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企业安全管理的现状分析及展望
企业安全管理的现状分析及展望
学院:市政与环境工程学院 班级:安全工程102 姓名:张书豪 学号:03410219
【摘要】随着经济的飞速发展以及生产能力的不断提升,人的安全意识也在不断的完善,企业的安全管理工作在企业的生产,运行的过程中越来越占有比较重大的比重,与此同时,一些企业由于各种各样的原因使得他们在管理的过程中有很多不成熟或者不合理的地方存在。本文将对我国的企业管理中存在的普遍的问题进行探析,并对企业安全管理工作应完善的地方进行展望。【关键字】 企业 安全管理 经营
企业的安全管理是企业经营管理中的的一个比较重要领域。企业安全管理包括目标管理、战略管理、法治理论、企业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安全生产决策、安全文化、人机环境安全管理以及安全管理模式等内容。广义的来讲就是企业生产过程的安全,以降低由于事故造成的安全成本,下面我们来对企业生产过程的安全进行一下探析。
一 我国企业的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通过各种渠道我们可以得知在我国绝大多数的企业,安全管理方面主要存在以下问题:1,空有管理思想,却没有有效的管理制度及其安全技术措施。2,空有管理制度,但是因为注重经济效益而只做表面文章,并没有认真的去制定具体的技术措施。3,在一些老企业内部存在一个很明显的缺陷就是对现代企业安全管理本质的理解不那么具体不那么透彻,所以就照搬照抄他人管理模式,致使原有的制度与“新制度”碰撞,实际所产生的效果很是不理想。4,安全基础投入与经济增长比例不协调,生产现场的管理处于静态之“事”。5,没有科学系统的管理标准、事故应急预案,安全预警机制,一旦出现问题显得束手无策,安全工作难以落实。6,基层安全员素质不高,能力不够,致使工作不够具体,考核不够标准处罚不够力度,这样就导致了企业安全管理难以提高到战略高度,仍然停留在日常行政事务中,所以企业所需要的安全管理的策略一直无法体现。7,缺乏建立有效的安全生产责任制和技术培训工作机制,“以人为本”的安全管理思想难以真正建立并实现,无法或是很难调动人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产生上述问题的原因尽管是多方面的,但最根本的原因是没有一套完整的又适合于企业自身的具有激励和约束的安全管理机制。安全工作管什么?怎么管才是关键,这些只有真正的制定和应用先进的安全管理措施、理念、经验,结合企业自身的实际,“个性化”定制出适合企业特点的安全管理制度,才是找到了解救企业自身的良药,才是王道。
二 企业安全管理的建议与展望
前国务院总理温家宝2006年3月5日在十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上作政府工作报告时强调,加强安全生产必须标本兼治、重在治本。为此,不同的企业应根据本企业自身的特点及综合本企业各方面的情况,来制定带有企业自身特色的安全管理方式与制度,才能有效地减少事故的发生,促进安全生产。使企业达到最优化的精益利益。
形式多样,注重效果,牢固树立“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工作方针。安全管理工作搞不好,往往在于认识不到位。现代安全管理要求的基础就是合理认识安全管理在企业生产活动中的重要性,企业的主要领导要亲自抓、负总责。在教育的途径上要多管齐下。既要通过安全培训、常规性的安全教育,又要充分发挥宣传舆论工具,强化宣传效果,形式和内容上要突出知识性、趣味性,寓教于乐,营造浓厚安全文化氛围,使广大职工在潜移默化中强化安全意识,逐步实现从“要我安全”到“我要安全”的思想跨越,进一步升华到“我会安全”的境界。预防为主,先期治理,确保防范措施到位。安全管理要以人为本,以人为本是企业安全管理的需要也是员工自身安全的需要。
2.1以“人”为本安全管理的意义 以“人”为本管理,就是着眼于“人”,人是生产过程中最活跃的要素,是安全生产的实践者,也是工伤事故的直接受害者。人人都知道爱惜生命,个个都愿意安全生产,这是全体员工的基本愿望。以“人”为本管理能帮助员工增强安全意识,掌握必要的安全技能,员工能主动遵守规章制度,严格执行操作规程,避免遭受人身伤害,保障自身安全。通过提高企业全员的安全素质,减少生产过程中的事故隐患,预防事故的发生,保障企业安全生产。
2.2以“人”为本安全管理的关键因素 2.2.1企业的领导干部
企业领导对本单位的安全生产全面负责,负责建立健全企业的安全生产责任制,组织制定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保证安全生产投入的有效实施,因此领导干部观念意识是企业安全管理的关键因素。各级领导干部对安全工作的认识和重视与否,对企业安全生产工作的好坏有着密切关系。领导干部通过学习接受相关的安全管理理念和安全管理的基本知识,能够正确地认识生产和安全之间的关系,这样国家的安全生产方针、政策的就能得到贯彻执行,各项安全规章制度得到落实,安全设施的投入得到有效保证,及时消除生产安全事故隐患。领导干部意识到提高员工安全素质是安全工作之“本”,加强企业的安全教育和宣传工作,企业范围内形成人人关心安全的氛围,员工就会被潜移默化,就会自觉参与安全工作,领导能够以身作则,不违章指挥,把安全工作摆到重要议事日程上,这样就能取得安全生产主动权,使企业安全管理工作有新的起色。
2.2.2企业的安全管理人员
安全管理人员的职责是落实国家有关安全生产的法律法规,组织企业内部的安全检查活动,负责日常检查,及时整改各种事故隐患,从事具体的安全管理和组织工作,又是企业安全责任人的左右手和参谋,所以,对安全管理人员的要求比较高,不仅要有较广泛的安全管理知识、较全面的安全技术和组织能力,而且要熟悉国家制定的安全法律法规以及一些强制执行企业标准和行业标准。因此必须对他们进行全面、系统、专门的培训教育。平时加强日常生产管理学习和专业知识培训,还要参加专门的安全管理人员培训班,了解新发布的法规制度,学习安全生产技术和国内外先进的安全生产管理经验,不断提高专业素质和管理技巧;学习应急管理、应急处置的内容和要求,提高现场处理应急事件的能力。能深入现场正确指导基层班组的安全工作,及时发现生产现场存在的事故隐患并及时进行消除,督促教育职工按照安全操作规程进行操作,保障企业安全管理规章制度的落实,提高现场标准化管理水平,使安全管理水平得到有效的提高。建立安全预警工作机制。生产规章中就需要有一定的冗余措施(多重保险),而纠正违章、维护安全是企业每个员工的责任。建立企业安全预警工作机制的方法有许多,如建立健全企业安全生产责任制,加快安全生产标准的制定和修订工作;开展查隐患、查制度、查应急预案为主要内容,组织开展反“三违”活动,发动员工自我查找、互相查找,剖析危害,规范行为;发挥思想政治工作的核心作用,强化生产现场安全管理,堵塞漏洞;建立健全对各种突发性事故、外来事故和重大事件处理和抢救的应急预案,加强重点部位,关键设备,重大危险源点的监控,增强事故防控能力;导入质量管理体系(QMS)、环境管理体系(EMS)、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体系(OHSMS),落实安全监管、隐患整改责任制,从源头上把住安全生产关,层层构筑安全生产的一道道防线。重视激励作用,把情感融入安全管理。马克思曾经说过:人们追求的一切,都同他们利益有关。而人的情感往往影响着人的行为目标、行为方式等多方面。在企业,每一位职工,都拥有自己的感情世界,要求管理者只有深入了解、沟通和激发职工的内心情感,才能在管理工作中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从而刺激工作热情、激发创造力。因此,在企业安全管理中引入多种激励机制,如“形象激励”、“荣誉激励”、“物质激励”等,也可以采取“感情投资”、“带薪休假”、“给职工过生日”等方法,解决职工的困难,于细微处见真情,这样才能感化人,以便和谐一致,团结协作,促进安全管理,消除管理中的抵触情绪。实行安全管理目标。安全目标要具体,可根据企业具体情况设置,例如,千人负伤率(工亡率、重伤率、轻伤率)、生产事故控制率、隐患整改率、事故损失率或安全技术措施项目完成率等。各项目标要量化,分解落实到岗到人,严格考核。实行全员全方位安全管理,即分厂、车间、班组三级安全网络。使每个岗,每个人都明确自己在目标管理体系中所处的地位和作用,通过每个人的积极努力来实现特定组织的安全目标。
三 总结
虽然说我国的企业安全管理工作直至目前来讲依然不是非常的成熟,依然存在这样或那样的问题,但是我相信通过努力,通过学习,通过积累,我们的企业安全管理工作在未来一定会迈上一个新的台阶。
四 参考文献 《企业安全管理》 马小明 田震 国防工业出版社 2 《企业管理学》 姚顺波 王博文 科学出版社 《安全生产管理知识》 崔国璋 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
第二篇:房地产企业安全管理现状分析
第1页,共5页
建筑施工企业安全管理的现状调查及其改进措施
摘要 建筑业是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其安全生产关系到人民群众生命和国家财产安全。安全管理是企业生产的保障。由于施工项目的流动性大、高空作业多、作业条件差,建设管理水平参差不齐,影响施工安全的因素多,科学管理对做好安全工作来讲是极其必要的。虽然近些年来国家加大了对建筑行业的安全管理力度,但是随着建设工程的迅猛发展,高、大、难建筑物的迅速出现,建筑安全形势依然不容乐观。本文通过对我国当前建筑施工行业安全生产管理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原因进行了分析,同时就如何预防项目施工安全生产并对对当前安全生产管理提出了一些建议。
关键词
建筑施工 安全管理 现状 改进措施
“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是我们国家安全生产的基本方针。建筑施工企业的安全生产关系到人民群众生命和国家财产安全,关系到广大职工的切身利益,关系到社会稳定和国民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建筑工程企业的施工,多数情况是露天高空作业,而且现场情况多变,又是多工种的立体交叉作业,劳动条件差以及从业人员的构成不确定性及流动性大的特征,建设管理水平参差不齐,安全生产的管理和职工安全教育滞后,因而当前建设系统的安全形势非常严峻。另外,随着市场经济进程的不断推进,国家对建筑安全工作高度重视。特别是近几年来,建筑安全事故频发,并呈逐年上升的趋势,经国家及成千上万家庭带来巨大的生命和财产损失,每年施工的死亡人数仅次于矿山和交通,这为新时期的建筑安全工作带来了极大的挑战。
通过众多国内外学者对安全事故原因的研究,认为造成安全事故的根本原因在于管理系统,包括管理的规章制度、管理的程序、监督的有效性以及员工训练等,皆是因管理失效而造成了安全事故的发生。因此,有效地控制和防止发生建筑施工安全事故,加强安全管理是关键。建筑施工企业安全生产管理的现状
近年来随着国家经济的迅速发展,基本建设投入的不断增大,建筑队伍不断扩大,特别是建筑企业承建的项目越来越多,许多企业自有职工难以满足现场施工需要,各企业纷纷引进分包队伍,大量未经正规培训,尚无生产技能和安全防护意识的耕田种植的农民随之进城务工,成为农民工。据报道,2013末,我国建筑业企业共有 79,528 家,建筑业从业人数 4,499.31 万人。,其中农村富余劳动力达3200万人,占行业职工总数的81%,而经过培训取得职业技能岗位证书的农村从业人员不足80万人,占总从业人数的2%。
建筑安全事故是我国高危行业,安全事故频发,当前在很多施工现场还存在不少的安全隐患,甚至重大安全隐患也不乏存现。多数来自农村的从业人员因文化程度较低,安全意识、自我保护意识淡薄,对安全生产的基本常识和安全操作规程知之甚少,再加上部分施工企业盲目追求经济效益,不重视安全培训或是教育不到位。另一方面施工单位恶性竞争低价中标
第2页,共5页
后,也不愿意在安全上进行必要的投入;建设单位也没有真正落实安全管理责任。出现以上被动局面,致使这一部分从业群体安全防护意识和操作技能低下,造成安全生产事故频发,死伤众多。这不仅影响了经济的发展,而且严重影响到社会的稳定。各责任主体安全管理职责存在的问题
2.1 建设单位
建设单位是建设项目的投资者,往往只关心成本、质量、工期等对自身利益的影响。很多业主认为安全管理是施工单位(承包商)的事情,跟自己毫无关系,基本上没有什么安全管理的意识和观念。
2.2 施工单位
施工单位(承包商)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经济主体,实行独立核算,自负盈亏。因此,利润最大化是企业追求的目标。一方面,在项目管理工作中,安全管理让位于质量、成本、工期等目标,安全投入得不到保证。另一方面,在激烈的市场竞争条件下,很多承包商忙于争项目、抢市场,片面地追求经济利益,有关安全管理的规章制度形同虚设。
2.3 监理单位
作为业主代表的监理单位,一般只注重工程的质量、进度、投资等问题,而对施工过程的人员、机械等安全问题则认为是施工企业内部的事,很少参与管理。一些监理单位甚至忽视对建设项目的安全监理,不按照法律、法规和工程建设强制性标准实施安全监理职责的现象比较普遍。
2.4 设计单位
目前的设计单位在结构安全的设计上往往采取保守的设计方案,而对施工过程的安全,他们并没有认真的考虑。因此,设计单位在设计时往往将造型、美观、大胆的构想放在首位,不考虑施工的难度和如何进行安全操作或防护的需要,认为只要有设计图纸,如何施工是施工单位的事情。对涉及施工安全的重点部位和环节在设计文件中未注明,给施工安全带来一定的安全隐患。虽然设计报告中有专门的安全专篇,多数却照搬照抄七八十年代的图纸说明,与自己设计的图纸根本不符,失去了对安全施工的指导意义。建议建筑施工企业应该采取的对策措施
“安全生产,警钟长鸣,常抓不懈,尽职尽责,千方百计消除事故隐患,防止重特大事故的发生”。这是安全生产工作的目标,安全生产工作具有经常性,不间断性。也就是说安全工作贯穿于整个项目生产的全过程,安全事故也不是几秒钟、几分钟的事情,而安全生产工作却是一个系统工程,必须全员参与,缺一不可。全员牢固树立安全观念,提高安全生产意识,这是预防安全生产事故的有效途径。
建筑施工企业的安全管理必须从安全宣传、安全教育、安全责任、健全管理制度、严格
第3页,共5页
监督管理工作、加强经费投入、劳务用工管理及查处等几个方面进行综合治理,强化建筑施工安全管理防范措施。
3.1 做好安全宣传教育工作
“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是我们国家安全生产的基本方针,安全生产与人民的切身利益息息相关,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国家出台的一系列有关安全生产的法律法规,施工企业都要认真贯彻执行。做好完全教育工作就是重点加强对一线作业人员的安全教育培训,增强他们的安全意识和安全操作技能。新工人入场工作必须经公司、项目部、班组三级安全教育,考试合格后,取得作业操作证方可持证上岗作业。要加强对职工,特别是管理人员进行安全知识的安全教育培训和重要安全设施、特殊安全技术措施、安全生产重难点部位安全技术措施等的安全教育培训学习。
宣传过程中一定要注重宣传效果,支持以人为本的理念,运用多种方法教育广大职工,把宣传的声势造得大大的,切实达到人人皆知的目的,让安全的观念牢固在每个员工的心中。
3.2 明确各责任主体的安全管理责任
建筑安全生产工作要把安全生产目标责任放在第一位。对于一个企业而言,企业负责人是安全责任的第一负责人,而一个工程项目的项目经理要对项目安全负全面责任,项目经理是施工项目的安全第一责任人。对于安全生产形势严峻的项目要进行深刻的剖析,虚心学习先进的思想,努力创新安全生产管理新的思路,制定出新的举措,把事故隐患从根本上消除。在施工过程中不得有麻痹松懈的思想,始终要坚持做到安全生产、文明施工。建筑施工企业要明白“没有安全就没有效益”,应该高度重视安全工作,克服安全工作不必要的思想,不能因为任何原因而忽视安全工作,以免出现严重的后果。
《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管理条例》已经对建设单位的安全生产责任做出了明确的规定,安全生产事故不仅会使建设单位受到直接或间接的经济损失,还可能会承担法律上的责任。因此,建设单位及其管理人员应该实施法律法规上明确规定的安全责任。首先,建设单位在招标中要选择具有资质的安全的承包商进行建筑施工。其次,在施工过程中,建设单位的各级管理人员均有责任监督施工单位进行安全生产。再次,建设单位应当积极地为安全生产提供保障措施,不得对勘察、设计、施工、工程监理等单位提出不符合建设工程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和强制性标准规定的要求,不得压缩合同约定的工期。
施工单位作为项目的直接实施单位,要时刻做好现场的安全管理工作,确保建筑施工安全地进行。施工单位要设立安全生产管理机构,配备专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进行现场安全管理。项目经理应从人力、物力上大力支持安全管理人员的工作,向作业人员提供符合国家标准或行业标准的安全防护用具和安全防护服装等,不定期检查安全管理人员对从业人员的安全教育培训,以提高从业人员的安全意识。
监理单位要参与建筑施工的全过程,对施工安全监督具有非常有利的作用。监理人员要加强施工现场的巡视,不论哪个专业的监理工程师发现存在安全事故隐患的,都有责任及时
第4页,共5页
要求施工单位整改;对情况严重的,监理单位及时向建设单位报告。对不执行整改的情况,监理单位采取合同中规定的强制性措施或向有关主管部门报告,强制要求施工单位消除隐患。
设计单位提供的设计方案中应当考虑施工安全操作和防护的需要,对涉及施工安全的重点部位和环节应在设计文件中注明,并提出防范生产安全事故的指导意见。设计单位和注册建筑师等注册执业人员应对其设计负责。
3.3 建立健全的安全生产保障体系和安全生产监督体系
在企业管理中要建立一个自上而下层层挂钩和自下而上层层保证并且高效运行的安全生产管理体系。全面考虑问题,层层签订安全生产目标责任,最终实现安全生产的思想到位、组织到位、责任到位、措施到位。通过企业法人安全资格管理,明确其在安全生产工作中的法定职责。企业法人重视了安全生产工作,就势必要在企业中建立与健全一个整套的安全生产管理制度并以经济杠杆的手段将相关的措施、制度落到实处。
政府及有关部门是安全生产监管主体,要认真贯彻执行《安全生产法》、《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依法全面落实政府安全监管责任。对建筑施工涉及的各方责任主体的安全管理实施监督落实,防止流于形式的安全管理制度和安全责任制的出现。要加强对建设项目的监督检查,强化对企业安全生产目标责任制的监督考核,督促落实各方相关安全责任。并且要进一步研究和明确、细化安全监管部门综合监管的职责定位,严格按照“四不放过”的原则,对发生的重特大事故依法严肃查处,追究责任,落实整改措施。建设行政主管部门是全国建筑行业的行政主管部门,要形成建设行政主管部门依法统一监管,各相关部门各司其职,各负其责,相互支持,密切配合,协调运转的建筑业安全生产管理机制和格局。
3.4 加大经费的投入
为了保障广大人民群众的生命和国家财产的安全,各行各业都要做好安全工作。建筑施工企业要做好安全工作就要舍得投入,不能只看眼前利益,要放眼长远。建设主管部门要进行广泛而深入的调查和研究,科学合理地对工程造价进行准确地估计和预算。建筑施工企业要设立单独的安全生产专项费用并且要专款专用。目前正在推行的施工企业缴纳安全生产风险抵押金的做法确实能对遏制安全事故的发生起到一定的作用。
3.5 加强劳务用工的管理
加强安全教育力度提高农民工的安全意识和安全素质。根据农民工普遍文化程度不高,安全意识差的特点可以采用多媒体教育手段等图文并茂的形式对他们进行培训,可以增强他们的感知认知能力,增强他们的自我安全防护意识。通过安全例会等各种方式有效地保证施工人员在上岗前都能得到培训,以此来提高工人的安全技能和素质。
在做好对员工的安全教育工作的同时,另一方面还要加强现场安全管理的预测预控,确保各类安全防护措施都做到位,通过有效的安全防护措施把危险程度降到最低。
第5页,共5页
3.6 严格执行奖惩制度
现场安全管理状况的好坏与经济是紧紧相关的,两都之间充分体现着杠杆作用。为了促进企业做好安全管理工作,我们把他们施工现场安全管理工作的好坏直接与他们的收入关联在一起,与整个团队的经济利益联系在一起。对安全管理工作做到位的企业给予奖励;对那些不重视安全管理工作而发生事故的现场,根据事故的危害程度难予处罚;对于事故特别严重,影响特别恶劣,有损企业形象的还要坚决追究其法律责任。这样就会促使各个安全管理部门充分做好他们的工作,时刻把安全工作的重要性放在第一位。
总结
在整个施工过程中,建筑安全施工管理就坚持事先控制、事中控制和事后控制相结合的综合措施。以事先预防为主,加强对所有职工进行安全宣传教育,落实安全责任,健全管理制度,增加安全管理经费的投入等措施的实施。重视事中控制,重视事前监督、及时控制;辅以事后控制,及时处理。并认真总结经验教训。坚持全面、全程、全员参与的原则,贯彻执行安全生产的方针政策、法律法规、规范标准和规程。结合项目、企业和地方的实际情况,进行有的放矢的安管理进程,确保安全生产防范于未然。
当前建筑施工安全形势仍然严峻,施工安全工作任重道远,它是一项长期任务,我们要通过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让企业各级各部门的人员明确自己的职责和责任,关注安全,重视安全,实实在在地做好安全工作。我们应该居安思危,时刻牢记安全第一,不断地加强安全管理,保证安全生产的顺利进行。
第三篇:浅析企业食堂安全管理现状分析及改进措施
浅析企业食堂安全管理现状分析及改进措施
摘 要:企业食堂安全管理不仅关系到企业员工的生命健康,还与企业的经营发展存在紧密的联系,因此结合当前企业食堂安全管理现状,应该加强对企业食堂安全管理的重视,积极改进安全管理措施、提升安全管理水平,为企业员工营造健康的食堂环境。本文以天然气爆炸安全事故为例,对企业食堂安全管理工作进行了具体分析。
关键词:企业;食堂;安全管理;改进措施
中图分类号: G47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1069(2017)01-16-2
0 引言
生产安全是人类社会得以正常发展的基础,只有营造安全的生产环境,才能够推进企业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因此企业在建设发展过程中一定要加强对生产安全的重视,为企业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石化销售企业作为质量效益企业,在经营管理过程中也应该将安全工作放置到第一线,在保证前线装置安全管理的基础上应特别加强对食堂和车队等后勤保障单位的安全管理,真正为企业员工营造健康工作环境,提升企业安全管理质量。相关调查研究显示,现阶段,我国企业食堂安全问题主要以天然气爆炸事故为主,而食堂用餐时间人员紧密,一旦发生爆炸将造成无法挽回的后果。所以在食堂安全管理工作中,应该将天然气安全管理作为主要内容,希望在充分分析天然气事故原因的基础上能够有效规避爆炸风险,营造健康安全的食堂环境。企业食堂发生天然气爆炸事故的原因
1.1 食堂在使用天然气过程中存在的安全隐患
食堂安全生产的条件下,天然气应该存在于管道和相关容器所构成的密闭环境中,与外在空气隔绝,因此不存在天然气不合理燃烧甚至爆炸的风险。而当食堂出现天然气爆炸事故时,食堂所使用的天然气往往会出现泄露现象,外泄天然气与空气混合,埋下了安全隐患。一般来说,食堂天然气泄露的原因主要包含以下几点:阀门和法兰等密闭部位出现泄漏现象、燃气设备老化造成燃气泄漏、螺纹或管道腐蚀造成燃气泄漏、工艺流程出现错误等。因此要想规避天然气爆炸事故,应该从源头上避免燃气泄漏现象的出现。
1.2 企业食堂发生天然气事故的客观条件
企业食堂在安全生产过程中往往会使用天然气,而天然气具有遇火燃烧、浓度过大会发生爆炸的特质,因此天然气爆炸一般不是突发性的事故,而是空气中天然气含量不断增多最终超标引发爆炸的发展性事故,这一事故的产生存在两个必要的条件,即空间相对封闭、天然气持续泄露、不断积累。
1.3 天然气爆炸事故的诱发原因
在天然气发生泄漏后引发天然气爆炸点的火源一般有以下几种方式存在:启动燃气灶时产生明火;食堂就餐或者工作人员身上摩擦产生的静电;食堂线路老化、工作人员在使用电气设备过程中产生电火花。
1.4 食堂安全事故的潜在因素
在企业食堂中,一些潜在因素也能够对食堂安全产生影响,甚至造成天然气爆炸事故的出现,如工作人员缺乏安全意识,当天然气泄露放射出一定刺激性气味时,无法对天然气气味进行及时识别,最终没有及时控制天然气泄漏问题;报警设备的定期排查工作不彻底,部分失灵设备仍然投入使用,导致出现天然气泄漏时,报警器无法及时发出警报;员工安全知识不足,即使发现了天然气泄漏问题,也没有及时采取正确的措施,加大了爆炸危险[1]。
1.5 造成食堂安全事故的管理原因
管理不当也会增加食堂出现安全事故的风险,即管理人员没有定期对天然气进行检查,因此无法及时对天然气的易漏点进行处理;管理人员自身安全意识不足,安全防范技能不达标;管理人员没有严格按照规定流程对天然气设备进行检查,忽视天然气泄漏隐患等。企业食堂安全管理检查问题分析
2.1 问题发生原因类
在企业食堂安全管理检查问题中,按照发生原因进行分类,存在的问题主要包含:设计原因导致的问题超过120项,占总问题数的50%以上,设计原因主要为报警器安装缺乏合理性,墙壁插座漏电保护装置设置不科学;管理原因所造成的问题超过110项,占总问题数的48%左右,主要涉及的原因为调压阀渗漏、紧急切断阀失效不联动等;设备自身原因导致的问题数量较少,仅占总问题数的1%左右。目前,我国企业食堂安全管理工作还是短板,尚未引起所有企业管理决策人员的高度重视,导致安全管理技术人员综合素质偏低,无法实施科学管理,安全管理工作存在一定的风险,但是员工安全风险意识却较为淡薄,部分单位也并未将食堂安全管理纳入企业日常安全管理工作中,导致食堂安全管理存在盲区,严重影响了安全管理效果。
2.2 按照专业管理对存在问题分类
按照专业管理对企业食堂中存在的安全问题进行分类,发现电气相关问题数最多,占总问题数的36%左右;而仪表相关问题总数位居第二,占总问题数的35%左右;工艺和食堂管理方面的问题相对较少,仅占总问题数的12%左右;消防方面的问题反而最少,仅占总问题数的4%左右[2]。综合问题类型进行分析可以发现,食堂工作人员缺乏电气和仪表方面的安全管理意识和能力,因此这方面因素所导致的安全问题相对较多,而企业各级管理人员都相对关注食品安全以及生产安全问题,所以消防问题较少,但是在用电和用天然气方面的检查力度不足,极易导致问题的出现,所以要想改善现状,还应该加强电气和仪表方面的安全教育,重视监督和检查工作,为食堂安全管理现状的改善提供良好支持。逐步改进食堂安全管理工作质量的措施
3.1 及时改建食堂,有效弥补食堂设计方面存在的风险
企业在建设食堂的过程中应该严格按照国家相关部门制定的标准执行,在统一设计标准的规范下,有效解决食堂本身墙壁插座少、需要外接插座的问题、报警器设置不合理问题等,切实提升食堂在抵御安全风险方面的能力,为有效规避食堂安全风险创造条件[3]。
3.2 定期检测和维修食堂可燃气体浓度报警器
定期对食堂报警器设备进行检测和维修,并准备备用报警器,能够及时发现企业食堂存在的安全隐患,进而采取一定的措施,合理控制事故的发生概率。一般来说,结合企业食堂安全生产现状,建议设置两台数显式报警器,将两个报警器的数据进行对比,参考使用,保证能够对食堂安全状况进行全面监控。
3.3 明确和落实食堂管理责任
在食堂安全管理工作中,要想切实提升工作人员的管理积极性,就应该明确食堂管理人员的各项责任,并贯彻落实各项责任,在实际管理工作中做到层层把关,切实提升员工的责任意识,强化安全管理质量[4]。如企业食堂的员工在使用完炉灶后应该及时关闭总来气阀,并且员工在完成关闭下班后,值班干部应该对实际情况加以确认,并及时进行备案。这样借助多重监管,食堂的安全管理质量必然能够得到显著的提升。
3.4 在工作中组织开展“写风险”活动
事故的发生往往存在一定的必然性,在前期加强管理一般能够有效规避事故的发生,降低事故损失[5]。因此为了动员食堂员工参与安全管理的积极性,提升员工的安全风险防范意识,还应该在加强宣传教育的基础上组织员工开展“写风险”活动,在企业中营造良好的风险管理氛围,促使风险管理和控制质量得到进一步提升。
3.5 借助智能监控设备进行实时监控
食堂在管理工作中可以尝试引入先进技术,在管理过程中使用安防报警智能终端器,对企业食堂的安全状况进行实时监控,保证食堂出现火灾、高温、烟雾或者天然气泄漏等安全情况时能够准确定位并实现联网报警,保证管理者能够及时接到警报,并对安全事故进行及时处理,有效规避风险或尽量降低风险损失。结语
企业食堂安全管理工作关系到企业员工的生命健康与企业的稳定发展,因此企业在保证一线生产安全的同时,必须逐步加强对食堂安全管理工作的重视,希望借助逐步提升安全管理意识、采取合理的安全管理措施,切实增强食堂安全管理质量,为企业员工营造良好的用餐环境,为企业的长远发展提供良好的支持。
参 考 文 献
[1] 欧阳爱民.企业食堂食品安全管理工作探讨[J].饮食保健,2016,3(11):227-228.[2] 姚红卫.谈如何提高食堂食品卫生安全管理的质量[J].中外食品,2014(2):51-53.[3] 谷?h.食堂食品卫生安全管理的创新策略研究[J].人力资源管理,2016(7):340-341.[4] 福建开展大型工业企业食堂专项检查[J].食品安全导刊,2016(14):69-69.[5] 李勇林.浅谈如何加强高校食堂安全管理[J].东方教育,2014(9):238-238.
第四篇:企业安全管理现状浅析和对策范文
企业安全管理现状浅析和对策
摘要:通过多年工作实践,对企业内的安全管理现状进行分析,针对存在的不足,结合企业现状和近期规划,从多方面提出改善安全管理的对策。
关键词:企业;安全管理;浅析;对策
中图分类号:G654 文献标识码:A泰达自来水公司是担负开发区安全供水的专业性企业,公司的安全生产关系着全区人民的饮用水的安全,因此在这个不到300人的小企业中,安全管理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这不仅关系到企业员工的人身安全,对保障全区的安全饮水具有重要意义。
公司经过了20多年的长足发展,到目前已经形成了一个较为完善的安全管理体系,公司建立了较为完善的安全制度和安全管理机构、安全责任制,在这种安全体系下,我们实现了2O年的安全生产无人身事故,应该承认在安全生产方面,我们取得了巨大成绩,但是面对成绩,我们需要冷静分析,我们的成绩不能掩盖我们在安全管理上的不足,在新世纪新形势下,特别是在新时期,我们不断面对新的威胁,公司不断面临新的机遇和挑战的形势下,我们长期以来形成的传统安全管理模式,受到了极大的考验。面对当今复杂多变的社会环境和全社会对安全关注度的不断提高,我们现有的安全管理体系必须加以改善和更新,以适应新形势的要求。
一、目前安全管理存在的不足
1、安全体系不能与新形势相适应。新世纪以来,我们面临的安全威胁开始发生了新的变化,除了传统意义上的各类安全隐患外,我们在安全方面的威胁,向社会化、多方面发展,如环境污染、恐怖袭击,这些方面威胁所带来的危险和隐患对于关系着人民饮水安全的自来水公司,是极其敏感,影响重大;此外,虽然净水厂三期工程的竣工投产,新的工艺和技术、设备的引进,如何管理这些新的工艺和设备,适应新的管理方式,我们现有的安全管理制度和体系并不能完全适应新的运行模式;随着社会对安全及安全饮水的关注程度的不断加强,国家的法律体系也在不断完善和发展,我们的安全体系和制度必须保持与现有法律体系的一致性。
2、企业还没有形成具有自己特色的企业安全文化。企业是现代经济的细胞和基本单位,企业的一切经营活动必须通过某种机制和方法进行管理,方能达到预期的效能目标。
管理离不开文化,也可以说不同的文化背景就有不同的管理理论和方法,而管理的进步实际上是一种文化现象,管理也属于文化的范畴。当今正在我国盛行的企业文化管理,使企业文化成为职工的精神、信念和行为准则,是新时代企业管理(企业管理论文)的新特点,是企业更加重视职工、重视激励人的精神的一种文化现象。
安全管理是企业安全文化的一种表现形成,是企业安全文化在企业安全管理中的某些经验化、理性化不断发展和优化的体现,科学的企业安全管理也属于企业安全文化建设的范一214一 中国新技术新产品畴。企业安全文化是企业安全管理的基础和背景,是理念和精神支柱,企业安全管理的哲学、管理者与被管理者的安全素养、安全管理的伦理道德等这些无形的高尚境界却都用安全文化来培养、影响和造就。长期以来,我们重视传统意义的安全管理,更倾向于短期的效果,忽视了安全的基础和支柱安全文化的建设,因为安全文化更加具有长期性,本身具有与安全管理更广泛的内容。忽视安全文化建设,导致的后果是,企业安全管理没有特点;群众的集体安全意识淡薄;企业的安全活动得不到广泛的关注和支持;企业的安全管理水平不能达到新的水平。
3、安全标准化建设水平还有待于进一步提高。我们是开展安全标准化班组建设最早的企业,开展标准化班组建设以来,我们在安全管理方面得到了很大的提高,大家在运行管理等多方面都有了标准,如:操作标准、设备管理标准、作业环境标准等等,标准是衡量管理是否达到目标的基础和依据,通过开展标准化安全班组建设,我们的管理确实提高了,但是我们在标准的建立和考核上,明显存在不足,一是标准没有必要的更新和优化,以利于方便操作和考核,二是没有行之有效的考核体系。
4、公司还没有建立起在以安全责任轻重为标准的绩效管理体系。由于企业的性质,在我们的企业里”大锅饭”、平均主义的思想还广泛存在,由于不能完全根据安全责任轻重来建立企业的绩效考核体系,干工作不干工作、干多和刊>一个样或差别不大,这或多或少影响企业员工对安全管理的积极性。
二、企业安全管理的对策
安全管理是极其艰巨的一项工作,需要我们持之以恒,不断创新(创新论文)。面对新的机遇,需要我们以科学管理为手段,通过推行目标管理,加强员工培训和安全宣传,坚持以人文本的原则,建立独具特色的企业安全文化。
1.建立健全规章制度,建立标准化的安全管理规程。
要根据国家和地方法律规定变化及企业自身发展需要,及时更新完善企业的安全管理制度,特别是对于操作规程等制度,要实现标准化作业,并尽可能简洁,便于现场操作人员读懂和操作。
2.实现”本质安全”是安全管理工作的最高目标通俗地讲,”本质安全”就是指设备或装置在设计阶段,充分考虑到其运行时可能发生的事故和存在的不安全因素,在设计阶段通过设计手段消除存在的不安全因素,在使用过程中即使操作者发生操作或使用错误,由于设备或装置本身存在的安全性能不会导致事故的发生。由此可见,”本质安全”是科学的体现,是实现安全生产的有力保证,是安全管理工作追求的最高目标。在工程设计和实施过程中,尽可能采取本质安全措施,保证系统运行的本质安全。
3.采用科学手段,将安全系统工程融入安全管理安全系统工程的基本任务是预测、评价和控制危险。预测的方法很多,有定性的,也有定量的。实际中常见的有:(1)危险性预先分析它是把分析工作做在行动之前,避免考虑不周造成损失。
(2)安全检查表
它主要是根据法律法规、标准、规范、制度,事先制定要检查的内容,做到有的放矢,避免随意性,减少漏项。
(3)故障模式及影响分析
它主要是分析系统或各个组成部分,查出可能发生的故障及影响,从而制定预防措施,提高安全可靠性。
(4)事故树分析
它是表示导致灾害事故的各种因素之间的因果及逻辑(逻辑学论文)关系图,根据事故发生的概率,制定相应安全措施。
(5)事件树分析
它是从初始事故出发考察由此引起的不同事件,找出最严重的后果,制定相应措施,提高安全可靠性。
(6)安全评价
安全评价以事故预测为基础,通过分析掌握系统中薄弱环节和潜在危险,从而制定控制措施。
在现代安全管理中,我们必须以科学的管理手段,达到排除安全隐患,保障安全生产的目的。
4.注重实际,注重实效,强化教育培训安全管理工作搞不好,往往在于认识不到位。现代安全管理要求的基础就是正确认识安全管理。首先要提高对安全教育的认识,真正把安全教育摆到重点位置。既要通过安全培训、常规性安全教育,又要充分发挥安全会议、安全讨论、安全活动、厂报、黑板报的作用,全面强化安全工作,创造良好的安全生产氛围。
在安全教育的形式和内容上要丰富多彩,推陈出新,使安全教育具有知识性、趣味性,寓教于乐,广大职工在参与活动中受到教育和熏陶,在潜移默化中强化安全意识,逐步形成”人人讲安全,事事讲安全,时时讲安全”的氛围。使广大职工逐步实现从”要我安全”到吁 要安全”的思想跨跃,并通过切合实际的安全知识和安全技能的培训进一步升华到”我会安全”的境界。坚持预防为主,先期治理,确保防范措施到位。
5.坚持”以人为本”注重安全文化建设。
在现代管理哲学中,人是管理之本。管理的主体是人,客体也是人,管理的动力和最终目标还是人。在安全生产系统中,人的素质(心理与生理、安全能力、文化素质)是占主导地位的,人的行为贯穿作业过程的每一个环节。因此,在安全管理过程中,企业必须尊重人、关心人、激励人、以人为本。马克思说过:人们追求的一切,都同他们的利益有关。职工工作积极性的调动,要求管理者深人理解职工的内在需求,并予以适当满足,从而刺激工作热情、激发创造力。因此,在企业安全管理中引入多种激励机制,成为安全管理的重要举措。
公司应通过cI、LOGO等形象设计,标准化作业、培训等多种方式,建立具有企业特点的安全文化,夯实企业的安全管理基础,在重要生产场所,要建立统一的安全标识,形成企业独特的安全形象,在各种会议上活动场所要多提与安全有关的事宜,让员工养成时时关注安全的习惯。
目前,企业安全管理采取的是负激励即违章罚款,虽然有激励效果,但效果不佳。因此,企业要注意多运用正激励。一-TY面可以根据各级安全责任制,对完成情况好的集体和个人进行物质和精神奖励,数额必须大或较大;另一方面,可以评选安全标兵,从管理层到基层都要有代表,满足个人的荣誉感,体现”全方位”管理。
6.实施安全目标管理和绩效考核体系随着安全管理工作的不断进步,安全管理由定性逐渐走向定量,先进管理经验和方法得以迅速推广。目标管理应用于安全管理方面,称之为安全目标管理。它是生产企业确定在一定时期内应该达到的安全总目标,分解展开、落实措施、严格考核,通过组织内部自我控制达到安全目的的一种安全管理方法。它以总的安全管理目标为基础,逐级向下分解,使各级安全目标明确、具体,各方面关系协调、一致,把全体成员都科学地组织在目标体系之内,使每个人都明确自己在目标体系中所占的地位和作用,通过每个人的积极努力来实现特定组织的安全目标。
制定安全管理目标要有广大员工参与,领导与群众共同商定切实可行的工作目标。
安全目标要具体,根据实际情况可以设置若干个,例如事故发生率指标,伤害严重指标,事故损失指标或安全技术措施项目完成率等。但是,目标不宜太多,以免力量过于分散。
应将重点T作首先列人目标,并将各项目标按其重要性分成等级或序列。各项目标应能数量化,以便考核和衡量。
安全目标管理可以发挥每个人的力量,提高整个组织的安全工作管理绩效;可以增强管理组织的应变能力;可以提高各级管理人员的领导能力;可以促进组织内成员素质的提高;可以促进企业自身的长远发展。
企业安全管理是一项长期复杂艰巨的工作,我们必须运用科学管理的管理手段、管理方法,提高全员的安全意识,培养独具特色的企业安全文化,才能真正使安全管理水平E一个新台阶
第五篇:我国企业预算管理现状分析
我国企业预算管理现状分析
摘 要:随着经济的发展,我国企业的竞争格局在不断变化,竞争在不断加剧。预算管理是财务管理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决定着企业的良性发展。因此,本文针对企业预算管理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解决的对策。
关键词:企业预算;预算管理;现状分析
一、前言
随着当前市场竞争环境的日益复杂化,很多企业开始重视其内部管理工作,预算管理工作作为企业管理控制中的重要手段之一,在提升企业内部管理水平中发挥了极大的作用。然而,我国企业的预算管理工作作为管理工具的作用还没有达到充分的发挥。因此,我们就应该尽快分析出企业预算管理工作的症结所在,并对其提出相应的解决策略,让其更好的适应市场竞争的需要。
二、我国企业预算管理发展历程
1.传统的预算管理初始应用阶段。说起预算管理的起源最初是来自于13世纪的英国政府,在此之后预算管理开始在其他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政府财政支出中得到了运用。在上世纪,美国将预算管理引入到现代企业管理之中,在企业中,预算管理主要是用来制定企业的计划、对企业进行协调和控制。
2.预算管理新理论迅速发展阶段。继1980年到现在,全球的经济状况已经越来越和以往不同,古老的、以往使用的预算管理方式的大环境已经开始变化了。相伴随公司的预算控制不可替代、不能动摇的位置也被质疑,因此,大家逐渐把目光聚集在战略管理上。一种叫做“超级预算”的新型的预算管理方式被国外教授所提出。在美国,哈佛大学卡普兰教授创造了作业成本制度,并将这种新制度和平衡计分卡有效融合在一起,这样的情况下预算管理会变得比以往更加的有效用。但是现阶段,平衡计分卡和作业预算的配合还是被大众广为选择的。
三、我国企业预算管理的现状分析
预算管理的产生源自于市场经济,它的推行变得越来越重要。随着经济格局的不断改变,企业在经营过程中出现了很多的不确定因素。而此时在企业经营管理理念中引进全面的预算管理就变得尤为重要。但是我们也应该发现,预算管理制度在企业中的的应用过程中确实还存在着一些问题。
1.大部分企业还在固守着传统的预算管理理念,没有从根本上去重视预算管理。目前很多企业已经开始认识到预算管理是一种科学的管理方法。但是通过数据来看只有很少的企业在编制投资收益预算和资本支出预算。这表明大多数的企业对于企业的长远发展没有一个明确的定位。
2.企业实行全面预算管理的内容来看,由于,管理人并没有把战略在企业预算管理这个问题作为重点,导致众多企业将利润、管理费用和销售成本当做预算编制时的重要步骤,仅有极个别企业在实行预算编制时编制投资收益预算和资本支出预算。
3.过于重视预算目标,而忽略了企业的战略目标。预算管理是一种管理手段,企业实行预算的目的是为了将企业战略和经营绩效相联系,而将这两者相联系的目的是为了完成企业的最终目标即实现企业的战略目标。然而,在现实中,企业中经常出现目标互换的情况,忽略了实现集团公司的战略目标。这样就会使战略目标无法实现,不利于企业的长期发展。
4.在预算的具体编制、执行过程中存在着不同程度的问题。在具体的操作过程中,有些企业以历史数据指标和过去的经营活动为基础,结合预算期的情况,增减一定的数额,便形成了本期新的预算,他们的预算编制方法过于简单。这使得在企业面对较大经济环境变化时,若仍以过去的数据为当期预算的制定基础,它的准确性将会大大下降,同时还可能产生不符合当前经济条件的预算指标。
四、解决企业预算管理存在问题的对策
1.提高企业领导者对预算管理的认识。企业的领导者必须要建立起正确的意识,重视预算管理,以“以企业战略为导向”,使预算管理成为实现企业发展战略目标的重要途径。作为企业领导者,应从企业治理以及管理创新的高度不断学习新的管理理念,加强对预算管理的认识。还应改变预算由专门的财务人员编制的传统观念,将企业预算管理纳入到企业全体成员的职责中,建立按各级责任层次划分的责任制度,做到权责明确。
2.建立健全预算管理机制,优化管理制度。企业的预算管理工作为企业各个领域的管理工作顺利开展奠定了一定的经济基础。那么,这就要求企业尽快完善和优化自身的预算管理制度。因此,我国企业应该根据自身的实际生产和经营状况来制定出更为合适自己的财务预算管理机制与制度,并根据企业财务预算管理机制来确定预算的具体流程,努力推动预算管理工作向着更为合理化和科学化的方向发展,进而让企业的预算管理工作对企业进一步扩大和增强的过程中发挥出较大的推动作用。
3.完善企业预算执行中的考核、监督、激励机制。企业的预算管理工作应该要充分意识到,良好的评价与监督机制将有利于促进企业职工具有较大的工作积极性与主动性。因此,我国企业应该要让预算管理工作的效果做到落实地位,就应该尽快建立一套科学、合理且可行的预算管理工作的业绩评价与奖惩机制,要强化监督与激励制度的作用。调动员工的工作积极性,提升企业预算管理水平,增强企业竞争力。
五、结束语
总之,合理地解决企业预算管理存在的问题,不仅能够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还可以促进企业的良好运作。不过预算管理不存在唯一的正确方式,企业应在充分了解预算管理重要性的基础上,从自身实际情况出发找出真正能够解决存在问题的对策,为实现企业的发展战略作出贡献。
参考文献:
[1]孟祥波.企业全面预算管理的研究[J].会计之友,2008,(23):37-38.[2]钟全汉.全面预算管理体系的基本框架研究[J].财经界,2010,(2):161.[3]谢国忠.浅谈对企业预算管理困境的几点认识[J].财经界(学术),2010,(16):156-158.作者简介:何杨(1980-),女,吉林省吉林市人,中央财经大学会计学院 2012级MPACC,现就职于俊思(北京)商业有限公司财务部,财务主任;何秋艳(1963-),女,吉林省吉林市人,现就职于中国石油天然气总公司吉林分公司,生产科长科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