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精品范文库 > 12号文库
中国近代音乐史试题
编辑:风月无边 识别码:21-818687 12号文库 发布时间: 2023-12-01 00:38:40 来源:网络

第一篇:中国近代音乐史试题

《中国近代音乐史》 填空:

1.1927年在上海建立了我国第一所规模较大、制度较健全的独立的专业音乐教育机构是___国立音乐学院____,1929年后更名为__上海国立音乐专科学校__。

2.学堂乐歌《黄河》是著名音乐教育家_沈心工_根据诗人_杨渡_的名篇自己作曲的作品。

3.《春江花月夜》上世纪30年代由“_大同乐会_(组织)”的柳尧章等人根据琵琶曲《_夕阳箫鼓_》改编而成的著名民乐合奏曲。

4._国乐改进社_是1927年刘天华等人在北京成立了一个以收集、整理、研究和创作民族音乐的社团组织,当时还编辑出版了刊物《_音乐杂志_》。5.三十年代青主编写了两本美学性的音乐论著,是《_音乐通话_》和《_乐话_》。

6.在赵元任的作品中,要求恋爱自由、要求个性解放是他创作的重要题材,其中以艺术歌曲《_教我如何不想他__》和合唱曲《_海韵__》在当时影响较大。7.歌剧《白毛女》中主要人物的主导主题是根据民歌的音调创作的。如喜儿的主题吸取了河北民歌《_小白菜_》的音调;杨白劳的主题吸取了山西民歌《_捡麦根_》的音调。

8.20年代黎锦晖创作的儿童歌舞剧有《_麻雀与小孩_》和《_葡萄仙子_》。

9.1934年著名美籍俄裔作曲家、钢琴家齐尔品在上海的国立音专举办了“征求有中国风味钢琴曲”作品比赛,其中_贺绿汀_的钢琴曲《_牧童短笛_》获得了头奖。

10.《新编“九一八”小调》是_吕骥_为抗战时期的活报剧《_________》而创作的插曲。11.在评剧发展的初期,农民剧作家_成兆才_曾为评剧编写了近百个剧目,如当时在北方群众中轰动一时的《_杨三姐告状_》。

12.20年代黎锦晖创作的儿童歌舞剧有《_葡萄仙子_》和《_麻雀与小孩_》,儿童歌舞表演曲有《_可怜的秋香_》。

13.在黄自的创作中,合唱和艺术歌曲的创作是最能代表他创作风格和成就的,如《_长恨歌_》、《_春思曲_》和《_思乡_》等。

14.聂耳在电影《风云儿女》中创作了两首著名的电影插曲《_铁蹄下的歌女_》和《_义勇军进行曲_》。15.民间艺人华彦钧在二胡、琵琶的演奏上都有相当高的造诣,他为我们留下了二胡曲《__二泉映月__》和琵琶曲《__昭君出塞___》等六首独奏曲。

16.1927年刘天华等人在北京成立了一个以收集、整理、研究和创作民族音乐的社团组织叫“_国乐改进社_”,当时还编辑出版了刊物《_音乐杂志_》。17.歌曲《渔光曲》的曲作者是_任光_,《大刀进行曲》的曲作者是_麦新_。

18.三十年代青主编写了两本美学性的音乐论著,是《__音乐通话__》和《_乐话__》。

19.1927年在上海建立了我国第一所规模较大、制度较健全的独立的专业音乐教育机构是_国立音乐学院_,1929年后改名为_国立音乐专科学校_。

20.《新诗歌集》是赵元任在1928年完成的第一本歌集,其中刊载了当时他的许多艺术歌曲,如广为流传的《_教我如何不想他_》和合唱曲《_海韵_》。21.《黄河大合唱》是著名作曲家冼星海于_1939_年在_延安_(地区)创作的。

22.小提琴曲《思乡曲》是_马思聪_创作的_《_内蒙组曲_》之中的第二乐章。

23.江文也的主要作品有《_台湾舞曲_》和《_北京素描_》。

24.贺绿汀的著名钢琴曲《_牧童短笛_》是创作于_1934_年的。25.李叔同是我国学堂乐歌时期的代表人物,作有《送别》、春游 等乐歌作品。

26.《梅娘曲》是作曲家 田汉 于1935年为话剧《回春之曲》而写的一首插曲,表达了女主人公 的感情。

27.萧友梅是我国近代 时期重要的代表音乐家,作有大提琴曲《秋思》和歌曲 问 等作品。

28.《良宵》是国乐大师 刘天华 创作的一首 二胡独奏 曲。

29.1942年5月,毛泽东 在 延安文艺座谈 发表了著名的《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对抗战及后来中国文艺的发展起到了深远的影响。

30.歌曲《夜半歌声》是人民音乐家 田汉于30年代为电影《夜半歌声》创作的一首插曲,当时曾广为传唱。

31.周璇是我国

年代非常活跃的一位歌星、影星,其成名曲为电影《马路天使》插曲

和《四季歌》。

32.《二泉映月》是民间音乐家 华彦钧 于建国前创作的一首二胡独奏曲。

33.贺绿汀早年在上海国立音乐专科学校学习期间曾师从作曲家,作有《游击队歌》、《嘉陵江上》和 垦春泥 等歌曲。

34.《抗敌歌》和

两首合唱作品,堪称黄自抗战歌曲的姊妹篇,其还作有艺术歌曲《花非花》、等作品。

35.刘天华不仅是一位

家,也是一位

家和音乐思想家。

36.《长城谣》是作曲家

创作的一首抗战题材的艺术歌曲,其还作有

等艺术歌曲。37.黎锦晖于1922年创作了他的第一部儿童歌舞剧

,这也是我国第 部歌剧。

三、名词解释: 1.王光祈 2.《西藏音诗》 3.《抗敌歌》 4.北京大学音乐传习所 5.《音乐教育》 6.曾志忞 7.《送别》 8.《良宵》 9.《音乐小杂志》 10.山歌社 11.《兄妹开荒》 12.学堂乐歌: 13.聂耳:

14.《黄河大合唱》: 15.黄自:

16.《可怜的秋香》: 17.国乐改进社: 论述题:

简述刘天华国乐改进思想及其实践活动 试析歌剧《白毛女》的艺术特色 请概述黄自的历史贡献。

请列举近现代音乐史上五部合唱作品,并给予历史评价。

第二篇:中国近代音乐史

1、我国清代戏曲的四大声腔有哪些?

答:昆腔、高腔(弋阳腔)、梆子腔、皮黄腔

2、我国北方和南方的代表性曲艺音乐品种有哪些?各举一例

答:北方的鼓词(山东大鼓,京韵大鼓),南方的弹词(苏州弹词)

3、什么叫“学堂乐歌”?

答:自1904年左右开始,在新式学堂开设的“乐歌课”上教习的歌曲(1903年,张之洞首先将音乐课作为课程在新学堂中施行)。这些歌曲的曲调太多来自欧洲和日本的歌曲(包括一些艺术歌曲),由一些留学欧日回国的学人填上具有民族主义和爱国主义内涵的新词而成。代表曲目有《何日醒》(夏颂莱编词)《中国男儿》《十八省地理历史歌》《黄河》《扬子江》等。

4、创作和教习学堂乐歌的代表人物有哪些?

答:沈心工(重点了解)曾志泯,李叔同(重点了解),高寿田,冯亚雄等

5、学堂乐歌在中国近现代音乐发展中的意义?

答:1学堂乐歌是欧洲音乐文化大规模传入中国的开端,也是中国新民族主义文化在音乐领域的萌芽,2学堂乐歌为中国“新音乐”的诞生和发展开启了源头;3为后来我国的军歌,工农革命歌曲和群众歌曲体裁的发展开了先河;4为欧洲音乐文化的知识和技能在中国的广泛传播奠定了基础;5为我国培养了第一批现代意义上的音乐家。

6、歌曲《满江红》(岳飞词)的来历?

答:1925年,“五卅运动”中杨萌浏将元代诗人萨都喇作词的《金陵怀古》一曲,填上岳飞的《满江红》词而成,这首歌曲从1920年代下半叶以来,在我国传唱甚广。

7、从20世纪以来的“新民歌”看民歌的传承演变规律。

答:民歌在传承中,其曲调的变化比较缓慢,但歌词总是在满足现实需要的动机作用下随时处于变化之中,如《五更调》《孟姜女》《苏武牧羊》等,以及30-40年代的“红区民歌”和“解放区民歌”等都体现这一规律。

8、我国第一所高等专业音乐教育机构是?

答:上海国力音乐专科学校,成立于1927年,这所学校的建立,标志着中国高等教育音乐的开始。

9、“五四”时期中国文化界对于中国传统音乐的主流价值判断是什么?

答:(P53-P54)欧洲音乐中心“以西为师”和“西化”;中国音乐“落后”和“不科学”。

10、王光祈对中国音乐学建设的主要贡献?

答:王光祈是中国现代音乐史上第一个在音乐学领域中努力进行探索的理论家。主要著作有《中国音乐史》、《东西乐制之研究》、《东方民族之音乐》等。通过这些论著,他第一次向中国人系统地介绍了欧洲音乐文化和理论,并促使人们重视以科学的方法来整理和研究中国传统音乐。此外,他还在世界第一个提出了欧亚上存在的三个主要音乐体系的理论。

11、萧友梅对中国专业音乐教育的历史贡献。

答:(P58)萧友梅是中国高等专业音乐教育的奠基人,上海国立音乐专科学校的创办者和首任校长。他在专业音乐教育的学科建设,教材,教法,音乐创作等方面做出了巨大贡献,为中国培养了大量本土的专业音乐人才,中国的专业音乐作曲也自他而始,改变了中国历史上音乐的“集体创作”和“依曲填词”的创作传统。

12、赵元任的“中国化”音乐发展观与实践。

答:(P62—P69)要点:第一个注意到中国语言与中国音乐之间的特殊关系,第一个明确提出“中国化”的中国音乐发展道路,对于其“中国化”音乐发展观的实践进行了大量的创作实践(如《教我如何不想她》,中国化的和声探索等)。此外,他也是中国第一个大型合唱曲《海韵》的曲作者。

13、刘天华对中华民族乐器发展的贡献。

答:(P75—P80)要点:1在五四及以后西化之风甚嚣张上的社会背景下,提出“改进国乐”的主张,明确提出中国音乐的未来发展应该“一方面采取本国固有的精神,一方面容纳外来的潮流,从东西的调和与合作之中,打出一条新路来”;2批评了音乐的贵族化倾向,提倡音乐为民众服务;3通过二胡音乐的创作,表演,研究和教学,身体力行并卓有成效地实践了自己“改进国乐”的主张。4此外,他还是中国现代音乐史中最早和有意识地对中华民族民间音乐进行搜索和整理的先驱人物之一。

14、1920年代工农革命歌曲与“学堂乐歌”在音乐风格方面的主要区别?

答:前者大量采用了中国民歌中的城市小调进行重新填词而成,具有浓郁的中国传统音乐风格特征,如澎湃用海陆来民歌填词的《田崽骂田公》、《五一劳动节》等;/后者的曲调来源则主要是欧洲和日本的歌曲,故而以西洋和东洋音乐为主。

15、瞿秋白对工农革命歌曲传播和创作的贡献。

答:(P84—P86)要点:《国际歌》传入中国的最早介绍者和译词者(1923年6《新青年季刊》);工农革命歌曲中最早的创作歌曲之一《赤潮曲》的作者(1923年6《新青年季刊》)。16、1920-30年代红色根据地革命歌曲的主要音乐风格特征。

答:(P88—P93)与工农革命歌曲相似,主要由民歌(城市小调)曲调填词而成,具有浓郁的中国传统音乐风格(传统民族化音乐风格),如《红区干部好作风》就是用江西兴国山歌《打支山歌过横排》曲同填词而成。

17、我国第一部清唱剧体裁歌曲的曲目,创作年代,创作者背景和作者。

答:(P106—P108)《长恨歌》1932年—34年,上海“一"二八事变”,黄自。

18、聂尔对中国现代音乐发展的贡献。

答:(P124—P134)要点:左翼音乐运动的旗手,中国现代音乐史上第一个无产阶级音乐家,电影和戏剧音乐的早期重要创作者之一;《国歌》(《义勇军进行曲》,1932)的曲作者。

19、冼星海对中国现代音乐发展的贡献。(重点)

答:(P153—P170)要点:抗日救亡音乐的旗手;中华民族新音乐(中国传统+西方风格的音乐)的成功实践者;中国现代合唱套曲的最伟大创作者之一(《黄河大合唱》1939年,中国合唱套曲创作史上的里程碑式作品)。

20、什么叫“秧歌剧”?

答:1940年代初,在陕甘宁根据地开展的“新秧歌剧运动”的基础上形成的歌舞小戏,其特点是:以故事化的歌舞表演为主,人物,情节,化装,表演上都比较简单,一般在露天的广场演出,其音乐多采用陕北民歌曲调和地方戏曲,曲艺音乐填词改编,其内容大多与抗战,生产和反帝反封建相关。其代表性剧目有《兄弟开荒》、《夫妻识字》、《周子山》等。

21、什么叫“新歌剧”?(定义重点)

答:以1945年歌剧《白毛女》的上演为起始标志的具有浓郁的中国传统民间音乐风格特征的歌剧体裁,新歌剧产生于西方歌剧与边区秧歌剧相融合的实践基础之上,其音调广泛地采用了中国民歌(如河北民歌《小白菜》)和戏曲曲艺音乐教材,并吸纳了欧洲歌剧中戏剧化的音乐表现手段(如咏叹调,宣叙调的不同功能应用,人物的主导性音乐主题及其发展,和声、复调、合唱、伴唱、重唱和管弦乐队的应用等)。新歌剧的代表性歌剧作有《白毛女》、《刘胡兰》、《赤叶河》、《小二黑结婚》、《柯山红日》《红珊瑚》《洪湖赤卫队》等。

第三篇:中国近代音乐史

中国近现代音乐史(上)

这个时期音乐发展的特点:

①传统音乐随社会变化而有相应调整,以求自身保存,主导地位下降。

②由于社会政治经济发展,西方文化的影响,新文化的出现,产生了新音乐,不断发展,逐渐占据主导地位。

③社会政治变化,对音乐影响深刻,有过各种政权下不同政治色彩的音乐文化同时共存,呈现了复杂、多元的特点。

清末以来随西方音乐传入逐步建立的不同此前传统音乐的近代新音乐,其发展大致经历了四个阶段:

①以学堂乐歌为中心的启蒙阶段,由1898年康梁上书开办新式学堂,至1919年“五四”前。新音乐文化获得坚实基础,出现一批普通音乐的教育家。

②“五四”新文化运动开始,至二十年代末。发展迅速,新型音乐教育机构建立,为专业音乐发展奠定基础,出现一批专业音乐家。

③三十年代,国立音专的专业音乐创作和演出,全国性抗日救亡歌咏运动,贯穿这个时期。大多是声乐作品,器乐较少。造就了一批优秀的音乐家,出现《黄河大合唱》具划时代意义的作品。

④四十年代,中国处于沦陷区、国统区、抗日民主根据地三种政权并存局面,音乐文化发展呈现不同色彩。仍以声乐作品为主,器乐创作明显提高。歌剧《白毛女》是中国歌剧创作里程碑式作品。

传统音乐的发展 戏曲

京剧等较大剧种已经定型。一些优秀京剧艺术家受“五四”新文化运动的影响,对原来艺术形式大胆改革,扩大了京剧的表现力。

梅兰芳,创编进步时装新戏和革新的古装新戏《洛神》、《天女散花》;对传统剧目《宇宙锋》、《霸王别姬》、《贵妃醉酒》进行新的加工创造;编演爱国戏《抗金兵》。对旦角艺术进行改革,创立融青衣、花旦、刀马旦为一体的“花衫”,雍容华贵、凝重流畅的唱腔,形成独特风格的“梅派”。另外,伴奏加进二胡、月琴,一些新戏中采用新的配乐手法。三十年代赴美、苏,赢得国际声誉。

周信芳,创编进步时装新戏、新编历史剧,编演《四进士》等。发扬“海派”改革创新精神,强调唱腔与语言的结合,形成质朴刚健、铿锵顿挫、富于激情的“麒派”

程砚秋,编演《荒山泪》、《窦娥冤》等,艺术上勇于革新创造,广泛学习其它剧种和西方音乐,创造委婉幽咽而又刚劲的“程派”。

还出现了富连成班(1904年,叶春善筹组,在北京)、中华戏曲专科学校(1930年成立于北京)、昆曲传习所(1920年,穆藕初创办,在苏州)

锡剧、沪剧、扬剧、淮剧、楚剧、黄梅戏以及评剧、越剧等地方小戏迅速发展提高。评剧由河北“对口莲花落”于东北“蹦蹦”合流而成。农民剧作家成兆才创作了近百个剧目,《杨三姐告状》轰动一时。著名女演员花莲舫、李金顺、白玉霜做了很多改革创造,白将评剧带到上海,扩大了影响,一跃成为全国性大剧种。

越剧,二十世纪初由浙江嵊sheng县多种民间音乐发展而成,初为男演员组成的“的—班”,进入上海后,吸收其它艺术表演经验,改革原有形式,改称“绍兴文戏”,后女班盛行,又称“女子文戏”。女班“四季春班”影响最大,有袁雪芬、傅全香等。袁进行了多方面的改革,改编演出《祥林嫂》,反响强烈。

说唱

以老曲种不断成熟、新曲种不断产生为发展特征。京韵大鼓清末民初已有刘、张、白三个流派,三十年代白凤鸣创立苍凉悲壮的“少白派”,骆玉笙创立抒情宽厚的“骆派”。

山东大鼓进入城市后,吸收吸取、小曲唱腔,有了新的面貌。三十年代为“四大玉”昌盛时期,谢大玉在京津沪演唱多年,录制不少唱片,扩大了山东大鼓的影响。

河南坠子民国初年传入北京,继而传到津沪等地,遍及全国。形成乔清秀的“乔派”、董桂枝的“董派”。

苏州评弹清末进入上海,随着广播、唱片的传播普及,进入了鼎盛时期。形成多种流派风格纷呈的繁荣局面。夏荷生的“夏调”、祁连芳的“祁调”、蒋月泉的“蒋调”、杨振雄的“杨调”、朱雪琴的“琴调”、徐丽仙的“丽调”等。

四川清音原来流行于农村乡镇,三十年代进入成都、重庆等大城市,李月秋在创腔、演唱方面有很大影响。

器乐

主要体现在民间社团、地方乐种、艺人的创作和演奏等方面,另外,合奏比独奏发展更快。

当时出名的民间社团有天韵社(1911年)、大同乐会(1920年上海郑觐文发起)、今虞琴社(1934年)等。他们经常研习、演奏,也整理改编传统乐曲,做出突出贡献。大同乐会柳尧章以琵琶曲《夕阳箫鼓》改编成合奏曲《春江花月夜》,其中出现了吴畹卿、沈肇洲、汪煜庭(以上均为琵琶)、周少梅(二胡)、杨宗稷(古琴)等著名演奏家

发展较大的地方乐种有江南丝竹、广东音乐、福建弦管、汉乐、北方吹歌等,通过各自乐社活动进行发展,进入城市后通过各种媒介扩大影响,积极传授技术培养人才,编印曲谱,改革乐器,保存发展了传统乐种。

江南丝竹民国初年,在江苏、浙江的中小城市盛行,逐渐形成以上海为中心的发展格局。用琵琶、二胡、扬琴、三弦、笛、笙、箫以及鼓、板、木鱼、铃等,曲目有八大名曲《欢乐歌》、《行街》、《三六》、《慢三六》、《中花六板》、《慢六板》、《云庆》、《四合如意》。

广东音乐流行于珠江三角洲一带,清末民初广东的戏曲乐队、街头艺人、农村“八音会”等常常演奏戏曲过场音乐和民间小曲。早期琵琶主奏,辅以筝、箫、三弦、椰胡;之后出现“五架头”硬弓组合,二弦、提琴(似板胡的中音乐器)、三弦、月琴、横箫;吕文成将二胡改为钢弦,定弦提高四度,琴筒夹在两腿之间,扩大把位,获独特音响效果,1926年首次使用高胡,获极大成功,广东音乐风格、特点有了很大变化,发展进入一个新阶段。此后出现“三件头”软弓组合,高胡主奏,秦琴、扬琴。吕文成创作改编近二百首乐曲《平湖秋月》、《步步高》等。名家还有严老烈《旱天雷》、《连环扣》,丘鹤俦《娱乐升平》、《狮子滚球》,何柳堂《饿马摇铃》、《赛龙夺锦》,以及何大傻、尹自重、易剑泉等。

为民族器乐发展做出贡献的还有一些民间艺人华彦钧(阿炳),江苏无锡人,精通二胡、琵琶,留给后人三首二胡曲《二泉映月》、《听松》、《寒春风曲》,三首琵琶曲《大浪淘沙》、《昭君出塞》、《龙船》,堪称精品。杨元亨,河北人,擅管子、唢呐,有《小二番》、《放驴》等。

学堂乐歌

学堂乐歌由清末康梁“变法维新”上书开办新式学堂开始,他们鼓吹乐歌在思想启蒙方面的作用,强调乐歌课的重要性,庚子事变后,清廷1904年颁布学堂章程中认可开设乐歌课,当时称新式学堂开设的音乐课或为学堂唱歌而编创的歌曲为学堂乐歌。直至1923年改称“音乐课”,逐渐不用“乐歌”一词。

内容大多反映要求学习西方科学文明、实现富国强兵抵御外侮的资产阶级民主主义、爱国主义思想,也有对少儿进行一般思想教育、知识教育,在当时具先进意义。

基本是填词歌曲,曲调大多来自日本欧美流行歌曲,用民间曲调不多,创作曲调的更少。不仅在思想启蒙方面给当时青少年深刻影响,还给中国音乐带来一种新的集体歌唱形式,为后来群众歌咏运动打下基础;使西方音乐形式包括乐理、记谱、唱歌、乐器等得到初步传播,促使中国音乐界思考如何建立新的中国音乐文化;还造就一批创建发展学校音乐教育、传播现代音乐文化的音乐家。

沈心工 上海人,早年留学日本,回国后从事音乐教育,编写大量学堂乐歌。《体操-兵操》(男儿第一志气高)、《革命军》、《竹马》,自己作曲的《黄河》。针对儿童心理特点,词意浅而不俗,词曲结合好,容易上口。

李叔同 天津人,早年留学日本,学习绘画、音乐,编辑出版我国最早音乐刊物《音乐小杂志》。回国后从事教育,1918年出家为僧,法名演音,号弘一,一生在美术、音乐、书法、篆刻、戏剧、诗词等方面颇有建树,影响很大。编写乐歌大多是咏物写景的抒情作品,《送别》《西湖》《忆儿时》等,自己作曲的《春游》,文辞优美,富有意境韵味,词曲结合流畅自然。

曾志愍min上海人,致力开展普及音乐的活动,创办上海贫儿院音乐部;编写学堂乐歌,《练兵》、《扬子江》等;编写出版音乐著述《乐理大意》、《歌唱及教授法》、《乐典教科书》、《音乐全书》、《和声略意》等。

专业音乐教育 新型音乐社团

北京大学音乐研究会,1919年成立,会长蔡元培,导师肖友梅等,出版期刊《音乐杂志》。1922年改为北京大学音乐传习所。

中华美育会,1919年,吴梦非、丰子恺等发起,在上海成立。成员大多为中小学音乐、美术教师,曾出版会刊《美育》。

国乐改进社,1927年,刘天华等发起,在北京成立。出版不定期刊物《音乐杂志》,对民族音乐的收集、整理、研究、创作有一定贡献。

早期音乐教育机构

北京女子高等师范学校音乐科(1920年)、上海专科师范学校音乐科(1920年)、北京艺术专门学校音乐系(1926年)。

中国第一所独立的高等专业音乐学院——国立音乐院,1927年成立于上海,蔡元培倡导支持,肖友梅牵头组建,蔡任院长,肖任教务主任,标志中国专业音乐教育进入一个新的阶段。1929年奉命改为上海国立音乐专科学校,校长肖友梅。

这些学校都接受蔡元培“美育”主张,通过艺术培养高尚情操自由个性,达到改善人生改善社会之功效。以传授西洋音乐为主,参照欧美教育体制,也设国乐课程。

专业音乐创作

萧友梅,广东中山人,早年留学日本、德国,回国立志创建中国音乐教育事业,组建北京大学音乐传习所、北京女子高等师范学校音乐科、北京艺术专门学校、国立音乐院,罗致高水平教师黄自、青主、应尚能、周淑安等,采纳西洋专业音乐教育体制,又结合国内实际,设立本科、师范等以及作曲、键盘、器乐、声乐、国乐等专业,编写教材,被誉为“中国近代音乐教育宗师”。他创作许多各种体裁的作品,歌曲《问》、《五四纪念爱国歌》,合唱《春江花月夜》,大提琴《秋思》等。管弦乐《新霓裳羽衣舞》是根据白居易诗意揣度唐代大曲模式风格创作的大型器乐曲,在曲调、和声上力图突出民族风格。1920年《卿云歌》,是辛亥后政府颁布的第一首国歌。

赵元任,江苏武进人,早年留学美国,著名语言学家、音乐家。1915年创作钢琴曲《和平进行曲》,是目前所见发表最早的中国钢琴曲。还创作了很多歌曲《卖布谣》、《劳动歌》、《教我如何不想他》、《也是微云》、《西洋镜歌》、《老天爷》及合唱《海韵》。多选用“五四”时胡适、刘半农、徐志摩等新诗,有强烈反封建的民主爱国精神,作为语言学家他很注意声调、音韵的特点,吸收民间音乐语言,优美流畅,口语化,具鲜明独特民族风格。刘天华,江苏江阴人,北京大学音乐传习所国乐导师,1927年成立我国第一个以民乐改革为宗旨的“国乐改进社”。他创作了十首二胡独奏曲、三首琵琶独奏曲以及练习曲、合奏曲等。他的二胡音乐,不仅保持二胡特色,而且在演奏技术、创作思维上借鉴西洋乐器和西方音乐手法,提高了二胡的表现力,带来新的风格和时代气息。他的创作都是个人内心感受的抒发,编写练习曲参考了钢琴、小提琴的教学经验,改变过去口传心授的教学方法,培养许多名家,形成我国第一个独具风格的二胡学派。还对二胡进行了改进,记谱法、定弦法提出自己观点。推广二胡音乐,多次在音乐会上演奏,录制唱片。在他多方努力下,二胡以高超演奏技巧、丰富艺术表现力成为现代民族乐器重要的独奏乐器。

黎锦晖,湖南湘潭人,创办我国第一所专门培养歌舞人才的学校——中华歌舞专修学校(后改名明月歌舞剧社),是红极一时的歌舞团体。热心儿童歌舞创作,写了十二部儿童歌舞剧、二十四部儿童歌舞表演,《小小画家》、《麻雀与小孩》、《葡萄仙子》、《可怜的秋香》广泛流传。抓住儿童心理特点和兴趣选择题材构思情节,剧情发展适合儿童理解力,歌词通俗易懂,接近口语化,音乐语言简练、生动、明快。吸收一些民间传统曲调,探索新的戏剧化音乐形式。

王光祈,青年时代曾组织“中国少年学会”等著名社团,留学德国,改学音乐是为了达到音乐救国目的。他是最早运用比较音乐学方法进行音乐理论研究的,主要著作《中国音乐史》、《东西乐制之研究》、《东方民族之音乐》、《千百年间中国与西方的音乐关系》、《欧洲音乐进化论》等。

黄自,江苏川沙人,早年留学美国,毕业作品管弦乐《怀旧》,是我国音乐家创作较早的交响乐,是美国交响乐队演出的第一部中国作品。1929年回国后在上海国立音乐专科学校任教务主任和教授,培养出贺绿汀、刘雪庵、陈田鹤、江定仙以及丁善德、谭小麟等一批音乐家。他创作许多高水平的音乐作品,艺术歌曲《点绛唇》、《南乡子》、《花非花》、《玫瑰三愿》、《思乡》,爱国歌曲《抗敌歌》、《旗正飘飘》,根据白居易诗创作的大型声乐套曲我国第一部清唱剧《长恨歌》。他的创作,作曲手法娴熟、构思严谨、意境刻画清新典雅、鲜明的中国古典文化精神是主要特征,在探索和声、复调手法民族化方面有独到见解。在和声学、音乐史等方面有相当数量的理论著述。他的努力,对中国专业音乐创作和音乐教育事业的发展具有深远意义。

青主(廖尚果),广东惠州人,留学德国,回国投身北伐革命,1927年以“著名共党”被通缉而“亡命乐坛”。1930年出版我国近代最早音乐美学著作《乐话》、《音乐通论》。就音乐的本质、特殊性、功能、民族性做了系统论述,提出音乐是“上界的语言”。他还写了很多艺术歌曲,《我住长江头》,古典诗词谱曲,《大江东去》《卜算子》。

丰子恺,浙江崇德人,音乐、文学、绘画方面有广泛影响,编译的音乐书籍有《音乐入门》、《音乐十八讲》、《音乐的听法》、《世界大音乐家与名曲》等。

贺绿汀(钢琴曲《牧童短笛》,将优美民歌旋律以对位处理,流露一种中国式的田园诗情和意境,是近代中国钢琴音乐杰作。后来他的创作主要在电影音乐,如《秋水伊人》、《四季歌》等民族风格浓郁的抒情歌曲,还创作《嘉陵江上》、《游击队歌》、《垦春泥》等抗战歌曲。)刘雪庵(创作著名的抗战歌曲《长城谣》、《流亡三部曲》,抒情歌曲《红豆词》、《飘零的落花》,民族风格浓郁、旋律优美,广为流传。另外也为一些商业影片作曲,写了《何日君再来》、《早行乐》,当时产生不好影响。)、陈田鹤(《采桑曲》、《江城子》)、江定仙(《静境》、《岁月悠悠》)。

后人称贺、刘、陈、江为黄自的“四大弟子”。革命音乐的发展 工农兵革命歌曲

随着北伐胜利挺进,工农革命蓬勃开展,产生了革命歌曲《工农兵联合起来》、《国民革命歌》、《安源路矿工人俱乐部歌》、《五一劳动节》、《农会歌》等。1927年南昌起义后,共产党建立根据地,用歌曲发动群众、宣传革命,当时流传《当兵就要当红军》、《十送郎当红军歌》、《共产儿童团歌》、《八月桂花遍地开》、《三大纪律八项注意》等。

革命音乐团体

高尔基戏剧学校,1933年成立,是我国最早为无产阶级革命事业培养文艺干部的艺术学校,校长李伯钊,在艰苦条件下,为工农红军、民主政府培养了很多文艺干部,配合斗争进行创作和演出。

蓝衫团,1933年成立,少共中央局发起,共青团员组成的文艺团体,负责人李伯钊,推动根据地的群众文化活动。

八一剧团,以此为基础在瑞金建立了工农剧社及各地分社。战斗剧社,在贺龙领导的红军中成立。左翼音乐运动

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1934年由聂耳、田汉、任光、安娥、吕骥等成立上海左翼剧联音乐小组。介绍宣传苏联革命音乐和马克思主义音乐观,参加当时进步电影、戏剧如《渔光曲》、《桃李劫》、《风云儿女》、《扬子江暴风雨》、《放下你的鞭子》有关活动包括作曲,向市民教唱革命歌曲、传授音乐知识、组织群众性的声势浩大的歌咏活动。

1936年为有利于组成广泛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主动解散了左翼文化组织,左翼音乐工作者纷纷加入救亡音乐行列。

抗日救亡音乐

1931年“九一八”后,当时音乐院校有抗日歌曲创作,如黄自《抗敌歌》、《旗正飘飘》,左翼音乐运动也有优秀抗战歌曲创作,如聂耳《义勇军进行曲》、《毕业歌》。

1935年中国共产党“八一宣言”提出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加上声势浩大“一二九”运动,抗日热潮日益高涨,出现以上海为中心的救亡音乐团体,刘良模的“民众歌咏会”,聂耳、吕冀的“业余合唱团”。京津沪等学生组织的歌咏团,走向中小城镇、农村、前线。推出一大批抗战歌曲,孙慎《救亡进行曲》、冼星海《救国军歌》、孟波《牺牲已到最后关头》、吕骥《保卫马德里》、张寒晖《松花江上》、任光《打回老家去》、阎述诗《五月的鲜花》等。

1937年“七七事变”,抗日救亡歌咏运动推向高潮,纷纷组织战地服务团、演剧队、歌咏团,走向前线和内地。1938年武汉处理“中华全国歌咏协会”,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政治部成立专管抗战宣传的第三厅,厅长郭沫若,冼星海、张曙负责音乐工作,武汉数万人乃至数十万人歌咏大会。这个时期抗战歌曲有麦新《大刀进行曲》、贺绿汀《游击队歌》、刘雪庵《长城谣》、张曙《丈夫去当兵》、冼星海《到敌人后方去》、《在太行山上》等。

与此同时,以延安为中心的各抗日民主根据地的群众歌咏运动也在深入开展。另外,在海外也广泛开展。

抗日救亡歌咏运动是中国有史以来空前广泛的群众爱国音乐活动,发挥了巨大的鼓舞动员作用,促进了革命歌曲的创作和群众歌咏活动的发展普及。

聂耳,云南玉溪人,1931年考入上海的明月歌舞团,1933年参加左翼音乐运动,是主要骨干。从1933年开始音乐创作到1935年逝世,创作了三十七首歌曲,大多为电影、戏剧的插曲。

他创作的群众歌曲,反映工人阶级生活斗争的较多,《开路先锋》、《大路歌》、《码头工人歌》,是我国第一个准确刻画工人阶级形象的作曲家;爱国歌曲《义勇军进行曲》、《毕业歌》、《前进歌》,表现中国人不畏强暴英勇抗争的革命精神。他的抒情歌曲《塞外村女》、《铁蹄下的歌女》、《飞花歌》、《梅娘曲》等,反映人民的苦难和不平,尤其是备受压迫剥削的劳动妇女。他的歌曲在表现内容与艺术形式上都体现了时代精神和革命趋向,有鲜明民族风格、强烈时代气息,成为大众心声。他实践了音乐如何为劳苦大众服务,如何塑造被压迫阶级音乐形象,如何继承传统,如何借鉴西洋音乐技术。他被誉为中国无产阶级音乐的奠基人。

冼星海,广东番禺人,早年入北京艺术专门学校、国立音乐院,留学法国,1935年回国后即投入抗日救亡歌咏运动,是主要骨干,1938年去延安,任鲁迅艺术学院音乐系主任,1940年派往苏联,病逝莫斯科,被誉为“人民音乐家”。

代表作《黄河大合唱》,以黄河为背景,歌颂中华民族坚强不屈的斗争精神。九个乐章,用朗诵、乐队加以贯串,既相对独立,又相互联系,音乐发展有严密的内在统一性。吸收民间劳动号子、对唱形式,又借鉴西方多声部合唱技术,具中国传统音乐风韵、新时代特征、史诗性和交响性,是中国近代音乐史上里程碑式的杰作,对后来大型合唱创作产生深远影响

国统区与沦陷区的音乐 新音乐社,1939年由李凌、赵枫为代表的进步音乐工作者组织成立,出版月刊《新音乐》。中华交响乐团,1945年5月在重庆成立,中国自己组织的具一定水平一定规模的管弦乐团。

台湾交响乐团,1945年12月蔡继琨筹划建立台湾第一个大型交响乐团,并出版了台湾第一个音乐刊物《乐学》。

四十年代国统区音乐,以声乐为主,讽刺歌曲是颇具特色的形式,揭露社会的黑暗,对民主自由的新社会的向往。如舒模《你这个坏东西》、费克《茶馆小调》、宋扬《古怪歌》、孙慎《民主是哪样》、罗忠熔《山那边呦好地方》等。抒情歌曲有宋扬《苦命的苗家》、《读书郎》、汪秋逸《淡淡江南月》、谭小麟《鼓浪矶》、林声--《满江红》等。此外,黄源洛的歌剧《秋子》、丁善德的钢琴作品、陆修棠的二胡曲《怀乡行》、刘北茂的《小花鼓》较有影响。

重庆国立音乐院“山歌社”,对一些民歌进行创造性加工,深受欢迎,陈田鹤《在那遥远的地方》、江定仙《康定情歌》、谢功成《绣荷包》

马思聪,广东海丰人,少年留学法国,三十年代回国,是中国第一代小提琴家和有影响的作曲家。小提琴曲有《摇篮曲》、《内蒙组曲》(其中的第二乐章-思乡曲是他的成名作)、《第一回旋曲》、《西藏音诗》、《牧歌》,民族风格浓郁,常用自由变奏。他还写了交响乐《山林之歌》,以及大合唱《民主》、《春天》、《祖国》。

谭小麟,广东人,考入上海国立音乐专科学校,留学美国,回国后在母校任作曲系主任,他的音乐淡泊清秀隽永,室内乐《小提琴与中提琴的二重奏》、《弦乐三重奏》、《浪漫曲》,无伴奏合唱《正气歌》,民乐合奏《湖上春光》,还有艺术歌曲《别离》等。

江文也,台湾人,少年时到日本读书,成为日本较有名气的作曲家、歌唱家,多次在国际音乐比赛中获奖,是有国际影响的中国作曲家,1938年回到北京。创作了管弦乐《台湾舞曲》、《孔庙大成乐章》,钢琴曲《北京素描》、《十六首断章》、《北京万华集》以及根据民歌、古曲、古诗词创作的声乐作品。

抗日民主根据地与解放区的音乐

鲁迅艺术学院,1938年成立于延安,院长吴玉章,设戏剧、音乐、美术、文学各系,短期培训和结合实践的教学方式,培养了一批文艺干部包括安波、李凌、马可、卢肃、张鲁、梁寒光、刘炽等

成立了边区音乐界抗敌协会、边区音乐工作者协会、抗日军政大学合唱团、延安合唱团等艺术团体。

在艰苦条件下,出版了《边区音乐》、《歌曲》、《民族音乐》等音乐刊物。民间音乐的搜集、整理、研究,冼星海《民歌研究》、吕骥《中国民间音乐研究提纲》、安波《秦腔音乐》等。出现一批经过专业音乐工作者整理加工并演唱推广的新内容的新民歌,如《东方红》、《绣金匾》、《生产忙》、《拥军花鼓》等。

音乐创作 大合唱作品有冼星海《生产大合唱》、《黄河大合唱》、郑律成《八路军大合唱》、吕骥《凤凰涅盘》、安波《七月里在边区》、沈亚威《淮海战役组歌》;

歌曲创作有马可《咱们工人有力量》、《南泥湾》、《我们是民主青年》,郑律成《八路军军歌》、《八路军进行曲》、《延安颂》、《延水谣》,李劫夫《坚决打他不留情》、《歌唱二小放牛郎》、《狼牙山五壮士歌》,吕骥《抗日军政大学校歌》,曹火星《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李伟《行军小唱》,徐曙《晋察冀小姑娘》;

器乐创作有瞿维的钢琴曲《花鼓》、马可的管弦乐《陕北组曲》、贺绿汀的《森吉德玛》。秧歌运动

秧歌是北方农村流行的民间歌舞形式,新春时在广场上表演,分大场、小场。秧歌剧是小场秧歌,两三个角色,有简单故事情节的歌舞小戏,音乐大多采用当地民歌、戏曲、歌舞的音乐。

1942年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发表后,工作者掀起深入工农兵、深入生活、向民间学习的热潮,次年春节鲁迅艺术学院师生以及边区都组织秧歌队走上街头,举行规模浩大的演出活动。在传统秧歌基础上,加进新时代思想内容,吸收陕北民歌、戏曲的眉户、道情、民间歌舞以及话剧、舞蹈,成为新秧歌。随解放战争节节推进和不断胜利,推向全国。

影响较大的有《兄妹开荒》、《夫妻识字》。歌剧《白毛女》

由鲁迅艺术学院集体创作,贺敬之、丁毅执笔,马可、张鲁、瞿维、焕之、向隅、陈紫、刘炽等作曲。

①通过音乐细致刻画剧中人物形象,使之性格化、戏剧化;

②广泛吸收民间音乐,作为主要人物的主题音乐基础,喜儿用河北民歌《小白菜》,杨百劳用山西民歌《捡麦根》;为体现喜儿在戏剧情节不断变化的性格需要,用戏曲音乐创作手法使人物性格得到多层次展示,“北风吹”在《小白菜》基础上变化,表现她的天真活泼,“哭爹”吸收哭调散板拖腔,表现她极度悲痛,“我要活”吸收秦腔悲调和散板的节奏特点,吸收河北梆子音乐特点,表现她由悲到愤再到恨的情感变化。

③吸收西方歌剧创作经验,如独唱、伴唱、重唱、合唱的穿插运用,音乐、歌唱、说白、表演有机结合。

通过歌剧这种外来艺术形式反映我国社会现实生活,将中国音乐与西方音乐相结合,创作出符合我国人民欣赏习惯的中国式歌剧作品。是我国歌剧的典范,标志歌剧创作达到了新的水平,被称为“新歌剧”。此后,延安产生了很多新歌剧作品,罗宗贤等《刘胡兰》、梁寒光等《赤叶河》等

第四篇:中国音乐史试题

中国音乐史试题.txt这是一个禁忌相继崩溃的时代,没人拦得着你,只有你自己拦着自己,你的禁忌越多成就就越少。自卑有多种档次,最高档次的自卑表现为吹嘘自己干什么都是天才。中国音乐史(近现代)

1、我国清代戏曲的四大声腔有哪些?

答:昆腔、高腔(弋阳腔)、梆子腔、皮黄腔

2、我国北方和南方的代表性曲艺音乐品种有哪些?各举一例

答:北方的鼓词(山东大鼓,京韵大鼓),南方的弹词(苏州弹词)

3、什么叫“学堂乐歌”?

答:自1904年左右开始,在新式学堂开设的“乐歌课”上教习的歌曲(1903年,张之洞首先将音乐课作为课程在新学堂中施行)。这些歌曲的曲调太多来自欧洲和日本的歌曲(包括一些艺术歌曲),由一些留学欧日回国的学人填上具有民族主义和爱国主义内涵的新词而成。代表曲目有《何日醒》(夏颂莱编词)《中国男儿》《十八省地理历史歌》《黄河》《扬子江》等。

4、创作和教习学堂乐歌的代表人物有哪些?

答:沈心工(重点了解)曾志泯,李叔同(重点了解),高寿田,冯亚雄等

5、学堂乐歌在中国近现代音乐发展中的意义?

答:1学堂乐歌是欧洲音乐文化大规模传入中国的开端,也是中国新民族主义文化在音乐领域的萌芽,2学堂乐歌为中国“新音乐”的诞生和发展开启了源头;3为后来我国的军歌,工农革命歌曲和群众歌曲体裁的发展开了先河;4为欧洲音乐文化的知识和技能在中国的广泛传播奠定了基础;5为我国培养了第一批现代意义上的音乐家。

6、歌曲《满江红》(岳飞词)的来历?

答:1925年,“五卅运动”中杨萌浏将元代诗人萨都喇作词的《金陵怀古》一曲,填上岳飞的《满江红》词而成,这首歌曲从1920年代下半叶以来,在我国传唱甚广。

7、从20世纪以来的“新民歌”看民歌的传承演变规律。

答:民歌在传承中,其曲调的变化比较缓慢,但歌词总是在满足现实需要的动机作用下随时处于变化之中,如《五更调》《孟姜女》《苏武牧羊》等,以及30-40年代的“红区民歌”和“解放区民歌”等都体现这一规律。

8、我国第一所高等专业音乐教育机构是?

答:上海国力音乐专科学校,成立于1927年,这所学校的建立,标志着中国高等教育音乐的开始。

9、“五四”时期中国文化界对于中国传统音乐的主流价值判断是什么?

答:(P53-P54)欧洲音乐中心“以西为师”和“西化”;中国音乐“落后”和“不科学”。

10、王光祈对中国音乐学建设的主要贡献?

答:王光祈是中国现代音乐史上第一个在音乐学领域中努力进行探索的理论家。主要著作有《中国音乐史》、《东西乐制之研究》、《东方民族之音乐》等。通过这些论著,他第一次向中国人系统地介绍了欧洲音乐文化和理论,并促使人们重视以科学的方法来整理和研究中国传统音乐。此外,他还在世界第一个提出了欧亚上存在的三个主要音乐体系的理论。

11、萧友梅对中国专业音乐教育的历史贡献。

答:(P58)萧友梅是中国高等专业音乐教育的奠基人,上海国立音乐专科学校的创办者和首任校长。他在专业音乐教育的学科建设,教材,教法,音乐创作等方面做出了巨大贡献,为中国培养了大量本土的专业音乐人才,中国的专业音乐作曲也自他而始,改变了中国历史上音乐的“集体创作”和“依曲填词”的创作传统。

12、赵元任的“中国化”音乐发展观与实践。

答:(P62—P69)要点:第一个注意到中国语言与中国音乐之间的特殊关系,第一个明确提出“中国化”的中国音乐发展道路,对于其“中国化”音乐发展观的实践进行了大量的创作实

践(如《教我如何不想她》,中国化的和声探索等)。此外,他也是中国第一个大型合唱曲《海韵》的曲作者。

13、刘天华对中华民族乐器发展的贡献。

答:(P75—P80)要点:1在五四及以后西化之风甚嚣张上的社会背景下,提出“改进国乐”的主张,明确提出中国音乐的未来发展应该“一方面采取本国固有的精神,一方面容纳外来的潮流,从东西的调和与合作之中,打出一条新路来”;2批评了音乐的贵族化倾向,提倡音乐为民众服务;3通过二胡音乐的创作,表演,研究和教学,身体力行并卓有成效地实践了自己“改进国乐”的主张。4此外,他还是中国现代音乐史中最早和有意识地对中华民族民间音乐进行搜索和整理的先驱人物之一。

14、1920年代工农革命歌曲与“学堂乐歌”在音乐风格方面的主要区别?

答:前者大量采用了中国民歌中的城市小调进行重新填词而成,具有浓郁的中国传统音乐风格特征,如澎湃用海陆来民歌填词的《田崽骂田公》、《五一劳动节》等;/后者的曲调来源则主要是欧洲和日本的歌曲,故而以西洋和东洋音乐为主。

15、瞿秋白对工农革命歌曲传播和创作的贡献。

答:(P84—P86)要点:《国际歌》传入中国的最早介绍者和译词者(1923年6《新青年季刊》);工农革命歌曲中最早的创作歌曲之一《赤潮曲》的作者(1923年6《新青年季刊》)。16、1920-30年代红色根据地革命歌曲的主要音乐风格特征。

答:(P88—P93)与工农革命歌曲相似,主要由民歌(城市小调)曲调填词而成,具有浓郁的中国传统音乐风格(传统民族化音乐风格),如《红区干部好作风》就是用江西兴国山歌《打支山歌过横排》曲同填词而成。

17、我国第一部清唱剧体裁歌曲的曲目,创作年代,创作者背景和作者。

答:(P106—P108)《长恨歌》1932年—34年,上海“一"二八事变”,黄自。

18、聂尔对中国现代音乐发展的贡献。

答:(P124—P134)要点:左翼音乐运动的旗手,中国现代音乐史上第一个无产阶级音乐家,电影和戏剧音乐的早期重要创作者之一;《国歌》(《义勇军进行曲》,1932)的曲作者。

19、冼星海对中国现代音乐发展的贡献。(重点)

答:(P153—P170)要点:抗日救亡音乐的旗手;中华民族新音乐(中国传统+西方风格的音乐)的成功实践者;中国现代合唱套曲的最伟大创作者之一(《黄河大合唱》1939年,中国合唱套曲创作史上的里程碑式作品)。

20、什么叫“秧歌剧”?

答:1940年代初,在陕甘宁根据地开展的“新秧歌剧运动”的基础上形成的歌舞小戏,其特点是:以故事化的歌舞表演为主,人物,情节,化装,表演上都比较简单,一般在露天的广场演出,其音乐多采用陕北民歌曲调和地方戏曲,曲艺音乐填词改编,其内容大多与抗战,生产和反帝反封建相关。其代表性剧目有《兄弟开荒》、《夫妻识字》、《周子山》等。

21、什么叫“新歌剧”?(定义重点)

答:以1945年歌剧《白毛女》的上演为起始标志的具有浓郁的中国传统民间音乐风格特征的歌剧体裁,新歌剧产生于西方歌剧与边区秧歌剧相融合的实践基础之上,其音调广泛地采用了中国民歌(如河北民歌《小白菜》)和戏曲曲艺音乐教材,并吸纳了欧洲歌剧中戏剧化的音乐表现手段(如咏叹调,宣叙调的不同功能应用,人物的主导性音乐主题及其发展,和声、复调、合唱、伴唱、重唱和管弦乐队的应用等)。新歌剧的代表性歌剧作有《白毛女》、《刘胡兰》、《赤叶河》、《小二黑结婚》、《柯山红日》《红珊瑚》《洪湖赤卫队》等。

2006艺术硕士全国联考真题(论述部分)

论述题

A组:

1、论述艺术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作用。

2、谈谈艺术发展中继承与创新的关系。

3、艺术在生活中的地位和作用。

4、美育在教育中的地位和作用。

B组:

1、描述签赏你印象深刻的一幅美术作品。

2、论述戏剧艺术与电影艺术的关系。

3、试论艺术设计的属性和特征。

4、戏曲艺术现状和未来的发展趋势。

5、谈谈浪漫主义音乐的特征。

6、试论述电影艺术的综合性。

7、谈谈中国民间舞蹈的特色。

8、结合实例,谈谈情景喜剧的特性。

艺术硕士考试辅导资料:艺术概论专题部分笔记

1、艺术的本质特征等一般规律性问题

2、艺术的发生与发展

3、艺术与其它相关领域文化形态的相互关系及它的地位与作用。

4、围绕艺术活动四要素讨论艺术的核心问题

创作者(艺术家)、鉴赏者、作品、世界

5、艺术门类

用材质和技法来划分比较科学的划分方法

艺术本质论

科学和美学划分在19世纪末。艺术和美学既有交叉有不一样。1750年,美学。

美学研究艺术美+自然美

1、艺术产生的理论

艺术生产,艺术传播,艺术消费(生产-消费)

艺术传播在教材中最为薄弱的部分。艺术传播是艺术产业化最重要的环节,(艺术社会学,经济学,教育学,心理学知识系,广告学,传播学)

(广告及市场)(展览馆,出版社)===>现代传媒对艺术传播的影响?

生产分为精神生产和物质生产两种,艺术被看作一种精神生产形态揭示了艺术的起源,性质,特点。艺术是主观与客观,心与物的结合与统一。

马克思:“本质力量的对象化”“自然的人化”揭示了物质、精神生产的不平衡关系。为什么说精神生产具有不平衡关系?

精神物质生产的不平衡关系:精神受物质制约,但又具有相对独立性。从人的需要(马斯洛的人的“需要多层次说”)和生产的目的来说第一,精神生产满足精神审美认知需求。第二,物质生产——使用、交换、价值属性、商品属性;精神生产——审美属性。第三,从生产过程和结果来看独立于物质生产的特征,艺术精神,构思,技巧投入和一般工艺品不一样。揭示艺术系统的奥秘

创造性被扭曲,淹没与根本原理违背片面追求票房收视率

艺术把握世界方式

形象性特征:

第五篇:中国音乐史试题

中国音乐史试题

一、填空题 每空1分 共20空 计20分 在远古社会中,诗歌,音乐,舞蹈三者溶为一炉,不可分离,所以古代文献中常把音乐写作(乐舞);2 到周代时,周的统治者把从黄帝开始之周代的由各代所制的乐舞,统称(六代乐舞),用于宴飨和祭祀活动中;3 《诗经》中的“国风”可分为两大类:一类是北方黄河流域以秦声为主以(郑,卫之音)为代表的民歌;一类是长江中,下游以周南,召南为代表的民歌;4 春秋,战国时代,管仲在其著作《管子 地圆篇》中对乐律学提出了(三分损益)的理论,这是我国也是世界上(律学)的律学理论;5 到汉武帝时,西汉进入到全盛时期.,公元前 112 年西汉政府设立了在我国音乐历史上有名的音乐机构———(乐府);6 “相和歌”的另一种含义是一种歌曲的演唱形式.它最早为无伴奏的(徒歌),以后发展成“但歌”,一直发展到由(各种管弦乐器伴奏)的相和歌;8 《声无哀乐论》是我国魏晋时期的一篇(音乐美学著作)著作,全文是用“秦客”问(东野主人)的对话形式写成;11 姜夔的词体歌曲现保存有(十七首)首,这些作品都附带乐谱(工尺谱),这是仅见的宋代(词乐曲谱),对于我们考证,了解宋代音乐的情况有着极为重要的价值;12 唱赚是唐,宋时期的一种说唱音乐形式,曲本叫(赚词)其音乐范围很广,既包含传统的艺术歌曲,也有当时的汉族和少数民族的民间歌曲;13 弹词在其发展的过程中产生了许多著名的艺人, 其中以乾隆年间的苏州艺人王周士,嘉,道年间的(陈遇乾),毛菖佩,俞秀山,陆瑞廷尤为著名.二、单项选择题(请在下列被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答案)共10题 每题1分 计10分 古琴曲《潇湘水云》的作者是:(郭沔)2 见诸记载的琵琶曲《楚汉》最早演奏者是:(汤应曾)3 《弦索备考》的编辑者是:(荣斋)5 《祖国歌》的填词者是:(沈心工)6 《五四纪念爱国歌》的作者是:(萧友梅)7 二胡曲《良宵》的作者是:(阿炳)8 歌曲《渔光曲》的作者是:(任光)歌曲《团结就是力量》的作者是:(卢肃)10 歌曲《古怪歌》的作者是:(宋杨)三 请解释下例名词 每题5分 相和大曲

相合大曲是在相和歌的基础上,经过专业音乐家与文学家对其进行改编,加工后的一种提高了的音乐形式, 是相和歌的最高发展阶段.其特点是:歌唱,器乐,舞蹈三种艺术的有机结合;是一种有器乐伴奏的歌唱,有乐器伴奏的歌舞,并有纯粹器乐演奏部分的综合歌舞大曲形式.2 沈心工

沈心工(1870-—1947),原名沈庆鸿,字叔逵,笔名心工,上海市人.我国近代学堂乐歌的主要作者,著名的音乐教育家.1897年考入上海南洋公学师范学堂,1902 年东渡日本进东京弘文学院学习,同年在东京留学生中组织了音乐讲习会, 研究乐歌的创作,1903年回国任教原校,后担任

附小校长.1911年任该校校长, 1922年兼任大学训育主任.先后编创了许多学堂乐歌作品和 《学校唱歌集》等.是我国学堂乐歌的最早编写者.1947年病逝于上海.3 黄自

黄自(1904-—1938),字今吾,江苏沙川(今上海市人),我国现代作曲家,音乐教育家.1916年入清华学校,1921年开始学习钢琴,1922 年开始学习和声,1924 年赴美国留学,入欧伯林大学学心理学,1926年学习音乐理论,作曲和钢琴.1928年转入耶鲁大学继续学习音乐,1929 年创作交响序曲《怀旧》并获学士学位并回国.1930年任国立上海音乐专科学校作曲教授兼教务主任.其创作的题材,体裁丰富多样,作品风格典雅精致,旋律简洁流畅,结构工整严谨,并为我国培养了一批具有较高专业水平的音乐家.4 《黄河大合唱》

《黄河大合唱》是我国人民作曲家冼星海于 1939年创作的一部具有杰出影响的一部大合唱.作品以黄河为背景,热情地歌颂了中国人民坚强不屈的战斗意志,歌颂了具有悠久历史的伟大祖国,描述了在抗日战争前后黄河两岸人民生活的巨大变化,痛述了日寇的残暴和人民所遭受的沉重灾难.最后又以惊人的笔墨勾画出一幅幅中国人民纷纷起来保卫祖国,反抗日寇侵略的壮丽情景.充满了激动人心的情感力量和雄伟浑厚的气魄,成功地反映和歌颂了中国人民如火如荼的爱国热情,是中国音乐史上一部里程碑式的大和唱作品.5、学堂乐歌:

清末民初,随着新式学堂的建立而兴起的歌唱文化,一般指学校开设的音乐课或为课堂教唱而编创的歌曲。

6、群众歌曲:

为大众歌唱而创作的歌曲。其内容多与政治、社会活动有关,常在群众性活动中演唱。音乐结构简单,音域不宽,多采用齐唱或简易合唱的形式。

四 简述题 20分 简述南戏

南戏是北宋宣和年间在浙东永嘉一带的民歌, 曲子的基础上发展而成的一种民间戏曲,也叫“永嘉杂剧”,“戏文”.后来又进一步吸收了唱赚,诸宫调和杂剧中的歌舞,念白等成分, 形成了一种具有独立风格和特点的戏曲剧种.宋代的南戏有着浓厚的生活气息, 能构充分表达人民群众的思想感情.它的剧目,不论是民间传说或实事逸闻, 一般都具有强烈的战斗性;南戏的音乐与元杂剧有着很大的区别,其音乐有五声调式构成,风格比较流利婉转,与用七声音阶风格的杂剧大异其趣;南戏的剧本也比较灵活,其剧本可长可短,所用的只曲与套曲也可多可少,不受一宫一折的限制,可随时转换宫调和曲牌;南戏的演唱方式也是多样化的,既可以独唱,又可以对唱,轮唱,合唱等.不仅如此,凡登场的每一个角色都可以演唱,与元杂剧的区别十分明显.南戏到明,清时代变成传奇,为我国后来的戏曲音乐的形成打下了良好的基础.五、简答题(每题5分,共25分)

1、在近代说唱音乐中,苏州弹词为什么能迅速发展?(每点2分)

1)历史悠久,有丰富的曲目和腔调。

2)产生于江浙地区,利于艺人提高文化修养,较早进入城市,使获得向专业化发展的机会。3)弹词艺人重视自身传统,不断借鉴其它艺术形式的有益经验。4)弹词产生过无数流派,各派之间互相取长补短,创立新腔。5)较早建立科班组织,培养后备力量。

2、与北杂剧相比较,南戏有何特点?(每点2分)

1)宫调使用方面,南戏不受限制,可随时换韵;

2)演唱方面,南戏没有一人主唱的定规,各角色可根据需要随时演唱,3)创造了对唱、轮唱、合唱等形式;

4)音乐风格方面,南戏以南曲为主,委婉细腻,一般使用五声音阶;

5)曲牌运用方面,南戏以形成了固定的连缀习惯,并吸收北曲曲牌,创造了“南北合套”的形式。

3、梅兰芳有何艺术功绩?(每点2分)

1)排演时装新戏;

2)排演古装戏,并进行创造性改革:“花衫”、梅派唱腔、3)改革伴奏乐器;

4)为京剧赢得国际声誉; 5)抗战时拒演,表现了民族气节。

4、学堂乐歌的历史意义:(每点2分)

1)在其影响下,出现了中国最早的音乐教育家,为普通音乐教育的实施和发展,提供了师资基础; 2)展示了音乐的社会功能,肯定了音乐课在学校教育中的地位; 3)系统介绍了西欧音乐理论知识和技能及音乐会演出等表演形式;

4)肯定了“集体歌唱”这一新的音乐表现形式,为群众歌曲体裁的进一步发展准备条件;

5)总之,在我国学校音乐启蒙方面具有深远影响;为“五四”后中国现代新音乐文化的建立和发展,提供了宝贵经验。

5、聂耳歌曲创作特征:(每点2分)

1)内容题材广泛,有鲜明的时代特征; 2)吸取中外音乐的因素;

3)曲式特点:非方整性的曲体结构;丰富、多变的句式;突出的使用短句;巧用休止; 4)应用目的:为当时】进步电影或戏剧而作的群众歌曲和抒情歌曲; 5)表现爱国热情,同情受压迫的下层民众。

六、论述题(第一题10分,第二题20分,共30分)

1、青主音乐思想:(每点2分)

1)基本观点:音乐是上界的语言;2)音乐作用:表达语言文字无法表达的内心世界;借助乐艺,在外界压力无可逃避时,于内界“得到清净的安宁”;音乐是“爱的宗教”;

2)作品有深层理解;4)艺术、音乐、美有虚伪性;5)以西代中,音乐无国界。

2、《光明行》的作者是谁?试论他的音乐贡献。

1)《光明行》作者——刘天华。(2分)

2)音乐贡献有——A改进国乐的思想;B创作作品;C音乐内容、思想、形式上有特色;(8分)D改进和发展国乐:教学;改进二胡;记录整理传统音乐;创办国乐改进社,主持其刊物《音乐杂志》。(10分)

中国近代音乐史试题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