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精品范文库 > 12号文库
走在希望的田野上
编辑:柔情似水 识别码:21-578037 12号文库 发布时间: 2023-07-14 22:19:41 来源:网络

第一篇:走在希望的田野上

走在希望的田野上

—百色学院化生系学生党支部参观华润百色希望小镇

金秋十月,硕果累累,丰收在即。为了迎接党的十八大胜利召开,促进学生党员与新农村基层党员的沟通交流,拓展视野,丰富知识,提高实践能力,百色学院化学与生命科学系学生党支部组织36名党员到“广西第一村”—华润百色希望小镇参观学习。这次活动的开展给在象牙塔里的学生提供了一次实地考察的机会,也激励全体党员不断开拓进取,创先争优。

梦开始的村庄

华润百色希望小镇位于百色市右江区永乐乡,地处国家3A级旅游风景区澄碧湖畔,距百色市城区20公里,面积约4.15平方公里,辖4个自然屯7个村民小组348户1428人,是央企华润集团利用自身资源优势探索解决“三农”问题,实施“以工促农、以城带乡”发展战略,在国内捐建的首个“希望小镇”,也是广西目前建设规模最大的社会主义新农村示范点,堪称广西第一村。

80年前,邓小平等在广西百色高举起义之旗。80年后,这个古老的地区仍在贫困中挣扎。2007年,永乐乡西北乐片区的1428名村民,人均年收入仅2360元。2008年,适逢华润集团七十周年华诞。对社会心存感恩之心的它选择人口不多的贫困红色老区——百色,从改变村容村貌出发,进行对口产业帮扶,进而提高小镇居民收入。至2010年,居民人均纯收入6419元,是2007年人均收入的1.7倍。

公共设施暖人心

据罗志珠书记的介绍,华润企业对原来的永乐乡进行了整体规划,实施公共服务设施建设。民居环境改造包括“改房、改厨、改厕、改水、改院、改圈”六改工程和“道路硬化、清洁饮水、照明、污水生态处理、清洁能源(沼气)普及、电力改造、太阳能、环境美化”八大工程。通过实施改造,使社区具有完善的市政公共设施和优良的生活居住环境。房建方面,社区共有348户,需实施改造341户,分为外装修户(197户)、加层并外装修户(62户)、新建户(82户)三类。外装修户由群众按房屋建设面积负担15元/㎡,每户约2000元,其余由华润集团承担;加层并外装修户的加层主体由群众自建,投入约2万元,华润集团提供“砖、砂、水泥”三大材料;新建户出资比例为群众自筹40%,每户约5万元,华润集团投资60%。民房建设共投入2425万元,其中华润集团投资1925万元(占79.4%),群众自筹500万元(占20.6%)。在进行民房改造的同时,实施公共设施建设和环境综合治理,群众自行拆除影响新村建设的旧厨房、猪栏、牛舍等附房660间,新建厨房259间,卫生间341间,养殖棚341个,沼气池249座,实施绿化面积约1万平方米。

在罗书记的带领下,我们还参观了具有代表性的社区综合服务中心和华润百色希望小学。

社区综合服务中心楼为三层框架结构,建筑面积1200平方米,总投资180万元。是社区党务、居务、金融、警务等服务核心区。综合楼的设计风格体现了“简约、流畅、节能、环保、和谐”的建设理念。其外墙部分采用凹凸墙面设计,色彩冲击力和立体感强,极具现代时尚气息。目前,社区综合服务机构按“九站五室两栏一厅”设置,一楼设有便利超市和农资配备服务部,由农民专业合作社负责经营。通过综合楼的“农事村办”等服务平台,小镇居民足不出社区即可办理金融、邮政、警务、民政及“三农”补贴等业务。

华润百色希望小学总占地面积6600多平方米,建筑面积5000平方米,总投资670万元。有2栋教学楼、1栋师生宿舍楼、1栋食堂楼,建有篮球场、羽毛球场、塑胶跑道等运动场地。目前,在校学生315人,教职工25人,开设一至六年级共7个教学班(六年级2个班),在校寄宿学生151人。是目前百色市投资规模最大、建设理念最新、规划设计最好、设施条件最全、环境最优、办学条件最好的现代化、有特色的农村小学。孩子们能在这样的环境中学习与成长,家长和老师们都很放心。

产业扶持促发展

成立润农农民专业合作社总社,每名社员入股100元,共有社员426名股金40万元。建有育苗厂、家禽孵化厂、太阳能发电站、生态猪养殖场、农资配送中心、日用品超市等利润实体,培育千羽以上林下养鸡户14户5万余羽,种植西瓜1000余亩、小番茄700余亩,芒果低改1600余亩,建成百色市首个土地流转示范基地——华润希望农庄。2010年合作社盈利23.6万元,分红3.46万元回报股民。

近年来,随着国民经济的飞速发展,人民的生活水平日渐提高,对物质的需求也越来越严苛。在满足了新鲜健康的前提下还可能要求反季节获取营养丰富的瓜果蔬菜。这给正在创建新型农村的农民们提供了巨大的商机。小镇村民们春天栽种小番茄,等到夏天丰收时便种下西瓜或火龙果。冬天继续种植新品种葡萄。适当时候会采用大棚的方式栽种反季节果蔬如玉米甜瓜等。

最令我印象深刻的便是土地流转项目。小镇土地流转及整理主要按照“土地增值,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原则开展工作。为使土地流转整理稳步、有序开展,小镇先拿出120亩土地作为流转整理试点。把村里的土地集中租给企业,在收取租金的同时按照企业规划的投资项目劳作,打造“农超对接”产销平台。以新观念、新模式、新方法经营农村土地,不断加快高效农业建设进程和农民增收步伐。最终村民的收入包括土地租金、劳作工资及农业合作社入股股红。

组织重塑显新风

在组织重塑方面,建立社区党支部、居委会,实行城镇社区化管理;创建“农事村办”服务平台,实现网络化办公,居民实现办事不出村;推行“四议两公开一报告”、“居民议事会”民主管理模式,不断提高居民自治水平。华润小镇现有党员48名,每年最多发展4名思想觉悟高,积极为老百姓谋福祉的村民,以提高共产党员的质量。

在社区服务大厅的公告栏上,我们醒目地看到“党支部领导班子情况” 及“党组织结构图”。领导班子正对工作的划分详细列出美味负责人的基本信息和所负责的工作区域与内容。党组织结构图中包括了各小区党员人数及负责管辖区域工作安排(如:养殖小组3人,物流小组4人,销售小组4人)。

在参观社区规划及村民新居时,我们留意到在几棵白桦树下竖着牌子“党员保洁区”,充分体现了党员同志的先锋模范作用。各家各户自扫门前雪,而社区的几条主干道卫生便由党员同志分工合作完成。小镇还划定了党员保洁示范区,党员义工自觉维护社区环境卫生,起到了模范带头作用。这样既保持了小区的整洁,又加强了共产党员“为人民服务”的责任心。

希望在这里升腾

因为爱孕育了梦想,因为梦想绽放了希望,因为希望我们充满了力量。华润百色希望小镇是一个慈善项目,是百色老区人民的一个希望,我们愿与老区人民携手踏着希望走,追着希望走,共创美好的未来。

百色学院化生系学生党员 ***

2012年11月2日

第二篇:走在希望的田野上

走在希望的田野上

—百色学院化生系学生党支部参观华润百色希望小镇

金秋十月,硕果累累,丰收在即。为了迎接党的十八大胜利召开,促进学生党员与新农村基层党员的沟通交流,拓展视野,丰富知识,提高实践能力,百色学院化学与生命科学系学生党支部组织36名党员到“广西第一村”—华润百色希望小镇参观学习。这次活动的开展给在象牙塔里的学生提供了一次实地考察的机会,也激励全体党员不断开拓进取,创先争优。

梦开始的村庄 华润百色希望小镇位于百色市右江区永乐乡,地处国家3A级旅游风景区澄碧湖畔,距百色市城区20公里,面积约4.15平方公里,辖4个自然屯7个村民小组348户1428人,是央企华润集团利用自身资源优势探索解决“三农”问题,实施“以工促农、以城带乡”发展战略,在国内捐建的首个“希望小镇”,也是广西目前建设规模最大的社会主义新农村示范点,堪称广西第一村。

80年前,邓小平等在广西百色高举起义之旗。80年后,这个古老的地区仍在贫困中挣扎。2007年,永乐乡西北乐片区的1428名村民,人均年收入仅2360元。2008年,适逢华润集团七十周年华诞。对社会心存感恩之心的它选择人口不多的贫困红色老区——百色,从改变村容村貌出发,进行对口产业帮扶,进而提高小镇居民收入。至2010年,居民人均纯收入6419元,是2007年人均收入的1.7倍。

公共设施暖人心

据罗志珠书记的介绍,华润企业对原来的永乐乡进行了整体规划,实施公共服务设施建设。民居环境改造包括“改房、改厨、改厕、改水、改院、改圈”六改工程和“道路硬化、清洁饮水、照明、污水生态处理、清洁能源(沼气)普及、电力改造、太阳能、环境美化”八大工程。通过实施改造,使社区具有完善的市政公共设施和优良的生活居住环境。房建方面,社区共有348户,需实施改造341户,分为外装修户(197户)、加层并外装修户(62户)、新建户(82户)三类。外装修户由群众按房屋建设面积负担15元/㎡,每户约2000元,其余由华润集团承担;加层并外装修

户的加层主体由群众自建,投入约2万元,华润集团提供“砖、砂、水泥”三大材料;新建户出资比例为群众自筹40%,每户约5万元,华润集团投资60%。民房建设共投入2425万元,其中华润集团投资1925万元(占79.4%),群众自筹500万元(占20.6%)。在进行民房改造的同时,实施公共设施建设和环境综合治理,群众自行拆除影响新村建设的旧厨房、猪栏、牛舍等附房660间,新建厨房259间,卫生间341间,养殖棚341个,沼气池249座,实施绿化面积约1万平方米。

在罗书记的带领下,我们还参观了具有代表性的社区综合服务中心和华润百色希望小学。

社区综合服务中心楼为三层框架结构,建筑面积1200平方米,总投资180万元。是社区党务、居务、金融、警务等服务核心区。综合楼的设计风格体现了“简约、流畅、节能、环保、和谐”的建设理念。其外墙部分采用凹凸墙面设计,色彩冲击力和立体感强,极具现代时尚气息。目前,社区综合服务机构按“九站五室两栏一厅”设置,一楼设有便利超市和农资配备服务部,由农民专业合作社负责经营。通过综合楼的“农事村办”等服务平台,小镇居民足不出社区即可办理金融、邮政、警务、民政及“三农”补贴等业务。

华润百色希望小学总占地面积6600多平方米,建筑面积5000平方米,总投资670万元。有2栋教学楼、1栋师生宿舍楼、1栋食堂楼,建有篮球场、羽毛球场、塑胶跑道等运动场地。目前,在校学生315人,教职工25人,开设一至六年级共7个教学班(六年级2个班),在校寄宿学生151人。是目前百色市投资规模最大、建设理念最新、规划设计最好、设施条件最全、环境最优、办学条件最好的现代化、有特色的农村小学。孩子们能在这样的环境中学习与成长,家长和老师们都很放心。

产业扶持促发展

成立润农农民专业合作社总社,每名社员入股100元,共有社员426名股金40万元。建有育苗厂、家禽孵化厂、太阳能发电站、生态猪养殖场、农资配送中心、日用品超市等利润实体,培育千羽以上林下养鸡户14户5万余羽,种植西瓜1000余亩、小番茄700余亩,芒果低改1600余亩,建

成百色市首个土地流转示范基地——华润希望农庄。2010年合作社盈利23.6万元,分红3.46万元回报股民。

近年来,随着国民经济的飞速发展,人民的生活水平日渐提高,对物质的需求也越来越严苛。在满足了新鲜健康的前提下还可能要求反季节获取营养丰富的瓜果蔬菜。这给正在创建新型农村的农民们提供了巨大的商机。小镇村民们春天栽种小番茄,等到夏天丰收时便种下西瓜或火龙果。冬天继续种植新品种葡萄。适当时候会采用大棚的方式栽种反季节果蔬如玉米甜瓜等。

最令我印象深刻的便是土地流转项目。小镇土地流转及整理主要按照“土地增值,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原则开展工作。为使土地流转整理稳步、有序开展,小镇先拿出120亩土地作为流转整理试点。把村里的土地集中租给企业,在收取租金的同时按照企业规划的投资项目劳作,打造“农超对接”产销平台。以新观念、新模式、新方法经营农村土地,不断加快高效农业建设进程和农民增收步伐。最终村民的收入包括土地租金、劳作工资及农业合作社入股股红。

组织重塑显新风

在组织重塑方面,建立社区党支部、居委会,实行城镇社区化管理;创建“农事村办”服务平台,实现网络化办公,居民实现办事不出村;推行“四议两公开一报告”、“居民议事会”民主管理模式,不断提高居民自治水平。华润小镇现有党员48名,每年最多发展4名思想觉悟高,积极为老百姓谋福祉的村民,以提高共产党员的质量。

在社区服务大厅的公告栏上,我们醒目地看到“党支部领导班子情况” 及“党组织结构图”。领导班子正对工作的划分详细列出美味负责人的基本信息和所负责的工作区域与内容。党组织结构图中包括了各小区党员人数及负责管辖区域工作安排(如:养殖小组3人,物流小组4人,销售小组4人)。

在参观社区规划及村民新居时,我们留意到在几棵白桦树下竖着牌子“党员保洁区”,充分体现了党员同志的先锋模范作用。各家各户自扫门前雪,而社区的几条主干道卫生便由党员同志分工合作完成。小镇还划定

了党员保洁示范区,党员义工自觉维护社区环境卫生,起到了模范带头作用。这样既保持了小区的整洁,又加强了共产党员“为人民服务”的责任心。

希望在这里升腾 因为爱孕育了梦想,因为梦想绽放了希望,因为希望我们充满了力量。华润百色希望小镇是一个慈善项目,是百色老区人民的一个希望,我们愿与老区人民携手踏着希望走,追着希望走,共创美好的未来。

百色学院化生系学生党员 ***

2012年11月2日

第三篇:行走在希望的田野上

行走在希望的田野上

以德立校

以法治校

以质兴校

-----学习《关于全面提升教育教学质量的实施意见》的心得体会

新学年的脚步在金秋时节姗姗来迟,新形势的发展在新学期的开始就为我们提出了更为严格的要求,在县局召开的关于全面提升教育教学质量的实施意见的会议上,各位主管领导对我们基层教育也提出了更为具体的要求,对我们今后的工作方向,工作方式都作了详细的指导,现将我自己个人的几点心得体会作以汇报

一、“好班子”建设是一切工作的保障

有人这样说,“兵熊熊一个,将熊熊一窝”。作为一名基层教育的领头羊,我知道自己的责任重大,可是校长并不是万能的,更多的事情需要班子成员的通力合作,需要同志们的认真配合,所以我在班子建设上遵循“合理有利压倒一切”的原则,把“真情管理,无情执行”贯穿工作始终。

1、抓好“班子”的思想建设,通过每周一次的学习活动,组织学习党的教育方针和各项政策,传达上级的文件精神,统一思想,提高认识,达成共识,保证班子成员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成为一个坚强有力的战斗堡垒。认真落实“以人为本、以德立校、以法治校、以质兴校、建和谐校园 ”的办学思想。以“科学规范、民主高效、激情细腻”为领导作风,努力创建“教师有特点,学生有特长,学校有特色”的东陈初级中学。

2、认真落实岗位责任制,明确分工,各负其责,相互协调。党政及各部门做到在职责上分,思想上合;在工作上分,目标上合;在制度上分,关系上合。在工作中从不推诿、不扯皮、不拆台,做到相互支持,互相补台,充分发挥每位同志的工作能力,激发工作潜力,使学校的各项工作能够及时的保质保量地得到落实,取得成效。

3、充分发扬民主,坚持集体领导。凡学校的大事,都经过校务会或职代会集体讨论和表决形成决议才有效。每位班子成员或代表都可以充分发表自己的意见,一旦达成决议,便坚决执行,保持集体决议的严肃性,每年召开一次职代会,认真征集提案,采纳合理化建议,充分体现教职工代表参政议政的政治文明。把“真情管理”和“无情执行”完美结合在平时的工作中。

二、以抓有效教学为抓手,全面提升教育教学质量

教学工作是学校工作的主旋律,质量是生命线。我们一定从思想上高度重视实施新课标的重要性,紧扣《课改纲要》和课程目标,结合新教材,联系学生实际和本校实际,狠抓课程改革,努力推进素质教育向纵深发展。

1、严格执行课程标准,提高依法执教意识。

学期初,教导处严格按照上级要求精心编排课表,做到开全课程,上足课时,用好教材。重视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的目标。重视综合实践活动的开设,劳动技术、研究性学习、兴趣小组活动均开全课程、上足课时。同时我们严守教学法规,控制学生在校活动总量,不搞大面积补差,家庭作业适量,切实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

2、注重教学“六认真”,强化有效教学。

学校工作质量为本,必须以教学为中心为主线。着力抓好教学工作的备课、讲课、批改、辅导、测验、教研环节的“六认真”,确保教学质量稳步上升。上课力求扎实、到位、高效,作业批改正确、评讲及时,且有针对性,做到“改错不过夜”。尤其是补差工作力求抓准、抓狠、抓细、抓实,做到“三个到位”,即抓学科薄弱环节整改到位,抓知识薄弱点补差到位,抓差生进展跟踪调查到位。

3、注重过程性管理,强化效益意识。

①坚持月度工作检查制度。把所有的中层干部及副校级领导都分到各个年级,从督查备课、上课到抽查作业批改、班务记载、听课记录,逐一查看并作记录。

②坚持动态管理制度。为了解教学情况,校长室、教导处、教研组不定期深入各班听课,涉及所有学科和年级。每次听课后进行跟踪调查,查学生课堂内容掌握情况、查学生作业、查教师备课等。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找出存在问题,提出积极建议。同时,召开评教座谈会,了解教师的教学情况。

三、开展现代化教育示范学校建设,打造“科研兴校”品牌

我们高度重视现代教育示范学校的建设,关注教育教学中呈现的突出问题,找准切入点,从学校自身教学问题中选择课题,努力做到“科研课题成果不求大,只求实,教育科研形式不唯新,只唯真;”。并引领教师从一个个课题的开题、研究、结题的过程中逐步学会学习、探索、反思,从而掌握了科研的理念和方法。为我校现代化教育示范学校建设埋下了基石。建立健全现代化示范学校科研奖励制度,把“发”与“罚”统一起来。东陈初级中学将为每一位教师搭建思维创新的平台,探索创建更为有效的教育教学理念,不断提升学校的办学质量,不断提高教师的教育科研不断提升学校的教育教学品牌形象,突出特色的工作思路,扎扎实实的走出一条有自己特色的“质量兴校”之路。今后将进一步发展教师的专业化水平,特别是要把教师培养成为适应新时期教育改革形势的科研型﹑学习型教师,要形成东陈初级中学自己的教学模式,教学风格和办学特点。

教育是一片希望的田野,我们在一线的教育者,行走在这片希望的田野上,我踌躇满志,我们同心协力,在这个金秋时节,播撒自己辛勤的汗水,也必将收获丰硕的成果。

第四篇:行走在希望的田野上

行走在希望的田野上

为延续2016年上半年举办的第一期全省非物质文化遗产田野调查业务骨干培训班的成功做法,提高非遗保护工作人员的田野调查、影像采集和报告编写能力,为全省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的重点调查奠定基础,11月29日,2016年第二期云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业务骨干培训在云龙县开班。

云南省文化厅副厅长、省文物局局长杨德聪,大理州文体局副书记李建华,中共云龙县委书记段冬梅,中共云龙县委常委、宣传部部长张伯川,云龙县人民政府副县长李瑞杰,省文化厅非遗处处长蔡永辉,省非遗保护中心主任尹家玉等领导、授课专家以及来自16个州市的180余名参训学员出席开班仪式。

此次培训以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的田野调查、申报材料撰写、申报片拍摄和档案数据库建设为主要内容,选取了诺邓火腿制作技艺(传统技艺)、白族舞蹈“力格高”(传统舞蹈)、白族吹吹腔(传统戏剧)三个项目作为田野调查培训示范点。以项目为依托,以州市为范围组成项目组。采取集中学习、分组进村入户、再集中分享成果的方式,将理论讲授与实践紧密结合,旨在提高非遗保护工作人员的田野调查、影像采集和报告编写能力,提升我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水平。

进村

云南省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副编审孙敏、云南省非遗保护中心研究馆员胡荣梅、云南省非遗保护中心三级录音师梁跃敏分别以田野调查方法、非物质文化遗产档案建设与管理、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化采集录音技巧为主题,给学员集中授课。

集中授课后,根据培训分组安排,来自丽江市、普洱市、玉溪市、曲靖市、迪庆州五个州市的参训学员及大理州部分县市的学员参加传统技艺类项目(诺邓火腿制作技艺、井盐制作技艺)的田野调查培训。传统技艺组结合前期调查诺邓火腿制作技艺、井盐制作技艺两个非遗项目的实际情况,并在了解地州参训学员的人员构成及设备配备的基础上,进驻项目所在地诺邓村与当地村民同吃、同住,开展田野调查。

由于诺邓村属典型的山地地形,车辆无法进入村内,于是便在诺邓村上演了一幅“马驮人背”的景象。传统技艺组不仅调查了井盐、火腿制作技艺的工艺流程,还注重深入挖掘项目的历史背景和文化内涵,探讨盐马古道与诺邓井盐兴衰变迁的渊源关系。在影像资料采录上,采取了“外景主持”的方法,使专题片更显生动,用自己独特的方法讲好诺邓故事。

吹吹腔

大理、怒江、楚雄、西双版纳、德宏、保山等6个州市的47名学员及省非遗保护中心8名教员组成的田野调查组进驻云龙县功果桥镇,围绕“白族吹吹腔”项目开展为期5天的田野调查及相关专业技能培训。

白族吹吹腔又名“吹腔”、“唢呐戏”,是流传于大理州云龙、大理、洱源、鹤庆、剑川等地的一个古老戏曲剧种,尤以云龙县功果桥镇保存最为丰富和完整。吹吹腔演出活动与白族的宗教信仰和民俗活动有着重要联系,自古以民间业余剧团的传承为主。由于传统戏剧类项目内容丰富、覆盖面广,各州市学员从自身实际出发,分工合作,对白族吹吹腔的历史渊源、演出习俗、行当划分、表演程式与身段、音乐与唱腔、舞台陈设、戏剧服饰、乐器、道具、剧本、唱词及传承情况、保护措施等方方面面进行了调查了解。如,怒江州民俗类非遗项目丰富,在本次调查中,以白族吹吹腔请戏神、敬本主、谢戏神等系列演出习俗为切入点开展调查,掌握了一定的调查方法及数字化采录经验。楚雄、德宏、保山的学员在调查过程中注重举一反三,将彝剧、傣剧、皮影戏等项目的田野调查经验与白族吹吹腔田野调查相结合,在实?`中不断反思,不断进步。

人的舞

昆明、红河、文山、昭通、临沧五个州市及大理州的部分学员参与了白族舞蹈“力格高”组的田野调查。“力格高”亦称“力格歌”,汉语译为“人的舞”,是一种白族民众的自娱性舞蹈,主要流传在大理州云龙县,以及洱源县和永平县的山区白族聚居村寨,或白族和彝族杂居的地区,在云龙县的宝丰乡、关坪乡、长新乡、检槽乡、功果桥镇和诺邓镇,都有自发跳“力格高”的群众组织。调查组经过综合考虑,选取宝丰乡和关坪乡为主要调查点开展培训。为了更科学、准确、全面地记录力格高的动作套路,学员们不仅认真听取了我省传统舞蹈类非遗专家曹天明老师的教学,学习如何用规范的专业术语记录舞蹈动作,还向传承人和当地文化站工作人员学跳力格高,通过亲身体验,品味力格高的动作韵律和风格特征。调查期间,一位年近80的老奶奶主动走到摄像机前跳起了力格高,古朴大方的舞蹈动作让学员赞叹不已,更为宝丰白族群众对本民族文化的热爱和自豪倍感钦佩。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田野调查是近距离感受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宝贵机会,也是与民间艺人“心换心”的过程,学员们在调查过程中与传承人建立了深厚情谊,为云龙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独特魅力所吸引,为民间艺人的坚守而感动,更深深感受到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这份职业的光荣崇高与任重道远。

成果交流

2016年12月5日,各调查组从田野调查地返回云龙县城,开展调查情况汇报和经验交流,分享调查成果。省非遗保护中心主任尹家玉、省非遗保护中心研究馆员胡荣梅、省文化厅非遗处副处长董艳玲先后介绍了三个组的调查学习情况,以图片、视频等形式展示了调查成果。来自十六个州市的学员代表纷纷上台发言,交流心得体会,为下一步的培训开展献计献策。

云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专家委员会副主任委员赵自庄、云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副主任苏保华先后发言,指出此次培训在组织工作、调查方法及成果呈现上均有很大提高。调查视野开阔,深入细致,不仅有所收获,也让非遗工作者的心靠得更近。大理州文化体育局调研员、副局长杨建宇也来到现场,发出了“走近非遗真好”的感叹。

田野调查是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基础工作,也是每一位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者必备的基本技能。从基本功抓起,从基层抓起,从每一位保护工作者抓起,是解决当前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专业人员匮乏、专业能力薄弱、人才队伍不稳定等诸多问题的根本途径。

2001年,中国的昆曲艺术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首批“人类口头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使“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概念得到迅速普及,并在全国范围内掀起了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巨大浪潮。如今,“二十四节气――中国人通过观察太阳周年运动而形成的时间知识体系及其实践”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成为我国第30个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的非遗项目。这令所有从事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工作者们备受鼓舞。

在“现代化”这架巨型机器的轰隆声下,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固然面临许多新的问题和困难,但只要从最基础的小事做起,凝聚每一位非遗保护工作者的能量,终能积跬步以至千里,汇小流而成江河,使祖祖辈辈传承下来的珍贵非物质文化遗产得到更好地保护,使中华优秀的传统文化得到更好地继承与弘扬。

第五篇:小学作文:走在希望的田野上

走在希望的田野上

今天又是星期六,我早早地来到学校,等候着本次讲座的开始。

我怀着希冀的心情,听完了讲座,准备去认识外面的世界。

今天微风徐徐,阳光普照。让人既舒服,又无不适之感。来到了田野上,我看到一片黄灿灿的油菜花,在地的田野上,还中了一些小麦。看着尖尖的麦芒,我忽然想起了一个成语——针尖对麦芒。呵呵,你可别看不起这小小的麦芒,它可是很锋利和尖锐的。

接着我们去认识梧桐花,呈紫色的梧桐花像一个个小铃铛似的,二槐花则像一串串倒悬着的项链,发出结拜的色彩,让人有种天地造化之感。这也让我想起了课本上的“五月槐乡”。

经过一路前行,我们认识了许多的事物:蚕豆、菊花、柿子树、杏树……,真是收获的一天。我真为没有参与本次活动的同学而感到遗憾。读死书,苦读书,不如行万里路,认识大千世界与万物。古人已经为我们做出了榜样,那么我们应该怎么向先人们学习呢?

走在希望的田野上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