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精品范文库 > 12号文库
高三家长怎样和孩子交流
编辑:梦里寻梅 识别码:21-813285 12号文库 发布时间: 2023-11-27 00:43:49 来源:网络

第一篇:高三家长怎样和孩子交流

高三家长怎样和孩子交流

高三了,家长和孩子的沟通非常重要,但很多家长在这方面很苦恼,不知道怎样和孩子沟通,要么说了没效果,要么说了“闹翻”了。

一、现状

一般家长和孩子怎样沟通呢?我把其列为三种模式: 第一种 无效沟通的典型模式: “最近怎么样?” “还好。” “好好学。” “嗯。”

第二种 错误沟通的三种传统模式 背景:“你这次考多少分(名)?” “XX(孩子回答分数或名次)”

1.“我不知道你天天在干什么?在想什么?你现在不学还等到什么时候?” 2.“这分(名次)还不够丢人的。亲戚同事朋友邻居问我,我都没脸说。” 3.“你怎么不争点气呢,你看看隔壁XX每次都考年级前三名,你看看你表哥人家没人问事考上清华了,你看看我们单位老王家孩子考上澳大利亚公费留学生了,你看看我们小区的5号楼那个年轻人,上的学校好,现在住着两百多平米的房子,开着宝马„„(此处省略五千字)”

我们点评一下这三句话:1.没有一句是解决问题的。2.没有一句是尊重平等的。3.我们每一位家长呀,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都是伤痕累累。你单单是在斥责孩子羞辱孩子吗?其实你说孩子的时候,你自己内心早已泪流满面。4.他(她)只是个孩子,高三那么辛苦,他有很多时候是无助,尤其是他考试失败以后,你是他(她)最信任最强有力的支柱,他(她)需要你的帮助。第三种 错误沟通的三种升级版模式 背景:(作轻描淡写真诚关怀面带微笑状)“你这次考多少分(名)?”

“XX(孩子回答分数或名次)”

1.“没事的,妈妈(爸爸)相信你,下次努力,你一定会进步的。”

2.“没事的,不要有压力,不要难过,没什么大不了的,不就一次考试吗?考试分数(名次)不重要,尽力了就行了。”

3.”没事的,我们不会责怪你的。其实,只要你健康和快乐我们就很满足了。” 我们再来点评一下这三句话:1.低幼化。把十七八岁的孩子还当成小学生来教育。孩子在成长,家长没有成长。当爹和妈是一件很有科技含量的事,不学习不研究是不行的。2.相信孩子、轻视考试及分数、不会责怪孩子,这三大谎言没几个孩子不明白。孩子会陷入他自己的思考和新的压力中。3.如果你是真诚的,以上三种话都是不需要说出来的,孩子太了解家长了。

二、分析及对策

康德说,人类有两件事情最难:一是如何“统治”他人;另一个是如何“教育”他人。交流是重要的教育方式,家长一定要学会放下身段,真诚交流,与孩子俱进,提高家长“执政”水平,增强服务意识,刻不容缓!

1、关于压力问题

每一个压力大的学生背后都有一组压力大的家长。有的家长不怎么同意这种观点,但实事上,学生的压力在很大程度源于家长:过高的期待、不当的鼓励、邻家或同事家孩子的榜样教育、家长个人的成功观价值观等。所以家长要改变自己价值观,真诚消除自己不正确的期待。这是孩子消除压力的一个前提。

另外,当孩子回家表现出自己的烦躁时(一般表现是夸大自己的心理感受,表达自己对现状的不满和担忧),从心理学上来说,是为了进行“压力测试”。孩子不知道自己现在应该多烦躁,有没有必要,所以要在最亲密的人面前“试压”。这时家长千万要记住:不要接招。很多情况下他自己会解决的,他表现出来时就没打算让你帮他解决,这一点他很清楚。你从门外汉的角度做点你应该做的事,请千万勿从“专业”角度解决。和他聊点别的,比如你自己单位的事、工作上的事,让他认识到人有压力是正常的,连大人也是这样,没必要大惊小怪。然后,在孩子愿意和你分享他的心理感受时,再提出可行性建议。

2、关于励志教育

听说有孩子很厉害,不要急着拿来鼓励孩子,你要想一想,你有没有了解到这个孩子“厉害”的细节和方法。而不要只顾把成功者妖魔化,最后只会产生两种结果,一种是让孩子认为,那是个奇迹,创造奇迹的人都是不正常的人,我还是做个正常人吧——这倒是一种幸运。还有一种就可怕了,孩子信了,他陷入自己不够努力的深深自责之中,在自己尝试了一下以后,又陷入自己学不来的深深懊恼之中,一段时间以后没有进步甚至还退步之后的深深悲凉之中,压力就来了,有了内伤了,问题就来了,想起考试和高考就恐惧了。如果你不了解更具体的内容,不要把在单位或小区里,谁随口讲的人家的小孩如何突飞猛进的传奇故事讲给孩子听,教育莫奢谈小概率事件,过于相信奇迹、动辄要创造奇迹是我们的民族的悲哀。谁家孩子有谁家孩子的特殊情况,都是不能复制的,渐进和不进都是科学而符合符合规律的,突飞猛进都是有原因的!尊重自己孩子现在的一切的家长,才是合格的家长。如果,你听出来具体的方法和细节了,你可以和孩子交流,如果你只听来一个神奇的结果,那么请你保持缄默,各位苦口婆心、值得理解的家长呀,你有时一定要保持沉默的,成功的家长不在于说了什么,而在于不说什么。总结一下就是:励志故事或案例要少讲,如果要讲,就讲一定细节和方法;否则,励志故事和迷信没什么两样。3、关于考试交流

考完试,家长最喜欢的交流方式是逼问式,总是单刀直入地问“你考多少分(或多少名)”。家长试想一下,假如别人用今年挣了多少钱或今年有没有升职来简单的问你,甚至责怪你“人家怎么挣了这么多,都是干公司的,你怎么就不如别人”或者“别人怎么提拔了,你却没有,一定是你不够努力”,你的第一反应一定是责怪你的人有问题,而不是你有问题。为什么?因为他问得太简单了。挣钱多少,是否升职,那些细节的复杂的过程,那些机遇与挑战并存的关系,单位或市场危机四伏的现况,都是一言难尽的。孩子也一样,学习基础、听课状况、思维品质、试题质量、做题速度、最近心态、身体情况、睡眠质量、学习效率、考试侧重、书写能力、批改情况,作文是否扣了题,理科大题是否算对了结果,选择题的正确率,班里其他同学的努力程度,老师近期的讲课状况,等等,也绝不是一句考第几名能说完的,也不是你一句“怎么考这么差”能使之全面反省的。这问交流方式不只是无效,甚至可能做反作用,因为过于笼统的问法,会让孩子不敢说出真相。我的建议还是从细节入手,比如问一下作文题目是什么,然后再和孩子交流一下自己对这题的看法。当孩子愿意和你说出具体的问题所在,就是家长交流的成功,这时就可以在自己力所能及的范围里给孩子一些鼓励和建议。第一境界:

家长舍得给孩子花钱,以为钱就是全部爱的表达。

第二境界:家长舍得给孩子花时间,陪在孩子的身边,见证孩子的成长。

第三境界:

家长开始思考教育的目标问题——我究竟想要一个什么样的孩子,一旦目标能够清晰地确定,家长就不容易被人裹挟着,热衷于跟风、盲目地对孩子进行培养。

第四境界:

家长为了教育孩子去学习,他们不再停留在“没有办法”或者“管不了”,而是关注孩子的问题症状及其原因,积极进行干预和矫正。

第五境界:

家长为了教育孩子而提升和完善自己,因为他们明白,“你是谁”比要求孩子“成为谁”更重要,一切家庭教育,其实都是言传身教的结果。

最高境界:

父母真正认识到每个人都是独一无二的,发现“我是谁”比“成为谁”更重要,父母尽己所能支持鼓励孩子成为最好的自己,也以身作则支持孩子成为真正的自己。

挣扎、困难和挑战都是丰富生活不可或缺的,幸福之路并无捷径。但我们对于他人的困难(尤其是对孩子)通常第一个反应就是去帮助他们。

当我们有能力帮助他们的时候,应任凭他们自己去突破挑战。这听起来似乎不合常理,但我们必须抑制那种自然反应,让孩子们保有挣扎的权利。

第二篇:家长如何与孩子交流

家长如何与孩子交流

导读:我根据大家的需要整理了一份关于《家长如何与孩子交流》的内容,具体内容:每个家庭都有自己的价值观和教育模式以及交流方式,那么家长与孩子交流的有效方法有哪些呢?下面我整理了家长与孩子交流的方法,供你阅读参考。家长与孩子交流的方法 01 一、营造平...每个家庭都有自己的价值观和教育模式以及交流方式,那么家长与孩子交流的有效方法有哪些呢?下面我整理了家长与孩子交流的方法,供你阅读参考。

家长与孩子交流的方法 01

一、营造平等平和的双向沟通气氛,别给孩子一种步步追问,坦白从宽,干涉有理的感觉。

家长也要谈谈自己今天有什么新鲜事,有什么感受,介绍一些新闻或者趣闻给孩子,然后再顺理成章问他有关学校的事情。这样有来有往,你问我答,你答我和,谈话就比较丰富。同时得理解孩子有的想法留给自己,特别是对中学以上的孩子,有时候不是他们不愿意说,是想自己独立思考解决问题,我们应该对他们有信心,给他们留有空间。

二、问题分为几类:

关于学校总体情况的,关于孩子学业,能力和感受的,关于孩子和朋友交往的等等,家长可以就你需要集中关注的方面去重点提问。

三、不要光抱着打听和掌握动态的心理去对待孩子

真诚倾听和接纳他们和我们不同的思想,向他们学习我们未知的新鲜事

物。这会让孩子热情地滔滔不绝,有时候想喊停都停不住,而且有时候还会拉你一起上网或者用其他渠道找更多的信息。

从 HR 经验角度出发,比较有参考价值的提问方式是这样的:

一、多问开放式的问题而非封闭式的问题。比如“今天学校里最有趣的一件事是什么?”就会比“今天在学校过得有趣吗”有更多的潜力可以继续发问,了解更多。

二、多请对方举例,比如我在上述和 Alex 沟通中所提到的,“今天在集中注意力(管理时间/深度思考)方面做得如何?可以举一个例子吗?”

三、使用一些小问题继续跟进,如 Liz 提到的:“如果你当老师,你想教哪一门?最惨是教哪一门?为什么?”这个“为什么”就是一个跟进问题,很多 W 开头的问题都可以用来跟进了解孩子深层的想法,和第二点的举例结合更有效。比如:“你最喜欢和谁在一起?为什么呢?能举个例子吗?”

所有的技巧都仅仅是技巧,作为家长,最不能忘记的是我们的初心:从爱出发,做一片营养丰富的土壤,支持稚嫩的新芽健康成长。

家长与孩子交流的方法 02

一、多鼓励少责备

由于孩子的年龄较小,分辨是非的能力不够,因此当小孩子犯错误的时候,家长应多给予鼓励和指导,并尽量让孩子知道自己不对的地方在哪里,不要用责备的办法使幼儿承认自己的错误,应该督促幼儿改正错误,多给予他一些鼓励,以期待他的下一次进步。

二、多尊重少强迫

尊重是沟通成功的重要因素,大家都希望得到别人的尊重,小孩子当然

也不例外。我们大人欢用自己的方式与立场去强迫小孩与自己做相同的事情,而忽略了对方的想法。要知道小孩子同样有自己的想法,如果我们仅用自己的方式去与幼儿沟通,而不考虑他们的想法,我想这样的沟通方式最后一定会导致失败。

尊重小孩的基础上再与小孩沟通会得到意想不到的结果。例如大人往往不准小孩看电视,但是父母在强迫小孩子离开电视机以后自己却死守着电视台的各种节目,这样做幼儿会感觉到不公平,是极不正确的沟通方法。

三、多期望少比较 “ 望子成龙,望女成凤 ” 是天下父母亲共同的期望,所以父母对小孩子期望过高也是影响沟通的重要因素。虽然父母对小孩有所期望也是天经地义的事情,但是大部分的父母很喜欢将自己的小孩与别人的小孩做比较,甚至于父母对子的期望多少参杂着自己自私的成份。希望借子女的成就,来满足自己的虚荣心,这样会直接影响自己和子女的沟通。更有的父母直接指出自己子不如别人的地方对孩子进行责骂。这样做对给孩子幼小的心灵带来很大的影响,甚至会使幼儿在以后的与人沟通中产生自卑心理。如果换一种方式与幼儿交谈,让幼儿知道父母对自己的期望就会使孩子思想上产生无限的动力,朝父母期望的方向发展,事半功倍。

四、多建议少命令

当与小孩进行沟通时,务必要多用建议的方式,尽可能提供几项不同的建议来供幼儿参考,并观察幼儿的生活习惯,从旁边协助和指导幼儿,诱导孩子去。有的时候我们会发现小孩子也会骂人,但是如果你仔细聆听会发现小孩子所说的话全部都是自己曾经说过的话。小孩子的思维系统发展

特点决定了模仿是们学习的最佳方法。我们的父母如果用多建议少命令的话,比较容易让小孩子养成良好的习惯。

五、多倾听少唠叨

倾听是一种艺术,也是一种学问,当小孩子与你有不同的意见及看法时,做父母的往往就唠叨个不停,成人一般总认为自己的看法是正确的,如果孩子没有按照我们的想法去做事情,那就是不应该。其实这样想是不对的。要进行沟通之前我们首先要倾听对方的意见与看法,认真地倾听和了解孩子心中的真正想法,多方面综合地观察各种不同的见解后再提出自己的意见,这样做不但可以达到沟通的目的,小孩子也容易对你的沟通方式产生好印象,接受你所说的话语,拉近彼此间的距离。

六、多守信少敷衍

诚信是一种美德与小孩子之间的约定一定要兑现,千万不能有敷衍了事现象。小孩子很容易将父母的言行牢记在心中,经过几次对小孩子的敷衍之后小孩也学会用同样的办法应付父母提出的要求,而根本未改正不良习惯。因此,与小孩沟通之后所约定的事情也一定要如期达成。

七、多提醒少限制

对小孩的限制不但不能够阻止孩子的继续犯错误较多的限制还容易使小孩 产生极端的心理。

我们应该从日常生活中的琐碎小事情来提醒和教育幼儿分辨是非的能力。用提醒以及建议的方式进行沟通更加容易让小孩子对成人产生信赖感。例如小孩子不吃饭到底为了什么?父母应该详细去了解可能造成小孩子不吃饭的原因,尽量不要因为小孩子不吃饭就限制小孩子做各种事情,如:不吃饭就不能看电视、不吃饭就不带你出去玩、不吃饭就不能吃巧克力)应该耐心地与孩子沟通告知孩子不吃饭会产生的不良后果,并且诱导小孩养成喜欢吃饭不挑食的好习惯。

第三篇:家长怎样教育孩子

家长怎样教育孩子

超过半数的孩子对自己家长教育方式不满意。有31.09的孩子不喜欢家长用命令、催促的口气与自己谈话;有18.05的孩子对家长否定、贬低、侮辱自己表示不满;有5.16的孩子指责家长经常威胁、打骂自己。应当说,威胁和打骂孩子是家长教育孩子无能的表现,最愚蠢的家长都不应该威胁和打骂孩子。

从当今家庭看:大多数的家长把自己的一切希望寄托在孩子的身上,这个“望子成龙”或“盼女成凤”的希望能否成为现实,需要多方面的努力,而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学校”,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位“老师”,家庭教育的成功与否必然成为“独生代”能否健康成长的关键所在。

曾有人说过,一个国家的命运与其说是操纵在掌权者的手中,不如说是掌握在父母亲们的手里——社会的未来必须由新生一代去承当,而父母亲们就肩负着塑造未来的重任。因此,可以说,中国当代“独生代”的父母们,重任在肩。

从当今的孩子看:由于是独生子女,在家中是“小太阳”、“小皇帝”,再加上一些家庭忽视了孩子的心理健康教育,或是教育中未能采用正确的教育方法,又不重视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因而导致孩子心理上“以我为中心”,“惟我独尊”,任性,我行我素。久而久之,形成不良行为习惯。根据我国有关方面调查资料显示:中国儿童的心理素质合格率仅为19%,而美国为41%,日本为60%以上,有人说:“中国孩子的聪明才智是世界闻名的,同时他们的心理素质之差也是出了名的。”因此,我们必须十分重视家庭教育,并施以正确的家教方法,才能保证孩子的健康成长,直至成才。

首先,教育要从了解孩子,理解孩子开始,加强与孩子的感情交流,建立良好的家庭人际关系。了解,就是要懂得孩子的性格、兴趣、爱好以及心里想什么,平时主要做什么,交往的人是些怎样的人等。理解,就是不要忽视孩子在家庭中的作用,在家庭中有他发表意见的一席之地,而不能说“小孩子懂什么”。家中大事应听取他们的意见,建设家庭民主 化,即让家庭中的每一个成员的权利和地位得到尊重。尊重儿童在家中的权利、地位,不是一味德宠爱娇惯孩子,臵于“小皇帝”地位。对孩子百依百顺,不是尊重,是溺爱。

其次,教育要身教重于言教。在家庭中,孩子是在家长的影响和教育下,在认识周围的世界中成长的,家长对待人生、事业、生活以及对待他人的态度,都对孩子产生重要的影响。因此,家长要不断提高自身素质。

在上述了解和理解孩子的基础上,在重视身教重于言教的同时,讲究“一把钥匙开一把锁”的教育方法,就能收到良好的效果。

下面,列举常见的几种主要教育方法:

一、教育子女“学会做人”

教育孩子学会做人,是家庭教育主要的、根本的任务,也是贯彻素质教育思想和要求的核心问题。教育孩子做人,就是要十分重视孩子思想品德的教育。作为家长不能重智育轻德育。因为比知识重要的是能力,比能力重要的是道德。家庭教育重在教育孩子做人,主要提高其思想道德水平,培养其遵守社会公德的习惯,增强其法律意识和社会责任感。

二、教育子女“学会求知”

学会求知的方法途径很多,但重要的一条是培养孩子良好的学习习惯,不要强迫子女“死记硬背”知识,而是重在理解,学会灵活运用知识。

三、教育子女“学会劳动”

应引导孩子参加力所能及的家务劳动,支持子女参加社会公益劳动,培养子女的自理能力和劳动习惯。子女从小学会劳动,将终生受益。勤劳是所有良好品德的基础,懒惰是万恶之源。因此,安排子女从小参加劳动,是家庭教育的必修课和基础课。

四、教育子女“学会自立”

孩子在成长过程中,碰到的坎坷会很多,因此,父母要培养孩子的独立自主能力,勇于面对挫折的能力,随机应变的能力,让孩子在广阔的天地里学会磨练自己的翅膀,展翅飞翔

五、教育子女“全面发展”

当今的社会是一个竞争的社会,处在这个激烈竞争时代的人,若没有知识和专门的技能及各种能力,就必将被社会所淘汰。所以,家长应教育子女不仅要学好文化科学知识,还应积极参加其它各项活动,培养各方面的能力,应得到全面发展,成为社会有用的人。孩子的教育和培养是一门很复 4 杂的学问,我们家长一定会努力配合学校的教育,为孩子的健康成长创造良好的环境

五、培养孩子对学习的热爱

父母仅告诉孩子上学很重要是不够的,还必须向孩子说明学习并不因长级或是得一文凭而终止。学习是一种生活方式。

你不必花许多钱去提高孩子的学习兴趣,而要让孩子们看到你在读书。你可以带他们去博物馆或展览会,这些丰富的课外活动会让孩子们对知识产生浓厚的探索愿望。

曾获得过美国教育部颁发的“爱因斯坦式青年”称号的梅布得老师极力主张父母必须参与孩子学校组织的活动。这样做会向他们表明你对他们的所作所为真的很关心。你不必具有一项特长或是用许多业余时间帮孩子们做什么。多数老师欢迎家长陪伴孩子们郊游,与其他家长通通电话以及打印孩子的学期特别报告等。经常向老师询问他们需要什么帮助。

六、开诚布公地交流

找出时间与老师进行交流,同时询问、观察孩子正在学习什么,得到这些的确实信息是十分重要的。家长可以给老师打 电话得知孩子在课上学习了些什么内容,并且留了什么作业。

七、帮助孩子做到有条理

帮孩子建立学习计划,并把所有的作业都标在日历上,这样,孩子就会提前做好。

最重要事就是父母要花些时间和孩子在一起。研究表明,全家在一起用餐很重要。一般来说那些全家一起用餐的孩子的识字能力较强。用餐时的谈话越生动明了越有助于孩子对词汇的学习,词汇量大,阅读能力就强。

八、过程和结果同等重要

家长需为孩子创造一个无忧无虑的学习环境,不要给他们太多的压力。许多时候家长只看重分数。如果孩子是个全优生却不能告诉你他为获得这样的好成绩都做了些什么,那么这时父母还要对他的学习过程进行全面的了解。

当孩子需要帮助的时候,家长给他们一些启示,让他们自己找出答案。与其直接告诉他们答案,不如问他:“你认为在哪儿能找到答案呢?在字典上还是在因特网?”

考试成绩差是该同孩子谈一谈的信号。是什么原因使他落后了?他需要辅导吗?还是因为他没有做作业才使成绩不发好的?这些父母都要清楚地了解到。

九、对孩子持有较高的期望

一种鼓励孩子为他的未来着想的方法是设立家庭目标。家长写一份自己家本应取得哪些成就的任务书,其中包括孩子应取得怎样的进步。老师也有自己的任务,不要让任何学生落后,尽力帮助成绩差的学生取得好成绩,帮优秀生更上一层楼。对孩子持有较高期望并让他们知道这一点,能鼓励他们对自己充满信心并不断进取。

1、让孩子喜欢受教育。作为一个家长,你认为教育孩子最重要的是什么呢?“教育孩子最重要的是让孩子们喜欢教育本身,让他们认为受教育是一件很开心的事,不是一件痛苦的事,只有这样,他们才能愉快地接受教育。所以,我希望孩子们每天上午是带着笑容去学校,下午又带着笑容回来。”要让孩子们喜欢受教育,要做到这点真不容易。家长每天和孩子们在一起的时间有多久?每天早餐的时间是一定和孩子们在一起的,下午放学后,和孩子们一起喝下午茶,听他们讲一些学校里有趣的事情。可以说只要孩子想和家长在一起,家长就会和他们在一起。所以家长安排工作的时间 7 基本上都是上午9点至下午3点,因为那正好是孩子们上学的时间。”

2、性教育和上网。对于国内大多数家长来说,在子女教育方面可能会感到有两个困惑的难题:一个是如何对孩子进行性教育,另一个是对孩子上网如何控制。“性教育很容易,就是全家包括孩子一起观看介绍人体知识的录像,和孩子一起学习人体知识,就这样,很简单。关于上网的问题也很容易处理,把孩子们的电脑和家长的电脑连在了一起,所以孩子的电脑是受家长电脑的监督的,他们上网的内容让家长都很清楚。”

3、和孩子没有什么代沟,除了在玩电脑游戏的选择上有分别之外,并不存在代沟的问题。

4、有关分数、爱好和期望。对于孩子们的考试分数,家长还是比较重视的,因为“这也反映出孩子对知识的掌握程度。如果孩子考试分数不理想,家长要和孩子一起找原因,有必要的话和学校联系,找出分数不理想的原因。”对于孩子们爱好的培养,要基本上是不干涉他们的。既然是爱好,只要没什么坏处,只要他们喜欢就行了。孩子们自己对未来是什么期望,但是不管他们将来做什么,对于现在来说,教育孩子们有良好的行为和礼貌是很重要的。”

十、每一个家长要做的。

作是鼓励孩子们,去听他们说话,从而知道他们在想什么,并把时间留给孩子。最后,作为一名家长要时刻保证孩子在正确的轨道上走!”

第四篇:家长会后 如何与孩子交流(推荐)

家长会后 如何与孩子交流

一到开家长会,很多孩子都战战兢兢的,内心充满了焦虑。这样的家长会对孩子的身心是个伤害,起了完全相反的作用,不如不开。

家长不要让家长会的热度只持续三分钟。

“每次妈妈去开家长会的时候,我都提心吊胆的。”初三的文文说,“我的学习成绩一般,每次我妈妈开完家长会脸色都不好,她总是用一副恨铁不成钢的口气批评我,让我觉得自己一无是处。”

耀华中学高一年级组组长王健伟老师对记者说:“每当家长会结束,转天上课的时候,从学生们的精神面貌就能反映出家长的态度。有的同学灰心丧气,有的若无其事,有的则备受鼓励。一些学生告诉我,他们不喜欢开家长会,常常提心吊胆揣测老师与家长的交流内容。而一些学生对是否开家长会表现出无所谓,„爸爸妈妈习惯于把他们对我的看法与老师的意见相结合,夸大我的问题,很让人烦……‟学生们最大的压力来自于家长过于关注他们的学习成绩,每个孩子的生命都不是用分数堆积而成的,他们的成长应该有喜悦、激情、幸福,也应该有挑战、困难和坚持。”

心理咨询师霍体清说,每次家长会后,很多家长都会教训孩子,指出孩子存在的问题,指责孩子的错误,对孩子的学习状况也高度重视,但往往只有三分钟的热度,过不了几天就没事了。所以一到开家长会,很多孩子都战战兢兢的,内心充满了焦虑。这样的家长会对孩子的身心是个伤害,起了完全相反的作用,不如不开。

三种类型家长的表现对孩子的影响。

霍体清认为,现在家庭的教育类型大体上可以分为三种,即民主型、严厉型、溺爱型,有的互相渗透,并没有严格的区分。家庭教育的方式不同,决定了家长与孩子沟通交流的方式不同,也就决定了家长看到孩子成绩单后的不同表现,可以分为理智型、粗暴型、叹气型。

理智型的家长,面对孩子好的成绩不会喜形于色,而是肯定孩子所做的努力并提出希望,给孩子进步的动力。当面对孩子的问题时,家长会与孩子分析不足并找出问题,确定以后努力的目标。这样会让孩子有被信任、重视和关爱的感觉,也容易接受家长的监督。

粗暴型的家长受中国传统家教观念的影响极大,父母无视孩子的心理感受,如果孩子没有考好,回到家后不是被辱骂就是一顿臭揍,这样只会让孩子感到无地自容,对学习失去信心。

叹气型的家长往往表现得郁郁寡欢,认为自己的心血白费了,虽然对孩子没有打骂,但家长这种精神状态对孩子有着非常不好的影响,让孩子的心理负担更加沉重。

作为家长,不应该只在家长会后关注孩子,平时应该多学习一些家庭教育和儿童心理方面的知识,改善与孩子的关系。让孩子感受到父母的爱,然后再逐渐改进学习方法,提高学习成绩。

家长会后应该这样与孩子交流。

在同家长接触的过程中,王老师将一些优秀家长的做法进行了如下总结。

第一,积极肯定孩子在各个方面的进步,大力表扬。让学生看到老师、家长与他们分享着努力过程中的幸福与快乐。

第二,面对老师提出的孩子的不足之处,家长们不应立即否定孩子过去的良好表现,而应该与孩子站在同一立场上去思考出现问题的原因,并帮助孩子改正。

第三,努力做一名受孩子和老师欢迎的家长。平常注意与孩子的沟通,对孩子的情况要非常了解,而且与老师保持密切的联系。更重要的是经常思考孩子身上发生的变化和遇到的问题,在孩子需要帮助的时候可以及时提出合理化建议。家长会后要帮助孩子分析学习中的细节问题,比如学习习惯、学习方法、学习毅力等方面是否做得很好。鼓励孩子及时与老师交流,向老师请教,提高学习的自信心。

第四,要求孩子用书面形式列出需巩固和改进的地方,并制定出下一阶段的学习计划。第五,提高家长管理的持续性,这也是培养孩子做事有毅力的一个基本方法。与孩子一起将学习计划记在家长会记录本上,以提醒孩子按计划行事,并阶段性地检查孩子计划完成情况以及取得的成效。文/小棉

家长会现状调查

如果您在教育孩子中遇到了问题,渴望得到专家的帮助;如果您读了一本好的育子书籍希望与人分享;如果您对教育孩子有着独特的见解与感悟,请您将它们发至:

第五篇:家长怎样陪孩子一起阅读

家长怎样陪孩子一起阅读

家长, 孩子, 阅读家长, 孩子, 阅读陪孩子一起阅读 父母陪孩子阅读可以给他的一生留下美好、温馨的记忆。父母与孩子一起读书,在教育上称为亲子阅读。为了帮助家庭和孩子养成一种良好的读书习惯,家长可从以下几个方面试着做一做。

一、为孩子创造良好的物质环境和精神环境。物质环境就是为孩子们去选购一些适合年龄特点的图书,内容积极向上,画面色彩鲜艳但不杂乱,形象逼真,生动有趣,开本大,便于阅读。将这些书放在孩子自由取放的固定位置。精神环境也说是家庭气氛和谐,父母、母子关系融洽。

二、对幼儿书籍做到心中有数 父母讲故事之前,首先自已要大致浏览一遍,主要是考虑如何根据孩子的年龄和程度给他讲解。如:两岁多的孩子能理解故事的内容了,但他说话不多,家长只能向他提问一些比较简单的问题。三四岁的孩子情况就完全不一样了,他不但能很好地理解故事的内容,还可以复述故事,回答各种各样的问题。所以,给孩子讲故事之前,家长就要象老师备课那样,做一些准备。这样,讲解的时候,才能有的放矢,取得比较好的效果。

三、穿插提问、认真回答。在讲故事的时候,家长可以穿插提问,这是非常重要的一点。提问首先是帮助孩子更好的理解故事,同时可以培养积极主动的学习精神,发展孩子的智力。比如在翻开新的一页的时候,就可以先不讲,让孩子自已看画,说说画上都有什么,是什么意思,孩子要回答这些问题,就要注意观察,要动脑筋想。又比如,故事快要讲完的时候,你先不讲下去,让孩子想,故事会怎么样结尾,这不是又培养了孩子的想象力吗?幼儿的好奇心强,他们会边听边问“为什么?”、“怎么了?”,家长千万不能不耐烦,要耐心细致地解释和回答,回答要真实,使孩子既学到知识,好奇心同时又得到满足。

四、把读书和游戏结合起来 孩子是最爱玩的,如果我们把读书和游戏结合起来,就能大大增强孩子阅读的兴趣。很多图画故事都可以用来表演,方式可以多种多样。一种是孩子一个人表演,可以把故事中的人物画在一张张卡片上,也可以把卡片贴在一块块积木上,还可以把人物做成一个个纸偶套在手指上,孩子一个人表演几个人物,一边说台词,一边摆弄人物。一种是孩子和爸爸妈妈一块儿表演,每人扮演一个或几个角色,还可以简单地化妆,戴个头套或戴个面具等等。

五、鼓励把故事讲给别人听 当家长和孩子们共同看完一本书时,要鼓励孩子用自己的语言把它讲出来,这样就发挥了孩子的语言表达能力,同时,孩子还发现他把书上的东西再讲给别人听,别人又感兴趣时,孩子们会很兴奋和自豪,便由此产生更大的阅读兴趣。

重要的是培养良好阅读习惯

小学生课外阅读至少应当有三项任务:一是从书中获取知识,提高对世界的认识,提升人文素养;二是从书中获得乐趣,培养阅读兴趣;三是学会阅读,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从目前提倡并致力于大量阅读的人们所关注的重点来看,大都把第一点当成了开展课外阅读的理由和落脚点。我无意否认这一理由,但是对于小学生的发展来说,培养阅读兴趣和良好阅读习惯更为重要。梁启超先生说:“一个人学生时期能否养成读书兴趣和读书习惯是件人生大事,将影响其一生的幸福和发展。”

认真研究还会发现,在这三项任务中,培养良好阅读习惯是核心。阅读习惯包括运用良好阅读方法的习惯,更包括阅读的习惯,即让阅读成一种生活习惯。如果人把阅读当成了生活习惯,那么自然会有阅读兴趣——因为只要他曾经用心读过书,就会感受到书的强大魅力。所以说,具有了良好阅读习惯,自然就会对阅读有兴趣,自然就会自动自发地阅读,自然就会自觉将学得的各种方法运用到阅读中,自然就会获取到知识。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讲:“积三十年的经验,使我确信学生的智力取决于良好的阅读习惯。”所以说,课外阅读,重要的是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

关于培养良好阅读习惯的文章有很多,大多是要求教师大讲读书好处,以引发读书兴趣,大讲读书方法,以运用良好的阅读方法等,但是对于小学生离开学校、离开教师后的阅读,却研究得不够,因此学生自动自发的阅读情况也就不如人意了,良好阅读习惯的养成也就成了难以落实的目标。叶圣陶先生说:“要有观察的能力,必须真个用心去观察。要有劳动的能力,必须真个动手去劳动。要有读书的能力,必须真个把书本打开,认认真真去读。要有做好公民的能力,必须真个把公民应做的一切事认认真真去做。在相信人家的话很有道理的时候,只是个“知”罢了,“知”比“不知”似乎好些,但仅仅“知”,实际上与“不知”并无两样。到了真个去观察去劳动„„的时候,“知”才渐渐化为我们的习惯,习惯成自然,才是我们的能力。”可见小学生良好阅读习惯只能在大量阅读的实践中逐渐培养。

如何才能使学生真正做到大量阅读,并逐渐形成良好阅读习惯呢?我认为教师唱好四部曲,就能把这一工作做好。

第一部曲——做好读书计划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学生读书也是这样。当学生有了读书兴趣时,教师要及时引导他们做出读书计划。我们常常看到这样的情况:为培养阅读习惯,教师每天放学时都要布置课外阅读,有的甚至还要指定阅读书目和阅读数量(页码);一旦教师没有布置,学生往往就不阅读了。他们把读书当成了作业,当成了老师安排的任务,这样下来,如何能养成习惯。制订阅读计划能有效改变这种情况。当学生把阅读一本书的计划制订好了(几周读完,每周读多少页),并把此计划分别给老师、小组长甚至家长一份后,这计划对学生自己就有了一种约束,读书就成了他自己的事情,不用别人盯着,他就会自动自发地寻找读书时间,进行阅读。久而久之,便能逐渐形成阅读的习惯。

读书计划的制订离不开教师的指导,特别是在阅读起步阶段。教师的指导主要是和学生讨论计划是否合理、可行——太多了,完不成;太少了,达不到培养阅读习惯的目的。要因人而异,因书而异,绝不能强求一致。计划一般应到周,即一周读多少页,这样比较灵活,便于学生自主安排,以养成自觉读书的习惯。

第二部曲——写好读书笔记

关于读书笔记的研究也很多,一般的都认为,小学生做读书笔记可以加深理解,强化记忆,提高写作能力。我认为它还有更大的意义,就是促使学生养成边读边想、读后总结的良好习惯。这对于小学生学习能力的发展非常重要。很多教师有这样的体会:如果让学生把读过的内容讲一讲,大都支支唔唔讲不清楚,好点的学生能讲出一些情节,但也是语无伦次,而且用的都是大白话,一句书中的语言也不会用。这是学生只关注情节,不注重语言,看完就了之,没有养成边读边想、读后总结习惯原因。

“心惟口诵,读思结合”是我国传统的读书方法,孔子说:“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思而得之则深”,这是对读书规律的深刻总结,值得借鉴。怎样引导学生自觉运用这一规律,培养边读边想、读后总结的习惯呢?做读书笔记是一个非常好的方法。

俗话说“不动笔墨不读书”。怎样动笔,记些什么?要看思考了些什么。一般说来,小学生读或者读完一段文字(几页或者几十页),应该思考如下一些问题:认识了几个生字;看到了几个新的或用得好的词语;哪些地方或句子写得精彩;主要写的是什么,可以划分成几部分;有什么体会或者评价„„学生应当边读边思考,读完后再做总结,最后写到笔记本上。这是阅读一段文字本身应当弄清的问题,更是小学生需要反复练习才能掌握的阅读方法(这是良好阅读习惯的重要方面)。要做好读书笔记,学生就要自觉思考这些问题,久之,便能形成良好读书习惯。

当然,不同年级的读书笔记应当有不同的侧重:中年级,应当进一步强调在阅读中学习生字,积累词语,练习概括主要内容,读书笔记应当侧重这些方面;而高年级,侧重则应当转移到体会和评价上。俗话说“学理如筑塔,学文如聚沙”,所以无论是中年级还是高年级,都应当重视精彩语句(语段)的摘抄,因为这是学习语言,积累语言非常有效的手段。第三部曲——组织好读书小组

小学生课外阅读是一件非常个性化的事情,不好提统一要求,不好做统一指导,靠教师一人,每周对全班学生的读书情况进行检查并给以指导,实难做到。而小学生毕竟需要检查指导、表扬鞭策。如何既不增加教师负担,又使课外阅读检查指导具体到位呢?课外读书小组能够帮助教师做好这一工作。

心理学研究表明,每个人都希望自己归属于某一个或多个群体,从中得到温暖,获得帮助和爱,这就是归属感。让学生组成相对固定的课外读书小组,既能满足学生的这一需要,又能让他们交流读书情况,起到相互学习、相互督促、共同进步的目的。

关于课外读书小组,研究的人也不少,他们关注的往往是小组活动,即学生读完一本书书后,开展的演一演、讲一讲、评一评、比一比之类的活动。这些活动固然很有必要,但是我们更应当重视小组成员之间的检查和评价:阅读计划是否完成,读书笔记是否做好,阅读质量如何等。至于其它活动,应该是在完成这两项任务后的添花之事。

课外读书小组的活动应在课外完成(早来晚走或者自由活动时间),由小组成员之间互相进行检查,切忌由小组长一人说了算。首先通过询问、提问等形式,检查读书计划是否完成;然后查看读书笔记,看做了几次,质量如何(包括书写是否认真,字词是否为生字新词,摘抄的句段是否精彩,主要内容、体会评价是否语句通顺,意思明确);最后小组同学在一起,总结本组上周的读书情况,对每个同学进行民主评价,并对下周读书做出安排(超计划或没有完成计划的要调整本周计划,笔记做得不好的要由组员帮助)。这个民主检查评价的过程既是督导的过程,也是相互交流、相互学习、共同提高的过程。

第四部曲——上好课外阅读指导课

为了扩大学生的阅读量,引导学生大量阅读,不少学校开设了课外阅读课(每周拿出一或两节课专门用来课外阅读),有的还把这课安排在阅览室里上,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随意阅读。由于没有阅读目的和计划,学生光确定阅读书目(篇目)就需要一些工夫,真正的阅读时间也就很有限了,到再次上阅读课时,前次阅读的内容早就忘光了,只好从头再来。所以说,仅靠每周一两节的课外阅读,是读不了多少书的,也根本养不成阅读习惯。吕淑湘先生说:语文学习,三分靠课内,七分靠课外。课外阅读应当是百分之百的靠课外,课内要做的工作是指导,而不是阅读。所以说,我们应当将课外阅读课改成课外阅读指导课。

课外阅读指导课每周一节即可,其目的主要是激励先进、督促后进、指导帮助、交流提高,任务一般有四项:一是了解上周课外阅读情况,二是对下周课外阅读进行安排,三是针对班级普遍存在的课外阅读问题进行指导,四是交流课外阅读成果,促进再次提高。上周课外阅读情况,可通过课外读书小组进行了解,表扬好优秀学生,了解没有完成计划的学生的原因,同时了解小组学生调整下周读书计划的情况。对班级普遍存在问题的指导,要充分发挥优秀学生的作用,比如读书笔记的指导,可以让好学生现身说法;当然也可以联系阅读实际,传授一些学生能够理解并用得上的读书方法。课外阅读成果交流,要根据学生的阅读情况进行,以有利于学生进一步理解所读图书为目的,交流的形式可以多种多样。

叶圣陶先生说:“凡为教,最终目的都在于达到不需要教。”如果说“为了不需要教”是我们所追求的一种境界,那么,在课外阅读这方面,我们要做好的,就是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这是对教育负责、对学生终身负责的最好体现。

高三家长怎样和孩子交流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