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精品范文库 > 12号文库
军事遥感论文
编辑:轻吟低唱 识别码:21-885189 12号文库 发布时间: 2024-01-24 18:40:44 来源:网络

第一篇:军事遥感论文

军事遥感小论文

四院二队:李中仁 学号:201004015020 目前,军用上利用遥感技术支撑的无人兵器已成为世界各国争相研制的热门兵器,是现代武器装备发展的一个新领域。就像我们常常看到的大片一样,T-800,天网系统,变形金刚等一类的高智能计算机和传感技术构成了不需要人类的强悍作战力量。这些机械能完成自主的目标识别,打击,评价和各种战术动作。有专家预测,今后无人化兵器将主宰局部战场,将使作战样式发生深刻变化。“钢铁士兵”。在无人兵器中,军用机器人的发展尤为迅速,这种“钢铁士兵”在未来战场上将不可小视。它不但能够在恶劣地形和气象条件下布设障碍和排除障碍,还可以作为陆上的武器平台使用,而且还能够代替士兵出生入死,浴血奋战。美国五角大楼曾发表一份未来战争的报告书认为,未来战争的“主角”将是具有人类思维水平的机器人部队。这主要是由于美国人权和民主的过激表现使人民对于战争中的人员伤亡往往显得比较敏感和过激,这也是美国政客一直担忧的问题。

据报道,美军列入研制计划的智能化遥感军用机器人已超过90种,计划到202_年前后,参战的作战平台中将有1/3是遥感兵器;俄罗斯列入研制计划的智能化军用机器人也超过了30种。素有“陆战之王”之称的无人化智能坦克或装甲战车,被军事家视为未来陆战的巨型无人机器。法、德也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了无人战车研制计划,并为它装备了智能化的控制系统。与传统坦克相比,装有数字系统的智能化无人坦克战场反应速度提高96%,射击命中率和效率提高100%,攻击力提高80%。

无人战斗机酝酿和推动了第二空军的出现相对于地面战场无人化兵器的脚步,空中钢铁翅膀甚至更早地孵化了实实在在的战果。无人战斗机的加盟不仅增加了空中战场对抗力量的要素,实现战场“零伤亡”,还在酝酿和推动了第二空军的出现,当无人机部队正在另立门户之时,世界范围内第五军种的出炉将为期不远。

有专家认为,集“侦察-打击”一体化的无人战斗机,正在成为现代战场远程精确打击的高效手段。在阿富汗,首次装载“海尔法”导弹的美军“捕食者”系列无人侦察/攻击机,既可以长时间执行侦察监视任务,又可以通过机载数据链在第一时间向可疑目标发起攻击。美军海军的X-47无人机由于可以不再顾及人的生理极限,飞行速度达到了10倍音速,能够在两小时内到达世界上任何地点。

无人舰队将给未来海战带来革命性变化与机器战士和无人攻击机一样,无人战场已经延伸到海面和水下。近年来,为了掌控海上战场优势,一些国家纷纷斥巨资建造能够适用于近海作战的无人作战舰只。在研的新一代先进的无人驾驶舰队,能够靠遥控或自动控制在水中航行并执行危险而复杂的作战任务。这支舰队能够携带各种武器,既可执行情报搜集、扫雷等辅助性任务,又可执行对敌舰的攻击任务,具有隐蔽性好、攻击性强、控制范围广、费用低等特点。有军事专家预言,“先进的水下无人舰队,必将使海军的综合作战能力获得巨大的飞跃,给未来海战带来革命性变化。”

在无人舰队中,无人潜艇备受推宠,这种源自水下机器人的兵器,早在20世纪50年代就已经开始研制,最初的主要任务是用于执行打捞与探测。近年来,无人潜艇因具有良好的隐身、机动性能和水下杀伤力巨大,已成为一种水下尖端武器,日益受到各国海军的重视。

目前,世界上已有十几个国家在加紧研制无人潜水器,法国研制的“埃波拉德”潜水器,能在有人潜艇根本无法到达的6000米水深进行摄影和探测勘察。到202_年前后,随着无人潜艇的大量运用,未来海战场将突破现有模式。

科学技术突飞猛进推动无人作战平台技术装备的快速发展,美国霍普金斯大学研究生院战略教授科恩指出:“我认为一般的发展趋势,将是放弃传统的有人操作的大型平台。”在不久的将来,战场上将会充斥着数不清的无人化兵器,形成真正意义上的“无人军”,无人化兵器将会改变现代战争的模式,从肉体杀伤过渡到机器技术博弈。但持反对意见的人认为,战争是人类社会的一种社会现象,使用的是人类进化500万年的智能成果,相对于出现只有几十年、技术手段还较粗糙的机器兵器而言,人的战斗素养优势依然明显,不可能出现真正的无人战争。

战争是人的拼杀,还是让人走开?如果以无人化风头最劲的无人机与有人机进行正方与反方的PK,或许会撞击出一些有益的火花启示我们的思维。

一、无人驾驶非无人控制。现役无人作战飞机大都采用操纵者远程异地控制的方式,属于人在回路中的一种间接驾驶模式,与人在机上相比只不过是人的位置不同,凭借现有技术操作者可以在安全的后方通过数据链对无人战斗机进行遥控。

而人工遥控无人机的最大难点是操作者无法对战场上复杂多变的空情有设身处地的感受和全面掌握,如在强烈电子干扰环境下如何保证人-机远距离异地控制的信息沟通问题,多架无人机在同一作战区域的自扰互扰问题等,虽然采用码分多址和波分多址技术能够部分解决,但到目前为止,还没有任何国家能找到一个彻底的解决方案。

二、处置空情能力人的作用无法替代。无人机在执行任务过程中,自动飞行、自动传输技术无可挑剔,但在战斗状态中,无人机空战所需要的灵活反应和随机应变与飞行员身临其境差距较大,在战场环境下对局势的分析和判断和应对危机的反应能力明显不够。

202_年2月21日,美国内华达空军基地的军事人员,借助无人机锁定了阿富汗南部乌鲁兹甘省的赫德村12公里处的一条公路上的3辆小型公共汽车,在“地狱火”导弹的爆炸声中,无人机把一场婚礼变成了葬礼。对此,美国军事专家评论道:“在一场无人机为主角的战争中,武装冲突变得更像是电子游戏,杀戮也就更加容易。”

此外,由于目标信息要依靠地面传输站进行交流确认,其工作效率还比不上有人驾驶飞机。由于操纵者操作明显缺乏有人驾驶的直接性,无法在危局险境中直接采取规避动作,在指令一来一回的数秒中,早已经被击落了多次。

三、信息传输安全漏洞较大。202_年12月17日,西方各大媒体纷纷报道,美国在伊拉克和阿富汗的无人侦察机向地面控制站传输的视频信号被伊拉克反政府武装和塔利班截获。更惊人的是,这一切只需要一个26美元的盗版卫星电视信号软件就可以实现,尽管美军声称被截获视频尚未造成任何作战损失,而且已经在对有关信号加密。

这些问题暴露出的还只信息安全问题的冰山一角,实时视频信号作为操纵员判断战场情况的唯一依据,与敌方共享总不是一件好事,至少被跟踪的目标有机会采取行动进行有效规避。随着信息处理技术的提高,破解这些信号的技术也在同步提高,谁能保证先进的无机始终服从操纵者指令,这其中埋藏着无穷隐患。

人类面对战争巨大伤亡的恐惧,正在被无人装备技术逐渐消除,但这种依赖的基本条件是机器战士必须具备训练有素士兵一样的战斗素质。机器战士取代人的力量、耐力、速度可能不是问题,因为这早已经被机械化武器的性能所证明。但机器战士与其所必须的高级智能素质仍有巨大差距,一些人所独的机动灵活和当机立断无法传授给机器战士。从科技发展能够预见的水平来看,目前,机器战士还无法脱离人的支持单独行动,无人战争的实质还只是人在背后的战争。

在现有条件下,综合我军的人才优势也不失为了一个良策,我们可以两条腿走路,当遥感技术不成熟时我们发挥人的决定性作用。同时也不应该放松高新科技的发展,等待有朝一日我们也能让钢铁之躯代替我们的战士冲锋陷阵。

第二篇:遥感论文[推荐]

浅谈中国遥感技术在环境灾害中的应用

摘要

由于人类活动的范围的不断扩大和强度的不断加剧引起资源环境环境恶化并导致灾害。近年来我国的环境灾害频发,202_年的汶川地震,202_年的玉树地震,今年的南方大旱,中部地区的洪涝灾害„„都为我们的日常生活带来不可挽回的破坏。如何预报灾害来临,实时监控灾害发生,为灾害的防控处理善后提供强有力的支持是亟待解决的问题。

随着计算机技术、传感器技术和空间技术的发展,遥感技术正在进入一个能动态、快速、准确提供多种对地观测海量数据的新阶段。新型传感器不断出现,已从过去的单一传感器发展到现在的多种类型的传感器,并能在不同的航天遥感平台上获得不同空间分辨率、时间分辨率和光谱分辨率的遥感影像,为解决环境灾害的防控治提供了强有力的工具。本文从当前的遥感技术着手分析探究其在环境灾害中的应用并对其中存在问题未来的发展方向进行简要的处理总结。

关键词:环境灾害 遥感技术原理 动态监测 发展方向

一、遥感技术在环境灾害中的主要应用现状

1.1地质灾害

地质灾害划分为泥石流、滑坡、崩塌、碎屑流、水毁、沙害、冰雪害、翻浆及沼泽土等9类,其中泥石流、滑坡、崩塌是主要的地质灾害。我国利用遥感技术进行地质灾害调查起步较晚,但发展快。经初步统计迄今大约已覆盖了80余万km2的国土。我国地质灾害遥感调查是在山区大型工程建设或大江大河洪涝灾害防治服务中逐渐发展起来的。20世纪80年代初,湖南省率先利用遥感技术在洞庭湖地区开展了水利工程的地质环境及地质灾害调查工作。从20世纪80年代中期起,分别在宝成、宝天、成昆铁路等沿线进行了大规模的航空摄影,为调查地质灾害分布及其危害提供了信息源。20世纪90年代起,主干公路及铁路选线也使用了地质灾害遥感调查技术。近年来在全国范围内又开展了省级国土资源遥感综合调查工作,主要调查成果有:识别地质灾害微地貌类型及活动性,评价地质灾害对大型工程施工及运行的影响等。

1.2洪涝灾害

洪涝灾害具有突然性、持续时间短、危害大等特征。为了有效预防和控制洪水,必须及时、迅速、准确了解灾情,并及时对其做出反应。遥感技术在我国洪涝灾害中的应用比较成熟。因为遥感技术可以不受恶劣天气条件的影响,通过航空、航天手段获取监测影像资料,实时对洪灾进行监测,应用相关软件迅速分析出洪水态势,然后将分析结果以直观的图形、图表等形式传递给决策部门,作为制定防洪减灾对策的重要依据。我国将遥感应用于洪灾监测始于“八五”、“九五”期间,并采用资源卫星和气象卫星资料LANDSAT TM和NOAA/AVHRR,建立了7大江河地区洪涝灾害易发区警戒水域遥感数据库。

1.3农业病虫害

将遥感技术应用于农作物重大病虫害的防治是我国实现农业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遥感技术用于农业病虫害综合治理,最终期望达到两个目的:第一,早期预报,即通过遥感图像提取生境中与病虫害爆发有关的主要环境要素及其变化,来推断病虫害最有可能发生的区域;第二,灾情监测和评估,即当病虫害已经在局部区域造成危害时,从遥感图像上提取受害植被相关信息,快速、准确地判断出灾情发生状况(分布、面积和程度),及时采取针对性的点、面防治措施,这样既可阻止病虫害进一步蔓延又可减少环境污染。进入20世纪90年代以来,遥感技术与地理信息系统(GIS)技术的结合,在农作物病虫害监测中得到日益广泛的应用。

1.4沙尘灾害

沙尘灾害泛指由浮尘、扬沙和沙尘暴等沙尘天气所造成的灾害。我国属于中亚沙暴区,其中,西北大部分地区,整个华北地区,东北地区西部,都是沙尘灾害的多发区域,而沙尘灾害的影响区域则远远大于上述范围。我国沙尘灾害的研究始于20世纪70年代末,进展速度一直较慢。随着20世纪90年代末我国北方地区大范围沙尘天气频繁出现,遥感在沙尘灾害中的应用广泛开展起来。例如,1998年中国国家林业局荒漠化监测中心负责的”沙尘暴卫星遥感监测与灾情评估系统”开始研建,202_年试运行,202_年开始对外公布我国沙尘暴灾情评估报告,并首次报告了202_年3月15~17日、20~21日两次沙尘天气过程中的地面损失情况和沙尘出现的时间、移动路径等内容。

二、现代遥感技术在灾害监测中的技术特点

2.1大面积同步监测

遥感探测能在较短的时间内,从空中乃至宇宙空间对大范围地区进行对地观测,并从中获取有价值的遥感数据。这些数据拓展了人们的视觉空间,为宏观地掌握地面事物的现状情况创造了极为有利的条件,同时也为宏观地研究自然现象和规律提供了宝贵的第一手资料。对于复杂多变、涉及面广的大型灾害优越性更明显。特别是对于大区域的环境灾害及动态变化(如沙尘暴、特大洪灾等)监测十分有利。

2.2时效性强可动态监测,信息量大

获取信息的速度快,周期短。由于卫星围绕地球运转,从而能及时获取所经地区的各种自然现象的最新资料,以便更新原有资料,或根据新旧资料变化进行动态监测,这是人工实地测量和航空摄影测量无法比拟的。这不仅给灾害监测赢得了大量时间,而且及时获得了丰富的灾情背景资料,为高效数据模型的建立创造了先决条件。与常规监测手段不同,卫星遥感监测不仅具有实时、动态的优点,而且全天候工作因此可以对灾情进行连续、动态监测,进而获得连续准确的灾情资料。利用这一点,就可以对那些具有爆发隐患或周期性爆发的自然灾害(如火山、泥石流等)进行灾前预测;对那些破坏力大、持续时间长、波及范围广的灾害(如洪水、蝗灾等)进行跟踪监测。此外,也可以用于对灾后恢复过程进行跟踪监测,及时掌握相关资料。获取信息受条件限制少。在地球上有很多地方,自然条件极为恶劣,人类难以到达,如沙漠、沼泽、高山峻岭等。采用不受地面条件限制的遥感技术,特别是航天遥感可方便及时地获取各种宝贵资料。

2.3适应性强

由于某些灾害的灾区自然条件恶劣,如发生雪灾、山体滑坡、密林森林病虫害及火灾、荒漠化等;另外某些农业灾害发生在跨国境线,如病虫害、沙漠化、火灾或一些农业气象灾害等,常规监测手段根本无法奏效,灾情资料难以获取,此时遥感就成为灾害监控必不可少的重要手段

三、遥感技术应用中存在的问题和解决途径

不可否认遥感技术已成为灾害分析、动态监测、决策不可缺少的重要手段,但应该看到,我国遥感在环境灾害的应用中还存在很多不足。主要问题集中在灾后评估和应急反应方面,灾害预测应用较少;没有很好的与‘3s’,计算机技术相结合,数据间共享度不高。

3.1数据获取、共享及应用问题

卫星遥感在技术上是能很好地为减轻灾害损失。但由于数据获取的难易程度精确度不一,造成在有些地区发生重大灾害时,无法利用这一先进技术救灾。因此,加强合作使卫星资源在某些重大灾害来临时,能通过商业或非商业(比如援助)途径共享数据。同时我国应加强地面接收和处理设施的建设,以便快速接收处理和提取灾情信息,及时为救灾服务。在具体应用方面则不及发达国家,比如在应急救灾中,国外会用到多种数据源:对地观测卫星和气象卫星数据;高分辨率和中、低分辨率数据;光学和雷达卫星数据;航空和航天数据等,还会用到定位系统和通信卫星等高科技设备,它们反应速度快,效率高,更符合应急救灾的特点。所以这些都是我国将要努力改进的方向。

3.2遥感数据应用的技术问题

如何将常规的方法从点到面进行扩展,应用模型的构建,遥感数据和信息与模型的链接以及多种数据同化等技术是应用遥感技术过程中出现的问题。目前这些技在我国尚不成熟有待提高,真正结合实际应用解决这些问题才能将遥感应用与常规方法结合,发挥遥感的优势,取得更好的效果。同时我们要跟踪遥感、地理空间信息应用的前沿技术,促进遥感、地理空间信息系统应用的集成化、网络化和智能化,加强与信息技术的结合,将模式识别、人工智能、专家系统等技术和新的算法引入到遥感信息分析技术中。大力加强国家空间信息基础设施发展迫切需要的海量地理空间信息网络共享和商业化大型地理空间信息系统软件技术,大型实用的遥感图像处理系统等方面的技术创新工作,不断提高国产化水平。加强遥感图像的智能化分类和识别、基于影像的地球空间核心要素的自动提取与变化发现地学信息的知识提取和挖掘技术攻关和创新,加强应用模型与遥感的结合,加强3S技术集成和系统集成才是解决应用遥感信息技术问题的关键。

总结

遥感技术不论在灾前预警预报、灾中的灾情监测和损失评估和安排救灾,还是在灾后减灾与重建中都具有很大的应用潜力。所以逐渐成为灾害防治的最佳手段,若将其更好的与GIS、GPS 结合将有助于解决灾害减灾的两个核心问题。加强对地观测系统的完善,建立良好的数据模型与应急机制。这样既可以对灾害进行准确的预报,又可以确定灾害的影响范围强度已采取有效的应急响应措施。才能真正的减少因环境灾害所带来损失。我国的灾害遥感的应用现在主要还集中在灾后评估和应急反应方面 , 灾害预测应用较少;在许多应用中还没有很好地与 GIS 地理信息系统和 GPS 全球定位系统结合 , 以致大大限制了 3S 技术强大功能的发挥。努力加强3s技术之间的相互合作,建立良好完善的数据模型,提高数据共享技术。相信遥感技术在灾害监测中的应用前景会更加广阔。

参考文献: [1]刘志明,晏明,等.关于建立吉林省重大气象灾害遥感监测系四川环境202_年第23卷第6期!105!统的总体构想[J].灾害学,1998,13(1):62 66.[2]G rice Douglas B,Brass James A.A pplicat ion of remot e sensing t echnology for real time disast er assessm ent[A].G IS/LIS 1991 Proceedings[C].A t lanta:ASPRS,1991.817 827.[3]张金恒,朱德柱,等.基于‘3S’技术构建农业灾害监测信息系统[J].灾害学,202_,17(2):76 81.[4]Fan Z F,Jiang J S.Airborne remot e sensing for disast er realt imemonitoring[A].Proceedings of t he Int ernat ional Symposium on Remote Sensing of Environment[C].M ichigan:Environmental R esearchInst of M ich igan,1990.969 976.[5]张金存,魏文秋,等.洪水灾害的遥感监测分析系统研究[J].灾害学,202_,16(1):39 44.[6]李才兴,唐伶俐,等.灾害遥感发展现状分析[J].国际太空,202_,(3):12 16.[7]冯东霞,余德清,等.地质灾害遥感调查的应用前景[J].湖南地质,202_,21(4):314 318.[8]李海萍,熊利亚,等.中国沙尘灾害遥感监测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J].地理科学进展,202_,22(1):45 52.[9]孙司衡,郑新江,等.沙尘暴的卫星遥感监测与减灾服务[J].测绘科学,202_,25(2):33 37.[10]黄铁青,张琦娟,等.自然灾害遥感监测的研究与应用[J].遥感技术与应用,1998,13(3):66 71.[12] 马蔼乃.遥感概论与应用[J ].测绘学科.202_,25(2):37—40

第三篇:军事论文

军事论文

第一临床学院 15级麻醉学14班 学号:01040151424 姓名:吴鲜

中国梦·国防情

——论当代大学生“中国梦”里的国防使命

摘要: 每个人梦想的实现都以国家的繁荣富强为后盾,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实现是以我们青年人的责任,担当和梦想作为依托的。因此,当代大学生在面对竞争激烈的纷繁世界,一定要努力把自己培养成为祖国未来合格的建设者和保卫者,用自己的“中国梦”托举起那份“国防情”。关键点: 国泰民安·中国梦

情系国防·强军梦 国防使命·青年梦

绪论: 中国梦,一梦千年,那是万里河山锦绣和谐相伴;国防梦,一梦千年,只为中华大地和平安定康健相随。中国梦依托国防梦,国防梦托举中国梦。正值韶华,当代大学生要勇敢肩负起时代赋予的重任,努力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生动实践中放飞青春梦想,同时尽己之力为国防事业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心系国防,情牵国防。本论: 国泰民安·中国梦

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提出并深刻阐述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强调了中国梦的基本内涵,即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实现中国梦,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可以说,这个梦想是强国梦,对军队来说也是强军梦。我们要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必须坚持富国和强军相统一,努力建设巩固国防和强大军队。202_年3 月,在十二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解放军代表团全体会议上,习近平明确指出,建设一支听党指挥,能打胜仗,作风优良的人民军队,是党在新形势下的强军目标。并强调“全军要准确把握这一强军目标,用以统领军队建设,改革和军事斗争做准备,努力把故欧方和军队建设提高到一个新水平”。强军目标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必然要求。实现中国梦对军队来说就是实现强军梦。富国和强军,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两大基石。中国梦包含强军强军梦支撑中国梦。历史经验表明,任何一个国家要真正强大起来,没有坚强的军事实力作为后盾是决然不行的。现在,我们前所未有的靠近世界舞台中心,前所未有的接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前所未有的具备实现这一目标的能力和信心。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绝不是轻轻松松,顺顺当当就能实现的,我们越是发展壮大,面临的阻力和压力就越大,遇到的风险和挑战就会越多。没有一个巩固的国防,没有一支强大的军队,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没有安全保障。在实现中国梦的道路上,国防问题是不可回避的重中之重,世界格局的风云变化下,强军是中国目前较重的问题,没有军人,没有国防建设,我们的中国梦终究只是一个看似美好,实则虚设的梦。军队是人民的坚强柱石,是捍卫社会主义祖国的钢铁长城。加强国防和军队建设是国家安全和现代化建设的基本保证。未来中国的国泰民安,未来民族的“中国梦”都需要数不清的有识之士为之奋斗。情牵国防·强军梦 强大国防是国泰民安的根本保证。建设与中国国际地位相称,与国家安全和发展利益相适合,是中国建设的战略任务,也是中国实现和平发展实现中华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坚强保障。

·国防含义:国防,即国家的防务,是指国家为防备和抵抗侵略,制止武装颠覆,保卫国家的主权,统一,领土完整和安全所进行的军事及与军事有关的政治,经济,外交,科技,教育等方面的活动。

·四有军人------有灵魂,有本事,有血性,有品德

国家大柄,莫重于兵。202_年10月31日,革命圣地古田。习主席在全军政治工作会议上发出号召:要适应强军目标要求,把握新形势下铸魂育人的特点和规律,着力培养有灵魂,有本事,有血性,有品德的新一代革命军人。正是赓续血脉的历史昭示,是继往开来的时代要求。“有灵魂,有本事,有血性,有品德”迅速在全军叫响,为培养堪当强军重任的新一代革命军人提供了根本遵循。全军官兵激发起做“四有”新一代革命军人的强大能量。有灵魂就是要信念坚定,听党指挥,哟本事就是要素质过硬,能打胜仗,有血性就是要英勇顽强,不怕牺牲,有品德就是要情趣高尚,品行端正。“有灵魂,有本事,有血性,有品德”,四个方面紧密联系,内在统一,科学缜密,不可分割。

·青年军官魂-------中国心,民族魂

人生航向;革命军人有了灵魂。才能自觉与党同心同德,坚决听党指挥。“绝对忠诚,绝对纯洁,绝对可靠”这是我军官兵必须具备的理想抱负,这是对新一代革命军人的政治要求。”对党绝对忠诚”要害在于“绝对”两个字,就是唯一的,彻底的,无条件的,不掺任何杂质的,没有任何水分的忠诚。青年官兵是我军的主体,习主席高度重视广大青年的思想道德建设,强调“广大青年要把正确得到的认知,自觉的道德养成,积极的道德实践紧密结合起来,自觉树立和践行社会核心价值观,带头倡导好社会风气。“一个人只有明大德,守公德,严私德,其才方能用得其所。”“明大德,守公德,严私德”,这是我军官兵必须具备的道德情操,这是针对新一代革命军人的本色要求。针对80后,90后官兵的思想现状,总书记指出:“要注重在青年官兵中培养当代革

魂者,器物之统摄也。人有了灵魂,才能正确把握命军人核心价值观,始终保持官兵政治坚定和思想道德纯洁。有着中国梦的牵引,塑造中国心,民族魂,助推中国官兵的中国梦,实现国家的强军梦。

国防使命·强年梦

·青年人的中国梦--------以青春之我创建青春之国家

中国梦是历史的,现实的,也是未来的。中国梦凝结着无数仁人志士的不懈努力,承载着全体中华儿女的共同向往,昭示着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美好前景。展望未来,我国青年一代必将大有可为,也必将大有作为。这是“长江后浪推前浪”的历史规律,也是“一代更比一代强”的青春责任。广大青年要要肩负起时代赋予的重任,志存高远,脚踏实地,努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生动实践中放飞青春梦想。总书记说;“青年朋友们,人的一生只有一次青春。现在,青春是用来奋斗的;将来,青春是用来回忆的。人生之路,有坦途也有陡坡,有平川也有险滩,有直道也有弯路。青年面临的选择有很多,关键是要以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来指导自己的选择。无数成功人士的事实表明,青年时代,选择吃苦也就选择了收获,选择奉献也就选择了高尚。青年时期多经历一摔打,挫折,考验,有利于走好一生的路。要历练宠辱不惊的心理素质,坚定百折不挠的进取意志,保持乐观向上的精神状态,变挫折为动力,用以挫折中吸取的教训启迪人生,是人生获得升华和超越。总之,只有进行了顽强拼搏的青春,才会留下充实,温暖,持久,无悔的青春记忆。“历史和现实都告诉我们,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担当,国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实现我们的发展目标就有源源不断的强大力量。广大青年要有敢为人先的锐气,用于解放思想,与时俱进,敢于上下求索,开拓进取,树立在继承前人的基础上超越前人的雄心壮志,“以青春之我……创建青春之国家,青春之民族”。要有逢山开路,遇河驽桥的意志,为了创新创造而百折不挠,勇往直前。要有探索真知,求真务实的态度,在立足本职的创新创造中不断积累经验。青年人的中国梦代表着发展中的中国的最新鲜的部分,拥有着最能体现中国需求进步的源泉,是无数的青年人用青春之小我梦,塑造着祖国之大我梦,用青年人的梦托负起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青年人的国防使命

当代大学生是国家的栋梁,应努力学习科学文化 ⊕大学生服兵役

知识,多积蓄,厚储备,一旦参军入伍,投身国防活动,这些素质将有助于自身快速成为部队训练和建设的骨干,使自身的高素质能在部队这个广大的舞台上发挥应有的作用。⊕建功军营的大学生

⊕高校学生参军报国优惠政策 ⊕国防使命的实际意义

结论: 参考文献:

第四篇:军事论文

军事理论考试论文

——论当代大学生应具备信息化战争的高素质要求

院系:电信学院

学号:090410101

姓名:陈 奕 霖

21世纪的今天是一个信息化的时代,人类社会正由工业时代向信息时代过渡。回忆过去的战争,原始人类用刀枪棍打仗,再往后工业时代战争形态是机器化战争,我们现代是信息时代,它典型的战争形态是信息化战争,而从工业时代到信息化时代的过渡的代表正是高技术战争!

高技术战争是一只能够既有机械化战争性质又有信息化战争特点的、大量使用高技术兵器的混合型战争。比如最近的伊拉克战役,美国就使用了高新技术对伊拉克发动战役,可以想象信息化战争以存在我们21世纪的战争中,以此发展信息化的重要性,我们大学生应具备这种信息化战争的素质。

在我国,为适应战争形态新的发展变化,中央军委确立了推进中国特色的军事变革,“建设信息化军队,打赢信息化战争”,实现军队建设由半机械化、机械化向信息化跨越式发展的战略的战略决策。因此,正确认识信息化战争产生的动因,把握信息化战争的基本特征和发展趋势,明确信息化战争对国防建设提出的新要求,积极推进中国特色的新军事变革,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项紧迫而重要的任务,这对我们当代大学生是一种考验,也是我们应具有的高素质!

信息化战争是指发生在信息时代,以信息为基础并以信息化武器装备为主要战争工具和作战手段,以系统集成和信息控制为主导,在全维空间内通过精确打击、实时控制、信息攻防等方式进行的瘫痪和震慑作战。信息化战争的现状,从1991年的海湾战争之后,人们创造了一个新词“高技术局部战争”。自从有了信息化战争,战场开始透明化,战场已被信息网所笼罩,包括陆地,大海,天空,天气等等方面,对掌握这些的一方,战场就是透明的,就拥有了战场的主动权。通过通信系统,可以是使作战的反应速度趋于实时化,在伊拉克战争中美军就实现了侦查监视、通信联络、指挥控制的无缝连接,形成体系内顺畅联通的信息高速公路网,使战略、战役、战术三个纵向层次之间,陆、海、空、天、电5种力量横向之间的信息共享。在海湾战争中也是同样的效果。现在还有卫星导航系统,使导弹投射的精准度大大大提升,还有精准的机动、精确防护和精确后勤。足以掌控了全局!

随着证信息化进程的发展,联成一体化C4ISR系统,将战场感知系统、指挥控制系统、火力打击系统、后勤保障系统等作战体系内的诸多子系统集成为一个邮寄的大系统。在战争中运用高信息与机械化战争追求压倒兵力优势的传统截然不同,这就对士兵的要求大大挺高,对作战思想要求大大提高,对我们当代大学生应具备应对信息化战争高素质要求!

人民战争思想是我军历次革命战争中克敌制胜的法宝,在未来战争中,随着战争形态的变化,“打一场人民战争”的可能性有多大?“人民”在战争中的作用会不会越来越小?“人民战争思想”是否过时?现在进入信息时代,我军在党的领导下依然按照人民战争的理论,与时俱进,建设信息化军队,准备和打赢未来的信息化战争,时代的变化可以赋予人民战争更多新的内涵。未来新的作战空间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海洋、外空和信息空间。未来信息化条件下依然将继续发挥人民战争的优势。比如信息战、网络战的基础是信息技术和信息设备,这些东西的优势在民间,民用信息技术领先于军用信息技术,计算机硬件和软件、因特网的路由器和宽带技术、手机通信和短信技术、卫星通信和导航技术等等,都是民用技术领先于军用。还有就是网络黑客技术、网络病毒技术等等,就更要依靠人民群众进行信息作战。信息化战争,人民群众参与战争的机会更多了。今后军队发展的方向是继续大量减少正规军,增大战争动员的潜力,在国家需要的时候通过快速动员体系把战争潜力迅速转变为战争实力,支持和打赢战争。所以人民战争理论不是过时了,而是应该增加新的内涵,使之更加丰富和完整。这正体现了对我们当代大学生应具备应对信息化战争高素质要求!

在军事斗争准备上,从打赢一般条件下的局部战争向打赢现代条件特别是高技术条件下的局部战争转变,在军队建设上,从数量规模型向质量效能型、从人力密集型向科技密集型转变。

信息化战争对人才素质提出了更高要求。信息作战及数字化部队建设需要的人才.既包括一般军事人才的共性要求,也包括体现与信息作战相适应的特殊要求。这些特殊要求主要包括:在人才类型结构上,应着力建设好指挥控制、信息系统管理、信息技术运用、信息装备维护保障等各类人才队伍;在人才培养格式上,应注重人才的科技性、通用性、综合件、超前性特征;在人才素质要求上,应熟悉信息作战理论,掌握高科技知识,熟练运用信息网络系统和信息化武器系统;在人才文化层次上,我们应注重高学历和复合型人才培养。面对信息化所带来的这场变革,我们应当看到这既是挑战,更是历史的机遇。我们必然提高认识,更新观念,创新思维,竭尽全力,加速以武器装备和人才队伍为核心的军队信息化建设,以打赢未来的信息化战争,实现伟大祖国的和平统一,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培养大批高素质新型军事人才,是中国特色的军事变革的重要内容,也是推进这一变革的重要保证。我们要抓住人才队伍建设这个关键,大力培养各级各类新型军事人才。即便在信息时代,主导战争行动的仍然是人。技术装备、部队结构的变化。不会导致勇气、无私精神、战友之情和领导能力的作用的消失。第三次浪潮文明的战争,要求战士懂得的知识远远超过扣扳机的原理。

会打仗的不是机器人,是人在用脑子进行战争。我们要站在国防后备力量信息化建设的历史高度,以敏锐的战略眼光,来谋划、制定和实施有利于人才成长的政策。使人才政策更适应人才成长的需要。要营造有利于后备力量信息化人才成长的文化环境。我们应紧紧抓住新军事变革的契机,对懂指挥、懂科技、懂信息的各类人才大胆使用,积极营造并努力形成崇尚科技、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良好文化氛围。要营造有利于后备力量信息化人才成长的学习环境。培养高素质军事人才,一个很重要的方面就是要创建学习型环境。这是适应信息化社会和军事变革的迫切需要。

一名现信息化军人应具有优秀的政治思想素质。战争永远与政治是结伴同行的。提高军人特别是中高级指挥员的政治素质,是夺取信息作战的重要保证。提高官兵的科学文化素质,是军队建设特别是人才建设的重要内容。军事专业素质,是军事人才必须具备的基本素质,具备较强的组织指挥能力和管理能力,熟悉信息作战的特点和规律,善于运用信息化武器系统和信息网络系统组织攻防作战,有较强的决策能力、协调能力和应变能力。在信息作战中,谁拥有更多具有开拓精神和创造能力的人才,谁就能在竞争中稳操胜券,因此创新素质是现代军人必备的素质。军事领域不仅充满危险,更充满艰辛。现代军人在战场上必须具备高强度的负荷力、耐久力、适应力和抗病力,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无论遇到何种危机和意外情况,要镇定自若,处变不惊,理智思维,紧张而有秩序地处理各种情况;无所畏惧的精神,要有敢于压倒一切敌人的气概和攻如猛虎守如泰山的勇敢精神。因此对我们当代大学生对信息化战争应具有高素质要求!

学历在某种程度上可以反映出其受教育的程度,文化程度又是提高官兵政治思想素质和军事专业素质及其他能力的基础。信息化战争需要具有高层次学历的军人去驾驭。这就说明了日后官兵发展对象就是我们大学生,我们到要严格要求要求自己,这对日后服兵役非常重要。适应改革开发的新环境,拓展信息作战人才,我们应打破传统的、封闭型的人才培养模式,在人才培养上进行开放创新的思维。信息技术所具有的军用与民用的双重性质,为军民结合培养信息作战人才提供了客观可能性。我们大学生要以强烈的使命感和责任感,积极应对世界军事变革的挑战,努力完成机械化和信息化建设的双重历史任务,实现我军现代化的跨越式发展。建设信息化军队、打赢信息化战争,关键在人才。祝我国的国防实力将更上一层楼,打赢这场信息化战争!

090410101 陈 奕 霖

第五篇:军事 论文

论新时期应该怎样认识毛泽东军事思想的地位

【摘要】:任何理论都是时代的产物。然而,随着时代内涵的转换和历史间距的积累,有的理论会日渐暗淡,那些曾经切合实际的真知灼见也会变得不合时宜,有的理论却能超越时空的限制,具有恒久的魅力。毛泽东思想不是毛泽东个人的思想。作为党的指导思想,它具有特定的科学涵义。它是中国共产党把马克思列宁主义与中国实践相结合而产生的理论原则的代名词。因此,毛泽东思想具有十分重要的历史地位和现实意义。

关键字:毛泽东军事思想 马克思主义 一化三改 农村包围城市 “左”倾路线 独立自主

毛泽东军事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产生第一次历史性飞跃的理论成果,为何具有与当今时代主题和时代特征契合的内容?这是因为:第一,科学理论作为时代的产物,一经形成之后,又具有超越时代的属性,不会完全因时而变,因时而废,毛泽东思想在一定程度上就具有这样的属性。第二,毛泽东思想中关于新民主主义社会和社会主义建设的一些理论,实际上已经反映了当今的时代特征。尽管当时战争的危险依然存在,但毛泽东和第一代领导集体其他成员敏锐地洞察到了世界和平的曙光和发展的趋势,并在理论和实践上作出了一定的回应,因而其新民主主义社会理论和社会主义建设理论的部分内容具有切合当今时代主题的特点。第三,和平与发展尽管是当今的时代主题,但这两大课题至今一个都没有解决,局部动荡依然存在,各种形式的霸权主义、强权政治仍在威胁世界和平,天下仍很不太平。我们常为20世纪90年代世界格局呈现多极化趋势而欣慰,但由于冷战结束以后,世界力量对比严重失衡,美国在经济、科技、军事上处于超强地位,世界走向政治多极化必将经历较长的发展过程,而不会一帆风顺。在这样的时代背景和国际环境下,毛泽东思想中和战争与革命时代相适应的一些内容,就很难说完全与当今时代背离,毫无当代价值可言。

因此,毛泽东军事思想与时代主题和时代特征契合的程度和满足当代中国社会发展需要的程度,应该作为评价毛泽东思想当代价值的基本标准和参照系统,只有这样才能合理评价毛泽东思想的当代价值。

作为科学体系的毛泽东军事思想,以独创性的理论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毛泽东军事思想的基本内容主要由6个方面组成。

第一,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是毛泽东思想的基石。毛

泽东从中国的历史状况和社会状况出发,深刻研究中国革命的特点和规律,创立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理论。其基本内容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关于中国资产阶级的分析和统一战线的政策;关于中国武装斗争的特点和作用;关于中国共产党本身的建设;关于中国革命夺取全国胜利的道路。

第二,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理论。毛泽东思想中关于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理论,具有很大的探索性和先导性。毛泽东从理论和实践上解决了在中国这样一个占世界人口四分之一的、经济文化落后的大国中,建立社会主义制度的艰难任务。这方面的理论主要包括四个方面:创造性地实现了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提出人民民主专政理论,丰富了无产阶级专政的学说;提出社会主义建设的十大关系;创造性地提出两类矛盾学说和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理论。

第三,革命军队的建设和军事战略理论。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二十八年,主要是在战争中进行的。因此,关于革命军队的建设和军事战略,是毛泽东思想中的主要内容之一。毛泽东系统解决了以农民为主要成分的革命军队,如何建设成为一支无产阶级性质的、具有严格纪律的、同人民群众保持密切联系的新型人民军队的问题。这一领域主要包含五方面的内容:系统地解决了建设新型人民军队的问题;系统地提出了建设人民军队的思想;提出了人民战争的思想;制定了人民战争的战略、战术原则;提出了建设和发展现代化国防技术的重要思想。

第四,政策和策略的理论。毛泽东军事思想中关于政策和策略的内容涉及到方方面面,非常广泛,主要围绕着两大方面展开:精辟地论证了革命斗争中政策和策略问题的极端重要性;在统一战线中提出了许多重要的政策和策略思想。

第五,思想政治工作和文化工作的理论。思想政治工作是一切工作的生命线,毛泽东思想对这方面的论述可以归纳为五个方面:思想政治工作是经济工作和其它一切工作的生命线;发展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文化;实行百花齐放、推陈出新、古为今用、洋为中用的方针;知识分子应当与工农相结合;强调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艰苦奋斗,不怕牺牲。

第六,党的建设理论。中国革命“三大法宝”中党的建设是重要内容。毛泽东的建党学说成功地解决了在中国这样一个农民和其他小资产阶级占人口大多数的国家里,建设一个马克思主义的无产阶级政党的问题。在这方面主要包含四方

面的内容:从思想上建党;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作风;“惩前毖后、治病救人”的正确方针;创造了通过批评和自我批评进行马克思列宁主义思想教育的整风形式;要继续保持谦虚谨慎、戒骄戒躁、艰苦奋斗的作风。

马克思主义指导中国革命的真谛在于运用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走自己的路。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主义第一次历史性飞跃的理论成果,是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是“适合中国情况的科学的指导思想”,是全国人民宝贵的精神财富。

毛泽东军事思想在指导中国革命和建设实践中的历史功绩这一实践层面来说,它是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和中国人民宝贵的精神财富。新中国成立后,在毛泽东思想的指引下,我党制定并执行了“一化三改”的过渡时期总路线,1956年基本完成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确立了社会主义制度,使中国社会发生了深刻变化,由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经暂短的新民主主义过渡到社会主义。随着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发展,积贫积弱的农业大国转变为一个拥有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的独立的社会主义国家,为开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奠定了物质基础。

毛泽东军事思想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思想渊源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思想先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是新时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最有现实意义的指导思想和理论武器。毛泽东思想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一系列基本理论和探索社会主义建设中的积极理论成果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思想渊源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思想先导.毛泽东是新中国的主要缔造者,他把马克思主义的国家学说与中国的基本国情相结合,创立了一整套符合我国实际的社会主义基本政治制度和理论。在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和决策下,新中国的国体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政体是以民主集中制为组织原则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新中国的国家结构形式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和在单一制国家中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党的十七大充分肯定了以毛泽东为首的第一代领导核心为我们奠定了国体和政体及相关的理论和政策等根本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础。

我国现行的“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的政党制度和统

战理论等都是在毛泽东有关理论和实践的基础上完善和发展起来的。“长期共存,互相监督”的党派关系,现在发展为“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其思想和精神实质是完全一样的,是自毛泽东1956年提出后一直延续下来的。毛泽东创立的统战理论已经成为中国共产党的基本政治策略。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建设社会主义的总方针对新时期党的事业发展尤其是统战大业起到了重要的奠基作用

任何理论都是时代的产物并具有时代的局限性。毛泽东思想形成发展于战争与革命的时代主题之下,在当时特殊的历史背景下得出的某些具体结论确实时过境迁了,但我们不能因为毛泽东思想的某些具体结论的不合时宜而无视甚至否定其恒久价值和普遍意义。时代是社会历史发展的特定阶段,生活在一定社会历史发展阶段的人们对理论的认识同样会受到自己所处时代历史条件的限制。30年前,人们根据当时的实践需要和认知水平从毛泽东浩瀚的理论著作中挖掘、提炼、概括出了毛泽东军事思想的主要内容,形成了符合那个时代要求的毛泽东军事思想这一科学的理论体系。随着历史的推移、形势的变化、实践的发展,我们要站在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时代高度,立足全面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新实践、新需要,以宽阔的视野挖掘毛泽东思想宝库中所蕴涵的许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仍然具有当代价值的思想理论观点、智慧火花,并进行新的系统阐释,发挥毛泽东军事思想的恒久魅力,使它在新时代不断彰显出新的生机与活力。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历史和现实的结合是最有发言权的。纵观发展至今长达近一个世纪的中国社会实现的历史性巨变充分证明:毛泽东思想的贡献是开创性的、奠基性的、导向性的,是中国一切发展与进步的根基所在。毛泽东思想的历史地位不可动摇,它已经渗透到广大党员、干部、群众的脑海里和血液中,内化为一种思想的自觉,成为我们的习惯性话语表达和习惯性思维方式,并不知不觉地表现在我们的工作、学习和生活中,正如邓小平所指出的:“没有毛主席,至少我们中国人民还要在黑暗中摸索更长时间”我们必须珍视半个世纪以来在中国革命和建设过程中,把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和中国实际相结合的——毛泽东思想的优秀成果,在今后新实践中运用和发展这些成果,保证我们的事业沿着马列主义、毛泽东军事思想的科学轨道继续前进。

【参考资料】 1.《军事理论》 2.谭容邦:《毛泽东思想》

3.郑言实:《纪念毛泽东诞辰一百一十周年》

4.吴树青、陈占安等:《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5.百度百科

军事遥感论文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