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精品范文库 > 12号文库
环境质量评价
编辑:落花人独立 识别码:21-422146 12号文库 发布时间: 2023-04-20 22:10:12 来源:网络

第一篇:环境质量评价

一、名词解释 1.环境:以人类社会为主体的外部世界的主体。

2.环境质量:环境系统客观存在的一种本质属性,并能用定性和定量的方法加以描述的环境系统所处的状态。.环境质量评价学:是关于环境评价的理论,方法及应用的科学。4.决定论评价法:通过对环境因素与评价标准进行判断与比较的过程。设定若干个评价指标和判断标准,将各个因子依据各个判断标准,通过直接观察和互相比较对环境质量进行分等或按评分的多少排序,从而判断环境质量的状态。5.经济学评价法:从经济的角度对环境质量评价的方法。其立足点在于环境质量在人类活动过程中所具有的经济价值。6.环境状态:是环境结构的运动和变化的外在表现形态,是环境系统的外貌。7.环境结构:环境整体中各独立组成部分间数量比例关系,空间位置的配置关系以及联系的内容和方式。

8.环境影响评价:是一项技术,识别、预测某项人类活动对环境更产生的影响,解释和传播信息,制定出减轻不利影响的对策措施,达到人类行为与环境之间的协调发展。9.环境风险评价:广义上讲是指对某建设项目的兴建、运转,或是区域开发行为所引发的或面临的灾害(包括自然灾害)对人体健康、社会经济发展、生态系统等造成的风险可能带来的损失进行评估,并以此进行管理和决策的过程。狭义上讲是指对有毒化学物质危害人体健康的可能程度进行概率估计,并提出减少环境风险的方案和决策。

10.环境质量的发展价值:环境质量与人类社会经济发展需要之间的满足关系 11.环境质量现状评价:对一定区域内人类近期和当前的活动致使环境质量变化以及受此变化引起人类与环境质量间的价值关系的改变进行评价。

12..环境质量的生态价值:环境质量对维持生态良性循环需要的满足关系 13.环境的稳定性:环境系统具有一定的自我调节功能的特性 14.环境质量标准:各国政府对环境要素中各种污染物在一定时间和空间范围内的允许含量所作的强制性的规定。

15.环境质量变异规律:环境质量的运动变化所遵循的客观规律。

二、填空题

1.从对人类社会生存发展的角度考虑,环境的基本特性可归结为(整体性与区域性)(变动性与稳定性)(资源性和价值性)。2.环境质量价值的多维性体现为(人体健康生存的需要)(人类生活条件提高的需要)(人类发展生产的需要)(维持自然生态系统良性循环的需要)。

3.环境质量的评价对象是(环境质量的价值),评价的目的是(调整人类社会的行为)。4.环境质量评价从评价要素上可分为(大气环境质量评价)(土壤环境质量评价)(水环境质量评价)。

5.环境质量评价包括二个方面的内容(环境质量的识别),(人类社会生存发展需要的分析)。

6.环境质量标准的分级分为(国家级)和(地方级)二个级别。7.大气环境质量评价指标有(均值型指数)(上海型大气质量指数)(美国橡树岭大气污染指数)(美国格林大气污染综合指数)(加拿大大气质量指数)。

8.水环境质量评价指标常用的有(N.L内梅罗水污染指标方法)(有机污染综合评价值()分级型指数)(水质指数WQI()S.L.Ross的水质指数)(频率公式)(统计型水质评价

值)列举五个。9.环境质量评价可用(决定论评价法),(经济论评价法),(专家评价法)和(模糊综合评价法)方法。

10.特尔斐专家评价法的特点为(匿名性)(轮回反馈沟通情况)(评价结果统计判断)11.环境质量价值的估算模式有(市场价值法),(人力资 本法),(机会成本法),(资产价值法),(旅行费用法)等。12.环境质量现状的评价方法有(环境污染评价法)(生态学评价方法)(美学评价法)13.水质污染状况应从(污染强度)(污染范围)(污染历时)三个方面来评定。14.水环境质量的生物学评价方法有(指示种群法)(优势种群法)(各种藻类的污染指数)(种的多样性指数)

15.土壤环境的污染源主要来自(工业“三废”),(城市废弃物),(农业化学 物质)三个方面。

16.环境影响评价的类型有(单个建设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区域开发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公共政策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三种。

17.公共政策的特点(权威性),(政治性),(环境性),(普遍性)。

18.环境风险评价包括(环境风险识别),(环境风险估计),(环境风险对策和管理)三个步骤

19.环境风险识别可采用(专家调查法),(幕景分析法),(故障树分析法)方法。

20监测方案的确定包括(确定监测项目),(确定监测范围),(确定监测周期),(确定监测点位)四个方面的内容。

21.公共政策环境影响评价的方法有(制定政策者自我评价法),(专家评价法),(政策之行人员的评价),(经济效益评价)。22.环境风险评价根据内容分为(各种化学物品的环境风险评价),(建设项目的环境风险评价)二类。

23.环境风险控制方式有(减轻环境风险)(转移环境风险)(替代环境风险)(避免环境风险)

三、简答题

1.制定环境质量标准的原则及依据。原则:保障人群的身体健康,使人群不因环境质量的变化而受到损害;保障自然生态系统不受破坏;与当前的社会经济水平相适应;因地制宜,切实可行

依据:以环境质量基准值为依据;以环境、经济、社会效益的协调统一作为制定标准的依据;以国家环境保护法作为法律依据 2.环境质量指数在环境质量评价中的作用。区域环境质量进行分级,以便对不同区域、不同时期的环境质量进行比较;

可为专家评价法提供比较客观的量化依据; 可作为评价标准的替代形式,进行信息交流; 将大量的环境数据归纳为少数有规律的指数表达形式,提高环境质量评价方法的可比性

3.简述环境影响评价筛选趋向与筛选结论。

筛选的可能趋向:应用上述判据分析建设项目开发各阶段的活动可能造成的环境影响:①无影响,当某一工程项目的建设肯定不会对环境的某一领域有不利影响时,课得出此结论②有影响,当有潜在的不利影响,但不重大时,当潜在的不利影响程度不明时,都属有影响③严重影响,其严重性的判断是根据科学技术因子,或引起公众及专业界的关心或争论的可能性

筛选的结论:根据筛选的可能趋向,归纳如下:①对环境部产生不利影响的工程项目,不需要对此进行环境评价②当有潜在的不利影响,而经环保工程,或其他非工程措施,如加强环境管理和培训的措施可以使不利影响减轻的,不需要进行环境影响评价③当有潜在的不利影响,但影响的性质和范围不清楚时,需要进一步作环境初评,以确定其严重程度④对环境影响严重,必须作环境影响评价

4.专家评价法的特点。

对某些难以用数学模型定量化的因素可以考虑在内;

在缺乏足够统计数据和原始资料的情况下,可以作出定量估计。已形成一套组织专家、充分利用专家的创造性思维进行评价的理论和方法;依靠专家集体(包括不同领域的专家)可以消除个别专家的局限性和片面性;在定性分析的基础上,以打分方式作出定量评价;

有代表性的是特尔菲法:匿名性、轮回反馈沟通情况、评价结果统计特性

四、综述题

现有一被污染的水域,欲对该污染的水域进行治理。试用环境质量评价学的知识,谈谈应考虑哪些方面的内容及如何进行治理及如何评价治理效果?

水质评价是一种非常复杂的综合工作,因为水质污染物质很多,而且这些物质的浓度和影响都不相同。某一水域水质状况应从三个方面来评定:1污染强度,即水中污染物的浓度和它们的影响效应;2污染范围,即在水域中各种污染强度所影响的范围;3污染历时,即在水域中各种污染强度所持续的时间。

水环境质量的生物学评价: 水生生物与它们生存的水环境是相互依存、相互影响的统一体。水体受到污染后,必然对生存在其中的生物产生影响,生物也对此作出其不同的反应和变化。其反应和变化时水环境评价的良好指标——这是水环境质量生物评价的基本依据和原理。

评价时,一般要对水生生物进行调查,调查的项目主要有:种类、种类总数、多度、初级和次级生产力等。它们从不同侧面反映了水质的变化,调查目的是要了解各类水生生物具有的不同生物特性,由此反映出它们在水生生态系统中具有的不同结构和功能,以及它们对水环境变化所产生的不同反应。不同生物类群在与评价时具有不同的特点和意义。

方法有:1示种类法,以某些种类的存在或消失来指示水体中某特定污染物的多寡与污染程度。2优势种群法,用整个藻类群落的种类组成和优势种群的变化来评价水环境污染的方法。3各种藻类的污染指数,从藻类的生态学特性来指示水环境的污染程度,因此需根据不同藻类的种数、频率、数量等计算污染指数。

4种的多样性指数:它是群落生态组织水平的独特的、可测定的生物学特性,是反映群落功能的组织特征。它有两个成分:群落中的种类数和总个体数;各种类个体数的分布。

第二篇:环境质量评价论文

题 目:

公众参与在环境影响评价中的作用

学生姓名: 叶杨 学 号:

专业班级:2014安全工程 指导教师:赵东风

2014年 12月1日

公众参与在环境影响评价中的作用

摘要

公众是环境影响评价主体系统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这是由环境价值与评价的性质决定的;参与环境管理是宪法和法律赋予公民的民主权利;公众参与是公众实现环境权的一种具体方式。公众参与在环境影响评价中可以提高决策质量和项目的可接受性,提高环境影响评价执行的有效性,有利于将潜在的社会冲突显化并使之得到及时的识别和解决。

关键词:环境影响评价;公众参与;环境管理;环境权

Meaning and Effect of Public Participation and

Environmenta l Impact Assessment

Abstract

The public is an indispensable component of the main system of environmental assessment.This is determined by the environmental value and nature of assessment.To participate in environmental control is ademocratic right given the citizen by the constitution and law.The public participation is a concrete form for the public to exercise environmental right.It possesses the following irrep laceable significant roles in the environmental impact assessment31.[ 3 ] 李德顺.价值论[M ].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1987.[ 4 ] 环境科学大辞典[ Z].北京: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 1991.[ 5 ] Hannigan, J.A.Environmental Sociology: A Social Con2 structionist Perspective, Routledge [ Z ].London and New York, 1995.[ 6 ] [美]坎 特.环境影响评价[ Z].李兴基译.北京:中国环 境管理,经济与法学学会, 1982.[ 7 ] 张长义.从组织控制途径探讨环境影响评估执行之有效 性———台湾之个案研究[ Z ].台湾大学地理学系所, 1989.[ 8 ] [日]岩佐茂.环境的思想[M ].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 1997.[ 9 ] Canter, L.W.Environmental impact assessment(second e2 dition)[M ].McGraw-Hill.Inc, 1996.[ 10 ] Coser,L., The Function of Social Conflict[M ].New York, 1956.[ 11 ] 达伦多夫.关于社会冲突的理论[ J ].国外社会学, 1987,(3).[ 12 ] 郑也夫.代价论———一个社会学的新视角[M ].北京:三 联书店, 1995.

第三篇:环境质量评价复习资料

环境质量评价复习资料

第一章:

1.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书的内容?

1)总论编制“环境影响报告书”的目的、编制依据、采用标准、控制与保护目标;

2)建设项目概况;

3)建设项目周围地区的环境状况调查(包括必要的测试);

4)建设项目对周围地区和环境近期和远期影响分析和预测;

5)环境监测制度建议;

6)环境影响经济损益简要分析;

7)结论(对环境质量的影响);

8)存在的问题与建议。

2.环境质量标准与环境报告质量基准的关系?

联系与区别

联系:(1)基准是单一学科的研究结果,标准则是在多个学科研究得到的基准的基础上所表示的环境污染与多种效应(政治、经济、技术等)之间的综合关系。

(2)基准是纯粹的科学研究结论,不能作为评价依据;标准是将各种因素同环境质量的需要综合分析和平衡所得结果,并由国家以法律形式颁布,是评价依据。

(3)基准无时间性,标准则有时间性,随社会条件和生存需要而改变。

(4)基准属纯自然科学范畴的,是标准的基础和核心。标准属于上层建筑范畴。区别:(1)两者数值相同,把标准值订在基准值的水平上,安全系数较小。

(2)标准值低于基准值,标准值位于基准要求的水平之上,污染物含量大于标准而小于基准时,不产生危害,安全系数大。

(3)标准值大于基准值,标准值位于基准要求的水平以下,不允许的。

第二章:

1.源物?源的调查方法,工业源的内容?

(1)污染源的概念污染源指污染物的发生源,即凡产生物理的、化学的、生物的有害物质的设备、装置和场所。

污染物的概念任何物质(能量),以不适当的浓度、数量、速率、形态和途径进入环境系统,并对环境系统产生污染或破坏的物质(能量),称为环境污染物(污染物、污染物因子)。

(2)污染源的调查方法:

1)实测法通过实际测定某污染源排出的废水废气中污染物浓度和废气废水流量,计算其中的污染物的绝对排放量。

2)物料衡算法

物料衡算法是用于计算污染物排放量的常规和最基本的方法。在具体建设项目产品方案、工艺路线、生产规模、原材料和能源消耗,及治理措施确定的情况下,运用质量守恒定律核算污染物排放量,即在生产过程中投入系统的物料总量必须等于产品数量和物料流失量之和。

3)排污系数法

根据排污系数(在一定的原料路线和工艺流程及设备条件下生产某些产品时,其单位产品所排出的污染物的量往往有一大致固定的数值,称为经验排污系数)计算污染物排放量的方法。

4)燃料燃烧过程中主要污染物的计算方法

①二氧化硫排放量的计算

②燃煤时烟尘量的计算

(3)工业污染源的调查内容:

-09城规

1)生产管理

2)“三废”排放、危害及治理 调查

3)生产发展调查

4)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背景调查

2.完整的测量方案包括(以大气环境监测方案为例),说明如何定制大气环境质量监测方案? 一个完整的监测方案包括:

1)确定监测项目项目多,可遵守优先原则选择一些能起指示作用的项目进行监测,优先原则具体指:

 A对环境质量影响大的污染物优先。

 B有可靠监测手段能获得准确数据的污染物优先。

 C已有环境标准或有可比性资料的污染物优先。

 D人类社会行为中预计会向环境排放的污染物优先

2)确定监测范围为了布置监测点位。取决于对环境质量发生变化的范围的正确的估计。

3)确定监测周期为了掌握环境质量在时间域上的变化规律(受污染物的排放规律和环境要素特性影响)。须根据排放的实际情况和环境要素的实际情况来研究决定。

4)确定监测点位为了掌握环境质量及其变化在空间上的分布特征。不同环境要素和不同监测项目监测点位的布置也不同。

布点方法一般有扇形布点法、同心圆布点法、网格布点法和功能区布点法。(以大气环境质量监测为例)大气环境质量监测方案简介

①监测项目总悬浮微粒、飘尘、二氧化硫、氮氧化物、CO、光化学氧化剂等。需同时对气象因素(如风向、风速、云状、云量、气温、辐射量、降水量等)进行同步观测。

②监测范围以高架点源为主的建设项目,监测范围的半径可定为用大气扩散模式估算的最大落地浓度距离的1-2倍。

③布点

点数一级,≥ 10个,二级,≥ 6个;三级,2~4个

布点方法:A扇形布点B网络布点

C功能布点D放射形布点

④监测周期

一级:每年≥两期(夏季、冬季),每期≥7天,每天≥6次(02,07,10,14,16,19);

二级:每年≥一期不利气象季节,每期≥5天,每天≥4次(02,07,14,19);三级:每年≤一期,每期≥5天,每天≥4次(02,07,14,19)

 采样及分析方法按照《空气和废气监测分析方法》(1990年执行)

 监测数据的统计分析《数据的统计处理和解释:正态样本异常值的判断和处理》

第三章:

1.什么是大气污染? 典型的大气污染有哪几种,其主要污染物,形成条件和典型案例各是什么? 大气污染通常是指由于人类活动或自然过程引起某些物质进入大气中,呈现出足够的浓度,达到足够的时间,并因此危害了人体的舒适、健康和福利或环境污染的现象。典型的大气污染有:还原型(煤炭型): 常发生在以使用煤炭和石油为燃料的地区。主要污染物是颗粒物硫氧化物碳氧化物氮氧化物碳氢化合物

形成条件(没找到)

2.Gass(高斯)模型建立的坐标,假设,扩散参数的估算方法及变化规律是什么?

有效源位于坐标原点o处,平均风向与x轴平行,并与x轴正向同向。假设点源在没有任何障碍物的自由空间扩散,不考虑下垫面的存在。大气中的扩散是具有y与z两个坐标方向的二维正态分布,当两坐标方向的随机变量独立时,分布密度为每个坐标方向的一维正态分布密度函数的乘积。假设:

A风的平均流场稳定,风速均匀,风向平直;

B污染物的浓度在y、z轴方向符合正态分布;

C污染物在输送扩散中质量守恒;

D污染源的源强均匀、连续。扩散参数的估算方法:

1)帕斯奎尔(Pasquill)和吉福特(Gifford)提出的扩散参数估算方法:P-G扩散曲线法。

2)利用公式计算 变化规律:(这题自己整理)

第四章:

1.水环境生物学评价方法有哪些?常用的指示生物是什么?为什么选用该生物?地面水环境影响评价分级的依据是什么?

评价方法有:

一般描述法

指示生物法

生物指数法

指示生物:藻类

原因:(1)它为水生生态系统提供物质和能量的基础;

(2)藻类种类多,生态习性和生活方式多样,分布广。

(3)它与水污染关系密切。

地面水环境影响评价分级的依据:(1)建设项目的污水排放量

(2)污水水质的复杂程度

(3)受纳水域的规模

(4)水质要求

2.什么是水体污染和水体自净,水体自净有何特征?零维水质模型的适用条件有哪些?s-p模型所建立的假设有哪些?

水体污染:水的感官性状、物理化学性质、水生物组成、底部沉积物发生恶化、破坏水体原有的功能,这种现象称为水体污染。

水体自净:水体受到废水污染后,逐渐从不洁变清的过程,称为水体自净。

水体自净的特征

①污染物在连续的自净过程中,总的趋势是浓度逐渐下降。

②大多数有毒污染物经各种作用可转变为低毒或无毒化合物。

③重金属一类污染物,被吸附或转变为不溶性化合物,进入底泥。

④复杂的有机物,能被微生物利用和分解。

⑤不稳定的污染物在自净过程中转变为稳定的化合物。

⑥溶解氧数量急剧下降,到达最低点后又缓慢上升,逐渐恢复到正常水平。

⑦有毒污染物→生物种类和个体数量减少→回升,最终趋于正常的生物分布;有机污染物→溶解氧减少→细菌数量减少→藻类生长旺盛→鱼、贝类动物繁殖。

零维水质模型的适用条件

 上游来水流量稳定、水质是均匀的(河流为恒定流)河水流量与污水流量之比大于10-20(废水连续稳定排放)不考虑污水进入水体的混合距离(河流充分混合段)当预测因子比较稳定,难降解或降解项可以忽略不计、且评价等级比较低时,可以

考虑采用零维模型(持久性污染物)

(1)河流中的BOD的衰减和溶解氧的复氧都是一级反应;

(2)反应速度是定常的;

(3)河流中的耗氧是由BOD衰减引起的,而河流中的溶解氧来源则是大气复氧。

第五章:

1.噪音有何特征?噪声的测量量有哪些?环境噪声现状评价的主要内容有哪些?噪声防治的环节。

噪声的特征(1)暂时性和感觉性;

(2)分散性;

(3)影响范围局限性。

噪声测量量:

(1)声压级Lp

人耳对1000Hz的听阈声压为2×10-5 N/m2,痛阈声压为20 N/m2,其间相差100万倍。显然用声压的绝对值表示声音的大小是不方便的。声压级就是声压的平方与一个基准的声压平方比值的对数值。

(2)声功率和声功率级

声功率:在单位时间内,声波通过垂直于传播方向某指定面积的声能量。在噪声监测中,声功率是指声源总声功率。单位为W。表示声源辐射声音本领的大小。

(3)声强与声强级

声强,即单位面积上的声功率,是在单位时间内通过与传播方向垂直的单位面积的声能量。

(4)A声级、等效连续A声级和昼夜等效声级

A声级:A计权声级是模拟人耳对55dB以下低强度噪声的频率特性。A计权声级表征人耳主观听觉较好。

等效连续A声级:用一个相同时间内声能与之相等的连续稳定的A声级来表示该段时间内的噪声的大小。是一个用来表达随时间变化的噪声的等效量。

昼夜等效声级

(5)统计噪声级

评价范围内现有噪声敏感区、保护目标的分布情况。

环境噪声现状的调查和测量方法。

评价范围内现有噪声源种类、数量及相应的噪声级、噪声时空分布特性,主要噪声源分析等。

环境噪声现状评价的主要内容:评价范围内现有噪声敏感区、保护目标的分布情况。环境噪声现状的调查和测量方法。

评价范围内现有噪声源种类、数量及相应的噪声级、噪声时空分布特性,主要噪声源分析等。

评价范围内环境噪声现状:

分析评价范围内受噪声影响的人口分布。

噪声环境影响评价中,噪声防治对策应该考虑从声源上降低噪声和从噪声传播途径上降低噪声两个环节。

1)从声源上降低噪声

选用低噪声设备和材料;

改革工艺和操作方法以降低噪声;

加强设备维护使之处于良好的运转状态;

建设项目避开或远离声敏感点。

2)从噪声传播途径上降低噪声

采用“合理布局”和“闹静分开”的设计原则;使高噪声敏感设备尽可能远离噪声敏感区。采用声学控制措施降低噪声:采用吸声、隔声、消声等措施降低噪声(如隔声箱、隔声间、消声器等);

采用隔声屏障(自然、人工)降低噪声。结构形式可采取规范的声屏障或利用自然地形地物(如位于噪声源和噪声敏感区之间的山丘、土坡、地堑、围墙等)或建生态型声屏障。

3)从受声敏感目标自身降低噪声

敏感目标安装隔声门窗或隔声通风窗;

通过置换改变敏感点使用功能;

敏感目标搬迁远离高噪声建设项目。

噪声污染防治对策,必须符合针对性、具体性、经济合理性、技术可行性原则。例:交通降噪措施分析

降噪路面

种植降噪绿化林带

声屏障技术

2.影响评价等级的依据,噪声评价的范围如何确定,噪声衰减的原因有哪些?

影响评价等级的依据:

①按投资额划分建设项目规模(大、中、小型建设项目)

②噪声源种类与数量;

③项目建设前后噪声组的变化程度;

④拟建设项目噪声影响范围内的环境保护目标、环境噪声标准和人口分布。

噪声评价的范围确定:

(1)包含多个点声源性质的拟建项目:项目边界往外200米内的评价范围一般满足一级评价要求,相应的二、三级评价范围可根据情况适当缩小。

(2)对线状声源的拟建设项目:线状声源两侧各200米的评价范围一般满足一级评价要求,相应的二、三级评价范围可根据情况适当缩小。

(3)拟建机场:主要飞行航迹下离跑道两端各15千米、侧向2千米的范围内一般满足一级评价要求,相应的二、三级评价范围可根据情况适当缩小

噪声从声源传播到受声点,因传播发散、空气吸收、阻挡物的反射和屏障等因素的影响,会产生衰减。

①噪声随传播距离的衰减

②噪声被空气吸收的衰减

③声屏障引起的衰减

第四篇:环境质量评价复习大纲

环境质量评价复习大纲

第一章 概论

基本概念

1、环境:是指影响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各种天然的和经过人工改造的自然因素的总体 环境的基本特性:整体性和区域性;变动性与稳定性;资源性与价值性

2、环境质量:环境优劣的程度,指一个具体的环境中,环境总体或某些要素对人群健康、生存和繁衍以及社会经济发展适宜程度的量化表达。

环境容量:对一定地区(一般应是地理单元),在特定的产业结构和污染分布的条件下,根据地区的自然净化能力,为达到环境目标值,所能承受的污染物最大排放量

3、环境质量评价:对环境要素优劣进行定量的描述。按照一定的评价标准和评价方法对一定范围内的环境质量进行定量的判定和预测

4、环境质量评价制度的特点:法律强制性;纳入基本建设程序;分类管理;分级审批;实行评价资格审核认定制

5、环境质量评价的标准体系:我国的环境标准体系由三类二级组成:三类:环境质量标准;污染物排放标准;基础标准与方法标准。二级:国家标准;地方标准

环境质量标准的选择原则

污染物排放标准的选择原则

第二章污染源调查与评价

污染源:向环境排放或释放有害物质或对环境产生有害影响的场所、设备和装置污染物:是指以不适当的浓度、数量、速率、形态和途径进入和作用于环境系统,并对环境系统产生污染或破坏的物质或要素

污染源的调查内容:工业污染源;农业污染源;交通污染源;生活污染源;噪声源;辐射污染源:放射性污染

污染源排放量的计算:物料平衡计算方法;排污系数法;实地监测法;单产平均减污法;弹性系数法

污染源的评价:等标污染指数;等标污染负荷;污染物的等标负荷比;主要污染物和主要污染源的确定;

污染源的控制:一控双达标

第三章 环境质量现状评级

环境质量现状评价的基本程序

环境质量现状评价的方法:环境指数法;模糊数学法;生物指标法

单因子指数及其分类,多因子指数(内梅罗指数)

指数法的局限性:只能描述污染的强度,不能描述污染的范围和历时

模糊评价法产生不确定性的原因

生物指标法的原理

第四章 环境影响评价

环境影响识别:找出所有受影响(特别是不利影响)的环境因素,定性地说明环境影响的性质、程度、可能的范围

环境影响评价程序分为 管理程序和工作程序

环境影响分类管理:环境影响报告书、环境影响报告表;环境影响登记表

审批环境报告书时应贯彻的原则:①审杳该项目是否符合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相统一纳原则;②审杳该项目是否贯彻了„预防为主”、„谁污染淮治埋、谁开发谁保护、谁利用谁补偿”的原则;③审査该项目是否符合城市环境功能规划和城市总体发展规划;④审查该项目的技术政策与装备政策是否符合国家规定; ⑤审查该项目环评过程中是否贯彻了“在污染控制上从单-浓度控制逐步过渡到总量控制”,在污染治理上,从单纯的末端治理逐步过渡到对生产全过程的管理”,"在城市污染治理上,要把单一污染源治理与集中治理或综合整治结合起来”

环评的工作程序:准备阶段、正是工作阶段;编写报告阶段

环评工作等级的划分依据:建设项目的工程特点;项目所在地区的环境特征;国家或地方所颁布的有关法规

环境现状调查的方法:资料收集;现场调查;遥感

环境影响的预测:原则、方法、阶段和时段;范围、内容

第五章 环境质量图的绘制

第六章 水环境影响评价

水环境质量:主要由水质、底部沉积物和水生生物等三部分组成的状况决定的污染源按性质分类:持久性污染物、非持久性污染物、酸碱污染物、废热

地表水环境的评价等级划分依据:反映工程特性的判据(建设项目的污水排放量;②污水水质的复杂程度);反映环境特性的判据(③受纳水体(指各种受纳污水的地面水域)的水域规模④水环境质量要求),具体的划分指标(针对河流)。

水环境现状调查:

调查目的 调查方法 调查范围(针对河流)调查时间

调查内容

污染源调查——点源和非点源

水质监测项目——常规参数、特征参数、敏感参数

取样断面和采样点的布设、水样的对待(河流)

水环境现在评价:单因子指数法,内梅罗水质指标;分级型指数

水质预测数学模型:混合稀释模型(完全混合模型),零维模型、S-P模型(需掌握)。公式适用条件,熟悉公式及各参数意义。

s-p模型的修正模型的改进所在。

氧亏曲线的意义

S-P模型中耗氧系数K1的估值方法

第七章 大气环境影响评价

影响大气污染的主要因素:污染物的排放(排放量、距离、高度),大气自净;污染物在大气中的转化

大气环境影响评价的工作程序:三三制

大气环境影响评价的工作分级:污染物等标排放量,地形特征。等标排放量中的质量标准采用1h平均取样时间的二级标准的浓度限值;

大气环境影响评价范围:

大气环境质量现状监测:监测项目、监测布点(数量和方法),监测时间

大气环境质量现状评价:单项指数法;综合指数法(API)

大气污染源的调查:一级评价项目污染源调查内容

污染气象的调查:大气稳定度的分级与计算,风速随高度的变化。

平坦地形常见不利气象包括:静风、小风、熏烟、逆温

复杂地形常见不利气象包括:山谷风、海陆风、热岛环流

大气环境影响预测:

大气环境影响评价项目的预测内容

大气污染物浓度预测模式:高斯模型(使用的四个前提条件)

连续点源的高斯公式、地面浓度公式、地面轴线浓度公式、地面最大浓度公式,了解公式形式,掌握各项参数的意义,和公式的使用条件

有效源高的计算(各项参数的意义)

日均浓度计算公式:保证率法;典型日法;换算法

大气污染的环保对策

第八章 生态环境影响评价

第九章 噪声环境影响评价

基本概念:分贝,声功率与声功率级,声强与声强级,声压与声压级。定义的公式以及基准数。

声压级的相加和相减(公式法与查表法)

噪声的衰减因素:传播距离、空气吸收、阻挡物的反射与屏障等

点声源的距离衰减的公式

线声源的距离衰减的公式

噪声评价工作等级的划分依据:按投资额划分拟建项目规模; 噪声源种类及数量;项目建设前后噪声级的变化程度; 受拟建项目噪声影响范围内的环境保护目标、环境噪声标准和人口分布。

噪声环境影响的评价范围:一般根据评价工作等级确定

点源——边界向外200m的评价范围可满足一级评价的要求

线源——铁路、城市轨道交通、公路等项目两侧200m范围一般可满足一级评价要求 拟建机场——一般主要航迹下离跑道两端各15km,侧向2km内的评价范围可满足一级评价要求

二级、三级评价范围可根据实际情况适当缩小;

若建设项目周边较空旷而较远处有敏感目标,应适当将评价范围延伸至敏感目标处

第十章 环境风险评价

风险和环境风险的概念

第十一章

环境经济-损益分析与评价

第五篇:生态环境质量评价总结

第一章 环境规划概述 第一节 基本概念

环境影响的特征 1)一种环境影响

2)一种环境影响的性质

一种影响可以是好的(对人群有利)或不好的(对人群不利),分别以(+)或(-)表示。

重要的是全面了解哪些人受益,受益的情况和程度如何?哪些人受害,受害的情况和程度如何,这类信息对拟议行动的决策十分重要。

一种环境影响可以是明显的或显著的,也可以是潜在的、可能发生的(或潜能的)。

在很多场合下,潜在的(潜能的)影响往往比明显的影响严重和重大。

在一个环境影响因素作用下,环境因子的变化具有空间分布的特征。

例如:城市污水排入河道后,河流中的溶解氧浓度沿着河流发生变化,在离排放口不同距离的断面上,溶解氧浓度是不同的。

一种环境影响是随时间变化的,这种影响所产生的变化可以是长期的或短期的。

①在拟议行动的不同时期有不同影响。

②一种影响随着时间延续,影响的强度和性质也发生变化。

例如,向海湾水域排放台汞废水,海水中汞离子浓度随即升高,随着时间的延续,发生汞离子的迁移转化,海水中汞离子浓度降低,但水域底泥和一些小生物体内的甲基汞浓度增加,形成了不同性质的新的影响。

一种环境影响因素引起环境因子变化的可能性和大小是随机的,具有一定概率分布的特征。

例如,有一个城市的污水均匀地排人一条河流,在有些季节的某些日子出现河水的BOD5超标,这种超标出现的时间并不完全呈周期性变化,而是随机的。是可逆的或不可逆的。

可逆影响是可以恢复的:例如施工期打桩噪声,在施工结束后即消失、复原。

不可逆影响是不可恢复的:例如改变土地利用方式,绿色植被消失,代之水泥或沥青铺砌。一般说,所谓可逆和不可逆影响是相对的;不可逆影响主要是作用于不可更新资源产生的。

各种影响之间是相互联系的,可以转化的。

例如排放燃煤废气造成大SO2和TSP浓度的增加.而SO2和TSP在一起又会产生协同作用,提高污染的危害。

原发性(初级)环境影响往往产生继发性(次级)影响。

原发性(初级)影响是开发行动的直接结果,继发性(次级)影响是由原发性影响诱发的影响。影响的效应是短期的或长期的

短期影响常是由行动直接产生的;长期影响常引起继发性影响。一项开发行动常是兼有短期和长期效应的。

环境评价

概念:环境评价是对环境系统状况的价值的评定、判断和提出对策。分类 现状评价

根据近一二年的环境监测、调查资料,对一个区域内环境质量的变化及现状进行评定。

它可以近似地反映环境质量现状,探索形成环境质量现状的原因,为该区域环境污染的综合防治和制订环境规划等提供科学依据,它也是环境影响评价的基础工作。影响评价 对一项拟议的开发行动方案或规划所产生的环境影响进行识别、预测和评价,并在评价基础上提出合理避免和削减负面环境影响的对策。

环境影响评价包含了很广泛的内容,它的评价结论是环境保护决策的重要依据。这类评价也包括新产品和技术开发所产生的环境影响评价。还有些专家将企业环境管理中的评估和审计也归入影响评价的范围。从理论上说,回顾评价和现状评价可以归入环境影响评价的范畴。

按评价的层次和性质划分 1.战略性环境影响评价

一个国家或地区在拟定立法议案、重大方针、战略发展规划和采取战略行动展的环境影响评价。

近年来,一些国际组织在采取重大行动前也开展了战略性环境影响评价。2.区域环境影响评价

这里所指区域的范围比国家和地区小。

以区域为单元进行整体性规划和开发是近代世界各国发展的重要方式。

在一个区域内,将容纳许多建设项目。要协调好区域发展与建设和环境保护的关系,必须按照一定的发展战略制定全面的环境规划;而区域环境规划的基础工作是区域环境影响评价。3.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

拟议建设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是为其合理布局和选址、确定生产类型和规模以及拟采取的环保措施等决策服务的。

这类环境影响评价的种类繁杂,数量最大。4.新产品和新技术开发的环境影响评价

这类评价的对象是新产品和新技术在开发、生产和应用过程中的潜能影响。

其特点是范围广,涉及应用该产品和技术的广大区域;时间跨度大,从“立即”到久远的未来。

5.生命周期评价(LCA: Life Cycle Assessment)“生命周期评价”也称“产品的生命周期分析”,是详细研究一种产品从原料开采、生产到产品使用后最终处置的全过程,即生命周期内的能源需求、原材料利用、生产过程产生的废物(包括包装材料)、产品在消费和报废后的处置中能量和材料的流失及其环境影响定量化。

环境规划(必考)概念:环境规划是指为使环境与社会经济协调发展,把“社会一经济一环境”作为一个复合生态系统,依据社会经济规律、生态规律和地学原理,对其发展变化趋势进行研究而对人类自身活动和环境所做的时间和空间的合理安排。环境规划中必须包括两方面的内容:

第一,要根据保护环境的需要,对人类经济社会活动提出约束要求,如实行正确的政策和措施,确立合理的生产规模、产业结构和布局,采取有利于环境的技术和工艺等; 第二,要根据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提高对环境越来越高的需求,对环境的保护与建设作出长远的安排与部署,如确立长远的环境质量目标,筹划自然保护和生态建设等。环境规划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关系最密切的有四个部分: 

—是人口与经济部分

二是生产力的布局和产业结构 

三是国民经济发展产生的污染

四是国民经济能够给环境保护提供多少资金 城市总体规划和城市环境规划的关系密切主要有三个方面: 

一是城市人口与经济,

二是城市的生产力和布局,

三是城市的基础设施建设。

综上所述: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长期规划、国土规划、城市总体现划和专业规划与环境规划有着紧密的联系,它们共同构成了一个完整的规划体系。环境规划的类型

1)按照环境要素划分 

大气污染控制规划 

水污染控制规划

固体废物处理处置规划

噪声控制规划等

3)按环境规划涉及的具体内容可分为 

污染控制规划 

生态规划

自然环境保护规划

5)按照经济社会与环境相互制约关系可分为

经济制约型环境规划(环境保护服从于经济发展的要求,解决经济发展所带来的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而作出的规划);

协调型环境规划(反映社会经济与环境之间的协调发展,经济发展、环境保护为双重目标);

环境制约型的环境规划(充分体现经济发展服从环境保护的需要,经济发展的目标建立在环境保护目标基础之上,经济发展受环境保护的制约)

环境预测

环境预测是指根据人类过去和现有已掌握的信息、资料、经验和规律,运用现代科学技术手段和方法,对未来的环境状况和环境发展趋势及其主要污染物和污染源的动态变化进行描述和分析。

预测的类型(按预测目的可分为)警告型预测

 警告性预测指在人口和经济按历史发展趋势增长,环保投资、防治管理水平、技术手段和装备力量均维持目前水平的前提下,预测未来环境的可能状况。其目的是提供环境质量的下限值。目标导向型预测

 目标导向型预测指人们主观愿望想达到的水平。

目的是提供环境质量的上限值。规划协调型预测

 规划协调型预测指通过一定手段,使环境与经济协调发展所能达到的环境状况。

这是预测的主要类型,也是规划决策的主要依据。是指在充分考虑到技术进步、环境保护治理能力、企业管理水平和产业结构的更新换代等动态因素的前提下,对环境质量达到的切合实际的预测。

环境规划目标的基本要求

1.具有一般发展规划目标的共性,必须有时间限定和空间约束 2.与经济社会发展目标协调  发展经济与环保投入两种目标都可达到---协调型的环境规划。

 环保投人受经济力量限制,必须降低环境目标----经济制约型环境规划。

环境目标必须保证

为此必须限制经济的发展规模或速度,重新布局工业或调整产业结构---环境制约型的环境规划。3.保证目标的可实施性

 可实施性主要指技术经济条件的可达性以及目标本身的时空可分解性 4.保证目标的先进性

目标应能满足经济社会健康发展对环境的要.保障人民正常生活所必需的环境质量;同时.应考虑技术进步因素,以确保规划目标的实现。环境规划指标体系  环境质量指标

 污染物总量控制指标  环境规划措施与管理指标  相关性指标

环境功能区划的目的 一是为了合理布局

二是为确定具体的环境目标 三是为便于目标的管理和执行

对于未建成区或新开发区、新兴城市等来说,环境功能区划对其未来环境状态有决定性影响。

环境指数和指标法

建立环境指数的信息流模型

将大量监测数据转化为少数有规律的指数是一个信息流动的过程,也是信息加工、提炼的过程,这个过程有多个层次: 第一层次是将监测数据变为指数单元,第二层次是将指数单元综合为分指数; 第三层次是将分指数综合为总指数。污染指数和质量指数的关系

大气环境指数(一)类型

1:评价煤烟型污染的指数

这类指数选用的因子为SO2和颗粒物,用以评北方地区燃煤引起的空气污染程度 2:评价光化学烟雾和煤烟污染的指数

这类指数选用的因子一般是SO2,TSP,CO,NOx,O3和烃类等,主要评价光化学烟雾和煤烟污染程度。这类指数在西方中纬度地区用得较多。3:评价当地多种大气污染物污染的指数

这类指数在我国用得很多,如沈阳大气质量指数,上海大气质量指数.选用的因子是当地的主要大气污染物,例如,上海大气质量指数则选飘尘、铅、SO2和NO2。

五、水质指数

(一)豪顿水质指数

第一,选择建立指数时所需要的质量特性,即水质参数值。

①享有污水处理设备的人口百分比;②溶解氧;③PH值;④大肠杆菌数;⑤电导率;⑥活性炭氯仿提取物; 氮化物;⑨温度;

“显著的污染”。第二,根据每种参数确定其评分。

第三,定出各参数的加权值。他们拟定的评分标准和权值分别见表。

七、土壤污染指数

八、噪音污染指数

经济学评价法

酸雨可使建筑和构筑物的材料受到腐蚀,加速机器、设备锈蚀损坏。这类损失可以直接计算其费用,也可采用为了保护材料减少腐蚀和延缓机器损坏所需增加的防护费用折算。空气污染对人群健康影响的损失难以用货币计量,但如果以受污染地区人群发病率和死亡率的增加,因而减少劳动力所创造的财富,则是可以用货币估算的。

减少水土流失可以保持农作物产量,因此,恢复植被和植树造林、改坡地为梯田使农作物增产的效益减去改造土地的费用,可近似认为是减少水土流失的效益。工厂排放废水污染了水体,造成渔业减产.则渔业减产的损失可相当于废水处理所获取的效益。

一、基本原理

1:效用、边际效用和边际效用递减规律

(1)效用是一个人通过消费商品或服务所得到的需求上的满足。在一定的范围内,一个人消费得越多,他的总效用水平超高。它说明了商品或劳务对个人的使用价值,也代表着个人取得的效益,但当消费量超过一定时效用降低。

(2)边际效用是效用随消费量而变化的速率,它与单位时间内消费的商品数量?的增量有关,也可以说是消费量增加一个单位时所增收的效用,可用效用曲线的斜率表示 外部性

1)定义:当一个厂商或个人的行为对别人造成了影响,而后者并没有为此付费或得到补偿,那么前者的行为产生了外部性。2)分类: 正外部性 负外部性 生产性外部性 消费性外部性

3)环境外部性的内部化 外部性内部化示意图

环境质量影响的价值估算方式(重点)1:市场价值法

环境质量是一种生产要素,环境质量变化而引起的产品产量和利润的变化可评价环境质量变化的经济损失

如:由污染造成农业减产的损失和控制污染产生的效益可通过实际比较确定。特点:最小的环境价值的估算方式 2:影子价格法

就是在计算某一个区域环境所带来的收益或损害时,可以假设一同样大小、生态功能类似的环境所具有的总收益或总费用,将其作为补偿费用以代表该区域的收益或费用,也就是用非实际存在的“影子价格”把环境功能价格化的一种方法。计算时,先分别计算环境中各种功能的“价值”,而后求出环境的总价值。3:资产价值法

资产价值法是根据建设项目引起周围环境质量发生变化,进而引起资产的出售价格发生变化,并以此来计算资产效益的变化,也就是人们对在不同环境质量情况下对资产的“支付愿望”是不同的。

例如,由于建设项目引起周围大气环境质量的变化,则附近的房产价格受其影响,由此使人们对房产的支付愿望或房产的效益发生了变化 4:人力资本法

人力资本法是以建设项目引起周围环境质量变化,从而对人体健康发生影响为依据的。例如,当环境质量恶化.对人体健康方面所造成的损失主要包括:  过早死亡或病休所造成的收入损失, 医疗费开支的增加, 社会成员精神或心理损失的代价。

早得病或死亡的社会效益损失是由社会劳务的部分或全部损失带来的,它等于一个人工作时间的劳动价值和预期的收入现值。

由上式对整个社区成员进行分析时,对那些丧失劳动能力的人、退休的老人以及家庭主妇等所计算的收人现值为负值,由此可得出这样的结论:这些人如过早死亡,社会总效益会随之而增加。但这显然从伦理上难以接受,因此这种计算只能作为相对比较的参考。5:旅行费用法

旅行费用法是根据消费者为了获得娱乐享受或消费环境商品所花费的旅行费用,来评价旅游资源和娱乐性环境商品的效益。

例如旅游资源的效益就可以通过旅行费用法来进行评价。当不考虑其他因素影响时,由旅行者的人—天数(Q)和边际旅行费用(MC)建立起一定的需求函数或描绘出一条需求曲线,由此计算出的总费用即代表旅游环境商品的效用 6:防护费用法

防护费用法是根据项目对环境的有害影响,用人们愿意负担消除或减少有害环境影响的费用作为项目所带来环境效益损失的最低估价。飞机噪声引起对住房造成的效益损失为LB(1)反映房屋给房主附加的价值或实际房租超过房屋市场价值的消费者剩余CS(2)由噪声引起的房地产价格降低值D;(3)搬迁费用R 一般来说,如果LB 〉CS+D+R,多数人将会决定搬迁;如果LB

如果建设项目引起环境质量下降,进而造成生产性资产的损害,则恢复环境质量或生产性资产的初始状态的费用可作为项目引起环境效益损失的最低估价。

水土流失,水污染造成工、农、渔、林业损失,采煤引起地面下沉而造成建筑物损失等都可以用恢复费用法来评价效益损失。

噪声评价与规划

噪音来源与危害 噪音来源

1)以产生的时段划分:所有的开发项目都有噪音影响

修建中阶段的噪音:土地清理,打桩,建设所需的材料运输

运行阶段的噪音 噪音增大的情况:采矿,道路,工业生产;噪音减小的情况:科学公园,城镇

拆除,爆破等也会产生噪音

2)以产生的来源:社会生活噪声/交通噪声/建筑噪声 噪音的危害:

1)影响交流,睡眠,增加压力,使人易怒,易恼,精力不集中,效率降低; 2)导致和加剧因压力增大引起的健康问题;

3)长期处于高水平噪音中导致耳聋或部分听力损失; 4)降低房地产价值和影响社区氛围。

噪音的概念 1:定义

1)噪音:为人耳能感觉和听到,但却是人不愿意听到的声音。它具有两个特征参数:频率和振幅。

2)声音频率:空气震动的快慢或两个声波之间的接近程度。

人耳能听到的最低频率是18Hz,最高频率是18000Hz;3)声音振幅(声压):空气施加压力的数量,以声波的高度表示 Pa为单位)

声音振幅可以转换为声功率(皮瓦)也可转换为声强(皮瓦/米2)4)声音水平以声压级表示(单位为分贝):

人耳对1000Hz的听阈声压为20Pa,痛阈声压为20Pa

分贝的加法:

n个不同噪声源同时作用在声场中,这点的总声压级Lt应该怎样计算

例题:声源1和2在A点产生的声压级分别为L1=100dB,L2=98dB。求A点的总声压级Lt。

噪音干扰

客观噪音

人耳主观感觉到的噪音大小

人耳对不同频率噪音的敏感程度不同,敏感的噪音频率:1kHz,2kHz,4kHz 如:70dB,4kHz的噪音听起来象是75dB,而70dB,63Hz的噪音听起来象45dB。

针对人耳对不同频率噪音的敏感程度,应按权重曲线来校正,噪音水平描述(必考)

L10:表示在取样时间内10%的时间超过的噪声级,相当于噪声的平均峰值,道路交通评价

L50:表示在取样时间内50%的时间超过的噪声级,相当于噪声的平均值

L90:表示在取样时间内90%的时间超过的噪声级,相当于安静时段或背景噪音 

L1:表示在取样时间内1%的时间超过的噪声级,相当于最大噪音,类似于Lmax

Leq:等效声级,抽象的稳定噪音水平累积百分声级

在规定的测量T时内,有N%时间的声级超过某-L值,这个L值叫做累积百分声级。

其计算方法是:将测得的l00个或200个数据按大小顺序排列,100个的第10个数据或200个的第20个数据即为L10。100个的第50个数据或200个的第100个数据即为L50;同理,第90个数据或第180个数据即为L90。

等效声级:在某时间内声级的能量平均值,又称等效连续声级,用Leq表示。

影响噪音影响的因素

1)声源组成:最主要的决定因素

频率:人对不同频率有不同的敏感程度,高频随距离的衰减较低频快 

背景噪音水平:相同的噪音,当背景越低时越明显 

噪音持续时间,是连续的还是间断的 

声源的扩散方向模式

i:无反射面:声源向各个方向传输,则任一点接受到的声能与此点离声源的距离的平方成反比(飞机)

ii:有反射面的声源,则因反射作用会使声强增加一倍(3dB),(汽车/地面;防盗警报系统/墙)

iii:若有两个反射面的声源,则因反射作用声强增加到原来的四倍(6dB)反射效应:

当点源与预测点处在反射体附近,到达预测点的声级是直达声与反射声叠加的结果,从而使L。

在下列情况时需考虑反射体引起的声级增高:(1)反射体表面是平整、光滑、坚硬的;(2)反射体尺寸远大于所

有声波的波长(A);(3)入射角〉85o。2)传输路径 

距离:随距离而衰减(噪声在传播过程中由于距离增加而引起的几何发散衰减与噪声固有的频率无关)

障碍/屏蔽:反射或吸收作用

风向:下风向的噪音可比上风向噪音高20dB 

地貌:如松散的草地可以吸收声音,而硬路面则反射声音 

大气和气象条件:温度,湿度,大气压力

I:大气可以随距离吸收噪音

Ii:温度高,声音传输速度快

Iii:温度梯度:温度随高度降低,声音则逃离地面,地面噪音水平降低;反之,声音弯向地面,地面噪音增加。

3)接收者

 敏感的接收者:学校,医院  不同的接受时段

减缓措施 1:声源控制

1)改变所用设备及运行的方式减少噪音的产生 

改进机械设计以降低噪声。如在设计和制造过程中选用发声小的材料来制造机件,改进设备结构和形状,改进传动装置以及选用已有的低噪声设备,都可以降低声源的噪声。

改革工艺和操作方法以降低噪声。如用压力式打桩机代替柴油打桩机,用焊接,液压代替锻压等。

使持设备处于良好的运转状态.因设备运转不正常时噪声往往增高。2)控制声源的位置,使其远离接受体,从而噪音随距离可以进行衰减 声源和受体之间可以布置缓冲区,可以利用自然或人工景观来屏蔽声源,如新路和居民区之间可以规划一个零售区。

3)采取声学控制措施,例如对声源采用消声、隔振和减振措施,在传播途径上增设吸声、隔声等措施。

 仅把声源封闭隔离可能是封闭体内的声强增加

 吸收:封闭体吸收声源,将其转换为热,同时要考虑材料的降温

封闭材料隔音程度:用传输损失测量,与以下因素有关  板的质量,质量越大,传输损失越大  板是否分层,层与层之间是否不连续  是否有吸收声音的物质  是否有洞或缝隙

2:在噪声传播途径上降低噪声

在噪声传播途径上降低噪声是一种常用的噪声防治手段,以使噪声敏感区达标为目的。具体做法如下:

1)采用“闹静分开”和“合理布局”的设计原则,使高噪声设备尽可能远离噪声敏感区。2)利用自然地形物(如位于噪声源和噪声敏感区之间的山丘、土坡、地堑、围墙等)降低噪声。

3)合理布置噪声敏感区中的建筑物功能和合理调整建筑物平面布局,即把非噪声敏感建筑或非噪声敏感房间靠近或朝向噪声源。人工物质

利用地貌特征,沿道路修建土质护堤来吸收和反射交通噪音 

植树:浓密的树林:落叶林和常绿树,小树苗 

绿墙:柳条编制槽,里面装满土,内嵌灌溉系统,待柳条扎根和生长,该墙即可减噪,又有绿化作用

3:受体,方法类似于声源: 合理的选址和布局

安装双层玻璃窗。这样可将外来噪音减低一半,安装钢门隔声。钢门对隔音亦有一定的帮助,如镀锌钢门中层隔有空气的设计,使得无论室内或室外的声音均较难传送开去 多用布艺装饰和软性装饰

大气环境评价与规划

1:大气污染和来源

1)大气污染是指有害物质进入大气,对人类和生物造成危害的现象。2)森林火灾、火山爆发等自然因素造成;

汽车尾气、工业废气、烟尘等人为因素造成,3)主要的大气污染工程:电厂,炼油厂,垃圾焚烧处理厂,化工厂和道路

4)即使不产生什么污染物质的项目,也会在修建和运行的时期产生局部的尘土污染 2:大气污染危害 1)大气污染危害

当污染物质燃烧时通过人的呼吸对健康造成危害 

对动物和植物造成危害

对建筑物造成损害:如被侵蚀而粉碎 2)气候变化的危害

改变大建筑结构周围的气流,引起风湍流影响行人的舒适甚至安全 

来自大水库和工业冷却塔的水分增加导致路边雾天和结冰增加 

冷空气聚集导致霜冻增加损害庄稼和园艺作物

现状调查和评价

1:选择大气质量和气候指标 1)大气质量指标

化学物质排放的水平和浓度以及环境影响 

颗粒物质 

难闻气味 

其他气候影响

2)气候指标:温度,相对湿度,太阳辐射,降雨,风速和风向等 3)主要污染物和污染源的确定-等标污染负荷法

假设任意区域有n个污染物排放源,每个污染源排放m种污染物质,确定这n个污染源中哪些是主要污染源,m种污染物质哪些是主要污染物?(1)确定各工业排放废气的等标污染负荷。(2)该城市废气的主要污染行业是什么?(3)该城市大气主要污染物是什么?

(4)该城市的万元产值废气等标污染负荷为多少?何种工业万元产值排污最大? 2:评价等级的划分和确定评价范围 1)评价级别

按主要污染物排放量(以等标排放量Pi衡量)和周围地形复杂程度,将评价工作划分为三级。2)评价范围:主要根据项目的级别确定。

一级

二级

三级

16~20km 10~14km 4—6km平原取上限,复杂地形取下限;

对于少数等标排放量较大的一、二级项目,评价范围应适当扩大。界外区域:各方位的界外区域的边长大致为评价区域边长的0.5倍。如果界外区域包含有环境保护敏感区,则应将评价区扩大到界外区域。如果评价区内有荒山、沙漠等非环境保护敏感区,则可适当缩小评价区的范围。3:大气质量现状监测 1)确定监测范围:与前面的评价范围相同(背景点)的浓度;特定保护对象,可以根据特殊要求设置专用监测点。2)监测布点数目 l0 6个;三级评价1—3个点。3)监测点位置布设,常用的方法有五种。

①网格法,面源为主,1kmlkm的网格,主导风向明显时,下风向约占60%。

②同心圆布点法,风向多变的孤立源。以排放源为圆心,划出8个方位的射线和不同半径的同心圆,主导风向下风向布点密度大。

③扇形布点法,孤立高架点源,主导风向明显。沿主导风向轴线,从污染源向两侧分别扩出22.5oC左右的夹角(视风向脉动情况可扩大或减小)的射线。④功能分区法,拟建项目对不同环境功能区的影响。

⑤配对布点法,线污染源(如公路或铁路建设)。它是在行车道下风侧、离车道外沿0.5~1m处设一个监测点,同时在同一垂线上的100m处再设一个监测点。一、二级评价项目的预测内容

(1)一次(30min)和24h取样时间的最大地面浓度和位置。

(2)不利气象条件下,评价区域内的浓度分布图及其出现的频率。(3)评价区域季(期)、年长期平均浓度分布图。(4)可能发生的非正常排放条件下的浓度分布图。

(5)一级评价项目在必要时,还应预测施工期间的大气环境质量。污染源数据分类

1)点源2)面源3)线源

大气环境规划 能流分析

能流分析是大气环境规划基本方法之一,其主要针对能源的输入、转换、分配和使用的全过程系统分析,以剖析大气污染物的产生、治理、排放规律,找出主要环境问题,找出解决问题的最佳方案。

能流分析的基础是能流网络图,可以采取以用能部门为终端和以用能设施为终端两种形式。1)能流过程分析

能流输入过程:能源总量、结构和污染物含量

能流集中转换过程:转换能源总量、比例、效率、投资及其环境效益 能流分配过程:能流分配合理性

终端用能过程:总量、结构和对大气环境的危害 2)能流平衡分析

重点分析能流各阶段输入、输出和流失量之间的平衡关系,包括能量和污染物量两个方面。污染物流失量又包括排放量和治理量,其比例的大小反映了城市能源系统先进程度和对污染的控制能力。3)能流过程优化分析

在能流转换效率、排污系数、投资费用系数和经济技术约束等参数的分析基础上,采用数学规划方法建立优化分析模型,主要目的在于合理优化能源分配途径,合理安排能源改造项目,以控制大气污染。

大气环境规划综合防治措施 1)减少污染物排放量 A:采取合理的能源政策

目前最主要的能源是煤、石油、天然气等传统能源。能源的消耗是造成大气污染的主要因素,能源利用方式的改变将直接影响大气污染物的排放,进而影响到大气环境的质量。使用新能源

传统能源都是不可再生的和对大气环境造成污染,因此人们已经开始探索新能源。我国正在开发使用的新能源主要有太阳能、风能、地热、潮汐能和沼气等。新能源的最大优点是比较清洁、对大气环境不污染或污染较轻,且又可再生。改变现有燃料构成

以气体燃料和液体燃料代替燃煤,在燃烧中选用低灰、低硫、低挥发分的煤,是控制大气污染、保护环境的重要途径。

在使用上气体和液体燃料还有很多优点:运输方便、起燃容易、燃烧完全、控制方便和燃后残渣少.是控制大气污染的较好燃料。

改变煤的燃烧方式

从我国的能源构成来看,仍然是以燃煤为主。预计在今后较长时期内,我国不会改变以燃煤为主的能源构成。因此,当务之急是改变燃烧方式,以降低燃烧过程中排放的大气污染物。

B:集中供热

所谓集中供热,就是将分散的锅炉以及可以利用的燃烧装置集中起来分散的状态。

可以充分利用燃烧新技术和消烟除尘新技术,提高热效率,大旦地减少燃煤量,节约能源,减少大气污染物的排放,且有利于管理、运输,减少煤灰飞扬的二次扬尘。

可以提高集中供热锅炉排放烟囱的高度,代替数量众多的低排放烟囱,充分利用区域大气环境自净能力,减少低空污染物浓度。

目前,我国策中供热的主要方式是热电联产、凝汽式机组改造为循环热水或耍汽式机组供热。此外,还有利用工业余热、地热、核能等供热方式。C:采用有效的治理技术 2)合理利用大气环境容量 A:大气污染源合理布局

为了避免对城镇生活居民区造成影响,大气污染源的布局应该是使有烟尘和废气污染的工业区,尽量布置在远离对大气环境质量要求较高的居民区,怎样对大气污染源进行布局,才能使污染源对居民区产生的污染影响最小,这是编制环境规划时应重点解决的问题。B:合理布置城市功能区

一个城市按其主要功能可分为商业区、居民区、工业区和文教区等。如何安排这些功能区,特别是工业布局,将直接影响人们的生活和工作环境。

考虑风向和风速对大气环境质量的影响,对于工业较集中的大中城市,用地规模较大、对空气有轻度污染的工业(如电子工业、纺织工业等),可布置在城市边缘或近郊区;

污染严重的大型企业(如冶金、化工、火电站和水泥厂等),布置在城市远郊区,并布置在污染系数最小的下风向。

在进行工业布局时,还应该注意各企业的合理布设,使其有利于生产协作和环境保护。3)植物绿化 A:植物净化

一是降低大气中污染物的浓度;二是防尘作用;

若城市存在大片的植被,由于增大了地表的粗糙度,加强了地表层的湍流强度.使空气中的大粒子下降增大,或因碰撞而降落; 植物叶子的表面粗糙不平、多绒毛及有些植物还能分泌油脂和粘性汁液.对于比较小的粒子来说,植物起到很强的滞留或吸附作用。草地和灌木植物生长茂盛时,其叶面积总和可比其占地面积大22—30倍,对污染物的阻挡、滞留和吸附作用相当明显,起到明显的净化空气作用。

另外,由于植被的增加大大减少了裸露的地表,可以直接防止风沙扬尘的产生。对于我国煤烟型污染的城市,尤其是北方城市而言,增加城市植被面积,是减少风沙扬尘,改善大气环境质量的重要措施。B:合理设置绿化隔离带

为减少工业区对居民区的大气污染.在工业区和居民区之间隔开一定的距离,布置绿化隔离带,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绿化隔离带的距离应根据当地的气象、地形条件、环境质量要求、有害物质的危害程度、污染源排放的强度及治理的状况,通过扩散公式或风洞实验来确定。4:减缓负面的气候影响的措施

1)保证区域良好的空气流通:合理的规划布局 2)减缓区域的风湍流

A:加宽建筑物之间的距离 B:空旷的地方加上屋顶盖上 C:改变建筑的设计高度 3)城市的热岛效应

A:选择合适的建筑材料

B:建筑的设计考虑朝阳和背阴 C:植树

5:建设时期的扬尘

1)场地上适当喷水保持湿润;

2)及时在裸土上覆盖植被或砂、石,3)移种树木或设人工围栏以减小风速;

4)必要时采用化学稳定剂对土壤固化,但应充分估计化学稳定剂的次级影响(如对土壤和地下水污染及施工结束后土地的正常利用等)。

水环境评价与规划

1:水污染和来源

1)人们在日常的生活、生产活动中会使大量的工业、农业和生活废弃物排入水中,使水受到污染。

2)来源:一类是自然污染;另一类是人为污染。当前我国的水污染主要是人为造成的 

工业废水 

生活污水

生活垃圾 

农药和化肥 2:水环境的影响

1)过量需求严重耗竭水资源供应 2)改变排水系统增加居住区洪水危险

3)水质恶化造成健康危害,影响水上娱乐项目,给当地哟股,工业,农业和渔业增加财政花费

4)水工程项目带来社会经济影响,对交通,土地利用和景观,遗产和考古等造成影响 5)水利系统和生态系统的其他要素产生相互作用。

选择水质质量和水文指标 1)水质质量指标

按等标排放值(或等标污染负荷)值大小排序,选择排位在前的因子,但对那些毒害性大、持久性的污染物如重金属等应慎重研究再决定取舍。

在受项目影响的水体中已造成严重污染的污染物或已无负荷容量的污染物。

经环境调查已经超标或接近超标的污染物。

地方环保部门要求预测的敏感污染物。

预测

地表水水质预测

地表水体,一般是指河流、河口、湖泊(水库)、海洋和湿地等。

一个地表水体的环境质量是由水质、底泥(底部沉积物)和水生生物三部分的状况决定的; 1.污染物在水体中的迁移和衰减变化 1)迁移和转化 2)袁减变化

3)水体的耗氧与复氧过程 4)水温变化过程

第一阶段(亦称碳氧化阶段),主要是不合氮有机物的氧化,但也包括含氮有机物的氨化及氮化后生成的不含氮有机物的继续氧化; 第二阶段为氨氮硝化作用的需氧量 水环境规划的技术措施 1)减少污染物排放负荷 

清洁生产工艺 

污水处理技术 

污灌

2)提高或充分利用水体纳污容量 

人工复氧 

污水调节 3)河流流量调控

4)对具体项目所应采取的措施  水坝和水库:

调整规模,选址避开敏感区 降低高度和减缓堤坝坡度 堤坝上植树

 城市和工业选址(道路选线)

地下水源保护区

避免在泻洪区过渡开发 避免破坏有价值的湿地

对项目设计进行修改

环境质量评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