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自学中医入门资料推荐(肿瘤篇)[最终版]
自学中医入门资料推荐(肿瘤篇)
下面推荐的都是肿瘤方面的资料,均是PDF版的电子书。
16.《实用中医肿瘤手册》,刘嘉湘主编,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1996 这是上海中医肿瘤界名医刘嘉湘主编的一本入门书。书中认为常见的肿瘤治疗方法有扶正培本法(即俗话说的“补”法)、清热解毒法、活血化瘀法、化痰软坚法、理气降逆法等,并分别有对应的药物,例如蛇舌草和半枝莲是清热解毒的,海藻、昆布和瓜蒌是化痰的,莪术、赤芍是活血化瘀的,等等。了解了这些基本知识后,我们看到一个药方,就可以判断它大致用了什么方法,试图起到什么作用。需注意的是,恶性肿瘤大多表现为痰、瘀、毒等多种病机交织,因而在治疗上也往往需要化痰、活血、攻毒等多管齐下。然而,现实中很多中医,尤其是正规医院的中医开的药方往往比较单一,起不到多少效果。当然,中药无效不只是治法单一的问题,还常与用药不够准、不够猛有关。例如张仁济老先生治疗癌症有时只用十来味药,且大多是清热解毒的,但由于用药准、剂量大,因此效果照样很好。
不过在本书中,肿瘤治法的介绍只占很小一部分,各种常见恶性肿瘤的辩证施治才是重点,包括各种证型的具体药方。患者不必面面俱到地了解,只需把自己所患癌症的治疗部分看一下即可。需提醒的是,如果你按书上的药方去治,会发现大部分方子都不管用。这是正常的现象,目前正规医院中医的水平和本书的性质决定了这一点。之所以推荐此书,目的在于让你对肿瘤的中医治疗有个大致的了解,而不是从中找方治病。
17.《中医治癌秘诀》,凌耀星主编,文汇出版社,1995 本书收录了上海名中医治疗恶性肿瘤的一些成功医案,每则医案都附有较为详细的解说,对初学者较为适宜。需注意的是,书后所附的《防癌抗癌食物》写得太差,千万别把它作为饮食指南。
18.《肿瘤良方大全》,张民庆主编,安徽科技出版社,1994 介绍治癌方剂的书很多(前面《中国中医秘方大全》一书中也有),本书是其中较好的一本。别的不说,至少书中的错误比近年出的书少很多。
19.《孙秉严治疗肿瘤临床经验》,科学出版社,1992
孙秉严先生(1922-2005)估计是近几十年来用中药治愈癌症病人最多的中医高手。卫生部门曾组织人员对他治愈的病例作过调查,结论是基本属实。当年我服他的中药两个月,花去药费三千元左右,肝胆肺骨肠和淋巴转移灶全部消失,创造了一个举世无双的奇迹。他的医术随着他的去世而失传,实乃世界的一大损失。
介绍孙秉严治癌经验的书共有3本,内容大同小异,所以看一本就够了。他治癌的主要特点是以毒攻毒,习惯使用大量剧毒、大毒药物,这些药物以辨证施治为基础,有合理、严格和复杂的配伍。他的经验在整体上不是读者能够模仿的,甚至没有哪个中医能够和敢于模仿。另外还应看到,即使是这样高层次的以毒攻毒法,也只是对部分患者有效。
20.《中医治癌新路》,张仁济、张大宁编著,科技文献出版社,1992
张仁济先生(1915-1998)是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国内著名的民间中医治癌高手,主要采用清热解毒法。白花蛇舌草、半枝莲、忍冬藤等清热解毒药是他的主药,其中有些剂量很大。他的止痛用药也颇具特色,在辨证基础方的基础上使用元胡(10-15克)、炒川楝子(10克)、虎杖(20-30克)和大剂量石见穿(30-80克),止痛效果显著,曾为我所借用。
需注意的是,清热解毒中药容易损伤脾胃和阳气,长期或某些病人使用时应注意用合适的药物配伍。那个流传甚广的死刑犯贡献的治癌秘方,就是用红枣来克制蛇舌草、半枝莲和铁树叶的寒凉,从而保护脾胃。
张仁济的医术传承给了女儿张大宁。不过张大宁的水平与其父不在一个档次,两人的治病路子也有很大不同。
21.《鄢荣光老中医诊治癌瘤经验》,2008
鄢荣光先生是四川中医治癌专家,曾治愈过很多癌症患者。本书是由鄢荣光后人在其去世后整理发表的非正式出版物。
鄢荣光的诊所如今已由其孙女主持,当初的辉煌也不复存在。
22.《肿瘤治验集要》,周岱翰著,1999 23.《肿瘤临证备要》,李岩著,1998 24.《中医癌瘤学》,贾堃著,1996 周岱翰、李岩和贾堃分别为广州、北京和西安的肿瘤专家,其中贾堃是平消胶囊的发明者。他们的这几本个人专著各有千秋。
25.《中医成功治疗肿瘤一百例》,谢文纬编著
26.《现代名中医肿瘤科绝技》,科技文献出版社,2002 27.《当代名医临证精华·肿瘤专辑》,中医古籍出版社,1992 这三本都是当代名老中医的治癌经验汇编。
第二篇:自学中医入门必读
自学中医入门必读(天下无疾原创)
中医的学习,大致可以划分成以下四个阶段:一,蒙学阶段;
启蒙是此阶段的重点。需要学习的内容,在古代就是医学三字经、濒湖脉学、药性赋与汤头歌诀这四小经典。现代的中医教育,已经在内容上更加充实,在结构上更加完善了,分作中医基础理论、中医诊断学、中药学、方剂学、中医内科学这五门核心课程。作为在校学生,是要求系统学习的,无须多说。
对于自学者,无论内容,还是方式,都需要做适当的调整才好。因为在缺少老师指点的情况下,要系统学习上述几门课程,存在几个常见的问题:内容枯燥,难以入目。课堂的讲解可以是很丰富的,加入很多趣味的东西;而且教师是活的,可以根据学生的状况,随时进行调整。这与整天面对一本死沉沉的教科书是皆然不同的;2 没有重点。一本中医基础理论,绝不是每一个章节都是同等重要的。同是脏象学说,绝不是五脏的位置在任何状态下都是同等重要的。同是脾脏的生理功能,绝不是对临证起到相同的指导意义的。所有的这些不同,这些轻重,是需要老师指点的;, 3 易生误解。中医理论,非常崇尚“理解”与“领悟”。而所有的理解和领悟,都需要有一个认识的平台,即对概念和关系的基本认识。自学者由于缺少前辈指导,很容易在起点上走偏,从而产生对整个中医学的偏激认识。为了最大程度的避免上述种种问题,建议自学中医者在启蒙阶段,采取以下的学习方法:多读中医前辈的传记,以及他们关于学习方法的论述性文章。他们走过的路,看起来笨拙的很,实际上常常是中医入门的最佳捷径。多向前辈学习他们的学习方法,帮助将会是非常大的。这里强烈推荐一本书:《名老中医之路》第一辑。把这本书熟读过三遍,不但是学习方法方面可以豁然开朗,在此过程中就可以学习到这些老先生很多宝贵的学习体会,临证心得2 利用好丰富的网络资源。现今信息的时代,已经把学校的大门很大程度上打开了。任何一个人,在任何一个角落,都可以比较轻松的得到机会,向各中医院校的名师学习,收看他们讲课的视频,而且全部免费。这样的学习,虽比不得在教室的环境里,聆听面对面的传授更有感觉,但比起死读书本,总要强的多了。,3 教材的选择要兼顾权威性和趣味性两项原则。学习,自然是离不开教材和参考书。教材方面,还是主张正规的全日制教材。每本书都是经过几十位专家严格把关,权威性是最好的。至于版本,个人比较倾向于七版教材。除针灸学外,七版教材的整体水平是很高的。如果希望精炼一些,五版教材也是不错的选择。趣味性的参考书,是自学必不可少的调味剂。可以让学习多些乐趣,少些乏味。感觉目前比较畅销的几本养生保健书:《人体使用手册》、《求医不如求己》,以及《小说中医》等,虽然在整个理论构架上,与正规学院派存在不少差异,但是作为调味品,是足可以胜任的。另外,《思考中医》一书,更加侧重对中医理论的阐释发挥,有不少独到的见解。有余力的朋友可以选读。4 最后,就是要强调循序渐进的步骤。一名中医在校生,学习这几门课的时间是三年(当然还有其他课程);古代中医学徒学完更加精简的四小经典,也需要至少一年的时间。所以,大家在自学的启蒙阶段,一定要安排好自己的时间和进度。太紧或太松都会为将来的半途而废埋下伏笔。
二,四部经典学习阶段经过前期的蒙学阶段,有了对中医学的初步认识,就可以进一步深入学习中医的四部经典著作了。也就是《内经》,《伤寒》,《金匮》,《温病》。有一些学生认为经典都是过时的老土东西,不过是讲中医怎样的整体观、辨证论治嘛;我们已经学习过中医基础中医诊断,还有什么必要学习这些陈腐的东西呢?这是一个非常有趣的问题。我想这样来回答:, 人类历史发展的过程,有两个不同的体系:一个是自然科学的体系;一个是人文科学的体系。自然科学的发展是一直向前的,象射出的箭。每一次科技革命后,新兴的科技必然取
代原有的,成为学科的主流,直到更新的科技理论出现。但是人文学科的发展是完全不同的。孔子无法替代老子的价值,孟子也无法顶替孔子的位置;朱子也是一代大儒,却需要时时从孔孟的学说中汲取营养。后世当然可以发展,而且必须发展,但是经典的价值是无论谁也无法否定的。所以自然科学领域里,最新的理论永远受人追捧,但在人文学科里,想要把握最
先进的理论,就意味着需要用最短的时间,重温古人曾经走过的路,再在实践中发展创新。“不幸”的是,医学更多的是一门“人学”,医生研究的,是人,而不是物。这就决定了医学的性质本身,更趋近于人文学科。经典的价值,也就不言而喻了。又有一些人认为,既然经典是最好的,后人永远无法超越经典,达到古人的境界,还有什么必要学习现代的中医教材,妄走些弯路呢?
这又是另外一个问题:我们要想与古人交流,向他们学习,至少需要一个条件,就是我们得知道古人在说什么。作为现代人,每天生活在美国化的环境里,生活方式、思维模式全部都是严重西化的。这样的状态,让我们与古人之见产生了距离。虽然写着同样的文字,说着同样的语言,却无法相互理解了。中医教材的价值,就在于用现代人可以理解的语言,来试着表达古人的思想。也就是说,现代的中医教材,就是在为我们搭建了这样一个语言上的桥梁。让我们可以比较容易的,与古人的思想发生共鸣。.那么经典的学习,应该注意哪些问题呢?当老师的都知道,讲基础课是比较容易的,但讲经典课就相当的难。难
就难在先是需要教室钻进去,理解古人想要表达的所谓“本意”,接着表达出来给学生。那么对于自学学生来理解经典,难度自然就更大了。对于经典的学习,我提以下几个建议:明确自己的方向;.做任何事,都需要首先明确自己的方向,知道面前的路是通向哪里的。学习经典也是这样。先假定学习的目的是为了增加对中医理论的认识理解,以取得更好的临床疗效吧。那么这种情况下,学习的重点,就在于如何将经典中的思想用于临床病症的治疗。这样的话,逐字逐句的钻研精神未必就是最好的了;许多纯粹的理论探讨著作也就不一定适用了。相反有些将经典的内容加以应用,条文下紧随着治疗医案的书籍文章就要好的多。仅举例两本《黄帝临证切要》(书名不一定很确切了),《经方实验录》。用这样的说来配合经典的学习,可以更清晰的知道,学习的目的和意义,学起来才会更有动力。如果是从哲学、史学甚至文学的角度来学习,我这里就不多说了哦。从浅到深的学习。
自学者,学习文言文有困难者,不妨先从白话文入手。虽然也会遇到译文质量不好,影响理解的时候,但毕竟也是经过专家认可,质量相对还是不错的。谁又能保证自己的理解全都符合“古意”?真的全部符合“古意”就是评判价值的惟一标准吗? *翻译的版本,可参考几部标题为《××校释》的书,逐段译的,质量还可以。
" 3 遇到问题,多参考注家。阅读古文,在理解上无论如何都会遇到问题。这时候,多参考几位注家的注解,是一个非常明智的选择。经过千百年的传承,历代医家中,很多是花了毕生精力来钻研经典的。他们对经典的理解认识,常常可以为我们打开一片新的天空,开阔我们的思维,形成新的认识。学经典而不读注解,是不可能完全理解古人的。对经典的注家常以千记,其中非常著名的也有几十家。这里不便一一介绍。相信在经典学习的过程中,哪怕就是在前面讲到的白话文的学习过程中,都可以了解到很多的注家,和他们的著作。自学者可以根据个人的兴趣相应的选择来读。
以上把中医入门的前两个环节大致的介绍了一下。
下面的两个阶段,即临床摸索阶段,临证与经典相参阶段,距离当下的中医爱好者群体还比较远,暂时先不讲了。日后有机会,再继续来谈。
玉树临风》、《神化引》、《碧涧流泉》、《乌夜啼》、《怀古》、《鸥鹭忘机》和《双鹤听泉》。
本篇文章来源于『中国古曲网 』原文链接:
第三篇:自学中医入门必读之书
自学中医入门必读之书
大凡一个中国人,对中医多多少少都有些半真半假的了解,自打俺打定了主意走上瑜伽这条路之后,学习中医的热情也一日高于一日。开始时,不过是阅读,看得多了,便知道中医是不可能通过读书就能怎么着的,于是,就存了拜师学艺的心。大约是07年,去十方泰合学指针,说起来,白看了这许多书,上了几个月的课之后,俺算是明白了,这中医到底是个啥,能把中医学出来的,那还真不是一般的人。也看清了一件事,恐怕这辈子俺都长不出学中医的脑子了。后来,在北大中医学社听一位89岁高龄的教授讲脉,两三个小时的课后,便彻底断了学习中医的念想。自此之后,俺虽然书照读,照旧在自己身上整整这个,整整那个,只是当了人面,却再也不提中医如何如何了。真的,我知道那些被所有人谈来谈去的东西,都不是中医。当再听到有人说去学中医,瑜伽中医西医如何结合云云,我也只是默笑。没有学贯中西,精通各门各派的本事,融合,谈何容易?再说,本来各自的理论背景就不相同,干嘛非要结个这劳什子的合呢?再者,瑜伽一门也有自己的出身,干嘛动不动就结合这个,结合那个的,难不成,人家这几千年的瑜伽到了这个世代就不活了不成?还是等搞清白了人家的出身,再想着联姻的事儿不迟。
可是,俺依旧是一个中医爱好者。读书的目的,当然早已不是什么治疗了,仅算是对中国文化的一种学习方式吧。愉性愉情,因为,看雅致优美的文字,本身就足以构成天大的享受啦,再想别的,就是贪了。下面这篇文章,对于一个自学者来说,不啻为一个绝好的指南,转贴于此,但愿对那些诚挚的中医学习者有所帮助。虽然,我已然不再有这个愿望和能力了。算是一个半途而废者的推荐吧。
有不少中医爱好者,和中医初学者,都面对着同样的一个困惑:我想学好中医,但究竟该怎样学呢?
中医的学习,大致可以划分成以下四个阶段:
一,蒙学阶段;
启蒙是此阶段的重点。需要学习的内容,在古代就是医学三字经、濒湖脉学、药性赋与汤头歌诀这四小经典。现代的中医教育,已经在内容上更加充实,在结构上更加完善了,分作中医基础理论、中医诊断学、中药学、方剂学、中医内科学这五门核心课程。作为在校学生,是要求系统学习的,无须多说。
对于自学者,无论内容,还是方式,都需要做适当的调整才好。因为在缺少老师指点的情况下,要系统学习上述几门课程,存在几个常见的问题: 内容枯燥,难以入目。课堂的讲解可以是很丰富的,加入很多趣味的东西;而且教师是活的,可以根据学生的状况,随时进行调整。这与整天面对一本死沉沉的教科书是皆然不同的; 没有重点。一本中医基础理论,绝不是每一个章节都是同等重要的。同是脏象学说,绝不是五脏的位置在任何状态下都是同等重要的。同是脾脏的生理功能,绝不是对临证起到相同的指导意义的。所有的这些不同,这些轻重,是需要老师指点的; 易生误解。中医理论,非常崇尚“理解”与“领悟”。而所有的理解和领悟,都需要有一个认识的平台,即对概念和关系的基本认识。自学者由于缺少前辈指导,很容易在起点上走偏,从而产生对整个中医学的偏激认识。
为了最大程度的避免上述种种问题,建议自学中医者在启蒙阶段,采取以下的学习方法:
多读中医前辈的传记,以及他们关于学习方法的论述性文章。他们走过的路,看起来笨拙的很,实际上常常是中医入门的最佳捷径。多向前辈学习他们的学习方法,帮助将会是非常大的。这里强烈推荐一本书:《名老中医之路》第一辑。把这本书熟读过三遍,不但是学习方法方面可以豁然开朗,在此过程中就可以学习到这些老先生很多宝贵的学习体会,临证心得。利用好丰富的网络资源。现今信息的时代,已经把学校的大门很大程度上打开了。任何一个人,在任何一个角落,都可以比较轻松的得到机会,向各中医院校的名师学习,收看他们讲课的视频,而且全部免费。这样的学习,虽比不得在教室的环境里,聆听面对面的传授更有感觉,但比起死读书本,总要强的多了。教材的选择要兼顾权威性和趣味性两项原则。学习,自然是离不开教材和参考书。教材方面,还是主张正规的全日制教材。每本书都是经过几十位专家严格把关,权威性是最好的。至于版本,个人比较倾向于七版教材。除针灸学外,七版教材的整体水平是很高的。如果希望精炼一些,五版教材也是不错的选择。趣味性的参考书,是自学必不可少的调味剂。可以让学习多些乐趣,少些乏味。
感觉目前比较畅销的几本养生保健书:《人体使用手册》、《求医不如求己》,以及《小说中医》等,虽然在整个理论构架上,与正规学院派存在不少差异,但是作为调味品,是足可以胜任的。另外,《思考中医》一书,更加侧重对中医理论的阐释发挥,有不少独到的见解。有余力的朋友可以选读。最后,就是要强调循序渐进的步骤。一名中医在校生,学习这几门课的时间是三年(当然还有其他课程);古代中医学徒学完更加精简的四小经典,也需要至少一年的时间。所以,大家在自学的启蒙阶段,一定要安排好自己的时间和进度。太紧或太松都会为将来的半途而废埋下伏笔。
二,四部经典学习阶段
经过前期的蒙学阶段,有了对中医学的初步认识,就可以进一步深入学习中医的四部经典著作了。也就是《内经》,《伤寒》,《金匮》,《温病》。
有一些学生认为经典都是过时的老土东西,不过是讲中医怎样的整体观、辨证论治嘛;我们已经学习过中医基础中医诊断,还有什么必要学习这些陈腐的东西呢?
这是一个非常有趣的问题。我想这样来回答:
人类历史发展的过程,有两个不同的体系:一个是自然科学的体系;一个是人文科学的体系。自然科学的发展是一直向前的,象射出的箭。每一次科技革命后,新兴的科技必然取代原有的,成为学科的主流,直到更新的科技理论出现。但是人文学科的发展是完全不同的。孔子无法替代老子的价值,孟子也无法顶替孔子的位置;朱子也是一代大儒,却需要时时从孔孟的学说中汲取营养。后世当然可以发展,而且必须发展,但是经典的价值是无论谁也无法否定的。所以自然科学领域里,最新的理论永远受人追捧,但在人文学科里,想要把握最先进的理论,就意味着需要用最短的时间,重温古人曾经走过的路,再在实践中发展创新。
“不幸”的是,医学更多的是一门“人学”,医生研究的,是人,而不是物。这就决定了医学的性质本身,更趋近于人文学科。经典的价值,也就不言而喻了。
又有一些人认为,既然经典是最好的,后人永远无法超越经典,达到古人的境界,还有什么必要学习现代的中医教材,妄走些弯路呢?
这又是另外一个问题:我们要想与古人交流,向他们学习,至少需要一个条件,就是我们得知道古人在说什么。作为现代人,每天生活在美国化的环境里,生活方式、思维模式全部都是严重西化的。这样的状态,让我们与古人之见产生了距离。虽然写着同样的文字,说着同样的语言,却无法相互理解了。中医教材的价值,就在于用现代人可以理解的语言,来试着表达古人的思想。也就是说,现代的中医教材,就是在为我们搭建了这样一个语言上的桥梁。让我们可以比较容易的,与古人的思想发生共鸣。
那么经典的学习,应该注意哪些问题呢?
当老师的都知道,讲基础课是比较容易的,但讲经典课就相当的难。难就难在先是需要教室钻进去,理解古人想要表达的所谓“本意”,接着表达出来给学生。那么对于自学学生来理解经典,难度自然就更大了。
对于经典的学习,我提以下几个建议:
明确自己的方向;
做任何事,都需要首先明确自己的方向,知道面前的路是通向哪里的。学习经典也是这样。先假定学习的目的是为了增加对中医理论的认识理解,以取得更好的临床疗效吧。
那么这种情况下,学习的重点,就在于如何将经典中的思想用于临床病症的治疗。这样的话,逐字逐句的钻研精神未必就是最好的了;许多纯粹的理论探讨著作也就不一定适用了。相反有些将经典的内容加以应用,条文下紧随着治疗医案的书籍文章就要好的多。仅举例两本《黄帝临证切要》(书名不一定很确切了),《经方实验录》。用这样的说来配合经典的学习,可以更清晰的知道,学习的目的和意义,学起来才会更有动力。
如果是从哲学、史学甚至文学的角度来学习,我这里就不多说了哦。从浅到深的学习。
自学者,学习文言文有困难者,不妨先从白话文入手。虽然也会遇到译文质量不好,影响理解的时候,但毕竟也是经过专家认可,质量相对还是不错的。谁又能保证自己的理解全都符合“古意”?真的全部符合“古意”就是评判价值的惟一标准吗?
翻译的版本,可参考几部标题为《××校释》的书,逐段译的,质量还可以。
遇到问题,多参考注家。
阅读古文,在理解上无论如何都会遇到问题。这时候,多参考几位注家的注解,是一个非常明智的选择。经过千百年的传承,历代医家中,很多是花了毕生精力来钻研经典的。他们对经典的理解认识,常常可以为我们打开一片新的天空,开阔我们的思维,形成新的认识。学经典而不读注解,是不可能完全理解古人的。对经典的注家常以千记,其中非常著名的也有几十家。这里不便一一介绍。相信在经典学习的过程中,哪怕就是在前面讲到的白话文的学习过程中,都可以了解到很多的注家,和他们的著作。自学者可以根据个人的兴趣相应的选择来读。
以上把中医入门的前两个环节大致的介绍了一下。
下面的两个阶段,即临床摸索阶段,临证与经典相参阶段,距离当下的中医爱好者群体还比较远,暂时先不讲了。日后有机会,再继续来谈
中医四小经典:《医学三字经》、《药性赋》、《汤头歌诀》、《濒湖脉学》
中医四大经典:《黄帝内经》、《神农本草经》、《伤寒杂病论》、《温病条辨》
中医综合初级:《医宗金鉴》、《医学心悟》、《医学入门》等等。
第四篇:中医治疗肿瘤
中医治疗肿瘤
对于癌症患者来说,身体一定是阴阳失衡,五行不和,导致了气血津液的紊乱,而致气郁血滞、痰浊成积,积而成癌。中医治疗癌症是根据患者实际病情,采取扶正祛邪、通调气机、固本补虚、袪积消癌的方法,辨证施治,统筹兼顾,药理直接作用癌细胞进行灭癌。
中医治疗癌症运用表、里、寒、热、虚、实、阴、阳八纲对癌症患者的病位外内、病势浅深、虚实属性,以及致病因素与人体抗病能力的强弱对比状态等进行分析辨别的辨证方法。
中医治疗癌症是根据望、闻、问、切四诊取得的症状、体征等资料进行综合分析,以探求疾病的性质、病变部位、病势的轻重、机体反应的强弱、正邪双方力量的对比等情况,归纳为阴、阳、表、里、寒、热、虚、实八类证候,是中医辨证的基该方法,各种辨证的总纳,在诊断疾病过程中,起到执简驭繁,提纳挈领作用。
中医治疗肿瘤的六大优势:
1、药源相对丰富,价格相对低廉
根据患者的综合情况,一人一方,方便且价格较低廉,绝大多数病人都能接受。
2、标本兼治,双管齐下,带瘤生存
减轻癌痛、提高自身免疫力、有效控制病情发展,生存质量明显得到改善,延长生存期。
3、有效缓解症状、迅速减轻癌痛
以患者的整体病情为治疗基准,进而消除肿瘤灶,缓解症状,减轻癌痛。
4、调节机能,提高机体免疫力
在保证疗效的基础上可将损伤降到最低,在治疗过程中不仅能起到良好的效果并能快速提高机体免疫力。
5、配合放化疗、实现增效减毒
具有扶正祛邪、调整机体的生理功能、消除各种不良反应,使患者的阴阳恢复平衡,而且安全无副作用,使癌症的治疗更为顺利地进行。
6、缓解症状、迅速减轻癌痛
根据患者的表、里、寒、热、虚、实、阴、阳对患者的病位外内、病势浅深、虚实属性对患者进行精细化治疗,整体化调整。
第五篇:肿瘤的中医治疗
专家在线QQ:11419797肿瘤的中医治疗----中医扶正抗癌排毒疗法
肿瘤的中医治疗
官网:
英国科学家最新公布的一项研究结果表明,小时候吃水果多的人在长大后患上某些肿瘤的机会就会减少。这项研究对近4000名成年男女进行了医学调查。研究人员发现,儿童时期的水果消耗量与成年后患肿瘤的概率成反比关系。小时候吃水果多的成年人,很少会患肺肿瘤、肠肿瘤以及乳腺肿瘤。参加这项研究的伦敦医学研究会的梅娜德医生说,这项研究显示,儿童时期的水果摄入量对成年后防止患上肿瘤能够起到长期的保护作用。
为了配合当时对英国和苏格兰城乡家庭饮食习惯所做的一项研究,参与本研究的成年人均在二十世纪三十年代时填写过一份饮食调查表。梅娜德和她的同事对研究对象2000年7月以前的所有医疗记录进行了研究,发现其中有483人曾被诊断患有肿瘤。
研究还发现,多吃水果除能减少患肿瘤外,还能降低各种原因引起的死亡率。梅娜德医生表示,水果富含抗氧化剂,一种防止老化的物质,以及维生素和其他营养物质。这些营养物质均能防止基因发生病变,从而预防了肿瘤的发生。科学家们还研究了维生素C、E和β胡萝卜素对肿瘤的影响。但他们没有找到任何证据显示,单独的抗氧化物质能像水果那样具有防肿瘤的保护作用。研究结果还显示,蔬菜的摄入量与降低肿瘤风险之间没有联系。梅娜德医生表示,这项研究是世界上第一次调查儿童时期水果、蔬菜和抗氧化物质的摄入量与成年人患肿瘤风险之间的联系。
中国肿瘤医院排名最好的医院是哪家
中国肿瘤医院排名,目前是肿瘤的高发时代,很多患者不小心得了肿瘤就想了解中国肿瘤医院排名,中国肿瘤医院排名是很多肿瘤病人都在关注的,中国肿瘤医院排名最好的医院是哪家呢?下面我们还是听听专家的意见吧。
中国肿瘤医院排名情况如何?河南中医学院第三附属医院中医肿瘤专家说,中国肿瘤医院排名最好的医院莫过于河南中医学院第三附属医院。中国肿瘤医院-河南中医学院第三附属医院是国家公立的三级甲等大型肿瘤专科医院,是河南肿瘤医院中最好的肿瘤医院。
中国肿瘤医院排名情况怎么样?中国肿瘤医院-河南中医学院第三附属医院是中国肿瘤医院排名最好的肿瘤医院,中国肿瘤医院是一家坚持以中医治疗肿瘤为特色,中西结合治疗肿瘤的全国十佳肿瘤专科医院,是治疗癌症最好的医院。中国肿瘤医院排名最好的医院是哪家?以上就是全部介绍。如果您有更多关于肿瘤的问题,你可以马上点击河南中医学院第三附属医院的客服进行咨询,您会得到很专业的回答。
著名中医肿瘤专家张然丁主任医师:专业攻克中医治疗恶性肿瘤的研究科题,在全国发表的医学论文20多篇,出版的书籍有《健康优美长寿》、《临床症状的鉴别诊断》、《中医临证全书》及《中国医学现代研究荟萃》等。1998年被国家人事部录入《中国专家人才库》、《中医专家大辞典》。在中医治疗肿瘤方面有突专家在线QQ:11419797
破性的进展,并作出了卓著的贡献。
我院中医肿瘤专家科研组专家们经过多年的潜心研究,博采众长研究出“中医扶正抗癌排毒疗法”运用“祛癌丸”、“消瘤含化丹”、等系列抗癌药物,可治疗脑瘤恶性淋巴瘤、食道癌、贲门癌、胃癌、肝癌、肝血管瘤、肠癌、胰腺癌、乳腺癌、乳腺增生、乳腺肿块、肺癌、子宫癌、子宫肌瘤、骨肿瘤等早、中晚期的肿瘤病是可以治愈的,对治疗恶性肿瘤及良性肿瘤不手术、开化疗、不放疗,无毒副作用。疗效确切,应用“祛癌丸”、“消瘤含化丹”等系列抗癌药物对治疗中晚期的肿瘤患者,可预防手术后复发,扩散转移消除放疗,化疗病人的痛苦,缓解化疗,放疗后的毒副作用。对化疗、放疗中的癌症患者,结合应用“祛癌丸”抗癌药物,有减毒增效的作用。
煎中药时并非越浓越好
煎中药是将中药中的有效成分不断释放、溶解的过程。如果中药成分已经均衡地溶解释放到药液中后再连续不断地煎,不仅不会使药物内的有效成分继续析出溶解,反而令药液中的有效成分因不断蒸发而减少,甚至使有效成分在长时间的高温中遭到破坏,导致药效降低。
一般而言,中药的煎出量应保持在400~500毫升之间。
煎中药决不能加热水。同理,煎中药前应将药物浸泡一段时间,使水能渗透到药物的内部组织,以利于有效成分的煎出,但切不可用热水,只能用冷水。中药汤剂以水为溶媒,加水量的多少,应以药物的性能、体积、吸水量及所需的治疗药量等为依据而定。若加水量过多,药物浓度过低,药汁太多,则疗效受影响;加水过少,不仅难以煎出药物的有效成分,还容易煎焦,既浪费,又可引起相反的效果。今荐介3种加水方法,供择用。
1.传统加水法:将中药置于砂锅内,用手将药摊平,然后加入高出药面3~4厘米(小拇指高)的水。此方法最为简单方便,使用最多,但是准确度稍差。
2.量器加水法:即采用量杯或量筒加水,按不同的治疗药物及其头煎、二煎加不同量的水。上海市药材公司规定各类药煎煮的加水量为:调理、滋补药,头煎700-900毫升,二煎400-450毫升;一般药(凡是以治疗各种疾病为主的中药),头煎500-700毫升,二煎300-350毫升;解表治感冒药,头煎400-600毫升,二煎280-300毫升。此法比传统加水法准确,但是,若遇到药物量多时,加水量则显得少些。
3.重量加水法:即按药物的总重量,确定加水量。将配发好后的中药,取1贴(剂)药称一下重量,然后根据1克中药加10毫升水的原则,把计算的总加水量的65%加到第一煎中,余下的35%留给二煎用。例如,滋补调理药人参养荣汤,药物总重量为150克,加水量应为1500毫升,头煎应加65%即为975毫升,二煎加水35%为525毫升。该方法加水准确,特别是药物种类多、药量大的中成药方剂更为适宜。此法虽然比以上两种方法麻烦,但较准确。
此外,若药中花(如稳复花、袋袋花等)、叶(如桑叶、枇杷叶等)类较多时,还可适量多加些水。
为什么吃完辣椒后,会给人一种“辣”和“爽”的感觉呢?
主要原因是:辣椒素。辣椒素是一种含有香草酰胺的生物碱,能够与感觉神经元的香草素受体亚型结合。由于VR1受体激活后所传递的是灼热感(它在受到热刺激时也会被激活),所以吃辣椒的时候,感受到的是一种烧灼的感觉。这种灼热的感觉会让大脑产生一种机体受伤的错误概念,并开始释放人体自身的止痛物质——内啡肽,所以可以让人有一种欣快的感觉,越吃越爽,越吃越想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