将近85%40%60%以上;夏利、奔驰、富康、捷达的知名度均超过了50%分别为77.9%、68.4%、43.6% 归纳小组讨论意见:从本次调查的结果可以得出以下结论:
8%。
二、到202_万辆。
大城市(计划单列市和省会城市)家庭拥有率将达到5%
三、城市家庭未来预期购车的平均价格为1
2120人拥有1辆汽车,而美国是1.31人1辆,日本是2人1辆,全世界平均是8人1辆。中国如果1.6亿辆,相当于目前汽车产量的80多倍。再看家庭收入状况。资料显示,在全国大约31%,3—10万元的富裕家庭占6%,1—3万元的小康型家庭占55%20以上的轿车150万辆;富裕型家庭约18006—20万元的车360万辆;小康型家庭约1.65亿个,估计其中年收入310%,即1650万个,这部分家庭如有五分之一购车,便可消化价位在6万元的轿车330万辆。3—20万元价位的轿车840万辆,相当于全国轿车产量的8.4倍。另外,全国城乡居民银行储蓄存款4.35%转化为购车消费,即可消化售价在20万元的轿车107万辆,或10万元的轿车215万辆或5万元的轿车353制约,如准购证、停车泊位、附加费用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