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中国热点问题分析论文之三农问题
浅谈“三农问题”
21世纪的中国,谈论什么?谈论的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而和谐社会的关键,又是什么?那就是民生问题,其中以“三农”问题为代表典型。“三农”问题是指农业、农村、农民这三个问题。农业问题,主要是农业产业化的问题。市场经济是以市场为导向、根据市场配置资源的经济形态,农业的购销体制不畅是农业不能快速发展的一个重要原因。农业产业化的另一个问题是中国农业目前基本上属于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没有形成规模经济。农村问题,目前突出表现的一个问题是户籍制度改革。以往户籍制度将城乡予以二元分割,形成了城乡之间经济发展、文化水平的较大差异。随着户籍制度的改革,解放的剩余劳动力如果得不到合理的安置和疏导,形成的移民潮会给社会治安造成相当大的压力。农民问题,首先是农民素质问题。据统计,截至2000年底中国义务教育即普九中人口覆盖率达到85%,在普九未能覆盖人口中,农村人口占大多数。
为什么在一向以“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农民,今日却登上了舞台,受到广泛的关注。首先,从短期看,它是影响社会稳定的关键因素。党的十六大提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但其关键就在于农村,如果农村问题不能得到有效的解决,农村不能得到好的改善和发展,就不利于小康社会的建设,所以没有农村的稳定和发展,就没有全国的稳定和发展,因此这必将影响社会的稳定。从长期看,不利于国民经济的持续稳定发展在中国的人口中,百分之八十都是农民,但土地资源不够这么多农民使用,以目前的人口增长速度和提供的劳动机会看,在以后的几十年里,中国还将继续面临着劳动力严重过剩的现象,如此多的劳动力只能向城市转移,但城市也不能提供这么多的就业机会,就业问题的解决将不利于国民经济的稳定发展。
中国作为一个农业大国,“三农”问题关系到国民素质、经济发展,关系到社会稳定、国家富强。农民的收入水平低,增长缓慢,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大,这是三农问题产生的根源。农业产业化程度低,这是引发三农问题的重要原因。
要大力推进农村产业结构的战略性调整,培育主导产业,努力增加农民收入。首先,选准结构调整的突破口,对农业和农村产业结构进行全面的优化升级。按照市场经济规律的要求,遵循广开思路、广辟渠道、多种经营、突出特色、搞活经济、提高效益的原则,按照调高、调优、调出质量和效益的方向,尽快形成优势产区和产业带。其次,我们应该以发展工业的理念发展农业,积极发展民营企业、非公有制经济,按照多层次、多样化的原则,适应市场的不同需求,提高产品质量和档次。
积极推进城镇化建设,加快农村剩余劳动力多渠道转移,扩大农民就业和增收空间。一要加快推进城镇化进程,以县城和具有发展潜力的中心建制镇为重点,健全小城镇的居住服务、公共服务和社区服务功能,增强小城镇吸纳劳动力就业的能力。二是以农产品加工、储藏、运输等农村服务业为重点,大力发展二、三产业,实现农民就地转移。三要组织农民进城务工经商,改善劳动环境,保障农工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取消所有歧视性和限制政策。在长期内,要竭尽全力搞好农村教育事业。
加快农村通讯及信息设施建设,健全完善农产品市场流通体系,努力开拓农产品市场。
加快农村通讯及信息设施建设,特别是互联网的建设,通过互联网搜集现代农业科技和国内外农产品市场供求、价格变动趋势的信息,建立相应的预测预报系统,定期向农民发布相关的信息,真正使农民的农业生产与国内外的市场紧密联系起来,使农产品的生产更好地适应区内外市场的消费需要。
协调发展,走节能、环保、可持续发展道路。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必须把可持续发展放在十分突出的地位。坚持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正确处理经济发展同人口、资源、环境的关系,促进人与自然的协调与和谐。要坚持计划生育基本国策,进一步降低生育水平,提高人口素质。加强对资源的规划、管理、保护和合理利用,坚持资源合理开发与节约并重,增强资源对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保障能力。
加强农村社会保障体制建设。
一是尽快建立农村医疗保险、农村养老保险、农村最低生活保障等基本法规。这是建立农村社会保障制度的关键,功能就是稳定农村社会和经济、促进农村经济增长、缓和农村的各种社会矛盾,使农村社会保障工作能依法有序地进行,为农村人口提供医疗保险、养老保险和最低生活保障。二是多渠道筹措农村统筹基金及养老基金。切实改善农村居民生存状况,使城乡更加协调发展。三是对农村统筹基金及养老基金进行有效的监督、管理及使用。
扩大基层民主,推进农村民主法制建设
一是加强党的领导,推进农村基层民主法制建设。二是狠抓农村普法教育,不断提高农民法律素质,培育农民的民主法制意识。三是实行村民自治,规范建章立制。提高农民参与村务管理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全面行使法律法规赋予的民主权利,制定出切合实际、操作性强的工作规范。四是加强综合治理,维护农村社会,经济稳定。五是发挥村民自治组织的作用,强化村民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功能。促进新农村建设走上制度化、规范化的轨道。
而以一个大学生的视角,以下浅谈自己对于三农问题的小小看法。我觉得概括起来就是一句话:蛹和蝴蝶的故事。众所周知,蝴蝶乃从蛹中破茧成蝶,从而翱翔在五光十色的世界中,而蛹呢,在黑暗的茧中挣扎,只为更好地见识外面的世界,更好地生活,仅此而已。而蛹破茧成蝶的过程却是无比艰辛和充满矛盾。当蝴蝶以光速般翱翔的时候,蛹忽然发现,想要追上谈何容易,于是,距离越拉越远,然后形成了难以跨越的鸿沟。蝴蝶在鸿沟的那头继续翱翔,为如何上天而烦恼;而鸿沟的另一头在黑暗中奋斗,只为生存,水深火热。
首先,以农民个人而言,应当注重个人的发展,在农业市场经济中学会分析市场信息,牢牢掌握住市场动向,以达到劳动力的利益最大化,从而促进农业经济的发展。其次,可以通过后天的培训,提高个人工作技能,提高工作的技术含量,不断取得提高。最后,注重下一代的个人教育,不要重复牧羊人的悲剧。自身因茧而不能翱翔天际,但是,有个通往天际的阶梯,也可以一览众山小。
其次,以国家政府而言,一句话,有效率地换位思考,为农民的破茧,创造环境,可以是法制的健全,可以是技能的培训辅导,可以是政策优惠等等。因为黑暗加外界的暴风雨极有可能直接剥夺了破茧成蝶的机会。一旦如此,那蝴蝶的命运估计也难逃暴风雨的狂虐。最后,作为蝴蝶而言,应当明白:自己能翱翔的关键是那占了大部分的蛹,用汗水和血泪造成的翅膀,供他们飞翔。他们能做的不是以特殊或无关的眼光看待,而更多需要的是理解,更多的是帮助。可以是举手投足之间的身体力行,可以是相处过程中一句简单的解答,更可以只是一个微笑。
总而言之,蛹不可能全部破茧成蝶,我们能做的是,减小鸿沟的距离,让蛹哪怕不能翱翔,也能屹立于天地,同样感受到世界的多彩和缤纷。
课程名字: 论文题目: 学号: 姓名: 年级: 专业:
提交日期:
****年**月**日
第二篇:中国热点问题分析论文之三农问题
三农问题
---中国发展的热点问题探析钱立波 123040005上完世界大趋势,发现老师和同学们谈论的多半是和谐社会的几个重要组成因数。究其本质,和谐社会的关键,又是什么呢?通过一学期的学习,我个人觉得最重要的那就是民生问题,其中以“三农”问题最为重要。那么什么是三农问题呢?通过我个人的听课,学习,大致了解到,“三农”问题是指农业、农村、农民这三个问题。农业问题,主要是农业产业化的问题。农业的购销体制不畅是农业不能快速发展的一个重要原因。农业产业化的另一个问题是中国农业目前基本上属于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没有形成规模经济。还有目前突出表现的一个问题是户籍制度改革。以往户籍制度将城乡予以二元分割,形成了城乡之间经济发展、文化水平的较大差异。随着户籍制度的改革,解放的剩余劳动力如果得不到合理的安置和疏导,形成的移民潮会给社会治安造成相当大的压力。
我曾经一直很疑惑为什么农民会受到广泛的关注。现在我明白了农业问题,从短期看,它是影响社会稳定的关键因素。党的十六大提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但其关键就在于农村,如果农村问题不能得到有效的解决,农村不能得到好的改善和发展,就不利于小康社会的建设,所以没有农村的稳定和发展,就没有全国的稳定和发展,因此这必将影响社会的稳定。从长期看,不利于国民经济的持续稳定发展在中国的人口中,百分之八十都是农民,但土地资源不够这么多农民使用,以目前的人口增长速度和提供的劳动机会看,在以后的几十年里,中国还将继续面临着劳动力严重过剩的现象,如此多的劳动力只能向城市转移,但城市也不能提供这么多的就业机会,就业问题的解决将不利于国民经济的稳定发展。
此外,中国作为一个农业大国,“三农”问题关系到国民素质、经济发展,关系到社会稳定、国家富强。农民的收入水平低,增长缓慢,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大,这是三农问题产生的根源。农业产业化程度低,这是引发三农问题的重要原因。
在谈自己的看法之前,我首先想总结下在网上人们对于三农问题的一些议论,具体内容总结如下:一,要大力推进农村产业结构的战略性调整,培育主导产业,努力增加农民收入。首先,选准结构调整的突破口,对农业和农村产业结构进行全面的优化升级。按照市场经济规律的要求,遵循广开思路、广辟渠道、多种经营、突出特色、搞活经济、提高效益的原则,按照调高、调优、调出质量和效益的方向,尽快形成优势产区和产业带。其次,我们应该以发展工业的理念发展农业,积极发展民营企业、非公有制经济,按照多层次、多样化的原则,适应市场的不同需求,提高产品质量和档次。二,积极推进城镇化建设,加快农村剩余劳动力多渠道转移,扩大农民就业和增收空间。一要加快推进城镇化进程,以县城和具有发展潜力的中心建制镇为重点,健全小城镇的居住服务、公共服务和社区服务功能,增强小城镇吸纳劳动力就业的能力。二是以农产品加工、储藏、运输等农村服务业为重点,大力发展二、三产业,实现农民就地转移。三要组织农民进城务工经商,改善劳动环境,保障农工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取消所有歧视性和限制政策。在长期内,要竭尽全力搞好农村教育事业。三,加快农村通讯及信息设施建设,健全完善农产品市场流通体系,努力开拓农产品市场。加快农村通讯及信息设施建设,特别是互联网的建设,通过互联网搜集现代农业科技和国内外农产品市场供求、价格变动趋势的信息,建立相应的预测预报系统,定期向农民发布相关的信息,真正使农民的农业生产与国内外的市场紧密联系起来,使农产品的生产更好地适应区内外市场的消费需要。四,协调发展,走节能、环保、可持续发展道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必须把可持续发展放在十分突出的地位。坚持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正确处理经济发展同人口、资源、环境的关系,促进人与自然的协调与和谐。要坚持计划生育
基本国策,进一步降低生育水平,提高人口素质。加强对资源的规划、管理、保护和合理利用,坚持资源合理开发与节约并重,增强资源对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保障能力。五,加强农村社会保障体制建设。一是尽快建立农村医疗保险、农村养老保险、农村最低生活保障等基本法规。这是建立农村社会保障制度的关键,功能就是稳定农村社会和经济、促进农村经济增长、缓和农村的各种社会矛盾,使农村社会保障工作能依法有序地进行,为农村人口提供医疗保险、养老保险和最低生活保障。二是多渠道筹措农村统筹基金及养老基金。切实改善农村居民生存状况,使城乡更加协调发展。三是对农村统筹基金及养老基金进行有效的监督、管理及使用。六,扩大基层民主,推进农村民主法制建设。一是加强党的领导,推进农村基层民主法制建设。二是狠抓农村普法教育,不断提高农民法律素质,培育农民的民主法制意识。三是实行村民自治,规范建章立制。提高农民参与村务管理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全面行使法律法规赋予的民主权利,制定出切合实际、操作性强的工作规范。四是加强综合治理,维护农村社会,经济稳定。五是发挥村民自治组织的作用,强化村民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功能。促进新农村建设走上制度化、规范化的轨道。而作为一个大学生的角度来看,我觉得概括起来就是一句话: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必须脚踏实地一步一步来,才能最终解决三农问题。那么有什么可实施性强的办法呢?个人觉得首先,以农民个人而言,应当注重个人的发展,在农业市场经济中学会分析市场信息,牢牢掌握住市场动向,以达到劳动力的利益最大化,从而促进农业经济的发展。其次,可以通过后天的培训,提高个人工作技能,提高工作的技术含量,不断取得提高。最后,注重下一代的个人教育,不要重复老一辈的悲剧。其次,以国家政府而言,有效率地换位思考,为农民创造环境,可以是法制的健全,可以是技能的培训辅导,可以是政策优惠等等。相信只要双方相互努力,一定可以有效的改善目前的情况,甚至解决问题。
G:¡Buenas tardes,Libo!下午好!立波下午好!(第四课,1)G:¿Quiénes es ese niño?那个男孩是谁(第三课,3)C:Me llamo Chen Rongbo.¿usted?我叫陈荣波,你呢
G:Me llamo Gao Xiang.我叫高翔
G:¿Dónde está su casa?你们家在哪里(第七课,2)
C:Mi casa está en Yu yao.我家在余姚
我家在宁波(第七课,2)
G:¿ Cuántos son en su grupo?你们班上有多少人(第六课,4)
C:Somos cincuenta uno :cuarenta muchachos y once muchachas.五十一个:四十个男孩和十一个女孩
G: Libo ,¿Cuántos son en su familia?立波,你家几口人
三口人,父母和我(第七课,2)
荣波,你家几口人(第七课,2)C:Somos cuatro:mis padres,mi hermana y yo.你姐姐做什么的?(第七课,2)
C:Mi hermana trabaja en un banco.C:Ya no hay más clases.¿Adónde vas ahora?已经没有课了,现在你去哪里?(第八课,3)该去吃饭了,我们去食堂吧(第八课,3)C:Vamos.我们走吧
你不去食堂吗?(第八课,3)
G: Si,pero primero voy a mi cuarto.不,我去,但是首先我要回我的寝室(第八课,1)
第三篇:国际热点问题分析 论文
国际热点问题分析——恐怖主义
202_年的“9·11”事件就像打开了一个潘多拉盒子,“恐怖主义”在此后的日子里,几乎成为了国际新闻的“主旋律”。自“9·11”事件以来,反恐也成了国际社会妇孺皆知的主题词和关键词。恐怖主义是实施者对非武装人员有组织地使用暴力或以暴力相威胁,通过将一定的对象置于恐怖之中,来达到某种政治目的的行为。
个人觉得,恐怖主义就像一根弹簧,反恐力度大了,它就缩回去了,一旦有机会,它又伸出来,这使得反恐形势好像有点“越反越恐”。自202_年以来,恐怖主义愈演愈烈——从美洲蔓延到亚洲,又在欧洲“强势登陆”,全球反恐局势陷入僵局。
其实在国际社会层面,之所以会有恐怖组织的出现,根源在于政治和经济上的不公正。尤其是在中东地区,美国偏袒以色列,巴以问题长期得不到公正解决,是恐怖主义得以在中东地区及穆斯林世界蔓延的主要根源。美国入侵和占领伊拉克是国际恐怖活动大举回潮的主要原因。只要巴以问题得不到公正解决,只要美军继续占领伊拉克,国际恐怖主义就不可能根除。事实证明,单纯依靠军事手段不仅不可能取得成功,反而会增加民族仇恨,引发更多的恐怖暴力活动。
20世纪末、21世纪初,美国进行了诸如阿富汗战争、伊拉克战争等,成效不足、却陷入战争泥潭不能自拔。究其根源,我们会发现原因多样化:第一,恐怖主义分子借助其活动的隐蔽性,出其不意、此起彼伏地实施袭击;第二,美国陷入战争和国内民众的诸多压力,又无法同其他大国真正地搞好合作,恐怖与反恐呈现出一种艰苦的相持状态。第三,在反恐呼声的高压之下,恐怖势力开始重新分化演变,与地区矛盾融为一体,复杂化了国际社会的反恐斗争。
这几年来,恐怖主义搅得国际社会四处不安宁。国际恐怖事件重灾区,主要集中在中东和西欧地区,中亚地区却相对平静,这主要得益于该地区多边安全合作机制的成熟和社会经济的稳定发展。经查询相关资料确认,202_年正式成立的上海合作组织,始终将打击和防范“三股势力”作为主要任务,在中亚反恐斗争中发挥了巨大作用。“9·11”事件之前,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就缔结了打击“三股势力”的《上海公约》,为中亚及全球反恐合作提供了重要的法律依据。此后,上海合作组织先后建立了反恐中心,组织了两次联合反恐军事演习,展示了成员国打击恐怖主义的决心和能力。202_年,上海合作组织吸收蒙古为观察员,今年又吸收印度、巴基斯坦和伊朗三国为观察员,其多边安全合作机制不断成熟和完善,为中亚地区反恐形势的好转和社会稳定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
中国政府始终关注恐怖主义的发展,并采取了积极有效的措施加以预防和处理。与西方国家持单边主义思维、单纯依靠军事行动实施“反恐”不同的是,中国积极推行以新安全观为基础的多边安全合作机制,在实践中成功地推动上海合作组织这一安全机制不断走向成熟和完善,与亚太各国也进行了有效的合作,周边一些国家还表示了邀请中国参加地区反恐合作的愿望。
因此,世界各国应该真正加强协作与交流,彻底摒弃单边主义思维和“双重标准”,将眼前利益与长远利益相结合,通过政治对话、经济交往、文化交流等诸多手段的综合运用,真正消除国际社会上的不公正现象,缩小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差距,标本兼治地共同消除恐怖主义。
同一个世界,同一个梦想。愿世界永远和平,“和平与发展”,映衬美好未来。
【注:部分时政内容参考百度、人民网。】
第四篇:热点问题论文
中国的环境问题
中国环境问题在中国这30年的快速经济发展下已经愈加严重。中国环境问题日益恶化,在近些年尤其凸现出来。沙尘暴、污浊的空气、年年爆发的蓝藻、暴雪洪涝灾害等极端天气的频繁发生,都已经让公众和政府不得不正视中国环境日益恶化的问题。
世界观察研究所发布的《世界状况报告》中指出:中国面临着一些世界上最严峻的环境挑战。世界上污染最严重的20个城市里,中国占了16个,同时大约有300个中国城市面临严重的水资源短缺问题。
中国的385个物种被列为濒危物种。
中国温室气体(GHG)排放量在过去的十年中迅速增长。中国目前是世界上最大的温室气体排放国之一。据估算,在202_年燃烧化石燃料和制造水泥造成了62亿吨的二氧化碳排放。中国的空气质量对大众健康构成极大威胁。据估计,中国每年死于呼吸道感染的人多达40万,这其中,空气污染是致病的直接原因。
中国的快速经济发展主要建立在对资源的高度消耗的基础上。国际能源署在《世界能源展望202_》中指出:中国的煤炭消耗为全球总量的38%。中国也是世界最大的原木和热带木材进口国。然而,同时需要指出的是,中国也是世界的“加工厂”,这些资源经过在中国的加工,然后出口到世界各个角落,而将温室气体排放和污染留在了中国。
就列举几个比较常见的环境问题:
1.水资源危机
中国水利部的数据显示:中国人均水资源量不足世界平均水平的1/3,是全球最缺水的20个国家之一。中国环境保护部部长周生贤说:“202_年,全国约半数城市地下水污染严重。”中国七大水系约有三成的淡水资源已经失去使用功能,甚至无法用来灌溉农田。中国85%的湖泊已出现富营养化现象。中国一半的污染事故为水污染事故,而水污染的来源有一半都是工业污染。中国环境保护部和卫生部的数据更令人震惊:因为污染,中国有9000多万人饮用水得不到保障,超过40%的农村饮用水尚未达到基本卫生安全标准。
2.空气污染
中国是世界最大的煤炭生产和消费国。中国每年将一半的煤炭用于发电,这些煤炭为中国提供了70%的能源。燃煤是大气污染的最主要原因之一。国家统计局报告表明:202_年全国由于大气污染共造成近35.8万人死亡。同时,随着城市的扩大和个人收入的增加,更多的人开始购买私人汽车。中国公安部交管局的数字显示:到202_年6月底,中国私人汽车保有量为1.26亿辆,比202_年底新增408万辆,相当于每天都有超过2.2万辆新车上路。
3.森林和生物多样性危机
绿色和平的全球森林地图显示:地球上大面积的原始森林只占了不到10%的陆地面积,而中国未受侵扰的森林仅占国内森林总面积的2%。中国国务院的数据更表明:四分之一的国土已经呈现严重的荒漠化。
野生动物的最重要栖息地之一是原始森林。虽然中国是世界上生物多样性最为丰富的国家之一,但在近一百年来,中国已经陆续灭绝了10多个物种,其中包括野马、新疆虎等。白鳍豚的生存与否仍然是个谜。国家林业局认为:栖息地的破坏,包括开垦森林、草原过度放牧以及气候变化是造成生物多样性危机加剧的主要原因。
第五篇:周边热点问题分析与中国安全
周边热点问题分析与中国安全
摘要:中国作为世界上邻国最多的国家,复杂的地缘关系决定了中国安全环境的严峻性。近年来,我国周边安全形势总体平稳,但局部形势跌宕起伏。通过柴宇平教授对周边热点问题分析,加之从影响我国安全稳定的因素进行了说明和对比,提出若干有关国家安全战略的思考。中国周边安全环境增加新的变数,不稳定与不确定性有所上升,究其原因,既有不利因素也有有利因素。通过分析,可以看出当前中国周边的整体安全环境可谓喜忧参半,总体上呈现“北稳”、“西热”、“东闹”之势在内容上,这次形势与政策的报告会主要有下面几个主体内容: 第一,对周边影响我国安全稳定局势的因素进行分析,阐述我国目前可能面临的威胁与挑战。第二,对我国国家安全战略进行思考,提出解决的办法,及时迎接与化解挑战。第三,对现在面对的情况简单作一个总结。总之,中国周边国际环境日益复杂,安全与稳定面临巨大威胁,所以,中国必须采取行之有效的措施及时加以应对,保障我国安全。
关键词:中国,周边热点,国家安全,战略思考
中国的国土面积约为960万平方公里,仅次于俄罗斯、加拿大,居世界第三位。中国国界线长约为22千米,海岸线长18000多千米。陆上与中国接壤的国家有14个,与中国隔海相望的国家有6个,照这样的海陆位置,按现在的形势分析,中国的周边环境是相当复杂的。除此之外,在世界上人口过亿的10个国家中中国周围有6个;世界上宣称有核武器的8个国家中中国周围有4个;国际上极有可能发生军事冲突的五个地区中也有四个在中国周围。如此复杂的地缘关系可知中国安全环境的严峻性。
中国周边环境安全形势
进入21世纪,中国周边安全环境发生深刻而复杂的变化。现阶段影响我国周边安全的主要因素有:恐怖主义、宗教权端势力、民族分裂势力、领土纠纷、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
中亚五国与中国安全
中亚地区位于亚欧大陆的腹地,处于亚洲通往欧洲的要道上,并且因为有着丰富的能源资源,特别是石油,历来是各种政治力量竞相角逐的战略要地。中亚地区的安全与稳定形势复杂多变,对新疆地区乃至整个中国都有着较大影响。就中亚自身来讲,一方面政局不稳,内部冲突不断,对我西部边境安全构成威胁。如最近吉尔吉斯斯坦国内爆发的大规模的骚乱,就有向周边地区蔓延之势。另一方面,民族分裂主义、宗教极端势力和恐怖主义的泛滥以及对我国边疆少数民族地区的渗透都是国家的安全隐患。此外,美国正不断加强对里海、中亚石油及其战略通道的控制,并以反恐为由加强在中亚地区的军事部署。美国在中亚的军事存在,也是对中国西部安全的严重威胁。俄罗斯与中国安全
俄罗斯是中国最大的邻国,两国的共同边界长达4300公里。俄罗斯不但是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之一,还拥有超强军事力量,依然是个军事强国和核武器大国,因此是影响中国安全最重要的因素之一。冷战结束后,中俄邦交迅速实现了正常化,也彻底解决了历史遗留的边界问题。从普京到梅德韦杰夫,中俄不断在经济、政治、文化、军事等领域加强合作,两国关系稳步向新的高度和深度发展。但中俄间仍存在一些干扰两国关系稳定发展的问题。随着中俄两国力量对比的变化,俄罗斯对中国的担心和疑虑反而增加了。俄罗斯不断加大与印度的军事合作,反映出俄罗斯对中国的防范心理。可以说中国与俄罗斯关系在稳步发展中也有不稳定因素存在。
朝鲜半岛与中国安全
长期以来,朝鲜出于保护自身安全的考虑,一直在秘密研制核武器,使得本来就微妙的朝鲜半岛局势变得更加紧张,也增大了我国维护东北安全稳定的压力。朝鲜拥有核武器,将直接冲击国际核不扩散体系,破坏朝鲜半岛无核化进程,并势必造成有关国家的连锁反应,不但促使美、俄竞相部署核力量,而且会给韩、日等国研发核武器提供借口,使半岛成为“核弹火药桶”。
日本与中国安全
建交以来中日关系稳步发展,但中日关系的复杂性依然不容乐观。首先是日本在历史问题上拒绝对侵华战争进行深刻反思,否认南京大屠杀,篡改历史教科书,领导人屡次参拜靖国神社,这极大伤害了中国人民的感情。之后是在领土、领海问题上不断制造麻烦,公开宣称钓鱼岛是“日本固有的领土”,与我国争夺东海大陆架与专属经济区权益,从而加剧了中日之间的矛盾与冲突。还与美国强化军事同盟关系,加强军事合作,力求在与中国的斗争中取得军事上的优势。日本在中国周围的一系列动作是我国安全的巨大威胁,我们应当高度警觉。
印度和中国安全
作为世界上最具发展潜力的国家之一,印度不断加强自身军事实力,以实现其地区大国乃至世界大国的梦想,并把中国作为其实现大国梦的最大威胁。近年来,中印关系虽然已有相当程度的改善,但仍然存在很大障碍。首先,边界争端是影响中印两国关系的首要问题。由于历史的原因,两国边界从来没有正式划定。领土存在争议,并在1962年发生过边界战争。边界问题事关国家的根本利益,又直接涉及国民的民族感情,从根本上制约了两国关系的发展。不少印度人认为,中国是一大潜在对手,中国的强大是对印度的威胁。因此,印度不断加强其军事实力,这使得中国的西部面临着潜在的安全隐患。西藏问题是影响中印关系的重要因素,印度虽然表示承认西藏是中国的一个自治区,是中国领土的一部分,不允许西藏人在印度领土上从事分裂中国的政治活动,但却在暗中支持**集团分裂活动,企图以此增加向中国施压的筹码。
南海问题与中国安全近年来,中国与东南亚海上邻国在南海问题上的摩擦显著增多。主要表现为东南亚国家非法侵占南中国海我国岛屿、开采油气资源。东南亚国家的行为严重损害我国领土主权和经济权益,越来越不利于中国的发展。从战略上看,南海地区在国际海运航道上的地缘战略优势和丰富资源,是中国未来海军建设和潜在能源供应的重要基地,关乎中国的崛起。围绕南海水域、岛屿的主权争夺愈演愈烈,并日益复杂化和国际化的态势,已经成为维护我国安全利益的重要制约因素。台独、藏独、疆独等分裂势力与中国安全。
台湾问题事关国家主权、安全、统一和发展,对国家安全的影响具有深远性。台湾问题使我国一直存在卷入大规模局部战争的可能,对国家健康持续发展带来极大困扰。随着国民党202_年大选的获胜,台海局势出现了缓和的有利局面,两岸之间的交流日益频繁。
美国与中国安全
美国虽然不是我国的周边国家,但美国在东亚有着巨大的战略利益,美国对华政策对中国的安全环境影响最大。因此,“从地缘政治的角度看,美国是中国的邻国,而且是最大的邻国”。在中国东南,为了控制太平洋和印度洋的连接通道,遏制中国的发展,美国已在西北太平洋地区构成了三道岛链防线。美国在我国周边地区密集的军事部署更使我国面临强大的军事压力。由此可以看出,美国是中国国家安全的重大威胁,需严密关注、高度警惕、正确应对。
面对复杂多变的周边环境,中国应加快谋划“大周边战略”,区分陆地与海洋的不同情况,统筹各大地缘方向,针对地区热点,技巧性地解决。此外,针对外界对南海问题的炒作与曲解,宜适时明确界定中国在南海的维权“底线”。
放眼未来,周边安全是中国发展中需要经历的机遇和挑战,也是一道必须迈过去的“坎”,谋划中国对外的策略,必须想行之有效的方法。中国周边国际环境日益复杂,安全与稳定面临巨大威胁,所以,中国必须采取行之有效的措施及时加以应对,保障我国安全。