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浅谈营养与健康论文
营养与健康 论文
摘要:
民以食为天,健康是身体的最大本钱,随着生活水平提高,一系列的现代病也开始缠绕现代人,营养与健康这门课应该推广成为为大家广为接受的一门学问。作为当代大学生,学习和宣传健康的饮食方式义不容辞。前提是我们要理解什么是营养,而什么状态是属于健康。我们在饮食的过程中既要做到营养的均衡,平时也要注意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本文试图通过论述营养与健康的基础知识来阐述这一观点。
关键词:营养 健康 均衡 食品习惯 科学 饮食习惯 一:什么是营养
健康不是一切,但失去健康就会失去一切.身体健康才能创造一切物质与精神的财富.而任何财富却难于换取健康,健康和金钱并不是一种等价的交换,良好的健康,源于科学和知识,而不是来源于财富,地位与权势。“营”在汉字里是谋求的意思,“养”是养生或养身,两个字组合在一起应当是“谋求养生”的意思。确切地说,应当是“用食物或食物中的有益成分谋求养生”。“营养”一词确切而比较完整的定义应当是:“机体通过摄取食物,经过体内消化、吸收和代谢,利用食物中对身体有益的物质作为构建机体组织器官、满足生理功能和体力活动需要的过程。”研究人体以及其他生物的营养问题的学问被称为营养学。
二:什么是健康
据WHO(联合国世界卫生组织)1989年的定义是:在生理健康,心理健康,道德健康和社会适应良好四个方面健全。WHO制订的身体健康的初测十项标准:精力充沛,生活工作不疲劳;乐观积极,承担责任不挑剔;善于休闲,睡眠良好;适应各种环境,应变能力强;能抵御一般的感冒和传染病;体重适中,体型比例协调;视力良好,反应灵敏,眼睑不发炎;牙齿清洁,齿龈正常不出血;毛发有光泽,无头屑;皮肤,肌肉有弹性,步履轻松有力。
人体在生命活动过程中,都需要能量,如物质代谢的合成和分解反应、心脏跳动、肌肉收缩、腺体分泌等。而这些能量来源于食物。已知,生物的能量来源于太阳的辐射能。其中,植物借助叶绿素的功能吸收利用太阳辐射能,通过光合作用将二氧化碳和水合成碳水化合物;植物还可以吸收利用太阳辐射能合成脂类、蛋白质。而动物在食用植物时,实际上是从植物中间接吸收利用太阳辐射能,人类则是通过摄取动、植物性食物获得所需的能量。动、植物性食物中所含的营养素可分为五大类:碳水化合物、脂类、蛋白质、矿物质和维生素,如果加上水,则为六大类。其中,碳水化合物、脂类和蛋白质经体内代谢可释放能量。三者统称为“产能营养素”或能源物质。
三:国民健康状况统计
国民营养与健康状况是反映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与社会发展、卫生保健水平和人口素质的重要指标。良好的营养和健康状况既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基础,也是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目标。世界上许多国家,尤其是发达国家均定期开展国民营养与健康状况调查,及时颁布调查结果,并据此制定和评价相应的社会发展政策,以改善国民营养和健康状况,促进社会经济的协调发展。
我国建国后曾进行过三次全国营养调查、三次全国高血压流行病学调查、两次糖尿病抽样调查。上述调查对于了解我国城乡居民膳食结构和营养水平及其相关慢性疾病的流行病学特点及变化规律;评价城乡居民营养与健康水平;制定相关政策和疾病防治措施发挥了积极的作用。由于近十年来,我国社会经济得到了快速发展,一方面为消除营养缺乏和改善居民健康提供了经济、物质基础,另一方面也导致了膳食结构、生活方式和疾病谱的变化。
2002年8-12月,在卫生部、科技部和国家统计局的共同领导下,由卫生部具体组织各相关职能部门在全国范围内开展了中国居民营养与健康状况调查。这是我国首次进行的营养与健康综合性调查。
从调查状况可以看出,居民营养与健康依然具有诸多问题
1.城市居民膳食结构不尽合理。畜肉类及油脂消费过多,谷类食物消费偏低。2.一些营养缺乏病依然存在。
3.慢性非传染性疾病患病率上升迅速
四:人体所需营养
人体组织的构造和增长,离不开基本的营养素,人体活动的能量也均来源于各种营养素,均衡的营养是理想健康的重要因素,营养良好与否直接关系到身体的健康。
人类在生命活动过程中需要不断地从外界环境中摄取食物,从中获得生命活动所需的营养物质,这些营养物质在营养学上称为“营养素”。人体所需的营养素有碳水化合物、脂类、蛋白质、矿物质、维生素,共5大类,其中营养素不能在体内合成,而必需从食物中获得,称为“必需营养素”。其中包括9种氨基酸:异亮氨酸、亮氨酸、赖氨酸、蛋氨酸、苯丙氨酸、苏氨酸、色氨酸、缬氨酸、组氨酸;2 种脂肪酸:亚油酸、仅一亚麻酸;碳水化合物;7种常量元素:钾、钠、钙、镁、硫、磷、氯;8 种微量元素:铁、碘、锌、硒、铜、铬、钼、钴;14种维生素:维生素A、维生素D、维生素E、维生素K、维生素B1、维生素B2、维生素B6、维生素C、烟酸、泛酸、叶酸、维生素B12、胆碱、生物素;加上水等,共计40余种。其中碳水化合物、脂类和蛋白质因为需要量多,在膳食中所占的比重大,称为“宏量营养素”;矿物质和维生素因需要的相对较少,在膳食中所占比重也较小,称为“微量营养素”;矿物质中有7种在人体内含量较多,叫做“常量元素”,有8 种在人体内含量较少,称“微量元素”。这些营养素在体内有三方面功用:一是供给生活、劳动和组织细胞功能所需的能量;二是提供人体的“建筑材料”,用以构成和修补身体组织;三是提供调节物质,用以调节机体的生理功能。营养素有这三方面的作用,可见营养素是健康之本,是健康的物质基础。
五:注重营养与健康,学会科学配餐
坚持均衡营养的原则,做到科学配餐,就是根据食物的形状、结构、化学成分、营养价值、理化性质进行合理选料,合理搭配。首先是配餐的质量,配餐的色、香、味、形;其次是配餐的营养素种类与数量,使每一份菜和每一餐菜的各个不同菜肴间的营养成分相互配合,满足食用者的生理需要,并达到合理营养的目的。这种配餐方法就可以称为科学配餐,日常膳食是人们获取营养的主要来源。合理安排好日常膳食,注意食物的营养搭配、科学烹饪,就基本上能保证人体均衡营养的需要。根据中国居民的饮食习惯,经过科学测算,有关机构提出了一个在配比上较理想的膳食模式,针对居民每日需摄入食物的类别、重量等提出建议,作为人们在日常生活中安排平衡膳食的参考和指引。平衡的膳食,加上合理的运动,有助于人们保持身体的健康。科学配餐的原则有三点:
(1)一日三餐的热能应当与工作强度相匹配:热能分配以早餐占全日总热能的25%—30%、午餐占40%、晚餐占30%—35%较为适宜。《陆地仙经》中曾有一诗:“早饭淡而早,午饭厚而饱,晚饭须要少,若能常如此,无病直到老。”科学的吃法应该是“早餐要吃好,午餐要吃饱,晚餐要吃少”。
(2)三餐的间隔要合适,三餐饮食的量也要适当,同时还要讲究饮食卫生。三餐时间合适、比例适当这一条比较好理解,就是早饭要认真吃,晚饭不要吃过量,每餐间隔4~6个小时,不要暴饮暴食,饥一顿饱一顿。
(3)注意膳食结构的平衡:主要是主副食搭配要注意酸碱平衡,主要做到杂粮与精粮的平衡;干、稀的平衡;副食要做到生、熟搭配平衡;荤素搭配平衡。由于烹调原料的品种和食用部位不同,所含营养素的种类和数量也不同,只有通过科学搭配,才能使每一种菜所含的营养素更为全面、合理
六:养成良好饮食习惯
要达到营养均衡,日常饮食各方面需多加注意,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美国健康部门曾就人们的饮食方式做过以下建议,可供我们参考:
1.食宜暖,少吃凉的食物
2.食前忌动,食后忌静,就餐前后动静平衡 3.胃好恬愉,进食前后的情绪平4.音乐对于消化功能有很大裨益。
5.食物多样化——合理搭配,全面营养;
6.多食蔬菜、水果和谷类食物——补充丰富的维生素、矿物质和膳食纤维;
7.选择低脂肪(特别是饱和脂肪)的食物和低胆固醇的饮食——减少饱和脂肪酸和胆固醇的摄入量,降低引起肥胖和诸多慢性病的危险因素;
8.少吃盐、糖——降低患高血压(病)的可能性;
9.尽量少喝酒——可提高食欲,避免多种营养素缺乏,保护消化系统尤其是肝脏以及神经系统的功能;
10.避免抽烟——维持体内氧气及维生素C的正常代谢,避免大量自由基的产生;
综上所诉,让我们以科学的营养为指导,做到均衡营养、注意膳食平衡,吃出健康,吃出美丽,吃出精彩的人身,享受高品质的生活!
第二篇:营养与健康 论文
浅论食品营养与健康
食物满足身体的各种营养需求,有适当量的蛋白质供生长发育、身体组织的修复更新、维持正常的生理功能。要从食物中吃出美丽来,就要注意生活的饮食习惯。饮食的要点就是:合理偏食为健康充电,缺啥补啥;少食肉类食品和动物性脂肪,多吃植物性食物和新鲜蔬菜及水果,注意蛋白质摄取均衡,减少不良的饮食习惯。还应根据不同的年龄段选择不同的食物。有足够的热能维持体内外的活动;有适当量的蛋白质供生长发育、身体组织的修复更新、维持正常的生理功能;有充分的无机盐参与构成身体组织和调节生理机能;有丰富的维生素以保证身体的健康,维持身体的正常发育,并增强身体的抵抗力;有适量的食物纤维,用以维持正常的排泄及预防某些肠道疾病;有充足的水分以维持体内各种生理程序的正常进行。
饮食要遵循食物中热能和各种营养素含量充足,种类齐全,比例适当;饮食中供给的营养素与机体的需要两者之间保持平衡。饮食的结构要合理,既要满足机体的生理需要,又要避免饮食构成的比例失调和某些营养素过量而引起机体不必要的负担与代谢上的紊乱。人体需要42种以上的营养物质,包括各类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各种维生素、各种矿物质、必须微量元素和水。能构成42种以上营养物质的饮食必须由多种多样的食物来源来实现。每天进食要保证三大营养素的合理比例,即碳水化合物占总摄入量的60%~70%,蛋白质占10%~15%,脂肪占20%~25%。
碳水化合物主要由谷类、薯类和淀粉食品构成,控制食糖及其制品。脂肪主要以植物油为主,减少动物脂肪。脂肪中的饱和酸、单不饱和脂肪酸和多不饱和脂肪酸之间的比例一般为1:1:1。蛋白质中应有1/3以上的优质蛋白质(动物蛋白和大豆蛋白)。维生素要按供给量标准配膳,有特殊需要者另外增加。一般维生素B1、维生素B2、烟酸三者之间的比例为1:1:10较为合理。食物中钙磷比例也要适当。食物中钙磷比例在2:1~1:2之间基本符合机体的吸收和发育,若维生素D营养状况正常时,不必严格控制钙磷比例。
一、俗话说:“吃在脸上”。这句话充分说明了“吃”是美容养颜过程中不可忽略的重要方面。所以,皮肤养护要遵循以下原则:
1、少食肉类食品和动物性脂肪。在一定条件下,肉类食品和动物性脂肪在体内分解过程中可产生诸多酸性物质,对皮肤和内脏均有强烈的刺激性,影响皮肤的正常代谢。皮肤粗糙,往往是血液中肌酸含量增高造成的。
2、多吃植物性食物。植物性食物中富含防止皮肤粗糙的胱氨酸、色氨酸。可延缓皮肤衰老,改变皮肤粗糙现象。这类食物主要有:黑芝麻、小麦麸、油面筋、豆类及其制品、紫菜、西瓜子、葵花子、南瓜子和花生仁。
3、注意蛋白质摄取均衡。蛋白质是人类必不可少的营养物质,一旦长期缺乏蛋白质,皮肤将失去弹性,粗糙干燥,是面容苍老。但肉类及鱼、虾、蟹等蛋白质食物过食,可引起过敏。
4、多吃新鲜蔬菜和水果。肤色较深者,宜经常摄取萝卜、大白菜、竹笋、冬瓜及大豆制品等富含植物蛋白、叶酸和维生素C的食品;皮肤粗糙者,应多摄取富含维生素A、D的果蔬。如胡萝卜、藕、菠菜、黄豆芽等黄色,绿色蔬菜以及鸡蛋,牛奶,动物肝脏。同时还要摄取充足的维生素和足够的植物纤维素,以防止因便秘而带来的皮肤和脏器病变。
5、少饮烈性酒。长期过量饮用烈性酒,能使皮肤干燥、粗糙、老化。少量饮用含酒精的饮料,可促进血液循环,促进皮肤的新陈代谢,使皮肤产生弹性而更加滋润。
6、适当饮水。正常的成年人每日应饮水2000毫升左右。充足的水分供应,可延缓皮肤老化。
7、少摄入使人肥胖的事物。肥胖是导致皮肤老化和病变的危险因素。但不可过分节食,以免皮肤失活力。
8、睡眠充足。充足的睡眠既可清除身体疲劳,也是使皮肤保持健美的一味良药。
二、许多人在健美饮食的安排和选择上往往走进了误区。主要表现在以下反面:
1.吃荤油易发胖,吃素油苗条。其实,无论荤油素油,人体吸收后每克均产生9千卡左右的热量,没有多大差别。由于素油吸收率高,若消耗不了,多食反而容易使人发胖。吃瘦肉可长肌肉。许多人认为多吃瘦肉会长肌肉。其实未必如此,因为肌肉主要靠体育锻炼获得。
2.有人认为,肉、蛋等高蛋白食物是肌肉最好的能量来源,现在的健美运动员流行的食谱是增加复合碳水化合物,包括粮食、豆类、水果,认为这才是肌肉最好的能量来源。想要体形健美的女性,每日摄取蛋白质80-90克,适量的碳水化合物,再加上合理的锻炼就能达到目的,不必过多的吃肉。记得多的吃水果,蔬菜等碱性食物,以防止因蛋白质摄取过多而造成酸血症。
3.多吃蛋白质不会长脂肪。每克蛋白质与碳水化合物氧化后均产生4.1千卡的热量。无论蛋白质还是蛋白质碳水化合物,摄入过多,所产生的热量身体消耗不了,都会变成中性脂肪贮存与皮下,使人发胖。
4.用热油锅炒菜。过热的油锅中,容易产生一种硬脂化合物,人若常吃过热油锅炒出来的菜,易患低酸性胃炎和胃溃疡,如不及时治疗,还可以诱发胃癌。
5.用生水冷却蛋。将煮熟的蛋浸在冷水中,蛋壳随好剥,但病菌却仍有机可乘。如果要让蛋壳好剥,只需在煮蛋的时水中加如少量食盐。
6.饭后马上吃水果。水果中含有大量的单糖类物质,若被饭菜堵塞在胃中,就会因腐败而形成胀气,导致胃部不适。所以,吃水果宜在饭前一小时,饭后两小时。
7.多添佐料调味。胡椒、桂皮、五香等天然调味品具有一定的诱发性和毒性,多食用会给人带来口干、咽喉痛、精神不振、失眠等副作用,还会诱发高血压,胃肠炎等多种病变,甚至导致人体细胞畸变,形成癌症。
营养学家和临床医师认为,有目的的偏食对人体会起到保健作用。你可以根据自身的特点,合理地多提取一些可以补充有缺陷的一面的营养食物。身体瘦弱者,适当多吃瘦肉,鱼,蛋类,乳类,豆制品等含蛋白质多的食物,同时也应注意脂类,多糖类及维生素,矿物质食品的摄入量,以保持营养的平衡。脑力劳动者。每天应有足够的碳水化合物补充大脑对养分的需求,并适当增加含磷、铁、锌、硒等微量元素丰富的食物,如蛋黄、动物脑、禽肉、核桃、芝麻等。贫血患者。多吃动物肝脏和含氨基酸,蛋白质的水果和绿色蔬菜。皮肤干燥和粗糙者。多吃胡萝卜,番茄及茄子等蔬菜水果,避免摄入鱼、虾、蟹、酒等易导致过敏的食物。
,
第三篇:营养与健康论文
营养与健康论文
一、个人信息
xxxx
二、摘要
“血气”是中医用来表示人体能量的名词。根据经验,血液总量和人体的血气能量成正比,而人体的能量是透过血液来储存和运送的。所以本文就从传统中医的“血气”出发,探究作息与饮食对“血气”的影响,从而寻找养生与保健的新思路。
三、正文
“血气”及血液与气息,是中医用来说明人体能量的名词。但是人体内并没有任何物质称之为“血气”。根据中医的解释,血气包含人体的许多物质,其中血液是人体能量最重要的代表。在传统理论中,血液总量和人体的血气能量成正比。而人体的能量是透过血液来储存和运送的,所以“血气”的地位变得十分重要。
在我国博大精深的中医中,人体的状态并不只是机械地按照是否生病来判断。还有一种状态叫做“未病”,也就是生活中常说的“亚健康”。亚健康是一种临界状态,处于亚健康状态的人,虽然没有明确的疾病,但却出现精神活力和适应能力的下降,如果这种状态不能得到及时的纠正,非常容易引起心身疾病。而中医认为人体以阴阳为代表的脏腑,精、气、血、津液的充盈和功能协调是最佳状态,一言以蔽之:“阴平阳秘”,即完全健康。一旦阴阳之间这种平衡状态出现偏离,可以概括为阴虚、阳虚、气虚、痰湿等诸证,人体就会出现各种趋向病理的亚健康状态。
所以我们就应该在平日注重保健和养生,使血气达到充盈的平衡状态。
子午流注自然清理
人类在大自然中生成并发展,与自然息息相关,是自然的一部。所以与自然必须和谐相处,是天人和谐的一体。传统中华文化不讲征服自然,相反地非常重视“顺应天时”。
中医哲学主张人的生活习惯应该符合自然规律,因此将十二地支作为每日节律的指称。日节律是指人体一昼夜中阴阳消长、盛衰的情况,即每日的十二个时辰是对应人体十二条经脉,环环相扣,十分有序,称为子午流注。依于子午流注,将良好的生活方式与规律作息结合,制定了十二时辰养生法。
1、丑时:(01∶00~03∶00)
气血运行到肝。肝经旺,肝血推陈出新。
排毒时间:此时肝脏为排除毒素而活动旺盛,应让身体进入睡眠状态,让肝脏得以完成代谢废物。
2、寅时:(03∶00~05∶00)
气血运行到肺。肺经旺,将肝贮藏的新鲜血液输送百脉,迎接新的一天到来。
休眠时间:重症病人最易发病的时刻,常有患病者在此时死亡,熬夜最好勿超过这个时间。
3、卯时(05∶00~07∶00)
气血运行到大肠。大肠经旺,有利于排泄。是起床的时候了,最好先空腹喝上一杯凉开水,以刺激大肠,有利于晨便,排除体内垃圾。
4、辰时(07∶00~09∶00)
气血运行到胃。胃经旺,有利于消化。
早餐时间∶最好摄入一天营养的30%——50%。以保有一天的活力。胃是人体后天之本,没有良好的早餐习惯,对身体伤害极大。
5、巳时(09∶00~11∶00)
气血运行到脾。脾经旺,有利于吸收营养、生血。中医认为脾主运化,这也是吃早餐不会令人发胖的原因,如果人体脾的运化功能好的话,就可以顺利地消化和吸收。
6、午时(11∶00~13∶00)
气血运行到心。心经旺,有利于周身血液循环,心火生胃土有利于消化。
午休期,最好静坐或闭目休息一下再进餐!中医认为心为“君主之官,神明出焉”,而午时正是阴生,阴气忤逆阳气之时,正所谓“阴阳相搏谓之神”,对练功者而言,正是练“子午”功的大好时机,而对我们无力主宰自己气血的人,只有睡眠最接近所谓的“心肾相交”了,所以子时一定要睡觉,午时一定要小憩,这是最能养精气神的时机。
7、未时(13∶00~15∶00)
气血运行到小肠。小肠经旺,有利于吸收营养。《说文》说“未,味也。六月,滋味也。”而事物的滋味就是精华,中医小肠的功能就在于吸收精华。
8、申时(15∶00~17∶00)
气血运行到膀胱。膀胱经旺,有利于泻掉小肠下注的水液及周身的“火气”。膀胱经为足太阳之脉,上额头而至巅顶,气虚、气实都容易引起头痛或两目外鼓等症,健康的人这时则是学习和读书的好时光,所以古人主张“朝而受业,夕而习复”。这时由于气血容易上输于脑部,学习效率就会很高。又,太阳主管气化,这时应该多喝水和吃些水果,对养生很好。
9、酉时(17∶00~19∶00)
气血运行到肾。肾经旺,有利于贮藏一日的脏腑之精华。“酉”是成就的意思, 在月份应八月。如果说早晨5~7点的卯时代表一天或一年的开门,那么晚上17~19点的酉时则代表一天或一年的关门。自然天地与人体这个小天地,从这一时刻起开始进入秋冬的收敛收藏时机,此时身体所表现出来的病变都是肾的收藏功能出现了问题,而酉时发低热则是肾气大伤,尤其是青春期或新婚后的男子要注意这一点。
10、戌时(19∶00~21∶00)
气血运行到心包。心包经旺,再一次增强心的力量,心火生胃土有利于消化。中医认为这时人体的阳气应该进入了阴的接口,这时阴气正盛,阳气将尽,而心包经之“膻中”又主喜乐,通常人们会在这时进行晚间的娱乐活动。
11、亥时(21∶00~23∶00)
气血运行到三焦。三焦通百脉,人进入睡眠,百脉休养生息。三焦在中医里是个不容易说清楚的概念,“焦”字的意思是用小火烤小鸟,因此,三焦无论是指人体上中下,还是里中外,都是指生命处于一团融融温暖气息中,中国人形容它为“氤氲”。这个时刻人们应该安眠,让整个身体(三焦)都得到休息和休整,并从这种彻底的休整中孕育新的生机。
12、子时(23∶00~01∶00),又称“人时”。
气血运行到胆,胆经旺,胆汁推陈出新。
夜眠时间:经过整日忙碌,此时应该放松心情进入梦乡,千万别让身体过度负荷,那可得不偿失哦!这时的睡眠属于浅眠期,多梦而敏感,身体不适者易在此时痛醒。
人在日常生活中常有这样的体会,人们一般夜里九、十点钟会有困倦的感觉,但熬到23点时又精神了,这就是胆经生发的缘故,但子时阳气的生发之力尚小,因此,在十二生肖中,“子”为“鼠”,这时阳气虽小如老鼠,但异常活跃。因此,保证夜里23点前睡觉就是通过睡眠保养这点生机。
从上文可以看出人体12个静脉与12时辰的联系。从亥时开始(21点)到寅时结束(5点),是人体细胞休养生息、推陈出新的时间,现代医学提出维持人体生理时钟的褪黑激素,在正常情况下以夜晚11点到凌晨2点为分泌最旺盛的时段,它可以抑制人体交感神经的兴奋性,使新陈代谢减缓,血压下降、心跳速率减慢,五脏六腑得以休息及修复,加强免疫功能。
我们只有养成合理作息,顺应自然规律,使身体自然地清理并排除毒素,才能拥有健康的身体。
合理膳食
现在医学发达了,很多在古代被视为绝症的病,现在都可以由抗生素轻易解决。但是我们并不能等到疾病已经严重到需要治疗才去吃药解决,需要防患于未然。所谓“病从口入”,我们身上很多的疾病都和自己不合理的饮食有关。暴饮暴食,或者恶性节食,亦或是吃太过精细太过油腻,都对我们的身体造成多多少少的危害。
我们这一代人,生活富足,商品多样,食物更是丰富多彩。但油炸食品,膨化食品,碳酸饮料的流行导致了“肥胖症”的普及。同时“以瘦为美”的观念,促使许多原本就不胖的女生追求骨感美而节食,甚至是绝食。
而我认为减肥瘦身应从均衡营养做起。要达到营养均衡,平常饮食各方面需多加注意,天天各类食物进餐要多样化、均衡、数量适宜,并不是一味的多吃或是少吃,而是要做到在补充人体所需的维生素、脂肪、淀粉之后少吃一些,保持八分饱。健康的减肥是应当限制膳食的总能量,而不仅是限制脂肪的摄入。
同时健康从细节开始,把健康依靠于药物的作法是不可取的。由于影响一个人健康长寿的因素很多,除遗传基因外,另有后天的生活体式格局、举动和健康观念等。按照我们的生活习气及一些长寿者的经验,主要是运动、饮食及均衡而宽大旷达的心理素质来保持健康。
在我们的食物中(除酒精外)能够产生能量的营养素有三种,即蛋白质、脂肪和碳水化合物(包括可溶性膳食纤维),也是我们常说的三大生热营养素,有时也称之为三大宏量元素或能量元素。中国营养学会建议这三大营养素供给的能量应占总能量的百分比为蛋白质10%~15%,碳水化合物55%~65%,脂肪<30%。膳食纤维的量虽然还没有合适的比例,但《中国居民膳食指南》建议成人每天膳食纤维不应少于25克,最好是30克,最好吃粗粮50克~100克。
从产能看,每克脂肪产能约9千卡,是蛋白质(4千卡/克)或碳水化合物(4千卡/克)的2倍多。因此富含脂肪的食物称之为高能量食物,如动植物油脂、肉类(畜禽肉)、坚果类食物如大豆、花生、核桃、松子、葵花籽、杏仁等;碳水化合物来源于谷类和薯类或经过加工获得的糊精、麦芽糖、果糖、葡萄糖等;蛋白质主要来源于动植物蛋白,动物性蛋白质如鱼、肉、蛋、奶等,植物蛋白主要是大豆蛋白质。
如果摄取的能量长期超过人体需要量,就会造成体脂的堆积,使人肥胖,由于肥胖带来多种疾病如高血压、心脏病、糖尿病、脂肪肝等。反之,如果长期摄入能量不足,会造成营养不良,诱发多种疾病如贫血、结核、癌症等。
按照人体对能量的需要,为保持健康体重,能量在一日三餐中合理分配原则是:早餐25%—30%,午餐30%—40%,晚餐30%—40%。可根据职业、劳动强度和生活习惯进行适当调整。进餐时间早餐6:30~8:30,午餐11:30~13:30,晚餐18:00~20:00进行为宜。同时饮食布局要合理多样。现在的健康观念认为,在制作膳食的历程中应做到荤素、粗细配搭。多食用含维他命多的蔬菜、瓜果。多食用含有大量蛋白质、多种维他命及钙、铁等元素的食物。适当吃些鱼、牛羊肉、牛奶、豆成品,此乃蛋白质的来源。少吃盐腌、油炸及熏制的食物。健康的人体需要多种营养食品营养与健康素,纯一种食物难于全数餍足,只有多样化,才气供给充足的蛋白质、维他命、纤维素,以维持人体酶的系统性,增加免疫,预防疾病的发生。
五个细节了解身体状况
1、看头发
头发乌黑浓密柔顺代表血气充足,头发枯燥发黄开叉是血气不足的表现
2、看眼睛
看眼睛要看眼白的颜色,熟话说人老珠黄,其实就是指眼白的颜色变的浑浊、发黄、有血丝就是血气不足的表现,相反眼睛大而有神是血气充足的表现
3、看皮肤
皮肤白里透红,有光泽有弹性没有斑点代表血气充足,反之皮肤粗糙没光泽发暗,发青发红,暗黄都代表血气不足
4、看睡眠
入睡较快睡眠沉,呼吸均匀,一觉睡到自然醒,血气足说明,入睡困难易惊易醒,夜尿多,呼吸沉重表示血气不足的及时补血养气
5、看指甲
正常情况下应该是除了小指其余的指甲都应该有,大拇指上半月形应该是占据指甲面积的1/4-1/5,食指中指无名指应该是不超过全指甲的1/5,如果指甲上没有半月形或者是只有大拇指上有就表示人体内寒气重,循环功能差,血气不足,以致血液到不了指甲的末梢,如果半月形过大过多则易患上甲亢、高血压。
四、参考资料
1、百度百科——“血气”、“亚健康”
2、《子午流注图解》http://
3、《均衡饮食》http://wenku.baidu.com/view/d23fffc22cc58bd63186bd5b.html
第四篇:论文:营养与健康
营养与健康论文
随着改革开放和经济的高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提高很快,大部分地区已实现温饱或已经达到小康水平,个别人群已经进入富裕行列。从整体来看各类人群的营养状况明显改善,食物结构处于一个历史转变时期,我国面临着营养不足与营养过剩(或不平衡)的两种挑战。一方面,严重的蛋白质和能量缺乏问题已基本解决,而一些微量营养素(如钙、锌、碘、维生素A、核黄素等)激增。与肥胖有关的一些非传染性慢性病,尤其是心血管病、糖尿病、肿瘤等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呈显著增长趋势,发病年龄也提前。致病原因复杂多样,但都涉及生活不合理、营养欠均衡、代谢失调对健康的影响不容忽视。说明在物质条件改善后,如果没有营养指导,某些疾病的发病率反而会随之上升,这在欧美某些发达国家中已得到证明。因此普及营养知识、指导食物消费、执行合理营养健康与平衡膳食是项十分紧迫而艰巨的任务。
一、合理营养与健康的关系 1.促进生长发育
人体的细胞的主要成分是蛋白质,新的细胞组织的构成、繁殖、增大都离不开蛋白质,故蛋白质是儿童青少年发育的重要物质基础。此外,碳水化合物、脂类、维生素、矿物质、水等营养素也是影响生长发育的重要物质基础。近年来,人们普遍认为人体的身高与饮食营养有关,如日本青少年的身高普遍比二次世界大战时期增加了12cm左右,我国儿童的身高、体重也较新中国成立之前有明显的增长,这都与食物营养质量的提高有关。2.提高智力
营养状况对人类的智力影响很大,1980年联合国粮农组织(FAO)报告,有1.5亿非洲人面临饥荒,这些地方的孕妇由于营养不良,其子女的学习能力明显地受到不利的影响。
儿童时期和婴幼儿时期是大脑发育最快的时期,需要足够的营养物质,如二十二碳六烯酸、卵磷脂、蛋白质等。特别是二十六碳六烯酸的供给,如摄入不足,就会影响大脑的发育,阻碍大脑智力开发。3.促进优生
计划生育是我国的基本国策,而优生优育是重中之重,影响优生的因素除遗传因素外,营养也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重要因素。孕妇应特别注意到先天营养对婴儿体质及智力的影响,如果孕妇的饮食缺乏营养,会导致胎儿畸形、流产、早产。4.增加机体免疫功能
免疫是机体的一个保护反应,若免疫能力低下,则易受各种病菌的侵害,营养不良患者的吞噬细胞对细胞攻击的应答能力降低。而食物中的一些营养物质如维生素E,维生素A,维生素C,微量元素锌(Zn)和硒(Se),类黄酮等物质都具有提高免疫能力的作用。5.促进健康长寿
人体的衰老是自然界的必然过程,长生不老的秘方虽然没有,但如果注意均衡营养,则完全可以延缓衰老,达到健康长寿的目的。人到了五六十岁,机体逐渐衰老,生理机能发生衰退,需要有针对性地补充营养,多吃蔬菜、水果等清淡食物,避免热量和动物脂肪的过多摄入,防止高血压、心脏血管病、糖尿病等疾病的产生或复发,以达到延年益寿的目的。6.防止疾病 合理营养可以增进健康,而营养不足或营养过剩都可引起疾病。由于营养不足所引起的疾病为营养缺乏病,如却铁性贫血、软骨症、夜盲症、甲状腺肿大等;由于营养过剩引起的疾病称为“富贵病”或“文明病”,如糖尿病、心血管疾病等。二.营养失调会危害健康 营养失调,即营养过剩或不足,都会给机体健康带来不同程度的损害。饮食无度、营养过剩,可导致肥胖症、糖尿病、胆石症、动脉粥样硬化、高血压和心血管病等,还可能成为肿瘤和其他疾病的诱因。营养不足会造成体质虚弱,精神不振,易于疲劳,工作效率低,免疫力和对疾病的抵抗力降低,甚至会出现各种营养缺乏症,如:消廋、大头、早衰、痴呆、贫血、坏血症、夜盲症、干眼病、皮肤病等。
人体不同时期、不同工作性质有不同的营养需要。调整好各个时期的膳食平衡是健康长寿的关键。合理的膳食营养可以使儿童正常发育、聪明伶俐,可以使成人体格健壮、精力充沛,可以是老年人精神焕发、益寿延年,可以使疾病患者消除病痛,早日康复。
平衡膳食又称为健康膳食。是指膳食中营养种类齐全,数量充足,比例适当,且与人体的需要保持平衡。各类食物的成分有各自生物学特性,并不是按照人类营养学需要而构成的。由于它所含各种营养素的比例与人体所需比例不同,人体在摄入后消化吸收和利用过程中,不同营养素之间既有相互补充的一面,也有相互制约的一面。因此,要获得较高和较完全的营养价值,只有同时进食种类齐全、数量充足和比例适当的混合食物才能取得预期效果。
1、平衡膳食的基本原则
(1)食物调配得当(2)食物品种多样
(3)产热营养素之间的比例适宜
(4)非产热营养素与产热营养素之间协调合理
2平衡膳食的基本要求
(1)能供给足够热能来满足生活和工作的要求
(2)能供给足量的优质蛋白,以满足修补机体组织和生长发育的需要(3)能供给适量的脂肪来保证必需脂肪酸和各种相关功能的需要(4)能供给各种维生素,保证机体正常的生理功能和健康状态(5)能供给足够矿物质,维持机体着正常的代谢和功能
(6)能供给适量膳食纤维来调节肠道系统的状态,降低有毒物质的侵害
平衡膳食中的主要营养素的平衡包括:三大热能营养素的平衡、蛋白质中氨基酸平衡、脂类物质中脂肪酸的平衡和其他营养素的平衡。
碳水化合物(糖类)、脂肪、蛋白质是人体三大热能营养物质,在膳食中含量最大,在机体中都可以产热。膳食中只有三大营养物质之间比例合理才能既可保证机体组织的修复更新,又可保证热能的需要,还可以保证组织细胞所需脂肪酸,宏观上生命体征才能表现正常。通常成人膳食中糖、脂肪、蛋白质三者的供给量比例约为6:2:1,少年儿童可适当增加脂肪和蛋白质的摄入。
平衡膳食中,蛋白质所含人体必需的8中氨基酸应种类齐全、数量充足、比例适当,而且还要一定比例的非必需氨基酸。,必需氨基酸与非必需氨基酸的比值应为4:6。
人体所需必需脂肪酸都是不饱和脂肪酸,在植物油中含量较高,所以,平衡膳食除了维持脂肪供能的比例,还应增加不饱和脂肪酸的量。通常认为,必需脂肪酸应占总热能的2%,每日脂肪摄入量中植物性脂肪应占2/3,而且,植物油的摄入量严大于10g才能维持不饱和脂肪酸和饱和脂肪酸的平衡。
维生素、矿物质和纤维素也要满足机体的需要。这些营养素在体内主要是调节生理功能。如果缺乏或不足,就会造成某些生理机能的失调,导致一些缺乏症的发生。
人们的日常膳食由多种食物构成,把食物的种类大致分为四类:粮食类、动物类和豆类、油脂类和蔬菜水果类。平衡饮食要求各类食物在膳食中应占适当比重。古往今来,营养学观点认为平衡膳食应该“五谷为养、五畜为益、五菜为充、无果为助”,不仅指出了平衡膳食的食物种类,还阐明了各类食物在平衡膳食中的地位。
除了各类食物的比例要协调外,不同类型的食物搭配也很重要,如主副食的搭配、粗细粮的搭配、荤素搭配等。总之,全面、均衡的事物才能保证机体营养的需要,才能有利健康。
我国居民的膳食指南要点如下:
(1)食物多样、谷类为主。(2)多吃蔬菜,水果和薯类。(3)每天吃奶类、豆类及其制品。
(4)经常吃适量鱼、禽、蛋、瘦肉,少吃肥肉和荤油。(5)食量与体力活动要平衡,保持适宜体重。(6)吃清淡少盐的膳食。(7)如饮酒应限量。
(8)吃清洁卫生、不变质的食物。科学的饮食习惯也是至关重要的。科学的饮食习惯应该使饮食与日常作息时间与生理状况相适应,与消化规律相协调,从而提高食物消化、吸收和利用的程度,使人体感觉舒服、精力充沛、身体健康。
建立科学饮食习惯的原则是:
(1)进餐时间掌握在饭前不是过分饥饿但是有正常食欲;(2)所摄取的营养物质被机体充分地消化、吸收和利用;(3)能满足机体生理和工作的需要,保证健康的生活和工作。
科学的饮食还应注意克服不良饮食,如:挑食和偏食,进食不规律,过冷过热的食物,盲目节食减肥,乱用滋补药和不注意卫生。
参考文献:
《营养学专家答疑—关教授谈饮食营养与健康》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 《现代饮食营养与健康》田呈瑞、姚晓玲编著 中国计量出版社 《营养与健康》刘翠格主编 化学工业出版社
第五篇:营养与健康论文
营养与健康
摘要: 食物是人类赖以生存的物质,人体从食物中汲取营养,维持人体的新陈代谢。食物的生产条件、过程难免会使食物含有一些对人体健康不利的影响因素。食物的这些不利因素成为有害因素,包括生物性、化学性和物理性三类,其中对人类健康有威胁的主要是生物性危害和化学性危害.关键字:食品安全 人类健康
食品质量安全,即食品安全,是指一个单位范畴(国家、地区或家庭)从生产或提供的食品中获得营养充足、卫生安全的食品消费以满足其正常生理需要。食品质量安全状态是一个国家或地区的食品中各种危害物对消费者健康的影响程度。对人而言,一日三餐必不可少,食品安全与人类的健康息息相关,安全的食品对人至关重要。
一.食物的生物性危害
食物的营养成分不仅为人体所必需,也为其他生物所需要,因此食品经常受到其他生物的污染,有些生物可能会造成对人体健康的影响,常见的生物污染有细菌、病毒、真菌和寄生虫。(1)食品的细菌污染
细菌是属于原核型细胞的一种单胞生物,形体微小,结构简单。细菌污染食物后会导致食品的腐败变质、诱发食物中毒和引起细菌性传染病。食物的分解产物往往带有强烈的、令人不愉快的气味和味道,使食物发生腐败变质。食品发生腐败变质后可使食物的营养价值降低,这些小分子成分有的还对人体有害,如蛋白质的分解产物氨、胺、吲哚,碳水化合物的分解产物低分子酸、脂肪的分解产物醛、酮、醇等,同时这些小分子成分还会使食物的口味、气味改变,使食物的食用价值降低甚至丧失。有些细菌,特别是来源于温血动物粪便的细菌可造成对健康的伤害。食物中的某些细菌可以诱发细菌性食物中毒,细菌性食物中毒是指摄入了正常数量的含有致病性细菌及其毒素的食物,所引起的急性综合症。有些细菌具有较强的侵袭能力,可引起人类的传染病。细菌性传染病曾经是严重危害人类的疾病,如鼠疫、霍乱等传染病曾经夺去了成千上万人的生命。常见的引起细菌性传染病的细菌有痢疾杆菌、伤寒杆菌、霍乱弧菌等。(2)食品的病毒污染
病毒是一类个体微小,无完整细胞结构,含单一核酸(DNA或RNA)型,必须在活细胞内寄生并复制的非细胞型微生物。与细菌不同,病毒在外界可以存活,但不能复制,因此食品中病毒的危害主要是引起病毒性传染病,常见的通过食品传播的病毒性传染病有甲肝病毒引起的甲型肝炎、小儿麻痹病毒引起的脊髓灰质炎、朊病毒引起的疯牛病等。(3)食品的真菌污染
真菌是具有真核和细胞壁的异养生物。其营养体(真菌营养生长阶段的结构)大多带有由纤细
管状菌丝构成的菌丝。食品中真菌的危害是其所产生的毒素对人体的伤害,许多真菌毒素可导致人类中毒,有些毒素还具有致癌、致畸和致突变的作用。粮谷类食品最容易受真菌毒素的污染,粮食中常见的真菌毒素有黄曲霉毒素(由黄曲霉产生)、T2镰孢毒素(由镰孢菌产生)、赭曲霉毒素(由赭曲霉产生)、棒曲霉素(由红色青霉菌产生)、麦角毒素(麦角真菌产生)、玉米赤霉烯酮(镰刀菌产生)等。可见不是所有霉菌产生的毒素都是黄曲霉毒素,只有黄曲霉等少数霉菌品种才产黄曲霉毒素,也不是所有黄曲霉都产毒,只有其中的产毒菌株才产毒素,即便是产毒菌株,其产毒也需要一定的条件,特别是温湿度和营养条件,因此,不能说粮食霉变就有黄曲霉毒素,更不能说陈化粮含黄曲霉毒素。
二.食品的化学污染
食品中的化学危害物质与生物危害的最大区别是化学危害一般不会在食品、体内增加,因此,产生对人体危害的作用需要达到一定的剂量。产生健康伤害所需要的剂量越小,毒性越大,反之,毒性越小。如果人体摄入的某有害化学物质低于其危害剂量,这种有害物质就不会产生对人体健康的伤害。同一种食品,摄入的量越大,其中的有害成分进入人体的越多。反过来,由于饮食习惯的不同,各国、各地区、各民族的食物结构不同,同一种食物的摄入量就有所不同,达到进入人体同一水平的含量时,对食品中毒物含量的要求也就不同
(1)违规使用农药
为了防止病虫害的发生,大部分农作物都要使用一定种类和数量的农药。虽然我国已对农作物施用何种农药做了明文规定,允许使用的农药大都是高效低毒农药,降解快,对人畜危害性小。但一部分人为了降低成本,为了获得更好的杀虫效果,他们仍在违反规定使用高毒、高残留农药,如甲胺磷、氧化乐果等。我国居民在日常膳食中的各类农药摄入量,往往数十倍于美国、日本、欧盟等发达国家。仅农药六六六的摄入量标准,中国就是美国的84倍、日本的15倍。据统计,有38%的农产品有害物残留量超过国家规定的标准,部分地区蔬菜农药超标比例高达80%。
(1)过量施用化肥
许多人对农作物的种植缺乏科学知识,盲目施用过量的化肥,既造成土壤板结、土质变坏,还造成农作物中硝酸盐过多。过量的硝酸盐在人体内易转化成亚硝酸盐,进而合成强致癌物质亚硝酸胺。
(3)滥用植物激素
一些农户为了提高作物产量,改进其外观品质,滥用植物激素,如胀大剂、催红剂、增甜剂等,使作物中激素和稀土元素残留量大,食用后可造成儿童早熟,成人内分泌紊乱等。
三.加工制造方面的污染
(1)超量使用食品添加剂
国家有关部门认定了可供食品加工用的添加剂品种及其用量和在产品中的残留限量,超量使用即可能对人体造成危害。经质量技术监督部门检测,曾有在面粉中超限量5倍的增白剂“过氧化苯甲酞”;在腌菜中超标准20多倍的苯甲酸;在饮料中成倍超标使用的化学合成甜味剂等。
(2)滥用非食品加工用化学添加物
在食品加工制造过程中,非法使用和添加超出食品法规允许使用范围的化学物质(其中绝大部分对人体有害)。如:熏蒸馒头、包子增白使用二氧化硫;使大米、饼干增亮用矿物油;用甲醛浸泡海产品使之增韧、增亮,延长保质期;改善米粉、腐竹口感使用“吊白块”等。
(3)食品制造使用差、劣的原料
食品加工用原料质量差、劣,给食品安全造成极大隐患。如:用已霉变(含黄曲霉毒素)的大米加工米制品:使用病死畜、禽加工熟肉制品;早餐摊点使用“地沟油加工油炸食品等。更有甚者是生产假冒伪劣的食品造成众多消费者身亡,如:2003年的安徽阜阳劣质奶粉事件,2004年5月广州毒酒致人伤亡事件等.综上所述,食物对人类健康的不利因素有生物因素,化学因素,农业生产和食品加工中的因素,这些因素都对人类的健康有着重要的影响,甚至还会威胁到人类的生命,生产生活中对诸如此类不利因素的预防至关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