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精品范文库 > 12号文库
202_北京市委党校考试复习题公共行政学五篇范文
编辑:落花人独立 识别码:21-946154 12号文库 发布时间: 2024-03-13 19:15:49 来源:网络

第一篇:202_北京市委党校考试复习题公共行政学

行政管理学范围:

1、政治与行政二分:政治与行政分开的理论着眼于政治统治与公共行政的关系,探讨政治与行政是否能分离、如何分离、分离到何种程度等问题。政治与行政分开的“二分法原则”,认为政治是“在重大而且带普遍性的事项”方面的国家活动,而行政管理则是“国家在个别和细微事项方面的活动”。

2、民主集中制:所谓民主集中制是指在一切领导活动中必须坚持民主和集中的有机结合和统一。

3、行政责任:行政责任是与行政权力相对应的一个范畴。行政责任主要包括两方面含义:一是指法律上的行政责任,一是指普通的行政责任。法律上的行政责任,是指政府工作人员除了遵守一般公民必须遵守的法律法规外,还必须遵守有关政府工作人员的法律规范。

4、行政发展官僚制:官僚制模型:他认为任何组织的存在都是靠权威来维持的,而合法的权威主要有三种来源:一是基于习俗惯例的传统性权威。二是基于领袖个人超凡魅力的神授型权威,它是以个人崇拜为基础的;三是基于法律和社会契约的合理一合法型权威。韦伯认为,前两种权威具有人治和非理性的特征,只有合理一合法的权威才是现代组织和管理的基础。官僚制的主要内容包括:组织成员分工明确;报酬、晋级和提薪都相对固定,并取决于个人的能力和表现;组织内部层级节制;组织中规章和制度严明;管理中的决定和命令形式成文件下达,以文件“档案”作为管理的基础。

5、混合公共产品:混合公共产品或称半公共产品。这种公共产品既能满足公共需要,又能满足个人需要;既人人平等消费,又具有一定程度的竞争性与排他性。

6、行政监督:行政监督具有广义、狭义之分。狭义的行政监督是指行政机关内部上下级之间的监督,以及行政系统内部专设的行政监察机关和审计机关对行政机关及其公务人员的监督,它属于行政机关的自我监督。广义的行政监督泛指执政党、国家权力机关、司法机关和人民群众等多种社会力量对国家行政机关及其公务人员的监督。

7、治理理论:治理:各种公共或私人的个人和机构管理其共同事物的诸多方式的总和。治理理论的观点有:(1)公共管理的行动者应由包括政府在内的众多机构和个人组成,政府不应天燃的垄断公共事务的管理权。(2)在实践中,公共管理也不是政府单独进行的,众多的机构和个人以自己的方式参与了改革管理。(3)所谓公与私、政府与社会、政府与市场的界限实际上相当模糊,现实中存在着一种公共责任从政府转移到非政府机构和个人的趋势。(4)政府与各个社会组织、个人之间存在着权力依赖和互动的伙伴关系。(5)政府要充分发挥在治理中的作用,就要改革政治和行政制度,建立公开、透明、公正、合法、有效的“良好”治理结构。(6)政府要善于利用各种治理工具,实现其治理意图。(7)政府要实行分权化改革,将权力充分授予下级、非政府组织乃至企业、个人,以充分发挥其治理的积极性。

8、行政组织

:行政组织是指在国家机构中除立法、司法机关以外的行政机构系统,即各级行政机关。其主要功能是通过计划、组织、指挥、协调等手段,来行使国家行政权力,代表国家管理各种公共事务。

9、行政合法:行政行为合法性是行政法治的核心要求之一。所谓行政合法,是指行政权的获取、组织和行使必须依据法律,符合法律的精神、原则和规范,不得与法律相抵触。

10、自由裁量权:行政自由裁量权是相对于羁束裁量权而言,简单可以理解为:行政机关在法律规定的范围幅度内,享有一定的选择权。即行政机关可以自由的或根据自己最佳判断作为或不作为以及如何作为的权力。广义的行政自由裁量权是指行政机关做出行政行为时具有选择余地的各种情况。狭义的行政自由裁量权认为,行政机关具有选择余地的情况有两种:一种是在法规的假定条件有不确定的法律概念,在不确定的法律概念下行政机关可能会有某种选择或判断余地,一种是法律规范的处分部分有裁量余地,只在后一种情况下才会出现自由裁量权问题。广义的概念占据主导地位。

11、行政适当主要针对自由裁量行为的。所谓合理或适当,意即自由裁量行为要客观、适度和符合理性。: 问题:

1、公共产品与私人产品的区别:公共产品是由以政府机关为主的公共部门生产的、供全社会所有公民共同消费、所有消费者平等享受的社会产品。有两个标准,即这种产品“是否具有竞争性”和“是否具有排他性”。私人产品不一定全是私人生产或私人所有的产品,只是私人产品的消费具有排他性和竞争性的特点。私人产品有食品、服装、彩电、汽车、电脑等消费品和金融、商业保险等服务产品,它们都由私人部门竞争性地生产,并由消费者排他性地消费。而公共产品则具有非排他性和非竞争性的特点。例如国防安全服务,每个人都平等地享受它,由此可见,公共产品具有消费的非排他性和非竞争性,只要它存在,你就可以消费,我也可以消费。这一特征使得人们难以对公共产品的消费进行收费,因而私人部门没有提供这些产品的积极性。公共产品的提供者主要是政府。

2、管理层次与管理幅度之间的关系:在行政组织纵向结构中,关键要处理好管理层次与管理幅度的关系。所谓管理层次是指行政组织纵向等级结构的层次数目。比如,中国的管理层次分为中央、省、市、县、乡五级;在中央政府内部,划分为部、司、处等。管理幅度,是指上级领导机关和领导直接指挥监督的部署的数目。在行政组织中,管理层次与管理幅度呈现出一种反比例的形态:即管理层次越多,管理幅度则越小;管理层次越少,管理幅度越大。因此,追求行政组织纵向结构中管理层次与管理幅度的合理比例,是公共行政的一个重要内容。

3、基层社会组织的职能:基层社会组织:相对于党政府传统组织形态之外的各类民间性的社会组织。主要包括社会团体、民办非企业单位、市场中介组织以及社区活动的团队。作为基层社会自治的基本形式,村民委员会和居民委员会具有对社区内广大群众进行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的功能,这些功能具体表现为:(1)办理居民住地区的公共事务和公益事业。(2)调解民间纠纷、协助维护社会治安(3)发挥好政府与群众联系的桥梁和纽带作用。一方面,它要代表社区群众向政府反映意见和建议,使政府能够有效地了解基层群众的意愿和要求;另一方面,它又要通通过大量的宣传、教育、说服、动员工作,协助政府贯彻落实各项政策和管理工作,教育和推动居民履行依法纳税、计划生育和服兵役等应尽的义务。基层社会自治组织在我国建立的时间还不长,有效地发挥它的作用还需要社会各界长期的关注和共同的努力。这里的关键是理顺基层社会自治组织与基层政府之间的关系,使二者摆脱历史上存在过的上下级隶属关系的束缚,真正形成一种双向依靠的指导与被指导关系。

4、公共选择理论的基本内容:公共选择理论探讨公共部门的实际运作机制,其主要观点是:第一,公共选择是一个过程,是由“一人一票”来投票表决采纳何种政策,所有决定必须得到一致同意。但在现实中,每一个人都同意的原则是很难实现的,因

而实际上大多数的公共决策采用了多数同事的原则。第二,公共部门的决策机制是由当选的议员或政治家通过一定的政治规则决定公共产品的提供。第三,政府失灵产生于两个方面:一是政府追求扩张政府规模与政府预算,政府要通过自己的预算,就需找到支持自己项目的立法的多数,而做到这一点很容易,只需要在关键的立法人员中选出一批人对他们的竞选提供资助便可;一旦这些项目上马,在这些项目中的工作人员和这些项目的受益者就会发展成为一个强大的利益集团。二是政治家们必须面对定期进行的竞选活动,因而政治家们就会把全部注意力集中到再次当选上,这就促使政府采用一些短期内见效的计划和项目,追求短期效益和即时消费,从而破坏长期利益和长期投资计划,导致财政赤字和国债膨胀。第四,政府扩张导致寻租和行贿受贿泛滥。第五,政府是寻租的根源,政府扩张是多数统治原则下一部分人积极选择的结果。因而,公共选择学说主张建立可靠的宪政制度,保护个人自由、保护市场、遏制政府的扩张;主张更多地采用由私营企业承包公共服务的政策,引进市场机制改善政府公共服务。

5、试从理论联系实际的角度,论述行政环境与行政职能的关系:

1、行政环境的含义与特征:公共行政环境是指直接或间接作用或影响行政管理主体及其活动过程、活动方式的外部要素的总和。这些外部要素,既有物质的,如经济发展水平、物质设备等;也有精神的,既有社会的,如社区自治能力;也有自然的。既国内环境,也有国外环境,等等。它们共同构成政府管理的外部环境,影响制约着政府职能的确立与变革,并使其处于不断发展变化的动态过程之中。

2、行政环境与政府职能的关系:行政环境是政府职能确立或转变的基本条件。它决定、影响或制约政府职能的目标、内容及其履行方式。可以说,有什么样的行政环境,就必须有或必定有什么样的政府职能。但是政府职能适应行政环境并非是完全消极被动的,而是在适应行政环境的同时,能够能动地利用和改善行政环境。行政环境决定、制约政府职能。政府管理系统是上层建筑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建立在一定的经济基础之上,并与上层建筑的其他部分密切相关。政府管理的根本性质、基本原则实际上是由行政环境决定的,行政职能的内容及其履行方式都要受到行政环境的制约。首先,政府职能要适应行政环境的性质,即首先要适应这一国家的政治和社会制度,建立与之相适应的行政体制。社会主义是建立在生产资料公有制和人民享有广泛民主权利基础之上的新型社会制度,其行政管理就必须是人民当家作主并参加管理的民主行政。它既不同于奴隶社会奴隶主残酷镇压奴隶、维护奴隶主利益的专制独裁行政,又不同于封建社会地主阶级镇压、剥削农民的等级特权行政,也不同于资本主义社会资产阶级统治广大劳动人民的金钱特权行政。其次,政府职能要适应行政环境的现状。行政环境包括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社会、自然资源、技术手段等各种要素。这些要素的发展水平在不同的国家和地区存在着很多差异。对政府职能不能简单作出先进与落后、好与坏的区分,惟有适应环境才是最适宜的。最后,政府职能要适应行政环境的发展方向。行政环境始终处于不断变化之中,政府职能的转变实质上是行政环境变化的具体反映。当然,政府职能对行政环境的适应和平衡往往只是相对的、暂时的。平衡预示着新的不平衡、不适应‘不平衡、不适应又预示着新的平衡、适应。社会变迁的影响会渗透到社会的各个角落和各个方面,并会迫使政府职能做出相应的调整。如果对行政环境的变化缺少一定预测能力,政府就有可能成为缺乏前瞻性的“近视”政府。政府职能的履行又可以有效地利用和改造行政环境。行政环境决定和制约政府职能,政府职能必须适应行政环境,但这绝不意味着政府职能只能消极地适应环境,而不能有积极的作为。科学地

界定政府职能并有效地加以实施,可以有组织地控制、利用和改造行政环境。公共行政不仅必须利用行政环境所提供的政治、经济、文化、技术、心理、资源等条件,对其面临的公共问题,确立相应的职责范围和管理方式,而且还必须通过对行政环境的再认识、再思考、再总结,主动自学地调整、转变不符合行政管理要求的行政环境;同时,还要适当运用行政管理权限和干预方式有效地规范和约束消极的行政环境,使之沿着政府职能的积极方向发展。

6、单中心制与多中心制的优劣:单中心体制和多中心体制是按照行政权力是否存在着核心而对行政权力体制所做的划分,这种划分由美国行政学家奥斯特罗姆提出。所谓单中心体制,就是在各个行政机构行使的行政权力中间,存在着一个行政权力中心。多中心体制与单中心体制相对而言,它是指在各个行政机关行使的行政权力中间,并不存在着单一的权力中心,各个机构拥有的行政权力之间相互分离、平行行使,不存在等级节制的关系。最经常采用单中心体制的国家是那些实行单一制的国家。在这些国家中,下级或部门的行政权力通常来自于上级或政府;后者往往控制着最终的行政权力,并按照等级制的方式将行政权力层层委任给下级或职能部门,并对下级或职能部门进行监督和控制。实行多中心体制的国家通常是联邦制国家,美国就是典型之一。在美国,地方各级政府都是州宪法的产物,它们之间各自在自己的权限范围内提供某些公共服务,相互间没有任何隶属关系的存在。单中心的行政权力体制往往以官僚制为理论基础,它强调权力的集中和人为的秩序,强调大规模的行政组织和等级节制。多中心的行政权力体制则以公共选择为理论基础,强调权力的多元性和自发的秩序,强调小规模的行政组织和自由竞争。从功能上看,单中心体制更有利于保持政府行动的一致性,有利于政令的统一,从而适用于政府的管制功能;而多中心体制更有利于迎合公民需求的多元化,有利于行政的创新,因而适用于公共服务的提供。

7、政府部门质量管理的主要机制:

1、政府部门质量管理的商业途径:所谓政府部门质量管理的商业途径,就是把工商企业质量管理的原则、方法和技术移植到公共部门。(1)质量认证:质量认证是“由可以充分信任的第三方证实某一经鉴定的产品或服务符合特定标准或技术规范的活动”。公共部门引进质量认证的有美国、英国、芬兰等国家,涉及到社区管理、社会福利和医疗卫生等领域。(2)全面质量管理(TQM)。全面质量管理是20世纪60年代出现的质量管理技术,随后在企业中得到广泛的应用。全面质量管理的步骤和实施程序在不断发展变化,但其基本理念包括全面对待质量,顾客至上,预防为主,用数据控制和指挥等。可以说,全面质量管理是国外公共部门应用最广泛的质量管理技术。(3)基准比较:基准比较又称“最佳实践基准比较”,类似于通常所说的“对照先进(即基准),寻找差距,改进质量”,但在操作上有一系列严格的程序和规范。(4)业务流程重塑(BPR):业务流程重塑的前提是把组织视为一系列与顾客相关的核心业务(或与顾客相关的核心业务的集合),而不是一个不同职能的集合。其特点是运用一系列技术和手段,围绕“与顾客相关的核心业务”进行组织工作流程的重塑,而不是像过去一样,着眼于承担不同职能的下属组织之间的调整和协调。

2、政府部门质量管理的专业途径:(1)通行评审:专业性强的领域的工作质量需要同行评判,它适用于普通公民对质量优劣难以作出判断的政府管理和公共服务领域。(2)监察巡视:监察巡视在操作程序上与同行评审相似。(3)结构预算:结果预算又称结果导向的预算制度,它是利用绩效评估和财务管理方面的专业只是推进质量提高的机制。

3、政府部门质量管理的“使用者介入”机制:(1)

服务设计中的顾客介入:多数质量管理机制的着眼点是顾客对已经提供的服务的满意,使用者介入机制则搞一个层次,即保证公共服务按照顾客需求来设计。(2)质量评价中的顾客为主体:就是公共服务质量评价以顾客为主体,并注意从顾客的角度看问题。(3)顾客认可与奖励:20世纪90年代以来,发达国家的学术团体、行业联合会和社会中介组织,都设立了各种各样的公共部门质量卓越奖,评选和奖励那些在某一领域质量管理上取得优秀成果的政府部门和官员。

4、政府部门质量管理的市场机制:(1)非管制化政府模式:这一模式的核心是限制政府部门的管制、审批和干预权力,从制度上减少官员寻租和侵害顾客的机会;限制官员的自由裁量权,强调义务和权力的统一——官员审批不仅仅是一种权力,而且是一种义务,当申请者符合条件时,拒绝批准要作出合理解释并承担责任。(2)完善市场竞争机制:它主要针对公用事业单位。(3)公共服务竞争机制的引入:具体形式有公私之间的竞争如合同出租制、市场检验等,公共部门内部的竞争如客户竞争、内部市场制度等等。如果说其他质量管理机制侧重于提高质量的方法,市场机制则触及到提高质量的动力问题,即依靠竞争机制迫使公共部门提高服务质量。

8、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权限划分的主要原则:要科学合理地划分中央与地方的职责权限,必须坚持以下原则:(1)在中央的统一领导下,充分发挥地方的主动性、积极性的原则。这一原则有两个主要精神:第一,要坚持和保证中央的统一领导,这是维护国家统一、主权、领土完整的重要前提条件,也是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保障。第二,要在中央统一领导下,充分发挥地方的主动性和积极性。(2)政企分开原则:政企分开,是科学划分中政府与地方政府职责权限的前提,也是使中央与地方的权限划分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必要条件。(3)平等原则:所谓平等原则,即同级地方政府的地位和基本权力应是平等的,不能厚此薄彼。(4)法治原则: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是我国的基本治国方略,也是市场经济发展和民主政治建设的必然要求。

9、公共预算的含义与作用:公共预算又称财政预算,主要是政府根据其施政方针和社会的需要所编制、经立法机关批准的某一年度内的政府财政收支计划。公共预算的作用体现为三个方面:第一,财政保证作用.公共预算是政府实现其职能、有计划地筹集和分配由政府集中掌握的一部分财政资金的重要工具。政府要实现其基本职能,必须有一定的财力作为保证。通过公共预算的编制和执行,政府有效地行使其职能就有了基本的财力保证。第二,调节控制作用。公共预算可以根据社会供求情况,采取相应的政策措施,通过预算支出结构的安排,调节投资分配结构,从而调整国民经济结构。第三,反应监督作用。公共预算是国民经济的综合反映,通过公共预算的编制和执行,政府可以及时掌握国民经济的运行状况、发展趋势和存在的问题,以便采取相应对策,促进国民经济持续、健康、稳定发展。

10、政府绩效管理的意义:绩效管理的概念可以从以下三种意义上理解:第一,绩效管理是一项系统工程,是组织围绕提高绩效这一目标而作出的制度安排和实施的一系列管理措施、机制和技术。第二,绩效管理是一个过程,或者是组织提高绩效的一套具体操作程序。第三,绩效管理是人力资源开发的一种手段。第一种是对绩效管理概念的广义解释,第二、第三种是对绩效管理的侠义解释。

3、研究政府绩效管理的意义:第一,绩效管理体现了“以结果为本”的公共管理新理念。与企业相比,政府有两个显著特点,一是规模庞大,二是负责有公共责任。第二,绩效管理有助于树立

“顾客至上”的现代管理意识。第三,绩效管理有助于建立政府与社会之间的良性关系。

11、行政权力的来源和性质:行政权力是国家的政治机关通过一定的程序授予行政机关的一种用于行政管理和公共管理的强制性力量。在传统社会,行政权力来源于最高统治者的授权,带有人格化的特征。在现代社会,行政权力的获得往往是通过法律的途径,是由宪法或其他基本法律做出明确规定的,即使没有在宪法等基本法上作出明确的规定,也必然是有代表国家意志的最高权力机关通过一定的方式和程序授予行政机关的。行政权力是行政组织中的机构、部门和人员执行和贯彻国家意志的必要工具,是府内部的行政管理和政府对社会进行管理的合法性资源。由于行政权力来源于国家政治机关,所以,它是国家意志的体现。在传统社会中,它是服务与阶级统治的,是作为统治性权力存在的。在现代社会,由于国家的政治机关公共性内容的增长,行政权力也在一定程度上变成了公共权力,根据一个国家和社会的公共要求而从事着行政管理和公共管理。虽然行政权力在本质上属于公共权力,但却是存在于国家的行政机关中的权力。当这种权力被配置到进行行政组织中的不同机构和部门的时候,它还是属于一种抽象的权力,但是,在行政权力的现实运行中,每一项具体的行政权力都又必然会落实到由具体的行政人员掌握并加以行使。在这个意义上,抽象的行政权力是行政机构和部门的权力,而行政人员则是具体行政权力的主体。权力是社会公共生活中的一个普遍现象。从静态地看待行政权力,会发现行政权力是人的社会关系的集中体现,而且权力本身就是一种特定的人的社会关系模式,即人们之间的支配与服从的关系模式。而静动态的看待行政权力,则会发现行政体系整体上以及它内部的全部运动都根源于行政权力。行政权力作为一种资源是行政部门和人员为了履行行政职能、实现行政目标而使用的支配其他部门、人员的力量。行政权力是一种公共权力,它的公共性主要体现在这样几个方面:第一,行政权力是公共利益的工具。第二,行政权力具有超脱性。第三,行政权力具有全局性。论述:

1、理论联系实际论述当代西方行政改革的主要内容及其对我国的启示:

1、当代西方行政改革的内容:西方行政改革可划分为两大方面:一是结构的变革。也就是行政机构的变革,主要是合并职能性质相同的部门,明确划清各部门的权力界限和责任界限,简化处理事物的手续与程序。二是行为的变革。也就是着眼于行政管理中的人的因素,选用有发展前途、有创造力、有敏锐革新意识、有对服务对象的要求富于责任感的行政管理人员,造就可以发挥个人积极性和创造力的环境。具体有以下内容:(1)非国有化和公私合作:二战以前,资本主义经济危机导致了政府介入管理经济和主要产业,一时间,集体化和国有化似乎成了最时髦的做法。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政府绩效下降,生产力降低,政府对经济的管理成效不大。于是,进入20世纪80年代以后,西方世界掀起了一场私有化浪潮。在这场浪潮中,表现的最坚决和最果断的是当时的英国首相撒切尔夫人。1979年她上台后,把英国最大的卡车运输公司、50万套以上的公有住房、化工企业、电子公司、电话系统和天然气公司交给私营公司经营;1984年将长途通信公司、1985年和1986年将煤炭公司、航空公司私营化。之后,世界上包括美国、日本、法国等一百多个国家都在程度不同地效仿英国式的私有化改革措施。实行民营化后,企业的经营效率、服务质量和营业利润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从1988年到1992年,美国联邦政府出售联邦资产和削减补助资金总共达250多亿美元。私有化和公私合作的价值取向是市场化,其好处是削减政府规模、国家控

制和公共预算,减少政府管制以及其补贴,利用市场机制帮助政府甩掉财政包袱;同时,私有化提高了企业效率、顾客的满意程度和投资的回收率;此外,还有利于建立起政府与企业间的新型的伙伴关系。但私有化同时也有弊端:其一,在把公共资产转卖给私营企业时,容易低估财产,造成国有资产流失;其二,私有化后,国有企业的许多社会效益可能会在只强调经济效益的私有化中丧失掉。(2)政府机构改革。政府机构改革过去一直是西方行政改革的重要内容。期望通过机构改革,提高政府工作效率,极强其责任感,这是西方各国政府的共同目的,并且取得了一定成效。日本政府一向号称为“小政府”从1984年到1988年,撤消了54个设在地方的中央分局,改组、整编了178个府县单位机关;英国行政改革的突出特点是实行“超级部”,大幅度地合并相近部门,比如,把住宅、地方自治部、公共设施建设部和运输部合并为环境部,把通商委员会、技术部和动力部合并为通商产业部等。(3)预算改革。在西方的行政管理中,预算制度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因此,财政预算改革就成为这次行政改革的重要内容。其直接原因是进入70年代后,沉重的财政负担迫使西方各国政府必须精简,寻找一些途径控制政府支出、通货膨胀和增长的债务。削弱预算,削减人员,冻结政府某些机构,削减服务项目,推迟一些不必要马上做的事情,或把一些服务工工作交给非政府组织去做,减少维护成本,是这个时期西方各国政府的共同选择。西方的预算改革加速了其他方面的行政改革,产生了一些积极的作用;其一,它使政府更重视减少支出,使公众更关注公共服务的成本;其二,有利于制止浪费和腐败造成的公款流失;其三,有利于防止避税和逃税,提高公共资金的积累;其四,有利于推动审计制度的完善,因为资金配置之前要接受审计,对项目的社会公共价值的合法性和适应性加以论证。(4)公务员制度改革。战后西方国家十分重视公务员制度改革,以便适应现代社会发展的要求。英国是建立文官制度最早的国家,也是多次掀起文官制度改革浪潮的国家。1966年,成立了12人调查委员会,调查研究文官制度的改革,1968年该委员会提出了一份改革报告即著名的《富尔顿报告》,对文官制度再次进行改革,主张西区私营企业总经理负责制的管理经验,把一大批工商实业界的高级管理人员派到中央各部,传授管理经验,实行企业的管理方法,减少决策层次。(5)中央与与地方关系的改革。主要趋势是向集权与分权适度化、合理化方向发展,分权是主要的价值取向。在美国,如何划分中央与地方的关系,常常是围绕着“税收分享”的问题进行的。1972年尼克松政府将一般税收分享建议变成了法律,国会拨出302亿美元作为特护的信托基金,供州和地方政府在5年内分享,三分之一给州,三分之一给县市政府。1988年就有40个联邦计划完全由州接管。他的口号就是“还政于州”,给州政府更多的权力。日本政府为了强化地方的自主性和自律性,大大减少了中央政府对地方政府的干预和规制。其他资本主义国家如德国、英国、意大利等也都进行了类似的改革。

三、西方行政改革对我国行政的启示与借鉴:

1、借鉴西方政府调整企业关系的做法,积极探索公有制的实现形式。西方国家压缩政府这能、推行公共服务市场化,设法改变政府与国有企业的关系,使双方都得到解脱,走出经费紧张、效益低下的困境,这一经验值得借鉴。西方国家在政府与企业之间建立良好的“伙伴关系”、“掌舵”与“划桨”的关系的改革思路对我们有重要的启示。长期以来,我国受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的束缚,不仅存在着严重的政企不分、政府对企业包揽过多,致使政府负荷、风险、压力过重的现象,而且把公有制为主导与公有制实现形式混为一谈,对公有制为主体的所有制结构,也缺乏全面、正确的认识。党的十五届四中全会《决定》明确指出,国有经济的控制力既要通过国有独资企业来实现,更

要大力发展股份制,通过国家控股和参股来实现,这表明“混合经济”在我国已获得合法的地位。

2、借鉴西方政府改革繁文缛节的做法,积极探索我国灵活高效的政府管理方式:我国正处在新旧体制交替的转轨时期,需要建立新的规章制度及法律体系,来规范人们的行政行为,法制化、制度化是我们现阶段行政管理追求的目标。所以,西方行政改革提出的“规则缓冲”、“放松规制”显然不适应我国国情。但在我国行政改革中,一些在计划经济体制下建立起来的阻碍行政效率提高的旧制度、旧规章必须破除;而在对外开放、引进外资、实施“走出去”战略以及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管理方面确实也要清除不必要的繁文缛节,应采取特事特办,打破清规戒律,简化手续,实现办事高效、运转协调、行为规范的行政管理,提供优质、便捷、精干、高效的服务。例如,原来无偿划拨给国有企业的土地,企业无权处置而又无力购买使用权,但上海市政府大胆使用“空转”的办法让国有企业获得求发展的资源。“发展是硬道理”,投入也是硬道理,上海市政府筹资、融资的十多种方法,大多数是打破常规的。实践证明,没有灵活多变的政府管理,就不可能有经济的超常规发展。

3、借鉴西方政府放权的做法,积极探索我国集权与分权相结合的政府管理模式:简政放权是当今西方行政改革的共同选择,但因经济、政治制度的本质差异,我国的行政体制改革不能完全照搬。由于我们过去实行的是计划经济体制,高度集中、过度集权是它的主要弊病,因此中国行政体制改革的一大任务就是要下放权力。上海市创立的“两级政府、三级管理”的行政体制,一个重要的特点就是放权,使管理重心下移,先后多次向区、县简政放权,如向城区政府下放了审批权、财权、规划权、土地批租权、开发开放权、融资权等,使现在的区、县政府实际上承担了改革前市级政府的只能,20个区、县成为20个中等城市。

4、借鉴西方政府重视财政预算改革的做法,积极探索我国财政预算科学化的有效方式:用经济手段来实施行政管理职能,是当今各国政府的共同选择。由于我国以往实行的是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行政手段较多,加上“左”的指导思想,往往遇事只算政治账,不算经济账,因而各级政府部门、官员和管理人员头脑中的预算管理意识、行政成本意识、绩效意识、投入产出意识比较淡薄,运用财政预算这一杠杆来启动、平衡、推动行政管理的本领还不是很强,对合理性、科学性、有效性的财政预算研究不够。因此,加强财政预算,深化我国财税体制、金融体制等直直的改革,不仅是实现资源合理配置的需要,是提高行政效率的需要,而且也是推动政府勤政、廉政建设,建立一支精干、廉洁、高效的公务员队伍的需要。

2、举例说明我国外部行政监督的形式:行政监督有广义、狭义之分。狭义的行政监督是指行政机关内部上下级之间的监督,以及行政系统内部专设的行政监察机关和审计机关对行政机关及其公务人员的监督,它属于行政机关的自我监督。广义的行政监督泛指执政党、国家权力机关、司法机关和人民群众等多种社会力量对国家行政机关及其公务人员的监督。执政党的监督:在我国,中国共产党是执政党,坚持中共产党对国家生活的领导,这是已经写入1982年《宪法》序言的一项宪法原则。中国共产党对国家生活的领导,包括党对国家行政管理工作的领导和监督。具体来讲,党对国家行政管理工作的领导和监督的主要方式有:(1)通过制定正确的路线、方针、政策来实现党对国家行政管理工作的领导和监督。(2)通过党的各级组织对各级政府及其部门具体实施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国家的法律、法令的过程实行监督。(3)通过推荐优秀党员干部担任政府重要职务来实现党对政府工作的领导和监督。(4)通过宣传教育和思想政治工作等手段来实现党对政府公职人员的领导和监督。(5)通过党的各

级纪律检查委员会审查和处理党员领导干部违反党纪政纪的行为,监督他们依法行政。需要指出的是,党对行政机关工作的领导和监督并不是实行以党代政、党包办政府的工作。党和政府的性质不同,职能不同,因此必须实行党政职能分开。同时,为了加强党对政府工作的领导和监督,必须使党对政府的领导和监督制度化、法律化。

四、权力机关的监督:权力机关的监督也就是立法监督,又称议会的监督,代表机关的监督。在不同的国家,由于政体不同,议会的法律地位不同,议会对政府的监督权力并不一样。在议会制共和国(如英国),议会负责组织政府,并有权对政府提出不信任案,议会对政府的监督权较大。在总统制国家(如美国),分别选举产生总统和立法机关,由总统任命政府,或者总统本人就是政府首脑,总统及其政府不向议会负责,向选民直接负责。这类国家的议会对政府的监督权就比较小。在西方资本主义国家,议会对政府的监督方式大致有以下几种:(1)倒阁权(投不信任票)。在内阁制国家,政府由议会组阁、向议会负责,政府在政策执行时必须与议会大多数保持一致。(2)质询权。议员或代表采取口头或书面的形式向政府首脑或政府部长提出问题,要求答复,即所谓的质询。(3)国政调查权。议会对政府的行为进行调查以监督政府。(4)弹劾权。弹劾是议会对政府高级官员犯罪或严重失职进行控告和制裁的一种制度。(5)听证会。听证会是实行总统制国家的权力机关要求政府官员出席作证、提供情况、回答问题得以中国监督方式。我国实行的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它既不同于西方的议会制,也不同于总统制。在我国,国家权力机关对行政机关及其公务人员的监督最重要的是法制监督,即对政府及其工作人员的一切行为是否合法进行的监督。根据我国的宪法、有关组织法和人大及其常委会议事规则,以及多年来全国和地方各级人大行使监督权的实践,我国权力机关监督政府的方式和内容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听取和审议政府工作报告。一般包括三个层次:人民代表大会听取和审议政府的全面工作报告;人大常委会听取和审议政府某一方面的专题报告;人大专门委员会或工作委员会听取政府有关部门的情况汇报。(2)审查和批准国民经济计划和财政预算、决策。政府的一切工作都是建立在一定的计划和预算基础上的,人大及其常委会审查批准计划、预算,其实质是从最基本的方面制约、监督政府。一般看来,计划、预算的审查和批准包括三个阶段:①初步审查。②正式审议③表决批准。(3)审查政府的法规、决定和命令。我国宪法规定,全国人大委会有权撤销国务院制定的同宪法、法律相抵触的行政法规、决定和命令;地方组织法规定:地方各级人大及其常委会有权撤销本级人民政府不适当的决定和命令。因此,省、自治区、直辖市以及省、自治区人民政府所在地的市和经国务院批准的较大的市的人大及其常委会有权撤销本级人民政府不适当的规章。这是人大及其常委会监督政府的重要手段。(4)质询和询问。质询是人民代表依据宪法和法律规定对政府机关提出质问,要求被质问机关在法定时间内以法定的形式进行答复的活动。我国质询制度的基本点包括:①提质询案的时间应在人大会议或常委会会议期间。②提质询案必须符合法定人数。③质询案以书面形式提出。④质询对象主要是政府及其有关部门,还可以质询法院和检察院。⑤受质询的机关必须负责答复。(5)视察和检查。人大代表通过视察了解政府的工作情况,并对政府的工作提出建议、批评和意见,以监督政府的工作。(6)建议、批评和意见。依据全国人大组织法和地方组织法的规定,全国和地方各级人大代表有权向本级人大或其常委会提出对全国或本行政区域范围内各方面工作的建议、批评和意见,由有关机关、组织研究处理并在规定时间内负责答复。(7)受理申诉和检查。受理公民的申诉和检举是各级人大常委会行使其监督权的一种重要方式。(8)罢黜职

务。行使罢免权是国家权力机关对行行政工作人员进行监督的又一种形式。全国人大代表大会有权八面国务院总理、副总理、国务委员、各部部长、各委员会主任、审计长、秘书长。地方组织法规定,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有权罢免本级人民政府的组成人员。

五、司法监督:根据我国有关法律的规定,司法监督是指人民检察院、人民法院依据权力机关的法律授权,对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的违法行为和行政机关工作人员的职务犯罪行为,依照法律规定的程序进行的检察、审判,以纠正行政机关的违法行为,惩罚职务犯罪,保障依法行政,保护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的活动。司法监督概念的基本点包括:(1)司法监督的主体是司法机关、即人民检察院和人民法院。(2)司法监督的对象是行政机关及其公务人员。(3)司法监督的内容是行政机关的违法行为和公务人员的职务犯罪。(4)司法监督依据法律规定的程序进行。(5)司法监督的手段是审判和检察。(6)司法监督的目的是保护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保障依法行政。

1、人民检察院的监督:(1)法纪检察(2)经济检察(3)侦查监督

2、审判机关的监督:审判机关的监督是人民法院通过行使审判权对国家行政机关及其公务员实施的法律监督。审判机关的监督具有以下几个特点:(1)审判机关以裁决争议、审判案件为其主要职能;(2)审判机关的监督是一种法律监督,它只能按照有关的法律规定来评判,而从不能按所谓的适当性或合理性来评价行政机关或公务人员的活动。(3)审判机关的监督是以“不告不理”为原则。(4)审判机关的监督适用严格的诉讼程序。审判机关监督的方式和种类有:(1)通过宪法诉讼进行的监督。(2)通过行政诉讼进行的监督。(3)通过国家赔偿诉讼进行的监督。(4)通过刑事诉讼进行的监督。

七、公民的监督:公民对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的监督,其形式是多样的,主要包括:(1)批评和建议。公民对于国家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的缺点、错误或违法、失职行为,有权以书面或口头形式,或直接或间接向其提出批评,并要求其改正;对其工作中的缺陷、问题、不足,有权提出改进或改善的建议。(2)控告。控告是公民的一项民主权利。依照我国宪法规定,公民有权向有关国家机关、党的组织控诉、揭发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违法乱纪行为,要求依法予以处理和制裁。(3)检举和举报。公民可通过向国家有关机关或部门检举、揭发、举报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违反党纪、政纪,以及违反国家法律、法规等违法犯罪行为,依法进行监督。(4)申诉。公民对于行政机关所作出的影响其权益的处分、处理决定不服,可以向有关部门提出申诉,要求重新处理。(5)信访。信访监督是人民群众通过来信、来访等形式向有关党政机关就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的职务行为和非职务行为提出意见、建议、要求、批评、控告、申诉、检举、举报,从而间接监督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的一种制度。

八、社会舆论监督:社会舆论监督是指社会舆论主体通过大众传播媒介对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直接或间接地用言论或行动表达自己的看法,以影响或监督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的行为。社会舆论实质上是一种群众意识状况,它是社会各阶层、团体、群体、组织、党派通过报纸、杂志、广播、电影、电视等新闻媒介形成的社会舆论。在我国,社会及舆论界依法享有广泛的监督权,一切国家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必须认真听取来自社会各界的意见和建议,主义新闻舆论的社会影响,认真接受人民的监督。(1)新闻舆论监督。即通过大众传播媒介如报纸、杂志、书籍、电影、电视、广播,直接反映人民群众对国家政务、其他社会事务的意见。新闻舆论监督是社会舆论监督中最有效的一种监督,它对整个社会舆论具有广泛的号召力和影响力。(2)公众舆论监督。这种舆论是经过新闻媒介或不经过新闻媒介,由一定的群体、阶层或区域的人们对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的看法或评价,形成 的舆论压力。这种舆论监督是通过民意测验或民意调查等手段来实现的,是通过强大的社会舆论压力来达到监督的效果。社会舆论监督是现代社会和民主国家的一种极为重要的作用。

3、理论联系实际论述政府绩效管理的作用与意义,以及存在的问题:政府绩效即政府的工作成就或管理活动所产生的积极效果。这里的政府包括政府机关,也包括政府所属的公共服务部门。

2、绩效管理的含义与内容:第一,绩效管理是一项系统工程,是组织围绕提高绩效这一目标而作出的制度安排和实施的一系列管理措施、机制和技术。第二,绩效管理是一个过程,或者是组织提高绩效的一套具体操作程序。第三,绩效管理是人力资源开发的一种手段。第一种是催绩效管理概念的广义解释,第二、第三种是对绩效管理的狭义解释。

3、研究政府绩效管理的意义:第一,绩效管理体现了“以结果为本”的公共管理新概念。政府有两个显著特点,一是规模庞大,二是负有公共责任。第二,绩效管理有助于树立“顾客至上”的现代管理意识。第三,绩效管理有助于建立政府与社会之间的两性关系。绩效管理过程包括以下基本要素和步骤:明确组织的使命、战略和价值;制定绩效协议和绩效计划;极小的检测、阶段性评估和反馈;绩效的正式评估与分析。组织使命、战略和价值的明确化是绩效管理的基础和前提。它包含两层意思:组织首先要明确确定自己的使命、战略和价值,否则不可能取得良好的绩效;组织还应通过有效的沟通,使组织的使命、战略和价值成为每个成员的共同信念。签订绩效协议:(1)工作任务及责任,即组织或个人应该做什么的简要说明。(2)绩效目标,即单位或个人履行职责应该达到的具体标准或指标。(3)进行持续性的绩效管理:①绩效状况的监测和反馈②绩效目标和绩效计划的调整。③绩效改进的行动计划(4)绩效的正式评估:正式绩效评估的核心内容是任职者对组织的贡献。正式绩效评估的目的有三个:(1)激励—通过评估鼓励和帮助雇员改进和提高工作绩效。(2)沟通—评估过程可以成为一个双向沟通的有效渠道,帮助雇员和管理者更好地理解各自的角色、目标、相互关系、期望和工作中面临的问题;(3)发展——帮助雇员提高素质和发展与工作职责相关的技能,使之不仅能适应当前工作岗位,而且可能承担更高层次的职责。政府绩效评估是提高政府绩效的有效机制。绩效评估即运用科学的标准、程序和方法对行为主体的成就和工作效果作出尽可能准确的评价。西方政府绩效评估:在西方国家,与公共组织及政府为对象的大规模绩效评估始于20世纪70年代。1973年,美国尼克松政府颁布了“联邦政府生产率测定方案”,力图使公共组织绩效评估系统化、规范化、经常化。在20世纪80年代开始了行政改革热潮中,公共组织绩效评估受到极大的重视。公共组织绩效评估在其他西方国家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在荷兰,新市政管理法要求对地方当局的工作绩效进行评估,以提高效益和服务质量。中国政府的绩效评估:个人绩效评估在我国行政管理中由来已久。近年来,随着岗位责任制的推行和公务员制度的实施,公务员考绩已趋向普通化、经常化、规范化。但相比之下更为重要的组织绩效评估,目前尚存在许多问题有待解决。如以组织为对象的绩效评估没有形成制度,处于自发、半自发状态;绩效评估具有单向性特征—重视政府部门对社会(如公有企事业单位)的评估与控制等特点。我国组织绩效评估中存在的上述问题导致了许多弊端:首先是运动式行政管理。由于缺乏对组织绩效的持续性测定,管理者难以把工作重点放在绩效的持续性改进上,因而往往采取“严打“之类的阶段性突击方式解决问题。其次,绩效评估的非规范化导致评估中的不正之风和腐败行为:许多大检查、大评比不仅没有取得效果,而且应付检查评比日益成为基层单位的负担;少数检查团成员索要礼品、收受贿赂的行

为更是直接损害了政府形象。因此,借鉴国际先进经验,探讨和建立适合我国国情的组织绩效评估理论框架、方法体系及操作程序,从而使组织绩效评估规范化、系统化、制度化、科学化,这已成为我国行政管理线淡化的迫切要求。

二、政府绩效评估的作用与意义:

1、绩效评估与公共管理新概念(1)绩效评估与权力的非集中化。传统行政模式权力过分集中和死板的规章制度压抑人的积极性和首创精神,最终导致效率低下。公共管理的新模式要求分权,鼓励下及参与和协作。绩效评估为上级提供了充分的信息和控制绩效的手段,从而为分权化改革提供了基础。(2)绩效评估与“以结果为本”的管理。以结果为本的管理要求“按效果而不是按投入拨款”,而按效果拨款的前提是对结果(即绩效)的科学测定。传统行政管理模式“由于不衡量效果,也就很少取得效果”。反过来说,现代管理要取得效果,就必须对结果进行科学的量度。(3)绩效评估与竞争机制。传统行政模式的基础是政府对公共服务的垄断,现代管理模式则强调市场机制和个人选择。市场机制主要是竞争机制——公私组织之间、公共组织之间的充分竞争。绩效评估对公共部门竞争机制的意义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在公共服务机构与公众的关系上,绩效评估通过提供各个公共服务机构的绩效信息,引导公众作出正确的选择,从而对公共机构形成压力,迫使它们提高服务质量和效率;在公共部门内部,绩效评估和在此基础上的横向、纵向比较有助于形成一种竞争气氛,同样会起到提高服务质量和工作效率的效果。

2、绩效评估在政府管理中的主要功能:(1)绩效评估的计划辅助功能。一个具体的管理目标或指标的制定至少要参照三个方面的信息;有关部门前一阶段的表现状况;部门司令部工作条件、工作程序及环境方面的变化;社会需求与社会环境变化的预测。(2)绩效评估的监控支持功能。行政管理工作走出计划而进入实施阶段后,必须时时对执行情况进行严密的监测,如发现背离计划的情况,就要预测它的可能后果并采取相应的控制措施。(3)绩效评估的促进功能。实践表明,测量自己工作效果的组织,会发觉测量得到的信息将促使自己发生变化。(4)绩效评估的激励功能。若不测定效果,就不能辨别成功还是失败;看不到成功,就不能给予奖励;不能奖励成功,就有可能是在奖励失败。(5)绩效评估的资源优化功能。绩效评估有助于政府科学设定目标并根据效果来配置资源。

3、绩效评估与政府形象:(1)展示成果能赢得公众的支持和理解。绩效评估是向公众展示工作效果的机会,展示成果能赢得公众对政府的支持。如果把绩效与政策紧密挂钩,不受欢迎的措施也可以得到公众的理解。(2)展示绩效状况能推动公众对政府的监督。许多政府部门的服务处于垄断地位,无法同其他地方或部门比较(如消防、警察等纯公共部门)。(3)绩效评估能帮助提高政府的信誉。绩效评估并不只是展示成功,它也暴露不足和失败。暴露不足和失败并不一定损害政府部门的信誉。相反,它有助于提高政府的信誉,因为它向公众展示了政府为提高绩效而作出的不懈努力。绩效管理存在的问题:

1、相关的理论研究和实践不足。政府绩效管理这一领域属于世界性难题,很多的内容难以量化,标准制订比较困难。对于绩效管理理论的研究,要求研究者有多学科的知识背景,对研究人才的要求很高。政府绩效管理还会受到政治、经济、历史、文化等多种因素的制约,研究难、见效慢,加上我国开展政府绩效管理起步较晚,现在基本上处于初级阶段。

2、缺乏对绩效管理理念的认同感。这主要体现在对于政府职能定位、角色定位需要进一步的明确,政府的功能、作用需要进一步发挥,我国政府目前的指导思想仍然是经济效益为先的原则,而忽略了对管理成本、对环境造成的影响、可持续发展的能力等诸多其它综合因素的评估。虽然政府已逐步认识到这个问题,但多年的思维定式想突然转变

非易事。

3、缺乏绩效管理的制度基础。在绩效管理的制度基础方面,政府的职能配置、组织结构和运行机制等方面,仍停留在原有行政模式的基础之上,绩效管理的效用难以有效发挥。当代西方国家公共管理中所蕴涵的分权化管理、责任机制、结果为本、顾客导向等理念及其方法,为公共部门绩效管理和评估提供了有效应用的制度基础,从我国政府机构改革的进程看,这些先进管理理念仍有于行政改革的进一步深化而予以逐步建立和完善。

4、评估设计的内容和体系不够科学。如果不对绩效管理的结果进行评估,则绩效管理的效率则会受到质疑,因此绩效就不会是进行绩效管理的重要一环。目前我国政府绩效管理中普遍存在着绩效评估难的状况,主要就是没有一个公充的评价标准和体系,没有根据政府绩效管理的内涵和国际惯例建立起包括评估原则、指标设计、评估模型、评估技术和方法,缺乏系统和科学性,往往在评价中强调经济指标相对于其他指标的重要性。

4、举例说明我国应该如何加强社会中介组织建设,建立健全政府与社会的合作机制:社会中介组织是社会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的必然产物,是社会组织程度提高、社会自律能力增强的客观反映。作为一种非政府机构,社会中介组织必须符合市场规则依法动作,不依赖于国家医药管理局财政而独立生存。但它又不是一般的经济和社会组织,它不以盈利为主要目的,它要承担起一定社会领域内的自律的职责,负有一定的社会公共责任。大量的实践证明,当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都有了自律组织和自律机制之后,政府就可以在更大的范围内只起间接管理的作用。因此,社会中介组织是实现社会自主管理的重要形式。在我国,社会中介组织可以划分为以下一些类型:(1)行业自律性组织,包括各种行业协会和商会,它们通过自下而上的方式组织起来,对本行业进行自我管理。(2)监督社会行为的中介组织,包括各类公证和仲裁机构、计量检验和质量检测机构、消费者协会,以及会计事务所、审计事务所和律师事务所,(3)为市场活动提供经营性和技术性服务的中介机构,包括各类咨询公司、广告公司、典当行和拍卖行等等。它们从各种不同的角度为市场主体提供各类咨询、信息和服务。(4)为社会劳动力就业和再就业提供服务的中介机构。包括职业介绍所和人才交流中心等等,它们有助于促进社会人力资源的合理流动。(5)为促进教科文等事业发展的中介机构。包括各类学会、协会和基金会等等。这些不同类型的社会中介组织从各种不同的角度实现着社会的自主管理,从总体上来看,社会中介组织具有以下四方面的职能和作用:第一是沟通联系职能。由于社会中介组织处于政府与社会之间,具有较强的专业性,且独立承担法律责任,因而在整个社会的沟通联系中发挥着很大的作用。第二是协调职能。通过中介组织的努力,政府与社会之间以及不同利益群体之间的关系可以得到有效的调节,从而减少社会矛盾,加强社会群体之间的相互合作,提高社会整体的亲和力。第三是服务职能。社会中介组织的最基本价值在于它能够为社会提供各个方面的服务。在一个社会中,社会组织相互服务的功能越强,社会的整合作用就越大;各个社会群体和社会成员之间越是相互依赖、相互服务,整个社会就会越有凝聚力。第四是行业自律和监督职能。通过行业协会制定行规或公约,进行同行业集体的自我约束,减少和制止行业内的恶性竞争,保证正常的经济秩序。社会中介组织在行业自律方面作用的加强,可以有效地减轻政府管理的负担,发挥政府直接管理无法起到的作用,更有效地实现社会的自我管理。我国的社会中介组织当前还处于发展初期,由于各种因素的制约,包括中介组织自身的素质和信誉方面的问题,使社会中介的职能还不能得以充分发挥。因此,加强社会中介组织建设是实现我国社会自主管理的重要内容。政府与社会的互动关系具有多样性,正如政府与市场的

不同结合而形成了各种不同的政府与社会关系模式。自国家产生以来的人类历史表明,政府与社会关系在许多时期呈现出的是不协调状态。在有的国家,由于政府权力过于强大而导致了社会权力的相对萎缩;而在另一些国家,却又出现过无政府主义泛滥的现象,政府失去了应有的权威,整个国家和社会像一盘散沙。政府与社会关系的不协调严重影响着社会生活的正常发展。因此,探寻政府与社会协调发展的模式必然成为世界各国共同的努力目标。这里的关键,是必须建立起政府与社会的合作机制。这种合作机制的基础是社会自主管理的能力,即凡是社会有能力自行处理的事务,政府就不再插手干预,凡是社会无法自主解决的事务,政府必须承担起来。为此,政府要积极扶植和支持社会组织的自我管理,努力而各类社会组织在自我管理的过程中,也要积极与政府配合,要及时向基层政府反映社会成员的意见、要求,及时提出合理建议,积极协助政府开展对社会的管理工作。我国建立政府与社会的合作机制,关键是要发挥非政府组织的作用,形成政府与非政府组织的合作伙伴关系。中国的非政府组织可以在教育、扶贫、妇女儿童保护、环保、国有企业下岗职工再就业以及人口控制等领域发挥重要作用。改革开放二十多年来,我国政府的非政府组织活动获得了较快的发展。像中国青少年基金会实施的希望工程,计划生育协会和人口福利基金会在人口与计划生育方面的活动等等,都是卓有成效的非政府组织活动。我国要充分发挥非政府组织在解决各种社会问题、促进社会经济发展方面的重要作用。随着现代化的进一步发展和社会的进一步成熟,社会的自主管理能力将不断扩大,而国家和政府的管理职能将逐步缩小,政府与社会的关系将进一步调整,其历史趋势将是“小政府、大社会”。

第二篇:《公共行政学》复习题

《公共行政学》复习题

一、单项选择题

1.我国最早出现行政这一概念是在(B)上.A.《尚书》 B.《钢鉴易知录》 C.《礼记》 D.《左传》

2.在西方,最早提出行政概念的是(D).A.瓦特 B.史坦因 C.马克思 D.亚里士多德

3.公共行政首要特点是它的(C).A.政治性 B.民主性 C.公共性 D.法制性

4.中国的公共行政的最大特点是(D).A.公平性 B.高效性 C.民主性 D.中国共产党领导政府

5.公共行政环境的(A)首先表现在各种公共行政环境之间的差异性上.A.特殊性 B.复杂性 C.不稳定性 D.约束性

6.美国哈拂大学教授(C)最先提出对公共行政环境问题进行研究.A.德鲁克 B.里格斯 C.高斯 D.古立克

7.公共行政生态学的代表作《公共行政生态学》于1961年发表.该书的作者是(B).A.古立克 B.里格斯 C.德鲁克 D.高斯

8.融合型的公共行政模式存在于(B).A.信息社会 B.农业社会 C.原始社会 D.工业社会

9.公共行政学研究的核心问题是(A).A.政府职能 B.行政监督 C.行政决策 D.行政体制

10.政府为公众服务的服务性特点首先表现在其(C)上.A.公平性 B.平等性 C.非赢利性 D.普遍性

11.我国于1998年又进行了机构改革.改革后的国务院原40个部门减为(D).A.30 B.31 C.28 D.29

12.政府只是充当“守夜人”的角色.也就是“夜警察”的角色的时期是(A).A.自由资本主义时期 B.前资本主义时期 C.当代资本主义时期 D.垄断资本主义时期

13.行政体制的核心问题是(D).A.行政权力的划分 B.公共组织设置 C.政府系统的各级各类政府部门职权的配置

D.上述三者.即ABC

14.行政体制的滞后性是由其(A)演变而来的.A.稳定性 B.继承性 C.政治性 D.系统性

15.内阁制.起源于18世纪的(A)国.后来为许多西方国家所采用.A.英国 B.美国 C.日本 D.加拿大

16.总统制.起源于18世纪末期的(B)国.是以总统既为国家元首.又为政府首脑的中央政府组织形式.A.英国 B.美国 C.巴西 D.埃及

17.我国由人民代表投票选举产生政府领导者的制度属于(D).A.聘任制 B.委任制 C.考任制 D.选任制

18.由立法机关或其他任免机关经过考察而直接任命产生行政领导者的制度是(A).A.委任制 B.考任制 C.选任制 D.聘任制

19.国务院常务会议任命部委领导者的副职.直属机关和办事机关的正.副职领导者的制度均属于(D).A.聘任制 B.考任制 C.选任制 D.委任制

20.中央一些部委和一些省市公开招考司(局.厅)级和处级领导者的制度属于(C).A.选任制 B.委任制 C.考任制 D.聘任制

21.现代意义上第一个独立的.职能化的人事行政机关是(C)于1855年成立的文官委员会.A.日本 B.美国 C.英国 D.法国

22.美国的文官委员会.日本的人事院等机构属于(B)类型.A.部内制 B.部外制 C.折中制 D.党统一领导制

23.部外制是(D)国用法律制度把政党制度排除在政府之外而产生的一种人事行政机构.A.英 B.法 C.日本 D.美

24.人事行政机关实行折中制的国家有(A).A.英国 B.美国 C.日本 D.法国

25.为了解决在实施决策的过程中出现的而一时又难以查清原因的问题的决策方案.称为(A).A.临时方案 B.追踪方案 C.应变方案 D.积极方案

26.为了弥补或完善决策而制定的决策方案.称为(B).A.积极方案 B.追踪方案 C.临时方案 D.应变方案

27.为了实现目标而制定的方案.称为(C).这是构思和设计的主要方案.A.应变方案 B.临时方案 C.积极方按 D.追踪方案

28.行政决策体制的核心(D).A.专家咨询系统 B.公民磋商与参与系统 C.信息支持系统 D.领导决策系统

29.行政执行过程的第一阶段是(A).A.准备阶段 B.总结阶段 C.协调阶段 D.实施阶段

30.整个行政执行过程中最具有实质意义的.最为关键的阶段是(B).A.协调阶段 B.实施阶段 C.准备阶段 D.总结阶段

31.行政控制过程的最后环节.也是最为关键的环节是(C).A.确定控制标准 B.衡量成效 C.纠正偏差 D.行政指挥

32.平行沟通是一种同级部门或同事之间的信息沟通.亦称(B).A.网上沟通 B.横向沟通 C.无反馈沟通 D.纵向沟通

33.非执政党和非国家机关对行政行为的监督称为(A).A.社会监督 B.事前监督 C.事中监督 D.法制监督

34.事中监督是指对监督对象在执行法律或实施决策.计划过程中履行职责情况进行的监督检查.也叫(D).A.现场监督 B.专案监督 C.工作报告 D.跟踪监督

35.1987年颁布实行的《全国人大常委会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地方性法规备案工作的通知》要求.备案的地方性法规.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应于批准之日起的(B)日内报送国务院各事务份.A.十五 B.三十 C.四十五 D.六十

36.省.自治区.直辖市.省.自治区人民政府及所在地的市和国务院批准的较大的市的人民政府.国务院各部委.各直属机构制定和发布的规定.办法.实施细则等规章应于批准之日起(B)日内将其文本.起草说明.备案报告等有关材料一式二十五份报国务院备案.A.十五 B.三十 C.四十五 D.六十

37.国家预算中占主导地位的是(D).A.市级预算 B.县级预算 C.省级预算 D.中央预算

38.税收制度的核心内容是(C).A.税率 B.纳税人 C.税法 D.税种

39.据考.“法治”一词是古希腊人(C)最早提出的.A.亚里士多德 B.梭伦 C.毕达斯 D.柏拉图

40.根据《立法法》.行政法规和规章应当在公布后的(B)天内报有关部门备案.A.15 B.30 C.45 D.60

41.下列不属于行政领导权力的来源的是(A).A.决策权力 B.归属权 C.合法权力 D.奖惩权力

42.忠于政府.维护政府的声誉.忠于职守是(B)的核心内容.A.社会公德 B.行政道德 C.职业道德 D.社会行为规范

43.人事行政机关实行党统一领导制的国家有(B).A.美国 B.中国 C.法国 D.英国

44.西方国家公务员制度是资本主义制度的产物.它源于中国古代的科举制.而始于(A)国资产阶级革命后建立的文官制度.A.英 B.日本 C.法 D.美

45.发表了公共行政学的开山之作《行政之研究》的是(A).A.威尔逊 B.韦伯 C.泰勒 D.古德诺

46.伍德罗威尔逊在《政治科学季刊》上发表了公共行政学的开山之作(D).它标志着公共行政学的产生.A.《行政学》 B.《政治与行政》 C.《行政学原理》 D.《行政之研究》

47.德国著名的政治学家.社会学家.经济学家和宗教学家马克思韦伯提出(B).因而被称为“组织理论之父”.A.管理五项职能 B.官僚制度理论C.14条管理原则 D.POSDCORB.即七项管理职能

48.20世纪30年代.古立克把管理职能概括为(A).A.计划.组织.人事.指挥.协调.报告.预算 B.领导.决策.组织.指挥.协调.人事.预算

C.计划.领导.人事.指挥.组织.报告.预算 D.计划.领导.人事.沟通.协调.组织.预算

49.1926年怀特出版了世界上第一部大学公共行政学教科书:(B).A.《行政学》 B.《行政学导论》 C.《行政学原理》 D.《政治与行政》

50.我国最早提出学习行政学的是(C).他于1876年在《论译书》中提出“我国公卿要学习行政学”.A.孙中山 B.康有为 C.梁启超 D.张金鉴

51.我国第一部行政学著作是(A).A.《行政学的理论与实际》 B.《论译书》 C.《行政学原理》 D.《行政学》

52.提出立法.司法.行政.考试和监察五权分立思想的是(D).他建立了五院分立制度.A.张金鉴 B.梁启超 C.康有为 D.孙中山

53.里格斯认为处于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过渡期间的一种公共行政模式是(D).A.分散型 B.融合型 C.衍射型 D.棱柱型

54.衍射型的公共行政模式存在于(A).A.工业社会 B.原始社会 C.农业社会 D.信息社会

55.按照里格斯的划分.棱柱型是(D).A.农业社会的公共行政模式 B.后工业社会的公共行政模式

C.工业社会的公共行政模式 D.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过渡期间的公共行政模式

56.高斯发表于1936年.提出了公共行政和公共行政环境之间的关系问题并予以研究的行政论著是(A.《比较公共行政模式》 B.《政府生态学》C.《美国社会与公共行政》 D.《公共行政生态学》

57.法国第五共和国宪法所确立的一种中央政府体制是(C).A.内阁制 B.总统制 C.半总统制 D.委员会制

58.委员会制又称合议制.起源于19世纪中期的(B).A.奥地利 B.瑞士 C.瑞典 D.芬兰

59.英国地方政府形式是最典型的(D)体制.A.三权分立制地方政府 B.民主集中制地方政府

C.行政体地方政府 D.自治体地方政府

60.典型的行政体地方政府是(B)国的地方政府.A.加拿大 B.德国 C.印度 D.英国

二、多项填空题

1.有些学者是从“三权分立”来界定公共行政范围.认为国家可以分为(BCD)三种权力.A.考试 B.司法 C.司法 D.立法 E.监察

2.从广义的管理的角度来界定公共行政范围的行政学家有(BCDE).A.孟德斯鸠 B.怀特 C.汤姆森 D.西蒙 E.斯密斯堡

3.行政环境的特点是(ABCE).A.特殊性 B.复杂性 C.不稳定性 D.公共性 E.约束性

4.里格斯将公共行政模式划分为(ACD).A.融合型公共行政模式 B.分散型公共行政模式 C.棱柱型公共行政模式

D.衍射型公共行政模式 E.集中型公共行政模式

5.马克思认为政府的基本职能有两种.即(AE).A.政治统治职能 B.组织职能 C.协调职能

D.计划职能 E.社会管理职能

6.从现代社会和各国政府行政实践来看.政府的基本职能可以分为(ABCE).A.政治职能 B.文化职能 C.社会职能 D.协调职能 E.经济职能

7.按社会制度划分.行政体制可分为(BCDE).A.原始社会的行政体制 B.奴隶社会的行政体制 C.封建社会的行政体制

D.资本主义社会的行政体制 E.社会主义的行政体制

8.以行政权力的划分作为标准来进行分类.可以把行政体制分为(ABCD).A.中央政府体制 B.地方政府体制 C.中央与地方关系体制

D.行政区划体制 E.行政领导体制

9.传统公共行政学时期的主要组织理论学派有(ABC).A.泰勒的科学管理组织理论

B.韦伯的官僚制组织理论

C.法约尔的行政管理学派的组织理论

D.梅奥的人际关系组织理论

E.伍德沃德的权变组织理论

10.行为科学时期组织理论的主要的代表人物有(ABE).A.梅奥 B.巴纳德 C.韦伯 D.法约尔 E.西蒙 C).11.下列不属于委任制的优点的是(ACD).A.权力集中.责任明确 B.公开平等.有效防止任人唯亲

C.指挥统一.不受牵制 D.行动迅速.简便易行

E.择优录取.在竞争基础上鉴别人才

12.从权力的性质上.一般把行政领导权利分为(BD).A.奖惩权力 B.权利性影响力 C.合法权力 D.非权利性影响力 E.决策权力

13.行政领导权力的来源主要有(ABCE).A.奖惩权力 B.归属权 C.专业知识权 D.决策权力 E.合法权力

14.美国学者西拉季和华莱士提出领导者除应具有自身特点特质外.还应具有(ABCDE)等特质.A.社会技能 B.智力 C.个性 D.社会背景 E.任务定向

15.下列属于人事行政机关类型的有(ABCD).A.部内制 B.部外制 C.折中制 D.党统一领导制 E.首长负责制

16.实行部内制的国家主要有(ACE).A.法国 B.中国 C.瑞士 D.英国 E.德国

17.从决策的风险程度来讲.行政决策可以分为(ACE).A.确定型决策 B.理性决策 C.风险型决策 D.直觉决策 E.不确定型决策

18.从决策主体的行为方式来讲.行政决策可以分为(DE).A.直觉决策 B.经验决策 C.理性决策 D.个人决策 E.集体决策

19.行政执行的一般过程可以分为(ACE).A.准备阶段 B.控制阶段 C.实施阶段 D.协调阶段 E.总结阶段

20.行政实施阶段的环节主要包括(ABCE).A.行政协调 B.行政控制 C.行政沟通 D.行政评估 E.行政指挥

三、名词解释

1.公共行政

公共行政就是指公共行政组织依法行使权力,对国家事务、自身事务和社会公共事务进行有效管理并提供公共服务的活动。

2.公共行政职能的转变

是指国家行政机关在一定时期内,根据经济和社会的需求,对其只能的范围、内容、重心和实现方式等作出改变。

3.行政环境

是指直接或间接影响行政系统及其行为方式的外部要素的总和。

4.公共行政学

是一门研究公共行政组织及其管理社会公共事务的活动、过程、方式、责任和效果的科学。

5.公共行政权力结构

是指行政权力系统内部诸要素间所固有的相对稳定的组织方式和联系方式。

6.行政的政治环境

是指一个国家的政治制度、政党制度、阶级状况、法律法规等各种要素的统称。

四、简答题(27分)

1.简述公共行政价值的基本内容。

答:效率;民主和责任;公平和公义。

2.简述公共行政价值的作用。

答:公共行政价值对社会总价值系统及整个社会的作用;公共行政价值对公共行政系统的作用;公共行政价值对公共行政组织的作用;公共行政价值对公共组织内部成员的作用。

3.简述公共行政职能的特点。

答:公共性;执行性;多样化;动态性。

4.简述公共行政的运行职能。

答:计划职能;组织职能;协调职能;控制职能。

5.简述完善中国行政权力运行机制的对策。

答:理顺党政关系;正确处理中央和地方的权力关系;进一步加强和完善对行政权力运行的监督制约机制。

6.简述中国现阶段行政环境对公共行政的要求。

答:保持政治稳定,加强民主法治建设;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促进生产力的发展;建设现代行政文化;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第三篇:公共行政学考试

公共行政学

一、你感兴趣的一个管理学流派,代表人物,理论著作,优缺点.答:

1、管理学经验主义学派,经验主义学派又称经理主义,是研究实际管理工作者的管理经验教训和企业管理的实际经验,强调用比较的方法来研究和概括管理经验的管理学派。

2、代表人物,理论著作:(Peter F·Drucker,1909—202_)出版《管理实践》一书,从此将管理学开创成为一门学科,同时提出了“目标管理”的概念。主要作品有《管理实践》、《管理——任务、责任、实践》等。[3]

(Ernest Dale,1914~),主要著作有《者》(1960年)、《组织中的参谋工作》(1960年,与林德尔·厄威克合著)、《企业管理的理论与实践》等。

3:优缺点:3.1优点:经验主义学派批评了传统管理学派不假思索地采取偏重于狭窄的归纳法的实证主义,从管理学者自己作为行动主义者而不是旁观者的立场,在复杂的动态关系中不断形成和再造管理的未来。其次充分肯定了人在企业管理中的重要作用,同时把人的发展和企业发展一起列为了管理的目标。

3.2缺点:经验主义学派由于强调经验而无法形成有效的原理和原则,无法形成统一完整的管理理论,管理者可以依靠自己的经验,而无经验的初学者则无所适从。而且,过去所依赖的经验未必能运用到将来的管理中。

一、书中有答案,题目未知(30分)

二、用政府失灵,市场失灵分析金融风暴。

答:在这里我们一美国的次贷危机引发的金融风暴为例进行分析。

1、金融风暴与市场失灵

经济自由主义的原则是:“自由市场,自由经营,自由竞争,自动调节,自动均衡”其理论的核心是市场的价格机制。,我们不得不承认一个事实,不管你愿不愿意相信,能不能接受,市场不是万能的。

在美国,货币超发,次贷大行其道,次贷的违约率高,风险大,其实商业银行是有察觉的,可是为了 追逐利益,他们不得不去做这个业务。可是,风险终究还是有的,商业银行当然是明白这一点的,所以,他们想出了另外的解决方法,资产证券化,于是,投行也被引上了这条随时可能沉没的船。当然,商业银行拉上投行是来分担风险,我们说市场可以分担风险,可是前提是人们知道风险是什么,由于人们疯狂的追逐利润,疯狂的开发金融衍生产品,使市场早就不知道该如何给资产定价了,如果不知道如何定价,当然也就无法分担风险了,这也就是所谓的市场失灵了。所以说,本次金融危机,市场失灵是有份的。

2、二.金融风暴与政府失灵

那么,在宏观方面操控经济的政府呢,有没有失灵呢?答案当然是肯定的。首先说,美国银行放出如此多的次级贷款。美国政府是有很大的责任的。可是,他们的做法却违背了市场规律,搞乱了市场秩序,才导致了次级房贷的数额如此巨

大。其次,美国政府为了稳定资本市场,保持经济发展而多次非常规降息,到了202_年,为了应对日益严重的通货膨胀压力,美联储货币政策开始转向,由宽松转为紧缩,两年时间内连续17次加息,最终点燃了金融危机。析以上的政府行为,美国联邦没有对经济运行撇开不管,而是运用了自己的权利对其进行干预和管理,也采取措施促进经济发展,抑制通胀与失业,可是结果呢,还是发生了次贷危机!所以,我们说,本次金融危机,也反映了政府失灵。

3、由以上的分析可以得出,本次金融危机,并非只是市场或者政府的单个出现了问题,而是两者都出现了问题。如果再回答一次本次金融危机到底是市场失灵还是政府失灵,我看两者都有。所以,我们没有必要再争来争去,不管你是哪一派的支持者,你都必须承认,市场或者政府都不是万能的。

四、对大部制进行评价。答:

1、概念:大部制即为大部门体制,即在政府的部门设置中,将那些职能相近的部门、业务范围趋同的事项相对集中,由一个部门统一管理,最大限度地避免政府职能交叉、政出多门、多头管理,从而提高行政效率,降低行政成本。

2、优点:2.1、提高行政效率降低行政成本

大部门体制,或叫“大部制”,就是在政府的部门设置中,将那些职能相近、业务范围趋同的事项相对集中,由一个部门统一管理,最大限度地避免政府职能交叉、政出多门、多头管理,从而提高行政效率,降低行政成本。

2.2、为政府职能转变提供制度保障

当前我国经济领域的市场化程度越来越高,需要政府对市场的监管做到统筹规划、总揽全局、法治保障等等有机结合。大部门体制可以为政府职能转变提供制度保障,并有效减少政府对微观经济领域的干预。

2.3、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

目前的政府机构设置不利于市场资源的有效配置,导致行政力量过度干预市场运作,同时也阻碍市场秩序的合法化,而且在组织层面上还不断要求设立越来越多的议事协调机构和临时办事机构,导致行政成本的增加和组织协调的难度加大。

2.4、从源头上遏制腐败

行政审批权过多过滥是腐败的一个重要滋生地。大部门体制的一个主要优点就是减少政府机构,从而将从根本上减少行政审批事项,减少一些部门权钱交易的机会。这对限制公共权力的使用范围,从源头上和制度上防止腐败的大面积发生具有重要意义。

2、缺点:3.1大部对于限制无所不在又有泛滥倾向的行政权很难发挥作用。

因为,“大部制”改革的思路从某种意义上讲,是要集中和统一权力,而不是分立和分散权力。换句话说,就是要把以前多个部门行使的权力集中和统一到一个部门中去。比如说,设立一个大的“交通运输部”,将对航空、铁路、公路甚至海运的管理权集中在一个部门。这种权力的集中和统一对于规限权力不仅毫无裨益,而且还有很大的副作

用。本来,分散的航空、铁路、公路、海运部门之间还因为利益不同会有一定程度的竞争,而这种竞争常常会让消费者受益。但合并之后的结果很可能是,这种竞争将不复存在,权力将变得强悍而难以制约。3.2大部制无法规避高效率的必然副作用。

尽管效率是一个衡量行政体制运作的指标,但是,我们不应过分强调效率的重要性。假如只关注效率,似乎应该设立一个由一个人或者一个机构对所有事务进行决策的体制,因为它不存在职能交叉问题。但是,这样的体制难逃暴君统治式的厄运。

说到这里,应当指出,部门间的职能交叉是难以避免的,因为它源于社会生活的复杂性。试图将职能划分得一清二楚恐怕是徒劳的。重要的是,确立一种职能交叉部门之间的协调机制。当一个涉及多种职能的问题出现时,各个部门能够共同努力解决之。

五、什么是行政合法行为?

答:答案在课本第409页。

六、构成行政责任的合法条件?

第四篇:《公共行政学》期末复习题(202_春)

《公共行政学》期末复习资料202_年春

一、单项选择题 1.在西方,最早提出行政概念的是(D.亚里士多德)。2.公共行政的首要特点是它的(C.公共性)。3.中国公共行政的最大特点是(D.中国共产党领导政府)。4.被称为“人事管理之父”和行为科学的先驱者是(C.欧文)。5.发表了公共行政学的开山之作《行政之研究》的是(A.威尔逊)。6.伍德罗•威尔逊在《政治科学季刊》上发表了公共行政学的开山之作(D.《行政之研究》),它标志着公共行政学的产生。7.德国著名的政治学家、社会学家、经济学家和宗教学家马克斯•韦伯提出(B.官僚制理论),因而被称为组织管理之父。8.20世纪30年代,古立克把管理职能概括为(A.计划、组织、人事、指挥、协调、报告、预算)。9.1926年怀特出版了世界上第一部大学公共行政学教科书:(B.《行政学导论》)。10.我国最早提出学习行政学的是(C.梁启超)。11.我国第一部行政学著作是(A.《行政学的理论与实际》)。12.提出立法、司法、行政、考试和监察五权分立思想的是(D.孙中山)。13.1926年出版了世界上第一部大学公共行政学教科书《行政学导论》,它的作者是(A.怀特)。14.我国第一部行政学著作《行政学的理论与实际》的作者是(A.张金鉴)。15.公共行政环境的(A.特殊性)首先表现在各种公共行政环境之间的差异性上。16.美国哈佛大学教授(C.高斯)最先提出对公共行政环境问题进行研究。17.公共行政生态学的代表作《公共行政生态学》于1961年发表,该书作者是(B.里格斯)。18.融合型的公共行政模式存在于(B.农业社会)。19.里格斯认为处于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过渡期间的一种公共行政模式是(D.棱柱型)。20.衍射型的公共行政模式存在于(A.工业社会)。21.按照里格斯的划分,棱柱型号(D.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过渡期间的公共行政模式)。22.高斯发表于1936年、提出了公共行政和公共行政环境之间的关系问题并予以研究的行政学论著是(C.《美国社会与公共行政》)。23.公共行政学研究的核心问题是(A.政府职能)。24.政府为公众服务的服务性特点首先表现在其(C.非营利性)上。25.我国于1998年又进行了机构改革,改革后的国务院原40个部门减为(D.29)个。26.政府只是充当“守夜人”的角色,也就是“夜警察”的角色的时期是(A.自由资本主义时期)。27.政府由“守夜人”变成“社会主宰者”的时期是(C.垄断资本主义时期)。28.行政体制的核心问题是(行政权力划分、公共组织设置、政府系统的各级各类政府职权的配置)。D.上述三者,即ABC 29.行政体制的滞后性是由其(A.稳定性)演变而来的。30.内阁制起源于18世纪的(A.英)国,后来为许多西方国家所采用。31.总统制起源于18世纪末期的(B.美)国,是以总统既为国家元首,又为政府首脑的中央政府组织形式。32.法国第五共和国宪法所确立的一种中央政府体制是(C.半总统制)。33.委员会制又称合议制,起源于19世纪中期的(B.瑞士)。34.英国地方政府形式是最典型的(D.自治体地方政府)体制。35.典型的行政体地方政府是(B.德)国的地方政府。36.对于一般的省、市、县而言,实行民族自治的自治区、自治州、自治县就是(A.特殊型)的行政区。37.回归后的香港行政区和澳门行政区属于(C.特殊型)的行政区。38.构成公共组织结构的基本要素是(A.行政职位),它是公共组织结构的支撑点和联络点。39.我国由人民代表投票选举产生政府领导者的制度属于(D.选任制)。40.由立法机关或其它任免机关经过考察而直接任命产生行政领导者的制度是(A.委任制)。41.国务院常务会议任命各部委领导者的副职,直属机关和办事机关的正、副职领导者的制度均属于(D.委任制)。42.中央一些部委和一些省市公开招考司(局、厅)级和处级领导者的制度属于(C.考任制)。43.下列不属于行政领导权力的来源的是(A.决策权力)。44.忠于政府、维护政府的声誉,忠于职守是(B.行政道德)的核心内容。45.现代意义上第一个独立的、职能化的人事行政机关是(C.英国)于1855

年成立的文官委员会。46.美国的文官委员会、日本的人事院等机构属于(B.部外制)类型。47.部外制是(D.美)国用法律制度把政党制度排除在政府之外而产生的一种人事行政机构。48.人事行政机关实行折中制的国家有(A.英国)。49.人事行政机关实行党统一领导制的国家有(B.中国)。50.西方国家公务员制度是资本主义制度的产物,它源于中国古代的科举制,而始于(A.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后建立的文官制度。51.世界上第一个建立文官制度的国家是(D.英国)。52.职位分类最早产生于19世纪的(B.美)国,后被许多国家所效彷。53.《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员法 》正式施行于(D.202_年1月1日)。54.为了解决在实施决策的过程中出现的而一时又难以查清原因的问题的决策方案,称为(A.临时方案)。55.为了弥补或完善决策而制定的决策方案,称为(B.追踪方案)。56.为了实现目标而制定的方案,称为(C.积极方案),这是构思和设计的主要方案。57.行政决策体制的核心是(D.领导决策系统)。58.行政执行过程的第一阶段是(A.准备阶段)。59.整个行政执行过程中最具实质意义的、最为关键的阶段是(B.实施阶段)。60.行政控制过程的最后环节,也是最为关键的环节是(C.纠正偏差)。61.平行沟通是一种同级部门或同事之间的信息沟通,亦称(B.横向沟通)。62.(D.平行)沟通不宜采用命令或指示的沟通形式,而只能通过协商、合作的办法 63.行政评估准备阶段,评估工作的第一步是(A.确定评估对象)。64.非执政党和非国家机关对行政行为的监督称为(A.社会监督)。65.事中监督是指对监督对象在执行法律或实施决策、计划过程中履行职责情况进行的监督检查,也叫(D.跟踪监督)。66.批准是一种约束力较强的(C.事先)监督方式。其内容包括:要求监督对象报送审批材料、审查和批准(含不批准)三个基本步骤。67.对监督对象未构成犯罪,仅构成违反政纪的案件,由(C.行政监察机关)调查处理。68.对监督对象构成犯罪的案件,由(B.检察机关)追究刑事责任。69.对具有公务员身份的中国共产党党员的案件,需要给予处分的,由(D.党的纪律检查机关和行政监察机关)给予处分。70.对涉及非中国共产党党员的公务员的案件,需要给予处分的,则只由(B.行政监察机关)给予政纪处分。71.对涉及国家行政机关以外的中国共产党党员的案件,需要给予处分的,则只由(A.党的纪律检查机关)给予党纪处分。72.国家预算中占主导地位的是(D.中央预算)。73.税收制度的核心内容是(C.税法)。74.《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采购法》正式生效的日期是(A.202_年1月1日)。75.据考,“法治”一词是古希腊人(C.毕达哥拉斯)最早提出的。76.根据《立法法》,行政法规和规章应当在公布后的(B.30)天内报有关部门备案。77.目标管理方法是(D.德鲁克)于20世纪50年代,应用系统论、控制论、信息论和人际关系理论而提出的一种新的管理方法。78.从20世纪(C.70年代)开始,西方发达国家相继开始进行行政改革,然后许多发展中国家因为实行市场化也进行不同程度的行政改革。

二、多项选择题 1.有些学者是从“三权分立”来界定公共行政范围,认为国家可以分为(B.司法; C.行政; D.立法)三种权力。2.从广义的管理的角度来界定公共行政范围的行政学家有(B.怀特;C.汤姆森;D.西蒙;E.斯密斯堡)。3.传统公共行政时期,也有人称为(A.科学管理时期;B.静态公共行政学时期;C.X理论时期)。4.奠定公共行政学理论基础的代表人物是(A.威尔逊;B.古德诺),他们提出了政治与行政分离的观点。5.作为行政学的学科体系的建立是由(B.魏劳毕;C.怀特;E.费富纳)完成的。6.公共行政学的特点是(A.公共行政学的发展性; B.公共行政学是应用性的学科;C.公共行政学研究的广泛性; D.公共行政学是政治性较强的学科; E.公共行政学是一门交叉学科和边缘学科)。7.行政环境的特点是(A.特殊性;B.复杂性;C.不稳定性;E.约束性)。8.里格斯将公共行政模式划分为(A.融合型公共行政模式;C.棱柱型公共行政模式;D.衍射型公共行政模式)。9.构成一个国家公共行政政治环境的因素主要有(A.政治制度;B.政党制度;C.阶级状况;D.法律制度;E.政治文化)。关系;C.三代以内旁系血亲关系;E.夫妻关系)。10.下列属于文化环境要素的是(B.意识形态;C.道德伦理;D.价值观念;E.47.我国公务员的考核内容包括(A.廉;B.绩;C.勤;D.德;E.能)。教育)。48.机关行政的职责可以概括为(A.参与政务;B.处理事务;E.搞好服务)。11.组织文化包括(A.组织观念;B.法律意识;D.价值观E.道德感情)。49.科学合理的机关日常工作程序应注意的环节有(A.奖惩教育工作;B.组织12.马克思认为政府的基本职能有两种,即(A.政治统治职能E.社会管理职实施工作;C.协调控制工作;D.检查总结工作;E.计划安排工作)。能)。50.一般说来,办公自动化系统的开发大致分为如下阶段:(A.系统实施;B.13.从现代社会和各国政府行政实践来看,政府的基本职能可以分为(A.政治系统设计;C.系统维护;D.系统需求分析;E.系统评价)。职能;B.文化职能;C.社会职能;E.经济职能)。51.从决策的风险程度来讲,行政决策可以分为(A.确定型决策;B.风险型决14.市场失效主要表现在(A.市场垄断和专制价格;B.外部性问题;C.公共物策;E.不确定型决策)。品的提供;D.无知和非理性;E.不平等问题)。52.从决策主体的行为方式来讲,行政决策可以分为(D.个人决策;E.集体决15.政府的政治职能主要包括(A.民主职能;C.政治统治职能;E.保卫国家主策)。权的职能)。53.从决策对象的结构性程度来讲,行政决策可以分为(C.非程序性决策;E.16.著名经济学家萨缪尔森在《经济学》(第十六版)中,认为政府的经济职程序性决策)。能主要有:(A.执行国际经济政策;B.通过宏观经济政策稳定经济;D.提54.从决策主体采取决策的方法上来讲,行政决策可以分为(A.经验决策;D.高经济效率E.改善收入分配)。科学决策)。17.按社会制度划分,行政体制可分为(B.奴隶社会的行政体制;C.封建社会55.现代行政决策体制应该包括(A.领导决策系统;C.专家咨询系统;D.信息的行政体制;D.资本主义社会的行政体制;E.社会主义的行政体制)。支持系统;E.公民磋商与参与系统)。18.以行政权力的划分作为标准来进行分类,可以把行政体制分为(A.中央政56.决策方案一般有(B.临时方案;C.追踪方案;D.应变方案;E.积极方案)。府体制;B.地方政府体制;D.行政区划体制)。57.行政执行的一般过程可以分为(A.准备阶段;C.实施阶段;E.总结阶段)。19.下列实行内阁制的国家有(B.比利时;C.加拿大;D.斯里兰卡)。58.行政实施阶段的环节主要包括(A.行政协调;B.行政控制;C.行政沟通;20.下列实行总统制的国家有(A.墨西哥;D.埃及)。E.行政指挥)。21.下列实行半总统制的国家有(A.葡萄牙;B.坦桑尼亚;C.奥地利;D.芬兰;59.根据控制的范围划分,行政控制分为(A.微观控制;D.宏观控制)。E.苏联解体后的俄罗斯联邦)。60.通常有四种信息被领导者用来衡量和评估实际工作效果,它们是(A.口头22.地方政府体制的类型主要分为(A.自治体地方政府;C.民主集中制地方政汇报;C.个人观察;D.书面汇报;E.统计报告)。府;E.行政体地方政府)。61.行政控制的控制对象有(A.行政工作人员;B.组织绩效;C.信息;D.工作;23.行政区划的类型可以分为(A.传统型;C.特殊型;D.发展型)。E.财务)。24.传统公共行政学时期的主要组织理论学派有(A.泰勒的科学管理组织理62.工作控制是对具体执行工作的各方面的控制,它包括(A.质量控制;B.论;B.韦伯的官僚制组织理论;C.法约尔的行政管理学派的组织理论)。标准控制;C.成本控制;D.程序控制;E.计划控制)。25.行为科学时期组织理论的主要的代表人物有(A.梅奥;B.巴纳德;E.西蒙)。63.按沟通的线路划分,行政沟通可分为(A.单向沟通;C.双向沟通)。26.梅奥在总结霍桑试验的基础之上,提出的组织理论有(A.非正式组织理论;64.按沟通的信息流向划分,行政沟通可分为(A.上行沟通;B.平行沟通;C.B.新型领导能力理论;D.社会人理论)。下行沟通)。27.巴纳德在行为科学时期提出的组织理论主要有(B.非正式组织理论;C.65.行政组织中的沟通存在的障碍主要有(B.组织结构障碍;C.心理与语言障权威接受理论;E.组织平衡理论)。碍;D.职位与专业障碍)。28.非营利组织的特点主要有(A.非政府性;B.组织性;C.非营利性;D.志愿66.行政组织内部的协调可以分为(A.层级结构的协调;B.横向部门之间的协性;E.自治性)。调;C.人际关系的协调; E.各种资源的协调)。29.非营利组织在提供公共服务中的作用表现在(A.在制度建设方面有倡导作67.按沟通的确定性划分,行政沟通可分为(A.正式沟通;E.非正式沟通)。用;B.监督市场;C.监督政府;D.中介作用;E.维护良好的社会价值)。68.社会监督的主体是(A.公民个人;B.各民主党派;C.各社会团体;D.新闻30.政府对非营利组织的作用主要表现在(A.减免税收;B.委托公共事务;C.机构;E.政协)。辅导监督;D.补助;E.法律管制)。69.依照公共行政管理的过程,行政监督可以分为(A.事中监督;D.事后监督;31.下列不属于委任制的优点的是(A.权力集中、责任明确;C.指挥统一、不E.事前监督)。受牵制;D.行动迅速、简便易行)。70.事中监督的主要形式是(C.跟踪监督;E.现场监督)。32.从权力的性质上,一般把行政领导权力分为(B.权力性影响力;D.非权力71.下列属于一般行政监督工作报告的有(A.临时报告; B.综合报告; C.性影响力)。专题报告;D.报告;E.工作简报)。33.行政领导权力的来源主要有(A.奖惩权力;B.归属权;C.专业知识权;72.一般行政监督中,审查的形式主要有(B.事中审查;C.事先审查;E.事后E.合法权力)。审查)。34.美国学者西拉季和华莱士提出领导者除应具有身体特点特质外,还应具备73.我国行政监察机关的基本职权包括(A.检查权;B.建议权;C.调查权;D.(A.社会技能;B.智力;C.个性;D.社会背景;E.任务定向)等特质。行政处分权)。35.较有代表性的领导行为理论有(A.领导作风理论; B.领导系统模式;C.74.我国行政监察机关的辅助职权包括(A.对监督事项涉及的单位和个人的查PM型领导模式; D.四分图理论; E.领导方格理论)。询权; C.对违反行政纪律取得的财物的处置权;E.查处违法违纪案件时36.在四分图理论的基础上,(B.莫顿;E.布莱克)于1964年提出了领导方格的请求协助权)。图理论。75.权力机关监督的内容主要包括(A.工作监督;B.法律监督;D.政治监督)。37.领导作风理论以权力定位为基本变量,把领导者在领导过程中表现出的极76.行政监督的特点是(A.行政监督主体的层次性;B.法律地位的独立性;C.端行为划分为(A.民主式的领导作风;B.放任自流的领导作风;E.专制式行政监督内容的双向性;D.监督主体的多样性;E.监督对象的双重性)。的领导作风)三种类型。77.依监督的主体划分,行政监督的类型有(A.权力机关的监督;B.司法机关38.行政领导者素质的构成主要有(A.道德素质; B.文化素质;C.身体素的监督;C.社会监督;D.行政机关的监督;E.执政党的监督)。质;D.心理素质;E.政治素质)。78.舆论监督具有监督机关所不具有的特点,它们是(B.监督方式的公开化;39.下列属于人事行政机关类型的有(A.部内制;B.部外制;C.折中制;E.C.监督效果具有社会效应;D.监督表达形式的直接性;E.监督效应的及时党统一领导制)。性)。40.人事行政机关实行部内制的国家主要有(A.法国;C.瑞士;E.德国)。79.按照不同的政府级别,公共预算可分为(D.地方公共预算;E.中央公共预41.西方各国国家公务员制度的共同之处主要是(A.公开考试、择优录用;B.算)。严格考核、功绩晋升; D.人事分类、依法管理;C.政治中立、职务常任)。80.预算草案审核的主要内容是(A.政策审核;B.体制审核;C.指标审核;D.42.世界上通行的人事分类制度是(B.职位分类;E.品位分类)。技术审核)。43.下列实行品位分类制度的国家有(C.法国;D.英国)81.税收的基本特征有(B.无偿性;D.固定性;E.强制性)。44.下列实行职位分类制度的国家有(B.美国C.中国E.日本)。82.按照税制结构的单一性与复杂性来划分,可分为(A.单一税制;D.复合税45.从国家公务员晋升的形式上来看,大体上有(A.越级晋升制;B.考试晋升制)。制;C.年资晋升制;D.功绩晋升制;E.综合晋升制)。83.按照税收的征收办法或税额的确定方法,可分为(B.定率税;D.配赋税)。46.我国公务员制度规定应回避的亲属关系包括(A.近姻亲关系;B.直系血亲84.按照税收管理权限,可将税收分为(A.中央税;B.中央与地方共享税;D.2 地方税)。中央计划;D.基层计划)。85.在我国,根据国家职能的区别,将财政支出区分为(A.国防费; B.行政97.从行政计划的内容上划分,行政计划的类型可以分为(A.社会计划;B.管理费; C.经济建设费;D.社会文教费;E.其他支出)。经济计划;C.资源计划;D.国防计划)。86.政府采购的基本程序一般分为(A.签订采购合同;B.选择采购方式;C.98.标杆瞄准的类型主要有(A.内部标杆瞄准;B.外部竞争对手标杆瞄准;C.确定采购需求;D.履行采购合同;E.效益评估)等阶段。行业内标杆瞄准;D.跨行业标杆瞄准;E.内外部综合标杆瞄准)。87.法治行政的特点包括(A.法律保留; B.法律优先;C.职权法定;D.依据99.从公共组织层次上来考察,行政效率可以分为(A.组织效率;B.管理效率;法律;E.职权与职责统一)。C.工作效率)。88.行政复议的合法性审查包括(B.法定程序的审查;C.滥用职权的审查; D.100.传统的测定行政效率的方法主要有(A.标准比较法;B.公共组织要素评法定权限的审查;C.法定依据的审查)。分测量法;D.行政职能测量法;E.行政费用测量法)。89.行政方法的内容包括(A.技术方法; B.行政程序;E.基本手段)。101.下列属于行政费用测量法的方法有(A.单位费用测量法;B.计件费用测90.行政方法的特点有(A.科学性;B.民主性;C.创新性;D.系统性;E.技术量法;E.人均费用测量法)。性)。102.公共服务绩效评价的一般性指标包括(A.经济指标;B.效率指标;C.公91.行政基本方法包括(A.行政指令方法; C.法律政策方法;D.经济方法)。平指标;D.效能指标)。92.行政程序的特点主要有(A.稳定性;B.完整性;C.合法性; E.简便性)。103.政府再造的战略主要有(A.核心战略:明确组织目标;B.后果战略:创93.行政程序从纵向可分为(A.行政计划准备;B.决定计划;C.考核奖惩;D.设绩效后果;C.顾客战略:将顾客置于驾驶员的位置上;D.控制战略:将检查监督;E.执行计划)。控制从高层和中央移走;E.文化战略:创造企业家文化)。94.按照时间划分,行政计划的类型可以分为(A.短期计划;B.长期计划;E.104.在新公共管理运动中,彼得斯提出的政府模式主要有(A.市场政府模式;中期计划)。B.参与政府模式;C.解制式政府模式;D.弹性化政府模式)。95.行政方法的基本手段主要有(B.行政指令手段;C.法律手段;D。经济手105.参与政府模式的理论基础有(A.参与管理;B.对话民主;D.公民社会;段;E.思想工作手段)。E.承认公共组织中基层官员是组织有效运作的核心)。96.按照行政计划的主体划分,行政计划的类型可以分为(A.地方计划;B.四、名词解释 按照不同职能目标划分为不同职能部门的组34.公务员(中国):是指依法履行公职、纳入国1.公共行政学:是研究公共组织依法处理政务织类型。家行政编制、由国家财政负担工资福利的工作的有效性、公平性、民主性的规律的交叉性17.公共组织结构:是指公共组织各要素的排列组人员。与综合性学科。合方式,是由法律所确认的各种正式关系的模35.国家公务员的辞职:是指国家公务员按照一2.公共行政环境:是指直接或间接地作用或影式。定的法定程序,主动地提出解除与其所服务的响公共组织、行政心理、行政行为和管理方18.管理层次:指公共组织内部划分管理层级的数行政机关工作关系的申请,并经过有关部门批法与技术的行政系统内部和外部的各种要素额。准而辞去所担任的行政职务的制度。的总和。19.管理幅度:是指领导机关或领导者直接领导下36.机关行政:就是指综合办事机构对机关的日常3.一般行政环境:是指公共行政的宏观环境,属的部门或人员的数额。事务、规章制度和工作秩序等所进行的自身事不仅指一个国家的公共行政所赖以生存和发20.首长制:又称独立制、一长制或首长负责制。务管理。展的自然地理环境、政治、经济、文化环境,它是指行政首长独自掌握决策权和指挥权,对37.公文:是指行政机关在行政管理活动中产生的,也包括国际环境。其管辖的公共事务进行统一领导、统一指挥并按照严格的、法定的生效程序和规范的格式制 4.自然地理环境:是指一个国家所处的地理位置完全负责的公共组织类型。定的具有传递信息和记录作用的载体。和自然状况。21.集权制:是指行政权力集中在上级政府或行政38.行政机关档案:是行政机关在行政管理活动中5.具体化境:具体行政环境也叫组织环境,是首长手中,上级政府或行政首长有决策、指挥直接形成的,保存备查的文字、图表、音像等指具体而直接地影响和作用于公共组织、行政和监督的权力,下级处于服从命令听从指挥的各种形式的历史记录。行为和组织凝聚力的公共组织的内部与外部被动地位,一切行政行为要按照上级政府或行39.办公自动化:是指在行政机关工作中,以计算环境的总和。政首长的指令来行动,自主权很少。机为中心,采用一系列现代化的办公设备和先6.组织文化:是指组织在一定的环境中,逐步22.分权制:是指上级行政机关或行政首长给予下进的通信技术,广泛、全面、迅速地收集、整形成的全体公共组织成员所共同信奉和遵守级充分的自主权,下级可以独自进行决策和管理、加工、存储和使用信息,为科学管理和决的价值观,并支配他们的思维方式和行为准理,上级不予干涉的公共组织类型。策服务,从而达到提高行政效率的目的。则。23.委员会制:是指在公共组织中,由两个以上掌40.行政决策:是各种各样决策中的一种,是指行7.政府职能:是指政府在国家和社会中所扮演握决策权和指挥权,按照多数原则进行决策的政领导者在处理政务时,从公共利益和公平与的角色以及所应起的作用。公共组织类型 公正原则出发,依照法律和有关规定所做出的8.市场体制:是不经过中央指令而凭借交易方24.行政领导:是指在公共组织中,经选举或任命决定的行政行为。式的相互作用,实现在全社会范围内对人的而享有法定权威的领导个人或领导集体,依法41.风险型决策:是指决策者对决策对象的自然状行为进行协调的一种制度。行使行政权力,运用各种方法和手段,有效地态和客观条件比较清楚,也有比较明确的决策9.市场失效:是指因为市场局限性和缺陷所导影响部属,以实现行政目标的行为过程。目标,但是实现决策目标结果必须冒一定风致资源配置的低效率或无效率,并且不能解25.行政领导者: 是指在行政系统中有正式权威险。决外部经济与外部不经济的问题以及社会公和正式职位的集体或个人。42.程序性决策:也叫常规性决策,是指决策者对平问题。26.委任制:亦称任命制,是指由立法机关或其他所要决策的问题有法可依,有章可循,有先例10.行政体制:指政府系统内部行政权力的划分、任免机关经过考察而直接任命产生行政领导可参考的结构性较强,重复性的日常事务所进政府机构的设置以及运行等各种关系和制度者的制度 行的决策。的总和。27.考任制:是指由专门的机构根据统一的、客观43.非程序性决策:也叫非常规性决策,是指决策11.地方政府体制:是地方政府按照一定的法律或的标准,按照公开考试、择优录取的程序产生者对所要决策的问题无法可依,无章可循,无标准划分的政府组织形式。行政领导者的制度。先例可供参考的决策,是非重复性的、非结构12.行政区划体制:指根据一定的原则将全国领土28.行政领导权力:是指行政领导者在行政管理活性的决策。划分为若干部分和 若干层次的管理区域,动中,利用其合法地位以不同的激励方式和制44.集体决策:是指在进行行政决策时,由行政领并设置相应的行政机关的组织体制。约方式,引导下属同心协力达成行政目标的影导集体所做出的决策。集体决策往往采取少数13.完整制:又叫一元统属制,是指公共组织的同响力。服从多数的原则。一层级或同一组织内部的各个部门,完全接受29.行政领导责任:是指行政领导者违反其法定的45.经验决策:是指决策者对决策对象的认识与分一个公共组织或同一位行政首长的领导、指挥义务所引起的必须承担的法律后果。析,以及对决策方案的选择,完全凭借决策者和监督的组织类型。30.人事行政:指国家的人事机构为实现行政目标在长期工作中所积累的经验和解决问题的惯14.分离制:又称多元领导制,是指一个公共组织和社会目标,通过各种人事管理手段对公共行性思维方式所进行的决策。的同一层级的各个组织部门或同一组织部门,政人员所进行的制度化和法治化管理。46.科学决策:是指决策者凭借科学思维,利用科隶属于两个或两个以上公共组织或行政首长31.人事行政机关:是指根据人事管理职责,按照学手段和科学技术所进行的决策。领导、指挥和监督的组织类型。一定的组织原则建立起来的专门承担人事行47.危机决策:是指领导者在自然或人为的突发性15.层级制:又称分级制,是指公共组织在纵向上政业务的组织机构。事件发生后,迅速启动各种突发事件应急机按照等级划分为不同的上下节制的层级组织32.人力资源:指在一定范围内能够作为生产性要制,大胆预测,做出决定的过程。结构,不同等级的职能目标和工作性质相同,素投入社会经济活动的全部劳动人口的总和。48.行政决策参与:指行政领导者个人或集体在行但管理范围和管理权限却随着等级降低而逐33.国家公务员(西方):在西方,国家公务员是政决策时,专家学者、社会团体、公民等对决渐变小的组织类型。指通过非选举程序而被任命担任政府职务的策提出意见或建议的活动。16.机能制:又称职能制,是指公共组织在横向上国家工作人员。49.行政执行:是行政机关及行政人员依法实施行 政决策,以实现预期行政目标和社会目标的活动的总和。50.行政控制:指行政领导者运用一定的控制手段,按照目标规范衡量行政决策的执行情况,72.行政诉讼:就是公民或法人对行政机关或行政工作人员就违法行政行为向司法机关提起诉讼。俗称“民告官”。73.行政方法:指行政机关和行政工作人员,为了化;(4)公共行政对公共行政环境也有反作用。6.公共行政环境的特殊性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 及时纠正和调节执行中的偏差,以确保实现行政目标的活动。51.正式沟通:是一种通过正式的组织程序和组织所规定的正式渠道进行的沟通,是沟通的一种主要形式。52.非正式沟通:是一种通过正式规章制度和正式组织程序以外的其他各种渠道进行的沟通。53.行政协调:指调整行政系统内各机构之间、人员之间、行政运行各环节之间的关系,以及行政系统与行政环境之间的关系,以提高行政效能,实现行政目标的行为。54.行政评估:是指对行政执行活动的进展情况和效果进行评价和总结,包括行政执行过程评估和行政执行效果评估两个方面。55.广义的行政监督:指政党、立法机关、司法机关、社会组织、社会舆论和公民以及行政系统内部,依法对政府和行政人员的行政行为的合法性、公平性和有效性的监察和督促的行为。56.事前监督:是指在某种公共行政管理活动开展之前,监督部门围绕公共行政管理主体的行政行为的监督检查。57.行政监察管辖:是指对某个监督对象确定由哪一级或者哪一个行政监察机关实施监督和哪一级或者哪一个行政监察机关对哪些特定监督事项有权进行管辖的法律制度。58.法制监督:又称对行政的监督,是指有权国家机关对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是否合法正确地行使职权所进行的监督与控制。59.舆论监督:是指通过在公共论坛的言论空间中所抒发的舆论力量对政府机构和政府官员滥用权力等不当行为的监督与制约.60.公共财政:指的是仅为市场经济提供公共服务的政府分配行为,它是国家财政的一种具体存在形态,即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财政类型。61.国家预算制度:是国家政权内部立法机构与行政机构划分财政权限,并且由立法机构对行政机构的财政行为予以根本约束和决定的一种制度.62.国家决算:是按照法定程序编制、用以反映国家预算执行结果的会计报告,由决算报表和文字说明两部分构成.63.税收:是国家为了实现其职能,按照法定标准,无偿取得财政收入的一种手段,是国家凭借政治权力参与国民收入分配和再分配而形成的一种特定分配关系。64.财政支出:也称为公共支出或政府支出,是指政府为履行其职能,将筹集与集中的资金,进行有计划的社会再分配的过程 65.行政道德:是指国家公务员在行使公共权力、管理公共事务的活动中,处理自身与工作对象之间、上下级之间、同事之间以及公私、得失等关系时,所应遵循的原则和规范。66.行政立法:一般是指立法机关通过法定形式将某些立法权授予行政机关,行政机关得依据授权法(含宪法)创制行政法规和规章的行为。67.行政法规:指国务院根据宪法和法律,按照法定程序制定的有关行使权力,履行行政职责的规范性文件的总称。68.行政规章:指特定的行政机关根据法律和法规,按照法定程序制定的具有普遍约束力的规范性文件的总称。69.行政复议:指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不服行政主体作出的具体行政行为,依法向法定的行政复议机关提出复议申请,行政复议机关依法对该具体行政行为进行合法性、适当性审查,并做出行政复议决定的行政行为。70.行政诉讼管辖:是确定各级人民法院之间以及同级人民法院之间的权限划分.71.行政赔偿:也叫行政赔偿责任,是指国家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在行使职权时,违法侵犯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并造成损害的,国家负责向受害人赔偿的制度。

达成行政目标,从公共组织的内外部环境和管理对象的实际情况出发,在一定的公共行政管理思想和管理原则的指导下而采取的各种措施、手段、方法和技术等总称。74.目标管理:是以目标为导向,以人为中心,以成果为标准,而使组织和个人取得最佳业绩的现代管理方法。75.战略管理:公共组织的战略管理是指对公共组织在一定时期的全局的、长远的发展方向、目标、任务和政策,以及资源调配作出的决策和管理艺术。76.标杆管理:是指公共组织通过瞄准竞争的高目标,不断超越自己,超越标杆,追求卓越,成为强中之强组织创新和流程再造的过程。77.政府全面质量管理:是一种全员参与的、以各种科学方法改进公共组织的管理与服务的,对公共组织提供的公共物品和公共服务进行全面管理,以获得顾客满意为目标的管理方法、管理理念和制度。78.行政效率:指公共组织和行政工作人员从事公共行政管理工作所投入的各种资源与所取得的成果和效益之间的比例关系。79.公共组织绩效评估:是指公共组织通过一定的绩效信息和评价标准,对公共组织所提供的公共物品和公共服务的效率和质量进行全面的控制和监测活动,是公共组织的一项全面的管理措施。80.行政改革:指政府为了适应社会环境,或者高效公平地处理社会公共事务,调整内部体制和组织结构,重新进行权力配置,并调整政府与社会之间的关系的过程。81.政府再造:指对公共体制和公共组织绩效根本性的转型,大幅度提高组织效能、效率、适应性以及创新的能力,并通过改革组织目标、组织激励、责任机制、权力结构以及组织文化等来完成这种转型过程。82.电子政府:是指在政府内部采用电子化和自动化技术的基础上,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建立起网络化的政府信息系统,并利用这个系统为政府机构、社会组织和公民提供方便、高效的政府服务和政务信息。

五、简答题 说明:题号上加□的题目另有论述题参考答案。1.简述公共行政的特点。答:(1)公共行政之首要特点是它的公共性;(2)公共行政的政治性;(3)公共行政具有严格的法制性;(4)公共行政的民主性;(5)公共行政的公平性;(6)公共行政的高效性。2.简述公共行政的作用。答:(1)公共行政是对国家的治理;(2)公共行政是执行人民意志和实现公共利益的必要保证;(3)公共行政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保证;(4)公共行政是加速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需要和参与国际竞争的保证;(5)公共行政是教育和培养一支高素质、会管理的国家公务员队伍的需要。3.简述公共行政学的特点。答:(1)公共行政学是一门交叉性学科和边缘学科;(2)公共行政学是应用性的学科;(3)公共行政学是政治性较强的学科;(4)公共行政学研究的广泛性;(5)公共行政学的发展性。4.简述行政环境的特点。答:(1)复杂性;(2)约束性;(3)特殊性;(4)不稳定性。5.简述公共行政环境的作用。答:(1)公共行政环境决定、限制与制约公共行政;(2)公共行政必须适应公共行政环境;(3)公共行政环境的发展变化必须导致公共行政的发展变4

答:共行政环境的特殊性首先表现在各种公共行政环境之间的差异性上。其次,这种特殊性还表现在一个国家的不同地区的公共行政环境的差别。7.简述组织文化的特征。答:(1)组织成员的同一性程度;(2)团队精神;(3)对人的关心程度;(4)组织的一体化的程度;(5)风险承受程度;(6)民主程度;(7)报酬标准;(8)重视结果;(9)控制程度。8.简述里格斯公共行政的三种及其主要特点。答:里格斯将公共行政分为三种模式:一是融合型公共行政模式,是农业社会的公共行政模式,它的主要特点是公共行政是建立在自给自足经济基础上的家长制,任人惟亲,实行等级森严的世卿世禄制度;二是衍射型公共行政模式,是工业社会的公共行政模式,它的主要特点是建立在大工业生产方式基础上的民主行政,官员依法任命,依法行政;三是棱柱型公共行政模式,是从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过渡的公共行政模式,它既有农业社会的公共行政的某些特点,也有工业社会公共行政的某些特点,是两者混合体。9.简述政府职能的特点。答:(1)政府职能普遍性的特点;(2)政府职能的强制性特点;(3)政府职能的系统性特点;(4)政府职能的不可替代性的特点;(5)政府职能的服务性特点。10.市场失效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 答(1)外部性问题;(2)市场垄断和专制价格;(3)公共物品的提供;(4)无知和非理性;(5)不平等问题。11.简述政府失效的主要表现。答:(1)政府成本过高;(2)政府的低效率;(3)资源配置的低效率;(4)寻租;(5)造成另一种不公平。12.政府干预应该遵循哪些原则? 答:(1)政府和市场两者的功能有很大的区别,它们不能互相代替;(2)政府干预经济仅界定在弥补和防止市场失效的范围;(3)政府干预也必须讲究成本收益;(4)发展中国家政府一般对市场的干预比发达国家广泛得多,这是十分正常的现象。13.我国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的经济职能主要有哪些? 答:(1)规范和稳定市场秩序,确保自由竞争的职能;(2)对经济进行宏观调控,确保国民经济平衡发展的职能;(3)直接生产和提供公共物品,弥补市场的不足的职能;(4)管理国有资产的职能。14.简述政府文化职能的主要内容。答:(1)意识形态职能;(2)发展科学技术和教育职能;(3)发展文学艺术和体育卫生职能;(4)加强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职能;(5)清除那些不仅没有社会价值而且有害的文化产品的职能。15.要实现政府职能的转变,就必然正确界定政府在社会中的角色,要做到这一点,你认为政府需要处理好哪些关系? 答:(1)正确处理政府坏蛋社会之间的关系;(2)正确处理政府与市场之间的关系;(3)正确处理政府与企业之间的关系;(4)正确处理政府与事业单位之间的关系;(5)正确处理政府坏蛋社会组织之间的关系;(6)正确处理政府与公民的关系。16.简述行政体制的特点。答:(1)鲜明的政治性;(2)较强的稳定性;(3)严格的系统性;(4)相对的滞后性;(5)历史的继承性。17.简述行政体制的作用。答:(1)科学的行政体制能够提高政府生产力,提高行政效率;(2)科学的行政体制能够大幅度地全面地促进社会发展,提高国家的竞争力;(3)科学的行政体制能够造就大批的优秀的国家各级各类公务员;(4)科学的行政体制是公共行政民主化的保证;(5)科学的行政体制能够确保公民的各种权利和生命与财产。18.简述民主集中制地方政府体制的特点。答:(1)中国地方政府是中央人民政府的下级执行机关,下级政府是上级政府的执行机关。(2)各级地方政府由各级人民代表大会选举产生,是各级人民代表大会的执行机关。25.简述机能制的优点和缺陷。答:机能制的优点:(1)可以扩大公共组织的管理职能;(2)专业分工,有利于专业化管理,提高效率;(3)分权管理,有利于调动专业人员的工作积极性。缺陷:(1)职能分化过多,会造成政府机构过多,因而会造成对社会和经济干涉过多,不利于市场经济的发展;(2)分工过细,会造成权力交叉,影响行政效率。26.简述公共组织部门划分的标准。答:一般按下列三种标准划分公共组织部门:(1)是按管理职能和职能目标来划分行政部门。(2)是按地区划分行政部门。(3)按公共行政管理的不同环节划分公共行政管理部门。27.什么是管理层次与管理幅度?简述管理层次现代化。38.人事行政专业化的内容主要包括哪些? 答:(1)国家公务员职业专业化;(2)人事行政理论专业化;(3)人事行政机构专业化;(4)人事管理方法专业化。39.简述人事行政应遵循的基本原则。答:(1)德才兼备原则;(2)知人善任原则;(3)公平竞争原则;(4)功绩原则;(5)依法管理原则。40.人力资源主要具有哪些特征? 答:(1)人力资源的时效性;(2)人力资源的时代性;(3)人力资源的能动性;(4)人力资源的再生性;(5)人力资源的增值性。41.简述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的作用。答:(1)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是国家长治久安、(3)各省、直辖市有一定的自主权,自治区有自治权,香港特别行政区和澳门特别行政区有高度自治权。(4)各级地方政府必须接受上级和同级的中国共产党委员会的领导,执行党的常委会和委员会所做的决定和制定的政策。政府的主要领导成员是党的常委会成员。19.行政区划体制应遵循的原则有哪些? 答:(1)政治原则;(2)尊重历史传统的原则;(3)有利于发展的原则;(4)有效管理的原则;(5)民族自治原则。20.简述公共组织的特点。答:(1)政治性;(2)社会性;(3)服务性;(4)权威性;(5)法制性;(6)系统性。21.简述公共组织的作用。答:(1)政府是国家各种公共事务的组织者与管理者;(2)政府是人民生命财产的保护者,是社会秩序的维护者;(3)政府是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的捍卫者;(4)政府是国民经济发展的政策制定者与协调者;(5)政府是社会公平的提供者。22.简述完整制的优点和缺陷。答:完整制的优点:(1)有利于一个公共组织或一个公共部门的统一领导、统一指挥。(2)政令统一,权力集中。(3)高度自主,有独立的决策权,有利于调动本地区或本部门的积极性。(4)可以因地制宜地确定行政目标,制定政策,反应灵活。缺陷:(1)资源有限,不宜办大事;上级也不能进行统筹安排。(2)高度自主,容易出现各自为政。(3)缺乏全局观仿,只顾局部利益。23.简述分离制的优点和缺陷。答:分离制的优点:(1)有利于整个公共行政系统的资源整合,团结协作,统筹兼顾。(2)有利于整个公共行政系统的统一领导和统一指挥。(3)有利于专业化管理,强调部门职能。(4)有分有合,集中集权与分权的优点。缺陷:(1)多元领导有可能造成下级无所适从。(2)人与事分离,不利于对公务员的领导和使用。(3)难于协调,容易出现文山会海。24.简述层级制的优点和缺陷。答:层级制的优点:(1)层级节制,一级管一级,权力关系清楚,有利于领导和指挥,有利于提高效率。(2)责任明确,有利于监督。(3)行政目标统一,有利于对公务员的绩效考评。(4)有利于推行决策。缺陷:(1)如果层级过多,信息传递缓慢或失真,造成决策失误。(2)节制严格,不利于调动下属的积极性。(3)容易出现家长制和依附性上下级关系。与管理幅度的关系。答:管理层次是指公共组织内部划分管理层级的数额;管理幅度是指领导机关或领导者直接领导下属的部门或从中央到地方的数额。管理层次的划分必须适当。一般来说,管理幅度和管理层次成反比,管理幅度越大,则管理层次越少;相反,管理幅度越小,则管理层次越多。但管理幅度与管理层次之间的关系是很复杂的,是由许多相关因素决定的。如还要看工作性质、人员素质、领导能力和技术手段等因素来决定。28.非营利组织的特点主要有哪些? 答:(1)组织性;(2)非政府性;(3)非营利性;(4)自治性;(5)志愿性。29.非营利组织在提供公共服务中的作用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 答:(1)在制度建设方面有倡导作用;(2)监督市场;(3)中介作用;(4)维护良好的社会价值;(5)监督政府。30.简述政府对非营利组织的作用。答:(1)补助;(2)减免税收;(3)委托公共事务;(4)法律管制;(5)辅导监督。31.简述行政领导的作用。答:(1)行政领导是政治领导的贯彻执行;(2)行政领导是公共行政协调统一的保证;(3)行政领导贯穿公共行政的全过程;(4)行政领导对行政效能具有决定性作用。32.行政领导权力的来源主要有哪几种? 答:(1)合法权力;(2)奖惩权力;(3)专业知识权,又称为专家权;(4)归属权,又称关系的权力。33.简述行政领导责任的种类。答:(1)政治责任;(2)法律责任;(3)行政责任;(4)道德责任。34.简述行政领导责任的主要内容。答:(1)负责贯彻执行法律、法规以及权力机关、上级行政机关的决定;(2)主持制定本地区、本部门的工作计划;(3)负责制定公共行政决策,决定公共行政工作中的重大问题;(4)正确地选拔、使用人才;(5)负责对本部门和下级行政机关的工作实行监督、检查;(6)做好协调工作。35.行政领导者素质主要由哪些方面构成? 答:(1)政治素质;(2)文化素质;(3)道德素质;(4)心理素质;(5)身体素质。36.简述行政领导者应该具备的能力。答:(1)抽象思维与决断能力。(2)人际关系的能力。(3)技术能力。37.简述人事行政的特点。答:(1)法治化;(2)专业化;(3)职业化;(4)5

社会安定团结的重要保证。人事制度历来是国家政权建设的核心地位;(2)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是推动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必要条件;(3)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是不断开发和培养公共部门人力资源,是造就一支优秀公务员队伍的重要途径。42.简述机关行政的特征。答:(1)机关行政的事务性;(2)机关行政的综合性;(3)机关行政的时效性。43.简述机关行政的作用。答:(1)发动作用;(2)枢纽作用;(3)保障作用;(4)效率作用;(5)联系作用 44.简述机关行政的主要内容。答:(1)机关日常工作程序的管理;(2)会议管理;(3)公文与档案管理;(4)行政经费管理;(5)机关总务后勤管理。45.简述行政决策的特点。答:(1)行政决策主体的特殊性;(2)行政决策客体的广泛性;(3)行政决策目的的非营利性;(4)行政决策的合法性;(5)行政决策地域效力的普遍性;(6)行政决策执行的强制性。46.简述行政决策的作用。答:(1)行政决策在行政管理过程中具有决定性作用,处于核心地位;(2)行政决策主导着行政管理的全过程;(3)行政决策是行政管理的成功与失败的决定因素;(4)行政决策是贯彻执行国家意志和加强政府合法性的必要途径。47.简述行政决策必须遵循的基本原则。答:(1)科学预测原则;(2)信息原则;(3)可行性原则;(4)满意原则;(5)成本效益原则;(6)公平与民主原则;(7)法制原则;(8)实现公共利益的原则。48.简述现代行政决策体制包含的内容。答:(1)领导决策系统;(2)公民磋商与参与系统;(3)专家咨询系统;(4)信息支持系统。49.行政决策程序应该包括哪些步骤? 答:(1)认识问题,界定问题,找出差距;(2)确定决策目标;(3)确定决策标准,确定每个标准的权重;(4)拟定决策方案;(5)分析方案;(6)选择方案;(7)实施决策方案,完善决策;(8)评估决策。50.政府决策目标的产生有哪几种? 答:(1)立法机关确立的决策目标;(2)中国共产党所制定的方针、路线和政策;(3)上级政府或上级领导机关下达的具体决策目标;(4)上级政府或上级领导部门下达的粗略目标;(5)针对组织本身的发展所确定的决策目标。51.理解行政执行的含义,应把握哪些要点? 答:(1)行政执行的主体是行政机关及行政人员;(2)行政执行是一种具有目标导向的活动;(3)行政执行是一种实施性质很强的活动,是务实性的、付诸于实际的行动,它需要通过一定的具体步骤或实际行动来落实政策;(4)行政执行是一种行政法律行为。(5)行政执行活动还具有强制性。52.简述行政执行的特点。答:(1)综合性;(2)目的性;(3)具体性;(4)强制性;(5)灵活性。53.简述行政执行的原则。答:(1)忠实决策的原则;(2)迅速有力的原则;(3)创新灵活的原则;(4)计划安排的原则;(5)政监督的内容是指行政过程中的行政主体及其公务员的行为和与其相关联的机制;(3)从形式特征方面。行政监督是一种“整体性”的监督活动;(4)从价值特征方面。揭示行政监督是一种“整体配置效益”和“效率与质量均衡性”的监督。62.简述行政监督的特点。答:(1)监督主体的多样性;(2)监督对象的双重性;(3)行政监督内容的双向性;(4)行政监督主体的层次性;(5)法律地位的独立性。63.行政监督法律地位的相对独立性体现在哪些方面? 答:(1)监督主体依法行使监督权,不受其他机关、节地区间的收入分配关系。74.简述法律和道德的关系。答:(1)规范人们行为的手段不同;(2)规范人们行为的范围和程度不同;(3)两者相互影响、相互补充。75.简述法治行政的特点。答:职权法定;(2)法律保留;(3)法律优先;(4)依据法律;(5)职权与职责统一。76.简述行政立法的原则。答:(1)以人民权力和公民的权利为重的原则;(2)依法立法原则;(3)民主立法原则;(4)科学立法原则。团结协作的原则。54.简述行政执行的作用。答:(1)行政执行决定着决策方案能否实现及实现的程度;(2)行政执行效果是检验、修正和完善行政决策的途径;(3)行政执行是实现行政职能的必要形式;(4)行政执行是衡量公共组织及其运行状况的重要标准。55.简述行政指挥在行政执行过程中的主要作用。答:(1)行政指挥是保证行政执行活动协调一致的重要手段;(2)行政指挥是高效地贯彻执行行政决策的根本保证;(3)行政指挥是高质量地达成行政决策目标的根本保证;(4)行政指挥是保证各种行政资源得以充分利用的必要条件;(5)行政指挥是衡量行政领导者的政策水平和组织与领导能力的重要标准。56.简述行政指挥的原则。答:(1)统一指挥原则;(2)法定权威原则;(3)果断有力原则;(4)准确权变原则;(5)合理授权原则。57.简述行政沟通在公共行政管理过程中的重要作用。答:(1)行政沟通是实现行政决策民主化的重要基础;(2)行政沟通是行政执行各环节顺利进行的重要基础;(3)行政沟通是行政检查和监督的重要依据;(4)行政沟通是所有行政人员参与管理的重要手段。58.简述改善行政沟通的途径。答:(1)全面提高行政人员的素质;(2)明确沟通目的,建立沟通的规章制度,使行政沟通规范化;(3)建立信息反馈系统,进行信息的核查和监督。59.简述行政协调作用。答:(1)行政协调可以使各行政部门和行政人员在工作上密切配 合,和谐一致,避免内耗和互相冲突,从而达到齐心协力、团结一致的目的。(2)行政协调可以促进各行政部门合理配置和有效利用人力、物力、财力和时间等行政资源,精简和优化办事程序和环节,提高行政效率。(3)行政协调有助于各行政部门和行政人员树立整体观念和全局观念,并从整体和全局立场出发,充分认识本职工作的意义,努力完成本职工作,从而有利于行政管理活动的有序进行。(4)行政协调有助于将分散的力量集中起来,使每个部门和个人的努力成为集体的努力,单独的行动成为合作的行动,从而产生整体的“合力”。60.简述行政协调必须遵循的原则。答:(1)依法协调的原则;(2)统筹兼顾,顾全大局的原则;(3)求同存异,动态协调的原则;(4)公正合理,实事求是的原则。61.简述应该从哪些方面来理解行政监督。答:(1)行政监督主体由三方面主体构成;(2)行 团体和个人的干涉。(2)各监督主体实施监督活动所需的人员、经费、技术手段和信息等不受任何监督对象的制约和影响。64.简述行政监督的原则。答:(1)行政监督机关依法行使职权,不受其他部门、社会团体和个人干涉的原则。(2)实事求是、重证据、重调查研究的原则。(3)在适用法律和行政纪律上人人平等的原则。(4)教育与惩处相结合的原则。(5)监督检查与改进工作相结合的原则。(6)监督工作依靠群众的原则。65.简述行政监督的作用。答:(1)行政监督能有效地强化和改善公共行政,提高行政效能,促进行政机关廉政建设。(2)行政监督是健全社会主义法治,进一步保障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合法权益的有效制度。(3)行政监督是改革开放和经济建设顺利发展的重要保障。66.依监督的主体划分,行政监督有哪几种类型? 答:(1)执政党的监督;(2)权力机关的监督;(3)行政机关的监督;(4)司法机关的监督;(5)社会监督。67.社会监督有效性具有的两个前提是什么? 答:(1)公共行政的透明度,即政务公开;(2)社会监督必须与国家权力体系的监督相结合。68.法制监督具有哪些特征? 答:(1)法制监督是权力分配的均衡;(2)监督的对象是行使行政权力的主体;(3)监督的范围具有广泛性;(4)监督方式和手段具有多样性;(5)以权力制约权力。69.简述权力机关监督的主要内容。答:(1)政治监督;(2)法律监督;(3)工作监督。70.简述舆论监督的特点。答:(1)监督方式的公开化;(2)监督表达形式的直接性;(3)监督效应的及时性;(4)监督效果具有社会效应。71.公共财政具有的主要特点是什么? 答:(1)政府是公共财政的分配主体;(2)公共财政分配的目的,是为了满足公共需要;(3)公共财政具有强制性和补偿性。72.简述优化资源配置职能的主要内容。答:(1)将资源配置于无法按付费原则经由市场配置的公共部门;(2)将资源配置于具有自然垄断倾向而不宜由市场配置的非竞争性商品和行业;(3)将资源配置于具有高风险,且预期收益不确定,但对经济发展有带动作用的高新技术产业;(4)将资源配置于投资大、建设周期长、私人部门无力投资的基础产业和部门。73.简述公共财政调节收入分配职能的主要内容。答:(1)调节个人之间的收入分配关系;(2)调节部门及产业间的收入分配关系;(3)调6

77.我国行政立法要求处处以人民权力和公民的权利为重的原则包括哪些内容? 答:(1)人民权力至上;(2)人民政治参与;(3)个体权利为重点;(4)权利救济。78.行政法规具有哪些基本特征? 答:(1)行政法规的制定主体是国务院;(2)行政法规根据宪法和法律的授权制定;(3)行政法规必须经过法定程序制定;(4)行政法规具有法的效力。79.简述行政规章的基本特点。答:(1)行政规章的制定主体是特定行政机关,即有权制定部门规章和地方规章的机关;(2)行政规章的制定根据是法律、行政法规以及决定、命令的授权;(3)行政规章应当按照法定程序制定;(4)行政规章具有法的属性。80.简述行政方法的内容。答:(1)基本手段;(2)行政程序;(3)技术方法。81.简述行政方法在公共行政管理活动中的作用。答:(1)科学的行政方法是参与国际竞争的必要保证;(2)科学的行政方法是政府高效率、高质量、低成本地开展行政工作的关键;(3)科学的行政方法是贯彻执行党和国家各项方针和政策的重要保证;(4)科学的行政方法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加强国家宏观调控的必要条件;(5)科学行政方法是建设高效廉洁政府,为社会提供优质服务的需要;(6)科学的行政方法可以促进和发展社会主义的民主,可以加强政府的合法性。82.简述标杆瞄准的类型。答:(1)内部标杆瞄准;(2)外部竞争对手标杆瞄准;(3)行业内标杆瞄准;(4)跨行业标杆瞄准;(5)内外部综合标杆瞄准。83.简述行政效率在公共行政中的作用。答:(1)提高行政效率是公共行政的宗旨;(2)行政效率是检查和衡量公共组织和公共行政活动的有效性的一个重要标准;(3)行政效率关系到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84.简述测定行政效率的必要性。答:(1)通过测定行政效率可以降低公共行政的投入和成本,减少资源的消耗,实现公共利益;(2)通过测定行政效率可以确定行政目标的达成度;(3)通过测定行政效率可以确定公共组织的各种要素组合的科学合理程度;(4)通过测定行政效率可以确定公共行政活动的社会效益的大小。85.简述测定行政效率的标准。答:(1)测定行政效率的量的标准;(2)测定行政效率的质的标准;(3)测定行政效率的社会效益标准;(4)测定行政效率的规范性标准。86.简述传统的测定行政效率的方法。答:(1)行政费用测量法;(2)行政职能测量法;(3)标准比较法;(4)公共组织要素评分测量法。87.公共服务绩效评价的一般性指标包括哪些内容? 答:(1)经济指标;(2)效率指标;(3)公平指标;(4)效能指标。88.我国正确地处理效率与公平的关系,必须遵循的原则有哪些? 答:(1)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原则;(2)平等原则;(3)公平分配的原则;(4)机会均等、能者优先的原则。89.你认为应从哪些方面理解行政改革。答:(1)行政改革是个政治过程;(2)行政改革的目的是为了适应社会环境,提高行政效率,高效公平地处理社会公共事务;(3)行政改革必须改革内部体制和组织机构,重新配置行政权力;(4)行政改革必须正确处理政府与社会之间的关系。90.简述行政改革的原则。(论述题24)答:(1)行政改革必须进行科学而严密地论证和规划,慎重开展。(2)行政改革必须以保持社会稳定为前提。(3)行政改革要以改变观念为先导,以体制创新为核心,以高效、公平、廉洁为目标。(4)行政改革必须有政治保障和法律保障。(5)行政改革以理顺关系、转变政府职能为重点。91.简述行政改革的取向。答:(1)以适应社会环境为取向;(2)以精简机构为取向;(3)以调整组织结构为取向;(4)以调整权力关系为取向;(5)以人事制度改革为取向。92.简述行政改革的阻力。25 答:(1)历史的局限性决定了行政改革的成败;(2)政治因素对行政改革的限制与制约;(3)在行政系统内部行政官僚集团的反对;(4)传统的保守程度决定了行政改革的艰难程度;(5)用人唯亲和家长制对行政改革的负面影响。93.简述行政改革的动力。答:(1)政治体制改革和政治权威的推动;(2)经济基础变革的要求;(3)社会演变的要求;(4)科学技术发展的推动;(5)新思想、新价值的推动。94.简述行政改革的对策。答:(1)政治保障是进行行政改革的前提;(2)加强宣传,制造行政改革舆论;(3)制定切实可行的行政改革政策;(4)制定进行进行行政改革的法令和政策,使行政改革有法律保证和强制力;(5)恰当地选择行政改革的突破点,恰当地选择发动改革的时机;(6)行政改革要尽快地取得效果,提高行政效率和为公众服务的质量。95.制定切实可行的行政改革对策,需要注意哪些方面? 答:(1)制定政策要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要进行广泛深入的调查研究,占有第一手资料;(2)行政改革政策应该以大多数人的利益不受损失为原则;(3)公众参与制定政策;(4)制定政策一定要充分考虑和利用行政改革的一切有利条件,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同时,也要充分研究不利条件,充分估计这些不利条件在行政改革的过程中所起的负作用。

六、论述题============================ 1.试论述公共行政的作用。答:(1)公共行政是政府对国家的治理。一个国家的公共行政决定了一个国家的治理水平,善政才有善治。可以讲,一个国家有什么样的公

共行政,就会造就什么样的生产力,就会有什么样的科学技术,就会有什么样的经济状况。(2)公共行政是执行人民意志和实现公共利益的必要保证。公共行政必须以实现公共利益为最高宗旨。这不仅是政府存在的基础,也是政府存在的目的。(3)公共行政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保证。我国正在进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良好的公共行政是建立和完善市场经济体制的保证。正确处理好政府与市场之间的关系,是公共行政的重要课题,也是政府的重要责任。(4)公共行政是加速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需要和参与国际竞争的保证。政府是国家发展的主要推动力,公共行政的魅力就在于管理出效率,管理出速度,没有一个高效、民主、公平的政府,社会就不可能在各个方面的快速发展。(5)公共行政是教育和培养一支高素质、会管理的公务员队伍的需要,公共行政学是国家公务员的基础专业学科。身为公务员,必须学习并掌握公共行政学。2.试述公共行政环境的作用。答:公共行政环境的作用主要表现在它与公共行政之间的相互的关系上,它们之间的关系是相互适应、相互作用的关系,是输出与输入的关系。首先,公共行政环境决定、限制与制约公共行政。公共行政环境是公共行政产生、存在和发展的宏观环境,是公共行政产生、生存和发展的土壤和行动的空间,有什么样的公共行政环境就有什么样的公共行政。其次,公共行政必须适应公共行政环境。如果公共行政不适应公共行政环境,也就是政府求同有适应环境的能力,那么就无法进行有效的行政管理。所谓适应公共行政环境,是指行政管理必须符合特定的公共行政环境向它提出的要求和条件,如果不适应公共行政环境,即使再先进的行政管理也不可能有管理成效。再次,公共行政环境的发展变化必然导致公共行政的发展变化。由于社会革命或社会变迁,公共行政环境发生了变化,公共行政必须适应这种变化。且不说一种社会制度代替另一种社会制度,公共行政必然发生质变,就是在同一种社会制度下的不同时期,由于发生了较大的社会变迁,公共行政也是不同的。最后,公共行政对公共行政环境也有反作用。公共行政的能动作用是研究公共行政环境的重要原因之一,公共行政可以利用公共行政环境提供的实际条件和要求,选择切合实际的公共行政目标,确立科学的行政关系。3.试析政府失效的主要表现。答:第一,政府成本过高。政府的经济基础是国家供给的财政,而其行政成本很难量化,很难计算,政府往往希望多办事情,扩张权力,扩大管理范围,这样就追求扩大财政预算,而效益却无法确定,正因为成本与效益分离,往往会出现行政成本过高的现象,造成浪费。第二,政府的低效率。政府机构庞大,人员过多,成本高,效率低是一种必然趋势,由于政府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对制定公共政策的影响,制定出低质量的公共政策。因为政府部门人员素质不高,公共政策执行部门执行不力等,没有达到政策的预期效果等,这些都是造成政府低效率的主要原因。第三,资源配置的低效率。在资源配置领域,因为信息不完全,政府的配置效率比市场低。第四,寻租。在政府干预经济的条件下,寻租者为了从政府那里得到某些资源或某领域经营的特许权或开发权,甚至垄断权而花遇大量的金钱、时间和精力进行寻租,浪费了大量的资源,寻租者在政府的庇护下获取高额利润,消费者付出了高昂7 的代价,政府付出了政治成本,社会付出了道德成本。第五,造成另一种不公平。市场经济只能造成社会贫富不均,财富分配不平等。只能依靠政府进行再分配,以便使社会财富相对公平。但是政府通过强制力进行再分配也可能出现另一种不公平,就是政府利用强制力将富人的财富转移到穷人的手中,或者将穷人的财富集中在强势集团的手中。政府失效也是经常出现的,不能用一个失效的政府去管一个失效的市场。4.要实现政府职能的转变,就必然正确界定政府在社会中的角色,要做到这一点,你认为政府需要处理好哪些关系? 答:要实现政府职能的真正转变,就必须正确确定在政府的社会中的角色,要做到这一点,就必须正确处理政府与社会、政府与市场、政府与企业、政府与事业单位、政府与社会组织以及政府与公民之间的关系。第一,正确处理政府与社会之间的关系。政府与社会之间的关系是政治学的核心问题,也是公共行政学研究的重要问题。政府职能,归根结底是政府在社会中所起的作用。政府存在的价值是管理社会,服务社会。第二,正确处理政府与市场之间的关系。政府与市场之间的关系是政府与社会之间的关系的重要内容,政府与市场两者的基础不同,价值也有差异,因此两者在各自领域所起的作用是不能互相代替的。第三,正确处理政府与企业之间的关系。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也是市场经济,自由竞争是市场经济的准则,因此必须要求企业作为独立法人资格进入市场。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企业必然有灵活的应变能力,要有自主权和自决权。第四,正确处理政府与事业单位之间的关系。事业单位是我国比较特殊的现象,凡属政府财政供给的实体单位都可以叫事业单位。这些年来,政府对它们进行了改革。事业单位面临的老大难问题是单位制,尽管进行了一些进行改革,但成效甚微。随着我国社会保障制度的建立,问题将逐步得到解决。第五,正确处理政府与社会组织之间的关系。社会组织的概念十分广义,企业和事业单位是社会组织的主要组成部分。这里所说的社会组织是指除了企事业单位之外的其他社会组织。第六,正确处理政府与公民的关系。在任何社会中,政府为公民提供服务,公民离不开政府,尤其是现代社会,许多事情公民更无法离开政府,必须靠政府予以解决或给予帮助。5.你如何理解行政体制? 答:行政体制指政府系统内部行政权力的划分、政府机构的设置以及运行等各种关系和制度的总和。从国家的层面上来看,是指行政机关与立法机关和司法机关的权力划分。因此,行政体制是相对于国家的立法体制和司法体制而言的。行政体制是政治体制的重要组成部分。要理解行政体制,须从如下方面着手:(1)经济体制决定并制约行政体制,行政体制也影响和制约经济发展;(2)政治体制决定行政体制,行政体制是政治体制的重要组成部分;(3)行政体制的核心问题是行政权的划分和公共组织设置,以及对政府系统的各级各类政府部门职权的配置。它涉及到中央政府的权力划分与配置,涉及到政府集权与分权的程度,涉及到政府组织的纵向结构和横向结构的权力划分与配置;(4)科学技术推动行政体制的变革;(5)文化对行政体制的重要价值作用。6.试述行政体制的作用。答:第一,科学的行政体制能够提高政府生产力,提高行政效率。科学的行政体制能够调动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以及各级各类行政组织积极性和创造性,能够使国家公务员充分发挥他们的智慧和才能。这样才能提高政府生产力,提高行政效率。第二,科学的行政体制能够大幅度地全面地促进社会发展,提高国家的竞争力。科学的行政体制是促进社会高速、全面发展的体制保证。第三,科学的行政体制能够造就大批的优秀的国家各级各类公务员。对国家公务员依法进行科学的分类管理,是行政体制的重要内容。它的有序的规范的管理,可以为大批的德才兼备的行政领导者和优秀的国家公务员的涌现提供有利的条件,为年轻的国家公务员的茁壮成长创造一种氛围。第四,科学的行政体制是公共行政民主化的保证。依法保证行政权力的划分,组织机构的设置,行政程序的运行以及协调各种关系,是行政体制科学化的必要条件。公共行政法制化是民主行政的前提,行政体制的科学化将为民主行政提供保证;第五,科学的行政体制能够确保公民的各种权利和生命与财产。人民之所以需要政府,是因为政府能够确保他们的各种权利和生命与财产不受侵犯。7.试述公共组织的特点。答:公共组织是公共权力的载体,与私人组织相比,有其独有的特点:(1)政治性。政府是实现国家意志的,是国家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代表国家,是国家进行政治统治的主要机关,是管理各种公共事物的主体。政府的一切行为都是为其政治的合法性服务的,公共行政必须执行国家的政治意志,执行政治决策,不可能是中立的。(2)社会性。无论任何性质的国家的公共组织,都具有管理公共事务的职能。公共组织在行使管理公共事物职能时,都是为了全社会服务的。(3)服务性。任何国家的公共组织,从管理公共事务的角度来讲,它为全社会提供公共物品。它不仅要保证公共秩序,维护社会稳定,还要为社会发展和经济发展服务。(4)权威性。任何组织都必须有权威,没有权威就不会进行管理,政府在整个社会中有至高无上的地位和权威,起着其他任何组织无法起到的作用。这种权威是政府进行公共事务管理的必要条件。(5)法制性。公共组织是依法代表国家行使公共权力的机关,有很强的法制性。公共组织的法制性主要表现在依法设置机构和依法行政上。(6)系统性。行政组织是一个比较稳定的巨系统,也是相对封闭的系统。在行政系统内,公共组织的权力关系和结构方式都层次分明,统分有据,纵横相连,浑然一体。8.试述公共组织的作用。答:第一,政府进国家各种公共事务的组织者与管理者。政府的重要责任之一就是组织和管理国家的各种公共事务。第二,政府是人民生命财产的保护者,是社会秩序的维护者。政府为公众提供的另一种公共物品是保护人民的生命与财产的安全和维护社会秩序,这是政府最基本的作用。第三,政府是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的捍卫者。尽管政治经济全球化和一体化发展很快,但是,具有主权的国家依然存在。第四,政府是国民经济发展的政策制定者与协调者。政府是国民经济的发动机,它为国民经济的发展制定目标,进行规划,制定政策予以规范和引导,进行宏观调控。第五,政府是社会公平的提供者。市场经济追求的是利润最大化和新技术与高效率,而为社会提供公平是政府的重要责任,如果没有社会公平就不可能有社会稳定,没有社会稳定也就不可能有发展。9.什么是管理层次与管理幅度?试述管理层次与管理幅度的关系。答:管理层次是指公共组织内部划分管理层级的数额;管理幅度是指领导机关或领导者直接领导下属的部门或从中央到地方的数额。管理层次的划分必须适当,必须以提高行政效率为准则,不宜过多。管理幅度的划分是行政目标的分解,是行政管理职能的扩大,也是一种行政分权。一般来说,管理幅度和管理层次成反比,管理幅度越大,则管理层次越少;相反,管理幅度越小,则管理层次越多。但管理幅度与管理层次之间的关系是很复杂的,是由许多相关因素决定的,还要看工作性质、人员素质、领导能力和技术手段等因素来决定。10.试述行政领导在公共行政中起的重要作用。答:行政领导在公共行政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第一,行政领导是政治领导的贯彻执行。政治与行政是国家生活中两个最基本的功能,与政治领导相比,行政领导主要是执行性的,它依据国家的法律,运用国家赋予的权力来组织和领导对国家事务、社会公共事务以及行政机关干部内部事务的管理,离开了行政领导,政治领导也就无从实现。第二,行政领导是公共行政协调统一的保证。公共行政是由许多组织和人员共同进行的管理活动,为保证行政活动的协调和统一,必须有统一的意志和指挥,这就需要行政领导。第三,行政领导贯穿公共行政的全过程。一般而言,行政领导是推动他人去做,借助他人的智慧和力量来表现的,这符合管理的特征。因此,行政领导是一种具有管理性质的社会活动,公共行政过程与行政领导过程是交叉的。第四,行政领导对行政效能具有决定性作用。从公共行政的社会效益来看,效益的好坏直接取决于行政领导的决策活动。从公共行政的效率来看,效率的高低也有赖于行政领导的组织,指挥活动,从一定意义上讲,行政领导是公共行政成败的关键,对公共行政的效能会产生决定性影响。11.如何理解行政领导责任和其他行政职位、行政职权是统一的? 答:行政领导责任和其行政职位、行政职权是统一的。首先,行政领导者要有行政职位,即行政领导者在国家行政机关所处的法律地位和担任的行政领导职务,这是行政领导者行使职权、履行责任的前提。其次,行政领导者要有行政职权,即来自于行政职位的权力,它是行政职位所具有的一种由法律规定的权力,是行政领导者履行责任的必要依据。第三,行政领导者要履行行政领导责任:行政领导者在国家行政机关中处于一定的职位,具有一定的职权,就是承担国家所委托的一定工作任务,并对国家负有责任,这就是行政领导者的行政领导责任。作为领导者,责任是第一位的,权力是第二位的,权力是尽责的手段,责任才是行政领导者的真正属性。12.试述行政领导者应该具备的能力。答:行政领导者应具备如下能力:(1)抽象思维与决断能力:包括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决策能力,指挥、协调与监督能力,应变能力,应变能力等。(2)人际关系的能力:包括激励人的能力,协调人际关系的能力等。(3)技术能力。行政领导者没有很强的技术能力,就不能进行有效的领导,技术能力是影响力,是行政领导者取得直接权力的重要能力。13.试分析行政决策在行政管理过程中的重要作用.答:(1)行政决策在行政管理过程中具有决8

定性作用,处于核心地位。行政管理有领导、决策、指挥、执行、协调和监督等环节,在所有这些环节中,行政决策是最重要的,是关系到行政管理成败的关键。整个行政管理活动都是围绕着行政决策开展的,都是为了落实行政决策的目标和标准进行的。(2)行政决策主导着公共行政的全过程。行政决策不仅是行政管理活动的先导,而且贯穿于行政管理的全过程,从而也主导和左右着行政管理的全过程。(3)行政决策是行政管理的成功与失败的决定因素。行政决策正确与否,直接关系到行政管理的目标能否实现;行政决策水平如何,会影响到行政管理工作是否有生机和活力;行政决策质量的高低,决定着行政管理成效的高低。(4)行政决策是贯彻执行国家意志和加强政府合法性的必要途径。国家的任何政治决策都必须通过政府予以贯彻执行,政府必须把国家的政治决策转换为行政决策才能真正得到落实。14.试述行政执行的作用。答:行政执行在行政过程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具体表现为:第一,行政执行决定着决策方案能否实现及实现的程度。行政决策是针对现实生活中存在的重大问题作出的,及时正确地将决策付诸实施,行政决策才具有实际意义,政府的工作目标任务才能真正完成。第二,行政执行效果是检验、修正和完善行政决策的途径。在行政管理过程中,行政决策正确与否最终必须由行政执行来检验。第三,行政执行是实现行政职能的必要形式。行政职能是政府管理国家政务和社会公共事务的活动内容的总概括,是公共行政活动的实质和方向的集中反映,因而也是行政管理活动的依据和前提。因此行政执行不仅仅是行政职能的具体表现,更是行政职能得以实现的必要形式。第四,行政执行是衡量公共组织及其运行状况的重要标准。行政执行不仅仅是行政机关的任务,也是行政领导者的主要职责,因此行政执行的情况和效果能够检验和衡量公共组织的设置是否合理,行政领导者与一般工作人员的配备是否得当,具体的工作制度是否健全,信息系统和监督系统的工作是否得力等。行政执行的效率和效果也直接影响公共行政的效率和效果。15.行政指挥在行政执行过程中的作用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 答:第一,行政指挥是保证行政执行活动协调一致的重要手段。协调各部门、各地区和各工作人员之间的关系,整合其工作目标,避免和化解各种冲突和矛盾,保证行政执行的一致性,就必须有高度统一的行政指挥。第二,行政指挥是高效地贯彻执行行政决策的根本保证。行政指挥在执行系统中起着导向的核心作用,行政指挥的角色扮演的如何,决定了行政执行的效率和质量。第三,行政指挥是高质量地达成行政决策目标的根本保证。行政指挥必须了解实施行政决策的客观环境和工作环境,充分认识执行决策的限制条件,要结合实际情况,在坚持决策标准的前提下,灵活地贯彻执行决策目标,不能以任何借口降低决策标准,更不能修改和篡改行政目标。第四,行政指挥是保证各种行政资源得以充分利用的必要条件,可以极大地统一部属的思想和意志,激发部属的士气,增强其责任感,从而可以最大限度地发掘和调动他们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为行政执行工作增添活力和动力。第五,行政指挥是衡量行政领导者的政策水平和组织与领导能力的重要标准。政策制定之后,负责执行的行政领导者是决定因素,行政执行的过程就 是把行政决策具体化的过程。行使监督权;第三,监督机关依法行使职权不受16.试述行政指挥在行政执行过程中必须遵循的其它部门、社会团体和个人的干涉。(2)实事求原则 是、重证据、重调查研究的原则。坚持实事求是,答:行政指挥的原则有:(1)统一指挥原则。就是要尊重客观实际,一切从实际出发;重证据一方面,行政指挥主体只能对其直属下级发布命就要充分收集和掌握证据,使违法违纪案件的处令和指示,一个下级只能服从一个上级的指挥。理建立在尊重客观事实的基础上,确保案件质在一般情况下,多头指挥和越权指挥的情况是不量;调查研究是坚持实事求是的基本环节,是了允许的。另一方面,指挥主体所发出的指挥命令解真实情况的基本途径和方法。(3)在适用法律应保持稳定统一,协调一致。(2)法定权威原则。和行政纪律上人人平等的原则。坚持和实施这一机关行政在授予行政指挥者一定的行政职位的原则,在行政监督工作中的要求是:第一,任何同时,应明确赋予其相应的法定权力,包括指挥监督对象的合法权益都平等地受法律保护;第权、命令权、审批权、奖惩权等,并规定统一的二,任何监督对象都必须履行法定义务,遵守法几率和制度。(3)果断有力原则。行政指挥者必律和行政纪律,不允许有超越法律和行政纪律的须意志坚定,信心十足,雷厉风行,百折不挠,特权;第三,一切违反法律和行政纪律的行为都处境不变。推动各项工作要坚定有力,迅速及时。必须受到追究,任何监督对象都不能例外。(4)或者高效公平地处理社会公共事务,调整内部体制和组织结构,重新进行权力配置,并调整政府与社会之间关系的过程。我们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理解行政改革:(1)行政改革是个政治过程;(2)行政改革的目的是为了适应社会环境,提高行政效率,高效公平地处理社会公共事务;(3)行政改革必须改革内部体制和组织机构,重新配置行政权力;(4)行政改革必须正确处理政府与社会之间的关系。24.你认为行政改革必须遵循的原则有哪些? 答:第一,行政改革必须进行科学而严密地论证和规划,慎重开展。行政改革是一个十分复杂的系统工程,进行行政改革必须从系统的高度认真地看待和研究每个步骤及其各项措施,在改革之前,要进行调查研究,要切实找到行政系统遇到问题要当机立断,当断不断,反受其乱。(4)准确权变原则。行政指挥必须具体情况具体分析,结合实际实施行政决策。既不能改变决策目标,降低决策标准,还必须符合实际,切实可行。(5)合理授权原则。在行政执行中进行的行政授权,是指挥者把某些权力授予下级执行部门,以便下级部门在指挥者的监督下自主地开展执行工作。17.试述行政沟通在公共行政管理过程中的重要作用。答:行政沟通在公共行政管理过程中具有特别重要的作用:(1)行政沟通是实现行政决策民主化的重要基础;(2)行政沟通是行政执行各环节顺利进行的重要基础;(3)行政沟通是行政检查和监督的重要依据;(4)行政沟通是所有行政人员参与管理的重要手段。18.试述行政协调的作用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答:行政协调是指调整行政系统内各机构之间、人员之间、行政运行各环节之间的关系,以及行政系统与行政环境之间的关系,以提高行政效能、实现行政目标的行为。行政协调的作用主要有:(1)行政协调可以使各行政部门和行政人员在工作上密切配合,和谐一致,避免内耗和互相冲突,从而达到齐心协力、团结一致的目的。(2)行政协调可以促进各行政部门合理配置和有效利用人力、物力、财力和时间等行政资源,精简和优化办事程序和环节,提高行政效率。(3)行政协调有助于各行政部门和行政人员树立整体观念和全局观念,并从整体和全局立场出发,充分认识本职工作的意义,努力完成本职工作,从而有利于公共行政管理活动的有序进行。(4)行政协调有助于将分散的力量集中起来,使每个部门和个人的努力成为集体的努力,单独的行动成为合作的行动,从而产生整体的“合力”。19.试述应该从哪些方面来理解行政监督。答:(1)行政监督主体由三方面主体构成,即法定监督主体;法律、政策授权的行政监督主体;委托监督主体。(2)行政监督的内容是指行政过程中的行政主体及其公务员的行为和与其相关联的机制。(3)从形式特征方面,行政监督是一种”整体性”的监督活动。所谓整体性,包含三个方面:一是方法和技术多样化,二是行政监督的双重性,三是行政结果的综合性。(4)从价值特征方面,揭示行政监督是一种“整体配置效益”和“效率与质量均衡性”的监督。20.试分析行政监督的原则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答:(1)行政监督机关依法行使职权,不受其它部门、社会团体和个人干涉的原则。它有以下三点基本含义:第一,依法监督;第二,自主

教育与惩处相结合的原则。这是行政监督机关在查处违法违纪案件等工作中必须遵循的一项基本原则。(5)监督检查与改进工作相结合的原则。要求行政监督机关必须把履行职责同要达到的目的统一起来。(6)监督工作依靠群众的原则。这一原则体现了党的群众路线的精神和要求,是做好新时期行政监督工作的基本保证。21.试述行政监督的作用。答:行政监督的作用主要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第一,行政监督能有效地强化和改善公共行政,提高行政效能,促进行政机关廉政建设。公共行政关系到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切身利益,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只有依法、廉洁、高效地开展工作,才能维护被管理者的合法权益,行政监督正是保障人民群众的利益和对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进行有力地监督和制约的有效途径。第二,行政监督是健全社会主义法治,进一步保障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合法权益的有效制度。行政监督作为法治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目的和任务就是促进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依法行政,维护国家法律、法规、政策和决定、命令在公共行政领域中的正确实施。第三,行政监督是改革开放和经济建设顺利发展的重要保障。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经济建设顺利进行的重要先决条件是有一个稳定的政治局面和良好的外部环境,监督机关通过惩治腐败,纠正行业不正之风,加强廉政建设,维护政治稳定,为改革开放和经济建设的顺利发展提供政治保证和监督。22.试述行政效率在公共行政中的作用。答:(1)提高行政效率是公共行政的宗旨。行政效率是公共行政活动的起点,也是落脚点。政府管理国家和社会的各个方面的公共事务,都必须讲投入产出和成本效益,都必须讲效率,不讲成本、不讲效率的政府是没有的。公共行政首先必须确定行政目标,行政目标必须符合公共利益和公共目标,公共行政活动围绕行政目标展开。(2)行政效率是检查和衡量公共组织和公共行政活动的有效性的一个重要标准。公共行政的高效化,是公共行政现代化的重要方面。在科学技术快速发展和社会不断进步的今天,在知识经济和信息的时代,如果不采用适应这些发展和进步要求的行政制度和管理方法,就不可能提高行政效率。(3)行政效率关系到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只有大幅度地提高行政效率,才能够充分发挥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才能够大幅度地提高我国的生产力,加快我国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步伐。23.你认为应从哪些方面理解行政改革? 答:行政改革是指政府为了适应社会环境,9

问题之所在,进行全面深入的行政诊断。第二,行政改革必须以保持社会稳定为前提。任何改革就意味着打破旧平衡,建立新平衡。行政改革必须以社会稳定为前提,不要引起社会动荡、社会矛盾和社会冲突,更不能发生大的社会**,所以行政改革在打破行政系统的内部平衡之时,其所造成的社会不平衡应以保持社会相对稳定为限度。第三,行政改革要以改变观念为先导,以体制创新为核心,以高效、公平、廉洁为目标。行政改革应该以民主、公平、效率、服务等观念为先导,才能进行卓有成效的改革。在新观念的指导下,才能进行体制创新。第四,行政改革必须有政治保障和法律保障。行政改革不是人为制造的运动,而是形势的需要和社会推动的必然结果。行政改革不是人治的继续,不是长官意志的拼图游戏,而是关系到政府的合法性和国家发展的大问题,所以必须在社会主义法制的规范之下进行行政改革,确保改革成功。第五,行政改革以理顺关系、转变政府职能为重点。行政改革就是对政府与社会各种关系的再调整,也就是重新确定政府在社会中所扮演的角色,因此进行行政改革就要理顺和摆正政府与社会、政府与市场、政府与社会组织和政府与公民之间的关系。要理顺这些关系就要转变政府职能,政府职能不转变,这些关系也无法摆正,无法理顺。26.试述行政改革的动力。答:行政改革的动力有:(1)政治体制改革和政治权威的推动;(2)经济基础变革的要求;(3)社会演变的要求;(4)科学技术发展的推动;(5)新思想、新价值的推动。27.对于行政改革的对策,结合教材,谈谈你的看法。答:(1)政治保障是进行行政改革的前提。(2)加强宣传,制造行政改革舆论。(3)制定切实可行的行政改革政策。①制定政策要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要进行广泛深入的调查研究,占有第一手资料;②行政改革政策应该以大多数人的利益不受损失为原则;③公众参与制定政策; ④制定政策一定要充分考虑和利用行政改革的一切有利条件,调动一切积极因素。(4)制定进行行政改革的法令和政策,使行政改革有法律保证和强制力。(5)恰当地选择行政改革的突破点,恰当地选择发动改革的时机。(6)行政改革要尽快地取得效果,提高行政效率和为公众服务的质量。

第五篇:公共行政学概论复习题3523804047

一、单项选择题。

1.在我国,行政管理的主体是()。A.国务院及其各部委和地方各级党政机构 B.国务院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 C.国务院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 D.国务院和地方各级人大,党政机关

2.1916年,高斯在《比较公共行政的模式》一文的基础上,出版了()。A.《美国社会与公共行政》 B.《政府生态学》 C.《公共行政生态学》 D.《行政学导论》

3.国家行政机关为了维护人民正常的生产,生活秩序,增进人民福利而采取的各种服务措施及其管理活动.这属于政府行政管理的()。

A.社会服务职能 B.民主职能 C.经济职能 D.文化职能 4.世界上

C.《政府生态学》 D.《公共行政生态学》

11.美国政治学者()1951年发表的《政策科学:近来在范畴与方法上的发展》一文是现代政策科学发端的标志。

A.西蒙 B.拉斯维尔 C.林德鲁诺姆 D.伊斯顿 12.西方学者将()称为“

。)

A.前提 B.基础 C.落实 D.反馈

24.行政监督是党、国家机关、社会组织和人民群众依法对()进行的监督。A.党团机关及其工作人员 B.国家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 C.企事业单位及其管理人员

D.国家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和企事业单位及其管理人员 25.行政效率测量的方法常用的有直接测量法和()。A.行政费用法 B.准测量法 C.时效法 D.综合测量法

26.我国于202_年又进行了机构改革,改革后的国务院组成部门减为()。A.30 B.31 C.28 D.29 27.在管理学发展史上,被称为“科学管理之父”的是()。A.史坦因 B.巴纳德 C.梅奥 D.泰勒 28.19世纪中叶,公务员制度首先在资本主义()得到确立。A.美国 B.英国 C.日本 D.德国 29.西方行政学家西蒙认为,贯穿组织活动全过程的是()。A.决策 B.计划 C.指挥 D.协调

30.作为行政管理意义上的“行政学” 一词始见于美国学者伍德罗·威尔逊所著的()一文。A.《行政学》 B.《行政学之研究》 C.《政治与行政》 D.《行政学导论》 31.政府行政机关是国家权力系统的()。

A.决策机构 B.立法机构 C.执行机构 D.司法机构

32.德国著名的政治学家、社会学家、经济学家和宗教学家马克斯·韦伯提出(),因而被称为“组织理论之父”。

A.管理五职能 B.官僚制理论 C.14条管理原则 D.管理七职能 33.()是新公共行政学派的主要代表人物。

A.沃尔多 B.弗雷德里克森 C.马林尼 D.拉斯维尔 34.从政治与行政二分法角度来界定“行政”概念的学者是()。A.古德诺 B.法约尔 C.泰勒 D.西蒙

35.美国政治学家、经济学家和政府实务家查尔斯·E·林德布鲁姆提出的决

策理论模型是()。

A.完全理性决策 B.有限理性决策 C.渐进决策 D.混合扫描决策 36.1926年怀特出版了世界上

A.《行政学》 B.《政治与行政》 C.《行政学原理》 D.《行政学导论》

37.提出立法、司法、行政、考试和监察五权分立思想的是(),他建立了五院分立制度。A.孙中山 B.康有为 C.梁启超 D.张金鉴 38.人事行政的基础是()。

A.人事考核 B.人事培训 C.人事任免 D.人事分类 39.行政事务的性质与管理层次的高低()。

A.成正比例 B.成反比 C.不成比例 D.无法知道 40.产生最早也最为简单的组织结构模式是()。

A.直线式 B.直线参谋式 C.直线职能式 D.直线综合式 41.从人事行政管理机构与政府的关系来看,美国和日本采用()。A.部外制 B.部内制 C.折中制 D.独立制

42.我国公务员职务分为领导职务和非领导职务两个序列,其中,非领导职务序列共(A.11 B.10 C.9 D.8 43.最早把决策作为行政的主要功能进行研究的是美国行政学家()。A.西蒙 B.巴纳德 C.古利克 D.林德布鲁姆 44.下列支出中,属于转移性质的公共财政支出是()。A.支农支出 B.工资支出 C.办公用品支出 D.水电费用支出 45.行政改革的准绳()。

A.行政法制 B.行政职能 C.行政制度 D.行政效率

46.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共进行了()次行政机构改革。A.8 B.5 C.3 D.2

二、多项选择题

1.传统公共行政研究时期三足鼎立的三大行政学教科书,包括()。A.费富纳的《行政学》 B.费富纳的《行政组织论》 C.魏洛比的《行政学原理》 D.怀特的《行政学导论》 E.古德诺的《政治与行政》

2.下列机构中,属于派出机关的是()。

A.行政公署 B.工商派出所 C.街道办事处 D.公安派出所 E.区公所

)层次。

3.用政治与行政二分法对国家权力进行分割的学者是()。A.布隆赤里 B.孟德斯鸠 C.威尔逊 D.古德诺 E.韦伯

4.根据决策问题的性质和决策条件,可以把行政决策分为()。A.常规决策 B.非常规决策 C.确定性决策 D.不确定性决策 E.风险性决策

5.分权制,亦称(),指行政权力较多授予下级的一种组织体制。A.独立制 B.多元制 C.分离制 D.完整制 E.层级制 6.作为名词用时,行政领导是指()。

A.行政关系 B.行政领导关系 C.行政领导者 D.行政领导集团 E.行政领导活动

7.下列机构中,属于我国中央人民政府咨询机关的是()。A.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 B.国务院价格研究中心 C.国务院审计署 D.国务院办公厅 E.国家计划和发展委员会 8.公务员晋升的形式主要有()。

A.考试晋升 B.功绩晋升 C.学历晋升 D.年资晋升 E.越级晋升 9.下列属于非正式行政沟通的是()。

A.汇报制度 B.非正式集会 C.谣言、谣传 D.成员私下交谈 E.小道消息

10.英国政府运用“绩效”概念来衡量政府行政活动的效果,它包括(A.经济 B.成绩 C.效率 D.生产力 E.效益

11.雷格斯将公共行政模式划分为()。

A.融合型公共行政模式 B.分散型公共行政模式 C.棱柱型公共行政模式 D.衍射型公共行政模式 E.集中型公共行政模式

12.按照斯密的理论,政府的最佳作用(政府职能)只在于()。A.保护本国社会的安全 B.执行现行法律的那些行动

)几个方面的主要内容。

C.改变法律本身和现行成套法律规定的那些活动 D.保护人民

E.建立并维持某些公共机关和公共工程 13.事中监督的主要形式是()。

A.侦查监督 B.职务犯罪监督 C.跟踪监督 D.专案调查 E.现场监督

14.用“三权分立学说”对国家权力进行分割的学者是()。A.布隆赤里 B.孟德斯鸠 C.洛克 D.亚里士多德 E.韦伯

15.下列机构中,属于派出机构的是()。

A.行政公署 B.工商派出所 C.街道办事处 D.公安派出所 E.区公所

16.德国著名的政治学家、社会学家、经济学家和宗教学家马克斯·韦伯认为组织的权力基础包括()。A.合理基础 B.传统基础 C.神授基础 D.法律基础 E.权威基础

17.集权制,亦称(),指行政权力集中于上级,下级处于被动服从和严格受控制的地位,其行政行为基本上取决于上级指令的一种组织体制。

A.独立制 B.多元制 C.分离制 D.完整制 E.层级制

18.巴纳德认为,正式组织的构成要素有()。

A.法律制度 B.协作意愿 C.工作纪律 D.信息联系 E.共同目标

19.行政领导产生的方式大致有以下()几种。A.选举制 B.任命制 C.考任制 D.委任制 E.聘任制 20.公共财政的职能主要在于()。

A.资源配置 B.收入分配 C.经济稳定发展 D.财政支出 E.财政收入

三、判断题。

1.我国在现代化建设中要坚持资源开发与节约并举,把开发放在首位。()2.行政环境决定着行政管理的成效。()

3.行政学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产生于欧美主要资本主义国家。()

4.行政效率的定性研究是不必要的。()

5.职能机关享有的决策权力属于执行性决策权力。()

6.服从大局是对的,但应以不损害本部门和自身的利益为前提。()7.采用何种行政方法要以时间,地点,条件为转移,具体情况,具体分析。()8.行政道德总是从属和服务于一定的政治。()9.任何行政组织中都存在着非正式沟通。()

10.我国的政党对行政的监督进行主体是中国共产党。()

11.泰勒发表了《科学管理原理》一书,确立了管理14条原则,被称为“科学管理之父”。(12.行政监督应依据监督主体的需要进行。()13.人事管理的范围比人事行政的范围宽。()14.一切管理都是行政。()

15.行政管理技术方法并不都是科学的,先进的。()16.行政道德总是从属和服务于一定的政治。()

四、简答题。

1.简述行政职能的构成。2.简述行政协调的原则。

3.简述可持续发展时期我国政府机构改革面临的巨大挑战。4.简述行政权力的特性。

5.简述自工业革命以来的组织结构模式。6.简述现代人事行政的发展趋向。7.简述职位分类与品位分类。

五、论述题。

1.试述新公共行政学的主要理论观点。2.试述马克斯·韦伯的官僚制理论。3.试述新公共管理的主要理论观点。4.试述重塑政府运动。

202_北京市委党校考试复习题公共行政学五篇范文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