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成功转变护士角色 提高整体护理质量
成功转变护士角色 提高整体护理质量
在传统的护理模式中, 护理工作是以“ 疾病” 为中心, 往往出现只见疾病、不见人的情况,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 人们对健康有了新的认识,对从事维护人类健康的医护工作者提出了新的角色期待, 医学模式向生物一心理一社会模式转变, 护理模式也随之发生了变化, 从过去的以“ 疾病” 为中心的功能护理向以“ 病人” 为中心的整体护理转化。然而我们的护理队伍多以中专毕业生为主, 对整体护理模式缺乏应有的学习和认识, 很难适应新形势下整体护理模式的要求, 工作中经常出现角色失调, 影响了护理质量的提高, 因此, 成功转变护士角色, 提高整体护理质量是当前护士的首要职责。
一 转变护士角色, 适应整体护理模式要求
1.转变护理理念, 增强角色转化的自觉性
护理理念是护士在长期的工作中形成的思想与行为的信念和价值观。在传统的护理认识中, 护理工作是以疾病为中心执行医嘱, 护士对护理工作缺乏应有的热情和责任心, 常常以旁观者的身份参与疾病的治疗, 对病人恢复到健康状态缺乏有效的积极刺激, 从而使护理质量大打折扣。在整体护理模式下, 护士不仅仅是医嘱的执行者, 更是恢复病人身心健康的主要参与者, 因此护理人员必须主动更新护理观念, 自觉转化角色以适应整体护理模式的要求。
2.认识护理叶象的变化, 增强角色转化的主动性
医学是” 人学” , 解决的是人的身心健康问题, 传统护理模式中只见病不见人的做法显然违背了医学的初衷, 为广大人民群众所诡病, 随着社会的发展, 整体护理模式以对人、对人的健康的关注越来越为广大普通老百姓所认可和接受, 护理工作的对象也由“ 疾病” 向“ 病人” 转变,面对如此变化, 护理工作者要适应社会的发展, 认识到护理对象的变化, 增强角色转化的主动性, 更好地适应整体护理模式的新要求。
3.认识护理工作范围的延伸, 加强角色转化意识
随着我国医疗保险制度的改革和社区医学的兴起, 护理工作的范围开始走出医院走向社区和家庭, 大量的护士需要进入家庭、社区, 对慢性疾病患者、疾病康复期患者等进行健康指导、康复训练和心理治疗。要使家庭、社区的护理工作能够卓有成效, 作为护理工作的主体护士必须认识到在当今社会护理范围井不局限于医院, 而是越来越多的走入家庭和社区进行上门护理, 在此基础上有意识地进行角色转化, 有效维护病人的健康, 达到整体护理的要求。
4.拓宽专业范围, 储备角色转化的知识
医学是对人的学科, 护理工作是对人的工作,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医学技术的改进, 人类的健康观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健康不仅指身体健康, 还包括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良好等等, 人们对致病因素的认识从单一的生物因素扩展到生物、心理和社会因素的联合作用, 现代医学也就越来越关注心理、社会等因素对人类健康的影晌, 它要求护士除了具有相关专业知识之外, 还必须具备人文社科知识。人的根本属性在于其社会性,医学之于人, 就必须把人当作一个社会性的人来对待, 而不是仅当作一个生物性的人来对待, 护理工作亦是如此, 把护理对象作为一个社会性的人看待, 需要护士具备心理学、伦理学、社会学等相关知识,为适应整体护理模式储备知识。
二 成功扮演护士角色, 提高整体护理质加强专业素质培训
角色一词原是戏剧影视中常用的名词, 社会学意义上的角色是指与人们的某种社会地位、身份相一致的一整套权利义务的规范与行为模式, 是人们对具有特定身份的人的行为期望。成功扮演护士角色, 首先必须认识到人们对护士的角色期待, 具备良好的专业知识。良好的专业素质是开展整体护理的基础, 专业素质的倍训通常通过两个途径完成, 一是学校的专业知识训练, 二是护理实践中的不断倍训和学习。
因此, 学校在进行护士角色训练时必须改进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积极性, 使学生早期接触床, 增强他们的感性认识, 改革基础护理试验教学, 倍养独立性的护士, 尽可能确保每一位走出校门的学生具备良好的专业素质。社会变化日新月异, 医学科学飞速发展, 护理工作者从学校学习的知识不能满足不断变化的工作需要, 因而护理人员必须在工作中不断“ 充电” , 学习新理论, 掌握新技术, 不断改善自己的知识结构, 提高自己的知识层次和专业技能, 在工作中发挥专业优势, 成功扮演护士角色, 达到提高整体护理质量的目的。改善护士职业形象
充分认识护士角色并且具备了专业知识之后, 需要在工作中把护士角色表现出来, 通过改善职业形象能够恰当演绎护士角色。改善护士职业形象需要做到“ 三美” , 一是形象美, 二是语言美, 三是技术美。正如舞台表演需要道具一样, 护士也需要得体的衣着, 形象美指护士的着装与自己的职业、年龄、性别、形体相符合, 扬美显善, 避短藏拙, 尽可能使每位患者感觉舒心。语言可以治病, 也可以致病, 语言是护士与病人交流的最基本工具, 语言美包括有声语言和无声语言, 护士要养成语言亲切、文雅、谦虚的用语习惯, 对待病人态度诚恳, 肢体语言得体和谐符合规范, 尽可能使每位患者感觉到关心。技术美意指护士专业技术扎实, 头脑清晰, 做事干净利落严谨有序, 从而使病人感觉到放心。有效避免角色失调
护士角色随着疾病的进程不断变换, 护理工作是一项高风险、高强度、高压力却又常常被人误解的工作。21世纪, 人们对护士提出了新的角色期待, 在这种种的压力下, 护士往往身心俱疲引发角色失调, 而护士是医院这一社会组织中的重要角色, 护士角色的失调必然影晌整体护理质量, 进而影响医院的声誉。引起角色失调的原因很多, 包括角色丛内冲突、单一角色内冲突、角色认识不清、角色转移障碍等。主要原因一是护士在学校的专业学习中, 没有完成好角色定位, 导致在工作中对自己要扮演的角色认识不清二是现代社会, 医学模式、护理模式发生了变化, 对护理人员的角色期望出现了不同的理解, 以往统一的社会期望受到了挑战。解决角色失调, 需要护士和社会的共同努力。护士在学校的专业训练中应该努力学习专业技术, 工作后继续加强学习。
同时, 要改变传统的观念, 明确现代医护工作的特征。对于因为社会对角色规范不一致导致的角色失调, 社会一方面应该给予个体一定的宽容, 另一方面, 要加快社会角色行为规范的确定。
护士素质与病人健康
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和新的健康定义内涵的深化,护理工作日趋复杂,护士的职能范围也日益扩大,她们不但要有牢固的专业知识和熟练的操作技能,而且还要具备高尚的情操与良好的素质。现就几点护理体会浅谈感想。护士的道德与病人健康一名合格的护士要具备正确的人生观、崇高的道德情操,才能忠诚于护理事业,把毕生的精力奉献给每一位病人。正如我国古代良医孙思邈所言:“凡大医治病,无欲无求,先发大慈恻隐之心,誓愿普救含灵之苦,有疾厄求救者,不得问其贵贱贫富,长幼妍媸,怨亲善友,华夷愚智,同普一等,皆如至亲之想”。使患者在痛苦中得到安慰,在失望中得到帮助。这需要护士有认真负责的精神,和蔼热情的服务态度,严格遵守医疗护理规章制度,按规程一步一步去做,且要有一颗仁爱之心,即护理道德。因为护士为病人治疗护理,大部分时间是单独操作或是在病人不知情的情况下完成的,此时是凭着良心、责任心来行事。如对血压、体温随便记录,2次用药只用1次,消毒不严格,违反操作规程等,这都是极不道德的护理行为。护患沟通与病人健康护士的工作就是把医师治疗的方案具体实施于患者,所以直接与患者接触较多。语言是思想交流的工具,用礼貌、通俗、艺术的语言与病人交流,建。。
护士应该具备的职业素养。它不仅体现于仪表、风度、动作等外在形象,更体现着护士的道德品质、业务能力等内在的素养。护士的服务对象是人,且多是被疾病折磨的患者;人有年龄、职业、信仰、生活习惯、文化程度等不同,人的生、老病、死都离不开护理工作;护理工作直接关系到人的生死、安危,且宝贵的生命对于每个人来说只有一次:疾病的种类很多,病情又有千变万化,护士如何保证患者能处于接受治疗或康复所需要的最佳身心状态,这本身就是一项“最精细的艺术”(佛罗伦斯·南丁格尔称护理工作是最精细的艺术),所以根据护士的服务对象和职业特点,要求她们必须具备特殊的职业素质,使它成为护理实践中思想和行动的准则。概括起来,护士的素质应该是: 1热爱护理工作并有为护理事业奉献的崇高精神 坚持四项基本原则是护士政治素质的根本立场,是做一个合格护士的思想基础,只有具备这样的思想基础,才能热爱自己的专业,培养出有为护理事业奉献的崇高精神,这也是护理人员职业道德的重要内容。护理工作是高尚的,同时也是十分艰辛的。尤其在医院里,每时每刻包括所有的节假日也毫不例外,都有大量的护士理人员坚守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用自己的辛勤劳动,帮助患者解决病痛,使其尽快恢复健康,这些是护理工作的重要特点。为使护理人员适应这一特点,要求护士要自觉克服个人的种种困难,必要时放弃某此个人的利益,并努力培养对护理专业的兴趣、感情,从而热爱本职工作树立自觉献身护理事业的高尚品德。2树立整体的护理概念 护理学是医学领域中的一个专门学科,其理论体系及工作要求均能反映出现代医学的模式。从事护理学科的专业人员,应明确自己的服务对象是具有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的人,人体各系统的相应配合,才能保持人的正常生命活动,而各种自然因素、心理因素、社会因素对人体的健康产生着极为重要的影响。所以,护理人员应树立“整体护理”的概念,才能给患者提供最佳的护理。3热情服务,精心护理 护士对患者应有高度的同情心,热情关怀,体贴入微,并做到一视同仁,周到照顾。护士一上岗就应当摆脱生活中的自我而进入特定的“护士角色”,她的言行都应自然流露出对患者的同情和关切,要尽可能对患者的心理产生积极的影响,因为患者都希望从医务人员的言行中获得安慰、依靠和希望。护理职业的可贵之处就在于她们总是这样年复一年、日复一日地坚持做到急患者所急,想患者所想,痛患者所痛,对待他们能不是亲人而胜似亲人。做到这些她们就一定会取得患者的信任。得到患者的配合,而信任与配合的好坏,又直接关系到治疗的效果。4讲文明懂礼貌 精神文明是职业道德的重要组成部分,文明礼貌也是社会公德的要求,也是护理人员在职业活动中应具备的道德风貌。文明护理、礼貌待人,会使患者在心理上产生安全和信任感,有利于患者的康复。5勤奋学习,精通业务 随着医学科学的发展和医学模式的转变,护理人员必须不断地更新知识。在工作中应联系实际努力学习,掌握新业务、新技术,对护理问题不断进行研究、探索,促进护理科学的发展、创新。6严谨细微,勤快敏捷 护士工作中应以高度负责的精神对患者病情的动态变化进行科学严密的观察与准确的判断。在执行各类治疗护理任务时要头脑清醒地分出先后、轻重、缓急,遇事反应灵敏、动作迅速,麻利地逐项按计划去完成,因为对于患者来说,时间就是生命,不允许护理人员在工作中拖泥带水、疲疲塌塌;在紧急情况时更要做到谨慎细微、准确无误、井然有序、忙而不乱。并在能够做到有人无人检查监督和患者有意识或无意识的情况均一个样的对患者负责。这种工作作风的形成,一靠护士的职业道德修养;二靠护士平时的自觉主动和计划性训练;三靠严格地遵守规章制度。7谨言慎行,端庄可信 慎言守密是护理人员必须遵循的一项护理道德规范。护理人员在工作中一定要做到说话适度、举止稳重、仪表端庄,保守医密。8团结协作,密切配合 护理人员工作中必须树立整体观念,发扬协作精神。同事间、医护间要做到互相尊重互相支持,主动配合,齐心协力地保证患者的医疗护理计划准确、及时地实施。护理与美学 在古代护理就已经与美同在了。希腊神话中医药之神阿斯克勒庇俄斯的温柔美丽的女儿海吉娅可以说就是一位受人尊敬,使人得到心身健康的女神。中华护理学会规定了护理工作的八项标准是“安静、舒适、整洁、美观、及时、准确、安全、节约”。这均说明了美与护理实践的关系。美是人们生活的原动力,每个人不但热切地向往着美,追求着美,而且在实践中和理论上不断地探索着美。护理人员由于职业的特殊性,更需要追求美,热爱美。人们将护士的美比为“白衣天使”,这就是护士的内在美与外在美融为一体的象征。美学是一门“关于研究现实的美,人对它的美感和艺术美的创造有规律的学科”。美学的研究范围很广,涉及到自然、社会、人体、艺术等各个领域;美的影响所及,牵动着各行各业。护理美学是研究护理专业所涉及的医疗环境、社会人群、患者、护理业务及护理人员自身等领域。它是运用美学的基本原理、原则和观点,研究护理工作中的美学问题、护理人员的审美观,护理人员美的素质培养及训练等问题。所以美学是一门与护理学紧密联系的科学。事实上,护理工作,就是护理人员日常所进行大量的与美学有关的实践活动。南丁格尔说:“护理是最精细的艺术。”
护士应具备的素质及能力
随着医学模式的改变,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对健康和护理工作的要求也相对提高。因此,加强护士素质与能力的培养,是提高医疗护理质量的关键所在。
1高尚的医德与真挚的同情心
护士职业道德的核心是“利他”和“助人”,具有高尚道德的护士,就会自觉自愿竭尽全力地去为病人解除痛苦。在这种情感的支配下,才能够设身处地为病人着想,急病人之所急,想病人之所想。只有这样,才能取得病人对你的信任,从而增加治疗的信心。
2温和的性格和文明礼貌的作风
护士要以庄严和蔼的态度、亲切诚挚的语言对待病人,使病人感到温暖愉快,得到安慰和鼓励,以增强病人战胜疾病的信心。我们的服务对象是千差万别的病人,他们的性格,病情和需要都不尽相同,不论他们表现如何,我们都要主动关心,特别是危重、老年和儿童要给予更多的关怀和照顾,这些都反映护士的职业素质。相反,如对病人冷漠、不关心,“成年脸”均会增加病人的思想负担从而使病情加重。
3献身护理事业、对病人高度负责
我们的服务对象是病人,这就要求我们“以病人为中心”,把病人利益放在第一位,视病人为亲人,尽量帮助病人减轻痛苦,对病人的健康安全负责,这强烈的责任感是忠于事业和病人利益的具体表现。
4举止端庄、仪表得体
良好的仪态、得体的举止,是护士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护士具有高雅的气质和形象,有利于患者的身心健康有利于优化护患关系。
5良好的能力与技巧
一个具备良好的动机而缺乏技术的护士,不可能取得良好的效果,所以在护理病人时要做到以下几点:①稳:动作要轻柔、协调、灵巧、沉稳、富有条理。②准:熟悉病人,了解病情,操作做到规范化、准确、恰到好处。③快:动作熟练、手疾眼快,干净利落,在短时间内高质量的完成任务。④好:技术质量高,效果好,举止优美、病人满意。这样不仅可以治疗疾病,减轻病人的痛苦,还会使病人对护士产生信赖感和安全感。
6敏锐的观察力和应急能力
护士要具备敏锐的观察力,在观察病情时,要做到目的明确,边观察边思考,透过现象抓住本质,制定周密计划,明确观察顺序,有条理的详细记录,及时总结不断提高。
7准确的记忆力
护士在工作中所从事的执行医嘱、打针、发药、测体温、脉搏等任务,要求准确无误。一旦出现差错,则会延误病情,甚至造成不可挽回的后果,要做到安全护理,必须培养记忆的准确性。
8独立的思维能力
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护士一改过去机械地执行医嘱和一切工作依赖医生的状态,充分发挥护理的独立功能,对病人实施整体化护理,提高了护理质量。在工作中通过独立思考,正确理解医嘱,科学、合理、高质量地去实施,精心地观察病人,密切配合医生作好各项治疗、检查及意外情况的抢救,及时发现经验不足的医生和护士的疏漏,以及不正确的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病人的痛苦,为抢救赢得时机。
9良好的沟通技巧
常言道“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护理人员的美好语言,对病人可产生积极的作用。经常对病人说一些安慰性、鼓励性的语言,就会消除病人焦虑、悲伤、痛苦的负性心理,使病人以最佳的心态面对现实,积极接受和参与疾病的治疗和护理。反之,不良的语言则会破坏病人的心理平衡,以至于加重病情。
10良好的人际交往能力
护士在整个医疗工作中,处于人际交往的中心地位,与病人接触时间最多。良好的护患关系,有助于病人的身心健康,有利于医疗护理计划的顺利进行;与病人及家属关系搞好了,就能深入了解病人的病情,并可发挥其积极性,使医院、家庭之间密切配合,让病人尽快恢复健康。
综上所述,提高护理人员的素质及能力,可给病人一个生理、心理、社会的统一体的健康指导,可减轻病人的痛苦,可使系统化整体护理病房逐渐完善。
护士应具备的职业心理素质 心理素质 培养
作为一名合格的护理工作者,不仅要有丰富的专业知识和熟练的技术,还要有善于观察病人在整个治疗过程中的各种心理活动,熟悉病人的个性特征和情绪状态,以及病人的心理因素对疾病的发生、发展、转归、康复的影响,这样才能采取针对性的措施,帮助病人安心治疗,促使早日康复,因此,护士应具备以下一些良好的心理素质。
敏锐的观察力
护理人员不单纯是用专业知识和技术为病人解除疾病痛苦,还要有敏锐的观察能力,这样才能根据病人的表现推断其内心世界,并采取相应的有效措施,及时解决,使病人得到心理安慰,很好的接受治疗,加速疾病的康复。
要培养这种能力,就要学习心理学,有关护理社会学、营养学、人际学等,理论联系实际,多接触病人,逐渐积累经验,探索出一套病人的心理活动的规律,弄清不同类型的病人会有不同的心理变化,护理人员要正确了解病人的很多心理活动,给予相应的心理护理。
尽快和病人沟通思想的能力
所有病人进入医院都会感到陌生,甚至产生恐惧感,这是一种具有共性的心理活动。不同疾病、不同年龄、不同性别的病人以及个人家庭情况不同,都会有不同性质的心理活动,因此,护理人员应尽快与病人沟通思想,及时掌握情况,仔细分析、认真研究,并给予解决,才能使病人相信医院,消除顾虑,产生安全感,安心接受治疗,使疾病尽快康复。
语言沟通:同样一句话,如果说话时表情或者音调不同,就会引起病人不同的心理反应,甚至产生相反的效果,这就要求护士要注意语言的培养,说话时不仅要内容具体、切实、生动活泼,并联系病人的心理实际,针对不同层次,采用不同的说话方式,而且态度要亲切、关怀、诚恳、和蔼,体现出“良言一句三冬暖”的效果。
非语言沟通:病人许多心理活动,常通过语气、语调、眼神、面部表情、手势等表现出来,所以护士应细心的观察,比如癌症晚期的患者对生命丧失信心,不配合治疗,我们在查房、治疗或者巡视病房时,与他(她)握握手,给他(她)一个鼓励的眼神,都会使他们感受到人间的真情与温暖,能积极的配合治疗。
护理人员尽快地与病人沟通思想,是及时获得病人的心理活动信息很重要的一环。这就要求护理人员要使病人有说话的机会,只有启发病人诉说,才能使病人有所了解。护士应该努力做到自己就像病人家庭中的一员,如同老人的儿女,孩子的母亲,同志的手足,不是亲人胜似亲人的境地,这样彼此之间的思想也就容易沟通,病人的心理活动就会毫不掩饰地暴露出来,这时若抓住时机,做一些心理治疗,将起到药物治疗所起不到的作用。
沉着、镇静、理智
有些病人就医时情绪不稳定,感情脆弱,一个人离开他熟悉的家庭,中断工作,改变生活习惯,进入陌生的环境,遭受疾病的折磨,有些人还要面临手术、死亡的威胁,心理上恐惧焦虑和不安,这些都是可以理解的。
护理人员要正确处理妥善解决所面临的许多复杂问题,当然有时护理人员自己的心情也不好,这就要求我们要镇静自己的情绪,运用理智、沉着正确地对待病人,应从职业道德出发,并保持高昂的情绪,乐观的态度,朝气蓬勃的精神面貌,决不能将自己的喜、怒、哀、乐施加于病人,对每个病人应一视同仁,不能感情用事,使每个病人都感到护理工作者对他们的关心和体贴。
这就要求护士要热爱自己的专业,不断加强自身修养,努力提高心理素质、职业素质和道德修养。
注意自身对病人的影响
一种是通过护理活动,如操作熟练、动作轻巧、细致、利落、有条不紊,病人才会感到放心,愿意接受治疗和护理。因此,要求护士必须要有过硬的本领,扎实的理论基础与实际操作能力,让病人信赖。
另一种是护士的生活范例作用,即日常生活中的言行举止、音容笑貌等。这就要求护士行为大方、举止庄重、衣着清洁整齐、语言和蔼可亲,这样才能从无意识的影响中,使病人产生信赖感。
护理事业的发展,需要不断定的完善,这就要求我们护理工作者不断加强道德修养,培养和提高自身素质,努力提高自己,使护理事业更上一个新高度。
心理品质所反映的是结果,是个人在某一时期、某一场合表现出来的稳定、一贯的心理特征,它是多种心理素质的高度凝结,如记忆品质、思维品质、注意品质、意志品质等等。而心理素质所反映的既是结果更是过程,它比心理品质具有更丰富的内涵和更广泛的外延。
护士的心理素质,是护士职业素质的基础,也是护士成才的根本动力。随着医学模式和护理模式的转变,对护士的职业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切实做好护理工作,就应充分注意心理素质的培养,提高职业素质。
护士其实就是没有翅膀的天使,是真善美的化身”,护理是一门艺术——从事这门艺术要有极大的心理准备。”
因此,在倡导人性化护理服务的今天,作为一名临床护士要适应时代要求,在日常护理工作中,不断对自身内在的、外在的各个方面进行历练和培养,提高综合素质水平,运用护理程序的科学方法,把患者作为完整的“社会人”给予生理、心理、社会、文化等全方位的护理,使患者真正得到人文的关爱和服务,这必将加强护患沟通,密切护患关系,提高临床护理质量,推动护理事业向前发展。
护士应具备的心理素质与良好护患关系的建立赞同
作为一名护士,除了应具备有丰富的专业知识,熟练的操作技术和高尚的医德医风外,还应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及护德修养。一个具有高尚护德修养的护士在职业道德的支配下,能自觉遵守规章制度,严格执行各种规章制度和技术操作规程,即使在无人监督独自工作中,也会从内心深处自觉监督和防止自己不符合护德的思想和行为的出现,即具有“慎独”的精神,有宽广的胸怀,有博大的爱心。护士应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 为了适应各类病人的护理需要,作为一名护士应具备的主要心理素质应该:(1)热爱护理专业:有强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根据《国际护士守则规定》规定,护士的基本职责是“增进健康、预防疾病、恢复健康、减轻痛苦”,这就是护理工作的规范和最高准则,搞好护患关系的基础,它也是对护士各项心理素质要求的出发点。(2)应有良好的语言修养:语言是护士与病人交往的重要工具,护士在护理工作中,应利用这一工具来提高护理质量,以利于病人的康复。护士与病人交往时要态度诚恳,语言文明,对病人提出的问题应耐心解释,不可出语伤人,给病人造成心理上的创伤。(3)应有广泛的兴趣:由于病人来自五湖四海,兴趣各不相同,为了适应各类病人的心理需要,在治疗中分散病人的注意力,从病人的语言中了解病人的兴趣,充分利用病人的兴趣来转移病人的注意力,调节和控制病人的紧张情绪,有利于疾病的治疗与康复。(4)具有敏锐的观察力:病人病情变化,瞬息多变,护士应具有敏锐的观察力,观察力需要培养,除观察病人的生命体征(T、P、R、Bp)外,还应观察病人的行为、语言及躯体动作的变化,以便了解病人的心理活动与机体变化,及时采取措施,在繁忙的工作中,做到心中有数,忙而不乱,使工作井然有序,严格执行“三查七对”制度,实行安全护理,将护理差错或事故绝于萌芽中。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
2.1 了解患者的心理 当一个健康人成为病人后,心理活动中从认知、情绪、性格、行为等都会产生不同的变化,最常 见的有:(1)焦虑心理:表现为对疾病的恐惧和担心;(2)猜忌心理:表现为消极的自我暗示和缺乏根据的对疾病的猜测,总担心被误诊和病情恶化,对医护人员的一举一动特别挑剔,心境处于不平衡的状态,有的转化为悲观和抑郁,不利于病情的转归和康复;(3)期待心理:表现为患病后期待得到认真的诊治和护理,期待着早日恢复健康,这时候,我们应该主动热情地以诚挚温和的态度与病人及家属接触,向他们作入院介绍、医院环境、主管医生、责任护士、探视与陪护制度、休息制度等,取得病人及家属的信任,从而进行双向交流。
2.2 要有宽广的胸怀,真正做到以病人为中心 护理专业的创始人弗洛伦斯·南丁格尔曾说过“护理工作是精细艺术中最精细者,其中一个原因就是护士必须具备一颗同情的心和一双愿意工作的手”。人在生病时心情比较坏,一些难听的话随时可以听到,爱发脾气,对医护人员有不信任的情况,这时候护理人员应对患者施以爱心,不与病人计较,要善于观察,了解病人,经常巡视病房,建立与患者一家人的思想,对病人的不适即时处理,并报告医生,使病人从心理上、身体上得到一种安全感,排除心理障碍。
2.3 正确处理好护患关系 在医患关系中,医务人员占主导地位,所以在改善护患关系、加强护患关系、加强护患沟通中,同样负有主要责任,护理人员要充分重视双方沟通的重要性,要怀着高度的责任心,把疾病的诊疗情况先向病人说清楚,交流信息,努力把一往的护患关系由主动—被动型向新型的指导—合作型发展。语言尽量通俗易懂,少用专业术语,多用换位思考,对疾病的预后要有充分的估计,包括发生意外的概率,让病人有所了解,不能只说预后好的一面,而不说治疗有失败的可能等。护患沟通不仅是一门科学,也是一门艺术。
护士应自尊、自爱、自信、严于律己,对病人亲切、有礼、宽以待人、做事一丝不苟、机智果断,对同事平易近人,和睦相处,这样才能赢得病人和同事的尊重与关怀。
护士的心理素质培养
.
一、护士的心理品质
做一名合格的护士,应当具备良好的心理品质。兹列出如下十条:
1.高尚的道德和真挚的同情心
护士职业道德的核心是“利他”和“助人”。具有高尚道德的护士,就会自觉自愿、竭尽全力地去为病人解除痛苦。而且,在这种情感的支配下,才能够设身处地地为病人着想,以病人的忧而忧,以病人的乐而乐,形成真挚的同情心。
2.敏锐的观察力
护士敏锐的观察力对从病人身上获取直观资料,判断病人需要,帮助医生诊断病情,评价治疗和护理效果,以及预计可能发生的问题等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敏锐的观察力,不仅可以从病人呼吸、脉搏、体温、皮肤颜色、口唇干燥或湿润等情况获取病人的信息,而且对病人的面部表情、行为举止、哭泣声、叹息声、呻呤声、咳嗽声等都有敏锐的觉察,能预感到病人的疾苦和需
要。
3.准确的记忆力
良好的记忆品质包括记忆的敏捷性、持久性、准确性和准备性等。诚然,护士对这四种记忆品质都是应当加强培养的,但按职业性质的要求而言,更要具备记忆准确性。这是因为:第一,护士应当严格执行医嘱,打针、发药、查体温、数脉搏等。每项任务都必须数量化,而且数量要求准确。如果一旦记忆不准确,数量出差错,轻则贻误病情,重则造成严重责任事故。第二,护士面对许多病人,病人又是经常变动的,病情又是不断变化的,护理计划也在不断地改变,用药品种和数量也在经常地改变,如果一旦相互混淆,前后泛化,也会酿成不堪设想的后果。所以,护士要做到准确安全的护理,减少差错和避免差错,非下功夫培养记忆的准确性不可。
4.思维的独立性
过去那种护士只是执行医嘱,打针、送药,无须独立思考是错误的。国外的护理专家认为,现代护理的独立功能占70%左右,而依赖功能只有30%左右。因为护理工作对象是互不相同的病人,每个病人的疾病又时刻处于动态的变化之中,虽然医嘱是医生思维的结果,一般说来是合乎客观规律的,应当坚决执行。但是,认识落后于存在,这也是经常发生的客观事实。护士如果象“机器人”那样执行医嘱,缺乏思维的独立性,也同样会在盲目执行中出现差错或事故。再说,人的思维都有各自的局限性,尤其是缺乏临床经验的医生更如此。所以,有独立思维品质的护士并不把医生的医嘱当成金科玉律,而是先按医生的思路去思考,再在病程的动态变化之中发现问题,运用求异思维方式去独立分析,然后提出自己的观点。尤其当前所推行的责任制护理,要求充分发挥护理独立功能,要求对每个病人作出准确的护理诊断,拟订全面的护理计划。所以,更要求护士具备思维的独立性。临床上那些经常给医疗、护理上“堵漏洞”的好护士,大都是具有独立思维品质的人。
5.“注意”的灵活性
护士工作头绪繁杂,病人的病情又变化多端,所以这项工作要求护士应当具备“注意”的全部优秀品质。因为只有具备“注意”的稳定性,才能使护士沉着稳重,为病人长时间地做某项处置;只有具备了“注意”的广阔性(即注意广度),才能“眼观六路、耳听八方”,把自己繁杂的工作内容“尽收眼底”、心中有数;只有具备了“注意”集中性,才能聚精会神做某项护理工作(如摆药或某项精细处置)而不被其它信息干扰而分心;也只有“注意”分配的能力好,才能对病人一边处置、一边观察、一边思考、一边谈话,做好“整体”的护理。在上述“注意”的优良品质中,最为重要的还是“注意”的灵活性。因为护理工作头绪多,紧急情况多,意外事情多,经常是在有限的时间内从一项工作转向另一项工作,要做到每一项工作之间清清楚楚,准确无误和互不干扰,靠的就是“注意”的高度
灵活性。
6.积极而又稳定的情绪
护士的情绪变化,尤其是面部表情对病人及其家属都有直接的感染作用,这是每个护士都应当意识到的。护士积极的情绪,和善可敬的表情和举止,不仅能够调节病房或治疗环境的气氛,而且能唤起病人治病的信心,增强安全感。另外,人人都会受挫折,人人都有不顺心、不愉快的时候,护士工作也在所难免。这更要求护士对自己的情绪、情感加强调节控制的能力,做到急事不慌、纠缠不怒、悲喜有节、激情含而不露,以保持病房或治疗环境愉快情
绪的稳定性。
7.良好的性格
性格是一个人对人、对事、对自己比较稳固的态度体系以及与之相适应的习惯化的行为方式。护士应当具备的性格特征主要是:对病人诚恳、正直、热情、有礼、匀于助人等;对工作应当是满腔热情,认真负责、机智、果断、沉着冷静、作风严谨、干净利落等;对自己来说,应当是开朗而又稳重、自尊而又大方、自爱而又自强等。
8.美好的语言
语言是一个人思想的物质外壳,要想做到语言美,首先要心灵美。但这还不够,因为语言的表达是一个技巧,是一项艺术,必须认真学习,加强锻炼才能做到。谈话要态度自然、有礼貌、不高声叫喊,不命令式地直呼姓名和床号,与病人交谈时,一般少用病人不大懂的医学专门术语。
9.娴熟的技术
对娴熟的护理操作技术要求是:一要稳,即动作轻柔、协调、灵巧、稳妥、有条有理,这不仅使人获得安全感,而且给人以美的感受;二要准,即动作严格按照护理常规办事,操作起来准确无误,恰到好处;三要快,即动作熟练、手疾眼快、干净利落,用较少的时间高质量地完成操作任务;四要好,即质量高、效果好、病人满意、自己也满意。在医疗护理工作中,时间常和生命联结在一起。娴熟的技术往往能赢来安全,救得生命。
10.人际关系好
在社会上,人与人之间的交往,是相互的给予;而医务人员和病人的交往,只有无私的给予而别无他求。对护士来说,他在整个医疗工作中处于人际交往的中心地位,扮演着举足轻重的特殊角色。因为护士与病人接触的时间最多,护士与病人家属的联系也比医生多,护士与医生在工作上又必须密切合作。这些复杂的多角联系,显示了护士人际关系的重要性。护士与病人之间人际关系好,有利于病人身心健康,有助于医疗护理计划的顺利执行;护士与病人家属的关系搞得好,就能更深入地了解病人情况,并可发挥家属的积极性。医院与家庭结合起来,为病人尽快恢复健康创造有利的条件。护士与医生的关系好,就会在医疗护理过程中配合默契,得心应手。有人认为,护士职业成功的最主要因素,是护士与他周围人的相处能力。这种说法不无道理。
二、护士心理品质的培养
护士的优良心理品质并非生来就有的,而是靠崇高的理想和坚强的意志,并在实践中刻苦磨练慢慢发
展和培养起来的。
1.树立献身护理事业的崇高理想
要想成为一名优秀护士,具有优良心理品质,就必须首先树立起热爱护理事业,并为护理事业而献身的崇高理想。这是因为:第一,只有这崇高的理想,才能理解护理工作的价值和意义,才能懂得为什么工作和应当怎样工作,从而为了实现自己的理想而主动自觉地加强优良品质的培养。第二,只有树立起这崇高的理想,才有真正爱护并尊重自己的工作对象,把解除病人痛苦为己任,想人之所想,急病人之所急,痛病人之所痛。基于这种高尚的道德情操,就会自觉地注意使自己的心理品质更好地适应病人的需要。第三,只有树立起献身护理事业的崇高理想,才能对搞好护理工作产生浓厚的兴趣。不但能愉快积极地工作,还能孜孜不倦地探索研究。乐于发现问题,改进工作,力
求把工作做昨精益求精。
2.学习有关理论知识
为了培养优良的心理品质,必须学习有关的理论知识。只有掌握优良心理品质的形成和发展变化规律,才能更快更好地培养起良好的优良心理品质。所以,除了学习心理学外,还应当学习社会学、伦理学和医务道德修养等有关知识。例如,“高尚的道德感、真挚的同情心”这一优良心理品质,严格说来它属于伦理学的范畴,但情感问
题又是心理学的研究内容。
3.加强实践锻炼 为了培养优良的心理品质,最关键的一环还是在实践中加强锻炼。为了在实践中取
得更好的效果,应注意如下几点:
首先,实践一定要自觉。这是指在实践中要有意识地培养心理品质,即把实践视为培养锻炼心理品质的好机会和好场所。不然,终日忙忙碌碌,心中无数,即使参加实践,进步也不快。
其次,要在实践中不断进行评价。评价内容包括自我评价,与过去比,以了解自己的进步程度;与同志比,学人之长,避人之短;与病人及其家属的意见比,巩固成绩,克服不足。评价时还要和前面讲的十种优良心理品质比,因为这是在实践中锻炼培养的奋斗目标。
第三,自觉而又严格地遵守为做好护理工作制订的各项规章制度,而且力争把它变成自己习惯化了的行为。这本身也正是对优良心理品质的培养。
第二篇:浅谈如何提高护理质量
浅谈如何提高护理质量
关键字: 提高护理质量
近年来,随着医学观念的不断转变、整体护理的全面开展,以及医院发展的新形式与护理工作任务繁重及患者及家属期望值增高的矛盾日益明显。为提高护理质量,体现以病人为中心,满足患者的需求,护理部在重点抓“三基”、“三严”的基础上,努力提高护理人员的自身素质和文化程度,注重语言行为规范及礼仪培训。202_年全年全院护理工作满意度达到了95.21%,未发生一起护理投诉,各项护理质量检查指标均比去年同期不同程度地提高。笔者结合工作实践,谈几点经验和体会。
加强高素质护理人才的培养才能适应护理工作的新要求
1.1 现代医学模式的转变对护理工作提出新的挑战 现代医学模式对疾病的治疗及指导意义日益被人们所接受,这就要求护士的知识更加丰富,不仅要掌握医学、护理学知识,还要掌握护理心理学、社会学、人文学等多学科的知识,只有在熟练掌握护理理论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基础上,才能实现人性化护理。
1.2 患者对护理人员的期望,要求高水平的护理 患者就是上帝,上帝的地位始终是最突出和最重要的。患者对护理服务满意度是衡量护理质量优劣的唯一标准。护士不仅是医疗服务的提供者,还是健康教育的执行者,如果医学知识和专业技能不扎实,就很难满足患者对护理工作不断提高的期望。
医院在培养高素质护理人才中面临的困难
2.1 观念的问题 长期以来,护理工作很大程度上仍局限在被动的执行医嘱的范围内。俗话说“医生的嘴,护士的腿”。社会上的重医轻护现象,使护士地位相对较低,包括医院内部医护人员之间经济利益也存在着较大的差别,使部分护理人员不能安心工作,不要求进步,护士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受到了严重的制约。
2.2 护理队伍人数不足,素质不高 目前,护理队伍受教育程度、护士的素质、学历知识结构等方面仍然偏低。难以与飞速发展的较高的医疗科技水平相匹配。加之从事护理工作人员待遇低、环境差、工作繁重、责任大,致使护理人员严重短缺,制约了护理事业的发展。
2.3 工作的影响 随着医院的发展,危重患者的增加,病床周转率和使用率的提高,以及护理人员短缺,使现有护士的工作量、工作负担明显加大。再加上家庭的负担,导致护士在完成一般性日常工作后,没有时间和精力学习新理论、钻研新技术,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护理专业的发展。
具体实施方法来源
3.1 加强新上岗护士的培训 上岗前安排为期1周的培训,内容为护理质量和道德规范教育、护士职责教育。要求新护士加强基本理论学习,参加全国护士执业资格考试,成绩合格者,进行强化护理基础理论和基本技术为基础的重点培训,同时采取临床工作量化培训,提高护士实际操作技能。鼓励她们参加各种形式的在职学历教育,以提高自身素质。通过培养,根据个人的才能、素质和特长,将其安排到相应的护理岗位上,尽量做到人尽其才、才尽其用。
3.2 努力提高护理队伍的学历水平笔者认为高水平的护理人才,一定来自于高学历层次的护理人员。因此,要求40岁以下的临床护理人员一律加强学习:一是鼓励自学成才,鼓励她们积极参加护理专科本科自学考试,提高学历水平和自身素质;二是强化在职培训,对各病区的护理人员进行分批分期的理论培训,使护理人员尽快了解新信息,更新观念,激发学习的兴趣和热情,使其尽快适应新的护理模式;三是外派进修培训,经常选派临床护理工作中思想素质好、技术水平高的护理骨干到外地大医院短期学习,外出进修学习人员回院后安排院内学术讲座。到202_年底我院现大专以上学历的护士占全院护理人员的70%,脱产学习毕业的大专护士占大专护士的90%,每年有2~3名在职护士被选派外出脱产学习深造。在此基础上,积极鼓励各科护理人员撰写护理论文,对于在国家级报刊杂志上发表论文的护理人员给予重奖。这些护理人才有着扎实的理论基础和丰富的临床经验,成为我院各科护理人才队伍的骨干力量,为医院及护理队伍赢得了良好的声誉。
3.3 开展护理质量检查 每月一次各科室护理质量自查,每季度一次护理部大检查。护理部要从护理管理、消毒隔离、基础护理、护理文件书写、急救器材、药品、物品、护理文件的书写、差错事故分析等多个方面对各科室护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薄弱环节提出整改措施;并且对各科室的护理人员提出要求:每个人都要发挥主人翁精神,运用团队的凝聚力,真正把看似简单、实际却是非常重要的护理质量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通过每季度的护理质量检查,可以看到许多自己很容易忽视的问题;并用这些暴露出来的问题来警示自己,获得一个有则改之的机会,从中得到进一步的提高,使每一位护理人员都能怀着对工作极大的热忱和对患者极大的关爱去规范地做好每一项工作。
3.4 加强护理管理
3.4.1 深化人事制度改革 采取灵活的用人机制,对全院护理人员实行全员聘用制,本着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择优选聘护理部主任、护士长。护士长再根据各科的实际情况,聘用科内各级护理人员。充分调动起护理人员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进一步完善护理专业技术职称评定,护士按职称,岗位上岗,才能激发竞争活力,人人具备竞争意识。
3.4.2 聘用护理员分担护士的非技术性工作 根据各病区护理单元的实际情况,聘用部分护理员来承担大量的非护理、非技术工作。如病区环境卫生清洁,物质供应保障,陪同患者外出做检查,取送各种化验标本和检查单等。有效地减少了护士的工作量,增加了护士直接护理患者的时间,弥补了护理编制的不足。
3.4.3 科学合理地利用人力资源 各科在护士工作岗位的安排上做到新老结合,相互协作,适当考虑人员素质和技术水平高低的合理分配。促成护理人员关系的协调性,发挥互补性,提高护理群体质量。
3.4.4 健全、完善各项规章制度 根据我院护理工作特点,202_年6月护理部组织各科护士长修定并完善了《神东医院护理工作手册》,该手册涵盖了各项护理规章制度、各级人员岗位职责、各类工作质量标准,18项紧急情况处理预案以及20项主要护理技术操作,使各级各类护士有章可循、有制可查,对病区的分级护理制度、查对制度、交接班制度、护理病历书写标准等,认真组织学习,严格执行。真正做到,一切规章制度,人人都应遵守,措施得力,奖罚分明。
3.4.5 加强“三基”培训 加强基本技能训练,使技术操作规范化。制定“护理操作程序及考核细则”,明确操作程序及注意事项。每年进行2~3次护理比武活动,成绩优异者给予奖励,并且把工作成绩与经济效益挂钩。鼓励先进、鞭策后进,以此产生竞争效应,科室与科室比,护士与护士比,使人人操作规范化、标准化。此外,每个月进行一次基础知识和专科知识考试,成绩张榜公布,以督促护理人员加强业务学习。
3.4.6 提高护理人员综合素质、努力培养一专多能的护理人才 医疗向高、精、尖技术的发展,必须有高水平的护理来保障。对自身基础好的、脱产学习毕业的大专护士实行重点科室的轮岗,如ICU室、急诊科及医疗重点科室等,利用各科室患者在护理方面的不同点,培养她们综合分析、判断和处理能力,使其成为一专多能的实用性护理人才,以适应现代医疗护理工作的特点。
3.4.7 全院性护理知识讲座和各科室小讲座相结合 全院性专题讲座由护理部主任、护士长及护理骨干轮流主讲,内容要求有代表性、先进性,每月1次。每年请外院护理专家主讲2~3次;科室小讲座,每周安排1次,内容要求有本科室特色并与科室实际工作相结合,由护理骨干、护士授课。在学习中认真总结经验,相互取长补短,共同进步,共同提高。
3.4.8 建立奖励机制 在全院广泛开展评选“星级护士”、“护理标兵”、“优秀护士”、“岗位能手”等活动,对于业务能力强,表现优秀的护理人员给予重奖,并且实行动态管理。
3.5 组织学习护士礼仪规范 邀请星级宾馆的大堂经理对全院护理人员进行仪表礼仪、举止礼仪、服饰礼仪、语言礼仪、交往礼仪的培训,对护士着装、仪表、举止、言谈、情感等方面,由表及里进行训练,并进行考核,从各方面系统规范护士仪表风度和言谈举止,使其具备护士必需的职业素质。
3.6 建立意见簿 定期向患者发征询意见表,以此反馈护理工作情况,接受患者监督,努力改善服务质量。
讨论
护理质量的优劣是衡量一个医院管理水平直接且重要的指标之一,如何提高护理质量是每位护理管理者当前面对和深思的问题。几年来,通过各种渠道的培训及奖励制度的实施,护理人员的整体素质有了很大的提高,真正达到了“内强素质,外塑形象”的目的。每位护理人员均能主动与患者沟通,帮助患者解决一些实际困难,使患者在住院期间处于接受治疗护理的最佳状态,提高了护理服务质量,不仅为医院赢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同时也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
第三篇:整体护理与护士素质
整体护理与护士素质
长期以来,护理工作以疾病为中心思想指导下,在医生支配下执行医嘱,完成治疗计划,是从属型医护关系。护士对病人态度是不善交流,不听取意见,让病人绝对服从医护人员,是服从型护患关系,这样发展下去,只有被社会淘汰,适应不了21世纪社会的需要。为了适应现今社会发展和改革的需要,我们护理人员必须转变自己的观点,适应新的医学模式,由过去以疾病为中心单纯护理模式已向生理、心理、社会多元化护理模式发展,宗旨“是以人为中心,以现代护理为指南,以各种专业协作为基础,以护理程序为手段,为病人提供优质的整体护理”。现将我在护理工作中的几点体会,总结如下:
1、新趋势下的护理工作
1.121世纪即将来临,社会变革推动护理事业的发展,护理服务范围拓宽,人们不仅注意防病、治病,还注重卫生保健。为了满足不同层次病人的需要,病房实施整体护理,医院开设“家庭病房”、“点名服务”、“精神心理咨询”、“社医服务”等项目。
1.2 国外对病人进行护理,已取得很好的效果,美国乔治梅森大学护理与健康科学院袁剑博士在80年代将整体护理引入我国,迅速在全国范围引起强烈反响。
1.3 整体护理是继功能制、责任制护理之后一种新型、科学护理模式,对病人的护理是连续性、系统性。包括病人入院、出院、出院后保健指导,纳入护理日程,病历资料,出院后随访工作,都输入电脑,为病人身心提供方便。
2、护理人员如何适应整体护理
2.1 护理人员必须具备高素质,还应有高度责任感,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疾病谱的改变,人们健康观念转变,新的医学模式对护理发展影响深远,促进人们思维方式改变,所以护理人员应有心理学、社交学、论理学等理论知识,还要具有熟练的操作技术,使用呼吸机、心电监护仪、CT等先进仪器,有效地达到抢救危重病人的目的,从而提高诊断、治疗和护理技术水平。运用护理程序为病人实施护理及护理诊断过程指导护理活动,护理人员主动观察病情变化,独立解决问题,这样看到自身价值,增加过做责任心和职业自豪感。
2.2 护士在多元化场合中,应当充当不同角色,病人不论在医院、在家里就医,由于文化、社会环境、信念不同,对健康有不同认识和需要,护理范围和场所不断扩大,从医院走向社区、家庭等,不是床边护理提供者,还可能是心理咨询者,教育者
等多方位角色。
3、改变医护和护患关系
运用护理程序的科学方法,摆脱了常规护理方式,护士的责任心得到加强,时时刻刻以病人利益为最高准则,以病人问题为目的,医护主动交流自己看法,共同分析病情。护士充分了解病人的需要,对待病人热情、周到,耐心解答病人提出问题及有关疾病知识,使病人主动配合治疗和护理,达到建立良好护患关系的目的。
4、良好护理人员职业道德在经济市场中的作用
4.1 目前我国处于搞活经济初期,医院的生存和发展,除医护人员的技术和态度外,职业道德影响经济效益,而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同等重要。医护人员在整个医疗服务中承担医疗责任,又承担救死扶伤重任。每救活或治愈一个患者,创造经济价值很可能是医护人员几位,而直接为医院创造巨大经济效益,同时在社会上产生一定影响,直接影响医院声誉,带来了社会效益。
4.2 护理人员职业道德在当今社会中发生变化,改变过去无偿服务,成为现今有偿服务,提高工作效率和工作积极性。养成处处为病人着想,尽职尽责,坚持“病人第一、服务第一”宗旨,扩大服务对象,只有优质服务,优势技术,才能在经济市场中站稳。
第四篇:责任护士十知道(整体护理)
责任护士十知道模板
姓名、主要诊断、主要病情、阳性结果及体征、治疗原则、主要用药、护理措施、心理状态、饮食、潜在并发症 一、一般病情资料:床号、姓名、性别、年龄(主管医生、家庭情况)过敏史
二、主要诊断:现存的主要诊断
三、主要病情项目:入院原因,入院的不适症状、体征、主诉及心理状况
四、主要辅助检查的阳性结果
五、治疗原则、用药情况(主要用药)
六、主要护理问题以及护理措施(现存的护理诊断)回答时的要求:
1、回答现存的护理问题(包括潜在并发症),如提问者有特殊要求,应根据提问者的要求准确回答。(如:要求回答入院时的护理问题,术前或术后的护理问题)
2、介绍病情时可依据病情为主干,按时序性原则,结合患者住院期间病情及治疗动态情况进行介绍。
3、回答护理问题的顺序,对身体造成严重影响的护理问题先提(如对病情直接相关的护理问题),影响不大的后提,如:基础护理中存在的问题,心理问题,潜在并发症等,顺序可根据病情的阶段性,病情的需要适时调整。
4、针对患者的主要症状及相应的阳性检查结果去考虑护理问题。案 例: 一、一般资料:14床,王**,女,79岁,(主管医生:陈**家庭妇女,农合病人,经济条件一般)无过敏史
二、主要诊断:慢性阻塞性肺病急性加重期
三、主要病情:反复咳嗽咳痰、胸闷十余年,加重两天于7月20日9:51步入病房。PE T 36.5℃ P 110次/分、R 22次/分、BP 132/80mmHg,入院时神清,精神差,呼吸稍促,口唇中度紫绀,活动无耐力,咳嗽、咳大量黄色浓痰,桶状胸,入院时辅检缺,遵医嘱予以抗炎、平喘、止咳、化痰、营养支持对症处理,主要用药左氧氟沙星、氨茶碱、氨溴索、烟酰胺葡萄糖。7月20日检查结果:血常规:中心粒细胞 72.6%,大生化:钾 3.45mmol/L尿常规:白细胞(+)隐血(+)。现患者神清,精神稍差,呼吸平稳,口唇无紫绀,偶有咳嗽,咳少量白色粘痰,活动后偶有胸闷,有焦虑情绪。26日血常规结果正常,指导高热量、高蛋白、高维生素,清淡易消化饮食,绝对卧床休息,低流量吸氧。
四、护理诊断-护理目标-护理措施-效果评价
(1)低效型呼吸型态 ——与气道阻塞、通气不足、呼吸肌疲劳、分泌物过多和肺泡呼吸面积减少有关 目标:显示出有效的呼吸速率,并维持最佳呼吸型态 护理措施:1.取舒适卧位,保持呼吸道通畅 2.遵医嘱给予持续低流量吸氧
3.指导有效的咳嗽咳痰,指导腹式或缩唇式呼吸功能锻炼 4.观察咳嗽、咳痰、口唇紫绀转归情况,监测血氧饱和度 5.遵医嘱予抗炎、止咳、化痰等对症处理
效果评价:经过治疗,咳嗽咳痰症状减轻,呼吸形态正常。(2)清理呼吸道低效——与痰液粘稠、咳嗽无力、支气管痉挛有关 目标:能自主咳嗽咳痰,呼吸道通畅
护理措施:1.观察咳嗽、咳痰情况,包括痰液的颜色、量及性状
2.指导病人有效咳嗽、排痰的技巧1)予翻身拍背2)予雾化吸入3)嘱病人多饮水,每日饮水量2000ml左右(根据患者心功能情况)
3.遵医嘱予抗炎、止咳、化痰等对症处理,观察药物效果及不良反应 4.指导有效咳嗽、咳痰的方法 效果评价:自主咳嗽咳痰,能及时清除呼吸道分泌物,病人掌握了有效排痰的技巧。(3)营养失调:低于机体需要量与食欲减退、能量消耗增加有关 目标:营养状况良好
护理措施:1.讲解营养的重要性,指导高热量、高蛋白、丰富维生素及含钾高的饮食,(必要时遵医嘱静脉补充营养,根据医嘱情况)
2.少量多餐,禁忌辛辣刺激的食物
3.进食色香味俱全的食物,合理搭配,保持口腔清洁,增进食欲 效果评价:营养状况较前改善,体重未下降
(4)生活自理下降——与年老体弱、活动无耐力有关 目标:患者生活能自理
护理措施:1.鼓励病人坚持自我照顾的行为 2.提供可口的饮食,保持病人的机体需要量
3.及时做好各项基础护理满足生活需要,如:床单位的清洁、口腔护理、皮肤护理、大小便的护理等 效果评价:病人达到以前的自理程度(5)焦虑——与疾病反复发作担心预后有关 目标:患者能适应慢性病并以积极的心态对待
护理措施:1.主动接近患者,倾听其诉说,了解焦虑程度
2.帮助患者了解自己的疾病程度及疾病相关知识,增加战胜疾病的信心 3.教会患者缓解焦虑的方法,如听音乐、看电视等活动分散注意力 4.嘱家属多关心、陪伴患者,给予心理支持 护理评价:病人的焦虑情绪稳定,积极配合治疗(6)知识缺乏——与缺乏慢阻肺治疗知识有关 目标:能了解疾病和自我防护
护理措施:1.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讲解疾病的相关知识
2.反复宣教,告知疾病的自我预防,(戒烟酒)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提高病人的自我保健意识 3.指导吸入剂的正确使用方法 4.讲解家庭氧疗的重要性 5.合理饮食
6.坚持功能锻炼(腹式和缩唇式呼吸)7.病情允许情况下,适当增加体育锻炼如散步、太极拳等增强体质。效果评价:病人能了解疾病,治疗,及自我保健(7)潜在并发症——窒息、肺性脑病 目标:防止并发症的发生
护理措施:1.观察病人咳痰情况,保持呼吸道通畅
2.严密观察病人的生命体征及神志、精神状况,特别是呼吸和血氧 3.控制液体输入量,控制好输液速 4.注意观察肺性脑病的先兆,及时处理 效果评价:未发生窒息和肺心脑病
备注:此模板的应用是为了相对规范“病情十知道”的检查与回答流程,不同科室、不同病种以及同一个病人的不同时期均会有不同,希大家灵活应用。
第五篇:管理者角色转变
管理者的角色转变
以上提到的五点是对管理者向领导者转变的一个整体概括,包括管理者的一些完全不同的基本过程和再学习的需求。传统管理教育和培训的作用是有限的,即使那些广泛性较高的课程如战略管理等,本质上还是采用一些理性的分析推理,以“事实”和“数据”为基础的利益最大化。我们并不是低估这些基于逻辑推理的分析技巧的重要性,而是这些理论的基础发展已经出现危机。
经验也不是一个可靠的指导。如同歌德曾经写到,“经验只是其中的一半,另一半依赖于经验的诠释,以及与目前环境相关的因素。”所有对事实的解释其实都是被主观化了的。因此,我们对经验应该采取的态度是利用它,而不能仅仅依靠它。这也是一个领导者应该具备的认识。
然而,一个管理者怎样去应对角色转变成为一个领导者呢?答案其实就在自身的发展过程中。这看起来是个老套的说法,但这的确是一个非常困难、复杂和个人化的过程,需要一个有激情的领导者的不断努力。
努力尝试这一转变的管理者首先必须乐于真诚而坦率地检讨自己的缺点和偏见,正视自己好的一面与不足的地方,发现自己的能与不能。这样,第一步就算成功了,如谚语说的那样“了解自己”,既不要去掩盖自己的错误,也不沉迷于毫无意义的自责,公正、不带偏见地正视自己!
转变的第二步是“变成你自己”,人们表现出的其实并不总是真实的一面,都戴着面具,表现得像别人希望的那样,总是做一些自己并不愿意做的事。一段时间以后就会失去自我,失去自己的特点。在组织内一段时间后,都会变得与身边的同事越来越像,越来越不像真实的自己。的确,回归自我是领导力至关重要的一个因素,有时,人必须跳出长时间工作留下的思维方式的烙印。既然一个人今天的想法是其过去的产物,那么就更应该跳出这种思维模式,更好更合理地思考。
最后一步是要确定你到底想变成什么样的领导者。这需要一个彻底的思考,包括完全切割与过去的关联。这要求一个反省的对比:一个人是
什么、要成为什么?在另一个层面,一个人要成为什么、实际上能够成为什么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